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0099A - 用于约束构件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约束构件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50099A
CN107850099A CN201680045426.6A CN201680045426A CN107850099A CN 107850099 A CN107850099 A CN 107850099A CN 201680045426 A CN201680045426 A CN 201680045426A CN 107850099 A CN107850099 A CN 1078500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member
axis
junction section
deflection plane
clamp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54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舒尔茨
M·安娜
V·普佐尔
J·弗里德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 Raymond SARL
Original Assignee
A Raymond SAR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15210092.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15210092A1/d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1521006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15210063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A Raymond SARL filed Critical A Raymond SARL
Publication of CN107850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00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6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 F16B5/0607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to each other
    • F16B5/0621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to each other in parallel relationship
    • F16B5/065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to each other in parallel relationship the plates being one on top of the other and distanced from each other, e.g. by using protrusions to keep contact and dista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00Friction-grip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20Cli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 F16B2/22Cli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of resilient material, e.g. rubbery material
    • F16B2/24Cli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of resilient material, e.g. rubbery material of met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00Friction-grip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20Cli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 F16B2/22Cli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of resilient material, e.g. rubbery material
    • F16B2/24Cli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of resilient material, e.g. rubbery material of metal
    • F16B2/241Cli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of resilient material, e.g. rubbery material of metal of sheet metal
    • F16B2/243Cli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of resilient material, e.g. rubbery material of metal of sheet metal internal, i.e. with spreading a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1/00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1/06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 F16B21/08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in which the stud, pin, or spigot has a resilient part
    • F16B21/086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in which the stud, pin, or spigot has a resilient part the shank of the stud, pin or spigot having elevations, ribs, fins or prongs intended for deformation or tilting predominantly in a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inser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6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 F16B5/0607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to each other
    • F16B5/0621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to each other in parallel relationship
