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8560A - 定子、马达以及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子、马达以及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8560A
CN108028560A CN201680053330.4A CN201680053330A CN108028560A CN 108028560 A CN108028560 A CN 108028560A CN 201680053330 A CN201680053330 A CN 201680053330A CN 108028560 A CN108028560 A CN 1080285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urface
stator
peripheral part
salient pole
pol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33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内海信
内海信一
大坪京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Instrumen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028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856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3/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13/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13/0606Canned motor pumps
    • F04D13/064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3/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13/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8Sectional co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02K1/185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to outer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子,具有作为卷曲芯的定子芯,即使定子芯的凸极部的数量较少,也能抑制从定子的轴向观察时,由多个凸极部的末端面形成的圆的真圆度变差。在所述定子中,在构成定子芯24的外周环部24a的外周部24e的两端形成有抵接面24k,且周向上相邻的外周部24e的抵接面24k彼此抵接。在形成于周向上外周部24e的边界的一处的接缝24h处抵接的作为抵接面24k的第一抵接面24k1、24k2与连接到外周部24e1、24e2的凸极部24b的中心线CL形成的角度,小于除第一抵接面24k1、24k2以外的作为抵接面24k的第二抵接面24k与连接到形成有所述第二抵接面24k的外周部24e的凸极部24b的中心线CL形成的角度。

Description

定子、马达以及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等中使用的定子(stator)。并且,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所述定子的马达(motor)以及具有所述马达的泵装置(pump device)。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这样的马达,具有:转子、和配置在转子的外周侧的圆筒状的定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马达中,定子具有:定子芯;以及驱动用线圈,隔着绝缘件卷绕于定子芯的齿部。定子芯通过组合在定子的周向上被分割的多个分割芯而形成,分割芯具有:连接到定子的径向上齿部的外侧端的外轭部。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样的要点:定子芯可以是通过将外轭部连为一体的带状的芯弯折成圆环状,再将带状的芯的端部彼此连接而形成的所谓的卷曲芯。
如图7所示,卷曲芯例如使用芯原体105形成,芯原体105具有:直线状的带状部分103,由通过连接部101连接的多个外轭部102构成;以及齿部(凸极部)104,从多个外轭部102的各自朝向与带状部分103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并且,卷曲芯以带状部分103呈圆环状、且凸极部104朝向径向的内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例如,按照图8(A)-(C)所示的顺序,将带状部分103在连接部101依次弯折,从而将带状部分103的两端彼此连接而形成。
