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17872A - 支承体、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支承体、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17872A
CN107817872A CN201710520198.XA CN201710520198A CN107817872A CN 107817872 A CN107817872 A CN 107817872A CN 201710520198 A CN201710520198 A CN 201710520198A CN 107817872 A CN107817872 A CN 1078178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supporting mass
recess
convex portion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201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内山义治
堀内茂浩
森茂树
大谷哲也
县广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17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178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0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s on the outside of casing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06F1/16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related to integrated 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main body with respect to the supporting surface, e.g. legs for adjusting the tilt angl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3Handles; Grip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34Feet; Stands; Pedestals, e.g. wheels for moving casing on flo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支承体、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支承体易于向电子设备的框架安装且不易脱落。一种安装于电子设备(1)的框架(5、7)的开口(70)的支承体(10),该支承体(10)具备弹性的第一部件(20)和第二部件(40),其中,弹性的第一部件具有凹部(22),并能够以使凹部的开口面朝向框架(5、7)的内侧的方式嵌入到开口(70)中,第二部件(40)具有能够嵌入到第一部件(20)的凹部(22)中的凸部(42)。

Description

支承体、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承体、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框架底面安装有橡胶垫脚等支承体,其目的在于防止电子设备的滑动、晃动并吸收冲击等(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67644号公报
然而,这种橡胶垫脚朝向框架表面的安装是利用双面胶、粘接剂来进行的。或者,通过使橡胶垫脚的一部分热熔融等来安装于框架底面的孔等。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橡胶垫脚与框架底面的粘接减弱、导致橡胶垫脚剥落的情况。另外,向框架底面安装橡胶垫脚的作业变得很繁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易于向电子设备的框架安装且不易脱落的支承体、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个方式的支承体是安装于电子设备的框架的开口的支承体,其具备:弹性的第一部件,其具有凹部,且能够以使凹部的开口面朝向框架的内侧的方式嵌入到开口中;以及,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具有能够嵌入到第一部件的凹部中的凸部。
一个方式的电子设备具备:具有开口的框架、以及支承体,支承体具备:弹性的第一部件,其具有凹部,并以使凹部的开口面朝向框架的内侧的状态嵌入到开口中;以及第二部件,其具有嵌入到第一部件的凹部中的凸部。
一个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其中,电子设备具备:框架,其具有开口;以及支承体,其包括具有凹部的弹性的第一部件以及具有能够嵌入到凹部中的凸部的第二部件,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包括:将第一部件的凹部的开口面朝向框架的内侧并将第一部件嵌入到开口中的工序;以及向第一部件的凹部嵌入第二部件的凸部的工序。
根据上述方式,在向电子设备的框架的开口安装支承体时,首先支承体的第一部件以使其凹部的开口面朝向框架的内侧方式嵌入到开口中。第一部件为弹性且具有凹部,因此通过朝向凹部变窄的方向弹性变形,能够易于嵌入到开口中。接着,向该凹部嵌入支承体的第二部件的凸部。这样,通过第一部件向开口的嵌入以及第二部件的凸部向第一部件的凹部的嵌入这样简单的作业,能够向框架安装支承体。
安装后,第一部件的凹部的开口面朝向框架的内侧,因此与第一部件的凹部相反的一侧的面朝向框架的外侧配置。并且第一部件为弹性,因此缓冲地支承筐体。例如,发挥框架的防滑、防晃动或吸收冲击的作用。
此外,在第二部件的凸部嵌入到第一部件的凹部中之后,第二部件的凸部对第一部件在凹部变窄的方向上的弹性变形被抑制,因此能够抑制嵌入到框架中的第一部件从开口脱落。
