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6014B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6014B
CN107926014B CN201680048255.2A CN201680048255A CN107926014B CN 107926014 B CN107926014 B CN 107926014B CN 201680048255 A CN201680048255 A CN 201680048255A CN 107926014 B CN107926014 B CN 1079260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ti
control information
downlink control
user terminal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82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6014A (zh
Inventor
武田一树
内野彻
武田和晃
原田浩树
永田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926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6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6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60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即使在缩短TTI和通常TTI共存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宜地进行通信。一种用户终端,其利用包括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长度不同的至少两个CC(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的多个CC来进行通信,其具有:接收单元,其在第一CC中接收下行控制信息;以及控制单元,其基于下行控制信息,对与第一CC不同的第二CC中的通信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网络中,出于进一步的高速数据率、低延时等的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成为了标准(非专利文献1)。出于相比于LTE的进一步的宽带化以及高速化的目的,LTE-Advanced(也称为LTE Rel.10-12)成为标准,还研究后续系统(被称为LTE Rel.13、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此外,在LTE Rel.8-12中,应用于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的DL发送以及UL发送的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为1ms。LTE系统(Rel.8-12)中的TTI也被称为子帧长度。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Rel.13以后的LTE或5G等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还设想进行数十GHz等高频带下的通信、或IoT(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MTC(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2M(机器间通信(Machine To Machine))等数据量相对少的通信。在这样的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应用LTE Rel.8-12中的通信方法(例如,1ms的发送时间间隔(TTI))的情况下,有可能不能提供充分的通信服务。
因此,在将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想到利用将在已有的LTE中使用的1ms的通常TTI缩短而得的缩短TTI来进行通信。此外,该情况下,还想到连接到包括TTI不同的2个CC(例如,利用通常TTI的CC和利用缩短TTI的CC)的多个小区来进行通信(例如,CA或DC)。但是,在缩短TTI和通常TTI共存的状况下,如何控制通信成为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点而形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即使在缩短TTI和通常TTI共存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宜地进行通信。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用户终端,其利用包括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长度不同的至少两个CC(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的多个CC来进行通信,其具有:接收单元,其在第一CC中接收下行控制信息;以及控制单元,其基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与所述第一CC不同的第二CC中的通信进行控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缩短TTI和通常TTI共存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宜地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已有的LTE系统(Rel.8-12)中的发送时间间隔(TTI)的一例的图。
图2A是示出缩短TTI的第一结构例的图,图2B是示出缩短TTI的第二结构例的图。
图3A是示出缩短TTI的第一设定例的图,图3B是示出缩短TTI的第二设定例的图,图3C是示出缩短TTI的第三设定例的图。
图4是示出在4个CC分配有三种TTI长度的TTI的情况下的CA的一例的图。
图5是实施方式1.1的CCS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方式1.2的CCS的示意图,图6A是用于说明用户终端在与长的TTI相对应的多个短的TTI尝试接收下行数据的情况的图,图6B是用于说明用户终端在与长的TTI相对应的短的TTI的开头TTI尝试接收下行数据的情况的图,图6C是用于说明用户终端在与长的TTI相对应的短的TTI中由无线基站指定的TTI尝试接收下行数据的情况的图。
图7是实施方式1.3的CCS的示意图,图7A是用于说明用户终端使用任意的TTI作为在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中使用的CC4的TTI来尝试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的图,图7B是用于说明用户终端使用开头TTI来尝试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的图。
图8是实施方式2.1的CCS的示意图。
图9是实施方式2.2的CCS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方式2.2的CCS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方式2.3的CCS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方式2.3的CCS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已有的LTE系统(Rel.8-12)中的发送时间间隔(TTI)的一例的图。通常TTI也被称为子帧,由两个时隙(time slot)构成。通常TTI是进行信道编码而得的1数据分组(传输块)的发送时间单位,成为调度(Scheduling)、链路自适配(Link Adaptation)等的处理单位。
如图1所示,在下行链路(DL)中,在通常循环前缀(CP)的情况下,通常TTI被构成为包括14个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码元(每时隙(slot)7个OFDM码元)。各OFDM码元具有66.7μs的时间长度(码元长度),并被附加4.76μs的通常CP。码元长度和子载波间隔彼此之间处于倒数的关系,因此,在码元长度为66.7μs的情况下,子载波间隔为15kHz。
此外,在上行链路(UL)中,在通常循环前缀(CP)的情况下,通常TTI被构成为包括14个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码元(每时隙7个SC-FDMA码元)。各SC-FDMA码元具有66.7μs的时间长度(码元长度),并被附加4.76μs的通常CP。码元长度和子载波间隔彼此之间处于倒数的关系,因此,在码元长度为66.7μs的情况下,子载波间隔为15kHz。
另外,在扩展CP的情况下,通常TTI也可以被构成为包括12个OFDM码元(或12个SC-FDMA码元)。该情况下,各OFDM码元(或各SC-FDMA码元)具有66.7μs的时间长度,并被附加16.67μs的扩展CP。
另一方面,在Rel.13以后的LTE或5G等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期望适合于数十GHz等高频带的无线接口、或虽然分组尺寸小但将延迟最小化以使适合于IoT(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MTC(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2M(机器间通信(Machine To Machine))等数据量相对少的通信的无线接口。
因此,在将来的通信系统中,想到利用将TTI缩短到比1ms还短的缩短TTI来进行通信。在利用比通常TTI还短的时间长度的TTI的情况下,相对于用户终端或无线基站中的处理(例如,编码、解码等)的时间裕度(margin)会增加,因此能够减少处理延迟。此外,在利用缩短TTI的情况下,能够增加每单位时间(例如,1ms)内可收容的用户终端数。
(缩短TTI的结构例)
参照图2对缩短TTI的结构例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缩短TTI的结构例的图。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缩短TTI具有比1ms小的时间长度(TTI长度)。缩短TTI可以是例如0.5ms、0.25ms、0.2ms、0.1ms等其倍数为1ms的TTI长度。由此,能够一边保持与1ms的通常TTI的兼容性,一边引入缩短TTI。
另外,在图2A以及图2B中,以通常CP的情况为一例进行说明,但是不限于此。缩短TTI只要是比通常TTI短的时间长度即可,缩短TTI内的码元数、码元长度、CP长度等结构可以是任何结构。此外,以下,对在DL使用OFDM码元且在UL使用SC-FDMA码元的例进行说明,但是不限于这些。
图2A是示出缩短TTI的第一结构例的图。如图2A所示,在第一结构例中,缩短TTI由与通常TTI相同数量的14个OFDM码元(或SC-FDMA码元)构成,各OFDM码元(各SC-FDMA码元)具有比通常TTI的码元长度(=66.7μs)还短的码元长度。
如图2A所示,在维持通常TTI的码元数而缩短码元长度的情况下,能够沿用通常TTI的物理层信号结构。此外,在维持通常TTI的码元数的情况下,在缩短TTI中也能够包含与通常TTI相同的信息量(比特量)。此外,由于缩短码元长度,因此能够扩大子载波间隔。因此,尤其在高频域,能够降低相位噪声的影响。
图2B是示出缩短TTI的第二结构例的图。如图2B所示,在第二结构例中,缩短TTI由比通常TTI少的数量的OFDM码元(或SC-FDMA码元)构成,各OFDM码元(各SC-FDMA码元)具有与通常TTI相同的码元长度(=66.7μs)。例如,在图2B中,缩短TTI由通常TTI的一半的7个OFDM码元(SC-FDMA码元)构成。
如图2B所示,在维持码元长度而削减码元数的情况下,比通常TTI还能够削减可包含在缩短TTI中的信息量(比特量)。因此,用户终端以比通常TTI还短的时间进行包含在缩短TTI中的信息的接收处理(例如,解调、解码等),能够缩短处理延迟。此外,能够在同一CC复用(例如,OFDM复用)图2B所示的缩短TTI的信号和通常TTI的信号,能够维持与通常TTI的兼容性。
(缩短TTI的设定例)
对缩短TTI的设定例进行说明。在应用缩短TTI的情况下,还能够采用对用户终端设定通常TTI以及缩短TTI双方以使具有与LTE Rel.8-12的兼容性的结构。图3是示出通常TTI以及缩短TTI的设定例的图。另外,图3只不过是例示,不限于这些。
图3A是示出缩短TTI的第一设定例的图。如图3A所示,通常TTI和缩短TTI也可以在时间上在同一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频域)内混杂在一起。
具体而言,缩短TTI可以设定在同一CC的特定的子帧(或者,特定的无线帧)。例如,在图3A中,在同一CC内的连续的5个子帧设定缩短TTI,在其他子帧设定通常TTI。另外,设定缩短TTI的子帧的数量和位置不限于图3A所示的数量或位置。
图3B是示出缩短TTI的第二设定例的图。如图3B所示,也可以合并通常TTI的CC和缩短TTI的CC来进行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或双重连接(DC:DualConnectivity)。
在此,CA是对将LTE Rel.8的系统带域作为一单位来构成的分量载波(CC)进行合并后用于通信的方式。此外,DC是多个无线基站分别构成小区群(CG:Cell Group)来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的方式。各小区群由至少一个小区(CC)构成。
具体而言,缩短TTI也可以设定在特定的CC(更具体而言,特定的CC的DL和/或UL)。例如,在图3B中,在特定的CC的DL设定缩短TTI,在其他CC的DL以及UL设定通常TTI。另外,设定缩短TTI的CC的数量或位置不限于图3B所示的数量或位置。
此外,在CA的情况下,缩短TTI也可以设定在同一无线基站的特定的CC(主(P)小区和/或副(S)小区)。另一方面,在DC的情况下,缩短TTI可以设定在由主基站形成的主小区群(MCG)内的特定的CC(P小区和/或S小区),也可以设定在由副基站形成的副小区群(SCG)内的特定的CC(主副(PS)小区和/或S小区)。
图3C是示出缩短TTI的第三设定例的图。如图3C所示,缩短TTI可以设定在DL或UL中的任一个。例如,在图3C中,示出了在TDD系统中在UL设定通常TTI且在DL设定缩短TTI的情况。
然而,在对多个分量载波(CC)进行载波聚合(CA)的情况下,支持利用了跨载波调度(CCS:Cross Carrier Scheduling)的控制。在CC之间的CCS中,能够在用户终端利用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或EPDCCH(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等来接收下行控制信号的CC,对由用户终端发送接收(通信)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数据)或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数据)的CC进行控制。
在TTI长度不同的CC共存的环境下,有时在CCS的调度小区和已调度小区,TTI长度不同。现有的CCS不考虑CC之间的TTI的不同,因此,因eNB未计划的调度而会使UE进行操作,有可能不能进行适宜的通信。
