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41099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41099A CN114041099A CN201980098136.1A CN201980098136A CN114041099A CN 114041099 A CN114041099 A CN 114041099A CN 201980098136 A CN201980098136 A CN 201980098136A CN 114041099 A CN114041099 A CN 1140410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housing unit
- support
- base housing
- electronic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87 white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06F1/16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related to integrated 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main body with respect to the supporting surface, e.g. legs for adjusting the tilt angl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3—Cooling mean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e.g. for lapto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通过从外部作用的力而对收容在壳体的内部中的单元造成的影响的电子设备。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00)具有:底座壳体单元(150)(壳体单元),具备矩形状的下表面(150a)(面);以及支承单元(190),被安装到下表面(150a)上,支承底座壳体单元(150);支承单元(190)从下表面(150a)的一端(150m)侧到另一端(150n)侧连续设置,构成为,使位于一端(150m)侧与另一端(150n)侧之间的中间部分的刚性比一端(150m)侧及另一端(150n)侧的两端部分的刚性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中,进行了对壳体单元安装支承单元并利用该支承单元支承壳体单元的构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1-1239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0483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从外部施加的力对收容在壳体的内部中的单元造成的影响的电子设备。
用来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有关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具有:壳体单元,至少在载置的一侧具备面;以及支承单元,被安装到上述面上,支承上述壳体单元;上述支承单元从上述面的一端侧到另一端侧连续被设置,构成为,使位于上述一端侧与上述另一端侧之间的中间部分的刚性比上述一端侧及上述另一端侧的两端部分的刚性低。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将第1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00打开的状态从正面侧的上方表示的立体图。
图2是以将图1的笔记本电脑100闭合的状态从背面侧的上方表示的立体图。
图3是将图2的笔记本电脑100从下方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将图3的区域A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5是以将图4的区域C放大并将支承单元190的第1支承部件191从底座壳体单元150拆下的状态表示的立体图。
图6是将图3沿着P-P线及R-R线表示的端面图。
图7是将图3沿着Q-Q线表示的端面图。
图8是将图3沿着V-V线表示的端面图。
图9是将图3的区域B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10是以将图9的区域D放大并将支承单元190的第2支承部件192从底座壳体单元150拆下的状态表示的立体图。
图11是将图3沿着S-S线及U-U线表示的端面图。
图12是将图3沿着T-T线表示的端面图。
图13是将图3沿着W-W线表示的端面图。
图14是将第2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200的主要部分即相当于图3的区域A的区域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15是将第3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300的主要部分即相当于图3的区域A的区域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公开只不过是一例,并不由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内容限定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想到的变形当然包含在公开的范围中。为了使说明更明确,也有在附图中将各部分的尺寸、形状等相对于实际的实施形态变更而示意地表示的情况。在多个附图中,也有对于对应的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的情况。在附图中,将底座壳体单元150等的横宽方向X、进深方向Y及高度方向Z用箭头表示。
