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94536B - 一种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94536B
CN107994536B CN201810010505.4A CN201810010505A CN107994536B CN 107994536 B CN107994536 B CN 107994536B CN 201810010505 A CN201810010505 A CN 201810010505A CN 107994536 B CN107994536 B CN 1079945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yrocondensation
soft
insulation tube
shrinkage stress
pyrocondensation ins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105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94536A (zh
Inventor
刘军
吴松金
王锦明
鲁尔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yuan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Changyuan Electronics (Group) Co., Ltd.
CYG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ianjin Changyuan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YUAN ELECTRONICS (GROUP) Co Ltd
Changyuan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CYG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ianjin Changyuan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YUAN ELECTRONICS (GROUP) Co Ltd, Changyuan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CYG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ianjin Changyuan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YUAN ELECTRONIC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1050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945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94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94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945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945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2Cable termin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joining or terminating cable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其安装在一根电缆的端部,该电缆包括有线芯(1000)、芯线绝缘皮(1002)、外半导层(1004)、电缆护套层(1006)、地线(1008);该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包括有导电端子(11)、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第二软质热缩绝缘管(19)、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第四软质热缩绝缘管(23),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热缩整体伞裙(27)、应力疏散胶(29)、防水密封胶带(31)。本发明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采用双层应力控制结构,对电缆接头的的电场应力分散效果好,性能可靠,可以长期运行故障率低。

Description

一种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化铁路电缆车顶铺设安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背景
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是指电气化铁路27.5kV单相交流电缆热缩终端附件。
目前国外电气化铁路电缆的终端接头,常用的有冷缩型、预制型和热缩型,而在国内绝大部分采用冷缩型和预制型电缆终端接头。现阶段国内电气化铁路机车在车顶受电弓底部安装电缆,部分电缆和整体电缆附件部分裸露在空气中。电气化动力机车的运行时速度在200公里/小时到400公里/小时的范围,整条线路的运行距离超过1000公里,整体运行环境存在较大的温度和湿度差别,同时空气中的固体颗粒,都对电气化铁路电缆及其附件提出了严苛的运行稳定性要求。
冷缩和预制型电缆终端接头主要以硅橡胶为主,因为硅橡胶材料硬度低、强度差等机械性能低下的固有特性,电气化铁路机车在高速行驶时这两类电缆附件会因为与空气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及扬起的砂石高速碰撞,破坏了电缆附件的外层绝缘而导致的电气故障时有发生。据统计数据,在所有的电缆故障中,裸露在空气中的电缆附件因此而产生的故障占到总故障的72.2%。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的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中不耐砂石撞击、使用寿命短等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气化铁路27.5kV电缆热缩终端接头及其制作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其安装在一根电缆的端部,该电缆包括有线芯(1000)、芯线绝缘皮(1002)、外半导层(1004)、电缆护套层(1006)、地线(1008);该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包括有导电端子(11)、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第二软质热缩绝缘管(19)、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第四软质热缩绝缘管(23),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热缩整体伞裙(27)、应力疏散胶(29)、防水密封胶带(31);