另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马达中,凸极部104的末端面(定子在径向上的内侧面)形成为:从定子的轴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圆弧状的曲面状。凸极部104的末端面以空气隙(转子与定子在径向上的间隙)在定子的周向上不变的方式,且在设计上,从定子的轴向观察时配置在以定子的轴中心线C10为中心的假想圆VC10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572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按照图8(A)-(C)所示的顺序,将带状部分103依次弯折的情况下,无论是在将带状部分103从图8(A)所示的状态向图8(B)所示的状态弯折第二次时,还是将带状部分103从图8(B)所示的状态向图8(C)所示的状态弯折第三次时,都会对从图7所示的状态向图8(A)所示的状态最先弯折的连接部101作用朝向弯折方向的力。也就是说,即使在最先弯折的连接部101也会在弯折后作用两次朝向弯折方向的力。
并且,即使在将带状部分103从图8(B)所示的状态向图8(C)所示的状态第三次弯折时,也会对第二次被弯折的连接部101作用朝向弯折方向的力。也就是说,即使在第二次被弯折的连接部101也会在弯折后作用一次朝向弯折方向的力。而在第三次被弯折的连接部101,不会在弯折后作用朝向弯折方向的力。
根据本申请发明人的检讨可知:例如,在凸极部104的数量为六个这样的凸极部104的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如果将带状部分103依次弯折,则芯原体105中连接到配置在带状部分103的两端各自的两个外轭部102A的凸极部104A的末端面从定子的轴向观察时,从假想圆VC10上大幅偏离。
即,通过本申请的发明人的检讨可知:在凸极部104的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如果将带状部分103依次弯折,则从定子的轴向观察时,由六个凸极部104的末端面形成的圆的真圆度在凸极部104A变差。具体地说,根据本申请发明人的检讨可知:如图8(C)的G部的放大图的图9所示,从定子的轴向观察时,凸极部104A的末端面从假想圆VC10朝向径向外侧大幅偏离,由六个凸极部104的末端面形成的圆的真圆度在凸极部104A变差。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这样的定子:具有作为卷曲芯的定子芯,即使定子芯的凸极部的数量较少,也能够抑制从定子的轴向观察时由多个凸极部的末端面形成的圆的真圆度变差。并且,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具有所述定子的马达。而且,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具有所述马达的泵装置。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定子的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定子形成为筒状,且所述定子包括:线圈、绝缘部件、以及具有隔着绝缘部件卷绕有线圈的多个凸极部的定子芯,定子芯具有:外周环部,形成为环状;以及多个凸极部,从外周环部向定子的径向的内侧突出,且在定子的周向上隔着一定的间隔配置,外周环部由与多个凸极部数量相同的外周部构成,多个外周部沿周向排列,且多个外周部的各自连接有一个凸极部,在周向上外周部的边界的一处形成有接缝,在除了周向上外周部的边界中的形成有接缝的一处以外的剩余部位形成有连接径向上外周部的外侧端部彼此的连接部,在周向上外周部的两端各自形成有从定子的轴向观察时的形状形成为直线的平面状的抵接面,周向上相邻的外周部的抵接面彼此相互抵接,将在接缝处抵接的两个抵接面作为第一抵接面,将在径向上连接部的内侧抵接的抵接面作为第二抵接面,则从轴向上观察时,第一抵接面与连接到形成有第一抵接面的外周部的凸极部的周向的中心线形成的角度,小于第二抵接面与连接到形成有所述第二抵接面的外周部的凸极部的周向的中心线形成的角度。
在本发明的定子中,外周环部由沿定子的周向排列的多个外周部构成,在周向上外周部的边界的一处形成有接缝,在周向上外周部的边界中的除了形成有接缝的一处之外的剩余部位形成有将径向上外周部的外侧端彼此连接的连接部。并且,本发明中,在周向上外周部的两端各自形成有从定子的轴向观察时的形状呈直线的平面状的抵接面,周向上相邻的外周部的抵接面彼此相互抵接。而且,在本发明中,将在接缝处抵接的两个抵接面作为第一抵接面,将在径向上连接部的内侧抵接的抵接面作为第二抵接面,则从轴向观察时,第一抵接面与连接到形成有第一抵接面的外周部的凸极部的周向的中心线形成的角度,小于第二抵接面与连接到形成有所述第二抵接面的外周部的凸极部的周向的中心线形成的角度。
因此,在本发明中,定子芯通过在连接部将带状的芯在连接部依次弯折,最终使两个第一抵接面抵接而形成接缝制造而成,带状的芯由通过连接部连接的多个外周部构成,即使定子芯的凸极部的数量较少,也能从定子的轴向观察时,使连接到最后弯折的外周部的凸极部的末端面靠近上述的假想圆VC10。因此,本发明中,即使具有作为卷曲芯的定子芯的定子的定子芯的凸极部的数量较少,也能抑制从定子的轴向观察时,由多个凸极部的末端面形成的圆的真圆度变差。
本发明中,将形成有第一抵接面的外周部作为第一外周部,则优选第一外周部的第二抵接面与连接到第一外周部的凸极部的周向的中心线形成的角度,大于除第一外周部以外的外周部的第二抵接面与连接到形成有所述第二抵接面的外周部的凸极部的周向的中心线形成的角度。通过这样的构成,则能够使连接到第一外周部的凸极部的末端面更靠近上述的假想圆VC10。因此,即使作为卷曲芯的定子芯的凸极部的数量较少,也能够有效地抑制从定子的轴向观察时由多个凸极部的末端面形成的圆的真圆度变差。
本发明中,将在接缝处抵接的两个抵接面中的一个作为一侧第一抵接面,将另一个作为另一侧第一抵接面,则优选从轴向观察时,一侧第一抵接面与连接到形成有一侧第一抵接面的外周部的凸极部的周向的中心线形成的角度,等于另一侧第一抵接面与连接到形成有另一侧第一抵接面的外周部的凸极部的周向的中心线形成的角度。
本发明中,将在接缝处抵接的两个抵接面中的一个作为一侧第一抵接面,将另一个作为另一侧第一抵接面,则优选在一侧第一抵接面,定位用凸部朝向周向突出地形成,在另一侧第一抵接面形成有供凸部卡合的凹部。
