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15793B - 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和缝制信息编辑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和缝制信息编辑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15793B
CN107815793B CN201710827191.2A CN201710827191A CN107815793B CN 107815793 B CN107815793 B CN 107815793B CN 201710827191 A CN201710827191 A CN 201710827191A CN 107815793 B CN107815793 B CN 1078157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sewing
needle drop
specific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271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15793A (zh
Inventor
增田恭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15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15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157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157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9/00Programme-controlled sewing machines
    • D05B19/0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 D05B19/04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characterised by memory aspects
    • D05B19/08Arrangements for inputting stitch or pattern data to memory ; Editing stitch or pattern data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9/00Programme-controlled sewing machines
    • D05B19/0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 D05B19/04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characterised by memory aspects
    • D05B19/10Arrangements for selecting combinations of stitch or pattern data from memory ; Handling data in order to control stitch format, e.g. size, direction, mirror im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 Automatic Embroidering For Embroidered Or Tufte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够高效地从多个落针点中确定设定了特定种类的符号的落针点的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和缝制信息编辑装置的控制方法。缝制信息包含多个落针点。落针点是安装于缝纫机的机针刺入布料的预定位置。编辑装置的CPU能够针对缝制信息的多个落针点中的至少一个落针点即预定落针点相对应地设定多个种类的符号。符号用于规定缝纫机的缝制动作。CPU获取缝制信息。CPU从多个种类的符号中获取特定种类的符号。CPU确定缝制信息的预定落针点中的、设定了特定种类的符号的特定点。

Description

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和缝制信息编辑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和缝制信息编辑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有一种编辑缝制信息的缝制信息编辑装置。缝制信息包含多个落针点。作业人员利用缝制信息编辑装置预先编辑缝制信息。缝纫机基于作业人员预先编辑的缝制信息,进行在布料上形成线迹的图案缝制。日本专利公开2008年12048号公报的缝纫机还能够作为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发挥功能,能够编辑缝制信息。在编辑与任意的落针点的缝制相关的信息(以下称作符号)时,缝纫机将该落针点登记为登记落针点。在编辑缝制信息时,缝纫机能够从多个落针点中确定登记落针点。
有时针对各落针点相对应地设定多个种类的符号。上述缝纫机将设定了全部种类的符号的落针点不拘种类地登记为登记落针点。在确定设定了多个种类的符号中的特定种类的符号的落针点时,作业人员需要逐个点地选择登记落针点并确认符号种类。因此,在上述缝纫机中,在确定设定了特定种类的符号的落针点上花费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效地从多个落针点中确定设定了特定种类的符号的落针点的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和缝制信息编辑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方案1的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具有第一获取部,该第一获取部获取缝制信息,该缝制信息包含多个落针点,该落针点是安装于缝纫机的机针刺入布料的预定位置,该缝制信息编辑装置能够针对所述第一获取部所获取的所述缝制信息的多个所述落针点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落针点即预定落针点相对应地设定用于规定所述缝纫机的缝制动作的多个种类的符号,该缝制信息编辑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显示画面,其显示包含所述缝制信息的各种信息;第二获取部,其从所述多个种类的符号中获取特定种类的符号;以及确定部,其确定所述第一获取部所获取的所述缝制信息的所述预定落针点中的、设定了所述第二获取部所获取的所述特定种类的符号的所述落针点即特定点,并在所述显示画面中显示特定点。
缝制信息编辑装置能够针对预定落针点相对应地设定多个种类的符号。缝制信息编辑装置通过从多个种类的符号中获取特定种类的符号,能够确定预定落针点中的设定了特定种类的符号的特定点。因此,作业人员不必逐个点地确认多个落针点。缝制信息编辑装置能够高效地从多个落针点中确定设定了特定种类的符号的落针点。
也可以是,技术方案2的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具有:设定部,其将所述多个落针点中的一个落针点设定为对象点;以及判断部,其判断所述设定部所设定的所述对象点是否为所述特定点,在所述判断部判断出所述对象点不是所述特定点时,所述设定部将与设定为所述对象点的所述落针点不同的所述落针点设定为新的所述对象点,在所述判断部判断出所述对象点为所述特定点时,所述确定部将处于被设定为所述对象点的状态的所述落针点确定为所述特定点。在判断出对象点不是特定点时,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将与在上一次为止设定为对象点的落针点不同的落针点设定为新的对象点。因此,直到判断出对象点为特定点为止确认全部的落针点的符号,因此,缝制信息编辑装置能够可靠地确定设定了特定种类的符号的落针点。
