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06672B - 空调的室外单元 - Google Patents

空调的室外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06672B
CN107806672B CN201710811011.1A CN201710811011A CN107806672B CN 107806672 B CN107806672 B CN 107806672B CN 201710811011 A CN201710811011 A CN 201710811011A CN 107806672 B CN107806672 B CN 1078066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et
outdoor unit
contact
air conditioner
blow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110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06672A (zh
Inventor
金文燮
姜炫旭
高焄永
金裕宰
徐炯濬
郑杜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06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66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066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66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0Vibration or noise prevention at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38Fan details of outdoor units, e.g. bell-mouth shaped inlets or fan moun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48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 F24F1/50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with outlet air in upward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56Casing or covers of 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fan guar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2Mounting a compressor unit there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5Mounting a ventilator fan there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24F2013/242Sound-absorbing material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的室外单元,所述室外单元包括:柜,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送风机,设置在柜的内部;以及送风机盖,覆盖送风机和柜的上侧。第一板包括在柜的向外方向上与送风机盖接触的接触区域,第二板包括在柜的向外方向上没有与送风机盖接触的第一非接触区域。送风机盖设置在柜的四个板中的一个板上,以通过减少从送风机向柜传递的振动来减少由于柜的振动导致产生的噪声。

Description

空调的室外单元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空调的室外单元,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室外单元的柜。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使用制冷循环以控制适于人类活动的温度、湿度、气流、空气分布等且去除在空气中的灰尘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送风机等为制冷循环的主要组件。
在空调的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分开安装的分离式空调的情况下,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在下文中称为热交换器)和送风机设置在室外单元中。
空调的室外单元产生噪声或遭受可靠性问题,因为送风机自身的振动以及由空气排放产生的振动传递到构成室外单元的外形的柜。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的室外单元,其具有改进的在送风机和柜之间的结合结构,用于减少空调的室外单元的振动。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空调的室外单元包括:柜,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送风机,设置在柜的内部;以及送风机盖,覆盖送风机和柜的上侧。
第一板包括在柜的向外方向上与送风机盖接触的接触区域,第二板包括在柜的向外方向上没有与送风机盖接触的第一非接触区域。
第一板还包括在柜的向外方向上没有与送风机盖接触的第二非接触区域。
接触区域设置为分别设置在第一板的两端侧的两个接触区域,第二非接触区域设置在所述两个接触区域之间。
非接触区域包括朝向柜的内部弯曲的弯曲部和从弯曲部向上延伸的内侧部。
送风机盖被设置成在柜的向外方向上与内侧部分开。
送风机盖包括设置在柜的上侧的上表面和从上表面弯曲且向下延伸的延伸部,延伸部包括与接触区域对应的接触部和与第一和第二非接触区域对应的非接触部。
接触区域包括通过结合构件与接触部接合的结合部。
结合部设置为分别设置在第一板的两端侧上的结合部。
非接触部包括在柜的向外方向上突出的缘部。
缘部在柜的向外方向上与第一非接触区域和第二非接触区域分开。
延伸部被设置成在柜的向外方向上与第二板分开,以不与第二板接触。
第一板沿相对于第二板正交的方向设置,且第二板钩到第一板上。
第二板包括形成在第二板的内表面的一侧上的钩,第一板包括朝向第二板弯曲且与第二板的内表面结合的结合表面,结合表面包括钩槽,所述钩钩于钩槽中。
第二板的内表面的另一侧通过结合构件与结合表面结合。
空调的室外单元还包括设置在上表面的内表面和第二板的上侧之间的防振动构件。
防振动构件包括插入槽,第二板的上端插入到插入槽中。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空调的室外单元包括:柜,包括一对第一板和一对第二板;送风机,设置在柜的内部;以及送风机盖,覆盖送风机和柜的上侧。