    • F16B5/0664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to each other in parallel relationship at least one of the sheets or plates having integrally formed or integrally connected snap-in-fe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Sheet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约束构件(11、111、211)的装置(1、101、201),该装置具有支承件(2、102、202)和夹持件(3、103、203),夹持件与支承件连接,夹持件具有至少一个夹持表面(7、107、207),该夹持表面与夹持件的接合区段(9、109、209)连接,接合区段(9、109、209)在中轴线(M)的方向上从支承件延伸离开,以及夹持表面(7、107、207)至少基本上指向支承件,接合区段(9、109、209)可相对于支承件(2、102、202)在中轴线(M)的方向上运动,以及偏转面(14、214)实施在接合区段(9、209)上且与中轴线(M)成角度,偏转面接触支承件(2、202)的突起部,当接合区段(9、209)相对于支承件在中轴线(M)的方向上运动时,突起部沿着偏转面(14、214)滑动,由此引起与接合区段(9、209)连接的夹持表面(7、207)朝向中轴线的方向或离开中轴线(M)的方向运动;和/或偏转面(114)实施在支承件(102)上且与中轴线成角度,偏转面(114)接触接合区段(109)的指部(124)且在接合区段(109)相对于支承件(102)在中轴线的方向上运动时,指部(124)沿着偏转面(114)滑动,由此引起与接合区段(109)连接的夹持表面(107)朝向中轴线的方向或离开中轴线(M)的方向运动。

Description

用于约束构件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约束构件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由US2011/0209309A1已知一种用于约束构件的装置。此处示出的装置具有夹持件,夹持件具有两个关于中轴线彼此相对布置的夹持表面。如US2011/0209309A1的图5和图6所示,此处所述的装置的夹持表面23构造成,使得夹持表面指向基体20的方向。此处所述的装置为此可用于相对于基体20约束图5和图6中所示的构件19。对此,此处所述的装置与基体20的接片27连接。然后将构件19推到装置和基体20上,其中,装置接合在构件19中的凹口。固定有夹持表面的接合区段以弹簧弹性的方式预紧在图4所示的位置中。在推入孔期间夹持表面朝向中轴线的方向运动,使得装置在夹持表面的区域中的外部横截面减小。在接合构件19中的凹口之后且由于接合区段的预紧使得夹持表面弹回图5和图6所示的位置中。在此,夹持表面相对于基体20约束构件19,使得构件19不能朝图5中向下的方向从基体20运动离开。
由US2013/0183089A1同样已知一种用于相对于基体29约束构件9、40、41的装置。此处所述的构件具有支承部22和夹持件,夹持件与支承件22连接。夹持件具有夹持表面9,夹持表面与夹持件的接合区段连接,其中,接合区段沿中轴线的方向从支承件延伸离开。夹持表面9至少基本朝向支承件22。
发明内容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约束构件的装置,该装置能够确保可靠地约束构件,但是同时还提供使被约束的构件再次松开的可能性。
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装置实现。有利的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以及在此下面的描述中再现。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使接合区段可相对于支承件在中轴线的方向上运动且该可运动性可通过安装偏转面用于使与接合区段连接的夹持表面可朝中轴线的方向或离开中轴线的方向运动。由此根据本发明的装置提供了如下可能性,即,构件通过夹持表面与构件的接触而被约束,但是同时也通过使接合区段相对于支承件运动使得夹持表面能够在释放被约束的构件的方向上运动。
为了实现该效果,本发明借助偏转面工作,偏转面与中轴线成角度。偏转面设置在两个可相对彼此运动的部件中的其中一个上且与两个可相对彼此运动的部件中的另一个上的突起部共同作用。如果两个部件相对彼此运动,则其中一个部件的突起部沿着另一部件的偏转面滑动。因为偏转面与中轴线成角度且由此与两个部件相对彼此的运动方向成角度,通过突起部沿着偏转面滑动引起垂直于纵轴线的运动。垂直于中轴线的运动可用于使夹持表面朝向中轴线的方向或离开中轴线的方向运动。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偏转面实施在接合区段上。偏转面与中轴线成角度且接触支承件的突起部。至少在接合区段相对于支承件在中轴线的方向上运动时、尤其沿中轴线的方向朝支承件运动时此时出现与支承件的突起部的接触。由此也可想到这样的结构方式,在其中偏转面首先不与支承件的突起部接触且具有偏转面的接合区段首先必须经过一定的路程沿中轴线的方向朝支承件运动,然后直至偏转面接触支承件的突起部。接合区段在中轴线的方向上的运动此时进一步使得突起部沿着偏转面滑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承件上的突起部构造成刚性的,而接合区段的具有偏转面的区段可在夹持件内运动。作为接合区段的可运动的实施方式也可理解成,在其中接合区段在力作用下克服预紧力从正常位置中运动出来且在力作用失效之后再次回到正常位置中。支承件的突起部沿着接合区段的偏转面的滑动此时使得,接合件的具有偏转面的区段在垂直于中轴线的方向上从突起部运动离开。此时通过偏转面的取向可在结构上调节,接合区段的该区段在接合区段在中轴线的方向上运动时是否应朝中轴线的方向运动或朝离开中轴线的方向运动。如果将偏转面布置成,偏转面朝向支承件的方向朝中轴线移动且随着与支承件的距离的增加而越来越远离中轴线,则在突起部刚性地布置在支承件上且夹持件朝支承件相对运动时支承件的突起部沿着偏转面滑动运动,使得接合区段的具有偏转面的区段朝向中轴线运动。但是如果偏转面布置成,偏转面朝向支承件的方向从中轴线离开地延伸且随着与支承件的距离的增加而越来越靠近中轴线,则在突起部固定地布置在支承件上且夹持件朝支承件相对运动时支承件的突起部沿着偏转面滑动运动,使得接合区段的具有偏转面的区段远离中轴线地运动。
如果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夹持表面在没有中间铰接件或力转向点的情况下固定在接合区段上,则引起在上述段落中描述的在突起部和偏转面之间的共同作用,使得夹持表面也朝中轴线的方向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思想还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偏转面实施在支承件上且与中轴线成角度。在该实施方式中偏转面接触接合区段的突起部,为了更好地区分突起部下面也称为“指部”,但是由此没有暗指设置在接合区段上以便与支承件的偏转面共同作用的突起部的特殊几何形状。在此处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接合区段相对于支承件沿中轴线的方向运动时,尤其优选朝支承件运动时,接合区段的指部沿着支承件的偏转面滑动。如果偏转面固定地构造在支承件上且接合区段的具有指部的区段可在夹持件之内运动,则接合区段的指部沿着支承件的偏转轴线的滑动引起,在接合区段相对于支承件沿中轴线的方向运动时,接合区段的支承指部的区段弯曲。通过该弯曲,接合区段的该区段根据支承件上的偏转面的取向可朝向中轴线的方向或离开中轴线的方向运动。如果在此夹持表面在没有铰接件或其他的力转向件的情况下与接合区段的具有指部的区段连接,则引起接合区段的具有指部的区段垂直于中轴线运动同时引起夹持表面在相同方向上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思想的上述两个实现方案可结合。由此可想到以下的实施方式,在其中偏转面实施在接合区段上,偏转面此时与支承件的突起部共同作用,而同样将偏转面设置在支承件上,该偏转面与接合区段的指部共同作用。这两种效果的结合可实现,由接合区段相对于支承件的相对运动产生有效的力,该力使得夹持表面朝中轴线的方向或离开中轴线的方向运动,而例如在相应的偏转面设置在接合区段或支承件的自身的、彼此并排布置的、平的区段上时,同时可实现紧凑的结构形式。通过多个偏转面可减小在一个偏转面上的负荷。
