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73207B - 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以及防止在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上受伤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以及防止在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上受伤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973207B CN107973207B CN201710909046.9A CN201710909046A CN107973207B CN 107973207 B CN107973207 B CN 107973207B CN 201710909046 A CN201710909046 A CN 201710909046A CN 107973207 B CN107973207 B CN 10797320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tch
- handrail
- armrest
- housing
- people convey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9/00—Safety devic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9/02—Safety devic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responsive to, or preventing, jamming by foreign objects
- B66B29/04—Safety devic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responsive to, or preventing, jamming by foreign objects for balustrades or handrai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9/00—Safety devic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22—Balustrades
- B66B23/24—Handrai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5/00—Control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1/00—Kinds or typ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1/02—Escala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1/00—Kinds or typ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1/10—Moving walkway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该扶手系统包括循环扶手和在扶手外壳上的扶手进口的安全系统。该安全系统包括舱盖以及触发装置,该舱盖设置在扶手外壳上的扶手进口;该触发装置操作地连接在舱盖和扶手外壳之间,以响应于检测到物体接触舱盖或物体到达舱盖前方安全区域,而将舱盖从第一位置向内驱动到扶手外壳中至第二位置。扶手系统还包括联接件,该联接件用于操作地连接循环扶手和安全系统,该联接件被布置成:响应于舱盖被向内驱动到扶手外壳中,或响应于通过传感器检测到物体,其中物体到达舱盖前方的安全区域而停止扶手。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防止在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中受伤的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如本文所描述的扶手系统。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防止在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上受伤的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如本文所描述的方法。
背景技术
诸如自动扶梯、移动式人行道或其他移动通道的人员运送机包括一个同步移动的循环扶手,乘坐人员运送机的乘客可以抓握在该扶手上,直到扶手进入扶手外壳,以用于运转通过扶手外壳而回到人员运送机的起始点。
扶手进入扶手外壳的位置点,即扶手进入人员运送机内部的位置点,被称为扶手进口。扶手进口的位置对于乘客是可接近的,并且当人员运送机装备有自动化移动时,对于乘客的安全和舒适以及产品的维护和修理,扶手进口区域需要特殊的安全关注。
例如可以用手和手指意外地或故意地触及扶手进口区域,并且当人员运送机处于活动模式时,有必要提供自动安全系统,如果人体组织触及扶手进口,该自动安全系统停止扶手移动并且防止人体组织受到任何损害。
为了防止在扶手进口区域受伤,JP 2012171714公开了一种检测件,该检测件被布置成从进口面突出,扶手穿过该进口面而进入扶手外壳中。检测件包括光电传感器,以检测物体,以及当检测到该物体时提供警报。
