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13409B - 一种建筑墙体成型模具的内模及其缩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墙体成型模具的内模及其缩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13409B CN107813409B CN201711023914.XA CN201711023914A CN107813409B CN 107813409 B CN107813409 B CN 107813409B CN 201711023914 A CN201711023914 A CN 201711023914A CN 107813409 B CN107813409 B CN 10781340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ld
- die
- connecting plate
- bolt
- reduc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RKTYLMNFRDHKIL-UHFFFAOYSA-N copper;5,10,15,20-tetraphenylporphyrin-22,24-diide Chemical compound [Cu+2].C1=CC(C(=C2C=CC([N-]2)=C(C=2C=CC=CC=2)C=2C=CC(N=2)=C(C=2C=CC=CC=2)C2=CC=C3[N-]2)C=2C=CC=CC=2)=NC1=C3C1=CC=CC=C1 RKTYLMNFRDHKI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595 contracto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76 self-consolidating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40 grou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545 inva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02—Moulds with adjustable parts specially for modifying at will the dimensions or form of the moulded art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一种建筑墙体成型模具的内模及缩模方法,内模由两块以上的内模板围成,内模板的横向一端向内延伸设有第一连接板,内模板的横向另一端向内延伸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内模的内部空间内设有通过第一连接板驱动内模板的底部向外或向内移动的缩模机构;所述缩模机构设在由相邻内模板组成的内角处的相邻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上。本发明缩模原理:保持内模板的顶部固定不动,利用缩模机构从内模板的边角推动其下部微收缩,使整个内模呈倒锥形,虽然本发明内模板的上部缩模量较小,但是仍能实现内模板与成型墙体脱离,从而可将内模从成型建筑空间中取出;基于本发明只在内模内角的底部处设置缩模机构的新构思,本发明整体缩模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是一种建筑墙体成型模具的内模及其缩模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内模和外模的配合可以实现混凝土墙体的快速施工,当混凝体墙体成型后,内模需要进行缩模才能与墙体分离。现有内模的缩模方法:采用中间整体收缩的方法,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205531309U一种凹字型楼层成型装置的胶覆式缩放结构,包括:一凹字型楼层成型装置,所述凹字型楼层成型装置具有一承载体,所述承载体顶端跨设多个支撑板,所述各支撑板朝下方固接多个吊杆;多个房间模具,所述各房间模具相邻彼此间形成多个相互贯通的纵向流道,且各房间模具顶部与各支撑板的各吊杆吊设固接,其中所述各房间模具是多个独立个体的模体,且所述各模体相邻彼此间形成多个沟槽,以及所述各沟槽通过一缩模组件相互衔接;一具有开放空间的一体成型的弹性胶套,所述弹性胶套包覆于各房间模具的垂直外侧周面,所述弹性胶套令垂直外侧周面上的沟槽完全密封;多个弹性胶条,所述各弹性胶条埋入各房间模具底侧的沟槽中。缩模组件由一分别设置在所述各模体上的迫紧块,以及一穿设所述迫紧块的迫紧件所构成。缩模作业:可以采用手动或电动摇控的方式控制所述各缩模组件的迫紧件往中间方向迫紧(如图15-图18所示),令各所述模体产生些微移动,再加上各所述房间模具的外侧表面通过所述弹性胶条或弹性胶套 (如图11所示)与所述纵向流道内的浆料隔离,并利用所述弹性胶条或弹性胶套仅对钢性材质制成的各房间模具有附着力,而对自密实混凝土无附着力的物理特性,故当各所述模体通过所述缩模组件的迫紧件产生些微移动时,各所述房间模具即可轻易地与所述纵向流道内的自密实混凝土分离。上述缩模组件缩模时驱动模体整体移动,因此需要模体之间相互分离产生间隙,其存在以下缺陷:尽管上述专利提出在间隙处设置弹性胶条解决密封的情况,但是由于间隙多过,灌浆时容易掉入混凝土,从而导致缩模组件无法运作;缩模组件结构复杂,需要在模体的上下分别设置缩模组件;缩模的操作流程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墙体成型模具的内模及其缩模方法,内模的缩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墙体成型模具的内模,由两块以上的内模板围成,所述内模板的横向一端向内延伸设有第一连接板,内模板的横向另一端向内延伸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内模的内部空间内设有通过第一连接板驱动内模板的底部向外或向内移动的缩模机构;所述缩模机构设在由相邻内模板组成的内角处的相邻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上。