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98757A - 污水监控系统用环保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污水监控系统用环保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98757A
CN107998757A CN201610943768.1A CN201610943768A CN107998757A CN 107998757 A CN107998757 A CN 107998757A CN 201610943768 A CN201610943768 A CN 201610943768A CN 107998757 A CN107998757 A CN 1079987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low cylinder
hollow
exhaust duct
air inlet
inl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437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新
时军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Sky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Sky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Sky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Sky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4376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98757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98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987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5/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01D45/12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centrifugal forces
    • B01D45/16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centrifugal forces generated by the winding course of the gas stream, the centrifugal forces being generated solely or partly by mechanical means, e.g. fixed swirl va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污水监控系统用环保装置,包括进气管、排风管、空心圆筒体、空心圆锥体和排灰管,空心圆锥体设在空心圆锥体的下端且二者密封式固定连接,排灰管设在空心圆锥体远离空心圆筒体的一端,进气管设在空心圆筒体的一侧,排风管插入到空心圆筒体远离空心圆锥体的一侧,排风管的上端面高于空心圆筒体的上端面;进气管的截面面积是空心圆筒体截面面积的0.03~0.2倍;排风管直径为空心圆筒体直径的0.5~0.6倍,排风管下端面的高度低于进气管下端面的高度2~5mm。本发明设定进气管、排风管与空心圆筒体直径的关系,在避免粉尘排出的同时有利粉尘的分离,除尘效率高。

Description

污水监控系统用环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涉及污水监控系统用环保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高,国家对排放指标越来越严格,因此在易产生粉尘的化工、煤窑等行业中广泛应用到除尘设备,以实现排放标准达到或者高于过家规定的排放标准,避免对空气的二次污染,目前的除尘设备多样化,常见的主要有布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和旋风除尘器等,从经济和技术格等诸多方面考量,旋风除尘器应用最为广泛,可用于高温烟气的净化,锅炉烟气除尘、多级除尘及预除尘,但是除尘效率较低,旋风除尘器的各个部件都有一定的尺寸比例,每一个比例关系的变动,都能影响旋风除尘器的效率和压力损失,当超过某一界限时,有利因素也能转化为不利因素,另外,有的因素对于提高除尘效率有利,但却会增加压力损失,因而对各因素的调整必须兼顾,此结构最大的问题是对细小尘粒的去尘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去尘效率更高的污水监控系统用环保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污水监控系统用环保装置,包括进气管、排风管、空心圆筒体、空心圆锥体和排灰管,所述空心圆锥体设在所述空心圆锥体的下端且二者密封式固定连接,所述排灰管设在所述空心圆锥体远离所述空心圆筒体的一端,所述进气管设在所述空心圆筒体的一侧,所述排风管插入到所述空心圆筒体远离所述空心圆锥体的一侧,所述排风管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空心圆筒体的上端面;
所述进气管的截面面积是所述圆筒体截面面积的0.03~0.2倍;
所述排风管直径为所述空心圆筒体直径的0.5~0.6倍,所述排风管下端面的高度低于所述进气管下端面的高度2~5mm。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圆锥体的高度是所述空心圆筒体高度的1.5~2倍。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圆筒体与所述空心圆锥体的连接处的外圈均布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圆筒体与所述空心圆锥体的外侧均设有防腐漆层。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圆筒体与所述空心圆锥体的内侧均设有防腐蚀层。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圆筒体的高度是所述空心圆筒体直径1.2~2倍。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圆筒体的壁厚由上到下依次减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发明设定排风管直径与圆筒体直径之间的关系,在保证粉尘不易从排风管排出的前提下,提高除尘效率;设定进气口截面面积与圆筒体截面面积的比例关系,提升气流切线速度,有利于粉尘的分离,提高除尘效率;2进气管的截面积占圆筒体的比例较小,使得进入除尘器的气流切线速度大,有利于粉尘的分离;3、圆筒体的厚度由上到到下依次减薄,在保证强度的同时,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污水监控系统用环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空心圆筒体;2-空心圆锥体;3-进气管;4-排风管;5-排灰管;6-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为污水监控系统用环保装置,包括进气管3、排风管4、空心圆筒体1、空心圆锥体2和排灰管5,空心圆锥体2设在空心圆锥体2的下端且二者密封式固定连接,排灰管5设在空心圆锥体2远离空心圆筒体1的一端,进气管3设在空心圆筒体1的一侧,排风管4插入到空心圆筒体1远离空心圆锥体2的一侧,排风管4的上端面高于空心圆筒体1的上端面;
进气管3的截面面积是圆筒体截面面积的0.03~0.2倍;
排风管4直径为空心圆筒体1直径的0.5~0.6倍,排风管4下端面的高度低于进气管3下端面的高度2~5mm。
优选地,空心圆锥体2的高度是空心圆筒体1高度的1.5~2倍,空心圆锥体2由于其半径不断减小,气流的切向速度不断增加,粉尘到达外壁的距离也不断减小,除尘效果比圆筒体部分好,在筒体总高度一定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空心圆锥体2的高度,有利提高除尘效率,获得较为理想的除尘效率。
优选地,空心圆筒体1与空心圆锥体2的连接处的外圈均布有加强筋6,提升连接的强度,保障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地,空心圆筒体1与空心圆锥体2的外侧均设有防腐漆层,防止被外部空气氧化,延长使用寿命;更优选地,空心圆筒体1与空心圆锥体2的内侧均设有防腐蚀层,有效预防腐蚀性气体的蚀伤,延长使用寿命。
优选地,空心圆筒体1的高度是空心圆筒体1直径1.2~2倍,粉尘容易被捕集,提升除尘效率。
优选地,空心圆筒体1的壁厚由上到下依次减薄。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含尘气体通过进气管3进入到空心圆筒体1中,含尘气流作旋转运动,借助于离心力将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并捕集于空心圆筒体1和/或空心圆锥体2的器壁上,再借助重力作用使尘粒落入灰斗,经过排灰管5排出,净化后的气体通过排气管4排出,整个结构设定进气管、排风管与空心圆筒体直径的关系,在避免粉尘排出的同时有利粉尘的分离,除尘效率高。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7)

