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32480A - 一种弹性地基上框架的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弹性地基上框架的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32480A
CN107832480A CN201710445141.8A CN201710445141A CN107832480A CN 107832480 A CN107832480 A CN 107832480A CN 201710445141 A CN201710445141 A CN 201710445141A CN 107832480 A CN107832480 A CN 1078324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foundation
force
framework
closur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451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32480B (zh
Inventor
陈本龙
马青
路雷
申显柱
郝鹏
文浩
王家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Guiyang Enginee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Guiya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Guiyang Enginee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Guiya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4514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324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32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2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324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24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弹性地基上框架的计算方法,利用链杆法的简化思路和结构力学求解器弹性支座计算功能实现地基反力计算;然后,利用结构力学求解器超静定框架计算功能实现闭合框架内力计算。本发明具有链杆法适用范围广泛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链杆法繁琐的典型方程求解,简化了计算过程,较链杆法提高计算效率30倍以上,且主要计算过程由软件自动完成,解决了手算法易出错的不足,提高了计算准确率。

Description

一种弹性地基上框架的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性地基上框架的计算方法,特别是涉及水电工程中常用的 文克尔地基和弹性半无限地基上框架的计算方法,属于基础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弹性地基上框架是水利工程中一种常用的计算简图,如水电站厂房尾水管, 泵站进、出水流道,涵洞,船闸和水闸等,均可简化为弹性地基上的平面框架结 构,这也是现行水电站厂房、泵站和水闸等行业规范推荐的计算模型。弹性地基 上框架把上部结构和基础底板作为一个整体按闭合框架进行计算,闭合框架计算 时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较之于只考虑基础-地基共同作用的弹性地 基上梁的计算更为复杂。
弹性地基上框架计算的关键在于求解地基反力。从力学的观点讲,这是两个 物体相互挤压的接触问题,其计算十分复杂,只有极少数情况下能等到解析解。 为了将问题简化,通常需要对地基反力与地基变形提出某种关系式,即假设一“地 基模型”。目前,水电工程中常用的地基模型有文克尔地基模型和弹性半无限地 基模型两种。