本发明缩模原理:保持内模板的顶部固定不动,利用缩模机构从内模板的边角推动其下部微收缩,使整个内模呈倒锥形,虽然本发明内模板的上部缩模量较小,但是仍能实现内模板与成型墙体脱离,从而可将内模从成型建筑空间中取出;基于本发明只在内模内角的底部处设置缩模机构的新构思,本发明整体缩模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作为改进,所述内模呈四方体,内模由四块内模板围成,与外模板配合,可用于形成房间的四面墙体。
作为改进,所述内模的内角为90度,第一连接板与与其连接的内模板之间的夹角为45度,第二连接板与与其连接的内模板之间的夹角为45度。
作为改进,所述内模板由若干板块并接而成。对于大型内模来说,拼接而成的内模板不容易发生变形,而且维修方便。
作为改进,相邻模板对接处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设有间隙。
作为改进,所述内模板的两侧边设有胶条,用于封堵内模表面的缝隙,防止灌浆时混凝土通过缝隙入侵,这样不仅增加缩模的困难,而且需要对内模进行清洗,增加施工工序。
作为改进,所述内模的外周包覆一层光滑的薄膜。缩模时,混凝土不会粘附在内模表面,省去清洗内模的工序。
作为改进,所示薄膜为PVC膜。
作为改进,所述缩模机构包括缩模母件、缩模公件、张模螺栓和缩模螺栓,所述缩模母件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缩模母件内设有导向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从缩模母件的一侧伸入所述导向孔内形成所述缩模公件,所述张模螺栓从缩模母件的一端螺纹旋入所述导向孔内,所述缩模螺栓从缩模母件的另一端螺纹旋入所述导向孔内,缩模公件位于张模螺栓与缩模螺栓之间。
作为改进,所述缩模机构包括缩模母件、缩模公件、张模螺栓和缩模螺栓,所述缩模母件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缩模母件内设有导向孔,所述缩模公件设于导向孔内,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缩模公件连接,所述张模螺栓从缩模母件的一端螺纹旋入所述导向孔内,所述缩模螺栓从缩模母件的另一端螺纹旋入所述导向孔内,缩模公件位于张模螺栓与缩模螺栓之间。
作为改进,所述缩模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板上的螺纹孔、设置在第二连接板上的通孔和缩模螺杆,所述缩模螺杆贯穿所述螺纹孔和通孔,所述缩模螺杆的一端伸出第二连接板的一侧后与限位螺母连接,所述缩模螺杆与第一连接板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缩模螺杆的另一端穿过螺纹孔伸出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后与调节螺母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缩模机构包括第一缩模件、第二缩模件、张模螺栓和缩模螺栓,所述第一缩模件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二缩模件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缩模件内设有直通孔,所述第二缩模件内设有导向孔,第二缩模件的一端设有与导向孔连通的通孔,第二缩模件的另一端设有与导向孔连通的螺纹孔,张模螺栓设于导向孔内,张模螺栓的一端通过通孔伸出形成螺栓头,张模螺栓的另一端通过螺纹孔伸出形成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缩模螺栓的一端穿过第一缩模件的直通孔后与延长部固定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缩模机构包括缩模公件、缩模母件、摇柄和转轴,所述缩模母件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连接板内且与第二连接板枢接,摇柄通过连杆与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缩模公件固定在转轴上,缩模公件为偏心块,所述缩模母件内设有容置腔体,所述偏心块设于容置腔体内。
作为改进,所述缩模母件的一侧面并在容置腔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杆。
作为改进,所述缩模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板上的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输出轴穿过第二连接板后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缩模机构包括缩模件,所述缩模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缩模件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连接板后向上延伸形成限位部,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缩模件围成第一限位槽,所述限位部、第二连接板和缩模件围成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内设有张模头,张模头与张模摇杆连接,第二限位槽内设有缩模头,缩模头与缩模摇杆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内模的内部空间内设有通过第一连接板驱动内模板的顶部向外或向内移动的缩模机构。
