CN108028725B - 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8725B
CN108028725B CN201680054120.7A CN201680054120A CN108028725B CN 108028725 B CN108028725 B CN 108028725B CN 201680054120 A CN201680054120 A CN 201680054120A CN 108028725 B CN108028725 B CN 1080287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rror correction
decoding
encoding
encoded data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41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8725A (zh
Inventor
中田树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028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87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87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87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03M13/2906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using 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5Transmission of coding parameters to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允许发送侧和接收侧分别地改变纠错编码方法的终端设备等。终端设备(1)被提供有编码单元(7)、解码单元(2)和用于分别地控制所述编码单元和所述解码单元的控制单元(5)。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所述编码单元根据由已经传送的标识信息所指示的方法将有效载荷、第一纠错数目(3)和将被传送的标识信息(6)编码从而生成第一编码数据。所述解码单元根据由被包括在已经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编码数据的解码结果中的所述标识信息所指示的方法对新近接收到的第二编码数据进行解码。在解码时计数的所述纠错数目被定义为待新近传送的所述第一纠错数目,从所述解码结果来提取第二纠错数目(4),其示出当与所述设备自身类似的相对设备的解码单元将已经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编码数据解码时纠错的计数,并且指示根据其所选择的方法的类型的信息被定义为待新近传送的标识信息。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被布置在传输路径(诸如光通信路径)中的终端设备的操作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处理包括大容量数据的内容的服务(诸如语音和视频)正在扩展,并且同时,通信量正快速地增加。在提供处理大容量内容的因特网服务的通信线路(在下文中,被缩写为“线路”)设施中,使用执行例如宽带和远程通信的光通信技术。
在线路设施中,来自各种类型的信息处理设备(诸如提供因特网服务的服务器)的电信号由终端设备多路复用并且此后经受电光转换。光学转换信号光例如经由构成传输路径的光纤被传送到相对的终端设备。
相对的终端设备使得传送的信号光经受光电转换并且从而获取多路复用的电信号。多路复用的电信号被多路分用为单独的电信号,并且多路分用的电信号由各种类型的信息处理设备接收。
在终端设备和传输路径中,取决于对于线路的需求,新设施可以通过使用例如光波分复用技术等被添加到现有设施。在这种情况下,如下面所描述的传输质量的改变可能发生。
当例如线路设施被添加时,在配置线路设施的传输路径中,被用于预期通信的波长的光由邻近波长的光影响。从而,传输路径中的传输质量可能降低。在配置线路设施的传输路径中,通过使用在其中线路设施已经添加的机会,不利的影响(诸如干扰)未在被用于预期通信的波长的光上产生(例如,通过将邻近波长的光传送到另一波长),并且从而可以改进传输路径中的传输质量。传送在终端设备之间使用的光的元件等随时间劣化,并且从而传输路径中的传输质量可以降低。
对于提供因特网服务的线路设施而言必要的是,长期维持预定质量并且甚至当如上文所描述的线路情况改变时连续地提供因特网。因此,使用光学通信技术的终端设备需要以关于能够通过从引入终端设备的阶段提前预期未来的设施的添加和归因于设施的老化的线路情况的改变来维持预定传输质量。在使用光通信技术的终端设备中,为了维持传输质量,通常,使用前向纠错(在下文中,被缩写为“FEC方法”)。FEC方法是一种类型的数据传输中的错误控制方法并且是一种编码方法,其中,当编码数据时,数据发送侧为数据提供冗余度,并且从而,在没有针对附加信息的发送侧的请求的情况下,接收侧检测并且纠正在解码数据时数据的错误。
上文所描述的终端设备采用具有纠正数据的检测错误的能力(纠错能力)的FEC方法(在下文中,还被称为“编码方法”)以便确保预定传输质量。然而,在FEC方法中,当上文所描述的线路设施的修改和归因于老化改变的线路情况的改变提前被考虑并且具有高纠错能力的FEC方法被固定地使用时,相比之下,传输效率可以减小并且终端设备中的处理延迟和功耗可以增加。
作为这样的技术的一个示例,PTL 1公开了在其中数字传输系统的接收侧监测接收信号的质量并且取决于所监测的接收信号的质量选择FEC方法的技术,并且从而接收侧和发送侧的纠错方法根据所选择的FEC方法来切换。PTL 1中的数字传输系统通知发送侧接收侧的传输质量的改变以便切换纠错方法,通知接收侧从发送侧的纠错方法切换定时,将确认(ACK)信号从接收侧传送到发送侧,并且切换纠错方法。PTL 1中的数字传输系统先前地还以待传送/接收的数据将未丢失的这样的方式将电源和时钟供应到切换目的地的纠错电路。
作为现有技术,PTL 2公开了一种用于抑制归因于生产中的个体差异和用于标识通过转换由光学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光学信号所获得的电信号的标识符的老化劣化的每个光学接收设备的纠错能力的变化的技术。
PTL 3公开了一种用于当光学传输设备与具有高纠错能力的光学传输设备添加在一起时将添加的光学传输设备的输出信号的光功率抑制到小于现有光学传输设备的输出信号的光功率的水平并且从而以低成本扩大传输容量的技术。
PTL 4公开了一种在其中分析数字信号处理设备中的数据错误的发生情况分析单元根据关于当前错误发生情况的信息和从纠错处理单元和外围信息分析单元所获取的外围信息确定未来错误发生频率。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日本公开专利公开No.2003-150339
[PTL 2]国际公开No.WO 2005/002127
[PTL 3]日本公开专利公开No.2003-224542
[PTL 4]日本公开专利公开No.2013-152604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PTL 1中所描述的上文所描述的技术中,为了切换纠错方法,在发送侧与接收侧之间传送/接收各种类型的信息片段花费时间,并且因此存在技术不适于用于传送数据(诸如具有高即时性的语音和视频)的通信的问题。在PTL 1中所描述的技术中,发送侧和接收侧需要同步。在PTL 1中所描述的技术中,为了在不丢失数据的情况下切换纠错方法,需要先前地向切换目的地的纠错电路供应电源和时钟。因此,在PTL 1中所描述的技术中,需要附加地将用于预定数目的帧的数据输入到接收侧的纠错电路,并且因此存在电路大小增加并且控制变得复杂的问题。
而且在PTL 2至4的技术的任一个中,关于由本地设备的接收单元所检测的本地设备的纠错数目的信息未被通知到相对设备。因此,在PTL 2至4的技术中,当从相对设备传送的数据的纠错能力低时,在由本地设备的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中,错误可能继续发生。相反,在PTL 2至4的技术中,当由相对设备的传输单元传送的数据利用高于需要的纠错能力编码时,传输效率可以减小。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其中纠错编码方式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在具有简单配置的发送侧和接收侧分别地改变的终端设备等,所述方式为即使当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的传输质量改变时,高效和最佳传输状态也被维持。
[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一种终端设备包括编码装置,其用于能够选择彼此具有不同的纠错能力的多种类型的纠错编码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并且通过执行通过基于所选择的纠错编码方式的编码处理的编码生成从终端设备待传送的第一编码数据;
解码装置,其用于能够选择彼此具有不同的纠错能力的多种类型的纠错编码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并且通过基于所选择的纠错编码方式的解码处理解码由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二编码数据;以及
控制装置,其用于能够在多种类型的纠错编码方式之中分别地选择由编码装置和解码装置所执行的纠错编码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并且基于所选择的纠错编码方式,分别地控制编码装置和解码装置。
在终端设备和包括与终端设备类似的配置的相对设备传送地和接收地被彼此连接的同时,终端设备的控制装置执行以下操作:
控制终端设备的编码装置以生成第一编码数据,编码装置根据基于本次待执行的所选择的纠错编码方式的编码处理对以下各项进行编码:
由终端设备本次待传送到相对设备的有效载荷,
第一纠错数目表示当终端设备的解码装置将从相对设备已经接收到的第二编码数据解码时计数的纠错的次数,以及
用于辨别由所述控制装置所选择的所述纠错编码方式的标识符信息,以被用于有效载荷下次被传送到相对设备,
控制终端设备的解码装置以当响应于通过终端设备传输第一编码数据而从相对设备新近接收到第二编码数据时,通过基于由被包括在已经接收到的第二编码数据的解码结果中的标识符信息所指示的所选择的纠错编码方式的解码处理对新近接收到的第二编码数据进行解码,
以在解码时计数的纠错的次数被包括作为待新近传送的第一编码数据中的第一纠错数目的方式控制终端设备的编码装置,以及
以下述方式来控制所述编码装置:提取被包括在解码结果中的、表示当所述相对设备的解码装置解码从所述终端设备已经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编码数据时所计数的纠错的次数的第二纠错数目;取决于所提取的第二纠错数目,在所述多种类型的纠错编码方式之中选择任意一种纠错编码方式;并且通过基于被选择纠错编码方式的编码处理,来生成待下次传送的所述第一编码数据。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编码装置,其用于能够选择彼此具有不同的纠错能力的多种类型的纠错编码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并且通过执行通过基于所选择的纠错编码方式的编码处理的编码生成从终端设备待传送的第一编码数据;以及
解码装置,其用于能够选择彼此具有不同的纠错能力的多种类型的纠错编码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并且通过基于所选择的纠错编码方式的解码处理解码由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二编码数据。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能够在多种类型的纠错编码方式之中分别地选择由编码装置和解码装置所执行的纠错编码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在终端设备和包括与终端设备类似的配置的相对设备传送地和接收地被彼此连接的同时,并且当编码装置和解码装置基于所选择的纠错编码方式分别地被控制时,
通过以下述方式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编码装置来生成所述第一编码数据,所述方式是通过根据基于待本次执行的被选择纠错编码方式的编码处理对以下各项进行编码来编码:
待由所述终端设备本次传送到相对设备的有效载荷,
第一纠错数目,所述第一纠错数目表示当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解码装置将从所述相对设备已经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解码时所计数的纠错的次数,以及
对于下次要被传送到所述相对设备的有效载荷所要采用的标识符信息,所述标识符信息用于辨别由所述控制装置所选择的所述纠错编码方式;
以下述方式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解码装置:当响应于通过所述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一编码数据而从所述相对设备新近接收到所述第二编码数据时,通过基于由被包括在已经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编码数据的解码结果中的所述标识符信息所指示的被选择纠错编码方式的解码处理对新近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进行解码,
以使得在解码时所计数的纠错的次数作为所述第一纠错数目来被包括在待新近传送的所述第一编码数据中的方式,来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编码装置,以及
以下述方式来控制所述编码装置:
提取被包括在解码结果中的、表示当所述相对设备的解码装置解码从所述终端设备已经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编码数据时所计数的纠错的次数的第二纠错数目,
取决于所提取的第二纠错数目,在所述多种类型的纠错编码方式之中选择任意一种纠错编码方式,并且
通过基于被选择纠错编码方式的编码处理,来生成待下次传送的所述第一编码数据。
另外,在本发明的另一其它方面中,一种存储终端设备的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包括:
编码装置,其用于能够选择彼此具有不同的纠错能力的多种类型的纠错编码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并且通过执行通过基于所选择的纠错编码方式的编码处理的编码生成从终端设备待传送的第一编码数据;以及
解码装置,其用于能够选择彼此具有不同的纠错能力的多种类型的纠错编码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并且通过基于所选择的纠错编码方式的解码处理解码由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二编码数据。
所述控制程序使得终端设备的计算机执行以下处理:
在所述多种类型的纠错编码之中分别地选择由所述编码装置和所述解码装置所执行的纠错编码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在所述终端设备和包括与所述终端设备类似的配置的所述相对设备以可进行传送和可进行接收的方式来被彼此连接的同时,并且当所述编码装置和所述解码装置基于被选择纠错编码方式而被所述控制程序分别地控制时,
通过以下述方式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编码装置来生成所述第一编码数据,所述方式是通过根据基于待本次执行的被选择纠错编码方式的编码处理对以下各项进行编码来编码:
待由所述终端设备本次传送到相对设备的有效载荷,
第一纠错数目,所述第一纠错数目表示当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解码装置将从所述相对设备已经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解码时所计数的纠错的次数,以及
对于下次要被传送到所述相对设备的有效载荷所要采用的标识符信息,所述标识符信息用于辨别由所述控制装置所选择的所述纠错编码方式;
以下述方式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解码装置:当响应于通过所述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一编码数据而从所述相对设备新近接收到所述第二编码数据时,通过基于由被包括在已经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编码数据的解码结果中的所述标识符信息所指示的被选择纠错编码方式的解码处理对新近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进行解码,
以使得在解码时所计数的纠错的次数作为所述第一纠错数目来被包括在待新近传送的所述第一编码数据中的方式,来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编码装置,以及
以下述方式来控制所述编码装置:
提取被包括在解码结果中的、表示当所述相对设备的解码装置解码从所述终端设备已经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编码数据时所计数的纠错的次数的第二纠错数目,
取决于所提取的第二纠错数目,在所述多种类型的纠错编码方式之中选择任意一种纠错编码方式,并且
通过基于被选择纠错编码方式的编码处理,来生成待下次传送的所述第一编码数据。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在本发明中,存在即使当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的传输质量改变时纠错编码也能够以高效和最佳传输状态被维持的这样的方式在具有简单配置的发送侧和接收侧上分别地改变的有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2A]图2A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实施例的终端设备50A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2B]图2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相对设备)50B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3]图3是概念地图示被应用到第二示例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50A和50B的帧的配置的示图。
[图4A]图4A是图示第二示例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50A和50B的接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4B]图4B是图示第二示例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50A和50B的传输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图5是图示第二示例实施例中的FEC方法的切换阈值的示图。
[图6]图6是示意性地图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和第二示例实施例的能够实现终端设备的信息处理设备的硬件配置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然后,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
<第一示例实施例>
首先,将描述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作为本发明的基础。图1是图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的配置的方框图。参考图1,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包括解码单元2、控制单元5和编码单元7。
在终端设备1中,编码单元7能够执行彼此具有不同的纠错能力的多种类型的纠错编码(编码方法)并且能够在这些纠错编码之中选择待执行的纠错编码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一般而言,在纠错编码方法中,当在数据的发送侧,数据被编码时,冗余度被提供到数据。从而,在纠错编码方法中,在未从发送侧将附加信息提供到接收侧的情况下,接收侧当解码接收到的数据时检测数据的错误并且从而能够纠正所检测的错误。在纠错编码方法中,纠错能力随着添加到编码数据的冗余信息的大小增加而增加。由终端设备1和稍后待描述的相对设备通常使用的纠错方法是例如前向纠错(在下文中,被缩写为“FEC方法”,并且还被称为“纠错编码方法”或者“编码方法”)。
编码单元7能够执行彼此具有不同的纠错能力的多种类型的纠错编码方法。编码单元7包括根据基于在这些纠错编码方法之中由稍后待描述的方法所选择的任何纠错编码方法的编码处理将从终端设备1待传送的数据集编码的编码处理功能。在以下描述中,从终端设备1待传送的数据集可以被称为编码目标数据(即,待编码的数据)。
编码单元7通过编码处理功能将编码目标数据编码为第一编码数据。编码单元7将第一编码数据传送到外部(稍后待描述的相对设备)。
解码单元2能够执行彼此具有不同的纠错能力的多种类型的纠错编码方法。解码单元2能够在这些纠错编码方法之中选择待由稍后待描述的方法所选择的任何纠错编码方法。解码单元2包括根据基于所选择的纠错编码方法的解码处理将从外部由终端设备1接收到的第二编码数据的解码处理功能。换句话说,解码单元2通过解码处理功能解码在终端设备1接收到的第二编码数据。
控制单元5控制编码单元7的编码处理功能和上文所描述的解码单元2的解码处理功能并且从而能够在多种类型的纠错编码方法之中分别地选择由编码处理功能和解码处理功能所执行的任何纠错编码方法。
控制单元5控制编码单元7的编码处理功能和解码单元2的解码处理功能并且根据所选择的纠错编码方法,分别地控制编码处理功能和解码处理功能。
然后,将描述本示例实施例的操作。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假定未图示在图1中并且包括与终端设备1的配置类似的配置的终端设备1和相对设备作为一个示例传送地/接收地被彼此连接,并且在以下中,将描述其中终端设备1和相对设备被彼此连接的状态中的终端设备1的操作。在本描述中,相对设备指代终端设备1的通信伙伴的设备。
终端设备1的控制单元5控制由编码单元7所执行的编码处理功能并且从而对包括表示下面待描述的内容的数据的编码目标数据进行编码。换句话说,在本示例实施例中,编码目标数据至少包括以下元素a)至c):
a)由终端设备1本次待传送到相对设备的有效载荷(即,来自由图1中的右箭头的虚线所图示的外部的数据),
b)指示当终端设备1的解码单元2解码从相对设备已经接收到的第二编码数据时计数的纠错的次数的纠错数目(即,图1中所图示的第一纠错数目3),以及
c)稍后待描述的标识符信息(即,图1中所图示的编码方法信息6),用于辨别由控制单元5选择以被用于有效载荷下次被传送到相对设备的任何纠错编码方法。
控制单元5控制编码单元7以根据基于本次待执行的任何所选择的纠错编码方法的编码处理将包括上文所描述的元素a)至c)的编码目标数据(待传送到相对设备的数据)编码并且从而生成第一编码数据。
以这种方式,终端设备1的编码单元7能够将第一编码数据传送到相对设备。
将描述在以上所描述的元素c)中所描述的标识符信息。首先,描述第二纠错数目4作为标识符信息的基础。
第二纠错数目4是指示当相对设备的解码单元解码第一编码数据时由相对设备的解码单元(未图示在图1中)计数的已经从相对设备中的终端设备1接收到的第一编码数据的纠错的次数的纠错数目。假定相对设备的解码单元包括与终端设备1的解码单元2的配置类似的配置。
相对设备包括与终端设备1的编码单元7类似的编码单元,并且相对设备的编码单元(未图示在图1中)通过将第二纠错数目4包括在待传送的数据集中来编码第二纠错数目4作为第二编码数据。相对设备将编码的第二编码数据传送到终端设备1。
终端设备1接收从相对设备所传送的第二编码数据。作为通过稍后待描述的方法解码接收到的第二编码数据的结果,终端设备1的解码单元2获取由相对设备的编码单元传送的数据集。解码单元2取出(提取)被包括在所获取的数据集中的第二纠错数目4并且将取出的数目传递到控制单元5。第二纠错数目4是当相对设备的解码单元解码从终端设备1由相对设备接收到的第一编码数据时计数的值。
在终端设备1中,控制单元5根据由纠错4的接收到的第二数目所指示的纠错的次数执行以下处理。
换句话说,选择具有能够抑制由第二纠错数目4所指示的纠错的次数的纠错能力的一种类型的纠错编码方法。控制单元5标识指示所选择的类型的纠错编码方法的标识符信息(编码方法信息6)。
