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6141A - 元件供料器 - Google Patents

元件供料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6141A
CN107926141A CN201580081729.9A CN201580081729A CN107926141A CN 107926141 A CN107926141 A CN 107926141A CN 201580081729 A CN201580081729 A CN 201580081729A CN 107926141 A CN107926141 A CN 1079261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omponent
clamping
feeder
clamp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17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6141B (zh
Inventor
森川俊治
野野村年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926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6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6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61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21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with treatment of the terminal lea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05K13/023Feeding of components with bending or straightening of the terminal leads
    • H05K13/024Straightening or aligning terminal leads
    • H05K13/026Straightening or aligning terminal leads of components having terminal leads in side by side relationship, e.g. using comb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19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tape feed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6Supply management, e.g. supply of components or of substr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在预定的供给位置(SS)处通过引导部(150)将具有多个引脚(Le)的带引脚元件(P)的各引脚引导至规定位置而通过夹紧件(110)进行定位、并且逐个地依次供给具有多个引脚(Le)的带引脚元件(P)的元件供料器中,设有用于确认夹紧件关闭的状态下的该夹紧件的动作位置是否处于适当位置的夹紧件闭位置确认机构(160)。即使在由于多个引脚中的任一个引脚弯曲而使该弯曲的引脚被引导至其他的引脚的规定位置的情况下,利用夹紧件闭位置确认机构也能够确认出夹紧件的闭位置不适当,由此能够容易地检测引脚的弯曲等不适当的引脚的状态、不适当的位置处的引脚的定位等。

Description

元件供料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供给元件的元件供料器、即使用带化元件在预定的供给位置处依次供给元件的元件供料器。
背景技术
电子元件等元件作为在载带保持有多个元件的带化元件而得到,为了从该带化元件供给元件,可采用例如下述专利文献记载那样的元件供料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802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3-2180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专利文献记载的元件供料器还有改良的余地,通过实施某些改良,能够提高这样的元件供料器的实用性。本发明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作出,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用性高的元件供料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元件供料器具备传送机构,且在预定的供给位置依次供给一个元件,所述传送机构以预定的传送间距传送将具有多个引脚的带引脚元件以预定的配置间距在所述多个引脚处保持于载带的带化元件,所述元件供料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元件供料器具备在所述供给位置对元件具有的所述多个引脚分别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具有:夹紧件,构成为包括相互进行相对动作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并以进行开闭动作,在关闭的状态下通过在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上分别设置的夹持部来夹持所述多个引脚;及引导部,设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方,在通过所述夹紧件夹持所述多个引脚时,将所述多个引脚分别引向所述带化元件的传送方向上的规定位置,该元件供料器具备用于确认闭位置是否处于适当位置的夹紧件闭位置确认机构,所述闭位置是所述夹紧件关闭的状态下的该夹紧件的动作位置。
发明效果
在多个引脚中的任一个引脚弯曲的情况下,预想到引导部将弯曲的引脚被引导至其他的引脚的规定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2个以上的引脚存在于1个规定位置的附近,因此即使要关闭夹紧件,也成为关闭不严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夹紧件的闭位置无法成为适当位置。根据本发明的元件供料器,基于夹紧件闭位置确认机构的功能,能够容易地检测引脚的弯曲等不适当的引脚的状态、不适当的位置处的引脚的定位等。
发明形态
以下,例示了在本申请中被认为能够请求专利保护的发明(以下,有时称为“可请求发明”)的若干形态,对此进行说明。各形态与权利要求书同样地区分为项,对各项标注编号,并根据需要以引用其他的项的编号的形式记载。这只不过是为了使可请求发明容易理解,并不是将构成这些发明的构成要素的组合限定为以下的各项记载的组合。即,可请求发明应参考附随于以下的各项的记载、实施方式的记载等进行解释,只要遵照该解释,则向各项的形态进一步附加有其他的构成要素的形态、而且从各项的形态中删除了某些构成要素的形态也成为可请求发明的一个形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各项中,将(1)项、(3)项、(4)项、(5)项、(8)项、(21)合在一起的结构相当于权利要求1,将(22)项记载的技术特征附加到权利要求1中的结构相当于权利要求2,将(10)项、(23)项记载的技术特征附加到权利要求2中的结构相当于权利要求3,将(9)项记载的技术特征附加到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权利要求中的结构相当于权利要求4。
