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76770A - 微型取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微型取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76770A
CN107976770A CN201611187741.0A CN201611187741A CN107976770A CN 107976770 A CN107976770 A CN 107976770A CN 201611187741 A CN201611187741 A CN 201611187741A CN 107976770 A CN107976770 A CN 1079767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acquisition system
image acquisition
minisize
optic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877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76770B (zh
Inventor
陈冠铭
黄歆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8998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39980B/zh
Priority to CN202010206187.6A priority patent/CN1113670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76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6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76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67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3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thre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8Filters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e.g. for separating visible light from infrared and/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1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hree components only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型取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该微型取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具负屈折力;一第二透镜,具正屈折力;及一第三透镜,具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中,该微型取像系统的透镜总数为三片,当满足特定条件时,可强化结构特性、提升镜头抗压性,以避免因外力或环境因素而导致镜片变形,进而具备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以使用于各种应用需求。

Description

微型取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微型取像系统和取像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微型取像系统和取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摄影模块的应用日益广泛,以镜头达成各种科技需求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此外,迅速的医疗科技演进,使镜头成为辅助医生诊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件,特别是应用于空间有限的精密仪器或生物活体中,更需具备适应各种环境的承受能力。此外,为因应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发展出不同特性的透镜系统,其应用范围包含:智能电子产品、医疗器材、精密仪器、车用装置、辨识系统、娱乐装置、运动装置与家庭智能辅助系统等。
传统的广角镜头多使用球面玻璃透镜,因而造成镜头体积不易缩减,难以达成小型化的目的。而目前市面上高品质的微型成像系统其摄影角度皆不足以拍摄大范围的图像,因此已知的光学系统已无法满足目前科技发展的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型取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具负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正屈折力;及第三透镜,具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中,微型取像系统的透镜总数为三片,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12,微型取像系统的焦距为f,第三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5,第三透镜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
0.10<CT2/CT1<1.80;
0.45<T12/f<5.0;
|R5/R6|<0.70。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微型取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具正屈折力;及第三透镜,具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中,微型取像系统的透镜总数为三片,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微型取像系统中所有两相邻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总和为ΣAT,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透镜厚度总合为ΣCT,满足下列关系式:
0.10<CT2/CT1<1.10;
-1.30<f2/f1<0.10;
0.20<ΣAT/ΣCT<0.95。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微型取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具正屈折力;及第三透镜,具负屈折力;其中,微型取像系统的透镜总数为三片,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12,第一透镜物侧面与成像面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微型取像系统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3,第二透镜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4,满足下列关系式:
0.10<CT2/CT1<2.50;
0.10<T12/CT1<3.80;
3.80<TL/f<10.0;
0<(R3-R4)/(R3+R4)<3.0。
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前述微型取像系统与电子感光元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取像装置。
本发明将第一透镜设计为可具负屈折力,可利于形成负焦(Retrofocus)结构,以满足更大角度的图像撷取范围;将第二透镜设计为具正屈折力,可提供系统主要汇聚能力,平衡第一透镜所产生的像差,同时可满足广角与微型化的需求;将第三透镜设计为具负屈折力,可利于控制系统后焦,以避免珀兹伐场曲(Petzval field)过度矫正;第三透镜物侧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凹面,可利于缓和光线入射于镜片表面的角度,以降低发生全反射的机率。
当CT2/CT1满足所述条件时,可强化结构特性、提升镜头抗压性,以避免因外力或环境因素而导致镜片变形,进而具备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以使用于各种应用需求。
当T12/f满足所述条件时,可有效控制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间的距离,以避免间距过大导致空间浪费,或间距过小而影响视角大小。
当|R5/R6|满足所述条件时,可有效平衡第三透镜表面的曲率配置,以在视场角度与总长间取得平衡。
当f2/f1满足所述条件时,可有效平衡镜片屈折力配置,使同时具备广视角与微型化的特性。
当ΣAT/ΣCT满足所述条件时,可有效利用系统空间,以满足小型化需求。
当T12/CT1满足所述条件时,可有效提升镜头空间使用效率,以达到微型化的目的。
当TL/f满足所述条件时,可助于形成系统广角特性,并可缩减不同波段光线于光轴上因偏移所造成的差异量。
当(R3-R4)/(R3+R4)满足所述条件时,有效控制镜片形状,使系统主点位置更利于形成广角系统。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2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3A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4A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5A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6A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7A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7B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8A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8B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9A是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9B是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10A是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10B是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11A是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11B是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微型取像系统参数Yp32的示意图。
图13A是示意装设有本发明的取像装置的智能手机。
图13B是示意装设有本发明的取像装置的平板电脑。
图13C是示意装设有本发明的取像装置的可穿戴装置。
图14A是示意装设有本发明的取像装置的倒车显影装置。
图14B是示意装设有本发明的取像装置的行车纪录器。
图14C是示意装设有本发明的取像装置的监控摄影机。
附图标号
光圈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
第一透镜 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1110
物侧面 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1011、1111
像侧面 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2、1012、1112
第二透镜 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1020、1120
物侧面 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1、1021、1121