能够提供易于向电子设备的框架安装且不易脱落的支承体、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承体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从底面侧观察合上盖体后的图1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1的支承体的示意图,图3中的(A)是俯视图,图3中的(B)是主视图,图3中的(C)是左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3的支承体向上述电子设备的框架的开口嵌入前的状态的示意图,图4中的(A)是立体图,图4中的(B)是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3的支承体的第一部件嵌入到上述开口中的状态的示意图,图5中的(A)是立体图,图5中的(B)是剖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3的支承体的第二部件的凸部嵌入到第一部件的凹部中的状态的示意图,图6中的(A)是立体图,图6中的(B)是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承体的示意图,图7中的(A)是俯视图,图7中的(B)是主视图,图7中的(C)是左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7的支承体的第二部件的凸部嵌入到第一部件的凹部中的状态的示意图,图8中的(A)是立体图,图8中的(B)是剖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变形例所涉及的支承体的俯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变形例所涉及的支承体的俯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变形例所涉及的支承体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支承体例如能够应用于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以下,称为笔记本电脑。)、台式个人计算机以及服务器等的框架的底面、平板电脑的框架等各种电子设备的框架。
在以下实施方式中,使用将本发明的支承体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的框架底面的例子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各图中,对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标注同一附图标记。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笔记本电脑1具有主体2和盖体3,其中,盖体3铰接于主体2的后端并能够相对于主体2开闭。在盖体3的与主体2对置的面例如设有表示各种信息的液晶显示器4。
主体2具有扁平的箱状框架5。框架5通过将上表面罩6与底面罩7相互对置地安装而构成。在框架5的内部容纳有未图示的基板、CPU、存储器、HDD、SDD以及电池等(以下,也称为“基板等内部部件”。)。在框架5的上表面罩6侧设有键盘8、触摸板9等输入机构。
如图2所示,在笔记本电脑1的框架5的底面罩7的四角分别安装有支承体100、102、104、106(以下,统称为“支承体10”。)。支承体100、102以其长度方向朝向框架5的左右方向的方式安装于底面罩7的后端侧(与盖体3铰接的一侧)。支承体104、106以其长度方向朝向框架5的前后方向的方式安装于底面罩7的前端侧。此外,笔记本电脑1中的支承体10的配置数量、配置位置以及配置方向等可以适当地变更。
支承体10比底面罩7更向外侧突出,当将笔记本电脑1放置于平坦的桌子等载置面时,仅支承体10与载置面接触。支承体10例如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并作为笔记本电脑1的橡胶垫脚发挥作用。即,支承体10具有以下等功能:(1)抑制笔记本电脑1与载置面之间的晃动、载置面的划伤;(2)在载置面与笔记本电脑1的底面罩7之间形成间隙以便于使框架5内外的空气循环;(3)吸收对笔记本电脑1的框架5所施加的冲击。
接下来,使用图3详细地对支承体10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支承体10通过按顺序将第一部件20、连结部件30以及第二部件40连结而构成。支承体10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例如通过使溶融的丁腈橡胶(NBR)流入模具中来进行一体成形而形成。即,第一部件20、连结部件30以及第二部件40是由同一弹性材料构成的一体成形品。
第一部件20是嵌入到设置于底面罩7的开口中的部分,配合开口的大小来规定第一部件20的大小。第一部件20由以下部件构成:设置于中央的细长的凹部22;以包围该凹部22的开口面的方式设置的细长的凸缘24;呈大致碗状并成为载置面的底面26;以及在凸缘24与底面26之间遍及第一部件20的外周形成的槽28。底面26是第一部件2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在与凹部22的开口面相反的一侧。
在凹部22的底部中央形成有连通到底面26的极小直径的孔220(连通部)。在向凹部22嵌入第二部件20时,孔220作为供空气逸出的空气孔发挥作用。此外,孔220在凹部22内的位置、数量可以适当地设定,也可以不是孔220而是缝隙等其他连通部。
连结部件30是从第一部件20的凸缘24在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到第二部件40在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厚度较薄的板状体,其将第一部件20与第二部件40连结。连结部件30可在长度方向大致中央轻易弯折。第一部件20与第二部件40通过连结部件30连结,因此在安装时无需单独准备第一部件20和第二部件40,也能够防止丢失一方的部件。
第二部件40是能够嵌入到第一部件20的凹部22中的部分。第二部件40由凸部42和肋44构成,其中凸部42是与第一部件的凹部22大致相同的互补的形状,肋44形成在凸部42上。
此处,“大致相同的互补的形状”指的是对凸部42进行划定的外表面形状与对凹部22进行划定的内表面形状大致相同,包括凸部42比凹部22稍大的情况以及凸部42比凹部22稍小的情况。在凸部42比凹部22稍大的情况下,在将凸部42嵌入凹部22中时,稍微使凹部22扩张。由此,第一部件20以向外方扩张的方式弹性变形,从而第一部件20与设置于底面罩7的开口70的嵌入配合变得更加牢固。
另一方面,若在凸部42比凹部22稍小的情况下,则变得易于将第二部件40的凸部42嵌入到第一部件20的凹部22中。
凸部42的底面420在长度方向的一端与连结部件30连接。该底面420为平坦面,并与连结部件30以及第一部件20的凸缘24位于同一平面上(参照图3中的(B))。即,在将第二部件40的凸部42嵌入到第一部件20的凹部22中时,底面420与凸缘24合在一起构成平坦面(参照图6)。凸部42的上表面422与第一部件20的凹部22的底面配合,成为中央膨出的圆顶状。