也可想到如下的实施方式,在其中,支承件上的突起部或接合区段上的指部构造成倾斜部,使得与中轴线成角度的偏转面与支承件上或接合区段上的同样与中轴线成角度的面共同作用。由此将需要传递的力分布在较大的面上。在突起部的表面或指部的表面构造成斜面时,在偏转面与突起部或指部共同作用的点上没有点负荷。
本发明涉及用于约束构件的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本身可与基体连接且由于其构造可相对于基体约束另一构件时,此时实现了该特性。在此,将约束理解为防止构件沿一个方向相对于基体运动。例如应避免,构件比确定的固定位置距离基体更远。对此,对于本发明开放的是,不管装置是仅防止构件朝一个方向相对于基体运动以及例如允许构件可在相反方向上朝基体运动,还是装置甚至具有这样的特性,即防止构件在第一方向上也防止构件在相反的方向上相对于基体运动。
在下面所述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可固定在基体上,例如与基体粘结或焊接,且对要约束的构件借助基体上的装置来约束,使得构件不可朝一个方向远离基体。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中,通过夹持表面和其相对于支承件的取向实现用于约束构件的特性。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具有支承件和夹持件,其中,夹持件与支承件连接。夹持件具有夹持表面,夹持表面至少基本上指向支承件。夹持表面的任务是约束需要约束的构件。需要约束的构件与夹持表面形成贴靠。因为夹持表面至少基本上指向支承件,需要约束的构件在夹持表面上的贴靠防止该构件会进一步远离支承件。如果支承件与基体连接,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该基本构造实现了相对于基体约束构件。夹持表面的正确成型可由需要约束的构件类型实现。可期望的是,在夹持表面垂直于构件不可运动的方向上此时实现了特别好的约束。由此可实现最大的阻止作用。如果构件不可运动的方向与中轴线重合,则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夹持表面垂直于中轴线。但是也可想到,夹持表面与构件不可运动的方向成角度。由此可实现其他效果。因此可想到如下的实施方式,在其中在构件与基体接合在一起时夹持表面必须穿过构件中的开口或经过构件的侧面且在经过构件的棱边之后由于作用在接合区段上的预紧力弹回正常位置中。在夹持表面与应防止构件运动的方向成角度时,该弹回被简化。此外,夹持表面的成角度的实施方式消除了制造公差。如果夹持表面相对于应防止构件运动的方向成90°角度,则由于制造公差必须确保,在此处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夹持表面实际上可经过构件的棱边且可弹回其正常位置中。为此必须确保,构件的棱边距离基体如此远,使得夹持表面实际上能够弹回其正常位置中。在夹持表面实施为倾斜的时,夹持表面在一定的区域中沿着构件的棱边滑动。由此使得即使棱边相对于基体的位置不理想时,也能够至少部分地弹回夹持表面的正常位置中。
尤其优选地,在夹持表面的面法线相对于支承件的中轴线成45°角度时,此时夹持表面也还理解为至少基本上指向支承件。
夹持件与支承件连接。同时,构造成夹持件的一部分的接合区段可相对于支承件沿中轴线的方向运动。这可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支承件和夹持件构造成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自身的部分。这两个构件此时例如可通过搭扣连接彼此连接。在搭扣连接中,一个构件的突起部接合另一构件上的突起部。搭扣连接阻止一个构件在另一构件上朝向一个方向、即,使突起部聚合的方向运动。但是能够在相反的方向上相对运动。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夹持件和支承件经由弹性元件彼此连接。通过该连接方式也确保,夹持件在第一方向上不可超出由弹性连接规定的范围地离开支承件,而弹性连接同时允许接合区段相对于支承件运动,即,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夹持件具有接合区段。夹持表面与该接合区段连接。同时,接合区段在中轴线的方向上从支承件离开地延伸。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中轴线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应防止、即约束构件运动的方向所在的轴线。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特别优选的应用领域中,需要约束的构件相对于基体运动到这样的位置中,在该位置中应约束构件。这在特别优选的应用领域中通过使夹持表面和接合区段的夹持表面所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构件运动,确切地说,尤其优选地运动经过需要约束的构件,直至夹持表面经过构件的棱边。尤其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应实现,使得夹持表面和接合区段的与夹持表面连接的部分能够运动通过需要约束的构件中的孔且在夹持表面从孔中出来之后,夹持表面被弹回正常位置中。尤其对于特别优选的应用领域来说有利的是,接合区段从支承件延伸离开。由此产生这种可能性,即,将夹持件以及尤其是夹持件的接合区段实施成更长,由此能够很好地引入构件的孔中,而补充地或可替代地,可在宽度上设计支承件,使得能够很好地连接支承件与基体。
接合区段在中轴线的方向上从支承件延伸离开。术语“接合区段”在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被广泛地理解。夹持件的由此表示的区段包括夹持件的与夹持表面连接的部分以及夹持件的实施有偏转面的部分。夹持件的由此表示的区段也可包括超过偏转面进一步朝支承件延伸的区段。接合区段在中轴线的方向上从支承件延伸离开不排除接合区段在支承件的高度上的部分,甚至在支承件之内的部分被推入例如支承件中的孔中。接合区段应理解为夹持件的通过偏转区段与突起部或指部的相互作用而从正常位置偏转的部分。
接合件可相对于支承件在中轴线的方向上运动。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引导部,引导部将接合区段相对于支承件的运动限制在中轴线的方向上的运动。由此可确保,接合区段相对于支承件的运动恰好在这样的方向上,该方向实现了偏转面与支承件的突起部或与接合区段的指部的很好的共同作用。这种引导部可尤其优选地通过引导面实现,该引导面与中轴线平行。这种引导面例如可设置在接合区段上且与构造成支承件的一部分的孔的边缘共同作用。如果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支承件中的这种孔实施成矩形,在该区域中同样在一定的纵向延伸上在其横截面中实施成矩形的接合区段可借助例如三个、甚至四个(如果将孔实施成裂缝),其此时总共四个彼此成直角的表面引导,使得接合区段沿着中轴线相对于支承件运动。
但是,对夹持件相对于支承件的运动的引导也可通过彼此间隔开地实施的引导面来实现。下面描述具有两个接合区段的夹持件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例如可在支承件上设置两个相对的引导面,其中,其中一个引导面引导第一接合区段的其中一个面,且第二引导面引导第二接合区段。通过面接触可防止歪斜。