像侧面 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2、1022、1122
第三透镜 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1030、1130
物侧面 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1、1031、1131
像侧面 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2、1032、1132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 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0、1040、1140
成像面 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0、1050、1150
电子感光元件 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60、1060、1160
取像装置 1301、1401
智能手机 1310
平板电脑 1320
可穿戴装置 1330
显示荧幕 1402
倒车显影器 1410
行车纪录器 1420
监控摄影机 1430
第三透镜为 L3
微型取像系统的焦距为 f
第一透镜的焦距为 f1
第二透镜的焦距为 f2
第二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为 R3
第二透镜像侧面曲率半径为 R4
第三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为 R5
第三透镜像侧面曲率半径为 R6
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 V2
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 V3
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 CT1
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 CT2
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 T12
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 T23
微型取像系统中所有两相邻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总和为 ΣAT
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透镜厚度总合为 ΣCT
光圈与第三透镜像侧面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 SD
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三透镜像侧面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 TD
第三透镜像侧面的反曲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 Yp32、Yp321、Yp322
微型取像系统的光圈值为 Fno
微型取像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 HFOV
微型取像系统的最大像高为 ImgH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型取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
第一透镜可具负屈折力,可利于形成负焦(Retrofocus)结构,以满足更大角度的图像撷取范围;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凹面,可使第一透镜具备足够的发散能力,以利于达成广视角的特性。
第二透镜具正屈折力,可提供系统主要汇聚能力,平衡第一透镜所产生的像差,同时可满足广角与微型化的需求;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凸面,可有效分担第二透镜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分布,以避免曲率过大而导致像差过大;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凸面,可强化系统汇聚能力,且平衡主点位置,以达到较佳的成像效果。
第三透镜具负屈折力,可利于控制系统后焦,以避免珀兹伐场曲(Petzval field)过度矫正;其物侧面及像侧面可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凹面,可利于缓和光线入射于镜片表面的角度,以降低发生全反射的机率;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凸面,可控制光线入射于成像面的入射角度,使具备足够的光线接收面积;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凸面且由近光轴处至周边存在至少一凹面,可利于修正珀兹伐场曲(Petzval field),以提升周边图像品质。
微型取像系统中透镜总数为三片,其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中至少一透镜表面可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可有效控制镜片周边形状,以调整镜片与光线间的夹角,进而避免杂散光增生。
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当微型取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10<CT2/CT1<2.50时,可强化结构特性、提升镜头抗压性,以避免因外力或环境因素而导致镜片变形,进而具备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以使用于各种应用需求;较佳地,0.10<CT2/CT1<1.80;较佳地,0.10<CT2/CT1<1.10。
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12,微型取像系统的焦距为f,当微型取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45<T12/f<5.0时,可有效控制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间的距离,以避免间距过大导致空间浪费,或间距过小而影响视角大小;较佳地,0.60<T12/f<3.5。
第三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5,第三透镜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6,当微型取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R5/R6|<0.70时,可有效平衡第三透镜表面的曲率配置,以在视场角度与总长间取得平衡;较佳地,|R5/R6|<0.50。
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当微型取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1.30<f2/f1<0.10时,可有效平衡镜片屈折力配置,使同时具备广视角与微型化的特性;较佳地,-0.75<f2/f1<0。
微型取像系统中所有两相邻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总和为ΣAT,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透镜厚度总合为ΣCT,当微型取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20<ΣAT/ΣCT<0.95时,可有效利用系统空间,以满足小型化需求。
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12,当微型取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10<T12/CT1<3.80时,可有效提升镜头空间使用效率,以达到微型化的目的;较佳地,0.30<T12/CT1<2.50。
第一透镜物侧面与成像面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微型取像系统的焦距为f,当微型取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3.80<TL/f<10.0时,可助于形成系统广角特性,并可缩减不同波段光线于光轴上因偏移所造成的差异量。
第二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3,第二透镜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4,当微型取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R3-R4)/(R3+R4)<3.0时,可有效控制镜片形状,使系统主点位置更利于形成广角系统;较佳地,1.50<(R3-R4)/(R3+R4)<2.50。
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当微型取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2.0<V2/V3<4.0时,可修正系统色差,使不同波段的光线于同一成像面聚焦。
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12,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23,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当微型取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10<(T12+T23)/CT1<2.15时,可利于平衡镜片间距配置,以避免间距过短造成镜片干涉,或是间距过长而增加杂散光的发生机率;较佳地,0.20<(T12+T23)/CT1<1.85;较佳地,0.30<(T12+T23)/CT1<1.50。
第二透镜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4,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当微型取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50<R4/CT2<0时,可强化第二透镜的屈折力,使系统具备足够的汇聚能力以控制镜头总长。
微型取像系统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当微型取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f/f2<2.0时,可有效平衡系统主要屈折力,同时确保系统具备足够视场角度。
第二透镜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4,第三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5,当微型取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100<(R4+R5)/(R4-R5)<-5.0时,可平衡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间的空间关系,使满足制造性与具备良好的像差修正能力。
微型取像系统的最大像高为ImgH,微型取像系统的焦距为f,当微型取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95<ImgH/f<3.0时,可增加系统收光面积,提升图像亮度,同时提升系统对称性,以改善像差。
微型取像系统可另设置光圈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光圈与第三透镜像侧面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D,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三透镜像侧面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当微型取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10<SD/TD<0.50时,可控制系统总长,同时具备大角度的图像撷取范围。