(1)一种元件供料器,具备传送机构,且在预定的供给位置依次供给一个元件,该传送机构以预定的传送间距传送将元件以预定的配置间距保持于载带的带化元件。
本项的形态是成为发明的形态的基础的形态。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配置间距与上述传送间距一致的情况比较普遍,但也可以是例如以多次传送间距传送的结果是将带化元件传送配置间距那样的形态。
(2)根据(1)项记载的元件供料器,其中,在所述载带以恒定的孔间距设置传送孔,所述传送机构使爪与所述传送孔卡合并使该爪移动,由此以所述传送间距传送所述带化元件。
本形态是加入了与传送机构的构造相关的限定的形态。在使用带齿卷盘那样在作为基体的圆板的外周形成有多个爪的结构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使这些爪旋转地移动的构造,在使用具有一个爪的可动体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使该可动体沿着带化元件的传送方向直线性地移动传送间距那样的构造。需要说明的是,孔间距与传送间距可以不必一致。例如,在使用上述带齿卷盘的情况下,它们就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3)根据(1)项或(2)项记载的元件供料器,其中,所述带化元件是具有多个引脚的带引脚元件在这多个引脚处由所述载带保持的结构。
本形态是加入了与元件及带化元件相关的限定的形态。在对带引脚元件进行了编带而成的带化元件中,上述的配置间距、传送间距、孔间距一致的情况比较普遍。
(4)根据(3)项记载的元件供料器,其中,该元件供料器具备在所述供给位置对元件具有的所述多个引脚分别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
在带引脚元件的情况下,其引脚向设于基板的孔内插入的情况较多,希望在供给位置进行引脚的定位。本形态是考虑了该情况的形态。
(5)根据(4)项记载的元件供料器,其中,所述定位机构具有夹紧件,所述夹紧件构成为包括相互进行相对动作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并以进行开闭动作,在关闭的状态下通过在上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别设置的夹持部来夹持所述多个引脚。
通过如本形态那样使用夹紧件,能够将带引脚元件的引脚在供给位置被牢固地定位。
(6)根据(5)项记载的元件供料器,其中,所述夹紧件的开闭动作与所述传送机构的动作联动。
根据本形态,通过传送机构的驱动源能够进行夹紧件的开闭动作,因此能够减少驱动源。
(7)根据(5)项或(6)项记载的元件供料器,其中,该元件供料器具备引脚切断机构,所述引脚切断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方和另一方上的一对刀,通过所述夹紧件的开闭动作,将由所述夹持部夹持的多个引脚分别在由所述夹持部夹持的部分的前端侧切断。
带引脚元件带有比较长的引脚,在该元件的使用时,希望将引脚调制成适当的长度。根据本形态,由夹紧件夹持的引脚通过夹紧件的开闭动作而被切断,因此能够利用简便的构造在供给位置处调制引脚。
(8)根据(5)项至(7)项中任一记载的元件供料器,其中,所述定位机构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设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方,在通过所述夹紧件夹持所述多个引脚时,将这多个引脚分别引向所述带化元件的传送方向上的规定位置。
夹紧件在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夹持引脚的情况比较普遍,在利用这样的夹紧件的情况下,在通过该夹紧件对引脚进行夹持时,希望使传送方向上的各引脚处于规定位置。根据本形态,通过上述引导部,能够适当地进行传送方向上的各引脚的定位。通常,引导部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一方的夹持部向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另一方突出地设置,通过夹紧件关闭而将引脚引导到规定位置。
(9)根据(8)项记载的元件供料器,其中,所述引导部包括多个V形凹口,所述多个V形凹口对应于所述多个引脚而设置,并朝向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另一方而分别开口。
如果采用上述V形凹口,则即使在引脚的位置从规定位置在适当的范围内偏离的情况下,仅通过夹紧件夹持引脚,就能够将该引脚向成为V形凹口的谷底的部分引导,能够容易地进行该引脚的传送方向上的定位。
(10)根据(8)项或(9)项记载的元件供料器,其中,所述引导部被设为能够根据元件进行更换。
在处理各种元件的情况下,引脚的个数、引脚的直径、引脚彼此的间隔等根据元件的种类而不同。根据本项的形态,能够容易地进行与各种元件对应的引脚的定位。
(11)根据(10)项记载的元件供料器,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一方的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引导部一体化,所述引导部能够与该夹持部一起更换。
例如,可考虑引导部由比较薄的板状的部件构成,并将该部件以能够更换的方式安装于夹持部。在设为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在引脚位于不适当的位置时(例如,位于从V形凹口的开口偏离的位置时),预想到由于板状的部件的前端而引脚弯曲、且该板状的部件由弯曲的引脚抬起这样的事态。根据本项的形态,由于引导部与夹持部被一体化,因此能提高引导部的刚性,由此能够避免这样的事态。需要说明的是,一体化优选为由相同原料进行一体成形那样的形态。
(21)根据(8)项至(11)项中任一记载的元件供料器,其中,该元件供料器具备用于确认闭位置是否处于适当位置的夹紧件闭位置确认机构,所述闭位置是所述夹紧件关闭的状态下的该夹紧件的动作位置。
在多个引脚中的任一个引脚弯曲的情况下,预想到引导部将弯曲的引脚被引导至其他的引脚的规定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2个以上的引脚存在于1个规定位置的附近,因此即使要关闭夹紧件也会成为关闭不严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夹紧件的闭位置无法成为适当位置。根据本形态,基于夹紧件闭位置确认机构的功能,能够容易地检测引脚的弯曲等不适当的引脚的状态、不适当的位置处的引脚的定位等。顺便提及,鉴于上述的功能,可认为夹紧件闭位置确认机构是后文说明的引脚位置确认机构的一种。
(22)根据(21)项记载的元件供料器,其中,所述夹紧件闭位置确认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引导部的被检测部和以该被检测部为检测的对象的传感器,且构成为通过由该传感器检测所述被检测部的有无而能够检测所述夹紧件的所述闭位置是否处于所述适当位置。
本形态是加入了与夹紧件闭位置确认机构的结构相关的限定的形态,根据本形态,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检测夹紧件的闭位置是否处于适当位置。
(23)根据(22)项记载的元件供料器,其中,所述引导部被设为能够根据元件进行更换,在能够更换等的引导部中,所述被检测部也设于与所述多个引脚的直径对应的位置。
在以各种带引脚元件为对象时,引脚的直径根据元件而不同。如果引脚直径不同,则适当的夹紧件的闭位置也不同。另一方面,如先前说明所述,由于引脚的位置、个数等的差异,因此根据元件来更换引导部。因此,通过将与元件对应的被检测部设于该能够更换的引导部,不用对传感器的位置进行变更等,能够简便地进行与元件对应的夹紧件的闭位置的确认。
