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80075A - 锁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锁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80075A
CN107980075A CN201780001814.9A CN201780001814A CN107980075A CN 107980075 A CN107980075 A CN 107980075A CN 201780001814 A CN201780001814 A CN 201780001814A CN 107980075 A CN107980075 A CN 1079800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inner cylinder
main body
processed
outer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18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80075B (zh
Inventor
吉田知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NOMOTOJOSAKI CO Ltd
Hinomoto Jomae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NOMOTOJOSA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2343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30581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INOMOTOJOSA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NOMOTOJOSA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980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800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800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800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20Means independent of the locking mechanism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pening, e.g. for securing the bolt in the fastening position
    • E05B17/2007Securing, deadlocking or "dogging" the bolt in the fastening posi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14Tumbl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29/00Cylinder locks and other locks with plate tumblers which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锁定装置(1)具有:键(2),该键(2)具有沿轴向形成有导向槽(2e)的圆筒状的轴部(2b);以及锁芯锁(4)。锁芯锁(4)具有:外筒(5);内筒(8),该内筒(8)具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收纳在该外筒内的内筒主体(8a)、固定于该内筒主体的棒(9)以及键插入口;锁紧杆(7),该锁紧杆(7)夹于该内筒主体与外筒之间而以能够接合/脱离的方式与该内筒主体和外筒卡定从而阻止内筒的旋转;以及制栓(13),该制栓(13)具有以能够接合/脱离的方式与键槽(2e)卡合的导向凸部(13e)以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收纳在内筒内而供锁紧杆落入的内侧卡合凹部(13d)。并且,通过将键的轴部插入内筒的键插入口,从而使导向凸部与键槽卡合,并且根据该键槽使制栓转动,从而使该内侧卡合凹部与锁紧杆的位置一致,使该锁紧杆沿径向插通内筒的杆插通孔(8d)内,向制栓的内侧卡合凹部侧落入,由此能够使该内筒与外筒的卡定状态解除,使内筒转动。

Description

锁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具备键以及具有通过该键而转动的内筒的锁芯锁。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锁芯锁公知有如下的结构:在固定于包等被安装体的外筒内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收纳具有键插入口的内筒,还以跨越外筒和内筒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制栓,以能够直接接合/脱离的方式使外筒与内筒卡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并且,若将没有伪造等的正规的机械键插入到键插入口,则所有的制栓进行驱动而将外筒与内筒的卡定状态解除,内筒能够转动。