导电端子(11)安装固定在线芯(1000)的顶端;
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套设在芯线绝缘皮(1002)和外半导层(1004)外,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位于导电端子(11)的下方并且间隔一段距离,因此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和导电端子(11)之间有一段芯线绝缘皮(1002)未被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包覆;
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的靠下部分套设在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外面,靠上部分套设在导电端子(11)与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之间的芯线绝缘皮(1002)外面,因此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包覆住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和芯线绝缘皮(1002),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的顶端和芯线绝缘皮(1002)的顶端平齐;
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包覆在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的外面的靠下部分,也包覆在外半导层(1004)上;
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套设在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的外面的靠上部分,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包覆着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靠上部分,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位于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的上方并且与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相连;
第二软质热缩绝缘管(19)套设在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的外部,其顶端接触到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上;
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套设在第二软质热缩绝缘管(19)的外面,包覆住第二软质热缩绝缘管(19);
第四软质热缩绝缘管(23)套设在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的外面靠上部分,包覆住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
热缩整体伞裙(27)套设在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第四软质热缩绝缘管(23)的外面,包覆住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第四软质热缩绝缘管(23);
应力疏散胶(29)缠绕在芯线绝缘皮(1002)、外半导层(1004)之间以及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之间;
防水密封胶带(31)缠绕在上述各个管材之间的空隙中。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于,所述的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邵氏硬度A为80-85,体积电阻率1*109-12Ω.cm,介电常数25-40,介电损耗因子0.1-0.4;
所述的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第二软质热缩绝缘管(19)、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第四软质热缩绝缘管(23)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邵氏硬度A为85-92,体积电阻率≥1*1015Ω.cm,介电常数2.30-2.90;
所述的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邵氏硬度A为90-96,体积电阻率≥1*1015Ω.cm,介电常数2.30-2.90;
所述的热缩整体伞裙(27)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邵氏硬度D为48-51,体积电阻率≥1*1015Ω.cm,介电常数2.30-2.90,耐电痕1A4.5kV;
所述的应力疏散胶(29)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体积电阻率1*109-12Ω.cm,介电常数25-40,断裂伸长率≥500;
所述的防水密封胶带(31)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的要求:体积电阻率≥1*1014Ω.cm,介电常数2.30-2.90,断裂伸长率≥500。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压接导电端子(11),将导电端子(11)孔深完全套入芯线(1000)中,用压接钳压紧,在导电端子(11)底部与电缆护套层(1006)间隙用防水密封胶带(31)缠绕密封;
步骤2:清洁电缆护套层(1006)、半导电层(1004)表面,在外半导层(1004)端口半搭接缠绕应力疏散胶(29),套入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一端搭接外半导层(1004),加热固定,并从固定部位向另一端加热收缩完;
步骤3:收缩的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冷却后,靠电缆护套层(1006)一端缠绕应力疏散胶(29)消除台阶,另一端缠绕防水密封胶带(31),将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套入电缆中,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下端与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下端向上20-25mm部位平齐并加热固定,从固定端向另一端沿圆周加热收缩完,用应力疏散胶(29)消除下端台阶,另一端缠绕防水密封胶带(31);
步骤4:套入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下端搭接外半导层(1004),加热固定,从固定端向另一端沿圆周加热收缩完,下端缠绕应力疏散胶(29)消除台阶;