鉴于这些情况,本发明的发明者们想出即使在TTI长度不同的CC共存的环境下进行CCS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eNB和UE之间的调度的不协调的eNB/UE的控制方法。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eNB/UE考虑到各CC的TTI长度的不同,能够把握与CCS相关的定时(例如,被调度的数据的发送接收定时、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定时等)来进行CCS。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将已有的LTE系统的TTI设为1ms(1子帧)且将缩短TTI设为0.5ms(0.5子帧)、0.25ms(0.25子帧)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缩短TTI的值不限于此。作为缩短TTI,只要比已有的LTE系统的通常TTI(标准TTI)短即可,例如,也可以将缩短TTI设为0.25ms、0.5ms以外的值,能够设定为0.1ms、0.2ms、0.4ms、0.6ms、0.75ms、0.8ms等。
此外,在各实施方式中,以对UE设定使用图4所示的4个CC(CC1-CC4)的CA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在4个CC分配有三种TTI长度的TTI的情况的CA的一例的图。在图4中,示出了CC1和CC2利用通常TTI(1ms)、CC3利用比通常TTI短的缩短TTI(例如,0.5ms)且CC4利用比CC3的TTI短的缩短TTI(例如,0.25ms)的情况。另外,对用户终端设定的CC数或各CC的TTI长度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对三个以上的CC设定同一TTI。
此外,包含在长的TTI的时间区间内的短的TTI也被称为“与长的TTI相对应的短的TTI”,包含短的TTI的时间区间的长的TTI也被称为“与短的TTI相对应的长的TTI”。此外,将与长的TTI的CC的规定的TTI的时间区间相对应的短的TTI的CC中的开头TTI也简称为“开头TTI”。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下行控制信息,例如设想通过PDCCH或EPDCCH来通知的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但是不限于此。此外,作为下行数据,例如设想PDSCH,但是不限于此。此外,作为上行数据,例如设想PUSCH,但是不限于此。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比通常TTI(1ms)短的时间长度的传输单位称为缩短TTI,但是称呼不限于此。此外,应用缩短TTI的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被称为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New-RAT(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LTE-beyond等。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例举LTE系统,但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此。只要是TTI长度不同的多个CC共存的通信系统,就能够应用本发明。
(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用户终端基于从发送点(无线基站等)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对与发送该下行控制信息的小区不同的其他小区的下行数据的接收进行控制(DL CCS)。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配置下行控制信息的无线资源的TTI和配置下行数据的无线资源的TTI在与这两个TTI中长的TTI相对应的TTI上被进行CCS。换言之,用户终端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TTI和接收下行信号的TTI彼此重叠(overlap)(对应)。
以下,根据构成与CCS相关的两个CC的TTI长度的关系,大体分为三个情况(实施方式1.1-1.3)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1>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方式1.1中,对仅在TTI相同的CC之间应用CCS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1.1中,CC被分为由根据TTI长度而规定的多个CC构成的群。该群例如也可以被称为小区群(CG)、同一TTI群等。此外,关于将构成CA的CC如何分类到上述群(CC和群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可以由基站根据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等高层信令来设定(Configure),也可以无需特别的信令而根据CC的TTI长度来进行判断。
即,在实施方式1.1中,假设TTI长度不同的CC属于不同的CG。图5是实施方式1.1的CCS的示意图。在图5中,示出了在多个不同的TTI长度的CC共存的情况下对CC设定的CG的一例,四个CC被分为三个CG。具体而言,TTI长度相同的CC1和CC2被分到CG1,CC3被分到CG2,CC4被分到CG3。
在实施方式1.1中,用户终端设想在属于不同的CG的CC之间不进行CCS。即,用户终端设想仅在同一CG内进行CCS,且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CC所属的CG和基于该下行控制信息来接收下行数据的CC所属的CG一致。
例如,在图5中,在属于CG1的CC1和CC2之间能够进行CCS。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在无线基站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CC(调度CC(Scheduling CC))(例如CC1)中接收下行控制信息。
然后,在由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中的DCI等下行控制信息(DL分配(DLassignment))所表示的CCS目的地的CC(已调度CC(Scheduled CC))(例如CC2)中,用户终端接收由无线基站所发送的下行数据。例如,无线基站能够利用CIF(载波指示符字段(Carrier Indicator Field))向用户终端指示各下行控制信息所对应的小区。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1.1,即使在缩短TTI和通常TTI共存的情况下也能够仅在由相同TTI长度的CC形成的CG内进行CCS。由此,在包含不同的TTI长度的CC的CA中,能够抑制CCS的控制的复杂化。
另外,在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CC(调度CC(Scheduling CC))的TTI和由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中的CIF来指定的CC(被调度CC(Scheduled CC))的TTI不同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可以将该下行控制信息视为无效(Invalid),并进行控制以使不进行基于该下行控制信息的数据(PDSCH)接收。
而且,这样,在该下行控制信息被判定为无效(Invalid)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可以生成并发送NACK比特作为与正在通过该下行控制信息来调度的数据(PDSCH)相对应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不发送送达确认信息本身。在生成并发送NACK比特的情况下,无线基站能够识别进行了无效的调度的数据,并适宜地进行重发。在控制为不发送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本身的情况下,能够避免进行了无效的调度的情况下的上行控制信息发送,因此能够防止上行链路开销的不必要的增大。
<实施方式1.2>
在实施方式1.2以及实施方式1.3中,对TTI长度不同的CC之间的下行链路的CCS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1.2中,对用户终端基于在长的TTI长度的CC中接收的下行控制信息来在短的TTI长度的CC中接收下行数据的情况进行说明。
以下,关于不同的TTI长度的两个TTI,记载为(相对)长的TTI和(相对)短的TTI。
图6是实施方式1.2的CCS的示意图。在图6记载用户终端基于在CC1中接收的下行控制信息来在CC4中接收下行数据的情况。图6示出了CCS的定时中的CC1-CC4的无线资源。
在基于在长的TTI长度的CC1中接收的下行控制信息来在短的TTI长度的CC4中接收下行数据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利用以下三个方法中的任一个来控制接收操作:(1)在与长的TTI相对应的多个短的TTI尝试接收下行数据;(2)在与长的TTI相对应的短的TTI的开头TTI尝试接收下行数据;或者,(3)在与长的TTI相对应的短的TTI中由无线基站指定的TTI尝试接收下行数据。
利用图6A,对用户终端(1)在与长的TTI相对应的多个短的TTI尝试接收下行数据的情况进行说明。
无线基站利用下行控制信息对用户终端通知下行数据被调度(分配)到CC4(例如,CC4的1个TTI)。无线基站对用户终端通知被调度的CC(在此,CC4)以及资源,不通知用于确定CC4的4个TTI中下行数据被调度的TTI的信息。该情况下,无线基站只要在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CC的信息(例如,CIF)即可,因此能够抑制下行控制信息的开销增加。
另一方面,用户终端不能掌握下行数据被分配到CC4的4个TTI中的哪一TTI,因此,就与CC1的长的TTI相对应的CC4的短的4个TTI全部进行盲判定。
即,用户终端设想下行数据被调度到CC4的4个TTI中的某一TTI,并在CC4的4个TTI全部尝试接收下行数据。用户终端对所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盲解码的结果,对通过了CRC(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的下行数据,判定为向本用户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例如,在图6A中,用户终端针对CC4的4个TTI全部尝试接收下行数据,在CC4的第二个TTI接收下行数据。
接着,用户终端对无线基站发送与下行数据的接收结果相对应的送达确认信息(HARQ-ACK)。在图6A所示的例中,用户终端在从CC4的开头起第二个TTI接收下行数据。因此,用户终端将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作为ACK发送至无线基站。另一方面,用户终端基于在CC1中接收的下行控制信息来对CC4的4个TTI进行解码,在CC4的任何TTI都未能接收到下行数据的情况下,可以视为未能接收到被调度的下行数据而发送NACK。
另外,在方法(1)中,也能够在多个短的TTI调度下行数据。若是图6A的例,则在用户终端基于下行控制信息来在CC4的4个TTI全部尝试接收下行数据并且在两个以上的TTI通过了CRC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可以对多个数据个别地分配送达确认信息来作为送达确认信息。
此外,也可以通过捆绑(bundling)送达确认信息来一并发送多个送达确认信息。在对送达确认信息应用捆绑的情况下,例如,在多个送达确认信息中只要有一个为NACK的情况下,可以将整体作为NACK。这样,通过捆绑送达确认信息,能够削减要发送的送达确认信息的比特数,并且能够减轻用户终端或无线基站的负荷以及上行无线资源的开销。
利用图6B,对用户终端(2)在与长的TTI相对应的短的TTI的开头TTI尝试下行数据的接收的情况进行说明。
无线基站利用下行控制信息对用户终端通知下行数据被调度到CC4(例如,CC4的1个TTI)。无线基站对用户终端通知被调度的CC(在此,CC4)以及资源,不通知用于指定CC4的TTI中下行数据被调度的TTI的信息。该情况下,无线基站只要在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CC的信息(例如,CIF)即可,因此能够抑制下行控制信息的开销增加。
无线基站在与在CC1中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TTI重叠的CC4的最初的TTI,发送下行数据。
此外,用户终端设想下行数据被调度到与长的TTI相对应的CC4的4个TTI中的开头TTI,并在CC4的开头TTI进行下行数据的解码。
接着,用户终端对无线基站发送与下行数据的接收状况对应的送达确认信息。在图6B所示的例中,用户终端能够在CC4的开头TTI接收下行数据,因此将送达确认信息设为ACK来发送至无线基站。另一方面,用户终端基于在CC1中接收的下行控制信息,对CC4的开头TTI进行解码,在未能在CC4的开头TTI接收下行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发送NACK。
这样,在实施方式1.2的方法(2)中,用户终端只要在开头TTI接收下行数据即可,因此能够抑制数据的检测负荷的增大。换言之,能够使用户终端不在第二个以后的短的TTI中进行下行数据的接收控制。
另外,在图6B中说明了数据被分配到开头TTI的情况的例,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预先决定为在对象CC(CC4)的特定TTI调度下行数据。在此,特定TTI可以是开头TTI,也可以是第二个TTI,也可以对每一用户终端通过RRC等高层信令来设定(Configure)哪一TTI为特定TTI。
利用图6C,对用户终端(3)在与长的TTI相对应的短的TTI中由无线基站指定的TTI尝试接收下行数据的情况进行说明。
无线基站利用下行控制信息通知下行数据被调度到CC4(例如,CC4的1个TTI)。无线基站将表示CC4的TTI中调度下行数据的TTI的信息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中来进行通知。即,下行控制信息包括被调度的CC(在此,CC4)、资源、以及与调度(下行)数据的TTI相关的信息。与TTI相关的信息可以是表示是第几个TTI的值,也可以是表示与长的TTI相对应的各TTI的调度有无的比特串(位图)。
因此,用户终端能够基于该与TTI相关的信息来确定下行数据被分配到与CC1的长的TTI相对应的CC4的4个TTI中的哪个TTI(至少一个CC4的TTI)。
用户终端在CC4的短的4个TTI中由从无线基站通知的下行控制信息所指定的TTI对下行数据进行解码。例如,在图6C中,基于与TTI相关的信息,用户终端在从CC4的开头起第三个TTI接收下行数据。
接着,用户终端对无线基站发送与通过与TTI相关的信息来确定的TTI的下行数据的接收结果相对应的送达确认信息。在图6C所示的例中,用户终端在从CC4的开头起第三个TTI接收下行数据。因此,用户终端将送达确认信息设为ACK来发送至无线基站。另一方面,用户终端也可以基于在CC1中接收的下行控制信息来对CC4的特定的TTI进行解码,在该特定的TTI未能接收下行数据的情况下,也可以发送NACK。
另外,作为用户终端尝试接收下行数据的TTI,也可以指定多个TTI来。换言之,无线基站也可以在多个TTI发送下行数据。例如,无线基站也可以通过长度4的比特串(位图)来指定四个TTI中下行数据被调度的TTI。
在对多个TTI分配下行数据的情况下,作为送达确认信息,也可以对多个数据个别地分配送达确认信息。此外,也可以通过捆绑(bundling)送达确认信息来一并发送多个送达确认信息。在对送达确认信息应用捆绑的情况下,例如,在多个送达确认信息中只要有一个为NACK的情况下,可以将整体作为NACK。这样,通过捆绑送达确认信息,能够削减要发送的送达确认信息的比特数,并且能够减轻用户终端或无线基站的负荷以及上行无线资源的开销。
