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18783A - 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及其架设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及其架设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18783A
CN108018783A CN201711389114.XA CN201711389114A CN108018783A CN 108018783 A CN108018783 A CN 108018783A CN 201711389114 A CN201711389114 A CN 201711389114A CN 108018783 A CN108018783 A CN 1080187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s
girder steel
stringer
concrete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891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俊
马舜
周小涵
陆金海
于俊杰
梅大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8911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1878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18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187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9/00Laying, rebuilding, or taking-up tracks; Tools or machines therefor
    • E01B29/40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temporarily supporting laid tracks, or rails or sleepers in the track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及其架设方法,涉及桥梁设计施工技术领域,轨枕支撑调节体系包括:桥墩处钢梁,钢梁顺桥向排列,钢梁的端头并排设有两个加劲肋板;桥墩处混凝土梁,混凝土梁顺桥向排列,混凝土梁的端头并排设有两个牛腿;连系小横梁;两个活动小纵梁,活动小纵梁为工形梁,两个活动小纵梁上铺设有多根轨枕,活动小纵梁下表面设有纵向限位部件,纵向限位部件用于限制活动小纵梁在连系小横梁以及牛腿之间的纵向移动范围。本发明利用两个活动小纵梁适应钢梁以及混凝土梁之间的梁缝间距的变化,克服建筑结构自身的缺陷,为轨道交通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Description