柜还包括在柜的向外方向上与送风机盖接触的接触区域和与送风机盖没有接触的非接触区域,接触区域仅设置在一对第一侧板上。
非接触区域包括设置在一对第一侧板上的第一非接触区域和设置在一对第二侧板上的第二非接触区域,送风机盖包括与接触区域对应的接触部、与第一非接触区域和第二非接触区域对应的第一非接触部和第二非接触部,第一非接触部包括在柜的向外方向上突出的缘部。
第一非接触部被设置成在柜的向外方向上与第一板分开,第二非接触部被设置成在柜的向外方向上与第二板分开。
第一非接触区域包括朝向柜的内部弯曲的弯曲部和从弯曲部向上延伸的内侧部,内侧部被设置成在柜的向外方向上与缘部分开。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空调的室外单元包括:柜,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送风机,设置在柜的内部;送风机盖,覆盖送风机和柜的上侧。
送风机盖包括:在柜的向外方向上与第一板接触的至少两个接触部;设置在两个接触部之间且在柜的向外方向上突出以在柜的向外方向上与第一板分开设置的第一非接触部;以及在柜的向外方向上与第二板分开设置的第二非接触部。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且更容易被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外单元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外单元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外单元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外单元的构造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外单元的柜的上部的透视图;
图6是图4的AA部分的截面图;
图7是图4的BB部分的截面图;
图8是图4的CC部分的截面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外单元的构造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外单元的主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外单元的后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外单元的侧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外单元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外单元的构造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外单元的构造的一部分的后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外单元的构造的一部分的截面图;以及
图17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外单元的构造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中所述的实施例和附图中所示的构造仅为本公开的示例性示例。本公开覆盖在递交本申请时可代替这里的实施例和附图的各种变型。
另外,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指代执行大致相同的功能的部分或元件。
另外,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仅仅用于描述示例性实施例且不意图限制和/或约束实施例。除非在上下文中具有清楚的不同含义,否则单数使用的表述包含复数的表述。在本说明书中,诸如“包含”、“具有”和“包括”的术语意图指示存在说明书中所公开的特征、数量、步骤、作用、元件、部件或其组合,但是不意图排除可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作用、元件、部件或其组合的可能性。
另外,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可在这里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类似地,第二元件可被称为第一元件。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列出的项目的一个或更多个的任意组合和所有组合。
在下文中,在以下描述中使用的上、向上、下和向下是相对于图1所示的空调的室外单元1限定的。
此外,在以下描述中使用的前和向前指图1所示的空调的室外单元1的前柜面对的方向,后和向后指图1未示出的空调的室外单元1的后柜120面对的方向。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空调的室外单元1(在下文中为室外单元1)可包括:柜100,形成外观且具有四个侧部;压缩机2,设置在柜100内部,用于压缩制冷剂;热交换器3,用于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送风机4,用于允许室外空气通过室外单元1且与室外热交换器3进行热交换;以及驱动马达5,用于使送风机4旋转(在图3中,为了方便说明,并未示出压缩机2和热交换器3的构造)。
送风机4具有:毂部4a,在毂部4a的中央安装有驱动马达5的轴5a,以从驱动马达5接收旋转力;和多个翼部4b,从毂部4a径向地延伸且绕着毂部4a彼此分开。
室外单元1可包括送风机4、覆盖送风机4和柜10的送风机盖200以及设置在柜100的底部且其上安置有压缩机2的基部构件6。
柜100包括:前柜110,设置在室外单元1的前表面上;后柜120,设置在后表面上;和一对侧柜130,设置在柜100的两侧,且与前柜110和后柜120垂直。
由于一对侧柜130具有对称结构,因此将在以下描述中描述一对侧柜130的中仅一个侧柜130。然而,术语“一对侧柜”和“侧柜”将由同一附图标记130指示。
送风机盖200可包括:上表面210,设置有排放口201,已与热交换器3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送风机4被排放通过排放口201;和延伸部220,从上表面210的边缘向下延伸。
送风机4可设置在柜100的上部中。室外单元1还包括桶状的成型物9,该成型物9包括用于将空气引导到送风机4的喇叭口7和用于将来自送风机4的空气沿径向引导到布置在送风机4外侧的排放口201的扩散部8。
热交换器3可设置在一对侧柜130和后柜120的内侧。相应地,侧柜130可包括用于将空气吸入到室外单元1中以在空气和热交换器3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吸入口131。
与前柜110和侧柜130不同,后柜120形成为在竖直方向上比前柜110和侧柜130短且可包括形成在后柜120的下侧和侧柜130之间的开口(未示出)。空气通过吸入口131和开口被引入到室外单元1中,与热交换器3进行热交换,且随后通过布置在室外单元1的上部中的排放口201被排放到空调的室外单元1的外部。
前柜110可被分为前上柜111、前中柜112和前下柜113。换句话说,前柜110可有三部分111、112和113组成。然而,前柜110不限于此,而是可形成为单件。
