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26978B - 一种双摆桥式起重机的速度轨迹规划消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摆桥式起重机的速度轨迹规划消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26978B
CN107826978B CN201710153470.5A CN201710153470A CN107826978B CN 107826978 B CN107826978 B CN 107826978B CN 201710153470 A CN201710153470 A CN 201710153470A CN 107826978 B CN107826978 B CN 1078269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ne
time
double pendulum
speed
tro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534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26978A (zh
Inventor
欧阳慧珉
胡金鑫
禹春敏
张广明
王德明
梅磊
邓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Lichu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15347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269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26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269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269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269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3/0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13/04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s of suspended loads, or preventing cable slack
    • B66C13/06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s of suspended loads, or preventing cable slack for minimising or preventing longitudinal or transverse swinging of lo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And Safety Of Cra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摆桥式起重机的速度轨迹规划消摆方法,当起重机负载为不规则形状(分布式质量)时,需将起重机模型看作双摆起重机,双摆起重机模型更接近实际生活。本方法主要思路为建立双摆起重机线性化模型,与设定的速度轨迹规划方程相结合,利用边界条件求解出时间最优的加减速时间参数,再控制小车跟踪速度轨迹运行,达到在无传感器反馈条件下的双摆桥式起重机消摆,从而使负载运行到指定位置时,负载摆动为零的同时时间最优。本发明方法同时考虑抑制一级和二级两个摆动角度,但控制方法简单易于实现,能大大提高起重机工作效率,能够有效避免因货物摆动而造成事故,在未来的运输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双摆桥式起重机的速度轨迹规划消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起重机控制技术领域,涉及数学建模、电机控制、机电一体化和传感器等技术,以速度轨迹规划和控制器设计为核心,基于电机控制的双摆桥式起重机速度轨迹规划消摆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为了便捷的运送负载到达指定位置,桥式起重机被应用于各种工业场所,例如工厂、矿山、港口、建筑工地等。起重机的有点不仅是能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能够提高运输效率。然而,因为天车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或减速运动,当负载到达指定位置时会产生残留摆动,并且这种残留摆动是欠阻尼的,一旦残留摆动产生,响应不能被迅速的终止。与此同时会降低工作效率、造成事故和人员伤亡。因此,能够提出一种让负载精确的运送到期望位置,并且能够快速抑制负载摆动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大多数抑制负载摆动方法的相关技术文献中,起重机挂钩质量被忽略,负载和挂钩被看作一个质点。然而,当挂钩质量大于负载质量或负载具有分布式的质量属性,该负载摆动应被视为双摆起重机系统:挂钩以小车为中心摆动,同时负载以挂钩为中心摆动,在这种两级摆角情形下,起重机系统具有两种不同的自然角频率,防摆特性也变得更加复杂,大大增加了起重机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和控制器的设计难度。
对于双摆起重机系统,部分学者已经提出了不同的控制方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W.Seering,W.E Singhose等人在输入延时比例叠加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输入整形(Input Shaping)控制方法,将其运用到双摆起重机防摆中。德国约旦大学(GermanJordanian University)Ziyad N.Masoud等人为双摆桥式起重机设计了一种混合输入整形策略,利用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Maleki等人针对非线性桅杆式起重机设计出一种ZV输入整形控制策略(MalekiE,Singhose W.Dynamics and control of a small-scale boom crane[J].ASME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Nonlinear Dynamics,2011,6(3):1-8),能够抑制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个维度的残留摆动,实验结果验证了该动态运动的复杂性和输入整形方法的有效性。韩国学者Tuan(Department of MechanicalEngineering,Kyung Hee University)等人针对双摆桥式起重机设计了一种分层滑模控制器,通过与传统滑模控制器对比,该控制器具有更佳的控制性能。