因此,通过使键转动所需角而使内筒转动所需角,从而对内筒内的凸轮机构等进行驱动而对锁定插销(闩)进行驱动,进行上锁或者解锁。
并且,还公知有如下的结构:取代上述制栓而将锁紧杆跨设在外筒和内筒,使该两筒卡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136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096889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具有对于使多个制栓22、23的一端部从作为内筒的内缸13的外周突出的一侧施力的弹簧25等弹簧50、58,存在如下的课题:部件数较多,锁芯锁整体的结构复杂。
并且,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结构中,由于键2由平板构成,因此存在容易伪造这样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不使用弹簧就对制栓进行驱动等的、结构简单且部件数较少而且不容易进行键的伪造的锁定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具备具有沿轴向形成了导向槽的圆筒状的轴部的键以及锁芯锁。
锁芯锁具有:外筒、内筒、锁紧杆以及制栓,其中,该内筒具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收纳在该外筒内的内筒主体、固定于该内筒主体的棒、键插入口以及以位于该键插入口内的方式固定于内筒主体的键插入导向件,该锁紧杆夹于该内筒与外筒之间并以能够接合/脱离的方式与该内筒和外筒卡定从而阻止内筒的旋转,该制栓具有以能够接合/脱离的方式与键的导向槽卡合的导向凸部以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收纳在内筒内而供锁紧杆落入的内侧卡合凹部。
并且,在使键的轴部从内筒的键插入口沿着键插入导向件向内侧插入时,使导向凸部与键的导向槽卡合,并且沿着该键的导向槽使制栓转动而使其内侧卡合凹部与锁紧杆的位置一致,使该锁紧杆沿径向插通内筒的杆插通孔内,而落入到制栓的内侧卡合凹部侧,由此能够使该内筒与外筒的卡定状态解除,使内筒转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不使用弹簧就对制栓进行驱动等的、部件数较少且结构简单而且不容易进行键的伪造的锁定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是向锁芯锁的键插入口插入键之前的图5的I-I线剖视图,(b)是向锁芯锁的键插入口插入键时的图5的I-I线剖视图。
图2(a)是在向键插入口插入键之后,通过键的转动操作而使内筒向例如图中时钟方向开始转动时的图5的I-I线剖视图,(b)是在图2(a)之后,使键转动操作例如约45°时的图5的I-I线剖视图。
图3(a)是使键转动操作例如约90°时的图5的I-I线剖视图,(b)是在图3(a)之后,在3点的位置使键从键插入口向外侧抽出时的图5的I-I线剖视图。
图4是向锁芯锁的键插入口插入键的轴部的状态下的锁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锁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图4、图5所示的键的立体图。
图7是从图6中的右侧方观察图6所示的键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在图4、图5所示的外筒内插入内筒并进行收纳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a)是图8所示的内筒的主视图,(b)是内筒的俯视图。
图10(a)是图8所示的内筒的局部省略立体图,(b)是配设在内筒的键插入口的键插入用的导向环的主视图。
图11(a)是将图10(a)所示的内筒的制栓和间隔件省略图示时的立体图,(b)是从图11(a)的B箭头方向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12是将在图10(a)等所示的内筒内收纳的多个间隔件和多个制栓沿图中上下方向交替层叠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等所示的间隔件的俯视图。
图14(a)是图12等所示的第一级的制栓的俯视图,(b)是第二级的制栓的俯视图,(c)是第三级的制栓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 锁定装置
2 键
2a 把持部
2b 轴部
2c、2d 键插入用标记部
2e 键槽(导向槽)
2f 键顶端部
2g 键槽开口部
3 键插入口
3a 矩形凹部
4 锁芯锁
5 外筒
5a 外筒主体
5b、5c 第一、第二圆弧状凸部
5d、5e 第一、第二外侧卡合凹部
5f 开口端部
5g 端板
5h 导向环
5h1 环主体
5h2 耳部
5j 卡定凸部
7 锁紧杆
8 内筒
8a 内筒主体