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及其架设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设计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及其架设方法。
背景技术
建设轨道交通网络的目的是保障市民出行的畅通和快捷,为乘客提供安全、方便与舒适的环境。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很可能遇到大跨度桥梁过江方案。大跨度过江桥梁桥墩处钢梁与混凝土梁之间的梁缝处架设轨枕时,现有的做法是轨枕采用锁紧的方式固定于桥墩钢梁以及混凝土梁上,梁间的错动或纵向变形,可导致轨枕的变形耗损。因此,为适应梁间的错动和纵向变形,要求轨枕的架设也具有协调变形的能力,亟需一种具有协调变形的能力轨枕架设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及其架设方法,利用两个活动小纵梁适应钢梁以及混凝土梁之间的梁缝间距的变化,克服建筑结构自身的缺陷,为轨道交通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包括:
桥墩处钢梁,所述钢梁顺桥向排列,所述钢梁的端头并排设有两个加劲肋板;
桥墩处混凝土梁,所述混凝土梁顺桥向排列,所述混凝土梁的端头并排设有两个牛腿;
连系小横梁;
两个活动小纵梁,所述活动小纵梁为工形梁,两个所述活动小纵梁上铺设有多根轨枕,所述活动小纵梁下表面设有纵向限位部件,所述纵向限位部件用于限制所述活动小纵梁在所述连系小横梁以及所述牛腿之间的纵向移动范围;同时,
所述钢梁与所述混凝土梁之间设有梁缝;
所述连系小横梁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加劲肋板上;
一个所述活动小纵梁与一个所述牛腿匹配,所述活动小纵梁的两端分别置于所述连系小横梁以及与其匹配的所述牛腿上,且其可在所述连系小横梁以及所述牛腿上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连系小横梁以及所述牛腿上表面设有竖横向限位部件,所述竖横向限位部件内设置与所述活动小纵梁形状匹配的滑槽,所述竖横向限位部件用于限制所述活动小纵梁在所述连系小横梁以及所述牛腿上发生竖向和横向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轨枕支撑调节体系还包括:小纵梁连接系,所述小纵梁连接系设于两个所述活动小纵梁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小纵梁连接系包括横支撑和斜支撑。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小纵梁连接系包括:两个横支撑和一个斜支撑;
所述斜支撑位于两个所述横支撑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钢梁以及所述混凝土梁上均设有一轨枕限位部件,多个所述轨枕位于两个轨枕限位部件之间,多个所述轨枕通过两个所述轨枕限位部件限制于所述钢梁与所述混凝土梁之间。
一种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的架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钢梁的端头并排设置两个所述加劲肋板,在两个所述加劲肋板上架设一所述连系小横梁;
在所述混凝土梁的端头并排设置两个所述牛腿,在两个所述牛腿与所述连系小横梁之间均分别架设一活动小纵梁,所述活动小纵梁可在所述牛腿与所述连系小横梁之间纵向移动;
在所述活动小纵梁下表面设置所述纵向限位部件,所述纵向限位部件用于限制所述活动小纵梁在所述连系小横梁上纵向移动范围;
在两个所述活动小纵梁上铺设有多根所述轨枕。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连系小横梁以及所述牛腿上表面设有竖横向限位部件,所述竖横向限位部件用于限制所述活动小纵梁在所述连系小横梁以及所述牛腿上发生竖向和横向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两所述活动小纵梁之间架设小纵梁连接系。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钢梁上设有轨枕限位部件,所述轨枕通过所述轨枕限位部件固定于所述钢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利用两个活动小纵梁适应钢梁以及混凝土梁之间的梁缝间距的变化,克服建筑结构自身的缺陷,为轨道交通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2)本发明通过竖横向限位部件,能够使得活动小纵梁只能沿纵向进行移动,而不会沿竖向、横向移动,以免出现安全隐患。
(3)本发明的小纵梁连接系用于将两个活动小纵梁进行连接,组成一个整体,提高本发明创造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本发明创造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活动小纵梁与小纵梁连接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梁;11、加劲肋板;12、轨枕限位部件;2、混凝土梁;21、牛腿;22、竖横向限位部件;3、连系小横梁;4、活动小纵梁;41、纵向限位部件;5、轨枕;6、小纵梁连接系;61、横支撑;62、斜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包括:桥墩处钢梁1,钢梁1顺桥向排列,钢梁1的端头并排设有两个加劲肋板11;
