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19200B - 一种制备烧结retmb系永磁磁粉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备烧结retmb系永磁磁粉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19200B
CN107919200B CN201711068388.9A CN201711068388A CN107919200B CN 107919200 B CN107919200 B CN 107919200B CN 201711068388 A CN201711068388 A CN 201711068388A CN 107919200 B CN107919200 B CN 1079192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magnetic powder
mixing
temperature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683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19200A (zh
Inventor
赵宇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10683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192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19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92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192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92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0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1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H01F1/03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 H01F1/032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hard-magnetic materials
    • H01F1/04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hard-magnetic materials metals or alloys
    • H01F1/047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 H01F1/053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 H01F1/055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and magnetic transition metals, e.g. SmCo5
    • H01F1/057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and magnetic transition metals, e.g. SmCo5 and IIIa elements, e.g. Nd2Fe14B
    • H01F1/0571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and magnetic transition metals, e.g. SmCo5 and IIIa elements, e.g. Nd2Fe14B in the form of particles, e.g. rapid quenched powders or ribbon flakes
    • H01F1/0575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and magnetic transition metals, e.g. SmCo5 and IIIa elements, e.g. Nd2Fe14B in the form of particles, e.g. rapid quenched powders or ribbon flakes pressed, sintered or bonded together
    • H01F1/0577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and magnetic transition metals, e.g. SmCo5 and IIIa elements, e.g. Nd2Fe14B in the form of particles, e.g. rapid quenched powders or ribbon flakes pressed, sintered or bonded together sinter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253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1F41/0266Moulding; Pres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ard Magnetic Materials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一种制备烧结RETMB系永磁磁粉的方法,它包括熔炼、氢破—脱氢、粗粉混粉、气流磨粉碎、磁粉混粉、压制成型、烧结,其特征在于保持原有熔炼、氢破—脱氢、粗粉混粉、气流磨粉碎、压制成型、烧结工序制备条件不变,在磁粉混粉工序混粉时,对磁粉同时进行加热,停止加热后冷却至室温,进入下一道工序。