作为一个示例,控制单元5当在传送第一编码数据时在多种类型的纠错编码方法之中选择某一纠错编码方法时执行当由通过相对设备的解码单元计数的第二纠错数目4所指示的纠错数目大于0时的以下处理。换句话说,控制单元5选择具有高于已经选择的某个纠错编码方法的纠错能力的纠错能力的纠错编码方法并且使得的第二纠错数目4是0。控制单元5将指示所选择的纠错编码方法的编码方法信息6提供到编码单元7。响应于其,编码单元7通过基于由用于本次待新近传送的编码目标数据的编码方法信息6所标识的任何纠错编码方法执行编码处理并且生成本次待新近传送到相对设备的第一编码数据。
另一方面,当响应于通过终端设备1传输第一编码数据,从相对设备新近接收到第二编码数据时,终端设备1的控制单元5执行以下处理。
控制单元5控制终端设备1的解码单元2并且通过基于由被包括在作为解码结果的数据集中的标识符信息所指示的纠错编码方法的解码处理(在通过解码单元2解码上次已经接收到的第二编码数据时)解码新近接收到的第二编码数据。当对第二编码数据进行解码时,解码单元2对指示纠错的次数的纠错数目(即,图1中所图示的第一纠错数目3)进行计数。
以这种方式,解码单元2能够恢复由相对设备传送到终端设备1的第二编码数据。与第一编码数据类似地,通过解码第二编码数据所获取的数据集至少包括上文所描述的元素a)至c)。
控制单元5控制终端设备1的解码单元7,从作为第二编码数据的解码结果所获取的数据集提取第一纠错数目3,并且以纠错3的所提取的第一数目被包括在待新近传送的第一编码数据中的方式控制如上文所描述的编码单元7。换句话说,当相对设备的解码单元对从相对设备中的终端设备1已经接收到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解码时,相对设备的编码单元通过包括由相对设备的解码单元计数的第二纠错数目4对数据进行编码并且将编码数据传送到终端设备1作为第二编码数据。控制单元5控制终端设备1的解码单元2以接收第二编码数据并且在解码时还提取第二纠错数目4。控制单元5通过上文所描述的方法选择任何纠错编码方法以被用于有效载荷,其通过根据多种类型的纠错编码方法之中的纠错4的所提取的第二数目待由终端设备1的编码处理功能下次传送。控制单元5控制编码单元7以生成下次待传送的第一编码数据,其包括有效载荷(元素a))、第一纠错数目3(元素b))和根据所选择的编码处理的编码方法信息(标识符信息)6(元素c))。
可以通过专用硬件实现图1中所图示的终端设备1。可以通过存储程序的存储介质和根据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上的程序操作的计算机(诸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处理器等)实现终端设备1。
如上文所描述的,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存在其中纠错编码方法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在具有简单配置的发送侧和接收侧分别地改变的有利效果,所述方式为即使当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的传输质量改变时,高效和最佳传输状态也被维持。
原因在于,终端设备1在终端设备1中获取当相对设备通过使用第二编码数据将所传送的第一编码数据解码时计数的纠错的次数,并且从而,在终端设备1中,能够根据纠错的次数改变下次待传送的编码数据的纠错编码方法。
当终端设备1将由相对设备1所传送的第二编码数据解码时计数的纠错的次数从终端设备通过使用第一编码数据被通知到相对设备,并且在相对设备中,下次待传送的数据的纠错编码方法能够根据纠错的通知的次数来改变。
<第二示例实施例>
然后,将描述基于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例的第二示例实施例。在第二示例实施例中,将描述在其中在第一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终端设备1被应用到例如跨海底电缆被布置在地面上的终端设备的示例。
图2A是图示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终端设备50A的配置的方框图。图2B是图示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终端设备50B(相对设备50B)的配置的方框图。参考图2A,终端设备50A包括编码单元15A、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确定单元(控制单元)19A、解码单元31A、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终端接口12A和线路接口18A。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包括存储单元30A。然而,存储单元30A可以被布置在终端设备50A内部或者外部的任何地方,只要存储内容能够被写入在确定单元19A中并且由其参考。
参考图2B,相对设备50B包括编码单元15B、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B、确定单元(控制单元)19B、解码单元31B、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B、终端接口12B和线路接口18B。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B包括存储单元30B。然而,存储单元30B可以被布置在相对设备50B内部或者外部的任何地方,只要存储内容能够被写入在确定单元19B中并且由其参考。
终端设备50A经由传输路径10被连接到相对设备50B。传输路径10是例如光通信电缆。
传输路径10配置其中待传送的编码数据(第一编码数据)从终端设备50A前进到相对设备50B的传输路线的一部分和其中待接收的编码数据(第二编码数据)从相对设备50B前进到终端设备50A的接收路线。
将描述配置上文所描述的终端设备50A和相对设备50B的每个单元的功能。配置相对设备50B的上文所描述的每个单元的布置(图2B)与配置终端设备50A的上文所描述的每个单元的布置(图2A)具有相反的关系。因此,终端设备50A和相对设备50B的相应单元的功能相同,并且因此将主要地描述配置终端设备50A的每个单元的功能,并且将省略与配置终端设备50A的每个单元的功能的描述重叠的配置相对设备50B的每个单元的功能的描述。
本示例实施例中的编码单元15A和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对应于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编码单元7。本示例实施例中的解码单元31A和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对应于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解码单元2。本示例实施例中的确定单元19A对应于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控制单元5。
编码单元15A能够基于彼此具有不同的纠错能力的多种类型的编码方法执行编码处理。
编码单元15A通过使用基于多种类型的编码方法之中的任何所选择的编码方法的编码处理对从稍后待描述的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待传送的数据集(编码目标数据)进行编码并且生成第一编码数据。
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组织以下相应元素作为编码目标数据。换句话说,与第一示例实施例的上文所描述的情况类似地,编码目标数据至少包括待传送到相对设备的有效载荷(元素a))、第一纠错数目13A(元素b))和编码方法信息16A(元素c))。
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从稍后待描述的终端接口12A接收至少包括下次待传送到相对设备50B的元素a)中所指示的有效载荷的数据。
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从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接收指示当终端设备50A的解码单元31A将从相对设备50B已经接收到的第二编码数据解码时计数的纠错的次数的元素b)中所指示的第一纠错数目13A。
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从确定单元19A接收元素c)中所指示的编码方法信息16A(即,用于辨别由确定单元19A所选择的任何纠错编码方法以被用于有效载荷(元素a)),其下次被传送到相对设备50B的信息)。
编码方法信息16A对应于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编码方法信息(标识符信息)6。稍后将描述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第一纠错数目13A和确定单元19A的细节。
以这种方式,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生成在其中待传送的有效载荷被添加有第一纠错数目13A和编码方法信息16A的数据集(编码目标数据)。
编码单元15A针对所生成的数据集基于由从确定单元19A所提供的编码方法信息16A所指示的编码方法执行编码处理并且从而生成第一编码数据。第一编码数据经由传输路径10被传送到相对设备50B。稍后将描述数据集的特定配置示例。
解码单元31A接收第二编码数据。
解码单元31A通过稍后待描述的方法通过使用基于由被存储在被包括在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中的存储单元30A上的编码方法信息所指示的编码方法的解码处理对本次接收到的第二编码数据进行解码。换句话说,在相对设备50B中,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B提前通知终端设备50A通过被包括在被添加到上次传送的第二编码数据的数据集的稍后待描述的“下一帧信息”列(字段)中的编码方法信息指定用于编码本次待传送的数据集的编码方法的信息。
在终端设备50A中,当接收到先前的第二编码数据时,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将由被包括在接收到的数据集中的“下一帧信息”列所指示的编码方法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30A上作为编码方法信息。
以这种方式,解码单元31A读取当接收到当前第二编码数据时被存储在存储单元30A上的编码方法信息并且通过基于由读取编码方法信息所指示的编码方法的解码处理对当前第二编码数据进行解码。
因此,解码单元31A可以使用先前地所确定的编码方法作为当解码例如在激活终端设备50A之后首先接收到的第二编码数据时使用的编码方法。编码单元15A可以使用先前地所确定的编码方法作为当编码在激活终端设备50A之后首先待传送的第一编码数据时使用的编码方法。
解码单元31A将作为将第二编码数据解码的结果所获得的数据集传送到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
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从接收自解码单元31A的数据集取出由未图示的信息处理设备待接收的数据和稍后待描述的第二纠错数目14A并且将取出的数据和数目传递到终端接口12A和确定单元19A中的每一个。
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向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传递指示当解码单元31A将如上文所描述的第二编码数据解码时在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中计数的接收到的第二编码数据的纠错的次数的第一纠错数目13A。第一纠错数目13A是表示在从自相对设备50B的第二编码数据的传输到通过终端设备50A将数据解码的全部接收线路上传输路径的实况情况(最新状态)的一种类型的信息片段。
确定单元19A从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接收第二纠错数目14A,如上文所描述的。
第二纠错数目14A是当解码单元31B将相对设备50B中的第一编码数据解码时在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B中计数的第一编码数据的纠错的次数。换句话说,第二纠错数目14A是由已经通过被包括在第二编码数据中经由接收线路返回到终端设备50A的第二纠错数目14B所指示的数目。第二纠错数目14A是表示在从自终端设备50A的第一编码数据的传输到通过相对设备50B将数据解码的全部接收线路上传输路径的实况情况(最新状态)的一种类型的信息片段。