接合区段在中轴线的方向上从支承件延伸离开。在该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中轴线”理解为延伸通过夹持件的重心和/或支承件的重心的轴线。术语“中轴线”的使用首先应指,在多个可想到的实施方式中该轴线在支承件或夹持件的内部延伸。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中,在接合区段上设置偏转面。夹持件的接合区段可为夹持件的细长区段,该细长区段在第一区域中与中轴线平行地延伸且在另一区段中相对于中轴线成角度地延伸。在该区域中可设置偏转面。同样地,接合区段可为夹持件的构造成实心的元件,该元件具有与中轴线平行延伸的纵轴线。在这种构造成实心的接合区段的端部区域中可通过以下方式实施相对于中轴线成角度的偏转面,即,使得接合区段朝端部逐渐变细(其横截面减小)。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多个可能的应用领域中使用通过将金属板材截断和弯曲而制成的夹具。因此,在接合区段上的偏转面也可构造成,使得接合区段实施成板条且将偏转面实施在板条的相对于板条弯曲的边翼上。然后通过根据几何结构实施的边翼的其中一个窄的侧面形成偏转面。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边翼的主面(边翼的上侧或下侧)用作引导面以用于引导夹持件相对于支承件的运动。
在第一个提及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变型方案中,支承件具有突起部,突起部与接合区段上的偏转面共同作用。可以考虑,支承件实施成相对牢固且在其上构造突起部,例如呈棱边或凸缘形式。该棱边或凸缘可限定在支承件中的孔,夹持件部分地伸入该孔中。夹持件伸入支承件的孔中例如也可用于使夹持件与支承件连接。如果在夹持件的伸入支承件的孔中的部分中设有突起部,该突起部伸出超过支承件中的孔的横截面且因此接合支承件的该部分,则可防止夹持件可能从支承件的孔中移出。但是,支承件的与接合区段的偏转面共同作用的突起部无需构造成实施为坚固的构件的棱边或凸缘。该突起部也可构造成指部或连接板或肋条。同样地,如前所述该突起部本身可为与中轴线成角度延伸的表面,使得在接合区段相对于支承件在中轴线的方向上运动时,两个与中轴线成角度延伸的表面在彼此上滑动。
在第二个提及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变型方案中,夹持件具有为了更好指代而称为“指部”的突起部,该突起部与支承件上的偏转面共同作用。可想到,支承件实施得相对坚固且在其上例如紧接开口地构造偏转面或构造成凹口的底部。夹持件可伸入开口或凹口中。夹持件伸入支承件的孔中例如也可用于使夹持件与支承件连接。如果在夹持件的伸入支承件的孔中的部分中设有突起部,该突起部伸出超过支承件中的孔的横截面且因此接合支承件的该部分,则可防止夹持件可能从支承件的孔中移出。接合区段的与支承件上的偏转面共同作用的突起部也可构造成指部或连接板或肋条。同样地,如前所述该突起部本身可为与中轴线成角度延伸的表面,使得在接合区段相对于支承件在中轴线的方向上运动时,两个与中轴线成角度延伸的表面在彼此上滑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中,突起部或指部在偏转面上的滑动引起与接合区段连接的夹持表面朝向中轴线的方向或离开中轴线的方向运动。尤其在以下实施方式中夹持表面朝中轴线的运动是适宜的,在其中根据本发明的装置设置成,接合在需要约束的构件中的孔且夹持表面为了松开连接而应移回到孔的区域中。尤其在以下实施方式中夹持表面离开中轴线的运动是适宜的,在其中根据本发明的装置设置成,从外部包围构件且夹持表面为了松开连接而应运动离开构件。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支持件布置在构件之下且贯穿构件的中轴线,此时为了松开连接必须使夹持表面运动离开中轴线。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接合区段上构造配合面,配合面与夹持表面形成用于容纳构件的间隙。该实施方式中优选构件不仅应在一个方向上被约束而且在反方向上也应该相对于基体或与基体连接的支承件是不可运动的。通过设置配合面可避免构件朝反方向运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接合区段在这样的方向上被预紧,该方向与夹持表面的运动方向相反,在接合区段相对于支承件在中轴线的方向上运动时在突起部沿着偏转面滑动时引起该夹持表面的运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应约束构件。对此重要的是,夹持表面可靠地保持在使其发挥其约束作用的位置中(正常位置)。同时本发明应能够使得构件和基体之间的连接松开,为此,本发明通过接合区段相对于支承件的相对运动以及偏转面与突起部或指部的共同作用可使得夹持表面朝向中轴线的方向或离开中轴线的方向运动且由此使得夹持表面从其可靠地约束构件的位置中移出。此时为了避免通过额外的使连接松开的功能而损害在正常位置中期望的可靠的对构件的约束,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规定,夹持表面很好地约束构件的正常位置是接合区段的优先位置。这同时意味着,能够实现支承件的突起部沿着偏转面的运动或接合区段的指部沿着偏转面的运动和由此引起的夹持表面克服预紧的阻力朝中轴线的方向或离开中轴线的方向的运动。这可使得连接的分离变得困难。但是这在由此促使将构件可靠地约束在正常位置中时是可以接受的。通过以下方式可实现预紧,即,夹持件具有刚性部分,接合区段可相对于刚性部分平移或旋转运动。对此,可在接合区段和刚性部分之间设置弹簧,弹簧将接合区段预紧在优选位置中(正常位置)。可替代地,刚性部分和接合区段是同一元件的一部分,该部分例如由弹簧钢制成,其中,接合区段是相对于刚性部分弯曲的区段。如果该区段从该弯曲位置开始继续弯曲,则其弹回到相应的初始位置中。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夹持件的刚性部分是夹持件的距离支承件最近的部分,尤其优选是夹持件的接合到支承件的凹口中的部分。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离开刚性部分的方向上沿着接合区段以该顺序首先连接偏转面,然后是接合区段的与夹持表面连接的区段。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接合区段是弹簧元件的一部分。夹持件尤其优选可通过弯曲和冲压金属板材制成。如果该金属板材由弹簧钢构成,则接合区段可在其正常位置中作为弯曲的部分朝刚性部分延伸。如果接合区段从该正常位置中相对于刚性部分进一步弯曲,则接合区段弹回正常位置中。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夹持件具有框架,接合区段可平移和/或旋转运动地固定在框架上。框架例如可具有矩形区段,在该矩形区段中设有矩形凹口。框架的一部分可为扭力杆,接合区段与扭力杆连接,使得扭力杆能够相对于框架旋转或摆动。框架此时可额外地具有与矩形区段成角度的保持件,借助保持件,框架以及夹持件与支承件连接。接合区段由此与框架连接,使得与夹持表面连接的部分布置在框架的与布置有偏转面的部分不同的那侧上。通过接合区段与框架的可旋转的连接可实现运动反向。如果接合区段的与偏转面连接的部分通过突起部与偏转面的共同作用朝离开中轴线的方向运动,则接合区段的与夹持表面连接的部分朝中轴线运动。扭力杆此时可用于使接合区段预紧在正常位置中。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接合区段上的偏转面上或在偏转面的边缘上设置凹陷部,在突起部至少沿着偏转面的一部分滑动之后,突起部能够接合到该凹陷部中。该凹陷部可用于尽管有进入正常位置中的预紧但是也可使接合区段在不稳定的平衡位置中保持在从正常位置中弯出的位置中。因为在产生接合区段相对于支承件在中轴线的方向上的运动的力取消时,凹陷部可防止突起部由于接合区段的预紧而在偏转面上滑回。由此可实现,能够使夹持表面保持在从其正常位置运动出来的表面中。这实现了对需要相对于装置约束的构件的操作,例如取下构件或重新装上构件。只有在借助施加其他的力使突起部从凹陷部中运动出来之后,才能使突起部由于接合区段的预紧而进一步沿着偏转面滑回正常位置中。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支承件上的偏转面上或在偏转面的边缘上设置凹陷部,在突起部至少沿着偏转面的一部分滑动之后,突起部(指部)能够接合到该凹陷部中。该凹陷部可用于尽管有进入正常位置中的预紧但是也使接合区段在不稳定的平衡位置中保持在从正常位置中弯出的位置中。因为在产生接合区段相对于支承件在中轴线的方向上的运动的力取消时,凹陷部可防止突起部(指部)由于接合区段的预紧而在偏转面上滑回。。由此可实现,能够使夹持表面保持在从其正常位置运动出来的表面中。这实现了对需要相对于装置约束的构件的操作,例如取下构件或重新装上构件。只有在借助施加其他的力使突起部从凹陷部中运动出来之后,才能使突起部由于接合区段的预紧而进一步沿着偏转面滑回正常位置中。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发明的夹持件具有第二夹持表面。第二夹持表面与夹持件的第二接合区段连接,其中,第二接合区段在中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离开支承件,且其中,第二夹持表面至少基本上指向支承件。对此设置成,第二接合区段可相对于支承件在中轴线的方向上运动,且
