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05066B - 空调机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05066B CN109405066B CN201710691542.1A CN201710691542A CN109405066B CN 109405066 B CN109405066 B CN 109405066B CN 201710691542 A CN201710691542 A CN 201710691542A CN 109405066 B CN109405066 B CN 1094050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door unit
- air
- suction surface
- air conditioner
- gri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2—Grilles, registers or guar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机室内机包括壳体、热交换器和风机。其中,壳体形成有吸风面和出风面,吸风面包括第一吸风面和第二吸风面,而出风面形成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狭长出风口。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格栅,该第一格栅形成有所述出风面;以及第二格栅,该第二格栅形成有第一吸风面和第二吸风面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部分。该空调机室内机便于制造,又能够保持空调机室内机外观的美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机室内机,尤其是涉及该空调机室内机的壳体的设置。
背景技术
通常来说,空调机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吸风面和出风面,壳体内容纳有热交换器、风机等部件,在运行过程中,空气从吸风面被吸入空调机室内机,并流经热交换器、风机等部件,从出风面被吹出。
上述结构的空调机室内机,壳体的结构通常比较复杂,因此在模制过程中需要复杂的工艺,而且容易产生废品,例如在脱模过程中,壳体的复杂的形状容易造成脱模困难,甚至会使刚模制成形的壳体在脱模过程中发生局部的瑕疵,影响最终产品的美观。
因此,需要对空调机室内机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使其制造变得简单,同时又能够兼顾空调机室内机的外观的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机室内机,其便于制造,同时又能够保持空调机室内机外观的美观。
本发明的空调机室内机包括:
壳体,该壳体形成有吸风面和出风面,吸风面包括第一吸风面和第二吸风面,其中,出风面形成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狭长出风口;
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为壳体所环绕;以及
风机,该风机设置在壳体内;
其中,壳体包括:
第一格栅,第一格栅形成有出风面;以及
第二格栅,第二格栅形成有第一吸风面和第二吸风面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空调机室内机中,通过将壳体分成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简化了对壳体的制造工艺,使在制造壳体的过程中容易脱模。其次,对壳体的该分割方式保持了出风面的完整性,从而保持了空调机室内机的外观的美观。
在一种具体结构中,第一格栅还形成有第一吸风面的一部分;第二格栅形成有第一吸风面的其余部分和第二吸风面。
较佳地,该第一吸风面包括弧面部分和平面部分,其中弧面部分形成于第一格栅,而平面部分形成于第二格栅。通过对第一吸风面这样的分割,所得到的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从而便于模制。
而在进一步具体的结构中,第一格栅进一步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第一吸风面的一部分和出风面在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之间延伸;和/或第二格栅进一步包括第二顶板和第二底板,第一吸风面的其余部分和第二吸风面在第二顶板和第二底板之间延伸。
在这些结构中,始终确保出风面的完整性,而出风面是空调机室内机在使用和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可视面,因此保持出风面的完整性可确保空调机室内机的外观的美观。
较佳地,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通过卡扣和/或螺钉连接。除此之外,也可采用其他已知的连接方式或其组合来实现第一格栅部分和第二格栅部分之间的连接。
在本发明的空调机室内机中,对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的分隔方式有时还需要考虑设置在壳体上的部件的完整性,例如在第一格栅的第一顶板和第二格栅的第二顶板之间的分隔线的走向较佳地避开诸如固定件、电机轴容纳开口等部位,而第一格栅的第一底板和第二格栅的第二底板之间的分隔线的走向较佳地避开诸如呈开口状的电机容纳部等部位。
具体来说: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中的至少一个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固定件,用于将空调机室内机固定到墙面上,而以在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之间的第一分隔线避开该固定件而延伸;和/或