确定单元19A从通过将终端设备50A中的第二编码数据解码所获得的数据集取出在生成相对设备50B中的第二编码数据时被添加到数据集的第二纠错数目14B并且接收取出的数目作为第二纠错数目14A。换句话说,第二纠错数目14A是基于相对设备50B中的第二纠错数目14B,并且第二纠错数目14A的内容与第二纠错数目14B的原始内容相同。
以这种方式,终端设备50A能够通过经受纠错,通过由被包括在第二编码数据中的第二纠错数目14A所指示的纠错的次数,理解到什么程度由终端设备50A所传送的第一编码数据已经在相对设备50B中被接收。
确定单元19A在编码单元15A中的多种类型的编码方法之中选择具有能够抑制由纠错14A的次数所指示的纠错的次数的纠错能力的编码方法作为用于编码由终端设备50A下次待传送的第一编码数据的编码方法。
确定单元19A通过编码方法信息16A通知编码单元15A由上文所描述的方法所选择的新编码方法。
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将由从确定单元19A接收到的编码方法信息16A通知的编码方法存储在被添加到待传送的数据集的“下一帧信息”列中。
相对设备50B包括包括与配置上文所描述的终端设备50A的每个单元的功能相同的功能的每个单元。例如,上文所描述的确定单元19B通过编码方法信息16B通知编码单元15B由上文所描述的方法所选择的新编码方法。
相对设备的第一纠错数目13B是基于终端设备50A中的第一纠错数目13A,并且第一纠错数目13B的内容与第一纠错数目13A的原始内容相同。
然后,将描述终端接口12A和12B。终端接口12A和终端接口12B相同,并且因此将描述终端接口12A并且将省略关于终端接口12B的描述。
终端接口12A被连接到未图示在图2A中的信息处理设备(诸如服务器等)。终端接口12A接收信号光,包括例如从信息处理设备待传送的局域网(LAN)数据。终端接口12A使得接收到的信号光经受光电转换并且转换的电信号的数据传递到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作为待传送的数据。
另一方面,终端接口12A从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接收作为通过解码单元31A将第二编码数据解码的结果所获得的数据。终端接口12A使得接收到的数据经受电光转换为信号光(包括例如LAN数据)并且将信号光传递到未图示的信息处理设备。
然后,将描述线路接口18A和18B。线路接口18A和线路接口18B相同,并且因此将描述线路接口18A并且将省略关于线路接口18B的描述。
线路接口18A将被输出为来自编码单元15A的电信号的第一编码数据转换为信号光并且经由传输路径10(包括例如光纤电缆)将转换的信号光传送到相对终端设备50B。另一方面,线路接口18A使得经由传输路径10从终端设备50B接收到的信号光经受光电转换并且将转换为电信号的第二编码数据传递到解码单元31A。
将描述被用于终端设备50A和50B的编码方法的类型。
图3是概念地图示由被应用到第二示例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50A和终端设备50B的编码方法所生成的编码数据的配置(数据集和帧)的示图。
图3是作为一个示例图示适于符合由国际电信联盟的电信标准化局(ITU-T)推荐的G.709的光学传输网络的数据的帧配置的示图。
图3中所指示的符号(a)、(b)和(c)作为一个示例相应地指示彼此具有不同的纠错能力的编码方法FEC(A)、FEC(B)和FEC(C)的帧配置。
参考图3中所图示的每个帧配置,帧包括FEC开销、有效载荷和FEC数据的区域。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FEC开销还被分为“纠错数目”字段和“下一帧信息”字段作为一个示例。将描述“纠错数目”字段和“下一帧信息”字段。
在下文中,在终端设备50A中,将使用配置第一编码数据的数据集的示例进行描述。配置第二编码数据的数据集与配置第一编码数据的数据集类似,并且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将从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接收到的第一纠错数目13A存储在待传送的数据集的“纠错数目”字段中。
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将从确定单元19A接收到的编码方法信息16A存储在待传送的数据集的“下一帧信息”字段中。将描述所存储的编码方法信息16A的生成。终端设备50A接收第二编码数据,其中,在将第一编码数据上次传送到相对设备50B时当第一编码数据在相对设备50B中被解码时计数的第二纠错数目14B通过被包括在第二编码数据的“纠错数目”字段中被传送。终端设备50A将被包括在接收到的第二编码数据的“纠错数目”字段中的第二纠错数目14A传递到确定单元19A。确定单元19A根据传递的第二纠错数目14A生成编码方法信息16A,其确定能够抑制在将下一第一编码数据接收在相对设备50B中时第二纠错数目14B的编码方法。
终端设备50A通过使用由上文所描述的编码方法信息16A所指示的编码方法在编码单元15A中将在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中所生成的数据集编码并且将编码的第一编码数据传送到相对设备50B。
将省略除FEC开销中的上文所描述的两个字段外的字段的描述和解释。
有效载荷容纳被传送到信息处理设备(诸如服务器)的数据/从信息处理设备(诸如服务器)接收到的数据。
FEC数据被用于当例如终端设备50B的解码单元31B将第一编码数据解码时在检测到第一编码数据中的错误时,纠正解码单元31B中的检测错误。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在逻辑电路和包括未图示在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和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中的存储器的工作区域中,以下帧生成处理和帧分解处理被执行。
换句话说,上文所描述的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在图3中的(a)至(c)中所示的帧单元中生成在其中待传送的数据被转换为编码数据的帧。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将在图3中的(a)至(c)中所指示的帧单元中的接收到的编码数据解码并且执行用于将解码数据转换为待接收的数据的帧分解。
本示例实施例中的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当待传送的数据通过使用由确定单元19A所选择的编码方法由编码单元15A编码时切换如下面所描述的编码方法,所述方法根据需要与先前的编码方法不同。换句话说,上文所描述的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和编码单元15A重复在本示例实施例中稍后待描述的操作程序并且从而能够总是使用基于最佳纠错编码方法的编码处理。换句话说,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终端设备50A能够针对包括待传送到相对设备50B的有效载荷的每个帧配置实时并且动态地执行切换到基于最佳纠错编码方法的编码处理。
本示例实施例中的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当第二编码数据使用被存储在存储单元30A上的编码方法来解码时切换如下面所描述的编码方法,所述方法根据需要与先前的编码方法不同。换句话说,上文所描述的解码单元31A和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重复在本示例实施例中稍后待描述的操作程序并且从而能够总是使用基于最佳纠错编码方法的解码处理。换句话说,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终端设备50A能够针对包括从相对设备50B待接收的有效载荷的每个帧配置实时并且动态地执行切换到基于最佳纠错编码方法的解码处理。
然后,将描述本示例实施例的操作。首先,下面描述了“下一帧信息”字段的内容和在向终端设备50A和相对设备50B供电之后每个单元的操作。
首先,描述了终端设备50A。
当终端设备50A接通电源并且启动时,确定单元19A已经存储例如FEC(B)(即,应用到首先待传送的数据集的编码方法)作为初始值。确定单元19A将FEC(B)存储在编码单元15A的“下一帧信息”字段中并且通过使用FEC(B)作为用于编码首先待传送的数据集自身的编码方法对编码单元15A中的数据集进行编码。
编码下次并且稍后待传送的数据集自身的编码方法可以是除被存储在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上的FEC(B)外的编码方法,如稍后所描述的。以这种方式,终端设备50A将编码的第一编码数据传送到相对设备50B。
然后,描述了相对设备50B。
解码单元31B已经存储例如FEC(B)(即,当解码首先接收到的第一编码数据时使用的编码方法)作为初始值。
相对设备50B的解码单元31B通过使用先前地存储的FEC(B)对首先接收到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解码。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B在存储单元30B上存储用于编码被存储在解码数据集中的“下一帧信息”中的下次待接收的第一编码数据的编码方法。以这种方式,相对设备50B能够对下次并且稍后从终端设备50A待传送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解码。
在启动之后在首先在解码单元31B中解码时所使用的编码方法可以例如被存储在存储单元30B上,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解码单元31B可以从存储单元30B接收FEC(B)。
从编码单元15A到解码单元31B的第一编码数据的上文所描述的传输/接收操作与从编码单元15B到解码单元31A的第二编码数据的传输/接收操作类似。
当在终端设备50A中,编码方法不需要被切换时,这是因为例如在传输路径10中不存在故障等并且数据错误未在第一编码数据中生成,在终端设备50A中,例如,上文所描述的FEC(B)被存储在“下一帧信息”中,FEC(B)被应用到数据集自身的编码,并且第一编码数据从编码单元15A被传送。
下面描述了当另一方面在终端设备50A中例如故障等在传输路径10中生成、由终端设备50A下次传送的第一编码数据中的数据错误在相对设备50B中生成并且编码方法需要在终端设备50A中被切换时“下一帧信息”的切换。
相对设备50B向终端设备50A传送第二纠错数14B(即,通过被包括在来自相对设备50B的第二编码数据的“纠错数目”字段中相对于由终端设备50A传送的第一编码数据的相对设备50B中的纠错的次数)。
终端设备50A的解码单元31A通过上文所描述的解码方法将接收到的第二编码数据解码。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从解码数据集中的“纠错数目”字段取出纠错数目14A并且将取出的数目传递到确定单元19A。
确定单元19A确定能够抑制由纠错14A的接收到的第二数目所指示的纠错数目的编码方法。假定确定单元19A已经选择例如FEC(C)。
确定单元19A将FEC(C)存储在编码单元15A的“下一帧信息”字段中。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通过使用被存储在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上并且在先前(第一)传输时使用的编码方法FEC(B)作为用于编码下次待传送的数据集自身的编码方法对编码单元15A中的数据集进行编码。
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通过编码方法FEC(B)对将FEC(C)存储在“下一帧信息”中的数据集自身进行编码并且将编码的数据集传送到相对设备B作为第一编码数据。
相对设备B通过使用被包括在被存储在存储单元30B上的上次接收到的第一编码数据的数据集的“下一帧信息”中的编码方法FEC(B)对本次接收到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解码。
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B从作为将本次接收到的第一编码数据解码的结果所获得的数据集取出“下一帧信息”并且将被包括在取出的“下一帧信息”中并且被用于编码下次待接收的第一编码数据的FEC(C)存储在存储单元30B上。
以这种方式,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B能够通过FEC(C)(即,被存储在存储单元30B上的编码方法)对下次待接收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解码。
