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0162B - 液压式单筒伸缩阻尼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液压式单筒伸缩阻尼减震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50162B CN107850162B CN201680044242.8A CN201680044242A CN107850162B CN 107850162 B CN107850162 B CN 107850162B CN 201680044242 A CN201680044242 A CN 201680044242A CN 107850162 B CN107850162 B CN 10785016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ston
- hydraulic
- gas volume
- pressure
- working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06—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both gas and liquid
- F16F9/064—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r shape of the expansion chamb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2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16F9/321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ist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式单筒伸缩阻尼减震器,其具有预加应力的气体容积部,该气体容积部经由液压通道压挤作用到位于活塞的两侧并且填充有液压介质的工作室之一上,所述活塞在缸内可移动地引导,所述气体容积部设置为用于对随着活塞在缸内移动由于活塞杆之故而产生的体积差进行平衡,气体容积部根据活塞运动方向在居间连接有阀门的情况下与下述的那个工作室连接,在该工作室内与另一工作室相比存在较小的液压压力。所述阀门构造成唯一一个转换阀的形式,该转换阀设置在仅仅与两个工作室连接的液压通道内,所述转换阀受工作室内的压差控制地在其两个可能的切换位置中都只是将具有较小液压压力的工作室与所设置的唯一气体容积部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式单筒伸缩阻尼减震器,特别是应用在车辆的行走机构中,以衰减车身相对车轮的竖向振动。
背景技术
关于现有技术,除EP 2 249 057 A1之外尤其是还可参考DE 10 56 946 B。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所谓的单筒阻尼器是已知的,该单筒阻尼器例如作为阻尼减震器使用于机动车的行走机构中。为了针对于仅穿过其中一个阻尼器工作室的活塞杆实现众所周知必要的体积平衡,通常在阻尼管之内在其底部区域中设置有一个气压室(描述为气体容积部),该气压室借助一个可以至少微小移动的隔离活塞与相邻的工作室分隔开来。但带有外置式气体蓄积器的阻尼器也是已知的,也就是说,在这种阻尼器中当前所述的气体容积部是设置在阻尼管之外或旁边。
为使传统单筒阻尼减震器中的气体容积部能够可靠地执行分配给它的任务,气体容积部内的(预先填充的)气体压力必须高于在阻尼器的相应配置(给该气体容积部)的工作室内出现的最大液压压力,下文阻尼器这个缩略术语概念也用于液压式单筒伸缩阻尼减震器。若非如此,那么通常设置的隔离活塞可能由于工作室的相应高的液压压力而克服气体压力移动并且因此显著减少气体容积部的体积,阻尼器却因此不再起到阻尼器(也就是说阻尼运动)的作用,而是如同车轮悬架内的(附加的)弹簧元件那样起作用。为了避免后述情况,至少对于在轿车内的应用,要选择20bar至30bar数量级内的气体压力。然而,由于该较高的压力而使阻尼器的活塞杆密封件被强力预紧,这便造成高的摩擦和高的起动阻力(Losbrechkraft)。出于这一原因,在较高舒适度要求的情况下,众所周知使用一种双筒式阻尼器,其中,由于居间连接的阀门之故在气体容积部内小得多的压力值(即1bar至8bar的数量级)就足够了,然而这样的双筒式阻尼器却具有其他一些缺点,如重量、结构尺寸和降低的散热。
