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72084A - 充电设备输出功率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充电设备输出功率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72084A
CN107872084A CN201711047388.0A CN201711047388A CN107872084A CN 107872084 A CN107872084 A CN 107872084A CN 201711047388 A CN201711047388 A CN 201711047388A CN 107872084 A CN107872084 A CN 1078720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equipment
power output
charging
charged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473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72084B (zh
Inventor
朱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O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O Nextev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O Nextev Ltd filed Critical NIO Nextev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4738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720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72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72084A/zh
Priority to EP18872454.6A priority patent/EP3706279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8/111528 priority patent/WO201908579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72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720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3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network capac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7Controlling two or more charging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reverse polarity correcting or protecting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40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 H02J2310/48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for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1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equipment for energy generation units, e.g. distributed energy generation [DER] or load-side generation
    • Y04S10/126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equipment for energy generation units, e.g. distributed energy generation [DER] or load-side generation the energy generation units being or involving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i.e. power aggregation of EV or HEV, vehicle to grid arrangements [V2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设备输出功率调整方法。为了解决在充电高峰期由于能源紧缺导致充电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新接入待充电对象的情况下,判断充电设备群是否处于满负荷状态;如果充电设备群处于满负荷状态,则确定充电设备群的欠缺总输出功率和总输出功率的最大可降幅度;然后当欠缺总输出功率大于等于最大可降幅度时,降低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以便为新接入的待充电对象充电。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待充电对象接入充电设备群后,如果充电设备群满负载,则可以通过动态分配输出功率的方式使充电设备的利用率最大化,从而解决充电高峰期充电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充电设备输出功率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设备输出功率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设备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充电设备的部署存在能源瓶颈。以充电桩为例,假设某个小区的充电桩群的额定输出功率为Pm,其中,该桩群内每个充电桩的额定最大输出功率为Pn,那么该充电桩群能够同时被使用的充电桩的最大个数不超过Pm/Pn个,也就是说,能够同时在该小区进行充电的车辆的总数量也被限制在充电桩的最大可用数量之内。这样一来,往往会导致在充电高峰期出现能源瓶颈问题,使得部分车辆在充电高峰期时无桩可用,而在闲时又会出现大量充电桩闲置的情况。
另一方面,由于车辆的充电需求在绝大多数时间并不是越快越好,因此,如何平衡单个充电桩的输出功率、桩群总的最大可输出功率、以及车辆的充电需求,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在充电高峰期由于能源紧缺导致充电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充电设备输出功率调整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新接入待充电对象的情况下,判断充电设备群是否处于满负荷状态;根据判断结果,选择性地降低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根据判断结果,选择性地降低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的步骤具体包括:如果所述充电设备群处于满负荷状态,则确定所述充电设备群的欠缺总输出功率Pdef和所述充电设备群总输出功率的最大可降幅度∑ΔP;基于Pdef和∑ΔP,选择性地降低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基于Pdef和∑ΔP,选择性地降低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的步骤具体包括:如果Pdef≤∑ΔP,则降低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以使新接入待充电对象的充电设备按照需求对该待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如果Pdef>∑ΔP,则不降低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使新接入的待充电对象处于等待状态。