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39852A - 压载系统 - Google Patents

压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39852A
CN107839852A CN201711253872.9A CN201711253872A CN107839852A CN 107839852 A CN107839852 A CN 107839852A CN 201711253872 A CN201711253872 A CN 201711253872A CN 107839852 A CN107839852 A CN 1078398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visor
pipe
ballast
seawater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538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39852B (zh
Inventor
郑强
周斌
王科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ongsheng Shipbui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ongsheng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ongsheng Shipbui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ongsheng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538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398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39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9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39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98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9/00Equipment to decrease pitch, roll, or like unwanted vessel movements;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vessel attitude
    • B63B39/02Equipment to decrease pitch, roll, or like unwanted vessel movements;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vessel attitude to decrease vessel movements by displacement of masses
    • B63B39/03Equipment to decrease pitch, roll, or like unwanted vessel movements;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vessel attitude to decrease vessel movements by displacement of masses by transferring 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5/00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载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左舷主管、第一支管、第一水阀、右舷主管、若第二支管、第二水阀,左舷主管上设置有第一隔离阀,右舷主管上设置有第二隔离阀,第一主管、第二主管、第三主管以及第四主管上均连接有与船外海水连通的海水吸入管,海水吸入管上设置有压载水泵,且压载水泵将海水吸入管分隔成第一吸入管以及第二吸入管,第一吸入管上设置有送水管,第二吸入管上设置有出水管,海水能够同时进入到第一主管、第二主管、第三主管以及第四主管内部并最终进入到对应的压载水舱,这样船身在下沉的过程中不易发生倾斜,且在海水注入过程中,可以控制压载水泵持续以最大流量工作,提高了该压载系统对压载水的置换效率。

Description

压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载体统。
背景技术
压载系统,主要由压载水泵、压载水管路、压载水舱及有关阀件组成。通过加满或排空压载水舱来调整吃水深度、船体横倾或纵倾平衡,使船舶保持稳定的漂浮状态。