在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机的电机轴的电机轴容纳开口,电机用于驱动风机,其中,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之间的第一分隔线围绕电机轴容纳开口延伸;和/或
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机的电机容纳部,其中,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的第二分隔线围绕电机容纳部延伸。
更进一步地,以上提到的固定件靠近第一顶板和/或第二顶板设置。
较佳地,第一吸风面中设有第一过滤网容纳部,用于容纳第一过滤网;和/或第二吸风面中设有第二过滤网容纳部,用于容纳第二过滤网。通过第一和第二过滤网容纳部的设置,使得在第一吸风面和第二吸风面上可设置有过滤网,从而起到对进入空调机室内机内部的空气的过滤作用。
在另一种较佳的结构中,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加强筋。通过加强筋的设置,可增强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的结构强度。
进而,可将热交换器的钣金件连接在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中的至少一个上。由此,第一格栅部分和/或第二格栅部分起到了热交换器的安装架的作用。
在又一种较佳结构中,第一吸风面包括第一平面部分,第二吸风面包括第二平面部分,将该第一平面部分和第二平面部分之间的夹角设置在60°~100°的范围内。该夹角的一个具体例子是大致90°。通过对该夹角的设置,使得第一吸风面和第二吸风面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安装到房间角落中的两个墙面之一上。
本发明中的热交换器呈U形或V形,其中,U形或V形的开口面向出风面。进一步较佳地,该热交换器的主体面向第一吸风面和第二吸风面。该形式的热交换器可以使气流尽可能地流经整个热交换器,从而提高该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
另外,以上所提到的风机的一个例子是贯流风机。
这样,对壳体的分割不会影响设置在壳体上的部件的完整性,从而确保壳体结构的强度、各部件的功能性不受该分割的影响。
在一种较佳的结构中,壳体中设置有电机容纳部,电机容纳部容纳用于驱动风机的电机。通过在壳体中集成用于容纳电机的空间,使得本发明的空调机室内机的结构更加紧凑。
较佳地,第一吸风面和第二吸风面相互镜面对称地布置。通过该镜面对称的设计,可便于对空调机室内机在墙面上的安装,同时使空调机室内机的外观更加美观。
在另一种较佳的结构中,在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三吸风面,该第三吸风面设置在第一吸风面和第二吸风面之间,且与出风面相对地设置。通过增设该第三吸风面,有效增加空调机室内机的进风面积,从而在确保换热效率的前提下,能够使空调机室内机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以上所讨论的空调机室内机中,较佳地为竖直式的空调机室内机,例如柜机(圆形、矩形柜机)、竖直壁挂式室内机等等。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后视立体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壳体被分成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的状态的俯视立体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壳体被分成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的状态的仰视立体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空调机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空调机室内机的俯视立体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空调机室内机的俯视图,其中显示在第一吸风面和第二吸风面上分别设置有固定件。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空调机室内机的俯视剖切图,其中示出在壳体中的空间中所容纳的诸如热交换器、风机等的部件。
图8示出了空调机室内机的顶部附近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空调机室内机的一种变型结构的俯视立体图,其中该空调机室内机的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三吸风面。
(符号说明)
1 空调机室内机
10 壳体
11 第一吸风面
111 弧面部分
112 平面部分
12 第二吸风面
13 出风面
131 出风口
14 第一过滤网容纳部
15 第二过滤网容纳部
16 加强筋
17 第一平面部分
18 第二平面部分
19 第三吸风面
191 斜面
20 第一格栅
21 第一顶板
22 第一底板
23 电机轴容纳开口
24 第一分隔线
25 翻边
26 螺钉
30 第二格栅
31 第二顶板
32 第二底板
33 第二分隔线
34 卡扣
40 螺钉
41 卡扣结构
50 固定件
60 热交换器
70 风机
80 容纳部