(31)根据(3)项至(23)项中任一记载的元件供料器,其中,所述元件供料器具备引脚位置确认机构,所述引脚位置确认机构设于所述带化元件的传送方向上的所述供给位置的上游侧,用于确认通过所述传送机构传送到所述供给位置的元件具有的所述多个引脚各自的传送方向上的位置是否处于适当位置。
如先前说明所述,存在传送机构的传送量不适当、或者由于引脚的弯曲等而在供给位置处各引脚的位置未位于适当的位置的情况。本形态鉴于此种情况,根据本形态,能够在供给位置的上游侧确认在供给位置处被供给的元件的引脚的位置是否处于适当位置。顺便提及,先前说明的夹紧件闭位置确认机构是在供给位置处确认引脚是否位于适当位置的机构,是引脚位置确认机构的一种,但是在进行确认的位置是供给位置还是其上游侧这一点上,与本形态的引脚位置确认机构不同。
(32)根据(31)项记载的元件供料器,其中,所述引脚位置确认机构具备:(a)可动体,相对于所述多个引脚能够进退动作;(b)梳部,设于该可动体,且设有多个缺口,在所述多个引脚处于适当位置的情况下该可动体前进时,所述多个缺口分别容许这多个引脚各自通过,基于所述可动体是否前进,能够确认所述多个引脚分别是否处于适当位置。
本形态是加入了与引脚位置确认机构的结构相关的限定的形态,在本形态中,在各引脚处于适当位置的情况下,设有梳部的可动体的前进得以容许。因此,例如,通过检测可动体的前进位置,能够容易地检测各引脚是否处于适当位置。
(33)根据(32)项记载的元件供料器,其中,所述梳部被设为能够根据元件进行更换。
如先前说明所述,引脚的直径、个数、各引脚的位置等根据元件而不同。因此,能够根据元件来更换梳部的本形态能够对应于各种元件。
(34)根据(32)项或(33)项记载的元件供料器,其中,所述可动体的进退动作与传送机构的动作联动。
根据本形态,通过传送机构的驱动源能够进行可动体的开闭动作,因此能够减少驱动源。
(35)根据(32)项至(34)项中任一记载的元件供料器,其中,在所述载带以恒定的孔间距设置传送孔,所述传送机构使爪与所述传送孔卡合并使该爪移动,由此以所述传送间距传送所述带化元件,在所述可动体设有向所述传送孔插入的销,该元件供料器具备传送确认机构,所述传送确认机构用于基于所述销向所述传送孔的插入来确认是否通过所述传送机构将所述带化元件传送了所述传送间距。
本形态可认为是引脚位置确认机构与后文说明的传送确认机构一体化后的形态。
(41)根据(1)项至(34)项中任一记载的元件供料器,其中,该元件供料器具备传送确认机构,所述传送确认机构用于确认是否通过所述传送机构将所述带化元件传送了所述传送间距。
根据本形态,由于确认元件是否适当地被向供给位置传送或已被传送到供给位置,因此能实现可靠性高的供料器。
(42)根据(41)项记载的元件供料器,其中,在所述载带以恒定的孔间距设置传送孔,所述传送机构使爪与所述传送孔卡合并使该爪移动,由此以所述传送间距传送所述带化元件,所述传送确认机构包括:销,向所述传送孔插入;销插入机构,使该销向所述传送孔插入;及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通过该销插入机构插入了销。
本形态是加入了关于传送机构及传送确认机构的构造的限定的形态。是在设于载带的传送孔的间距与传送间距一致的情况下特别有效的形态,根据本形态,能够简便地确认元件是否适当地被向供给位置传送或已被传送到供给位置。
(43)根据(42)项记载的元件供料器,其中,所述销插入机构的动作与所述传送机构的动作联动。
根据本形态,通过传送机构的驱动源能够使该传送确认机构驱动,因此能够减少驱动源。
(44)根据(41)项至(43)项中任一记载的元件供料器,其中,所述传送确认机构设于所述传送机构的下游侧。
传送确认机构也可以设于与传送机构相同的场所。然而,在设于相同场所的情况下,也考虑到传送机构及传送确认机构的动作相互干涉的情况,为了避免该干涉,元件供料器的构造可能会烦杂化。在此意义上,根据本形态,在元件供料器的构造比较简单的状态下,能够确认带化元件的传送量是否适当。而且,即使是传送机构采用上述销、销插入机构的形态的情况,由于位于传送机构的下游侧,因此对于将元件保持至载带的终端部或终端部附近的带化元件,也能够确认该元件是否被适当地向供给位置传送。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是不将元件保持至终端部附近的带化元件,则可以将传送确认机构设置在传送机构的上游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有可请求发明的实施例的元件供料器的元件安装机的立体图。
图2是以与图1相反的视点表示元件安装机的安装头及头移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安装头具有的卡盘装置的图。
图4是表示通过卡盘装置具有的卡盘将保持有引脚的元件安装于基板的情况的图。
图5是表示元件供料器处理的带化元件的图。
图6是表示元件供料器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元件供料器中供给元件的位置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元件供料器的内部构造的大致整体的立体图。
图9是在某状态下表示元件供料器具备的传送机构的一部分和用于确认该传送机构的传送量的传送确认机构的图。
图10是在与图9不同的状态下表示元件供料器具备的传送机构的一部分和用于确认该传送机构的传送量的传送确认机构的图。
图11是表示元件供料器具备的定位机构的立体图。
图12是构成定位机构的夹紧件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在供给位置处元件的引脚由定位机构定位的情况的立体图及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引脚弯曲的元件被定位的情况的立体图及表示引脚由引导部引导到规定位置的状态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变形例的元件供料器具备的确认机构的立体图。
图16是用于说明确认机构的构造及功能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可请求发明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作为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可请求发明除了下述实施例之外,以前述〔发明形态〕项记载的形态为首,能够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实施了各种变更、改良的各种形态实施。而且,也可以利用〔发明形态〕的各项的说明记载的技术事项,来构成各种变形例。
实施例
[A]搭载有元件供料器的元件安装机
如图1所示,搭载有实施例的元件供料器的元件安装机10包括:主体12;对基板S进行搬运、固定的基板搬运固定装置14;供给电子元件等元件的元件供给装置16;保持从元件供给装置16被供给的元件而用于向由基板搬运固定装置14固定后的基板S安装的2个安装头18、20;及使上述安装头18、20在元件供给装置16与基板搬运固定装置14之间沿一平面移动的头移动装置22。顺便提及,头移动装置22是XY机器人型的移动装置,使安装头18、20沿图示的x方向、y方向移动。
元件供给装置16包括:对排列于托盘的元件进行供给的托盘型元件供给装置24;及从带化元件供给元件的供料器型元件供给装置26。在图中,供料器型元件供给装置26仅配置1个,但是也可以排列配置多个。图示的供料器型元件供给装置26是实施例的元件供料器,以下,将其称为元件供料器26,在后文进行详细说明。顺便提及,元件供料器26是用于供给具有多个引脚的元件即带引脚元件的结构,在后文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安装头18、20经由分别使其升降的头升降装置30、32而安装于1个滑动件28,通过头移动装置22使该滑动件28移动,由此使上述安装头18、20一体地沿一平面移动。另一方面,安装头18、20通过头升降装置30、32而单独地升降。即,头升降装置30、32分别使安装头18、20沿上下方向(图1所示的z方向)移动。