图4A和图4B是图示相应地由本示例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50A和终端设备50B所执行的接收处理和传输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在以下操作描述中,主要描述终端设备50A。包括基本上与终端设备50A的配置相同的配置的相对设备50B的操作基本上与终端设备50A的操作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与终端设备50A的操作描述重叠的相对设备50B的操作描述。首先,描述图4A中所图示的接收处理。
在终端设备50A中,解码单元31A通过基于被存储在存储单元30A上的编码方法的解码处理对从相对设备50B接收到的第二编码数据进行解码(步骤S71)。
在终端设备50A中,存储单元30A存储由被包括在从相对设备50A上次接收到的第二编码数据中并且被用于解码从相对设备50B下次待接收的第二编码数据的“下一帧信息”所指示的值。
解码单元31A解码由终端设备50A接收到的第二编码数据。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获取(提取)被包括在作为结果所获得的数据集中的“纠错数目”字段的值。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通知确定单元19A被存储在“纠错数目”字段中并且在相对设备50B的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B中计数的相对设备50B的纠错数目14B(第二纠错数目)作为第二纠错数目14A(步骤S72)。
确定单元19A选择具有能够通过由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下次待传送的编码数据从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接收到的第二纠错数目14A所指示的纠错数目的纠错能力的一种类型的编码方法。确定单元19A将所选择的编码方法传递到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作为编码方法信息(下一帧信息)16A。确定单元19A使用被传递到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的编码方法做出用于待传送的编码数据的指令(步骤S73)。
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将在解码第二编码数据时计数的终端设备50A的纠错数目(第一纠错数目)13A传递到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步骤S74)。
在终端设备50A中,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利用指示由作为由解码单元31A所执行的解码的结果所获得的数据集中的“下一帧信息”字段所指示的编码方法的信息更新被存储在存储单元30A上的存储内容(步骤S75)。
下面描述了在步骤S73中由确定单元19A所选择的一种类型的FEC方法。
由上文所描述的ITU-T推荐中的G.975和G.975.1定义的FEC方法分别是里德-索罗蒙(RS)编码方法和博斯-查德胡里-霍昆格母(BCH)编码方法。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作为一个示例,使用在其中RS编码方法、BCH编码方法和BCH编码方法以图3中所图示的(a)FEC(A)、(b)FEC(B)和(c)FEC(C)的次序连续地连接(两个编码方法的编码连续地执行)的编码方法。
假定在上文所描述的编码方法中,编码增益(即,纠正错误的能力)以上文所描述的次序增加。
作为一个示例,图3中的(a)至(c)中的每个FEC帧的大小是在本示例实施例中的列(水平)方向上4080字节并且在行(垂直)方向上的四行。
作为一个示例,图3中所图示的配置(a)FEC(A)的帧的每个区域的大小是16字节作为FEC开销、3808字节作为有效载荷和256字节作为FEC数据。每个区域的上文所描述的大小是一个示例并且不限于上文所描述的大小。
随着FEC方法的增益增加,FEC数据的大小增加并且从而有效载荷减小,并且因此数据的传输效率减小并且指示在单位时间内可传送的数据量的带宽减小。换句话说,在FEC方法的增益与带宽之间存在互反关系。随着FEC方法的增益增加,在传输数据处理单元和接收数据处理单元中编码和解码时处理负荷增加,并且因此处理延迟发生并且功耗由于大处理负荷而增加。
将描述用于在步骤S73中通过终端设备50A的确定单元19A选择具有能够抑制在相对设备50B中计数的第二纠错数目14A的大小的纠错能力的编码方法的方法。
图5是图示本示例实施例中的FEC方法的切换阈值的示图。
图5中所图示的图形的垂直轴表示传输路径10中的传输质量(质量(Q)值)。作为一个示例,Q值具有与当相对设备50B的解码单元31B解码第一编码数据时在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B中计数的相对设备50B的纠错数目(第二纠错数目14B)所指示的纠错数目的负相关性。
更特别地,Q值是表示在传输路径10中传送/接收的数字信号的质量的指示符。Q值是当解码单元31B将从终端设备50A接收到的第一编码数据解码并且辨别解码数据的逻辑“1”和逻辑“0”时对应于电信号的SNR(信噪比;SN比)的指示符。
图5中所图示的图形中的垂直轴的单位是例如分贝(dB)。由垂直轴的箭头所指示的向上方向指示Q值是相对大的(即,指示传输路径10的传输质量是极好的并且因此相对设备50B的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B中的纠错数目是小的。换句话说,可以说随着纠错数目变得更小,Q值变得更大。
在图5中所图示的图形中的垂直轴中,图示了两个切换阈值(即,FEC(A)与FEC(B)之间的切换阈值和FEC(B)与FEC(C)之间的切换阈值)。
另一方面,在由图5中所图示的图形中的水平轴的箭头所指示的向右方向上,使用图3所描述的FEC(A)、FEC(B)和FEC(C)的三种类型的FEC方法以从具有低纠错能力的FEC方法到具有高纠错能力的FEC方法的次序来布置。
在切换上文所描述的每个FEC方法时针对切换阈值的设置方法的一个示例如下。
换句话说,在FEC(A)与FEC(B)之间的切换阈值被设定在稍微地(例如,以近似地1dB的裕度)大于指示FEC(A)的纠错能力的下限值(即,FEC(A)的下端)的Q值的Q值处。
在FEC(B)与FEC(C)之间的切换阈值被设定在以大于上文所描述的裕度的值(例如,以近似地3dB的裕度)大于指示FEC(B)的纠错能力的下限值(即,FEC(B)的下端)的Q值的Q值处。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如上文所描述的,对于具有更高的纠错能力的FEC方法的切换阈值而言,裕度以关于更主要地超过指示纠错能力的下限值的Q值的这样的方式被设定。原因在于,在指示纠错能力的下限值的Q值邻近的错误改变在具有更高的纠错能力的FEC方法中是快速的。
在通过确定单元19A选择FEC方法时选择方法的一个示例如下。
换句话说,确定单元19A指代表示例如根据从通过将从相对设备50B接收到的第二编码数据解码所获得的数据集所提取的第二纠错数目14A在图5中所图示的阈值的表(转换信息)并且将第二纠错数目14A转换为Q值。确定单元19A当转换值大于FEC(A)与FEC(B)之间的切换阈值时选择FEC(A)。
确定单元19A根据接收到的第二纠错数目14A将第二纠错数目14A转换为Q值。确定单元19A当转换值小于FEC(A)与FEC(B)之间的切换阈值并且大于FEC(B)与FEC(C)之间的切换阈值时选择FEC(B)。
确定单元19A根据接收到的第二纠错数目14A将第二纠错数目14A转换为Q值。确定单元19A当转换值小于FEC(B)与FEC(C)之间的切换阈值并且大于FEC(C)的纠错能力的下限达预定裕度时选择FEC方法(C)。
确定单元19A将由上文所描述的方法所选择的FEC方法输出到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作为编码方法信息(下一帧信息)16A。
确定单元19A可以使得在选择上文所描述的编码方法时Q值的上文所描述的阈值是可调节的。
随后地,将描述图4B中所图示的传输处理。
在终端设备50A中,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在上文所描述的接收处理中从确定单元19A接收编码方法信息16A(步骤S73)。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将由编码方法信息16A所指示的编码方法信息存储在被包括在由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待传送的数据集中的“下一帧信息”字段中(步骤S91)。
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接收在上文所描述的接收处理中从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传递的纠错数目(第一纠错数目13A)(步骤S74)。
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将接收到的纠错的数目(第一纠错数目13A)存储在被包括在由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待传送的数据集中的“纠错数目”字段中(步骤S92)。
编码单元15A向相对设备50B传送第一编码数据,其中,本次待传送的数据集使用由被包括在上次传送的第一编码数据的帧中的编码方法信息16A(下一帧信息)所指示的编码方法来编码(步骤S93)。
确定单元19A向外部呈现切换信息38A,其指示当编码方法信息16A(下一帧信息)已经被切换时,切换到与先前方法不同的FEC方法已经根据线路情况的改变被执行(步骤S94)。
在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中,由于在步骤S94中FEC方法的改变,因而从终端接口12A接收到的待传送的数据的数据量可以超过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的带宽。在这种情况下,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向外部呈现带宽信息39A,其指示对应于超过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的带宽的数据段的从终端接口12A接收到的数据段在待传送的数据段中间被丢弃(步骤S95)。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第二编码数据的解码(例如,在图4A中所图示的上文所描述的接收处理的步骤S71中)和第一编码数据的编码(例如,在图4B中所图示的传输处理的步骤S93中)能够同步地执行。
图2A中所图示的终端设备50A中的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和确定单元19A可以通过专用硬件实现。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A、传输数据处理单元17A和确定单元19A可以例如通过存储程序的存储介质和根据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上的程序操作的计算机(诸如DSP、微型计算机等)实现。图2A中的终端设备50A的上文所描述的配置与图2B中所图示的终端设备50B的配置类似。
如上文所描述的,在本示例实施例中,与第一示例实施例类似地,存在其中纠错编码方法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在具有简单配置的发送侧和接收侧分别地改变的有利效果,所述方式为即使当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的传输质量改变时,高效和最佳传输状态也被维持。
原因在于,由终端设备传送的第一编码数据的相对设备中的纠错的次数通过被包括在来自相对设备的第二编码数据中被通知到终端设备,并且在终端设备中,下次待传送的数据的纠错编码方法根据纠错的通知的次数来改变。
由相对设备传送的第二编码数据的终端设备中的纠错数目通过被包括在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编码数据中被通知到相对设备,并且在相对设备中,下次待传送数据的纠错编码方法根据纠错的通知的次数来改变。
本示例实施例可以适于中继可通信的陆地电缆的陆地终端设备以及除海底终端设备之外被用于无线通信(诸如使用数字微波等的卫星通信、陆地无线通信等))的无线终端。
(硬件配置示例)
将描述在其中使用计算机(诸如信息处理设备)实现本发明的每个示例实施例中的上文所描述的终端设备的硬件资源的配置示例。然而,终端设备可以被实现为专用设备。