在文首第二个述及的文献中披露了一种措施,借助该措施,对于单筒阻尼减震器的情况,在单筒阻尼器上需要较小的气体压力,并且该措施规定:气体容积部根据活塞的运动方向经由一个液压通道且在居间连接有阀门的情况下与下述的那个工作室要连接或已连接,液压介质由于活塞运动从另一工作室流入该工作室中和/或在该工作室内与另一工作室相比存在较小的液压压力。
发明内容
现在应该通过本发明指明一种针对上述已知的现有技术在功能结构方面的改进,该现有技术如在DE 10 56 946 B中示出的那样,若所述与气体容积部有效连接的液压通道与原本的阻尼通道(在其内设置有引起振动阻尼或运动阻尼的阻尼阀)直接连接,对于所期望的阻尼作用来说是不利的(=本发明的目的)。
此目的的解决方案如下获得。按照本发明的液压式单筒伸缩阻尼减震器具有预加应力的气体容积部,该气体容积部经由液压通道压挤作用到位于活塞的两侧并且填充有液压介质的工作室之一上,所述活塞在缸内可移动地引导,所述气体容积部首先设置为用于平衡工作室之间的体积差,该体积差是随着活塞在缸内的移动由于活塞杆仅穿过其中一个工作室之故而产生的,所述气体容积部根据活塞的运动方向借助阀门与下述的那个工作室要连接或已连接,液压介质由于活塞运动从另一工作室穿过设置在至少一个阻尼通道内的阻尼阀流入该工作室中和/或在该工作室内与另一工作室相比存在较小的液压压力,其中:所述阀门构造成唯一一个转换阀的形式,该转换阀设置在仅仅与两个工作室连接、但不与阻尼通道连接的液压通道内,所述转换阀受工作室内的压差控制地在其两个可能的切换位置中都只是将那个其内存在着量值较小之液压压力的工作室与所设置的唯一气体容积部连接。
众所周知,阻尼器的缸或缸套在阻尼器活塞移动时具有一个液压压力较高的工作室和一个液压压力低的工作室。在此,工作室内的压力比例根据阻尼器活塞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因而,对于机动车行走机构内的阻尼减震器,在所谓的压力阶段(Druckstufe)中(即当车身向着行车道弹动靠近时)在位于基本上可沿竖直方向移动的阻尼器活塞下方的液压室内存在高的压力,而在那里在所谓的反弹阶段(Zugstufe)中(即当车身向上弹动跳起时)则产生较低的压力。
如果现在使气体容积部或者说使其往阻尼器工作室之一上或者往所述阻尼器工作室内存有的液压介质上的压挤作用通过适当连接线路始终施加到阻尼器活塞的下述那一侧上或施加到下述那个工作室上—在其上或在其内存在较低(较小)液压压力,那么就可以将气体容积部内的气体压力保持得很低,而不存在阻尼器如同弹簧元件那样起作用的危险。于是阻尼器的下述那个工作室—阻尼器活塞在其移动期间支撑在该工作室上,就在一定程度上关闭,通常的阻尼阀除外,液压介质通过这些阻尼阀以通常方式从一个工作室溢流到另一工作室内。众所周知,阻尼器活塞支撑在其上的那个工作室是在其内存在较高液压压力的那个工作室,并且恰恰就是该工作室根据本发明不与气体容积部连接,从而使得由阻尼器活塞移动所产生的较高的液压阻尼压力实际上(亦即不计阻尼阀)是对一个“封闭的”腔室进行加压并且不再反作用于气体容积部内的气体压力。
而后者则根据本发明通过适当的和确定的切换始终作用到那个其内存在较小液压压力的工作室上。在那里,气体容积部的气体压力一方面是防止液柱“断裂”,并且特别是在那个由阻尼器活塞的活塞杆穿过的工作室增大的情况中保证给活塞杆密封件适当地加载压力,使它也能够尽可能好地满足其密封功能。为此,较低的气体压力就足够了,该较低的气体压力与填充了气体容积部内空气的双筒式阻尼器的气体压力(该压力处于1bar至8bar的数量级内)相当。
但是上述情形只有当在气体容积部与相应工作室之间建立起有效连接(Wirk-Verbindung,作用连接)的液压通道不与那些阻尼通道(在其内或其上设有产生所期望之阻尼作用的常规的阻尼阀)直接液压联系时,才充分可靠地有效或者说才在车辆的实际运行中出现,因为否则可能出现非确定的流动情况。为了避免后者,进一步提出:将所述液压通道内的阀门(该阀门使气体容积部要么与一个要么与另一个工作室有效连接)构造成所谓的黑白阀(Schwarz-Weiss-Ventil),亦即一种转换阀,该转换阀在常规运行中只能居于两个确定的切换位置,即其中要么可以建立与第一工作室的有效连接、要么可以建立与第二工作室的有效连接。在优化结构费用的意义上,在一个所述液压通道内只设置一个这样的转换阀。
按照本发明进行接通的气体容积部可以设置在引导活塞的缸之外或旁边;然而特别有益的是:将所述气体容积部设置在运动的活塞之内和或其活塞杆中,因为这样一是不需要另外的结构空间、二是不必提供在工作室与气体容积部之间的高成本的管路。在紧凑结构形式的意义上,执行气体容积部根据活塞运动在两工作室之间切换的所述阀门则也可以设置在活塞(=阻尼器活塞)本身之中。本发明的一个特别有益的实施方式规定:所述阀门设置在两工作室之间的一个连接通道中,从该连接通道分接出一个通向气体容积部的支道(Stichkanal),并且,所述阀门由工作室内的液压压力触发和/或由液压介质在工作室之间的溢流触发,而仅将两个工作室之一与连接通道的通向所述支道的部段连接。在此,所述连接通道连同此外所述的支道一起构成了上面所说的液压通道,该液压通道在气体容积部与(由转换阀确定的)阻尼器工作室之一之间建立起有效连接。