与上述检测件相关联的问题之一是它是一个外部设备,该外部设备不能识别附近的乘客或人员靠近扶手进口区域的所有情况。同样,暴露的外部设备可能遭受恶意破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以便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本文所描述的一种扶手系统和一种用于防止在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上受伤的方法来实现。在本文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本发明基于的理念是在人员运送机的扶手外壳中提供一种集成安全系统。根据本发明,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包括循环扶手和在扶手外壳上的扶手进口中的安全系统。该安全系统包括舱盖以及触发装置,该舱盖设置在扶手外壳上的扶手进口周围;该触发装置操作地连接在舱盖与扶手外壳之间,响应于检测到物体接触舱盖或物体到达舱盖前方的安全区域,而将舱盖从第一位置向内驱动到扶手外壳中至第二位置。舱盖前方的安全区域在扶手方向上贴近舱盖。该物体到达舱盖前方的安全区域。这意味着物体到达靠近舱盖的预定区域,在该区域中,物体可被检测。舱盖区域附近的物体的接近可以用传感器检测,该传感器例如是接近传感器、摄像机、飞行时间传感器或其他已知装置,以在检测的范围中检测物体存在或到达。扶手系统还包括用于操作地连接循环扶手和安全系统的联接件,该联接件被布置成:响应于舱盖被向内驱动到扶手外壳中,或响应于通过传感器检测到物体,其中物体到达舱盖前方安全区域,而停止扶手,以。舱盖前方的安全区域意味着沿扶手方向从扶手进口延伸离开扶手外壳的距离,该距离优选最大为15cm,例如,舱盖前方的安全区域是沿扶手从扶手外壳起的0至15cm的范围,并且另外的实施例的安全区域是沿扶手从扶手外壳起的0至10cm范围。在安全区域中,可以检测到物体的接近,从而使得触发装置运转并且使得扶手停止。
因此,如上所述,在扶手外壳的扶手进口周围的舱盖对物体的接触或对检测到物体到达安全区域产生反应。接触物体的示例是物理的推动行为。当用手指或其他人的突出部接触或推动舱盖时,舱盖立即向内驱动到扶手外壳中,以使得扶手停止。舱盖展开扶手进口,以使接触或推动舱盖的人的突出部不会附着在扶手进口上,而是可以从扶手进口自由移开。同样,由于扶手停止移动,扶手不会将人的突出部进一步携带到扶手外壳内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舱盖包括两个舱盖部件,两个舱盖部件布置在扶手进口的两侧。舱盖部件被布置成在扶手外壳内部离开,使得相比于扶手移动的方向矢量,两个舱盖部件的移动的方向矢量是以成角度逃逸的方式。换言之,当扶手移动方向是直线向前时,布置在扶手进口左侧的第一舱盖部件被布置成角度地向左离开,并且布置在扶手进口右侧的右舱盖部件被布置成角度地向右离开。两个舱盖部件都对任何一个舱盖部件的区域上的物体的接触产生反应,这意味着无论哪个舱盖部件识别出接触行为,两个舱盖部件将同时打开以展开扶手进口区域。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舱盖包括两个舱盖部件,两个舱盖部件被布置在扶手进口的上侧和下侧。舱盖部件被布置成在扶手外壳内部离开,使得相比于扶手移动的方向矢量,两个舱盖部件的移动的方向矢量是以成角度逃逸的方式。换言之,当扶手移动方向是直线向前时,布置在扶手进口上侧的第一舱盖部件被布置成向上成角度地离开,并且布置在扶手进口的下侧的第二舱盖部件,被布置成向下成角度地离开。两个舱盖部件对任何一个舱盖部件的区域上的物体的接触产生反应,这意味着无论哪个舱盖部件识别出接触行为,两个舱盖部件将同时打开以展开扶手进口区域。
根据本发明,一种用于防止在人员运送机的护栏系统中受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舱盖设置在循环扶手的扶手外壳中的扶手进口周围;操作地连接舱盖、扶手外壳和扶手;响应于检测到物体接触舱盖或物体到达舱盖前方的安全区域,将舱盖从第一位置向内驱动到扶手外壳中至第二位置;并且响应于舱盖被向内驱动到扶手外壳中,或响应于通过传感器检测到物体,其中物体到达舱盖前方的安全区域,则停止扶手。
如上所述,当感测到物体到达或物体存在于舱盖处扶手进口前方的安全区域时,响应于物体的接触,舱盖被驱动。物体的接触和/或感测到它到达安全区域是一种检测危险情况的方式,并且它可以从轻微的接触,或者甚至物体的接近足够靠近舱盖以对舱盖产生推动力或推动行为。检测物体靠近例如可以使用接近传感器、摄像机、飞行时间传感器或其他已知的在检测范围内检测物体存在或到达的装置。在整个描述中,当响应于物体的接触,同样意味着感测到物体到达或存在于扶手进口的安全区域中,舱盖会被驱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优选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将舱盖以比扶手的速度更快的速度从第一位置驱动到第二位置。
本发明的扶手系统和方法的一个优点是,改善靠近扶手进口处的乘客和人员的安全,这是因为通过在扶手进口区域设置扩展的开口,来防止扶手和扶手进口之间挤压身体部位。因为在扶手进口周围的舱盖对接触行为产生反应,并且立即驱动到扶手外壳内部,来停止扶手移动,所以安全系统是可靠的。扶手系统的部件是持久的,这是因为没有外部设备从扶手外壳突出。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a示出了一个人员运送机的概览;
图1b示出了另一个人员运送机的概览;
图2a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处于第一位置;
图2b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处于第二位置;