8b 开口端部
8c 底部
8d 杆插通孔
8e、8f 左右一对耳卡合凹部
8g、8h 一对转动限制槽(转动限制构件)
9 棒
10 键插入导向件
10a 定位用标记部
11 环状空间
12、13、14 第一~第三级的制栓
12a、13a、14a 各制栓主体
12b和12c、13b和13c、14b和14c 各左右一对耳部
12d、13d、14d 内侧卡合凹部
12e和12f、13e和13f、14e和14f 导向凸部
15 间隔件
15a 间隔件主体
15b、15c 左右一对耳部
15d、15e 内侧卡合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多个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
图4、图5是将本实施方式的键插入到锁芯锁的键插入口的状态下的锁定装置1的各立体图。
如该图4、图5所示,锁定装置1具有:由锌合金等金属制成的键2;以及具有供该键2插入的键插入口3的大致整体为合成树脂制成的锁芯锁4。
如图4~图7所示,在键2中,使圆筒状的轴部2b与供用户把持的平板状的把持部2a呈同轴状一体地连成。
在轴部2b中,将分别表示键2的插入位置和插入方向的(例如四边形和三角形等的在图中呈左右一对的)键插入用标记部2c、2d沿轴向隔开所需的间隔地以凸起等形式形成在把持部2a侧的一端部上。
在轴部2b中,在该图6中上表面上,作为导向槽的一例,沿轴向形成有从四边形的键插入用标记部2d的附近呈锯齿状曲折的键槽2e。
在轴部2b中,将该键顶端部2f(在图6、图7中为左端部)形成为圆形的开口部,在该键顶端部2f使键槽2e的顶端部(在图6中为左端部)开口而形成键槽开口部2g。
如图4所示,锁芯锁4具备由POM等树脂制成的外筒5,该外筒5具有键插入口3。外筒5具有圆筒状的外筒主体5a,该圆筒状的外筒主体5a被安装、固定于供锁芯锁4装配的省略图示的箱包等包类、上锁类等的被安装体。
如图8所示,在外筒主体5a的轴向一端(在图8中为右端)形成使其大致整个面开口的开口端部5f,另一方面,通过端板5g将该轴向另一端封闭。端板5g在其大致中央形成有供键插入用的导向环5h嵌合并固定的环嵌合孔5i。并且,端板5g在其内表面外周部突出设置有卡定凸部5j。
并且,如图1(a)~图3(b)所示,外筒5在其外筒主体5a在外侧形成多个凸部(例如两个第一、第二圆弧状凸部5b、5c)。
该第一、第二圆弧状凸部5b、5c形成为中空的圆弧形,在其内表面分别形成圆弧状凹部的第一、第二外侧卡合凹部5d、5e,沿外筒主体5a的轴向形成所需长度。该第一、第二圆弧状凸部5b、5c与其外侧卡合凹部5d、5e在外筒主体5a的周向上被配设为分开其中心角90°等所需角。例如,第一圆弧状凸部5b和外侧卡合凹部5d形成为以时钟的表盘显示(以下为时钟显示)时该第一外侧卡合凹部5d的中心位于12点的位置。并且,第二圆弧状凸部5b和卡合凹部5e形成为该第二外侧卡合凹部5d的中心位于3点的位置。
并且,如图1(a)、(b)等所示,该第一、第二外侧卡合凹部5d、5e在其内部收纳有所需椭圆柱状的由SUS等金属制成的锁紧杆7的直径方向的一部分(图1(a)~图3(b)中为上部)。
图8、图10(a)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收纳在这样构成的外筒主体5a内的内筒(汽缸)8的立体图,图9(a)是内筒8的主视图,图9(b)是内筒8的俯视图。
还如图11(a)、(b)所示,内筒8具有有底圆筒状的内筒主体8a,在与该内筒主体8a的开口端部8b轴向相反侧的底部8c的外表面经由圆盘状基端部9a将棱柱状的棒9固定为上锁杆的一例。使棒9的自由顶端部比内筒主体8a的外周面向离心方向外侧突出所需长度。使棒9的突出顶端部以能够接合/脱离的方式与图示省略的锁舌片等上锁用的接受件卡合,能够根据棒9的转动而进行上锁或者解锁。
内筒8通过对其内筒主体8a的底部8c的外表面进行外筒5的开口端部5f的铆接而进行固定。并且,内筒主体8a在其底部8c的内表面中心部上呈同心状地固定并突出设置有圆柱状或者中空圆筒状的键插入导向件10的底部,在键插入导向件10的外周围形成所需大小的环状空间11,而在绕键插入导向件10的所需的外周空间形成供键2的轴部2b插入的键插入空间。使键插入导向件10的自由闭塞顶端面比内筒主体8a的开口端部8b稍微向外侧突出,在其自由闭塞顶端面上形成朝向与棒9的突出方向相同方向顶角的例如三角凹部状的定位用标记部10a。
如图8、图10(a)、图11(a)、(b)所示,内筒8在内筒主体8a的图中上表面上形成例如平面形状为长方形的杆插通孔8d。该杆插通孔8d形成为在径向上贯穿内筒主体8a的侧壁,如图1(a)、(b)~图3(a)、(b)所示,使锁紧杆7向内筒主体8a的中心侧沿径向插通。
内筒8在内筒主体8a中在杆插通孔8d的左右两侧(图11(a)中为图中上下两侧)作为耳卡合部的一例将左右一对矩形开口的耳卡合凹部8e、8f切口形成为在厚度方向上贯穿。
并且,这样构成的内筒8在其内筒主体8a内的环状空间11内,像图12所示那样将多个例如第一~第三级的三个(三种)圆环状的由黄铜等金属制成的制栓12、13、14以及由PA片等构成的第一~第三级的三个圆环状的间隔件15、15、15按照在图中上下方向上交替层叠的状态进行收纳。该第一~第三级的制栓12~14和间隔件15、15、15形成为在其正反两面容易滑动的滑动面。
如图14(a)~(c)所示,第一~第三级的制栓12~14在其各圆环状的制栓主体12a、13a、14a一体地设置有分别向水平方向外侧(图中左右方向)突出的图中左右一对的燕尾形的耳部12b和12c、13b和13c、14b和14c。
