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17895A - 场景切换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场景切换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17895A
CN107817895A CN201710883001.9A CN201710883001A CN107817895A CN 107817895 A CN107817895 A CN 107817895A CN 201710883001 A CN201710883001 A CN 201710883001A CN 107817895 A CN107817895 A CN 107817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ene
user
visual angle
current
towar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830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17895B (zh
Inventor
路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830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178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17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178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17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178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3Eye tracking inpu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003Navigation within 3D models or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场景切换方法及装置,所述场景切换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视角朝向;获取各待选可跳转场景在当前场景内的相对视角朝向;分别计算各待选可跳转场景在当前场景内的相对视角朝向与目标视角朝向的差值;获取多个差值中的最小差值,并判断最小差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若是,则从当前场景切换至最小差值对应的待选可跳转场景。本发明提供的场景切换方法,无需在实拍场景中添加特定的热点对象,降低了对实拍场景图像的破坏;同时采用本发明的场景切换方法使得在VR模式下无需找到并凝视特定的热点对象,提高了易用性,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场景切换方法可以智能地找到匹配的场景进行跳转,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场景切换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虚拟漫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场景切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虚拟漫游中一般会包含多个场景,根据需要可以在多个场景之间进行切换。目前虚拟漫游中场景切换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在一个场景中嵌入其它可供切换的场景对应的热点对象。当用户操作这些热点对象时,可以从当前场景切换到目标场景。这里的热点对象一般为文本或图像对象。用户操作热点对象的方式可以为通过触摸点击一个热点对象,也可以为凝视一个热点对象超过某一时长(在VR模式下),从而触发跳转到该热点对象对应的场景。
现有技术中的虚拟漫游场景切换方法由于在实景图像中添加了热点对象,故破坏了实景图像的完整性,从而降低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场景切换方法及装置,本发明提供的场景切换方法,无需在实拍场景中添加特定的热点对象,降低了对实拍场景图像的破坏,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采用本发明的场景切换方法使得在VR模式下无需找到并凝视特定的热点对象,提高了易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场景切换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视角朝向;
获取各待选可跳转场景在当前场景内的相对视角朝向;
分别计算各待选可跳转场景在当前场景内的相对视角朝向与目标视角朝向的差值;
获取多个差值中的最小差值,并判断最小差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从当前场景切换至最小差值对应的待选可跳转场景。
进一步地,所述视角朝向包括水平视角朝向或垂直视角朝向。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目标视角朝向具体包括:
获取场景切换的触发事件;
获取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
进一步地,所述场景切换的触发事件至少包括非VR模式下触摸屏上的点击事件和VR模式下手柄的按键事件。
进一步地,在VR模式下,所述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为用户当前视角朝向;相应地,所述获取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为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
进一步地,在非VR模式下,当场景切换的触发事件为触摸屏上的点击事件时,所述获取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具体包括:
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
以用户点击位置与当前场景中渲染用相机连接形成的向量与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夹角作为点击事件对应的视角偏移量;
将所述用户当前视角朝向与所述视角偏移量之和作为目标视角朝向。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包括:
获取预设的初始视角朝向;
获取用户视角朝向的变化值;
该初始视角朝向加上该用户视角朝向的变化值,得到用户当前视角朝向。
进一步地,在VR模式下,所述用户视角朝向的变化值为从传感器得到的显示设备朝向的变化值。
进一步地,在非VR模式下,当用户通过在触摸屏上拖动以改变视角朝向时,所述用户视角朝向的变化值为拖动距离乘预设的变化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目标视角朝向具体包括:
检测用户视角朝向在从当前时间起始的之前预设时间段内的变化幅度;如果变化幅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作为目标视角朝向,或,获取该预设时间段内的用户视角朝向的平均值作为目标视角朝向。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各待选可跳转场景在当前场景内的相对视角朝向具体包括:
获取当前场景的拍摄位置信息;
获取各待选可跳转场景的拍摄位置信息;
根据各待选可跳转场景的拍摄位置与当前场景的拍摄位置的相对关系,获取各待选可跳转场景在当前场景中的相对视角朝向。
进一步地,若小于预设阈值的最小差值有多个,则从多个最小差值对应的多个待选可跳转场景中选取与当前场景逻辑距离最近的待选可跳转场景,并将当前场景切换至该待选可跳转场景。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场景切换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视角朝向;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待选可跳转场景在当前场景内的相对视角朝向;
计算单元,用于分别计算各待选可跳转场景在当前场景内的相对视角朝向与目标视角朝向的差值;
判断单元,用于获取多个差值中的最小差值,并判断最小差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确定最小差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从当前场景切换至最小差值对应的待选可跳转场景。
进一步地,所述视角朝向包括水平视角朝向或垂直视角朝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场景切换的触发事件;
获取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
进一步地,所述场景切换的触发事件至少包括非VR模式下触摸屏上的点击事件和VR模式下手柄的按键事件。
进一步地,在VR模式下,所述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为用户当前视角朝向;相应地,所述获取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为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
进一步地,在非VR模式下,当场景切换的触发事件为触摸屏上的点击事件时,所述获取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具体包括:
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
以用户点击位置与当前场景中渲染用相机连接形成的向量与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夹角作为点击事件对应的视角偏移量;
将所述用户当前视角朝向与所述视角偏移量之和作为目标视角朝向。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具体包括:
获取预设的初始视角朝向;
获取用户视角朝向的变化值;
该初始视角朝向加上该用户视角朝向的变化值,得到用户当前视角朝向。
进一步地,在VR模式下,所述用户视角朝向的变化值为从传感器得到的显示设备朝向的变化值。
进一步地,在非VR模式下,当用户通过在触摸屏上拖动以改变视角朝向时,所述用户视角朝向的变化值为拖动距离乘预设的变化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检测用户视角朝向在从当前时间起始的之前预设时间段内的变化幅度;如果变化幅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作为目标视角朝向,或,获取该预设时间段内的用户视角朝向的平均值作为目标视角朝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当前场景的拍摄位置信息;
获取各待选可跳转场景的拍摄位置信息;
根据各待选可跳转场景的拍摄位置与当前场景的拍摄位置的相对关系,获取各待选可跳转场景在当前场景中的相对视角朝向。
进一步地,若小于预设阈值的最小差值有多个,则所述切换单元从多个最小差值对应的多个待选可跳转场景中选取与当前场景逻辑距离最近的待选可跳转场景,并将当前场景切换至该待选可跳转场景。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场景切换方法,根据各可跳转场景对应的相对视角朝向与当前用户视角朝向的差值确定最终的切换场景,从而无需在实拍场景中添加特定的热点对象,降低了对实拍场景图像的破坏,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采用本发明的场景切换方法使得在VR模式下无需找到并凝视特定的热点对象,提高了易用性。此外,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场景切换方法可以智能地找到匹配的场景进行跳转,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场景切换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是在由触发事件引起的场景切换中步骤101的具体实现过程示意图;
图3是在自动场景切换中步骤101的具体实现过程示意图;
图4是在2D模式下自动场景跳转中各可跳转场景对应的拍摄位置的示意图;
图5是转换为stereographic投影(小行星视图)后的各相对水平视角朝向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场景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场景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目标视角朝向。
在本步骤中,需要获取用户的目标视角朝向。可以理解的是,针对不同的场景切换方式,存在不同的目标视角朝向获取方式。例如,当场景切换为由触发事件引起的场景切换时,可以首先获取场景切换的触发事件,然后再获取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又如,当场景切换为自动场景切换时,可以先检测用户视角朝向在从当前时间起始的之前预设时间段内的变化幅度;如果变化幅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作为目标视角朝向,或,获取该预设时间段内的用户视角朝向的平均值作为目标视角朝向。在后续的实施方式中将会对由触发事件引起的场景切换以及自动场景切换分开进行详细介绍。
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所述的视角朝向包括水平视角朝向或垂直视角朝向。
步骤102:获取各待选可跳转场景在当前场景内的相对视角朝向。
在本步骤中,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个虚拟场景中,根据可跳转场景的拍摄位置与当前场景的拍摄位置的相对关系,可以得到可跳转场景在当前场景中的相对视角朝向。
步骤103:分别计算各待选可跳转场景在当前场景内的相对视角朝向与目标视角朝向的差值。
步骤104:获取多个差值中的最小差值,并判断最小差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104a。
在本步骤中,可以理解的是,为了确保场景切换的准确性,当获取到最小差值时,不直接将当前场景切换至最小差值对应的待选可跳转场景,而是应该先判断最小差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只有在最小差值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才能说明需要从当前场景切换至最小差值对应的待选可跳转场景。而在判断获知最小差值不小于预设阈值时,不进行场景切换(参见步骤104b)。可以理解的是,当判断获知上述最小差值不小于预设阈值时,说明用户不倾向于向最小差值对应的待选可跳转场景进行切换,故此时不进行场景切换。