步骤5:套入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一端与外层热缩应力管上端留3-5mm间距,加热收缩完全,待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冷却后,用防水密封胶带(31)缠绕消除间隙和台阶;
步骤6:套入第二软质热缩绝缘管(19),下端与电缆护套层(1006)端口距离10-20mm,加热收缩完全,冷却后两端缠绕防水密封胶带(31);
步骤7:套入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下端与电缆护套层(1006)端口距离10-20mm平齐,加热收缩;
步骤8:在电缆护套层(1006)端部表面先缠绕防水密封胶带(31),再将地线(1008)翻折缠绕防水密封胶带(31),此时防水密封胶带(31)应缠绕从电缆上端量取100mm以外,电缆地线根部以内均匀半搭接缠绕两层防水密封胶带(31);
步骤9:在电缆上端100mm-120mm范围内用防水密封胶带(31)缠绕呈圆锥形,套入第四软质热缩绝缘管(23),上端与端子根部平齐,加热收缩;
步骤10:套入热缩整体伞裙(27),上端覆盖软质热缩绝缘管20-30mm并加热固定,继续加热,完全收缩后,制得本发明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下列有益效果:本发明公开的电气化铁路27.5kV热缩电缆终端接头,采用双层应力控制结构,对电缆接头的的电场应力分散效果好,性能可靠,可以长期运行故障率低;本发明公开的热缩电缆终端接头采用硬度高、刚性强的整体式热缩伞裙作为外部绝缘保护,具备良好的抗污闪、抗爬电、抗砂石(异物)冲击的性能,能明显提高电气化铁路机车高速运行时电缆附件持久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调整和改进,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或安装尺寸等的修改均落于本发明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这些调整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其安装在电缆(未标号)的端部,该电缆包括有线芯1000、芯线绝缘皮1002、外半导层1004、电缆护套层1006、地线1008。
本发明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包括有安装固定在线芯上的导电端子11、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第二软质热缩绝缘管19、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第四软质热缩绝缘管23,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热缩整体伞裙27、应力疏散胶29、防水密封胶带31。
导电端子11安装固定在线芯1000的顶端。
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套设在芯线绝缘皮1002和半导层1004外,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位于导电端子11的下方并且间隔一段距离。因此,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和导电端子11之间有一段芯线绝缘皮1002未被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包覆。
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的靠下部分套设在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外面,靠上部分套设在导电端子11与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之间的芯线绝缘皮1002外面。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包覆住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和芯线绝缘皮1002。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的顶端和芯线绝缘皮1002的顶端平齐。
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包覆在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的外面的靠下部分,也包覆在外半导层1004上。
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套设在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的外面的靠上部分,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包覆着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靠上部分。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位于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的上方并且与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相连。
第二软质热缩绝缘管19套设在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的外部,其顶端接触到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上。
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套设在第二软质热缩绝缘管19的外面,包覆住第二软质热缩绝缘管19。
第四软质热缩绝缘管23套设在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的外面靠上部分,包覆住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
热缩整体伞裙27套设在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第四软质热缩绝缘管23的外面,包覆住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第四软质热缩绝缘管23。
应力疏散胶29缠绕在芯线绝缘皮1002、外半导层1004之间以及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之间。
防水密封胶带31缠绕在上述各个管材之间的空隙中。
所述的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的表二的要求:
表二
邵氏硬度,A 80-85
体积电阻率 1*10<sup>9-12</sup>Ω.cm
介电常数 25-40
介电损耗因子 0.1-0.4
所述的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第二软质热缩绝缘管19、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第四软质热缩绝缘管23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的表三的要求:
表三
邵氏硬度,A 85-92