第三透镜像侧面的反曲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p32(请参阅图12,如有多个反曲点时,Yp32可为第三透镜(L3)像侧面的各别反曲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Yp321或Yp322中的任一),微型取像系统的焦距为f,当微型取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Yp32/f<1.50时,可利于系统周边像差的修正,有效减少彗差与畸变。
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当微型取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1<f3/f1<0.95时,可强化第三透镜的功能性,以利于像差修正。
本发明揭露的微型取像系统中,透镜的材质可为玻璃或塑胶,若透镜的材质为玻璃,则可以增加微型取像系统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若透镜材质为塑胶,则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可于镜面上设置非球面(ASP),非球面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较多的控制变数,用以消减像差,进而缩减透镜使用的数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发明微型取像系统的总长度。
本发明揭露的微型取像系统中,可设置至少一光阑(Stop),如孔径光阑(ApertureStop)、耀光光阑(Glare Stop)或视场光阑(Field Stop)等,有助于减少杂散光以提升图像品质。
本发明揭露的微型取像系统中,光圈配置可为前置或中置,前置光圈意即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第一透镜间,中置光圈则表示光圈设置于第一透镜与成像面间,前置光圈可使微型取像系统的出射瞳(Exit Pupil)与成像面产生较长的距离,使之具有远心(Telecentric)效果,可增加电子感光元件如CCD或CMOS接收图像的效率;中置光圈则有助于扩大系统的视场角,使微型取像系统具有广角镜头的优势。
本发明揭露的微型取像系统中,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凸面位置时,则表示透镜表面可于近光轴处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凹面位置时,则表示透镜表面可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若透镜的屈折力或焦距未界定其区域位置时,则表示透镜的屈折力或焦距可为透镜于近光轴处的屈折力或焦距。
本发明揭露的微型取像系统中,微型取像系统的成像面,依其对应的电子感光元件的不同,可为平面或有任一曲率的曲面,特别是指凹面朝往物侧方向的曲面。
本发明揭露的微型取像系统更可视需求应用于移动对焦的光学系统中,并兼具优良像差修正与良好成像品质的特色。本发明亦可多方面应用于智能电子产品、医疗器材、精密仪器、车用装置、辨识系统、娱乐装置、运动装置与家庭智能辅助系统等电子装置中。
本发明更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其包含前述微型取像系统以及电子感光元件,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微型取像系统的成像面,因此取像装置可通过微型取像系统的设计达到最佳成像效果。较佳地,微型取像系统可进一步包含镜筒、支持装置(Holder Member)或其组合。此外,取像装置可进一步包含光学防手震(Optical Image Stabilizer)装置,来配合微型取像系统以提供更佳的成像品质。
请参照图13A、图13B及图13C,取像装置1301可搭载于电子装置,其包括,智能手机1310、平板电脑1320、或可穿戴装置1330。另参照图14A、图14B及第图14C,取像装置1401(可配合一显示荧幕1402)可搭载于电子装置,其包括,倒车显影器1410、行车纪录器1420、或监控摄影机1430。前揭电子装置仅是示范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取像装置的实际运用例子,并非限制本发明的取像装置的运用范围。较佳地,电子装置可进一步包含控制单元、显示单元、存储单元、暂存储单元(RAM)或其组合。
本发明揭露的微型取像系统及取像装置将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配合所附图式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A,第一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1B。第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微型取像系统(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160,微型取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110、光圈100、第二透镜120及第三透镜130,其中:
第一透镜11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11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1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111及像侧面112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111具有一个反曲点;
第二透镜12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1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12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121及像侧面122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13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13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13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131及像侧面132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131及像侧面132皆各具有两个反曲点。
微型取像系统另包含有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140置于第三透镜130与成像面150间,其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电子感光元件160设置于成像面150上。
第一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表一所示,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且表面0-10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其非球面数据如表二所示,k表示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4-A12则表示各表面第4-12阶非球面系数。此外,以下各实施例表格乃对应各实施例的示意图与像差曲线图,表格中数据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的表一及表二的定义相同,在此不加赘述。
上述的非球面曲线的方程式表示如下:
其中:
X: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的切面的相对距离;
Y: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
R:曲率半径;
k:锥面系数;
Ai:第i阶非球面系数。
第一实施例中,微型取像系统的焦距为f,微型取像系统的光圈值为Fno,微型取像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数值为:f=0.24(毫米),Fno=3.00,HFOV=69.0(度)。
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透镜120的色散系数为V2,第三透镜130的色散系数为V3,其关系式为:V2/V3=2.87。
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0于该光轴上的厚度为CT1,第二透镜120于该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关系式为:CT2/CT1=0.72。
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20之间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T12,第一透镜110于该光轴上的厚度为CT1,其关系式为:T12/CT1=1.05。
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20之间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T12,微型取像系统的焦距为f,其关系式为:T12/f=1.77。
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20之间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T12,第二透镜120与第三透镜130之间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T23,第一透镜110于该光轴上的厚度为CT1,其关系式为:(T12+T23)/CT1=1.14。
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物侧面121曲率半径为R3,第二透镜像侧面122曲率半径为R4,其关系式为:(R3-R4)/(R3+R4)=1.84。
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透镜像侧面122曲率半径为R4,第三透镜物侧面131曲率半径为R5,其关系式为:(R4+R5)/(R4-R5)=-5.71。
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透镜像侧面122曲率半径为R4,第二透镜120于该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关系式为:R4/CT2=-0.43。
第一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物侧面131曲率半径为R5,第三透镜像侧面132曲率半径为R6,其关系式为:|R5/R6|=0.31。
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120的焦距为f2,其关系式为:f2/f1=-0.55。
第一实施例中,微型取像系统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120的焦距为f2,其关系式为:f/f2=1.09。
第一实施例中,微型取像系统中所有两相邻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的间隔距离总和为ΣAT,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及第三透镜130于该光轴上的透镜厚度总合为ΣCT,其关系式为:ΣAT/ΣCT=0.51。
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物侧面111与成像面150之间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TL,微型取像系统的焦距为f,其关系式为:TL/f=7.79。
第一实施例中,微型取像系统的最大像高为ImgH(即电子感光元件160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微型取像系统的焦距为f,其关系式为:ImgH/f=2.09。
第一实施例中,光圈100与第三透镜像侧面132之间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SD,第一透镜物侧面111至第三透镜像侧面132之间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关系式为:SD/TD=0.40。
