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11633B - Rc振荡器的校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 Google Patents

Rc振荡器的校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11633B
CN108011633B CN201711122337.XA CN201711122337A CN108011633B CN 108011633 B CN108011633 B CN 108011633B CN 201711122337 A CN201711122337 A CN 201711122337A CN 108011633 B CN108011633 B CN 1080116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scillator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end
frequency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223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11633A (zh
Inventor
李志谦
杨志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sigma microelectric techniqu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Sigma Microelectric Techniqu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Sigma Microelectric Techniqu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Sigma Microelectric Techniqu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2233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116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11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11633A/zh
Priority to US16/189,050 priority patent/US1074222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11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116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LAUTOMATIC CONTROL, STARTING, SYNCHRO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GENERATORS OF ELECTRONIC OSCILLATIONS OR PULSES
    • H03L7/00Automatic control of frequency or phase; Synchronisation
    • H03L7/06Automatic control of frequency or phase; Synchronisation using a reference signal applied to a frequency- or phase-locked loop
    • H03L7/08Details of the phase-locked loop
    • H03L7/099Details of the phase-locked loop concerning mainly the controlled oscillator of the loop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LAUTOMATIC CONTROL, STARTING, SYNCHRO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GENERATORS OF ELECTRONIC OSCILLATIONS OR PULSES
    • H03L7/00Automatic control of frequency or phase; Synchronisation
    • H03L7/06Automatic control of frequency or phase; Synchronisation using a reference signal applied to a frequency- or phase-locked loop
    • H03L7/16Indirect frequency synthesis, i.e. generating a desired one of a number of predetermined frequencies using a frequency- or phase-locked loop
    • H03L7/18Indirect frequency synthesis, i.e. generating a desired one of a number of predetermined frequencies using a frequency- or phase-locked loop using a frequency divider or counter in the loop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B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DIRECTLY OR BY FREQUENCY-CHANGING, BY CIRCUITS EMPLOYING ACTIVE ELEMENTS WHICH OPERATE IN A NON-SWITCHING MANNER; GENERATION OF NOISE BY SUCH CIRCUITS
    • H03B5/0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 H03B5/2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comprising resistance and either capacitance or inductance, e.g. phase-shift oscillat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G06F13/4068Electrical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B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DIRECTLY OR BY FREQUENCY-CHANGING, BY CIRCUITS EMPLOYING ACTIVE ELEMENTS WHICH OPERATE IN A NON-SWITCHING MANNER; GENERATION OF NOISE BY SUCH CIRCUITS
    • H03B5/0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 H03B5/02Details
    • H03B5/06Modifications of generator to ensure starting of oscil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LAUTOMATIC CONTROL, STARTING, SYNCHRO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GENERATORS OF ELECTRONIC OSCILLATIONS OR PULSES
    • H03L7/00Automatic control of frequency or phase;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LAUTOMATIC CONTROL, STARTING, SYNCHRO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GENERATORS OF ELECTRONIC OSCILLATIONS OR PULSES
    • H03L7/00Automatic control of frequency or phase; Synchronisation
    • H03L7/06Automatic control of frequency or phase; Synchronisation using a reference signal applied to a frequency- or phase-locked loop
    • H03L7/08Details of the phase-locked loop
    • H03L7/085Details of the phase-locked loop concerning mainly the frequency- or phase-detection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e filtering or amplification of its output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 Inductance-Capacitance Distribution Constants And Capacitance-Resistance Oscillators (AREA)
  • Stabilization Of Oscillater, Synchronisation, Frequency Synthesizer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C振荡器的校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其中,包括:在第一通讯时间内,在第一通讯频点下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在第一通讯频点下,依次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默认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并记录第一设备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根据在第一通讯频点下调节的第一RC振荡器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数据的频率的档位值和/或频率,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控制第一设备端与第二设备端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在根据由第一目标档位值确定的第二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通过本发明,达到了在提高RC振荡器的校准精度时降低成本的效果。

Description

RC振荡器的校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荡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RC振荡器的校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集成电路包括用于生成并提供要在电路中使用的内部时钟信号的RC振荡器。例如,使用可以生成矩形时钟信号的多谐振荡器,其中,时钟频率取决于多谐振荡器的RC时间常数。可是,由于生产容差,为了振荡器的精确操作,通常必须对期望的时钟频率进行修正或校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通常将外部时钟信号提供给校准电路,其中,外部时钟信号是借助于晶体振荡器或外部微控制器生成的。通过使用外部时钟信号来确定RC振荡器的校准系数。可以在生产具有RC振荡器的集成电路期间将这些校准系数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以使得校准处理只需被执行一次。可是,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次性可编程(OTP)存储器)占用集成电路上的区域,这增加了生产成本。
在另一种传统的校准内部RC振荡器的方式中,必须给集成电路另外提供上述晶体振荡器或微控制器,以提供外部参考时钟信号,使得每次对集成电路上电时都得执行校准。在这种情况下,校准系数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中。可是,外部部件(例如,晶体振荡器或微控制器)会产生额外的成本。此外,晶体振荡器或微控制器的工作消耗功率,这在移动设备中尤其是不被期望的。
接口芯片也可以外置一个晶体振荡器,从而得到很高的精度,但芯片需要多引出两个引脚,且应用系统的成本会比较高;另一种做法是接口芯片用内置RC振荡器,此方案成本很低,不增加引脚数,但RC振荡器的精度与稳定性不高。传统提高RC振荡精度的方法是在芯片生产过程中,在封装之前进行检测,并用激光光刻的方法对裸片中的R或C进行微调修正。此方法要求芯片生产过程中必需要有中测,并根据测试结果,逐个芯片进行修正,因此测试成本比较高,对于低价值的芯片此方案是无法接收的。