参照图1至图13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00的结构。
图1是以将第1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00打开的状态从正面侧的上方表示的立体图。图2是以将图1的笔记本电脑100闭合的状态从背面侧的上方表示的立体图。图3是将图2的笔记本电脑100从下方表示的立体图。图4至图13是表示图3的特定部分的图。
在笔记本电脑100(在权利要求中称作电子设备)中,包括运算单元110、通信单元120、输入输出单元130、电源单元140、底座壳体单元150(在权利要求中称作壳体单元)、显示单元160、显示器壳体单元170(在权利要求中称作其他壳体单元)、连结单元180及支承单元190。笔记本电脑100将对运算单元110、通信单元120、输入输出单元130及电源单元140进行保持的底座壳体单元150和对显示单元160进行保持的显示器壳体单元170用连结单元180开闭自如地连结而构成。支承单元190被安装在底座壳体单元150的下表面150a(在权利要求中称作面)上。对笔记本电脑100中包含的各单元依次进行说明。
运算单元110如图1所示,是在笔记本电脑100中进行运算的单元。在运算单元110中,包括作为系统基板的母板。母板由安装有ROM(Read Only Memory)、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及RAM(Random Acces sMemory)等的基板构成。
通信单元120(第1通信单元120R及第2通信单元120L)如图1所示,是经由运算单元110而与外部的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等的单元。在通信单元120中,包括与运算单元110的母板的接口(interface:I/F)及天线。
输入输出单元130如图1所示,是由用户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的操作的单元。在输入输出单元130中,包括电源按钮、键盘、触控板、扬声器、麦克风及输入输出端子(例如USB端子)。
电源单元140如图1所示,是向运算单元110、通信单元120、输入输出单元130及显示单元160供电的单元。在电源单元140中例如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源单元140经由AC适配器被从外部的电源充电。
底座壳体单元150如图1至图13所示,是保持运算单元110、通信单元120、输入输出单元130及电源单元140等的单元。在底座壳体单元150中,如图1所示,收容有运算单元110、通信单元120及电源单元140。在底座壳体单元150中,在上表面上安装着输入输出单元130,并且在下表面150a上安装着支承单元190。下表面150a是矩形状,例如由横宽方向X比进深方向Y长的长方形状构成。关于支承单元190相对于底座壳体单元150的安装的结构,与后述的支承单元190的结构一起说明。
在底座壳体单元150的下表面150a上设有通气部150b。通气部150b在下表面150a中设在与连结单元180邻接的背面侧(在使用笔记本电脑100时是相对于用户靠里侧的位置)。通气部150b具备多个吸气口150b1和多个排气口150b2。吸气口150b1是用来将冷却用的空气向底座壳体单元150吸气的开口。排气口150b2是用来将在底座壳体单元150的内部产生的热向外部释放的开口。排气口152b2既可以仅设在背面或下表面150a的某一方上,或者也可以如图示那样设在背面及下表面150a这两者上。
显示单元160如图1所示,是经由运算单元110而显示影像及信息等的单元。在显示单元160中例如包括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显示单元160也可以代替液晶显示器而使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构成。
显示器壳体单元170如图1至图5所示,是保持显示单元160的单元。在显示器壳体单元170中,包括保持液晶显示器等的壳体。壳体如果受到应力则弹性变形。
连结单元180(第1连结单元180R及第2连结单元180L)如图1至图5所示,是将底座壳体单元150与显示器壳体单元170旋转自如地连结的单元。在连结单元180中包括铰链。通过以连结单元180为轴使显示器壳体单元170相对于底座壳体单元150转动(远离及接近),将笔记本电脑100开闭。
支承单元190如图1至图13所示,是将底座壳体单元150从下表面150a侧支承的单元。在支承单元190中包括第1支承部件191(第1脚部)及第2支承部件192(第2脚部)。第1支承部件191及第2支承部件192被安装在底座壳体单元150上。
第1支承部件191如图1至图8所示,在与连结单元180邻接的背面侧(在使用笔记本电脑100时为相对于用户靠里侧的位置)沿着底座壳体单元150的横宽方向X设置。第1支承部件191被形成为长条,以长度方向(横宽方向X)沿着下表面150a的将一端150m侧到另一端150n侧连结的线上的方式设置。第1支承部件191的横宽方向X的全长L2是下表面150a的从一端150m到另一端150n的全长L1的50%以上。第1支承部件191设在吸气口150b1与排气口150b2之间。第1支承部件191如图5及图6所示,包括与桌子的载置面10相接的下部191a、被安装到底座壳体单元150中的上部191b以及形成在上部191b上的凹状的凹陷部191c。
第1支承部件191和底座壳体单元150如图6至图8所示,使在中间部分中构成余隙的间隙H2(图7)比在两端部分中构成余隙的间隙H1(图6)大。第1支承部件191例如由具备伸缩性的橡胶或树脂构成。第1支承部件191比底座壳体单元150柔软,容易弹性变形。即,第1支承部件191为具备载置底座壳体单元150时的稳定性并容易沿着底座壳体单元150的变形而变形的构造。此外,在呈横宽方向X比进深方向Y长的长方形的下表面150a中,优选的是第1支承部件191及第2支承部件192都以长度方向沿着尺寸较长的横宽方向X取向的方式设置在下表面150a上。
下部191a例如被形成为圆弧形状。下部191a如图5及图6所示,在沿着底座壳体单元150的横宽方向X(与进深方向Y及高度方向Z正交地)观察的情况下以向下方隆起的方式弯曲。
上部191b例如被形成为细长的平面形状。上部191b如图5及图6所示,由沿着底座壳体单元150的横宽方向X和进深方向Y的平面构成。