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具有能够改善烧结RETMB系永磁磁体的显微结构,具有能够提高烧结RETMB系永磁磁体的矫顽力和改善方形度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制备烧结RETMB系永磁磁粉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制备烧结RETMB系永磁磁粉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烧结RETMB系永磁材料(其中,RETMB中,RE为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中的一种或几种。TM主要为Fe和Co,余为微量添加元素:Al,Cu,Ga,Nb,Zr,V,Ti,Mo中的一种或几种。B为硼元素)。问世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相比于其它的永磁材料Sm-Co、永磁铁氧体等,烧结RETMB系永磁材料因其所具有的非常高的矫顽力(iHc)、磁能积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清洁能源(例:电动汽车、风力发电)、信息产业(例:计算机)、通信(例:手机)、电机等领域的应用。2016年,烧结RETMB系永磁材料的全球产量已经超过10万吨,而且还在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在烧结RETMB系永磁材料领域,一般的生产流程是:熔炼(甩带)→氢破—脱氢(Hydrogen Absorption/Desorption,简称HAD)→粗粉(粒度>150μm)混粉(添加防氧化剂)→气流磨粉碎→磁粉(粒度<4.0μm)混粉(添加防氧化剂、润滑剂)→压制成型→烧结。
熔炼(甩带)工序:
熔炼(甩带)工序,通常的工序是:先将原材料Dy-Fe合金、PrNd合金、纯铁、B-Fe合金、Nb-Fe合金、Zr-Fe合金、Ce、Tb、Al、Ga、Cu、Co等单质金属,先行除锈及去除表面的杂质,然后按重量比例称好,放于中频速凝炉坩埚内,先抽真空,待真空度至1~0.1Pa时,送电感应加热,至600℃~800℃时,充入惰性气体(He或Ar),感应加热至熔融以上温度,一般为1400℃~1600℃,浇铸于水冷铜辊之上,一般铜辊的线速度为0.5m/s~1.5m/s之间,得到的甩片厚度为0.1mm~1.0mm之间,待冷却至室温附近,进入下一道工序:氢破—脱氢(HAD)。
氢破—脱氢(HAD)工序:
先将甩片装入氢破—脱氢旋转一体炉内,先抽真空,至1Pa~0.1Pa,开始正、负压检漏,达到漏气率和压升率的要求后,充入氢气(H2),一般压力为:0.05~0.25MPa,转速1~20转/分钟,进行饱和吸氢,吸氢量一般为:0.1MPa/kg~0.2MPa/kg。待吸氢结束后,进行脱氢。启动真空系统,抽真空,并同时加热升温,转速1~20转/分钟,一般的脱氢温度为480℃~600℃。待真空度达到5Pa~1Pa时,脱氢结束,进行冷却,冷却至室温附近,得到150μm以上的氢破粗粉(粒度>150μm),然后,进入下一道工序,粗粉混粉。
粗粉混粉工序:
粗粉混粉,通常先对混粉容器用氮气(N2)置换氧,一般置换到含氧量为10ppm~150ppm即可。注入粗粉,然后加入防氧化剂(例如:油酸、苯甲醛、苯、苯甲酸甲脂等,可以选择上述物质中的一种加入,也可以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联合加入)。加入防氧化剂,可以使粗粉的表面实现初步的包覆,防止在收集、储运磁粉时,与氧意外接触发生氧化。加入防氧化剂,在气流磨粉碎时,还可以带来产量的成倍提升。其作用原理是:在粉碎的过程中,可以影响粉料的塑性变形,降低粉料的机械强度,防止磁粉重新聚集和粘壁,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一般加入总量不超过2wt‰,在氮气(N2)保护气氛,压力为0.05MPa~0.2MPa条件下,于混粉容器内,混10分钟~240分钟,进入下一道工序:气流磨粉碎。
气流磨粉碎工序:
先启动压缩机(一般是活塞式)用氮气(N2)为气流磨置换氧,工质气体可以是N2、He或Ar,现在一般是氮气(N2),待置换氧达到规定值后,调整好:工质压力(0.4MPa~0.7MPa),气体温度(0℃~30℃),分级轮转速(4000转/分钟~7000转/分钟);以上这些参数,调整好以后,在粉碎的过程中基本不变,一直到粉碎过程结束,一般只进行微调。在调整好以上这些参数后,即可加入已添加防氧化剂并且混粉后的氢破粗粉(即已经完成粗粉混粉工序的粗粉),进行粉碎。在整个粉碎过程中,还要一直补氧(一般的补氧量为10ppm~200ppm,补氧的方式为:在气流磨的回气管路加入),这是由于在气流磨粉碎前,粗粉的平均粒度基本上是大于150μm,但经过气流磨粉碎以后,磁粉的平均粒度一般是小于4μm,比表面积增大了很多倍;还有,新增加的破断面上只有很少或基本没有防氧化剂的包覆。以上两点造成磁粉的活性非常高,极易与氧结合,严重时甚至燃烧,给后道工序带来操作上的极大不便,同时也带来安全隐患。一定量的氧,既可以使磁粉的活性显著降低,为储运及压制成型操作提高安全性;还能给后面的烧结工序带来益处:在烧结工序,适量的氧可以有效地阻碍晶体的长大。但是氧的含量也不能过高,过高的氧含量会将富Nd相消耗,导致磁体氧化。一般是稀土含量高,补氧多;反之,则少。一般的补氧范围为10ppm~200ppm。将磁粉(一般粒度<4.0μm)收集起来后,进入下一道工序:磁粉混粉。
磁粉混粉工序:
在粗粉经过气流磨粉碎成磁粉(粒度<4.0μm)后,还必须进行磁粉混粉,这是由于,
1、使成份、氧分布均匀。烧结RETMB系永磁材料是双相构成,即:主相RE2Fe14B及富Nd相,由于两者成份及结构上的不同,导致物理、化学性质上的不同。在气流磨粉碎阶段,主要关注的是两者硬度及化学活泼性上的差异。富Nd相由于脱氢不完善,含有一定量的氢,较脆,在粉碎时,优先于主相RE2Fe14B出粉,这就导致富Nd相的富集;而且富Nd相远比主相RE2Fe14B活泼,它优先与氧结合,这就导致富Nd相的含氧量高于主相RE2Fe14B的含氧量。这两个因素就导致氧分布不均匀。所以,必须进行磁粉混粉,以使成份、氧分布均匀。
2、使粒度分布均匀。由于气流磨本身工况上的限制,如压力上的脉动,气体温度的变化,以及加料量的不均匀,会导致磨出的磁粉前后粒度不同,为使粒度分布均匀,必须对磁粉进行混粉。
3、使加入的防氧化剂均匀。由于气流磨粉碎工序阶段会消耗掉一部分防氧化剂,以及磁粉新增加的表面缺乏甚至没有防氧化剂包覆,这就导致磁粉的防氧化能力降低,在压制成型工序会引起压制的毛坯发热甚至燃烧。补加一部分防氧化剂,使气流磨粉碎工序阶段消耗掉的一部分防氧化剂得到补充,同时使磁粉新增加的表面得到防氧化剂的包覆。这样便可以极大地避免在压制成型时引起压制的毛坯发热甚至燃烧。为避免给产品的稳定性带来不利的影响,在磁粉混粉工序就必须补加一部分防氧化剂。这就要求还必须对磁粉进行混粉,以使防氧化剂能够较为均匀地分布。例如:油酸、苯甲醛、苯、苯甲酸甲脂等,可以选择上述物质中的一种加入,也可以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联合加入。一般加入量为:0.1wt‰~1wt‰之间。