第一实施例中,第三透镜像侧面132的反曲点与该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p32,该微型取像系统的焦距为f,因第三透镜像侧面132具有两个反曲点,故其关系式分别为:Yp32/f=0.13及Yp32/f=0.76。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2A,第二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2B。第二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微型取像系统(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260,微型取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210、光圈200、第二透镜220及第三透镜230,其中:
第一透镜21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21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2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211及像侧面212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211具有一个反曲点;
第二透镜22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2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22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221及像侧面222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23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23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23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231及像侧面232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231具有两个反曲点。
微型取像系统另包含有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240置于第三透镜230与成像面250间,其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电子感光元件260设置于成像面250上。
第二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表三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表四所示,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第二实施例非球面曲线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惟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
第三实施例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请参阅图3A,第三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3B。第三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微型取像系统(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360,微型取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310、光圈300、第二透镜320及第三透镜330,其中:
第一透镜31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3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3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311及像侧面312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32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3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32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321及像侧面322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33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33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33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331及像侧面332皆为非球面。
微型取像系统另包含有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340置于第三透镜330与成像面350间,其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电子感光元件360设置于成像面350上。
第三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表五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表六所示,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第三实施例非球面曲线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惟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
第四实施例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请参阅图4A,第四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4B。第四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微型取像系统(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460,微型取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410、光圈400、第二透镜420及第三透镜430,其中:
第一透镜41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4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4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411及像侧面412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42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4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42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421及像侧面422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43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43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43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431及像侧面432皆为非球面,其像侧面432具有三个反曲点。
微型取像系统另包含有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440置于第三透镜430与成像面450间,其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电子感光元件460设置于成像面450上。
第四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表七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表八所示,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第四实施例非球面曲线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惟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
第五实施例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请参阅图5A,第五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5B。第五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微型取像系统(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560,微型取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510、光圈500、第二透镜520及第三透镜530,其中:
第一透镜51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5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5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511及像侧面512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511具有一个反曲点;
第二透镜52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5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52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521及像侧面522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521及像侧面522皆各具有一个反曲点;
第三透镜53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53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53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531及像侧面532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531具有一个反曲点,其像侧面532具有四个反曲点。
微型取像系统另包含有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540置于第三透镜530与成像面550间,其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电子感光元件560设置于成像面550上。
第五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表九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表十所示,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第五实施例非球面曲线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惟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
第六实施例