图3从顶部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4a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处于第一位置;
图4b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处于第二位置;以及
图5从外部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示出了作为自动扶梯的人员运送机的概览,而图1b示出了作为移动人行道的人员运送机的概览。本发明涉及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人员运送机,其可以是自动扶梯或移动人行道或其他合适的人员运送机。人员运送机的扶手1被布置成在扶手系统中循环,使得部分扶手1暴露给乘客,以使他们在通过人员运送机移动的同时将手保持在扶手1上,并且部分扶手1设置在扶手外壳3内部,扶手1循环,使得它在人员运送机的末端朝向移动方向折回。循环扶手1向扶手外壳3内部移动的点是扶手进口2。换言之,扶手进口2将扶手1的路径从外部改变为内部。图1a和图1b仅示出了人员运送机的一端,而人员运送机的另一端类似于所示端。为了扶手进口2附近的乘客和人员的安全,必须具有安全系统以防止受伤。
图2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扶手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其中扶手系统包括循环扶手1和扶手外壳3的扶手进口2的安全系统。安全系统包括舱盖4以及触发装置5,该舱盖4设置在扶手外壳3的扶手进口2的周围,该触发装置5操作地连接在舱盖4和扶手外壳3之间,以响应于物体在舱盖4上的接触,而将舱盖4从第一位置向内驱动到扶手外壳3中至第二位置。图2a示出了舱盖4的第一位置,其中舱盖4布置在扶手进口2周围处于关闭位置,以使它覆盖扶手进口2的围绕区域。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触发装置5是弹簧,该弹簧在舱盖4和扶手外壳3之间预加应力,使得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到外壳,而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到舱盖4或它的支撑结构。例如,当舱盖4被接触从而在其上实行推力时,响应于物体接触舱盖4的区域,舱盖4被布置成被向内驱动到扶手外壳3中至第二位置,并且使得扶手2停止。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驱动移动方向与扶手1的移动方向相同,这是因为舱盖4设置在扶手进口2周围,使得扶手1必须始终将舱盖适配在扶手开口中。换言之,舱盖4包括开口,该开口优选地在舱盖4的中心部分,以提供用于扶手1的通道。
图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扶手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其中舱盖4被驱动到扶手外壳3内至第二位置。这意味着通过物体在舱盖4上接触而激活了安全系统,并且舱盖4被驱动到扶手外壳3内至第二位置。扶手系统还包括联接件,该联接件用于操作地连接循环扶手1和安全系统。联接件被布置成响应于舱盖4被向内驱动到扶手外壳3中而停止扶手1。因此,在图2a中,扶手1正在移动,而在图2b中,当安全系统已被激活,并且舱盖4已经被驱动,扶手1已停止移动。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中舱盖4包括第一舱盖部件4a和第二舱盖部件4b,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舱盖部件4a、4b被布置成被一起同时向内驱动到扶手外壳3中,以在扶手进口2周围提供开口。触发装置5包括预应力装置,该预应力装置用于对舱盖4和扶手外壳3之间的连接预加应力,并且在本发明的本实施例中,存在两个触发装置5a、5b,使得第一触发装置5a连接在第一舱盖部件4a和扶手外壳3之间,而第二触发装置5b连接在第二舱盖部件4b和扶手外壳3之间。在本发明的本实施例中,触发装置4a、4b包括预应力装置,该预应力装置用于对舱盖4和扶手外壳3之间的连接预加应力,并且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弹簧在舱盖部件4a、4b和扶手外壳3之间预加应力。换言之,连接在舱盖4和扶手外壳3之间的预应力装置是弹簧,使得第一弹簧5a被布置在第一舱盖部件4a和扶手外壳3之间,而第二弹簧5b被布置在第二舱盖部件4b和扶手外壳3之间。
图4a和4b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中舱盖部件4a、4b从第一位置驱动到第二位置。在图4a中,两个舱盖部件,即第一舱盖部件4a和第二舱盖部件4b处于扶手进口2周围的第一位置,靠近扶手进口2的环绕区域。当物体已经接触舱盖部件4a、4b中的任何一个,舱盖部件4a、4b两者被布置从第一位置向内驱动到第二位置,使得第一和第二舱盖部件4a和4b一起操作,以在扶手进口2周围提供扩展的开口。第一和第二舱盖部件4a、4b被布置成相对于扶手1的移动方向而成角度地移动到扶手外壳3内。第一舱盖部件4a被布置成沿着第一轨道6a移动,而第二舱盖部件4b被布置成沿着扶手外壳3内部的第二轨道6b移动。即当从第一位置被驱动到扶手外壳3中至第二位置,舱盖4被布置成沿着扶手外壳3内部的轨道6移动,使得第一舱盖部件4a被布置成沿着第一轨道6a移动,而第二舱盖部件4b被布置成沿第二轨道6b移动。当物体已经接触舱盖4或者舱盖部件4a、4b中的任何一个时,舱盖4或者舱盖部件4a、4b两者被立即向内驱动到扶手外壳3中。