4、使加入的润滑剂均匀。磁粉混粉工序加入润滑剂的目的,是为在压制成型工序时,改善取向度,以利于剩磁(Br)的提高。改善取向度,也即减少了错取向的几率。依据烧结RETMB系永磁的矫顽力形核理论,减少错取向的几率,也即减少了反向形核的几率,有利于提高矫顽力和改善方形度。磁粉混粉时加入润滑剂,还可以起到在压制成型工序时提高毛坯的硬度和密度的作用,可以使用较低的压力,就可达到对硬度和密度的要求,对控制产品的尺寸和形状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同样要求必须对磁粉进行混粉,以使润滑剂能够较为均匀地分布。例如:甘油、硅油、硬脂酸盐系列(例如:硬脂酸钙、硬脂酸钡、硬脂酸铝、硬脂酸锌、硬脂酸锂、硬脂酸镁)、石蜡等。可以选择上述物质中的一种加入,也可以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联合加入。一般加入量为:0.1wt‰~0.5wt‰之间。
磁粉混粉时,首先是用惰性气氛气体(N2、He或Ar等气体)将混粉容器中的氧置换,一般置换到混粉容器中的氧含量为50ppm~5ppm。然后将经过气流磨粉碎的磁粉注入混粉容器内,加入防氧化剂(例如:油酸、苯甲醛、苯、苯甲酸甲脂等,可以选择上述物质中的一种加入,也可以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联合加入),其添加量为0.1wt‰~1wt‰之间,在加入防氧化剂时,同时加入润滑剂(例如:甘油、硅油、硬脂酸钙、硬脂酸钡、硬脂酸铝、硬脂酸锌、硬脂酸锂、硬脂酸镁、石蜡等,可以选择上述物质中的一种加入,也可以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联合加入),其添加量为0.1wt‰~0.5wt‰之间。
在惰性气氛保护,压力为0.05MPa~0.2MPa条件下,在室温下混粉60分钟~240分钟。然后进入下一道工序:压制成型。
压制成型工序:
压制成型:压制成型的方式为垂直压,即:磁场的方向与压力方向垂直,磁场强度为1.8特斯拉(T)~2.5特斯拉(T)。先将称好重量的磁粉注入模具,上冲头合模,启动磁场为磁粉取向,开始压制,压制完成后为毛坯退磁,脱模,得到密度为3.3~4.0g/cm3的毛坯,然后等静压,压力为:10~15MPa,保压时间为:1~5分钟,得到密度为4.0~4.4g/cm3的毛坯,进入下一道工序:烧结。
烧结工序:
将压制好的毛坯放于真空烧结炉内抽真空至1Pa~0.1Pa,加热升温,升温速度:2.5~15℃/分钟,升温至750℃~850℃进入放气阶段,放气2~6小时;待真空度达到5~1Pa,便可继续升温,升温速度:2.5~15℃/分钟,至1040℃~1100℃进入烧结阶段,烧结2~6小时,之后充入氩气(Ar)冷却,冷却至室温,烧结阶段结束。再以升温速度:2.5~15℃/分钟,升温至450℃~650℃进入热处理阶段,热处理2~10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然后出炉,得到烧结磁体。
现有的磁粉混粉技术方案,尽管较好地解决了宏观上的成份、粒度及防氧化剂、润滑剂的分布,但由于现有的技术方案是在室温下进行混粉,在一年四季中,生产车间的室温是经常变化的。而防氧化剂,例如:油酸,它的熔点约为13℃左右,在冬季没有取暖的地方,还处于凝固点以下,很难将其混均匀。表1给出了油酸的粘度与温度的关系,从表1中不难看出,20℃时的粘度为38.8,而80℃时的粘度为4.85,即20℃时的粘度是80℃时的粘度的8倍。因此,常温下混粉,由于油酸的粘度值比80℃时的大,流动性、分散性也比80℃时的差,这就会引起常温下油酸的分布不均匀性大于80℃时的分布不均匀性。前已叙及,由于气流磨的出粉前后成份、粒度、氧含量不均匀,那么加入粘度值大的油酸后,几种因素叠加,势必会更加剧这些不均匀分布。在含油酸量多的区域,磁粉被包覆的好,与氧结合的几率低,磁粉的氧含量低;在含油酸量少的区域,磁粉被包覆的差,与氧结合的几率高,磁粉的氧含量高。前已叙及,适量的氧可以阻碍晶体长大。在烧结阶段,这就会导致含油酸量多(即含氧量低)的区域晶体长大,甚至异常长大,严重的时候可达到毫米级,用肉眼即可以观察到;含油酸量少(即含氧量高)的区域晶体长大很少甚至不长,导致这一区域密度很低。在上述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将导致矫顽力(iHc)降低,方形度下降;严重的时候,使磁体报废。如果降低烧结温度,可以避免晶体长大,但会引起密度降低,其剩磁(Br)、最大磁能积(BH)max、矫顽力(iHc)、方形度(Hk/iHc)会大幅度下降,达不到要求,只能降档甚至报废。而其他防氧化剂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加润滑剂,如甘油,其20℃时的粘度值是1412,50℃时的粘度值是142(见表2),前者的粘度是后者的近10倍。因此20℃时的甘油对磁粉包覆效果要比50℃时的甘油对磁粉包覆效果差。这就削弱了润滑的效果,使剩磁(Br)达不到预期的指标;同时加剧成份、粒度、氧含量的不均匀分布,出现类似油酸的情况。而硬脂酸盐系列,如硬脂酸锌是粉末状,其粒度达到75μm,远远大于磁粉的粒度(粒度<4.0μm),在常温下很难将其混均匀。削弱了润滑和改善压制成型的作用,使剩磁(Br)与磁体的尺寸控制达不到预期的指标。因此,现有的混粉技术方案存在着上述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改善磁体显微结构、提高磁体的矫顽力和改善方形度的制备烧结RETMB系永磁磁粉(粒度<4.0μm)的方法。
本发明是在烧结RETMB系永磁的磁粉(粒度<4.0μm)混粉工序混粉时,对磁粉(粒度<4.0μm)同时进行加热,其它工序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混粉时加热,在较高温度的作用下,使得防氧化剂(例如:油酸、苯甲醛、苯、苯甲酸甲脂等)、润滑剂(例如:甘油、硅油、硬脂酸钙、硬脂酸钡、硬脂酸铝、硬脂酸锌、硬脂酸锂、硬脂酸镁、石蜡等)的粘度降低,流动性变好,得以更均匀地包覆于磁粉(粒度<4.0μm)的表面,防止磁粉(粒度<4.0μm)的粘结,使成份、粒度及氧更均匀地分布,从而很大程度地避免晶体长大,提高磁体的矫顽力和改善方形度,进而降低重稀土的含量,节约材料的成本。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烧结RETMB系永磁磁粉(粒度<4.0μm)的方法,包括熔炼(甩带)、氢破—脱氢(HAD)、粗粉混粉、气流磨粉碎、磁粉(粒度<4.0μm)混粉、压制成型、烧结,其特征在于保持原有熔炼(甩带)、氢破—脱氢(HAD)、粗粉混粉、气流磨粉碎、压制成型、烧结工序制备条件不变,在磁粉混粉(粒度<4.0μm)工序混粉时,对磁粉同时进行加热,停止加热后冷却至室温附近,进入下一道工序。