本发明中,定子芯具有六个凸极部,且从轴向观察时,第二抵接面与连接到形成有所述第二抵接面的外周部的凸极部的周向的中心线形成的角度为30°,从轴向观察时,第一抵接面与连接到形成有第一抵接面的外周部的凸极部的周向的中心线形成的角度小于30°。
本发明的定子可用于具有转子的马达,转子具有驱动用磁铁,且配置在定子的内周侧。并且,所述马达可用于泵装置,泵装置具有:安装于转子的叶轮;配置有叶轮及转子,且供流体通过的泵室;配置在定子与泵室之间防止泵室内的流体流进定子的配置部位的间隔部件;以及覆盖定子的树脂制的树脂密封部件。在所述马达及泵装置中,即使作为卷曲芯的定子芯的凸极部的数量较少,也能够抑制从定子的轴向观察时由多个凸极部的末端面形成的圆的真圆度变差。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定子具有作为卷曲芯的定子芯,即使定子芯的凸极部的数量较少,也能够抑制从定子的轴向观察时由多个凸极部的末端面形成的圆的真圆度变差。并且,在本发明的马达及泵装置中,即使作为卷曲芯的定子芯的凸极部的数量较少,也能够抑制从定子的轴向观察时由多个凸极部的末端面形成的圆的真圆度变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泵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定子芯的平面图。
图4为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外周部的具体结构的放大图。
图5为在加工后形成为图3所示的定子芯的芯原体的平面图。
图6为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定子芯的形成方法的图。
图7为用于说明现有技术涉及的定子芯的结构的图。
图8为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问题的图。
图9为图8的G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泵装置的概略结构)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泵装置1的剖视图。另外,以下的说明中,以图1的上侧(Z1方向侧)为“上”侧,以图1的下侧(Z2方向侧)为“下”侧。
本实施方式的泵装置1为被称作密封泵(密封马达泵)型的泵,其具有:叶轮2;使叶轮2旋转的马达3;以及用于控制马达3的电路板4。马达3由转子5和定子6构成。叶轮2、马达3及电路板4配置在由机壳7和覆盖机壳7的上部的上壳8构成的壳体的内部。机壳7与上壳8通过省略图示的螺钉而被相互固定。
在上壳8形成有流体的吸入部8a和流体的吐出部8b。在机壳7与上壳8之间形成有从吸入部8a吸入的流体向吐出部8b通过的泵室9。并且,在机壳7与上壳8的接合部分配置有用于确保泵室9的密封性的密封部件(O型圈)10。机壳7具有:间隔部件11,其以隔开泵室9与定子6的方式配置在泵室9与定子6之间;以及树脂制的树脂密封部件12,其覆盖间隔部件11的下表面及侧面。
转子5具有:驱动用磁铁14;圆筒状的套筒15;以及保持驱动用磁铁14及套筒15的保持部件16。保持部件16形成为带沿的大致圆筒状。驱动用磁铁14固定于保持部件16的外周侧,套筒15固定于保持部件16的内周侧。在配置在上侧的保持部件16的沿部16a固定有叶轮2。叶轮2及转子5配置在泵室9的内部。
转子5被固定轴17支承为能够旋转。固定轴17以固定轴17的轴向与上下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即,上下方向为转子5的轴向。固定轴17的上端被上壳8保持,固定轴17的下端被机壳7保持。固定轴17贯穿插入到套筒15的内周侧。并且,在固定轴17安装有与套筒15的上端面抵接的推力轴承部件18。在本实施方式中,套筒15作为转子5的向心轴承发挥作用,套筒15及推力轴承部件18作为转子5的推力轴承发挥作用。
定子6具有:作为线圈的驱动用线圈23;定子芯24;作为绝缘部件的绝缘件25,且整体形成为筒状。具体地说,定子6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定子6隔着间隔部件11配置在转子5的外周侧。即,转子5配置在定子6的内周侧。并且,定子6呈定子6的轴向与上下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即,上下方向为定子6的轴向。并且,定子6具有端子销26,端子销26上绑着驱动用线圈23的端部进行电连接。定子6的具体结构将在后面叙述。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转子5及定子6的径向作为“径向”,将转子5及定子6的周向(圆周方向)作为“周向”。
间隔部件11形成为带沿的大致有底圆筒状,且具有:圆筒部11b、底部11c和沿部11d。圆筒部11b形成为圆筒状,且以覆盖驱动用磁铁14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并且,圆筒部11b以圆筒部11b的轴向与上下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配置。底部11c呈封闭圆筒部11b的下端的大致圆板状形成。沿部11d以从圆筒部11b的上端向径向外侧扩展的方式形成。
在底部11c的上表面,保持固定轴17的下端侧的轴保持部11h以朝向上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在底部11c的下表面,固定用突起11j和定位用突起11k以朝向下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固定用突起11j用于将电路板4固定于间隔部件11,定位用突起11k用于将电路板4进行定位。如图1所示。间隔部件11的内侧及上侧形成泵室9,叶轮2及转子5配置在间隔部件11的内侧及上侧。间隔部件11起到防止泵室9内的流体流进定子6的配置部位的作用。