桥墩处混凝土梁2,混凝土梁2顺桥向排列,混凝土梁2的端头并排设有两个牛腿21;
连系小横梁3;
两个活动小纵梁4,活动小纵梁4为工形梁,两个活动小纵梁4上铺设有多根轨枕5,活动小纵梁4下表面设有纵向限位部件41,纵向限位部件41用于限制活动小纵梁4在连系小横梁3以及牛腿21之间的纵向移动范围;同时,
钢梁1与混凝土梁2之间设有梁缝;
连系小横梁3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加劲肋板11上;
一个活动小纵梁4与一个牛腿21匹配,活动小纵梁4的两端分别置于连系小横梁3以及与其匹配的牛腿21上,且其可在连系小横梁3以及牛腿21上移动
本发明创造中,钢梁1上的加劲肋板11以及混凝土梁2的牛腿21用于支撑连系小横梁3、活动小纵梁4的重量,连系小横梁3的两端利用并排设置在钢梁1的端头的两个加劲肋板11进行固定,进而连系小横梁3配合两个牛腿21支撑两个活动小纵梁4,两个活动小纵梁4能够在连系小横梁3和两个牛腿21之间滑动,而纵向限位部件41则用于在活动小纵梁4下表面限制活动小纵梁4在连系小横梁3上纵向移动范围,活动小纵梁4逐渐靠近连系小横梁3时,纵向限位部件41也逐渐靠近连系小横梁3,当纵向限位部件41抵住连系小横梁3时,活动小纵梁4则无法继续向连系小横梁3移动,而活动小纵梁4逐渐靠近牛腿21时,则同理,当纵向限位部件41抵住牛腿21时,活动小纵梁4则无法继续向牛腿21移动;另外两个活动小纵梁4则用于为多根轨枕5提供铺设基础,活动小纵梁4为工形梁,能够具有较好的承受力,能够满足轨道交通的日常工作需求;
钢梁1以及混凝土梁2之间的梁缝间距在轨道交通实际工作时发生一些变化,而此时,由于两个活动小纵梁4能够在连系小横梁3和两个牛腿21之间滑动,则通过两个活动小纵梁4能够克服梁缝间隙的变化,使得在两个活动小纵梁4上部铺设的多根轨枕5能够不受梁缝间距的影响继续安全地为轨道交通的日常工作提供服务;
本发明利用两个活动小纵梁4适应钢梁1以及混凝土梁2之间的梁缝间距的变化,克服建筑结构自身的缺陷,为轨道交通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活动小纵梁4与一个牛腿21匹配,具体为两个活动小纵梁4与两个牛腿21分别分为两组,一个活动小纵梁4与一个牛腿21对应,每个活动小纵梁4的一端设置在连系小横梁3上,而每个活动小纵梁4的另一端设置在与其对应的牛腿21上。
其中,纵向限位部件41可以是一块状结构或杆状结构。
实施例2
参见图3、4、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连系小横梁3以及牛腿21上表面设有竖横向限位部件22,竖横向限位部件22内设置与活动小纵梁4形状匹配的滑槽,竖横向限位部件22用于限制活动小纵梁4在连系小横梁3以及牛腿21上发生竖向和横向移动;
通过竖横向限位部件22,能够使得活动小纵梁4只能沿纵向进行移动,而不会沿竖向、横向移动,以免出现安全隐患;
而由于活动小纵梁4为工形梁,则竖横向限位部件22内部设置一与工形梁匹配的滑槽,具体以能够限制活动小纵梁4在连系小横梁3以及牛腿21上发生竖向和横向移动为准。
本实施例中,轨枕支撑调节体系还包括:小纵梁连接系6,小纵梁连接系6设于两个活动小纵梁4之间;
小纵梁连接系6用于将两个活动小纵梁4进行连接,组成一个整体,提高本发明创造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本发明创造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小纵梁连接系6包括横支撑61和斜支撑62。
而具体地,小纵梁连接系6包括:两个横支撑61和一个斜支撑62;
斜支撑62位于两个横支撑61之间。
本实施例中,钢梁1以及混凝土梁2上均设有一轨枕限位部件12,多个轨枕5位于两个轨枕限位部件12之间,多个轨枕5通过两个轨枕限位部件12限制于钢梁1与混凝土梁2之间;
使得轨枕5在铺设在两个活动小纵梁4的同时,不会因钢梁1与混凝土梁2之间的梁缝变化而造成过度的位置变化,使得多个轨枕5始终位于钢梁1与混凝土梁2之间,在钢梁1与混凝土梁2之间的梁缝中保证轨道交通工作的正常进行。
另外,本实施例中,轨枕支撑调节体系还有轨距调节装置,轨距调节装置设于相邻两轨枕5之间,轨距调节装置用于自动调整轨枕5间距;
轨距调节装置具体可以是申请号为CN201420018693.2的一种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间距调节装置,也可以是CN200710052938.8的一种自动调整铁路钢桥梁端轨枕间距的控制器,具体以能够调节调整轨枕5间距为目的,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的架设方法,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
在钢梁1的端头并排设置两个加劲肋板11,在两个加劲肋板11上架设一连系小横梁3;
在混凝土梁2的端头并排设置两个牛腿21,在两个牛腿21与连系小横梁3之间均分别架设一活动小纵梁4,活动小纵梁4可在牛腿21与连系小横梁3之间纵向移动;
在活动小纵梁4下表面设置纵向限位部件41,纵向限位部件41用于限制活动小纵梁4在连系小横梁3上纵向移动范围;
在两个活动小纵梁4上铺设有多根轨枕5。
本实施例中,架设方法还包括:在连系小横梁3以及牛腿21上表面设有竖横向限位部件22,竖横向限位部件22用于限制活动小纵梁4在连系小横梁3以及牛腿21上发生竖向和横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架设方法还包括:在两活动小纵梁4之间架设小纵梁连接系6。