后柜120可具有与前上柜111的尺寸对应的尺寸。后柜120和前柜110可从设置有送风机盖200的一侧向下延伸。后柜120的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可尽可能延伸为前上柜111的长度。
然而,后柜120不限于此,而可从前上柜111向下延伸为与前柜100的整个长度对应。
可提供另外的排放口,使得如果后柜120延伸为与前柜110的整个竖直长度对应,则外部空气可流动至热交换器3。
一对第一框架150可设置在前柜110和后柜120的内部。具体地,该一对第一框架150可设置在前上柜111的下侧和后柜120的下侧。第二框架160可设置在前柜110的内部。具体地,第二框架160可设置在前中柜112的下侧。
前上柜111的下侧和后柜120的下侧可通过一对第一框架150和诸如螺栓等的结合构件190结合在一起。稍后将详细地描述。
可存在与第一框架150正交地布置在一对第一框架150之间的支架11。一对第一框架150可结合到支架11。马达5和送风机4可结合到支架11,使得送风机4可设置在柜100的上部中。
桶状的成型物9可结合到送风机盖200的上表面210的内部。此外,用于保护排放口201的风扇罩12可设置在上表面210上方。
第二框架160与前中柜112结合,以提高前柜110的刚性且支撑在柜100的内部设置在第一框架150和第二框架160之间的控制盒(未示出)。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柜100和结合柜100和送风机盖的结构。
空调的室外单元1可具有由于送风机4和由送风机4排放的空气所引起的振动,该振动使整个室外单元1抖动,这可导致对组件造成损伤或使得噪音过大。
由于包括用于将空气引导为如上所述排放的扩散部8的容器状的成型物9被结合到送风机盖200,因此由于空气被排放而导致在送风机盖200中产生明显的振动,该振动可通过送风机盖200被传递至柜100,使得整个室外单元1抖动。
为了使得在送风机盖200中产生的振动到柜100的传递最小化,传统的空调室外单元具有增加的接合部位,其中在接合部位处,送风机盖200和柜100被接合或具有设置在送风机盖200和柜100之间的大量的另外的防振动材料,以确保送风机盖200和柜100的刚性。
随着接合部位的数量增大,用于使送风机盖200和柜100接合的结合构件的数量和防振动材料的数量也增大,这导致室外单元1的整个组件的数量的增大。即使利用增加的接合部位以确保实质上的刚性,在送风机盖200中产生的振动也仍通过增加的接合部位被传递到柜100,而没有显著的减小。
相反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室外单元1可通过确保在送风机盖200和柜100之间的非接触区域尽可能大,而同时使送风机盖200和柜100结合的接合部位的数量最小化,来减少从送风机盖200向柜100传递振动。
如图4所示,送风机盖200包括从上表面210的四个侧边缘向下延伸的延伸部220。延伸部220可形成为覆盖前柜110、后柜120和侧柜130的顶部。
详细地,延伸部220可设置在柜100的外部且从上表面210向下延伸,使得柜110、120和130中的上部的至少一部分被覆盖。
在竖直方向上,送风机盖200的上表面210可设置在柜100的上方且与柜100分开。也就是说,随着延伸部220结合到柜100的外部,上表面210没有被柜100直接支撑,这防止振动通过上表面210被直接传递到柜100。
由于如上所述延伸部220可被设置成覆盖柜100的上部,因此延伸部220可从预定高度与柜的外部重叠。延伸部220可从延伸部220开始与柜100重叠所在的高度结合到柜100,使得送风机盖200可被支撑在柜100上。因此,在送风机盖200处产生的振动可经由延伸部220被传递到柜100。
换句话说,送风机盖200没有在竖直方向上接触柜100或被柜100支撑,而是可在柜100的侧部和在柜100的侧向上结合到柜100。因此,柜100的外表面的上部可具有与送风机盖200结合或没有与送风机盖200结合但是与送风机盖200重叠的区域。
详细地,送风机盖200和柜100确保它们之间的非接触区域,以防止在送风机盖200中产生的振动被传递至柜100。如图5所示,柜100可包括与送风机盖200接触的接触区域170和没有与送风机盖200接触的非接触区域180。
非接触区域180设置在前柜110和后柜120的整个上部上,接触区域170和非接触区域180可设置在侧柜130的上侧上。
由于前柜110和后柜120相对于送风机盖200对称地设置,设置有后柜120的结构与设置有前柜110的结构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接触区域170可包括用于使送风机盖200和侧柜130接合的结合部191。也就是说,可结合到送风机盖200的结合部191可设置在侧柜130的上侧。
详细地,两个接触区域170设置在侧柜130的上侧的两侧,各结合部191设置在两个接触区域170的内部。
结合部191可通过例如螺纹连接结合构件190与送风机盖200接合。因此,结合部191可设置成供结合构件190穿过的结合孔的形状。
送风机盖200可结合到设置在一对侧柜130的上侧的两侧上的四个结合部191。
在传统情况下,送风机盖被结合到柜的所有四个侧部,且至少两个结合部设置在四个侧部中的每一侧部,以结合到送风机盖的侧部。相反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送风机盖200在侧部的端部处结合到柜100的一对面对的侧部,使结合部191最小化,如此使从送风机盖200产生的振动被传递到柜100所沿着的路径最短化。
也就是说,柜110、120的另外一对面对的侧部和送风机盖200没有彼此结合,因此使得在送风机盖200中产生的振动没有直接从送风机盖200传递到柜110、120的另外一对面对的侧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结合部191没有设置在彼此面对的前柜110和后柜120中,即送风机盖200没有接触前柜110和后柜120,在送风机盖200中产生的振动没有被传递到前柜110和后柜120。
一对侧柜130中的每一个侧柜130具有两个结合部191,如此在送风机盖200中产生的振动可通过结合部191被传递到一对侧柜130。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可使在送风机盖200中产生的振动向一对侧柜130的传递最小化。
换句话说,由于设置在彼此面对的前柜110和后柜120的上侧上的非接触区域180没有接触送风机盖200,因此前柜110的上侧和后柜120的上侧没有与送风机盖200接触。此外,由于一对侧柜130可具有接触区域170,因此振动可通过接触区域170被传递到一对侧柜130。
送风机盖200的延伸部220可包括设置成与接触区域170对应的接触部221和设置成与非接触区域180对应的非接触部222。
接触部221是当送风机盖200与柜100结合时面对柜100的外部和接触区域170的外部的区域。非接触部222是当送风机盖200与柜100结合时面对柜100的外部和非接触区域180的外部的区域。
接触部221可设置成当送风机盖200与柜100结合时与接触区域170接触,非接触部222可被设置成沿柜100的向外方向与非接触区域180分开。
非接触部222可包括:第一非接触部222a,设置成与设置在侧柜130中的第一非接触区域180a对应;第二非接触部222b,设置成与设置在前柜110中的第二非接触区域180b对应。
