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16380B - 一种电动车总线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车总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16380B
CN108016380B CN201711438898.0A CN201711438898A CN108016380B CN 108016380 B CN108016380 B CN 108016380B CN 201711438898 A CN201711438898 A CN 201711438898A CN 108016380 B CN108016380 B CN 1080163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circuit
electrode
pin
tr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3889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16380A (zh
Inventor
朱铭
林永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Pepe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Pepe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Pepe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zhou Pepe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3889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163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16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16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16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16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31Circuits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or the functioning of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1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actuating a signalling device
    • B60R25/1003Alarm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rm or disarm fe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车总线系统,前控制模块包括前主控单片机电路以及与之连接的电门检测电路、仪表通信电路、电门控制电路、前总线通信电路、组合开关采集电路、前电源管理电路、大灯控制电路、左右方向灯控制电路和喇叭控制电路;前电源管理电路用于供电;后控制模块包括后主控单片机电路以及与之连接的车轮转动检测电路、刹车检测电路、后总线通信电路、座垫锁控制电路、后电源管理电路、车尾灯控制电路、遥控接收控制电路和车身接口电路;后电源管理电路用于供电;车身接口电路连接车轮转动检测电路和刹车检测电路;前总线通信电路通过总线与后总线通信电路通信。本发明能减少线路数量,接线方便,可灵活扩展,使用安全,维修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车总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总线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车,因其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经久耐用等优点,备受广大群众等喜爱。对于电动车,需要一套同时控制车身电气设备与外部组合开关的完善系统,现有的电动车普遍存在线束多、信号自动检测性能差和防盗功能弱这三大缺陷。
1、由于电动车上安装的用电设备较多,且分布在车身的前部和后部,距离较远,需要通过导线连接开关按钮与用电设备实现控制,随着电动车功能的丰富,其上的用电设备数量的增加,需要用到的导线也不断增加,必然会存在很多的分支线,这样会导致线束的测试成本很高,也不利于线束的测试,而且大量的线路连接占据着车身很大的空间,且错综复杂的线路给连接操作和维修操作带来不便。
2、当用电设备(如车灯、喇叭、车轮、座垫等大电流电器)安装于电动车上,传统电动车并不能对用电设备的输出电流与输出电压进行实时监测,当某个用电设备发生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时,不能自动进行检测,就不能判断具体是哪一个用电设备出现问题,维修人员需要将整台电动车各部件拆开检查后,才能对故障用电设备进行维修,这样导致维修效率低下,成本高。
3、传统电动车中的报警电路与控制器是独立设置的,如果报警电路被窃贼拆除,并不能影响控制器的正常运行,这样的话,电动车就失去了防盗功能,窃贼可以自由的骑行,使电动车的安全性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总线系统,减少线路的数量,接线方便,可灵活扩展,使用安全,维修便利。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动车总线系统,包括前控制模块和后控制模块,所述前控制模块包括电门检测电路、仪表通信电路、电门控制电路、前总线通信电路、组合开关采集电路、前主控单片机电路、前电源管理电路、大灯控制电路、左右方向灯控制电路和喇叭控制电路,所述前主控单片机电路分别与电门检测电路、仪表通信电路、电门控制电路、前总线通信电路、组合开关采集电路、前电源管理电路、大灯控制电路、左右方向灯控制电路和喇叭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前电源管理电路分别与电门检测电路、仪表通信电路、电门控制电路、前总线通信电路、组合开关采集电路、大灯控制电路、左右方向灯控制电路和喇叭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后控制模块包括车轮转动检测电路、刹车检测电路、后总线通信电路、座垫锁控制电路、后主控单片机电路、后电源管理电路、车尾灯控制电路、遥控接收控制电路和车身接口电路;所述后主控单片机电路分别与车轮转动检测电路、刹车检测电路、后总线通信电路、座垫锁控制电路、后电源管理电路、车尾灯控制电路、遥控接收控制电路和车身接口电路连接;所述后电源管理电路分别与车轮转动检测电路、刹车检测电路、后总线通信电路、座垫锁控制电路、车尾灯控制电路、遥控接收控制电路和车身接口电路连接,所述车身接口电路还连接至车轮转动检测电路和刹车检测电路;
所述前总线通信电路通过总线与后总线通信电路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前主控单片机电路包括芯片U3,所述后主控单片机电路包括芯片U2,所述芯片U3的型号为STM8AF5289,所述芯片U2的型号为STM8AF6226。
进一步地,所述大灯控制电路包括小灯控制单元、远光灯控制单元、近光灯控制单元、日间灯控制单元和大灯总成插座J6;
进一步地,所述左右方向灯控制电路包括前左方向灯控制单元和前右方向灯控制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喇叭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9、MOS管Q18、运算放大器IC1B、电阻R89、电阻R88、电阻R84、电阻R85、电阻R98、电阻R81、电阻R22、电阻R29、电阻R19、电阻R23、稳压二极管D15、稳压二极管D44、电容C4及喇叭插座J13,所述运算放大器IC1B的型号为LM324N。
进一步地,所述车轮转动检测电路包括三极管Q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Z1’、稳压二极管DZ2’、电容C1’及电容C2’。
进一步地,所述座垫锁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0’、MOS管Q5’、电阻R57’、电阻R59’、电阻R23’、电阻R29’、电阻R60’、二极管D3’、二极管D10’、稳压二极管D9’、稳压二极管D19’、电容C4’及坐垫插座J6’。
进一步地,所述车尾灯控制电路包括夜行灯控制单元、刹车灯控制单元、后左方向灯控制单元、后右方向灯控制单元和尾灯总成插座J5’。
进一步地,所述后控制模块还包括报警电路,所述报警电路集成于后主控单片机电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总线通信电路与后总线通信电路通过两根RS485通讯总线进行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前总线通信电路和后总线通信电路之间的连接是采用RS485通讯总线连接,使用上RS485通讯总线后,前后通讯线是PIN对PIN的对接线,可以方便测试,通过前总线通信电路和后总线通信电路可以将原有数十条线路缩小到两根RS485通讯总线,减少了线束,降低机身负担,线路两端直接与前后总线通信电路对应的接口一一对应插接,即可实现数据传输与控制,实现更稳定可靠的通信,成本低;
2、本发明的电动车的大灯控制电路、左右方向灯控制电路、喇叭控制电路、座垫锁控制电路和车尾灯控制电路分别用于对电动车的用电设备(小灯、远光灯、近光灯、日间灯、前左方向灯、前右方向灯、喇叭、座垫锁、夜行灯、刹车灯、后左方向灯、后右方向灯)进行实时自动检测;当车身总线上接入专用诊断仪,由诊断仪发出自检指令,前后控制模块收到自检指令后,依次打开外接的用电设备,对用电设备的接入情况及工作电流进行监测,并将测试结果通过总线反馈给诊断仪,通过读取诊断仪上的信息就可获取哪个用电设备不工作或工作状态不正常,提高了维修效率;
3、通过报警电路,能够侦测到震动、推动、电门锁强行打开的信号,并推动喇叭进行警告,本报警电路是集成于后主控单片机电路上,将全车的控制融入其中,在报警时可以对车辆进行电子锁死,若窃贼对本报警电路进行拆除,就必然要拆除后主控单片机电路,导致前后主控单片机电路之间断开连接,从而前后控制模块之间失去了通信,所有电气功能将停止工作,也就无法让车子继续骑行,进而实现了对车辆的防盗功能,更加安全有效;
4、整套系统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极大的简化了车身线路和电路模块,提高了可靠性,降低出现故障的几率。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电动车总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大灯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左右方向灯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喇叭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前总线通信电路、前电源管理电路、电门检测电路仪表通信电路和电门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组合开关采集电路、前主控单片机电路和前电源管理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车轮转动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座垫锁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车尾灯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遥控接收控制电路、车身接口电路、刹车检测电路和后总线通信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后主控单片机电路和后电源管理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0-前控制模块、101-电门检测电路、102-仪表通信电路、103-电门控制电路、104-前总线通信电路、105-组合开关采集电路、106-前主控单片机电路、107-前电源管理电路、108-大灯控制电路、1081-小灯控制单元、1082-远光灯控制单元、1083-近光灯控制单元、1084-日间灯控制单元、109-左右方向灯控制电路、1091-前左方向灯控制单元、1092-前右方向灯控制单元、110-喇叭控制电路;