该各对耳部12b和12c、13b和13c、14b和14c呈大致矩形,形成为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它们的各周向尺寸Sa(参照图14(a))形成为比内筒主体8a的左右一对耳卡合凹部8e、8f的周向尺寸Sb(参照图10(a))小(Sa<Sb),各耳部12b和12c、13b和13c、14b和14c以具有游隙的方式分别嵌合在各耳卡合凹部8e、8f内以使得能够沿周向稍微转动。
并且,该制栓12~14在各制栓主体12a~14a的图14(a)~(c)中在上部(时钟显示为12点)的外周部分别形成向环状中心侧凹陷且朝向外侧开口的圆弧状的内侧卡合凹部12d、13d、14d。
该各内侧卡合凹部12d、13d、14d像图1(a)~图3(b)所示那样形成为能够适合并接受锁紧杆7的径向图中下部的圆弧形状和尺寸。
并且,第一~第三级的制栓12~14在其环状的各制栓主体12a、13a、14a的内周部分别设置有向环状中心方向突出的上下一对导向凸部12e和12f、13e和13f、14e和14f。
各上部的导向凸部12e、13e、14e以能够接合/脱离的方式与图6等所示的键2的上部的键槽2e嵌合,随着向键槽2e的里侧插入,与其曲折对应地在周向上转动,由此使各制栓主体12a、13a、14a在周向上转动所需角,像图14(a)~(c)所示那样将各内侧卡合凹部12d、13d、14d引导为在并列规定的位置(例如时钟显示为12点的位置)一致。即,键2的键槽2e形成如下:仅将键2的轴部2b插入键插入口3,从而使第一~第三级的制栓12~14转动规定的角,从而使内侧卡合凹部12d、13d、14d全部在12点的位置一致。
该各内侧卡合凹部12d~14d与各上部的导向凸部12e~14e的位置关系按照第一~第三级的制栓12~14而稍微不同,在该第一~第三级的制栓12~14的层叠方向上稍微错开。但是,该第一~第三级的制栓12~14在其层叠方向也可以不全部错开。并且,制栓12~14可以是一个,只要是一个以上即可。
如图13所示,第一~第三级的各间隔件15、15、15分别具有平面形状与上述第一~第三级的制栓12~14的制栓主体12a~14a大致相同形状、相同大小的环状的间隔件主体15a、15a、15a,将正反两面形成为滑动性高的滑动面。
并且,在各间隔件主体15a分别形成图中左右一对耳部15b、15c和上下一对圆弧状的内侧卡合凹部15d、15e。在图12中,对于各间隔件主体15a形成为板厚比各制栓主体12a、13a、14a薄的情况进行图示,但也可以不必变薄。
该左右一对耳部15b、15c形成为与上述第一~第三级的制栓12~14的左右一对耳部12b和12c、13b和13c、14b和14c大致相同形状,但周向上的长度形成为稍微长、例如约2倍左右长度,与内筒主体8a的左右一对耳卡合凹部8e、8f大致紧密嵌合,在第一~第三级的制栓12~14的周向转动时也大致不会转动。
并且,图13中,上部的内侧卡合凹部15d形成为在左右一对耳部15b、15c嵌合于内筒8的左右一对耳卡合凹部8e、8f内时位于12点的位置,同样图中下部的内侧卡合凹部15e形成为位于6点的位置。
如图10(b)所示,导向环5h在圆环状的环主体5h1的外周部的图中右侧部一体地连成向其外侧方突出的燕尾形的耳部5h2。并且,导向环5h在其圆形内周部形成使键2的轴部2b插通的键插入口3。该键插入口3形成为适合键2的轴部2b的横截面的形状和大小,在图8中的上部形成使键2的矩形状的键插入用标记部2d插通的矩形凹部3a。
导向环5h配设在图10(a)所示的内筒8的开口端部8b的内侧且第一级的间隔件15的上表面上,使耳部5h2嵌合并固定在一方的耳卡合凹部,例如8f的开口端部8b侧一端部(图8中为左端部)内。
并且,如图8、图10(a)所示,内筒8在其开口端部8b在供导向环5h的耳部5h2嵌合的耳卡合凹部8f的直径方向相反侧切口形成有图中上下一对转动限制槽8g、8h。
该上下一对转动限制槽8g、8h横跨一方的耳卡合凹部(例如8e的周向两侧端部间)而形成为所需中心角、例如90°,以能够滑动接触的方式与图8所示的外筒5内的卡定凸部5j卡合,构成为限制内筒8的转动角的转动角限制构件。
即,该转动角限制构件形成为:使其转动中心角与从上述外筒5的第一圆弧状凸部5b内的第一外侧卡合凹部5d的中心到第二圆弧状凸部5c内的第二外侧卡合凹部5e的中心的转动中心角相等,构成为内筒8能够可逆转动90°。另外,转动中心角可以不是90°,也可以根据需要而适当变更。
接着,对这样构成的锁定装置1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向锁芯锁4的键插入口3插入键2的轴部2b之前,锁芯锁4处于图1(a)所示的状态,锁紧杆7的径向图中上半部卡合在外筒5的第一外侧卡合凹部5d内,余下的图中下半部卡合在内筒8的杆插通孔8d内。并且,此时,使锁紧杆7的图中圆弧状下表面与各制栓主体12a~14a的外周面抵接,因此通过该制栓主体12a~14a绕中心轴的转动而使锁紧杆7自身也处于能够绕其中心轴稍微转动的状态。
如图1(a)所示,在锁紧杆7介于外筒5的内周面与内筒8的外周面之间的情况下,外筒5与内筒8被锁紧杆7卡定,因此使内筒8几乎无法转动。
因此,如图4所示,向锁芯锁4的键插入口3内插入键2的圆筒状的轴部2b。在该键2的轴部2b插入时,在使该轴部2b根部的键插入用标记部2c的三角形的顶角方向定位为与图8(a)等所示的圆筒状的键插入导向件10的定位用标记部10a的三角形的顶角方向一致之后进行插入。
于是,如图1(a)~图3(b)、图9(a)、(b)、图10(a)等所示,键2的轴部2b由键插入导向件10和导向环5h引导,而在内筒8内的第一~第三级的间隔件15、15、15和第一~第三级的制栓12~14的层叠体的各环状孔内从第一级依次进入到第三级。