这样,在实施方式1.2的方法(3)中,用户终端在从无线基站明示通知的TTI接收下行数据。由此,用户终端能够在数据被调度的TTI可靠地进行接收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2,用户终端能够基于在长的TTI的CC中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来在短的TTI的CC中接收下行数据。
<实施方式1.3>
在实施方式1.3中,对用户终端基于在短的TTI的CC中接收的下行控制信息来在长的TTI的CC中接收下行数据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7是实施方式1.3的CCS的示意图。在图7记载有用户终端基于在CC4中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来在CC1中接收下行数据的情况。另外,在图7示出了CC1-CC4的无线资源中的调度的一部分。
在基于在短的TTI长度的CC4中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来在长的TTI长度的CC1中接收下行数据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利用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任一个来控制接收操作。一种是作为在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中利用的CC4的TTI而利用任意的TTI来尝试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另一种是作为在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中利用的CC4的TTI而利用开头TTI来尝试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
利用图7A,对用户终端利用任意的TTI作为在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中利用的CC4的TTI来尝试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进行说明。该情况下,CC4中的下行控制信息能够被调度到CC4的任意的TTI。即,无线基站对于用户终端,在CC4的任意的TTI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用户终端设想下行控制信息被调度到CC4的4个TTI中的任一个TTI,针对相应的4个TTI全部尝试接收下行控制信息,并进行盲解码。进行盲解码的结果,用户终端针对通过了CRC的信号判断为发往本用户终端的下行控制信息。
用户终端在CC4的任一个TTI接收了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基于下行控制信息来接收被调度到CC1的下行数据。另外,用户终端在CC4的多个TTI中接收到包含向CC1的调度信息且资源分配或调制编码方案(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索引等不同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利用在最新的TTI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用户终端基于该下行控制信息进行下行数据的接收。
在图7A所示的例中,用户终端在CC4的从开头起第三个TTI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用户终端接收下行控制信息,并利用基于下行控制信息的无线资源接收下行数据。换言之,用户终端在与在短的TTI的CC中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TTI重叠的长的TTI的CC的(最初的)TTI,接收下行数据。
接着,用户终端对无线基站发送与下行数据的接收结果相对应的送达确认信息。在图7A所示的例中,用户终端能够在CC4的从开头起第三个TTI接收下行数据,因此将送达确认信息设为ACK来发送至无线基站。
利用图7B,对用户终端利用开头TTI来尝试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进行说明。该情况下,在CC4指示向CC1的跨载波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能够被调度到CC4的开头TTI。即,无线基站对用户终端,在CC4的开头TTI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用户终端设想用于指示向CC1的跨载波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被调度到CC4的开头TTI,针对相应的开头TTI尝试接收下行控制信息,并进行盲解码。即,用户终端在CC4中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TTI是与CC1的TTI重叠的最初的TTI。进行盲解码的结果,用户终端就通过了CRC的信号判定为发往本终端的下行控制信息。
例如,在图7B中,用户终端在CC4的开头TTI接收了用于指示向CC1的跨载波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基于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被调度到CC1的下行数据的接收。该情况下,用户终端设想除了CC4的开头TTI以外,用于指示向CC1的跨载波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不会被调度,因此,对于CC4的从开头起第二个以后的TTI,可以不监视用于指示向CC1的跨载波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
另外,用户终端也可以就CC4的第二个以后的TTI进行用于指示向CC1的跨载波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该情况下,用户终端针对在CC4的第二个以后的TTI接收到的用于指示向CC1的跨载波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可以判断为误检测。
此外,针对不指示向CC1的跨载波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在CC4的第二个以后的TTI也进行接收。例如,在CC4的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TTI能够调度用于指示向CC4的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在CC3的第三个TTI能够调度用于指示向CC3的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此外,用户终端设想能够如此调度下行控制信息,能够进行控制信道的盲解码等的控制。
接着,用户终端对无线基站发送与所接收到的下行数据的接收结果相对应的送达确认信息。在图7B所示的例中,用户终端在CC4的开头TTI接收了下行数据,因此将送达确认信息设为ACK来发送给无线基站。
这样,通过采用仅在开头TTI配置下行控制信息的结构,能够缩小用户终端为了接收下行控制信息而需要监视的TTI的范围。由此,能够实现用户终端的负荷的减轻。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即使在缩短TTI的CC和通常TTI的CC共存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宜地进行向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通信。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用户终端基于从发送点(无线基站等)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来控制与发送该下行控制信息的小区不同的其他小区的上行数据的发送的情况(UL CCS)进行说明。
以下,根据构成与CCS相关的两个CC的TTI长度的关系,将第二实施方式大体分为三种情况(实施方式2.1-2.3)来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2.1>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实施方式2.1中,与实施方式1.1同样地,对仅在TTI长度相同的CC之间应用CCS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以下,针对与实施方式1.1相同的部分省略说明,着重说明差异点。
图8是实施方式2.1的CCS的示意图。在图8中,能够在CC1和CC2之间进行CCS。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在无线基站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CC(调度CC(Scheduling CC))(例如CC1)中接收下行控制信息。
并且,在由DCI等下行控制信息(例如,UL许可(UL grant))表示的CCS目的地的CC(被调度CC(Scheduled CC))(例如CC2)中,在从接收到下行控制信息的TTI起规定的TTI后(例如,在图8中为4个TTI后),用户终端向无线基站发送上行数据。例如,无线基站能够利用CIF(载波指示符字段(Carrier Indicator Field))来向用户终端指示与下行控制信息相对应的小区。
并且,用户终端在同一CG中所包含的CC中,通过PHICH(物理混合自动重发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PDCCH等来接收与无线基站中的上行数据的接收状态相对应的送达确认信息(HARQ-ACK、ACK/NACK)。用户终端在从发送了上行数据的TTI起规定的TTI后(例如,在图8中为4个TTI后)接收送达确认信息。换言之,对应于无线基站的操作,用户终端进行控制以使在从在CC1中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TTI起TTI长度的整数倍时间后的CC1的TTI接收与上行数据相对应的送达确认信息。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2.1,即使在缩短TTI和通常TTI共存的情况下,也能够仅在由同一TTI长度的CC构成的CG内进行CCS。由此,在包含不同的TTI长度的CC的CA中,能够抑制CCS的控制的复杂化。
<实施方式2.2>
在实施方式2.2以及实施方式2.3中,对TTI长度不同的CC之间的上行链路的CCS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2.2中,对用户终端基于在长的TTI长度的CC中接收的下行控制信息来在短的TTI长度的CC中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9、图10是实施方式2.2的CCS的示意图。在图9、图10记载有用户终端基于在CC1中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来在CC4中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
在基于在短的TTI长度的CC1中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来在长的TTI长度的CC4中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利用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任一个来控制发送接收操作。一种是在与长的TTI相对应的多个短的TTI中的开头TTI尝试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另一种是利用在与长的TTI相对应的多个短的TTI中由无线基站通知的TTI来尝试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
利用图9,对用户终端在与长的TTI相对应的短的TTI中的开头TTI尝试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进行说明。以下,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长的TTI相对应的短的TTI是指,与从在第一CC(例如,CC1)中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TTI起规定时间后的第一CC的TTI重叠的第二CC(例如,CC4)的TTI的至少一个。此外,规定时间是指,在第一CC的TTI长度以及第二CC的TTI长度中长的TTI长度的整数倍(例如,4个TTI)。
该情况下,无线基站利用下行控制信息,对用户终端通知上行数据被调度到CC4(例如,CC4的1个TTI)。无线基站对用户终端通知被调度的CC(在此,CC4)以及资源,不通知用于确定在CC4的4个TTI中上行数据被调度的TTI的信息。该情况下,无线基站只要在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CC的信息(例如,CIF)即可,因此能够抑制下行控制信息的开销増加。
另一方面,用户终端不具有有关上行数据被分配到CC4中的哪一TTI的信息。该情况下,也可以在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预先决定为在对象CC(CC4)的特定TTI(例如,开头TTI)调度上行数据。即,用户终端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在与从在CC1中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TTI起规定时间后的CC1的TTI重叠的CC4的最初的TTI发送上行数据。例如,在图9中,用户终端在与CC4的下行控制信息相对应的TTI发送上行数据。
无线基站设想上行数据被调度到构成CC4的四个TTI中的开头TTI,并在CC4的开头TTI尝试接收上行数据。
另外,该情况下,无线基站不依据发送上行数据的CC的TTI长度,而能够通过同一下行控制信息来分配CCS的上行数据。具体而言,无线基站无需在发送上行数据的CC中表示发送上行数据的TTI,因此所需要的信息量不会根据CC的TTI长度而变化。因此,无线基站能够利用同一长度的下行控制信息来控制针对不同的TTI长度的CC的CCS。
接着,用户终端接收与无线基站中的上行数据的接收结果相对应的送达确认信息。此时,无线基站根据上行数据的接收状况,利用PHICH来对用户终端发送送达确认信息。在图9所示的例中,无线基站也可以在从接收到上行数据的TTI位置起以长的TTI的4个TTI后发送了下行控制信息的CC(CC1)中发送送达确认信息。另外,PHICH资源可以通过设想为长的TTI的情况的公式来计算。
以上,利用图9对特定TTI为开头TTI的情况的例进行了说明,但是特定TTI不限于开头TTI。特定TTI也可以是例如第二个TTI,也可以对每一用户终端通过RRC等高层信令来设定(Configure)哪一TTI为特定TTI。
利用图10,对利用在与长的TTI相对应的短的TTI中由无线基站通知的TTI来尝试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图10示出了用户终端在CC1中接收下行控制信息且在从无线基站通知的CC4上的TTI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