(1)文克尔地基模型
文克尔地基模假定地基土表面上任一点处的沉降si,与该点所承受的压力强 度pi成正比,而与其他点上的压力无关,即:
pi=k0si (1)
式中:k0——地基抗力系数,也称基床系数,kN/m3
(2)弹性半无限地基模型
弹性半无限地基模型假设地基是一个均质、连续、弹性的半无限体。所谓半 无限体是指占据整个空间下半部的物体,即上表面是一个平面,并向四周和向下 方无限延伸的物体。按照弹性半无限体的假设计算弹性地基上的结构,必须把问 题区分为平面问题和空间问题,平面问题又可以分为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 题。弹性半无限地基模型中的平面问题,也称为弹性半平面地基;弹性半无限地 基模型中的空间问题,也称为弹性半空间地基。
1)弹性半平面地基
弹性半平面地基平面应力情况下,半无限平面体的边界上作用有一集中力P 时,距离作用点为r和d的两点之间的相对沉降,如图1中左边部分所示,可以 按照弹性力学弗拉曼(Flamant)公式计算:
式中:E0——地基变形模量,kN/m2
如图1中右边部分所示的半无限平面体,设在i点处作用有一均匀分布在长 度为c、宽度为1的面积上的单位力,这个均布力的强度q=1/c,荷载的合力为1。 要计算在此均布力作用下距均布力中点I为x的一点k点的沉降ski(对于指定参 考点的相对沉降),只有选定一个距作用力足够远(即d很大)的点作为基准点, 积分时把d当做常数,由微段dr上的小集中力dr/c在k点所引起的沉降,可利 用式(2)积分求得:
其中:
式中:d——均布力中点I和指定参考点的距离,计算时假定指定参考点取得足
够远,故可取d为常数,m;
如果k点与i点重合,即x=0,Fki=0则
上述沉降公式是平面应力问题导出的,对于平面变形问题,沉降公式(3) 仍然适用,但式中的E0应替换成E0/(1+μ0 2)。
2)弹性半空间地基
弹性半空间地基上,半无限空间体上作用一集中力P时,距离集中力作用 点为r的任意点k的地基表面沉降(绝对沉降),如图2中左边部分所示,可以 按照弹性力学中的布希涅斯克(J.Boussinesq)公式计算:
式中:μ0——地基泊松比。
如图2中右边部分所示的半无限空间体,设在i点处作用有一均匀分布在长 度为c、宽度为b的面积上的单位力,这个均布力的强度为则距i点为 x的k点的沉降,可利用式(7)积分求得:
其中:
如果k点均布荷载中心i重合,则沉降计算公式仍为式(8),但式中的系数 Fki为:
设弹性半无限地基表面作用着任意分布的荷载,把基底平面划分为n个矩形 网格(如图3所示),作用于各网格面积(f1,f2,…,fn)上的基地压力(p1, p2,…,pn)可近似地认为是均布的。如果以柔度系数δij表示网格i的中点由作 用于网格j上的均布压力pj=1/fj(此时面积fj上的总压力Rj=1,Rj=pjfj称 为集中基地反力)引起的沉降。则按叠加原理网格i中点的沉降应为所有n个网 格上的地基压力分别引起的沉降之和,即:
实际计算δij时,常以均布力pj=1/fj作用于fj来计算。
由式(3)可得弹性半平面地基柔度系数δij
由式(8)可得弹性半空间地基柔度系数δij
目前,弹性地基上框架的计算方法主要有:链杆法、常数法和逐次渐进法。
链杆法是前苏联学者热莫奇金提出的一种弹性地基上框架的简化计算方法。 链杆法计算弹性地基上框架时需将闭合框架底板分为若干个相同的区段,在每个 区段的中心设置一根刚性链杆,用它来联系闭合框架和地基,从而将弹性地基上 框架的无穷多次超静定问题简化为有限次超静定问题。同时将闭合框架顶板切 开,并在切口处放上超静定力,即利用结构力学力法原理将闭合框架拆分成静定 结构。然后通过的静力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建立链杆法典型方程,从而求 得链杆的内力(地基反力)和闭合框架内力。该方法为近似解,计算精度随链杆 数的增多而提高,一般取6~10根链杆,就可以得到满足实际设计精度的解答。 链杆法力学概念明确,适用范围广泛,但其计算繁琐、工作量大,尤其是框架跨 数较多时更是如此。
常数法是潘家铮提出的弹性地基上框架的简化计算方法,其基本原理与普通 框架结构分析中的力矩分配法和角变分配法相同。计算时将弹性地基上的闭合框 架拆分为基础底板和上部框架两部分分别进行计算,并且利用形常数和载常数使 节点上的弯矩平衡(弯矩分配法)或角变平衡(角变分配法),计算中首先将框架立 柱下端固定,求出框架的定端弯矩及抗挠劲度,然后视基础底板为一特殊梁,求 出它的定端弯矩及抗挠劲度,最后分配结点不平衡弯矩并分别进行底板和上部框 架的计算。常数法采用工程设计人员熟悉的力矩分配法进行计算,避免了链杆法 典型方程繁琐的求解过程,计算较链杆法有一定的简化,但其只适应底板为等截 面且跨数较少的等跨闭合框架,且只能采用手算,计算仍较繁琐。