作为改进,所述内模板的上端固定。
本发明建筑墙体成型模具的内模缩模方法:围成内模的内模板上端固定的情况下,从内模板的横向一端底部驱动内模板向内移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缩模机构从内模板的边角推动其下部微收缩,使整个内模呈倒锥形,虽然本发明内模板的上部缩模量较小,但是仍能实现内模板与成型墙体脱离,从而可将内模从成型建筑空间中取出;基于本发明只在内模内角的底部处设置缩模机构的新构思,本发明整体缩模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2内模缩模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2内模张模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缩模机构位置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缩模机构位置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2内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4内模缩模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4内模张模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3张模状态的缩模机构位置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3缩模状态的缩模机构位置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3内模与建筑墙体分离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4缩模机构位置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3、4的内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5、6内模缩模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5、6内模张模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5缩模机构位置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6缩模机构位置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5、6的内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7、8内模缩模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7、8内模张模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7张模状态的缩模机构位置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7缩模状态的缩模机构位置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7内模与建筑墙体分离的示意图。
图23为实施例8缩模机构位置示意图。
图24实施例7、8的内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实施例9、10内模缩模示意图。
图26为实施例9、10内模张模示意图。
图27为实施例9缩模机构位置示意图。
图28为实施例10缩模机构位置示意图。
图29为实施例9、10内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实施例11、12内模缩模示意图。
图31为实施例11、12内模张模示意图。
图32为实施例11缩模机构位置意图。
图33为实施例12缩模机构位置示意图。
图34为实施例11、12内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35实施例13、14内模缩模示意图。
图36为实施例13、14内模张模示意图。
图37为实施例13缩模机构位置示意图。
图38为实施例14缩模机构位置示意图。
图39为实施例13、14内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40为实施例15、16内模缩模示意图。
图41为实施例15、16内模张模示意图。
图42为实施例15缩模机构位置示意图。
图43为实施例16缩模机构位置示意图。
图44为实施例15、16内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45为实施例17内模缩模状态示意图。
图46为实施例18内模缩模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3所示,一种建筑墙体成型模具的内模100,由三块以上的内模板200围成,可根据房间形状设置不同形状的内模100,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模100呈四方体,内模100由四块内模板200围成。所述内模板200由若干板块拼接而成,对于大型内模来说,拼接而成的内模板200不容易发生变形,而且维修方便。