-偏转面实施在第二接合区段上且与中轴线成角度,其中,偏转面接触支承件的第二突起部且在第二接合区段相对于支承件在中轴线的方向上运动时,第二突起部沿着偏转面滑动,由此引起与第二接合区段连接的第二夹持表面朝向中轴线的方向或离开中轴线的方向运动,
和/或
-偏转面实施在支承件上且与中轴线成角度,其中,偏转面接触第二接合区段的指部且在第二转动点相对于支承件在中轴线的方向上运动时,指部沿着偏转面滑动,由此引起与第二接合区段连接的夹持表面朝向中轴线的方向或离开中轴线的方向运动。
设置两个或多个夹持表面改善了对构件的约束。此外,可通过设置两个或多个夹持表面形成约束力的对称且进而避免需要约束的构件相对于支承件或相对于基体歪斜。此外,设置两个夹持表面以及两个接合区段同样能够在将接合区段预紧在正常位置中的实施方式中建立力对称。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夹持件具有刚性部分,两个接合区段从刚性部分延伸离开。尤其优选地,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区段是刚性部分在刚性部分的第一棱边上的弯曲部分且第二接合区段是刚性部分的在刚性部分的第二棱边、尤其优选与第一棱边相对的棱边上的弯曲部分。由此能够简单地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夹持构件。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区段被预紧在正常位置中且第二接合区段被预紧在正常位置中。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用于第一接合区段的预紧力与用于第二接合区段的预紧力方向相反。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夹持件关于包含中轴线的平面镜像对称和/或支承件关于包含中轴线的平面镜像对称。夹持件或支承件的镜像对称构造简化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结构。同时夹持件或支承件的镜像对称构造提供了使得保持力以及预紧力彼此对称构造的方案。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承件具有平的接触面以用于将支承件安装、尤其焊接或粘接在基体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夹持表面和接合区段一件式成型。尤其优选地,夹持表面是接合区段的弯曲部分的表面。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承件和/或夹持件由金属构成。尤其优选地,支承件和/或夹持件通过弯曲相应冲压的金属板区段而制成。已经显示出,尤其这种夹具能够用作构件的持久的约束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尤其用于以下领域:绝缘材料、尤其绝缘材料拱形结构的固定、底层地板罩的固定和/或防护板或挡泥板的固定。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阐述本发明。其中示出: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视图,该装置安装在基体上且使构件相对于基体被约束;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装置的第一侧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图1的装置的第二侧视图;以及
图4示出了沿着图3中的线A-A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透视图,该装置安装在基体上且使构件相对于基体被约束;
图6示出了根据图5的装置的第一侧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图5的装置的第二侧视图;以及
图8示出了沿着图7中的线B-B的剖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透视图,该装置安装在基体上且使构件相对于基体被约束;
图10示出了根据图9的装置的第一侧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图9的装置的第二侧视图;
图12示出了沿着图11中的线A-A的剖视图;以及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根据图1至图4的装置的透视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根据图5至图8的装置的透视图;以及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根据图9至图12的装置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以及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1在其安装状态中的第一实施方式。装置1具有支承件2和夹持件3。夹持件3与支承件2连接。为此,下端部4穿过开口5伸入支承件2的内部。夹持件3上的突起部6从后面接合支承件上的开口5的边缘。由此防止了夹持件3沿着中轴线M从支承件2运动离开。由此产生夹持件3和支承件2之间的连接。但是该连接同时也使得夹持件3能够沿中轴线M的方向朝支承件2运动,即,朝反方向。
夹持件3具有第一夹持表面7和第二夹持表面8。第一夹持表面7与第一接合区段9连接,即,通过使形成第一接合区段的金属板区段在其端部处弯曲。由此形成至少基本上指向支承件2的夹持表面7。第二夹持表面8以类似的方式与第二接合区段10连接,即,通过使形成第二接合区段的金属板区段弯曲形成。第二夹持表面8也基本指向支承件2。
如在图1至图4中所见,第一夹持表面7和第二夹持表面8用于相对于基体12约束构件11。如下面将详细描述的,支承件2与基体12连接。因为夹持件3与支承件2连接且第一夹持表面和第二夹持表面基本指向支承件2并由此指向基体12,因此它们可以防止构件11从基体12沿着中轴线M运动离开且由此相对于基体12约束构件11。
夹持件3具有第一接合区段9和第二接合区段10。它们从夹持件3的形成下端部4的刚性部分13离开地在中轴线M的方向上延伸。由此,第一接合区段9和第二接合区段10也在中轴线M的方向上离开支承件2延伸。第一接合区段9和第二接合区段10是金属板区段,该金属板区段通过使由具有刚性部分13、第一接合区段9和第二接合区段10的较大的金属板区段弯曲而制成。通过弯曲使得夹持件3成为弹簧元件。第一接合区段9在图4的视图中受到向左的预紧。如果相对于刚性部分13在图4的视图中向右弯曲第一接合区段9,则在此需要必须能够克服该预紧的力。如果再次松开第一接合区段9,则第一接合区段弹回到图4中所示的正常位置(Normallage)中。第二接合区段10在图4的视图中受到向右的预紧。如果相对于刚性部分13在图4的视图中向左弯曲第二接合区段10,则在此需要必须能够克服该预紧的力。如果再次松开第二接合区段10,则第二接合区段弹回到图4中所示的正常位置中。
在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一变型方案,在其中,第一偏转面14设置在第一接合区段9上以及第二偏转面15设置在第二接合区段10上。偏转面14和15相对于中轴线M成角度地取向。通过以下方式制造偏转面,即,分别使从形成相应的接合区段的金属板区段伸出的边翼(Fahne)弯曲90°。这样,偏转面14、15通过由此弯曲的边翼的窄侧的表面形成。