逐次渐进法是沈英武提出的弹性地基上框架的简化计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 先不考虑地基特性的影响,将闭合框架上全部竖向荷载,按材料力学偏心受压公 式,初步拟定弹性地基上框架第一次近似的反力图形,将框架底板分为10等分, 每一等分上的反力以集中力表示,连同端反力共有11个集中反力;之后,视初 步反力为作用在闭合框架底板上的外力,计算出各杆的固端弯矩、传递系数和分 配系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框架内力;再之后,将柱脚切开把柱脚内力作用在底 板上,按弹性地基梁计算闭合框架底板的地基反力(该反力肯定与第一次假定的 反力图形不同);然后,将此反力作用于闭合框架上,按上述过程再算一次,又 得新的地基反力图形,如此重复数次,直到最后一次反力图形与上一次反力图形 接近为止,则最后一次地基反力和闭合框架内力就是计算结果。逐次渐进法采用力矩分配法和弹性地基梁法交替计算逐渐逼近结构精确解,免了链杆法典型方解 繁琐的求解过程,计算较链杆法有一定的简化,但只能采用手算,计算仍较繁琐。
同时,ANSYS、ABAQUS等大型商用有限元软件也能计算弹性地基上框架, 但这些软件都是通用的有限元软件,需要设计人员有足够的经验进行参数设置和 结果合理性分析,且建模过程复杂,不能直接求得闭合框架内力,计算结果受人 为因素影响较大。
总之,现有弹性地基上框架的计算方法中,链杆法、常数法和逐次渐进法需 采用人工手算,计算繁琐,效率低,易出错;商用软件针对性不强,建模复杂、 计算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弹性地基上框架的现有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力学 求解器的弹性地基上框架的计算方法,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利用链杆法的简化思路和结构力学求解器弹性支座计 算功能实现地基反力计算;然后,利用结构力学求解器超静定框架计算功能实现 闭合框架内力计算。
具体来说,就是用结构力学求解器弹性支座代替链杆法中的刚性链杆,用弹 性支座的变形代替地基的沉降,将闭合框架变成支承在n个不同刚度(K1,K2,…, Kn)的弹性支座上的框架,而连续的基底反力也就离散为n个集中反力(R1, R2,…,Rn),这样就把原本为无限次支承的闭合框架计算问题,简化为支承在 若干个弹性支座上的闭合框架的计算问题,从而利用结构力学求解器弹性支座计 算功能计算出各支座反力(即集中的地基反力Ri),并进一步的将集中反力Ri均 化到各底板段上,计算出阶梯形分布的地基反力pi,以近似代替曲线分布的地基 反力,从而实现地基反力的计算;然后,根据所有荷载(含阶梯形地基反力)计 算成果,并利用结构几何组成原理,将闭合框架构造为几何不变体系,从而利用 结构力学求解器超静定框架计算功能实现闭合框架内力计算。
其中,结构力学求解器(Structural Mechanics Solver,简称SM Solver)是清 华大学袁驷教授主持研发的结构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计算软件,其求解内容包括 了二维平面结构(体系)的几何组成、静定、超静定、位移、内力、影响线、包 络图、自由振动、弹性稳定、极限荷载等经典结构力学中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 全部采用精确算法给出精确解答。结构力学求解器一款快捷准确的平面结构辅助 计算软件,但其没有专门的弹性地基上框架计算功能,不能直接用于弹性地基上 框架的计算。不过结构力学求解器可以设置弹性支座,其特点是支座产生弹性变 形,而且支座反力与其对应的变形成正比。这个比例系数弹性支座的刚度系数K, 即刚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使支座产生单位位移时所需施加的力。根据弹性支座定 义,可得支座反力计算公式为:
R=Ks (14)
式中:R——支座反力,kN;
K——弹性支座的刚度系数,kN/m;
s——弹性支座的变形量,m;。
本发明的弹性地基上框架的计算方法,包括地基反力计算和闭合框架内力计 算,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地基反力计算