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充电设备群总输出功率的最大可降幅度∑ΔP”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最大可降幅度ΔPn;∑ΔP=ΔP1+ΔP2+ΔP3+……ΔPn;其中,ΔP1、ΔP2、ΔP3…ΔPn分别对应所述充电设备群中每个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最大可降幅度。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获取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最大可降幅度ΔPn”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额定最大输出功率Pn;获取正在使用充电设备的待充电对象的标识信息;基于所述额定最大输出功率Pn和所述待充电对象的标识信息,计算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最大可降幅度ΔPn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待充电对象的标识信息包括:待充电对象的剩余待充电量E;待充电对象的可继续充电时间t;其中,所述可继续充电时间t根据用户提供的充电需求得出,或者根据用户的充电习惯记录信息判断得出。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额定最大输出功率Pn和所述待充电对象的标识信息,计算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最大可降幅度ΔPn”的步骤通过下列公式实现:ΔPn=(Pn-E/t);其中,E/t为充电设备在待充电对象的可继续充电时间t内给待充电对象补充电量E所需要的最小输出功率;Pn对应充电设备的额定最大输出功率。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果Pdef≤∑ΔP,则降低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以使新接入待充电对象的充电设备按照需求对待充电对象进行充电”的步骤具体包括:利用如下公式计算使用中的充电设备输出功率降级幅度Ln,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Ln=(ΔPn*Pdef)/∑ΔP;使对应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按照所述降级幅度Ln进行降低。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在“降低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有待充电对象脱离充电设备群时,再次判断所述充电设备群是否处于满负荷状态;根据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根据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的步骤具体包括:如果所述充电设备群仍处于满负荷状态,则不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如果所述充电设备群不处于满负荷状态,则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的步骤具体包括:确定所述充电设备群的最大输出功率与当前输出功率的差值;确定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设备的功率降低幅度;将所述差值与所述功率降低幅度进行比较;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来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来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的步骤具体包括:当所述差值大于等于所述功率降低幅度,则以所述功率降低幅度为幅值来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当所述差值小于所述功率降低幅度,则以所述差值为幅值来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设备为充电桩;并且/或者所述待充电对象为电动汽车。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由后台系统或云系统执行,所述充电设备群中的每个充电设备都与所述后台系统或云系统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在充电高峰期能源紧缺导致充电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具体地,在待充电对象接入充电设备群后,如果充电设备群满负载,则可以通过动态分配群内各个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例如对某些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进行降低)的方式,使充电设备群同时服务的待充电对象数目大幅度提升,从而使充电设备的利用率最大化。另一方面,在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被降低过的情形下,当有待充电对象脱离充电设备时,通过再次判断充电设备群是否处于满负荷状态,选择性地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从而在提高充电设备利用率的前提下,保证充电设备在尽可能大的输出功率(不超过充电设备的额定最大输出功率)下高效工作。
方案1、一种充电设备输出功率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新接入待充电对象的情况下,判断充电设备群是否处于满负荷状态;根据判断结果,选择性地降低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判断结果,选择性地降低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的步骤具体包括:
如果所述充电设备群处于满负荷状态,则确定所述充电设备群的欠缺总输出功率Pdef和所述充电设备群总输出功率的最大可降幅度∑ΔP;
基于Pdef和∑ΔP,选择性地降低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
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Pdef和∑ΔP,选择性地降低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的步骤具体包括:
如果Pdef≤∑ΔP,则降低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以使新接入待充电对象的充电设备按照需求对该待充电对象进行充电;
如果Pdef>∑ΔP,则不降低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使新接入的待充电对象处于等待状态。
方案4、根据方案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充电设备群总输出功率的最大可降幅度∑ΔP”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最大可降幅度ΔPn
∑ΔP=ΔP1+ΔP2+ΔP3+……ΔPn
其中,ΔP1、ΔP2、ΔP3…ΔPn分别对应所述充电设备群中每个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最大可降幅度。
方案5、根据方案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最大可降幅度ΔPn”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额定最大输出功率Pn
获取正在使用充电设备的待充电对象的标识信息;
