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74535B - 一种提高双匝感应器的冷却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双匝感应器的冷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74535B
CN107974535B CN201711180295.5A CN201711180295A CN107974535B CN 107974535 B CN107974535 B CN 107974535B CN 201711180295 A CN201711180295 A CN 201711180295A CN 107974535 B CN107974535 B CN 1079745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pipe
link block
hole
copp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802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74535A (zh
Inventor
陈海涛
刘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PACIFIC TOOL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PACIFIC TOOL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PACIFIC TOOL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PACIFIC TOOL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8029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745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74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4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74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45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06Surface hardening
    • C21D1/09Surface hardening by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al or wave energy; by particle radiation
    • C21D1/10Surface hardening by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al or wave energy; by particle radiation by electric ind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Abstract

本专利涉及装置冷却方法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提高双匝感应器的冷却方法,本方法中采用的铜管的直径小于8mm,壁厚小于等于1mm,将整个铜管的体积减少,能够便于对尺寸较小的加热面进行高频加热;同时铜管的两端分别与水管连接,方便铜管的一端进水,远离进水的一端出水,让铜管被冷却水充分冷却;铜管呈直线设置,铜管内的冷却水流动时不会受到铜管的影响,具有高的流动性,能够提高冷却水单位时间的流量,提高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双匝感应器的冷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置冷却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双匝感应器的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高频加热离不开高频加热感应器,双匝感应器是工件淬火过程中使用比例最高的感应器,常见的高频加热机的感应器多采用铜管绕制,铜管上有设有多处折弯,利用铜管形成的电磁感应作用在工件内产生涡流而将工件进行加热。当高频加热感应器在加热过程中,铜管上自身也在消耗电能,铜管会在此过程中发热,工作时感应器自身温度升高,将引起感应器电阻上升,增加能耗,同时降低设备对工件加热的有效功率;如果冷却不好温度进一步升高,会导致感应器熔化而使加热过程失败。
感应器加热时需要足够的冷却水通过铜管的内壁,冷却水能对铜管的进行冷却,如图1所示,传统的铜管1由一根完整的钢管绕制而成,铜管1的直径为8mm,壁厚为1mm,冷却水只能从铜管1的左端进入,然后从铜管1的位于左侧的另一端输出,铜管1的出水处3的冷却水温度升高,会导致进水处2的冷却水收到出水处3的影响温度升高,导致整个铜管1的冷却度会降低;同时弯折处的铜管1会降低冷却水的流速,进而减小了冷却水单位时间的流量,降低冷却效果。同时有些产品加热时限制了感应器的尺寸,如小孔的高频加热,孔的大小决定了感应器的大小我们无法通过增加感应器铜管1尺寸的方法去冷却感应器。由于铜管1的直径较大,铜管1的直径较大,只能对加热面较大的工件进行高频加热,当需要对小孔进行高频加热时,受到铜管1直径和体积大小的影响,难以使用直径为8mm和壁厚为1mm的铜管1进行高频加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提高双匝感应器的冷却方法,以提高感应器的冷却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提高双匝感应器的冷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铜管改进步骤:将四个铜管进行改建,每个铜管的直径小于8mm,铜管的壁厚小于等于1mm;铜管呈直线型;所述铜管的两端用于与水管连接;
连接块改进步骤:连接块包括能通电的第一连接块和两个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均导电;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供铜管穿过的四个第一通孔,第二连接块上设有供铜管穿过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其中两个第一通孔内设有绝缘管,绝缘管设置在位于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通孔内;
安装改进步骤:其中两根铜管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块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连接块上的第二通孔与水管连接;剩余两根铜管的一端依次穿过绝缘管和第二连接块上的第三通孔与水管连接;四个铜管相互平行,且两个第二连接块不接触。
基础方案的原理及其优点:1、钢管改进步骤中,将铜管的直径减小,同时将铜管制成直线型,当水管中的冷却水进入到铜管中时,冷却水会沿铜管直线流动,铜管内每一处的冷却水的流速均为与水管中的冷却水的流速一致,能够让冷却水对铜管进行充分的冷却;同时将4个铜管分别与四个水管连通,经过其中一个铜管的冷却水不会回流至下一个铜管中,进而能够让各个铜管被分别进行冷却,能够让所有铜管被充分的冷却;铜管的直径小于原有铜管的直径,铜管通电发热时,同等长度的铜管在改进后,铜管的体积减少,铜管的电阻和自身消耗的电能减小,能够有效的将电能转化为让工件升温的热能。