如上所述,对粒度<4.0μm的磁粉进行加热,是用惰性气氛(N2、He或Ar等)气体将混粉容器中的氧置换,置换后混粉容器中的氧含量为:5ppm~50ppm,然后将经过气流磨粉碎的磁粉注入混粉容器内,加入防氧化剂(例如:油酸、苯甲醛、苯、苯甲酸甲脂,可以选择上述物质中的一种加入,也可以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联合加入),其添加量为0.1wt‰~1wt‰之间;在加入防氧化剂的同时,同时加入润滑剂(例如:甘油、硅油、硬脂酸钙、硬脂酸钡、硬脂酸铝、硬脂酸锌、硬脂酸锂、硬脂酸镁、石蜡等,可以选择上述物质中的一种加入,也可以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联合加入),其添加量为0.1wt‰~0.5wt‰之间。
加热条件是在惰性气氛保护,压力为0.05MPa~0.2MPa条件下,以升温速度1~20℃/分钟升温(升温与混粉同时开始进行),升温至50℃~600℃进入保温阶段,保温时间为:30分钟~180分钟(保温阶段继续混粉)。待保温时间达到后,停止加热,然后开始冷却,冷却速度为:1~15℃/分钟,冷却(冷却阶段继续混粉)至室温结束(冷却与混粉同时结束),即在升温、保温和冷却时同时混粉。
为经过气流磨粉碎的磁粉(粒度<4.0μm)在混粉时进行加热,可以使防氧化剂(例如:油酸、苯甲醛、苯、苯甲酸甲脂),润滑剂{例如:甘油、硅油、硬脂酸盐系列(例如:硬脂酸钙、硬脂酸钡、硬脂酸铝、硬脂酸锌、硬脂酸锂、硬脂酸镁)、石蜡等}的粘度降低以及分散性改善,避免了由于防氧化剂、润滑剂的加入而引起的磁粉团聚,从而导致的成份、含氧量及粒度的不均匀分布。保温的温度范围为50℃~600℃。低于50℃,防氧化剂、润滑剂的粘度降低幅度不大,达不到分布更为均匀、扩散更为充分、包覆磁粉效果更好的要求,因而优选保温温度的下限为50℃。高于600℃,富Nd相已经达到了软化点,将会粘结在一起,会在烧结工序阶段导致严重的晶体长大,使磁体报废。因此,优选保温的上限温度为600℃。在50℃~600℃的范围内可以使成份、粒度、氧、防氧化剂及润滑剂的分布更为均匀。
保温混粉时间为30分钟~180分钟,低于30分钟,混粉容器内磁粉的温度、成份及粒度的分布都不能均匀。再者,防氧化剂、润滑剂的分布也不能达到均匀分布。所以,优选保温混粉时间的下限为30分钟。高于180分钟的保温混粉时间,会导致生产效率上的降低,所以,优选保温混粉时间的上限为180分钟。在30分钟~180分钟的范围内,保证了磁粉的温度、成份、粒度、氧及防氧化剂、润滑剂的均匀分布,又不致生产效率上的降低。
混粉时的压力为:0.05MPa~0.2MPa。如压力低于0.05MPa,将会易致大气中的氧进入混粉容器内,使磁粉的氧含量增加,严重时,会燃烧,带来安全隐患,故优选加热混粉时的压力下限为0.05MPa。高于0.2MPa,对混粉容器的结构及材质要求提升,在成本上要增加,且安全性降低,所以优选上限0.2MPa,在0.05MPa~0.2MPa范围内,既避免了磁粉与大气的接触,又兼顾了安全性,所以,加热时的压力范围优选为:0.05MPa~0.2MPa。
混粉时的升温速度1~20℃/分钟,低于1℃/分钟效率太低,高于20℃/分钟,则加热的功率势必很大,增加了成本,所以优选其加热升温速度为:1~20℃/分钟。
冷却时混粉是为了保证混粉容器内磁粉的温度一致。冷却速度为:1~15℃/分钟。高于15℃/分钟,对容器的材质及冷却方式将有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混粉设备的制造成本,所以优选冷却速度的上限为15℃/分钟。低于1℃/分钟,将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所以优选冷却速度的下限为1℃/分钟。
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势为:
1、通过在磁粉(粒度<4.0μm)混粉工序混粉时,对磁粉同时进行加热,降低了防氧化剂、润滑剂的粘度,改善了流动性、分散性,避免了由于防氧化剂、润滑剂的加入,而致磁粉(粒度<4.0μm)团聚,进而引起成份、粒度以及氧的不均匀分布;在烧结时,晶体不易长大,且更为均匀。在其他指标几乎未变的条件下,提高矫顽力1.0KOe~1.5KOe,改善方形度(Hk/iHc)约为2%。对于烧结RETMB磁体,改善方形度,提高矫顽力(iHc),即提高了抗退磁能力和耐温性。对于磁体使用者而言,具有可以使器件更小型化、使用的时间更长、降低成本等益处。
2、由于重稀土Dy和Tb在稀土矿中的含量很低,因此价格昂贵,在不增加Dy和Tb的含量前提下,提高了矫顽力(iHc)和方形度(Hk/iHc),也就是降低了材料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对比例2的金相照片。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金相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该将此理解为本发明的范围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配方成份为(重量百分比)PrNd:15.3%,Ce:15.2%,Dy:0.2%,B:1.0%,Fe:68.3%。
熔炼(甩带):首先对稀土Ce及合金PrNd、纯铁、Dy-Fe合金、B-Fe合金原材料表面除锈及去除杂质,按重量百分比配好料,然后放入真空速凝炉坩埚内,抽真空至1Pa,感应加热至700±50℃,充入氩气(Ar),继续感应加热至熔融温度以上为1500±5℃,然后浇铸于水冷铜辊上,铜辊的线速度为1.3m/s,得到厚度为0.25±0.1mm的甩片,待冷却至室温附近,进入下一道工序:氢破—脱氢(HAD)。
氢破—脱氢(HAD):将甩片装入氢破—脱氢旋转一体炉内,抽真空至1Pa,经正压、负压检漏,达到漏气率和压升率的要求后,充入氢气(H2),压力为:0.2MPa,进行饱和吸氢,炉体的转速为10转/分钟,吸氢量为0.13MPa/kg。待吸氢完毕后,进行脱氢,对炉体加热,并同时抽真空,炉体转速为10转/分钟。升温至500±5℃,保温,待真空度达到5Pa时,停止加热,对炉体进行冷却,冷却至室温,得到大于150μm的氢破粉,进入下一道工序:粗粉混粉。
粗粉混粉:先对混粉容器用氮气(N2)置换,置换后混粉容器中的氧含量为:100ppm,将氢破粉注入混粉容器内,然后加入防氧化剂苯甲醛1.2wt‰,充入氮气(N2),压力:0.05MPa,混1小时,进入下一道工序:气流磨粉碎。