200-后控制模块、201-车轮转动检测电路、202-刹车检测电路、203-后总线通信电路、204-座垫锁控制电路、205-后主控单片机电路、206-后电源管理电路、207-车尾灯控制电路、2071-夜行灯控制单元、2072-刹车灯控制单元、2073-后左方向灯控制单元、2074-后右方向灯控制单元、208-遥控接收控制电路、209-报警电路、210-车身接口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结构并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1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电动车总线系统,包括前控制模块100和后控制模块200,所述前控制模块100包括电门检测电路101、仪表通信电路102、电门控制电路103、前总线通信电路104、组合开关采集电路105、前主控单片机电路106、前电源管理电路107、大灯控制电路108、左右方向灯控制电路109和喇叭控制电路110,所述前主控单片机电路106分别与电门检测电路101、仪表通信电路102、电门控制电路103、前总线通信电路104、组合开关采集电路105、前电源管理电路107、大灯控制电路108、左右方向灯控制电路109和喇叭控制电路110连接;所述前电源管理电路107分别与电门检测电路101、仪表通信电路102、电门控制电路103、前总线通信电路104、组合开关采集电路105、大灯控制电路108、左右方向灯控制电路109和喇叭控制电路110连接,所述前电源管理电路107为电门检测电路101、仪表通信电路102、电门控制电路103、前总线通信电路104、组合开关采集电路105、前主控单片机电路106、大灯控制电路108、左右方向灯控制电路109和喇叭控制电路110供电;
所述后控制模块200包括车轮转动检测电路201、刹车检测电路202、后总线通信电路203、座垫锁控制电路204、后主控单片机电路205、后电源管理电路206、车尾灯控制电路207、遥控接收控制电路208和车身接口电路210;所述后主控单片机电路205分别与车轮转动检测电路201、刹车检测电路202、后总线通信电路203、座垫锁控制电路204、后电源管理电路206、车尾灯控制电路207、遥控接收控制电路208和车身接口电路210连接;所述后电源管理电路206分别与车轮转动检测电路201、刹车检测电路202、后总线通信电路203、座垫锁控制电路204、车尾灯控制电路205、遥控接收控制电路206和车身接口电路210连接,所述车身接口电路210还连接至车轮转动检测电路201和刹车检测电路202;所述后电源管理电路206为车轮转动检测电路201、刹车检测电路202、后总线通信电路203、座垫锁控制电路204、后主控单片机电路205、车尾灯控制电路207和遥控接收控制电路208供电。
一、RS485通讯功能:
所述前总线通信电路104通过总线与后总线通信电路203通信,其连接方式是通过两根RS485通讯总线进行连接,两根RS485通讯总线两端直接与前后总线通信电路104(203)对应的接口一一对应插接,将原有数十条线路缩小到两根RS485通讯总线,减少了线束,降低机身负担,通过前后总线通信电路104(203)连接,实现前后主控单片机电路106(205)之间的通讯,即实现前后控制模块100(200)之间的通讯;采用RS485通讯总线,可实现数据传输与控制,实现更稳定可靠的通信,成本低。
二、用电设备自检功能:
前控制模块100中的自动检测过程:
所述前主控单片机电路106包括芯片U3,所述芯片U3的型号为STM8AF5289;
包括大灯控制电路108、左右方向灯控制电路109和喇叭控制电路110的自动检测方案:
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大灯控制电路108包括小灯控制单元1081、远光灯控制单元1082、近光灯控制单元1083、日间灯控制单元1084和大灯总成插座J6;小灯控制单元1081、远光灯控制单元1082、近光灯控制单元1083和日间灯控制单元1084结构一致;
所述小灯控制单元1081包括三极管Q3、MOS管Q1、运算放大器IC2A、电阻R17、电阻R16、电阻R11、电阻R6、电阻R12、电阻R101、电阻R01、电阻R57、电阻R61、电阻R63、电阻R54、电阻R58、稳压二极管D6、稳压二极管D37及电容C8,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型号为LM324N;所述电阻R17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第十一引脚,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17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6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6的正极及MOS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6的负极及MOS管Q1的源极均连接至前电源管理电路107,所述MOS管Q1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及电阻R5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61的一端及大灯总成插座J6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电阻R101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37的负极均连接至芯片U3的第三十三引脚,所述电阻R101的另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37的正极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第三引脚分别与电阻R01的一端及电阻R5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第二引脚分别与电阻R61的另一端、电阻R63的一端、电阻R54的一端及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电阻R58的一端、电阻R54的另一端及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8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第十三引脚,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第四引脚连接至前电源管理电路107,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第十一引脚、电阻R01的另一端及电阻R63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远光灯控制单元1082包括三极管Q7、MOS管Q5、运算放大器IC1C、电阻R33、电阻R31、电阻R26、电阻R21、电阻R25、电阻R99、电阻R02、电阻R36、电阻R39、电阻R40、电阻R34、电阻R37、稳压二极管D7、稳压二极管D38及电容C5,所述运算放大器IC1C的型号为LM324N;所述电阻R33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第三十六引脚,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33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1分别与电阻R26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7的正极及MOS管Q5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7的负极及MOS管Q5的源极均连接至前电源管理电路107,所述MOS管Q5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21的一端及电阻R3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5的一端、电阻R39的一端及大灯总成插座J6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电阻R99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38的负极均连接至芯片U3的第三十八引脚,所述电阻R99的另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38的正极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1C的第十引脚分别与电阻R02的一端及电阻R3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C的第九引脚分别与电阻R39的另一端、电阻R40的一端、电阻R34的一端及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C的第八引脚分别与电阻R37的一端、电阻R34的另一端及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7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第二十三引脚,所述电阻R02的另一端及电阻R40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近光灯控制单元1083包括三极管Q9、MOS管Q8、运算放大器IC1D、电阻R43、电阻R42、电阻R41、电阻R35、电阻R38、电阻R93、电阻R03、电阻R46、电阻R49、电阻R50、电阻R44、电阻R47、稳压二极管D9、稳压二极管D39及电容C6,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型号为LM324N;所述电阻R43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第四十一引脚,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43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2分别与电阻R41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9的正极及MOS管Q8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41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9的负极及MOS管Q8的源极均连接至前电源管理电路107,所述MOS管Q8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35的一端及电阻R4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8的一端、电阻R49的一端及大灯总成插座J6的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电阻R93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39的负极均连接至芯片U3的第三十七引脚,所述电阻R93的另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39的正极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第十二引脚分别与电阻R03的一端及电阻R4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第十三引脚分别与电阻R49的另一端、电阻R50的一端、电阻R44的一端及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第十四引脚分别与电阻R47的一端、电阻R44的另一端及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7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第十四引脚,所述电阻R03的另一端及电阻R50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日间光灯控制单元1084包括三极管Q11、MOS管Q10、运算放大器IC2C、电阻R53、电阻R52、电阻R51、电阻R55、电阻R48、电阻R95、电阻R04、电阻R82、电阻R86、电阻R87、电阻R80、电阻R83、稳压二极管D10、稳压二极管D41及电容C18,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型号为LM324N;所述电阻R53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第十引脚,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53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2分别与电阻R51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10的正极及MOS管Q10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51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10的负极及MOS管Q10的源极均连接至前电源管理电路107,所述MOS管Q10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45的一端及电阻R8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8的一端、电阻R86的一端及大灯总成插座J6的第四接口连接,所述大灯总成插座J6的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接地,所述电阻R48的另一端、电阻R95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41的负极均连接至芯片U3的第五十四引脚,所述电阻R95的另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41的正极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第十引脚分别与电阻R04的一端及电阻R8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第九引脚分别与电阻R86的另一端、电阻R87的一端、电阻R80的一端及电容C18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第八引脚分别与电阻R83的一端、电阻R80的另一端及电容C1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3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第十六引脚,所述电阻R04的另一端及电阻R87的另一端均接地。
