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41670B - 一种岩屑孔隙度测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岩屑孔隙度测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41670B
CN107941670B CN201711068094.6A CN201711068094A CN107941670B CN 107941670 B CN107941670 B CN 107941670B CN 201711068094 A CN201711068094 A CN 201711068094A CN 107941670 B CN107941670 B CN 1079416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osity
rock
block
irregular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680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41670A (zh
Inventor
公言杰
柳少波
赵孟军
卓勤功
曹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6809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416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41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16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416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16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2015/0846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by use of radiation, e.g. transmitted or reflected ligh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岩屑孔隙度测定方法,其包括:确定区块内不同岩性的岩芯的第一孔隙度;将岩芯去除一部分形成不规则岩体,并获取其CT图像,根据CT图像确定不规则岩体的第二孔隙度;调整不规则岩体的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并根据对应CT图像校正不规则岩体的第二孔隙度,以将其校正至与对应第一孔隙度相匹配;根据校正后的第二孔隙度建立区块内不同岩性的不规则岩体与其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区块内无岩芯样品井位的岩屑的岩性,并获取岩屑的CT图像;根据对应关系及岩屑的岩性确定岩屑的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根据岩屑的CT图像及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确定岩屑的孔隙度。本申请可准确获取岩屑孔隙度,并可提高岩屑样品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岩屑孔隙度测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层孔隙度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岩屑孔隙度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天然气勘探中,孔隙度参数的测量是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必要环节。掌握油层的孔隙度是认识油层储油情况,划分主力层、有效厚度与隔层的物性界限,估算储量,及分析油田生产情况的基础。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5336-2006中已经明确给出了一些目前最为通用的孔隙度测定技术如:(1)直接测量法:阿基米德浮力法,气体波尔定律法(气测法)和称量法,流体孔隙度求和法,汞驱替法,测定总体积,卡尺测量法,颗粒体积测定等。其中气测法最为准确,也最为常用。(2)间接测量法:主要为常规测井解释(通过孔隙度中子测井、密度测井、声波测井等曲线建立其与孔隙度的数理关系)孔隙度,核磁共振技术。
用直接法实验测量确定岩石孔隙度,通常对测试样品的大小要求高,只能用于测量岩芯的孔隙度,无法测量岩屑的孔隙度;并且有些方法(压汞法)可能会对岩芯有不可逆转的破坏性。而用间接方法进行孔隙度的测量,由于测井响应值不仅仅受到岩石孔隙的影响,还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并且其与孔隙度建立的数理关系准确性难以保证,因此并不十分准确。
随着目前油气勘探向深层发展,深层复杂储层已经越来越受重视,深部储层物性非常复杂,同时钻井难度很高,成本极高,取芯成本更高,大部分深层井位难以取到岩芯。例如在钻井过程中,岩芯容易发生破碎,或者在岩屑录井时,岩屑绝大多数是以细小的微粒形式返排到地面;因而最后获得岩石资料可能主要为岩屑,例如准南地区大丰1井深度达到7000m,岩石资料为岩屑。因此在深部储层研究中,如何有效测定岩屑物性,以最大限度发挥岩石资料作用,并最大限度明确深部储层物性,对于勘探准确性和经济性都至关重要。
目前采用高压压汞实验可以根据进汞量求取岩屑孔隙度,但是由于实验样品在注入汞后会造成永久性破坏,因而岩屑样品不再可用是高压压汞实验的重要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屑孔隙度测定方法,以实现在准确获取岩屑孔隙度的同时,提高岩屑样品的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岩屑孔隙度测定方法,包括:
确定区块内不同岩性的每个岩芯所对应的第一孔隙度;
将所述每个岩芯去除一部分,使之形成不规则岩体;
获取每个不规则岩体的CT图像,并根据所述CT图像确定每个不规则岩体的第二孔隙度;
调整每个不规则岩体的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并在此条件下根据对应CT图像重新确定每个不规则岩体的第二孔隙度,以将其校正至与对应的第一孔隙度相匹配;
根据校正后的第二孔隙度,建立所述区块内不同岩性的不规则岩体与其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的对应关系;
确定所述区块内无岩芯样品井位的岩屑的岩性,并获取所述岩屑的CT图像;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及所述岩屑的岩性,确定所述岩屑的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
根据所述岩屑的CT图像及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确定所述岩屑的孔隙度。
优选的,所述确定区块内不同岩性的每个岩芯所对应的第一孔隙度,包括:
根据气体波尔定律法确定区块内不同岩性的每个岩芯所对应的第一孔隙度。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每个岩芯去除一部分,使之形成不规则岩体,包括:
将所述每个岩芯的端部周边切除掉一部分,使之形成不规则岩体,且形成的不规则岩体的体积与对应岩芯的体积的差值小于设定值。
优选的,所述设定值包括5%。
优选的,所述的相匹配包括:
校正后的第二孔隙度与对应的第一孔隙度之间的差值最小。
优选的,还包括:
当区块内无岩芯取样时,根据与所述区块岩性相同或相似的替代区块内不同岩性的岩芯,建立该区块内不同岩性的不规则岩体与其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的对应关系。