图6是示意性地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例和本发明的第二示例实施例的能够实现终端设备的信息处理设备的硬件配置的示图。信息处理设备6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在下文中,被缩写为“CPU”)61、存储器62、磁盘63、非易失性记录介质的读取设备64、通信线路65、接口67、输出设备66和输入设备68。
非易失性记录介质的读取设备64指代例如压缩光盘、数字通用光盘、Blue-ray(注册商标)光盘和计算机可读取的、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存储程序并且使得程序便携的通用串行总线(USB)存储器。由非易失性记录介质的读取设备64可读取的介质不限于上文所描述的介质。为了从外部引入程序,可以经由可通信的通信线路65而不是非易失性介质的读取设备64读取/写入程序。接口67被连接到另一信息处理设备(诸如外部服务器),例如,作为图2A和图2B中所图示的终端接口12A和终端接口12B。接口67被连接到传输路径10,例如,作为图2A和图2B中所图示的线路接口18A和线路接口18B。
当执行被存储在磁盘63上的软件程序(计算机程序:在下文中,简单地被称为“程序”)时,CPU 61将程序复制到存储器62上并且执行算术处理。CPU 61从存储器62读取对于程序执行必要的数据。当显示为必要时,CPU 61将输出结果显示在输出设备66上。CPU 61能够将例如切换信息38A和切换信息38B和带宽信息39A和带宽信息39B显示在输出设备66上。
CPU 61能够例如通过输入设备68更新用于切换改变的FEC方法的切换阈值并且将更新的结果显示在输出设备66上。CPU 61解译并且执行存在于对应于由图1、图2A和图2B中所图示的每个单元所表示的上文所描述的功能(处理)的存储器62上的终端设备控制程序(图4A、图4B等)。CPU 61顺序地执行本发明的每个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文所描述的处理。
换句话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设想本发明能够通过终端设备控制程序实现。可以设想本发明还能够通过记录终端设备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实现。
如上文所描述的,已经使用上文所描述的典型的示例实施例作为示例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每个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文所描述的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是,示例实施例能够经受各种修改或者改进。在这样的情况下,添加有修改或者改进的新示例实施例也被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本申请基于并且要求于2015年9月1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5-183657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附图标记列表]
1 终端设备
2 解码单元
3 第一纠错数目
4 第二纠错数目
5 控制单元
6 编码方法信息
7 编码单元
10 传输路径
12A、12B 终端接口
13A、13B 第一纠错数目
14A、14B 第二纠错数目
15A、15B 编码单元
16A、16B 编码方法信息
17A、17B 传输数据处理单元
18A、18B 线路接口
19A、19B 确定单元
30A、30B 存储单元
31A、31B 解码单元
32A、32B 接收数据处理单元
38A、38B 切换信息
39A、39B 带宽信息
50A、50B 终端设备

Claims (10)

1.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编码装置,所述编码装置用于通过执行基于彼此具有不同的纠错能力的多种类型的纠错方法之中的第一方法的编码目标数据的编码处理的编码来生成第一编码数据,并且将所述第一编码数据传送到包括与所述终端设备类似的配置的相对设备;
解码装置,所述解码装置用于从所述相对设备接收第二编码数据,并且基于所述多种类型的纠错方法之中的第二方法来解码所述第二编码数据;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分别地选择所述多种类型的纠错方法之中的所述第一方法和所述第二方法,并且控制所述编码装置和所述解码装置,
其中,
所述编码目标数据包括:
待传送的有效载荷,
第一纠错数目,所述第一纠错数目指示当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解码装置对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解码时所计数的纠错数目,以及
对于所述有效载荷所要采用的所述第一方法的第一标识符信息,
其中,所述解码装置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从所述相对设备接收到的第二标识符信息来对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解码,以及从所述相对设备提取包括在解码结果中的第二纠错数目的信息,所述第二纠错数目是当所述相对设备的第二解码单元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解码时所计数的纠错的次数,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纠错数目的所述信息来选择所述第一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解码装置:
在存储装置中存储被包括于在解码所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编码数据时所获取的数据集中的所述第二标识符信息,并且
通过基于由被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所述第二标识符信息所指示的所述多种类型的纠错方法中的一个的解码处理,对待由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二解码数据进行解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编码装置:
随着在被包括于在解码所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编码数据时所获取的数据集中的所述第二纠错数目变得更大,选择具有更高的纠错能力的所述多种类型的纠错方法之中的所述第一方法,并且
通过基于所述第一方法的编码处理,来生成待传送的另一第一编码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
所述编码装置进一步包括传输数据处理单元和编码单元,其中,
所述传输数据处理单元生成数据集,所述数据集包括所述有效载荷、所述第一纠错数目以及所述第一标识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所述编码单元根据基于由所述第一标识符信息所指示的所述纠错方法的编码处理,来将所述数据集编码为所述第一编码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编码数据包括第二有效载荷、所述第二纠错数目以及所述第二标识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解码装置进一步包括解码单元和接收数据处理单元,所述解码单元和所述接收数据处理单元用于从由所述解码装置所生成的数据集提取所述第二有效载荷,并且输出所提取的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以及,
所述解码单元通过基于由所述控制装置所指示的所述多种类型的纠错方法之中的所述第二方法的解码处理,来对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进行解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
将来自所述相对设备的所述第二纠错数目转换为Q值,所述Q值指示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相对设备之间的传输质量,
选择纠正在所转换的Q值中所生成的错误的所述多种类型的纠错方法中的一个,并且
通过使用所述第一编码数据,来针对所述相对设备提供被选择所述纠错方法的类型作为所述第一标识符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
当将所述纠错方法的切换阈值设置到的所述Q值比与基于所述纠错方法的纠错能力的下限值相对应的所述Q值超过达到预定裕度值时,增加所述预定裕度值,所述预定裕度值指示具有更高的纠错能力的所述纠错方法。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
所述多种类型的纠错方法是根据前向纠错(FEC)方法的纠错方法,以及
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和所述第二编码数据包括遵循基于国际电信联盟的电信标准化局(ITU-T)的G.709的数据配置。
9.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编码装置,通过执行基于彼此具有不同的纠错能力的多种类型的纠错方法之中的第一方法的编码目标数据的编码处理来生成第一编码数据,并且将所述第一编码数据传送到包括与所述终端设备类似的配置的相对设备;以及
通过解码装置,从所述相对设备接收第二编码数据,并且基于所述多种类型的纠错方法之中的第二方法来解码所述第二编码数据,
分别地选择所述多种类型的纠错方法之中的所述第一方法和所述第二方法,
其中,所述编码目标数据包括: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待由传送的有效载荷,
第一纠错数目,所述第一纠错数目指示当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解码装置将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解码时所计数的纠错数目,以及
对于所述有效载荷所要采用的所述第一方法的第一标识符信息,所述标识符信息用于辨别由所述控制装置所选择的所述纠错编码方式;
其中,所述解码进一步包括基于从所述相对设备接收到的第二标识符信息来对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解码,以及从所述相对设备提取包括在解码结果中的第二纠错数目的信息,所述第二纠错数目是当所述相对设备的第二解码单元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解码时所计数的纠错的次数,并且
其中,所述选择进一步包括基于所述第二纠错数目的所述信息来选择所述第一方法。
10.一种存储终端设备的控制程序的记录介质,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编码装置,所述编码装置用于通过执行基于彼此具有不同的纠错能力的多种类型的纠错方法之中的第一方法的编码目标数据的编码处理的编码来生成第一编码数据,并且将所述第一编码数据传送到包括与所述终端设备类似的配置的相对设备;以及
解码装置,所述解码装置用于从所述相对设备接收第二编码数据,并且基于所述多种类型的纠错方法之中的第二方法来解码所述第二编码数据,并且
所述记录介质存储有所述控制程序,所述控制程序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的计算机执行以下处理:
分别地选择所述多种类型的纠错方法之中的所述第一方法和所述第二方法,并且控制所述编码装置和所述解码装置;
其中,所述编码目标数据包括:
待由传送的有效载荷,
第一纠错数目,所述第一纠错数目指示当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解码装置将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解码时所计数的纠错数目,以及
对于所述有效载荷所要采用的所述第一方法的第一标识符信息,所述标识符信息用于辨别由所述控制装置所选择的所述纠错编码方式;
其中,所述解码进一步包括基于从所述相对设备接收到的第二标识符信息来对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解码,以及从所述相对设备提取包括在解码结果中的第二纠错数目的信息,所述第二纠错数目是当所述相对设备的第二解码单元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解码时所计数的纠错的次数,并且