α 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以下将参考附图1~8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是,应当了解,附图中所示的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其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显而易见的修改、变型、等效替换,并且在不相矛盾的前提下,在以下所描述的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而这些都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此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使用的诸如“内”、“外”的有关方位的用语是以空调机室内机为参照而言的。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空调机室内机1的后视立体图。从图1中可见,所示的空调机室内机1是竖直式的空调机室内机1,该空调机室内机1包括壳体10,在壳体10上形成有吸风面和出风面13,其中,在图中所示的具体结构中,吸风面进一步包括第一吸风面11和第二吸风面12,而出风面13是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狭长出风口131,例如如图4所示,出风口131呈大致矩形。除此之外,出风口也可以是其他的狭长形状,例如跑道形状、角部具有倒角或倒圆的矩形等。
如图5所示,第一吸风面11和第二吸风面12各自至少包括平面部分,以用于设置固定件50,通过该固定件50来将空调机室内机1固定安装到墙面上。在图5中显示,第一吸风面11具有第一平面部分17,第二吸风面12具有第二平面部分18。第一平面部分17和第二平面部分18之间适当地形成有夹角,以使得第一吸风面11和第二吸风面12大致与房间角落的两个墙面相对应,从而可以通过设置在与第一吸风面11和第二吸风面12相对应的位置处的固定件50将空调机室内机1固定到房间角落的两个墙面中的至少一个上。例如,图5中标出的第一平面部分17和第二平面部分18之间所成的夹角α可以在60°~100°的范围内,其中一个实施的例子是90°。
进一步地,该第一吸风面11和第二吸风面12可被设置为相互之间呈镜面对称。这样,使得空调机室内机1的外观更加美观。
在壳体10中形成有容纳空间,以容纳诸如热交换器60和风机70之类的部件,如图7的截面图所示出的。从图7中可见,热交换器60呈大致U形,且该U形的开口面向出风面13,而热交换器60的主体则面对着第一吸风面11和第二吸风面12。对于风机70来说,它的一种具体类型是贯流风机。
此外,在壳体10的底板中还可形成用于容纳电机、冷媒配管等部件的空间,即呈开口形式的容纳部80(见图3)。包括了该容纳部80的壳体10可使空调机室内机1的结构更加紧凑。
如在图1中示意性地指出的,第一吸风面11具有第一过滤网容纳部14,该第一过滤网容纳部14中可容纳有过滤网。在一种具体的实施结构中,第一过滤网容纳部14形成为在壳体10的第一吸风面11的内侧处的导轨,过滤网在该导轨的引导下插入到第一吸风面11的内侧。类似地,第二过滤网容纳部15形成为在第二吸风面12的内侧处的导轨,过滤网在该导轨的引导下插入到第二吸风面12的内侧。在图3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呈导轨形式的第一过滤网容纳部14,而第二过滤网容纳部15的结构与第一过滤网容纳部基本相同。
以同样的方式,在第二吸风面12处可形成有第二过滤网容纳部15,另一个过滤网可容纳在该第二过滤网容纳部15中,例如在设置于第二吸风面12处的顶部和底部的导轨的引导之下插入第二过滤网容纳部15中。
这样,从第一吸风面11和第二吸风面12吸入的空气要流经容纳在第一过滤网容纳部14和第二过滤网容纳部15中的过滤网,从而对空气起到过滤作用。
在一种较佳的结构中,在壳体10上还可设置加强筋16,如图1所示,该加强筋16设置在第一吸风面11和第二吸风面12上,呈尺寸加大(加厚和/或加宽)的肋状件。当然,加强筋16也可设置在壳体10的其他部分上,例如出风面13的内侧等。该加强筋16的设置起到了提高壳体10的结构强度的作用,支承壳体10,并且可在该加强筋16上安装其他辅助部件。
如图2和3所示,在本发明中,壳体10由两个部分组装而成,即第一格栅20和第二格栅30。其中,第一格栅20具有第一顶板21(图2)和第一底板22(图3),连接在第一顶板21和第一底板22之间的是壳体10的第一吸风面11的一部分以及出风面13。同样地,第二格栅30包括第二顶板31(图2)和第二底板32(图3),第一吸风面11的另一部分和第二吸风面12连接在第二顶板31和第二底板32之间。
由此可见,在组成本发明的壳体10的两个部分中,第一格栅20包括第一吸风面11的一部分和完整的出风面13,第二格栅30包括第一吸风面11的另一部分和完整的第二吸风面12。这样,通过将壳体10分成第一格栅20和第二格栅30,可以对第一格栅20和第二格栅30分别进行制造,在模制的过程中,对组成壳体10的这两格栅也容易脱模。而且,可以看到,对壳体10的这种分隔方式至少保留了出风面13的完整性,这样,在空调机室内机1运行的过程中,就不会由于出风面13上存在的缝隙而产生漏风现象。而且,出风面13是空调机室内机1在使用和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可视面,由此保持了空调机室内机1的外观的美观。
较佳地,如图3所示,第一吸风面11包括弧面部分111和平面部分112,且壳体10被分隔成,弧面部分111在第一格栅20中,而平面部分1112在第二格栅30中。换言之,第一吸风面11在弧面部分111和平面部分112之间的交界处被分开,分别形成于第一格栅20和第二格栅30。这样的分隔方式使得所得到的第一格栅20和第二格栅30的结构比较简单,便于模制。
在第一格栅20和第二格栅30中的至少一个上可设置有以上所提到的加强筋16。
第一格栅20和第二格栅30可通过多种方式连接在一起。例如,如图4和5所示,可沿着第一格栅20和第二格栅30之间的连接部分使用多个螺钉40将第一格栅20和第二格栅30连接在一起,其中图4示出的是第一格栅20和第二格栅30之间的侧向接缝,而图5示出的是第一格栅20和第二格栅30之间的顶部或底部接缝。
或者,可以在第一格栅20和第二格栅30之间的连接部分处设置卡扣结构41(如图3中所示),以实现第一格栅20和第二格栅30之间的连接。或者,也可同时采用卡扣和螺钉来实现连接(图中螺钉40是固定电机等部件)。