针对现有技术中在提高RC振荡器的校准精度时成本大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RC振荡器的校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在提高RC振荡器的校准精度时成本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RC振荡器的校准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通讯时间内,在第一通讯频点下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其中,第一RC振荡器部署在第一设备端,第一设备端用于接收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第二设备端部署有第二RC振荡器;在第一通讯频点下,依次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默认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并记录第一设备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根据在第一通讯频点下调节的第一RC振荡器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数据的频率的档位值和/或频率,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其中,第一目标档位值与第一目标频率相对应;在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之后,控制第一设备端与第二设备端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在根据由第一目标档位值确定的第二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
可选地,控制第一设备端与第二设备端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在根据由第一目标档位值确定的第二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包括:检测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在第二通讯频点下是否通讯成功;如果检测到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通讯成功,则控制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仍然在第二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如果检测到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通讯失败,则更换第二通讯频点为第三通讯频点,并控制第一设备端与第二设备端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在第三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
可选地,在第二通讯时间内,记录第一设备端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第一数据与发送的第二数据之间的第一时间计数值,其中,第一数据为第二设备端发送第二数据的上一次发送数据;通过第一设备端接收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携带有第二时间计数值的数据,其中,第二时间计数值为第二设备端在发送第一数据与发送第二数据之间的时间计数值;判断第一时间计数值和第二时间计数值是否符合标准;如果判断出第一时间计数值和第二时间计数值不符合标准,根据第一时间计数值和第二时间计数值之间的差异在第二通讯频点下修正第一RC振荡器的档位值和/或频率。
可选地,第一设备端为发射端,第二设备端为接收端,第一设备端接收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第一子数据,发射端接收由接收端响应第一子数据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
可选地,第一设备端为接收端,第二设备端为发射端,第一设备端接收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接收端接收由发射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
可选地,在仅对接收端的频率进行校准的情况下,当接收端接收到发射端发送的数据时,对数据进行响应,得到第一确认信息,向发射端发送第一确认信息,并调节接收端的频率;或在仅对接收端的频率进行校准的情况下,当接收端接收到发射端发送的数据时,对数据进行响应,得到第一确认信息,并调节接收端的频率,其中,第一确认信息未由接收端向发射端发送。
可选地,在第一通讯时间内,当第一设备端在第一通讯频点下,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更换第一通讯频点为第四通讯频点;在更换第一通讯频点为第四通讯频点之后,在第四通讯频点下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如果在第一通讯时间内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根据在第四通讯频点下调节的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的档位值,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如果在第一通讯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继续更换第四通讯频点为第五通讯频点。
可选地,对第一RC振荡器和第二振荡器通过锁相环进行倍频得到通讯频点,通讯频点包括第一通讯频点和第二通讯频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RC振荡器的校准装置。该装置包括:调节单元,用于在第一通讯时间内,在第一通讯频点下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其中,第一RC振荡器部署在第一设备端,第一设备端用于接收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第二设备端部署有第二RC振荡器;处理单元,用于在第一通讯频点下,依次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默认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并记录第一设备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在第一通讯频点下调节的第一RC振荡器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数据的频率的档位值和/或频率,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其中,第一目标档位值与第一目标频率相对应;控制单元,用于在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之后,控制第一设备端与第二设备端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在根据由第一目标档位值确定的第二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RC振荡器的校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程序运行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RC振荡器的校准方法。
通过本发明,采用在第一通讯时间内,在第一通讯频点下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其中,第一RC振荡器部署在第一设备端,第一设备端用于接收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第二设备端部署有第二RC振荡器;在第一通讯频点下,依次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默认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并记录第一设备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根据在第一通讯频点下调节的第一RC振荡器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数据的频率的档位值和/或频率,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其中,第一目标档位值与第一目标频率相对应;在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之后,控制第一设备端与第二设备端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在根据由第一目标档位值确定的第二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解决了在提高RC振荡器的校准精度时成本大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在提高RC振荡器的校准精度时降低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RC振荡器的校准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RC振荡器的校准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RC振荡器的校准方法。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RC振荡器的校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RC振荡器的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在第一通讯时间内,在第一通讯频点下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
在本发明上述步骤S102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第一通讯时间内,在第一通讯频点下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其中,第一RC振荡器部署在第一设备端,第一设备端用于接收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第二设备端部署有第二RC振荡器。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之间进行无线通讯,无线通讯的时间可以分为时钟校准时间T1和数据通讯时间T2,时钟校准时间T1和数据通讯时间T2两者都有各自几个可选频点进行通讯。
在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在通讯时,第一设备端的第一RC振荡器可以采用默认修正档位所产生频点f1,第二设备端的第二RC振荡器也可以采用默认修正档位产生频点f1’。由于制造工艺、温度、电压等因素的影响,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的RC振荡器的频率可能存在偏差,所以f1和f1’可能不一致。当f1和f1’不一致时,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不能正常进行通讯,只有当f1和f1’一致时,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才能正常进行通讯。
该实施例的第一通讯时间可以为时钟校准的时间T1,校准频点可以为第一通讯频点,该第一通讯频点为基于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通过锁相环进行倍频得到的,可以用f1表示,比如,f1为2.4GHz、2.41GHz、2.42GHz、2.43GHz、2.44GHz、2.45GHz、2.46GHz、2.47GHz、2.48GHz等,此处不做任何限制。
在第一通讯时间内,第一设备端与第二设备端的调频间隔不同,在一定时间内,第一设备端与第二设备端的通讯频点会有相同的时候,相同通讯频点对应可以通讯的时刻。
在第一通讯时间内,在第一通讯频点下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该第一RC振荡器部署在第一设备端,该第一RC振荡器设置有不同的档位,可以在第一通讯频点下,按照第一RC振荡器设置的档位一直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可选地,每个档位具有默认的调节方向,该默认的调节方向可以为正调节方向和负调节方向。第一设备端用于接收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在第一设备端为接收端时,该第二设备端为发射端,在第一设备端为发射端时,第二设备端为接收端,该第二设备端部署有第二RC振荡器。
另外,在条件允许时,上述第一RC振荡器和第二RC振荡器都可以通过设置档位来对频率进行修正。
步骤S104,依次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默认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并记录第一设备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