上述闭环控制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但是必须通过传感器系统测量出负载角度和角速度信息来完成反馈。这些传感器系统无疑增加了起重机的设计难度和成本,此外,在大多数情况下,角速度信息是很难被准确的测量得到,特别是二级摆的角速度信息。因此,本发明方法提出速度轨迹生成方法,不仅能够抑制双摆残留摆角,而且无需传感器系统测量摆角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消除双摆桥式起重机负载摆动的控制方法,满足双摆桥式起重机对消除摆动的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摆桥式起重机的速度轨迹规划消摆方法,建立双摆起重机模型,与设定的速度轨迹规划方程相结合,利用边界条件求解出时间最优的加减速时间参数,再控制小车跟踪速度轨迹运行,达到在无传感器反馈条件下的双摆桥式起重机消摆,具体为:
1)建立二维桥式起重机非线性运动模型,对所得模型线性化,再用模态分析的方法进行解耦,得到双摆起重机模型;
2)根据双摆起重机模型生成速度轨迹规划曲线,设参数t1,t2,t3,v分别表示加速区间,匀速区间,减速区间以及小车最大运行速度,速度轨迹规划曲线和它的加速度轨迹如下所示:
其中w1=π/t1,w2=π/t3,小车在t1时间内做非线性加速运动,在t2时间内做速度为v的匀速运动,在t3时间内做非线性减速运动;
将预设的速度轨迹代入双摆起重机模型中,根据对应的时间,得到模态角和它的时间导数,抑制模态角残留摆动的边界条件为小车运行到指定位置时一级和二级模态摆角和模态摆角速度φ与均为零,即t∈[t1+t2,t1+t2+t3)时间段的速度轨迹代入已搭建的起重机数学模型系统中,可得到模态角φ1和φ2在t∈[t1+t2,t1+t2+t3)的时间导数φ13φ23满足:
一级摆角:二级摆角:
T=t1+t2+t3
根据边界条件φ13(T)=0和φ23(T)=0,求解边界条件更新小车运行的加速、减速和匀速运行的时间,根据此时间控制小车,即可达到抑制残留摆动的目的。
作为优选方式,使用数字工业控制器作为控制器,将小车实际运行距离xd的一阶时间导数和用于控制器的参数设置,得到PD控制器:
其中Kp和Kv为控制器增益,小车根据控制器设定的速度轨迹,按照预定速度轨迹运行。
本发明针对运用在工厂、矿山、港口、建筑工地的双摆桥式起重机,同时考虑了一级摆角和二级摆角的摆动特性,重点规划小车的速度运行轨迹,并对速度轨迹做优化处理,从而使负载运行到指定位置时,负载摆动为零的同时时间最优,以达到提高起重机运输效率,保障操作安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双摆桥式起重机模型。
图2为本发明方法中的速度轨迹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双摆桥式起重机速度轨迹规划的防摆控制方法,本发明控制方法通过建立的双摆起重机线性化模型,与设定的速度轨迹规划方程相结合,利用边界条件,求解出时间最优的加减速时间参数。再通过控制器控制小车跟踪速度轨迹运行,达到在无传感器反馈条件下的双摆桥式起重机消摆作用。
在如图1所示的分布式质量二维桥式双摆起重机模型中,M表示小车质量,吊钩和分布式质量负载看作一个整体,用m表示,l1和l2分别表示悬绳长度和悬绳末端与负载质心间的距离,θ1和θ2分别为双摆起重机系统的两个摆角,θ1为一级摆角,θ2为二级摆角。
本发明方法具体实现介绍如下:
1.通过拉格朗日运动方程建立二维桥式起重机非线性运动方程组如下所示:
其中g、J、F和f分别表示重力加速度,负载转动惯量,小车驱动力和摩擦力,x表示小车距离坐标原点的距离,表示小车运行的速度,表示小车运行时的加速度。。
在(1)式中小车系统的运动方程可以被表示为如下形式:
其中d表示存在的干扰,包括摩擦力f和被忽略的非线性项,然后通过扰动观测器得到:
u是控制输入量,同时假定在低频区,干扰d能够很好的被补偿。
2.对非线性双摆桥式起重机模型线性化,假设在期望位置,负载残留摆角θ1和θ2足够小,悬绳和负载摆动动力学特性可以被表示为:
Θ=[θ1 θ2]T
其中r为负载的旋转半径。
很明显,通过线性化的起重机动力学模型去设计出一个消摆控制器是十分困难的,因此,需要用模态分析的方法对起重机模型进行解耦:
η=[φ1 φ2]T
其中φ1和φ2为起重机系统中的模态角,上述模型被用来生成速度轨迹规划曲线。
3.速度轨迹规划曲线生成,根据式(7)中的起重机解耦模型设计出速度轨迹曲线,水平运动的小车根据该轨迹运行即可抑制双摆残留摆动,具体如图(2)所示。
设参数t1,t2,t3,v分别表示加速区间,匀速区间,减速区间以及小车最大运行速度。速度轨迹规划曲线和它的加速度轨迹如下所示:
其中w1=π/t1,w2=π/t3
将式(9)代入式(7)中,当时间t∈[0,t1)时,可得到模态角φ1和它的时间导数φ11化简可得:
其中A=v/2,C11和C22由t=0时的边界条件φ11(t)=0求得,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满足条件w1≠wn1,wn1表示起重机悬绳和负载自然摆动时的固有频率,是一个定值。
同理可知,模态角φ1分别在t∈[t1,t1+t2)和t∈[t1+t2,t1+t2+t3)时的时间导数φ12,φ13化简形式如下:
其中C13,C14,C15和C16分别根据t=t1时的边界条件φ11(t)=φ12(t)、t=t1+t2时的边界条件φ13(t)=φ12(t)和求得,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满足条件w2≠wn1
同理将式(9)代入式(7)中,可得到模态角φ2分别在三个时间段的时间导数φ21,φ23化简可得:
其中C21,C22,C23,C24,C25和C26分别由t=0时的边界条件φ21(t)=0和当t=t1时的边界条件φ22(t)=φ21(t)和t=t1+t2时的边界条件φ23(t)=φ22(t)和求得。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满足条件w1≠wn1和w2≠wn1