大灯控制电路108的工作原理:本大灯控制电路108用于控制车灯等大电流用电设备,在传统控制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输出电流及输出电压的实时监测,当MOS管导通的时候,输出分压电阻通过分压向单片机IO口输出高电平信号,表明该输出口供电正常,若接入负载(车灯),则采样电阻两端产生一个电压差,通过运算放大器IC进行放大,由单片机A/D口采集后计算转换为相应的电流值,通过本大灯控制电路108可以对输出口是否插入用电设备及用电设备电流大小进行监测,进而可以判断所接入的用电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左右方向灯控制电路109包括前左方向灯控制单元1091和前右方向灯控制单元1092,所述前左方向灯控制单元1091包括三极管Q17、MOS管Q16、运算放大器IC1A、电阻R77、电阻R75、电阻R73、电阻R70、电阻R97、电阻R69、电阻R9、电阻R15、电阻R7、电阻R10、稳压二极管D13、稳压二极管D43、电容C2及左方向灯插座J12,所述运算放大器IC1A的型号为LM324N;所述电阻R77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四十三引脚,所述三极管Q17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77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17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7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75分别与电阻R73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13的正极及MOS管Q16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73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13的负极及MOS管Q16的源极均连接至前电源管理电路107,所述MOS管Q16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70的一端及左方向灯插座J12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电阻R70的另一端、电阻R97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43的负极均连接至芯片U3的四十五引脚,所述电阻R97的另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43的正极接地,所述左方向灯插座J12的第二接口分别与电阻R69的一端及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1A的第三引脚连接至电阻R9的另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IC1A的第二引脚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及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A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及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二十二引脚,所述运算放大器IC1A的第四引脚连接至前电源管理电路107,所述运算放大器IC1A的第十一引脚及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前右方向灯控制单元1092包括三极管Q14、MOS管Q13、运算放大器IC2B、电阻R66、电阻R65、电阻R62、电阻R59、电阻R102、电阻R56、电阻R71、电阻R74、电阻R68、电阻R72、稳压二极管D11、稳压二极管D42、电容C15及右方向灯插座J11,所述运算放大器IC2B的型号为LM324N;所述电阻R66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四十九引脚,所述三极管Q14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66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1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5分别与电阻R62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11的正极及MOS管Q13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62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11的负极及MOS管Q13的源极均连接至前电源管理电路107,所述MOS管Q13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59的一端及右方向灯插座J11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电阻R59的另一端、电阻R102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42的负极均连接至芯片U3的四十八引脚,所述电阻R102的另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42的正极接地,所述右方向灯插座J11的第二接口分别与电阻R56的一端及电阻R7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2B的第五引脚连接至电阻R71的另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IC2B的第六引脚分别与电阻R74的一端、电阻R68的一端及电容C15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B的第七引脚分别与电阻R72的一端、电阻R68的另一端及电容C1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2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十五引脚,所述电阻R74的另一端接地。
前左方向灯控制单元1091和前右方向灯控制单元1092的结构一致。左右方向灯控制电路109的工作原理:本左右方向灯控制电路109用于控制方向灯等大电流用电设备,在传统控制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输出电流及输出电压的实时监测,当MOS管导通的时候,输出分压电阻通过分压向单片机IO口输出高电平信号,表明该输出口供电正常,若接入负载(左右方向灯),则采样电阻两端产生一个电压差,通过运算放大器IC进行放大,由单片机A/D口采集后计算转换为相应的电流值,通过本左右方向灯控制电路109可以对输出口是否插入用电设备及用电设备电流大小进行监测,进而可以判断所接入的用电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喇叭控制电路110包括三极管Q19、MOS管Q18、运算放大器IC1B、电阻R89、电阻R88、电阻R84、电阻R85、电阻R98、电阻R81、电阻R22、电阻R29、电阻R19、电阻R23、稳压二极管D15、稳压二极管D44、电容C4及喇叭插座J13,所述运算放大器IC1B的型号为LM324N;
所述电阻R89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四十二引脚,所述三极管Q19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89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19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8分别与电阻R84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15的正极及MOS管Q18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84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15的负极及MOS管Q18的源极均连接至前电源管理电路107,所述MOS管Q18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85的一端及喇叭插座J13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电阻R85的另一端、电阻R98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44的负极均连接至芯片U3的四十四引脚,所述电阻R98的另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44的正极接地,所述喇叭插座J13的第二接口分别与电阻R81的一端及电阻R2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1B的第五引脚连接至电阻R22的另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IC1B的第六引脚分别与电阻R29的一端、电阻R19的一端及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B的第七引脚分别与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及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十七引脚,所述电阻R29的另一端接地。
喇叭控制电路110的工作原理:本喇叭控制电路110用于控制喇叭等大电流用电设备,在传统控制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输出电流及输出电压的实时监测,当MOS管导通的时候,输出分压电阻通过分压向单片机IO口输出高电平信号,表明该输出口供电正常,若接入负载(喇叭),则采样电阻两端产生一个电压差,通过运算放大器IC进行放大,由单片机A/D口采集后计算转换为相应的电流值,通过本控制电路可以对输出口是否插入用电设备及用电设备电流大小进行监测,进而可以判断所接入的用电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后控制模块200中的自动检测过程:
所述后主控单片机电路205包括芯片U2,所述芯片U2的型号为STM8AF6226;
包括车轮转动检测电路201、座垫锁控制电路204和车尾灯控制电路207的自动检测方案:
其中,如图7所示,所述车轮转动检测电路201包括三极管Q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Z1’、稳压二极管DZ2’、电容C1’及电容C2’;