已经述及:活塞杆(更确切地说,是设置在该活塞杆内的空腔)也可以是所述气体容积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此方面特别有益的是,气体容积部可以借助一个在活塞杆内延伸的通道与周围环境连接,因为这样就可以穿过该通道对气体容积部进行填充,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阻尼器的制造过程中加载气体压力。在按照本发明的液压缸-活塞单元上,气体容积部可以要么直接地(也就是说在无居间连接可移动的隔壁或类似构件的情况下)作用到相应工作室的液压介质上—正如这一点在机动车的许多双筒式阻尼器中的情况那样,要么气体容积部可以具有两个彼此分隔的腔室,即一个仅仅包含处于预压力下的充气水平的气体室和此外的一个液压室,气体室利用其预压力压挤作用到该液压室上。在此,刚刚所述的液压室是所述液压通道的一个组成部分,气体容积部经由该液压通道压挤作用到工作室之一上。两个前述腔室之间的(亦即气体容积部的气体室与液压室之间的)分隔或隔壁当然必须是以某种方式柔性的或可移动的,以便气体容积部可以在所期望的意义上起作用。为此,所述分隔例如可以由隔离活塞或膜片或弹性折囊构成。
附图说明
借助所附的原理图进一步详细地阐述本发明。在此,图1和图2示出了分别为(车轮悬架的)单筒阻尼器形式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且分别是剖视图。在图3中针对于阻尼器的反弹阶段(在阻尼器活塞按照箭头Z移动的情况下)示出了图2中的细部X,而图4则针对于伴随活塞沿箭头方向D移动的阻尼器的压力阶段反映出该细部X的主要范围;但在此,在图4中示出的是与图3中不同的所谓的阻尼通道,稍后还将对此详加探讨。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本发明的并且用作单筒阻尼器的缸-活塞单元的一个原则上常规设置的缸具有附图标记1,而在该缸1内沿着其轴线可移动的一个活塞标注有附图标记2。沿着缸轴线通向外部(也就是说通到缸1之外的区域内)的活塞杆3紧固在活塞2上。在此,活塞杆3穿过一个在图中位于缸1内的活塞2右侧并且以通常方式填充了液压介质的工作室4。位于缸1内的活塞2另一侧(这里为同一活塞的左侧)上的工作室具有附图标记5。在活塞2内如同常规方式那样设置有所谓的阻尼阀6a、6b,两个工作室4、5经由这些阻尼阀液压地相互连接或者可以相互连接。更准确地说,设置有穿过活塞2延伸的阻尼通道6b、7b,在这些阻尼通道上或内分别设置有一个适当配置的阻尼阀6a或7a,该阻尼阀允许液压介质经节流地穿过,在活塞2在缸1内部的移动过程中,利用液压介质从其中一个工作室4或5到相应的另一工作室5或4中经由阻尼通道6b、7b或经由阻尼阀6a、7a的这种节流的溢流—如同通常和已知的那样—来衰减这个位移运动。
正如此外原则上已知的那样,预加应力的(亦即处于压力p下的)气体容积部8是本发明的液压缸-活塞单元的组成部分,它首先设置为用于平衡工作室4、5之间的体积差,该体积差是随着活塞2在缸1内的移动由于活塞杆3仅穿过工作室4之故而产生的。在图1的实施例中,气体容积部8(其具有一个气体室8a以及一个通过膜片8b与该气体室分隔开的液压室8c)设置在缸1之外且在缸的旁边,并经由一个液压通道9、9a、9b可变地与缸1内的工作室4、5中的仅仅一个相连接或能连接。为此,在与气体容积部8的液压室8c相接的液压通道9内设置有一个转换阀10(仅仅称为“阀门”),借助该转换阀,要么通入工作室4内的液压通道9a、要么通入工作室5内的液压通道9b可以与液压通道9连接。根据本发明如此地接通所述转换阀10,使得气体容积部8或其液压室8c始终与下述的那个工作室4或5已连接或要连接,液压介质由于活塞2在缸1内的移动从另一工作室5或4流入该工作室中和/或在该工作室内与另一工作室(5或4)相比存在着量值较小之液压压力。
再次参阅图1的实施例,在这里,转换阀10构造成一个液压控制的两位四通换向阀,如虚线画出的控制线所示,也就是说,该转换阀10由工作室4、5内存在的压力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由这些工作室4、5之间的压差以所期望方式进行操控和(自动地)转换接通并且自动地分别将那个其内存在较低液压压力的工作室4或5与气体容积部8连接。然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可以以通用形式(并且在无需强制性地如图中所示那样设置的情况下),例如通过由车辆车轮悬架中的单筒阻尼器或其缸1运动而产生的或者由活塞2相对缸1的运动而产生的惯性,对转换阀(10)适当地进行操纵。另外,所述转换阀10也可以通过由活塞2在缸1内移动所产生的液压介质在两个工作室4、5之间的流体流来操纵。