步骤104a:从当前场景切换至最小差值对应的待选可跳转场景。
在本步骤中,如果计算出的最匹配的待选可跳转场景的相对视角朝向与当前用户视角朝向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则自动跳转到该待选可跳转场景。
可以理解的是,若小于预设阈值的最小差值有多个,则可以从多个最小差值对应的多个待选可跳转场景中选取与当前场景逻辑距离最近的待选可跳转场景,并将当前场景切换至该待选可跳转场景,这样可以进一步确保场景切换的准确性。
由上面记载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场景切换方法,根据各可跳转场景对应的相对视角朝向与当前用户视角朝向的差值确定最终的切换场景,从而无需在实拍场景中添加特定的热点对象,降低了对实拍场景图像的破坏,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场景切换方法使得在VR模式下无需找到并凝视特定的热点对象,提高了易用性。此外,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场景切换方法可以智能地找到匹配的场景进行跳转,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一和具体实施方式二对本发明提供的场景切换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对于由触发事件引起的场景切换)
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上述步骤101获取目标视角朝向具体包括下述子步骤:
步骤1011:获取场景切换的触发事件。
在本步骤中,所述场景切换的触发事件至少包括非VR模式下触摸屏上的点击事件和VR模式下手柄的按键事件。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触发事件,如非VR模式下的语音口令触发事件等,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1012:获取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
在本步骤中,对于VR模式和非VR模式,获取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的方式不同。
例如,在VR模式下,所述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为用户当前视角朝向;相应地,所述获取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为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
又如,在非VR模式下,当场景切换的触发事件为触摸屏上的点击事件时,所述获取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a: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
步骤b:以用户点击位置与当前场景中渲染用相机连接形成的向量与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夹角作为点击事件对应的视角偏移量。
步骤c:将所述用户当前视角朝向与所述视角偏移量之和作为目标视角朝向。
优选地,在上面VR模式和非VR模式的处理过程中,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均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进行:
步骤a1:获取预设的初始视角朝向。
步骤a2:获取用户视角朝向的变化值。
其中,在VR模式下,所述用户视角朝向的变化值为从传感器得到的显示设备朝向的变化值;在非VR模式下,当用户通过在触摸屏上拖动以改变视角朝向时,所述用户视角朝向的变化值为拖动距离乘预设的变化系数。
步骤a3:将该初始视角朝向加上该用户视角朝向的变化值,得到用户当前视角朝向。
下面给出几种由触发事件引起的场景切换的例子以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场景切换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①VR模式下的垂直跳转
在该模式下,场景对应的全景照片为Equirectangular投影的2D照片。该全景照片作为Cubemap贴图进行显示,相机位于球面中心。相机将对应的视角内的全景照片的部分进行渲染。用户通过VR头显来观看该全景照片。
设定初始用户垂直方向视角为0,用户可以通过转动头显来改变当前的垂直方向视角。当用户抬头时,垂直视角增大;相反,当用户低头时,垂直视角减小。当用户观看某个全景照片时,用户的虚拟位置为当前场景的拍摄位置,例如,用户当前的位置为一栋别墅的一层的楼梯口。用户当前有两个可跳转场景,一个为该别墅的二层入口,另一个为该别墅的地下一层入口。
下面为该模式下场景切换处理过程:
S1、用户通过手柄上的按键触发场景跳转;
S2、通过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当前垂直视角θu为35度;
S3、获取各待选的可跳转场景的拍摄位置相对于当前场景拍摄位置的垂直视角θ1,θ2;其中,二层入口的垂直视角为30度,地下一层入口的垂直视角为-30度;
S4、计算各待选的可跳转场景的垂直视角与用户垂直视角的差值的绝对值Δθ1,Δθ2,分别为5度和65度;
S5、将最小视角差Δθmin与设定的阈值ψ进行比较,设定的阈值为15度;
S6、如果最小视角差小于设定的阈值,自动跳转到与最小视角差对应的场景。最小视角差为5度,由于小于设定阈值,所以将跳转到与最小视角差对应的场景,即二层入口;如果最小视角差对应的场景超过一个,则自动跳转到与当前场景逻辑距离最匹配的场景。
同理,对于VR模式下的水平跳转,由于原理和VR模式下的垂直跳转类似,故此处不再详述。与垂直跳转不同的是,当用户逆时针转动头显时,水平视角朝向增大;相反,当用户顺时针转动头显时,水平视角朝向减小。
②2D模式下的水平点击跳转
在该模式下,场景对应的全景照片为Equirectangular投影的2D照片。
设定初始用户水平视角朝向为0,用户可以通过水平拖动来改变当前的水平视角朝向。当用户向右拖动时,水平视角朝向增大;向左拖动时,水平视角朝向减小。当用户点击当前场景中的某一位置时,得到该位置与当前场景中相机的连线,计算可得该连线与当前场景正前方的水平方向夹角delta。用户当前水平视角朝向加上该夹角,可以得到点击位置的水平视角朝向。
计算点击位置的水平视角朝向与各可跳转场景的相对水平视角朝向的差值,取最小差值。再将该最小差值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小于设定的阈值,则自动跳转到与该最小差值对应的待选可跳转场景。
下面为该模式下场景切换的处理过程:
S1、当用户点击当前场景中的某一位置时,得到该位置与当前场景中相机的连线,计算可得该连线与当前场景正前方的水平方向夹角delta;
S2、获取用户当前水平视角朝向;
S3、将用户当前水平视角朝向加上夹角delta,可以得到点击位置的水平视角朝向;
S4、计算点击位置的水平视角朝向与各可跳转场景的相对水平视角朝向的差值,取最小视角差;
S5、将最小视角差Δθmin与设定的阈值ψ进行比较;
S6、如果最小视角差小于设定的阈值,则自动跳转到与最小视角差对应的场景;如果最小视角差对应的场景超过一个,则自动跳转到与当前场景逻辑距离最近的场景。这里,与当前场景逻辑距离最近的场景是指与当前场景的欧式距离最近的场景。