这里,上部191b如图5及图6所示,被安装在底座壳体单元150的第1安装部150c的槽部的下表面150d。第1安装部150c被形成为长条的框形状,从下表面150d朝向下方突出。
凹陷部191c是在上部191b开口的孔。凹陷部191c如图6所示,在沿着底座壳体单元150的横宽方向X(与进深方向Y及高度方向Z正交地)观察的情况下形成为矩形状。凹陷部191c如图6及图7所示,深度沿着底座壳体单元150的横宽方向X为恒定的。
这里,在凹陷部191c中,如图6及图7所示,被插入有形成在底座壳体单元150的下表面150d上的突起部150e。突起部150e沿着横宽方向X被形成为长条的矩形状,从下表面150d朝向下方突出。突起部150e如图5至图8所示,由Q-Q线(图3)表示的相当于底座壳体单元150的中间部分的第2突起部150e2(图7)的突出长度比由P-P线及R-R线(图3)表示的相当于底座壳体单元150的两端部分的第1突起部150e1(图6)的突出长度短。因而,图7所示的中间部分的第2突起部150e2与凹陷部191c的间隙H2与图6所示的两端部分的第1突起部150e1与凹陷部191c的间隙H1相比,沿着高度方向Z较宽。
第2支承部件192如图1至图3以及图9至图13所示,在电源单元140或输入输出单元130的触控板所位于的正面侧(在使用笔记本电脑100时相对于用户而言靠跟前侧),沿着底座壳体单元150的横宽方向X设置。第2支承部件192被形成为长条,以长度方向(横宽方向X)沿着下表面150a的将从一端150m侧到另一端150n侧连结的线上的方式设置。第2支承部件192的横宽方向X的全长L3是下表面150a的从一端150m到另一端150n的全长L1的50%以上。第2支承部件192如图10及图11所示,包括与桌子的载置面10相接的下部192a以及被安装到底座壳体单元150上的上部192b。
第2支承部件192如图11~图13所示,具备伸缩性,在底座壳体单元150的高度方向Z上,使中间部分的长度T2(图12)比两端部分的长度T1(图11)短。第2支承部件192通过图11所示的两端部分的长度T1与图12所示的中间部分的长度T2的差,在与桌子的载置面10之间构成图13所示的间隙H3。第2支承部件192例如由具备伸缩性的橡胶或树脂构成。第2支承部件192比底座壳体单元150柔软,容易弹性变形。即,第2支承部件192为具备载置底座壳体单元150时的稳定性且容易沿着底座壳体单元150的变形而变形的构造。
下部192a如图3、图9、图10、图11及图13所示,由S-S线及U-U线(图3)表示的相当于底座壳体单元150的两端部分的第1下部192a1被形成为圆弧状。第1下部192a1如图11所示,在沿着底座壳体单元150的横宽方向X(与进深方向Y及高度方向Z正交地)观察的情况下,由以向下方隆起的方式弯曲的形状构成。另一方面,下部192a如图3、图9、图10、图12及图13所示,由T-T线(图3)表示的相当于底座壳体单元150的中间部分的第2下部192a2被形成为矩形状。第2下部192a2如图12所示,在沿着底座壳体单元150的横宽方向X(与进深方向Y及高度方向Z正交地)观察的情况下,相当于第1下部192a1的下端在水平方向(横宽方向X及进深方向Y)上被切除的形状。因此,在第1下部192a1与桌子的载置面10相接的状态下,第2下部192a2为从桌子的载置面10离开的状态。
上部192b例如被形成为细长的平面形状。上部192b如图10及图11所示,由沿着底座壳体单元150的横宽方向X和进深方向Y的平面构成。
这里,上部192b如图10及图11所示,被安装在底座壳体单元150的第2安装部150f的槽部的下表面150g上。第2安装部150f被形成为长条的框形状,从下表面150g朝向下方突出。
参照图8及图13等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00的效果。
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00,支承单元190从下表面150a的一端150m侧到另一端150n侧连续地设置,构成为使位于一端150m侧与另一端150n侧之间的中间部分的刚性比一端150m侧及另一端150n侧的两端部分的刚性低。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从外部作用力时的底座壳体单元150的变形容易度的显著的下降。例如,在载置于桌子上等的状态下在底座壳体单元150的中央部分从外部朝向支承单元190作用有力的情况下,能够将给底座壳体单元150的内部带来的力的施加方向上的压缩应力通过支承单元190而不受较大的阻碍地通过底座壳体单元的挠曲方向的变形来吸收。即,在支承单元190中,使中间部分比两端部分相对更大地变形,能够将输入到底座壳体单元150中的应力吸收。这里,刚性例如相当于对底座壳体单元150或支承单元190输入了载荷时的变形的容易度(或变形的难度)。因此,在底座壳体单元150与支承单元190之间,能够使相对容易变形的中间部分比相对较难变形的两端部分例如更大地弯曲。因而,能够抑制在被从外部施加了力时在底座壳体单元150的内部发生的力的施加方向上的压缩应力。
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00,底座壳体单元150如图6至图8所示那样构成为,在与第1支承部件191之间使中间部分的间隙H2(图7)比两端部分的间隙H1(图6)大。根据这样的结构,沿着高度方向Z,使图7所示的中间部分的第2突起部150e2与凹陷部191c的间隙H2比图6所示的两端部分的第1突起部150e1与凹陷部191c的间隙H1扩大。即,在底座壳体单元150中,通过使中间部分比两端部分更难以在物理上干涉,构成为能够相对较大地变形,能够将输入到底座壳体单元150中的应力吸收。因而,能够抑制在被从外部施加了力时在底座壳体单元150的内部发生的力的施加方向上的压缩应力。
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00,第2支承部件192如图11~图13所示,具备伸缩性,在与下表面150a正交的方向(底座壳体单元150的高度方向Z)上使中间部分的长度T2(图12)比两端部分的长度T1(图11)短。根据这样的结构,图11及图12所示的第2支承部件192在第1下部192a1与桌子的载置面10相接的状态下能够成为第2下部192a2从桌子的载置面10离开的状态。即,在支承单元190中,通过使中间部分比两端部分更难以在物理上干涉,构成为能够相对较大地变形,能够将输入到底座壳体单元150中的应力吸收。因而,能够抑制在被从外部施加了力时在底座壳体单元150的内部发生的力的施加方向上的压缩应力。