本发明第六实施例请参阅图6A,第六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6B。第六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微型取像系统(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660,微型取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610、光圈600、第二透镜620及第三透镜630,其中:
第一透镜61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6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6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611及像侧面612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62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6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62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621及像侧面622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63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63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63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631及像侧面632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631具有两个反曲点,其像侧面632具有一个反曲点。
微型取像系统另包含有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640置于第三透镜630与成像面650间,其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电子感光元件660设置于成像面650上。
第六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表十一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表十二所示,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第六实施例非球面曲线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惟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
第七实施例
本发明第七实施例请参阅图7A,第七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7B。第七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微型取像系统(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760,微型取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710、光圈700、第二透镜720及第三透镜730,其中:
第一透镜71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71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7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711及像侧面712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711具有一个反曲点;
第二透镜72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7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72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721及像侧面722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721具有一个反曲点;
第三透镜73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73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73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731及像侧面732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731具有一个反曲点,其像侧面732具有三个反曲点。
微型取像系统另包含有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740置于第三透镜730与成像面750间,其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电子感光元件760设置于成像面750上。
第七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表十三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表十四所示,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第七实施例非球面曲线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惟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
第八实施例
本发明第八实施例请参阅图8A,第八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8B。第八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微型取像系统(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860,微型取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810、光圈800、第二透镜820及第三透镜830,其中:
第一透镜81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81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81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811及像侧面812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811及像侧面812皆各具有一个反曲点;
第二透镜82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8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82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821及像侧面822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821具有一个反曲点;
第三透镜83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83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83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831及像侧面832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831具有一个反曲点,其像侧面832具有三个反曲点。
微型取像系统另包含有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840置于第三透镜830与成像面850间,其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电子感光元件860设置于成像面850上。
第八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表十五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表十六所示,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第八实施例非球面曲线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惟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
第九实施例
本发明第九实施例请参阅图9A,第九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9B。第九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微型取像系统(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960,微型取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910、光圈900、第二透镜920及第三透镜930,其中:
第一透镜91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911为平面,其像侧面9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912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92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9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92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921及像侧面922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93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93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93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931及像侧面932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931具有两个反曲点,其像侧面932具有一个反曲点。
微型取像系统另包含有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940置于第三透镜930与成像面950间,其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电子感光元件960设置于成像面950上。
第九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表十七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表十八所示,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第九实施例非球面曲线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惟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
第十实施例
本发明第十实施例请参阅图10A,第十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10B。第十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微型取像系统(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1060,微型取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1010、光圈1000、第二透镜1020及第三透镜1030,其中:
第一透镜101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1011为平面,其像侧面10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1012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102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10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102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1021及像侧面1022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103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103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103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1031及像侧面1032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1031及像侧面1032皆各具有两个反曲点。
微型取像系统另包含有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1040置于第三透镜1030与成像面1050间,其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电子感光元件1060设置于成像面1050上。
第十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表十九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表二十所示,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第十实施例非球面曲线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惟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
第十一实施例
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1A,第十一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11B。第十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微型取像系统(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1160,微型取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1110、光圈1100、第二透镜1120及第三透镜1130,其中:
第一透镜111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11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11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1111及像侧面1112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1111具有一个反曲点;
第二透镜112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11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112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1121及像侧面1122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1121具有一个反曲点;
第三透镜113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113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113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1131及像侧面1132皆为非球面,其像侧面1132具有三个反曲点。
微型取像系统另包含有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1140置于第三透镜1130与成像面1150间,其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电子感光元件1160设置于成像面1150上。
第十一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表二十一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表二十二所示,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第十一实施例非球面曲线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惟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
以上各表所示为本发明揭露的实施例中,微型取像系统的不同数值变化表,然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数值变化皆属实验所得,即使使用不同数值,相同结构的产品仍应属于本发明揭露的保护范畴,故以上的说明所描述的及图式仅作为例示性,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揭露的权利要求。

Claims (29)

1.一种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负屈折力;
一第二透镜,具正屈折力;及
一第三透镜,具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其中,该微型取像系统的透镜总数为三片,该第一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二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为CT2,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T12,该微型取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三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5,该第三透镜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
0.10<CT2/CT1<1.80;
0.45<T12/f<5.0;
|R5/R6|<0.7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该第三透镜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物侧面及像侧面于近光轴处皆为凸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由该近光轴处至周边存在至少一凹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该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满足下列关系式:
2.0<V2/V3<4.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T12,该微型取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三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5,该第三透镜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
0.60<T12/f<3.5;
|R5/R6|<0.5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T23,该第一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为CT1,满足下列关系式:
0.30<(T12+T23)/CT1<1.5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与一成像面之间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微型取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微型取像系统中所有两相邻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的间隔距离总和为ΣAT,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及该第三透镜于该光轴上的透镜厚度总合为ΣCT,满足下列关系式:
3.80<TL/f<10.0;
0.20<ΣAT/ΣCT<0.9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4,该第二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为CT2,满足下列关系式:
-0.50<R4/CT2<0。
10.一种取像装置,其包含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取像系统与一电子感光元件。
11.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有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取像装置。
12.一种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
一第二透镜,具正屈折力;及
一第三透镜,具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其中,该微型取像系统的透镜总数为三片,该第一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二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为CT2,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微型取像系统中所有两相邻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的间隔距离总和为ΣAT,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及该第三透镜于该光轴上的透镜厚度总合为ΣCT,满足下列关系式:
0.10<CT2/CT1<1.10;
-1.30<f2/f1<0.10;
0.20<ΣAT/ΣCT<0.95。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中至少一透镜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该微型取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满足下列关系式:
0<f/f2<2.0。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满足下列关系式:
-0.75<f2/f1<0。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4,满足下列关系式:
1.50<(R3-R4)/(R3+R4)<2.50。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T23,该第一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为CT1,满足下列关系式:
0.10<(T12+T23)/CT1<2.15。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4,该第三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5,满足下列关系式:
-100<(R4+R5)/(R4-R5)<-5.0。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该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满足下列关系式:
2.0<V2/V3<4.0。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微型取像系统的最大像高为ImgH,该微型取像系统的焦距为f,满足下列关系式:
0.95<ImgH/f<3.0。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微型取像系统另设置一光圈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该光圈与该第三透镜像侧面之间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SD,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三透镜像侧面之间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TD,满足下列关系式:
0.10<SD/TD<0.50。
22.一种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
一第二透镜,具正屈折力;及
一第三透镜,具负屈折力;
其中,该微型取像系统的透镜总数为三片,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二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为CT2,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T12,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与一成像面之间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微型取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4,满足下列关系式:
0.10<CT2/CT1<2.50;
0.10<T12/CT1<3.80;
3.80<TL/f<10.0;
0<(R3-R4)/(R3+R4)<3.0。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具负屈折力,该第二透镜像侧面为凸面,该第三透镜像侧面的反曲点与该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p32,该微型取像系统的焦距为f,满足下列关系式:
0<Yp32/f<1.50。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满足下列关系式:
0.1<f3/f1<0.95。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T12,该第一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为CT1,满足下列关系式:
0.30<T12/CT1<2.50。
2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T23,该第一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为CT1,满足下列关系式:
0.20<(T12+T23)/CT1<1.85。
28.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5,该第三透镜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
|R5/R6|<0.70。
29.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微型取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该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满足下列关系式:
2.0<V2/V3<4.0。
CN201611187741.0A 2016-10-21 2016-12-21 微型取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079767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9981.4A CN111239980B (zh) 2016-10-21 2016-12-21 微型取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02010206187.6A CN111367059B (zh) 2016-10-21 2016-12-21 微型取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4014A TWI612326B (zh) 2016-10-21 2016-10-21 微型取像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105134014 2016-10-21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9981.4A Division CN111239980B (zh) 2016-10-21 2016-12-21 微型取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02010206187.6A Division CN111367059B (zh) 2016-10-21 2016-12-21 微型取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6770A true CN107976770A (zh) 2018-05-01
CN107976770B CN107976770B (zh) 2020-04-10

Family

ID=6172868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87741.0A Active CN107976770B (zh) 2016-10-21 2016-12-21 微型取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02010189981.4A Active CN111239980B (zh) 2016-10-21 2016-12-21 微型取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02010206187.6A Active CN111367059B (zh) 2016-10-21 2016-12-21 微型取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9981.4A Active CN111239980B (zh) 2016-10-21 2016-12-21 微型取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02010206187.6A Active CN111367059B (zh) 2016-10-21 2016-12-21 微型取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10222583B2 (zh)
CN (3) CN107976770B (zh)
TW (1) TWI612326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5953A (zh) * 2019-02-28 2019-07-05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TWI674448B (zh) * 2018-10-11 2019-10-11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片式薄型成像鏡片組
CN111077661A (zh) * 2018-10-18 2020-04-28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WO2020258269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3671664A (zh) * 2020-05-13 2021-11-19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拍摄光学系统、透镜单元以及拍摄装置
CN115576086A (zh) * 2022-12-06 2023-01-06 深圳赛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近红外超广角镜头
US11953756B2 (en) 2019-08-15 2024-04-09 Jiangxi Ofilm Optical Co., Ltd. Optical system, image captur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7480B (zh) * 2019-07-23 2019-10-25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成像透镜系统
WO2021166027A1 (ja) * 2020-02-17 2021-08-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対物光学系、撮像装置、及び内視鏡
US20230168469A1 (en) * 2020-04-30 2023-06-01 Sony Group Corporation Optical apparatus
CN112748548B (zh) * 2021-02-02 2023-01-10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666687B (zh) * 2021-03-17 2021-07-06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3093370B (zh) * 2021-04-13 2022-09-1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58180A (ja) * 2004-03-12 2005-09-22 Seiko Epson Corp 広角撮像レンズ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06201674A (ja) * 2005-01-24 2006-08-03 Seiko Epson Corp 広角撮像レンズ
JP2009098322A (ja) * 2007-10-16 2009-05-07 Fujinon Corp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202472103U (zh) * 2011-11-11 2012-10-03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系统
CN104181676A (zh) * 2013-05-23 2014-12-03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微小型镜头
CN205562931U (zh) * 2016-03-17 2016-09-07 厦门颉轩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广角成像镜头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55701A (en) 1955-05-02 1956-07-24 Eastman Kodak Co Distortionless zoom viewfinder for cameras
JPS6321619A (ja) 1986-07-15 1988-01-29 Minolta Camera Co Ltd 面倒れ補正走査光学系
JPH02304409A (ja) 1989-05-19 1990-12-1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ファインダー光学系
JP3324802B2 (ja) 1992-10-30 2002-09-17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撮影レンズ
US5815324A (en) 1995-09-19 1998-09-29 Minolta Co., Ltd. Zoom lens system for a lens shutter camera
JPH09288234A (ja) 1996-04-22 1997-11-04 Konica Corp 撮影レンズ
JPH10319315A (ja) 1997-05-21 1998-12-04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結像レンズ
JP2000221390A (ja) * 1999-02-03 2000-08-11 Konica Corp 撮像レンズ
JP2000066097A (ja) 1999-09-10 2000-03-03 Asahi Optical Co Ltd 撮像レンズ