本实施例中,架设方法还包括:在钢梁1上设有轨枕限位部件12,轨枕5通过轨枕限位部件12固定于钢梁1上。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桥墩处钢梁(1),所述钢梁(1)顺桥向排列,所述钢梁(1)的端头并排设有两个加劲肋板(11);
桥墩处混凝土梁(2),所述混凝土梁(2)顺桥向排列,所述混凝土梁(2)的端头并排设有两个牛腿(21);
连系小横梁(3);
两个活动小纵梁(4),所述活动小纵梁(4)为工形梁,两个所述活动小纵梁(4)上铺设有多根轨枕(5),所述活动小纵梁(4)下表面设有纵向限位部件(41),所述纵向限位部件(41)用于限制所述活动小纵梁(4)在所述连系小横梁(3)以及所述牛腿(21)之间的纵向移动范围;同时,
所述钢梁(1)与所述混凝土梁(2)之间设有梁缝;
所述连系小横梁(3)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加劲肋板(11)上;
一个所述活动小纵梁(4)与一个所述牛腿(21)匹配,所述活动小纵梁(4)的两端分别置于所述连系小横梁(3)以及与其匹配的所述牛腿(21)上,且其可在所述连系小横梁(3)以及所述牛腿(21)上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系小横梁(3)以及所述牛腿(21)上表面设有竖横向限位部件(22),所述竖横向限位部件(22)内设置与所述活动小纵梁(4)形状匹配的滑槽,所述竖横向限位部件(22)用于限制所述活动小纵梁(4)在所述连系小横梁(3)以及所述牛腿(21)上发生竖向和横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轨枕支撑调节体系还包括:小纵梁连接系(6),所述小纵梁连接系(6)设于两个所述活动小纵梁(4)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纵梁连接系(6)包括横支撑(61)和斜支撑(62)。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纵梁连接系(6)包括:两个横支撑(61)和一个斜支撑(62);
所述斜支撑(62)位于两个所述横支撑(61)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1)以及所述混凝土梁(2)上均设有一轨枕限位部件(12),多个所述轨枕(5)位于两个轨枕限位部件(12)之间,多个所述轨枕(5)通过两个所述轨枕限位部件(12)限制于所述钢梁(1)与所述混凝土梁(2)之间。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的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钢梁(1)的端头并排设置两个所述加劲肋板(11),在两个所述加劲肋板(11)上架设一所述连系小横梁(3);
在所述混凝土梁(2)的端头并排设置两个所述牛腿(21),在两个所述牛腿(21)与所述连系小横梁(3)之间均分别架设一活动小纵梁(4),所述活动小纵梁(4)可在所述牛腿(21)与所述连系小横梁(3)之间纵向移动;
在所述活动小纵梁(4)下表面设置所述纵向限位部件(41),所述纵向限位部件(41)用于限制所述活动小纵梁(4)在所述连系小横梁(3)上纵向移动范围;
在两个所述活动小纵梁(4)上铺设有多根所述轨枕(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的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系小横梁(3)以及所述牛腿(21)上表面设有竖横向限位部件(22),所述竖横向限位部件(22)用于限制所述活动小纵梁(4)在所述连系小横梁(3)以及所述牛腿(21)上发生竖向和横向移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的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两所述活动小纵梁(4)之间架设小纵梁连接系(6)。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的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梁(1)上设有轨枕限位部件(12),所述轨枕(5)通过所述轨枕限位部件(12)固定于所述钢梁(1)上。
CN201711389114.XA 2017-12-21 2017-12-21 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及其架设方法 Pending CN1080187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89114.XA CN108018783A (zh) 2017-12-21 2017-12-21 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及其架设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89114.XA CN108018783A (zh) 2017-12-21 2017-12-21 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及其架设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18783A true CN108018783A (zh) 2018-05-11