目前,公告号为CN10460889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压载水置换系统,它包括环形主管路、舱体支管、海水排出管以及海水吸入管,其中环形主管路包括左舷主管路、右舷主管路、第一给排水系统以及第二给排水系统,第一给排水系统包括第一注水支路以及第一排水支路,所述第二给排水系统包括第二注水支路以及第二排水支路,舱体支管包括设置在每个压载舱内的第一支管以及第二支管。
在需要增加船身吃水深度时,控制海水吸入管打开,使得海水从海水吸入管进入到第一给排水系统以及第二给排水系统内部。之后第一给排水系统内部的海水从第一注水支路中进入到左舷主管路内部并从第一支管中进入到对应的压载水舱内部。第二给排水系统内部的海水从第二注水支路中进入到右舷主管路内部并从第二支管中进入到对应压载水舱内部。
在需要使用带有该压载水置换系统的船对货物进行运输时,首先将船航行到需要装载的货物旁边,之后控制海水吸入管打开,使得海水经由海水吸入管、第一注水支路、第二注水支路并且进入到对应的压载水舱内部。在向压载水舱进行注水的过程中,可以先对左舷上靠近船首的一个压载水舱以及右舷上靠近船首的一个压载水舱进行注水,使得船首逐渐下沉。之后对左舷上靠近船尾的一个压载水舱以及有线上靠近船尾的一个压载水舱进行注水,使得船尾逐渐下沉。而且为了保证在向压载水舱进行注水的过程中,船首或者船尾不会出现上翘过多的情况,不能一次性向某一压载水舱注入过多的压载水。这样就需要不断开启或者关闭对应的第一支管以及第二支管,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该压载水置换系统的置换效率,使得船身上浮或者下沉的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载系统,其具有压载水置换压载水效率较高,船身能够较快速度的上浮或者下沉优势。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压载系统,包括左舷主管、若干设置在左舷主管上用于与压载水舱相连的第一支管、设置在第一支管上用于控制第一支管开启或者关闭的第一水阀、右舷主管、若干设置在右舷主管上用于与压载水舱相连的第二支管、设置在第二支管上用于控制第二支管开启或者关闭的第二水阀,所述左舷主管上设置有第一隔离阀,且第一隔离阀将左舷主管分隔成靠近船首一侧的第一主管以及靠近船尾一侧的第二主管,右舷主管上设置有第二隔离阀,且第二隔离阀将右舷主管分隔成靠近船首一侧的第三主管以及靠近船尾一侧的第四主管,所述第一主管、第二主管、第三主管以及第四主管上均连接有与船外海水连通的海水吸入管,所述海水吸入管上设置有用于将海水吸入至海水吸入管的压载水泵,且压载水泵将海水吸入管分隔成靠近船外海水一侧的第一吸入管以及远离船外海水一侧的第二吸入管,所述第一吸入管上设置有与左舷主管或者右舷主管相连的送水管,所述第二吸入管上设置有与船外海水相连的出水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使用带有该压载系统的船运输货物时,首先将船航行到需要装载的货物旁边,之后控制与第一主管相连的海水吸入管上的压载水泵开启,使得海水流至第一主管内部并且由与第一主管上的第一支管流入到对应的压载水舱内部;控制与第二主管相连的海水吸入管上的压载水泵开启,使得海水流至第二主管内部并且经由与第二主管相连的第一支管流入到对应的压载水舱内部;控制与第三主管相连的海水吸入管上的压载水泵开启,使得海水流入至第三主管内部且经由与第三主管相连的第二支管流入到对应的压载水舱内部;控制与第四主管相连的海水吸入管上的压载水泵开启,使得海水流入到第四主管内部且经由与第四主管相连的第二支管流入到对应的压载水舱内部。这样能够同时对船身上的四个压载水舱注入压载水,而且在注入压载水的过程中,若控制相邻两个压载水舱对称分布在船身上,且四个压载水泵的流量相同,这样即可保证船身在上浮或者下沉过程中不发生倾斜。而且在压载水泵进行注水或者排水的过程中,可以控制压载水泵的流量较大,这样压载水置换压载水效率较高,且船身的上浮以及下沉过程较为快捷。
在需要控制船身上浮时,控制第一吸入管靠近船外海水一侧关闭,之后将压载水泵开启,使得压载水舱内部的压载水流入到送水管内部,之后送水管内部的压载水经由压载水泵的加速后从出水管排出。这样船身内部的压载水体积较小,船身逐渐上浮。
优选的,相邻两根第二吸入管之间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连接管开启或者关闭的连管水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将货物搬运至甲板上的过程中,若将货物放置到船首一侧,此时可以控制左舷以及右舷上的连管水阀开启,之后控制左舷主管以及右舷主管上靠近船首一侧的海水吸入管上的压载水泵开启。此时位于左舷一侧的压载水泵将与第一主管相连的压载水舱内部的压载水吸入到第一主管内部,之后将第一主管内部的压载水运送至第二主管内部,且第二主管内部的压载水通过对应的第一支管流入至压载水舱内部。与此同时,位于右舷一侧的压载水泵将与第三主管相连的压载水舱内部的压载水吸入到第三主管内部,之后将第三主管内部的压载水运送至第四主管内部,且第四主管内部的压载水通过对应的第二支管流入至压载水舱内部。这样船首一侧的压载水体积减小,使得船首上翘,而船尾一侧的压载水体积增大,使得船尾下沉,这样船身能够在较快时间内恢复平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压载系统的压载水置换效率,且船身的平衡恢复速度更加快捷。