电路板4以电路板4的厚度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的方式固定于底部11c的下表面侧。具体地说,电路板4在被固定用突起11j、定位用突起11k定位的状态下,通过螺纹紧固于固定用突起11j的螺钉34固定于底部11c的下表面侧。并且,端子销26的下端侧部分被锡焊到电路板4上固定。
树脂密封部件12被设置成:将电路板4及驱动用线圈23等完全覆盖,用于保护电路板4及驱动用线圈23等免受流体侵害。所述树脂密封部件12通过注塑树脂材料,相对于电路板4及安装有定子6的状态的间隔部件11形成。具体地说,将电路板4及安装有定子6的间隔部件11配置到模具内,再通过在所述模具内注入树脂材料并使其固化来形成树脂密封部件12。树脂密封部件12整体形成为大致有底圆筒状,并将电路板4、定子6、圆筒部11b及底部11c完全覆盖。并且,树脂密封部件12覆盖沿部11d的下表面。
(定子的结构)
图2为图1所示的定子6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的定子芯24的平面图。图4为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外周部24e的具体结构的放大图。
如上所述,定子6具有驱动用线圈23、定子芯24、绝缘件25及端子销26。定子芯24为由磁性材料构成的薄磁性板被层叠而形成的层叠芯。如图3所示,所述定子芯24具有:形成为环状的外周环部24a;以及从外周环部24a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凸极部24b。本实施方式的定子芯24具有六个凸极部24b。六个凸极部24b以等角度间距形成,且在周向上隔着一定的间隔配置。另外,定子芯24所具有的凸极部24b的数量也可是六个以外的数量。
外周环部24a形成为: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的外周面的形状呈大致圆形,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的内周面的形状呈大致六边形的环状。外周环部24a的外周面构成定子芯24的外周面。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外周环部24a的轴中心线成为定子芯24的轴中心线。并且,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定子芯24的轴中心线与定子6的轴中心线C1一致。
外周环部24a由沿周向排列的六个外周部24e构成。即,外周环部24a由与凸极部24b数量相同的外周部24e构成。周向上外周环部24a的一部分,即从上下方向上观察时形成大致六边形的外周环部24a的内周面的一个顶点与邻接于所述顶点的顶点间的部分形成为一个外周部24e。即,周向上外周环部24a的一部分与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形成大致六边形的外周环部24a的内周面的一个边对应的部分形成为一个外周部24e。
径向上外周部24e的外侧面(外周面)从上下方向上观察时的形状形成为呈大致圆弧状的凸曲面状。径向上外周部24e的内侧面从上下方向上观察时的形状形成为呈直线状的平面状。在外周部24e的外周面形成有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24f。凹部24f以从上下方向上观察时的形状呈圆弧状的方式形成。并且,凹部24f形成于上下方向上外周部24e的整个区域。而且,凹部24f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形成于外周部24e的外周面的中心。
凸极部24b形成于周向上外周部24e的中心。即,六个外周部24e各自连接有一个凸极部24b。并且,凸极部24b包括:作为凸极部24b的末端部的凸极末端部24c;以及连接凸极末端部24c和外周环部24a的连接部24d。连接部24d形成为与径向上外周部24e的内侧面正交的直线状。凸极末端部24c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形成为:从呈直线状形成的连接部24d的末端(径向内侧端)向周向的两侧延伸的大致圆弧状。
凸极部24b的末端面(即,径向上凸极末端部24c的内侧面)24g从上下方向上观察时的形状形成为呈圆弧状的曲面状。六个凸极部24b的末端面24g在设计上配置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以定子6的轴中心线C1为中心的假想圆VC1上。并且,六个末端面24g隔着圆筒部11b与驱动用磁铁14的外周面相向。
并且,定子芯24为卷曲芯,其通过将呈直线状连接的六个外周部24e(参照图5)在外周部24e与外周部24e间的边界弯折并使它们的端部彼此连接而形成。即,定子芯24通过将芯的端部彼此连接而形成环状,所述芯包括:成为外周环部24a的带状的芯;以及从所述带状的芯的一个面竖起的六个凸极部24b。因此,如图3所示,在周向上六处外周部24e的边界中的一处形成有接缝24h。本实施方式中,在接缝24h处,带状芯的端部彼此被焊接而相互固定,并在接缝24h处形成有焊接痕迹。
并且,周向上六处外周部24e的边界中的除形成有接缝24h的一处之外的剩余五处外周部24e的边界形成有连接部24j,连接部24j连接径向上外周部24e的外侧端彼此。并且,周向上外周部24e的两端各自形成有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直线的平面状的抵接面24k,周向上相邻的外周部24e的抵接面24k彼此相互抵接。在形成有连接部24j的外周部24e的边界,抵接面24k配置在径向上连接部24j的内侧,抵接面24k在径向上连接部24j的内侧抵接。并且,在形成有接缝24h的外周部24e的边界,径向的整个区域成为抵接面24k。