也可以是,技术方案3的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具有通知部,在所述判断部针对所述多个落针点的全部均判断出所述对象点不是所述特定点时,该通知部发出不存在所述特定点的通知。在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发出了通知时,作业人员能够掌握在多个落针点中不存在特定点。
也可以是,技术方案4、5的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具有:第一输入部,其输入预定的第一特定指示和第二特定指示;以及第三获取部,其获取所述第一输入部所输入的所述第一特定指示或所述第二特定指示,所述设定部具有:第一设定部,在所述第三获取部获取到所述第一特定指示时,所述第一设定部将在所述缝制顺序上比处于被设定为所述对象点的状态的所述落针点靠后一个的所述落针点设定为所述对象点;以及第二设定部,在所述第三获取部获取到所述第二特定指示时,所述第二设定部将在所述缝制顺序上比处于被设定为所述对象点的状态的所述落针点靠前一个的所述落针点设定为所述对象点。作业人员利用第一输入部将第一特定指示或第二特定指示输入到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在获取到第一特定指示时,缝制信息编辑装置能够从在缝制顺序上比处于被设定为对象点的状态的落针点靠后的至少一个落针点中确定特定点。在获取到第二特定指示时,缝制信息编辑装置能够从在缝制顺序上比处于被设定为对象点的状态的落针点靠前的至少一个落针点中确定特定点。因此,缝制信息编辑装置能够根据获取到的第一特定指示或第二特定指示,从在缝制顺序上比处于被设定为对象点的状态的落针点靠后或靠前的至少一个落针点中确定特定点。
也可以是,在技术方案6、7的缝制信息编辑装置中,所述设定部具有:第三设定部,在处于被设定为所述对象点的状态的所述落针点为在所述缝制顺序上最后的所述落针点即结束点且所述第三获取部获取到所述第一特定指示时,所述第三设定部将在所述缝制顺序上最初的所述落针点即开始点设定为所述对象点;以及第四设定部,在处于被设定为所述对象点的状态的所述落针点为所述开始点且所述第三获取部获取到所述第二特定指示时,所述第四设定部将所述结束点设定为所述对象点。在将结束点设定为对象点且获取到第一特定指示时,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将开始点设定为对象点。在判断出结束点是否为特定点之后,缝制信息编辑装置能够从开始点起按照缝制顺序判断对象点是否为特定点。在将开始点设定为对象点且获取到第二特定指示时,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将结束点设定为对象点。在判断出开始点是否为特定点之后,缝制信息编辑装置能够从结束点起按照与缝制顺序相反的顺序判断对象点是否为特定点。即,即使在从在缝制顺序上处于中途的落针点起判断对象点是否为特定点时,缝制信息编辑装置也能够针对全部的落针点均判断对象点是否为特定点。因此,在多个落针点中存在设定了特定种类的符号的落针点时,缝制信息编辑装置能够可靠地确定特定点。
也可以是,技术方案8的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具有:第二输入部,其输入预定的第三特定指示和第四特定指示;第四获取部,其获取所述第二输入部所输入的所述第三特定指示或所述第四特定指示;第一输出部,在所述第四获取部获取到所述第三特定指示且所述确定部确定了所述特定点时,所述第一输出部输出第一移动指示,该第一移动指示使所述机针和所述布料沿着连结当前的所述落针点与所述特定点之间的直线彼此相对移动;以及第二输出部,在所述第四获取部获取到所述第四特定指示且所述确定部确定了所述特定点时,所述第二输出部输出第二移动指示,该第二移动指示使所述机针和所述布料从当前的所述落针点到所述特定点按照所述缝制顺序沿着所述落针点彼此相对移动。作业人员利用第二输入部将第三特定指示或第四特定指示输入到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在获取到第三特定指示或第四特定指示且确定了特定点时,缝制信息编辑装置能够输出第一移动指示或第二移动指示。在获取到第一移动指示时,缝纫机使机针和布料沿着连结当前的落针点与特定点之间的直线彼此相对移动。在获取到第二移动指示时,缝纫机使机针和布料从当前的落针点到特定点按照缝制顺序沿着落针点彼此相对移动。因此,在该移动期间,作业人员能够确认落针点的实际的位置。缝制信息编辑装置能够从两种方式中选择机针的相对于布料的移动路径。
技术方案9的缝制信息编辑装置的控制方法具有第一获取工序,在该第一获取工序中,获取缝制信息,该缝制信息包含多个落针点,该落针点是安装于缝纫机的机针刺入布料的预定位置,该缝制信息编辑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针对在所述第一获取工序中获取的所述缝制信息的多个所述落针点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落针点即预定落针点相对应地设定用于规定所述缝纫机的缝制动作的多个种类的符号,该缝制信息编辑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二获取工序,在该第二获取工序中,从所述多个种类的符号中获取特定种类的符号;以及确定工序,在该确定工序中,确定在所述第一获取工序中获取的所述缝制信息的所述预定落针点中的、设定了在所述第二获取工序中获取的所述特定种类的符号的所述落针点即特定点,并在所述缝制信息编辑装置的显示画面中显示特定点。缝制信息编辑装置通过执行缝制信息编辑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起到与技术方案1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缝制系统10的立体图。
图2是前端部7附近的右视图。
图3是表示缝制系统10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4是缝制信息的概念图。
图5是主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在确定特定点之前的主画面31的图。
图7是编辑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图7的后续的编辑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在确定了特定点之后的主画面31的图。
图10是机针11的移动路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说明中,使用在图中由箭头所示的左右、前后、上下。
参照图1说明缝制系统10。缝制系统10包括缝纫机1和编辑装置8。编辑装置8为能够携带的终端,并与缝纫机1相连接。编辑装置8既可以还与除了缝纫机1之外的缝纫机相连接,也可以与多个缝纫机相连接。编辑装置8编辑与形成于缝制对象(例如布料)的线迹相关的缝制信息。编辑装置8将缝制信息输出到缝纫机1。缝纫机1基于编辑装置8输出的缝制信息进行在布料上形成线迹的图案缝制。
参照图1、图2说明缝纫机1。缝纫机1具有机座部2、支柱部3、机臂部4。机座部2载置于平台50。机座部2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在内部具有垂直梭等。支柱部3从机座部2后侧向铅垂上方延伸。支柱部3在内部具有主马达123(参照图3)等。机臂部4从支柱部3上端起与机座部2上表面相对地向前方延伸,机臂部4具有前端部7。机臂部4在内部具有主轴、针杆驱动机构等。针杆9从前端部7下端向下方延伸。机针11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于针杆9下端,机针11在下端具有针眼111。
