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1259B - 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1259B
CN108021259B CN201610956250.1A CN201610956250A CN108021259B CN 108021259 B CN108021259 B CN 108021259B CN 201610956250 A CN201610956250 A CN 201610956250A CN 108021259 B CN108021259 B CN 1080212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oint
touch
event
initial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562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1259A (zh
Inventor
陈浩
童碧峰
陈晓晓
蒋铭辉
郭建波
徐杰
郑爱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61095625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21259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EP17866914.9A priority patent/EP3514667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7/102957 priority patent/WO2018082411A1/zh
Priority to KR1020197013628A priority patent/KR102278933B1/ko
Priority to JP2019522565A priority patent/JP6790259B2/ja
Priority to CN201780006355.3A priority patent/CN108463792A/zh
Priority to US16/343,305 priority patent/US10955980B2/en
Publication of CN108021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1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1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12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06F3/04186Touch location disambigu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终端,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在使用终端时由于误触导致的操作中断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终端确定用户在触控屏上的触摸操作所属的类型,若确定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则根据可疑触摸操作中屏幕触点事件的发生过程、以及预设判断策略,对可疑触摸操作中的误触点进行更正,并对更正后的误触点进行上报。

Description

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英文: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等电子设备的触摸屏越来越大,边框越来越窄,以提高用户在电子设备上进行短信编辑、电话拨打等操作时的用户体验。
由于电子设备的触摸屏的边框窄,用户在手握电子设备时处于触摸屏边缘的皮肤会触碰触摸屏,产生非用户意愿的触碰指令,即误触,导致用户在电子设备上进行短信编辑、电话拨打等操作时中断,为避免该问题的发生,现有技术中通常会采用相应的防误触方法屏蔽掉误触操作,不做任何处理,以此保证电子设备操作的正常进行。
但是,由于现有的防误触方法对误触操作的判断比较简单,在屏蔽掉误触操作的同时,通常会屏蔽掉误触操作中实则有用的触摸操作,造成对触摸操作的误杀,降低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触摸操作进行误杀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防误触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设置有触控屏的电子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
确定用户在触控屏上的触摸操作所属的类型,若确定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则根据可疑触摸操作中屏幕触点事件的发生过程、以及预设判断策略,对可疑触摸操作中的误触点进行更正,并对更正后的误触点进行上报。
其中,对误触点进行更正可以指:对误触点重新进行判断,在触摸操作结束时最终确定该误触点是否为误触点或者是有用触摸点,若将原误触点重新判断为有用误触点,则上报该触摸点,由电子设备的应用层对该触摸点进行处理。
如此,通过对屏幕触点事件流程中每个事件下的触摸点进行分析、判断和更正,最终确定该屏幕触点事件下的误触点和有用触摸点,将原误判为误触点的触摸点更正过来,并上报更正后的误触点,避免了对可疑误触操作中所有触摸点的误杀,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对于确定为误触操作和有用触摸操作的触摸操作,还可以进行以下处理:
若确定触摸操作为误触操作,则屏蔽掉触摸操作,不进行任何处理;若确定触摸操作为有用触摸操作,则执行与触摸操作相对应的应用。
其中,误触操作的屏幕触点事件下的每个触摸点都是误触点,有用触摸操作的屏幕触点事件下的每个触摸点都是有用触摸点。
屏蔽掉误触操作是指:从该屏幕触点事件的起始触摸点开始就不上报该触摸点直至该触摸操作结束。
执行与有用触摸操作对应的应用是指:按照该触摸操作的屏幕触点事件中事件的发生顺序一一将触摸点上报至电子设备的应用层,由应用层根据接收到的触摸点的运动轨迹确定与此对应的触摸手势,执行与该触摸手势对应的应用,其中,可以通过查询触摸手势与应用间的对应关系来执行与该触摸手势对应的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与有用触摸操作对应的应用中,还可以根据该触摸操作的时长确定是否执行该操作对应的应用,通常情况下,若该有用触摸操作按压时间比较长,也会屏蔽掉该有用触摸操作,不进行处理,如:用户在触控屏的屏幕中心区域执行了一个长按操作,虽然该操作通过上述判断确定为有用触摸操作,但由于按压时间较长,可能就不会触发相应的应用。
如此,可以对误触操作进行屏蔽,以免电子设备对其进行识别、执行相应的应用,影响电子设备正在进行的应用,同时,对有用触摸操作,及时上报处理,响应其对应的应用。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实现方式,电子设备可以根据下述方式确定用户在触控屏上的触摸操作所属的类型:
获取用户开始触摸触控屏时的起始触摸点,根据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和/或起始触摸点的坐标,确定用户在触控屏上的触摸操作所属的类型。
其中,根据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和/或起始触摸点的坐标可以包括下述三种情况:根据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根据起始触摸点的坐标、根据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和起始触摸点的坐标。
可选的,在该可实现方式中,触控屏可以实时检测其上用户的触摸操作,当用户的手指刚落到触控屏上时,触控屏上电容矩阵中某些区域的电容值就会发生变化,此时,可以将电容值连续发生变化的区域圈起来作为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将该区域的中心质点位置作为起始触摸点在触控屏上的坐标,并向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上报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和坐标,或者触控屏直接将检测到的电容值发生变化的连续区域上报给电子设备的处理器,由处理器根据上报情况确定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和坐标,进而根据起始触摸点的形状和坐标确定用户本次触摸操作所属的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触控屏可以为电容式触控屏,当本案中触控屏为其他形式的触控屏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检测用户的触摸操作的情况,且检测结果也不限于触摸点的触摸形状和坐标,进而确定触摸操作所属的类型的方式也不限于根据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和/或坐标。
需要说明的是,手机的触摸屏检测到的落在其上的操作可以为用户手指发出的触摸操作,还可以为用户通过其他辅助性工具(如触摸笔等设备)发出的触摸操作,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本发明仅以用户通过手指发出的触摸操作为例进行说明。
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实现方式,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根据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和/或起始触摸点的坐标可以确定出用户的触摸操作为误触操作、或者为有用触摸操作、或者为可疑触摸操作,具体实现如所示:
1)误触操作
若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触控屏的第一边相切,且切边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则确定触摸操作为误触操作;
或者,若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触控屏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分别相切,且第一切边的长度和第二切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等于第二阈值,则确定触摸操作为误触操作;其中,第一边的长度大于第二边的长度;
或者,若起始触摸点对应的触摸点的坐标位于误触区域内,则确定触摸操作为误触操作。
其中,第一边的长度大于第二边的长度,第一边可以为手机的触控屏的长边,第二边可以为手机的触控屏的短边;可理解的是,触控屏的长边、短边根据触控屏的边缘的实际尺寸而定,通常情况下,可以将触控屏的较长的边缘称为长边,将触控屏较短的边缘称为短边。
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手机的触控屏的边(第一边或者第二边)相切可以指: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手机的触控屏的边存在一个或者两个交点;当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手机的触控屏的边存在一个交点时,可以将该交点与在该触摸形状内的手机的触控屏的边的顶点间的长度作为切边的长度,例如,如图6所示的P1点,与手机的触控屏的长边存在一个交点,则可以将该交点与在P1内的长边的顶点的距离LY作为切边的长度;当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手机的触控屏的边存在两个交点时,可以将这两个交点之间的长度作为切边的长度。
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可以为预先存储在手机内的、对大多数用户误触时产生的触摸形状进行调研后设定的阈值,本发明不限定其具体取值。若触摸操作对应的切边的长度大于等于该阈值,则表示该触摸操作为误触操作;此外,在设定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时还需要考虑手机的分辨率和手机的触控屏的尺寸,不同的分辨率和触控屏的尺寸对应的阈值可以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分辨率和触控屏的尺寸越大,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越大,分辨率和触控屏的尺寸越小,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越小。
2)有用触摸操作
若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未与触控屏的任何边相切,则确定触摸操作为有用触摸操作;
或者,若起始触摸点的坐标位于有效触碰区域内,则确定触摸操作为有用触摸操作。
3)可疑触摸操作
若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触控屏的第一边相切,且切边的长度小于第一阈值,则确定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
或者,若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触控屏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分别相切,且第一切边的长度和第二切边的长度之和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第一切边为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第一边相切后的边,第二切边为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第二边相切后的边;
或者,若根据起始触摸点确定用户单手持握电子设备,则确定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
或者,若起始触摸点对应的操作为大鱼际触摸操作,则确定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如:若该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为用户的大鱼际按压触控屏后的形状,则确定该起始触摸点为大鱼际触摸点;
或者,若起始触摸点对应的操作为对角大鱼际触摸操作,则确定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如:若该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为用户的大鱼际按压触控屏后的形状,且该起始触摸点处于触控屏的左下角或右下角,则确定该起始触摸点为对角大鱼际触摸点。
如此,可以根据上述确定原则确定出用户的触摸操作属于误触操作,还是有用触摸操作,还是可疑触摸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触摸操作可以包含至少一个屏幕触点事件,每个屏幕触点事件可以包括:DOWN事件、至少一个MOVE事件、以及UP事件,其中,DOWN事件对应的触摸点可以称为起始触摸点,MOVE事件对应的触摸点可以称为中间触摸点,UP事件对应的触摸点可以称为结束触摸点。
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实现方式,对于可疑触摸操作中每个屏幕触点事件进行分析时,电子设备可以先获取DOWN事件下的起始触摸点,判断该起始触摸点是否为误触点(如边缘触摸点或者对角大鱼际触摸点),若不是误触点,则确定本次的触摸操作为有用触摸操作,上报该起始触摸点、后续获取的MOVE事件下的中间触摸点、以及UP事件下的结束触摸点;否则,获取到任一中间触摸点后,确定该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位移,根据这两个点之间的位移情况、或者这两个点之间的位移情况和其他辅助触摸点对起始触摸点的判断情况进行更正,若确定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则上报起始触摸点、后续获取的MOVE事件下的中间触摸点、该中间触摸点之前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以及UP事件下的结束触摸点;若到获取UP事件时,该起始触摸点仍为误触点,则确定结束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发生时间差,根据二者间的发生时间差对起始触摸点的判断情况进行更正,若确定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则上报起始触摸点以及结束触摸点。
或者,电子设备获取DOWN事件下的起始触摸点,若该起始触摸点为大鱼际触摸点,则确定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获取任一中间触摸点,确定该中间触摸点是否为大鱼际触摸点,若是,则屏蔽中间触摸点,否则,确定中间触摸点是否为可疑大鱼际触摸点;若中间触摸点不为可疑大鱼际触摸点,则确定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起始触摸点、该中间触摸点之前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结束触摸点,判断结束触摸点是否为大鱼际触摸点,若结束触摸点为大鱼际触摸点,则屏蔽结束触摸点,否则,上报结束触摸点。
具体的,电子设备可以采用下述方式对可疑触摸操作中的边缘误触、对角大鱼际误触以及大鱼际误触中屏幕触点事件的发生过程、以及预设判断策略,对可疑触摸操作中的误触点进行更正,并对更正后的误触点进行上报:
1)边缘误触
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DOWN事件,若DOWN事件对应的起始触摸点为边缘触摸点,则确定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否则,为有用触摸点,直接上报;
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至少一个MOVE事件中的任一MOVE事件,若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该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若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则确定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位移是否大于第一位移阈值;若确定位移大于第一位移阈值,则确定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起始触摸点、中间触摸点、以及中间触摸点之前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否则,屏蔽该中间触摸点;
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UP事件,该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则上报该结束触摸点;若此时该起始触摸点仍为误触点,则确定UP事件对应的结束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发生时间差是否小于第一时间阈值,若确定发生时间差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起始触摸点、以及结束触摸点,否则,屏蔽该结束触摸点,此处触摸事件结束。