以下,在将配置在接缝24h的两侧的两个外周部24e与剩余的四个外周部24e进行区别表示的情况下,将这两个外周部24e中的一个外周部24e作为“外周部24e1”,将另一个外周部24e作为“外周部24e2”。并且,在将在接缝24h抵接的两个抵接面24k与除此之外的抵接面24k进行区别表示的情况下,将形成于这两个抵接面24k中的外周部24e1的抵接面24k作为“第一抵接面24k1”,将形成于外周部24e2的抵接面24k作为“第一抵接面24k2”,将在径向上连接部24j的内侧抵接的剩余的抵接面24k作为“第二抵接面24k”。第一抵接面24k1为一侧第一抵接面,第一抵接面24k2为另一侧第一抵接面。另外,在第一抵接面24k2,定位用凸部以朝向周向突出的方式形成,且供所述凸部卡合的凹部形成于第一抵接面24k2。
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第一抵接面24k1与连接到外周部24e1的凸极部24b在周向上的中心线CL形成的角度θ1(参照图4)以及第一抵接面24k2与连接到外周部24e2的凸极部24b在周向上的中心线CL形成的角度θ2(参照图4)小于第二抵接面24k与连接到形成有所述第二抵接面24k的外周部24e的凸极部24b在周向上的中心线CL形成的角度θ3(参照图4)。
即,角度θ1、θ2小于角度θ3,角度θ3由形成于除外周部24e1、24e2以外的外周部24e的两端的第二抵接面24k与连接到形成有所述第二抵接面24k的外周部24e的凸极部24b在周向上的中心线CL形成。并且,角度θ1、θ2小于形成于外周部24el的第二抵接面24k与连接到外周部24e1的凸极部24b在周向上的中心线CL形成的角度θ3以及形成于外周部24e2的第二抵接面24k与连接到外周部24e2的凸极部24b在周向上的中心线CL形成的角度θ3。
角度θ1、θ2稍小于角度θ3。并且,θ1与角度θ2相等。并且,角度θ3为30°,角度θ1、θ2小于30°。另外,角度θ1与角度θ2也可不相等。并且,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穿过第一抵接面24k1、24k2且从第一抵接面24k1、24k2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假想线VL1、VL2以及穿过第二抵接面24k且从第二抵接面24k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假想线VL3穿过定子6的轴中心线C1。
绝缘件25由树脂等绝缘性材料形成。所述绝缘件25被安装于每一个凸极部24b,定子6具有六个绝缘件25。即,定子6具有与凸极部24b数量相同的绝缘件25。并且,绝缘件25形成为两端具有沿部的带沿的筒状,且以绝缘件25的轴向与定子6的径向一致的方式安装于凸极部24b。绝缘件25由能在上下方向上分割的第一绝缘件30与第二绝缘件31构成,通过将配置在下侧的第一绝缘件30与配置在上侧的第二绝缘件31组合在一起形成绝缘件25。
端子销26的上端侧部分被压入到第一绝缘件30中固定,端子销26的下端侧部分从第一绝缘件30向下侧突出。驱动用线圈23由导线构成,导线由铝合金或铜合金形成。所述驱动用线圈23隔着绝缘件25卷绕于凸极部24b。驱动用线圈23的一端部绑在固定于第一绝缘件30的两个端子销26的一个上固定,驱动用线圈23的另一端部绑在两个端子销26的另一个上固定。
(定子的制造方法)
图5为在加工后形成为图3所示的定子芯24的芯原体54的平面图。图6为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定子芯24的形成方法的图。
定子6如以下这样制造而成。首先,将绝缘件25安装于在加工后形成为定子芯24的芯原体54(参照图5)。如图5所示,芯原体54具有:直线状的带状部54a,其由通过连接部24j连接的六个外周部24e构成;以及六个凸极部24b,它们分别从六个外周部24e朝向与带状部54a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在芯原体54中,凹部24f以及抵接面24k形成于外周部24e。并且,配置在芯原体54的一端的外周部24e成为外周部24e1,配置在芯原体54的另一端的外周部24e成为外周部24e2。
之后,将端子销26压入到绝缘件25中固定,并隔着绝缘件25将驱动用线圈23卷绕于凸极部24b,再将驱动用线圈23锡焊到端子销26上固定。
接下来,以直线状的带状部54a成为形成环状的外周环部24a、且凸极部24b朝向径向上外周环部24a的内侧突出的方式,在连接部24j将带状部54a依次弯折。具体地说,按照图6(A)-图6(C)所示的顺序,从带状部54a的中心向两端侧将带状部54a依次弯折。在弯折带状部54a时,从图6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使弯折用的夹具(省略图示)抵接到凹部24f,将带状部54a弯折。并且,在弯折带状部54a时,使用凸极部24b的末端面24g所抵接的圆柱状的夹具60。另外,在图6中,省略驱动用线圈23、绝缘件25以及端子销26的图示。
接下来,将带状部54a的端部彼此通过焊接等连接从而形成接缝24h。即,将抵接面24k1与抵接面24k2通过焊接等接合到一起。当带状部54a的端部彼此连接时,定子6便完成。另外,当定子6完成时,在定子6的内周侧插入间隔部件11的圆筒部11b。然后,将电路板4固定到间隔部件11,且将端子销26锡焊到电路板4进行固定。并且,在此之后以覆盖定子6及电路板4的方式形成树脂密封部件12。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上述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周环部24a的接缝24h处,与第一抵接面24k2抵接的第一抵接面24k1和连接到外周部24e1的凸极部24b的中心线CL形成的角度θ1以及与第一抵接面24k1抵接的第一抵接面24k2和连接到外周部24e2的凸极部24b的中心线CL形成的角度θ2小于第二抵接面24k与连接到形成有所述第二抵接面24k的外周部24e的凸极部24b的中心线CL形成的角度θ3。