在现在阐述的如图2至4所示的实施例中,气体容积部8设置在活塞2之内,该活塞为此具有一个适当的空腔,该空腔(类似于图1)由一个在该圆柱体形空腔之内沿着其圆柱体轴线可移动的隔离活塞8b分为两个子空腔,即一个填充有处于数量级为1bar至8bar的压力下的气体的气体室8a以及一个液压室8c。后者经由一个穿过圆柱体形活塞壁的支道11与两个工作室4、5之间的一个平行于缸1轴线通过活塞2延伸的连接通道12连接。因此支道11便与连接通道12共同构成了一个在气体容积部8与其中一个工作室4、5之间的所述的液压通道9。
在连接通道12内现在设置有一个(在图3和4中可以特别清楚地看到的)阀体,该阀体起到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转换阀10同样的作用并且该阀体因此同样标注有附图标记10。由此,该阀体10就是所述的“阀门”(10)。正如可以看出的那样,连接通道12在端侧按照锥形阀座的方式构成,并且阀体10的位于连接通道12之内的且同时不完全将该连接通道12封堵住的部段在其两侧的端部上与所述阀座相匹配地构造成锥形扩大的,使得所述阀体10可以以其端部之一靠置在接近的阀座上并且在那里或者说以此阻塞连接通道12。图3示出:阀体10可以靠置在连接通道12的位于图中右侧的要么端部上要么阀座上,而图4示出:阀体10备选地可以靠置在连接通道12的位于图中左侧的端部或者阀座上。此外,这两个图3、4还示出:在图3示出的状态中,位于图中左侧的工作室5经由朝向该工作室开放的(亦即通过阀体10在那里打开的)连接通道12和从该连接通道引出的支道11与气体容积部8的液压室8c连接。相反,在图4示出的状态中,位于图中右侧的工作室4经由在那里朝向该工作室开放的(亦即通过阀体10在那里打开的)连接通道12和从该连接通道引出的支道11与气体容积部8的液压室8c连接。
除了所述连接通道12,缸1的两个工作室4、5还经由阻尼通道6b、7b相互连接,这些阻尼通道6b、7b类似于连接通道12那样穿过活塞2(与缸1的轴线平行地)延伸,其中在阻尼通道6b、7b上还设置有阻尼阀6a、7a。这些阻尼阀6a、7a构造成圆环形的小阀板的形式并且贴靠着安装在活塞2的两个端侧上或者借助螺母拧紧到所述端侧上,正如图3、4示出的那样。对于理解图3、4重要的是:在图4中示出了一个与在图3中不同的阻尼通道。就是说,图3示出的是在活塞2按照箭头Z移动时在阻尼器反弹阶段中起作用的阻尼通道6b,而在图4中示出的是在活塞2按照箭头D移动时在阻尼器压力阶段中起作用的阻尼通道7b。由此为了更加简单地描述,阻尼通道7b旋转进入到图4的绘图平面之中,而事实上是阻尼通道6b位于那里,正如图3示出的那样。实际上,阻尼通道7b沿缸1轴线的方向观察例如相对阻尼通道6b旋转了90°在圆柱体轴线高度上位于图3、4的绘图平面后面。
借助下文对阻尼器在其反弹阶段和在其压力阶段中的状态的说明,也就是说,借助对本发明缸-活塞单元的活塞2按照箭头方向Z(=图3)和按照箭头方向D(=图4)的移动的说明,具有阻尼阀6a、7a的阻尼通道6b、7b的以及在连接通道12内的转换器10的作用原理变得更易理解。
在图3示出的反弹阶段中,也就是说,当活塞杆3进一步从缸1中移出时,图3内的活塞2按照箭头方向Z向右运动。在右侧的工作室4内液压压力因此而上升,因为只有经过强烈节流的量的液压介质能够通过阻尼通道6b从工作室4溢流到(左侧的)工作室5中。虽然液压介质能够从工作室4几乎无阻碍地在绕过阻尼阀7a的情况下到达阻尼通道6b中,因为该阻尼通道正如可以看到的那样在阻尼阀7a的小阀板的区域内通过一个凸台得以扩大,但是液压介质从阻尼通道6b到工作室5内的流出却受到阻尼阀6a的小阀板的强烈阻碍,这一点如通常情况那样导致所期望的运动阻尼。
至于现在连接通道12内的阀体10,则它与图3中图示的情况不同,首先,即在按照箭头Z的活塞运动的第一时刻,作为先前的反向活塞运动的结果,例如依然位于在图4中示出的位置中。因此,首先是一定量的液压介质可以从右侧的工作室4到达连接通道12中,然而这造成了到达连接通道12中的该液压介质由于工作室4内已经述及的压力上升之故在连接通道12的朝向左侧的工作室5的端部上要流入到左侧的工作室5中,在该工作室内,由于其再次由活塞按照箭头Z移动所产生的体积增大而不存在(相对于环境压力)显著的过压。由此阀体10被移动到在图3中示出的位置中,其中,在右侧工作室4内显著的过压进一步支持/促进这个移动(和位置保持)。现在,正如可以看到的那样,在阀体10的这一图示位置中存在着工作室5(该工作室由于活塞2的运动方向自然就是具有较低压力的那个工作室)之间经由仅仅向着该工作室5开放的连接通道12和从该连接通道引出的通向气体容积部8液压室8c的支道11的一种直接液压连接,使得该气体容积部(如所期望的那样)与工作室5这样地连接,使得(经由其气体室8a)预加应力的气体容积部8压挤作用到位于工作室5内的液压介质上。