基于所述额定最大输出功率Pn和所述待充电对象的标识信息,计算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最大可降幅度ΔPn
方案6、根据方案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充电对象的标识信息包括:
待充电对象的剩余待充电量E;
待充电对象的可继续充电时间t;
其中,所述可继续充电时间t根据用户提供的充电需求得出,或者根据用户的充电习惯记录信息判断得出。
方案7、根据方案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额定最大输出功率Pn和所述待充电对象的标识信息,计算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最大可降幅度ΔPn”的步骤通过下列公式实现:
ΔPn=(Pn-E/t);
其中,E/t为充电设备在待充电对象的可继续充电时间t内给待充电对象补充电量E所需要的最小输出功率;Pn对应充电设备的额定最大输出功率。
方案8、根据方案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Pdef≤∑ΔP,则降低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以使新接入待充电对象的充电设备按照需求对待充电对象进行充电”的步骤具体包括:
利用如下公式计算使用中的充电设备输出功率降级幅度Ln,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Ln=(ΔPn*Pdef)/∑ΔP;
使对应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按照所述降级幅度Ln进行降低。
方案9、根据方案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降低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有待充电对象脱离充电设备群时,再次判断所述充电设备群是否处于满负荷状态;
根据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
方案10、根据方案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的步骤具体包括:
如果所述充电设备群仍处于满负荷状态,则不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
如果所述充电设备群不处于满负荷状态,则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
方案11、根据方案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的步骤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充电设备群的最大输出功率与当前输出功率的差值;
确定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设备的功率降低幅度;
将所述差值与所述功率降低幅度进行比较;
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来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
方案12、根据方案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来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所述差值大于等于所述功率降低幅度,则以所述功率降低幅度为幅值来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
当所述差值小于所述功率降低幅度,则以所述差值为幅值来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
方案13、根据方案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为充电桩;并且/或者所述待充电对象为电动汽车。
方案14、根据方案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后台系统或云系统执行,所述充电设备群中的每个充电设备都与所述后台系统或云系统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充电设备输出功率调整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充电设备输出功率调整方法中降低充电设备输出功率的详细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充电设备输出功率调整方法中提升充电设备输出功率的详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尽管本申请中按照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发明的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些顺序并不是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来执行所述步骤。
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的充电设备以充电桩为例,待充电对象以电动汽车为例。但是,本发明的充电设备显然不局限于充电桩,待充电对象也不局限于电动汽车。
参照图1,图1是本发明的充电设备输出功率调整方法的主要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10、在新接入电动汽车的情况下,判断充电桩群是否处于满负荷状态;S120、根据判断结果,选择性地降低使用中的充电桩的输出功率。
通过上述步骤S110和S120,如果正在充电的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不是最快时间充满(即并不需要每个充电桩都以最大输出功率工作),则可以通过动态分配充电桩的输出功率(例如对某些充电桩的输出功率进行降低)的方式,使充电桩群同时服务的电动汽车数目大大提升,从而使充电桩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下面结合图2对本发明的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2是本发明的充电设备输出功率调整方法中降低输出充电设备输出功率的详细流程图。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首先进入步骤S200:电动汽车接入充电桩群;然后进入步骤S210:判断充电桩群是否处于满负荷状态。如果否,则进入步骤S220:不降低充电桩的输出功率,直接对电动汽车充电;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230:确定充电设备群的欠缺总输出功率Pdef和充电设备群总输出功率的最大可降幅度∑ΔP。
然后进入步骤S240:比较Pdef和∑ΔP,判断Pdef是否小于等于∑ΔP。如果否,则表明充电设备群总输出功率的当前最大可降幅度∑ΔP无法使新接入的车辆正常充电,此时进入步骤S250:不降低使用中的充电桩的输出功率,使新接入的电动汽车处于等待状态。如果有多辆电动汽车都处于等待状态时,则使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队。
如果Pdef小于等于∑ΔP,则表明充电设备群总输出功率的当前最大可降幅度∑ΔP足以使新接入的车辆正常充电,此时进入步骤S260、利用公式Ln=(ΔPn*Pdef)/∑ΔP,计算使用中的充电桩输出功率的降级幅度。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Ln为使用中的充电桩输出功率的降级幅度,ΔPn为使用中的充电桩的输出功率最大可降幅度,Pdef为充电桩群的欠缺总输出功率,∑ΔP为充电桩群总输出功率的最大可降幅度。