安装头18主要是用于将从托盘型元件供给装置24供给的元件载置于基板的表面的结构,在下部具有利用负压吸附保持元件的吸嘴34作为元件保持器件。另一方面,安装头20主要是用于将从元件供料器26被供给的元件具有的多个引脚分别向设于基板的孔插入的结构,在下部设有图3所示的卡盘装置36。顺便提及,图3(a)是从图1所示的y方向观察卡盘装置36的图,图3(b)是从x方向观察卡盘装置36的图。
卡盘装置36包括卡盘38和卡盘驱动装置40,卡盘38包括固定爪42和在固定爪42的两侧设置的开闭爪44、46。虽然详细的动作的说明省略,但是卡盘驱动装置40使卡盘38沿着图3(a)中的空心箭头所示的方向摆动。卡盘38伴随着该摆动而使开闭爪44、46关闭。从元件供料器26供给具有2个引脚Le的带引脚元件P(以下,有时简称为“元件P”),卡盘38在关闭的状态下,如图3(b)所示,将2个引脚Le中的1个夹持在开闭爪44与固定爪42之间,将另1个夹持在开闭爪46与固定爪42之间。并且,如图4所示,将由卡盘38保持的元件P具有的引脚Le向设于基板S的孔H插入,从而将该元件P安装于该基板S。
[B]元件供料器处理的带化元件
例如,如图5(a)所示,元件供料器26处理的带化元件是将电子元件等元件P以预定的配置间距p1保持于载带CT的结构,关于图5(a)所示的带化元件TP,将电解电容器等带引脚元件P具有的多个引脚Le(详细而言2个引脚Le)保持于载带CT。需要说明的是,元件P是2个引脚Le向相同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元件,可以称为带有径向引脚的元件。载带CT由比较厚的主带CT1和粘贴于主带CT1的粘着性的粘着带CT2构成,引脚Le由它们夹持而被保持。
在载带CT上,以预定的孔间距p2穿设有传送孔FH。孔间距p2与元件P的配置间距p1相等,各传送孔FH在载带CT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于元件P的中间。上述传送孔FH利用于元件供料器26对带化元件TP的传送。需要说明的是,在元件供料器26中,带化元件TP沿着预定的传送方向、即图示的Y方向被传送。
[C]元件供料器
i)元件供料器的概要
如图6所示,实施例的元件供料器26在安装有对收容带化元件TP的元件收容箱50进行保持的箱支架52、将箱支架52保持的元件收容箱50内的带化元件TP向元件供料器26引导的带引导件54、收容被切断的载带CT(后述)的废带回收箱56等的状态下,配置于元件安装机10的元件供给装置16。
在该元件供料器26的上部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引导槽60,由带引导件54引导的带化元件TP通过该引导槽60,沿着该元件供料器26的长度方向从后端侧朝向前端侧,每次被间歇地传送预定的搬运间距p3。即,图示的Y方向为传送方向。顺便提及,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与元件供料器26关联的方向,将图6的右方称为前方,将左方称为后方,将朝向带化元件TP的传送方向观察时的左方称为左方,将右方称为右方。
在图中,存在于最前方侧的元件P所在的位置是在该元件供料器26中设定的供给位置SS,元件P在该位置被供给。即,位于该供给位置SS的元件P由先前说明的具备卡盘装置36的安装头20保持,向基板S安装。顺便提及,图7是以来自右前斜上的视点表示供给位置SS存在的部分的图。
ii)传送机构
若参照表示外装罩拆卸的状态的图8进行说明,则带化元件TP由设置在引导槽60内的导轨62保持。导轨62具有下部向左侧折弯成U字状且上部向右侧弯曲而成为凸缘的部分。在图中,未示出带化元件TP,但是带化元件TP以下部收纳于U字状的部分的状态被保持于导轨62的左侧。元件供料器26具备将该状态的带化元件TP向前方传送的传送机构70。
传送机构70包括: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地支承于供料器主体的第一滑动件72;使第一滑动件72沿前后方向往复动作的作为促动器的双作用气缸74;支承于供料器主体且伴随着第一滑动件72的动作而沿前后方向进行往复动作的第二滑动件76;与第二滑动件76一体地进行动作的支承杆78;及经由托架80、托架82而由支承杆78支承为能够转动的传送爪84、传送爪86。
在通过气缸74使第一滑动件72向前方移动的情况下,通过架设于供料器主体与第二滑动件76(严格来说是支承杆78)之间的作为拉力螺旋弹簧的弹簧88,第二滑动件76以与第一滑动件72抵接的状态向前方移动。在供料器主体附设有限动件90,当进行一定程度的距离移动时,第二滑动件76卡定于限动件90而使向前方的移动停止。在此状态下,仅第一滑动件72被容许向前方的移动。在通过气缸74使第一滑动件72向后方返回时,在某位置处,第一滑动件72与卡定于限动件90的第二滑动件76抵接,这以后,第二滑动件76与第一滑动件72一起向后方移动。
传送爪84、传送爪86的基端部分别由固定于支承杆78的托架80、托架82支承为能够转动,从而传送爪84、传送爪86在水平面内能够转动。传送爪84、传送爪86的前端朝向左侧。在各托架80、82与各传送爪84、86之间配设作为压缩螺旋弹簧的弹簧92,各传送爪84、86被向前端朝向左侧的方向施力。
在导轨62与支承杆78之间,以前后延伸的姿势配设卡定板94。在图示的状态下,即,支承杆78位于后方的状态下,换言之,第二滑动件76位于移动范围的后端的情况下,各传送爪84、传送爪86的前端通过弹簧92的作用力而与卡定板94抵接。
若也参照将配设传送爪84的部分放大表示的图9(a)、图10(a),则在支承杆78位于后方的状态下,如图9(a)所示,传送爪84的前端与卡定板94抵接。另一方面,当第二滑动件76前进而支承杆78前进时,传送爪84也前进,如图10(a)所示,传送爪84的前端从卡定板94的端伸出,通过弹簧92的作用力,使传送爪84转动至从导轨62的开口露出的位置。虽然图示省略,但是通过支承杆78的前进而传送爪86也同样地动作,传送爪86的前端从设于卡定板94的长孔伸出,通过弹簧92的作用力,使传送爪86转动至从导轨62的开口露出的位置。
传送爪84的前端与传送爪86的前端的间隔为设于带化元件TP的传送孔FH的孔间距p2的整数倍(p2×n),在卡定板94的卡定被解除时,传送爪84、传送爪86各自的前端同时插入于不同的传送孔FH。在插入后进一步使支承板78前进,由此将带化元件TP传送其前进的量。该进一步的前进量被调整成与孔间距p2相等的量。
从图9(a)、图10(a)、以来自上方的视点表示的图9(b)、图10(b)(传送爪84省略)也可知,在导轨62的与传送爪84、传送爪86相反的一侧、即带化元件TP的左侧,配设有能够转动的止回爪96。将前方侧称为带化元件TP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将后方侧称为上游侧,止回爪96设置在传送爪84的下游侧。止回爪96由作为压缩螺旋弹簧的弹簧98的力向右方施力,在将带化元件TP传送了上述的前进量时,止回爪96插入于传送孔FH。在止回爪96插入于传送孔FH的情况下,禁止带化元件TP向上游侧的位移。需要说明的是,止回爪96的前端的上游侧的面设为倾斜面,即使在止回爪96插入于传送孔FH的状态下,在将带化元件TP向下游侧传送时,通过该传送的力,也能克服弹簧98的作用力而使止回爪96从传送孔FH脱离。
在止回爪96插入于传送孔FH的状态下,使第一滑动件72后退,由此,在带化元件TP仍维持其位置的状态下,传送爪84、传送爪86也后退。从以上说明那样的动作可知,传送机构70使传送爪84、传送爪86与传送孔FH卡合,通过使上述传送爪84、传送爪86移动而将带化元件TP沿传送方向传送,通过气缸74的1次的进退动作,将带化元件TP向下游侧传送与孔间距p2及前述的配置间距p1相等的传送间距p3。
iii)定位机构及引脚切断机构
如图7、图8所示,本元件供料器26具有在上述的供给位置SS对元件P进行定位的机构,详细而言,如图11所示,具有用于决定元件P具有的2个引脚Le各自的传送方向上的位置的定位机构108。而且,定位机构108复合化有将位于供给位置SS的元件P的2个引脚Le的多余的部分切断的机构。
若参照图7、图8、图11、图12进行详细说明,则定位机构108大体上将包含相互进行相对动作的2个部件即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而进行开闭动作的夹紧件110作为主要构成要素。具体而言,夹紧件110包含固定于供料器主体的固定块112和能够摆动地保持于供料器主体的杆114。顺便提及,杆114作为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一方发挥功能,固定块112作为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另一方发挥功能。