同理,对于2D模式下的垂直点击跳转,由于原理和水平点击跳转类似,故此处不再详述。与水平点击跳转不同的是,用户通过垂直拖动来改变当前的垂直视角朝向,当用户向上拖动时,垂直视角朝向增大,当用户向下拖动时,垂直视角朝向减小。同时,当用户点击当前场景中的某一位置时,得到该位置与当前场景中相机的连线,计算可得该连线与当前场景正上方的垂直方向夹角delta0。用户当前垂直视角朝向加上该夹角delta0,可以得到点击位置的垂直视角朝向。
具体实施方式二(对于自动场景切换)
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上述步骤101获取目标视角朝向具体包括下述子步骤:
步骤1011’:检测用户视角朝向在从当前时间起始的之前预设时间段内的变化幅度。
在本步骤中,检测用户视角朝向在从当前时间起始的之前预设时间段内的变化幅度。假设当前时间为3时18分20秒,预设时间段为1秒,则检测检测用户视角朝向在3时18分19秒至3时18分20秒这一时间段内的变化幅度。
步骤1012’:判断上述变化幅度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1013’,否则,重新执行步骤1011’。
在本步骤中,为了确保获取的用户视角朝向的准确性,首先检测用户视角朝向在从当前时间起始的之前预设时间段内的变化幅度,然后判断上述变化幅度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若是,则表明获在该段时间内用户的视角朝向为有效的视角朝向,那么后续可以依据该时间段内的视角朝向计算用户目标视角朝向。例如,假设用户视角朝向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变化幅度为12度,而设定的第二预设阈值为15度,则说明用户视角朝向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相对稳定,获取的视角朝向为有效的视角朝向,那么后续可以依据该时间段内的视角朝向计算用户目标视角朝向。相反,若用户视角朝向在所述时间段内的变化幅度为28度,而设定的第二预设阈值为15度,则说明用户视角朝向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在变化中,即可以理解为用户暂时还没有确定目标视角朝向,那么此时应该重新执行步骤1011’。
步骤1013’: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作为目标视角朝向,或,获取该预设时间段内的用户视角朝向的平均值作为目标视角朝向。
在本步骤中,在确定用户视角朝向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相对稳定后,可以获取当前时间的用户视角朝向作为目标视角朝向,也即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作为目标视角朝向。此外,为保证获取的目标视角朝向的准确性,还可以将用户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视角朝向的平均值作为目标视角朝向。
可以理解的是,在此步骤中,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也可以采用如上述步骤a1-a3进行。
下面给出几种自动场景切换的例子以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场景切换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①2D模式下的水平自动跳转
在该模式下,场景对应的全景照片为Equirectangular投影的2D照片。该全景照片作为球面贴图进行显示,相机位于球面中心。相机将对应的视角内的全景照片的部分进行渲染。
设定初始用户水平视角朝向为0,用户可以通过水平拖动来改变当前的水平视角朝向。当用户向右拖动时,水平视角朝向增大;向左拖动时,水平视角朝向减小。因而可以通过获取用户在触摸屏上的拖动方向以及拖动幅度,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这里,假设当用户观看某个全景照片时,用户的虚拟位置为当前场景的拍摄位置。
图4为各可跳转场景对应的拍摄位置的示意图。根据可跳转场景拍摄位置与当前场景拍摄位置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得到可跳转场景的相对水平视角朝向。图5为转换为stereographic投影(小行星视图)后的各相对水平视角朝向的示意图。
下面为该模式下场景切换的处理过程:
S1、获取距离当前时刻最近的一指定时长的时间段内的用户水平视角朝向;
S2、如果户水平视角朝向在所述时间段内变化的幅度小于设定的阈值,则启动搜索目标跳转场景;
S3、获取用户在所述时间段内水平视角朝向的平均值作为当前用户视角朝向θu=30度;
S4、获取各待选的可跳转场景的相对水平视角朝向θ1=-20度,θ2=40度,θ3=-155度;
S5、计算各待选的可跳转场景的相对水平视角朝向与当前用户视角朝向的差值的绝对值Δθ1=50度,Δθ2=10度,Δθ3=185度;
S6、将最小视角差Δθmin=10度与设定的阈值ψ=15度进行比较;
S7、如果最小视角差小于设定的阈值,则自动跳转到与最小视角差对应的可跳转场景,由于Δθmin<ψ,所以自动跳转到θ2对应的的可跳转场景。
同理,对于2D模式下的垂直自动跳转,由于原理和水平自动跳转类似,故此处不再详述。与水平自动跳转不同的是,用户通过垂直拖动来改变当前的垂直视角朝向,当用户向上拖动时,垂直视角朝向增大,当用户向下拖动时,垂直视角朝向减小。
②VR模式下的水平自动跳转
在该模式下,场景对应的全景照片为Equirectangular投影的2D照片。该全景照片作为Cubemap贴图进行显示,相机位于球面中心。相机将对应的视角内的全景照片的部分进行渲染。用户通过VR头显来观看该全景照片。
设定初始用户水平视角朝向为0,用户可以通过转动头显来改变当前的视角方向。当用户逆时针旋转时,水平视角朝向增大;相反,当用户顺时针旋转时,水平视角朝向减小。假设当用户观看某个全景照片时,用户的虚拟位置为当前场景的拍摄位置。
下面为该模式下场景切换的处理过程:
S1、通过传感器检测(对头显检测)用户在距离当前时刻最近的一指定时长的时间段内的水平视角朝向;
S2、如果用户的水平视角朝向在所述时间段内变化的幅度小于设定的阈值,启动搜索目标跳转场景;
S3、获取所述时间段内视角方向的平均值作为用户平均视角朝向θu
S4、得到各待选的可跳转场景的拍摄位置相对于当前场景拍摄位置的视角朝向θ1,θ2等;
S5、计算各待选的可跳转场景的视角朝向与用户视角朝向的差值的绝对值Δθ1,Δθ2等;
S6、将最小视角差Δθmin与设定的阈值ψ进行比较;
S7、如果最小视角差小于设定的阈值,则自动跳转到与最小视角差对应的场景;如果最小视角差对应的场景超过一个,则自动跳转到与当前场景逻辑距离最近的场景。这里,与当前场景逻辑距离最近的场景是指与当前场景的欧式距离最近的场景。
同理,对于VR模式下的垂直自动跳转,由于原理和VR模式下的水平自动跳转类似,故此处不再详述。与水平自动跳转不同的是,用户可以通过转动头显来改变当前的垂直方向视角。当用户抬头时,垂直视角增大;相反,当用户低头时,垂直视角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上述多个可选实施方式可以任意组合,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场景切换方法,可以根据各可跳转场景对应的相对视角朝向与当前用户视角朝向的差值确定最终的切换场景,从而无需在实拍场景中添加特定的热点对象,降低了对实拍场景图像的破坏,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在VR模式下无需找到并凝视特定的热点对象,提高了易用性。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场景切换装置,参见图6,该场景切换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61、第二获取单元62、计算单元63、判断单元64和切换单元65,其中:
第一获取单元61,用于获取目标视角朝向;
第二获取单元62,用于获取各待选可跳转场景在当前场景内的相对视角朝向;
计算单元63,用于分别计算各待选可跳转场景在当前场景内的相对视角朝向与目标视角朝向的差值;
判断单元64,用于获取多个差值中的最小差值,并判断最小差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切换单元65,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确定最小差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从当前场景切换至最小差值对应的待选可跳转场景。
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视角朝向包括水平视角朝向或垂直视角朝向。
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61具体用于:
获取场景切换的触发事件;
获取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
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场景切换的触发事件至少包括非VR模式下触摸屏上的点击事件和VR模式下手柄的按键事件。
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在VR模式下,所述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为用户当前视角朝向;相应地,所述获取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为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
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在非VR模式下,当场景切换的触发事件为触摸屏上的点击事件时,所述获取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具体包括:
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
以用户点击位置与当前场景中渲染用相机连接形成的向量与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夹角作为点击事件对应的视角偏移量;
将所述用户当前视角朝向与所述视角偏移量之和作为目标视角朝向。
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具体包括:
获取预设的初始视角朝向;
获取用户视角朝向的变化值;
该初始视角朝向加上该用户视角朝向的变化值,得到用户当前视角朝向。
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在VR模式下,所述用户视角朝向的变化值为从传感器得到的显示设备朝向的变化值。
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在非VR模式下,当用户通过在触摸屏上拖动以改变视角朝向时,所述用户视角朝向的变化值为拖动距离乘预设的变化系数。
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61具体用于:
检测用户视角朝向在从当前时间起始的之前预设时间段内的变化幅度;如果变化幅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作为目标视角朝向,或,获取该预设时间段内的用户视角朝向的平均值作为目标视角朝向。
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获取单元62具体用于:
获取当前场景的拍摄位置信息;
获取各待选可跳转场景的拍摄位置信息;
根据各待选可跳转场景的拍摄位置与当前场景的拍摄位置的相对关系,获取各待选可跳转场景在当前场景中的相对视角朝向。
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若小于预设阈值的最小差值有多个,则所述切换单元从多个最小差值对应的多个待选可跳转场景中选取与当前场景逻辑距离最近的待选可跳转场景,并将当前场景切换至该待选可跳转场景。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场景切换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场景切换方法,其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详述。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4)

1.一种场景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视角朝向;
获取各待选可跳转场景在当前场景内的相对视角朝向;
分别计算各待选可跳转场景在当前场景内的相对视角朝向与目标视角朝向的差值;
获取多个差值中的最小差值,并判断最小差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从当前场景切换至最小差值对应的待选可跳转场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角朝向包括水平视角朝向或垂直视角朝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视角朝向具体包括:
获取场景切换的触发事件;
获取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场景切换的触发事件至少包括非VR模式下触摸屏上的点击事件和VR模式下手柄的按键事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VR模式下,所述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为用户当前视角朝向;相应地,所述获取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为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非VR模式下,当场景切换的触发事件为触摸屏上的点击事件时,所述获取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具体包括:
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
以用户点击位置与当前场景中渲染用相机连接形成的向量与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夹角作为点击事件对应的视角偏移量;
将所述用户当前视角朝向与所述视角偏移量之和作为目标视角朝向。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包括:
获取预设的初始视角朝向;
获取用户视角朝向的变化值;
该初始视角朝向加上该用户视角朝向的变化值,得到用户当前视角朝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VR模式下,所述用户视角朝向的变化值为从传感器得到的显示设备朝向的变化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非VR模式下,当用户通过在触摸屏上拖动以改变视角朝向时,所述用户视角朝向的变化值为拖动距离乘预设的变化系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视角朝向具体包括:
检测用户视角朝向在从当前时间起始的之前预设时间段内的变化幅度;如果变化幅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作为目标视角朝向,或,获取该预设时间段内的用户视角朝向的平均值作为目标视角朝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各待选可跳转场景在当前场景内的相对视角朝向具体包括:
获取当前场景的拍摄位置信息;
获取各待选可跳转场景的拍摄位置信息;
根据各待选可跳转场景的拍摄位置与当前场景的拍摄位置的相对关系,获取各待选可跳转场景在当前场景中的相对视角朝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小于预设阈值的最小差值有多个,则从多个最小差值对应的多个待选可跳转场景中选取与当前场景逻辑距离最近的待选可跳转场景,并将当前场景切换至该待选可跳转场景。
13.一种场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视角朝向;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待选可跳转场景在当前场景内的相对视角朝向;
计算单元,用于分别计算各待选可跳转场景在当前场景内的相对视角朝向与目标视角朝向的差值;
判断单元,用于获取多个差值中的最小差值,并判断最小差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确定最小差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从当前场景切换至最小差值对应的待选可跳转场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角朝向包括水平视角朝向或垂直视角朝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场景切换的触发事件;
获取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所述场景切换的触发事件至少包括非VR模式下触摸屏上的点击事件和VR模式下手柄的按键事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VR模式下,所述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为用户当前视角朝向;相应地,所述获取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为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非VR模式下,当场景切换的触发事件为触摸屏上的点击事件时,所述获取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视角朝向具体包括:
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
以用户点击位置与当前场景中渲染用相机连接形成的向量与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夹角作为点击事件对应的视角偏移量;
将所述用户当前视角朝向与所述视角偏移量之和作为目标视角朝向。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具体包括:
获取预设的初始视角朝向;
获取用户视角朝向的变化值;
该初始视角朝向加上该用户视角朝向的变化值,得到用户当前视角朝向。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VR模式下,所述用户视角朝向的变化值为从传感器得到的显示设备朝向的变化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非VR模式下,当用户通过在触摸屏上拖动以改变视角朝向时,所述用户视角朝向的变化值为拖动距离乘预设的变化系数。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检测用户视角朝向在从当前时间起始的之前预设时间段内的变化幅度;如果变化幅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获取用户当前视角朝向作为目标视角朝向,或,获取该预设时间段内的用户视角朝向的平均值作为目标视角朝向。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当前场景的拍摄位置信息;
获取各待选可跳转场景的拍摄位置信息;
根据各待选可跳转场景的拍摄位置与当前场景的拍摄位置的相对关系,获取各待选可跳转场景在当前场景中的相对视角朝向。
2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小于预设阈值的最小差值有多个,则所述切换单元从多个最小差值对应的多个待选可跳转场景中选取与当前场景逻辑距离最近的待选可跳转场景,并将当前场景切换至该待选可跳转场景。
CN201710883001.9A 2017-09-26 2017-09-26 场景切换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8178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3001.9A CN107817895B (zh) 2017-09-26 2017-09-26 场景切换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3001.9A CN107817895B (zh) 2017-09-26 2017-09-26 场景切换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17895A true CN107817895A (zh) 2018-03-20
CN107817895B CN107817895B (zh) 2021-01-05

Family

ID=61607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83001.9A Active CN107817895B (zh) 2017-09-26 2017-09-26 场景切换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17895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6289A (zh) * 2018-03-28 2018-09-14 北京凌宇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环境的场景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8594996A (zh) * 2018-04-16 2018-09-28 微幻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漫游中自动调整视角的方法及装置
CN110139090A (zh) * 2019-05-22 2019-08-16 北京光启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角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系统
CN111009158A (zh) * 2019-12-18 2020-04-14 华中师范大学 一种面向野外实践教学的虚拟学习环境多通道融合展示方法
CN111309236A (zh) * 2020-02-13 2020-06-19 微幻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场景视角变换方法及装置