在本发明上述步骤S104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第一通讯频点下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之时,在第一通讯频点下,依次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默认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并记录第一设备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
该实施例的第一RC振荡器设置有默认档位,比如,设置有1‰、2‰、3‰、4‰等默认档位,此处不做限制。在第一通讯频点下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时,依次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默认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比如,依次按照1‰、2‰、3‰、4‰等默认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
在依次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默认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的过程中,第一设备端可以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也可以接收不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比如,在按照1‰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时,第一设备端可以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此时继续对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进行调节,可以按照2‰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在按照2‰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时,第一设备端可以接收不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此时继续对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进行调节,按照3‰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在按照3‰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时,第一设备端可以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直至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最后一个默认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在上述过程中,记录第一设备端在每一个默认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时,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
由上述可知,该实施例在第一通讯频点下,在依次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默认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的过程中,第一设备端可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也可接收不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对在依次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默认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的过程中,第一设备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进行记录,可以在全部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默认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之后,记录第一设备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以根据第一设备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比如,以在第一设备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对应的档位值中,选取能够进行正常通讯的所有档位的平均值,来作为第一设备端的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档位值,进而根据第一目标档位值确定第一目标频率。
可选地,在依次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默认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时,在第一通讯频点下,当第一设备端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按照第一规则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为第一频率,并记录该第一频率;在第一频率下,当第一设备端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按照第二规则调节第一频率为第二频率,并记录该第二频率;在第二频率下,当第一设备端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可以根据第一频率的档位值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
可选地,在按照上述第一规则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为第一频率时,依次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默认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得到第一频率,该第一规则可以为按照第一RC振荡器设置的档位的默认方向进行调节的规则,比如,依次向默认档位的正、负方向调节,可以按照第一默认档位变化+1‰、-1‰、+2‰、-2‰、+3‰、-3‰等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其中,“+”用于表示按照档位的正方向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用于表示按照档位的负方向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记录在按照上述第一规则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为第一频率时,第一RC振荡器对应的频率和档位值。
在按照上述第二规则调节第一频率为第二频率时,依次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第二默认档位调节第一频率,得到第二频率。该第二规则为当第一设备端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第一设备端停止向相反的方向设置档位,但要向相同的变化方向再设置第一RC振荡器的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的规则,比如,当按照第一规则设置第一默认档位变化到+3‰时,第一设备端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则向相同的变化方向再设置档位通讯,比如,依次设置第二默认档位为+4‰、+5‰、+6‰等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直到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不能进行正常通讯;在根据第一频率的档位值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时,根据第一频率的档位值和第二默认档位中的目标档位的档位值确定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其中,在目标档位对应的频率下,第一设备端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记录在按照上述第二规则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步频率为第二频率时,第一RC振荡器对应的频率和档位值。
由上述可知,该实施例在依次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默认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时,默认档位值调节的方式可以是先按照默认档位的正、负方向调节进行调节。比如,在第一通讯时间内,可以按照第一默认档位变化+1‰、-1‰、+2‰、-2‰、+3‰、-3‰等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直到第一设备端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则停止向相反的方向设置档位,但要向相同的变化方向再设置档位进行通讯,直到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不能正常进行通讯。比如,当设置变化到+3‰时,第一设备端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则下面依次设置档位为+4‰、+5‰、+6‰…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直到第一设备端不能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为止,从而实现了依次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默认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进而根据第一频率的档位值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比如,选取能够正常通讯的所有档位的平均值作为发射端的RC振荡器的档位设置。
步骤S106,根据在第一通讯频点下调节的第一RC振荡器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数据的频率的档位值和/或频率,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
在本发明上述步骤S106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根据在第一通讯频点下调节的第一RC振荡器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数据的频率的档位值,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其中,第一目标档位值与第一目标频率相对应。
在依次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默认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并记录第一设备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之后,比如,在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默认档位全部调节完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记录第一设备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之后,或者在按照上述第一规则、上述第二规则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记录第一设备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之后,根据在第一通讯频点下调节的第一RC振荡器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数据的频率的档位值和/或频率,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该第一目标频率与第一目标档位值相对应,可以根据第一目标档位值确定第一目标频率。比如,选取能够进行正常通讯的所有档位的平均值作为第一设备端的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档位值,进而根据第一目标档位值确定第一目标频率,该第一目标档位和第一目标频率为第一通讯频点下的最优档位设置和频率。