缝纫机1在机座部2上方具有工作台5和移送装置6。工作台5具有针板501。针板501在机针11正下方具有开口502。开口502能够供机针11贯穿。移送装置6具有X轴移动机构、Y轴移动机构、臂部65、支承部64、升降部62、保持体60。X轴移动机构设于机座部2内部,Y轴移动机构设于支柱部3内部。臂部65保持支承部64,并与Y轴移动机构相连接。支承部64沿左右方向延伸,并支承升降部62和保持体60。升降部62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设于支承部64。保持体60具有移送板61和压板63。移送板61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在前端部具有在俯视时呈矩形形状的开口。移送板61与支承部64相连接。压板63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具有在俯视时呈矩形形状的开口。压板63与升降部62下端相连结。移送板61的开口与压板63的开口为大致同一形状,移送板61的开口的位置与压板63的开口的位置相对应。
X轴移动机构以X轴马达124(参照图3)为驱动源,并使升降部62和保持体60沿左右方向(X轴方向)移动。Y轴移动机构以Y轴马达125(参照图3)为驱动源,并使臂部65沿前后方向(Y轴方向)移动。伴随着臂部65沿前后方向的移动,支承部64沿前后方向移动。升降部62及保持体60与支承部64一同移动。作业人员将布料载置于移送板61上。在升降部62向下方移动时,压板63向移送板61上下降。保持体60(压板63和移送板61)从上方和下方夹持布料。缝纫机1通过利用X轴移动机构和Y轴移动机构使保持体60沿前后左右移动,从而使机针11和由保持体60夹持的布料彼此相对移动。
如图2所示,前端部7具有引导机构14、针杆9、压杆12等。引导机构14设于前端部7右侧面,引导面线55。引导机构14包括副夹线器15、主夹线器16、引线器17、引线器18、挑线杆19、引线器20。面线55从线筒经由副夹线器15、主夹线器16、引线器17、引线器18、挑线杆19、引线器20贯穿机针11的针眼111。主夹线器16具有螺线管128(参照图3)。主夹线器16伴随着螺线管128的动作来变更对面线55施加的张力(以下称作面线张力),从而调节夹线程度(日文:糸調子)。面线张力是考虑到面线55和底线的张力平衡来设定的。主马达123(参照图3)对主轴进行旋转驱动。针杆驱动机构伴随着主轴的旋转驱动来使针杆9上下运动。
压杆12在针杆9左方从前端部7下端向下方延伸。压脚13安装于压杆12下端部,压脚13具有下端部131。下端部131为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圆筒状,能够供机针11穿过。压脚驱动机构与伴随着主轴的旋转驱动来进行的针杆9的上下运动同步地使压杆12上下运动。压脚驱动机构具有压脚马达129(参照图3)。压脚驱动机构能够伴随着压脚马达129的驱动来调节从针板501上表面到压脚13下端的高度(以下称作压脚高度)。压脚13在机针11从布料脱离时,从上方将布料压到针板501,从而防止布料从针板501翘起。机针11穿过下端部131的内侧刺入布料。机针11穿过开口502,沿上下方向移动。
参照图1说明编辑装置8。编辑装置8配置于平台50上,并具有显示画面86、扬声器87(参照图3)、操作板88、选择键89等。显示画面86显示各种画面。扬声器87输出各种声音。通过操作板88和选择键89能够向编辑装置8输入各种信息、指示。操作板88为触摸面板,并设于显示画面86前表面。选择键89设于显示画面86下方,并包括上键89A、下键89B、左键89C、右键89D。在将各种信息、指示向编辑装置8输入时,作业人员对操作板88或选择键89进行操作。
参照图3说明缝制系统10的电气结构。缝纫机1具有控制部100。控制部100具有CPU101、ROM 102、RAM 103、存储装置104、输入/输出接口(I/F)106、驱动电路113、驱动电路114、驱动电路115、驱动电路116。输入/输出I/F 106与CPU 101、ROM 102、RAM 103、存储装置104、驱动电路113、驱动电路114、驱动电路115、驱动电路116、踏板126、电源开关127、螺线管128、外部连接I/F 130相连接。CPU 101统一控制缝纫机1的动作。ROM 102存储各种程序等。RAM 103临时存储各种信息。存储装置104为非易失性的,并存储各种信息。
驱动电路113与主马达123相连接。CPU 101借助驱动电路113控制主马达123。例如CPU 101控制主马达123输出轴的旋转速度(缝制速度)。编码器133设于主马达123输出轴,并与输入/输出I/F 106相连接。编码器133检测主马达123输出轴的旋转速度、旋转位置。驱动电路114与X轴马达124相连接。CPU 101借助驱动电路114控制X轴马达124。编码器134设于X轴马达124输出轴,并与输入/输出I/F 106相连接。编码器134检测X轴马达124输出轴的旋转方向、旋转速度、旋转位置。驱动电路115与Y轴马达125相连接。CPU 101借助驱动电路115控制Y轴马达125。编码器135设于Y轴马达125输出轴,并与输入/输出I/F 106相连接。编码器135检测Y轴马达125输出轴的旋转方向、旋转速度、旋转位置。驱动电路116与压脚马达129相连接。CPU 101借助驱动电路116控制压脚马达129。编码器136设于压脚马达129输出轴,并与输入/输出I/F 106相连接。编码器136检测压脚马达129输出轴的旋转方向、旋转速度、旋转位置。
CPU 101驱动主马达123来使主轴旋转驱动,从而控制针杆9、压杆12的上下运动和垂直梭的旋转。CPU 101在基于缝制信息驱动主马达123的同时,驱动X轴马达124、Y轴马达125,并控制保持体60的位置。缝纫机1在该控制下对布料进行缝制。
踏板126向控制部100输入各种指示。作业人员例如在开始缝纫机1的缝制动作时踩下踏板126。电源开关127用于启动和停止缝纫机1。CPU 101对螺线管128的动作进行控制。外部连接I/F 130借助线缆70来与编辑装置8的外部连接I/F 95相连接。
说明编辑装置8的电气结构。编辑装置8具有控制部80。控制部80具有CPU 81、ROM82、RAM 83、存储装置84、输入/输出I/F 85。输入/输出I/F 85与CPU 81、ROM 82、RAM 83、存储装置84、显示画面86、扬声器87、操作板88、选择键89、外部连接I/F 95相连接。CPU 81统一控制编辑装置8的动作。ROM 82存储进行后述的主处理的程序、多个种类的符号等。RAM83临时存储各种信息。存储装置84为非易失性的,并存储缝制信息等各种信息。CPU 81进行显示画面86的显示控制、扬声器87的声音输出控制、来自操作板88、选择键89的输入控制。外部连接I/F 95借助线缆70来与缝纫机1的外部连接I/F 130相连接。
参照图4说明缝制信息的一例。缝制信息包括按照预定的缝制顺序的多个落针点。落针点为安装于针杆9的机针11刺入布料的预定位置。多个落针点至少包括在缝制顺序上最初的开始点和最后的结束点。编辑装置8能够将缝制信息输出到缝纫机1。在缝纫机1中,CPU 101接收编辑装置8所输出的缝制信息。CPU 101按照从开始点到结束点排列的顺序读出所接收的缝制信息的落针点,并驱动X轴马达124和Y轴马达125。缝纫机1基于缝制信息进行图案缝制。
在图4的例子中,缝制信息30按照点P1~点P8的顺序包括八个落针点。点P1为开始点。点P8为结束点。利用相对于原点的相对坐标(X、Y)表示落针点。X表示左右方向的相对坐标。Y表示前后方向的相对坐标。在本实施方式中,XY坐标系的原点为开始点(点P1)。缝制信息30具有多个栏,该栏存储与各落针点相对应的信息。缝制信息30的多个栏包括符号栏、备注栏。缝制信息30的符号栏是存储多个种类的符号中的由作业人员设定的种类的符号的栏。
说明多个种类的符号的一例。编辑装置8能够针对多个落针点中的至少一个落针点即预定落针点相对应地设定多个种类的符号。例如,编辑装置8能够针对两个以上的落针点(预定落针点)设定多个种类的符号中的一个种类的符号。编辑装置8能够针对同一个落针点(预定落针点)设定多个种类的符号中的两个种类以上的符号。符号包含这样的信息,即,该信息规定对于在缝制顺序上比设定了该符号的预定落针点靠后的落针点进行的缝纫机1的缝制动作。在缝纫机1中,在缝制预定落针点时,CPU 101根据针对预定落针点所设定的符号来控制主马达123、螺线管128、压脚马达129等,并对在缝制顺序上比预定落针点靠后的落针点进行缝制。