具体的,根据可疑触摸操作中屏幕触点事件的发生过程、以及预设判断策略,对可疑触摸操作中的误触点进行更正,并对更正后的误触点进行上报可以包括:
电子设备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DOWN事件,确定DOWN事件对应的起始触摸点是否为边缘触摸点,若确定该起始触摸点不为边缘触摸点,则上报DOWN事件,若确定该起始触摸点为边缘触摸点,则表示该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将不上报DOWN事件,并该起始触摸点对应的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记录到误触(英文:False Touch,FT)记录数组中;
电子设备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MOVE事件,确定起始触摸点是否误触点,若确定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则上报MOVE事件,若确定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则确定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之间的位移是否大于第一位移阈值;
若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之间的位移大于第一位移阈值,则表示该触摸操作有一个较大的位移,很可能为有用触摸操作,起始触摸点为误判,确定起始触摸点为有用触摸点(即不为误触点),并将该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从FT记录数组中删除,并上报该MOVE事件、DOWN事件以及该MOVE事件之前被屏蔽的MOVE事件;若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之间的位移小于等于第一位移阈值,则确定起始触摸点仍为误触点,且屏蔽该MOVE事件,同时将该MOVE事件存储到Resend数组中;
电子设备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UP事件,确定起始触摸点是否为误触点,若确定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则上报UP事件,若确定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则确定结束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发生时间差是否小于第一时间阈值;
若确定结束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发生时间差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表示该触摸操作为一次单击事件,很可能为有用触摸操作,起始触摸点为误判,确定起始触摸点为有用触摸点(即不为误触点),并将该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从FT记录数组中删除,并上报MOVE事件、及该UP事件;若确定结束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发生时间差大于等于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该起始触摸点仍为误触点,屏蔽该UP事件,且将该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从FT记录数组中删除,此次屏幕触点事件结束。
如此,可以根据边缘触摸操作对应的屏幕触点事件的发生流程,对流程中每个事件下的触摸点进行分析,用发生时间在后的触摸点的触摸情况去纠正对发生时间在前的触摸点的误判,避免了对边缘触摸操作中触摸点的误杀,提高了用户体验。
2)对角大鱼际误触
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DOWN事件,若DOWN事件对应的起始触摸点为对角大鱼际触摸点,则确定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则屏蔽该起始触摸点,否则,上报该起始触摸点;
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至少一个MOVE事件中的任一MOVE事件,若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则上报该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若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则查询从起始触摸点到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的发生时间内触控屏上是否存在辅助触摸点,若不存在辅助触摸点,则确定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起始触摸点、中间触摸点、以及中间触摸点之前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
若存在辅助触摸点,则确定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第一切边的位移是否大于第一切边位移阈值、以及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第二切边的位移是否大于第二切边位移阈值;
若确定第一切边的位移大于第一切边位移阈值、以及第二切边的位移大于第二切边位移阈值,则确定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起始触摸点、中间触摸点、以及中间触摸点之前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否则,确定中间触摸点的第一切边的长度及其之前的中间触摸点的第一切边的长度的平均值是否大于切边长度阈值;
若平均值大于切边长度阈值,则确定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否则,确定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起始触摸点、中间触摸点、以及中间触摸点之前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
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UP事件,若此时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则上报该UP事件下的结束触摸点;若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则确定UP事件对应的结束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发生时间差是否小于第二时间阈值,若确定发生时间差小于第二时间阈值,则确定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起始触摸点、以及结束触摸点,否则,屏蔽该结束触摸点,该次触摸操作结束。
具体的,电子设备根据可疑触摸操作中屏幕触点事件的发生过程、以及预设判断策略,对可疑触摸操作中的误触点进行更正,并对更正后的误触点进行上报可以包括:
电子设备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DOWN事件,确定DOWN事件对应的起始触摸点是否为对角大鱼际触摸点,若确定该起始触摸点不为对角大鱼际触摸点,则上报DOWN事件,若确定该起始触摸点为对角大鱼际触摸点,则表示该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将不上报DOWN事件,并该起始触摸点对应的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记录到FT记录数组中;
电子设备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MOVE事件,确定起始触摸点是否误触点,若确定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则上报MOVE事件,若确定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则查询从起始触摸点到中间触摸点的预设发生时间内触控屏上是否存在辅助触摸点;
若不存在辅助触摸点,则确定对起始触摸点的判断属于误判,确定起始触摸点为有用触摸点(即不为误触点),并将该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从FT记录数组中删除,并上报该MOVE事件、DOWN事件以及该MOVE事件之前被屏蔽的MOVE事件,若存在辅助触摸点,则确定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第一切边的位移是否大于第一切边位移阈值、以及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第二切边的位移是否大于第二切边位移阈值;
若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第一切边的位移大于第一切边位移阈值、以及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第二切边的位移大于第二切边位移阈值,则表示该触摸操作有一个较大的位移,很可能为有用触摸操作,起始触摸点为误判,将该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从FT记录数组中删除,并上报该MOVE事件、DOWN事件以及该MOVE事件之前被屏蔽的MOVE事件;若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第一切边的位移小于等于第一切边位移阈值和/或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第二切边的位移小于等于第二切边位移阈值,则确定中间触摸点的第一切边的长度及其之前的中间触摸点的第一切边的长度的平均值是否大于切边长度阈值;
若平均值大于切边长度阈值,则屏蔽该MOVE事件,同时将该MOVE事件存储到Resend数组中,若平均值小于等于切边长度阈值,则起始触摸点为误判,将该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从FT记录数组中删除,并上报该MOVE事件、DOWN事件以及该MOVE事件之前被屏蔽的MOVE事件;
电子设备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UP事件,确定起始触摸点是否为误触点,若确定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则上报UP事件,若确定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则确定结束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发生时间差是否小于第二时间阈值;
若确定结束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发生时间差小于第二时间阈值,则表示该触摸操作为一次单击事件,很可能为有用触摸操作,起始触摸点为误判,确定起始触摸点为有用触摸点(即不为误触点),并将该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从FT记录数组中删除,并上报MOVE事件、及该UP事件;若确定结束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发生时间差大于等于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该起始触摸点仍为误触点,屏蔽该UP事件,且将该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从FT记录数组中删除,此次屏幕触点事件结束。
如此,可以根据对角大鱼际触摸点对应的屏幕触点事件的发生流程,对流程中每个事件下的触摸点进行分析,用发生时间在后的触摸点的触摸情况去纠正对发生时间在前的触摸点的误判,避免了对对角大鱼际操作中触摸点的误杀,提高了用户体验。
3)大鱼际误触
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DOWN事件,若DOWN事件对应的起始触摸点为大鱼际触摸点,则确定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屏蔽该起始触摸点,否则,上报该起始触摸点;
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至少一个MOVE事件中的任一MOVE事件,确定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是否为大鱼际触摸点,若中间触摸点为大鱼际触摸点,则屏蔽该中间触摸点,若中间触摸点不为大鱼际触摸点,则确定中间触摸点是否为可疑大鱼际触摸点,若中间触摸点不为可疑大鱼际触摸点,则确定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起始触摸点、中间触摸点、以及中间触摸点之前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
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UP事件,判断UP事件对应的结束触摸点是否为大鱼际触摸点,若结束触摸点不为大鱼际触摸点,则上报结束触摸点,否则,屏蔽该结束触摸点,触摸操作结束。
具体的,电子设备根据可疑触摸操作中屏幕触点事件的发生过程、以及预设判断策略,对可疑触摸操作中的误触点进行更正,并对更正后的误触点进行上报可以包括:
电子设备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DOWN事件,确定DOWN事件对应的起始触摸点是否为大鱼际触摸点,若确定该起始触摸点不为大鱼际触摸点,则上报DOWN事件,若确定该起始触摸点为大鱼际触摸点,则表示该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将不上报DOWN事件,并记录起始触摸点对应的坐标;
电子设备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MOVE事件,确定中间触摸点是否为大鱼际触摸点,若确定该中间触摸点为大鱼际触摸点,则表示将起始触摸点确定为误触点是正确的,不采取反悔机制,屏蔽该MOVE事件,若确定该中间触摸点不为大鱼际触摸点,则表示将起始触摸点确定为大鱼际触摸点可能是不正确的,此时,判断中间触摸点是否是可疑大鱼际触摸点;
若中间触摸点为可疑大鱼际触摸点,则表示将起始触摸点确定为大鱼际触摸点是正确的,不采取反悔机制,同时屏蔽该MOVE事件,将该MOVE事件存储到Resend数组中,若中间触摸点不为可疑大鱼际触摸点,则表示将起始触摸点确定为大鱼际触摸点是不对的,起始触摸点为误判,确定起始触摸点为有用触摸点(即不为误触点),并上报该MOVE事件、DOWN事件以及该MOVE事件之前被屏蔽的MOVE事件;
电子设备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UP事件,确定UP事件下的结束触摸点是否为大鱼际触摸点,若确定结束触摸点为大鱼际触摸点,则上报UP事件,若确定结束触摸点不为大鱼际触摸点,则屏蔽该UP事件,且此次屏幕触点事件结束。
如此,可以根据大鱼际触摸点对应的屏幕触点事件的发生流程,对流程中每个事件下的触摸点进行分析,用发生时间在后的触摸点的触摸情况去纠正对发生时间在前的触摸点的误判,避免了对大鱼际操作中触摸点的误杀,提高了用户体验。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触控屏、获取单元、上报单元、确定单元、处理单元;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在所述触控屏上的触摸操作;
上报单元,用于向确定单元上报所述触摸操作;
确定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上报单元上报的触摸操作,确定用户在所述触控屏上的触摸操作所属的类型;
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则根据所述可疑触摸操作中屏幕触点事件的发生过程、以及预设判断策略,对所述可疑触摸操作中的误触点进行更正,并对更正后的误触点进行上报。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触控屏、处理器;
触控屏,用于获取用户在触控屏上的触摸操作,并向处理器上报触摸操作;
处理器,用于接收触控屏上报的触摸操作,确定用户在触控屏上的触摸操作所属的类型,若确定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则根据可疑触摸操作中屏幕触点事件的发生过程、以及预设判断策略,对可疑触摸操作中的误触点进行更正,并对更正后的误触点进行上报。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其中该指令当被包括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的电子设备基站执行时,使电子设备执行以下事件:
确定用户在触控屏上的触摸操作所属的类型,若确定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则根据可疑触摸操作中屏幕触点事件的发生过程、以及预设判断策略,对可疑触摸操作中的误触点进行更正,并对更正后的误触点进行上报。
其中,第二方面、第三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实现方式提供的防误触方法中电子设备的行为功能,在此不再赘述。同时,第二方面、第三方面、以及第四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达到与第一方面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误触区域和有效触碰区域的示意图;
图2a为单个屏幕触点事件的事件流程示意图;
图2b为多个屏幕触点事件的事件流程示意图;
图3a为边缘触摸点示意图;
图3b为单手持握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3c为大鱼际触摸点示意图;