JP3870907B2 (ja) * 2002-07-30 2007-01-24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2006047944A (ja) 2004-03-24 2006-02-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撮影レンズ
JP2007279547A (ja) 2006-04-11 2007-10-25 Olympus Corp 撮像光学系
JP2007279548A (ja) 2006-04-11 2007-10-25 Olympus Corp 撮像光学系
JP2008164989A (ja) 2006-12-28 2008-07-17 Olympus Corp 撮像光学系
JP2009156950A (ja) 2007-12-25 2009-07-16 Olympus Corp 撮像光学系
TWI437260B (zh) * 2009-01-19 2014-05-11 Miniature image acquisition device
TWI394980B (zh) 2010-03-19 2013-05-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影用光學鏡組
JP5829803B2 (ja) 2010-11-02 2015-12-09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ユニット
JP2012177736A (ja) 2011-02-25 2012-09-13 Kyocera Corp 撮像レンズ
KR20140008183A (ko) 2012-07-11 2014-01-2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소형 광각 광학계
TWI446059B (zh) 2012-10-15 2014-07-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影系統鏡頭組
TWM459408U (zh) * 2013-04-15 2013-08-11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薄型廣角三片式成像鏡頭組
JPWO2015025516A1 (ja) 2013-08-19 2017-03-02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系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2015060019A (ja) * 2013-09-18 2015-03-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対物レンズおよび内視鏡
KR101535086B1 (ko) * 2013-09-24 2015-07-09 주식회사 세코닉스 왜곡이 보정된 광각 촬영 렌즈 시스템
US9225888B2 (en) 2013-11-19 2015-12-29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e capturing array system an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device
JP2016031501A (ja) * 2014-07-30 2016-03-07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系及び撮像装置
CN105824108B (zh) * 2015-01-09 2018-06-19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TWI533020B (zh) * 2015-01-09 2016-05-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JP6014723B2 (ja) 2015-06-24 2016-10-25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ユニット
CN106443977B (zh) 2015-08-06 2018-10-09 亚太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
JP6416070B2 (ja) 2015-09-28 2018-10-3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TWM516164U (zh) * 2015-10-28 2016-01-21 Baso Prec Optics Ltd 廣視角取像裝置
JP6542138B2 (ja) 2016-02-08 2019-07-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対物レンズおよび内視鏡
CN205507200U (zh) * 2016-04-15 2016-08-24 湖南拓视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近红外大光圈镜头
CN109154713B (zh) 2016-05-12 2020-12-11 纳卢克斯株式会社 摄像光学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58180A (ja) * 2004-03-12 2005-09-22 Seiko Epson Corp 広角撮像レンズ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06201674A (ja) * 2005-01-24 2006-08-03 Seiko Epson Corp 広角撮像レンズ
JP2009098322A (ja) * 2007-10-16 2009-05-07 Fujinon Corp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202472103U (zh) * 2011-11-11 2012-10-03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系统
CN104181676A (zh) * 2013-05-23 2014-12-03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微小型镜头
CN205562931U (zh) * 2016-03-17 2016-09-07 厦门颉轩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广角成像镜头系统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4448B (zh) * 2018-10-11 2019-10-11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片式薄型成像鏡片組
CN111077661A (zh) * 2018-10-18 2020-04-28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9975953A (zh) * 2019-02-28 2019-07-05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N109975953B (zh) * 2019-02-28 2021-04-09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WO2020258269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US11953756B2 (en) 2019-08-15 2024-04-09 Jiangxi Ofilm Optical Co., Ltd. Optical system, image captur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671664A (zh) * 2020-05-13 2021-11-19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拍摄光学系统、透镜单元以及拍摄装置
CN113671664B (zh) * 2020-05-13 2023-01-1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拍摄光学系统、透镜单元以及拍摄装置
CN115576086A (zh) * 2022-12-06 2023-01-06 深圳赛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近红外超广角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9980B (zh) 2022-03-29
US10571655B2 (en) 2020-02-25
US20180113280A1 (en) 2018-04-26
CN111367059B (zh) 2022-03-29
CN111239980A (zh) 2020-06-05
US20190154978A1 (en) 2019-05-23
US11249281B2 (en) 2022-02-15
US20200150390A1 (en) 2020-05-14
US10222583B2 (en) 2019-03-05
CN107976770B (zh) 2020-04-10
TWI612326B (zh) 2018-01-21
TW201816460A (zh) 2018-05-01
CN111367059A (zh) 2020-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76770A (zh) 微型取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4777592B (zh) 成像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可携式装置
CN104570277B (zh) 成像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06597634B (zh) 图像撷取透镜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372792B (zh) 取像光学透镜组、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4730695B (zh) 成像用光学镜组、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CN104635324B (zh) 取像透镜组、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CN103837965B (zh) 光学拾像镜片系统
CN104155742B (zh) 光学影像拾取系统
CN202661702U (zh) 成像光学系统镜组
CN107193110B (zh) 成像光学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7402431A (zh) 影像撷取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700119B (zh) 成像透镜系统、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6886081A (zh) 取像用光学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7765394A (zh) 光学摄像系统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319680A (zh) 取像用光学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4570278B (zh) 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CN106324811A (zh) 光学摄像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988184B (zh) 摄影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4977696B (zh) 摄影光学镜组、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CN104516092A (zh) 拾像系统透镜组、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CN103869447A (zh) 摄像镜头
CN104423018A (zh) 拾像系统镜片组及取像装置
CN103969804A (zh) 移动对焦光学系统
CN106199931A (zh) 成像镜片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