体积电阻率 ≥1*10<sup>15</sup>Ω.cm
介电常数 2.30-2.90
所述的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的表四的要求:
表四
邵氏硬度,A 90-96
体积电阻率 ≥1*10<sup>15</sup>Ω.cm
介电常数 2.30-2.90
所述的热缩整体伞裙27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的表五的要求:
表五
邵氏硬度,D 48-51
体积电阻率 ≥1*10<sup>15</sup>Ω.cm
介电常数 2.30-2.90
耐电痕 1A4.5kV
所述的应力疏散胶29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的表六的要求:
表六
体积电阻率 1*10<sup>9-12</sup>Ω.cm
介电常数 25-40
断裂伸长率 ≥500
所述的防水密封胶带31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的表七的要求:
表七
体积电阻率 ≥1*10<sup>14</sup>Ω.cm
介电常数 2.30-2.90
断裂伸长率 ≥500
上述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压接导电端子11,将导电端子11孔深完全套入芯线1000中,用压接钳压紧,在导电端子11底部与电缆护套层1006间隙用防水密封胶带31缠绕密封;
步骤2:清洁电缆护套层1006、半导电层1004表面,在外半导层1004端口半搭接缠绕应力疏散胶29,套入长度为250-270mm的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Φ38-40,一端搭接外半导层1004 25-40mm,加热固定,并从固定部位向另一端加热收缩完;
步骤3:收缩的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冷却后,靠电缆护套层1006一端缠绕应力疏散胶29消除台阶,另一端缠绕防水密封胶带31,将长度为360-380mm的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Φ48-55套入电缆中,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下端与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下端向上20-25mm部位平齐并加热固定,从固定端向另一端沿圆周加热收缩完,用应力疏散胶29消除下端台阶,另一端缠绕防水密封胶带31;
步骤4:套入长度为125-150mm的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Φ48-55,下端搭接外半导层1004 20-30mm,加热固定,从固定端向另一端沿圆周加热收缩完,下端缠绕应力疏散胶29消除台阶;
步骤5:套入长度为240-260mm的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Φ48-55,一端与外层热缩应力管上端留3-5mm间距,加热收缩完全,待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冷却后,用防水密封胶带31缠绕消除间隙和台阶;
步骤6:套入长度为280-300mm的第二软质热缩绝缘管19Φ60-65,下端与电缆护套层1006端口距离10-20mm,加热收缩完全,冷却后两端缠绕防水密封胶带31;
步骤7:套入长度为360-380mm的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Φ60-65,下端与电缆护套层1006端口距离10-20mm平齐,加热收缩;
步骤8:在电缆护套层1006端部表面先缠绕防水密封胶带31,再将地线1008翻折缠绕防水密封胶带31,此时防水密封胶带31应缠绕从电缆上端量取100mm以外,电缆地线根部以内均匀半搭接缠绕两层防水密封胶带31;
步骤9:在电缆上端100mm-120mm范围内用防水密封胶带31缠绕呈圆锥形,套入长度为100-150mm第四软质热缩绝缘管23Φ60-65,上端与端子根部平齐,加热收缩;
步骤10:套入热缩整体伞裙27,上端覆盖软质热缩绝缘管20-30mm并加热固定,继续加热,完全收缩后,制得本发明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
实施例1:
第1步:校直电缆,将电缆末端约1000mm长的电缆校直。并进行固定。
第2步:开剥电缆。按安装图纸进行开剥。
将电缆端部锯平,从电缆端部量取电缆护套层1006400mm,并剥除电缆护套层1006及防水带层,露出镀锌铜丝屏蔽层。
将裸露铜丝屏蔽层理顺,并沿外护套断口对折拧成一条,用绝缘胶布缠绕包紧,并套入黄绿条纹护套管,钢丝屏蔽末端压接25-10带孔端子,作为地线1008。
从外护套端口量取20mm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层保留,其余剥除。
从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层端口量取30mm外半导层保留,其余剥除。并将外半导层1004端口用砂布打磨消除端口台阶。
从电缆端部量取端子孔深+5mm绝缘层剥除。电缆开剥完成。
第3步:制作本发明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压接导电端子11,将导电端子11孔深完全套入芯线1000中,用压接钳压紧,在导电端子11底部与电缆护套层1006间隙用防水密封胶带31缠绕密封;
步骤2:清洁电缆护套层1006、半导电层1004表面,在外半导层1004端口半搭接缠绕应力疏散胶29,套入长度为250mm的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Φ40,一端搭接外半导层100425~40mm,加热固定,并从固定部位向另一端加热收缩完;
步骤3:收缩的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冷却后,靠电缆护套层1006端缠绕应力疏散胶29消除台阶,另一端缠绕防水密封胶带31,将长度为370mm的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Φ50套入电缆中,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下端与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下端向上25mm部位平齐并加热固定,从固定端向另一端沿圆周加热收缩完。用应力疏散胶29消除下端台阶,另一端缠绕防水密封胶带31;
步骤4:套入长度为150mm的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Φ50,下端搭接外半导层100420mm,加热固定,从固定端向另一端沿圆周加热收缩完,下端缠绕应力疏散胶29消除台阶;
步骤5:套入长度为240mm的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Φ50,一端与外层热缩应力管上端留3-5mm间距,加热收缩完全。待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冷却后,用防水密封胶带31缠绕消除间隙和台阶;
步骤6:套入长度为280mm的第二软质热缩绝缘管19Φ65,下端与电缆护套层1006端口距离10~20mm,加热收缩完全,冷却后两端缠绕防水密封胶带31;
步骤7:套入长度为370mm的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Φ65,下端与电缆护套层1006端口距离10~20mm平齐,加热收缩;