向内驱动移动的速度比扶手1的速度快,并且相比于扶手1移动方向矢量,两个舱盖部件4a、4b的移动方向矢量是以成角度逃逸的方式。左侧(当从扶手外壳1设置有扶手进口2的一侧的外表面观察时)舱盖4a在扶手外壳3的内部成角度地向左离开,右侧舱盖4b在扶手外壳3内部成角度地向右离开。由于扶手进口2扩展的开口,舱盖部件4a、4b这样的移动方向消除人的突出部的堵塞和损害。舱盖部件4a、4b向内移动长度最大化,使得扶手外壳3内部设置足够的空间,以将人的突出部从开口中撤回。如已提及,对于所有的反应区域,启动安全系统所需的物体接触是相等的,这意味着在舱盖部件4a、4b中的任何一个上的物体接触或舱盖4中的任何地方的物体触摸将使它们被向内驱动到扶手外壳3中,并且使得扶手1停止。这些方面有效地消除了潜在受害者组织损害的危险。为了重新关闭舱盖部件4a、4b,它们被用手分别地或同时地从特定位置拉回到起始位置,即从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使得安全系统和扶手系统能够再次正常工作。在图4a和图4b中,舱盖部件4a、4b装备有拉力弹簧,当扶手系统再次正常运行时,拉力弹簧被加载到起始位置,即弹簧被加载到第一位置上。物体在舱盖4或舱盖部件4a、4b中的任一个上的接触导致弹簧负载释放,从而导致舱盖4或舱盖部件4a、4b被向内驱动。弹簧负载力的强度使得舱盖部件4a、4b比扶手1更快地向内逃逸。优选地,利用止挡垫停止舱盖部件4a、4b逃逸移动。
图5从外部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扶手外壳3包括扶手进口2,使得扶手1可以移动到扶手外壳3内。舱盖部件4a、4b被布置在扶手进口2的两侧,以覆盖扶手进口2的围绕区域。
尽管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有附图都示出了弹簧是预应力装置,但是连接在舱盖4和扶手外壳3之间或者舱盖部件4a、4b与扶手外壳3之间的预应力装置可以是一个弹性橡胶构件或多个弹性橡胶构件。同样,触发装置可以包括在舱盖4与扶手外壳3之间的磁性连接件或者电气连接件,用于将舱盖4从第一位置驱动到第二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防止在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中受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循环扶手1的扶手外壳3的扶手进口2周围设置舱盖4;操作地连接舱盖4、扶手外壳3和扶手1;响应于物体在舱盖4上的接触,将舱盖4从第一位置向内驱动到扶手外壳3中至第二位置;并且响应于舱盖4被向内驱动到扶手外壳3中而停止扶手1。舱盖4包括第一舱盖部件4a和第二舱盖部件4b,第一舱盖部件4a和第二舱盖部件4b设置在扶手进口2周围,并且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响应于物体与舱盖部件4a、4b中任一个的接触,驱动第一舱盖部件4a和第二舱盖部件4b同时从第一位置向内进入扶手外壳3中至第二位置。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相比于扶手1的移动,使第一舱盖部件4a和第二舱盖部件4b以成角度逃逸的方式移动。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舱盖4的驱动移动的速度布置成比扶手1的速度快。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本发明的概念可以以各种方式实施。本发明及其实施例不限于上述示例,而是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变化。
Claims (14)
1.一种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所述扶手系统包括循环扶手(1)和在扶手外壳(3)中的扶手进口(2)的安全系统,所述安全系统包括:
舱盖(4),所述舱盖(4)设置在所述扶手外壳(3)中的所述扶手进口(2)周围;以及
触发装置(5),所述触发装置(5)操作地连接在所述舱盖(4)和所述扶手外壳(3)之间,以响应于检测到物体接触所述舱盖(4)或物体到达所述舱盖(4)前方的安全区域,而将所述舱盖(4)从第一位置向内驱动到所述扶手外壳(3)中至第二位置;
所述扶手系统还包括联接件,所述联接件用于可操作地连接所述循环扶手(1)和所述安全系统,所述联接件被布置成:响应于所述舱盖(4)被向内驱动到所述扶手外壳(3)中,或者响应于通过传感器检测到物体,其中所述物体到达所述舱盖(4)前方的所述安全区域,而停止所述扶手(1),
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盖(4)包括第一舱盖部件(4a)和第二舱盖部件(4b),所述第一舱盖部件(4a)和所述第二舱盖部件(4b)被布置成被一起同时向内驱动到所述扶手外壳(3)中,以用于在所述扶手进口(2)周围提供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装置(5)包括预应力装置,所述预应力装置用于对在所述舱盖(4)和所述扶手外壳(3)之间的连接预加应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在所述舱盖(4)和所述扶手外壳(3)之间的所述预应力装置是弹簧,使得第一弹簧被布置在所述第一舱盖部件(4a)和所述扶手外壳(3)之间,并且第二弹簧(5b)被布置在所述第二舱盖部件(4b)和所述扶手外壳(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在所述舱盖(4)和所述扶手外壳(3)之间的所述预应力装置是弹性橡胶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装置(5)包括在所述舱盖(4)和所述扶手外壳(3)之间的磁性连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装置(5)包括在所述舱盖(4)和所述扶手外壳(3)之间的电气连接件。