肋44在与凸部42的底面420以及上表面422平行的面上遍及凸部42的外周形成。肋44为从凸部42稍向外方突出的大小,其在将第二部件40的凸部42嵌入第一部件20的凹部22中时,与第一部件20的凹部22相接触地稍微使凹部22扩张。由此,第二部件40的凸部42不易从第一部件20的凹部22脱落。此外,在肋44的突出长度较大的情况下,第一部件20以向外侧扩张的方式弹性变形,从而能够使第一部件20与底面罩7的嵌入配合更加牢固。肋44在凸部42上的配置、数量可以适当地设定。
接下来,使用图4至图6对向笔记本电脑1的框架5的底面罩7安装支承体10的方法进行说明。
此处,图4中的(A)是示出支承体10安装在设置于底面罩7的开口70前的状态的示意图。图4中的(B)是以包括支承体10的孔220在内的宽度方向截面示出该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中的(A)是示出支承体10安装在设置于底面罩7的开口70后的状态的示意图。图5中的(B)是以包括支承体10的孔220在内的宽度方向截面示出该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中的(A)是示出第二部件40嵌入到支承体10的第一部件20中之后的状态的示意图,图6中的(B)是以包括支承体10的孔220在内的宽度方向截面示出该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4中的(B)所示,在底面罩7设置有贯通内侧表面7A和外侧表面7B的开口70。内侧表面7A为组装框架5时与上表面罩6对置的一侧的面,且为与上表面罩6共同对框架5的内部空间(基板等内部部件的容纳部)进行划定的面。外侧表面7B是对框架5的底面(载置面)进行划定的面。在以下说明中,将底面罩7的内侧表面7A侧也称为“内侧”,将外侧表面7B侧也称为“外侧”。
在对开口70进行划定的缘部72设有朝向开口的中心轴突出的突出部720和形成在突出部720的内侧面的平坦部722。
首先,如图4中的(A)及图4中的(B)所示,准备底面罩7和支承体10,并向底面罩7的开口70的内侧配置支承体10。更具体地说,以使支承体10的第一部件20的凹部22的开口面朝向内侧、底面26朝向外侧(开口70侧)的方式进行配置。
在该状态下,使支承体10朝向箭头X的方向移动,并将第一部件20压入到开口70中。弹性的第一部件20具有凹部22,因此朝向凹部22变窄的方向弹性变形。因此,能够易于将第一部件20的槽28与底面罩7的突出部720卡合。此时,第一部件20的凸缘24与底面罩7的平坦部722抵接,从而限制支承体10的进一步移动。由此,第一部件20相对于底面罩7的开口70的定位变得容易,并且在安装后,支承体10变得不易向底面罩7的外侧脱落。
由此,支承体10的第一部件20嵌入到底面罩7的开口70中(参照图5中的(A)及图5中的(B))。此时,支承体10的第一部件20的底面26向底面罩7的外侧突出(参照图5中的(B))。
接下来,如图5中的(A)所示,将连结部件30在中央弯折,并使支承体10的第二部件40向箭头R的方向移动,来将第二部件40的凸部42压入到第一部件20的凹部22中。也可以使第二部件40弹性变形以便易于压入。
在第一部件20的凹部22设有孔220。因此,被第二部件40的凸部42挤出的第一部件20的凹部22内的空气从孔220逸出,从而抑制压入时空气的反作用力。因此,能够轻易地将第二部件40的凸部42嵌入到第一部件20的凹部22中,从而能够提高安装的作业性。
若将支承体10的第二部件40嵌入到第一部件20中,则第二部件40的肋44抵接或者咬入于第一部件20的凹部22的表面。由此,第二部件40的凸部42不易从第一部件20的凹部22脱落。此外,在肋44的突出长度较大的情况下,第一部件20以向外方扩张的方式弹性变形,因此能够使第一部件20与底面罩7的嵌入配合更加牢固。以上,结束支承体10朝向底面罩7的安装(参照图6中的(A)及图6中的(B))。
在向底面罩7安装支承体10后,向底面罩7安装基板等内部部件以及上表面罩6,来组装框架5。
此处,如图6中的(A)及图6中的(B)所示,支承体10(第一部件20的凸缘24、连结部件30以及第二部件的凸部42的底面420)与底面罩7的内侧表面7A位于大致相同的平面上。因此,在组装框架5时,能够以使基板等内部部件与支承体10抵接的方式进行配置。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基板等内部部件限制支承体10的移动、第二部件40相对于第一部件20的移动。由此,能够抑制支承体10从底面罩7脱落、以及支承体10的第二部件40从第一部件20脱落。
并且,如图6中的(B)所示的那样,第一部件20的凹部22与第二部件40的凸部42为大致相同的互补的形状,第二部件40的凸部42无间隙地紧密嵌入到第一部件20的凹部22中。因此,在向底面罩7安装支承体10后(在第二部件30的凸部42嵌入后),抑制了包括槽28的第一部件20弹性变形。由此,能够抑制嵌入到底面罩7中的第一部件20从开口70脱落。
例如,在笔记本电脑1的框架5载置于桌子等的情况下,从框架5的底面突出的支承体10的第一部件20作为橡胶垫脚发挥作用。此时,对支承体10的第一部件20施加从框架5的外侧朝向内侧的按压力。然而,如上所述,包括槽28的第一部件20的弹性变形被第二部件的凸部42抑制,因此能够防止支持体10从框架5的底面罩7脱落。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用图7及图8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承体10A进行说明。对于支承体10A而言,第一部件的凹部与第二部件的凸部的形状不同,在这一点上,与两者为大致相同的互补的形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承体10不同。支承体10A的其他结构与支承体10的结构大致相同,以下,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名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7所示,支承体10A的第二部件40A与第一部件20的凹部22的形状不同,凸部42A的上表面422A除长度方向两端之外呈向中央内侧凹陷的形状(与此相对,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承体10中,如图3所示,第二部件40的凸部42的上表面422与第一部件20的凹部22的底面配合,成为中央膨出的圆顶状)。因此,凸部42A所用的材料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凸部42的材料少。
图8中的(A)是示出在第二部件40A的凸部42A嵌入到第一部件20的凹部22中之后的状态的示意图,图8中的(B)是以包括支承体10A的孔220在内的宽度方向截面示出该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8中的(B)所示,在将第二部件40A的凸部42A嵌入到第一部件20的凹部22中时,在凹部22与凸部42A的上表面422A之间形成有空隙部50。该空隙部50作为空气弹簧发挥作用。
例如,在将笔记本电脑1的框架5载置于桌子等的情况下,对支承体10A的第一部件20施加从框架5的外侧朝向内侧的按压力。此时,在第一部件20与第二部件40A之间形成有空隙部50,因此第一部件20的底面26能够在从框架5的外侧朝向内侧的方向及其相反方向上弹性变形。由此,提高了支持体10A的冲击吸收性。