步骤8:在电缆护套层1006端部表面先缠绕防水密封胶带31,再将地线1008翻折缠绕防水密封胶带31。此时防水密封胶带31应缠绕从电缆上端量取100mm以外,电缆地线根部以内均匀半搭接缠绕两层防水密封胶带31。
步骤9:在电缆上端100mm~120mm范围内用防水密封胶带31缠绕呈圆锥形,套入长度为100~150mm第四软质热缩绝缘管23Φ60,上端与端子根部平齐,加热收缩;
步骤10:套入热缩整体伞裙27,上端覆盖软质热缩绝缘管20~30mm并加热固定,继续加热,完全收缩后,制得本发明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
按上述安装步骤完成后,测试其终端头的电气安全性。
检测项目和检测结果:
序号 检测项目 标准要求 检测结果 评价
1 局部放电试验 48kV下放点量不大于5pC 未检出放电 通过
2 工频电压试验 124kV/5min不击穿 124kV/5min不击穿 通过
3 冲击电压实验 250kV,±10次 250kV,±10次,不击穿 通过
实施例2
第1步:校直电缆,将电缆末端约1000mm长的电缆校直。并进行固定。
第2步:开剥电缆。按安装图纸进行开剥。
将电缆端部锯平,从电缆端部量取外护套400mm,并剥除外护套层及防水带层,露出镀锌铜丝屏蔽层。
将裸露铜丝屏蔽层理顺,并沿外护套断口对折拧成一条,用绝缘胶布缠绕包紧,并套入黄绿条纹护套管,钢丝屏蔽末端压接25-10带孔端子,作为接地线。
从外护套端口量取20mm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层保留,其余剥除。
从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层端口量取30mm外半导层保留,其余剥除。并将外半导层端口用纱布打磨消除端口台阶。
从电缆端部量取端子孔深+5mm绝缘层剥除。电缆开剥完成。
第3步:制作本发明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压接导电端子11,将导电端子11孔深完全套入芯线1000中,用压接钳压紧,在导电端子11底部与电缆护套层1006间隙用防水密封胶带31缠绕密封;
步骤2:清洁电缆护套层1006、半导电层1004表面,在外半导层1004端口半搭接缠绕应力疏散胶29,套入长度为280mm的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Φ38/18,一端搭接外半导层1004 10-15mm,加热固定,并从固定部位向另一端加热收缩完;
步骤3:收缩的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冷却后,靠电缆护套层1006端缠绕应力疏散胶29消除台阶,另一端缠绕防水密封胶带31,将长度为370mm的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Φ48/16套入电缆中,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下端与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下端向上20mm部位平齐并加热固定,从固定端向另一端沿圆周加热收缩完。用应力疏散胶29消除下端台阶,另一端缠绕防水密封胶带31;
步骤4:套入长度为100mm的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Φ50/20,下端搭接外半导层1004 20mm,加热固定,从固定端向另一端沿圆周加热收缩完,下端缠绕应力疏散胶29消除台阶;
步骤5:套入长度为240mm的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Φ50/20,一端与外层热缩应力管上端留3-5mm间距,加热收缩完全。待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冷却后,用防水密封胶带31缠绕消除间隙和台阶;
步骤6:套入长度为280mm的第二软质热缩绝缘管19Φ60/20,下端与电缆护套层1006端口距离10~20mm,加热收缩完全,冷却后两端缠绕防水密封胶带31;
步骤7:套入长度为370mm的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Φ60/20,下端与电缆护套层1006端口距离10~20mm平齐,加热收缩;
步骤8:在电缆护套层1006端部表面先缠绕防水密封胶带31,再将地线1008翻折缠绕防水密封胶带31。此时防水密封胶带31应缠绕从电缆上端量取100mm以外,电缆地线根部以内均匀半搭接缠绕两层防水密封胶带31。
步骤9:在电缆上端100mm~120mm范围内用防水密封胶带31缠绕呈圆锥形,套入长度为100~150mm第四软质热缩绝缘管23Φ60-65,上端与端子根部平齐,加热收缩;
步骤10:套入热缩整体伞裙27,上端覆盖软质热缩绝缘管20~30mm并加热固定,继续加热,完全收缩后,制得本发明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
按上述安装步骤完成后,测试其终端头的电气安全性。
检测项目和检测结果:
序号 检测项目 标准要求 检测结果 评价
1 局部放电试验 48kV下放点量不大于5pC 未检出放电 通过
2 工频电压试验 124kV/5min不击穿 124kV/5min不击穿 通过
3 冲击电压实验 250kV,±10次 250kV,±10次,不击穿 通过

Claims (3)

1.一种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其安装在一根电缆的端部,该电缆包括有线芯(1000)、芯线绝缘皮(1002)、外半导层(1004)、电缆护套层(1006)、地线(1008);该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包括有导电端子(11)、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应力疏散胶(29)、防水密封胶带(31);
导电端子(11)安装固定在线芯(1000)的顶端;其特征在于,
该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还包括有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第二软质热缩绝缘管(19)、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第四软质热缩绝缘管(23),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热缩整体伞裙(27);
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套设在芯线绝缘皮(1002)和外半导层(1004)外,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位于导电端子(11)的下方并且间隔一段距离,因此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和导电端子(11)之间有一段芯线绝缘皮(1002)未被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包覆;