2、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进行改进,改进后的第一连接块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连接块上的第二通孔与四根铜管的安装相适应,能够保证各个铜管通电的同时,绝缘管能够保证铜管上的电流不短路。
3、安装步骤中,四个铜管相互平行,且两个第二连接块不接触,能够防止让个铜管上的电流不受外界干扰,同时能防止整个电路短路;绝缘管的设置能够让铜管靠近绝缘管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块分离,防止短路。
综上所述,本方法中采用的铜管的直径小于8mm,壁厚小于等于1mm,将整个铜管的体积减少,能够便于对尺寸较小的加热面进行高频加热;同时铜管的两端分别与水管连接,方便铜管的一端进水,远离进水的一端出水,让铜管被冷却水充分冷却;铜管呈直线设置,铜管内的冷却水流动时不会受到铜管的影响,具有高的流动性,能够提高冷却水单位时间的流量,提高冷却效果。
进一步,所述铜管改进步骤中,水管呈透明状。方便透过透明的水管处,观察铜管内冷却的流通状况,便于对整个结构进行调整。
进一步,还包括支撑铜管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供铜管穿过的若干第四通孔,铜管的侧面与第四通孔内壁连接。支撑板能对铜管进行稳定的支撑,便于各个铜管之间稳定排布,便于对工件的加热面进行高频加热。
进一步,所述连接块改进步骤中,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均为紫铜。选用紫铜作为制作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材料,相比一般的金属导电材料具有易获取、高经济性、易连接等特点,便于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分别与铜管连接,同时能够保证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具有安全稳定的性能。
进一步,所述连接块改进步骤中,两个第二连接块之间设有绝缘板,绝缘板的一侧与其中一个第二连接块远离第二通孔的一侧连接,绝缘板的另一侧与另一个第二连接块远离第二通孔的一侧连接。绝缘板设置在两个第二连接块之间,避免两个第二连接块紧贴短路;同时能够让电流在各个铜管中稳定的传输。
进一步,所述铜管改进步骤中,每个铜管的直径为6mm,铜管的壁厚为1mm。铜管的直径较小,同时铜管的壁厚为1mm,能够保证铜管强度的同时,降低了所有铜管的体积和电阻,能有效的降低铜管的内耗,降低铜管热量的产生,便于对铜管进行冷却。
附图说明
图1为原有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双匝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一连接块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第二连接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铜管10、水管20、第一连接块30、第一通孔301、第二连接块40、第二通孔401、第三通孔402、绝缘管50、支撑板60、绝缘板70。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2、附图3和附图4所示:一种提高双匝感应器的冷却方法,首先对整个高双匝感应器进行改进,包括以下步骤:
铜管10改进步骤:将四个铜管10进行,每个铜管10的直径为6mm,铜管10的壁厚等于1mm,铜管10呈直线型;每个铜管10的两端均与水管20连接,且水管20呈透明状。
连接块改进步骤:连接块包括能通电的第一连接块30和两个第二连接块40,第一连接块30和第二连接块40均由紫铜制成;第一连接块30上设有四个第一通孔301,四个第一通孔301呈田字形分布,且其中位于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通孔301内设有均绝缘管50;第二连接块40上设有第二通孔401和第三通孔402,第一通孔301之间的间距与第二通孔401和第三通孔402之间的间距相等,两个第二连接块40之间焊接有绝缘板70。
安装改进步骤:其中两根铜管10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块30上的第一通孔301和第二连接块40上的第二通孔401与水管20连接;剩余两根铜管10的一端依次穿过绝缘管50和第二连接块40上的第三通孔402与水管20连接,四个铜管10相互平行;还包括支撑铜管10的支撑板60,支撑板60上设有供铜管10穿过的四个第四通孔,铜管10的侧面与第四通孔内壁滑动连接。
在实际生产中分别使用背景技术中的感应器和实施例中的感应器对同一种产品进行高频加热,发现背景技术中的感应器在加热产品时在相同的设备上只能承受500A电流,且其冷却水对感应器进行冷却后,冷却水的水温从30℃升到80℃左右;而实施例中的感应器在承受500A电流时,冷却水对感应器进行冷却后,冷却水的温度从30℃升到45℃左右。由此可见,实施例中的感应器中,铜管10自身消耗的电能少,产生的热量低,让冷却水的温度上升较少;同时说明铜管10中的冷却水的温度不会过高,保证冷却水具有足够的冷却作用,进而让铜管10被充分冷却,保证整个感应器能够稳定的进行高频加热。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6)

1.一种提高双匝感应器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铜管改进步骤:将四个铜管进行改建,每个铜管的直径小于8mm,铜管的壁厚小于等于1mm;铜管呈直线型;所述铜管的两端用于与水管连接;
连接块改进步骤:连接块包括能通电的第一连接块和两个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均导电;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供铜管穿过的四个第一通孔,第二连接块上设有供铜管穿过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其中两个第一通孔内设有绝缘管,绝缘管设置在位于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通孔内;
安装改进步骤:其中两根铜管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块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连接块上的第二通孔与水管连接;剩余两根铜管的一端依次穿过绝缘管和第二连接块上的第三通孔与水管连接;四个铜管相互平行,且两个第二连接块不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双匝感应器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改进步骤中,水管呈透明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双匝感应器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铜管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供铜管穿过的若干第四通孔,铜管的侧面与第四通孔内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双匝感应器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改进步骤中,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均为紫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双匝感应器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改进步骤中,两个第二连接块之间设有绝缘板,绝缘板的一侧与其中一个第二连接块远离第二通孔的一侧连接,绝缘板的另一侧与另一个第二连接块远离第二通孔的一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提高双匝感应器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改进步骤中,每个铜管的直径为6mm,铜管的壁厚为1mm。