第一步:底板段划分。本发明与链杆法一样将连续的地基反力简化为阶梯形 分布的反力,属于地基反力的近似解答,计算时底板分段越多,则解答愈趋精确。 链杆法在满足工程设计精度要求的前提下,为减少计算工作量一般将底板分为 6~10段,而本发明利用结构力学求解器软件进行计算,不需要求解链杆法繁琐 的典型方程,只需根据弹性支座刚度系数K,软件可自动进行反力计算,原则上 底板分段数不受计算工作量限制,但考虑到过多分段对精度提高意义不大。因此, 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底板分段数控制在10~20段即可。
第二步:建立地基反力计算模型。根据底板段划分结果,在各底板段中心设 在弹性支座;同时为阻止闭合框架的水平移动,还需在框架的任一端结点附加一 水平链杆,将闭合框架构造为几何不变体系。利用结构力学求解器中“结点定义”, “单元定义”,“弹性支座定义”,“荷载条件”和“材料性质”页面中将计算简图 输入结构力学求解器,建立地基反力计算模型。
第三步:弹性支座刚度系数K计算。
1)文克尔地基模型
文克尔地基上任一点的沉降只与该点的地基反力有关。因此弹性支座刚度系 数K为定值,可直接求解。设基础梁宽为b,梁分段长(弹性支座间距)为c, 根据结构力学求解器弹性支座反力计算公式和文克尔地基的定义可得:
Ri=Kisi=bcpi=(bc)(kisi)=(kibc)si (15)
即弹性支座刚度系数K为:
Ki=kibc (16)
式中:Ki——弹性支座i的刚度系数,kN/m;
ki——i区段梁下地基土的基床系数(垫层系数),kN/m3
2)弹性半无限地基模型
弹性半无限地基上任意一点的沉降与整个基底反力以及邻近荷载的分布有 关。因此,弹性支座刚度系数K为非定值,需引入变刚度系数的概念。根据结 构力学求解器弹性支座反力计算公式和弹性半无限地基沉降计算公式可得:
即弹性支座刚度系数K为:
上式的Ki是变化的未知数,无法一次求解得到解答,而需要用迭代法求解。 迭代法计算的步骤如下:
①计算初始地基反力{R0}。
一般假定地基反力直线分布,以各支座的平均反力作为迭代计算的初始地基 反力{R0};或者假定一个统一的K,带入结构力学求解器求出反力作为迭代计算 的初始地基反力{R0}。方法一直接得出反力值,方法二需要带入结构力学求解 器计算反力值,多一步计算过程。因此,除特殊情况(平均反力为0)外,建议 采用方法一确定初始地基反力{R0}。
②计算地基柔度矩阵[δ]。
对于弹性半平面地基,由于地基沉降计算公式为相对沉降,因此在迭代计算 中,应首先选定相对沉降计算基准点,确定沉降计算公式中的系数C。如图4所 示基准点的选择不同,相对沉降值大小不同,相当于求解器法中超静定结构体系 整体平移。而对于超静定结构,结构体系平移不会产生自内力,因此不会影响支 座反力的重分配。即不会因沉降计算基准点的选择不同,影响地基反力图形的分 布。沉降计算基准点选择的不同,虽不影响反力图形的分布,但会影响迭代收敛 速度,相对沉降越大,沉降差的敏感性越低,收敛越慢。因此,为加快迭代收敛 速度,在保证各轮次迭代计算中,不出现Ki为负值的情况下,相对沉降越小越 好。一般情况取系数C等于或略小于荷载作用于第1个支座时梁中间支座的沉 降系数Fk1(k为梁中间支座的编号)的绝对值,即梁中间支座的柔度系数δk1为 0或略小于0时,可满足不出现Ki为负值,且收敛较快。按上述方法确定系数C 后,按式(12)即可计算弹性半平面地基的柔度矩阵[δ]。
对于弹性半空间地基,由于地基沉降计算公式为绝对沉降,因此直接按式 (13)即可计算弹性半空间地基的柔度矩阵[δ]。
③计算地基沉降{s1}。
当不考虑边荷载影响时,根据步骤①和②计算结果,按公式{s1}=[δ]{R0}计 算地基沉降{s1}。
当考虑边荷载影响时,由于边荷载会引起弹性半无限地基附加沉降{s}″,根 据叠加原理可得地基沉降{s1}=[δ]{R0}+{s}″。边荷载沉降计算与链杆法考虑边 荷载引起的沉降计算方法相同。
弹性半平面地基边荷载附加沉降{s}″公式:
弹性半空间地基边荷载附加沉降{s}″公式:
④计算近似的刚度系数{K1}。
根据步骤②和③的计算结果,按公式计算 近似的刚度系数{K1}。
⑤计算弹性支座反力{R1}。
将步骤④计算的近似刚度系数{K1},输入结构力学求解器弹性支座刚度系 数中,由求解器计算弹性支座反力{R1}。
⑥弹性支座反力{R1}判断。
如果所有的为非负,则转入精度判断;如有负值,则令改点的重 新完成步骤③~⑤的运算,直到全部非负为止。
⑦精度判断。
对所有i成立,则迭代结束,转入内力计算。如果不满足, 则以{R1}作为新的{R0},重复上述步骤③~⑦,直至反力满足精度要求。ε为选 定的用以控制精度的小正数,一般可取为{R(0)}中各元素平均值的0.5%~1%。