本实施方式的多个种类的符号包括缝制速度符号、夹线符号、压脚符号。在缝制信息30的符号栏中,“A”表示缝制速度符号,“B”表示夹线符号,“C”表示压脚符号。在缝制信息30中,针对点P6设定缝制速度符号“A”。针对点P2设定缝制速度符号“A”和压脚符号“C”。针对任何落针点均不设定夹线符号“B”。
说明缝制速度符号。缝制速度符号规定缝制速度。缝纫机1在进行缝制直到完成设定了缝制速度符号的预定落针点的缝制之后,CPU 101变更缝制速度(主马达123输出轴的旋转速度)。CPU 101控制主马达123,以与缝制速度符号相应的缝制速度对在缝制顺序上比预定落针点靠后的落针点进行缝制。例如在对拐角等缝制方向变化的落针点进行缝制时,若缝制速度过快,则存在机针11实际刺入布料的点自落针点偏离的可能性。作业人员针对缝制方向等变化的落针点相对应地设定用于降低缝制速度的缝制速度符号。
说明夹线符号。夹线符号规定面线张力。在进行缝制直到完成设定了夹线符号的预定落针点的缝制之后,CPU 101变更面线张力。CPU 101控制螺线管128,以与夹线符号相应的面线张力对在缝制顺序上比预定落针点靠后的落针点进行缝制。例如若缝纫机1以不适当的面线张力(夹线程度)进行缝制,则存在产生线迹不良的可能性。作业人员针对布料的厚度等变化的落针点相对应地设定用于设为与布料的厚度相应的夹线程度的夹线符号。
说明压脚符号。压脚符号规定压脚高度。在进行缝制直到完成设定了压脚符号的预定落针点的缝制之后,CPU 101变更压脚高度。CPU 101控制压脚马达129,以与压脚符号相应的压脚高度对在缝制顺序上比预定落针点靠后的落针点进行缝制。例如若缝纫机1以不适当的压脚高度进行缝制,则存在压脚13无法适当地按压布料的可能性。作业人员针对布料的厚度等变化的落针点相对应地设定用于设为与布料的厚度相应的压脚高度的压脚符号。
如图4所示,缝制信息30的备注栏是存储与各符号相应地作业人员所设定的值的栏。例如点P2的缝制速度符号将缝制速度设定为100rpm。在本实施方式中,缝制速度的单位“rpm”表示主马达123输出轴的旋转速度。点P6的缝制速度符号将缝制速度设定为200rpm。点P2的压脚符号将压脚高度设定为3mm。
在基于缝制信息30进行图案缝制时,缝纫机1在布料上形成锯齿状的线迹。CPU101控制主马达123,从点P1(开始点)到点P2以预先设定的初始值的缝制速度进行缝制。CPU101根据缝制速度符号控制主马达123,从点P3到点P6以100rpm的缝制速度进行缝制。CPU101根据缝制速度符号控制主马达123,从点P7到点P8(结束点)以200rpm的缝制速度进行缝制。CPU 101控制螺线管128,从点P1(开始点)到点P8(结束点)以初始值的面线张力进行缝制。CPU 101控制压脚马达129,从点P1(开始点)到点P2以初始值的压脚高度进行缝制。CPU101根据压脚符号控制压脚马达129,从点P3到点P8(结束点)以3mm的压脚高度进行缝制。
参照图5说明主处理。在作业人员启动了编辑装置8时,CPU 81按照存储于ROM 82的程序执行主处理。在主处理中,CPU 81进行编辑缝制信息的处理、向缝纫机1输出缝制信息的处理等。下面,以编辑装置8编辑缝制信息30(参照图4)为例进行说明。作业人员在编辑缝制信息30之前,将缝制信息30存储于存储装置84。关于预先存储于存储装置84的缝制信息30,作业人员既可以利用编辑装置8生成该缝制信息30,也可以利用其它装置生成该缝制信息30。作业人员在选择后述的联动模式时,操作电源开关127来预先启动缝纫机1,利用保持体60夹持布料。作业人员在选择后述的非联动模式时,可以不启动缝纫机1。
CPU 81将主画面31(参照图6)显示于显示画面86(S1)。如图6所示,主画面31具有第一区域32、第二区域33、第三区域34。第一区域32包括落针点显示区域32A和缝制顺序显示区域32B。落针点显示区域32A显示缝制信息的多个落针点。缝制顺序显示区域32B将总落针点数表示为分母,将处于选择状态的落针点的缝制顺序表示为分子。第二区域33显示用于输入各种指示的按钮,其包括指示输入栏33A、联动模式选择栏33B、搜索符号选择栏33C。第三区域34显示落针点的信息(坐标信息、符号等)。
如图5所示,CPU 81判断是否有读入指示(S2)。作业人员在操作板88处按下指示输入栏33A(参照图6)的读入指示。作业人员从存储装置84所存储的多个缝制信息中选择要编辑的缝制信息,从而将读入指示输入到编辑装置8。在没有读入指示时(S2:否),CPU 81将处理转移到S5。例如作业人员对操作板88进行操作,选择缝制信息30,从而将读入指示输入到编辑装置8(S2:是)。CPU 81根据读入指示从存储装置84读入缝制信息30(S3)。CPU 81将缝制信息30的多个落针点(点P1~点P8)显示于落针点显示区域32A(参照图6)。CPU 81进行编辑处理(S4)。在编辑处理中,CPU 81在编辑落针点的信息之前,进行确定要编辑的落针点的处理等(参照图7、图8)。
CPU 81判断是否有输出指示(S5)。作业人员在操作板88处按下指示输入栏33A的输出指示。作业人员从存储装置84所存储的多个缝制信息中选择要输出的缝制信息。作业人员将输出指示输入到编辑装置8。在没有输出指示时(S5:否),CPU 81使处理返回到S2。在有输出指示时(S5:是),CPU 81将作业人员所选择的缝制信息输出到缝纫机1(S6)。CPU 81使处理返回到S2。在缝纫机1中,CPU 101接收编辑装置8所输出的缝制信息。通过作业人员踩下踏板126,CPU 101基于缝制信息开始图案缝制。
参照图7、图8说明编辑处理。如图7所示,CPU 81进行联动模式获取处理(S11)。在缝制系统10中具有非联动模式和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联动模式。非联动模式是缝制信息编辑中的编辑装置8不与缝纫机1联动的模式。联动模式是缝制信息编辑中的编辑装置8与缝纫机1联动的模式。联动模式包括第一联动模式和第二联动模式。在第一联动模式中,编辑装置8将后述的第一移动指示输出到缝纫机1。在第二联动模式中,编辑装置8将后述的第二移动指示输出到缝纫机1。
作业人员从显示于联动模式选择栏33B的三个模式中选择任一者并在操作板88处按下,将模式指示输入到编辑装置8。模式指示包括非联动模式指示、第一联动模式指示、第二联动模式指示。非联动模式指示与非联动模式相对应,第一联动模式指示与第一联动模式相对应,第二联动模式指示与第二联动模式相对应。
在联动模式获取处理中,CPU 81获取作业人员所输入的模式指示。在获取到第一联动模式指示时,CPU 81将“1”设定于联动标记。在获取到第二联动模式指示时,CPU 81将“2”设定于联动标记。在获取到非联动模式指示时,CPU 81将“0”设定于联动标记。联动标记表示CPU 81所获取的指示为第一联动模式指示、第二联动模式指示、非联动模式指示中的哪一者,联动标记存储于RAM 83。
CPU 81进行光标移动处理(S12)。作业人员从缝制信息30的多个落针点(点P1~点P8)中选择任一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业人员能够通过操作左键89C或右键89D来选择落针点。作业人员能够通过按下操作板88来选择落针点显示区域32A显示的多个落针点中的离作业人员所按下的位置最近的落针点。
在光标移动处理中,CPU 81获取作业人员所选择的落针点。CPU 81使光标35移动显示在正在显示于落针点显示区域32A的多个落针点中的、所获取的落针点。光标35将处于选择状态的落针点与其他的落针点相识别地显示。作业人员能够通过确认显示有光标35的落针点来掌握处于选择状态的落针点。CPU 81将所获取的落针点的信息(坐标信息、符号等)显示在第三区域34。CPU 81在缝制系统10为联动模式(即联动标记为“1”或“2”)时,将使机针11和布料彼此相对移动的初始移动指示输出到缝纫机1。初始移动指示包括表示作业人员所选择的落针点的坐标信息。在缝纫机1中,在接收到初始移动指示时,CPU 101控制X轴马达124和Y轴马达125,使保持体60移动到作业人员所选择的落针点所表示的位置。
CPU 81进行符号种类获取处理(S13)。作业人员从显示在搜索符号选择栏33C的多个种类的符号中选择特定种类的符号并在操作板88处按下。特定种类的符号既可以是一个种类,也可以是两个种类以上。在符号种类获取处理中,CPU 81获取作业人员所选择的特定种类的符号,并存储于RAM 83。