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盖(4)包括第一舱盖部件(4a)和第二舱盖部件(4b),并且所述第一舱盖部件(4a)和所述第二舱盖部件(4b)被布置成相对于所述扶手(1)成角度地移动到所述扶手外壳(3)中。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盖(4)被布置成沿着所述扶手外壳(3)内部的轨道(6)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盖(4)被布置成沿着所述扶手外壳(3)内部的轨道(6)移动,使得当所述第一舱盖部件(4a)和所述第二舱盖部件(4b)被从所述第一位置向内驱动到所述扶手外壳中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舱盖部件(4a)被布置成沿着第一轨道(6a)移动,并且所述第二舱盖部件(4b)被布置成沿着第二轨道(6b)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是接近传感器或摄像机或飞行时间传感器,以检测所述舱盖区域附近的物体的接近。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盖(4)的驱动移动的速度被布置成快于所述扶手(1)的速度。
12.一种用于防止在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中受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舱盖(4)设置在循环扶手(1)的扶手外壳(3)中的扶手进口(2)周围;
操作地连接所述舱盖(4)、所述扶手外壳(3)和所述扶手(1);
响应于检测到物体接触所述舱盖(4)或物体到达所述舱盖(4)前方的安全区域,而将舱盖(4)从第一位置向内驱动到所述扶手外壳(3)中至第二位置;以及
响应于将所述舱盖(4)被向内驱动到所述扶手外壳(3)中,或者响应于由传感器检测到物体,其中所述物体到达所述舱盖(4)前方的所述安全区域,而停止所述扶手(1),
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盖(4)包括第一舱盖部件(4a)和第二舱盖部件(4b),所述第一舱盖部件(4a)和所述第二舱盖部件(4b)设置在所述扶手进口(2)周围,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响应于检测到物体接触所述舱盖(4)或物体到达所述舱盖部件(4a、4b)中任何一个上的所述舱盖(4)前方的所述安全区域,将所述第一舱盖部件(4a)和所述第二舱盖部件(4b)同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内驱动到所述扶手外壳(3)中至所述第二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与所述扶手(1)的移动相比,使所述第一舱盖部件(4a)和所述第二舱盖部件(4b)以成角度逃逸的方式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舱盖(4)的驱动移动的速度布置成快于所述扶手(1)的速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6195059.7A EP3312128B1 (en) | 2016-10-21 | 2016-10-21 | A handrail system of a people mover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injuries in a handrail system of a people mover |
EP16195059.7 | 2016-10-2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73207A CN107973207A (zh) | 2018-05-01 |
CN107973207B true CN107973207B (zh) | 2021-01-12 |
Family
ID=57184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09046.9A Active CN107973207B (zh) | 2016-10-21 | 2017-09-29 | 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以及防止在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上受伤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207901B2 (zh) |
EP (1) | EP3312128B1 (zh) |
JP (1) | JP2018065693A (zh) |
CN (1) | CN107973207B (zh) |