优选的,所述第一主管以及第三主管之间连接有前侧管,所述前侧管上设置有控制前侧管开启或者关闭的第一侧管水阀,所述第二主管以及第四主管之间连接有后侧管,所述后侧管上设置有控制后侧管开启或者关闭的第二侧管水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若将货物从码头上运送至左舷一侧,首先控制左舷上的第一隔离阀关闭,右舷上的第二隔离阀关闭。之后控制第一侧管水阀以及第二侧管水阀开启。此时与第一主管相连的海水吸入管上的压载水泵能够通过对应的第一支管将压载水舱内部的压载水吸出到第一主管内部,之后驱动第一主管内部的压载水经由前侧管进入到第三主管内部,且第三主管内部的压载水经由对应的第二支管进入到压载舱内部。与此同时,与第二主管相连的海水吸入管上的压载水泵能够通过对应的第一支管将压载水舱内部的压载水吸出到第二主管内部,之后驱动第二主管内部的压载水经由后侧管进入到第四主管内部,且第四主管内部的压载水经由对应的第二支管进入到压载水舱内部。这样左舷船身内部的压载水体积减小,左舷船身上浮,右舷船身内部的压载水体积增加,右舷船身下沉,使得船身能够在较快时间内恢复平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压载系统的压载水置换效率,且船身的平衡恢复速度更加快捷。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入管上设置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用于对吸入到第一吸入管内部的海水进行过滤。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吸入管上设置有过滤件,过滤件能够对进入到海水吸入管内部的海水进行过滤,使得海水里混杂的杂质不易进入到船身内部,且压载系统不易出现被杂质堵塞而无法运转的情况,使得该压载系统的使用过程变得更加顺畅。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对海水进行杀菌处理的压载水处理装置,所述压载水处理装置上设置有与右舷主管相连供压载水进入到压载水处理装置内部的进水管、供经由压载水处理装置处理之后的压载水流回至右舷主管内部的回水管以及与船外海水相连的排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用于将海水注入到压载水处理装置内部的增压泵,所述左舷主管上设置有与进水管相连通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与回水管相连的输送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带有该压载系统的船进行跨区域的远洋航行过程中,可以先将回水管关闭,之后控制右舷上某一第二支管上的第二水阀开启,使得对应压载水舱内部的压载水在增压泵的作用下进入到右舷主管内部,之后右舷主管内部的压载水经由进水管进入到压载水处理装置内部,在压载水处理装置对内部的压载水进行电解杀菌之后,压载水流入到回水管内部且从输送管中流入到左舷主管内部,之后左舷主管内部的压载水通过第一支管流入到左舷内部空的压载水舱内部。当然在航行过程中,也可以先将输送管关闭,之后控制左舷上某一第一支管上的第一水阀开启,使得对应压载水舱内部的压载水在增压泵的作用下进入到左舷主管内部,之后左舷主管内部的压载水经由连通管进入到进水管内部,之后进水管内部的压载水进入到压载水处理装置内部,且压载水处理装置对压载水进行电解杀菌。之后压载水处理装置内部的压载水经由排水管进入到右舷主管内部,且通过连接在右舷主管上的第二支管进入到空的压载水舱内部。这样就不需要在船身内部设置四台与压载水泵相对的压载水处理装置,节约了成本,而且增压泵单位时间的流量小于压载水泵单位时间的流量仍可以有效对船身内部的压载水进行杀菌处理。
优选的,所述压载水处理装置包括与进水管相连的用于对海水进行过滤的过滤器以及连接在过滤器以及排水管之间用于对海水进行电解杀菌的EUT单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压载水进行处理时,首先使用过滤器对压载水进行过滤,使得压载水内部的杂质不易进入到EUT单元内部并造成EUT单元损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压载水处理装置的使用寿命。之后EUT单元对压载水进行杀菌处理。EUT单元可以产生大量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是一种重要的活性氧,从分子式上看是由氢氧根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羟基自由基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它存在的时间非常短,可以瞬间与微生物或其他有机污染物发生反应,从而完成灭菌消毒过程。且由于存在和反映时间只有几纳秒因此不会对管道和船体造成腐蚀。这样远航船只上的压载水内部存在的某个海域的生物不易进入到另一个的海域内并造成生物入侵。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上连接有中和单元,所述中和单元内部存放有中和药剂,所述中和药剂用于释放到排水管内部进而对排水管内部的压载水经EUT单元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进行中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经压载水处理装置处理的压载水排放到船外海水内部时,若某一压载水舱内部的压载水经处理的时间较短,压载水内部残留有较多羟基自由基时,控制中和单元将中和药剂排放到排水管内部,使得中和药剂与羟基自由基产生氧化还原反应,进而降低压载水中羟基自由基的浓度。