如图1、2、3、5所示,所述内模板200的横向一端向内延伸设有第一连接板201,内模板的横向另一端向内延伸设有第二连接板202。所述内模100的内角为90度,第一连接板201与与其连接的内模板200之间的夹角为45度,第二连接板202与与其连接的内模板200之间的夹角为45度;相邻内模板200对接处的第一连接板201与第二连接板202之间设有间隙,使相邻内模板200的第一连接板201与第二连接板202具有足够的间隙移动,从而完成内模板200的缩模。所述内模的外周包覆一层光滑的薄膜500,所示薄膜500为PVC膜,PVC膜包覆内模外表面,使原本内模板200之间或内模板200上的间隙被覆盖而形成相对封闭的内模100,防止灌浆时混凝土通过内模上的间隙入侵到内模100内;表面光滑的薄膜500使混凝土不会粘附在内模100表面,省去清洗内模的工序;另外,PVC膜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当内模实现缩模时,PVC膜可以相应作出变形以适应。
为进一步将内模100表面的密封性,可以内模板200的两侧面设置胶条(未标示)。当内模100处于张模状态时,相邻内模板200的胶条相互并排,使相邻内模板200之间的转角位置没有间隙出现;当内模处于缩模状态时,由于内模板200向内移动收缩,相邻内模板200之间的胶条相互挤压,由于胶条具有良好的弹性形变,可以适应内模缩模和张模状态的转换。
所述内模100的内部空间内设有通过第一连接板201驱动内模板200的底部向外或向内移动的缩模机构300。所述缩模机构300设在由相邻内模板200组成的内角处的相邻第一连接板201与第二连接板202上。所述缩模机构300包括缩模母件301、缩模公件302、张模螺栓304和缩模螺栓303。所述缩模母件301与第二连接板202固定连接,缩模母件301与第二连接板202相互垂直。所述缩模母件301内设有导向孔305,所示导向孔305的轴线与第二连接板202相互垂直。所述缩模母件301的两侧设有与导向孔305连通的侧孔,所述第一连接板201的一端从缩模母件301的一侧的侧孔伸入所述导向孔305内形成所述缩模公件302。所述张模螺栓304从缩模母件301的一端螺纹旋入所述导向孔305内,所述缩模螺栓303从缩模母件301的另一端螺纹旋入所述导向孔305内,缩模公件302位于张模螺栓304与缩模螺栓303之间。缩模时,旋进缩模螺栓303,同时将张模螺栓304旋退,缩模螺栓303将缩模公件302往第二连接板202方向推动,第一连接板201与第二连接板202之间的间隙收窄,相当于第一连接板201带动与其连接的内模板200向内移动,实现缩模的动作,内模缩模后,整个内模呈倒锥形;张模时,旋进张模螺栓304,同时旋退缩模螺栓303,张模螺栓304将缩模公件302往第一连接板201方向推动,第一连接板201与第二连接板202之间的间隙扩大,相当于第一连接板201带动与其连接的内模板200向外移动,实现张模的动作,内模张模后,其形状为四方体。本实施例的缩模机构300可通过人工或电动设备进行驱动。
本发明缩模原理:保持内模板200的顶部固定不动,利用缩模机构300从内模板200的边角推动其下部微收缩,使整个内模呈倒锥形,虽然本发明内模板200的上部缩模量较小,但是仍能实现内模板200与成型墙体脱离,从而可将内模从成型建筑空间中取出;基于本发明只在内模内角的底部处设置缩模机构300的新构思,本发明整体缩模机构300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所述内模的内部空间内还设有通过第一连接板201驱动内模板200的顶部向外或向内移动的缩模机构300。本实施例在缩模时,可以通过两套上下设置的缩模机构300同时驱动内模板200的下端和上端向内移动收缩,缩模后,内模形状依然呈正方体。
实施例3
如图6至11所示,一种建筑墙体成型模具的内模,由三块以上的内模板200围成,可根据房间形状设置不同形状的内模100,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模100呈四方体,内模100由四块内模板200围成。所述内模板200由若干板块并接而成,对于大型内模来说,拼接而成的内模板200不容易发生变形,而且维修方便。
如图12所示,所述内模板200的横向一端向内延伸设有第一连接板201,内模板200的横向另一端向内延伸设有第二连接板202。所述内模的内角为90度,第一连接板201与与其连接的内模板200之间的夹角为45度,第二连接板202与与其连接的内模板200之间的夹角为45度;相邻模板对接处的第一连接板201与第二连接板202之间设有间隙,使相邻内模板200的第一连接板201与第二连接板202具有足够的间隙移动,从而完成内模板200的缩模。所述内模的外周包覆一层光滑的薄膜500,所示薄膜500为PVC膜,PVC膜包覆内模外表面,使原本内模板200之间或内模板200上的间隙被覆盖而形成相对封闭的内模,防止灌浆时混凝土通过内模上的间隙入侵到内模内;表面光滑的薄膜500使混凝土不会粘附在内模表面,省去清洗内模的工序;另外,PVC膜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当内模实现缩模时,PVC膜可以相应作出变形以适应。
为进一步将内模表面的密封性,可以内模板200的两侧面设置胶条(未标示)。当内模处于张模状态时,相邻内模板200的胶条相互并排,使相邻内模板200之间的转角位置没有间隙出现;当内模处于缩模状态时,由于内模板200向内移动收缩,相邻内模板200之间的胶条相互挤压,由于胶条具有良好的弹性形变,可以适应内模缩模和张模状态的转。
如图6、7、12所示,所述内模100的内部空间内设有通过第一连接板201驱动内模板200的底部向外或向内移动的缩模机构300。所述缩模机构300设在由相邻内模板200组成的内角处的相邻第一连接板201与第二连接板202上。所述缩模机构300包括缩模母件306、缩模公件307、张模螺栓309和缩模螺栓308。所述缩模母件306与第二连接板202固定连接,缩模母件306与第二连接板202相互垂直。所述缩模母件306内设有导向孔310,所示导向孔310的轴线与第二连接板202相互垂直。所述缩模公件设于导向孔310内,所述缩模母件306的两侧设有与导向孔310连通的侧孔,所述第一连接板201的一端从缩模母件306的一侧的侧孔伸入所述导向孔310内且与所述缩模公件307连接。所述张模螺栓309从缩模母件306的一端螺纹旋入所述导向孔310内,所述缩模螺栓308从缩模母件306的另一端螺纹旋入所述导向孔310内,缩模公件307位于张模螺栓309与缩模螺栓308之间。