其中,所述选择进一步包括基于所述第二纠错数目的所述信息来选择所述第一方法。
CN201680054120.7A 2015-09-17 2016-09-16 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Active CN1080287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3657 2015-09-17
JP2015-183657 2015-09-17
PCT/JP2016/004243 WO2017047093A1 (ja) 2015-09-17 2016-09-16 端局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端局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が格納された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8725A CN108028725A (zh) 2018-05-11
CN108028725B true CN108028725B (zh) 2021-07-30

Family

ID=58288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4120.7A Active CN108028725B (zh) 2015-09-17 2016-09-16 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49628B2 (zh)
EP (1) EP3352400B1 (zh)
JP (1) JP6508347B2 (zh)
CN (1) CN108028725B (zh)
WO (1) WO20170470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32714B2 (en) 2017-05-08 2020-08-04 Cirrus Logic, Inc. Integrated haptic system
US10832537B2 (en) * 2018-04-04 2020-11-10 Cirrus Logic,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utputting a haptic signal to a haptic transducer
US11269415B2 (en) 2018-08-14 2022-03-08 Cirrus Logic, Inc. Haptic output systems
GB201817495D0 (en) 2018-10-26 2018-12-12 Cirrus Logic Int Semiconductor Ltd A force sensing system and method
US11644370B2 (en) 2019-03-29 2023-05-09 Cirrus Logic, Inc. Force sensing with an electromagnetic load
US11509292B2 (en) 2019-03-29 2022-11-22 Cirrus Logic, Inc. Identifying mechanical impedance of an electromagnetic load using least-mean-squares filter
US10955955B2 (en) 2019-03-29 2021-03-23 Cirrus Logic, Inc. Controller for use in a device comprising force sensors
US10992297B2 (en) 2019-03-29 2021-04-27 Cirrus Logic, Inc. Device comprising force sensors
US10828672B2 (en) 2019-03-29 2020-11-10 Cirrus Logic, Inc. Driver circuitry
US12035445B2 (en) 2019-03-29 2024-07-09 Cirrus Logic Inc. Resonant tracking of an electromagnetic load
US10976825B2 (en) 2019-06-07 2021-04-13 Cirrus Logic,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a vibrational output system and/or operation of an input sensor system
GB2604215B (en) 2019-06-21 2024-01-31 Cirrus Logic Int Semiconductor Ltd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 plurality of virtual buttons on a device
US11408787B2 (en) 2019-10-15 2022-08-09 Cirrus Logic, Inc. Control methods for a force sensor system
US11380175B2 (en) 2019-10-24 2022-07-05 Cirrus Logic, Inc. Reproducibility of haptic waveform
US11545951B2 (en) 2019-12-06 2023-01-03 Cirrus Logic,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cting and managing amplifier instability
US11838048B2 (en) * 2020-01-17 2023-12-05 Infinera Corporation SD-FEC defect propagation across regeneration nodes in support of single and multi-carrier super channel protection in ROADM networks
JP7394651B2 (ja) * 2020-02-18 2023-12-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交換ユニット及び当該交換ユニットが装着される装置
US11662821B2 (en) 2020-04-16 2023-05-30 Cirrus Logic, Inc. In-situ monitoring, calibration, and testing of a haptic actuator
US11933822B2 (en) 2021-06-16 2024-03-19 Cirrus Logic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n-system estimation of actuator parameters
US11765499B2 (en) 2021-06-22 2023-09-19 Cirrus Logic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mixed mode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 drive
US11908310B2 (en) 2021-06-22 2024-02-20 Cirrus Logic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cting and managing unexpected spectral content in an amplifier system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7372196A (en) * 1995-09-25 1997-04-17 Cirrus Logic, Inc. Temporary equipment identifier message notification method
CN1809981A (zh) * 2003-06-20 2006-07-26 英特尔公司 在通信系统内选择纠错编码的系统和方法
CN1906879A (zh) * 2003-12-07 2007-01-31 适应性频谱和信号校正股份有限公司 自适应fec码字管理
CN1914922A (zh) * 2004-01-28 2007-02-1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内容的编码、分发及接收的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程序
CN1969493A (zh) * 2004-06-14 2007-05-2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双向通信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程序
CN101018107A (zh) * 2006-02-07 2007-08-1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数据发送设备、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方法、和数据接收方法
CN101192900A (zh) * 2006-12-01 2008-06-04 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电信级以太网的应用前向纠错机制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1267280A (zh) * 2008-04-18 2008-09-17 清华大学 用于片上网络的一种基于学习的自适应容错方法
CN101414922A (zh) * 2007-10-16 2009-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ip数据包发送、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CN101635610A (zh) * 2008-07-23 2010-01-2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不使用专用评估信号的光通信系统
CN101854224A (zh) * 2009-04-01 2010-10-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纠错编码方法、装置和系统以及转发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3152126B (zh) * 2012-04-06 2015-04-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前向纠错保护编码的数据封装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76497B (en) 1998-05-26 1999-12-1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 main signal and an auxiliary signal
EP1059782A3 (en) 1999-06-10 2004-02-0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llocating bandwidth utilization in a packet telephony network
JP2003224542A (ja) 2002-01-30 2003-08-08 Kddi Submarine Cable Systems Inc 伝送容量拡大方法及び光送信端局装置
JP2004171206A (ja) 2002-11-19 2004-06-17 Hitachi Ltd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
CN1836393B (zh) 2003-06-30 2010-08-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光接收装置和光接收方法
JP4571054B2 (ja) * 2005-09-30 2010-10-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波長制御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US8121237B2 (en) * 2006-03-16 2012-02-21 Rambus Inc. Signaling system with adaptive timing calibration