气流磨粉碎:将混好的粗粉加入气流磨,进行粉碎,气流磨的工质压力为:0.65±0.2MPa,工质为:氮气(N2),温度为:10±5℃,分级轮的转速为:4000±10转/分钟,气体的含O2量为:80±10ppm(在气流磨粉碎期间,气体的含O2量一直维持在这个范围),得到3.8~4.0μm的磁粉,进入下一道工序:磁粉混粉。
磁粉混粉:首先对混粉容器用氮气(N2)置换氧,置换后混粉容器中的氧含量为:10ppm,注入磁粉,然后加入防氧化剂油酸0.4wt‰,润滑剂甘油0.2wt‰,氮气(N2)的压力为:0.05MPa,混粉180分钟,进入下一道工序:压制成型。
压制成型:压制成型的方式为垂直压,即:磁场的方向与压力方向垂直,磁场强度为2.0±0.2特斯拉(T)。先将称好重量的磁粉注入模具,上冲头合模,启动磁场为磁粉取向,开始压制,压制完成后为毛坯退磁,脱模,得到密度为3.5±0.1g/cm3的毛坯,然后等静压,压力为:13MPa,保压时间为:2分钟,得到密度为4.2±0.1g/cm3的毛坯,进入下一道工序:烧结。
烧结:将压制好的毛坯放于真空烧结炉内,抽真空至1Pa,加热升温,升温速度:5℃/分钟,至800±2.5℃进入脱气阶段,保温4小时后,真空度达到4.5Pa,继续升温至1050±2.5℃进入烧结阶段,烧结4小时后,充入氩气(Ar)冷却,冷却至室温附近。再升温,升温速度:5℃/分钟,至480±2.5℃进入热处理阶段,热处理4小时后,冷却至室温附近。然后出炉,得到烧结磁体,进行取样,测试性能,产品性能如表3。
实施例1:
配方成份同对比例1,熔炼(甩带)、氢破—脱氢(HAD)、粗粉混粉、气流磨粉碎工序条件均与对比例1相同。在磁粉混粉工序阶段,首先对混粉容器用氮气(N2)置换氧,置换后混粉容器中的氧含量为:10ppm,注入磁粉,然后加入防氧化剂油酸0.4wt‰,润滑剂甘油0.2wt‰,氮气(N2)的压力为0.05MPa。之后对混粉容器进行加热升温,同时混粉。升温速度为4℃/分钟,升温至80℃保温,保温混粉140分钟,然后冷却(冷却期间混粉不停)至室温附近结束(冷却与混粉同时结束),冷却速度3±2℃/分钟。再之后的压制成型、烧结工序条件均与对比例1相同。产品性能如表3。
对比例2:
配方成份为(重量百分比)PrNd:29.8%,Dy:1.2%,Nb:0.2%,Zr:0.1%,Al:0.2%,Ga:0.1%,Cu:0.15%,Co:1.0%,B:1.0%,Fe:66.25%。
熔炼(甩带):首先对Dy-Fe合金、PrNd合金、纯铁、B-Fe合金、Nb-Fe合金、Zr-Fe合金、Al、Ga、Cu、Co单质金属原材料表面除锈及去除杂质,按重量百分比配好料,然后放入真空速凝炉坩埚内,抽真空至1Pa,感应加热至700±50℃,充入氩气(Ar),继续感应加热至熔融温度以上为1540±5℃,然后浇铸于水冷铜辊上,铜辊的线速度为1.3m/s,得到厚度为0.25±0.1mm的甩片,待冷却至室温附近,进入下一道工序:氢破—脱氢(HAD)。
氢破—脱氢(HAD):将甩片装入氢破—脱氢旋转一体炉内,抽真空至1Pa,经正压、负压检漏,达到漏气率和压升率的要求后,充入氢气(H2),压力为:0.25MPa,进行饱和吸氢,炉体的转速为8转/分钟,吸氢量为0.14MPa/kg。待吸氢完毕后,进行脱氢,对炉体加热,并同时抽真空,炉体转速为10转/分钟。升温至520±5℃,保温,待真空度达到5Pa时,停止加热,对炉体进行冷却,冷却至室温,得到基本大于150μm的氢破粉,进入下一道工序:粗粉混粉。
粗粉混粉:先对混粉容器用氮气(N2)置换,置换后混粉容器中的氧含量为:100ppm,将氢破粉注入混粉容器内,然后加入防氧化剂油酸0.5wt‰,充入氮气(N2),压力:0.12MPa,混1.5小时,进入下一道工序:气流磨粉碎。
气流磨粉碎:将混好的粗粉加入气流磨,进行粉碎,气流磨的工质压力为:0.65±0.2MPa,工质为:氮气(N2),温度为:10±5℃,分级轮的转速为:4500±10转/分钟,气体的含O2量为:100±10ppm(在气流磨粉碎期间,气体的含O2量一直维持在这个范围),得到3.4~3.6μm的磁粉,进入下一道工序:磁粉混粉。
磁粉混粉:首先对混粉容器用氮气(N2)置换氧,置换后混粉容器中的氧含量为:20ppm,注入磁粉,然后加入防氧化剂油酸0.8wt‰,润滑剂甘油0.3wt‰,氮气(N2)的压力为0.1MPa,混粉150分钟,进入下一道工序:压制成型。
压制成型:压制成型的方式为垂直压,即:磁场的方向与压力方向垂直,磁场强度为2.0±0.2特斯拉(T)。先将称好重量的磁粉注入模具,上冲头合模,启动磁场为磁粉取向,开始压制,压制完成后为毛坯退磁,脱模,得到密度为3.5±0.1g/cm3的毛坯,然后等静压,压力为:13MPa,保压时间为:2分钟,得到密度为4.2±0.1g/cm3的毛坯,进入下一道工序:烧结。
烧结:将压制好的毛坯放于真空烧结炉内,抽真空至1Pa,加热升温,升温速度:5℃/分钟,至800±2.5℃进入脱气阶段,保温4小时后,真空度达到4.3Pa,继续升温至1070±2.5℃进入烧结阶段,烧结4小时后,充入氩气(Ar)冷却,冷却至室温附近。再升温,升温速度:5℃/分钟,至500±2.5℃进入热处理阶段,热处理4小时后,冷却至室温附近。然后出炉,得到烧结磁体,进行取样,测试性能,产品性能如表3。
金相照片如图1。
实施例2:
配方成份同对比例2,熔炼(甩带)、氢破—脱氢(HAD)、粗粉混粉、气流磨粉碎工序条件均与对比例2相同。在磁粉混粉工序阶段,首先对混粉容器用氮气(N2)置换氧,置换后混粉容器中的氧含量为:20ppm,注入磁粉,然后加入防氧化剂油酸0.8wt‰,润滑剂甘油0.3wt‰,氮气(N2)的压力为0.1MPa。之后对混粉容器进行加热升温,同时混粉。升温速度为8.5℃/分钟,升温至150℃保温,保温混粉105分钟,然后冷却(冷却期间混粉不停)至室温附近结束(冷却与混粉同时结束),冷却速度5±4℃/分钟。再之后的压制成型、烧结工序条件均与对比例2相同。产品性能如表3,金相照片如图2。
对比例3:
配方成份为(重量百分比)PrNd:29.8%,Dy:1.2%,Tb:0.5%,Nb:0.2%,Zr:0.1%,Al:0.2%,Ga:0.1%,Cu:0.15%,Co:1.0%,B:1.0%,Fe:65.75%。
熔炼(甩带):首先对Dy-Fe合金、PrNd合金、纯铁、B-Fe合金、Nb-Fe合金、Zr-Fe合金,Tb、Al、Ga、Cu、Co单质金属原材料表面除锈及去除杂质,按重量百分比配好料,然后放入真空速凝炉坩埚内,抽真空至1Pa,感应加热至700±50℃,充入氩气(Ar),继续感应加热至熔融温度以上为1520±5℃,然后浇铸于水冷铜辊上,铜辊的线速度为1.3m/s,得到厚度为0.25±0.1mm的甩片,待冷却至室温附近,进入下一道工序:氢破—脱氢(HAD)。
氢破—脱氢(HAD):将甩片装入氢破—脱氢旋转一体炉内,抽真空至1Pa,经正压、负压检漏,达到漏气率和压升率的要求后,充入氢气(H2),压力为:0.15MPa,进行饱和吸氢,炉体的转速为5转/分钟,吸氢量为0.14MPa/kg。待吸氢完毕后,进行脱氢,对炉体加热,并同时抽真空,炉体转速为5转/分钟。升温至580±5℃,保温,待真空度达到5Pa时,停止加热,对炉体进行冷却,冷却至室温,得到基本大于150μm的氢破粉,进入下一道工序:粗粉混粉。