本发明方法中,抑制模态角残留摆动的条件为:
一级摆角:
二级摆角:
其中T=t1+t2+t3,因为上述等式与变量数相同,所以式(22)、(23)是可解的,这里可以用牛顿基本定理来求解上述非线性方程组。
和等式(22)、(23)代入式(7),可得到φ13(T)=0和再根据条件求解得到小车加速、减速和匀速运行的时间,由此设计得到的速度轨迹可达到抑制残留摆动的目的。
4.轨迹控制器设计,本发明方法可以用简单的工业控制器去实现双摆桥式起重机残留摆角控制,由于本发明控制策略不需负载摆角信息和速度信息,因此小车速度轨迹规划运动适用于简单的数字工业控制器,如PD或PID。鉴于此,xd的一阶时间导数和二阶时间导数被用于控制器的参数设置,本节提出如下PD控制器:
其中Kp和Kv为控制器增益。

Claims (3)

1.一种双摆桥式起重机的速度轨迹规划消摆方法,其特征是建立双摆起重机模型,与设定的速度轨迹规划方程相结合,利用边界条件求解出时间最优的加减速时间参数,再控制小车跟踪速度轨迹运行,达到在无传感器反馈条件下的双摆桥式起重机消摆,具体为:
1)建立二维桥式起重机非线性运动模型,对所得模型线性化,再用模态分析的方法进行解耦,得到双摆起重机模型;
2)根据双摆起重机模型生成速度轨迹规划曲线,设参数t1,t2,t3,v分别表示加速区间,匀速区间,减速区间以及小车最大运行速度,速度轨迹规划曲线和它的加速度轨迹 如下所示:
其中w1、w2分别代表一级摆角和二级摆角摆动时的角频率,w1=π/t1,w2=π/t3,小车在t1时间内做非线性加速运动,在t2时间内做速度为v的匀速运动,在t3时间内做非线性减速运动;
将预设的速度轨迹代入双摆起重机模型中,根据对应的时间,得到模态角和它的时间导数,抑制模态角残留摆动的边界条件为小车运行到指定位置时一级和二级模态摆角和模态摆角速度φ与均为零,即t∈[t1+t2,t1+t2+t3)时间段的速度轨迹代入已搭建的双摆起重机模型中,可得到模态角φ1和φ2在t∈[t1+t2,t1+t2+t3)的时间导数φ13φ23满足:
一级摆角:二级摆角:
T=t1+t2+t3
根据边界条件φ13(T)=0和φ23(T)=0,求解边界条件更新小车运行的加速、减速和匀速运行的时间,根据此时间控制小车,即可达到抑制残留摆动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摆桥式起重机的速度轨迹规划消摆方法,其特征是当时间t∈[0,t1)时,得到模态角φ1和它的时间导数φ11
其中A=v/2,当t=0时,由边界条件φ11(t)=0求得C11和C12,同时必须满足条件w1≠wn1,wn1表示起重机悬绳和负载自然摆动时的固有频率;
同理模态角φ1分别在t∈[t1,t1+t2)和t∈[t1+t2,t1+t2+t3)时的时间导数φ12,φ13化如下:
根据t=t1时的边界条件φ11(t)=φ12(t),t=t1+t2时的边界条件φ13(t)=φ12(t)和求得C13,C14,C15和C16,同时必须满足条件w2≠wn1
同理模态角φ2分别在三个时间段的时间导数φ21,φ23为:
根据t=0时的边界条件φ21(t)=0和t=t1时的由边界条件φ22(t)=φ21(t)和t=t1+t2时的边界条件φ23(t)=φ22(t)和求得C21,C22,C23,C24,C25和C26,同时须满足条件w1≠wn1和w2≠wn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摆桥式起重机的速度轨迹规划消摆方法,其特征是使用数字工业控制器作为控制器,此处将小车实际运行距离xd的一阶时间导数和二阶时间导数用于控制器的参数设置,得到PD控制器:
其中Kp和Kv为控制器增益,小车根据控制器设定的速度轨迹,按照预定速度轨迹运行,即可达到消除残留摆角的目的。
CN201710153470.5A 2017-03-15 2017-03-15 一种双摆桥式起重机的速度轨迹规划消摆方法 Active CN1078269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53470.5A CN107826978B (zh) 2017-03-15 2017-03-15 一种双摆桥式起重机的速度轨迹规划消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53470.5A CN107826978B (zh) 2017-03-15 2017-03-15 一种双摆桥式起重机的速度轨迹规划消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26978A CN107826978A (zh) 2018-03-23
CN107826978B true CN107826978B (zh) 2019-10-18

Family

ID=61643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53470.5A Active CN107826978B (zh) 2017-03-15 2017-03-15 一种双摆桥式起重机的速度轨迹规划消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269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9209A (zh) * 2018-04-09 2018-09-18 东华大学 一种起重机防摇控制方法
CN108840242B (zh) * 2018-08-31 2019-08-16 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 起重机、起重机小车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188915B (zh) * 2018-11-05 2021-10-29 南开大学 内嵌运动性能调节机制的速度规划方法
CN110228754B (zh) * 2018-11-27 2020-06-23 东南大学 一种自适应速度规划的工业吊车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153328B (zh) * 2020-04-02 2020-07-24 上海驭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qr的吊装系统的防摇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0263A (zh) * 2010-12-17 2011-04-27 南开大学 基于运动规划的桥式吊车自适应控制方法
CN104129713A (zh) * 2014-07-11 2014-11-0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离线的桥式吊车轨迹控制方法