本发明缩模原理:保持内模板200的顶部固定不动,利用缩模机构300从内模板200的边角推动其下部微收缩,使整个内模呈倒锥形,虽然本发明内模板200的上部缩模量较小,但是仍能实现内模板200与成型墙体脱离,从而可将内模从成型建筑空间中取出;基于本发明只在内模内角的底部处设置缩模机构300的新构思,本发明整体缩模机构300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实施例4
与实施例3所述不同的是:如图11所示,所述内模的内部空间内还设有通过第一连接板201驱动内模板200的顶部向外或向内移动的缩模机构300。本实施例在缩模时,可以通过两套上下设置的缩模机构300同时驱动内模板200的下端和上端向内移动收缩,缩模后,内模形状依然呈正方体。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如图13至15、17所示,所述缩模机构300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板201上的螺纹孔、设置在第二连接板202上的通孔和缩模螺杆311,缩模螺杆311分别与第一连接板201和第二连接板202垂直。所述缩模螺杆311贯穿所述螺纹孔和通孔,所述缩模螺杆311的一端伸出第二连接板202的一侧后与限位螺母312连接,防止缩模螺杆311与第二连接板202脱离。所述缩模螺杆311与第一连接板201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缩模螺杆311的另一端穿过螺纹孔伸出第一连接板201的一侧后与调节螺母连接,通过旋转调节螺母可以使第一连接板201沿着缩模螺杆311移动。缩模时,通过调节螺母正向转动缩模螺杆311,使第一连接板201向第二连接板202方向靠拢,第一连接板201与第二连接板202之间的间隙收窄,相当于第一连接板201带动与其连接的内模板200向内移动,实现缩模的动作,内模缩模后,整个内模呈倒锥形;张模时,通过调节螺母方向转动缩模螺杆311,第一连接板201与第二连接板202之间的间隙扩大,相当于第一连接板201带动与其连接的内模板200向外移动,实现张模的动作,内模张模后,其形状为四方体。本实施例的缩模机构300可通过人工或电动设备进行驱动。
实施例6
与实施例5所述不同的是:如图16所示,所述内模的内部空间内还设有通过第一连接板201驱动内模板200的顶部向外或向内移动的缩模机构300。本实施例在缩模时,可以通过两套上下设置的缩模机构300同时驱动内模板200的下端和上端向内移动收缩,缩模后,内模形状依然呈正方体。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如图18至22,24所示,所述缩模机构300包括第一缩模件314、第二缩模件313、张模螺栓317和缩模螺栓316,张模螺栓317与缩模螺栓316同轴,且它们轴向均与第一连接板201和第二连接板202垂直。所述第一缩模件314与第一连接板201固定连接,第二缩模件313与第二连接板2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缩模件314内设有直通孔,缩模螺栓316设于通孔内。所述第二缩模件313内设有导向孔315,第二缩模件313的一端通过螺栓盖318封堵所述导向孔315,螺栓盖318上设有与导向孔315连通的通孔;第二缩模件313的另一端设有与导向孔315连通的螺纹孔;张模螺栓317设于导向孔315内,张模螺栓317的一端通过通孔伸出形成螺栓头,张模螺栓317的另一端通过螺纹孔伸出形成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导向孔315直径大于螺纹孔直径,使在导向孔315与螺纹孔处形成止挡台,可以防止张模螺栓317脱离导向孔315。所述缩模螺栓316的一端穿过第一缩模件314的直通孔后与延长部固定连接;缩模螺栓316的另一端伸出后设有螺栓头,螺栓头与第一缩模件314之间设有垫片。缩模时,旋进缩模螺栓316,缩模螺栓316带动延长部转动,由于延长部与第二缩模件313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延长部向导向孔315内收缩,延长部带动模螺栓和第一连接板201一起移动,使第一连接板201向第二连接板202方向靠拢,第一连接板201与第二连接板202之间的间隙收窄,相当于第一连接板201带动与其连接的内模板200向内移动,实现缩模的动作,内模缩模后,整个内模呈倒锥形;张模时,旋进张模螺栓317,第一连接板201与第二连接板202之间的间隙扩大,相当于第一连接板201带动与其连接的内模板200向外移动,实现张模的动作,内模张模后,其形状为四方体。本实施例的缩模机构300可通过人工或电动设备进行驱动。
实施例8
与实施例7所不同的是:如图23所示,所述内模的内部空间内还设有通过第一连接板201驱动内模板200的顶部向外或向内移动的缩模机构300。本实施例在缩模时,可以通过两套上下设置的缩模机构300同时驱动内模板200的下端和上端向内移动收缩,缩模后,内模形状依然呈四方体。
实施例9