在下文,现对阻尼器或者说本发明缸-活塞单元的压力阶段中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图4示出的压力阶段中,也就是说,然后当活塞杆3进一步进入缸1内时,图4中的活塞2按照箭头方向D向左运动。在左侧的工作室5内液压压力因此便上升,因为只有经过强烈节流的量的液压介质能够通过阻尼通道7b从工作室5溢流到(右侧的)工作室4中。虽然液压介质能够从工作室5中几乎无阻碍地在绕过阻尼阀6a的情况下进入阻尼通道7b中,因为该阻尼通道正如可以看到的那样在阻尼阀6a的小阀板的区域内通过一个凸台相应地得以扩大,但是液压介质从阻尼通道7b到工作室4内的流出却受到阻尼阀7a的小阀板的强烈阻碍,这一点如通常那样导致所期望的运动阻尼。
至于现在连接通道12内的阀体10,则它与图4中图示的情况不同,首先,即在按照箭头D的活塞运动的第一时刻,作为先前的反向活塞运动的结果,例如依然位于在图3中示出的位置中。因此,首先是一定量的液压介质可以从左侧的工作室5到达连接通道12中,然而这造成了到达连接通道12中的该液压介质由于工作室5内已经述及的压力上升之故在连接通道12的朝向右侧的工作室4的端部上要流入到右侧的工作室4中,在该工作室内,由于其再次由活塞按照箭头D移动所产生的体积增大而不存在(相对于环境压力)显著的过压。由此将阀体10被移动到在图4中示出的位置中,其中,在左侧工作室5内显著的过压进一步支持/促进这个移动(和位置保持)。现在,正如可以看到的那样,在阀体10的这一图示出位置中存在着工作室4(该工作室由于活塞2的运动方向自然就是具有较低压力的那个工作室)之间经由仅仅向着该工作室4开放的连接通道12和从该连接通道引出的通向气体容积部8液压室8c的支道11的一种直接的液压连接,使得该气体容积部(如所期望的那样)与工作室4这样地连接,使得(经由其气体室8a)预加应力的气体容积部8压挤作用到位于工作室4内的液压介质上。
然而特别是在这一压力阶段的或者说活塞2按照箭头方向D的这一运动的范围内,适用的是:将附加的和受到活塞杆3移进工作室4中的部段(该部段在这样的活塞运动前位于缸1之外)挤压的量的液压介质引出到一个适当的贮器中,因为左侧的工作室5当然不能容纳被排挤的液压介质的这个附加的量。液压介质的这个在活塞2按照箭头D移动时由活塞杆3排挤的量现在便经由朝着工作室4开放的阀体10(或者说“转换阀10”)到达连接通道12中,并从该连接通道通过支道11到达气体容积部8的液压室8c中。作为其结果,其隔离活塞8b于是按照箭头E向右移动一定的尺寸,此时位于气体室8a内的气体受到进一步压缩。当活塞2接下来以及逆着箭头D方向移动时(在按照箭头Z以及相反按图3的所述反弹阶段的范围内),为了填充工作室5,需要比从工作室4中引出的量多一点的液压介质,因为同时活塞3的位于该工作室内的体积减少,因而便从气体容积部8的液压室8c中提取出相应量的液压介质并将其经由支道11和根据图3朝着工作室5开放的连接通道12(重新)输送给工作室5。在此,在气体容积部8之内,其隔离活塞8b按照箭头Y移动一定的尺寸。
回到图2,可清楚地看到一个在活塞杆3中延伸的并且与气体容积部8的气体室8a连接的通道13,该通道一直通向活塞杆3的自由端部并且可以在那里封闭以及打开,以便给气体室8a初次(或者在维修作业的范围内)填充处于必要压力下的气体。所述通道13有益地增大了气体室8a的体积,通过这种方式,在液压体积变化相同的情况下实现气体容积部8内较小的压力上升。
需要再次提及的是:气体容积部8在第二实施例中虽然设计成活塞-缸单元,然而由于小的气体压力之故,作为备选方案,也可以使用膜片或者波纹折囊或片式折囊,或者完全摒弃液压介质与气体的分隔。另外应明确说明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于阻尼器的其他情形中应用在车辆的车轮悬架中,例如在气压弹簧或其他(缓冲)元件中,这些元件具有通过气体压力、弹簧力或重力等等预加应力的容积部。
Claims (12)
1.液压式单筒伸缩阻尼减震器,其具有预加应力的气体容积部(8),该气体容积部经由液压通道(9)压挤作用到位于活塞(2)的两侧并且填充有液压介质的工作室(4,5)之一上,所述活塞在缸(1)内可移动地引导,所述气体容积部首先设置为用于平衡工作室(4,5)之间的体积差,该体积差是随着活塞(2)在缸(1)内的移动由于活塞杆(3)仅穿过其中一个工作室(4,5)之故而产生的,所述气体容积部(8)根据活塞(2)的运动方向(D,Z)借助阀门(10)与下述的那个工作室(4,5)要连接或已连接,液压介质由于活塞运动从另一工作室(5,4)穿过设置在至少一个阻尼通道(6b,7b)内的阻尼阀(6a,7a)流入所述的那个工作室中和/或在所述的那个工作室内与另一工作室(5,4)相比存在较小的液压压力,