优选的,当与所述区块岩性相同的替代区块有不止一个时,优先选择与所述区块相邻的替代区块。
优选的,所述确定所述区块内无岩芯样品井位的岩屑的岩性,包括:
分别对所述区块内无岩芯样品井位的岩屑进行粒度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所述岩屑的岩性。
优选的,还包括:
在所述获取所述不规则岩体或所述岩屑的CT图像时,对应根据所述不规则岩体或所述岩屑的岩性选择对应分辨率级别的CT。
优选的,所述的岩性包括砾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相对于现有的高压压汞实验法测定岩屑体积,本申请实施例可利用气测岩芯孔隙度标定岩屑孔隙度,从而提高了所测定岩屑孔隙度的准确度。并且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所采用的气测法测孔隙度和基于CT扫描的孔隙度测定,均不会对岩芯造成破坏,并且岩芯在切除掉一小部分而形成不规则岩体后,岩芯的绝大部分得以保留,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不规则岩体可再被利用,从而提高了样品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岩屑孔隙度测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岩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岩芯在去除一部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之前,先就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原理进行说明:
目前气测孔隙度非常准确,所谓的气测孔隙度,即基于气测法(例如气体波尔定律法等)测定孔隙度。然而,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受限于不规则形态,岩屑尚不能基于气测法测定孔隙度。此外,微米CT实验可以有效区分岩屑中孔隙与岩石颗粒,同样也可以对岩芯进行孔隙度测定,但是由于微米CT计算孔隙度实际上是采用的图像处理分析法,在没有对岩芯孔隙度进行标定或校正情况下,其精度低于气测孔隙度。有鉴于此,在对已有岩芯样品进行气测孔隙度测定之后,可考虑将其切割为岩屑(实际上可以是将岩芯样品切除掉一小部分,从而形成不规则岩体,并将该不规则岩体视为岩屑);基于微米CT分析计算岩屑孔隙度,然后利用气测岩芯孔隙度标定岩屑孔隙度,从而建立不同岩性的计算岩屑孔隙度的灰度值图版(即不同岩性的不规则岩体与其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的对应关系);之后再对没有岩芯样品的岩屑进行CT扫描,对照图版中相同岩性的灰度值即可计算岩屑孔隙度。
基于以上方法原理,参考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岩屑孔隙度测定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确定区块内不同岩性的每个岩芯所对应的第一孔隙度。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区块为油气勘探区块。所述岩性例如可以包括砾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上述各个岩性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其具体划分可参考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在此不再赘述。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岩芯一般为标准的岩芯柱塞。考虑到基于气测法测定孔隙度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可采用气体波尔定律法等气测法确定区块内不同岩性的每个岩芯所对应的第一孔隙度。当然,根据需要,本申请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现有的孔隙度测定方法来测定。
S102、将所述每个岩芯去除一部分,使之形成不规则岩体。
一般的,岩屑为不规则岩块,而在上述方法原理部分已经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可将岩芯(例如图2所示)切除掉一小部分,使其形成不规则岩体(例如图3所示),从而可将该不规则岩体视为岩屑。
此外,为了形成不规则岩体的同时,尽可能多的保留岩芯,被切除的部分可尽量小,即切除后形成的不规则岩体的体积与对应岩芯的体积的差值可较小,例如可小于5%。由于本申请实施方式所采用的气测法测孔隙度和基于CT扫描的孔隙度测定,均不会对岩芯造成破坏,并且岩芯在切除掉一小部分而形成不规则岩体后,岩芯的绝大部分得以保留,因此,相对于常规的高压压汞实验,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不规则岩体可再利用,从而提高了样品利用率。
S103、获取每个不规则岩体的CT图像,并根据所述CT图像确定每个不规则岩体的第二孔隙度。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可通过CT扫描的方式获取每个不规则岩体的CT图像。其中,在获取不规则岩体的CT图像时,可根据不规则岩体的岩性选择对应分辨率级别的CT。比如在对不规则岩体进行CT扫描时,对于砾岩、粗砂岩、中砂岩和细砂岩可选择微米CT;对于粉砂岩以及泥岩可选择纳米CT;对于粒度极大的(cm级)砾岩则可以选择医用CT。此外,碳酸盐岩比较复杂,且非均质性很强,因此,对于具有厘米级别溶洞的不规则岩体则可选用医用CT,对于溶孔溶洞裂缝不发育的不规则岩体,可选择纳米CT,而具有普通溶孔裂缝的不规则岩体可选择微米CT。
一般的,对物体进行CT扫描,可获得相应的CT图像,所述CT图像一般为二维或三维灰度图像。其中,CT图像中不同的灰度反映了不同密度的物质,通常密度越大的物质,其灰度值越小。同样,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由于不规则岩体是由孔隙和岩石矿物质组成的,而孔隙的密度与岩石矿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因而在CT图像中,孔隙对应的灰度值与岩石矿物质所对应的灰度值是不同的,因此,在确定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的情况下,可根据不规则岩体的CT图像得到不规则岩体的孔隙体积,而在确定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及岩石矿物质灰度值分布范围的情况下,可得到不规则岩体的总体积,将不规则岩体的孔隙体积除以其总体积即可以得到不规则岩体的孔隙度。
S104、调整每个不规则岩体的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并在此条件下根据对应CT图像重新确定每个不规则岩体的第二孔隙度,以将其校正至与对应的第一孔隙度相匹配。
在步骤S103已经说明,在确定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的情况下,可根据不规则岩体的CT图像得到不规则岩体的第二孔隙体积。由于此前基于气测法测定的对应岩芯的第一孔隙度较为准确,因而可用第一孔隙度来校正第二孔隙体积,从而相应的校正不规则岩体的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尝试调整不规则岩体的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总可以在某一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条件下根据对应CT图像重新确定出不规则岩体的这样的第二孔隙度,即该第二孔隙度与对应的第一孔隙度相匹配。其中,所述的相匹配可以是指校正后的第二孔隙度与对应的第一孔隙度之间的差值最小。
S105、根据校正后的第二孔隙度,建立所述区块内不同岩性的不规则岩体与其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的对应关系。