此外,如图7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的,第一格栅20的一侧即为出风面13的侧边,且第一格栅20在出风面13的该侧边处与第二格栅30相连接。进一步地,如图8中所示的图7中的部分A的放大图所示,第二格栅30在与第一格栅20的出风面13的侧边相连接的边缘上、特别是靠近第二顶板31的位置处形成有卡扣34,该卡扣34与出风面13的内侧相配合,而出风面13外侧的面板则将该卡扣遮挡住。这样,可进一步确保在出风面13上看不出任何接缝。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壳体10的第一吸风面11和第二吸风面12中的至少一个上(图6中示出的是在两者上)设置固定件50。通过该固定件50,使空调机室内机1通过第一吸风面11和第二吸风面12中的至少一个固定到墙面上。在此,为了提高空调机室内机1在墙面上的固定的稳固度,需要保持固定件50的完整性,因此如图6中所示的那样,在第一格栅20和第二格栅30之间,形成于第一顶板21和第二顶板31之间的第一分隔线24避开该固定件50延伸,由此避免将固定件50分成两个部分而削弱其固定的稳固度。例如,第一分隔线24可在固定件50旁边延伸,但不与该固定件50相交,如图6所示的那样,或者,第一分隔线24与固定件50隔开一段距离。此外,也是如图6所示,在第一顶板21和第二顶板31之间形成有电机轴容纳开口23,用于驱动风机70的电机的电机轴可从该电机轴容纳开口23伸出,第一分隔线24围绕该电机轴容纳开口23延伸。
进一步地,如图6中可以看到的,为了便于将第一顶板21和第二顶板31连接在一起,在第一分隔线24的第一顶板21一侧上形成有翻边25,该翻边25可搭接在第二顶板31上,然后可使用螺钉26之类的紧固件在翻边25处将第一顶板21和第二顶板31连接起来。当然,翻边25也可形成在第一分隔线24的第二顶板31一侧。
此外,以上所提到的容纳部80呈形成在第一底板22和第二底板32之间的开口的形式,这可从图9中更清楚地看出。而在第一底板22和第二底板32之间的第二分隔线33则围绕着该容纳部80延伸。
与第一分隔线24类似,第二分隔线33在第一底板22和第二底板32之一的一侧上也形成有翻边,以便于将第一底板22和第二底板32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种变型结构中,在壳体10上还设置有第三吸风面19,该第三吸风面19位于第一吸风面11和第二吸风面12之间,基本上与出风面13相面对。较佳地,热交换器60的主体也面向该第三吸风面19。在图9中所示的结构中,该第三吸风面19与出风面13大致平行地延伸。不过,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第三吸风面19设置成相对于出风面13呈一定角度。此外,尽管在图示各实施例中该第三吸风面19为大致平面,但其也可以设置为略微弯曲的曲面。通过设置该第三吸风面19,可显著地增加空调机室内机1的吸风面积,提高其运行效率,并且进一步地,在确保换热效率的前提下,还能够使空调机室内机的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第三吸风面19呈向内凹的结构,而在该第三吸风面19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两个斜面191。这两个斜面能够对从第三吸风面19吸入的气流起到引导的作用。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可以在以上所公开的空调机室内机1的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显而易见的修改、变型、等效替换。
在以上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格栅20包括第一吸风面11的一部分和出风面13,第二格栅30包括第一吸风面11的其余部分和第二吸风面12。除此之外,还可以其他方式来分割格栅10。例如,第一格栅部分20可包括出风面13、第一吸风面11的一部分和第二吸风面12的一部分,第二格栅30则包括第一吸风面11的其余部分和第二吸风面12的其余部分;或者,第一格栅20包括出风面13、第一吸风面11的一部分和第二吸风面12,第二格栅30则包括第一吸风面11的其余部分;或者,第一格栅20包括第二吸风面12的一部分和出风面13,第二格栅30包括第二吸风面12的其余部分和第一吸风面11,等等。这些变型方式也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图中所示的结构中,容纳在壳体10中的热交换器60呈大致U形。不过,热交换器60也可为其他形状,例如V形等,其开口同样可面向出风面。
在以上关于空调机室内机1的优选结构的描述中,第一格栅20和第二格栅30分别具有各自的顶板和底板。不过,该顶板和底板是可选的结构。
除了以上提到的卡扣和螺钉之外,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其他连接结构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第一格栅20和第二格栅30之间的连接。并且,第一格栅20和第二格栅30之间的连接可以是永久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
在附图中所示的结构中,第一、第二和/或第三吸风面可以只形成在壳体中除了出风面之外的其余部分的一部分上,例如在图中所示的壳体的两个侧板的一部分上形成格栅结构,以构成各个吸风面。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可以将壳体的除了出风面之外的其余部分都形成为格栅结构,以充当吸风面。并且,以上所提到的第一吸风面中的第一过滤网容纳部和第二过滤网容纳部也可形成为格栅结构,从而也能够起到吸风的作用。
以上结合附图所描述的空调机室内机1是以竖直式的空调机室内机为例的,这也是本发明的优选类型的空调机室内机,不过以上所描述的空调机室内机1的结构也可以应用在其他类型的空调机室内机中。
Claims (18)