粗粉混粉:先对混粉容器用氮气(N2)置换,置换后混粉容器中的氧含量为:100ppm,将氢破粉注入混粉容器内,然后加入防氧化剂苯甲酸甲脂0.7wt‰,充入氮气(N2),压力:0.1MPa,混1小时,进入下一道工序:气流磨粉碎。
气流磨粉碎:将混好的粗粉加入气流磨,进行粉碎,气流磨的工质压力为:0.65±0.2MPa,工质为:氮气(N2),温度为:10±5℃,分级轮的转速为:4000±10转/分钟,气体的含O2量为:120±10ppm(在气流磨粉碎期间,气体的含O2量一直维持在这个范围),得到3.4~3.6μm的磁粉,进入下一道工序:磁粉混粉。
磁粉混粉:首先对混粉容器用氩气(Ar)置换氧,置换后混粉容器中的氧含量为:30ppm,注入磁粉,然后加入防氧化剂苯甲酸甲脂0.8wt‰,润滑剂硅油0.2wt‰,氩气(Ar)的压力为0.15MPa,混粉120分钟,进入下一道工序:压制成型。
压制成型:压制成型的方式为垂直压,即:磁场的方向与压力方向垂直,磁场强度为2.0±0.2特斯拉(T)。先将称好重量的磁粉注入模具,上冲头合模,启动磁场为磁粉取向,开始压制,压制完成后为毛坯退磁,脱模,得到密度为3.5±0.1g/cm3的毛坯,然后等静压,压力为:13MPa,保压时间为:2分钟,得到密度为4.2±0.1g/cm3的毛坯,进入下一道工序:烧结。
烧结:将压制好的毛坯放于真空烧结炉内,抽真空至1Pa,加热升温,升温速度:5℃/分钟,至800±2.5℃进入脱气阶段,保温4小时后,真空度达到3.9Pa,继续升温至1060±2.5℃进入烧结阶段,烧结4小时后,充入氩气(Ar)冷却,冷却至室温附近。再升温,升温速度:5℃/分钟,至500±2.5℃进入热处理阶段,热处理4小时后,冷却至室温附近。然后出炉,得到烧结磁体,进行取样,测试性能,产品性能如表3。
实施例3:
成份同对比例3,熔炼(甩带)、氢破—脱氢(HAD)、粗粉混粉、气流磨粉碎工序条件均与对比例3相同。在磁粉混粉工序阶段,首先对混粉容器用氩气(Ar)置换氧,置换后混粉容器中的氧含量为:30ppm,注入磁粉,加入防氧化剂苯甲酸甲脂0.8wt‰,润滑剂硅油0.2wt‰,氩气(Ar)的压力为0.15MPa。之后对混粉容器进行加热升温,同时混粉。升温速度为9.5℃/分钟,升温至300℃保温,保温混粉45分钟,然后冷却(冷却期间混粉不停)至室温附近结束(冷却与混粉同时结束),冷却速度6±5℃/分钟。再之后的压制成型、烧结工序条件均与对比例3相同。产品性能如表3。
对比例4:
配方成份为(重量百分比)PrNd:28.5%,Tb:2%,Nb:0.2%,Zr:0.1%,Al:0.2%,Ga:0.1%,Cu:0.15%,Co:1.0%,B:1.0%,Fe:66.75%。
熔炼(甩带):首先对PrNd合金、纯铁、B-Fe合金、Nb-Fe合金、Zr-Fe合金,Tb、Al、Ga、Cu、Co单质金属等原材料表面除锈及去除杂质,按重量百分比配好料,然后放入真空速凝炉坩埚内,抽真空至1Pa,感应加热至700±50℃,充入氩气(Ar),继续感应加热至熔融温度以上为1560±5℃,然后浇铸于水冷铜辊上,铜辊的线速度为1.3m/s,得到厚度为0.25±0.1mm的甩片,待冷却至室温附近,进入下一道工序:氢破—脱氢(HAD)。
氢破—脱氢(HAD):将甩片装入氢破—脱氢旋转一体炉内,抽真空至1Pa,经正压、负压检漏,达到漏气率和压升率的要求后,充入氢气(H2),压力为:0.2MPa,进行饱和吸氢,吸氢量为0.13MPa/kg,炉体的转速为10转/分钟。待吸氢完毕后,进行脱氢,对炉体加热,并同时抽真空,炉体转速为12转/分钟。升温至550±5℃,保温,待真空度达到5Pa时,停止加热,对炉体进行冷却,冷却至室温,得到基本大于150μm的氢破粉,进入下一道工序:粗粉混粉。
粗粉混粉:先对混粉容器用氮气(N2)置换氧,置换后混粉容器中的氧含量为:100ppm,将氢破粉注入混粉容器内,然后加入防氧化剂苯甲酸甲脂0.25wt‰,充入氮气(N2),压力:0.1MPa,混1小时,进入下一道工序:气流磨粉碎。
气流磨粉碎:将混好的粗粉加入气流磨,进行粉碎,气流磨的工质压力为:0.65±0.2MPa,工质为:氮气(N2),温度为:10±5℃,分级轮的转速为:5000±10转/分钟,气体的含O2量为:50±5ppm(在气流磨粉碎期间,气体的含O2量一直维持在这个范围),得到3.2~3.4μm的磁粉,进入下一道工序:磁粉混粉。
磁粉混粉:首先对混粉容器用氩气(Ar)置换氧,置换后混粉容器中的氧含量为:50ppm,注入磁粉,然后加入防氧化剂苯0.2wt‰,苯甲酸甲脂0.15wt‰,润滑剂硬脂酸锌0.1wt‰,润滑剂硬脂酸锂0.1wt‰,氩气(Ar)的压力为0.2MPa,混粉150分钟,进入下一道工序:压制成型。
压制成型:压制成型的方式为垂直压,即:磁场的方向与压力方向垂直,磁场强度为2.0±0.2特斯拉(T)。先将称好重量的磁粉注入模具,上冲头合模,启动磁场为磁粉取向,开始压制,压制完成后为毛坯退磁,脱模,得到密度为3.5±0.1g/cm3的毛坯,然后等静压,压力为:13MPa,保压时间为:2分钟,得到密度为4.2±0.1g/cm3的毛坯,进入下一道工序:烧结。
烧结:将压制好的毛坯放于真空烧结炉内,抽真空至1Pa,加热升温,升温速度:5℃/分钟,至800±2.5℃进入脱气阶段,保温4小时后,真空度达到4.0Pa,继续升温至1075±2.5℃进入烧结阶段,烧结5小时后,充入氩气(Ar)冷却,冷却至室温附近。再升温,升温速度:5℃/分钟,至510±2.5℃进入热处理阶段,热处理5小时后,冷却至室温附近。然后出炉,得到烧结磁体,进行取样,测试性能,产品性能如表3。
实施例4:
成份同对比例4,熔炼(甩带)、氢破—脱氢(HAD)、粗粉混粉、气流磨粉碎工序条件均与对比例4相同。在磁粉混粉工序阶段,首先对混粉容器用氩气(Ar)置换氧,置换后混粉容器中的氧含量为:50ppm,注入磁粉,然后加入防氧化剂苯0.2wt‰,苯甲酸甲脂0.15wt‰,润滑剂硬脂酸锌0.1wt‰,润滑剂硬脂酸锂0.1wt‰,氩气(Ar)的压力为0.2MPa。之后对混粉容器进行加热升温,同时混粉。升温速度为13℃/分钟,升温至400℃保温,保温混粉60分钟,然后冷却(冷却期间混粉不停)至室温附近结束(冷却与混粉同时结束),冷却速度7±6℃/分钟。再之后的压制成型、烧结工序条件均与对比例4相同。产品性能如表3。
对比例5:
配方成份为(重量百分比)PrNd:27.8%,Tb:2.5%,Nb:0.2%,Zr:0.1%,Al:0.2%,Ga:0.1%,Cu:0.15%,Co:1.0%,B:1.0%,Fe:66.95%。
熔炼(甩带):首先对PrNd合金、纯铁、B-Fe合金、Nb-Fe合金、Zr-Fe合金,Tb、Al、Ga、Cu、Co单质金属等原材料表面除锈及去除杂质,按重量百分比配好料,然后放入真空速凝炉坩埚内,抽真空至1Pa,感应加热至700±50℃,充入氩气(Ar),继续感应加热至熔融温度以上为1580±5℃,然后浇铸于水冷铜辊上,铜辊的线速度为1.2m/s,得到厚度为0.25±0.1mm的甩片,待冷却至室温附近,进入下一道工序:氢破—脱氢(HAD)。