作为示例,使用中的充电桩的输出功率最大可降幅度ΔPn可以通过公式ΔPn=(Pn-E/t)计算得出。其中,Pn是使用中的充电桩的额定最大输出功率,该额定最大功率为已知的;E为电动汽车的剩余待充电量,其可以由电动汽车的需求电量(如发送充电服务时,将电动汽车的需求电量一并发送至服务端)减去电动汽车的当前电量(包含在车辆的标识信息)获得;t为电动汽车的可继续充电时间,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如利用云端,云端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掌握着用户的充电需求,充电需求的来源可以是用户所下发的充电订单(用户指定时间段完成充电),也可以是云端根据用户的用车习惯推算出来用户的可提供充电时段(例如用户习惯下午1点到5点为上班时间,该时间段可以用来充电),还可以是一些其他途径获取的用户可用充电时间。通过用户的总可供充电时间和云端记录的用户开始充电时间,可以得到车辆的可继续充电时间。总而言之,E和t都可以由服务器根据电动汽车的标识信息获得,在此不再对具体的获取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因此,E/t即为充电桩在车辆的可继续充电时间t内给车辆补充电量E所需要的最小输出功率。通过该公式即可计算出使用中的充电桩的输出功率最大可降幅度ΔPn
充电桩群总输出功率的最大可降幅度∑ΔP为每个充电桩的输出功率最大可降幅度ΔPn的和,即∑ΔP=ΔP1+ΔP2+ΔP3+……ΔPn。计算出ΔPn后,即可计算出∑ΔP的值。
充电桩群的欠缺总输出功率Pdef可以由电动汽车接入充电桩群后的充电桩群的总输出功率,减去充电桩群的总额定最大输出功率,从而计算出充电桩群的欠缺总输出功率Pdef
计算出上述各量后,可以接着通过公式Ln=(ΔPn*Pdef)/∑ΔP,计算出使用中的充电桩输出功率的降级幅度。然后进入步骤S270:使对应的充电桩的输出功率按照降级幅度Ln进行降低。具体地,分别计算出对应的充电桩的降级幅度为L1、L2、L3、L4........Ln,根据该降级幅度发送指令到对应的充电桩,充电桩接收到指令后降低输出功率。最后进入步骤S280:
关于使用中的充电桩输出功率的降级幅度,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上面给出了一种具体的计算方式,但是,这并不是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显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计算该降级幅度,只要能准确计算出各个充电桩的可降级幅度,并且不影响当前正在进行的充电操作即可。此外,尽管上面描述了各个参数的计算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方式,只要能够获得方案所需的参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降低使用中的充电桩的输出功率之后,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当有电动汽车脱离充电桩群时,再次判断充电桩群是否处于满负荷状态;步骤二:根据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桩的输出功率。
降低使用中充电桩的目的是为了在充电高峰期满足更多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而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桩的充电时间也相应会变长,在这种情况下(充电桩的输出功率被降低,以满足充电桩群在满负荷状态下可以服务更多的新能源车辆),一旦有新能源车辆脱离充电桩群后,则需要再次判断充电桩群是否处于满负荷状态,如果此时充电桩群处于满负荷状态,则说明可能是在该电动汽车离开后,有新的电动汽车接入(或者是对排队中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此时不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桩的输出功率;如果此时充电桩群不处于满负荷状态,则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桩的输出功率,从而在提高充电桩利用率的前提下,保证充电桩在尽可能大的输出功率(不超过充电桩的额定最大输出功率)下高效工作。
参照图3,图3是本发明的充电设备输出功率调整方法中提升充电设备输出功率的详细流程图。如图3所示,首先进入步骤S300:电动汽车脱离充电桩群。然后进入步骤S310:判断充电桩群是否处于满负荷状态。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320:不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桩的输出功率。如果否(充电桩群不处于满负荷状态),则进入步骤S330:确定充电桩群的额定最大输出功率与充电桩群当前的输出功率的差值S,以及确定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桩的功率降低幅度L。具体地,差值S本质上是刚刚脱离充电桩群的电动汽车腾出来的功率额度。
然后进入步骤S340:比较S和L,并判断S是否大于等于L,如果是,则表明刚刚脱离充电桩群的电动汽车腾出来的功率额度足以使之前被降低功率的充电桩全部恢复到最大功率状态,此时相应地进入步骤S350:以该功率降低幅度L为幅值来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桩的输出功率。如果否,则表明刚刚脱离充电桩群的电动汽车腾出来的功率额度不足以使之前被降低功率的充电桩全部恢复到最大功率状态,此时相应地进入步骤S360:以该差值S为幅值来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桩的输出功率。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对充电桩的输出功率进行降低时,通过公式Ln=(ΔPn*Pdef)/∑ΔP计算出使用中的充电桩输出功率的降级幅度,即通过对多个充电桩的输出功率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降低,以满足新接入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因此,一旦有电动汽车脱离充电桩群后,此时充电桩群的额定最大输出功率与充电桩群当前的输出功率的差值可以按照相同的权重(与充电桩降低输出功率时的权重相同)对多个被降低过的充电桩的输出功率进行提升。更具体地,如果该差值S足够大(大于充电桩群总的功率降低幅度L),则将之前降低过输出功率的充电桩的输出功率均提升至额定最大输出功率;如果该差值S小于充电桩群总的功率降低幅度L,则根据该差值的幅度按照相同的权重对多个充电桩的输出功率均进行提升,充电桩群的总功率提升幅度不超过该差值S的大小。
在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充电桩群的每个充电桩都与云系统连接,并且该云系统能够获取每个充电桩的额定最大输出功率、充电桩群的额定总输出功率以及新接入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等信息。这样一来,可以通过云系统实现对充电桩输出功率的控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在充电高峰期因能源紧缺导致充电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在电动汽车接入充电桩群后,如果充电桩群满负载,则可以通过动态分配充电桩的输出功率(例如对某些充电桩的输出功率进行降低)的方式,使充电桩群同时服务的电动汽车数目大幅度提升,从而使充电桩的利用率最大化。另一方面,在充电桩的输出功率被降低过的情形下,当有电动汽车脱离充电桩时,通过再次判断充电桩群是否处于满负荷状态,选择性地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桩的输出功率,从而在提高充电桩利用率的前提下,保证充电桩在尽可能大的输出功率(不超过充电桩的额定最大输出功率)下高效工作。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设备输出功率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新接入待充电对象的情况下,判断充电设备群是否处于满负荷状态;
根据判断结果,选择性地降低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判断结果,选择性地降低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的步骤具体包括:
如果所述充电设备群处于满负荷状态,则确定所述充电设备群的欠缺总输出功率Pdef和所述充电设备群总输出功率的最大可降幅度∑ΔP;