图3d为对角大鱼际触摸点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电子设备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误触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操作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缘防误触分析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大鱼际防误触分析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对角大鱼际防误触分析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20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电子设备的触控屏接收用户的触摸操作,并对用户的触摸操作进行初步分析和判断,确定用户的触摸操作为非用户意愿的触摸操作(如用户不小心触碰触控屏的操作,这类触摸操作可称之为:误触操作),或者为用户希望执行某种应用时所发出的触摸操作(即有用触摸操作),或者为可疑触摸操作。若为可疑触摸操作,则考虑该触摸操作下每个屏幕触点事件的事件流程,对事件流程中每个事件下的触摸点进行分析和判断,屏蔽掉该次触摸操作中的误触点,将有用触摸点保留进行下一步处理,剔除出可疑触摸操作中的误触点,保留有用触摸点,避免了对可疑误触操作中所有触摸点的误杀,提高了用户体验。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详细描述本方案之前,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发明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详细解释,需要理解的是,下述名词仅是本发明技术人员为了描述方便进行的命名,并不代表或暗示所指的系统或元件必须有此命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误触区域:电子设备的触控屏上因用户不小心触碰到而导致手机应用中断的区域,通常为用户手指不容易点击的区域,其中,该触控屏上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误触区域同时存在,例如,如图1所示,误触区域可以为电子设备的两侧较窄的边缘区域(如:宽度为d的区域)、电子设备的左下角区域、电子设备的右下角区域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有效触碰区域:用户触发电子设备的某种应用所触摸的区域,通常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触控屏的中心区域。需要说明的是,有效触碰区域的大小可以为按一定比例缩小的触控屏尺寸,也可以是系统预先设置的固定形状,还可以是用户通过手绘的方式得到的任意封闭图形,其中,该触控屏上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该有效触碰区域同时存在。
触摸操作:用户手指按压电子设备的触控屏或者以预设轨迹在电子设备的触控屏上进行移动的操作,其中,大多数触摸操作是通过手指的移动来实现,只不过有些移动幅度较小(通常情况下,人的肉眼是不易察觉到该触摸操作中手指在触控屏上移动,人的直观感觉是该触摸操作仅包含手指落到触控屏、及手指从触控屏上抬起这两个动作),有些移动幅度较大,即该触摸操作有一定位移长度的移动轨迹。通常情况下,可以将用户的一个手指对应的触摸操作作为一个屏幕触点事件,这样一来,根据用户触摸操作的不同,每个触摸操作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屏幕触点事件。当仅包含一个屏幕触点事件时,该触摸操作可以称为单点触摸操作;当包含多个屏幕触点事件时,该触摸操作可以称为多点触摸操作。
屏幕触点事件:可以指用户的手指从开始落到触控屏上、经过移动、到该手指的触点从触控屏上消失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屏幕触点事件按照事件发生时间依次可以包含:手指落下触控屏的DOWN事件、中间的若干个MOVE事件、以及手指从触控屏上抬起的UP事件,每个事件可以对应一个触摸点,且每个触摸点的位置可以是不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屏幕触点事件中发生事件的不同,对不同发生事件下的触摸点进行不同的命名,如可以将DOWN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称为起始触摸点,将MOVE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称为中间触摸点,将UP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称之为结束触摸点。在触摸操作为有用触摸操作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底层的驱动模块可以按照屏幕触点事件中各个事件的发生顺序依次将事件上报至电子设备的处理器。
例如,如图2a所示,单点触摸操作(如触摸屏上仅发生屏幕触点事件P1)下,驱动模块可以按照DOWN事件→MOVE事件→……→MOVE事件→UP事件的顺序将事件上报至电子设备的处理器进行处理;
如图2b所示,多点触摸操作(如触摸屏发生屏幕触点事件P1+P2点)下,驱动模块可以按照下述顺序上报各个事件:第一个触摸点落到触控屏上,驱动模块上报DOWN事件,新触摸点落到触控屏上,驱动模块上报PointDown事件,触摸点、及新触摸点移动时按照事件的时间发生顺序依次上报Move事件,其中一个触摸点从触控屏上抬起上报PointUp事件,最后一个触摸点从触控上抬起,上报UP事件。
触摸点: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用户的一个手指按压电子设备的触控屏后,在触控屏上形成的按压区域称之为一个触摸点。
误触操作:非用户意愿的触碰电子设备的触控屏的操作,通常情况下,这类触摸操作的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不规则,且触摸形状超出一定阈值,即不满足用户正常触摸情况下的触摸尺寸。一般而言,用户在误触区域的不规则操作,可视为是误触操作。
有用触摸操作:用户触发电子设备的某种应用时发出的触摸操作,通常情况下,这类触摸操作的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比较规则、且触摸形状的尺寸在正常范围之内。
可疑触摸操作:不能从触摸操作的初始触摸形状或坐标轻易确定出该触摸操作为误触操作或者有用触摸操作的操作;通常情况下,这类触摸操作的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比较规则、但触摸形状的尺寸超出正常范围;或者这类触摸操作的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不规则、但触摸形状的尺寸在阈值之内,即满足用户正常触摸情况下的触摸尺寸。
边缘触摸点:按压电子设备的触控屏的边缘区域形成的触摸点;其中,触控屏的边缘区域可以为到触控屏的长边的距离小于等于一定距离阈值的点的集合,该距离阈值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分辨率和触控屏的尺寸动态设置,通常情况下,该距离阈值可以设置的比较小,例如,如图3a所示的距离d,在该d区域内的触摸点为边缘触摸点。
单手持握电子设备:用户通过左手或右手握持电子设备,即用户通过左手或右手的多个手指按压电子设备的触控屏,例如,如图3b所示。
大鱼际触摸点:用户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即大鱼际)按压电子设备的触控屏形成的触摸点。例如,如图3c所示的触摸点。
对角大鱼际触摸点:用户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即大鱼际)按压电子设备的触控屏的左下角或者右下角形成的触摸点;其中,可以将触控屏中接近电子设备底部的一个角称之为左下角、另一个角称之为右下角;例如,如图3d所示为位于触控屏的左下角的对角大鱼际触摸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误触方法,适用于无边框或者窄边框,且设置有触控屏的电子设备,其中,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UMPC(英文:Ultra-mobilePersonal Computer,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上网本、PDA等电子设备。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对本发明提供的防误触方法进行介绍。
下面结合附图对手机1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如图4所示,手机10可以包括:触控屏101、处理器102、存储器103、电源104、射频(英文:Radio Frequency,RF)电路105、重力传感器106、音频电路107、扬声器108、麦克风109等部件,这些部件之间可以以总线连接,也可以直连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其中,触控屏101可称为触控显示面板,用于实现手机1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屏101上或在触控屏10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还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如通过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可选的,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屏101,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本发明仅以图4a所示的电容式触控屏为例进行说明,该电容式触控屏可以包含电容矩阵,当手指触摸在触控屏上时,触摸位置的电容会根据手指的按压力度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具体的,触摸屏101可以包括触摸检测模块1011和触摸控制器1012,其中,触摸检测模块1011可以检测出触控屏101上电容值发生变化的电容的大小、形状、个数以及分布情况,并将检测结果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1012从触摸检测装置1011上接收检测结果,根据该检测结果确定用户的手指按压触控屏101的情况,并将用户手指的按压情况传送给处理器102以确定触摸操作的类型。
处理器102是手机1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3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3内的数据,执行手机1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10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10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02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02中。
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102可以接收触控屏101发送的手指按压触控屏101的情况,根据手指按压触控屏101的情况,确定用户的触摸操作是误触操作,或者是有用触摸操作或者是可疑触摸操作;若是可疑触摸操作,则考虑该触摸操作下每个屏幕触点事件的事件流程,对事件流程中每个屏幕触点事件下的触摸点进行分析和判断,根据前后触摸点的位移关系或者时间关系更正已判断为误触点的触摸点,屏蔽掉误触点,上报有用触摸点。
可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又一种可实现方式,触控屏101还可以用于根据手指的按压情况确定用户的触摸操作是误触操作,或者是有用触摸操作或者是可疑触摸操作,若是可疑触摸操作,则将可疑触摸操作上报至处理器102,由处理器102进行进一步处理,如:考虑该触摸操作下每个屏幕触点事件的事件流程,对事件流程中每个屏幕触点事件下的触摸点进行分析和判断,根据前后触摸点的位移关系或者时间关系更正已判断为误触点的触摸点,屏蔽掉误触点,上报有用触摸点。
存储器103可用于存储数据、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RAM);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SSD);或者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具体的,存储器103内可存储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于使处理器102通过执行该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误触方法。
电源104,可以为电池,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02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RF电路105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接收到的信息给处理器102处理;另外,将处理器102生成的信号发送出去。通常,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英文:Low Noise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105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重力传感器(gravity sensor)106,可以检测手机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需要说明的是,手机10还可以包括其它传感器,比如光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107、扬声器108、麦克风109可提供用户与手机1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07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08,由扬声器108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麦克风109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107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105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02以便进一步处理。
尽管未示出,手机10还可以包括无线保真(英文: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蓝牙模块、摄像头等功能模块,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图4所示的手机10中的具体部件,通过图5所示的防误触方法流程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误触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示出的步骤也可以在除图4所示手机之外的其他任一电子设备中执行。此外,虽然在方法流程图中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防误触方法的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手机厂商或者防误触应用的开发者,可以对大量用户使用手机时的行为(如:用户经常会不小心触碰到触控屏的哪些区域导致手机应用中断、用户触发手机应用时通常会点击触控屏的哪些区域、用户不小心触摸触控屏而导致手机应用中断时用户手指按压触控屏的情况)进行调研,若发现大多数人在使用手机时,手指碰触到手机两侧较窄的边缘区域或者手机左下方区域或者手机右下方区域会导致手机应用中断、用户发出触摸操作触发手机打开自身的某种应用时经常会触摸手机触控屏的中心区域、手指误触时按压手机触控屏的指纹形状超过一定阈值,则确定手机两侧较窄的边缘区域或者手机左下方区域或者手机右下方区域等区域为误触区域、手机触控屏的中心区域为有效触碰区域、以及超过一定阈值的指纹按压形状为误触操作,将该误触区域、有效触碰区域以及阈值录入到手机的存储器中,或者将该误触区域、有效触碰区域以及阈值存储在防误触应用中。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用户也可以自行在手机中录入误触区域、有效触碰区域以及阈值,如:手机的处理器可以在手机的触控屏上显示有关防误触应用的用户界面,用户在该用户界面中关于区域设置以及阈值设置的输入框内输入误触区域、有效触碰区域以及阈值姿势特征,并点击用户界面上存储按钮,手机的处理器通过触控屏接收到用户点击存储按钮的操作,将用户输入的误触区域、有效触碰区域以及阈值存储到手机中。
步骤101:手机的处理器开启手机中执行本发明提供的防误触功能,并向手机的触摸屏发送检测命令,手机的触摸屏根据检测命令对其上的触摸操作进行实时检测。
可选的,手机的处理器在检测到手机开机后,手机的处理器自动开启手机中执行本发明提供的防误触功能;或者手机的处理器在接收到用户发出的开启本发明提供的防误触功能的操作后,开启手机中执行本发明提供的防误触功能。
可选的,用户可以通过勾选电子设备菜单项中的相应选项来发出开启本发明提供的防误触功能的操作,也可以通过按压与该防误触功能对应的一个硬件按键或者几个硬件按键组合发出开启本发明提供的防误触功能的操作,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步骤102:手机的触控屏检测到用户的手指落到其上,获取用户手指落下时对应的起始触摸点的相关属性,并向手机的处理器发送该起始触摸点的相关属性,该起始触摸点的相关属性包含:该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以及起始触摸点在手机的触控屏上的坐标。
其中,如前所述,用户的触摸操作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屏幕触点事件,屏幕触点事件可以指用户的一个手指从开始落到触控屏上、经过移动、到该手指的触点从触控屏上消失的过程,即屏幕触点事件按照事件发生时间依次可以包含:手指落下触控屏的DOWN事件、中间的若干个MOVE事件、以及手指从触控屏上抬起的UP事件,DOWN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称为起始触摸点,MOVE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称为中间触摸点,将UP事件对应的触摸点称之为结束触摸点,所以,步骤102中手指刚落到触控屏上产生事件为DOWN事件,其对应的触摸点为起始触摸点。
可选的,手机的触控屏可以实时检测其上的电容值变化情况,若电容的电容值发生变化,则确定该电容所处的位置受到按压或者触摸,此时,可以将电容值发生变化的连续区域圈起来作为一个触摸点,并将该连续区域的形状确定该触摸点的触摸形状、将该连续区域的中心质点的坐标确定为触摸点在触控屏上的坐标。其中,可以将触控屏上电容的初始值设置为0,若检测到该电容的电容值不为0(如大于0或者小于0),则确定该电容的电容值发生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手机的触摸屏检测到的落在其上的操作可以为用户手指发出的触摸操作,还可以为用户通过其他辅助性工具(如触摸笔等设备)发出的触摸操作,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本发明仅以用户通过手指发出的触摸操作为例进行说明。
在实际应用中,有些手机的触控屏不具有对检测到的触摸点进行处理,确定触摸点的触摸形状和坐标的功能模块,因此,可替代的,在步骤102中,手机的触控屏也可以在检测到触摸点后,将检测到的触摸点上报给手机的处理器,由手机的处理器确定该触摸点的触摸形状和坐标。
步骤103:手机的处理器接收手机的触控屏发送的起始触摸点的相关属性,根据起始触摸点的相关属性确定用户本次触摸操作所属的类型。
其中,用户本次触摸操作可以为以该起始触摸点开头的触摸操作。用户本次触摸操作所属的类型可以为下述任一类型:误触操作、有用触摸操作、可疑触摸操作。