ES (1) | ES2738388T3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738388T3 (es) * | 2016-10-21 | 2020-01-22 | Kone Corp | Sistema de pasamanos de un dispositivo de transferencia de personas y procedimiento de prevención de lesiones en un sistema de pasamanos de un dispositivo de transferencia de personas |
USD853676S1 (en) * | 2016-11-18 | 2019-07-09 | Kone Corporation | Ramp with paneling |
EP3549897A1 (en) * | 2018-04-04 | 2019-10-09 |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Center S.A. | A handrail safety device for a moving walkway |
WO2021001930A1 (ja) * | 2019-07-02 | 2021-01-0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乗客コンベアの安全装置 |
USD989347S1 (en) * | 2020-09-15 | 2023-06-13 | Kone Corporation | Barrier |
USD1005520S1 (en) * | 2020-11-17 | 2023-11-21 | Kone Corporation | Handrail |
USD1005522S1 (en) * | 2020-11-17 | 2023-11-21 | Kone Corporation | Handrai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09206A (en) * | 1972-04-27 | 1974-05-07 | Rheinstahl Eggers Kehrhahn | Safety arrangement for escalator handrails and the like |
US3835977A (en) * | 1973-06-25 | 1974-09-17 | Goodyear Tire & Rubber | Handrail guard |
US4619355A (en) * | 1985-08-06 | 1986-10-28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scalator handrail entry safety switch actuator |
DE3802983A1 (de) * | 1988-02-02 | 1989-08-10 | Thyssen Man Aufzuege | Sicherheitsklappe fuer den handlaufeinlauf einer fahrtreppe |
US5009307A (en) * | 1989-07-14 | 1991-04-23 | Agri-Tech Incorporated | Safety device for conveyor systems |
JPH09142768A (ja) * | 1995-11-22 | 1997-06-0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乗客コンベヤの移動手摺進入口安全装置 |
FR2830526B1 (fr) * | 2001-10-09 | 2004-12-03 | Mediterranee Const Ind | Dispositif formant main courante pour trottoir roulant ou analogue a grande vitesse |
JP4401138B2 (ja) * | 2003-10-10 | 2010-01-20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乗客コンベア |
EP1947050B1 (en) * | 2006-12-29 | 2011-06-08 | ThyssenKrupp Norte, S.A. | Safety device for moving handrails |
ES2285949B1 (es) * | 2006-12-29 | 2009-03-16 | Thyssenkrupp Norte, S.A. | Dispositivo de seguridad para pasamanos moviles. |
JP5618631B2 (ja) * | 2010-05-31 | 2014-11-0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乗客コンベアの安全装置 |
JP2012171714A (ja) | 2011-02-18 | 2012-09-10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乗客コンベア |
JP5704715B2 (ja) * | 2011-05-26 | 2015-04-22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乗客コンベアのインレット安全装置 |
JP6305318B2 (ja) * | 2014-11-13 | 2018-04-04 |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 乗客コンベヤの欄干装置 |
ES2738388T3 (es) * | 2016-10-21 | 2020-01-22 | Kone Corp | Sistema de pasamanos de un dispositivo de transferencia de personas y procedimiento de prevención de lesiones en un sistema de pasamanos de un dispositivo de transferencia de personas |