举例而言,在第一通讯时间内,在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1‰、2‰、3‰、4‰等默认档位全部调节完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记录第一设备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之后,或者在按照上述第一规则、上述第二规则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记录第一设备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之后,获取能够正常进行通讯的所有档位对应的档位值的平均值,比如,正常进行通讯的所有档位对应的档位值为2‰、3‰、4‰,则档位值的平均值为(2‰+3‰+4‰)/3=3‰,将档位值3‰所对应的档位作为发射端的第一RC振荡器的最优设置档位,或将与档位值3‰对应的频率确定为发射端的第一RC振荡器的最优设置频率。
步骤S108,控制第一设备端与第二设备端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在根据由第一目标档位值确定的第二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
在本发明上述步骤S108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之后,根据第一目标档位值确定第二通讯频点,控制第一设备端与第二设备端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在第二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
该实施例的第二通讯时间可以为上述数据通讯T2时间,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都设置到第二通讯频点进行通讯,该第二通讯频点可以通过对第一RC振荡器的锁相环进行倍频得到,可以用f2进行表示。如果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通讯成功,则继续用该第二通讯频点进行通讯,也即,继续控制第一设备端与第二设备端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在第二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从而实现了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之间的正常通信。
可选地,在第二通讯时间内,根据3‰档位值对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进行校准,比如,在第二通讯时间内,第一RC振荡器的默认频率为2.48Ghz,在第一通讯时间内确认档位之后,此时在第二通讯时间内的频率f2=(1+3‰)*2.48G,从而实现自动进行档位校准的目的,进而通过设置档位来对频率进行修正。
通过上述步骤S102至步骤S108,采用在第一通讯时间内,在第一通讯频点下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其中,第一RC振荡器部署在第一设备端,第一设备端用于接收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第二设备端部署有第二RC振荡器;在第一通讯频点下,依次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默认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并记录第一设备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根据在第一通讯频点下调节的第一RC振荡器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数据的频率的档位值和/或频率,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其中,第一目标档位值与第一目标频率相对应;在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之后,控制第一设备端与第二设备端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在根据由第一目标档位值确定的第二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解决了在提高RC振荡器的校准精度时成本大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在提高RC振荡器的校准精度时降低成本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108,控制第一设备端与第二设备端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在根据由第一目标档位值确定的第二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包括:检测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在第二通讯频点下是否通讯成功;如果检测到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通讯成功,则控制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仍然在第二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如果检测到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通讯失败,则更换第二通讯频点为第三通讯频点,并控制第一设备端与第二设备端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在第三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
在该实施例中,在控制第一设备端与第二设备端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在根据由第一目标档位值确定的第二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时,可以检测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在第二通讯频点下是否通讯成功,也即,检测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之间的数据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在第二通讯频点下是否正常传输。可选地,在第二通讯时间内,会在一段时间进行数据通讯,比如,在2.4GHz这个频点会重复发数10次,共计1ms,需要判断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在1ms内是否通讯成功,这个时间要比第一通讯时间和第二通讯时间都短。在检测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在第二通讯频点下是否通讯成功之后,如果检测到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通讯成功,则保持该第二通讯频点不变,控制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仍然在该第二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如果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通讯失败,也即,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之间的数据在第一通讯时间内不能进行正常传输,则使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跳频到第三通讯频点,也即,更换第二通讯频点为第三通讯频点,控制第一设备端与第二设备端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在第三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可选地,当超过第二通讯时间的时间段后如果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仍然通讯失败,则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都返回第一通讯时间,重新进行频率校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108,控制第一设备端与第二设备端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在根据由第一目标档位值确定的第二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包括:在第二通讯时间内,记录第一设备端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第一数据与发送的第二数据之间的第一时间计数值,其中,第一数据为第二设备端发送第二数据的上一次发送数据;通过第一设备端接收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携带有第二时间计数值的数据,其中,第二时间计数值为第二设备端在发送第一数据与发送第二数据之间的时间计数值;判断第一时间计数值和第二时间计数值是否符合标准;如果判断出第一时间计数值和第二时间计数值不符合标准,根据第一时间计数值和第二时间计数值之间的差异在第二通讯频点下修正第一RC振荡器的档位值和/或频率。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二通讯时间内,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都有一个计数器在记录时间信息,都记录同样的相邻两次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这两个时间间隔之间的差异作为修正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的依据。第一设备端接收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第一设备端记录的是接收数据之间的第一时间计数值,第二设备端记录的是发送数据之间的第二时间计数值,第二设备端将第二时间计数值发送给第一设备端,然后第一设备端将第二时间计数值与第一时间计数值进行比较,根据第一时间计数值和第二时间计数值之间的差异在第二通讯频点下修正第一RC振荡器的档位值和/或频率。
可选地,记录第一设备端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第一数据与发送的第二数据之间的第一时间计数值,该第一时间计数值用于指示第一设备端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与发送的第二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其中,第一数据为第二设备端发送第二数据的上一次发送数据。通过第一设备端接收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携带有第二时间计数值的数据,该第二时间计数值为第二设备端在发送第一数据与发送第二数据之间的时间计数值,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端在发送第一数据与发送第二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在记录第一设备端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第一数据与发送的第二数据之间的第一时间计数值、且通过第一设备端接收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携带有第二时间计数值的数据之后,判断第一时间计数值和第二时间计数值是否符合标准,该标准可以为根据第一时间计数值和第二时间计数值确定是否需要对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进行修正的标准。如果判断出第一时间计数值和第二时间计数值不符合标准,比如,第一时间计数值和第二时间计数值之间存在差异,则根据第一时间计数值和第二时间计数值之间的差异在第二通讯频点下修正第一RC振荡器的档位值和/或频率,比如,根据第一时间计数值和第二时间计数值之间的差值在第二通讯频点下修正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从而实现了第一设备端通过比较记录的第一计数值和接收到的第二计数值之间的差异,来对第一RC振荡器进行实时修正的目的。
可选地,如果第一设备端为发射端,第二设备端为接收端,则发射端每发一个数据包都会记录从上一次发射到本次发射之间计数器的计数值,接收端每接收到一个数据包也会记录从上一次接收到本次接收之间计数器的计数值。当接收端在回复对发射端发送的数据的确认信息时,会将记录的计数值一并向发射端回复。发射端则通过比较自己记录的计数值和接收到的计数值之间的差别,来对RC振荡器进行实时修正。