US7930616B2 (en) * 2007-04-12 2011-04-19 Cisco Technology, Inc. Variable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links
US8284671B2 (en) 2007-12-12 2012-10-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Data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ystem, terminal, relay device, and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JP5266546B2 (ja) 2009-06-01 2013-08-2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伝送システム
EP2680474B1 (en) * 2011-02-22 2019-05-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nput bit-error-rate estimation method and input bit-error-rate estimation device
JP5742515B2 (ja) * 2011-06-30 2015-07-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誤り訂正制御方法
JP2013152604A (ja) 2012-01-25 2013-08-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デジタル信号処理装置、通信装置および誤り制御方法
EP2713616A1 (en) * 2012-09-27 2014-04-02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Perceptually driven error correction for video transmission
US8898549B2 (en) 2013-02-12 2014-11-25 Seagate Technology Llc Statistical adaptive error correction for a flash memory
JP2013150339A (ja) 2013-03-11 2013-08-01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デジタル伝送システム
EP3425806A1 (en) * 2013-05-07 2019-01-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ding and de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system
US10320520B2 (en) 2013-11-15 2019-06-11 Hitachi, Ltd. Communic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US9785499B2 (en) * 2014-02-12 2017-10-10 Seagate Technology Llc Hot-read data aggregation and code selection
US9419655B2 (en) * 2014-04-04 2016-08-16 Seagate Technology Llc Error correction code (ECC) selection using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 of error correction capability in storage controllers with multiple error correction codes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7372196A (en) * 1995-09-25 1997-04-17 Cirrus Logic, Inc. Temporary equipment identifier message notification method
CN1809981A (zh) * 2003-06-20 2006-07-26 英特尔公司 在通信系统内选择纠错编码的系统和方法
CN1906879A (zh) * 2003-12-07 2007-01-31 适应性频谱和信号校正股份有限公司 自适应fec码字管理
CN1914922A (zh) * 2004-01-28 2007-02-1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内容的编码、分发及接收的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程序
CN1969493A (zh) * 2004-06-14 2007-05-2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双向通信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程序
CN101018107A (zh) * 2006-02-07 2007-08-1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数据发送设备、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方法、和数据接收方法
CN101192900A (zh) * 2006-12-01 2008-06-04 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电信级以太网的应用前向纠错机制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1414922A (zh) * 2007-10-16 2009-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ip数据包发送、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CN101267280A (zh) * 2008-04-18 2008-09-17 清华大学 用于片上网络的一种基于学习的自适应容错方法
CN101635610A (zh) * 2008-07-23 2010-01-2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不使用专用评估信号的光通信系统
CN101854224A (zh) * 2009-04-01 2010-10-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纠错编码方法、装置和系统以及转发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3152126B (zh) * 2012-04-06 2015-04-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前向纠错保护编码的数据封装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49628B2 (en) 2020-08-18
WO2017047093A1 (ja) 2017-03-23
JP6508347B2 (ja) 2019-05-08
JPWO2017047093A1 (ja) 2018-07-12
EP3352400A1 (en) 2018-07-25
EP3352400B1 (en) 2019-05-01
US20190044651A1 (en) 2019-02-07
CN108028725A (zh) 2018-05-11
EP3352400A4 (en) 2018-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8725B (zh) 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US1188914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from a first to a second transport stream of same content
JP2005020732A (ja) ビデオデータの堅牢な配布
US2012017059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variable length of transport packet in video and au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167959B (zh) 一种视频采集设备、系统及视频信号传输方法
JP5417759B2 (ja) フレーム処理装置,光受信装置,光送受信装置,光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07507966A (ja) 誤り訂正によるデジタルテレビジョンの伝送
JP4105723B2 (ja) 再生中継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6535718B2 (ja) ストリーミングサービスを提供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7466447B (zh) 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US20140195873A1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JP2007214656A (ja) データ送信装置及びデータ受信装置並びに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データ受信方法
US20230085423A1 (en) Packe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ts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program
US11057148B2 (en) Data encoding and decoding
JP2007243285A (ja) 局側装置及びponシステムの上り方向通信方法
US8638823B2 (en) Sending apparatus,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JP2004194234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データ伝送装置および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
EP3065412B1 (en) Conten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ntent playback method
JP4878974B2 (ja) 送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10109942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3130512B2 (ja) 画像通信方法、画像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通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KR100916312B1 (ko) 적응적 가중 오류 정정 부호화 및 다중 표현열 부호화를사용한 비디오 전송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7179510B2 (ja) 受信機、放送設備、放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80331694A1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reception method
US20240223921A1 (en) Optical transmission/reception system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