CN111949122A (zh) * 2020-06-23 2020-11-17 微幻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漫游数据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1949173A (zh) * 2020-07-31 2020-11-17 广州启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景vr画面切换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68246A (zh) * 2020-07-07 2020-11-20 北京城市网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场景切换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88219A (zh) * 2020-09-29 2021-01-05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接收方法和装置以及视频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12218174A (zh) * 2020-09-21 2021-01-1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视点视频的切换方法与服务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1654A (zh) * 2011-03-18 2012-09-19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3d可视视角自动调整系统及方法
CN103853330A (zh) * 2014-03-05 2014-06-11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眼睛控制显示层切换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US20140253436A1 (en) * 2010-06-21 2014-09-11 Celsia, Llc Viewpoint Change on a Display Device Based on Movement of the Device
CN105597310A (zh) * 2015-12-24 2016-05-25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游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975061A (zh) * 2016-04-26 2016-09-28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场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手柄
CN106406543A (zh) * 2016-11-23 2017-02-15 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 人眼控制vr场景变换装置
CN106502427A (zh) * 2016-12-15 2017-03-15 北京国承万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系统及其场景呈现方法
CN106873767A (zh) * 2016-12-30 2017-06-20 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应用的运行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102739A (zh) * 2017-05-17 2017-08-29 深圳市魔眼科技有限公司 预防视力下降的方法、装置、头戴显示设备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53436A1 (en) * 2010-06-21 2014-09-11 Celsia, Llc Viewpoint Change on a Display Device Based on Movement of the Device
CN102681654A (zh) * 2011-03-18 2012-09-19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3d可视视角自动调整系统及方法
CN103853330A (zh) * 2014-03-05 2014-06-11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眼睛控制显示层切换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5597310A (zh) * 2015-12-24 2016-05-25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游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975061A (zh) * 2016-04-26 2016-09-28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场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手柄
CN106406543A (zh) * 2016-11-23 2017-02-15 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 人眼控制vr场景变换装置
CN106502427A (zh) * 2016-12-15 2017-03-15 北京国承万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系统及其场景呈现方法
CN106873767A (zh) * 2016-12-30 2017-06-20 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应用的运行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102739A (zh) * 2017-05-17 2017-08-29 深圳市魔眼科技有限公司 预防视力下降的方法、装置、头戴显示设备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柏震: "基于多视角立体显示的虚拟驾驶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6289A (zh) * 2018-03-28 2018-09-14 北京凌宇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环境的场景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8536289B (zh) * 2018-03-28 2022-11-15 北京凌宇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环境的场景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8594996B (zh) * 2018-04-16 2020-12-15 微幻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漫游中自动调整视角的方法及装置
CN108594996A (zh) * 2018-04-16 2018-09-28 微幻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漫游中自动调整视角的方法及装置