优选的,所述海水吸入管上设置有与进水管相连通的衔接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海水吸入到船体内部时,可以控制海水经由衔接管进入到进水管内部,之后进水管内部的海水可以经由排水管进入到右舷主管内部或者经由回水管、输送管以及连通管进入到左舷主管内部。这样海水中存在的生物不易进入到船身内部。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海水能够同时进入到第一主管、第二主管、第三主管以及第四主管内部并最终进入到对应的压载水舱内部,这样船身在下沉的过程中,船身不易发生倾斜,且在海水注入到压载水舱内部的过程中,可以控制压载水泵持续以大流量的状态进行工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压载系统对压载水的置换效率;
2、在将货物搬运到船身上时,若船首上翘,则可以将船首处的压载水通过连接管排放到船尾的压载水舱内部,若左舷上翘,则可以将左舷处的压载水通过前侧管以及后侧管排放至右舷的压载水舱内部,使得船身能够较快速度恢复平衡。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的组成情况;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部放大图;
图4为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组成情况。
附图标记:1、第一支管;2、第一水阀;3、左舷主管;31、第一主管;32、第二主管;4、右舷主管;41、第三主管;42、第四主管;5、第二支管;6、第二水阀;7、第一隔离阀;8、第二隔离阀;9、海水吸入管;91、第一吸入管;92、第二吸入管;10、压载水泵;11、送水管;12、出水管;13、连接管;14、连管水阀;15、前侧管;16、第一侧管水阀;17、后侧管;18、第二侧管水阀;19、过滤件;20、压载水处理装置;201、过滤器;202、EUT单元;21、进水管;22、回水管;23、排水管;24、增压泵;25、连通管;26、输送管;27、衔接管;28、中和单元;29、中和药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压载系统,如图1、图2所示,包括左右对称设置在船身内部的左舷主管3以及右舷主管4。左舷主管3上设置有若干与左舷上压载水舱一一对应相连的第一支管1,每根第一支管1上均设置有第一水阀2,第一水阀2用于控制第一支管1的开启或者关闭。左舷主管3上设置有第一隔离阀7,第一隔离阀7将左舷主管3分隔成靠近船首一侧的第一主管31以及靠近船尾一侧的第二主管32,且第一隔离阀7用于控制第一主管31与第二主管32之间的连通或者断开。
右舷主管4上设置有若干与右舷上压载水舱一一对应相连的第二支管5,且每根第二支管5上均设置有第二水阀6,第二水阀6用于控制第二支管5的开启或者关闭。右舷主管4上设置有第二隔离阀8,第二隔离阀8将右舷主管4分隔成靠近船首的第三主管41以及靠近船尾的第四主管42,且第二隔离用于控制第三主管41与第二主管32之间的连通或者断开。
第一主管31、第二主管32、第三主管41以及第四主管42上均连接有海水吸入管9,且海水吸入管9与船外海水相连。海水吸入管9上设置有压载水泵10,压载水泵10将海水吸入管9分隔成背离左舷主管3或者右舷主管4的第一吸入管91以及靠近左舷主管3或者右舷主管4的第二吸入管92。第一吸入管91上设置有送水管11,送水管11与左舷主管3或者右舷主管4相连,第二吸入管92上设置有出水管12,出水管12贯穿于船体侧壁且与船外海水相连。第二吸入管92上设置有过滤件19,过滤件19用于对进入到第二吸入管92内部的海水进行过滤,过滤件19可以选用滤网等。
在需要控制船体下沉时,首先控制第一隔离阀7关闭,使得第一主管31与第二主管32断开;控制第二隔离阀8关闭,使得第三主管41与第四主管42断开。之后控制与第一主管31相连的压载水泵10开启,使得压载水泵10将海水吸入到第一吸入管91内部,之后第一吸入管91内部的海水经由压载水泵10的加速之后进入到第二吸入管92内部,之后第二吸入管92内部的海水进入到第一主管31内部,而左舷主管3内部的海水通过第一支管1进入到对应的压载水舱内部;控制与第二主管32相连的压载水泵10开启,使得海水经由海水吸入管9进入到第二主管32内部,之后第二主管32内部的海水通过第一支管1进入到对应的压载水舱内部;控制与第三主管41相连的压载水泵10开启,使得海水经由海水吸入管9进入到第三主管41内部,而第三主管41内部的海水通过第二支管5进入到对应的压载水舱内部;控制与第四主管42相连的压载水泵10开启,使得海水经由海水吸入管9进入到第四主管42内部,而第四主管42内部的海水通过第二支管5进入到对应的压载水舱内部。这样在注入压载水的过程中,船身在上浮或者下沉过程中不发生倾斜。而且在压载水泵10进行注水或者排水的过程中,可以控制压载水泵10的流量至额定值,这样压载水置换压载水效率较高,且船身的上浮以及下沉过程较为快捷。