基于步骤S104可以得到区块内不同岩性对应的每个不规则岩体的校正后的第二孔隙度及其对应的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从而据此建立所述区块内不同岩性的不规则岩体与其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的对应关系。
S106、确定所述区块内无岩芯样品井位的岩屑的岩性,并获取所述岩屑的CT图像。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可分别对所述区块内无岩芯样品井位的岩屑进行粒度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从而得到相应的分析结果。然后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可以确定所述岩屑的岩性。由于粒度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均为现有的分析方法,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对其具体实现过程不再详述。在确定所述区块内无岩芯样品井位的岩屑的岩性的基础上,可根据岩屑的岩性选择对应分辨率级别的CT,并根据选择出的CT对相应的岩屑进行扫描,从而获取所述岩屑的CT图像。其中,根据岩屑的岩性选择对应分辨率级别的CT的内容,可参见上述步骤S103中有关于根据不规则岩体的岩性选择对应分辨率级别的CT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107、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及所述岩屑的岩性,确定所述岩屑的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当确定了岩屑的岩性后,通过查找所述对应关系,可以很容易的确定该岩屑所对应的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
S108、根据所述岩屑的CT图像及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确定所述岩屑的孔隙度。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在确定了岩屑的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的条件下,根据所述岩屑的CT图像可以计算出岩屑的孔隙体积,而岩屑的总体积也比较容易确定(具体可参见上述步骤S103中的相关描述),将岩屑的孔隙体积除以岩屑的总体积可得到岩屑的孔隙度。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区块内无岩芯取样时,可根据与所述区块岩性相同或相似的替代区块内不同岩性的岩芯,建立该区块内不同岩性的不规则岩体与其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的对应关系。并且,当与所述区块岩性相同的替代区块有不止一个时,优先选择与所述区块相邻的替代区块。从而有利于在现实条件下,尽可能获得更为准确的岩屑孔隙度。
由此可见,相对于现有的高压压汞实验法测定岩屑体积,本申请实施例可利用气测岩芯孔隙度标定岩屑孔隙度,从而提高了所测定岩屑孔隙度的准确度。并且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所采用的气测法测孔隙度和基于CT扫描的孔隙度测定,均不会对岩芯造成破坏,并且岩芯在切除掉一小部分而形成不规则岩体后,岩芯的绝大部分得以保留,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不规则岩体可再被利用,从而提高了样品利用率。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岩屑孔隙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区块内不同岩性的每个岩芯所对应的第一孔隙度;
将所述每个岩芯去除一部分,使之形成不规则岩体;
获取每个不规则岩体的CT图像,并根据所述CT图像确定每个不规则岩体的第二孔隙度;
调整每个不规则岩体的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并在此条件下根据对应CT图像重新确定每个不规则岩体的第二孔隙度,以将其校正至与对应的第一孔隙度相匹配;
根据校正后的第二孔隙度,建立所述区块内不规则岩体的不同岩性与其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的对应关系;
确定所述区块内无岩芯样品井位的岩屑的岩性,并获取所述岩屑的CT图像;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及所述岩屑的岩性,确定所述岩屑的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
根据所述岩屑的CT图像及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确定所述岩屑的孔隙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屑孔隙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区块内不同岩性的每个岩芯所对应的第一孔隙度,包括:
根据气体波尔定律法确定区块内不同岩性的每个岩芯所对应的第一孔隙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屑孔隙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每个岩芯去除一部分,使之形成不规则岩体,包括:
将所述每个岩芯的端部周边切除掉一部分,使之形成不规则岩体,且形成的不规则岩体的体积与对应岩芯的体积的差值小于设定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屑孔隙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值包括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屑孔隙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匹配包括:
校正后的第二孔隙度与对应的第一孔隙度之间的差值最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屑孔隙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区块内无岩芯取样时,根据与所述区块岩性相同或相似的替代区块内不同岩性的岩芯,建立该区块内不规则岩体的不同岩性与其孔隙灰度值分布范围的对应关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岩屑孔隙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与所述区块岩性相同的替代区块有不止一个时,优先选择与所述区块相邻的替代区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屑孔隙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区块内无岩芯样品井位的岩屑的岩性,包括:
分别对所述区块内无岩芯样品井位的岩屑进行粒度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所述岩屑的岩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屑孔隙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获取所述不规则岩体或所述岩屑的CT图像时,对应根据所述不规则岩体或所述岩屑的岩性选择对应分辨率级别的CT。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屑孔隙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岩性包括砾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