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芯24通过将带状部54a如图6所示那样在连接部24j依次弯折,最后使第一抵接面24k1与第一抵接面24k2抵接形成接缝24h制造而成,带状部54a由通过连接部24j连接的六个外周部24e构成,即使定子芯24的凸极部24b的数量较少,也能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使连接到外周部24e1、24e2的凸极部24b的末端面24g靠近假想圆VC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作为卷曲芯的定子芯24的凸极部24b的数量较少,也能够抑制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由六个末端面24g形成的圆的真圆度变差。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在不改变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各种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外周部24e1的第二抵接面24k与连接到外周部24e1的凸极部24b的中心线CL形成的角度θ3(以下将所述角度设为θ31,参照图4)以及形成于外周部24e2的第二抵接面24k与连接到外周部24e2的凸极部24b的中心线CL形成的角度θ3(以下将所述角度设为θ32,参照图4)也可大于形成于除外周部24el、24e2以外的外周部24e的两端的第二抵接面24k与连接到形成有所述第二抵接面24k的外周部24e的凸极部24b的中心线CL形成的角度θ3(以下将所述角度设为θ33,参照图4)。例如,θ31、θ32也可形成得比θ33稍大。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连接到外周部24e1、24e2的凸极部24b的末端面24g更靠近假想圆VC1。因此,即使作为卷曲芯的定子芯24的凸极部24b的数量较少,也能够有效地抑制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由六个末端面24g形成的圆的真圆度变差。另外,此时的外周部24e1、24e2为第一外周部。并且,在所述情况下,角度θ31与角度θ32既可相等,也可不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定子芯24为层叠芯,但如果定子芯24为卷曲芯,则定子芯24也可不是层叠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马达3被用于泵装置1,但马达3也可被用于除泵装置1以外的装置。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定子6被用于马达3,但定子6也可用于发电机。
附图标记
1 泵装置
2 叶轮
3 马达
5 转子
6 定子
9 泵室
11 间隔部件
12 树脂密封部件
14 驱动用磁铁
23 驱动用线圈(线圈)
24 定子芯
24a 外周环部
24b 凸极部
24e 外周部
24e1、24e2 外周部(第一外周部)
24h 接缝
24j 连接部
24k 抵接面
24k1、24k2 第一抵接面
25 绝缘件(绝缘部件)
CL 凸极部的周向的中心线
θ1、θ2 第一抵接面与凸极部的周向的中心线形成的角度
θ3 第二抵接面与凸极部的周向的中心线形成的角度
θ31、θ32 第一外周部的第二抵接面与凸极部的周向的中心线形成的角度
θ33 除第一外周部以外的外周部的第二抵接面与凸极部的周向的中心线形成的角度

Claims (7)

1.一种定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定子形成为筒状,且所述定子包括:线圈、绝缘部件、以及具有隔着所述绝缘部件卷绕有所述线圈的多个的凸极部的定子芯,
所述定子芯具有:
外周环部,所述外周环部形成为环状;以及
多个所述凸极部,多个所述凸极部从所述外周环部向所述定子的径向的内侧突出,且在所述定子的周向上隔着一定的间隔配置,
所述外周环部由与多个所述凸极部数量相同的外周部构成,
多个所述外周部沿所述周向排列,且多个所述外周部各自连接有一个所述凸极部,
在所述周向上,所述外周部的边界的一处形成有接缝,
除在所述周向上所述外周部的边界中的形成有所述接缝的一处以外的剩余部位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将在所述径向上所述外周部的外侧端部彼此连接,
在所述周向上,所述外周部的两端各自形成有平面状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的从所述定子的轴向观察时的形状呈直线,
所述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外周部的所述抵接面彼此相互抵接,
将在所述接缝处抵接的两个所述抵接面作为第一抵接面,将在所述径向上所述连接部的内侧抵接的所述抵接面作为第二抵接面,
则从所述轴向上观察时,所述第一抵接面与连接到形成有所述第一抵接面的所述外周部的所述凸极部的所述周向的中心线形成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二抵接面与连接到形成有所述第二抵接面的所述外周部的所述凸极部的所述周向的中心线形成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将形成有所述第一抵接面的所述外周部作为第一外周部,