在需要控制船体上浮时,控制第二吸入管92远离压载水泵10的一侧关闭。之后控制与第一主管31相连的压载水泵10开启,使得与第一主管31相连的压载水舱内部的压载水进入到第一主管31内部,且第一主管31内部的压载水经由送水管11进入到第一吸入管91内部,之后该压载水泵10驱动第一吸入管91内部的压载水经由出水管12排出到船外;与此同时,控制与第二主管32相连的压载水泵10开启,使得与第二主管32相连的压载水舱内部的压载水进入到第二主管32内部,且第二主管32内部的压载水经由送水管11进入到第一吸入管91内部,之后该压载水泵10驱动第一吸入管91内部的压载水经由出水管12排出到船外;与此同时,控制与第三主管41相连的压载水泵10开启,使得与第三主管41相连的压载水舱内部的压载水进入到第三主管41内部,且第三主管41内部的压载水经由送水管11进入到第一吸入管91内部,之后该压载水泵10驱动第一吸入管91内部的压载水经由出水管12排出到船外;与此同时,控制与第四主管42相连的压载水泵10开启,使得与第四主管42相连的压载水舱内部的压载水进入到第四主管42内部,且第四主管42内部的压载水经由送水管11进入到第一吸入管91内部,之后该压载水泵10驱动第一吸入管91内部的压载水经由出水管12排出到船外。
连接在左舷主管3的两根第二吸入管92之间以及连接在右舷主管4上的两根第二吸入管92之间均设置有连接管13。两根连接管13上均设置有连管水阀14,连管水阀14用于控制连接管13的开启或者关闭。在将货物运送至船体的过程中,若船首下沉时,控制连管水阀14开启,与第一主管31相连的压载水泵10将与第一主管31相连的压载水舱内部的压载水抽出至第一主管31,之后第一主管31内部的压载水经过连接管13进入到第二主管32内部,第二主管32内部的压载水通过第一支管1进入到对应的压载水舱内部;与此同时,与第三主管41相连的压载水泵10将与第三主管41相连的压载水舱内部的压载水抽出至第三主管41,之后第三主管41内部的压载水经过连接管13进入到第四主管42内部,第四主管42内部的压载水通过第二支管5进入到对应的压载水舱内部。这一过程中,船首上浮而船尾下沉,使得船身能够在更快的时间内恢复平衡。
若船尾下沉时,控制连管水阀14开启,与第二主管32相连的压载水泵10将与第二主管32相连的压载水舱内部的压载水抽出至第二主管32,之后第二主管32内部的压载水经过连接管13进入到第一主管31内部,第一主管31内部的压载水通过第一支管1进入到对应的压载水舱内部;与此同时,与第四主管42相连的压载水泵10将与第四主管42相连的压载水舱内部的压载水抽出至第四主管42,之后第四主管42内部的压载水经过连接管13进入到第三主管41内部,第三主管41内部的压载水通过第二支管5进入到对应的压载水舱内部。这一过程中,船首下沉而船尾上浮,使得船身能够在更快的时间内恢复平衡。
第一主管31与第三主管41之间设置有前侧管15,且前侧管15用于连通第一主管31以及第三主管41。前侧管15上设置有第一侧管水阀16,第一侧管水阀16用于控制前侧管15开启或者关闭。第二主管32与第四主管42之间设置有前侧管15,且前侧管15用于连通第二主管32以及第四主管42。前侧管15上设置有第二侧管水阀18,第二侧管水阀18用于控制前侧管15开启或者关闭。
在将货物搬运至船体上时,若左舷下沉时,控制第一隔离阀7以及第二隔离阀8关闭,之后通过与第一主管31相连的压载水泵10将与第一主管31相连的压载水舱内部的压载水抽出,使得压载水进入到第一主管31内部。之后第一主管31内部的压载水经由前侧管15进入到第三主管41内部,且第三主管41内部的压载水经由第二支管5进入到压载水舱内部。与此同时,通过与第二主管32相连的压载水泵10将与第二主管32相连的压载水舱内部的压载水抽出,使得压载水进入到第二主管32内部。之后第二主管32内部的压载水经由后侧管17进入到第四主管42内部,且第四主管42内部的压载水经由第二支管5进入到压载水舱内部。这一过程中,左舷上浮而右舷下沉,使得船身能够在更短时间内恢复左右平衡。
如图1、图3所示,压载系统还包括压载水处理装置20,压载水处理装置20用于对内部的压载水进行杀菌处理。压载水处理装置20一端设置有与右舷主管4相连通的进水管21,进水管21上设置有增压泵24,增压泵24用于驱动进水管21内部的压载水进入到压载水处理装置20内部。进水管21上还设置有连通管25以及衔接管27,且连通管25远离进水管21的端部与左舷主管3相连,衔接管27远离进水管21的端部与海水吸入管9相连。压载水处理装置20另一端上设置有与右舷主管4相连且供压载水处理装置20内部的压载水进入到右舷主管4内部的回水管22。回水管22上设置有输送管26,且输送管26远离回水管22的端部与连通管25相连。
如图3、图4所示,压载水处理装置20包括由进水管21一侧向回水管22一侧依次设置的过滤器201以及EUT单元202。过滤器201用于对进水管21流入的压载水进行过滤,使得压载水内部的杂质不易进入到EUT单元202内部,过滤器201可以选用自动反清洗过滤器201。EUT的处理原理是使用电子激发特殊的半导体材料,利用水分子形成高活性的羟基自由基,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来杀死水中的微生物、细菌及病毒,并能够减少水中其他有机物。