CN201711180295.5A 2017-11-23 2017-11-23 一种提高双匝感应器的冷却方法 Active CN1079745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80295.5A CN107974535B (zh) 2017-11-23 2017-11-23 一种提高双匝感应器的冷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80295.5A CN107974535B (zh) 2017-11-23 2017-11-23 一种提高双匝感应器的冷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4535A CN107974535A (zh) 2018-05-01
CN107974535B true CN107974535B (zh) 2019-05-03

Family

ID=62011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80295.5A Active CN107974535B (zh) 2017-11-23 2017-11-23 一种提高双匝感应器的冷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7453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502630A1 (ru) * 1987-11-23 1989-08-23 Gulevich Nikolaj V Индуктор дл нагрева изделий токами высокой частоты
DE102009040823A1 (de) * 2009-09-10 2011-03-24 Sms Elotherm Gmbh Vorrichtung zum induktiven Erwärmen und Verwendung einer solchen Vorrichtung
CN202396016U (zh) * 2011-12-27 2012-08-22 重庆派斯克刀具制造有限公司 高频加热感应器
CN202558892U (zh) * 2012-05-07 2012-11-28 山东荣泰电炉制造有限公司 感应淬火设备内孔淬火感应器
CN205653478U (zh) * 2016-05-26 2016-10-19 重庆港乾机械有限公司 槽口淬火感应器
CN106319173A (zh) * 2015-06-18 2017-01-11 美驰华阳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 一种u型槽表面淬火感应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502630A1 (ru) * 1987-11-23 1989-08-23 Gulevich Nikolaj V Индуктор дл нагрева изделий токами высокой частоты
DE102009040823A1 (de) * 2009-09-10 2011-03-24 Sms Elotherm Gmbh Vorrichtung zum induktiven Erwärmen und Verwendung einer solchen Vorrichtung
CN202396016U (zh) * 2011-12-27 2012-08-22 重庆派斯克刀具制造有限公司 高频加热感应器
CN202558892U (zh) * 2012-05-07 2012-11-28 山东荣泰电炉制造有限公司 感应淬火设备内孔淬火感应器
CN106319173A (zh) * 2015-06-18 2017-01-11 美驰华阳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 一种u型槽表面淬火感应器
CN205653478U (zh) * 2016-05-26 2016-10-19 重庆港乾机械有限公司 槽口淬火感应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4535A (zh) 2018-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74535B (zh) 一种提高双匝感应器的冷却方法
CN210420073U (zh) 一种用于汽车钢管热处理生产线的双侧布控加热装置
CN108391332A (zh) 一种新能源高频感应机
CN101801125B (zh) 感应加热器、感应加热热处理设备及感应加热热处理方法
CN202396016U (zh) 高频加热感应器
CN105466000A (zh) 一种即开即热式电热水器
CN205295408U (zh) 加热管管路退火设备
CN215404357U (zh) 一种粉末冶金vvt压板链轮锁销孔高频感应淬火感应器
CN201682647U (zh) 感应加热器及感应加热热处理设备
CN101983823A (zh) 太阳能组件汇流条的焊接装置和焊接方法
CN203734863U (zh) 一种感应加热器
CN207820266U (zh) 一种感应线圈加热装置
CN203533854U (zh) 电磁即热式热水器
CN208227371U (zh) 铁合金电炉短网系统
CN214476834U (zh) 一种在线退火线圈结构
CN207540415U (zh) 一种采用电磁强化换热的螺旋横翅式换热器翅片管
CN207143287U (zh) 淬火感应圈
CN204305386U (zh) 一种电炉节能短网
CN205282238U (zh) 一种变压器铁芯
CN208328065U (zh) 一种非导磁板带材用横磁感应器
CN202663577U (zh) 工频、中高频感应加热线圈
CN205566114U (zh) 一种同步整流高频开关电源变压器
CN210952376U (zh) 一种半开口式高效节能端部感应加热炉
CN203521120U (zh) 利用超导热管强制循环水冷却的电炉变压器
CN202390481U (zh) 一种利用对焊机电阻热对不锈钢弯管固溶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00000 Chahua Road, Nana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Pacific Tool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401336 Chahua Road, Nanchua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Pacific Tool Industrial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