基于Pdef和∑ΔP,选择性地降低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Pdef和∑ΔP,选择性地降低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的步骤具体包括:
如果Pdef≤∑ΔP,则降低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以使新接入待充电对象的充电设备按照需求对该待充电对象进行充电;
如果Pdef>∑ΔP,则不降低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使新接入的待充电对象处于等待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充电设备群总输出功率的最大可降幅度∑ΔP”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最大可降幅度ΔPn
∑ΔP=ΔP1+ΔP2+ΔP3+……ΔPn
其中,ΔP1、ΔP2、ΔP3…ΔPn分别对应所述充电设备群中每个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最大可降幅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最大可降幅度ΔPn”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额定最大输出功率Pn
获取正在使用充电设备的待充电对象的标识信息;
基于所述额定最大输出功率Pn和所述待充电对象的标识信息,计算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最大可降幅度ΔP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充电对象的标识信息包括:
待充电对象的剩余待充电量E;
待充电对象的可继续充电时间t;
其中,所述可继续充电时间t根据用户提供的充电需求得出,或者根据用户的充电习惯记录信息判断得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额定最大输出功率Pn和所述待充电对象的标识信息,计算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最大可降幅度ΔPn”的步骤通过下列公式实现:
ΔPn=(Pn-E/t);
其中,E/t为充电设备在待充电对象的可继续充电时间t内给待充电对象补充电量E所需要的最小输出功率;Pn对应充电设备的额定最大输出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Pdef≤∑ΔP,则降低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以使新接入待充电对象的充电设备按照需求对待充电对象进行充电”的步骤具体包括:
利用如下公式计算使用中的充电设备输出功率降级幅度Ln,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Ln=(ΔPn*Pdef)/∑ΔP;
使对应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按照所述降级幅度Ln进行降低。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降低使用中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有待充电对象脱离充电设备群时,再次判断所述充电设备群是否处于满负荷状态;
根据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的步骤具体包括:
如果所述充电设备群仍处于满负荷状态,则不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
如果所述充电设备群不处于满负荷状态,则提升之前被降低输出功率的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
CN201711047388.0A 2017-10-31 2017-10-31 充电设备输出功率调整方法 Active CN1078720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47388.0A CN107872084B (zh) 2017-10-31 2017-10-31 充电设备输出功率调整方法
EP18872454.6A EP3706279B1 (en) 2017-10-31 2018-10-24 Method for adjusting output power of charging device
PCT/CN2018/111528 WO2019085797A1 (zh) 2017-10-31 2018-10-24 充电设备输出功率调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47388.0A CN107872084B (zh) 2017-10-31 2017-10-31 充电设备输出功率调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72084A true CN107872084A (zh) 2018-04-03
CN107872084B CN107872084B (zh) 2020-06-02

Family

ID=61753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47388.0A Active CN107872084B (zh) 2017-10-31 2017-10-31 充电设备输出功率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706279B1 (zh)
CN (1) CN107872084B (zh)
WO (1) WO2019085797A1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8879A (zh) * 2018-11-28 2019-02-22 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站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WO2019085797A1 (zh) * 2017-10-31 2019-05-09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输出功率调整方法
CN110626204A (zh) * 2019-09-26 2019-12-31 恒大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调控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43589A (zh) * 2019-11-07 2020-02-28 安徽中科鸿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调度方法
CN110901454A (zh) * 2019-11-05 2020-03-24 恒大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01455A (zh) * 2019-11-11 2020-03-24 恒大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47902A (zh) * 2020-03-06 2020-06-30 深圳市宝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设备、充电方法、充电控制方法及充电系统
CN111516544A (zh) * 2019-10-08 2020-08-11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功率分配方法、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1845423A (zh) * 2019-04-30 2020-10-30 天津平高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堆的充电功率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12440806A (zh) * 2020-11-23 2021-03-05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 充电桩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78921A (zh) * 2020-12-08 2021-03-30 湖南炬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三合一多功能鼠标垫