氢破—脱氢(HAD):将甩片装入氢破—脱氢旋转一体炉内,抽真空至1Pa,经正压、负压检漏,达到漏气率和压升率的要求后,充入氢气(H2),压力为:0.25MPa,进行饱和吸氢,吸氢量为0.12MPa/kg,炉体的转速为12转/分钟。待吸氢完毕后,进行脱氢,对炉体加热,并同时抽真空,炉体转速为10转/分钟。升温至520±5℃,保温,待真空度达到5Pa时,停止加热,对炉体进行冷却,冷却至室温,得到基本大于150μm的氢破粉,进入下一道工序:粗粉混粉。
粗粉混粉:先对混粉容器用氮气(N2)置换,置换后混粉容器中的氧含量为:100ppm,将氢破粉注入混粉容器内,然后加入防氧化剂苯0.2wt‰,充入氮气(N2),压力:0.1MPa,混1小时,进入下一道工序:气流磨粉碎。
气流磨粉碎:将混好的粗粉加入气流磨,进行粉碎,气流磨的工质压力为:0.65±0.2MPa,工质为氮气(N2),温度为:10±5℃,分级轮的转速为:5500±10转/分钟,气体的含O2量为:30±5ppm(在气流磨粉碎期间,气体的含O2量一直维持在这个范围),得到3.0~3.2μm的磁粉,进入下一道工序:磁粉混粉。
磁粉混粉:首先对混粉容器用氩气(Ar)置换氧,置换后混粉容器中的氧含量为:40ppm,注入磁粉,然后加入防氧化剂苯0.2wt‰,润滑剂硬脂酸锂0.15wt‰,氩气(Ar)的压力为0.05MPa,混粉130分钟,进入下一道工序:压制成型。
压制成型:压制成型的方式为垂直压,即:磁场的方向与压力方向垂直,磁场强度为2.0±0.2特斯拉(T)。先将称好重量的磁粉注入模具,上冲头合模,启动磁场为磁粉取向,开始压制,压制完成后为毛坯退磁,脱模,得到密度为3.5±0.1g/cm3的毛坯,然后等静压,压力为:13MPa,保压时间为:2分钟,得到密度为4.2±0.1g/cm3的毛坯,进入下一道工序:烧结。
烧结:将压制好的毛坯放于真空烧结炉内,抽真空至1Pa,加热升温,升温速度:5℃/分钟,至800±2.5℃进入脱气阶段,保温4小时后,真空度达到3.5Pa,继续升温至1090±2.5℃进入烧结阶段,烧结5.5小时后,充入氩气(Ar)冷却,冷却至室温附近。再升温,升温速度:5℃/分钟,至540±2.5℃进入热处理阶段,热处理6小时后,冷却至室温附近。然后出炉,得到烧结磁体,进行取样,测试性能,产品性能如表3。
实施例5:
成份同对比例5,熔炼(甩带)、氢破—脱氢(HAD)、粗粉混粉、气流磨粉碎工序条件均与对比例5相同。在磁粉混粉工序阶段,首先对混粉容器用氩气(Ar)置换氧,置换后混粉容器中的氧含量为:40ppm,注入磁粉,然后加入防氧化剂苯0.2wt‰,润滑剂硬脂酸锂0.15wt‰,氩气(Ar)的压力为0.05MPa。之后对混粉容器进行加热升温,同时混粉。升温速度为18℃/分钟,升温至550℃保温,保温混粉30分钟,然后冷却(冷却期间混粉不停)至室温附近结束(冷却与混粉同时结束),冷却速度8±7℃/分钟。再之后的压制成型、烧结工序条件均与对比例5相同。产品性能如表3。
通过以上的实施例与对比例可以比较出:不同的成份,不同的工艺条件,在使用本发明的方案以后,在其他参数几乎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矫顽力提高1.0KOe~1.5KOe,方形度提高约2%,晶体更加均匀,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说明,应理解的是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或替代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表1.不同温度下的油酸粘度值
温度(℃) 粘度mPa·s
20 38.80
25 27.64
60 9.41
80 4.85
数据来源:《溶剂手册》第三版程能林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表2.不同温度下的甘油粘度值
温度(℃) 粘度mPa·s
20 1412
25 945
30 612
50 142
数据来源:《溶剂手册》第二版程能林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表3.实施例与对比例的数据一览表
Figure BDA0001456308000000181

Claims (4)

1.一种制备烧结RETMB系永磁磁粉的方法,它包括熔炼、氢破—脱氢、粗粉混粉、气流磨粉碎、磁粉混粉、压制成型、烧结,其特征在于保持原有熔炼、氢破—脱氢、粗粉混粉、气流磨粉碎、压制成型、烧结工序制备条件不变,在磁粉混粉工序混粉时,对磁粉同时进行加热,停止加热后冷却至室温,进入下一道工序;
磁粉混粉工序混粉时,对磁粉同时进行加热操作如下:
用惰性气氛气体将混粉容器中的氧置换,置换后氧含量为5ppm~50ppm,然后将经过气流磨粉碎的磁粉注入混粉容器内,加入防氧化剂,其添加量为0.1wt‰~1wt‰之间;在加入防氧化剂时,同时加入润滑剂,其添加量为0.1wt‰~0.5wt‰之间,在惰性气氛保护,压力为0.05MPa~0.2MPa条件下,以升温速度1~20℃/分钟升温,至50℃~600℃保温,保温时间为:30分钟~180分钟,待保温时间达到后,停止加热,然后开始冷却,冷却速度为:1~15℃/分钟,冷却至室温结束,在升温、保温和冷却时同时混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烧结RETMB系永磁磁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惰性气氛为N2、He或Ar。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烧结RETMB系永磁磁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氧化剂为油酸、苯甲醛、苯、苯甲酸甲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烧结RETMB系永磁磁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润滑剂为甘油、硅油、硬脂酸钙、硬脂酸钡、硬脂酸铝、硬脂酸锌、硬脂酸锂、硬脂酸镁、石蜡中的一种或几种。
CN201711068388.9A 2017-11-03 2017-11-03 一种制备烧结retmb系永磁磁粉的方法 Active CN1079192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68388.9A CN107919200B (zh) 2017-11-03 2017-11-03 一种制备烧结retmb系永磁磁粉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68388.9A CN107919200B (zh) 2017-11-03 2017-11-03 一种制备烧结retmb系永磁磁粉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9200A CN107919200A (zh) 2018-04-17