杆114由上端部分支成两部分的主杆116和利用该分支的部分而与该主杆116交叉的副杆118构成,它们能够绕着共同的轴120摆动。从图12(a)可知,主杆116的上端部由作为压缩螺旋弹簧的弹簧122的作用力向右方施力,副杆118的下端部由作为压缩螺旋弹簧的弹簧124的作用力向右方施力。
在主杆116的上端安装刮板126,在副杆118的上端安装夹持板128。在主杆116的下端部安装辊130,如图8所示,该辊130作为凸轮随动件发挥功能,在第一滑动件72前进时,与设置于该第一滑动件72的前端部的凸轮面132卡合。
由弹簧122产生的作用力大于由弹簧124产生的作用力,在图12(a)所示的状态下,副杆118与刮板126的背面抵接,成为主杆116、副杆118各自的上端位于右方的状态、即夹紧件110打开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无论是刮板126还是夹持板128都从固定块112分离。
当第一滑动件72前进时,主杆116向上端朝向左方的方向摆动,伴随于此,副杆118也向相同方向摆动。在上述主杆116、副杆118摆动了一定程度时,如图12(b)所示,在设于固定块112的夹持面134与设于夹持板128的夹持面136之间夹有元件P的引脚Le的状态下,副杆118的摆动停止。固定块112的设有夹持面134的部分、夹持板128的设有夹持面136的部分分别作为夹持部发挥功能,通过上述夹持部夹持元件P的引脚Le。在此状态下,引脚Le通过由弹簧124的作用力产生的力被夹持。
此外,当主杆116摆动时,如图12(c)所示,通过刮板126的前端和固定块112的夹持面134的下端,将引脚Le切断。刮板126的前端、固定块112的夹持面134的下端作为分别设置于上述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一对刀发挥功能,通过这一对刀,将引脚Le在由上述的夹持部夹持的部分的前端侧(下端侧)切断。即,元件供料器26在供给位置SS处具备包含这一对刀而构成并通过夹紧件的开闭动作将引脚Le切断的引脚切断机构138。
在供给位置SS处被切断了引脚Le的元件以通过夹紧件110保持引脚Le的状态,由先前说明的安装头20的卡盘装置36保持,在夹紧件110打开之后,通过该安装头20进行移动而用于向基板S的安装。通过使第一滑动件72后退而利用弹簧122、弹簧124的作用力进行夹紧件110的开动作。图12(a)所示的开位置与图12(b)所示的闭位置之间的动作、即夹紧件110的开闭动作伴随着第一滑动件72的进退动作而进行,因此与先前说明的传送机构70的动作联动。
此外,如图11所示,在固定块112的前方侧的端面、主杆116的前方侧的端面分别设有用于切断载带CT的刀140、刀142,通过夹紧件110的开闭动作,将已经供给元件P而剩余的载带CT的一部分切断。切断后的载带CT的一部分通过回收路144,向废带回收箱56回收(参照图6)。
在本定位机构108中,将元件P具有的2个引脚Le分别定位于带化元件TP的传送方向上的适当位置的情况至关重要。因此,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一方即杆114的上端,详细而言,在副杆118的上端安装的夹持板128设有引导部150。
夹持板128具有从夹持面136突出的薄片状的突片部152。在该突片部152,对应于2个引脚Le,形成有在夹紧件110处于闭位置的情况下朝向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另一方即固定块112分别开口的2个V形凹口154、154。在夹紧件110关闭时,突片部152以覆盖于固定块112的方式移动,通过上述V形凹口154、154,2个引脚Le被引导到规定位置、即成为V形凹口154、154的谷底的位置。这样,引导部150包含与元件P的引脚Le的个数对应的多个V形凹口154而构成。
引脚Le的个数、直径、引脚Le的位置、引脚Le彼此的间隔等根据元件P的种类而各式各样,需要根据供给的元件P来变更V形凹口154的个数、形状、间隔等。例如,可考虑采用图13(a)所示那样的定位机构156、即将前述的夹持板128的主体部(夹持部)与副杆118一体化并根据元件P仅对构成上述突片部152的薄的引导板158(引导部)进行更换的定位机构。图13(a)示出正常地夹持元件P的引脚Le的状态,然而,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图13(b)及以来自侧面的视点示意性地如图13(c)所示的不良情况。具体而言,以传送机构70对带化元件TP的传送量不适当或者任一引脚Le弯曲的情况为原因,预想到任一引脚Le未处于适当的位置的情况、即任一引脚Le未收纳于对应的V形凹口154的开口内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如下可能性:在夹紧件110关闭时,该引脚Le与引导板158的未形成V形凹口154的部分抵接,引导板158将该引脚Le折弯并以自身的前端部升起的方式变形,而夹紧件110到达至适当的闭位置。顺便提及,在引脚Le的直径细的情况下,可能性特别高。
为了避免上述那样的事态,在本元件供料器26中,以夹持板128的主体部与上述突片部152一体化的状态制作夹持板128,详细而言,主体部与突片部152由1个部件形成,根据元件P来更换各夹持板128。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即,由于采用突片部152的刚性比较高的结构,因此在本元件供料器26中,在产生了引脚Le未处于适当位置的事态的情况下,夹紧件110无法关闭为夹紧件110的闭位置成为适当位置的程度。因此,通过确认夹紧件110的闭位置是否处于适当位置,能够容易地确认引脚Le的位置是否处于适当位置。
iv)夹紧件闭位置确认机构
从上述的观点出发,在本元件供料器26中,具备夹紧件闭位置确认机构160,在供给位置SS处通过夹紧件110夹持元件P的引脚Le时,该夹紧件闭位置确认机构160用于确认该夹紧件110的闭位置、即该夹紧件110关闭的状态下的动作位置是否处于适当位置。
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在夹持板128设有朝向前方从副杆118突出的突出部162,并且在该突出部162贯通形成有被检测孔164,该被检测孔164由配设在其下方的光反射型的传感器166检测,根据被检测孔164是否由该传感器166检测到,能够确认夹紧件110的闭位置是否处于适当位置。即,本元件供料器26包括设置在夹持板128的一部分即引导部上的作为被检测部的被检测孔164和以该被检测孔164为检测的对象的传感器166,来构成夹紧件闭位置确认机构160。
更详细而言,夹紧件110充分关闭的状态是夹紧件110的闭位置处于适当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来自传感器166的光由不存在被检测孔164的部分反射,该光由传感器166检测到。此时作为未检测到被检测孔164,判断为夹紧件110的闭位置处于适当位置。另一方面,在夹紧件110的闭位置未处于适当位置的状态、即在夹紧件110未闭严的情况下,来自传感器166的光透过被检测孔164,该光未被传感器166检测到。此时作为检测到被检测孔164,判断为夹紧件110的闭位置未处于适当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判断为夹紧件110的闭位置未处于适当位置的情况下,使该元件供料器26的动作及元件安装机10的动作停止。
在此,作为某特别的事例,可考虑例如引脚Le弯曲而元件P倾斜的事例。在该事例中,如图14(a)所示,预想到2个引脚Le被引导到1个V形凹口154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异常夹紧而如图14(c)所示,在夹紧件110关闭的情况下该夹紧件110的闭位置未成为适当位置。图14(b)示出正常夹紧的状态,与之进行比较可知,在图14(c)所示的状态下,由于2个引脚Le重叠而夹紧件110未闭严。本元件供料器26以设于夹持板128的被检测孔164为检测对象,由此也能够检测多个引脚Le被引导到1个V形凹口154的状态(以下,有时称为“引脚重复状态”)。