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00,具有显示信息的显示单元160和支承显示单元的显示器壳体单元170。底座壳体单元150伴随有由旋转带来的与显示器壳体单元170的开闭动作。支承单元190在底座壳体单元150和显示器壳体单元170被闭合的状态下,隔着底座壳体单元150而与显示器壳体单元170相邻。在这样的状态下,如果在显示器壳体单元170的中央部分上从外部朝向底座壳体单元150作用力,则与底座壳体单元150相比,应力容易集中在被收容在靠内部的部件的构造较弱的显示器壳体单元170的内部。所以,根据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底座壳体单元150与支承单元190端之间使中间部分的刚性比两端部小的结构,例如能够抑制作用于显示单元160的液晶显示器上的应力。即,能够抑制液晶显示器的损伤。因而,例如能够抑制或防止有可能在液晶显示器中发生的所谓的白化现象。
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00,底座壳体单元150在下表面150a上具备吸气口150b1和排气口150b2。支承单元190设在吸气口150b1与排气口150b2之间。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减少刚被从排气口150b2排出后的空气被从吸气口150b1吸气的情况。即,能够使空气的卷入减少。此外,通过在吸气口150b1与排气口150b2之间设置支承单元190,当将笔记本电脑100载置在桌子等的载置面10上时,能够使支承单元190与载置面10的间隔比底座壳体单元150的下表面150a与载置面10的间隔窄。因而,能够用支承单元190抑制被从排气口150b2排气的空气直接到达吸气口150b1,能够使得在被排气后没有被充分冷却的空气难以到达吸气口150b1。此外,为了使该功能进一步改善,优选的是使从底座壳体单元150的下表面150a到第1支承部件191的下部191a的、底座壳体单元150的厚度方向Z上的长度在支承单元190的中间部分和两端部分中相同。通过这样做,在支承单元190与载置笔记本电脑100的载置面10之间,间隙几乎消失,大致能够防止排气口150b2的排气直接到达吸气口150b。
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00,第1支承部件191的全长L2及第2支承部件192的全长L3是下表面150a的全长L1的50%以上。第1支承部件191及第2支承部件192构成为比底座壳体单元150容易弹性变形。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由第1支承部件191及第2支承部件192将底座壳体单元150稳定地支承。更具体地讲,能够防止底座壳体单元150的晃动。如果第1支承部件191的全长L2及第2支承部件192的全长L3为下表面150a的全长L1的60%、优选为70%、更优选为80%以上的范围,则能够更稳定地支承笔记本电脑100。
参照图14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200的结构。
图14是将第2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200的主要部分即相当于图3的区域A的区域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在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
如图14所示,支承单元290的第1支承部件291其沿着底座壳体单元250的进深方向Y的宽度,在位于横宽方向X的两端部分的两端支承部291M处和位于横宽方向X的中间部分的中间支承部291N处是不同的。即,两端部分的两端支承部291M的宽度(长度W1)形成为比中间部分的中间支承部291N的宽度(长度W2)宽(长)。在第1支承部件291中,两端部分的两端支承部291M和中间部分的中间支承部291N被一体地形成。此外,在底座壳体单元250中,第1安装部250c的形状与第1支承部件291的形状匹配而形成。即,第1安装部250c其两端部分的宽度相对于中间部分的宽度形成得较宽。
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200,第1支承部件291如图14所示,在与在下表面150a上将从一端150m侧到另一端150n侧连结的线正交的方向(底座壳体单元250的进深方向Y)上,使中间支承部291N的长度W2比两端支承部291M的长度W1短。通过将第1支承部件291的宽度(长度)根据位置改变,使第1支承部件291的接地面积不同而将挠曲容易度根据位置改变。根据这样的结构,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够抑制从外部施加了力时在底座壳体单元250的内部发生的力的施加方向的压缩应力。即,能够使中间支承部291N比两端支承部291M相对更大地变形,将被输入到底座壳体单元250中的应力吸收。能够使相对容易变形的中间支承部291N比相对难以变形的两端支承部291M更多压缩。因而,能够抑制由从外部作用的力对收容在底座壳体单元250的内部中的单元的影响。
参照图15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300的结构。
图15是将第3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300的主要部分即相当于图3的区域A的区域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在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
如图15所示,支承单元390的第1支承部件391其对于底座壳体单元150的高度方向Z的伸缩有影响的硬度,在位于横宽方向X的两端部分的两端支承部391M处和位于横宽方向X的中间部分的中间支承部391N处是不同的。即,两端部分的两端支承部391M由比中间部分的中间支承部391N的硬度硬的材料构成。在第1支承部件391中,两端部分的两端支承部391M和中间部分的中间支承部391N被一体地形成。