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为车轮转动信号采集端,所述电阻R3’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及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后电源管理电路206,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4’连接至压二极管DZ1’的负极,所述压二极管DZ1’的正极连接至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Z2’的负极、电容C2’的一端及芯片U2的第二十八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Z2’的正极及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5’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及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阻R6’的另一端及电容C1’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至芯片U2的第二十三引脚。
车轮转动检测电路201工作原理:本车轮转动检测电路201用于对车轮转动情况进行监测,当车轮转动时,本车轮转动检测电路201向单片机IO口输出连续脉冲信号,相对于常规电路,本车轮转动检测电路201增加了对电机相线故障的检测,当电机相线故障时,本电路输出的电压值产生相应的变化,通过单片机AD采集计算转换为相应的状态值。
其中,如图8所示,所述座垫锁控制电路204包括三极管Q10’、MOS管Q5’、电阻R57’、电阻R59’、电阻R23’、电阻R29’、电阻R60’、二极管D3’、二极管D10’、稳压二极管D9’、稳压二极管D19’、电容C4’及坐垫插座J6’;
所述电阻R57’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2的第二十二引脚,所述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57’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9’分别与电阻R23’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9’的正极及MOS管Q5’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9’的负及MOS管Q5’的源极均连接至后电源管理电路206,所述MOS管Q5’的漏极连接至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10’的负极、电阻R29’的一端及坐垫插座J6’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电阻R29’的另一端、电阻R60’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19’的负极均连接至芯片U2的第二十七引脚,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电阻R60’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19’的正极及坐垫插座J6’的第二接口均接地。
座垫锁控制电路204的工作原理:本座垫锁控制电路204用于控制电控座垫锁等大电流用电设备,在传统控制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输出电压的实时监测,当MOS管导通的时候,输出分压电阻通过分压向单片机IO口输出高电平信号,表明该输出口供电正常。
其中,如图9所示,所述车尾灯控制电路207包括夜行灯控制单元2071、刹车灯控制单元2072、后左方向灯控制单元2073、后右方向灯控制单元2074和尾灯总成插座J5’;夜行灯控制单元2071、刹车灯控制单元2072、后左方向灯控制单元2073和后右方向灯控制单元2074的结构一致;
所述夜行灯控制单元2071包括三极管Q3’、MOS管Q4’、运算放大器IC1A’、电阻R11’、电阻R13’、电阻R12’、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20’、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1’、电阻R22’、稳压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D15’、电容C3’及电容C8’,所述运算放大器IC1A’的型号为LM324N;所述电阻R11’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2的第二十一引脚,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11’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3’分别与电容C3’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及MOS管Q4’的栅极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及MOS管Q4’的源极均连接至后电源管理电路206,所述MOS管Q4’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14’的一端及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8’的一端及尾灯总成插座J5’的第四接口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电阻R16’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15’的负极均连接至芯片U2的第九引脚,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15’的正极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1A’的第三引脚分别与电阻R20’的一端及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A’的第二引脚分别与电阻R18’的另一端、电阻R19’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及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A’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及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U2的第十三引脚,所述运算放大器IC1A’的第四引脚连接至后电源管理电路206,所述运算放大器IC1A’的第十一引脚、电阻R20’的另一端及电阻R19’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刹车灯控制单元2072包括三极管Q8’、MOS管Q9’、运算放大器IC1B’、电阻R35’、电阻R38’、电阻R36’、电阻R39’、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47’、电阻R49’、电阻R50’、电阻R48’、电阻R54’、电阻R56’、稳压二极管D8’、稳压二极管D16’、电容C6’及电容C17’,所述运算放大器IC1B’的型号为LM324N;所述电阻R35’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2的第七引脚,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35’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8’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电阻R36’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8’的正极及MOS管Q9’的栅极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电阻R36’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8’的负极及MOS管Q9’的源极均连接至后电源管理电路206,所述MOS管Q9’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39’的一端及电阻R4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1’的一端、电阻R50’的一端及尾灯总成插座J5’的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电阻R41’的另一端、电阻R42’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16’的负极均连接至芯片U2的第十引脚,所述电阻R42’的另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16’的正极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1B’的第五引脚分别与电阻R47’的一端及电阻R4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B’的第六引脚分别与电阻R50’的另一端、电阻R48’的一端、电阻R54’的一端及电容C17’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B’的第七引脚分别与电阻R56’的一端、电阻R54’的另一端及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6’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U2的第十四引脚,所述电阻R47’的另一端及电阻R48’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后右方向灯控制单元2074包括三极管Q6’、MOS管Q7’、运算放大器IC1C’、电阻R34’、电阻R37’、电阻R33’、电阻R40’、电阻R43’、电阻R44’、电阻R52’、电阻R45’、电阻R46’、电阻R51’、电阻R53’、电阻R55’、稳压二极管D7’、稳压二极管D17’、电容C5’及电容C16’,所述运算放大器IC1C’的型号为LM324N;所述电阻R34’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2的第十七引脚,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34’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7’分别与电容C5’的一端、电阻R33’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7’的正极及MOS管Q7’的栅极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7’的负极及MOS管Q7’的源极均连接至后电源管理电路206,所述MOS管Q7’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40’的一端及电阻R4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3’的一端、电阻R46’的一端及尾灯总成插座J5’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电阻R43’的另一端、电阻R44’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17’的负极均连接至芯片U2的第十一引脚,所述电阻R44’的另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17’的正极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1C’的第十引脚分别与电阻R52’的一端及电阻R4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C’的第九引脚分别与电阻R46’的另一端、电阻R51’的一端、电阻R53’的一端及电容C16’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C’的第八引脚分别与电阻R55’的一端、电阻R53’的另一端及电容C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5’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U2的第