CN104528528A (zh) * 2014-08-08 2015-04-22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消摆信号的桥式起重机非线性控制方法
CN105152016A (zh) * 2015-08-25 2015-12-16 山东大学 带有初始输入约束的桥式吊车能量耦合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57117B2 (ja) * 1994-10-31 1999-10-04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物体の振止め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0263A (zh) * 2010-12-17 2011-04-27 南开大学 基于运动规划的桥式吊车自适应控制方法
CN104129713A (zh) * 2014-07-11 2014-11-0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离线的桥式吊车轨迹控制方法
CN104528528A (zh) * 2014-08-08 2015-04-22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消摆信号的桥式起重机非线性控制方法
CN105152016A (zh) * 2015-08-25 2015-12-16 山东大学 带有初始输入约束的桥式吊车能量耦合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振动与冲击;欧阳慧珉;《基于S型曲线轨道的旋转起重机残留摆角抑制》;20141231;第165-18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26978A (zh) 2018-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26978B (zh) 一种双摆桥式起重机的速度轨迹规划消摆方法
CN110436347B (zh) 一种桥式起重机双摆系统优化防摇控制方法
CN107678277B (zh) 一种双摆桥式起重机非线性滑模面的滑模控制方法
CN109911773A (zh) 一种单参数调整的欠驱动吊车作业全过程自抗扰控制方法
CN111153328B (zh) 一种基于lqr的吊装系统的防摇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174061B (zh) 基于伪谱法的双摆吊车全局时间最优轨迹规划方法
CN104961051B (zh) 适用于抓斗起重机上的抓斗防晃方法
JP6673745B2 (ja) クレーンの振れ止め制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6865416A (zh) 一种桥式起重机行走过程中的自动防摆控制方法
CN206069220U (zh) 一种应用于轧钢生产线的天车电子防摇摆系统
CN106365043B (zh) 桥式起重机半开环定速防摇控制方法
CN110407095A (zh) 一种基于在线轨迹规划的桥式起重机定位消摆控制方法
Carmona et al. Control of a two wired hammerhead tower crane
CN113321122B (zh) 起重机双摆系统分层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方法
Ouyang et al. Anti-sway control of rotary crane only by horizontal boom motion
CN105668422B (zh) 面向台车停车与负载消摆的桥式吊车紧急制动方法
CN103274298A (zh) 控制塔式起重机小车驱动力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ang et al. Research on anti-sway control and risk prevention of the casting crane
Masoud et al. Command-shaping control system for double-pendulum gantry cranes
Zhang et al. Dynamics model and dynamic simulation of overhead crane load swing systems based on the ADAMS
Stergiopoulos et al. An adaptive input shaping technique for the suppression of payload swing in three-dimensional overhead cranes with hoisting mechanism
CN108792944A (zh) 一种熔融金属吊车状态反馈-神经网络防摆控制的模拟方法
Wang et al. A new approach of anti-swing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run-to-run control and fuzzy control for overhead crane
Gaiceanu et al. Motion control of a single-beam gantry crane trolley
CN116750647B (zh) 一种永磁直驱起重机钢丝绳防摇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9

Address after: 211806 room 801, building 8, zone a, south of Shuangpu road and west of puwu Road, Qiaolin Distric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Pukou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Lichu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11816 Puzhu South Road, Pukou District, Nanjing, Nanjing, Jiangsu 30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