CPU 81进行搜索开始指示获取处理(S14)。作业人员操作选择键89,将搜索开始指示输入到编辑装置8。搜索开始指示包括进行正向搜索的第一搜索开始指示和进行反向搜索的第二搜索开始指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业人员能够通过长按上键89A来输入第一搜索开始指示。在正向搜索中,CPU 81从当前处于选择状态的落针点起按照缝制顺序搜索设定了在S13中获取的特定种类的符号的落针点(以下称作特定点)。例如在从在缝制顺序上比当前处于选择状态的落针点靠后的落针点中搜索特定点时,作业人员进行正向搜索。作业人员能够通过长按下键89B来输入第二搜索开始指示。在反向搜索中,CPU 81从当前处于选择状态的落针点起按照与缝制顺序相反的顺序搜索特定点。例如在从在缝制顺序上比当前处于选择状态的落针点靠前的落针点中搜索特定点时,作业人员进行反向搜索。
在搜索开始指示获取处理中,CPU 81获取作业人员所输入的搜索开始指示。在获取到第一搜索开始指示时,CPU 81将“0”设定于搜索标记。在获取到第二搜索开始指示时,CPU 81将“1”设定于搜索标记。搜索标记表示CPU 81所获取的指示为第一搜索开始指示和第二搜索开始指示中的哪一者,搜索标记存储于RAM 83。
CPU 81判断在缝制信息30中是否有多个落针点(S15)。在缝制信息30中没有多个落针点时(S15:否),CPU 81将处理转移到S35。在缝制信息30中有多个落针点时(S15:是),CPU 81将在S12中使光标35(参照图6)移动到的点(即当前处于选择状态的落针点)设定为对象点(S16)。对象点是成为是否为特定点的判断对象的落针点。
CPU 81参照搜索标记,判断在S14中所获取的指示是否为第一搜索开始指示(S21)。在搜索标记为“0”时,CPU 81判断出所获取的指示是第一搜索开始指示(S21:是)。CPU 81判断对象点是否为结束点(S22)。在对象点不是结束点时(S22:否),CPU 81将在缝制顺序上的后一个落针点设定为对象点(S23)。CPU 81将处理转移到S31。在对象点为结束点时(S22:是),CPU 81将开始点设定为对象点(S24)。当从在缝制顺序上处于中途的落针点起进行正向搜索时,CPU 81不仅能够从中途的落针点搜索到结束点,还能够从开始点搜索到该中途的落针点。CPU 81将处理转移到S31。
在S21中搜索标记为“1”时,CPU 81判断出所获取的指示是第二搜索开始指示(S21:否)。CPU 81判断对象点是否为开始点(S25)。在对象点不是开始点时(S25:否),CPU81将在缝制顺序上的前一个落针点设定为对象点(S26)。CPU 81将处理转移到S31。在对象点为开始点时(S25:是),CPU 81将结束点设定为对象点(S27)。当从在缝制顺序上处于中途的落针点起进行反向搜索时,CPU 81不仅能够从中途的落针点搜索到开始点,还能够从结束点搜索到该中途的落针点。CPU 81将处理转移到S31。
CPU 81进行对象点的符号确认处理(S31)。在符号确认处理中,CPU 81确认是否针对对象点有符号的设定。在有符号的设定时,CPU 81确认符号种类。CPU 81将对象点作为确认完成落针点存储于RAM 83。确认完成落针点表示进行完符号确认处理的落针点。
CPU 81基于符号确认处理(S31)的结果判断对象点是否为设定了特定种类的符号的落针点(S32)。即,判断对象点是否为特定点(S32)。在对象点不是特定点时(S32:否),CPU81参照在S31中存储于RAM 83的确认完成落针点,判断在所有的落针点中是否存在未执行符号确认处理的落针点(S33)。在存在未执行的落针点时(S33:是),CPU 81使处理返回到S21。
在S32中对象点为特定点时(S32:是),CPU 81在落针点显示区域32A中使光标35(参照图9)移动显示在对象点(S34)。CPU 81通过移动显示光标35,将对象点确定为特定点。特定点是设定了特定种类的符号的预定落针点。例如在S13中作为特定种类的符号获取到两个种类以上的符号时,CPU 81 也可以将设定了两个种类以上的符号中的至少一个种类的符号的预定落针点确定为特定点。CPU 81也可以只将设定了两个种类以上的符号中的全部种类的符号的预定落针点确定为特定点。由于不必为了确定特定点而针对落针点相对应地设定新的信息,因此,编辑装置8能够抑制缝制信息的信息量过大化。CPU 81将特定点的信息(坐标信息、符号等)显示于第三区域34。作业人员仅通过长按上键89A或下键89B并确认光标35就能够容易地掌握设定了在S13中选择的特定种类的符号的预定落针点(特定点)。CPU 81将处理转移到S41(参照图8)。
在S33中不存在未确认的落针点时(S33:否),CPU 81从扬声器87(参照图3)输出表示不存在特定点的通知声音(S35)。CPU 81使处理返回到主处理(参照图5)。
CPU 81直到判断出对象点为特定点为止(S32:是),或直到针对多个落针点的全部均判断出对象点不是特定点为止(S32:否,S33:否),反复进行正向搜索或反向搜索。具体而言,CPU 81根据搜索标记逐个点地设定对象点(S23、S24、S26、S27),反复进行符号确认处理(S31)。因此,由于在判断出对象点为特定点之前针对全部的落针点均进行符号确认处理,因此CPU 81能够可靠地确定特定点。
参照图6、图9,以正向搜索如下落针点时为例进行说明:该落针点在缝制信息30(参照图4)中设定了压脚符号“C”作为特定种类的符号。即,这时的特定点为设定了压脚符号的落针点。如图6所示,作业人员例如在操作板88处按下落针点显示区域32A所显示的点P4的位置。CPU 81将光标35移动显示在点P4(S12)。作业人员对操作板88进行操作,选择压脚符号“C”。CPU 81获取压脚符号作为特定种类的符号(S13)。作业人员通过长按上键89A来将第一搜索开始指示输入到编辑装置8。在获取到第一搜索开始指示时(S14),CPU 81开始正向搜索。
CPU 81将点P4设定为对象点(S16)。在正向搜索时(S21:是),由于点P4不是结束点(S22:否),因此,CPU 81将在缝制顺序上的后一个点P5设定为对象点(S23)。CPU 81进行点P5的符号确认处理(S31)。点P5不是特定点(S32:否),点P1~点P4、点P6~点P8未执行符号确认处理(S33:是),因此,CPU 81将点P6设定为对象点(S23)。针对点P6设定的符号种类是缝制速度符号“A”,不是压脚符号“C”,因此不是特定点(S32:否)。
同样地,CPU 81按照点P7、点P8的顺序进行符号确认处理,判断出点P7、点P8不是特定点(S31、S32:否)。在对象点为点P8时,由于点P8是结束点(S22:是),因此,CPU 81将作为开始点的点P1设定为对象点(S24)。由于点P1不是特定点(S31、S32:否),因此CPU 81将点P2设定为对象点(S23)。CPU 81进行点P2的符号确认处理(S31)。点P2是至少设定了压脚符号“C”的落针点(特定点)(S32:是)。如图9所示,CPU 81将光标35从点P4移动显示至作为对象点的点P2(S34)。即,CPU 81将点P2确定为特定点。CPU 81将特定点的信息显示在第三区域34。
例如在作业人员操作左键89C或右键89D来逐个点地选择落针点并确认符号时,在确定特定点上花费时间。通过利用编辑装置8,作业人员仅通过长按上键89A(或下键89B)就能够高效且容易地将点P2确定为设定了压脚符号“C”的预定落针点(特定点)。
参照图6,以反向搜索如下落针点时为例进行说明:该落针点在缝制信息30(参照图4)中设定了夹线符号“B”作为特定种类的符号。如图6所示,作业人员例如在操作板88处按下落针点显示区域32A所显示的点P4的位置。CPU 81将光标35移动显示在点P4(S12)。作业人员对操作板88进行操作,选择夹线符号“B”。CPU 81获取夹线符号作为特定种类的符号(S13)。作业人员通过长按下键89B来将第二搜索开始指示输入到编辑装置8。在获取到第二搜索开始指示时(S14),CPU 81开始反向搜索。
CPU 81将点P4设定为对象点(S16)。在反向搜索时(S21:否),由于点P4不是开始点(S25:否),因此,CPU 81将在缝制顺序上的前一个点P3设定为对象点(S26)。CPU 81进行点P3的符号确认处理(S31)。点P3不是特定点(S32:否),点P1~点P2、点P4~点P8未执行符号确认处理(S33:是),因此,CPU 81将点P2设定为对象点(S23)。CPU 81同样地按照点P2、点P1的顺序进行符号确认处理,判断出点P2、点P1不是特定点(S31、S32:否)。在对象点为点P1时,由于点P1是开始点(S25:是),因此,CPU 81将作为结束点的点P8设定为对象点(S27)。CPU 81同样地按照点P8~点P4的顺序进行符号确认处理(S31、S32:否)。在对点P4进行符号确认处理之后(S31),缝制信息30的多个落针点(点P1~点P8)均不是特定点(S32:否),不存在未执行符号确认处理的落针点(S33:否),因此,CPU 81从扬声器87输出通知声音(S35)。