然而,由于引脚Le的直径的不同而夹紧件110的适当的闭位置不同,夹紧件110的闭位置是否为适当位置的确认需要仔细考虑。详细而言,在比图14(b)、图14(c)所示的引脚Le细的直径的引脚Le的情况下,如图14(d)、图14(e)那样,夹紧件110的适当的闭位置不同。在极端的情况下,对于图14(d)、图14(e)所示的引脚Le的元件P使用了图14(b)、图14(c)所示的夹持板128时,即使为异常夹紧的状态也可能会判断为正常夹紧的状态。
如先前说明那样,在本元件供料器26中,根据处理的元件P,对设有引导部150的夹持板128进行更换。并且,在该夹持板128,即,在该引导部150设置作为被检测部的被检测孔164,无论在哪个夹持板128中,即,无论在哪个引导部150中,被检测孔164都设置在与之对应的元件的引脚Le的直径相对应的位置。通过更换这样的夹持板128,能够省去根据元件P进行传感器166的位置的调整这样的时间和劳力。
需要说明的是,鉴于以上说明的夹紧件闭位置确认机构160的功能,该夹紧件闭位置确认机构160作为引脚位置确认机构发挥作用,用于在供给位置SS处确认被传送到该供给位置SS的元件P具有的多个引脚Le各自的传送方向上的位置是否处于适当位置。
v)传送确认机构
在供给位置SS处,为了通过上述定位机构108使元件P、详细而言使元件P的引脚Le处于规定位置,上述传送机构70对带化元件TP的传送量适当的情况、即准确地传送传送间距p3的情况成为前提。鉴于此种情况,本元件供料器26具备用于确认通过传送机构70是否将带化元件TP传送了传送间距p3的传送确认机构。
如图8所示,传送确认机构170设置在传送方向上的传送机构70与定位机构108之间。即,设置在传送机构70的下游侧且定位机构108的上游侧。若也参照图9、图10进行详细说明,则传送确认机构170包括:向带化元件TP的载带CT上穿设的传送孔FH插入的销172;使该销172插入于传送孔FH的销插入机构174;及用于检测是否通过该销插入机构174将销172插入于传送孔FH的传感器176。
具体而言,销172保持于作为可动体的摆动杆178。摆动杆178从中心性地图示该摆动杆178和销172的图9(c)、图10(c)可知,通过在轴孔180插入轴(省略图示)而摆动杆178在供料器主体被保持为绕着该轴孔180的中心轴线能够摆动。摆动杆178由作为压缩螺旋弹簧的弹簧182向左方施力。另一方面,在先前说明的支承杆78配设辊184,在支承杆78后退的状态下,如图9所示,该辊184从左方与摆动杆178的纵壁部186抵接。因此,销172成为位移到导轨62的右方的状态,即,后退至不会阻碍带化元件TP的传送的位置。
当支承杆78前进时,即,通过传送机构70传送带化元件TP时,如图10所示,辊184前进至不与纵壁部186卡合的位置,通过弹簧182的作用力而摆动杆178向左方位移。销172相比止回爪96的位置而位于传送间距p3(与传送孔FH的孔间距p2相等)量的前方的位置,因此在通过传送机构70将带化元件TP正确地传送了传送间距p3的情况下,销172向左方位移而插入于传送孔FH。即,包含上述辊184、摆动杆178等而构成销插入机构174。顺便提及,通过使支承杆78后退,而辊184与纵壁部186卡合,返回图9所示的状态。
在摆动杆178设有被检测片188,通过销172向左方的位移,即,销172向传送孔FH的插入,该被检测片188也向左方移动。传感器176检测该被检测片188的动作。传感器176是光源与检测来自该光源的光的检测部相互面对的型式的结构,在销172适当地插入于传送孔FH的情况下,遮挡从光源向检测部的光,通过该光的隔断而判断为销172被插入于传送孔FH。顺便提及,在传送量未成为传送间距p3的情况下,销172与载带CT的不存在传送孔FH的部位抵接,由此禁止销172向左方的移动。在这种情况下,被检测片188不会遮挡从光源向检测部的光,因此判断为销172未插入于传送孔FH。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认为传送量不适当而使该元件供料器26的动作及元件安装机10的动作停止。
从以上的说明可知,该传送确认机构170的动作、详细而言销插入机构174的动作是与支承杆78的动作对应的动作,与传送机构70的传送动作联动。而且,即使在上述销172的前端变尖而传送机构70的传送量从传送间距p3稍偏离的情况下,通过该销172向传送孔FH的插入,也能够消除该偏离。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传送量未成为传送间距p3的原因,可考虑例如在带化元件TP的终端处载带CT如图5(c)那样被切断的情况。这是因为,在上述的传送机构70的构造上,如图5(b)那样在传送孔FH的中心被切断的情况下,传送量成为适当的传送量,但是如图5(c)那样偏离传送孔FH而被切断的情况下,传送量变少或变多。传送确认机构170能够确认由于这样的原因而传送量不适当的情况。
[D]变形例
可以取代上述元件供料器26,在元件安装机10中,采用以下说明的作为变形例的元件供料器。如图15所示,简单而言,该变形例的元件供料器200取代元件供料器26中采用的传送确认机构170及夹紧件闭位置确认机构160,而在传送方向上的传送机构70的下游侧且在供给位置SS的上游侧设置具有将上述的功能复合的功能的确认机构210。顺便提及,定位机构采用图13(a)所示的定位机构156。
详细而言,确认机构210大体上包括:固定于供料器主体的支撑件212;由支撑件212保持为能够摆动的摆动杆214;固定保持于摆动杆214的销216;能够更换地安装于摆动杆214的梳板218;固定地安装于摆动杆214的下部的被检测片220;及检测该被检测片220的传感器222。
若也参照以来自前方侧的视点示意性地表示的图16(a)、图16(b)进行说明,则摆动杆214由介于摆动杆214与支撑件212之间的作为压缩螺旋弹簧的弹簧224对上端部向左方(图的右方)施力。另一方面,摆动杆214由上述的夹紧件110的主杆116(在图中,省略刮板126)卡定,上端部朝向左方(图的右方)的旋转受到限制。
图16(a)是夹紧件110打开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摆动杆214的上端部的向图的左方(图的右方)的动作被禁止。在夹紧件110关闭的情况下,如图16(b)所示,该动作被容许,能够进行基于弹簧224的作用力的动作。反之,在将夹紧件110从关闭的状态打开时,通过主杆116的转动而使摆动杆214以上端部向右方(图的左方)移动的方式动作。顺便提及,作为可动体的摆动杆214以上端部相对于元件P的引脚Le前进、后退的方式进行动作,因此以下关于摆动杆214的动作,有时使用前进动作、后退动作、作为它们的总称的进退动作这样的词语。
在安装于摆动杆214的梳板218上,对应于元件P的引脚Le,设有分别呈插槽形状的多个缺口226(详细而言,2个缺口226),该梳板218作为确认机构210的梳部发挥功能。各缺口226与定位机构156的引导板158的V形凹口154同样,朝向元件P的引脚Le开口,形成为与V形凹口154的开口端的宽度相同的宽度的结构。在元件P的各引脚Le的传送方向上的位置处于适当位置时,即,处于在供给位置SS处通过引导板158的V形凹口154能够引导到规定位置的位置时,如图16(c)的左侧表示为“OK”的状态那样,伴随着摆动杆214的前进动作,各引脚Le通过各缺口226。
另一方面,销216设置在如下位置:在通过传送机构70将带化元件TP传送了传送间距p3的情况下,伴随着摆动杆214的前进动作,销216能插入到在载带CT设置的1个传送孔FH内的位置。
在摆动杆214适当地进行了前进动作的情况下,传感器222检测到设于摆动杆214的被检测片220。传感器222是光源与检测来自该光源的光的检测部相互面对的型式的结构,在摆动杆214适当地进行了前进动作的情况下,被检测片220将来自光源的光隔断。
在元件P的任一引脚Le的位置未处于适当位置时,如图16(c)的右侧表示为“NG”的状态那样,梳板218的前端卡定于该任一引脚Le,因此摆动杆214无法适当地进行前进动作。而且,在传送机构70对带化元件TP的传送量不适当的情况下,销216也无法插入于在载带CT设置的传送孔FH,因此摆动杆214仍无法适当地进行前进动作。换言之,无法进行充分的前进动作。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222未检测到被检测片220,凭此,判断为通过传送机构70未将带化元件TP传送了传送间距p3,或者被供给到供给位置SS的预定的元件P的任一个引脚Le未处于适当位置。在作出这样的判断的情况下,使元件供料器200的动作停止。