可选的,手机的处理器可以结合手机内部预先存储的误触区域、有效的触摸区域、阈值以及下述1)、2)、3)关于误触操作、有用触摸操作、可疑触摸操作的确定原则,对接收到的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和坐标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用户本次触摸操作所属的类型:
1)误触操作
若用户的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手机的触控屏的第一边相切,且切边的长度LY大于等于第一阈值L1,则确定用户本次触摸操作为误触操作;例如,如图6所示的P1点。
若用户的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手机的触控屏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相切,且第一切边的长度LX和第二切边的长度LY的和大于等于第二阈值L2,则确定用户本次触摸操作为误触操作;例如,如图6所示的P2点。
若用户的起始触摸点的坐标位于误触区域内,则确定用户本次触摸操作为误触操作。例如,如图6所示的P3点位于宽度为d的误触区域,则确定P3为误触操作。
其中,第一边的长度大于第二边的长度,第一边可以为手机的触控屏的长边,第二边可以为手机的触控屏的短边;可理解的是,触控屏的长边、短边根据触控屏的边缘的实际尺寸而定,通常情况下,可以将触控屏的较长的边缘称为长边,将触控屏较短的边缘称为短边。
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手机的触控屏的边(第一边或者第二边)相切可以指: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手机的触控屏的边存在一个或者两个交点;当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手机的触控屏的边存在一个交点时,可以将该交点与在该触摸形状内的手机的触控屏的边的顶点间的长度作为切边的长度,例如,如图6所示的P2点,与手机的触控屏的长边存在一个交点,则可以将该交点与在P2内的长边的顶点的距离LY作为切边的长度;当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手机的触控屏的边存在两个交点时,可以将这两个交点之间的长度作为切边的长度,例如,如图6所示的P1点,与手机的触控屏的长边存在两个交点,则可以将这两个交点之间的长度作为切边长度。
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可以为预先存储在手机内的、对大多数用户误触时产生的触摸形状进行调研后设定的阈值,本发明不限定其具体取值。若触摸操作对应的切边的长度大于等于该阈值,则表示该触摸操作为误触操作;此外,在设定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时还需要考虑手机的分辨率和手机的触控屏的尺寸,不同的分辨率和触控屏的尺寸对应的阈值可以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分辨率和触控屏的尺寸越大,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越大,分辨率和触控屏的尺寸越小,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越小。
2)有用触摸操作
若用户的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未与手机的触控屏的任何边相切,或者该起始触摸点的坐标位于有效触碰区域内,则确定用户本次触摸操作为有用触摸操作。例如,如图6所示的P4点位于有效触碰区域中,则确定P4为有用的触屏触摸。
3)可疑触摸操作
若用户的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手机的触控屏的第一边相切,且切边的长度LY小于第一阈值L1,则确定用户本次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
若用户的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手机的触控屏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分别相切,且第一切边的长度LX和第二切边的长度LY的和小于第二阈值L2,则确定用户本次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
若根据用户的起始触摸点确定用户单手持握手机,则确定用户本次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其中,根据用户的起始触摸点确定用户单手持握手机可以包括:若该起始触摸点为多个,且每个起始触摸点处于手机的触控屏的边缘区域,则确定用户正在单手持握手机,例如,如图3b所示为单手持握手机的触摸操作。
若用户的起始触摸点为大鱼际触摸点,则确定用户本次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如:若该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为用户的大鱼际按压触控屏后的形状,则确定该起始触摸点为大鱼际触摸点,
若用户的起始触摸点为对角大鱼际触摸点,则确定用户本次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如:若该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为用户的大鱼际按压触控屏后的形状,且该起始触摸点处于触控屏的左下角或右下角,则确定该起始触摸点为对角大鱼际触摸点。
步骤104:若确定用户本次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则手机的处理器对可疑触摸操作中的每个屏幕触点事件进行分析,根据可疑触摸操作中屏幕触点事件的发生过程、以及预设判断策略,对可疑触摸操作中的误触点进行更正,并对更正后的误触点进行上报,对误触点进行屏蔽。
其中,屏幕触点事件可以包括:DOWN事件、至少一个MOVE事件、以及UP事件,DOWN事件对应的触摸点可以称为起始触摸点,MOVE事件对应的触摸点可以称为中间触摸点,UP事件对应的触摸点可以称为结束触摸点;误判点可以为:将实际为有用触摸点的触摸点判断为误触点的触摸点。
可选的,手机的处理器可以先获取DOWN事件下的起始触摸点,判断该起始触摸点是否为误触点(如边缘触摸点或者对角大鱼际触摸点),若不是误触点,则确定本次的触摸操作为有用触摸操作,上报该起始触摸点、后续获取的MOVE事件下的中间触摸点、以及UP事件下的结束触摸点;
否则,获取到任一中间触摸点后,确定该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位移,根据这两个点之间的位移情况、或者这两个点之间的位移情况和其他辅助触摸点对起始触摸点的判断情况进行更正,若确定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则上报起始触摸点、后续获取的MOVE事件下的中间触摸点、该中间触摸点之前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以及UP事件下的结束触摸点;
若到获取UP事件时,该起始触摸点仍为误触点,则确定结束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发生时间差,根据二者间的发生时间差对起始触摸点的判断情况进行更正,若确定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则上报起始触摸点以及结束触摸点。
或者,手机的处理器获取DOWN事件下的起始触摸点,确定起始触摸点是否为大鱼际触摸点,若起始触摸点为大鱼际触摸点,则确定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获取任一中间触摸点,确定该中间触摸点是否为大鱼际触摸点,若是,则屏蔽中间触摸点,否则,确定中间触摸点是否为可疑大鱼际触摸点;若中间触摸点不为可疑大鱼际触摸点,则确定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起始触摸点、该中间触摸点之前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结束触摸点,判断结束触摸点是否为大鱼际触摸点,若结束触摸点为大鱼际触摸点,则屏蔽结束触摸点,否则,上报结束触摸点。
如此,可以对边缘误触点、对角大鱼际误触点、大鱼际误触点中的误判点进行更正,剔除出可疑触摸操作中的误触点,保留有用触摸点,避免了对可疑误触点中所有触摸点的误杀,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对于误触操作和有用触摸操作,手机的处理器也进行了相应处理,具体的,如图5所示,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105:若确定用户本次触摸操作为误触操作,则手机的处理器屏蔽掉该触摸操作,不进行任何处理。
可选的,若确定用户本次触摸操作为误触操作,则屏蔽掉该触摸操作,不进行任何处理具体可以包括:对用户本次触摸操作下的屏幕触点事件不进行应用层上报,屏蔽掉(即忽略)屏幕触点事件下的各个触摸点,不进行任何处理。
步骤106:若确定用户本次触摸操作为有用触摸操作,则手机的处理器执行与该触摸操作相对应的应用。
示例性的,若确定用户本次触摸操作为有用触摸操作,则执行与该触摸操作相对应的应用具体可以包括:将用户本次触摸操作下的屏幕触点事件对应的DOWN事件、后续的MOVE事件、UP事件按照事件发生顺序一一上报至手机的应用层,由手机的应用层根据这些事件下的触摸点的运动轨迹确定用户本次触摸操作的手势,根据该手势执行相应的手机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与有用触摸操作对应的应用中,还可以根据该触摸操作的时长确定是否执行该操作对应的应用,通常情况下,若该有用触摸操作按压时间比较长,也会屏蔽掉该有用触摸操作,不进行处理,如:用户在触控屏的屏幕中心区域执行了一个长按操作,虽然该操作通过上述判断确定为有用触摸操作,但由于按压时间较长,可能就不会触发相应的应用。
如此,可以在正确执行有用触摸操作对应的应用,且防误触的同时,剔除出可疑触摸操作中的误触点,保留有用触摸点,避免了对可疑误触点中所有触摸点的误杀,提高了用户体验。
具体的,针对可疑触摸操作中的任一屏幕触点事件,本发明可以采用图7~图9所示的流程对可疑触摸操作中的误触点进行更正,并对更正后的误触点进行上报,对误触点进行屏蔽。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边缘防误触分析流程图,如图7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1:手机的处理器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DOWN事件,确定DOWN事件对应的起始触摸点是否为边缘触摸点。
可选的,可以查看起始触摸点的坐标是否包含在手机的触控屏的边缘区域内,若包含,则确定该起始触摸点为边缘触摸点,若不包含,则确定该起始触摸点不为边缘触摸点。
其中,手机的触控屏的边缘区域可以为:垂直到触控屏的长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边缘区域宽度SideL的点的集合,该边缘区域宽度SideL可以根据当前触摸点的尺寸和手机应用动态配置,具体的,SideL可以满足下述公式:
SideL=Func(Lenth)+应用修正系数;或者,SideL=Func(Lenth)*应用修正系数。
其中,Lenth为当前正在检测是否为边缘触摸点的触摸点的切边的长度,通常情况下,该切边可以为触摸点的触
摸形状与触控屏的长边相切后的切边;Func(Lenth)为以切边的长度为变量的函数;应用修正系数可以根据手机应用的不同进行设置,不同手机应用对应的应用修正系数是不同的。
步骤1012:若确定该起始触摸点不为边缘触摸点,则上报DOWN事件。
其中,上报DOWN事件具体可以包括:将该DOWN事件对应的起始触摸点上报至手机的处理器的应用层进行处理可以包括:将该起始触摸点按照有用点(即正常点)上报,执行系统原有的处理逻辑,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报DOWN事件也可以指上报起始触摸点,同理,上报MOVE也可以指上报中间触摸点,上报UP也可以指上报结束触摸点,
步骤1013:若确定该起始触摸点为边缘触摸点,则表示该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将不上报DOWN事件,并该起始触摸点对应的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记录到误触(英文:FalseTouch,FT)记录数组中。
其中,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用于标识该屏幕触点事件。
可选的,FT记录数据组还可以记录有起始触摸点的发生时间、以及起始触摸点的坐标。
步骤1014:手机的处理器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MOVE事件,确定起始触摸点是否误触点。
其中,该MOVE事件可以为屏幕触点事件下的任一MOVE事件。
可选的,可以查询FT记录数组中记录的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若包含该MOVE事件对应的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则确定本次屏幕触点事件中DOWN事件下的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否则,确定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
步骤1015:若确定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则上报MOVE事件。
其中,上报MOVE事件的过程与步骤1012上报DOWN事件的过程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步骤1016:若确定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则确定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之间的位移是否大于第一位移阈值。
其中,第一位移阈值可以根据当前触摸点的尺寸和手机应用动态配置,具体的,第一位移阈值DistanceL可以满足下述公式:
DistanceL=Func(Lenth)+应用修正系数;或者,DistanceL=Func(Lenth)应用修正系数。
其中,Lenth为当前正在检测的触摸点的切边的长度,通常情况下,该切边可以为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触控屏的长边相切后的切边;Func(Lenth)为以切边的长度为变量的函数;应用修正系数可以根据手机应用的不同进行设置,不同手机应用对应的应用修正系数是不同的。
步骤1017:若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之间的位移大于第一位移阈值,则表示该触摸操作有一个较大的位移,很可能为有用触摸操作,起始触摸点为误判,确定起始触摸点为有用触摸点(即不为误触点),并将该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从FT记录数组中删除,并上报该MOVE事件、DOWN事件以及该MOVE事件之前被屏蔽的MOVE事件。
其中,该MOVE事件之前被屏蔽的MOVE事件可以指:发生在该MOVE事件之前的MOVE事件。
可选的,可以从备份(Resend)数组中查找MOVE事件之前被屏蔽的MOVE事件。
步骤1018:若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之间的位移小于等于第一位移阈值,则确定起始触摸点仍为误触点,且屏蔽该MOVE事件,同时将该MOVE事件存储到Resend数组中。
需要说明的是,手机的处理器每次获取到MOVE事件时,都需要执行步骤1014~1018,直至MOVE事件结束,即手机的处理器接收到手机的触控屏发送的UP事件时,执行步骤1019。
步骤1019:手机的处理器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UP事件,确定起始触摸点是否为误触点。
可选的,可以查询FT记录数组中记录的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若包含该UP事件对应的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则确定本次屏幕触点事件中DOWN事件下的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否则,确定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
步骤1020:若确定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则上报UP事件。
其中,上报UP事件的过程与步骤1012上报DOWN事件的过程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步骤1021:若确定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则确定结束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发生时间差是否小于第一时间阈值。
其中,第一时间阈值可以根据大多数用户单击触控屏的时间和手机应用动态配置,具体的,第一时间阈值TimeLimit可以满足下述公式:
TimeLimit=TIME+应用修正系数;或者,TimeLimit=TIME应用修正系数。
其中,TIME可以为大多数用户单击触控屏的时间,应用修正系数可以根据手机应用的不同进行设置,不同手机应用对应的应用修正系数是不同的。
步骤1022:若确定结束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发生时间差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表示该触摸操作为一次单击事件,很可能为有用触摸操作,起始触摸点为误判,确定起始触摸点为有用触摸点(即不为误触点),并将该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从FT记录数组中删除,并上报MOVE事件、及该UP事件。
步骤1023:若确定结束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发生时间差大于等于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该起始触摸点仍为误触点,屏蔽该UP事件,且将该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从FT记录数组中删除,此次屏幕触点事件结束。
如此,可以根据边缘触摸操作对应的屏幕触点事件的发生流程,对流程中每个事件下的触摸点进行分析,用发生时间在后的触摸点的触摸情况去纠正对发生时间在前的触摸点的误判,避免了对边缘触摸操作中触摸点的误杀,提高了用户体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大鱼际防误触分析流程图,如图8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1:手机的处理器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DOWN事件,确定DOWN事件对应的起始触摸点是否为大鱼际触摸点。
可选的,若起始触摸点与触控屏的长边相切,且第一切边的长度大于第一阈值,则确定该起始触摸点为大鱼际触摸点;
或者,若起始触摸点与触控屏的长边和短边同时相切,且第一切边的长度和第二切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二阈值,则确定该起始触摸点为大鱼际触摸点。
其中,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步骤2012:若确定该起始触摸点不为大鱼际触摸点,则上报DOWN事件。