例如在作业人员操作左键89C或右键89D来逐个点地选择落针点并确认符号时,需要对全部的落针点均确认符号,因此,在掌握没有特定点这件事上花费时间。通过利用编辑装置8,作业人员仅通过长按下键89B(或上键89A),就能够通过通知声音高效且容易地掌握点P1~点P8中不存在设定了夹线符号的预定落针点(特定点)。
如图8所示,CPU 81参照联动标记,判断在S11(参照图7)中所获取的指示是否为非联动模式指示(S41)。在联动标记为“0”时,CPU 81判断出所获取的指示为非联动模式指示(S41:是)。CPU 81将处理转移到S45。在联动标记为“1”或“2”时,CPU 81判断出所获取的指示为第一联动模式指示或第二联动模式指示(S41:否)。CPU 81判断在S11中所获取的指示是否为第一联动模式指示(S42)。
在联动标记为“1”时,CPU 81判断出所获取的指示为第一联动模式指示(S42:是)。CPU 81将第一移动指示输出到缝纫机1,该第一移动指示使机针11和布料沿着连结机针11实际所处的落针点(以下称作当前的落针点)与特定点之间的直线彼此相对移动(S43)。在缝纫机1中,当接收到第一移动指示时,CPU 101控制X轴马达124和Y轴马达125,使保持体60沿着连结当前的落针点与特定点之间的直线相对于机针11移动。CPU 81将处理转移到S45。
在联动标记为“2”时,CPU 81判断出所获取的指示为第二联动模式指示(S42:否)。CPU 81将第二移动指示输出到缝纫机1,该第二移动指示使机针11和布料从当前的落针点到特定点按照缝制顺序沿着落针点彼此相对移动(S44)。在缝纫机1中,当接收到第二移动指示时,CPU 101控制X轴马达124和Y轴马达125,使保持体60从当前的落针点到特定点按照缝制顺序沿着落针点相对于机针11移动。CPU 81将处理转移到S45。
参照图10说明缝纫机1接收了第一移动指示或第二移动指示时的保持体60的移动路径的具体例子。以下表示机针11的相对于保持体60的位置。设机针11位于点P2作为初始位置。特定点设为点P6。在缝纫机1中,当接收到第一移动指示时,CPU 101控制X轴马达124和Y轴马达125,使机针11和保持体60从点P2到点P6沿移动路径L1彼此相对移动。移动路径L1为连结点P2与点P6之间的直线,由点划线表示。由于移动路径L1以最短距离连结点P2与点P6之间,因此,缝纫机1能够使机针11和布料快速地向特定点彼此相对移动。
当接收到第二移动指示时,CPU 101控制X轴马达124和Y轴马达125,使机针11和保持体60从点P2到点P6沿移动路径L2彼此相对移动。移动路径L2是从点P2到点P6按照缝制顺序来依次经由点P3~点P5地连结的,由实线表示。移动路径L2按照缝制顺序沿着落针点连结点P2与点P6,因此,在缝纫机1使机针11和布料向特定点彼此相对移动时,作业人员能够确认落针点的实际的位置。
例如在缝制系统10中有时将多种构件(例如按压布料的构件)配置在除了按照缝制顺序连结缝制信息30的多个落针点的线上之外的区域。具体而言,在缝制系统10中有时将构件配置在移动路径L1上的点Q(8,2)。在缝纫机1基于第一移动指示使机针11和保持体60从点P2到点P6彼此相对移动时,存在机针11与配置在点Q的构件碰撞的可能性。在缝纫机1基于第二移动指示使机针11和保持体60从点P2到点P6彼此相对移动时,由于机针11和保持体60沿实际缝制时的移动路径L2相对移动,因此机针11不会与配置在点Q的构件碰撞。通过利用编辑装置8,作业人员能够通过在操作板88处输入第一联动模式指示或第二联动模式指示,来选择将第一移动指示和第二移动指示中的哪一者输出到缝纫机1。
如图8所示,CPU 81进行缝制信息编辑处理(S45)。作业人员对操作板88和选择键89进行操作,进行特定点的信息的编辑。例如作业人员进行特定点的坐标信息、缝制顺序、符号种类的变更、符号的删除、追加等。在缝制信息编辑处理中,CPU 81根据作业人员的操作来进行缝制信息30的编辑。CPU 81使处理返回到主处理(参照图5)。
像以上那样,编辑装置8能够针对预定落针点相对应地设定多个种类的符号。编辑装置8通过从多个种类的符号中获取特定种类的符号,能够确定预定落针点中的设定了特定种类的符号的特定点。因此,由于不必逐个点地确认多个落针点,因此,作业人员能够高效地从多个落针点中确定设定了特定种类的符号的落针点。
在判断出对象点不是特定点时,编辑装置8将与在上一次为止设定为对象点的落针点不同的落针点设定为新的对象点。因此,在多个落针点中存在设定了特定种类的符号的落针点时,直到判断出对象点为特定点为止,对全部的落针点均进行符号确认处理,因此,编辑装置8能够可靠地确定特定点。
在针对多个落针点的全部均判断出不是特定点时,编辑装置8能够发出不存在特定点的通知。因此,在编辑装置8发出了通知时,作业人员能够掌握在多个落针点中不存在特定点。
作业人员利用选择键89将第一搜索开始指示或第二搜索开始指示输入到编辑装置8。在获取到第一搜索开始指示时,编辑装置8能够从在缝制顺序上比当前的对象点靠后的至少一个落针点中判断对象点是否为特定点。在获取到第二搜索开始指示时,编辑装置8能够从在缝制顺序上比当前的对象点靠前的至少一个落针点中判断对象点是否为特定点。因此,编辑装置8能够根据获取到的第一搜索开始指示或第二搜索开始指示来从在缝制顺序上比当前的对象点靠后或靠前的至少一个落针点中确定特定点。
编辑装置8在将结束点设定为对象点且获取到第一搜索开始指示时,将开始点设定为对象点。编辑装置8能够在判断结束点是否为特定点之后,从开始点起按照缝制顺序判断对象点是否为特定点。编辑装置8在将开始点设定为对象点且获取到第二搜索开始指示时,将结束点设定为对象点。编辑装置8能够在判断开始点是否为特定点之后,从结束点起按照与缝制顺序相反的顺序判断对象点是否为特定点。即,编辑装置8即使在从在缝制顺序上处于中途的落针点起判断对象点是否为特定点时,也能够针对全部的落针点均判断对象点是否为特定点。因此,在多个落针点中存在特定种类的符号所对应的落针点时,编辑装置8能够可靠地确定特定点。
作业人员利用操作板88将第一联动模式指示或第二联动模式指示输入到编辑装置8。在获取到第一联动模式指示或第二联动模式指示且确定了特定点时,编辑装置8能够输出第一移动指示或第二移动指示。在获取到第一移动指示时,缝纫机1使机针11和布料沿着连结当前的落针点与特定点之间的直线彼此相对移动。在获取到第二移动指示时,缝纫机1使机针11和布料从当前的落针点到特定点按照缝制顺序沿着落针点彼此相对移动。因此,在该移动期间,作业人员能够确认落针点的实际的位置。编辑装置8能够从两种方式中选择机针11的相对于布料的移动路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编辑装置8相当于本发明的缝制信息编辑装置。执行图5的S3的CPU 81相当于第一获取部。执行图7的S13的CPU 81相当于第二获取部。执行S34的CPU 81相当于确定部。执行S16、S23、S24、S26、S27的CPU 81相当于设定部。执行S32的CPU 81相当于判断部。执行S35的CPU 81相当于通知部。第一搜索开始指示相当于第一特定指示。第二搜索开始指示相当于第二特定指示。选择键89相当于第一输入部。执行S14的CPU 81相当于第三获取部。执行S23的CPU 81相当于第一设定部。执行S26的CPU 81相当于第二设定部。执行S24的CPU 81相当于第三设定部。执行S27的CPU 81相当于第四设定部。第一联动模式指示相当于第三特定指示。第二联动模式指示相当于第四特定指示。操作板88相当于第二输入部。执行S11的CPU 81相当于第四获取部。执行图8的S43的CPU 81相当于第一输出部。执行S44的CPU 81相当于第二输出部。图5的S3相当于第一获取工序。图7的S13相当于第二获取工序。S34相当于确定工序。
本发明能够自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缝制信息的多个落针点中不存在特定点时,CPU 81从扬声器87输出通知声音(S35)。CPU 81不将通知方式限定于通知声音,例如也可以在显示画面86上显示通知画面。编辑装置8也可以具有灯,CPU 81对灯进行点亮、熄灭等。CPU 81也可以利用设于除编辑装置8之外的装置(例如缝纫机1)的扬声器等的通知部进行通知。