第一非接触部222a可包括从柜100沿外方向突出的缘部(bead)223,以防止第一非接触部222a与第一非接触区域180a接触。
在第二非接触部222b的情况下,不存在前柜110和延伸部220彼此接触的区域,且与作为整体的前柜110对应的前延伸部220b可整体设置在柜100的外侧,而不是前柜110的外侧。
因此,即使前延伸部220b从上表面210竖直地向下延伸,前柜110的第二非接触区域180b也没有与上表面210接触。因此,不需要设置单独的突出缘部223。然而,可设置被设置成确保前延伸部220b的刚性的缘部223。
由于侧延伸部220a可包括通过螺纹连接与结合部191结合的通孔224且接触部221被设置成与接触区域170接触,因此侧延伸部220a可没有设置成在柜100的外部与侧柜130分开。
为了防止第一非接触部222a接触第一非接触区域180a,第一非接触部222a可包括在向第一非接触区域和柜100的外部的方向上突出的缘部223。
第一非接触部222a通过缘部223在向柜100的外部的方向上突出,使得第一非接触区域180a和第一非接触部222a可设置成在柜100的外部分开。
因此,第一非接触部222a没有接触侧柜130的第一非接触区域180a,因此第一非接触部222a可以不直接通过送风机盖200接收振动。
参照示出接触区域170和接触部221彼此面对的侧延伸部220a的AA侧的截面的图6,接触区域170和接触部221被设置成彼此接触,用于使送风机盖200和柜100通过穿过通孔224和结合部191的结合构件彼此结合。
如图6所示,与通孔224相邻的接触部221可形成为朝向柜100凹入,接触区域170可形成为沿着接触部221朝向柜100的内部凹入。然而,接触部221可从上表面210竖直地向下延伸,而没有凹入部,且接触区域170可竖直地向上延伸,而没有凹入部。
参照示出第一非接触区域180a和第一非接触部222a在侧延伸部220a上彼此面对的BB侧的截面的图7,第一非接触部222a可由于缘部223位于相比于接触部221距离柜100相对远的位置。
因此,第一非接触部222a和第一非接触区域180a可在柜100的向外方向上彼此分开。因此,在送风机盖200中产生的振动不被传递到第一非接触区域180a。
然而,如果振动从送风机盖200被传递到柜100,使柜100抖动,则第一非接触部222a和第一非接触区域180a可彼此接触。
因此,为了增大第一非接触部222a和第一非接触区域180a之间的距离,第一非接触区域180a可包括沿柜100的向内方向弯曲和延伸的弯曲部181a以及通过从弯曲部181a向上延伸而比侧柜130远地设置在柜100的内部的内侧部182a。
内侧部182a面对第一非接触部222a且如果柜100抖动则内侧部182a可能接触第一非接触部222a。然而,由于内侧部182a可通过弯曲部181a沿柜100的向内方向弯曲,因此第一非接触部222a和内侧部182a之间的分开距离增大,因而即使柜100抖动,内侧部182a也不会接触第一非接触部222a。
参照示出非接触区域180b和第二非接触部222b在前延伸部220b上彼此面对的CC侧的截面的图8,第二非接触部222b可在柜100的向外方向上与第二非接触区域180b分开。
整个前柜110具有设置在前柜110的上部上的第二非接触区域180b且可以不与送风机盖200接触。因此,在送风机盖200中产生的振动没有直接传递到前柜110。
然而,如果振动从送风机盖200传递到柜100或在送风机盖200中产生振动,则第二非接触部222b和第二非接触区域180b可有时彼此接触。
因此,为了增大第二非接触部222b和第二非接触区域180b之间的距离,第二非接触区域180b可包括沿柜100的向内方向弯曲和延伸的弯曲部181b以及通过从弯曲部181b向上延伸而比侧柜130远地设置在柜100的内部的内侧部182b。
内侧部182b面对第二非接触部222b且如果柜100抖动则内侧部182b可能接触第二非接触部222b。然而,由于内侧部182b可通过弯曲部181b沿柜100的向内方向弯曲,因此第二非接触部222b和内侧部182b之间的分开距离增大,因而即使柜100抖动,内侧部182b也不会接触第二非接触部222b。
然而,如果前延伸部220b具有向下弯曲且沿柜100的向外方向距前柜110的距离大的部分,则前延伸部220b可在前柜110中向上延伸,而没有上述弯曲部181b和内侧部182b。
因为与侧延伸部220a不同,接触部221没有设置在前延伸部220b上,所以前延伸部220b可以在柜100的向外方向上弯曲大距离。
由于前柜110没有包括与送风机盖200结合的结合部191,因此如果柜100抖动,则前柜110的竖直方向上的固定力比侧柜130的竖直方向上的固定力弱,所以可在前柜110的竖直方向上产生振动。
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用于防止前柜110抖动的防振动构件80可设置在上表面210的内侧和前柜110的内侧之间。防振动构件80可设置有插入槽81,前柜110的上端插入到插入槽81中。前柜110的上端可在插入到插入槽81中的同时由防振动构件80固定。因此,即使前柜110在竖直方向上抖动,也可通过防振动构件80减小振动。
防振动构件80可包括具有防振动性能的诸如橡胶的材料。防振动构件80可设置成与送风机盖200的上表面210的内侧接触。
在下文中,将描述柜100的组装结构。
如图9所示,前柜110可被钩于侧柜130。由于后柜120以与前柜110相同的方式结合到侧柜130,因此以下将省略后柜120的描述。
朝向柜100的内部突出的钩115设置在前柜110的内表面的上侧且可钩于侧柜130。
如上所述,前柜110由前上柜111、前中柜112和前下柜113组成。前上柜111、前中柜112和前下柜113均以相同的方式被钩115钩住。所以,为了方便说明,前上柜111、前中柜112和前下柜113将被共同描述为前柜110。
此外,如上所述,前柜110不限于此,而是可以为单件。在这种情况下,前柜110可经由设置在前柜110的内表面的上侧的两端处的两个钩115而被钩于侧柜130。
侧柜130可分别包括朝向前柜110的内表面弯曲且与前柜110的内表面接合的结合表面140(侧柜指对称设置且以相同的方式结合到前柜的一对侧柜,因此在下文中,为了方便说明,将描述一个侧柜的构造)。
结合表面140可在与侧柜130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弯曲,使得前柜110的内表面可与结合表面140相邻地设置。结合表面140可具有钩槽141,前柜110的钩115钩于钩槽141中。
前柜110可在钩115钩于钩槽141中的同时结合到侧柜130,使得结合表面140与前柜110的内表面接触。
即使当前柜110钩于结合表面140时,前柜110实际上也没有与结合表面140接合,且钩115可从钩槽141拆卸。
因此,为了将前柜110结合到结合表面140,第一结合孔116可形成在前上柜111、前中柜112和前下柜113的下侧上,以通过结合构件190结合到结合表面140。
通过螺纹连接,结合构件190可穿过第一结合孔116且可与形成在结合表面140中的第二结合孔142结合。
第二结合孔142可形成为与形成第一结合孔116的位置对应,当前柜110被钩于结合表面140时,第二结合孔142可通过结合构件190结合。
在传统的情况下,柜通过与结合构件结合的螺纹件组装,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与结合构件结合的螺纹件形成柜的四个侧部,所以接合部位的数量增多,导致构造和步骤的增加。