因此,在第一~第三级的制栓12~14的内周部突出设置的上部的导向凸部12e、13e、14e与键槽2e依次卡合,并且随着该键2的轴部2b向更里侧插入,由该插入按压力和键槽2e的锯齿状的曲折引导而使第一~第三级的制栓12~14分别绕其中心轴回向图中左或者右方向转动所需角。该转动角和转动方向根据供各导向凸部12e、13e、14e分别卡合的键槽2e的各屈曲角和屈曲方向而被左右。
若像这样将键2按入到规定的位置的里侧,则首先像图1(b)所示那样第一~第三级的制栓12~14的图中上部的内侧卡合凹部12d、13d、14d全部在规定的位置(例如12点的位置)一致。该12点的位置与在外筒5的第一外侧卡合凹部5d和内筒8的杆插通孔8d卡合的锁紧杆7的位置一致。
因此,若使键2向例如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操作而对内筒8施加转动力以使内筒8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在其转动开始时,收纳在内筒8的杆插通孔8d内的锁紧杆7的从杆插通孔8d向图中上方突出的图中右上端部触碰第一外侧卡合凹部5d的图中右下端部,通过该触碰面的圆弧面而向内筒8的中心侧按压锁紧杆7整体。
因此,如图2(a)所示锁紧杆7的整体在内筒8的杆插通孔8d内插通到图中下方,锁紧杆7的图中圆弧状下端部被按入第一~第三级的制栓主体12a~14a的上部内侧卡合凹部12d、13d、14d内。
由此,锁紧杆7夹于外筒主体5a的内周面与内筒主体8a的外周面之间且将它们两者卡定的卡定状态被解除,因此内筒8能够在外筒5内转动。
因此,接着如图2(b)所示,使键2进一步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操作。于是,内筒8整体与键插入导向件10一同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在内筒主体8a的杆插通孔8d与第一~第三级的制栓12~14及间隔件15、15、15的上部的内侧卡合凹部12d、13d、14d、15d、15d、15d卡合的状态下,锁紧杆7在外筒主体5a的内周面上滑动并且转动规定的角度,像图3(a)所示那样锁紧杆7到达例如3点的位置。因此,键插入导向件10的定位用标记部10a的三角形的顶角朝向3点的位置。
该内筒8的转动角受设置于内筒8的转动限制槽8g、8h和与该转动限制槽8g、8h卡合的外筒5的卡定凸部5j限制。该转动角不限于90°,能够适当变更。
因此,若在该3点的位置上使键2从键插入口3向外侧拔出,则具有与该键2的键槽2e卡合的导向凸部12e、13e、14e的第一~第三级的制栓12~14分别与键槽2e的屈曲角对应地绕中心轴向图中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稍微转动。
由此,如图3(b)所示,锁紧杆7从各制栓12~14的上部内侧卡合凹部12d、13d、14d被推出到外侧的各制栓12~14的外周面上。因此,锁紧杆7被该制栓12~14的外周面按入3点位置的第二外侧卡合凹部5e内。
由此,锁紧杆7在3点的位置介入安装在外筒主体5a的内周面与内筒主体8a的外周面之间,因此卡定在该两主体5a、8a之间。因此,阻止内筒主体8a的进一步转动,保持该阻止状态。
由于像这样内筒主体8a转动所需中心角,因此固定于该内筒主体8a的底部的棒9也以与内筒8的转动角相同的转动角转动,能够进行上锁动作或者解锁动作。即,当例如像图1(a)所示那样棒9位于12点的位置且其自由顶端部以能够接合/脱离的方式与省略图示的锁舌片等上锁用接受件卡合或者卡定而被上锁时,通过使棒9转动到3点的位置,而使棒9从锁舌片脱落,因此被解锁。
另外,上述锁舌片等上锁接受件也可以被配置在3点的位置,该情况与上述的情况相比,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相反。
并且,若在像图3(b)所示那样锁紧杆7到达3点的位置而阻止内筒8的转动之后,使键2的轴部2b从键插入口3向外侧拔取,则全部的制栓12~14向与键2的轴部2b插入时相反的方向转动。即,在拔取键2的情况下,在此之前与键槽2e卡合的第一~第三级的制栓12~14的上部导向凸部12e、13e、14e由键槽2e的曲折角(屈曲角)引导而使制栓主体12a、13a、14a向与键2的轴部2b插入时相反的方向稍微转动。
因此,在内筒主体8a位于3点的位置的状态下,第一~第三级的制栓12~14的各内侧卡合凹部12d、13d、14d的位置处于不一致状态。
若在该不一致状态时再次将键2的轴部2b插入锁芯锁4的键插入口3内,则与上述12点时同样,在键槽2e内卡合第一~第三级的制栓12~14的上部导向凸部12e、13e、14e,由键槽2e引导而使该第一~第三级的制栓12~14分别转动所需角。
由此,各内侧卡合凹部12d、13d、14d全部在3点的位置一致且对齐,因此若使键2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操作而使内筒8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则通过与上述12点的情况相同的作用,而使卡合在外筒5的第二外侧卡合凹部5e内的锁紧杆7经过内筒主体8a的杆插通孔8d而落入全部的制栓12~14的内侧卡合凹部12d、13d、14d内。其结果为,内筒主体8a能够再次转动。
因此,若使键2持续转动为进一步返回到12点侧,则锁紧杆7在到达该12点的位置时,通过与到达上述3点的位置时相同的作用,从而像图1(a)所示那样被推出到位于12点的位置的第一外侧卡合凹部5d内。