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如图25至27、29所示,所述缩模机构300包括缩模公件321、缩模母件319、摇柄323和转轴320。所述缩模母件319与第一连接板201固定连接,缩模母件319与第一连接板201相互垂直。所述转轴320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连接板202内且与第二连接板202枢接,转轴320与缩模母件319相互垂直;摇柄323通过连杆与转轴320的另一端连接,摇柄323与连杆相互垂直。所述缩模公件321固定在转轴320上,缩模公件321为偏心块,所述缩模母件319内设有容置腔体324,所述偏心块设于容置腔体324内。所述缩模母件319的一侧面并在容置腔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杆325,限位杆325可以限定摇柄323转动的角度,可以精确控制缩模距离。缩模时,通过摇柄323将缩模公件321偏心一端摇向第二连接板202一侧,迫使第一连接板201与第二连接板202相互靠近,相当于第一连接板201带动与其连接的内模板200向内移动,实现缩模的动作,内模缩模后,整个内模呈倒锥形;张模时,通过摇柄323将缩模公件321偏心一端摇向第一连接板201一侧,迫使第一连接板201与第二连接板202相互远离,相当于第一连接板201带动与其连接的内模板200向外移动,实现张模的动作,内模张模后,整个内模呈四方体。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9所不同的是:如图28所示,所述内模的内部空间内还设有通过第一连接板201驱动内模板200的顶部向外或向内移动的缩模机构300。本实施例在缩模时,可以通过两套上下设置的缩模机构300同时驱动内模板200的下端和上端向内移动收缩,缩模后,内模形状依然呈四方体。
实施例11
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如图30至32、34所示,所述缩模机构300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板202上的液压油缸326,液压油缸326的输出轴327穿过第二连接板202后与第一连接板201固定连接,其固定连接方式可以通过锁定螺栓328将第一连接板201与液压油缸326的输出轴327连接。缩模时,液压油缸326驱动其输出轴327收缩,输出轴327带动第一连接板201向第二连接板202方向靠拢,第一连接板201与第二连接板202之间的间隙收窄,相当于第一连接板201带动与其连接的内模板200向内移动,实现缩模的动作,内模缩模后,整个内模呈倒锥形;张模时,液压油缸326驱动其输出轴327伸长,第一连接板201与第二连接板202之间的间隙扩大,相当于第一连接板201带动与其连接的内模板200向外移动,实现张模的动作,内模张模后,其形状为四方体。
实施例12
与实施例11所不同的是:如图33所示,所述内模的内部空间内还设有通过第一连接板201驱动内模板200的顶部向外或向内移动的缩模机构300。本实施例在缩模时,可以通过两套上下设置的缩模机构300同时驱动内模板200的下端和上端向内移动收缩,缩模后,内模形状依然呈四方体。
实施例13
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如图35至37、39所示,所述缩模机构300包括缩模件328,所述缩模件328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201固定连接,缩模件328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连接板202后向上延伸形成限位部。所述第一连接板201、第二连接板202和缩模件328围成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内设有张模头332,张模头332与张模摇杆331连接。所述限位部、第二连接板202和缩模件328围成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内设有缩模头330,缩模头330与缩模摇杆329连接。缩模时,缩模摇杆329摇下,张模摇杆摇起,此时缩模头330的宽面置于第二限位槽内,张模头332的窄面位于第一限位槽内;缩模头330由窄变宽的情况下,缩模头330迫使缩模件328向一侧移动,缩模件328带动第一连接板201向第二连接板202方向靠拢,第一连接板201与第二连接板202之间的间隙收窄,相当于第一连接板201带动与其连接的内模板200向内移动,实现缩模的动作,内模缩模后,整个内模呈倒锥形;同理,张模时,缩模摇杆329摇起,张模摇杆331摇下,张模头332由窄变宽,张模头332迫使缩模件328向另一侧方向移动,缩模件328带动第一连接板201远离第二连接板202,第一连接板201与第二连接板202之间的间隙扩大,相当于第一连接板201带动与其连接的内模板200向外移动,实现张模的动作。
实施例14
与实施例13所不同的是:如图38所示,所述内模的内部空间内还设有通过第一连接板201驱动内模板200的顶部向外或向内移动的缩模机构300。本实施例在缩模时,可以通过两套上下设置的缩模机构300同时驱动内模板200的下端和上端向内移动收缩,缩模后,内模形状依然呈四方体。
实施例15
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如图40至42、44所示,所述缩模机构300包括限位块333、缩模螺栓335和张模螺栓336。所述限位块333呈L形,其包括第一限位部3332和第二限位部3331,第二连接板202的一端与第二限位部333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202与第二限位部3331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限位部3332位于第一连接板201的一侧,第一限位部3332与第二连接板202相互平行,第一限位部3332与第二连接板202围成限位槽334。所述第一限位部3332上设有第一螺纹孔337,第二连接板202上设有第二螺纹孔338,缩模螺栓316通过第一螺纹孔337伸入限位槽334内,张模螺栓通过第二螺纹孔338伸入限位槽334内。所述第一连接板201的一端伸入所述限位槽334内,且位于缩模螺栓316与张模螺栓336之间。缩模时,旋进缩模螺栓335,缩模螺栓335将第一连接板201推动,第一连接板201向第二连接板202靠拢,第一连接板201与第二连接板202之间的间隙收窄,相当于第一连接板201带动与其连接的内模板200向内移动,实现缩模的动作,内模缩模后,整个内模呈倒锥形;张模时,旋进张模螺栓336,第一连接板201远离第二连接板202,第一连接板201与第二连接板202之间的间隙扩大,相当于第一连接板201带动与其连接的内模板200向外移动,实现张模的动作,内模张模后,整个内模呈四方体。