此外,即使当如上所述送风机盖与柜结合时,也需要大量的接合部位,这也导致构造和步骤的增加。然而,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将结合部191限制为四个来减少接合部位的数量,可通过利用钩115替换结合构件190来减少用于组装室外单元1的接合部位的量,由此减少用于结合构件190的接合部位的数量。
如图10所示,前柜111、112、113可利用总共九个接合部位组合成前柜110:通过结合构件190与结合表面140结合的六个第一结合孔116、形成为与第一框架150(参照图3)结合以确保在前上柜111的下侧处的额外刚性的第三结合孔117a、形成为与第二框架160(参照图3)接合以确保在前中柜112的下侧处的额外刚性的第四结合孔117b以及形成为与基部构件6接合以确保在前下柜113的下侧处的额外刚性的第五结合孔117c。
如图11所示,后柜120可利用总共五个接合部位被组装:通过结合构件190与结合表面140组合的两个第一结合孔116、形成在后柜120的下侧上以与第一框架150结合从而确保额外刚性的一个第三结合孔117a以及形成在后柜120上用于使一对侧柜130与基部构件6结合的两个第五结合孔117c。
如图12所示,一对侧柜130可利用总共十个接合部位被组装:形成为使送风机盖200和柜100结合的两个通孔224、形成用于使侧柜130的下侧与基部构件6结合的两个第五结合孔117c以及形成在侧柜130的中间上以与热交换器3结合从而确保各侧柜的额外刚性的一个第六结合孔117d。
图10至图12中所示的接合部位的数量为用于组装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室外单元1所需的接合部位的最小数量,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室外单元1可利用比图10至图12中所示的接合部位多的接合部位被组装。
尽管以上描述了送风机盖200与一对侧柜130结合,但是送风机盖200可结合到前柜110和后柜120且可在没有接触一对侧柜130的情况下结合到柜100。
此外,柜的四个侧部(前柜110、后柜120和一对侧柜)中的至少三个,例如一对侧柜130和前柜110可结合到送风机盖200且可在没有接触后柜120的情况下结合到柜100。
然而,在送风机盖200结合到柜的四个侧部(前柜110、后柜120和一对侧柜)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可难以在送风机盖200和柜100之间的结合中确保刚性。因此,优选地使柜的四个侧部(前柜110、后柜120和一对侧柜)中的至少两个与如上所述的送风机盖200结合,特别地,一对面对的柜(一对侧柜130或前柜110和后柜120)与送风机盖200结合。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室外单元1。除了防振动构件的构造以外,如下将描述的室外单元1的构造与根据本公开的之前实施例的室外单元1相同,所以以下将省略重复的描述。
防振动构件80可设置在送风机盖200的上表面210的内侧、前延伸部220b的内侧和前柜110的上侧上。如上所述,防振动构件80可通过将前柜110插入到插入槽81中来减少前柜110的竖直振动的发生。
利用定位成与上表面210的内侧和前延伸部220b的内侧接触的防振动构件80,送风机盖200的振动没有被直接传递,而是经由防振动构件80传递,这是因为前柜110的上侧形成为非接触区域180b且没有接触送风机盖200。
如图13所示,为了使振动从防振动构件80向前柜110的传递最小化,防振动构件80可包括朝向上表面210的内侧和前延伸部220b的内侧突出的防振动突起82。
防振动突起82防止防振动构件80的主体接触上表面210的内侧和前延伸部220b的内侧,但是允许防振动突起82自身接触上表面210的内侧和前延伸部220b的内侧,由此减少通过上表面210的内侧和前延伸部220b的内侧被传递到防振动构件80的振动的量。
换句话说,通过利用防振动突起82来减少防振动构件80和送风机盖200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使在送风机盖200中产生的振动向防振动构件80的传递最小化。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室外单元1。除了如下将描述的第一辅助防振动构件90和结合表面140的构造以外的其他构造与根据本公开的之前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外单元的构造相同,因此以下将省略重复的描述。
如上所述,当设置在前柜110的内表面上的钩115钩到设置在结合表面140上的钩槽141中时,前柜110结合到结合表面140。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钩115和钩槽141简单地钩在一起,因此如果柜100抖动,则钩可能与钩槽141解除接合,或钩115可在钩槽141中振动且产生噪声。
为了防止上述情况,如图14至图15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室外单元1包括设置在钩115和钩槽141'之间以防止钩115的振动的辅助防振动构件90。
利用包括设置在钩115和钩槽141'之间的抗振动材料的辅助防振动构件90,钩115的振动可由辅助防振动构件90吸收,由此防止钩115在钩槽141'的内部振动且防止钩115从钩槽141'脱离。
辅助防振动构件90可包括供钩115插入的插入槽91和朝向结合表面140'突出以用于使辅助防振动构件90与结合表面140'结合的结合突起92。
结合表面140'可设置有与结合突起92对于的突起孔145',使得结合突起92可穿过突起孔145'。当组装辅助防振动构件90时,辅助防振动构件90被简单地压向结合表面140',使得结合突起92贯通突起孔145',且辅助防振动构件90可结合到结合表面140'。
如图14所示,形成了两个结合突起92和两个突起孔145',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多于两个结合突起可用于防止辅助防振动构件90与结合表面140'脱离。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室外单元。除了如下将描述的第二辅助防振动构件70的构造以外的其他构造与根据本公开的之前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外单元的构造相同,因此以下将省略重复的描述。
如图16所示,第二辅助防振动构件70可位于第一非接触区域180a和第一非接触部222a之间的间隙中。当第一非接触区域180a和第一非接触部222a之间的间隙窄时,第一非接触区域180a和第一非接触部222a可由于柜100和送风机盖200的振动而彼此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在送风机盖200中产生的振动可通过第一非接触部222a被传递,第一非接触区域180a和第一非接触部222a之间的接触可产生一些麻烦的噪声。
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第二辅助防振动构件70可设置在第一非接触区域180a和第一非接触部222a之间,以在第一非接触区域180a和第一非接触部222a之间形成间隙,第二辅助防振动构件70可具有防振动性能良好的材料,以使在第一非接触部222a中产生的振动最小化。