如图1、图3、图4所示,在船只需要从一片海域航行到另一片海域时,需要对压载水舱内部的压载水进行杀菌处理,以保证一片海域内部的生物不易进入到另一片海域内部。在需要对左舷内部的压载水进行处理时,可以先控制进水管21与右舷主管4断开,且输送管26与连通管25断开。之后通过增压泵24将与左舷主管3相连的压载水舱内部的压载水抽至左舷主管3内部,之后左舷主管3内部的压载水经由连通管25进入到进水管21内部,之后增压泵24驱动进水管21内部的压载水向着回水管22一侧流动,与此同时,过滤器201对压载水进行过滤,EUT单元202对压载水进行电解杀菌。之后压载水经由回水管22进入到右舷主管4内部。之后右舷主管4内部的压载水通过第二支管5进入到空的压载水舱内部。
在需要对右舷内部的压载水进行处理时,控制回水管22与右舷主管4之间断开,控制连通管25与进水管21之间断开。之后通过增压泵24将与右舷主管4相连的压载水舱内部的压载水抽出,之后右舷主管4内部的压载水进入到进水管21内部,之后增压泵24驱动进水管21内部的压载水向着回水管22一侧流动,与此同时,过滤器201对压载水进行过滤,EUT单元202对压载水进行电解杀菌,之后压载水经由回水管22进入到输送管26内部,且输送管26内部的压载水经由连通管25进入到左舷主管3内部,之后左舷主管3内部的压载水通过第一支管1进入到空的压载水舱内部。
如图3、图4所示,回水管22上设置有与船外海水相连的排水管23,排水管23上设置有中和单元28,中和单元28可以选用金属桶。中和单元28内部存放有中和药剂29,中和药剂29用于释放到排水管23内部进而对排水管23内部压载水中含有的羟基自由基进行中和,中和药剂29可以选用酸性高锰酸钾。
在需要将经压载水处理装置20处理的压载水排放到船外海水内部时,若压载水内部残留有较多羟基自由基,则控制中和单元28将中和药剂29排放到排水管23内部,使得中和药剂29与羟基自由基产生氧化还原反应,进而降低压载水中羟基自由基的浓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8)

1.一种压载系统,包括左舷主管(3)、若干设置在左舷主管(3)上用于与压载水舱相连的第一支管(1)、设置在第一支管(1)上用于控制第一支管(1)开启或者关闭的第一水阀(2)、右舷主管(4)、若干设置在右舷主管(4)上用于与压载水舱相连的第二支管(5)、设置在第二支管(5)上用于控制第二支管(5)开启或者关闭的第二水阀(6),其特征是:所述左舷主管(3)上设置有第一隔离阀(7),且第一隔离阀(7)将左舷主管(3)分隔成靠近船首一侧的第一主管(31)以及靠近船尾一侧的第二主管(32),右舷主管(4)上设置有第二隔离阀(8),且第二隔离阀(8)将右舷主管(4)分隔成靠近船首一侧的第三主管(41)以及靠近船尾一侧的第四主管(42),所述第一主管(31)、第二主管(32)、第三主管(41)以及第四主管(42)上均连接有与船外海水连通的海水吸入管(9),所述海水吸入管(9)上设置有用于将海水吸入至海水吸入管(9)的压载水泵(10),且压载水泵(10)将海水吸入管(9)分隔成靠近船外海水一侧的第一吸入管(91)以及远离船外海水一侧的第二吸入管(92),所述第一吸入管(91)上设置有与左舷主管(3)或者右舷主管(4)相连的送水管(11),所述第二吸入管(92)上设置有与船外海水相连的出水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载系统,其特征是:相邻两根第二吸入管(92)之间连接有连接管(13),所述连接管(1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连接管(13)开启或者关闭的连管水阀(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载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主管(31)以及第三主管(41)之间连接有前侧管(15),所述前侧管(15)上设置有控制前侧管(15)开启或者关闭的第一侧管水阀(16),所述第二主管(32)以及第四主管(42)之间连接有后侧管(17),所述后侧管(17)上设置有控制后侧管(17)开启或者关闭的第二侧管水阀(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载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吸入管(91)上设置有过滤件(19),所述过滤件(19)用于对吸入到第一吸入管(91)内部的海水进行过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载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用于对海水进行杀菌处理的压载水处理装置(20),所述压载水处理装置(20)上设置有与右舷主管(4)相连供压载水进入到压载水处理装置(20)内部的进水管(21)、供经由压载水处理装置(20)处理之后的压载水流回至右舷主管(4)内部的回水管(22)以及与船外海水相连的排水管(23),所述进水管(21)上设置有用于将海水注入到压载水处理装置(20)内部的增压泵(24),所述左舷主管(3)上设置有与进水管(21)相连通的连通管(25),所述连通管(25)上设置有与回水管(22)相连的输送管(2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载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