由此,锁紧杆7夹于外筒主体5a的内周面与内筒主体8a的外周面之间并被卡定,因此阻止内筒主体8a的进一步转动,保持在12点的位置。
因此,棒9从3点的位置转动到12点的位置,再次进行上锁或者解锁。
因此,根据该锁定装置1,通过仅仅向锁芯锁4的键插入口3内插拔键2的轴部2b,能够使全部的制栓12~14转动。因此,能够省略弹簧等制栓的驱动部件而实现部件数的削减,其结果为,能够实现锁芯锁4整体的结构简化和成本降低。
并且,使第一~第三级的制栓12~14转动的机构由键槽2e和以能够接合/脱离的方式与该键槽2e卡合的导向凸部12e、13e、14e构成,由于采用这样简单的结构,因此能够实现锁芯锁4的结构的进一步简化。
此外,由于使键2的轴部2b形成为三维的筒状等立体,因此与由平板构成的平板键相比能够提高伪造的困难性。并且,设置有仅使正规的键2的轴部2b插通于键插入口3中的导向环5h,因此能够将伪造键的使用防患于未然。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键2的伪造的困难性。
并且,键槽2e是在键2向键插入口3插入时使第一~第三级的制栓12~14全部的内侧卡合凹部12d、13d、14d的位置对齐的、另一方面返回到原状位置的槽,因此要求该键槽2e的精度较高。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键2伪造的困难性,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伪造或者降低伪造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具有键插入导向件10、键插入用标记部2c、定位用标记部10a,因此能够实现防止键的错误插入和键插入的顺利化。并且,能够通过键插入导向件10的定位用标记部10a来识别棒9的位置,能够识别出锁定装置1处于上锁或者解锁的任意一方。
并且,通过内筒8的一对转动限制槽8g、8h和与该一对转动限制槽8g、8h卡合的外筒5的卡定凸部5j来构成限制内筒8的可逆的转动角的转动限制构件,因此能够准确且可靠地限制内筒8的转动角。
并且,由于在多个制栓12~14彼此之间介入插进滑动接触性高的间隔件15,因此能够实现该制栓12~14的转动的可靠性和精度的提高。但是,也可以删除间隔件15。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设置了三个(三级)制栓12~1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以个,只要是一个以上即可。
并且,设置有分别改变了内侧卡合凹部12d、13d、14d和导向凸部12e~14e各自的形成位置以及该两者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制栓,也可以设置多种模式的该组合,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伪造防止或者降低效果。
此外,通过设置多种将多种制栓组合的组合模式,从而使驱动制栓的键槽2e的形状复杂化,因此与之对应地实现键2的防止伪造、降低伪造的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键2的轴部2b的上表面形成了键槽2e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具有第二键2A,该第二键2A在键槽2e的径向相反侧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键槽2eA来取代该键槽2e。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将该第二键2A插入键插入口3,从而使第一~第三级的制栓12~14的下部(第二)导向凸部12f、13f、14f以能够接合/脱离的方式与该第二键槽2eA卡合并转动,使该制栓12~14的内侧卡合凹部12d、13d、14d的全部与所需的位置一致,从而能够使内筒8转动。
以上,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作为例子进行提示,并没有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按照其他的各种方式来实施,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键,该键具有沿轴向形成有导向槽的圆筒状的轴部;以及
锁芯锁,该锁芯锁具有外筒、内筒、锁紧杆以及制栓,其中,该内筒具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收纳在该外筒内的内筒主体、固定于该内筒主体的棒、键插入口以及以位于该键插入口内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内筒主体的键插入导向件,该锁紧杆夹于该内筒与外筒之间,且以能够接合/脱离的方式与该内筒和外筒卡定而阻止所述内筒的旋转,该制栓具有以能够接合/脱离的方式与所述键的导向槽卡合的导向凸部以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收纳在所述内筒内而供所述锁紧杆落入的内侧卡合凹部,