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10)构造成唯一一个转换阀的形式,该转换阀设置在仅仅与两个工作室(4,5)连接、但不与阻尼通道(6b,7b)连接的液压通道(9)内,所述转换阀受工作室(4,5)内的压差控制地在其两个可能的切换位置中都只是将那个其内存在着量值较小之液压压力的工作室(4,5)与所设置的唯一气体容积部(8)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容积部(8)设置在所述缸(1)之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容积部(8)设置在所述缸(1)旁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容积部(8)设置在所述活塞(2)之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10)设置在所述活塞(2)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10)设置在两个工作室(4,5)之间的连接通道(12)中,从该连接通道分接出通向所述气体容积部(8)的支道(11),并且,所述阀门(10)由工作室(4,5)内的液压压力触发和/或由液压介质在工作室(4,5)之间的溢流触发,而仅将两个工作室(4,5)之一与所述连接通道(12)的通向支道(11)的部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介质在工作室(4,5)之间的溢流通过阻尼阀(6a,7a)得以缓冲。
8.如权利要求4至7之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容积部(8)能够借助在活塞杆(3)内延伸的通道(13)与周围环境连接。
9.如权利要求4至7之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容积部(8)具有两个彼此分隔的腔室,即气体室(8a)和液压室(8c),该气体室仅仅包含处于预压力下的充气水平,所述气体室(8a)利用其预压力压挤作用到所述液压室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腔室之间的分隔由隔离活塞(8b)或膜片或弹性折囊构成。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容积部(8)具有两个彼此分隔的腔室,即气体室(8a)和液压室(8c),该气体室仅仅包含处于预压力下的充气水平,所述气体室(8a)利用其预压力压挤作用到所述液压室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腔室之间的分隔由隔离活塞(8b)或膜片或弹性折囊构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5214604.9A DE102015214604A1 (de) | 2015-07-31 | 2015-07-31 | Hydraulische Zylinder-Kolbeneinheit, insbesondere Einrohr-Dämpfer |
DE102015214604.9 | 2015-07-31 | ||
PCT/EP2016/065106 WO2017021064A1 (de) | 2015-07-31 | 2016-06-29 | Hydraulischer einrohr-teleskop-schwingungsdämpfe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50162A CN107850162A (zh) | 2018-03-27 |
CN107850162B true CN107850162B (zh) | 2020-09-08 |
Family
ID=56289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44242.8A Active CN107850162B (zh) | 2015-07-31 | 2016-06-29 | 液压式单筒伸缩阻尼减震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329142B1 (zh) |