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300,第1支承部件391如图15所示,使中间支承部391N的材质的硬度比两端支承部391M的材质的硬度低。硬度不取决于形状,是具体地确定材质本身的粘弹性率那样的对于力的难以变形程度的参数,表示第1支承部件391的机械性的硬度。通过将第1支承部件391的硬度根据位置改变,从而将第1支承部件391的挠曲容易度根据位置改变。根据这样的结构,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够抑制从外部施加了力时在底座壳体单元150的内部发生的力的施加方向的压缩应力。即,能够使中间支承部391N比两端支承部391M相对较大地变形,将被输入到底座壳体单元150中的应力吸收。能够使相对容易变形的中间支承部391N比相对难以变形的两端支承部391M更多压缩。因而,能够抑制在底座壳体单元150的内部发生的压缩应力。
另外,本发明并不原样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中将构成要素变形而具体化。此外,可以通过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的组合来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在实施方式中表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删除几个构成要素。进而,也可以将跨不同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适当组合。
例如,电子设备并不限定于笔记本电脑,例如对于平板电脑型终端也能够应用。在此情况下,平板电脑型终端的壳体相当于底座壳体单元150的壳体。
在安装到底座壳体单元150上的支承单元190中,也可以将第1支承部件191和第2支承部件192替换。进而,在支承单元190中,也可以仅使用第1支承部件191,也可以仅使用第2支承部件192。
标号说明
10…(载置底座壳体单元150的桌子的)载置面;
100…笔记本电脑(电子设备);110…运算单元;120…通信单元;
130…输入输出单元;140…电源单元;
150…底座壳体单元(壳体单元);150a…下表面(面);
150b…通气部;150b1…吸气口;150b2…排气口;
150c…第1安装部;150d…下表面;150e…突起部;
150e1…第1突起部;150e2…第2突起部;150f…第2安装部;
150g…下表面;150m…一端;150n…另一端;160…显示单元;
170…显示器壳体单元(其他壳体单元);180…连结单元;
190…支承单元;191…第1支承部件;191a…下部;191b…上部;
191c…凹陷部;192…第2支承部件;192a…下部;192a1…第1下部;
192a2…第2下部;192b…上部;200…笔记本电脑(电子设备);
250…底座壳体单元;250c…第1安装部;290…支承单元;
291…第1支承部件;291M…两端支承部(两端部分);
291N…中间支承部(中间部分);300…笔记本电脑(电子设备);
390…支承单元;391…第1支承部件;
391M…两端支承部(两端部分);391N…中间支承部(中间部分);
X…(底座壳体单元150等的)横宽方向;
Y…(底座壳体单元150等的)进深方向;
Z…(底座壳体单元150等的)高度方向。
Claims (9)
1.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具有:
壳体单元,至少在载置的一侧具备面;以及
支承单元,被安装于上述面,支承上述壳体单元,
上述支承单元从上述面的一端侧到另一端侧连续被设置,
上述电子设备构成为,使位于上述一端侧与上述另一端侧之间的中间部分的刚性比上述一端侧及上述另一端侧的两端部分的刚性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上述壳体单元构成为,在上述壳体单元与上述支承单元之间,使上述中间部分处的间隙比上述两端部分处的间隙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上述支承单元具备伸缩性,在与上述面正交的方向上,使上述中间部分的长度比上述两端部分的长度短。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上述支承单元,在与上述面上将从上述一端侧到上述另一端侧连结的线正交的方向上,使上述中间部分的长度比上述两端部分的长度短。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上述支承单元使上述中间部分的材质的硬度比上述两端部分的材质的硬度低。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具有:
显示单元,显示信息;以及
其他壳体单元,支承上述显示单元,
上述壳体单元被应用于伴随有开闭动作的笔记本电脑,上述开闭动作是由旋转带来的上述壳体单元与上述其他壳体单元的开闭动作,
上述支承单元在上述壳体单元和上述其他壳体单元被闭合的状态下隔着上述壳体单元而与上述其他壳体单元相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上述壳体单元在上述面上具备吸气口和排气口,
上述支承单元设在上述吸气口与上述排气口之间。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上述支承单元被形成为长条,以长度方向沿着将从上述一端侧到上述另一端侧连结的线上的方式被设置,
上述支承单元的上述长度方向的全长是上述面的从一端到另一端的全长的50%以上,
上述支承单元构成为,比上述壳体单元更容易弹性变形。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上述支承单元的从与载置面接触的下部到上述壳体单元的上述面的距离在上述中间部分和上述两端部分是相同的,上述载置面供上述电子设备载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9/026196 WO2021001912A1 (ja) | 2019-07-01 | 2019-07-01 | 電子機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41099A true CN114041099A (zh) | 2022-02-11 |