则所述第一外周部的所述第二抵接面与连接到所述第一外周部的所述凸极部的所述周向的中心线形成的角度,大于除所述第一外周部以外的所述外周部的所述第二抵接面与连接到形成有所述第二抵接面的所述外周部的所述凸极部的周向的中心线形成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将在所述接缝处抵接的两个所述抵接面中的一个作为一侧第一抵接面、将另一个作为另一侧第一抵接面,
则从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一侧第一抵接面与连接到形成有所述一侧第一抵接面的所述外周部的所述凸极部的所述周向的中心线形成的角度,等于所述另一侧第一抵接面与连接到形成有所述另一侧第一抵接面的所述外周部的所述凸极部的所述周向的中心线形成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将在所述接缝处抵接的两个所述抵接面中的一个作为一侧第一抵接面、将另一个作为另一侧第一抵接面,
则在所述一侧第一抵接面,定位用的凸部以朝向周向突出的方式形成,
在所述另一侧第一抵接面形成有供所述凸部卡合的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芯具有六个所述凸极部,
从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第二抵接面与连接到形成有所述第二抵接面的所述外周部的所述凸极部的所述周向的中心线形成的所述角度为30°,
从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第一抵接面与连接到形成有所述第一抵接面的所述外周部的所述凸极部的所述周向的中心线形成的所述角度小于30°。
6.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子;以及
转子,所述转子具有驱动用磁铁,且所述转子配置在所述定子的内周侧。
7.一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
叶轮,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转子;
泵室,所述泵室内配置有所述叶轮及所述转子,且供流体通过;
间隔部件,所述间隔部件配置在所述定子与所述泵室之间,且防止所述泵室内的流体流进所述定子的配置部位;以及
树脂制的树脂密封部件,所述树脂密封部件覆盖所述定子。
CN201680053330.4A 2015-09-30 2016-09-28 定子、马达以及泵装置 Withdrawn CN1080285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3968A JP6578180B2 (ja) 2015-09-30 2015-09-30 ステータ、モータ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JP2015-193968 2015-09-30
PCT/JP2016/078581 WO2017057435A1 (ja) 2015-09-30 2016-09-28 ステータ、モータ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8560A true CN108028560A (zh) 2018-05-11

Family

ID=58427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3330.4A Withdrawn CN108028560A (zh) 2015-09-30 2016-09-28 定子、马达以及泵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262067A1 (zh)
EP (1) EP3358714A4 (zh)
JP (1) JP6578180B2 (zh)
CN (1) CN108028560A (zh)
WO (1) WO20170574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50858A1 (ja) * 2018-02-01 2019-08-0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固定子
JP7493404B2 (ja) * 2020-07-20 2024-05-31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ポンプ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50389A (ja) * 1999-06-01 2000-12-15 Tamagawa Seiki Co Ltd 電気子鉄心構造
US20030222531A1 (en) * 2002-05-16 2003-12-04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Rotation angle detecting apparatus
CN102365805A (zh) * 2009-05-15 2012-02-29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 层叠铁芯
CN203859662U (zh) * 2013-02-22 2014-10-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永久磁铁嵌入式电动机、压缩机及制冷空调装置
CN104882977A (zh) * 2014-02-28 2015-09-02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用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68364B2 (ja) * 1996-09-30 2004-09-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コア