Family

ID=62074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89114.XA Pending CN108018783A (zh) 2017-12-21 2017-12-21 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及其架设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18783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09235Y (zh) * 2007-12-14 2009-03-18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铁路客运专线大跨度桥梁端部无碴轨道伸缩装置
CN102505758A (zh) * 2011-10-24 2012-06-20 沈阳建筑大学 方钢管柱与h形钢梁槽钢加劲肋连接节点
US20120248216A1 (en) * 2011-03-28 2012-10-04 Progress Rail Services Uk Limited Rail support arrangement
CN103469726A (zh) * 2013-09-23 2013-12-25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一种大位移铁路桥梁梁端伸缩装置
JP2014141784A (ja) * 2013-01-22 2014-08-07 Kajima Corp 鋼桁とコンクリート床版との接合部構造
CN206016010U (zh) * 2016-09-12 2017-03-15 正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搭接型梁板结构
CN207749423U (zh) * 2017-12-21 2018-08-21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09235Y (zh) * 2007-12-14 2009-03-18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铁路客运专线大跨度桥梁端部无碴轨道伸缩装置
US20120248216A1 (en) * 2011-03-28 2012-10-04 Progress Rail Services Uk Limited Rail support arrangement
CN102505758A (zh) * 2011-10-24 2012-06-20 沈阳建筑大学 方钢管柱与h形钢梁槽钢加劲肋连接节点
JP2014141784A (ja) * 2013-01-22 2014-08-07 Kajima Corp 鋼桁とコンクリート床版との接合部構造
CN103469726A (zh) * 2013-09-23 2013-12-25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一种大位移铁路桥梁梁端伸缩装置
CN206016010U (zh) * 2016-09-12 2017-03-15 正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搭接型梁板结构
CN207749423U (zh) * 2017-12-21 2018-08-21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69726B (zh) 一种大位移铁路桥梁梁端伸缩装置
CN106049209B (zh) 一种用于铁路无砟轨道支撑层拆换的临时钢轨支撑装置
CN106758590B (zh) 用于不停运条件下更换铁路轨道的施工便梁及施工方法
CN109183530A (zh) 一种用于无砟轨道病害整治的线路临时架空装置及方法
CN106192620B (zh) 一种铁路无砟轨道支撑层及下部结构拆换方法
CN103485244A (zh) 中低速磁浮交通整体式道床轨道结构
CN107905046A (zh) 轨道变形调整装置及应用所述装置的磁浮铁路轨道
CN207749423U (zh) 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
CN105908583A (zh) 不中断行车条件下将隧道有砟道床更换为无砟轨道的系统
CN200940243Y (zh) 道岔原位铺设平台
CN107881911B (zh) 轨道交通桥梁钢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及其架设方法
CN108018783A (zh) 钢梁与混凝土梁梁缝处轨枕支撑调节体系及其架设方法
CN209114262U (zh) 一种用于无砟轨道病害整治的线路临时架空装置
CN206289476U (zh) 用于不停运条件下更换铁路轨道的施工便梁
CN201933368U (zh) 用于单轨悬挂轨道的型材轨道
CN205893837U (zh) 一种用于铁路无砟轨道支撑层拆换的临时钢轨支撑装置
CN203530839U (zh) 一种大位移铁路桥梁梁端伸缩装置
CN206289524U (zh) 一种梁缝处轨道的抬枕装置
CN211815565U (zh) 一种大跨度铁路钢桥梁端伸缩装置
CN103696333A (zh) 一种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施工使用的框架轨排及制造方法
CN110029531B (zh) 适用于高速行车的高铁无砟轨道线路临时架空装置及方法
CN208395577U (zh) 一种既有线无砟轨道地段插铺道岔的临时过渡结构
CN210341507U (zh) 适用于高速行车的高铁无砟轨道线路临时架空装置
CN208151775U (zh) 一种悬吊式过轨人行天桥
CN203866657U (zh) 一种用于窄道床无砟轨道铺设的内支撑框架轨排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u Jun

Inventor after: Ma Shun

Inventor after: Zhou Xiaohan

Inventor after: Lu Jinhai

Inventor after: Yu Junjie

Inventor after: Mei Dapeng

Inventor before: Hu Jun

Inventor before: Ma Shun

Inventor before: Zhou Xiaohan

Inventor before: Lu Jinhai

Inventor before: Yu Junjie

Inventor before: Mei Dape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