第四步:弹性支座反力计算。将上一步计算确定的弹性支座刚度系数K,输 入结构力学求解器“支座定义”页面,然后通过软件“内力计算”页面的“反力 计算”选项,求得弹性支座反力Ri
第五步:阶梯形分布的反力计算。根据弹性支座反力Ri和底板分段长c,按 如下公式计算阶梯形分布的地基反力:
(2)闭合框架内力计算
第一步:几何不变体系构造。闭合框架内力计算时,地基的支撑作用被地基 反力所代替后,闭合框架成为具有3个自由度的几何可变体系,无法采用结构力 学求解器进行内力计算。因此,需增加约束限制闭合框架的自由度,将其构造成 几何不变体系;同时为保证增加约束后,结构内力不变(即超静定次数不变), 所增加的约束必须为非多余约束。根据结构力学几何组成原理,在闭合框架任一 结点设置一固定铰支座(相当于一个铰),另一结点设置一活动铰支座(相对于 一个链杆),从而在不改变超静定次数的情况下,实现闭合框架几何不变体系的 构造。
第二步:闭合框架内力计算。在闭合框架几何不变体系构造的基础上,根据 框架上荷载和阶梯形分布的地基反力,采用结构力求解器超静定框架计算功能, 即可求得闭合框架内力。
另需说明,对于弹性半平面地基中平面应变情况的闭合框架内力计算,则必 须将闭合框架的E应替换成E/(1+μ2),地基的E0应替换成E0/(1+μ0 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利用链杆法的简化思路和结构力学求解器强 大的计算功能,通过对闭合框架计算模型的适当调整,实现了弹性地基上框架的 快速计算。并经典型算例验证,对于文克尔地基模型,本发明的计算结果与链杆 法一致;对于弹性半无限地基模型,本发明计算结果随迭代次数的增加逐渐趋近 于链杆法,当迭代计算5次时,最大相对误差小于3%,已与连杆法计算结果非 常接近,可用于工程设计;当迭代计算20次时,其计算结果与链杆法计算结果 基本一致。本发明具有链杆法适用范围广泛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链杆法繁琐的 典型方程求解,简化了计算过程,较链杆法提高计算效率30倍以上,且主要计 算过程由软件自动完成,解决了手算法易出错的不足,提高了计算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弹性半平面地基沉降计算示意图;
图2弹性半空间地基沉降计算示意图;
图3基底网格划分示意图;
图4弹性半平面地基相对沉降计算基准点选择示意图;
图5弹性地基上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地基反力计算模型图;
图7为本发明闭合框架内力计算模型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弹性地基、2-闭合框架计算断面、3-框架上荷载、4-闭 合框架轴线、5-弹性支座、6-附加水平链杆、7-固定铰支座、8-活动铰支座、9- 阶梯形分布地基反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 制。
如图5所示,弹性地基上框架结构示意图,其由弹性地基1、闭合框架计算 断面2和框架上荷载3组成。
如图6所示,地基反力计算模型图,其由框架上荷载3、闭合框架轴线4、 弹性支座5和附加水平链杆6组成。
如图7所示,闭合框架内力计算模型图,其由框架上荷载3、闭合框架轴线 4、固定铰支座7、活动铰支座8和阶形分布地基反力9组成。
本发明实施时,具体步骤如下:
(1)地基反力计算
第一步:底板段划分。根据实际情况将底板划分为10~20段。
第二步:建立地基反力计算模型。根据底板段划分结果,在各底板段中心设 在弹性支座;同时为阻止闭合框架的水平移动,还需在框架的任一端结点(如A 结点)设置一附加水平链杆,将闭合框架构造为几何不变体系。利用结构力学求 解器中“结点定义”,“单元定义”,“弹性支座定义”,“荷载条件”和“材料性质”页 面中将计算简图输入结构力学求解器,建立地基反力计算模型,如图6所示。
第三步:弹性支座刚度系数K计算。
文克尔地基上弹性支座刚度系数K为定值,按公式(16)直接计算每个弹 性支座的刚度系数K。
弹性半无限地基上弹性支座刚度系数K为非定值,需按迭代法确定每个弹 性支座的刚度系数K。迭代步骤如下:
①计算初始地基反力{R0}。一般采用平均反力作为迭代计算的初始地基反 力{R0}。
②计算地基柔度矩阵[δ]。
对于弹性半平面地基,一般情况取系数C等于或略小于荷载作用于第1个 支座时梁中间支座的沉降系数Fk1(k为梁中间支座的编号),然后按式(12)即 可计算弹性半平面地基的柔度矩阵[δ]。