另外,由于在第一非接触区域180a和第一非接触部222a之间不存在支撑第一非接触区域180a和第一非接触部222a的支撑结构,因此如果在柜100上存在外部冲击时会产生关于刚性的可靠性问题。但是根据公开,利用第二辅助防振动构件70,第一非接触区域180a和第一非接触部222a的刚性可提高。
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第二辅助防振动构件70可不仅设置在第一非接触区域180a和第一非接触部222a之间,还可设置在第二非接触区域180b和第二非接触部222b之间。
如果第二辅助防振动构件70设置在第二非接触区域180b和第二非接触部222b之间,则也可获得如上所述的相同的效果。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室外单元。除了如下将描述的缘部223'和非接触区域180'的构造以外的其他构造与根据本公开的之前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外单元的构造相同,因此以下将省略重复的描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缘部223可设置成向柜100的外部突出,使得非接触区域180和非接触部222彼此不接触。
然而,由于设置了室外单元1的位置,存在缘部223可能不从柜100向外突出的可能性。为了解决该问题,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室外单元1可包括朝向柜100的内部弯曲且延伸预定长度到柜100中的延伸部181'和包括从延伸部181'的上侧延伸的内侧部182'的非接触区域180'。
为了防止在如上所述缘部223'可能没有从柜100向外突出时非接触区域180'接触非接触部222',延伸部181'可比根据本公开的之前实施例的延伸部181长地延伸到柜100的内部,内侧部182'可设置成比深地设置在柜100的内部。
因此,非接触区域180'和非接触部222'之间的距离形成为长的。因此,即使缘部223'没有从柜100向外突出,也可以维持非接触区域180'和非接触部222'之间的分开距离。
尽管未示出,但是随着内侧部182'向内移动,侧柜130中的结合到送风机盖200的结合部191和接触部221之间的距离也可增大。然而,如果送风机盖200的接触部221形成为朝向柜100的内部的凹入形状等,随着内侧部182'向内移动,结合部191和接触部221之间的间隔可能会减小。
此外,如图17所示,缘部223'可形成为指向柜100的内侧。当形成缘部223'时,延伸部220'的截面矩(sectional moment)的值增大,可确保刚性。相应地,如果缘部223'可以没有在朝向柜100的外方向上形成,则缘部223'可形成为朝向柜100的内方向以进一步确保延伸部220'的刚性。
由于当缘部223'形成为朝向柜100的内侧时内侧部182'深地设置在柜100的内部,因此充分地确保非接触部222'和非接触区域180'之间的距离,以防止非接触部222'和非接触区域180'彼此接触。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如图17所示的非接触区域180'可设置在前柜110和侧柜130上。缘部223'可在与前柜110对应的前延伸部220b上向柜100的内侧突出,由此确保前延伸部的刚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室外单元1可减少室外单元1的送风机盖和柜100之间的接合部位的数量,导致生产成本降低。可通过在送风机盖和柜之间形成预定间隙,来使在送风机盖中产生的振动向柜的传递最小化,而减少在室外单元1中产生的振动。
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变型和改变。因此,变型或改变的实施例包括在本公开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室外单元 2:压缩机
3:热交换器 4:送风机
5:驱动马达 6:基部构件
7:喇叭口 8:扩散部
9:容器状的成型物 11:支架
12:风扇罩 70、90:辅助防振动构件
80:防振动构件 100:柜
110:前柜 111:前上柜
112:前中柜 113:前下柜
115:钩 116:第一结合孔
117:第三至第五结合孔 120:后柜
130:侧柜 131:吸入口
140:结合表面 141:钩槽
142:第二结合孔 150:第一框架
160:第二框架 170:接触区域
180:非接触区域 190:结合构件
191:结合部 200:送风机盖
201:排放口 210:上表面
220:延伸部 221:接触部
222:非接触部 223:缘部

Claims (13)

1.一种空调的室外单元,所述室外单元包括:
主体,包括前板、后板和一对侧板;
送风机,被构造成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内部;以及
送风机盖,被构造成覆盖所述送风机且连接到所述一对侧板,
其中,所述一对侧板包括在所述一对侧板的外部表面上的至少一个接触区域,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区域被构造成直接接触所述送风机盖,且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被构造成在所述主体连接到所述送风机盖时与所述送风机盖分开,
其中,所述一对侧板还包括在所述一对侧板的外部表面上的非接触区域,所述非接触区域被构造成在所述主体的向外方向上与所述送风机盖分开,
其中,所述接触区域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侧板中的每个的两端的两个接触区域,所述非接触区域设置在所述两个接触区域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的室外单元,其中,所述非接触区域包括朝向所述主体的内部弯曲的弯曲部和从所述弯曲部向上延伸的内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的室外单元,其中,所述送风机盖被设置成与所述内侧部的外部表面分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的室外单元,其中,所述送风机盖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上表面和从所述上表面弯曲且向下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包括与所述接触区域对应的接触部和与所述非接触区域对应的非接触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的室外单元,其中,所述接触区域包括通过结合构件与所述接触部接合的结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的室外单元,其中,所述结合部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侧板中的每个的两端上的两个结合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的室外单元,其中,所述非接触部包括在所述主体的向外方向上突出的缘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的室外单元,其中,所述缘部被设置成在所述主体的向外方向上与所述非接触区域分开。