基于以上说明的确认机构210的功能,该确认机构210设置在带化元件TP的传送方向上的供给位置SS的上游侧,作为用于确认通过传送机构70传送到供给位置SS的元件P具有的多个引脚Le各自的传送方向上的位置是否处于适当位置的引脚位置确认机构发挥功能,而且,作为用于确认通过传送机构70是否将带化元件TP传送了传送间距p3的传送确认机构发挥功能。
确认机构210的动作、详细而言作为可动体的摆动杆214的进退动作与夹紧件110的开闭动作联动,该开闭动作与传送机构70的动作联动。因此,在本元件供料器200中,确认机构210的动作与传送机构70的动作联动。
顺便提及,出于先前说明的理由,根据被供给的元件P来更换引导板158及梳板218。而且,根据本确认机构210,参照图14说明的引脚重复状态、即多个引脚Le被引导到1个V形凹口154的状态无法预先检测。为了预先检测引脚重复状态,只要采用例如使梳板218的缺口226的宽度比引导板158的V形凹口154的开口端的宽度小一定程度等的手段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的元件供料器26中,由于采用上述的夹紧件闭位置确认机构160,因此为了避免参照图13说明的事态,采用了定位机构108、即夹持板128的主体部与突片部142一体化而根据元件P来更换各夹持板128的结构的定位机构,但是在本元件供料器200中,为了通过设置在供给位置SS的上游侧的确认机构210预先防止上述的事态的发生,而采用定位机构156、即将夹持板128的主体部(夹持部)与副杆118一体化而根据元件P仅对构成上述突片部142的薄的引导板158(引导部)进行更换的结构的定位机构。
附图标记说明
10:元件安装机 20:安装头 26:元件供料器 36:卡盘装置38:卡盘 60:引导槽62:导轨 70:传送机构 84:传送爪 86:传送爪 96:止回爪 108:定位机构 110:夹紧件112:固定块〔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一方〕 114: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另一方〕116:主杆 118:副杆 126:刮板〔刀〕 128:夹持板 134:夹持面〔夹持部〕〔刀〕 136:夹持面〔夹持部〕 138:引脚切断机构 150:引导部 152:突片部 154:V形凹口 156:定位机构158:引导板 160:夹紧件闭位置确认机构〔引脚位置确认机构〕 162:突出部 164:被检测孔〔被检测部〕 166:传感器 170:传送确认机构 172:销 174:销插入机构 176:传感器 178:摆动杆〔可动体〕 188:被检测片 200:元件供料器 210:确认机构〔引脚位置确认机构〕〔传送确认机构〕 214:摆动杆〔可动体〕 216:销 218:梳板〔梳部〕 220:被检测片 222:传感器 226:缺口 P:元件 Le:引脚 TP:带化元件 CT:载带 FH:传送孔 p1:配置间距 p2:孔间距 p3:传送间距。

Claims (4)

1.一种元件供料器,具备传送机构并在预定的供给位置依次供给一个元件,所述传送机构以预定的传送间距传送将具有多个引脚的带引脚元件以预定的配置间距在所述多个引脚处保持于载带的带化元件,
所述元件供料器具备在所述供给位置对元件具有的所述多个引脚分别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
该定位机构具有:
夹紧件,构成为包括相互进行相对动作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并进行开闭动作,在关闭的状态下通过在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上分别设置的夹持部来夹持所述多个引脚;及
引导部,设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方,在通过所述夹紧件夹持所述多个引脚时,将所述多个引脚分别引向所述带化元件的传送方向上的规定位置,
该元件供料器具备用于确认闭位置是否处于适当位置的夹紧件闭位置确认机构,所述闭位置是所述夹紧件关闭的状态下的该夹紧件的动作位置。
2.一种元件供料器,其中,
所述夹紧件闭位置确认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引导部的被检测部和以该被检测部为检测的对象的传感器,并构成为通过由该传感器检测所述被检测部的有无而能够检测所述夹紧件的所述闭位置是否处于所述适当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元件供料器,其中,
所述引导部构成为能够根据元件而进行更换,即使在能够更换等的引导部中,所述被检测部也设于与所述多个引脚的直径相应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料器,其中,
所述引导部构成为包括多个V形凹口,所述多个V形凹口对应于所述多个引脚而设置,并朝向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另一方而分别开口。
CN201580081729.9A 2015-07-24 2015-07-24 元件供料器 Active CN1079261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71107 WO2017017729A1 (ja) 2015-07-24 2015-07-24 部品フィー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6141A true CN107926141A (zh) 2018-04-17
CN107926141B CN107926141B (zh) 2020-08-04

Family

ID=57884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1729.9A Active CN107926141B (zh) 2015-07-24 2015-07-24 元件供料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22720B2 (zh)
EP (1) EP3328177B1 (zh)
JP (1) JP6586167B2 (zh)
CN (1) CN107926141B (zh)
WO (1) WO201701772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0288A (zh) * 2018-07-17 2019-01-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器组件及其加工方法
CN109996433A (zh) * 2019-04-11 2019-07-09 台州学院 一种安规电容安装机及安规电容安装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17978B2 (ja) * 2016-12-21 2020-07-08 株式会社Fuji 部品フィーダ
CN111279809B (zh) * 2017-11-06 2021-01-08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安装线
CN108156800B (zh) * 2017-12-29 2023-11-28 深圳市卓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装夹系统及其取料装置及电子元件与电路板的插装方法