在缝纫机1中,在缝制了预定落针点时,CPU 101根据针对预定落针点设定的符号,对在缝制顺序上比预定落针点靠后的落针点进行缝制。CPU 101也可以根据针对预定落针点设定的符号,对预定落针点以及在缝制顺序上处于预定落针点之后的落针点进行缝制。
第一移动指示包含缝制信息。即,CPU 81每次执行S43时都将缝制信息输出到缝纫机1。在S11中是第一联动模式时,CPU 81也可以预先将缝制信息输出到缝纫机1。由于第一移动指示可以不包含缝制信息,因此,编辑装置8能够减少在S31中每次输出的第一移动指示的信息量。
缝纫机1通过X轴移动机构和Y轴移动机构来移动保持体60,由此,使机针11和利用保持体60夹持的布料沿前后左右相对移动。缝纫机1也可以例如通过使机针11左右移动、使保持体60前后移动,来使利用保持体60夹持的布料和机针11相对移动。缝纫机1也可以例如通过使机针11沿前后左右移动,来使利用保持体60夹持的布料和机针11相对移动。
在缝制系统10中,CPU 101控制缝纫机1的动作,CPU 81控制编辑装置8的动作(执行主处理)。也可以是CPU 101和CPU 81中的任一者控制缝纫机1和编辑装置8这两者的动作。例如也可以是,缝制系统10省略控制部100,CPU 81除了执行主处理之外还控制缝纫机1的动作。也可以是,CPU 81替代在S43、S44中将移动指示输出到缝纫机1而直接控制缝纫机1的动作。编辑装置8也可以不是能够携带的终端,例如也可以是设置于缝纫机1的操作面板。操作面板具有显示画面、扬声器、操作板、选择键等即可。这时,缝纫机1相当于本发明的缝制信息编辑装置。
多个种类的符号并不限定于缝制速度符号、夹线符号、压脚符号,也可以是两个种类,也可以是四个种类以上。例如也可以包括使缝纫机1的缝制动作停止预定时间的停止符号。编辑装置8借助线缆70来与缝纫机1相连接。编辑装置8也可以利用例如无线LAN来与缝纫机1相连接。编辑装置8针对特定点的搜索方法(即对象点的设定方法、S21~S27)不限定于正向搜索和反向搜索,也可以利用其他的方法进行搜索。例如CPU 81也可以按照落针点的预定规则(例如与原点之间的距离从近到远的顺序)设定对象点。特定点的搜索方法也可以只是正向搜索和反向搜索中的任一者。即,搜索开始指示也可以只是第一搜索开始指示和第二搜索开始指示中的任一者。也可以是,当从在缝制顺序上处于中途的落针点起进行正向搜索时,CPU 81在从中途的落针点搜索到结束点之后,不将开始点设定为对象点。也可以是,当从在缝制顺序上处于中途的落针点起进行反向搜索时,CPU 81在从中途的落针点搜索到开始点之后,不将结束点设定为对象点。
CPU 81通过将光标35移动显示在对象点来确定特定点(S34)。特定点的确定方式并不限定于此,CPU 81例如也可以通过利用与其他的落针点的颜色不同的颜色识别显示特定点来确定特定点。CPU 81也可以通过使特定点以与其他的落针点的发光方式(例如点亮)不同的方式(例如闪烁)发光来识别显示特定点,由此确定特定点。CPU 81例如也可以针对每个符号种类识别显示光标35的颜色、形状等。作业人员仅通过确认光标35的显示方式就能够容易地掌握符号种类。
第一搜索开始指示和第二搜索开始指示的输入部并不限定于选择键89,第一联动模式指示和第二联动模式指示的输入部并不限定于操作板88。例如操作板88也可以作为各指示的输入部发挥功能。

Claims (9)

1.一种缝制信息编辑装置,该缝制信息编辑装置(8)具有第一获取部(81),该第一获取部(81)获取缝制信息(30),该缝制信息(30)包含多个落针点,该落针点是安装于缝纫机(1)的机针(11)刺入布料的预定位置,
该缝制信息编辑装置(8)能够针对所述第一获取部所获取的所述缝制信息的多个所述落针点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落针点即预定落针点相对应地设定用于规定所述缝纫机的缝制动作的多个种类的符号,该缝制信息编辑装置(8)的特征在于,具有:
显示画面(86),其显示包含所述缝制信息的各种信息;
第二获取部,其从所述多个种类的符号中获取特定种类的符号;以及
确定部,其确定所述第一获取部所获取的所述缝制信息的所述预定落针点中的、设定了所述第二获取部所获取的所述特定种类的符号的所述落针点即特定点,并在所述显示画面中显示特定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具有:
设定部,其将所述多个落针点中的一个落针点设定为对象点;以及
判断部,其判断所述设定部所设定的所述对象点是否为所述特定点,
在所述判断部判断出所述对象点不是所述特定点时,所述设定部将与设定为所述对象点的所述落针点不同的所述落针点设定为新的所述对象点,
在所述判断部判断出所述对象点为所述特定点时,所述确定部将处于被设定为所述对象点的状态的所述落针点确定为所述特定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具有通知部,在所述判断部针对所述多个落针点的全部均判断出所述对象点不是所述特定点时,该通知部发出不存在所述特定点的通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
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具有:
第一输入部(89),其输入预定的第一特定指示和第二特定指示;以及
第三获取部,其获取所述第一输入部所输入的所述第一特定指示或所述第二特定指示,
所述设定部具有:
第一设定部,在所述第三获取部获取到所述第一特定指示时,所述第一设定部将在缝制顺序上比处于被设定为所述对象点的状态的所述落针点靠后一个的所述落针点设定为所述对象点;以及
第二设定部,在所述第三获取部获取到所述第二特定指示时,所述第二设定部将在所述缝制顺序上比处于被设定为所述对象点的状态的所述落针点靠前一个的所述落针点设定为所述对象点。
5.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
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具有:
第一输入部,其输入预定的第一特定指示和第二特定指示;以及
第三获取部,其获取所述第一输入部所输入的所述第一特定指示或所述第二特定指示,
所述设定部具有:
第一设定部,在所述第三获取部获取到所述第一特定指示时,所述第一设定部将在缝制顺序上比处于被设定为所述对象点的状态的所述落针点靠后一个的所述落针点设定为所述对象点;以及
第二设定部,在所述第三获取部获取到所述第二特定指示时,所述第二设定部将在所述缝制顺序上比处于被设定为所述对象点的状态的所述落针点靠前一个的所述落针点设定为所述对象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部具有:
第三设定部,在处于被设定为所述对象点的状态的所述落针点为在所述缝制顺序上最后的所述落针点即结束点(P8)且所述第三获取部获取到所述第一特定指示时,所述第三设定部将在所述缝制顺序上最初的所述落针点即开始点(P1)设定为所述对象点;以及
第四设定部,在处于被设定为所述对象点的状态的所述落针点为所述开始点且所述第三获取部获取到所述第二特定指示时,所述第四设定部将所述结束点设定为所述对象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部具有:
第三设定部,在处于被设定为所述对象点的状态的所述落针点为在所述缝制顺序上最后的所述落针点即结束点且所述第三获取部获取到所述第一特定指示时,所述第三设定部将在所述缝制顺序上最初的所述落针点即开始点设定为所述对象点;以及
第四设定部,在处于被设定为所述对象点的状态的所述落针点为所述开始点且所述第三获取部获取到所述第二特定指示时,所述第四设定部将所述结束点设定为所述对象点。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具有:
第二输入部(88),其输入预定的第三特定指示和第四特定指示;
第四获取部,其获取所述第二输入部所输入的所述第三特定指示或所述第四特定指示;
第一输出部,在所述第四获取部获取到所述第三特定指示且所述确定部确定了所述特定点时,所述第一输出部输出第一移动指示,该第一移动指示使所述机针和所述布料沿着连结当前的所述落针点与所述特定点之间的直线彼此相对移动;以及
第二输出部,在所述第四获取部获取到所述第四特定指示且所述确定部确定了所述特定点时,所述第二输出部输出第二移动指示,该第二移动指示使所述机针和所述布料从当前的所述落针点到所述特定点沿着所述落针点彼此相对移动。