US7015619B2 (en) * 2003-10-31 2006-03-21 Nidec Shibaura Corporation Molded motor
JP4948474B2 (ja) * 2008-05-16 2012-06-06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電動機
JP5516976B2 (ja) * 2010-07-14 2014-06-1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電動ポンプ
US9385565B2 (en) * 2011-01-24 2016-07-0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re material, stator core, and motor provided with stator core
JP5782929B2 (ja) * 2011-09-01 2015-09-24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ステータコア
US9099897B2 (en) * 2011-09-13 2015-08-04 L.H. Carbid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nnecting end sections of an annular laminated article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JP2014204601A (ja) * 2013-04-08 2014-10-27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50389A (ja) * 1999-06-01 2000-12-15 Tamagawa Seiki Co Ltd 電気子鉄心構造
US20030222531A1 (en) * 2002-05-16 2003-12-04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Rotation angle detecting apparatus
CN102365805A (zh) * 2009-05-15 2012-02-29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 层叠铁芯
CN203859662U (zh) * 2013-02-22 2014-10-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永久磁铁嵌入式电动机、压缩机及制冷空调装置
CN104882977A (zh) * 2014-02-28 2015-09-02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用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58714A1 (en) 2018-08-08
US20180262067A1 (en) 2018-09-13
JP6578180B2 (ja) 2019-09-18
JP2017070107A (ja) 2017-04-06
WO2017057435A1 (ja) 2017-04-06
EP3358714A4 (en) 2019-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98263U (zh) 定子
CN103973019B (zh) 电动机
JP5847543B2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9502937B2 (en) Terminal for stator
CN106571698B (zh) 定子、马达以及泵装置
JP2017103913A (ja) モータのステータ及びそのステータを備えるインナーロータ型モータ
CN206977166U (zh) 马达以及泵装置
JP6545393B2 (ja) コンシクエントポール型の回転子、電動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2017188982A (ja) ステータ、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6253994B2 (ja) ステータコイル、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370185B (zh) 定子和旋转电机
CN108028560A (zh) 定子、马达以及泵装置
US9479015B2 (en) Segmented motor stator with outer fixing ring
JP6331950B2 (ja) ステータ
JP2016046867A (ja) 回転電機ステータ
CN209516809U (zh) 电动机
JP5314115B2 (ja) レゾルバ
JP6878916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5269270B2 (ja) 電動機およ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JP7503489B2 (ja) モータ、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JP2022155205A (ja) 固定子
JP2010233395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及び回転電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