CN114778103B (zh) * 2022-06-17 2022-10-28 深圳市永达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部件结构紧密度的自动化测试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05977A1 (en) * 1989-06-29 1991-01-02 Gregory W. Holcomb Radial lead component feeder
CN102934540A (zh) * 2010-04-29 2013-02-13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制造作业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15655A (en) * 1975-04-02 1976-10-12 Tdk Electronics Co Ltd Device for inserting printed substrate for electric parts
US4293999A (en) * 1978-10-31 1981-10-13 Usm Corporation Radial lead inserting machine
JPS55110093A (en) * 1979-02-15 1980-08-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evice for cutting lead wire of component
US4245385A (en) * 1979-07-09 1981-01-20 Univers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Radial lead component insertion machine
JPS57134993A (en) 1981-02-16 1982-08-20 Hitachi Ltd Device for inserting electronic part
JPH0748595B2 (ja) 1986-11-28 1995-05-24 天竜精機株式会社 テ−ピングされたラジアルリ−ド形電子部品の自動供給装置
JPH0724356B2 (ja) 1988-01-19 1995-03-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のリード線切断装置
US5074033A (en) * 1989-10-10 1991-12-24 Acu-Crimp, Inc. Applicator die
JPH03218099A (ja) 1990-01-23 1991-09-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部品実装方法及び部品供給装置
JP2757753B2 (ja) 1993-10-08 1998-05-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部品の実装装置
JP2000208997A (ja) * 1999-01-18 2000-07-28 Tenryu Seiki Kk 電子部品のクランプカット装置
JP4530983B2 (ja) 2005-12-28 2010-08-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ラジアル部品搬送方法及び部品フィーダ機構、並びに部品実装方法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JP5925523B2 (ja) 2012-02-08 2016-05-25 Juki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電子部品実装システム及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WO2015019456A1 (ja) * 2013-08-07 2015-02-12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リード位置検出装置及び部品挿入機
JP6717978B2 (ja) * 2016-12-21 2020-07-08 株式会社Fuji 部品フィーダ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05977A1 (en) * 1989-06-29 1991-01-02 Gregory W. Holcomb Radial lead component feeder
CN102934540A (zh) * 2010-04-29 2013-02-13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制造作业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0288A (zh) * 2018-07-17 2019-01-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器组件及其加工方法
CN109996433A (zh) * 2019-04-11 2019-07-09 台州学院 一种安规电容安装机及安规电容安装方法
CN109996433B (zh) * 2019-04-11 2020-10-27 台州学院 一种安规电容安装机及安规电容安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22720B2 (en) 2021-09-14
EP3328177A1 (en) 2018-05-30
JPWO2017017729A1 (ja) 2018-05-17
US20190029151A1 (en) 2019-01-24
EP3328177A4 (en) 2018-05-30
CN107926141B (zh) 2020-08-04
WO2017017729A1 (ja) 2017-02-02
EP3328177B1 (en) 2020-11-25
JP6586167B2 (ja) 2019-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6141A (zh) 元件供料器
CN107683030A (zh) 基板插入装置
CN107660117A (zh) 元件供料器
CN106465574A (zh) 引脚元件安装机及引脚元件安装方法
CN108652143A (zh) 拉链组装装置的零件安装装置
CN105208892B (zh) 拉头安装装置
JP3814577B2 (ja) 搬送車
JP6717978B2 (ja) 部品フィーダ
CN107660118B (zh) 元件供料器
WO2017017730A1 (ja) 部品フィーダ
CN213677384U (zh) 一种纸盒自动输送排列装置
TWI704878B (zh) 打開件供給方法及打開件供給裝置
CN206659300U (zh) 拉链组装装置的零件安装装置
JP5841022B2 (ja) 包装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5845418B2 (ja) 部品挿入装置および部品挿入方法
JP3277882B2 (ja) 部品実装機
TWI755080B (zh) 打開件組合裝置及插座按壓體
WO2017017728A1 (ja) 部品フィーダ
JP4499452B2 (ja) 容器の搬送装置
JPS6150400A (ja) アキシヤル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2024065269A (ja) 部品供給装置
JP2024065268A (ja) 部品供給装置
JPH0310711Y2 (zh)
JP6374963B2 (ja) 生産機械
JP2014063939A (ja) 部品搬送パレ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Applicant after: Fuj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Applicant before: Fuj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