9.一种缝制信息编辑装置的控制方法,该缝制信息编辑装置的控制方法具有第一获取工序,在该第一获取工序中,获取缝制信息,该缝制信息包含多个落针点,该落针点是安装于缝纫机的机针刺入布料的预定位置,
该缝制信息编辑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针对在所述第一获取工序中获取的所述缝制信息的多个所述落针点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落针点即预定落针点相对应地设定用于规定所述缝纫机的缝制动作的多个种类的符号,该缝制信息编辑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
第二获取工序,在该第二获取工序中,从所述多个种类的符号中获取特定种类的符号;以及
确定工序,在该确定工序中,确定在所述第一获取工序中获取的所述缝制信息的所述预定落针点中的、设定了在所述第二获取工序中获取的所述特定种类的符号的所述落针点即特定点,并在所述缝制信息编辑装置的显示画面中显示特定点。
CN201710827191.2A 2016-09-14 2017-09-14 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和缝制信息编辑装置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8157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79195A JP2018042702A (ja) 2016-09-14 2016-09-14 縫製情報編集装置と縫製情報編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6-179195 2016-09-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15793A CN107815793A (zh) 2018-03-20
CN107815793B true CN107815793B (zh) 2020-07-17

Family

ID=61607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27191.2A Active CN107815793B (zh) 2016-09-14 2017-09-14 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和缝制信息编辑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042702A (zh)
CN (1) CN10781579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8316A (zh) * 2002-05-13 2003-11-26 重机公司 缝纫数据制作装置以及缝纫数据制作程序
CN1807737A (zh) * 2005-01-20 2006-07-26 重机公司 缝纫机
CN1840762A (zh) * 2005-03-30 2006-10-0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用缝制数据编辑装置及缝纫机用缝制数据编辑方法
CN101768839A (zh) * 2009-01-06 2010-07-07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2041643A (zh) * 2009-10-16 2011-05-04 Juki株式会社 自动缝制缝纫机
JP2015104442A (ja) * 2013-11-29 2015-06-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8316A (zh) * 2002-05-13 2003-11-26 重机公司 缝纫数据制作装置以及缝纫数据制作程序
CN1807737A (zh) * 2005-01-20 2006-07-26 重机公司 缝纫机
CN1840762A (zh) * 2005-03-30 2006-10-0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用缝制数据编辑装置及缝纫机用缝制数据编辑方法
CN101768839A (zh) * 2009-01-06 2010-07-07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2041643A (zh) * 2009-10-16 2011-05-04 Juki株式会社 自动缝制缝纫机
JP2015104442A (ja) * 2013-11-29 2015-06-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15793A (zh) 2018-03-20
JP2018042702A (ja) 2018-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48901B2 (en) Sewing machine
US8096248B2 (en) Embroidery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embroidery sewing machine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with recorded embroidery data processing program
TW466286B (en) Sewing machine with multi-independent controllable needles
JP4364115B2 (ja) ミシン
CN111621931B (zh) 显示装置和缝纫机
US9885131B2 (en) Sewing machine
US20120272884A1 (en) Sewing machin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stored on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US7878133B2 (en) Sewing machine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sewing machine operation program
JP2012090868A (ja) ミシン
JP2015104442A (ja) ミシン
JP6232894B2 (ja) ミシン及びミシンの制御方法
CN107815793B (zh) 缝制信息编辑装置和缝制信息编辑装置的控制方法
US8897907B2 (en) Data generating device, sewing machin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storing control program for data generating device
US11625867B2 (en) Sewing apparatus
KR20040018143A (ko) 단추구멍 재봉기
JP6343957B2 (ja) ミシン
JP2016086874A (ja) ミシン及びミシンの制御方法
JP2010233753A (ja) ミシン
JP2000262782A (ja) サイクルミシン
CN111793909B (zh) 布压脚上下驱动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缝纫机
US11519114B2 (en) Multi-needle sewing machine
JP2010179014A (ja) ミシン及び糸張力設定プログラム
JP6318525B2 (ja) ミシン及びミシンの制御方法
CN116356505A (zh) 缝纫机和底线判断方法
JP2016174727A (ja) ミシ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