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的室外单元,其中,所述延伸部被设置成在所述主体的向外方向上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分开,使得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分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的室外单元,其中,所述一对侧板沿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正交的方向设置,且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钩到所述一对侧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的室外单元,其中,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中的每个包括形成在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中的每个的内表面的一侧上的钩,所述一对侧板中的每个包括朝向所述前板或所述后板弯曲且与所述前板或所述后板的内表面结合的结合表面,所述结合表面包括钩槽,所述钩钩于所述钩槽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的室外单元,其中,与所述前板或所述后板的内表面相对的侧部通过结合构件与所述结合表面结合。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的室外单元,所述室外单元还包括防振动构件,所述防振动构件设置在所述上表面的内表面以及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上侧之间,
其中,所述防振动构件包括插入槽,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上端插入到所述插入槽中。
CN201710811011.1A 2016-09-09 2017-09-11 空调的室外单元 Active CN1078066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16439A KR102596983B1 (ko) 2016-09-09 2016-09-09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KR10-2016-0116439 2016-09-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6672A CN107806672A (zh) 2018-03-16
CN107806672B true CN107806672B (zh) 2021-06-15

Family

ID=59846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11011.1A Active CN107806672B (zh) 2016-09-09 2017-09-11 空调的室外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39020B2 (zh)
EP (1) EP3306205A1 (zh)
KR (1) KR102596983B1 (zh)
CN (1) CN1078066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84054B2 (en) * 2017-05-22 2020-06-16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Tension support system for motorized fan
DE102018129519A1 (de) * 2018-11-23 2020-05-28 Vaillant Gmbh Verstärktes Wärmepumpengehäuse
DE102019100109A1 (de) * 2019-01-04 2020-07-09 Vaillant Gmbh Effizienzerhöhung für Wärmepumpen-Lüftung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27595A (ja) * 2008-12-01 2010-06-10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4699B2 (ja) 1988-07-25 1995-08-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KR100187227B1 (ko) * 1995-12-14 1999-05-01 김광호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KR200221820Y1 (ko) * 1998-09-15 2001-10-25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
JP3927822B2 (ja) * 2002-01-25 2007-06-13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US6705105B2 (en) * 2002-05-24 2004-03-16 American Standard International Inc. Base pan and cabinet for an air conditioner
KR101013259B1 (ko) 2003-09-05 2011-02-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에어컨 실외기의 진동방지 및 절연 구조
KR20050088610A (ko) 2004-03-02 2005-09-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기
KR100629557B1 (ko) 2004-09-01 2006-09-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용 벽 매입형 실외기의 전도방지장치
KR20060041109A (ko) * 2004-11-08 2006-05-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2760576Y (zh) * 2004-11-22 2006-02-22 威海双丰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微机电速度地震检波器
KR100595245B1 (ko) 2004-12-17 2006-06-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나사 체결 구조를 갖는 캐비넷 및 백커버 일체형 모니터케이스