对于弹性半空间地基,直接按式(13)即可计算弹性半空间地基的柔度矩阵 [δ]。
③计算地基沉降{s1}。不考虑边荷载影响按公式{s1}=[δ]{R0}计算地基沉降{s1};考虑边荷载影响,根据叠加原理可得地基沉降{s1}=[δ]{R0}+{s}″,其中{s}″ 在弹性半平面地基中按式(19)计算;在弹性半空间地基中按式(20)计算。
④计算近似的刚度系数{K1}。根据步骤②和③的计算结果,按公式计算近似的刚度系数{K1}。
⑤计算弹性支座反力{R1},将步骤④计算的近似刚度系数{K1},输入结构 力学求解器弹性支座刚度系数中,由求解器计算弹性支座反力{R1}。
⑥弹性支座反力{R1}判断。如果所有的为非负,则转入精度判断;如有 负值,则令改点的重新完成步骤③~⑤的运算,直到全部非负为止。
7)精度判断。如对所有i成立,则迭代结束,转入内力计算。 如果不满足,则以{R1}作为新的{R0},重复上述步骤③~⑦,直至反力满足精度 要求。ε为选定的用以控制精度的小正数,一般可取为{R(0)}中各元素平均值的 0.5%~1%。
第四步:弹性支座反力计算。将上一步计算确定的弹性支座刚度系数K,输 入结构力学求解器“支座定义”页面,然后通过软件“内力计算”页面的“反力计算” 选项,求得弹性支座反力Ri
第四步:弹性支座反力计算。将上一步求得的弹性支座的刚度系数K,输入 到结构力学求解器“支座定义”页面,然后通过软件“内力计算”页面的“反力计算” 选项,求得弹性支座反力Ri
第五步:阶梯形分布的地基反力计算。根据弹性支座反力计算成果,按公式 (21)计算阶梯形分布的地基反力pi
(2)闭合框架内力计算
第一步:在闭合框架任一结点(如D结点)设置一固定铰支座,另一结点 (如F结点)设置一活动铰支座,将闭合框架构造为几何不变体系。
第二步:在上一步将闭合框架构造为几何不变体系的基础上,将框架上荷载 和阶梯形分布的地基反力输入闭合框架内力计算模型(如图7所示),即可采用 结构力学求解器超静定框架计算功能,进行闭合框架内力计算。
另外,对于弹性半平面地基中平面应变情况的闭合框架内力计算,则必须将 闭合框架的E应替换成E/(1+μ2),地基的E0应替换成E0/(1+μ0 2)。
当然,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 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弹性地基上框架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链杆法的简化思路和结构力学求解器弹性支座计算功能实现地基反力计算;然后,利用结构力学求解器超静定框架计算功能实现闭合框架内力计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地基上框架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结构力学求解器弹性支座代替链杆法中的刚性链杆,用弹性支座的变形代替地基的沉降,将闭合框架变成支承在n个不同刚度的弹性支座上的框架,而连续的基底反力也就离散为n个集中反力,这样就把原本为无限次支承的闭合框架计算问题,简化为支承在若干个弹性支座上的闭合框架的计算问题,从而利用结构力学求解器弹性支座计算功能计算出各支座反力,并进一步的将集中反力Ri均化到各底板段上,计算出阶梯形分布的地基反力pi,以近似代替曲线分布的地基反力,从而实现地基反力的计算;然后,根据所有荷载计算成果,并利用结构几何组成原理,将闭合框架构造为几何不变体系,从而利用结构力学求解器超静定框架计算功能实现闭合框架内力计算。
CN201710445141.8A 2017-06-13 2017-06-13 一种弹性地基上框架的计算方法 Active CN1078324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45141.8A CN107832480B (zh) 2017-06-13 2017-06-13 一种弹性地基上框架的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45141.8A CN107832480B (zh) 2017-06-13 2017-06-13 一种弹性地基上框架的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2480A true CN107832480A (zh) 2018-03-23
CN107832480B CN107832480B (zh) 2022-09-23