CN201711068094.6A 2017-11-03 2017-11-03 一种岩屑孔隙度测定方法 Active CN1079416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68094.6A CN107941670B (zh) 2017-11-03 2017-11-03 一种岩屑孔隙度测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68094.6A CN107941670B (zh) 2017-11-03 2017-11-03 一种岩屑孔隙度测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41670A CN107941670A (zh) 2018-04-20
CN107941670B true CN107941670B (zh) 2020-01-07

Family

ID=61934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68094.6A Active CN107941670B (zh) 2017-11-03 2017-11-03 一种岩屑孔隙度测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416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6415B (zh) * 2018-05-31 2020-03-17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一种针对非常规储层样品的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方法
CN109269953B (zh) * 2018-08-21 2019-11-26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无机矿物孔隙分类表征的方法
CN109187305A (zh) * 2018-08-24 2019-01-1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页岩结构表征方法和装置
CN109975336A (zh) * 2019-04-23 2019-07-0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ct扫描的裂缝性岩心窜流系数测量方法
CN113640325B (zh) * 2020-05-11 2023-12-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定岩屑流体体积和饱和度的方法
CN112067637B (zh) * 2020-09-11 2021-07-13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岩土数字rev尺度近似判据及取样验证方法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9434A (zh) * 2009-08-27 2010-02-03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显微图像分析固体材料孔隙结构的方法
CN101950359A (zh) * 2010-10-08 2011-01-19 郝红卫 一种岩石种类的识别方法
CN102262041A (zh) * 2011-04-20 2011-11-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谱孔隙结构分析的饱和度确定方法
CN103221801A (zh) * 2011-04-13 2013-07-24 韩国地质资源研究院 利用断层摄影装置和标准试样的试样孔隙测定系统及方法
CN103278436A (zh) * 2013-02-01 2013-09-04 西安石油大学 特低渗透双重介质砂岩油藏微观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方法
CN103674811A (zh) * 2013-12-25 2014-03-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核磁共振孔隙度测量的校正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674802A (zh) * 2013-11-05 2014-03-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岩石封闭孔隙度测定方法
CN103822865A (zh) * 2014-03-20 2014-05-2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高分辨率三维数字岩心建模方法
CN103971410A (zh) * 2014-05-23 2014-08-0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ct图片的三维岩心可视化方法
GB2510514A (en) * 2011-11-09 2014-08-06 Snecma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imating a degree of porosity of a sample of material on the basis of at least one image coded by grey levels
CN104331579A (zh) * 2014-11-19 2015-02-0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低渗透储层原油边界层的模拟方法
CN105115874A (zh) * 2015-08-18 2015-12-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多源信息融合的多组分三维数字岩心构建方法
CN105372168A (zh) * 2015-12-08 2016-03-02 清华大学 一种混凝土孔隙三维结构的构建方法
CN106443802A (zh) * 2016-09-20 2017-02-22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形态学滤波的电成像储层缝洞体的定量表征方法及系统
CN106525881A (zh) * 2016-09-14 2017-03-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层伤害程度的测定方法及设备
CN106546521A (zh) * 2016-10-12 2017-03-29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ct扫描技术量化土壤大孔隙空间网络结构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9434A (zh) * 2009-08-27 2010-02-03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显微图像分析固体材料孔隙结构的方法
CN101950359A (zh) * 2010-10-08 2011-01-19 郝红卫 一种岩石种类的识别方法
CN103221801A (zh) * 2011-04-13 2013-07-24 韩国地质资源研究院 利用断层摄影装置和标准试样的试样孔隙测定系统及方法
US8542793B1 (en) * 2011-04-13 2013-09-24 Korea Institute Of Geoscience And Mineral Resources (Kigam) System for measuring sample pore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standard sample and method thereof