1.一种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室内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吸风面和出风面,所述吸风面包括第一吸风面和第二吸风面,其中,所述出风面形成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狭长出风口;
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为所述壳体所环绕;以及
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格栅,所述第一格栅形成有所述出风面和所述第一吸风面的一部分;以及
第二格栅,所述第二格栅形成有所述第一吸风面的其余部分和所述第二吸风面;
其中,容纳有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风机的所述壳体由所述第一格栅和所述第二格栅组装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风面包括弧面部分和平面部分,所述弧面部分形成于所述第一格栅,所述平面部分形成于所述第二格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格栅进一步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吸风面的所述一部分和所述出风面与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一底板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格栅进一步包括第二顶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吸风面的所述其余部分和所述第二吸风面与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二底板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和所述第二格栅通过卡扣和/或螺钉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和所述第二格栅中的至少一个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固定件,用于将所述空调机室内机固定到墙面上,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二顶板之间的第一分隔线避开所述固定件而延伸;和/或
在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二顶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机的电机轴的电机轴容纳开口,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风机,其中,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二顶板之间的所述第一分隔线围绕所述电机轴容纳开口延伸;和/或
在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电机的电机容纳部,其中,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之间的第二分隔线围绕所述电机容纳部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第一顶板和/或所述第二顶板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吸风面中设有第一过滤网容纳部,用于容纳第一过滤网;和/或
所述第二吸风面中设有第二过滤网容纳部,用于容纳第二过滤网。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和所述第二格栅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加强筋。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的钣金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格栅和所述第二格栅中的至少一个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风面包括第一平面部分,所述第二吸风面包括第二平面部分,所述第一平面部分和所述第二平面部分之间的夹角在60°~100°的范围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部分和所述第二平面部分之间的夹角为90°。
12.如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呈U形或V形,其中,所述U形或所述V形的开口朝向所述出风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主体面向所述第一吸风面和所述第二吸风面。
14.如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贯流风机。
15.如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中设置有电机容纳部,所述电机容纳部容纳用于驱动所述风机的电机。
16.如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风面和所述第二吸风面相互镜面对称地布置。
17.如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三吸风面,所述第三吸风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吸风面和所述第二吸风面之间,且与所述出风面相对地设置。