CN114041099B CN114041099B (zh) | 2024-05-10 |
Family
ID=74100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98136.1A Active CN114041099B (zh) | 2019-07-01 | 2019-07-01 | 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846994B2 (zh) |
EP (1) | EP3995930A4 (zh) |
JP (1) | JP7135213B2 (zh) |
CN (1) | CN114041099B (zh) |
WO (1) | WO2021001912A1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70864A (ja) * | 1997-03-28 | 1998-10-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電子機器 |
US20040228081A1 (en) * | 2003-05-15 | 2004-11-18 | Lg Electronics Inc.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tilting stand |
US20110279974A1 (en) * | 2010-05-11 | 2011-11-17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CN103906390A (zh) * | 2012-12-27 | 2014-07-0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电子设备 |
JP2016071785A (ja) * | 2014-10-01 | 2016-05-09 |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ゴム脚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
CN107817872A (zh) * | 2016-09-13 | 2018-03-20 |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支承体、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JP2018073877A (ja) * | 2016-10-25 | 2018-05-10 |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筐体用部材、電子機器及び筐体用部材の製造方法 |
CN108445969A (zh) * | 2018-03-21 | 2018-08-2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123995U (zh) | 1985-01-23 | 1986-08-04 | ||
JPH0477279U (zh) * | 1990-11-20 | 1992-07-06 | ||
JP4048349B2 (ja) | 2001-12-04 | 2008-02-20 | Nok株式会社 | 携帯型情報処理装置 |
US20030179543A1 (en) * | 2002-03-25 | 2003-09-25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eformable shock absorbing mechanism for a computer apparatus or a precision apparatus |
JP2004213446A (ja) | 2003-01-07 | 2004-07-29 | Hiroaki Kitagawa | ノートパソコン傾斜用支持具 |
JP2005165480A (ja) | 2003-11-28 | 2005-06-23 | Toshiba Corp | 携帯型電子装置 |
US7950611B2 (en) * | 2007-04-12 | 2011-05-3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Computing device support system |
CN102105844B (zh) * | 2008-07-25 | 2015-08-26 |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 泄漏电流耗散设备 |
US10031557B1 (en) * | 2017-01-25 | 2018-07-24 | Dell Products, L.P. | Hybrid thermal foot and pen storage well |
JP7171455B2 (ja) * | 2019-01-21 | 2022-11-15 | Dynabook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
2019
- 2019-07-01 WO PCT/JP2019/026196 patent/WO2021001912A1/ja unknown
- 2019-07-01 JP JP2021529587A patent/JP7135213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7-01 EP EP19936499.3A patent/EP3995930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07-01 CN CN201980098136.1A patent/CN114041099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12-21 US US17/645,431 patent/US1184699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70864A (ja) * | 1997-03-28 | 1998-10-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電子機器 |