此外,通过该弹性变形,不会存在支承体10A从框架5的底面罩7脱落的情况。如图8中的(B)所示的那样,第二部件40A的凸部42A嵌入到凹部22中的比与槽28对置的位置更深的位置。换言之,空隙部50形成于比由槽28构成的平面(虚线L)更靠外侧的位置(靠框架5的外侧的位置)。因此,即使当第一部件20的底面26弹性变形的情况下,第二部件40A的凸部42A也抑制第一部件20的槽28的弹性变形。由此,能够防止支承体10A从框架5的底面罩7脱落。
(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示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A)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的形状
本发明的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的形状根据支承体的安装位置、安装数量、必需的承重性能等,例如可以适当地变更成长方体、椭圆体、圆锥体、半球体、球体以及它们的组合等。
例如,如图9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支承体10B那样,可以通过连结部30B将具有大致半球状的凹部22B的大致半球状的第一部件20B与具有半球状的凸部42B的第二部件40B连结。对于支承体10B而言,将第二部件40B嵌入到第一部件20B中的状态(将支承体10B安装于底面罩7的状态)下的形状也为大致半球状。
(B)第二部件的材质
本发明的第二部件的材质可以与第一部件不同。例如,可以使用刚度比第一部件更大的弹性体、或者金属等非弹性体。这种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抑制在将第二部件嵌入到第一部件的凹部中之后的第一部件的弹性变形。
(C)空气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第一部件20的凹部22内设置孔22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作为在向第一部件的凹部嵌入第二部件的凸部时供空气逸出的机构并不仅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设置将第二部件的凸部的底面和上表面贯通的孔。另外,例如,还可以在第一部件的凹部表面或第二部件的凸部表面设置缝隙,在向第一部件的凹部嵌入第二部件的凸部时,空气穿过该缝隙被向外部挤出。此外,如图9所示的支承体10B那样,也可以不在第一部件20B以及第二部件40B设置孔。
(D)连结部件的结构
连结部件的结构也可以适当地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长度方向上经由连结部件30将第一部件20与第二部件40连接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例如,如图10所示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支承体10C那样,也可以在宽度方向上经由连结部件30C将第一部件20与第二部件40连结。由此,能够使支承体10C小型化(减小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并且,例如,如图11所示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支承体10D那样,可以在连结部件30D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设置切口32。通过切口32,在向第一部件的凹部嵌入第二部件的凸部时,连结部件30D变得易于弯折。此外,也可以在向第一部件的凹部嵌入第二部件的凸部时,利用该切口32来切断连结部件30D。由此,能够防止弯折的连结部阻碍框架5内的其他部件的配置。
(E)连结部件的容纳部
可以在第一部件的凹部内、第二部件的凸部设置连结部件的容纳部,在将第二部件的凸部嵌入到第一部件的凹部中时,容纳连结部件的一部分或全部。由此,在将支承体安装于框架时,能够减少或消除连结部件朝向框架的内侧露出的部分,进而能够防止连结部件阻碍框架内的其他部件的配置。
(F)将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设置成分体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通过连结部件连接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支承体不设置连结部件,而是将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作为分体分别设置。
(G)与其他接合手段相结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不使用粘接剂等地将支承体嵌入框架的开口中进行安装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将支承体嵌入框架中时,对第一部件的槽、凹部及第二部件的凸部等同时使用粘接剂等其他接合手段。
附图标记说明
1…笔记本电脑;2…主体;3…盖体;4…液晶显示器;5…框架;6…上表面罩;7…底面罩;7A…内侧表面;7B…外侧表面;70…开口;72…缘部;720…突出部;722…平坦部;8…键盘;9…触摸板;10、100、102、104、106、10A、10B、10C、10D…支承体;20、20B…第一部件;22、22B…凹部;220…孔;24…凸缘;26…底面;28…槽;30、30B、30C、30D…连结部件;32…切口;40、40A、40B…第二部件;42、42A、42B…凸部;420…底面;422、422A…上表面;44…肋;50…空隙部。

Claims (14)

1.一种支承体,安装于电子设备的框架的开口,其中,具备:
弹性的第一部件,该第一部件具有凹部,并且能够以使所述凹部的开口面朝向所述框架的内侧的方式嵌入到所述开口中;以及
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具有能够嵌入到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凹部中的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体,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具有与划定所述框架的所述开口的缘部抵接的凸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承体,其中,
在划定所述框架的所述开口的缘部设有突出部,所述第一部件具有与所述突出部卡合的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承体,其中,