压载水处理装置(20)包括与进水管(21)相连的用于对海水进行过滤的过滤器(201)以及连接在过滤器(201)以及排水管(23)之间用于对海水进行电解杀菌的EUT单元(2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载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排水管(23)上连接有中和单元(28),所述中和单元(28)内部存放有中和药剂(29),所述中和药剂(29)用于释放到排水管(23)内部进而对排水管(23)内部的压载水经EUT单元(202)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进行中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载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海水吸入管(9)上设置有与进水管(21)相连通的衔接管(27)。
CN201711253872.9A 2017-12-02 2017-12-02 压载系统 Active CN1078398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53872.9A CN107839852B (zh) 2017-12-02 2017-12-02 压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53872.9A CN107839852B (zh) 2017-12-02 2017-12-02 压载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9852A true CN107839852A (zh) 2018-03-27
CN107839852B CN107839852B (zh) 2024-02-02

Family

ID=61664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53872.9A Active CN107839852B (zh) 2017-12-02 2017-12-02 压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3985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6499A (zh) * 2019-04-30 2019-07-2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环形管网的船用压水堆海水冷却系统
CN111874156A (zh) * 2020-07-31 2020-11-03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压载水系统及船舶
CN114379708A (zh) * 2022-02-25 2022-04-22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压载水系统及船舶
CN114572342A (zh) * 2022-03-28 2022-06-03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压载系统的双头船舶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45646A (ko) * 2005-10-28 2007-05-02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박의 발라스트 수 침전물 처리기능을 갖는 다목적해수교환장치
KR20100107097A (ko) * 2009-03-25 2010-10-05 대우조선해양 주식회사 선박의 밸러스트 시스템
CN202201151U (zh) * 2011-08-18 2012-04-25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半潜平台的反倾覆系统以及半潜平台
CN103057673A (zh) * 2012-12-20 2013-04-24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抗横倾的压载结构
CN104608879A (zh) * 2015-01-12 2015-05-13 大连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压载水置换系统
CN207580117U (zh) * 2017-12-02 2018-07-06 浙江宏盛造船有限公司 压载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45646A (ko) * 2005-10-28 2007-05-02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박의 발라스트 수 침전물 처리기능을 갖는 다목적해수교환장치
KR20100107097A (ko) * 2009-03-25 2010-10-05 대우조선해양 주식회사 선박의 밸러스트 시스템