实施例16
与实施例15所不同的是:如图43所示,所述内模的内部空间内还设有通过第一连接板201驱动内模板200的顶部向外或向内移动的缩模机构300。本实施例在缩模时,可以通过两套上下设置的缩模机构300同时驱动内模板200的下端和上端向内移动收缩,缩模后,内模形状依然呈四方体。
实施例17
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如图45所示,建筑墙体成型模具的内模100由三块内模板200围成,可根据房间形状设置不同形状的内模100,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模100之间首尾连接呈四方体,其中一块内模板呈L形,其余两块内模板呈一字型。
实施例18
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如图46所示,建筑墙体成型模具的内模100由两块内模板200围成,可根据房间形状设置不同形状的内模100,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模100之间首尾连接呈四方体,两块内模板呈L形。
Claims (2)
1.一种建筑墙体成型模具的内模,由两块以上的内模板围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板的横向一端向内延伸设有第一连接板,内模板的横向另一端向内延伸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内模的内部空间内设有通过第一连接板驱动内模板的底部向外或向内移动的缩模机构;所述缩模机构设在由相邻内模板组成的内角处的相邻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缩模机构包括缩模母件、缩模公件、张模螺栓和缩模螺栓,所述缩模母件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缩模母件内设有导向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从缩模母件的一侧伸入所述导向孔内形成所述缩模公件,所述张模螺栓从缩模母件的一端螺纹旋入所述导向孔内,所述缩模螺栓从缩模母件的另一端螺纹旋入所述导向孔内,缩模公件位于张模螺栓与缩模螺栓之间;所述内模的外周包覆一层光滑的薄膜,所示薄膜为PVC膜,PVC膜包覆内模外表面;内模板的两侧面设置胶条。
2.一种建筑墙体成型模具的内模缩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围成内模的内模板上端固定的情况下,从内模板的横向一端底部驱动内模板向内移动;所述内模板的横向一端向内延伸设有第一连接板,内模板的横向另一端向内延伸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内模的内部空间内设有通过第一连接板驱动内模板的底部向外或向内移动的缩模机构;所述缩模机构设在由相邻内模板组成的内角处的相邻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上;
所述缩模机构包括缩模母件、缩模公件、张模螺栓和缩模螺栓,所述缩模母件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缩模母件内设有导向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从缩模母件的一侧伸入所述导向孔内形成所述缩模公件,所述张模螺栓从缩模母件的一端螺纹旋入所述导向孔内,所述缩模螺栓从缩模母件的另一端螺纹旋入所述导向孔内,缩模公件位于张模螺栓与缩模螺栓之间;缩模时,旋进缩模螺栓,缩模螺栓将缩模公件往第二连接板方向推动,第一连接板带动与其连接的内模板向内移动,实现缩模的动作;张模时,旋进张模螺栓,张模螺栓将缩模公件往第一连接板方向推动,第一连接板带动与其连接的内模板向外移动,实现张模的动作;所述内模的外周包覆一层光滑的薄膜,所示薄膜为PVC膜,PVC膜包覆内模外表面;内模板的两侧面设置胶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23914.XA CN107813409B (zh) | 2017-10-27 | 2017-10-27 | 一种建筑墙体成型模具的内模及其缩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23914.XA CN107813409B (zh) | 2017-10-27 | 2017-10-27 | 一种建筑墙体成型模具的内模及其缩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13409A CN107813409A (zh) | 2018-03-20 |
CN107813409B true CN107813409B (zh) | 2021-01-29 |
Family
ID=61604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02391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813409B (zh) | 2017-10-27 | 2017-10-27 | 一种建筑墙体成型模具的内模及其缩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813409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96491A (en) * | 1927-06-10 | 1928-09-06 | John Carl Poetz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oulds and cores for moulding walls or the like |