举例而言,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发射端两次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为8ms,接收端两次接收数据的时间间隔8.2ms,发射端通过比较8ms和接收到的8.2ms之间的差别,根据时间差值-0.2ms计算出微调的档位值,在下一次发送数据时,将档位偏差计算到频率中得到新的频率,该过程也即为第一RC振荡器频率校准的过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设备端为发射端,第二设备端为接收端,第一设备端接收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包括: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第一子数据,发射端接收由接收端响应第一子数据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端可以为发射端,第二设备端可以为接收端,则在第一设备端接收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可以为发射端先向接收端发送第一子数据,该第一子数据可以为数据包,用于验证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通讯是否正常。接收端接收该第一子数据。在接收端接收第一子数据之后,接收端可以对第一子数据进行响应,得到第一确认信息,该第一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端已经成功接收到发射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
可选地,发射端可以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也可以接收不到接收端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比如,在按照1‰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时,发射端可以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此时继续对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进行调节,可以按照2‰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在按照2‰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时,发射端可以接收不到接收端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此时继续对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进行调节,按照3‰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在按照3‰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时,发射端可以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直至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最后一个默认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在上述过程中,在全部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默认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之后,记录发射端可以接收到或未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根据发射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比如,在发射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时对应的档位值中,选取能够进行正常通讯的所有档位的平均值,来作为发射端的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档位值,进而根据第一目标档位值确定第一目标频率。
可选地,如果接收端一直未对发射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进行响应,发射端一直未接收到第一确认信息,则按照默认调节规则继续调节,比如,发射端可以一直按照第一规则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为第一频率。可选地,该实施例的第一规则为依次按照第一RC振荡器设置的默认档位的正方向、负方向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比如,按照第一振荡器的档位的变化顺序和方向为+1‰、-1‰、+2‰、-2‰、+3‰、-3‰…来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直到接收到接收端响应第一子数据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其中,每次设置档位后发射端都向接收端发送第一子数据,直到接收端接收发射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并对其进行响应返回第一确认信息。
可选地,该实施例在对发射端的频率进行校准的情况下,当发射端接收到接收端响应第一子数据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时,按照第二规则调节发射端的第一频率为第二频率。该第二规则为当发射端接收到接收端响应第一子数据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时,发射端停止向相反的方向设置档位,但要向相同的变化方向再设置第一RC振荡器的档位,来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比如,当发射端的档位设置变化到+3‰时,接收端可以接收到发射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并对第一子数据进行响应返回第一确认信息,则发射端接下来依次设置的档位为+4‰、+5‰、+6‰、…来调节发射端的频率。
在按照第二规则调节发射端的第一频率为第二频率之后,在第二频率下,通过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第二子数据;当发射端未接收到接收端响应第二子数据发送的第二确认信息时,则根据第一频率的档位值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目标频率和档位值,其中,第一频率的档位值为使发射端和接收端能够进行正常通信的档位值。
可选地,在通过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第二子数据之后,如果接收端一直接收到发射端发送的第二子数据并返回第二确认信息,则发射端可以一直按照第二规则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向接收端发送第二子数据,直到接收端未对发射端发送的第二子数据进行响应,也即,直到接收端不能正常接收第二子数据并对第二子数据进行响应得到第二确认信息时,则根据第一频率的档位值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目标频率和档位值,此时,选取能够正常通讯的所有档位对应的档位值的平均值作为发射端的第一RC振荡器的档位设置,其中,包括第一频率的档位值,进而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目标频率和档位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设备端为接收端,第二设备端为发射端,第一设备端接收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包括:接收端接收由发射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端可以为接收端,第二设备端可以为发射端,则在第一设备端接收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可以为接收端接收由发射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
可选地,接收端可以接收到发射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也可以接收不到发射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比如,在按照1‰档位调节接收端的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时,接收端可以接收到发射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此时继续对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进行调节,可以按照2‰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在按照2‰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时,接收端可以接收不到发射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此时继续对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进行调节,按照3‰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在按照3‰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时,接收端可以接收到发射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直至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最后一个默认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在上述过程中,在全部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默认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之后,记录接收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发射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根据接收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发射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比如,在接收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发射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时对应的档位值中,选取能够进行正常通讯的所有档位的平均值,来作为接收端的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档位值,进而根据第一目标档位值确定第一目标频率。
可选地,如果接收端一直未接收到发射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则接收端可以一直按照第一规则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为第一频率,直到接收到发射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当接收端接收到第一子数据时,按照第二规则调节接收端的第一频率为第二频率。在按照第二规则调节发射端的第一频率为第二频率之后,在第二频率下,如果接收端未接收到通过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的数据,则根据第一频率的档位值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档位值和第一目标频率,其中,第一频率的档位值为使发射端和接收端能够进行正常通信的档位值,选取能够正常通讯的所有档位对应的档位值的平均值作为发射端的第一RC振荡器的档位设置,其中,包括第一频率的档位值,进而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档位值和第一目标频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仅对接收端的频率进行校准的情况下,当接收端接收到发射端发送的数据时,对数据进行响应,得到第一确认信息,向发射端发送第一确认信息,并调节接收端的频率;或在仅对接收端的频率进行校准的情况下,当接收端接收到发射端发送的数据时,对数据进行响应,得到第一确认信息,并调节接收端的频率,其中,第一确认信息未由接收端向发射端发送。
该实施例在仅对接收端的频率进行校准的情况下,接收端可以向发射端发送第一确认信息,也可以不发送确认信息。当接收端接收到发射端发送的数据时,可以对数据进行响应,得到第一确认信息,向发射端发送第一确认信息,此时只调节接收端的频率;或在仅对接收端的频率进行校准的情况下,当接收端接收到发射端发送的数据时,对数据进行响应,得到第一确认信息,可以不向发射端发送第一确认信息,但只调节接收端的频率。