十五引脚,所述电阻R52’的另一端及电阻R51’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后左方向灯控制单元2073包括三极管Q11’、MOS管Q12’、运算放大器IC1D’、电阻R67’、电阻R69’、电阻R68’、电阻R70’、电阻R71’、电阻R72’、电阻R74’、电阻R75’、电阻R76’、电阻R73’、电阻R77’、电阻R78’、稳压二极管D14’、稳压二极管D18’、电容C7’及电容C25’,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型号为LM324N;所述电阻R67’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2的第八引脚,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67’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9’分别与电容C7’的一端、电阻R68’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14’的正极及MOS管Q12’的栅极连接,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电阻R68’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14’的负极及MOS管Q12’的源极均连接至后电源管理电路206,所述MOS管Q12’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70’的一端及电阻R7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1’的一端、电阻R76’的一端及尾灯总成插座J5’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电阻R71’的另一端、电阻R72’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18’的负极均连接至芯片U2的第十二引脚,所述电阻R72’的另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18’的正极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第十二引脚分别与电阻R74’的一端及电阻R7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第十三引脚分别与电阻R76’的另一端、电阻R73’的一端、电阻R77’的一端及电容C25’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第十四引脚分别与电阻R78’的一端、电阻R77’的另一端及电容C2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8’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U2的第十六引脚,所述电阻R74’的另一端及电阻R73’的另一端均接地。
车尾灯控制电路207的工作原理:本车尾灯控制电路207用于控制车尾灯等大电流用电设备,在传统控制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输出电流及输出电压的实时监测,当MOS管导通的时候,输出分压电阻通过分压向单片机IO口输出高电平信号,表明该输出口供电正常,若接入负载(车尾灯),则采样电阻两端产生一个电压差,通过运算放大器IC进行放大,由单片机A/D口采集后计算转换为相应的电流值,通过本车尾灯控制电路207可以对输出口是否插入用电设备及用电设备电流大小进行监测,进而可以判断所接入的用电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三、电动车防盗功能:
所述后控制模块200还包括报警电路209,所述报警电路206集成于后主控单片机电路205上。
工作原理:通过报警电路209,能够侦测到震动、推动、电门锁强行打开的信号,并推动喇叭进行警告,相对传统报警电路,传统报警电路如果被窃贼拆除,电动车就失去了防盗功能,窃贼可以自由的骑行,而本报警电路209是集成于后主控单片机电路205上,将全车的控制融入其中,在报警时可以对车辆进行电子锁死,若窃贼对本报警电路209进行拆除,就必然要拆除后主控单片机电路205,导致前后主控单片机电路106(205)之间断开连接,从而前后控制模块之间失去了通信,所有电气功能将停止工作,也就无法让车子继续骑行,进而实现了对车辆的防盗功能,更加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通过前总线通信电路和后总线通信电路将原有数十条线路缩小到两根RS485通讯总线,减少了线束,降低机身负担,线路两端直接与前后总线通信电路对应的接口一一对应插接,即可实现数据传输与控制,实现更稳定可靠的通信,成本低;
2、本发明的电动车的大灯控制电路、左右方向灯控制电路、喇叭控制电路110、座垫锁控制电路和车尾灯控制电路分别用于对电动车的用电设备(小灯、远光灯、近光灯、日间灯、前左方向灯、前右方向灯、喇叭、座垫锁、夜行灯、刹车灯、后左方向灯、后右方向灯)进行实时自动检测;当车身总线上接入专用诊断仪,由诊断仪发出自检指令,前后控制模块收到自检指令后,依次打开外接的用电设备,对用电设备的接入情况及工作电流进行监测,并将测试结果通过总线反馈给诊断仪,通过读取诊断仪上的信息就可获取哪个用电设备不工作或工作状态不正常,提高了维修效率;
3、通过报警电路,能够侦测到震动、推动、电门锁强行打开的信号,并推动喇叭进行警告,相对传统报警电路,传统报警电路如果被窃贼拆除,电动车就失去了防盗功能,窃贼可以自由的骑行,而本报警电路是集成于后主控单片机电路上,将全车的控制融入其中,在报警时可以对车辆进行电子锁死,若窃贼对本报警电路进行拆除,就必然要拆除后主控单片机电路,导致前后主控单片机电路之间断开连接,从而前后控制模块之间失去了通信,所有电气功能将停止工作,也就无法让车子继续骑行,进而实现了对车辆的防盗功能,更加安全有效;
4、整套系统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极大的简化了车身线路和电路模块,提高了可靠性,降低出现故障的几率。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电动车总线系统,包括前控制模块和后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控制模块包括电门检测电路、仪表通信电路、电门控制电路、前总线通信电路、组合开关采集电路、前主控单片机电路、前电源管理电路、大灯控制电路、左右方向灯控制电路和喇叭控制电路,所述前主控单片机电路分别与电门检测电路、仪表通信电路、电门控制电路、前总线通信电路、组合开关采集电路、前电源管理电路、大灯控制电路、左右方向灯控制电路和喇叭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前电源管理电路分别与电门检测电路、仪表通信电路、电门控制电路、前总线通信电路、组合开关采集电路、大灯控制电路、左右方向灯控制电路和喇叭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后控制模块包括车轮转动检测电路、刹车检测电路、后总线通信电路、座垫锁控制电路、后主控单片机电路、后电源管理电路、车尾灯控制电路、遥控接收控制电路和车身接口电路;所述后主控单片机电路分别与车轮转动检测电路、刹车检测电路、后总线通信电路、座垫锁控制电路、后电源管理电路、车尾灯控制电路、遥控接收控制电路和车身接口电路连接;所述后电源管理电路分别与车轮转动检测电路、刹车检测电路、后总线通信电路、座垫锁控制电路、车尾灯控制电路、遥控接收控制电路和车身接口电路连接,所述车身接口电路还连接至车轮转动检测电路和刹车检测电路;
所述前总线通信电路通过总线与后总线通信电路通信;
所述前主控单片机电路包括芯片U3,所述后主控单片机电路包括芯片U2,所述芯片U3的型号为STM8AF5289,所述芯片U2的型号为STM8AF6226;
所述大灯控制电路包括小灯控制单元、远光灯控制单元、近光灯控制单元、日间灯控制单元和大灯总成插座J6;
所述小灯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Q3、MOS管Q1、运算放大器IC2A、电阻R17、电阻R16、电阻R11、电阻R6、电阻R12、电阻R101、电阻R01、电阻R57、电阻R61、电阻R63、电阻R54、电阻R58、稳压二极管D6、稳压二极管D37及电容C8,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型号为LM324N;所述电阻R17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第十一引脚,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17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6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6的正极及MOS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6的负极及MOS管Q1的源极均连接至前电源管理电路,所述MOS管Q1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及电阻R5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61的一端及大灯总成插座J6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电阻R101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37的负极均连接至芯片U3的第三十三引脚,所述电阻R101的另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37的正极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第三引脚分别与电阻R01的一端及电阻R5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第二引脚分别与电阻R61的另一端、电阻R63的一端、电阻R54的一端及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电阻R58的一端、电阻R54的另一端及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8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第十三引脚,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第四引脚连接至前电源管理电路,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第十一引脚、电阻R01的另一端及电阻R63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远光灯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Q7、MOS管Q5、运算放大器IC1C、电阻R33、电阻R31、电阻R26、电阻R21、电阻R25、电阻R99、电阻R02、电阻R36、电阻R39、电阻R40、电阻R34、电阻R37、稳压二极管D7、稳压二极管D38及电容C5,所述运算放大器IC1C的型号为LM324N;所述电阻R33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第三十六引脚,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33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1分别与电阻R26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7的正极及MOS管Q5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7的负极及MOS管Q5的源极均连接至前电源管理电路,所述MOS管Q5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21的一端及电阻R3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5的一端、电阻R39的一端及大灯总成插座J6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电阻R99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38的负极均连接至芯片U3的第三十八引脚,所述电阻R99的另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38的正极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1C的第十引脚分别与电阻R02的一端及电阻R3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