其中,上报DOWN事件具体可以包括:将该DOWN事件对应的起始触摸点上报至手机的处理器的应用层进行处理可以包括:将该起始触摸点按照有用点(即正常点)上报,执行系统原有的处理逻辑,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报DOWN事件也可以指上报起始触摸点,同理,上报MOVE也可以指上报中间触摸点,上报UP也可以指上报结束触摸点,
步骤2013:若确定该起始触摸点为大鱼际触摸点,则表示该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将不上报DOWN事件,并记录起始触摸点对应的坐标。
步骤2014:手机的处理器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MOVE事件,确定中间触摸点是否为大鱼际触摸点。
其中,该MOVE事件可以为屏幕触点事件下的任一MOVE事件。
其中,步骤2014中判断中间触摸点是否为大鱼际触摸点的过程与步骤2011中判断起始触摸点是否为大鱼际触摸点的过程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步骤2015:若确定该中间触摸点为大鱼际触摸点,则表示将起始触摸点确定为误触点是正确的,不采取反悔机制,屏蔽该MOVE事件。
步骤2016:若确定该中间触摸点不为大鱼际触摸点,则表示将起始触摸点确定为大鱼际触摸点可能是不正确的,此时,判断中间触摸点是否是可疑大鱼际触摸点。
示例性的,判断中间触摸点是否是可疑大鱼际触摸点可以包括:
若中间触摸点与触控屏的长边相切,第一切边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大于可疑点阈值,则确定该中间触摸点为可疑大鱼际触摸点。
其中,可疑点阈值可以为大多数用户的大拇指按压触控屏时产生的切边的长度的平均值。
步骤2017:若中间触摸点为可疑大鱼际触摸点,则表示将起始触摸点确定为大鱼际触摸点是正确的,不采取反悔机制,同时屏蔽该MOVE事件,将该MOVE事件存储到Resend数组中。
步骤2018:若中间触摸点不为可疑大鱼际触摸点,则表示将起始触摸点确定为大鱼际触摸点是不对的,起始触摸点为误判,确定起始触摸点为有用触摸点(即不为误触点),并上报该MOVE事件、DOWN事件以及该MOVE事件之前被屏蔽的MOVE事件。
其中,该MOVE事件之前被屏蔽的MOVE事件可以指:发生在该MOVE事件之前的MOVE事件。
可选的,可以从Resend数组中查找MOVE事件之前被屏蔽的MOVE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手机的处理器每次获取到MOVE事件时,都需要执行步骤2014~2018,直至MOVE事件结束,即手机的处理器接收到手机的触控屏发送的UP事件时,执行步骤2019。
步骤2019:手机的处理器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UP事件,确定UP事件下的结束触摸点是否为大鱼际触摸点。
步骤2020:若确定结束触摸点为大鱼际触摸点,则上报UP事件。
其中,上报UP事件的过程与步骤2012上报DOWN事件的过程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步骤2021:若确定结束触摸点不为大鱼际触摸点,则屏蔽该UP事件,且此次屏幕触点事件结束。
如此,可以根据大鱼际触摸点对应的屏幕触点事件的发生流程,对流程中每个事件下的触摸点进行分析,用发生时间在后的触摸点的触摸情况去纠正对发生时间在前的触摸点的误判,避免了对大鱼际操作中触摸点的误杀,提高了用户体验。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对角大鱼际防误触分析流程图,如图9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1:手机的处理器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DOWN事件,确定DOWN事件对应的起始触摸点是否为对角大鱼际触摸点。
可选的,若起始触摸点与触控屏的长边和短边同时相切,且第一切边的长度和第二切边的长度之和大于对角大鱼际区域阈值,则确定该起始触摸点为对角大鱼际触摸点。
其中,该对角大鱼际区域阈值L可以根据当前触摸点的尺寸和手机应用动态配置,具体的,L可以满足下述公式:
L=Func(Lenth)+应用修正系数;或者,SideL=Func(Lenth)*应用修正系数。
其中,Lenth为当前正在检测是否为边缘触摸点的触摸点的切边的长度,通常情况下,该切边可以为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触控屏的长边相切后的切边;Func(Lenth)为以切边的长度为变量的函数;应用修正系数可以根据手机应用的不同进行设置,不同手机应用对应的应用修正系数是不同的。
步骤3012:若确定该起始触摸点不为对角大鱼际触摸点,则上报DOWN事件。
其中,上报DOWN事件具体可以包括:将该DOWN事件对应的起始触摸点上报至手机的处理器的应用层进行处理可以包括:将该起始触摸点按照有用点(即正常点)上报,执行系统原有的处理逻辑,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报DOWN事件也可以指上报起始触摸点,同理,上报MOVE也可以指上报中间触摸点,上报UP也可以指上报结束触摸点,
步骤3013:若确定该起始触摸点为对角大鱼际触摸点,则表示该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将不上报DOWN事件,并该起始触摸点对应的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记录到FT记录数组中。
其中,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用于标识该屏幕触点事件。
可选的,FT记录数据组还可以记录有起始触摸点的发生时间、以及起始触摸点的坐标。
步骤3014:手机的处理器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MOVE事件,确定起始触摸点是否误触点。
其中,该MOVE事件可以为屏幕触点事件下的任一MOVE事件。
可选的,可以查询FT记录数组中记录的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若包含该MOVE事件对应的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则确定本次屏幕触点事件中DOWN事件下的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否则,确定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
步骤3015:若确定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则上报MOVE事件。
其中,上报MOVE事件的过程与步骤3012上报DOWN事件的过程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步骤3016:若确定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则查询从起始触摸点到中间触摸点的预设发生时间内触控屏上是否存在辅助触摸点。
其中,预设发生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辅助触摸点可以为触控屏上的有用触摸点。
步骤3017:若不存在辅助触摸点,则确定对起始触摸点的判断属于误判,确定起始触摸点为有用触摸点(即不为误触点),并将该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从FT记录数组中删除,并上报该MOVE事件、DOWN事件以及该MOVE事件之前被屏蔽的MOVE事件。
其中,该MOVE事件之前被屏蔽的MOVE事件可以指:发生在该MOVE事件之前的MOVE事件。
可选的,可以从备份(Resend)数组中查找MOVE事件之前被屏蔽的MOVE事件。
步骤3018:若存在辅助触摸点,则确定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第一切边的位移是否大于第一切边位移阈值、以及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第二切边的位移是否大于第二切边位移阈值。
其中,第一切边位移阈值、第二切边位移阈值可以根据当前触摸点的尺寸和手机应用动态配置,具体的,第一切边位移阈值DistanceLY可以满足下述公式:
DistanceLY=Func(Lenth)+应用修正系数;或者,DistanceLY=Func(Lenth)*应用修正系数。
其中,Lenth为当前正在检测的触摸点的第一切边的长度;Func(Lenth)为以切边的长度为变量的函数;应用修正系数可以根据手机应用的不同进行设置,不同手机应用对应的应用修正系数是不同的。
同理,第二切边位移阈值DistanceLX也可以满足下述公式:
DistanceLX=Func(Lenth)+应用修正系数;或者,DistanceLX=Func(Lenth)*应用修正系数。
其中,Lenth为当前正在检测的触摸点的第二切边的长度;Func(Lenth)为以切边的长度为变量的函数;应用修正系数可以根据手机应用的不同进行设置,不同手机应用对应的应用修正系数是不同的。
若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第一切边的位移大于第一切边位移阈值、以及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第二切边的位移大于第二切边位移阈值,则表示该触摸操作有一个较大的位移,很可能为有用触摸操作,起始触摸点为误判,执行步骤3017。
步骤3019:若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第一切边的位移小于等于第一切边位移阈值和/或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第二切边的位移小于等于第二切边位移阈值,则确定中间触摸点的第一切边的长度及其之前的中间触摸点的第一切边的长度的平均值是否大于切边长度阈值。
其中,切边长度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步骤3020:若平均值大于切边长度阈值,则屏蔽该MOVE事件,同时将该MOVE事件存储到Resend数组中。
若平均值小于等于切边长度阈值,执行步骤3017。
需要说明的是,手机的处理器每次获取到MOVE事件时,都需要执行步骤3014~3020,直至MOVE事件结束,即手机的处理器接收到手机的触控屏发送的UP事件时,执行步骤3021。
步骤3021:手机的处理器获取屏幕触点事件下的UP事件,确定起始触摸点是否为误触点。
可选的,可以查询FT记录数组中记录的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若包含该UP事件对应的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则确定本次屏幕触点事件中DOWN事件下的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否则,确定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
步骤3022:若确定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则上报UP事件。
其中,上报UP事件的过程与步骤2012上报DOWN事件的过程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步骤3023:若确定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则确定结束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发生时间差是否小于第二时间阈值。
其中,第二时间阈值可以根据大多数用户单击触控屏的时间和手机应用动态配置,具体的,第二时间阈值TimeLimit可以满足下述公式:
TimeLimit=TIME+应用修正系数;或者,TimeLimit=TIME应用修正系数。
其中,TIME可以为大多数用户单击触控屏的时间,应用修正系数可以根据手机应用的不同进行设置,不同手机应用对应的应用修正系数是不同的。
步骤3024:若确定结束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发生时间差小于第二时间阈值,则表示该触摸操作为一次单击事件,很可能为有用触摸操作,起始触摸点为误判,确定起始触摸点为有用触摸点(即不为误触点),并将该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从FT记录数组中删除,并上报MOVE事件、及该UP事件。
步骤3025:若确定结束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间的发生时间差大于等于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该起始触摸点仍为误触点,屏蔽该UP事件,且将该屏幕触点事件的标识从FT记录数组中删除,此次屏幕触点事件结束。
如此,可以根据对角大鱼际触摸点对应的屏幕触点事件的发生流程,对流程中每个事件下的触摸点进行分析,用发生时间在后的触摸点的触摸情况去纠正对发生时间在前的触摸点的误判,避免了对对角大鱼际操作中触摸点的误杀,提高了用户体验。
上述主要以电子设备为手机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包括手机在内的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的情况下,图10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电子设备2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20包括:获取单元201、上报单元202、确定单元203、以及处理单元204。获取单元201、上报单元202用于支持电子设备获取用户在触控屏上的触摸操作,并将获取到的触摸操作上报至其他单元,确定单元203可以用于支持电子设备执行确定触摸操作的类型的功能,处理单元204可以支持电子设备20执行上述图5中的步骤104~106的动作。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0示出的电子设备20中的获取单元201、上报单元202可以集成在图4所述的触控屏101中,由触控屏101执行获取单元201、上报单元202的动作,确定单元203、处理单元204可以集成在集成在图4所示的处理器102中,由处理器102执行确定单元203、处理单元204的动作。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图4所示的存储器103中,由电子设备20的某一个处理器调用并执行以上确定单元203、处理单元204的功能。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单元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此外,虽然上述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本发明提供的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进行了介绍,但是,可理解的时,对于其他电子设备其防误触过程及电子设备内部结构与手机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设备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功能单元独立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24)

1.一种防误触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设置有触控屏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获取用户开始触摸所述触控屏时的起始触摸点;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触控屏上的触摸操作所属的类型;所述触摸操作的类型包括可疑触摸操作;
若所述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所述触控屏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分别相切,且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一切边的长度和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二切边的长度之和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所述第一切边为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所述第一边相切后的边,所述第二切边为所述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所述第二边相切后的边;
若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则根据所述可疑触摸操作中屏幕触点事件的发生过程、以及预设判断策略,对所述可疑触摸操作中的误触点进行更正,并对更正后的误触点进行上报;
所述屏幕触点事件包含:DOWN事件、至少一个MOVE事件和UP事件;所述根据所述可疑触摸操作中屏幕触点事件的发生过程、以及预设判断策略,对所述可疑触摸操作中的误触点进行更正,并对更正后的误触点进行上报,包括:
获取所述屏幕触点事件下的DOWN事件;
若所述DOWN事件对应的起始触摸点为对角大鱼际触摸点,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所述对角大鱼际触摸点为用户的手掌大鱼际按压终端的触控屏的左下角或者右下角形成的触摸点;
获取所述屏幕触点事件下所述至少一个MOVE事件中的任一MOVE事件,查询从所述起始触摸点到所述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的发生时间内所述触控屏上是否存在辅助触摸点;
若存在辅助触摸点,则确定所述中间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在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一切边上的位移是否大于第一切边位移阈值、以及所述中间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在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二切边上的位移是否大于第二切边位移阈值;
若确定所述中间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在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一切边上的位移小于或等于第一切边位移阈值、和/或所述中间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在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二切边上的位移小于或等于第二切边位移阈值,确定所述中间触摸点的第一切边的长度及其之前的中间触摸点的第一切边的长度的平均值是否大于切边长度阈值;
若所述平均值大于所述切边长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屏蔽该MOVE事件;
获取所述屏幕触点事件下的UP事件;
若所述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则确定所述UP事件对应的结束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的发生时间差是否小于第二时间阈值;