可选地,该实施例在对接收端的频率进行校准,且对发射端的频率进行校准的情况下,当接收端接收到发射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时,对第一子数据进行响应,得到第一确认信息,向发射端发送第一确认信息,并按照第二规则调节接收端的第一频率为接收端的第二频率,其中,当发射端接收到第一确认信息时,按照第二规则调整发射端的第一频率为发射端的第二频率;在对接收端的频率进行校准,且不对发射端的频率进行校准的情况下,当接收端接收到发射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时,接收端可以对第一数据进行响应,得到第一确认信息,可以不向发射端发送第一确认信息,按照第二规则只调节接收端的第一频率为接收端的第二频率。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在对接收端的频率进行校准时,接收端可以向发射端发送确认信息,接收端也可以不向发射端发送确认信息;在对发射端的频率进行校准时,接收端必须向发射端发送确认信息,发射端接收确认信息并按照上述第二规则进行调频。在接收端向发射端返回确认信息的情况下,可以调节接收端的频率或发射端的频率,但是尽量不同时调节。接收端也可以不向发射端发送确认信息,此时只能调节接收端的频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一通讯时间内,当第一设备端在第一通讯频点下,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更换第一通讯频点为第四通讯频点;在更换第一通讯频点为第四通讯频点之后,在第四通讯频点下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如果在第一通讯时间内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根据在第四通讯频点下调节的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的档位值,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如果在第一通讯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继续更换第四通讯频点为第五通讯频点。
在该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端在第一通讯频点上一直没有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则第一设备端改变第一通讯频点,继续进行档位扫描。在第一通讯时间内,当第一设备端在第一通讯频点下,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则更换第一通讯频点为第四通讯频点,在第四通讯频点下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在跳到第四通讯频点之后就开始调节振荡器频率,在第四通讯频点下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时,如果在第一通讯时间内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根据在第四通讯频点下调节的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的档位值,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如果在第一通讯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继续更换第四通讯频点为第五通讯频点,直至在第一通讯时间内可以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使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都转到第二通讯时间内进行通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对第一RC振荡器和第二振荡器通过锁相环进行倍频得到通讯频点,通讯频点包括第一通讯频点和第二通讯频点。
该实施例对第一RC振荡器和第二振荡器通过锁相环进行倍频得到通讯频点,第一通讯频点和第二通讯频点是由锁相环进行倍频产生,锁相环的频率放大倍数是可以设置的,比如,通讯频点2.41Ghz、2.42Ghz是由锁相环的倍频值设置,当第一RC振荡器为10MHz,倍频值为241时,最终得到的通讯频点为2.41GHz。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实施例2
下面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无线通讯校准RC振荡器的方法。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部署有RC振荡器,可以设置档位来对频率进行修正,修正精度可以为频率最小变化1‰。
接收端和发射端的通讯频点都是基于RC振荡器的频率做倍频,通讯频点可以为2.4GHz、2.41GHz、2.42GHz、2.43GHz、2.44GHz、2.45GHz、2.46GHz、2.47GHz、2.48GHz等,其中,通讯频点是固定频率的编号。
将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无线通讯时间分为时钟校准时间T1和数据通讯时间T2,两者都可以有各自几个可选频点进行通讯。
接收端的RC振荡器采用默认修正档位产生频点f1,发射端的RC振荡器也采用默认修正档位产生频点f1’。由于制造工艺、温度、电压等因素发射端和接收端的RC振荡器的频率可能存在偏差,所以f1和f1’可能不一致。当f1和f1’不一致时,发射端发射的数据就无法被接收端接收到,使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无法正常通讯。只有当f1和f1’一致时,发射端发射的数据可以被接收端接收到,从而使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正常通讯。
下面对发射端的RC振荡器的档位和频率进行调节的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可选地,该实施例在时钟校准T1时间内,通过默认档位来调节发射端的RC振荡器的频率,该默认档位可以为1‰、2‰、3‰、4‰等档位,依次按照1‰、2‰、3‰、4‰等档位全部调节发射端的RC振荡器的频率。在依次按照1‰、2‰、3‰、4‰等档位全部调节发射端的RC振荡器的频率的过程中,发射端可以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确认信息,也可以接收不到接收端发送的确认信息,该确认信息为接收端对发射端发送的数据进行响应得到的信息。记录发射端可以接收到或未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确认信息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根据发射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确认信息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确定发射端的RC振荡器的目标频率和目标档位值。比如,在发射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确认信息时对应的档位值中,选取能够进行正常通讯的所有档位的平均值,来作为发射端的RC振荡器的目标档位值,进而根据目标档位值确定发射端的RC振荡器目标频率。
可选地,第一振荡器部署在发射端,第二振荡器部署在接收端,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发射端在接收到接收端响应数据发送的确认信息的情况下,按照第一规则对发射端频率(第一振荡器)校准;发射端在接收到接收端响应数据发送的确认信息的情况下,则继续按照第二规则对发射端频率进行校准。比如,在时钟校准T1时间内,发射端通过设置档位来调节RC振荡器的频率,依次向RC振荡器的默认档位的正、负方向调节,比如,档位的变化+1‰、-1‰、+2‰、-2‰、+3‰、-3‰…。在每次设置档位之后,发射端都向接收端发送数据,直到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响应并返回确认信息之后,发射端停止向相反的方向设置档位,但要向相同的变化方向再设置档位进行通讯,直到接收端和发射端不能正常通讯。举例而言,当设置变化到+3‰时接收端能收到并向发射端返回确认信息,则下面依次设置档位为+4‰、+5‰、+6‰…,直到接收端不能正常接收数据,不能向发射端返回确认信息为止,此时选取能够正常通讯的所有档位的平均值作为发射端的RC振荡器的档位设置。
在时钟校准T1时间内,接收端每隔固定时间在校准频点间循环进行调频,如果发射端在某个频点上一直没有收到接收端的确认信息,则发射端改变校准频点后继续进行RC振荡器的档位扫描,直到在某个频点找到最优档位设置后,发射端和接收端都转到数据通讯T2时间进行通讯。
在数据通讯T2时间内,发射端和接收端都设置到频点f2进行通讯。如果发射端和接收端在频点f2通讯成功,则继续在该频点f2进行通讯,如果发射端和接收端在频点f2通讯失败,则发射端和接收端跳频到下一频点进行通讯。当超过通讯T2时间后如果仍然失败,则发射端和接收端都返回时间校准T1状态等待发射端校准时钟。
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在通讯T2时间内进行数据通讯时,发射端和接收端都有一个计数器在记录时间信息,发射端每发一个数据包都记录从上一次发射到本次发射之间计数器的计数值,接收端每收到一个数据包都记录从上一次接收到本次接收之间计数器的计数值,接收端在回复确认信息时把计数值一并回复给发射端。发射端通过比较自己的计数值和接收到的计数值之间的差别,从而实现了对RC振荡器进行实时修正,解决了在提高RC振荡器的校准精度时成本大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在提高RC振荡器的校准精度时降低成本的效果。
下面对接收端的RC振荡器的档位和频率进行调节的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可选地,该实施例在时钟校准T1时间内,通过默认档位来调节接收端的RC振荡器的频率,该默认档位可以为1‰、2‰、3‰、4‰等档位,依次按照1‰、2‰、3‰、4‰等档位全部调节接收端的RC振荡器的频率。在依次按照1‰、2‰、3‰、4‰等档位全部调节接收端的RC振荡器的频率的过程中,接收端可以接收到发射端发送的数据,也可接收不到发射端发送的数据,记录接收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根据接收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确定接收端的RC振荡器的目标频率和目标档位值。比如,在接收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时对应的档位值中,选取能够进行正常通讯的所有档位的平均值,来作为接收端的RC振荡器的目标档位值,进而根据目标档位值确定接收端的RC振荡器的目标频率。
可选地,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在接收端未接收到通过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则按照第一规则对接收端的频率(第二振荡器)进行校准;在接收端接收到通过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则按照第二规则对接收端的频率进行校准。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接收端可以向发射端发送确认信息,也可以不向发射端发送确认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对发射端和接收端的振荡器的频率都可以进行调节,但是在调节发射端的振荡器的频率时,在接收端必须向发射端发送对发射端发送的数据进行响应的确认信息的情况下进行调节。而在调节接收端的振荡器频率时,则没有接收端必须向发射端发送对发射端发送的数据进行响应的确认信息的要求。该实施例实现了对RC振荡器进行实时修正,解决了在提高RC振荡器的校准精度时成本大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在提高RC振荡器的校准精度时降低成本的效果。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RC振荡器的校准装置。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的RC振荡器的校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RC振荡器的校准方法。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RC振荡器的校准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RC振荡器的校准装置包括:调节单元10、处理单元20、确定单元30和控制单元40。
调节单元10,用于在第一通讯时间内,在第一通讯频点下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其中,第一RC振荡器部署在第一设备端,第一设备端用于接收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第二设备端部署有第二RC振荡器。
处理单元20,用于在第一通讯频点下,依次按照第一RC振荡器的默认档位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并记录第一设备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
确定单元30,用于根据在第一通讯频点下调节的第一RC振荡器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数据的频率的档位值和/或频率,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其中,第一目标档位值与第一目标频率相对应。
控制单元40,用于在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之后,控制第一设备端与第二设备端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在根据由第一目标档位值确定的第二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