CN113135111A (zh) * 2021-06-22 2021-07-20 深圳市健网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桩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56166A (zh) * 2021-11-29 2022-02-18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充电场站的充电方法、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8389A (zh) * 2019-05-31 2019-09-13 重庆国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充电桩的功率分配系统及方法
CN110682821B (zh) * 2019-09-05 2023-09-01 国创移动能源创新中心(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因充电桩功率降低导致车端停充的方法
CN114050621A (zh) * 2021-07-30 2022-02-15 量道(深圳)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储能功率分配系统及方法
CN114362318A (zh) * 2022-01-13 2022-04-15 华南理工大学 结合转供电的充电桩有序充电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5675162B (zh) * 2023-01-04 2023-03-21 北京飞利信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电动车的多目标优化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09755A (ja) * 2013-12-04 2015-06-1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充電システム、及び電気車両用の充電ステーション
CN106712166A (zh) * 2016-12-13 2017-05-24 深圳市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站功率自动调控方法以及系统
CN106809043A (zh) * 2017-02-17 2017-06-09 苏州协鑫集成科技工业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06887086A (zh) * 2017-04-07 2017-06-23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移动充电设备、移动充电系统及移动充电方法
CN106956610A (zh) * 2017-04-01 2017-07-18 江苏万帮德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群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87941B2 (en) * 2014-09-14 2018-06-05 Electric Motor We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cal autonomous response to grid conditions by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s
US10150380B2 (en) * 2016-03-23 2018-12-11 Chargepoint, Inc. Dynamic allocation of power modules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CN107872084B (zh) * 2017-10-31 2020-06-02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输出功率调整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09755A (ja) * 2013-12-04 2015-06-1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充電システム、及び電気車両用の充電ステーション
CN106712166A (zh) * 2016-12-13 2017-05-24 深圳市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站功率自动调控方法以及系统
CN106809043A (zh) * 2017-02-17 2017-06-09 苏州协鑫集成科技工业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06956610A (zh) * 2017-04-01 2017-07-18 江苏万帮德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群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887086A (zh) * 2017-04-07 2017-06-23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移动充电设备、移动充电系统及移动充电方法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85797A1 (zh) * 2017-10-31 2019-05-09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输出功率调整方法
CN109378879B (zh) * 2018-11-28 2024-04-26 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站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378879A (zh) * 2018-11-28 2019-02-22 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站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845423A (zh) * 2019-04-30 2020-10-30 天津平高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堆的充电功率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10626204A (zh) * 2019-09-26 2019-12-31 恒大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调控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26204B (zh) * 2019-09-26 2021-04-13 恒大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调控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45556A (zh) * 2019-10-08 2020-09-11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功率分配方法、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1516544A (zh) * 2019-10-08 