若确定所述发生时间差小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所述起始触摸点、以及所述结束触摸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触操作,则屏蔽掉所述触摸操作,不进行任何处理;
若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有用触摸操作,则执行与所述触摸操作相对应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触点事件包含:DOWN事件、至少一个MOVE事件;所述根据所述可疑触摸操作中屏幕触点事件的发生过程、以及预设判断策略,对所述可疑触摸操作中的误触点进行更正,并对更正后的误触点进行上报,包括:
获取所述屏幕触点事件下的DOWN事件;
若所述DOWN事件对应的起始触摸点为边缘触摸点,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
获取所述屏幕触点事件下所述至少一个MOVE事件中的任一MOVE事件,确定所述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的位移是否大于第一位移阈值;若确定所述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的位移大于所述第一位移阈值,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所述起始触摸点、所述中间触摸点、以及所述中间触摸点之前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
若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之间的位移小于等于第一位移阈值,则确定起始触摸点仍为误触点,且屏蔽该MOVE事件;
其中,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指:发生在该MOVE事件之前的被屏蔽的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
所述屏幕触点事件还包含:UP事件;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屏幕触点事件下的UP事件;
若所述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则确定所述UP事件对应的结束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的发生时间差是否小于第一时间阈值;
若确定所述发生时间差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所述起始触摸点、以及所述结束触摸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不存在辅助触摸点,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所述起始触摸点、所述中间触摸点、以及所述中间触摸点之前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其中,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指:发生在该MOVE事件之前的被屏蔽的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
若确定所述中间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在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一切边上的位移大于第一切边位移阈值、以及所述中间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在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二切边上的位移大于第二切边位移阈值,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所述起始触摸点、所述中间触摸点、以及所述中间触摸点之前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
若所述平均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切边长度阈值,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所述起始触摸点、所述中间触摸点、以及所述中间触摸点之前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触点事件包含:DOWN事件、至少一个MOVE事件;所述根据所述可疑触摸操作中屏幕触点事件的发生过程、以及预设判断策略,对所述可疑触摸操作中的误触点进行更正,并对更正后的误触点进行上报,包括:
获取所述屏幕触点事件下的DOWN事件;
若所述DOWN事件对应的起始触摸点为大鱼际触摸点,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
获取所述屏幕触点事件下所述至少一个MOVE事件中的任一MOVE事件,确定所述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是否为大鱼际触摸点;
若确定该中间触摸点为大鱼际触摸点,则表示将起始触摸点确定为误触点是正确的,屏蔽该MOVE事件;
若所述中间触摸点不为大鱼际触摸点,则确定所述中间触摸点是否为可疑大鱼际触摸点;
若所述中间触摸点不为可疑大鱼际触摸点,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所述起始触摸点、所述中间触摸点、以及所述中间触摸点之前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
若确定该中间触摸点为可疑大鱼际触摸点,则表示将起始触摸点确定为误触点是正确的,屏蔽该MOVE事件;
其中,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指:发生在该MOVE事件之前的被屏蔽的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
所述屏幕触点事件还包含:UP事件;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屏幕触点事件下的UP事件;
判断所述UP事件对应的结束触摸点是否为大鱼际触摸点,若所述结束触摸点不为大鱼际触摸点,则上报所述结束触摸点。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所述触控屏的第一边相切,且切边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触操作;
或者,若所述起始触摸点对应的触摸点的坐标位于误触区域内,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触操作;
或者,若所述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所述触控屏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分别相切,且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一切边的长度和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二切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等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触操作;其中,所述第一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边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未与所述触控屏的任何边相切,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有用触摸操作;
或者,若所述起始触摸点的坐标位于有效触碰区域内,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有用触摸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所述触控屏的第一边相切,且切边的长度小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
或者,若根据所述起始触摸点确定所述用户单手持握所述电子设备,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
或者,若所述起始触摸点对应的操作为大鱼际触摸操作,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
或者,若所述起始触摸点对应的操作为对角大鱼际触摸操作,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
9.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开始触摸所述触控屏时的起始触摸点以及所述用户在所述触控屏上的触摸操作;
上报单元,用于向确定单元上报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所述起始触摸点和所述触摸操作;
确定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上报单元上报的所述起始触摸点和所述触摸操作,根据所述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触控屏上的触摸操作所属的类型,具体包括:若所述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所述触控屏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分别相切,且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一切边的长度和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二切边的长度之和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所述第一切边为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所述第一边相切后的边,所述第二切边为所述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所述第二边相切后的边;
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则根据所述可疑触摸操作中屏幕触点事件的发生过程、以及预设判断策略,对所述可疑触摸操作中的误触点进行更正,并对更正后的误触点进行上报,所述屏幕触点事件包含:DOWN事件、至少一个MOVE事件和UP事件;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DOWN事件;
所述上报单元,用于向所述处理单元上报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DOWN事件;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上报单元上报的所述DOWN事件,若所述DOWN事件对应的起始触摸点为对角大鱼际触摸点,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所述对角大鱼际触摸点为用户的手掌大鱼际按压终端的触控屏的左下角或者右下角形成的触摸点;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屏幕触点事件下所述至少一个MOVE事件中的任一MOVE事件;
所述上报单元,还用于向所述处理单元上报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MOVE事件;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上报单元上报的所述MOVE事件,查询从所述起始触摸点到所述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的发生时间内所述触控屏上是否存在辅助触摸点;
若存在辅助触摸点,则确定所述中间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在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一切边上的位移是否大于第一切边位移阈值、以及所述中间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在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二切边上的位移是否大于第二切边位移阈值;
若确定所述中间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在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一切边上的位移小于或等于第一切边位移阈值、和/或所述中间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在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二切边上的位移小于或等于第二切边位移阈值,确定所述中间触摸点的第一切边的长度及其之前的中间触摸点的第一切边的长度的平均值是否大于切边长度阈值;
若所述平均值大于所述切边长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屏蔽该MOVE事件;
获取所述屏幕触点事件下的UP事件;
若所述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则确定所述UP事件对应的结束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的发生时间差是否小于第二时间阈值;
若确定所述发生时间差小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所述起始触摸点、以及所述结束触摸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触操作,则屏蔽掉所述触摸操作,不进行任何处理;
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有用触摸操作,则执行与所述触摸操作相对应的应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触点事件包含:DOWN事件、至少一个MOVE事件、以及UP事件;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DOWN事件;
所述上报单元,用于向所述处理单元上报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DOWN事件;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上报单元上报的所述DOWN事件,若所述DOWN事件对应的起始触摸点为边缘触摸点,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屏幕触点事件下所述至少一个MOVE事件中的任一MOVE事件;
所述上报单元,还用于并向所述处理单元上报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MOVE事件;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上报单元上报的所述MOVE事件,确定所述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的位移是否大于第一位移阈值;
若确定所述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的位移大于所述第一位移阈值,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所述起始触摸点、所述中间触摸点、以及所述中间触摸点之前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
若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之间的位移小于等于第一位移阈值,则确定起始触摸点仍为误触点,且屏蔽该MOVE事件;
其中,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指:发生在该MOVE事件之前的被屏蔽的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
所述屏幕触点事件还包含:UP事件;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UP事件;
所述上报单元,还用于向所述处理单元上报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UP事件;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上报单元上报的所述UP事件;
若所述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则确定所述UP事件对应的结束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的发生时间差是否大于第一时间阈值;
若确定所述发生时间差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所述起始触摸点、以及所述结束触摸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若不存在辅助触摸点,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所述起始触摸点、所述中间触摸点、以及所述中间触摸点之前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其中,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指:发生在该MOVE事件之前的被屏蔽的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
若确定所述中间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在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一切边上的位移大于第一切边位移阈值、以及所述中间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在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二切边上的位移大于第二切边位移阈值,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所述起始触摸点、所述中间触摸点、以及所述中间触摸点之前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
若所述平均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切边长度阈值,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所述起始触摸点、所述中间触摸点、以及所述中间触摸点之前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触点事件包含:DOWN事件、至少一个MOVE事件;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DOWN事件;