如尤其在图4中所见,偏转面14、15分别接触支承件2的突起部。突起部由限定开口5的边缘提供。在相应的接合区段9、10沿中轴线的方向朝支承件2运动时,开口5的边缘沿着相应的偏转面14、15滑动。因为开口5的边缘刚性地构成,接合区段9、10朝支承件2的运动使得具有偏转面14、15的边翼和具有其的接合区段9、10朝中轴线M运动。在此,克服了将接合区段9、10保持在图4所示的正常位置中的预紧力。由于第一夹持表面7与第一接合区段9连接且第二夹持表面8与第二接合区段10连接,接合区段9和10朝中轴线M运动也引起与接合区段9、10连接的夹持表面7、8朝中轴线M运动。
夹持件3可朝支承件2运动,使得由此产生的突起部沿着偏转面14、15的运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夹持表面7、8朝中轴线M的运动达到使夹持表面7、8失去其与要约束的构件11的接触且完全地位于构件11之内的孔16内。由此能够松开要约束的构件11和基体12的连接。构件11此时可被取下。通过以下方式有助于取下构件11,即,在偏转面14、15中设置凹陷部17、18,支承件2的相应的突起部可接合到凹陷部中。凹陷部17、18的深度构造成,使得突起部不再能够沿着相应的偏转面14、15滑回,即使接合区段9和10的预紧试图进行这种运动。在该不稳定的平衡位置中,夹持表面7、8保持在被挤压的位置中。这使得能够轻松地拉出且重新推上构件11。在重新推上构件11之后可通过手动地移动夹持件3使突起部从凹陷部17和18中释放,从而突起部能够沿着偏转面14、15滑回。由此,装置再次进入图4所示的正常位置中。
在图4中可见,在分别提供偏转面14或15的边翼上构造配合面,配合面与相应的夹持表面7或8形成用于容纳构件11的间隙。由此能够使构件11与夹持件3固定连接且在构件运动时与夹持件3一起运动。
从附图中可看出,夹持件3和支承件2都构造成关于包含中轴线M且在图2和图4中垂直于纸面的平面镜像对称。
支承件2具有平的接触面。支承件2借助该平的接触面能够很好地与基体12焊接。
在图5至图8和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对在功能方面与图1至图4中所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用相同的、但是数值提高了100的附图标记表示。下面仅描述两个实施方式之间的功能差异。
代替在图1至图4的结构形式中构造在夹持件上的突起部6,在图5至图8的实施方式中设置约束元件120。该约束元件120是形成支承件2的板元件的向内弯曲到孔105中的金属板区段。约束元件120在其下端部上具有约束表面121,该约束表面与形成夹持件103的下端部4的刚性部分113共同作用且防止刚性部分113以及整个夹持件103在中轴线M的方向上运动离开支承件102。
如尤其在图5的透视图中以及在图7中可见,根据图5至图8的实施方式的每个接合区段109、110具有两个夹持表面107、108,也就是在相应的接合区段的边缘上设有向外弯曲的边翼122。相应的边翼122的面对支承件102的表面在第一接合区段109中相应形成第一夹持表面且在第二接合区段110中相应形成第二夹持表面108。
如在图8中所见,分别在第一接合区段109中或在第二接合区段110中形成的金属板元件在其远离支承件102的端部上回弯且因此形成能轻松地将构件111推到夹持件上的倒圆部。
图5至图8的结构形式与图1至图4的结构形式的不同点尤其在于,在此偏转面114和115构造在支承件102上。对此,在形成支承件102的金属板元件上设置弯曲的边翼123,在边翼的侧表面上构造偏转面114、115。在夹持件103上构造有指部124。接合区段109、110的指部124接触偏转面114、115。在接合区段109、110相对于支承件102在中轴线M的方向上运动时,指部124沿着偏转面114、115滑动。因为支承件102和设置在其上的总共四个边翼123构造成刚性的,边翼分别具有两个第一偏转面114以及两个第二偏转面115,指部124沿着偏转面114和115的运动使得与刚性部分113弹性连接的接合区段109和110向内朝中轴线M运动。由于夹持表面107和108与接合区段109和110连接,因此夹持表面107和108也朝中轴线M运动。
在图5至图8的实施方式中,与夹持表面107和108相对的配合面由夹持件103的弯曲的元件125形成。
在图9至图12和图1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对与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构件在功能方面相同的构件用相同的、但是数值增加200的附图标记表示。下面仅描述两个实施方式之间的功能差异。
在图9至图12中所示的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夹持件203的构造。在图1至4和图5至8的实施方式中,夹持件基本上实施成具有刚性部分13、113的作为基底且接合区段9、109或10、110作为侧边的U形构件且具有其他的通过弯曲产生的元件,这些元件从该基本形状中伸出,由此,根据图9至12的实施方式的夹持件203实施成两件式的。夹持件203具有框架230。在该框架上构造有相对于夹持面207和208的配合面以及突起部206,突起部从后面接合支承件202的铁砧状的突起部。接合区段209和210实施成可相对于该框架230摆动的。为此,框架具有扭力杆231。相应的接合区段209或210可相对于框架230围绕扭力杆的纵轴线摆动。
在第一接合区段209上在边缘侧上通过弯曲的边翼形成两个第一偏转面214及其凹陷部217。在第一接合区段209的相对端部上,在其边缘上设置两个弯曲的边翼,在边翼的侧面上构造总共两个第一夹持表面207。第二接合区段以类似的方式构造且具有边翼,在边翼上构造第二偏转面215及其凹陷部218,同样地,在边翼的侧面上构造两个第二夹持表面208。
突起部206约束框架230只是防止沿着中轴线M朝离开支承件202的方向运动。但是,框架230以及整个夹持件203可沿着中轴线M进一步朝支承件202运动。在此,构造在支承件202的铁砧状部分上的突起部沿着偏转面214和215滑动。由此,突起部使得接合区段209和210反向于扭力杆231的复位力围绕扭力杆的旋转轴线旋转。由此,由于相应的接合区段209、210的距离支承件202较近的端部朝离开中轴线M的方向的运动,设置在相应的接合区段209、210的相对端部上的夹持表面207、208的运动朝中轴线M进行。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约束构件(11、111、211)的装置(1、101、201),其中,所述装置具有支承件(2、102、202)和夹持件(3、103、203)且所述夹持件(3、103、203)与所述支承件(2、102、202)连接,以及所述夹持件(3、103、203)具有至少一个夹持表面(7、107、207),所述至少一个夹持表面与所述夹持件(3、103、203)的接合区段(9、109、209)连接,其中,所述接合区段(9、109、209)在中轴线(M)的方向上从所述支承件(2、102、202)延伸离开,且其中,所述夹持表面(7、107、207)至少基本上指向所述支承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区段(9、109、209)能相对于所述支承件(2、102、202)在中轴线(M)的方向上运动,以及-偏转面(14、214)实施在接合区段(9、209)上且与中轴线(M)成角度,其中,所述偏转面(14、214)接触所述支承件(2、202)的突起部并且在所述接合区段(9、209)相对于所述支承件(2、202)在中轴线(M)的方向上运动时,所述突起部沿着所述偏转面(14、214)滑动,由此引起与所述接合区段(9、209)连接的夹持表面(7、207)朝向中轴线(M)的方向或离开中轴线(M)的方向运动,
和/或