-
2016
- 2016-10-21 ES ES16195059T patent/ES2738388T3/es active Active
- 2016-10-21 EP EP16195059.7A patent/EP3312128B1/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8-31 US US15/692,366 patent/US10207901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9-22 JP JP2017182251A patent/JP2018065693A/ja active Pending
- 2017-09-29 CN CN201710909046.9A patent/CN107973207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1-07 US US16/241,009 patent/US10457525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457525B2 (en) | 2019-10-29 |
CN107973207A (zh) | 2018-05-01 |
US20180111800A1 (en) | 2018-04-26 |
JP2018065693A (ja) | 2018-04-26 |
US20190135587A1 (en) | 2019-05-09 |
US10207901B2 (en) | 2019-02-19 |
EP3312128A1 (en) | 2018-04-25 |
EP3312128B1 (en) | 2019-05-29 |
ES2738388T3 (es) | 2020-01-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73207B (zh) | 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以及防止在人员运送机的扶手系统上受伤的方法 | |
EP3205618B1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transport device, namely an escalator or a moving walkway | |
EP1833747B1 (en) | Elevator safety systems | |
KR101928993B1 (ko) | 안전장치를 포함하는 원통형 구조의 엘리베이터 및 이를 운용하는 방법 | |
EP3321225B1 (en) | Escalator system | |
JP5679611B1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JP2014009057A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KR101804536B1 (ko) | 엘리베이터 카 도어용 끼임 방지 센서장치 | |
JP2012106848A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JP5618631B2 (ja) | 乗客コンベアの安全装置 | |
JP3814571B2 (ja) | 高速の動く歩道等のための手摺形成装置 | |
JP4794179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制御装置 | |
EP3309108B1 (en) | People conveyo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people conveyor | |
EP3549897A1 (en) | A handrail safety device for a moving walkway | |
JPS6366084A (ja) | エレベ−タの出入口安全装置 | |
JP2017114595A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JP4904833B2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JP2007246189A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JP2515934B2 (ja) | 乗客コンベア及び乗客コンベア用安全装置 | |
KR100898483B1 (ko) | 엘리베이터 장치 및 낮은 오버헤드 엘리베이터 장치에서 엘리베이터 카의 상부에 있는 사람이 상해 입는 것을 방지하는 방법 | |
AU2021227374A1 (en) | Passenger transport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passenger transport system | |
JP2019172470A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JPH0578083A (ja) | 乗客コンベア用安全装置 | |
JP2016172627A (ja) | 乗客コンベア及び乗客コンベアのターミナルインレット部の保護方法 | |
JP2008174338A (ja) | 乗客コンベアのインレット安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