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的靠下部分套设在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外面,靠上部分套设在导电端子(11)与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之间的芯线绝缘皮(1002)外面,因此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包覆住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和芯线绝缘皮(1002),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的顶端和芯线绝缘皮(1002)的顶端平齐;
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包覆在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的外面的靠下部分,也包覆在外半导层(1004)上;
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套设在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的外面的靠上部分,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包覆着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靠上部分,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位于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的上方并且与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相连;
第二软质热缩绝缘管(19)套设在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的外部,其顶端接触到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上;
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套设在第二软质热缩绝缘管(19)的外面,包覆住第二软质热缩绝缘管(19);
第四软质热缩绝缘管(23)套设在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的外面靠上部分,包覆住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
热缩整体伞裙(27)套设在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第四软质热缩绝缘管(23)的外面,包覆住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第四软质热缩绝缘管(23);
应力疏散胶(29)缠绕在芯线绝缘皮(1002)、外半导层(1004)之间以及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之间;
防水密封胶带(31)缠绕在上述各个管材之间的空隙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邵氏硬度A为80-85,体积电阻率1*109-12Ω.cm, 介电常数25-40,介电损耗因子0.1-0.4;
所述的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第二软质热缩绝缘管(19)、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第四软质热缩绝缘管(23)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邵氏硬度A为85-92,体积电阻率≥1*1015Ω.cm, 介电常数2.30-2.90;
所述的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邵氏硬度A为90-96,体积电阻率≥1*1015Ω.cm, 介电常数2.30-2.90;
所述的热缩整体伞裙(27)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邵氏硬度D为48-51,体积电阻率≥1*1015Ω.cm, 介电常数2.30-2.90,耐电痕1A4.5kV;
所述的应力疏散胶(29)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体积电阻率1*109-12Ω.cm, 介电常数25-40,断裂伸长率≥500;
所述的防水密封胶带(31)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的要求:体积电阻率≥1*1014Ω.cm,介电常数2.30-2.90,断裂伸长率≥500。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压接导电端子(11),将导电端子(11)孔深完全套入芯线(1000)中,用压接钳压紧,在导电端子(11)底部与电缆护套层(1006)间隙用防水密封胶带(31)缠绕密封;
步骤2:清洁电缆护套层(1006)、半导电层(1004)表面,在外半导层(1004)端口半搭接缠绕应力疏散胶(29),套入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一端搭接外半导层(1004),加热固定,并从固定部位向另一端加热收缩完;
步骤3:收缩的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冷却后,靠电缆护套层(1006)一端缠绕应力疏散胶(29)消除台阶,另一端缠绕防水密封胶带(31),将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套入电缆中,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下端与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下端向上20-25mm部位平齐并加热固定,从固定端向另一端沿圆周加热收缩完,用应力疏散胶(29)消除下端台阶,另一端缠绕防水密封胶带(31);
步骤4:套入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下端搭接外半导层(1004),加热固定,从固定端向另一端沿圆周加热收缩完,下端缠绕应力疏散胶(29)消除台阶;
步骤5:套入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一端与外层热缩应力管上端留3-5mm间距,加热收缩完全,待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冷却后,用防水密封胶带(31)缠绕消除间隙和台阶;
步骤6:套入第二软质热缩绝缘管(19),下端与电缆护套层(1006)端口距离10-20mm,加热收缩完全,冷却后两端缠绕防水密封胶带(31);
步骤7:套入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下端与电缆护套层(1006)端口距离10-20mm平齐,加热收缩;
步骤8:在电缆护套层(1006)端部表面先缠绕防水密封胶带(31),再将地线(1008)翻折缠绕防水密封胶带(31),此时防水密封胶带(31)应缠绕从电缆上端量取100mm以外,电缆地线根部以内均匀半搭接缠绕两层防水密封胶带(31);
步骤9:在电缆上端100mm-120mm范围内用防水密封胶带(31)缠绕呈圆锥形,套入第四软质热缩绝缘管(23),上端与端子根部平齐,加热收缩;
步骤10:套入热缩整体伞裙(27),上端覆盖软质热缩绝缘管20-30mm并加热固定,继续加热,完全收缩后,制得本发明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