18.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室内机为竖直式的空调机室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91542.1A CN109405066B (zh) | 2017-08-14 | 2017-08-14 | 空调机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91542.1A CN109405066B (zh) | 2017-08-14 | 2017-08-14 | 空调机室内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05066A CN109405066A (zh) | 2019-03-01 |
CN109405066B true CN109405066B (zh) | 2021-06-22 |
Family
ID=65453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691542.1A Active CN109405066B (zh) | 2017-08-14 | 2017-08-14 | 空调机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405066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E565273A (zh) * | 1957-03-01 | |||
JPH0933060A (ja) * | 1995-07-18 | 1997-02-07 | Toshiba Corp | 空気調和機 |
CN202675557U (zh) * | 2012-06-25 | 2013-01-16 | 李兆枝 | 一种环保空调扇的两面进风装置 |
CN202796429U (zh) * | 2012-09-20 | 2013-03-13 | 合肥昌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低压线圈绕线模 |
CN104214926B (zh) * | 2013-06-04 | 2017-06-20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过滤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
CN207317091U (zh) * | 2017-08-14 | 2018-05-04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机室内机 |
-
2017
- 2017-08-14 CN CN201710691542.1A patent/CN109405066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05066A (zh) | 2019-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302546B1 (ko) |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 |
KR20170020146A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KR102283550B1 (ko) |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 |
CN101017011B (zh) |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 |
US6276156B1 (en) | Air directing assembly for a room air conditioner | |
CN109405066B (zh) | 空调机室内机 | |
KR102273125B1 (ko) | 이동형 공기조화기 | |
KR20100051957A (ko) |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WO2009133909A1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 |
CN211060248U (zh) | 风管机及空调系统 | |
JPH07158902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 |
JP3111882B2 (ja) | 天井設置型空気調和装置 | |
KR100934559B1 (ko) | 공기 조화기 증발기 유닛 및 공기 조화 시스템용 팬 코일 | |
CN101268318B (zh) | 蒸发器盘管支撑结构 | |
JP2000266401A (ja) | 壁埋込形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 |
CN214492462U (zh) | 驻车空调器 | |
KR20070077642A (ko) |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실내기 | |
CN214028130U (zh) | 驻车空调器 | |
KR20110027509A (ko) |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KR101112993B1 (ko) | 공기조화기 하우징 판넬어셈블리 | |
KR20070078256A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JPH0972300A (ja) | 送風機 | |
JPS6231789Y2 (zh) | ||
KR100347947B1 (ko) | 공기조화기의 토출구 구조 | |
KR20040069459A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전면부구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