所述上报单元,用于向所述处理单元上报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DOWN事件;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上报单元上报的所述DOWN事件,若所述DOWN事件对应的起始触摸点为大鱼际触摸点,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屏幕触点事件下所述至少一个MOVE事件中的任一MOVE事件;
所述上报单元,还用于向所述处理单元上报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MOVE事件;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上报单元上报的所述MOVE事件,确定所述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是否为大鱼际触摸点;
若确定该中间触摸点为大鱼际触摸点,则表示将起始触摸点确定为误触点是正确的,屏蔽该MOVE事件;
若所述中间触摸点不为大鱼际触摸点,则确定所述中间触摸点是否为可疑大鱼际触摸点;
若所述中间触摸点不为可疑大鱼际触摸点,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所述起始触摸点、所述中间触摸点、以及所述中间触摸点之前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
若确定该中间触摸点为可疑大鱼际触摸点,则表示将起始触摸点确定为误触点是正确的,屏蔽该MOVE事件;
其中,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指:发生在该MOVE事件之前的被屏蔽的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
所述屏幕触点事件还包含:UP事件;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UP事件;
所述上报单元,还用于向所述处理单元上报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UP事件;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上报单元上报的所述UP事件;
判断所述UP事件对应的结束触摸点是否为大鱼际触摸点,若所述结束触摸点不为大鱼际触摸点,则上报所述结束触摸点。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所述触控屏的第一边相切,且切边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触操作;
或者,若所述起始触摸点对应的触摸点的坐标位于误触区域内,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触操作;
或者,若所述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所述触控屏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分别相切,且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一切边的长度和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二切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等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触操作;其中,所述第一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边的长度。
15.根据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未与所述触控屏的任何边相切,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有用触摸操作;
或者,若所述起始触摸点的坐标位于有效触碰区域内,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有用触摸操作。
16.根据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所述触控屏的第一边相切,且切边的长度小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
或者,若根据所述起始触摸点确定所述用户单手持握所述电子设备,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
或者,若所述起始触摸点对应的操作为大鱼际触摸操作,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
或者,若所述起始触摸点对应的操作为对角大鱼际触摸操作,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触控屏、处理器;
所述触控屏,用于获取用户开始触摸所述触控屏时的起始触摸点以及在所述触控屏上的触摸操作,并向所述处理器上报所述起始触摸点和所述触摸操作;
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触控屏上报的起始触摸点和触摸操作,根据所述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确定用户在所述触控屏上的触摸操作所属的类型,具体包括:若所述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所述触控屏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分别相切,且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一切边的长度和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二切边的长度之和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所述第一切边为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所述第一边相切后的边,所述第二切边为所述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所述第二边相切后的边;
若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则根据所述可疑触摸操作中屏幕触点事件的发生过程、以及预设判断策略,对所述可疑触摸操作中的误触点进行更正,并对更正后的误触点进行上报,所述屏幕触点事件包含:DOWN事件、至少一个MOVE事件和UP事件;
所述触控屏,用于获取所述DOWN事件,并向所述处理器上报所述DOWN事件;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接收所述触控屏上报的所述DOWN事件,若所述DOWN事件对应的起始触摸点为对角大鱼际触摸点,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所述对角大鱼际触摸点为用户的手掌大鱼际按压终端的触控屏的左下角或者右下角形成的触摸点;
所述触控屏,还用于获取所述屏幕触点事件下所述至少一个MOVE事件中的任一MOVE事件,并向所述处理器上报所述MOVE事件;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接收所述触控屏上报的所述MOVE事件,查询从所述起始触摸点到所述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的发生时间内所述触控屏上是否存在辅助触摸点;
若存在辅助触摸点,则确定所述中间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在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一切边上的位移是否大于第一切边位移阈值、以及所述中间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在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二切边上的位移是否大于第二切边位移阈值;
若确定所述中间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在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一切边上的位移小于或等于第一切边位移阈值、和/或所述中间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在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二切边上的位移小于或等于第二切边位移阈值,确定所述中间触摸点的第一切边的长度及其之前的中间触摸点的第一切边的长度的平均值是否大于切边长度阈值;
若所述平均值大于所述切边长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屏蔽该MOVE事件;
获取所述屏幕触点事件下的UP事件;
若所述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则确定所述UP事件对应的结束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的发生时间差是否小于第二时间阈值;
若确定所述发生时间差小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所述起始触摸点、以及所述结束触摸点。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若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触操作,则屏蔽掉所述触摸操作,不进行任何处理;
若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有用触摸操作,则执行与所述触摸操作相对应的应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触点事件包含:DOWN事件、至少一个MOVE事件、以及UP事件;
所述触控屏,用于获取所述DOWN事件,并向所述处理器上报所述DOWN事件;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接收所述触控屏上报的所述DOWN事件,若所述DOWN事件对应的起始触摸点为边缘触摸点,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
所述触控屏,还用于获取所述屏幕触点事件下所述至少一个MOVE事件中的任一MOVE事件,并向所述处理器上报所述MOVE事件;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接收所述触控屏上报的所述MOVE事件,确定所述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的位移是否大于第一位移阈值;
若确定所述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的位移大于所述第一位移阈值,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所述起始触摸点、所述中间触摸点、以及所述中间触摸点之前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
若中间触摸点与起始触摸点之间的位移小于等于第一位移阈值,则确定起始触摸点仍为误触点,且屏蔽该MOVE事件;
其中,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指:发生在该MOVE事件之前的被屏蔽的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
所述屏幕触点事件还包含:UP事件;
所述触控屏,还用于获取所述UP事件,并向所述处理器上报所述UP事件;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接收所述触控屏上报的所述UP事件;
若所述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则确定所述UP事件对应的结束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的发生时间差是否大于第一时间阈值;
若确定所述发生时间差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所述起始触摸点、以及所述结束触摸点。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若不存在辅助触摸点,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所述起始触摸点、所述中间触摸点、以及所述中间触摸点之前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其中,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指:发生在该MOVE事件之前的被屏蔽的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
若确定所述中间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在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一切边上的位移大于第一切边位移阈值、以及所述中间触摸点与所述起始触摸点间在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二切边上的位移大于第二切边位移阈值,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所述起始触摸点、所述中间触摸点、以及所述中间触摸点之前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
若所述平均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切边长度阈值,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所述起始触摸点、所述中间触摸点、以及所述中间触摸点之前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触点事件包含:DOWN事件、至少一个MOVE事件;
所述触控屏,用于获取所述DOWN事件,并向所述处理器上报所述DOWN事件;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接收所述触控屏上报的所述DOWN事件,若所述DOWN事件对应的起始触摸点为大鱼际触摸点,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为误触点;
所述触控屏,还用于获取所述屏幕触点事件下所述至少一个MOVE事件中的任一MOVE事件,并向所述处理器上报所述MOVE事件;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接收所述触控屏上报的所述MOVE事件,确定所述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是否为大鱼际触摸点;
若确定该中间触摸点为大鱼际触摸点,则表示将起始触摸点确定为误触点是正确的,屏蔽该MOVE事件;
若所述中间触摸点不为大鱼际触摸点,则确定所述中间触摸点是否为可疑大鱼际触摸点;
若所述中间触摸点不为可疑大鱼际触摸点,则确定所述起始触摸点不为误触点,上报所述起始触摸点、所述中间触摸点、以及所述中间触摸点之前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
若确定该中间触摸点为可疑大鱼际触摸点,则表示将起始触摸点确定为误触点是正确的,屏蔽该MOVE事件;
其中,被屏蔽的中间触摸点指:发生在该MOVE事件之前的被屏蔽的MOVE事件对应的中间触摸点;
所述屏幕触点事件还包含:UP事件;
所述触控屏,还用于获取所述UP事件,并向所述处理器上报所述UP事件;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接收所述触控屏上报的所述UP事件;
判断所述UP事件对应的结束触摸点是否为大鱼际触摸点,若所述结束触摸点不为大鱼际触摸点,则上报所述结束触摸点。
22.根据权利要求17-21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若所述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所述触控屏的第一边相切,且切边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触操作;
或者,若所述起始触摸点对应的触摸点的坐标位于误触区域内,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触操作;
或者,若所述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所述触控屏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分别相切,且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一切边的长度和所述起始触摸点的第二切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等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触操作;其中,所述第一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边的长度。
23.根据权利要求17-21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若所述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未与所述触控屏的任何边相切,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有用触摸操作;
或者,若所述起始触摸点的坐标位于有效触碰区域内,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有用触摸操作。
24.根据权利要求17-21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若所述起始触摸点的触摸形状与所述触控屏的第一边相切,且切边的长度小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
或者,若根据所述起始触摸点确定所述用户单手持握所述电子设备,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
或者,若所述起始触摸点对应的操作为大鱼际触摸操作,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
或者,若所述起始触摸点对应的操作为对角大鱼际触摸操作,则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可疑触摸操作。