CN202201151U (zh) * 2011-08-18 2012-04-25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半潜平台的反倾覆系统以及半潜平台
CN103057673A (zh) * 2012-12-20 2013-04-24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抗横倾的压载结构
CN104608879A (zh) * 2015-01-12 2015-05-13 大连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压载水置换系统
CN207580117U (zh) * 2017-12-02 2018-07-06 浙江宏盛造船有限公司 压载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6499A (zh) * 2019-04-30 2019-07-2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环形管网的船用压水堆海水冷却系统
CN111874156A (zh) * 2020-07-31 2020-11-03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压载水系统及船舶
CN114379708A (zh) * 2022-02-25 2022-04-22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压载水系统及船舶
CN114572342A (zh) * 2022-03-28 2022-06-03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压载系统的双头船舶
CN114572342B (zh) * 2022-03-28 2023-09-22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压载系统的双头船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9852B (zh) 2024-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39852A (zh) 压载系统
CN102276006B (zh) 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TWI272252B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water treatment
CN207580117U (zh) 压载系统
CN1997599A (zh) 压载水系统
CN101746488B (zh) 水上清道夫多功能环保船设备及其方法
KR20000053355A (ko) 선박의 밸러스트 워터 내의 미생물을 사멸시키기 위한 방법 및장치
JP2008063823A (ja) アオコ藻類増殖防止型水面浮遊物回収浮体装置
CN101948191A (zh) 一种处理船舶压载水的系统
CN104817214A (zh) 可在线防污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及船舶压载水处理方法
WO2008110060A1 (fr) Dispositif d'auto-séparation eau-huile et dispositif de récupération, et système les combinant
CN204779177U (zh) 可在线防污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
CN210912797U (zh) 一种基于贯通流系统的溢油回收船
CN104760665A (zh) 一种调节水上浮体浮态的节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8378627U (zh) 船舶新型稀释法压载水处理系统
KR20160101597A (ko) 평형수 처리 시스템
JP2006043674A (ja) 微生物を利用したバラスト水浄化システム
CN108358273A (zh) 一种蓝藻水华的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JP2006188140A (ja) 船舶及び船舶の運航方法
CN201376925Y (zh) 多段式分级连续微泡分离废水回收设备
CN112550582A (zh) 一种用于减少压载水吸入泥沙的压载系统及船舶
CN201605567U (zh) 水上清道夫多功能环保船设备
KR20160087620A (ko) 이종 유체의 주입 및 배출을 위한 이중 배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선체 부상 유도장치
CN101838059B (zh) 多段式分级连续微泡分离废水回收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JPH09118291A (ja) 水系の浄化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