该情况下,无线基站利用下行控制信息来通知将上行数据调度到CC4的TTI。此外,无线基站将表示CC4的TTI中的调度上行数据的TTI的信息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中来进行通知。即,下行控制信息包含与调度(上行)数据的TTI相关的信息。与调度的TTI相关的信息的尺寸也可以根据调度CC和/或已调度CC的TTI长度而不同。
因此,用户终端具有有关上行数据被调度到与CC1的长的TTI相对应的CC4的4个TTI中的哪一TTI的信息。即,用户终端基于与调度(上行)数据的TTI相关的信息来确定CC4的至少一个TTI。
此外,无线基站在构成CC4的4个TTI中被指示的、上行数据被调度的TTI中尝试接收上行数据。例如,在图10中,无线基站已知在CC4中上行数据被调度的TTI。该情况下,无线基站在从CC4中的对应的短的TTI的开头起第三个TTI中接收由用户终端所发送的上行数据。
无线基站按照上行数据的接收状况,利用PHICH来对用户终端发送送达确认信息。在图10所示的例中,无线基站也可以在从发送了下行控制信息的TTI位置起以长的TTI的4个TTI后发送了下行控制信息的CC(CC1)中发送送达确认信息。另外,关于PHICH资源,为了被调度到与长的TTI相对应的四个短的TTI中的不同的短的TTI的用户终端之间的PHICH资源彼此不冲突,也可以应用与短的TTI中的上行数据接收TTI(例如,TTI编号、子帧编号等)对应的偏移。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2.2,用户终端能够基于在长的TTI的CC中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来在短的TTI的CC中发送上行数据。
<实施方式2.3>
在实施方式2.3中,对用户终端基于在短的TTI的CC中接收的下行控制信息来在长的TTI的CC中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1、图12是实施方式2.3的CCS的示意图。在图11、图12记载有用户终端基于在CC4中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来在CC1中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
在基于在短的TTI长度的CC4中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来在长的TTI长度的CC1中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利用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任一个来控制接收操作。一种是作为在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中利用的CC4的TTI而利用任意的TTI来尝试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另一种是作为在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中利用的CC4的TTI而利用开头TTI来尝试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
利用图11,对用户终端利用任意的TTI作为在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中利用的CC4的TTI来尝试发送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情况进行说明。该情况下,CC4中的下行控制信息可以被调度到CC4的TTI上的任意的TTI。即,用户终端在任意的TTI从无线基站接收下行控制信息。
在图11所示的例中,用户终端在CC4的从开头起第三个TTI接收下行控制信息。无线基站发送下行控制信息,并利用基于下行控制信息的无线资源来接收上行数据。在实施方式2.3中也与实施方式2.2同样地,在与由用户终端接收了下行控制信息的短的TTI的CC(CC4)相对应的长的TTI的CC(CC1)的4个TTI后的TTI中用户终端发送上行数据。
接着,无线基站利用PHICH对用户终端发送与上行数据的接收状况相对应的送达确认信息。无线基站进行控制,以使在从在CC1中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TTI起长的TTI长度的整数倍时间后的CC1的TTI发送与上行数据相对应的送达确认信息。
在图11所示的例中,无线基站在短的TTI的CC4的从开头起第三个TTI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然后,在长的TTI长度的4倍的时间后接收上行数据。而且,在从发送了下行控制信息的位置起长的TTI长度的整数倍时间后的CC4的短的TTI,即在CC4中从开头起第三个TTI发送送达确认信息。
由此,用户终端能够根据被调度到CC4的下行控制信息的TTI上的位置来判断送达确认信息在CC4中的TTI的调度。因此,无需追加的信息而能够在对象的TTI接收送达确认信息。由此,能够减少用户终端的送达确认信息的接收负荷。
利用图12,对用户终端利用开头TTI作为在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中利用的CC4的TTI来尝试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进行说明。该情况下,CC4中的用于指示向CC1的跨载波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能够被调度到CC4的TTI上的开头TTI。即,用户终端在CC4的开头TTI从无线基站接收用于指示向CC1的跨载波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实施方式2.3相当于在实施方式2.2中仅在开头TTI调度用于指示向CC1的跨载波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
在图12所示的例中,用户终端在CC4的开头TTI接收用于指示向CC1的跨载波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无线基站发送下行控制信息,并利用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来调度的CC(CC1)中的无线资源来接收上行数据。
即,在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操作中,用户终端接收用于指示向CC1的跨载波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的TTI是与CC4(第二CC)的TTI重叠的最初的TTI,送达确认信息被调度的TTI为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TTI的长的TTI长度的整数倍时间后的CC1的TTI,且这是最初的TTI。
在图12所示的例中,无线基站在短的TTI的CC4的开头TTI发送用于指示向CC1的跨载波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并且,无线基站在四个长的TTI长度后的定时接收上行数据。而且,无线基站在与从接收了上行数据的CC1的长的TTI起四个后的长的TTI相对应的CC4上的TTI发送送达确认信息。在此,发送送达确认信息的TTI位置是CC4上的开头TTI。
由此,用户终端能够基于被调度到CC4的下行控制信息的TTI的位置来判断接收送达确认信息的无线资源。因此,用户终端能够减少从无线基站发送的送达确认信息的接收负荷。尤其,在实施方式2.3中,用于指示向CC1的跨载波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位置和送达确认信息的接收位置被固定在开头TTI,因此能够抑制下行控制信息的开销増加。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2.3,用户终端能够基于在短的TTI的CC中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来在长的TTI的CC中发送上行数据。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即使在缩短TTI的CC和通常TTI的CC共存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宜地进行来自用户终端的上行数据通信。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例示了利用了通常TTI长度的CC和缩短TTI长度的CC的CCS的例,但是不限于此,只要是利用了不同的TTI长度的多个CC的结构,就能够应用本发明。例如,可以利用比通常长的TTI长度(例如,超级子帧)的CC和通常TTI长度的CC,也可以利用比通常长的TTI长度的CC和缩短TTI长度的CC。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组合了CC1和CC2的情况、或组合了CC1和CC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组合不限于此。此外,举出CC数为四个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五个以上的CC。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分别被单独应用,也可以组合应用。
(无线通信系统)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
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能够应用将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作为一体的载波聚合(CA)和/或双重连接(DC),其中,上述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将LTE系统的系统带宽(例如,20MHz)作为一单位。另外,无线通信系统1也可以被称为SUPER 3G、LTE-A(LTE-Advanced)、IMT-Advanced、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等。
图13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形成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11、以及形成配置在宏小区C1内且比宏小区C1窄的小型小区C2的无线基站12(12a~12c)。此外,在宏小区C1以及各小型小区C2配置有用户终端20。
用户终端20能够连接于无线基站11以及无线基站12双方。设想用户终端20通过CA或DC同时使用利用不同频率的宏小区C1和小型小区C2。此外,用户终端20能够利用多个小区(CC)(例如,6个以上的CC)来应用CA或DC。此外,在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1/无线基站12之间的UL发送和/或DL发送中能够应用缩短TTI。
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1之间能够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利用带宽窄的载波(称为现有载波、传统载波(Legacy carrier)等)来进行通信。另一方面,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之间可以在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5GHz等)利用带宽宽的载波,也可以利用与和无线基站11之间相同的载波。另外,各无线基站所利用的频带的结构不限于此。
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之间(或两个无线基站12之间)能够设为进行有线连接(例如,基于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等)或无线连接的结构。
无线基站11以及各无线基站12分别连接于上位站装置30,并经由上位站装置30连接于核心网络40。另外,上位站装置30例如包括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是不限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12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连接于上位站装置30。
另外,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coverage)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宏基站、汇聚节点、eNB(eNodeB)、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2是具有局部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小型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HeNB(Home eNodeB)、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在不区分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情况下,统称为无线基站10。
各用户终端20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不仅包括移动通信终端,还可包括固定通信终端。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接入),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并将数据映射到各子载波来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按照每一终端将系统带宽分割为由一个或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带域并通过使多个终端利用互不相同的带域来降低终端之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另外,上行以及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不限于它们的组合,也可以在上行链路使用OFDMA。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广播信道(PBCH: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下行L1/L2控制信道等。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此外,通过PBCH,传输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下行L1/L2控制信道包括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混合自动重发请求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等。通过PDCCH,传输包括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等。通过PCFICH,传输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传输针对PUSCH的HARQ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EPDCCH可以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进行频分复用,与PDCCH同样地用于DCI等的传输。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等。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高层控制信息。通过PUSCH或PUCCH,传输包括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HARQ-ACK)或无线质量信息(CQI)等的至少一个的上行控制信息(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Control Information))。通过PRACH,传输用于建立与小区的连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无线基站>