控制单元40包括: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在第二通讯频点下是否通讯成功;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通讯成功时,则控制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仍然在第二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处理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第一设备端和第二设备端通讯失败时,则更换第二通讯频点为第三通讯频点,并控制第一设备端与第二设备端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在第三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
控制单元40包括:记录模块、接收模块、判断模块和修正模块。其中,记录模块,用于在第二通讯时间内,记录第一设备端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第一数据与发送的第二数据之间的第一时间计数值,其中,第一数据为第二设备端发送第二数据的上一次发送数据;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第一设备端接收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携带有第二时间计数值的数据,其中,第二时间计数值为第二设备端在发送第一数据与发送第二数据之间的时间计数值;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时间计数值和第二时间计数值是否符合标准;修正模块,用于在判断出第一时间计数值和第二时间计数值不符合标准,根据第一时间计数值和第二时间计数值之间的差异在第二通讯频点下修正第一RC振荡器的档位值和/或频率。
可选地,第一设备端为发射端,第二设备端为接收端,第一设备端接收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包括: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第一子数据,发射端接收由接收端响应第一子数据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
可选地,第一设备端为接收端,第二设备端为发射端,第一设备端接收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包括:接收端接收由发射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响应单元,用于在仅对接收端的频率进行校准的情况下,当接收端接收到发射端发送的数据时,对数据进行响应,得到第一确认信息,向发射端发送第一确认信息,并调节接收端的频率;或在仅对接收端的频率进行校准的情况下,当接收端接收到发射端发送的数据时,对数据进行响应,得到第一确认信息,并调节接收端的频率,其中,第一确认信息未由接收端向发射端发送。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一更换单元、第一调节单元、第一确定单元和第二更换单元。其中,第一更换单元,用于在第一通讯时间内,当第一设备端在第一通讯频点下,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更换第一通讯频点为第四通讯频点;第一调节单元,用于在更换第一通讯频点为第四通讯频点之后,在第四通讯频点下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第一通讯时间内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根据在第四通讯频点下调节的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的档位值,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第二更换单元,用于在第一通讯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继续更换第四通讯频点为第五通讯频点。
可选地,对第一RC振荡器和第二振荡器通过锁相环进行倍频得到通讯频点,通讯频点包括第一通讯频点和第二通讯频点。
该实施例通过第一调节单元10按照第一规则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为第一频率,其中,第一RC振荡器部署在发射端。第一发送单元20,用于在第一频率下,通过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第一数据,其中,接收端部署有第二RC振荡器;通过第一校准单元30当接收到接收端响应第一数据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时,按照第二规则调节第一频率为第二频率;在第二频率下,通过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第二数据;当未接收到接收端响应第二数据发送的第二确认信息时,根据第一频率的档位值确定第一RC振荡器的目标频率和档位值。和/或第二校准单元40当接收端接收到第一数据时,按照第二规则调节第二RC振荡器的第一频率为第三频率;在第三频率下,使接收端接收通过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的第二数据;当未接收到第二数据时,根据第三频率的档位值确定第二RC振荡器的目标频率和档位值,解决了在提高RC振荡器的校准精度时成本大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在提高RC振荡器的校准精度时降低成本的效果。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本发明的RC振荡器的校准方法。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本发明的RC振荡器的校准方法。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RC振荡器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通讯时间内,在第一通讯频点下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其中,所述第一RC振荡器部署在第一设备端,所述第一设备端用于接收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所述第二设备端部署有第二RC振荡器;
在所述第一通讯频点下,依次按照所述第一RC振荡器的默认档位调节所述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并记录所述第一设备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
根据在所述第一通讯频点下调节的所述第一RC振荡器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数据的频率的档位值和/或频率,确定所述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档位值与所述第一目标频率相对应;
在确定所述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所述第一目标档位值之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端与所述第二设备端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在根据由所述第一目标档位值确定的第二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
其中,控制所述第一设备端与所述第二设备端在所述第二通讯时间内在根据由所述第一目标档位值确定的所述第二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包括:在所述第二通讯时间内,记录所述第一设备端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第一数据与发送的第二数据之间的第一时间计数值,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设备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上一次发送数据;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端接收所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携带有第二时间计数值的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时间计数值为所述第二设备端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与发送所述第二数据之间的时间计数值;判断所述第一时间计数值和所述第二时间计数值是否符合标准;如果判断出所述第一时间计数值和所述第二时间计数值不符合标准,根据所述第一时间计数值和所述第二时间计数值之间的差异在所述第二通讯频点下修正所述第一RC振荡器的档位值和/或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端与所述第二设备端在所述第二通讯时间内在根据由所述第一目标档位值确定的所述第二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设备端和所述第二设备端在所述第二通讯时间内在所述第二通讯频点下是否通讯成功;
如果检测到所述第一设备端和所述第二设备端通讯成功,则控制所述第一设备端和所述第二设备端仍然在所述第二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
如果检测到所述第一设备端和所述第二设备端通讯失败,则更换所述第二通讯频点为第三通讯频点,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端与所述第二设备端在所述第二通讯时间内在所述第三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端为发射端,所述第二设备端为接收端,
所述第一设备端接收所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包括:所述发射端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第一子数据,所述发射端接收由所述接收端响应所述第一子数据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端为接收端,所述第二设备端为发射端,
所述第一设备端接收所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包括:所述接收端接收由所述发射端发送的第一子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仅对所述接收端的频率进行校准的情况下,当所述接收端接收到所述发射端发送的数据时,对所述数据进行响应,得到第一确认信息,向所述发射端发送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并调节所述接收端的频率;或
在仅对所述接收端的频率进行校准的情况下,当所述接收端接收到所述发射端发送的数据时,对所述数据进行响应,得到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并调节所述接收端的频率,其中,所述第一确认信息未由所述接收端向所述发射端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通讯时间内,当所述第一设备端在所述第一通讯频点下,未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更换所述第一通讯频点为第四通讯频点;
在更换所述第一通讯频点为所述第四通讯频点之后,在所述第四通讯频点下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
如果在所述第一通讯时间内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根据在所述第四通讯频点下调节的所述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的档位值,确定所述第一RC振荡器的所述第一目标频率和所述第一目标档位值;
如果在所述第一通讯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继续更换所述第四通讯频点为第五通讯频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第一RC振荡器和第二振荡器通过锁相环进行倍频得到通讯频点,所述通讯频点包括所述第一通讯频点和所述第二通讯频点。
8.一种RC振荡器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节单元,用于在第一通讯时间内,在第一通讯频点下调节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其中,所述第一RC振荡器部署在第一设备端,所述第一设备端用于接收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所述第二设备端部署有第二RC振荡器;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通讯频点下,依次按照所述第一RC振荡器的默认档位调节所述第一RC振荡器的频率,并记录所述第一设备端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数据时对应的档位值和/或频率;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在所述第一通讯频点下调节的所述第一RC振荡器可接收到或未接收到数据的频率的档位值和/或频率,确定所述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第一目标档位值,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档位值与所述第一目标频率相对应;