C的第九引脚分别与电阻R39的另一端、电阻R40的一端、电阻R34的一端及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C的第八引脚分别与电阻R37的一端、电阻R34的另一端及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7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第二十三引脚,所述电阻R02的另一端及电阻R40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近光灯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Q9、MOS管Q8、运算放大器IC1D、电阻R43、电阻R42、电阻R41、电阻R35、电阻R38、电阻R93、电阻R03、电阻R46、电阻R49、电阻R50、电阻R44、电阻R47、稳压二极管D9、稳压二极管D39及电容C6,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型号为LM324N;所述电阻R43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第四十一引脚,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43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2分别与电阻R41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9的正极及MOS管Q8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41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9的负极及MOS管Q8的源极均连接至前电源管理电路,所述MOS管Q8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35的一端及电阻R4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8的一端、电阻R49的一端及大灯总成插座J6的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电阻R93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39的负极均连接至芯片U3的第三十七引脚,所述电阻R93的另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39的正极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第十二引脚分别与电阻R03的一端及电阻R4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第十三引脚分别与电阻R49的另一端、电阻R50的一端、电阻R44的一端及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第十四引脚分别与电阻R47的一端、电阻R44的另一端及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7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第十四引脚,所述电阻R03的另一端及电阻R50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日间光灯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Q11、MOS管Q10、运算放大器IC2C、电阻R53、电阻R52、电阻R51、电阻R55、电阻R48、电阻R95、电阻R04、电阻R82、电阻R86、电阻R87、电阻R80、电阻R83、稳压二极管D10、稳压二极管D41及电容C18,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型号为LM324N;所述电阻R53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第十引脚,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53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2分别与电阻R51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10的正极及MOS管Q10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51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10的负极及MOS管Q10的源极均连接至前电源管理电路,所述MOS管Q10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45的一端及电阻R8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8的一端、电阻R86的一端及大灯总成插座J6的第四接口连接,所述大灯总成插座J6的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接地,所述电阻R48的另一端、电阻R95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41的负极均连接至芯片U3的第五十四引脚,所述电阻R95的另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41的正极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第十引脚分别与电阻R04的一端及电阻R8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第九引脚分别与电阻R86的另一端、电阻R87的一端、电阻R80的一端及电容C18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第八引脚分别与电阻R83的一端、电阻R80的另一端及电容C1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3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第十六引脚,所述电阻R04的另一端及电阻R87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左右方向灯控制电路包括前左方向灯控制单元和前右方向灯控制单元,所述前左方向灯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Q17、MOS管Q16、运算放大器IC1A、电阻R77、电阻R75、电阻R73、电阻R70、电阻R97、电阻R69、电阻R9、电阻R15、电阻R7、电阻R10、稳压二极管D13、稳压二极管D43、电容C2及左方向灯插座J12,所述运算放大器IC1A的型号为LM324N;所述电阻R77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四十三引脚,所述三极管Q17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77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17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7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75分别与电阻R73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13的正极及MOS管Q16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73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13的负极及MOS管Q16的源极均连接至前电源管理电路,所述MOS管Q16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70的一端及左方向灯插座J12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电阻R70的另一端、电阻R97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43的负极均连接至芯片U3的四十五引脚,所述电阻R97的另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43的正极接地,所述左方向灯插座J12的第二接口分别与电阻R69的一端及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1A的第三引脚连接至电阻R9的另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IC1A的第二引脚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及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A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及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二十二引脚,所述运算放大器IC1A的第四引脚连接至前电源管理电路,所述运算放大器IC1A的第十一引脚及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前右方向灯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Q14、MOS管Q13、运算放大器IC2B、电阻R66、电阻R65、电阻R62、电阻R59、电阻R102、电阻R56、电阻R71、电阻R74、电阻R68、电阻R72、稳压二极管D11、稳压二极管D42、电容C15及右方向灯插座J11,所述运算放大器IC2B的型号为LM324N;所述电阻R66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四十九引脚,所述三极管Q14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66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1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5分别与电阻R62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11的正极及MOS管Q13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62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11的负极及MOS管Q13的源极均连接至前电源管理电路,所述MOS管Q13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59的一端及右方向灯插座J11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电阻R59的另一端、电阻R102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42的负极均连接至芯片U3的四十八引脚,所述电阻R102的另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42的正极接地,所述右方向灯插座J11的第二接口分别与电阻R56的一端及电阻R7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2B的第五引脚连接至电阻R71的另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IC2B的第六引脚分别与电阻R74的一端、电阻R68的一端及电容C15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B的第七引脚分别与电阻R72的一端、电阻R68的另一端及电容C1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2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十五引脚,所述电阻R74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喇叭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9、MOS管Q18、运算放大器IC1B、电阻R89、电阻R88、电阻R84、电阻R85、电阻R98、电阻R81、电阻R22、电阻R29、电阻R19、电阻R23、稳压二极管D15、稳压二极管D44、电容C4及喇叭插座J13,所述运算放大器IC1B的型号为LM324N;