-偏转面(114)实施在支承件(102)上且与中轴线(M)成角度,其中,偏转面(114)接触接合区段(109)的指部(124)且在接合区段(109)相对于支承件(102)在中轴线(M)的方向上运动时,指部(124)沿着偏转面(114)滑动,由此引起与接合区段(109)连接的夹持表面(107)朝向中轴线(M)的方向或离开中轴线(M)的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合区段(9、109、209)上设有配合面(125),所述配合面与所述夹持表面(7、107、207)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构件(11、111、211)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区段(9、109、209)在与所述夹持表面(7、107、207)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被预紧,在所述接合区段(9、109、209)相对于所述支承件(2、102、202)在中轴线(M)的方向上运动时所述突起部(124)沿着所述偏转面(14、114、214)滑动时引起该夹持表面的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区段(9、109)是弹簧元件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合区段(9、109、209)上的偏转面(14、114、214)上或在所述偏转面的边缘上设置凹陷部(18、118、218),在所述突起部至少沿着所述偏转面(14、114、214)的一部分滑动之后,所述突起部能够接合到所述凹陷部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3、103、203)具有第二夹持表面(8、108、208),所述第二夹持表面与所述夹持件(3、103、203)的第二接合区段(10、110、210)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接合区段(10、110、210)在中轴线(M)的方向上延伸离开所述支承件(2、102、202),且其中,所述第二夹持表面(8、108、208)至少基本上指向所述支承件(2、102、20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合区段(10、110、210)能相对于所述支承件(2、102、202)在中轴线(M)的方向上运动,以及
-偏转面(15、215)实施在第二接合区段(10、210)上且与中轴线(M)成角度,其中,所述偏转面(15、215)接触支承件(2、202)的第二突起部,以及在第二接合区段(10、210)相对于支承件(2、202)在中轴线(M)的方向上运动时,所述第二突起部沿着偏转面(15、215)滑动,由此引起与所述第二接合区段(10、210)连接的第二夹持表面(8、208)朝向中轴线(M)的方向或离开中轴线(M)的方向运动,
和/或
-偏转面(115)实施在支承件(102)上且与中轴线(M)成角度,其中,偏转面(115)接触第二接合区段(110)的指部(124),以及在第二接合区段(110)相对于支承件(102)在中轴线(M)的方向上运动时,指部(124)沿着偏转面(115)滑动,由此引起与第二接合区段(110)连接的夹持表面(108)朝向中轴线(M)的方向或离开中轴线(M)的方向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3、103、203)关于包含中轴线(M)的平面镜像对称和/或支承件(2、102、202)关于包含中轴线(M)的平面镜像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2、102、202)具有平的接触面(19、119、219),用于将所述支承件安装、尤其是焊接在所述基体(12、112、21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表面(7、107、207)和接合区段(9、109、209)一件式地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2、102、202)和/或所述夹持件(3、103、203)由金属构成。
CN201680045426.6A 2015-06-01 2016-05-31 用于约束构件的装置 Pending CN1078500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210092.8A DE102015210092A1 (de) 2015-06-01 2015-06-01 Vorrichtung zum Zurückhalten eines Bauteils
DE102015210063.4A DE102015210063A1 (de) 2015-06-01 2015-06-01 Vorrichtung zum Zurückhalten eines Bauteils
DE102015210063.4 2015-06-01
DE102015210092.8 2015-06-01
PCT/EP2016/000890 WO2016192849A1 (de) 2015-06-01 2016-05-31 Vorrichtung zum zurückhalten eines bauteil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0099A true CN107850099A (zh) 2018-03-27

Family

ID=5614833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5375.7A Pending CN107923423A (zh) 2015-06-01 2016-05-31 用于约束构件的装置
CN201680045426.6A Pending CN107850099A (zh) 2015-06-01 2016-05-31 用于约束构件的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5375.7A Pending CN107923423A (zh) 2015-06-01 2016-05-31 用于约束构件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180313379A1 (zh)
EP (2) EP3303853A2 (zh)
CN (2) CN107923423A (zh)
WO (2) WO201619284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7867A (zh) * 2018-05-17 2019-11-26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的下方的隔挡元件以及其在车辆的下底元件处的布置
CN113811492A (zh) * 2019-03-14 2021-12-17 2In1股份有限公司 托盘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36115B2 (en) * 2016-08-22 2019-10-08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for gas turbine engine with support damper mounting
US10371185B2 (en) 2017-01-09 2019-08-06 David Lynn Magnetically-controlled connectors and methods of use
US10651786B2 (en) 2018-01-08 2020-05-12 David Lynn Panel with magnetically-controlled connectors for attachment to a support member
US10971870B2 (en) 2018-08-17 2021-04-06 David Lynn Connection interface for a panel and support structur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11072A1 (de) * 1991-07-15 1993-01-21 Volkswagen Ag Anordnung zur verbindung zweier bauteile
CN101960157A (zh) * 2008-03-07 2011-01-26 A·雷蒙德公司 用于将配件的连接元件附接至支撑板的装置
US20130183089A1 (en) * 2010-08-20 2013-07-18 A. Raymond Et Cie Device for holding an add-on part on a support part, and arrangement with a device of this type and with an add-on part