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凸部能够嵌入到所述凹部中的至少与所述槽对置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承体,其中,
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凸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凹部大致相同且互补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承体,其中,
在将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凸部嵌入到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凹部中时,在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凸部之间形成空隙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承体,其中,
在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凸部设有与所述凹部接触的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承体,其中,
在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凹部或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凸部设有与所述支承体的外部连通的连通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承体,其中,
所述支承体具有将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连结的连结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承体,其中,
所述连结部件能够弯折,在将所述连结部件弯折后,能够向所述第一部件的凹部嵌入所述第二部件的凸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支承体,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以及所述连结部件为一体成形品。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承体,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以及所述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在将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凸部嵌入到所述第1部件的所述凹部中的状态下容纳所述连结部件的容纳部。
13.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具备:
框架,其具有开口;以及
支承体,
所述支承体具有:
弹性的第一部件,该第一部件具有凹部,并且,以使所述凹部的开口面朝向所述框架的内侧的状态嵌入在所述开口中;以及
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具有嵌入在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凹部中的凸部。
14.一种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具备:
框架,其具有开口;以及
支承体,其包括具有凹部的弹性的第一部件以及具有能够嵌入到所述凹部中的凸部的第二部件,
所述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凹部的开口面朝向所述框架的内侧并将所述第一部件嵌入到所述开口中的工序;以及
向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凹部嵌入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凸部的工序。
CN201710520198.XA 2016-09-13 2017-06-30 支承体、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78178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78871A JP2018046111A (ja) 2016-09-13 2016-09-13 支持体、電子機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178871 2016-09-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17872A true CN107817872A (zh) 2018-03-20

Family

ID=61560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20198.XA Pending CN107817872A (zh) 2016-09-13 2017-06-30 支承体、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20230B2 (zh)
JP (1) JP2018046111A (zh)
CN (1) CN10781787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1099A (zh) * 2019-07-01 2022-02-11 玳能本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50535B2 (en) * 2017-04-18 2022-05-3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oating rubber foot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11603960B1 (en) * 2017-11-04 2023-03-14 Alison Wen Computing device supporting structure
TWI743857B (zh) 2020-06-30 2021-10-2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密封結構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5652A (en) * 1992-06-19 1994-03-22 Byrne Thomas W Isolation grommet