图1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基站10具有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和传输路径接口106。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也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至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输入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关于用户数据,进行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高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发送处理后转发至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或高速傅里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后转发至发送接收单元103。
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照每一天线进行预编码后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成无线频带后进行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103进行频率变换而得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102被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103接收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PUCCH(例如,HARQ-ACK)或PUSCH。此外,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103在对DL发送和/或UL发送应用比通常TTI短的缩短TTI的情况下,基于应用于DL发送的TTI,能够判断从用户终端发送的HARQ-ACK或PUSCH的发送定时。
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单元)103能够利用PHICH对用户终端发送HARQ-ACK。
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发射机/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发送接收装置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被构成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也可以由发送部以及接收部构成。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数据,在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102放大。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102放大的上行数据。发送接收单元103对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而得基带信号,并输出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于包含在被输入的上行数据中的用户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以及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至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呼叫处理、或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或无线资源的管理。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与上位站装置30发送接收信号。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也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基于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Radio 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与相邻的无线基站10发送接收(回程信令)信号。
图1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15中,主要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无线基站1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要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5所示,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具有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和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
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对通过PDSCH来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通过PDCCH和/或EPDCCH来传输的下行控制信号的调度(例如,资源分配)进行控制。此外,还对系统信息、同步信号、寻呼信息、CRS(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SI-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等的调度进行控制。此外,对上行参考信号、通过PUSCH来发送的上行数据信号、通过PUCCH和/或PUSCH来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等的调度进行控制。
控制单元301基于从用户终端反馈的送达确认信息(HARQ-ACK),对下行数据的重发/新数据发送进行控制。此外,控制单元301对在各CC的DL信号的接收和/或UL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发送时间间隔(TTI)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控制单元301设定1ms的通常TTI和/或比通常TTI短的缩短TTI。
控制单元301能够将由同一TTI长度构成的CC设为同一CG(CC群(CCGroup))。此外,控制单元301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在由同一TTI长度构成的CC之间即仅在CG内进行CC之间的调度(CCS)。该情况下,控制单元301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在CG内使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CC和发送下行数据的CC为不同的CC。此外,控制单元301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在CG内使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CC和接收上行数据的CC为不同的CC(实施方式1.1、实施方式2.1)。
控制单元301能够控制由不同的TTI长度构成的CC之间的调度(CCS)。该情况下,控制单元301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在由与调度了下行控制信息的CC不同的TTI长度的TTI构成的CC调度下行数据(第一实施方式)。
此外,在调度了下行控制信息的CC的TTI长度(长的TTI)比调度了下行数据的CC的TTI长度(短的TTI)长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1也可以如下所述地控制用于调度下行数据的TTI。调度到短的TTI的任一个TTI;调度到短的TTI的开头TTI。此外,在控制单元301选择与长的TTI相对应的短的TTI的情况下,对于用户终端20,可以通知短的TTI的位置,也可以不进行通知,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预先决定调度到开头TTI(实施方式1.2)。
此外,在调度了下行数据的CC的TTI长度(长的TTI)比调度了下行控制信息的CC的TTI长度(短的TTI)长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1也可以如下所述地控制用于调度下行控制信息的TTI。进行控制以使调度到短的TTI的任一个TTI;调度到短的TTI的开头TTI(实施方式1.3)。
此外,控制单元301能够进行控制,以使根据发送至用户终端20的下行控制信息中所包含的下行控制信息来从用户终端20接收上行数据(第二实施方式)。
此外,控制单元301能够使用各种DCI格式(DCI format)来作为下行控制信息。例如,可以使用UL许可(例如,DCI格式0/4)来调度(控制)用户终端20要发送的上行数据。此外,例如,可以利用DL分配(DCI格式1A等)来调度(控制)用户终端20要接收的下行数据。
此外,控制单元301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利用包括TTI长度不同的至少两个CC的多个CC来与用户终端20进行通信。此外,控制单元301能够对多个CC中的通信进行控制。此外,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将为了控制两个CC中的一个CC的通信而在用户终端20使用的下行控制信息在另一个CC进行发送。
另外,控制单元301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控制装置。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生成DL信号(下行数据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下行参考信号等),并输出至映射单元303。具体而言,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包含用户数据的下行数据(PDSCH),并输出至映射单元303。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包含DCI(DL分配/UL许可)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EPDCCH),并输出至映射单元303。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的DL信号映射到规定的无线资源,并输出至发送接收单元103。映射单元3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对于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UL信号(HARQ-ACK、PUSCH、PUCCH等),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处理结果被输出至控制单元301。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也可以进行信道估计等。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测量器、测量电路或测量装置构成。
<用户终端>
图1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用户终端20具有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和应用单元205。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在放大器单元202被放大。各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202放大的下行数据。发送接收单元203将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而得基带信号,并输出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
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203接收DL数据信号(例如,PDSCH)、或DL控制信号(例如,HARQ-ACK、DL分配、UL许可等)。此外,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单元)203发送针对DL数据信号的HARQ-ACK、或针对UL许可/HARQ-ACK的PUSCH。
此外,在应用缩短TTI的情况下,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单元)203能够发送HARQ-ACK的反馈定时、与PUSCH的发送相关的能力信息(UE能力(UE capability))等。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在由不同的TTI构成的多个CC中进行上行/下行控制信号、或上行/下行数据的发送接收。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发射机/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发送接收装置。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被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或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至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物理层或MAC层的高层相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至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就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而言,从应用单元205输入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或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后转发至各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后进行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203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202被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图1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17中,主要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用户终端2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要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7所示,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具有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和判定单元405。