CN1036243A (zh) * | 1988-03-02 | 1989-10-11 | 李渊河 | 可手动脱模的模板装置 |
CN2219927Y (zh) * | 1995-03-08 | 1996-02-14 | 李文元 | 建筑模板的驱动装置 |
CN1127830A (zh) * | 1995-01-27 | 1996-07-31 | 李文元 | 建筑模板脱模方法及装置 |
CN1131225A (zh) * | 1995-03-10 | 1996-09-18 | 李文元 | 建筑楼板模材施工的方法及装置 |
CN2245640Y (zh) * | 1995-11-20 | 1997-01-22 | 李国安 | 建筑模板的缩模装置 |
TWM303951U (en) * | 2006-06-09 | 2007-01-01 | Sung-Yi Lin | Concrete mold with inflatable inner form |
CN105239772A (zh) * | 2015-09-01 | 2016-01-13 | 中民筑友有限公司 | 调节机构、内筒模以及电梯井模板装置 |
-
2017
- 2017-10-27 CN CN201711023914.XA patent/CN10781340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96491A (en) * | 1927-06-10 | 1928-09-06 | John Carl Poetz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oulds and cores for moulding walls or the like |
CN1036243A (zh) * | 1988-03-02 | 1989-10-11 | 李渊河 | 可手动脱模的模板装置 |
CN1127830A (zh) * | 1995-01-27 | 1996-07-31 | 李文元 | 建筑模板脱模方法及装置 |
CN2219927Y (zh) * | 1995-03-08 | 1996-02-14 | 李文元 | 建筑模板的驱动装置 |
CN1131225A (zh) * | 1995-03-10 | 1996-09-18 | 李文元 | 建筑楼板模材施工的方法及装置 |
CN2245640Y (zh) * | 1995-11-20 | 1997-01-22 | 李国安 | 建筑模板的缩模装置 |
TWM303951U (en) * | 2006-06-09 | 2007-01-01 | Sung-Yi Lin | Concrete mold with inflatable inner form |
CN105239772A (zh) * | 2015-09-01 | 2016-01-13 | 中民筑友有限公司 | 调节机构、内筒模以及电梯井模板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13409A (zh) | 2018-03-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47766B (zh) | 一种可适应坡面的围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7813409B (zh) | 一种建筑墙体成型模具的内模及其缩模方法 | |
CN105033902A (zh) | 一种拉块式安装夹具 | |
CN114592821B (zh) | 一种防止胶筒受压破损的封隔器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7859320B (zh) | 一种建筑墙体成型模具的内模 | |
CN106836802A (zh) | 一种可以取出的止水对拉螺杆 | |
CN203727629U (zh) | 一种造船用数控胎架支柱 | |
CN112277137A (zh) | 一种方孔墙板成型装置 | |
CN213971751U (zh) | 一种方孔墙板成型装置 | |
CN213297133U (zh) | 一种拼接式建筑模壳 | |
CN211646840U (zh) | 一种柔性连接的装配式墙体 | |
CN105716920A (zh) | 一种预压底推式试模 | |
CN103832700B (zh) | 膏体自动挤出器 | |
CN104670522A (zh) | 一种焊缝应力均匀化火箭推进剂贮箱筒段壁板 | |
CN202100820U (zh) | 阀门双层波纹管的伸缩长度限位结构 | |
CN210308793U (zh) | 一种自动阀控冷却水道注塑模具 | |
CN113957785A (zh) | 一种内模系统及空心桥墩的施工方法 | |
CN208366180U (zh) | 一种折压式本体封口的烟花纸筒 | |
CN207711299U (zh) | 一种气动脱模模具 | |
CN113188514B (zh) | 定量涨缩式模型试验小断面隧洞精准预成型装置及方法 | |
CN202431645U (zh) | 锁模油缸装置 | |
CN218994382U (zh) | 一种便携式建筑工程用多功能测量装置 | |
CN105234247A (zh) | 液控式三通管锁扣式刚性塑性复合胀形成型模具 | |
CN213732375U (zh) | 一种用于混凝土构件的成型模具 | |
CN219466480U (zh) | 一种用于预制盒式建筑模具的内模及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