CN (1) | CN107850162B (zh) |
DE (1) | DE102015214604A1 (zh) |
WO (1) | WO201702106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7215155A1 (de) * | 2017-08-30 | 2019-02-28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Schwingungsdämpfer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56946B (de) * | 1958-01-11 | 1959-05-06 | Boge Gmbh | Einrohr-Teleskopschwingungsdaempfer, insbesondere fuer Kraftfahrzeuge |
WO2002095260A1 (en) * | 2001-05-24 | 2002-11-28 | K Service Srl | Gas shock absorber for vehicles |
DE102005001338A1 (de) * | 2003-11-05 | 2006-07-20 | Volkswagen Ag | Fahrzeug,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 |
CN1836205A (zh) * | 2003-08-12 | 2006-09-20 | 格雷姆·K·罗伯逊 | 减震器组件 |
CN201747842U (zh) * | 2010-07-26 | 2011-02-16 | 河北万众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单筒式油气弹簧 |
EP2270355A3 (en) * | 2009-06-30 | 2017-12-06 | Showa Corporation |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524862A1 (de) * | 1985-04-12 | 1986-10-30 | Robert Bosch Gmbh, 7000 Stuttgart | Vorrichtung zur daempfung von bewegungsablaeufen |
DE102007038933A1 (de) * | 2007-08-17 | 2009-02-19 | Hydac System Gmbh | Dämpfungssystem |
EP2249057A1 (de) | 2009-05-06 | 2010-11-10 | HEMSCHEIDT FAHRWERKTECHNIK GmbH & Co. KG | Dämpfungseinrichtung für Radfahrzeuge |
DE102012013462A1 (de) * | 2012-07-09 | 2014-01-09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Energie rekuperierender Fluidschwingungsdämpfer |
-
2015
- 2015-07-31 DE DE102015214604.9A patent/DE102015214604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6
- 2016-06-29 EP EP16733077.8A patent/EP3329142B1/de active Active
- 2016-06-29 WO PCT/EP2016/065106 patent/WO2017021064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6-29 CN CN201680044242.8A patent/CN10785016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56946B (de) * | 1958-01-11 | 1959-05-06 | Boge Gmbh | Einrohr-Teleskopschwingungsdaempfer, insbesondere fuer Kraftfahrzeuge |
WO2002095260A1 (en) * | 2001-05-24 | 2002-11-28 | K Service Srl | Gas shock absorber for vehicles |