2020-08-11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功率分配方法、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1516543A (zh) * 2019-10-08 2020-08-11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功率分配方法、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1645556B (zh) * 2019-10-08 2022-06-21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功率分配方法、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1516543B (zh) * 2019-10-08 2022-06-21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功率分配方法、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1516544B (zh) * 2019-10-08 2022-06-21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功率分配方法、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0901454A (zh) * 2019-11-05 2020-03-24 恒大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01454B (zh) * 2019-11-05 2021-04-13 恒大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43589A (zh) * 2019-11-07 2020-02-28 安徽中科鸿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调度方法
CN110901455A (zh) * 2019-11-11 2020-03-24 恒大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47902B (zh) * 2020-03-06 2021-06-22 深圳市宝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设备、充电方法、充电控制方法及充电系统
CN111347902A (zh) * 2020-03-06 2020-06-30 深圳市宝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设备、充电方法、充电控制方法及充电系统
CN112440806A (zh) * 2020-11-23 2021-03-05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 充电桩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78921A (zh) * 2020-12-08 2021-03-30 湖南炬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三合一多功能鼠标垫
CN113135111A (zh) * 2021-06-22 2021-07-20 深圳市健网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桩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56166A (zh) * 2021-11-29 2022-02-18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充电场站的充电方法、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056166B (zh) * 2021-11-29 2023-11-17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充电场站的充电方法、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06279B1 (en) 2022-11-30
CN107872084B (zh) 2020-06-02
EP3706279A1 (en) 2020-09-09
WO2019085797A1 (zh) 2019-05-09
EP3706279A4 (en) 2021-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72084A (zh) 充电设备输出功率调整方法
CN108955711B (zh)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的导航方法
CN105871029B (zh) 一种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智能管理系统及有序充电控制方法
CN106515492B (zh) 一种基于cps的电动汽车充电方法
CN108399578B (zh) 换电站服务能力预估方法和装置
CN107379990B (zh) 充电桩功率的限制方法及装置
CN112277713B (zh) 一种电动车与充电桩的动态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7230810B (zh) 锂电池优化充电电流获得方法
CN106956610A (zh) 一种充电桩群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562701A (zh) 用于控制对一组车辆的充电的方法
CN106921199A (zh) 智能充电站的电力系统及智能充电方法
CN111106635A (zh) 一种充电方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6696739B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及充电装置
CN106347147A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方法
CN107985096A (zh) 一种电动车物流系统中电动车的充电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14069612A (zh) 充电桩接入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026151A (zh) 一种电动车储换电站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1401640B (zh) 一种双边权衡式电动汽车站内充电优化调度方法
DE102018219977A1 (de) Ladeverfahren für einen elektrischen Energiespeicher
CN106685095A (zh) 太阳能公路充电系统及充电收费方法
CN109955735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计算方法、装置及整车控制器
CN113619443A (zh) 基于车联网的充放电管理方法、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07862398A (zh) 一种住宅小区新能源汽车分时充电运行方法
CN108327556A (zh) 一种用于给共享电动助力车充电的方法及装置
CN115122931A (zh) 电池补电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03

Address after: Susong Road West and Shenzhen Road North,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eilai (Anhui) Hold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2, Bank of America Center, Cecil Harcourt Road, central, Hongkong, China, 12

Patentee before: NIO NEXTEV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