KR101270607B1 (ko) 2005-04-15 2013-06-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기의 캐비닛 커버 조립 구조
JP2007093048A (ja) * 2005-09-27 2007-04-12 Hitachi Ltd 空調用室外機
US20070163295A1 (en) * 2006-01-18 2007-07-19 Martin Lendell Sr Air treatment systems
KR20070113902A (ko) * 2006-05-26 2007-11-29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상부 캐비닛 조립구조
CN201314684Y (zh) * 2008-10-22 2009-09-23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的顶盖装置
CN101769568B (zh) * 2009-01-07 2013-03-1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分体式空调室外机
KR101575904B1 (ko) * 2009-01-09 2015-12-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팬모터 장착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JP5402987B2 (ja) 2011-05-20 2014-01-2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KR101326236B1 (ko) * 2011-10-14 2013-11-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용 실외기
KR101901302B1 (ko) * 2012-01-31 2018-09-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JP5929850B2 (ja) * 2013-07-24 2016-06-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KR102086382B1 (ko) * 2013-08-23 2020-04-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101662377B1 (ko) * 2014-01-27 2016-10-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2168620B1 (ko) 2014-02-03 2020-10-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KR101589027B1 (ko) * 2014-03-18 2016-01-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106196334B (zh) * 2014-12-29 2019-02-19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KR102283550B1 (ko) * 2014-12-31 2021-07-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JP6625379B2 (ja) * 2015-09-10 2019-12-25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冷凍空調装置
US20170074526A1 (en) * 2015-09-11 2017-03-16 Louis Colantuoni, SR. Weather guard for fan on air conditioner/heat pump condenser unit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27595A (ja) * 2008-12-01 2010-06-10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28735A (ko) 2018-03-19
CN107806672A (zh) 2018-03-16
US20180073750A1 (en) 2018-03-15
US10739020B2 (en) 2020-08-11
EP3306205A1 (en) 2018-04-11
KR102596983B1 (ko) 2023-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06672B (zh) 空调的室外单元
EP3011188B1 (en) Improved fan assembly for a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US6218752B1 (en) Motor mount assembly for an air conditioner
CN107131580B (zh) 空调设备的室外机
JP2017009201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17053578A (ja) 室外機
JP6538359B2 (ja) 部材連結構造
EP3358270A1 (en) Air conditioner unit
JP7108639B2 (ja) 外気導入モジュール、空調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KR100390429B1 (ko) 분리형 에어콘 실외기의 패널 구조
CN107101271B (zh) 天花机
JP2020085429A (ja) 冷凍装置ユニット
KR100749061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18096315U (zh) 出风网罩和空调室外机
US20230168004A1 (en)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WO2019062607A1 (zh) 窗式空调
KR102133254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1146717U (zh) 一种温控探头固定结构
CN21742358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405066B (zh) 空调机室内机
KR20170095089A (ko) 공기 조화기
JP6848520B2 (ja) 冷房送風装置
KR100561600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토출그릴
KR20060041109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WO2021103179A1 (zh) 空气处理设备的壳体组件和空气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