所述电阻R89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四十二引脚,所述三极管Q19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89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19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8分别与电阻R84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15的正极及MOS管Q18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84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15的负极及MOS管Q18的源极均连接至前电源管理电路,所述MOS管Q18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85的一端及喇叭插座J13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电阻R85的另一端、电阻R98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44的负极均连接至芯片U3的四十四引脚,所述电阻R98的另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44的正极接地,所述喇叭插座J13的第二接口分别与电阻R81的一端及电阻R2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1B的第五引脚连接至电阻R22的另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IC1B的第六引脚分别与电阻R29的一端、电阻R19的一端及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B的第七引脚分别与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及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U3的十七引脚,所述电阻R29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车轮转动检测电路包括三极管Q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Z1’、稳压二极管DZ2’、电容C1’及电容C2’;
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为车轮转动信号采集端,所述电阻R3’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及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后电源管理电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4’连接至压二极管DZ1’的负极,所述压二极管DZ1’的正极连接至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Z2’的负极、电容C2’的一端及芯片U2的第二十八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Z2’的正极及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5’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及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阻R6’的另一端及电容C1’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至芯片U2的第二十三引脚;
所述座垫锁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0’、MOS管Q5’、电阻R57’、电阻R59’、电阻R23’、电阻R29’、电阻R60’、二极管D3’、二极管D10’、稳压二极管D9’、稳压二极管D19’、电容C4’及坐垫插座J6’;
所述电阻R57’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2的第二十二引脚,所述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57’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9’分别与电阻R23’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9’的正极及MOS管Q5’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9’的负及MOS管Q5’的源极均连接至后电源管理电路,所述MOS管Q5’的漏极连接至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10’的负极、电阻R29’的一端及坐垫插座J6’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电阻R29’的另一端、电阻R60’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19’的负极均连接至芯片U2的第二十七引脚,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电阻R60’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19’的正极及坐垫插座J6’的第二接口均接地;
所述车尾灯控制电路包括夜行灯控制单元、刹车灯控制单元、后左方向灯控制单元、后右方向灯控制单元和尾灯总成插座J5’;
所述夜行灯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Q3’、MOS管Q4’、运算放大器IC1A’、电阻R11’、电阻R13’、电阻R12’、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20’、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1’、电阻R22’、稳压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D15’、电容C3’及电容C8’,所述运算放大器IC1A’的型号为LM324N;所述电阻R11’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2的第二十一引脚,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11’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3’分别与电容C3’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及MOS管Q4’的栅极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及MOS管Q4’的源极均连接至后电源管理电路,所述MOS管Q4’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14’的一端及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8’的一端及尾灯总成插座J5’的第四接口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电阻R16’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15’的负极均连接至芯片U2的第九引脚,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15’的正极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1A’的第三引脚分别与电阻R20’的一端及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A’的第二引脚分别与电阻R18’的另一端、电阻R19’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及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A’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及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U2的第十三引脚,所述运算放大器IC1A’的第四引脚连接至后电源管理电路,所述运算放大器IC1A’的第十一引脚、电阻R20’的另一端及电阻R19’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刹车灯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Q8’、MOS管Q9’、运算放大器IC1B’、电阻R35’、电阻R38’、电阻R36’、电阻R39’、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47’、电阻R49’、电阻R50’、电阻R48’、电阻R54’、电阻R56’、稳压二极管D8’、稳压二极管D16’、电容C6’及电容C17’,所述运算放大器IC1B’的型号为LM324N;所述电阻R35’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2的第七引脚,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35’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8’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电阻R36’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8’的正极及MOS管Q9’的栅极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电阻R36’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8’的负极及MOS管Q9’的源极均连接至后电源管理电路,所述MOS管Q9’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39’的一端及电阻R4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1’的一端、电阻R50’的一端及尾灯总成插座J5’的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电阻R41’的另一端、电阻R42’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16’的负极均连接至芯片U2的第十引脚,所述电阻R42’的另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16’的正极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1B’的第五引脚分别与电阻R47’的一端及电阻R4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B’的第六引脚分别与电阻R50’的另一端、电阻R48’的一端、电阻R54’的一端及电容C17’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B’的第七引脚分别与电阻R56’的一端、电阻R54’的另一端及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6’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U2的第十四引脚,所述电阻R47’的另一端及电阻R48’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后右方向灯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Q6’、MOS管Q7’、运算放大器IC1C’、电阻R34’、电阻R37’、电阻R33’、电阻R40’、电阻R43’、电阻R44’、电阻R52’、电阻R45’、电阻R46’、电阻R51’、电阻R53’、电阻R55’、稳压二极管D7’、稳压二极管D17’、电容C5’及电容C16’,所述运算放大器IC1C’的型号为LM324N;所述电阻R34’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2的第十七引脚,