US6431585B1 (en) * 2000-10-05 2002-08-13 Lear Corporation Dual stage fastener
CN1945490A (zh) * 2005-10-09 2007-04-11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201533464U (zh) * 2009-10-21 2010-07-21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的脚垫
CN102076191A (zh) * 2009-11-25 2011-05-25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脚垫结构
CN103037650A (zh) * 2011-09-28 2013-04-10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撑组合件
US20150146373A1 (en) * 2013-11-27 2015-05-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oot pad structure for an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78850B2 (en) * 2005-02-09 2007-02-20 Termax Corporation Tethered fastener apparatus and method
JP4048349B2 (ja) 2001-12-04 2008-02-20 Nok株式会社 携帯型情報処理装置
US7950611B2 (en) * 2007-04-12 2011-05-3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mputing device support system
TW201014494A (en) * 2008-09-17 2010-04-01 Micro Star Int Co Ltd Pad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5652A (en) * 1992-06-19 1994-03-22 Byrne Thomas W Isolation grommet
US6431585B1 (en) * 2000-10-05 2002-08-13 Lear Corporation Dual stage fastener
CN1945490A (zh) * 2005-10-09 2007-04-11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201533464U (zh) * 2009-10-21 2010-07-21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的脚垫
CN102076191A (zh) * 2009-11-25 2011-05-25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脚垫结构
CN103037650A (zh) * 2011-09-28 2013-04-10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撑组合件
US20150146373A1 (en) * 2013-11-27 2015-05-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oot pad structure for an apparatu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1099A (zh) * 2019-07-01 2022-02-11 玳能本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041099B (zh) * 2019-07-01 2024-05-10 玳能本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77809A1 (en) 2018-03-15
JP2018046111A (ja) 2018-03-22
US10420230B2 (en) 2019-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17872A (zh) 支承体、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JP6533558B2 (ja) バタフライヒンジを使用する移動量が少ないキー機構
US2010010361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JP5457226B2 (ja) シール構造、電子装置、携帯装置及びシール方法
CN104769529A (zh) 使用蝶形铰链的低行程按键机构
US20150092351A1 (en) Heat transfer structure
JP4233086B2 (ja) 電子機器
WO2023202168A1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触控板
US10650986B2 (en) Keyboard
TW201502865A (zh) 鍵盤
US8947602B2 (en) Television receiv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4122938A (zh) 门扣结构
JP3168840U (ja) マウス固定構造
JP2020072234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
JP4929405B1 (ja) 電子機器
US11665827B2 (en) Display device
JP7394339B2 (ja) 電子機器
US20110075383A1 (en) Fixing structure
JP2018078261A (ja) 電子機器及び筐体
KR101162898B1 (ko) 받침부재가 구비된 케이스
JP2006245406A (ja) 電子機器、回路基板および被支持部材
US2012013409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15159251A (ja) 実装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JP7390641B2 (ja) 緩衝材および電子機器
US9329635B2 (en) Readily detachable panel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