所述锁芯锁构成为,在所述键的轴部从所述内筒的键插入口沿着所述键插入导向件向内侧插入时,具有与所述键的导向槽卡合的所述导向凸部的所述制栓借助所述键的导向槽的引导而转动,从而使该内侧卡合凹部与所述锁紧杆的位置一致,在所述内筒的转动开始时,使所述锁紧杆沿径向插通所述内筒的杆插通孔内,而落入到所述制栓的内侧卡合凹部侧,由此能够使该内筒与外筒的卡定状态解除,使内筒转动规定的角度。
2.一种锁定装置,具备键以及锁芯锁,该锁芯锁具有通过该键而转动的内筒,所述锁定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键具备圆筒状的轴部以及导向槽,该圆筒状的轴部具有开口顶端,该导向槽沿轴向形成于该轴部,
所述锁芯锁具有:
外筒,该外筒具有轴向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的外筒主体以及形成于该外筒主体的内周面而与圆柱状的锁紧杆的径向外端部卡合的外侧卡合凹部,在所述外筒主体的周向上配设有多个该外侧卡合凹部;
内筒,该内筒具有有底圆筒状的内筒主体、棒、键插入导向件、键插入口、杆插通孔以及耳卡合部,其中,该有底圆筒状的内筒主体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收纳在所述外筒内,该棒在该内筒主体的底部外表面以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该键插入导向件在所述内筒主体的底部内表面中心部上呈同轴状地突出设置并对所述键的插入方向进行引导,该键插入口形成于该键插入导向件的外周间隙并供所述键插入,该杆插通孔沿径向贯穿所述内筒主体并使所述锁紧杆向所述内筒主体的中心侧沿径向插通,该耳卡合部供耳部卡合;
圆柱状的锁紧杆,该圆柱状的锁紧杆横跨并收纳于该内筒的杆插通孔与所述外筒的外侧卡合凹部内,且与该内筒和外筒卡定以阻止内筒的转动;以及
制栓,该制栓具有圆环状的制栓主体、导向凸部、耳部以及内侧卡合凹部,其中,该圆环状的制栓主体具有供所述内筒的键插入导向件插通的中心孔,该导向凸部在该制栓主体的中心孔内周部向该制栓主体的中心方向突出并与所述键的导向槽卡合,该耳部在所述制栓主体的外周部以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内筒的耳卡合部卡合,该内侧卡合凹部形成于所述制栓主体的外周部,且以能够接合/脱离的方式与所述锁紧杆的径向内端部卡合,
所述锁芯锁构成为,在所述键的轴部从所述内筒的键插入口沿着所述键插入导向件向内侧插入时,具有与所述键的导向槽卡合的所述导向凸部的所述制栓借助所述键的导向槽的引导而转动,从而使该内侧卡合凹部与所述锁紧杆的位置一致,在所述内筒的转动开始时,使所述锁紧杆沿径向插通于所述内筒的杆插通孔内,而落入到所述制栓的内侧卡合凹部侧,由此能够使该内筒与外筒的卡定状态解除,使内筒转动规定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键插入导向件的自由闭塞顶端面配置在所述键插入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芯锁构成为,在所述内筒转动规定的角度并将所述键从所述键插入口向外侧拔出时,使具有与所述键的导向槽卡合的导向凸部的制栓转动而将所述锁紧杆按入并夹于所述外筒与内筒之间,从而使该外筒与内筒卡定,阻止该内筒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芯锁具有限制所述内筒的转动角的转动角限制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装置具有多个所述制栓,多个所述制栓形成为其内侧卡合凹部与所述导向凸部的位置在所述键的插入方向上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所述制栓彼此之间夹有间隔件,该间隔件的与多个所述制栓分别接触的接触面形成为滑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键插入口具有键插入用的导向环,该键插入用的导向环形成有适合所述键的轴部的横截面的插入口。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键和内筒具有分别表示该键的插入方向的标记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键具有第二键,该第二键在所述导向槽的径向相反侧的轴部形成有第二导向槽来取代所述导向槽,
所述制栓具有与该第二导向槽卡合的第二导向凸部,
通过将所述第二键的轴部插入于所述内筒的键插入口,从而使所述第二导向凸部与所述第二导向槽卡合,并且借助该第二导向槽的引导而使所述制栓转动,从而使该内侧卡合凹部与所述锁紧杆的位置一致。
CN201780001814.9A 2016-12-01 2017-04-28 锁定装置 Active CN1079800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4378A JP6130581B1 (ja) 2016-12-01 2016-12-01 ロック装置
JP2016-234378 2016-12-01
PCT/JP2017/017063 WO2018100764A1 (ja) 2016-12-01 2017-04-28 ロッ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80075A true CN107980075A (zh) 2018-05-01
CN107980075B CN107980075B (zh) 2020-11-17

Family