CN1836205A (zh) * | 2003-08-12 | 2006-09-20 | 格雷姆·K·罗伯逊 | 减震器组件 |
DE102005001338A1 (de) * | 2003-11-05 | 2006-07-20 | Volkswagen Ag | Fahrzeug,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 |
EP2270355A3 (en) * | 2009-06-30 | 2017-12-06 | Showa Corporation |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
CN201747842U (zh) * | 2010-07-26 | 2011-02-16 | 河北万众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单筒式油气弹簧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50162A (zh) | 2018-03-27 |
WO2017021064A1 (de) | 2017-02-09 |
DE102015214604A1 (de) | 2017-02-02 |
EP3329142A1 (de) | 2018-06-06 |
EP3329142B1 (de) | 2019-08-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364142B2 (en) | Spring strut unit for suspension systems of motor vehicles | |
US6311962B1 (en) | Shock absorber with external air cylinder spring | |
KR101518097B1 (ko) | 유공압 서스펜션 유닛 | |
US20100109277A1 (en) | Adjustable Monotube Shock Absorber | |
US20130319804A1 (en) | Shock absorber with four chambers | |
US9855811B2 (en) |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 |
CN110869224B (zh) | 具有可变弹簧刚度的弹簧减振器系统和弹簧常数控制方法 | |
JP2002531796A (ja) |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アセンブリ | |
KR20070098962A (ko) | 휠-가이딩 공기식 스프링-댐퍼 유닛 | |
US20070137913A1 (en) | Active chassis for a motor vehicle | |
JP2014521020A (ja) | ダンピング機能付きガススプリング | |
US8151953B2 (en) | Suspension and damping device for motor vehicles | |
CN107850162B (zh) | 液压式单筒伸缩阻尼减震器 | |
JP6305102B2 (ja) | 流体圧緩衝器 | |
CN112513494B (zh) | 铁道车辆用减震器 | |
CN110425245A (zh) | 一种铁路车辆用双油路开关式可变阻尼半主动油压减振器 | |
JP2017166572A (ja) | 緩衝器 | |
JPH063238B2 (ja) | ハイドロニユ−マチツク・サスペンシヨン装置 | |
KR20210002707A (ko) | 레벨링 시스템을 구비한 차량 섀시용 댐퍼장치 | |
US10047815B2 (en) | Resilient expandable pressure vessel | |
US8087646B2 (en) | Hydropneumatic suspension with load-dependent damping control | |
CN113494554B (zh) | 具有贮液器的阻尼器 | |
US20060021833A1 (en) | Suspension and damping device for motor vehicles | |
KR102217080B1 (ko) | 자동차용 완충장치 | |
WO2019239954A1 (ja) | 緩衝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