控制单元401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取得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通过PDCCH/EPDCCH发送的信号)以及下行数据(通过PDSCH发送的信号)。控制单元401基于下行控制信号或判定是否需要对下行数据进行重发控制而得的结果等,控制上行控制信号(例如,送达确认信息(HARQ-ACK)等)或上行数据的生成。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能够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以及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
例如,在不同TTI的多个CC被进行CA且同一TTI的CC形成CG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能够设想在同一TTI长度的CC之间进行CCS,并进行控制。控制单元401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在接收到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基于下行控制信息来接收下行数据并将下行数据的接收结果设为HARQ-ACK来进行发送。
此外,控制单元401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在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在规定的子帧后发送上行数据,并从无线基站10接收针对下行数据的接收结果的HARQ-ACK。在对DL发送和/或UL发送应用比通常TTI短的缩短TTI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能够基于应用于接收到的DL信号的TTI来控制送达确认信息的反馈定时(实施方式1.1以及实施方式2.1)。
控制单元401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基于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来接收被进行CCS的下行数据。在长的TTI接收下行控制信息且在短的TTI接收下行数据的情况下,在不包含用于指定下行数据被调度的TTI的信息时,控制单元401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对与长的TTI相对应的短的TTI整体进行盲解码,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对短的TTI的开头TTI进行盲解码。此外,在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下行数据被调度的短的TTI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对该TTI进行盲解码(实施方式1.2)。
此外,在短的TTI接收下行控制信息且基于下行控制信息来在长的TTI接收下行数据的情况下,关于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短的TTI,控制单元401能够进行控制,以使检测构成与长的TTI的时间区间相对应的短的TTI的短的TTI整体,还能够进行控制,以使仅检测与长的TTI的时间区间相对应的短的TTI的开头TTI(实施方式1.3)。
此外,在长的TTI接收下行控制信息且基于下行控制信息来在短的TTI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在短的TTI的开头位置(与对应的长的TTI的开头位置一致的位置)发送上行数据,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在由无线基站通知的短的TTI上的位置发送上行数据(实施方式2.2)。
此外,在短的TTI接收下行控制信息且基于下行控制信息来在长的TTI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下,关于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短的TTI,控制单元401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在构成与长的TTI的时间区间相对应的短的TTI的短的TTI整体的某一TTI进行发送,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在与长的TTI的时间区间相对应的短的TTI的开头TTI进行发送(实施方式2.3)。
此外,在基于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来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进行控制,以使在接收了从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TTI起长的TTI长度(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CC的TTI长度或发送上行数据的CC的TTI长度中长的TTI长度)的整数倍时间后的下行控制信息的CC中接收与上行数据相对应的送达确认信息。
此外,控制单元401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利用包括TTI长度不同的至少两个CC的多个CC来进行通信。此外,控制单元401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利用两个CC中的一个CC来接收下行控制信息。此外,控制单元401能够基于下行控制信息来控制另一CC中的通信。
此外,在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CC的TTI长度和接收下行数据信号的CC的TTI长度不同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在与一TTI重叠的、接收数据信号的CC的TTI的至少一个,基于下行控制信息来接收下行数据,其中,上述一TTI是在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CC中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TTI。此外,在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CC中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TTI也可以是与接收下行数据信号的TTI重叠的最初的TTI。
此外,控制单元401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在与一TTI重叠的、接收下行数据信号的CC的最初的TTI接收下行数据,其中,上述一TTI是在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CC中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TTI。
此外,在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CC的TTI长度和接收下行数据信号的CC的TTI长度不同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在与一TTI重叠的、发送上行数据信号的CC的TTI的至少一个TTI中,基于下行控制信息来发送上行数据,其中,上述一TTI是从在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CC中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TTI起规定时间后的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CC的TTI,规定时间可以是在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CC的TTI长度以及发送上行数据信号的CC的TTI长度中更长的TTI长度的整数倍。
此外,控制单元401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在从一TTI起长的TTI长度(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CC的TTI长度或发送上行数据的CC的TTI长度中的长的TTI长度)的整数倍时间后的、接收下行控制信号的CC的TTI中,接收与上行数据相对应的送达确认信息,其中,上述一TTI是在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CC中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TTI。
控制单元401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控制装置。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来生成UL信号,并输出至映射单元403。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送达确认信息(HARQ-ACK)、或信道状态信息(CSI)等上行控制信号。
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来生成上行数据。例如,在从无线基站10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有UL许可的情况下,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被控制单元401指示生成上行数据。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生成的上行数据(上行控制信号和/或上行数据)映射到无线资源,并输出至发送接收单元203。映射单元4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针对DL信号(例如,从无线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通过PDSCH发送的下行数据等)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从无线基站10接收到的信息输出至控制单元401、判定单元405。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例如将广播信息、系统信息、RRC信令、DCI等输出至控制单元401。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测量器、测量电路或测量装置构成。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构成本发明的接收单元。
判定单元405基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的解码结果来进行重发控制判定(ACK/NACK),并且将判定结果输出至控制单元401。在从多个CC(例如,6个以上的CC)发送下行数据(PDSCH)的情况下,针对各CC分别进行重发控制判定(ACK/NACK),并输出至控制单元401。判定单元4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判定电路或判定装置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框图示出了功能单位的模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通过硬件以及软件的任意的组合而实现。此外,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不受特别的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物理上结合的一个装置实现,也可以将物理上分离的两个以上的装置进行有线或无线连接,并通过这些多个装置来实现各功能块。
例如,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的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利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PL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等硬件来实现。此外,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也可以通过包括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网络连接用的通信接口、存储器、保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的计算机装置来实现。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等可以发挥进行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的功能。
在此,处理器或存储器等通过用于进行信息通信的总线相连接。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是软磁盘、光磁盘、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CD-ROM(只读式光盘(CompactDisc-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硬盘等存储介质。此外,程序也可以经由电通信线路从网络发送。此外,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也可以包括输入键等输入装置或显示器等输出装置。
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的功能结构可以通过上述的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实现,也可以通过两者的组合来实现。处理器使操作系统进行操作来控制整个用户终端。此外,处理器将程序、软件模块或数据从存储介质读出至存储器,并按照这些执行各种处理。