ID=62006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1814.9A Active CN107980075B (zh) 2016-12-01 2017-04-28 锁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8007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0129A (zh) * 2019-11-11 2021-05-11 金泰祥精密五金(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锁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54943Y (zh) * 1995-09-26 1997-05-28 张和平 具有密码机构及多门栓机构的防盗门
US6474238B1 (en) * 2000-06-14 2002-11-05 Weinraub Enterprises, Inc. Gun trigger lock
CN2888022Y (zh) * 2006-05-01 2007-04-11 郑元雷 电控防盗门锁
CN201513013U (zh) * 2009-03-20 2010-06-23 缪长秀 一种锁头及与其配套的钥匙
US20140373581A1 (en) * 2012-02-16 2014-12-25 Abloy Oy Key and disc tumbler cylinder loc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54943Y (zh) * 1995-09-26 1997-05-28 张和平 具有密码机构及多门栓机构的防盗门
US6474238B1 (en) * 2000-06-14 2002-11-05 Weinraub Enterprises, Inc. Gun trigger lock
CN2888022Y (zh) * 2006-05-01 2007-04-11 郑元雷 电控防盗门锁
CN201513013U (zh) * 2009-03-20 2010-06-23 缪长秀 一种锁头及与其配套的钥匙
US20140373581A1 (en) * 2012-02-16 2014-12-25 Abloy Oy Key and disc tumbler cylinder lock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0129A (zh) * 2019-11-11 2021-05-11 金泰祥精密五金(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锁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80075B (zh) 2020-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557028A (en) Key-operable permutation lock
US7934405B2 (en) Combination padlock
US9470016B2 (en) Lock and key for the same
US10876322B2 (en) Locking device
CN101666180A (zh) 锁芯
CN104912386B (zh) 离合式锁头及钥匙
CN107208433B (zh) 密码挂锁
CN107980075A (zh) 锁定装置
US3695073A (en) Disc and sidebar cylinder lock
US1458520A (en) Lock
US1113193A (en) Permutation-lock.
US1998900A (en) Lock
US502307A (en) Permutation-padlock
WO2012163255A1 (zh) 无簧弹子锁
JP5036498B2 (ja) シリンダー錠付番号錠
US5052205A (en) Lock cylinder having a slide plate with one or more rows of pin tumblers and key therefor
JP4530295B2 (ja) キーコード変換式シリンダ錠
CN210118014U (zh) 一种箱包拉链锁、箱包拉链、箱包锁、箱包锁具及箱包
US123558A (en) Improvement in indicator-padlocks
CN208456294U (zh) 轮式字码锁
US2985005A (en) Combination lock
US427284A (en) Registering-padlock
CN101583771A (zh) 组合挂锁
US1017313A (en) Permutation-lock.
US352373A (en) Permutation-padloc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23

Address after: geneva

Applicant after: Luan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nomotojosaki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