CN110139090A (zh) * 2019-05-22 2019-08-16 北京光启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角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系统
CN111009158A (zh) * 2019-12-18 2020-04-14 华中师范大学 一种面向野外实践教学的虚拟学习环境多通道融合展示方法
CN111309236A (zh) * 2020-02-13 2020-06-19 微幻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场景视角变换方法及装置
CN111309236B (zh) * 2020-02-13 2021-06-29 微幻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场景视角变换方法及装置
CN111949122A (zh) * 2020-06-23 2020-11-17 微幻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漫游数据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1968246A (zh) * 2020-07-07 2020-11-20 北京城市网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场景切换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968246B (zh) * 2020-07-07 2021-12-03 北京城市网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场景切换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949173A (zh) * 2020-07-31 2020-11-17 广州启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景vr画面切换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49173B (zh) * 2020-07-31 2022-02-15 广州启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景vr画面切换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18174A (zh) * 2020-09-21 2021-01-1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视点视频的切换方法与服务器
CN112218174B (zh) * 2020-09-21 2022-11-0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视点视频的切换方法与服务器
CN112188219A (zh) * 2020-09-29 2021-01-05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接收方法和装置以及视频发送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17895B (zh) 202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17895A (zh) 场景切换方法及装置
US10716997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JP6955557B2 (ja) ゲーム画面の表示制御方法、装置、記憶媒体及び電子機器
US10507383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KR102309079B1 (ko) 가상 카메라를 제어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128538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A2989209C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teraction with virtual target,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JP5214309B2 (ja) パン・チルト・カメラにおける連続パン回転を支持すること
US20190099669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519644B (zh) 一种3d游戏中的视角调整方法及装置
WO2020253685A1 (zh) 视角切换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89605B (zh) 游戏的显示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224439A (zh) 游戏瞄准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9550247A (zh) 游戏中虚拟场景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219820B2 (en) Control method for virtual controlled object,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7583271A (zh) 在游戏中选择目标的交互方法和装置
CN109407959B (zh) 虚拟场景中的虚拟对象控制方法、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5955632A (zh) 一种手持式设备的横竖屏旋转控制方法及装置
US9864905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13194253A (zh) 去除图像反光的拍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160306542A1 (en) Navigating virtual environments
CN110694268B (zh) 射击游戏中辅助射击的方法及装置
US20160232404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JP5558899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824293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1318 2-02, building 15-3, ronghuiyuan, airport economic core area,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WEIHUAN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94 room No. 1, building No. 1, building No. 1, Yongcheng North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room three, floor 385

Applicant before: WEIHUAN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