CN107919200B true CN107919200B (zh) 2020-06-26

Family

ID=61896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68388.9A Active CN107919200B (zh) 2017-11-03 2017-11-03 一种制备烧结retmb系永磁磁粉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192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1868B (zh) * 2020-07-09 2022-08-16 福建省长汀金龙稀土有限公司 一种熔炼后钕铁硼合金片的处理方法
CN112735800A (zh) * 2020-12-15 2021-04-30 杭州永磁集团振泽磁业有限公司 一种钕铁硼的安全环保防氧化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29467A (ja) * 1995-10-27 1997-05-16 Nissan Motor Co Ltd 希土類磁石の製造法
CN1422942A (zh) * 2001-11-26 2003-06-11 邱玲 一种新型多功能润滑脂及其制备的方法
CN102294190B (zh) * 2011-06-22 2013-06-12 潍坊德诺磁业有限公司 一种磁粉真空混合搅拌机
KR101534717B1 (ko) * 2013-12-31 2015-07-24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희토류계 자석 제조 방법
JP2016207711A (ja) * 2015-04-16 2016-12-0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磁石の製造方法及び磁石
CN106782974A (zh) * 2016-12-26 2017-05-31 浙江中科磁业有限公司 一种钕铁硼磁体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9200A (zh) 2018-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8094B2 (en) NdFeB magnet containing cer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6920617B (zh) 高性能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6423898B2 (ja) ネオジム鉄ホウ素廃棄物で製造されるネオジム鉄ホウ素永久磁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563276B2 (en) High-performance NdFeB permanent magnet comprising nitride phas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US8317937B2 (en) Alloy for sintered R-T-B-M magne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EP3355319B1 (en) Corrosion-resistant sintered neodymium-iron-boron magnet rich in lanthanum and cer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4575901A (zh) 一种添加铽粉的钕铁硼磁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23053B (zh) 一种R-Fe-B系烧结磁体及其制备方法
JP2016017203A (ja) R−t−b系希土類焼結磁石用合金の製造方法及びr−t−b系希土類焼結磁石の製造方法
CN111192754A (zh) 一种低成本制备n38m型烧结钕铁硼磁材料的方法
CN107919200B (zh) 一种制备烧结retmb系永磁磁粉的方法
WO2023001189A1 (zh) 一种高性能烧结钕铁硼磁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41514A (zh) 一种低成本钕铁硼磁体及其制备方法
JP2011014631A (ja) R−t−b系希土類永久磁石およびモーター、自動車、発電機、風力発電装置
CN113593882B (zh) 2-17型钐钴永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05150503A (ja) 焼結磁石の製造方法
US20210280344A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NdFeB magnet powder
CN111341515B (zh) 一种含铈的钕铁硼磁钢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66064B (zh) 一种添加vc的烧结稀土永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280259A1 (zh) 一种耐腐蚀、高性能钕铁硼烧结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871120B (zh) 一种混合稀土永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96952B (zh) 一种钕铁硼磁材的制备方法
CN113517104A (zh) 主辅相合金钐钴磁体材料、烧结体用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4303937B2 (ja) 永久磁石合金
JP2007059619A (ja) 潤滑剤の除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