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34’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7’分别与电容C5’的一端、电阻R33’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7’的正极及MOS管Q7’的栅极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7’的负极及MOS管Q7’的源极均连接至后电源管理电路,所述MOS管Q7’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40’的一端及电阻R4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3’的一端、电阻R46’的一端及尾灯总成插座J5’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电阻R43’的另一端、电阻R44’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17’的负极均连接至芯片U2的第十一引脚,所述电阻R44’的另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17’的正极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1C’的第十引脚分别与电阻R52’的一端及电阻R4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C’的第九引脚分别与电阻R46’的另一端、电阻R51’的一端、电阻R53’的一端及电容C16’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C’的第八引脚分别与电阻R55’的一端、电阻R53’的另一端及电容C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5’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U2的第十五引脚,所述电阻R52’的另一端及电阻R51’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后左方向灯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Q11’、MOS管Q12’、运算放大器IC1D’、电阻R67’、电阻R69’、电阻R68’、电阻R70’、电阻R71’、电阻R72’、电阻R74’、电阻R75’、电阻R76’、电阻R73’、电阻R77’、电阻R78’、稳压二极管D14’、稳压二极管D18’、电容C7’及电容C25’,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型号为LM324N;所述电阻R67’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2的第八引脚,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67’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9’分别与电容C7’的一端、电阻R68’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14’的正极及MOS管Q12’的栅极连接,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电阻R68’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14’的负极及MOS管Q12’的源极均连接至后电源管理电路,所述MOS管Q12’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70’的一端及电阻R7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1’的一端、电阻R76’的一端及尾灯总成插座J5’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电阻R71’的另一端、电阻R72’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18’的负极均连接至芯片U2的第十二引脚,所述电阻R72’的另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18’的正极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第十二引脚分别与电阻R74’的一端及电阻R7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第十三引脚分别与电阻R76’的另一端、电阻R73’的一端、电阻R77’的一端及电容C25’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1D’的第十四引脚分别与电阻R78’的一端、电阻R77’的另一端及电容C2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8’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U2的第十六引脚,所述电阻R74’的另一端及电阻R73’的另一端均接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控制模块还包括报警电路,所述报警电路集成于后主控单片机电路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总线通信电路与后总线通信电路通过两根RS485通讯总线进行连接。
CN201711438898.0A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电动车总线系统 Active CN1080163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38898.0A CN108016380B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电动车总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38898.0A CN108016380B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电动车总线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16380A CN108016380A (zh) 2018-05-11
CN108016380B true CN108016380B (zh) 2024-01-30

Family

ID=62071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38898.0A Active CN108016380B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电动车总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163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0283A (zh) * 2018-10-25 2019-05-07 郑州跃博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运输汽车智能电器盒
CN109760607A (zh) * 2018-10-25 2019-05-17 郑州跃博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智能电器盒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9837A (zh) * 2010-12-01 2011-05-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具有灯示语言的汽车智能车灯控制装置
CN105365694A (zh) * 2015-08-31 2016-03-02 珠海上富电技股份有限公司 泊车和盲区二合一的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EP3181408A1 (fr) * 2015-12-15 2017-06-21 Vignal Systems Feu arrière de véhicule, système de signalisation et d éclairage de véhicule et véhicule
CN206339633U (zh) * 2016-12-22 2017-07-18 广州锐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平衡测量电路的电池参数测试仪
CN207790567U (zh) * 2017-12-27 2018-08-31 福州市沛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总线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9837A (zh) * 2010-12-01 2011-05-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具有灯示语言的汽车智能车灯控制装置
CN105365694A (zh) * 2015-08-31 2016-03-02 珠海上富电技股份有限公司 泊车和盲区二合一的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EP3181408A1 (fr) * 2015-12-15 2017-06-21 Vignal Systems Feu arrière de véhicule, système de signalisation et d éclairage de véhicule et véhicule
CN206339633U (zh) * 2016-12-22 2017-07-18 广州锐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平衡测量电路的电池参数测试仪
CN207790567U (zh) * 2017-12-27 2018-08-31 福州市沛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总线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16380A (zh) 2018-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16380B (zh) 一种电动车总线系统
CN103770660B (zh) 一种用于煤矿井下作业的防爆纯电动车
CN106004645B (zh) 一种挂车转向灯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357444A (zh) 车载电子设备备用电池紧急状态切换控制电路
CN106569486A (zh) 基于机动车can网络的故障警示评估系统
CN207790567U (zh) 一种电动车总线系统
CN109747480B (zh) 一种多安全模式的电池管理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WO2022165636A1 (zh) 一种冗余电子驻车制动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US6318819B1 (en) Method for handling errors in an electronic brake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
CN104210367A (zh) 电子控制装置
CN108945268B (zh) 一种分布式智能总线控制系统
CN210037217U (zh) 一种用于汽车试验的obd断线装置
CN203511454U (zh) 一种快换式电动车及其电池箱未锁止报警系统
CN110884462A (zh) 一种汽车安全监控系统及方法
CN206781738U (zh) 一种具有失效保护功能的气压电控制动系统
CN209492395U (zh) 新能源商用车用低压配电控制系统
CN102166984B (zh) 汽车转向制动灯的状态监测系统
CN205059473U (zh) 一种abs/ebd报警控制模块
CN212400794U (zh) 一种乘用车外置胎压控制系统检测装置
CN107969041B (zh) 一种led汽车转向灯故障检测电路及其方法
CN114274900A (zh) 一种双电源冗余备份架构及控制方法
CN103010191A (zh) 一种刹车踏板系统
CN207636745U (zh) 一种制动灯故障诊断电路
CN205589100U (zh) 汽车高低位制动灯失效报警装置
CN107168158B (zh) 智能电源继电器装置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