在此,该程序只要是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操作的程序即可。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可以通过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在处理器操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其他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地实现。
此外,软件、指令等也可以经由传输介质来发送接收。例如,在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以及数字订户线路(DSL)等有线技术和/或红外线、无线以及微波等无线技术来从网页、服务器或其他远程资源发送软件的情况下,这些有线技术和/或无线技术包含在传输介质的定义内。
另外,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术语和/或为了本说明书的理解所需要的术语,也可以置换成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意思的术语。例如,信道和/或码元也可以是信号(信令)。此外,信号也可以是消息。此外,分量载波(CC)也可以被称为载波频率、小区等。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参数等可以表示为绝对值,也可以表示为相对于规定值的相对值,也可以表示为对应的其他信息。例如,无线资源也可以由索引指示。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中的任一个来表达。例如,在整个上述说明中可提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码片等可以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性粒子、光场或光子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表达。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随着执行而切换使用。此外,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是X”的通知)不限于明示地进行,也可以暗示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进行。
信息的通知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以其它方法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Access 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其它信号或它们的组合来实施。此外,RRC信令也可以被称为RRC消息,例如,也可以是RRC连接设置(RRC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等。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法/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利用LTE(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A(LTE-Advanced)、SUPER 3G、IMT-Advanced、4G、5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CDMA2000、UMB(超移动带宽(Ultra Mobile Broadband))、IEEE 802.11(Wi-Fi(注册商标))、IEEE 802.16(WiMAX(注册商标))、IEEE 802.20、UWB(超带宽(Ultra-WideBand))、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其他适宜的系统的系统和/或基于这些而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就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顺序、流程图等而言,只要不矛盾,也可以改变顺序。例如,对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以例示性的顺序提示了各种步骤的要素,不限于所提示的特定的顺序。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决定的本发明的思想以及范围的前提下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的目的在于例示说明,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的意思。
本申请基于2015年8月21日申请的特愿2015-164190。在此包含其全部内容。

Claims (2)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单元,在第一载波接收包含与进行调度的发送时间间隔即TTI相关的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控制第二载波中的PUSCH的发送,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与进行调度的所述TTI相关的信息,决定进行所述PUSCH的发送的所述第二载波的TTI,
接收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所述第一载波的TTI长度与进行所述PUSCH的发送的所述第二载波的TTI长度不同,
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在从在所述第一载波中接收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TTI起规定时间后的所述第二载波的TTI中,基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来发送第二载波中的所述PUSCH,
所述规定时间是接收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所述第一载波的TTI长度以及进行所述PUSCH的发送的所述第二载波的TTI长度当中更长的TTI长度的整数倍。
2.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第一载波中接收包含与进行调度的发送时间间隔即TTI相关的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步骤;
基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控制第二载波中的PUSCH的发送的步骤,
在进行控制的所述步骤中,基于与进行调度的所述TTI相关的信息,决定进行所述PUSCH的发送的所述第二载波的TTI,
接收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所述第一载波的TTI长度与进行所述PUSCH的发送的所述第二载波的TTI长度不同,
在进行控制的所述步骤中,进行控制,以使在从在所述第一载波中接收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TTI起规定时间后的所述第二载波的TTI中,基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来发送第二载波中的所述PUSCH,
所述规定时间是接收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所述第一载波的TTI长度以及进行所述PUSCH的发送的所述第二载波的TTI长度当中更长的TTI长度的整数倍。
CN201680048255.2A 2015-08-21 2016-08-19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79260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64190 2015-08-21
JP2015164190 2015-08-21
PCT/JP2016/074166 WO2017033839A1 (ja) 2015-08-21 2016-08-19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6014A CN107926014A (zh) 2018-04-17
CN107926014B true CN107926014B (zh) 2022-07-26

Family

ID=58100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8255.2A Active CN107926014B (zh) 2015-08-21 2016-08-19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694516B2 (zh)
EP (2) EP3340710B1 (zh)
JP (2) JP6769968B2 (zh)
CN (1) CN107926014B (zh)
WO (1) WO20170338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69968B2 (ja) * 2015-08-21 2020-10-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8370562B (zh) * 2015-12-31 2021-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跨载波调度方法、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8029134B (zh) * 2016-02-02 2021-07-2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具有载波聚合的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183912A1 (en) * 2016-04-19 2017-10-26 Lg Electronics Inc. Way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ttis
MY196384A (en) 2016-06-15 2023-03-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reless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80049748A (ko) * 2016-11-03 2018-05-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신호 검출 방법 및 장치
US11323232B2 (en) * 2016-11-14 2022-05-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E emission control parameter adaption under overlapping TTIs
US10939393B2 (en) * 2017-02-10 2021-03-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ndling time indexing in LTE-NR co-existence
US10911286B2 (en) * 2017-03-31 2021-0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multi-carrier provision of 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in LTE
US11153866B2 (en) * 2017-05-05 2021-10-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hortened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configuration based on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ies
EP3637712A4 (en) * 2017-05-12 2020-12-09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CEDURE
CN109150456B (zh) * 2017-06-16 2023-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US10848276B2 (en) 2017-12-21 2020-1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downlink throughput enhancement in shortened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operation
US11290241B2 (en) * 2018-03-23 2022-03-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ster cell group and secondary cell group coexistence
JP6852765B2 (ja) * 2019-09-10 2021-03-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ユーザ装置及びユーザ装置における方法
JP2021090227A (ja) * 2021-03-10 2021-06-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ユーザ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7875A (zh) * 2011-07-15 2014-05-1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EP2816858A1 (en) * 2013-06-17 2014-12-24 Alcatel Lucent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base station
CN104468030A (zh) * 2014-08-26 2015-03-2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62835B2 (en) 2003-02-07 2005-11-08 Ziptronix, Inc. Method for room temperature metal direct bonding
US8150478B2 (en) * 2008-07-16 2012-04-03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ggregated spectrum systems
JP5027176B2 (ja) * 2009-03-16 2012-09-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および無線アクセス方法