CN201610956250.1A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80212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56250.1A CN108021259B (zh)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PCT/CN2017/102957 WO2018082411A1 (zh) 2016-11-03 2017-09-22 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终端
KR1020197013628A KR102278933B1 (ko) 2016-11-03 2017-09-22 거짓 터치 방지 방법 및 단말
JP2019522565A JP6790259B2 (ja) 2016-11-03 2017-09-22 誤タッチ防止のための方法、及び端末
EP17866914.9A EP3514667B1 (en) 2016-11-03 2017-09-22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preventing false touch
CN201780006355.3A CN108463792A (zh) 2016-11-03 2017-09-22 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终端
US16/343,305 US10955980B2 (en) 2016-11-03 2017-09-22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touchscreen input correc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56250.1A CN108021259B (zh)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1259A CN108021259A (zh) 2018-05-11
CN108021259B true CN108021259B (zh) 2021-03-30

Family

ID=620767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56250.1A Active CN108021259B (zh)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1780006355.3A Pending CN108463792A (zh) 2016-11-03 2017-09-22 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终端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6355.3A Pending CN108463792A (zh) 2016-11-03 2017-09-22 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955980B2 (zh)
EP (1) EP3514667B1 (zh)
JP (1) JP6790259B2 (zh)
KR (1) KR102278933B1 (zh)
CN (2) CN108021259B (zh)
WO (1) WO20180824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1259B (zh) * 2016-11-03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804016B (zh) * 2018-06-29 2020-12-29 江苏特思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触摸屏的物体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064842B (zh) * 2018-10-16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异形触摸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381761A (zh) * 2018-12-29 202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滑盖触屏设备的触控方法以及装置
CN109847334B (zh) * 2019-01-24 2023-03-17 吴宏琴 基于游戏场景的防误触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675300B (zh) * 2019-01-24 2023-03-14 吴宏琴 基于游戏场景的防误触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847345B (zh) * 2019-01-24 2023-03-14 吴宏琴 基于游戏场景的防误触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947287A (zh) * 2019-02-20 2019-06-28 广州华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数据缺失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67090B (zh) * 2019-07-18 2021-09-17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播放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02143B (zh) * 2019-07-18 2022-02-15 深圳贝特莱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屏触摸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21115210A1 (zh) * 2019-12-09 2021-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区域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3031802A (zh) * 2019-12-09 2021-06-2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区域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1352529B (zh) * 2020-02-20 2022-11-08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事件的上报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083837A (zh) * 2020-09-25 2020-12-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屏的触控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220126959A (ko) * 2021-03-10 2022-09-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응성의 레벨을 결정하는 프로세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3515217A (zh) * 2021-04-08 2021-10-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995674B (zh) * 2021-09-14 2023-06-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边缘误触的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230085322A (ko) * 2021-12-07 2023-06-14 주식회사 엘엑스세미콘 터치 센싱 장치 및 터치 센싱 방법
CN114415546B (zh) * 2022-01-19 2024-03-26 环荣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电源操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6415A (zh) * 2012-02-09 2013-08-14 索尼移动通信日本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装置、便携式终端、位置检测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04407793A (zh) * 2014-11-26 2015-03-1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摸信号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4635985A (zh) * 2015-01-30 2015-05-20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防误触控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19209B2 (en) 2005-06-08 2015-04-2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ouch location determination involving multiple touch location processes
US9411459B2 (en) * 2010-05-19 2016-08-09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9317156B2 (en) 2011-09-30 2016-04-19 Intel Corporation Mobile device rejection of unintentional touch sensor contact
JP5950597B2 (ja) * 2012-02-03 2016-07-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3175139A (ja) * 2012-02-27 2013-09-05 Sharp Corp 入力操作判定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操作判定方法、携帯型操作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KR20130099745A (ko) * 2012-02-29 2013-09-06 주식회사 팬택 터치 단말기의 입력 신호 구분 장치 및 방법
JP2014123327A (ja) 2012-12-21 2014-07-03 Sharp Corp 携帯情報端末
US20140267104A1 (en) 2013-03-18 2014-09-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timized adaptive thresholding for touch sensing
JP6150712B2 (ja) 2013-10-30 2017-06-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714704B (zh) * 2013-12-12 2017-09-29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感测显示装置及减少所述装置误报触控点的方法
CN104020878A (zh) 2014-05-22 2014-09-0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触摸输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US9430085B2 (en) * 2014-09-12 2016-08-3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lassification of touch input as being unintended or intended
JP2016081237A (ja) 2014-10-15 2016-05-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座標入力装置、座標入力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415344B2 (ja) 2015-02-04 2018-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9804717B2 (en) 2015-03-11 2017-10-31 Synaptics Incorporated Input sensing and exclusion
JP6432409B2 (ja) * 2015-03-24 2018-12-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の制御装置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2422181B1 (ko) * 2015-06-02 2022-07-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의 디스플레이 제어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05824559B (zh) * 2016-02-29 2019-12-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误触识别及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6060219A (zh) 2016-08-01 2016-10-26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防误触的方法和装置
CN108021259B (zh) * 2016-11-03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6415A (zh) * 2012-02-09 2013-08-14 索尼移动通信日本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装置、便携式终端、位置检测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04407793A (zh) * 2014-11-26 2015-03-1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摸信号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4635985A (zh) * 2015-01-30 2015-05-20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防误触控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64637A (ko) 2019-06-10
US20190258380A1 (en) 2019-08-22
CN108463792A (zh) 2018-08-28
JP2020500362A (ja) 2020-01-09
WO2018082411A1 (zh) 2018-05-11
EP3514667A4 (en) 2019-10-16
CN108021259A (zh) 2018-05-11
KR102278933B1 (ko) 2021-07-16
JP6790259B2 (ja) 2020-11-25
EP3514667B1 (en) 2020-12-23
US10955980B2 (en) 2021-03-23
EP3514667A1 (en) 2019-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1259B (zh) 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074736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venting false-touch on touch screen, mobil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598335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KR101455145B1 (ko) 사용자 터치 동작 모드 적응 방법 및 장치
CN109583356B (zh) 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614865B (zh) 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701043A (zh) 一种显示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020878A (zh) 触摸输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357458B (zh) 触摸按键的响应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6873834B (zh) 识别按键被触发的方法及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5912919B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7390923B (zh) 一种屏幕防误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
CN109376700B (zh) 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406701B (zh) 一种防止触控终端误操作的方法、系统及触控终端
KR20180131616A (ko) 지문 인식 방법, 장치, 프로그램 및 저장매체
CN111078108A (zh) 一种屏幕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6919283A (zh) 终端的触摸事件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3282317B (zh) 光学指纹参数升级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681640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943406B (zh) 一种触摸屏触控点确定方法及终端
CN106527907B (zh) 一种针对智能终端的截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904997B (zh) 设备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EP3511813A1 (en) Force touch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9189256B (zh) 一种触控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9240531B (zh) 触控数据的采样补偿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