CN103348145A (zh) * 2011-02-02 2013-10-09 A·雷蒙德公司 紧固装置
CN103748369A (zh) * 2011-04-27 2014-04-23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可重复使用的压入护圈
CN103917789A (zh) * 2011-11-11 2014-07-09 株式会社利富高 卡夹
DE202013006325U1 (de) * 2013-07-15 2014-10-20 Bjb Gmbh & Co. Kg Befestigungsmitt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29154A1 (de) * 1989-09-21 1991-04-04 Volkswagen Ag Verbindungselement mit sich paarweise gegenueberstehenden elastischen schnapphaken
DE4111245A1 (de) * 1990-04-20 1991-10-24 Volkswagen Ag Anordnung mit einem verbindungselement
FR2853367B1 (fr) * 2003-04-03 2005-06-24 Lisi Automotive Rapid Dispositif de fixation, notamment de maintien d'un empilement d'au moins deux panneaux
FR2930976B1 (fr) 2008-05-07 2013-06-21 Raymond A & Cie Agrafe de fixation de deux pieces l'une sur l'autre
DE102009045722B4 (de) * 2009-10-15 2021-09-16 Robert Bosch Gmbh Bauteilträger
DE102011100235A1 (de) * 2011-05-02 2012-11-08 Trw Automotive Gmbh Befestigungsclip zum Montieren eines Bauteils
FR3000771B1 (fr) * 2013-01-10 2015-02-13 Raymond A & Cie Agrafe de fixation d'un panneau sur un support et assemblage obtenu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11072A1 (de) * 1991-07-15 1993-01-21 Volkswagen Ag Anordnung zur verbindung zweier bauteile
CN101960157A (zh) * 2008-03-07 2011-01-26 A·雷蒙德公司 用于将配件的连接元件附接至支撑板的装置
US20130183089A1 (en) * 2010-08-20 2013-07-18 A. Raymond Et Cie Device for holding an add-on part on a support part, and arrangement with a device of this type and with an add-on part
CN103348145A (zh) * 2011-02-02 2013-10-09 A·雷蒙德公司 紧固装置
CN103748369A (zh) * 2011-04-27 2014-04-23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可重复使用的压入护圈
CN103917789A (zh) * 2011-11-11 2014-07-09 株式会社利富高 卡夹
DE202013006325U1 (de) * 2013-07-15 2014-10-20 Bjb Gmbh & Co. Kg Befestigungsmittel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7867A (zh) * 2018-05-17 2019-11-26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的下方的隔挡元件以及其在车辆的下底元件处的布置
CN110497867B (zh) * 2018-05-17 2023-11-10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的下方的隔挡元件以及其在车辆的下底元件处的布置
CN113811492A (zh) * 2019-03-14 2021-12-17 2In1股份有限公司 托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92848A2 (de) 2016-12-08
WO2016192848A3 (de) 2017-02-02
US20180313379A1 (en) 2018-11-01
EP3303852A1 (de) 2018-04-11
US20180142715A1 (en) 2018-05-24
WO2016192849A1 (de) 2016-12-08
CN107923423A (zh) 2018-04-17
EP3303853A2 (de) 2018-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50099A (zh) 用于约束构件的装置
USRE47619E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n apparatus comprising a bendable portion
EP3693832B1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flexible display element
US11459807B2 (en) Retaining device
US8121658B2 (en) Torsion spring, elastic device and sliding apparatus and portable appliance utilizing the device
US9963264B2 (en) Basket structure
US20140263493A1 (en) Headband variable stiffness
US7967346B2 (en) Slider mechanism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portable terminals
KR102108049B1 (ko) 꺾임을 갖는 버클 텅
KR20070061424A (ko) 서류 등의 철하는 도구
USD906793S1 (en) Connector having two identical members
KR20210015935A (ko) 철구
KR102164757B1 (ko) 캔 뚜껑
EP2020804A1 (en) Slider mechanism with zigzag spring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a portable terminal
JP5810256B2 (ja) 綴じ具及びファイル
JP6833422B2 (ja) 射出成形機
TWI479876B (zh) 滑蓋式電子裝置
JP2015220019A (ja) 電線カ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JP4758449B2 (ja) スライド式携帯端末
JP6050608B2 (ja) 背負いベルト取付具および背負い鞄
JP4774457B2 (ja) オープナー
JP4880049B2 (ja) 書類等の綴じ具
EP3075931B1 (en) Hinge device
JP2017221497A (ja) 折り畳みテーブル
JP5437668B2 (ja) 伸縮門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