JP5301323B2 (ja) * 2009-03-16 2013-09-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S2555059T3 (es) * 2009-06-16 2015-12-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étodo de mapeado de puesta en correspondencia de un canal de control, método de detección de canal de control y dispositivo correspondiente
JP5620569B2 (ja) * 2010-04-01 2014-11-05 パナソニック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端末装置、電力制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JP5606836B2 (ja) * 2010-08-31 2014-10-1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WO2012134120A2 (ko) * 2011-03-25 2012-10-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컴포넌트 캐리어를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이 복수의 cc에 대한 tdd 구성 정보를 전송 및 수신하는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118452B2 (en) * 2011-03-28 2015-08-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 uplink signal, method for receiving an uplink signal,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8537862B2 (en) * 2011-06-30 2013-09-17 Blackberry Limited Transmit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with higher order modulation
US8885525B2 (en) * 2011-08-24 2014-11-1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ft buffer partitioning in time-division duplexing system
CN107708215B (zh) * 2012-06-12 2023-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资源配置方法、上行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WO2014021631A1 (ko) * 2012-07-31 2014-0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US9538503B2 (en) * 2013-03-28 2017-01-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ggregation of FDD and TDD cells
ES2951276T3 (es) * 2013-03-28 2023-10-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gregación de células de FDD y TDD
CN108418669A (zh) * 2013-04-25 2018-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US9642140B2 (en) 2013-06-18 2017-05-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of UL TDM for inter-enodeb carrier aggregation
US9380599B2 (en) * 2013-07-03 2016-06-2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schedul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the scheduled control information
EP2836044A1 (en) * 2013-08-08 2015-02-1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Dynamic scheduling for subframe bundling
US10097326B2 (en) * 2014-07-01 2018-10-09 Lg Electronics Inc.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MBMS and apparatus using same
US20170290008A1 (en) * 2014-09-08 2017-10-0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with Differen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Durations
CN106063346A (zh) 2014-12-30 2016-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EP3251276B1 (en) * 2015-01-28 2022-10-0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ownlink control signaling
US10484979B2 (en) * 2015-02-27 2019-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st enhanced component carrier activation
US10334447B2 (en) * 2015-02-27 2019-06-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procedures with enhanced component carriers
US9749970B2 (en) * 2015-02-27 2017-08-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and power headroom for component carrier
KR102467048B1 (ko) * 2015-04-09 2022-11-1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히든 노드 문제와 사용자 단말들의 채널 점유를 고려한 상향 링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US20160345311A1 (en) * 2015-05-22 2016-1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cheduling data communications with shortened time duration
WO2017018758A1 (ko) * 2015-07-24 2017-0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US10616885B2 (en) * 2015-08-11 2020-04-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324693B1 (en) * 2015-08-12 2020-10-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6769968B2 (ja) * 2015-08-21 2020-10-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383110A4 (en) * 2015-12-25 2018-12-19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681733B2 (en) * 2016-07-26 2020-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cense assisted request-to-send and clear-to-send transmission
US10182452B2 (en) * 2016-08-11 2019-0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ommunicating feedback in low lat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630346B2 (en) * 2016-08-25 2020-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rrier aggregation under different subframe structures
US10779312B2 (en) * 2016-11-11 2020-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and scheduling techniqu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multipl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US10455603B2 (en) * 2016-12-06 2019-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transmission timing based on timing advance values in shortened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ransmissions
US10375719B2 (en) * 2017-03-21 2019-08-06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procedure for new radio carrier aggregation
KR101975341B1 (ko) * 2017-06-15 2019-05-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과 기지국 간 확인 응답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7875A (zh) * 2011-07-15 2014-05-1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EP2816858A1 (en) * 2013-06-17 2014-12-24 Alcatel Lucent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base station
CN104468030A (zh) * 2014-08-26 2015-03-2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33839A1 (ja) 2017-03-02
US10694516B2 (en) 2020-06-23
JP2021002865A (ja) 2021-01-07
US11096168B2 (en) 2021-08-17
EP3340710A4 (en) 2019-03-27
JP7047037B2 (ja) 2022-04-04
US20180242316A1 (en) 2018-08-23
EP3873147A1 (en) 2021-09-01
US20200275442A1 (en) 2020-08-27
CN107926014A (zh) 2018-04-17
EP3340710B1 (en) 2021-06-23
JPWO2017033839A1 (ja) 2018-06-07
EP3340710A1 (en) 2018-06-27
JP6769968B2 (ja) 2020-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6014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852720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5551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169164B (zh)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155987B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852640B (zh) 用户装置、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496386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605344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6063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6076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1742526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663235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5913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886706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141848B (zh)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系统
CN117335936A (zh)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系统
CN111587604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1434166B (zh)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系统
CN111247755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651441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1670593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1316736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WO2017038672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0870344B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1052694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