CN102262041A (zh) * 2011-04-20 2011-11-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谱孔隙结构分析的饱和度确定方法
GB2510514A (en) * 2011-11-09 2014-08-06 Snecma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imating a degree of porosity of a sample of material on the basis of at least one image coded by grey levels
CN103278436A (zh) * 2013-02-01 2013-09-04 西安石油大学 特低渗透双重介质砂岩油藏微观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方法
CN103674802A (zh) * 2013-11-05 2014-03-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岩石封闭孔隙度测定方法
CN103674811A (zh) * 2013-12-25 2014-03-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核磁共振孔隙度测量的校正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822865A (zh) * 2014-03-20 2014-05-2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高分辨率三维数字岩心建模方法
CN103971410A (zh) * 2014-05-23 2014-08-0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ct图片的三维岩心可视化方法
CN104331579A (zh) * 2014-11-19 2015-02-0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低渗透储层原油边界层的模拟方法
CN105115874A (zh) * 2015-08-18 2015-12-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多源信息融合的多组分三维数字岩心构建方法
CN105372168A (zh) * 2015-12-08 2016-03-02 清华大学 一种混凝土孔隙三维结构的构建方法
CN106525881A (zh) * 2016-09-14 2017-03-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层伤害程度的测定方法及设备
CN106443802A (zh) * 2016-09-20 2017-02-22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形态学滤波的电成像储层缝洞体的定量表征方法及系统
CN106546521A (zh) * 2016-10-12 2017-03-29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ct扫描技术量化土壤大孔隙空间网络结构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41670A (zh) 2018-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1670B (zh) 一种岩屑孔隙度测定方法
AU2011258594B2 (en) Method for obtaining consistent and integrate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porous media
Ko et al. Origi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agle Ford pore networks in the south Texas Upper Cretaceous shelf
US10466386B2 (en)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 saturation-height function in oil and gas reservoirs
EP172915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wettability of geological formations
WO2016161914A1 (zh) 一种利用地质和测井信息预测储层成岩相的方法
Rocchi et al. The effects of weathering on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granitic saprolite
Li* et al. Characterizing the middle Bakken: Laboratory measurement and rock typing of the Middle Bakken formation
EA011046B1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водонасыщенности подземной формации
Higgs et al. Advances in grain-size, mineral, and pore-scale characterization of lithic and clay-rich reservoirs
Duan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pore structures in deeply buried carbonate rocks based on mono-and multifractal methods
CN112946780B (zh) 走滑断裂活动期次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US6714871B1 (en) Method for quantifying permeability of vuggy carbonates using wireline logs
CN108802192B (zh) 一种钙屑砂岩储层孔隙类型识别方法
CN110939428A (zh) 一种致密砂岩油气藏储层裂缝的识别方法
CN115905917A (zh) 综合静动态数据构建海域低渗气层分类曲线的方法
CN112878999B (zh) 各向异性地层含水饱和度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6368286A (zh) 处理图像的计算机脚本及其在岩相图像确定方法中的使用
Sbiga et al. Deriving a correlation of cementation factor in Nubian sandstone formation (Upper and Lower Cretaceous), Sirt Basin
CN114441405B (zh) 基于压实和胶结减孔趋势的次生增孔幅度定量评价方法
CN117233064B (zh) 一种计算页岩核磁共振测井裂缝截止值的方法
Fens et al. Archie's dream: petrophysics from sidewall sample and cuttings
CN112922587B (zh) 盐霜位置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Avcu et al. Microporosity Changes With Acidizing Effect In Sandstones (kizildere Formation-hatay/s-turkey)
CN107165627B (zh) 一种坝砂有利储层分布范围预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