US20040228081A1 (en) * | 2003-05-15 | 2004-11-18 | Lg Electronics Inc.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tilting stand |
US20110279974A1 (en) * | 2010-05-11 | 2011-11-17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CN103906390A (zh) * | 2012-12-27 | 2014-07-0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电子设备 |
JP2016071785A (ja) * | 2014-10-01 | 2016-05-09 |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ゴム脚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
CN107817872A (zh) * | 2016-09-13 | 2018-03-20 |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支承体、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JP2018073877A (ja) * | 2016-10-25 | 2018-05-10 |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筐体用部材、電子機器及び筐体用部材の製造方法 |
CN108445969A (zh) * | 2018-03-21 | 2018-08-2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41099B (zh) | 2024-05-10 |
JPWO2021001912A1 (ja) | 2021-11-25 |
EP3995930A1 (en) | 2022-05-11 |
US11846994B2 (en) | 2023-12-19 |
EP3995930A4 (en) | 2023-03-22 |
WO2021001912A1 (ja) | 2021-01-07 |
JP7135213B2 (ja) | 2022-09-12 |
US20220113768A1 (en) | 2022-04-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90005476A1 (en) | Dual-screen sale terminal | |
CN103176535B (zh) | 固态存储器模块、便携式计算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 |
US10509444B2 (en) | POS machine and docking station thereof | |
US8068341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expansion card and holder | |
US20100315774A1 (en) | Wireless Card Adapters | |
US20130083257A1 (en) | Televis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US10579838B2 (en) | Integrated card swiping device | |
US20080266774A1 (en) | Wireless card module | |
US7695292B2 (en) | Complex input/output port connector | |
US20130083254A1 (en) | Televis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14041099B (zh) | 电子设备 | |
US20090168316A1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 |
US8607977B2 (en) | Keyboard unit with cradling function | |
US20080278909A1 (en) | Computer accessory device having recess for airflow | |
US11245174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 |
US10591961B2 (en) | Terminal device | |
US20090168383A1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system | |
JPWO2009031220A1 (ja) | 電子機器 | |
US9119312B2 (en) | Support device and system | |
US20090169980A1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 |
US9013639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 module protection buffer | |
US8163413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 |
US8289704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 |
US20120243161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JP7212290B2 (ja) | キーボー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