CN201810010505.4A 2018-01-05 2018-01-05 一种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079945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10505.4A CN107994536B (zh) 2018-01-05 2018-01-05 一种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10505.4A CN107994536B (zh) 2018-01-05 2018-01-05 一种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94536A CN107994536A (zh) 2018-05-04
CN107994536B true CN107994536B (zh) 2019-10-25

Family

ID=62041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10505.4A Active CN107994536B (zh) 2018-01-05 2018-01-05 一种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945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9055B (zh) * 2021-12-16 2023-10-24 安徽伊法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附件用安装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303462D0 (en) * 1983-02-08 1983-03-16 Raychem Gmbh Electrical stress control
CN201438634U (zh) * 2009-06-11 2010-04-14 深圳市长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缆终端的二层共挤热收缩式复合管及电缆终端
CN201758269U (zh) * 2010-08-24 2011-03-09 长园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电气化铁路用电缆附件
CN203660488U (zh) * 2013-12-04 2014-06-18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热缩型柔性电缆终端接头
CN203983934U (zh) * 2014-07-23 2014-12-03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干式电力电缆终端
CN106207935A (zh) * 2016-08-22 2016-12-07 长春市宇程机电有限公司 配电传输线路的绝缘防护装置及电力防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94536A (zh) 2018-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2266B (zh) 三芯电缆冷缩终端安装工艺
CN105604812B (zh) 接闪器、叶片防雷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
CN107994536B (zh) 一种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及其制作方法
CN104868262B (zh) 接地环
CN106505509A (zh) 一种500kV电缆系统中间接头安装工艺
CN201758269U (zh) 电气化铁路用电缆附件
CN109818161A (zh) 一种恢复10kV和27.5kV电缆本体熔融连接方法
CN202076117U (zh) 具有辅助小屏的干式电流互感器
CN209029896U (zh) 一种绕包式中间接头
CN202602234U (zh) 中压交联聚乙烯绝缘应力锥电缆终端头
CN206922409U (zh) 硅橡胶地埋式可分离连接器
CN208849434U (zh) 一种电缆绕包中间接头
CN208445262U (zh) 一种恢复电缆本体结构连接的中间接头
CN106374405B (zh) 一种10千伏穿墙绝缘套管
CN106655020A (zh) 一种高压电缆中间接头的制作方法
CN206727618U (zh) 一种安装稳定的欧式后接避雷器
CN210608492U (zh)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用中压电力电缆终端
CN210430894U (zh) 一种电缆接头外护套防水装置
CN210957752U (zh) 一种自带相色的电力户内外终端
CN219067830U (zh) 一种低压三芯终端接头
CN217181866U (zh) 一种单芯硅橡胶高压电机引接线
CN109378775A (zh) 一种电缆冷缩式接头密封阻水优化制作方法
CN216597007U (zh) 金属屏蔽电缆
CN220553305U (zh) 一种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空裸导线的绝缘增强装置
CN208298582U (zh) 一种风力发电设备用中压防雷导流预分支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923

Address after: 523770, Guangdong, Dalang Town, Dongguan Fumin industrial two Park Po Po Industrial Zone

Applicant after: Changyuan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Applicant after: Changyuan Electronics (Group) Co., Ltd.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Changyuan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Applicant after: Tianjin Changyuan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770, Guangdong, Dalang Town, Dongguan Fumin industrial two Park Po Po Industrial Zone

Applicant before: Changyuan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Changyuan Electronics (Group)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Changyuan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Tianjin Changyuan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Changyuan Group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