1.污水监控系统用环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3)、排风管(4)、空心圆筒体(1)、空心圆锥体(2)和排灰管(5),所述空心圆锥体(2)设在所述空心圆锥体(2)的下端且二者密封式固定连接,所述排灰管(5)设在所述空心圆锥体(2)远离所述空心圆筒体(1)的一端,所述进气管(3)设在所述空心圆筒体(1)的一侧,所述排风管(4)插入到所述空心圆筒体(1)远离所述空心圆锥体(2)的一侧,所述排风管(4)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空心圆筒体(1)的上端面;
所述进气管(3)的截面面积是所述圆筒体截面面积的0.03~0.2倍;
所述排风管(4)直径为所述空心圆筒体(1)直径的0.5~0.6倍,所述排风管(4)下端面的高度低于所述进气管(3)下端面的高度2~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监控系统用环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圆锥体(2)的高度是所述空心圆筒体(1)高度的1.5~2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监控系统用环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圆筒体(1)与所述空心圆锥体(2)的连接处的外圈均布有加强筋(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监控系统用环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圆筒体(1)与所述空心圆锥体(2)的外侧均设有防腐漆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监控系统用环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圆筒体(1)与所述空心圆锥体(2)的内侧均设有防腐蚀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监控系统用环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圆筒体(1)的高度是所述空心圆筒体(1)直径1.2~2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监控系统用环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圆筒体(1)的壁厚由上到下依次减薄。
CN201610943768.1A 2016-11-02 2016-11-02 污水监控系统用环保装置 Pending CN1079987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43768.1A CN107998757A (zh) 2016-11-02 2016-11-02 污水监控系统用环保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43768.1A CN107998757A (zh) 2016-11-02 2016-11-02 污水监控系统用环保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98757A true CN107998757A (zh) 2018-05-08

Family

ID=62048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43768.1A Pending CN107998757A (zh) 2016-11-02 2016-11-02 污水监控系统用环保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98757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83500U (zh) * 2011-10-28 2012-06-27 山东天鹅棉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旋风除尘器
CN102658244A (zh) * 2012-05-09 2012-09-12 王合 旋风除尘器和使用该旋风除尘器的外旋四联体除尘器
CN104437903A (zh) * 2013-09-16 2015-03-25 上海伟阳纸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旋风除尘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83500U (zh) * 2011-10-28 2012-06-27 山东天鹅棉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旋风除尘器
CN102658244A (zh) * 2012-05-09 2012-09-12 王合 旋风除尘器和使用该旋风除尘器的外旋四联体除尘器
CN104437903A (zh) * 2013-09-16 2015-03-25 上海伟阳纸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旋风除尘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90349U (zh) 旋风式多管除尘器
CN201899951U (zh) 熔炉烟气组合除尘环保设备
CN107224828B (zh) 高速烟尘处理系统
CN206064647U (zh) 一种高炉旋风除尘器
CN201175682Y (zh) 双筒离心变频静电颗粒预处理器
CN105021051B (zh) 一种冲天炉余热利用除尘脱硫一体化系统
CN107998757A (zh) 污水监控系统用环保装置
CN103845979A (zh) 一种气体除尘设备
CN206184127U (zh) 污水监控系统用旋风式除尘装置
CN218459032U (zh) 水泥磨粉机除尘装置
CN203791071U (zh) 一种蜗壳旋风除尘器
CN206859024U (zh)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路面养护车
CN202778176U (zh) 旋风式油性烟气净化装置
CN205627475U (zh) Aod炉炼钢钢渣处理除尘系统
CN206950877U (zh) 阀塔清灰工具灰尘回收装置
CN201848321U (zh) 轴向分流式旋风子和旋风器
CN209020058U (zh) 一种除尘器用脱水装置
CN204193677U (zh) 一种陶瓷多管除尘器
CN102658244A (zh) 旋风除尘器和使用该旋风除尘器的外旋四联体除尘器
CN106268076A (zh) 一种新型脉冲袋式除尘装置
CN208553586U (zh) 一种高效组合除尘系统
CN102671778A (zh) 带有螺旋进风管的旋风除尘器
CN206755208U (zh) 一种用于玻璃钢烟囱内筒的冷凝液收集装置
CN108580065A (zh) 多管旋风除尘器
CN202621317U (zh) 高炉荒煤气旋流式除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