Family

ID=61642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45141.8A Active CN107832480B (zh) 2017-06-13 2017-06-13 一种弹性地基上框架的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3248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7547A (zh) * 2019-08-23 2019-11-29 重庆大学 基于人机交互的力学智能分析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85350Y (zh) * 2002-12-18 2003-11-05 周伟言 活动式广告牌
CN101476295A (zh) * 2009-01-09 2009-07-08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提前过孔施工方法
US20100300931A1 (en) * 2007-10-18 2010-12-02 Ecopetrol S.A. Method for the well-head treatment of heavy and extra-heavy crud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ansport conditions thereof
CN105631136A (zh) * 2015-12-29 2016-06-01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考虑封闭框架剪切变形和刚性节点的内力计算方法
CN105653786A (zh) * 2015-12-29 2016-06-08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考虑封闭框架剪切变形和刚性节点的内力计算方法
CN106251745A (zh) * 2016-09-23 2016-12-21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多功能刚架实验模型及实验方法
CN106529002A (zh) * 2016-11-04 2017-03-22 长安大学 一种隧道钢架辅助支撑体系的设计分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85350Y (zh) * 2002-12-18 2003-11-05 周伟言 活动式广告牌
US20100300931A1 (en) * 2007-10-18 2010-12-02 Ecopetrol S.A. Method for the well-head treatment of heavy and extra-heavy crud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ansport conditions thereof
CN101476295A (zh) * 2009-01-09 2009-07-08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提前过孔施工方法
CN105631136A (zh) * 2015-12-29 2016-06-01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考虑封闭框架剪切变形和刚性节点的内力计算方法
CN105653786A (zh) * 2015-12-29 2016-06-08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考虑封闭框架剪切变形和刚性节点的内力计算方法
CN106251745A (zh) * 2016-09-23 2016-12-21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多功能刚架实验模型及实验方法
CN106529002A (zh) * 2016-11-04 2017-03-22 长安大学 一种隧道钢架辅助支撑体系的设计分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JUAN CHENG等: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atrix Displacement Method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 Solving Frame Structure with SM Solver Software"",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
候兆霞: "《基础工程》", 30 June 2004,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刘璠: ""大变位条件下板桩墙地基反力系数m值的实验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李远瑛等: "带滑动支座斜杆刚架位移法计算", 《攀枝花学院学报》 *
袁海庆等: "排桩-内支撑深基坑支护体系的等效转换与简化计算", 《岩土工程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7547A (zh) * 2019-08-23 2019-11-29 重庆大学 基于人机交互的力学智能分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2480B (zh) 2022-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iraldo-Londoño et al. PolyStress: a Matlab implementation for local stress-constrained topology optimization using the augmented Lagrangian method
Rozvany et al. A new class of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problems: optimal archgrids
Gain et al. Phase-field based topology optimization with polygonal elements: a finite volume approach for the evolution equation
CN105631136B (zh) 一种考虑封闭框架剪切变形和刚性节点的内力计算方法
Liang et al. Optimal topology selection of continuum structures with displacement constraints
CN105653786B (zh) 一种考虑封闭框架剪切变形和刚性节点的内力计算方法
Changizi et al. Stress-based topology optimization of steel-frame structures using members with standard cross sections: Gradient-based approach
Pugnale et al. Morphogenesis and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shell structures with the aid of a genetic algorithm
CN109543207B (zh) 考虑可变分型线实现双模铸造件多组件设计的方法
CN107345409A (zh) 一种弹性地基上梁的计算方法
CN108846212A (zh) 一种刚架桩内力及位移设计计算方法
Tabak et al. Optimality criteria method for building frames
CN110321611A (zh) 一种多材料结构拓扑优化方法
Morfidis et al. Formulation of a generalized beam element on a two-parameter elastic foundation with semi-rigid connections and rigid offsets
CN111507026A (zh) 一种模拟节点达西渗透流速的双重网格多尺度有限单元法
CN107832480A (zh) 一种弹性地基上框架的计算方法
KR200467341Y1 (ko) 다단으로 분리한 태양광발전장치의 풍압저감 지지구조
CN103279591A (zh) 基于附加单元的固体重量压力载荷下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
Das et al.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reinforced cement concrete retaining wall
Rafezy et al. Coupled lateral–torsional frequencies of asymmetric, three-dimensional frame structures
Tangaramvong et al. Optimal performance-based rehabilitation of steel frames using braces
CN103020406A (zh) 竖井围护结构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其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CN103217906B (zh) 基于约束方程的固体重量压力载荷下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
CN113919071B (zh) 一种平板加筋的布局及形状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13139313B (zh) 基于有限元理论的等效轻量化结构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Renhong

Inventor after: Chen Benlong

Inventor after: Ma Qing

Inventor after: Lu Lei

Inventor after: Shen Xianzhu

Inventor after: Hao Peng

Inventor after: Wen Hao

Inventor after: Wang Jiaming

Inventor before: Chen Benlong

Inventor before: Ma Qing

Inventor before: Lu Lei

Inventor before: Shen Xianzhu

Inventor before: Hao Peng

Inventor before: Wen Hao

Inventor before: Wang Jiami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