控制单元,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RC振荡器的第一目标频率和所述第一目标档位值之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端与所述第二设备端在第二通讯时间内在根据由所述第一目标档位值确定的第二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通过以下步骤来控制所述第一设备端与所述第二设备端在所述第二通讯时间内在根据由所述第一目标档位值确定的所述第二通讯频点下进行通讯:在所述第二通讯时间内,记录所述第一设备端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第一数据与发送的第二数据之间的第一时间计数值,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设备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上一次发送数据;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端接收所述第二设备端发送的携带有第二时间计数值的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时间计数值为所述第二设备端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与发送所述第二数据之间的时间计数值;判断所述第一时间计数值和所述第二时间计数值是否符合标准;如果判断出所述第一时间计数值和所述第二时间计数值不符合标准,根据所述第一时间计数值和所述第二时间计数值之间的差异在所述第二通讯频点下修正所述第一RC振荡器的档位值和/或频率。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RC振荡器的校准方法。
10.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RC振荡器的校准方法。
CN201711122337.XA 2017-11-14 2017-11-14 Rc振荡器的校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Active CN1080116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22337.XA CN108011633B (zh) 2017-11-14 2017-11-14 Rc振荡器的校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US16/189,050 US10742223B2 (en) 2017-11-14 2018-11-13 Method and device for calibrating RC oscillator, storage medium and process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22337.XA CN108011633B (zh) 2017-11-14 2017-11-14 Rc振荡器的校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11633A CN108011633A (zh) 2018-05-08
CN108011633B true CN108011633B (zh) 2021-06-04

Family

ID=62052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22337.XA Active CN108011633B (zh) 2017-11-14 2017-11-14 Rc振荡器的校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742223B2 (zh)
CN (1) CN1080116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2528B (zh) * 2020-08-17 2021-06-29 北京海泰方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波特率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34622B (zh) * 2020-09-27 2021-01-08 南京沁恒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有源rc振荡器及其高精度校准方法
CN116016019A (zh) * 2022-12-19 2023-04-25 上海爱信诺航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免晶振的can设备校准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8971A (en) * 1994-01-11 1998-01-13 Ericsson Inc. Two-way paging system and apparatus
JP2007318760A (ja) * 2006-05-26 2007-12-06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自家調整機能を持つrc発振器
CN101889393A (zh) * 2007-10-01 2010-11-17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输出频率合成器中的频率控制的装置和方法
CN104333428A (zh) * 2014-10-16 2015-02-04 北京中科汉天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通信的时隙校准方法和时隙校准装置
CN104901687A (zh) * 2015-05-20 2015-09-09 珠海市杰理科技有限公司 时钟频率校准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55600B2 (en) * 2007-12-03 2012-04-1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igital communication using an inexpensive reference crystal
TWI469541B (zh) * 2011-11-21 2015-01-1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無晶體振盪器的收發器
US10727886B2 (en) * 2016-05-09 2020-07-28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rystal free radio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8971A (en) * 1994-01-11 1998-01-13 Ericsson Inc. Two-way paging system and apparatus
JP2007318760A (ja) * 2006-05-26 2007-12-06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自家調整機能を持つrc発振器
CN101889393A (zh) * 2007-10-01 2010-11-17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输出频率合成器中的频率控制的装置和方法
CN104333428A (zh) * 2014-10-16 2015-02-04 北京中科汉天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通信的时隙校准方法和时隙校准装置
CN104901687A (zh) * 2015-05-20 2015-09-09 珠海市杰理科技有限公司 时钟频率校准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49156A1 (en) 2019-05-16
US10742223B2 (en) 2020-08-11
CN108011633A (zh) 2018-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11633B (zh) Rc振荡器的校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US10028269B2 (en) Concept for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node
US11032671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devices within a channel hopping system
US10256925B2 (en) Method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for wireless re-calibration of RF components of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819447B (zh) 用在通信系统中的对于晶体的频率偏移校正技术
CN209313796U (zh) 电子设备和电路
US852109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uning a radio receiver with a radio transmitter
US10274601B2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3872796B (zh) 无线能量传输方法和检测设备
TW201547182A (zh) 用於校正在無晶體器件中以電容器為基礎的振盪器之系統及方法
US20090168943A1 (en) Clock gener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CN107678421B (zh) 一种列车控制系统中的脉冲校准系统及方法
CN113552794A (zh) 一种电力芯片内时钟信号的自动校准装置及其方法
CN112187557A (zh) 一种测量上报的方法、网络节点
US8155600B2 (en) Digital communication using an inexpensive reference crystal
CN116366183B (zh) 芯片发射功率的校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780977B2 (en) Clock correction method and circuit utilizing training sequence to correct oscillator output, and reference clock generation method and circuit utilizing training sequence to generate reference clock
CN110618957A (zh) 接口时序校准方法及装置
US7043216B2 (en) Portable radio terminal and AFC control method
US767534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generating a clock signal
EP3549284B1 (en) Configuring a device before joining a network
US8099621B2 (en) Data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microcomputer having the same
JP2019103021A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2006031585A (ja) 基準クロックの周波数補正方法
Sabaawi et al. Real-Time Wireless Network of Mobile Sensor Nodes Based on ZigBee Protoco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01

Address after: 9-3-401, No. 39, Gaoxin 6th Road, Binhai Science Park,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300384

Applicant after: Tianjin sigma microelectric technique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9 no.5-1, North District, 1st floor, building 1, No.9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Sigmachip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