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04832A - 一种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04832A
CN107804832A CN201711139606.3A CN201711139606A CN107804832A CN 107804832 A CN107804832 A CN 107804832A CN 201711139606 A CN201711139606 A CN 201711139606A CN 107804832 A CN107804832 A CN 107804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utralizer
reactor
acid
obtains
neutralization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396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04832B (zh
Inventor
余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GFU-DAZHOU CHEMICAL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DAZHOU WENGFU LANJIAN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ZHOU WENGFU LANJIAN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ZHOU WENGFU LANJIAN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3960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048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04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4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04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48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5/00Phosphorus; Compounds thereof
    • C01B25/16Oxyacids of phosphorus; Salts thereof
    • C01B25/26Phosphates
    • C01B25/30Alkali metal phosph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51Particles with a specific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 C01P2004/52Particles with a specific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highly monodisperse size distribu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浓母液先加入至反应釜内,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有调酸装置,通过调酸装置向反应釜内滴加酸,进行第一次中和反应,得到第一中和液;S2:所述反应釜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对第一中和液的温度逐渐升温,待第一中和液温度上升至100~110℃时,再通过调酸装置缓慢向反应釜内加酸,并进行第二次中和反应,所述第二次中和反应的温度为105~115℃,得到第二中和液;S3:所述反应釜内通过对第二中和液进行自然搅拌20分钟后,开启冷却水,使第二中和液冷却,冷却时间为50~70分钟,得到晶体;S4:冷却完毕后,对晶体进行放料,控制放料温度为80~100℃。

Description

一种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磷酸二氢钾制备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指一种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
背景技术
磷酸二氢钾化学式为KH2PO4,是无色四方晶体或白色结晶性粉末,置于空气中易发生潮解。
生产磷酸二氢钾的方法有很多,通常为中和法、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复分解法、直接法、结晶法和电解法等。在中国,生产工艺多采用中和法,其次还有有机萃取法、复分解法、离子交换法等。
中和法生产磷酸二氢钾的化学反应式为:
H3PO4+KOH=KH2PO4+H2O
2H3PO4+K2CO3=2KH2PO4+H2O+CO2
但是在现有的中和法过程中,得到的产品粒度粗细不均匀,收率较低,产能不高、质量较差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通过中和法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中,得到的磷酸二氢钾粗细不均匀,收率较低、产品外观质量差等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浓母液先加入至反应釜内,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有调酸装置,通过调酸装置向反应釜内滴加酸,进行第一次中和反应,得到第一中和液;
S2:所述反应釜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对第一中和液的温度逐渐升温,待第一中和液温度上升至100~110℃时,再通过调酸装置缓慢向反应釜内加酸,并进行第二次中和反应,所述第二次中和反应的温度为105~115℃,得到第二中和液;
S3:所述反应釜内通过对第二中和液进行自然搅拌20分钟后,开启冷却水,使第二中和液冷却,冷却时间为50~70分钟,得到晶体;
S4:冷却完毕后,对晶体进行放料,控制放料温度为80~100℃。
通过本发明的工艺制备出的磷酸二氢钾,相对有现有中和反应制备出的磷酸二氢钾粒度更均匀,流动性更强,收率高的优点,在得到更加优质的磷酸二氢钾的过程中,将酸加入至浓母液反生第一次中和反应是前提,先将酸滴加至浓母液中能够提高产品的粒度,保证产品的质量,优选酸为磷酸;
得到第一中和液后,再对第一次中和液进行升温后,能使浓母液与酸反应更加充分,并且必须要先升温再加酸,这样才能够提高产品的粒度,保证产品的外观质量,使产品的得到的粗细更加均匀;
综上四个步骤协同配合,各个步骤之间都相互依赖,才能够得到产品质量好,粗细均匀的磷酸二氢钾。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将浓母液先加入至反应釜内,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有调酸装置,通过调酸装置向反应釜内滴加酸,进行第一次中和反应,得到第一中和液,所述第一中和液的PH值为6.5~7.5。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将浓母液先加入至反应釜内,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有调酸装置,通过调酸装置向反应釜内滴加酸,进行第一次中和反应,得到第一中和液,所述第一中和液的PH值为7。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待第一中和液上升至100~110℃时,再通过调酸装置缓慢向反应釜内加酸,进行第二次中和反应,所述第二次中和反应的温度为110℃,得到第二中和液,所述第二中和液的PH值为4.0~4.5。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待第一中和液上升至100~110℃时,再通过调酸装置缓慢向反应釜内加酸,进行第二次中和反应,所述第二次中和反应的温度为110℃,得到第二中和液,所述第二中和液的PH值为4.2~4.3。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待第一中和液上升至105℃时,再通过调酸装置缓慢向反应釜内加酸,进行第二次中和反应,所述第二次中和反应的温度为110℃,得到第二中和液,第二次中和反应时间为80~100分钟。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在步骤S4中冷却完毕后,对第二中和液进行放料,控制放料温度为90~95℃,放料用时60分钟。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调酸装置包括布酸管,所述布酸管设置在靠近反应釜的顶部,所述布酸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布酸孔,所述布酸孔朝向反应釜釜底。
为了使酸在反应釜中添加更加均匀,因此在反应釜内设置调酸装置,该调酸装置主要是通过布酸管来实现更加均匀的作用,优选布酸管为圆形,安装在反应釜的顶端,布酸管上设置有多个布酸孔,该布酸孔朝向反应釜釜底,该多个布酸孔均匀设置,能够使中和反应更加充分。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盘管,所述盘管螺旋盘在反应釜内,所述盘管与反应釜内壁之间的间距为20cm。
为了使中和反应更加充分,从而提高产品外观质量,因此需要先对第一种和反应液进行加热,该加热装置主要包括盘管,该盘管置于反应釜内,并从下至上盘旋,在反应过程中向盘管内通蒸汽,蒸汽从下进,从上出,为了使第一中和液在反应釜内升温更快,换热更均匀,因此将盘管和反应釜之间的间距设置20cm,通过长期的试验得出,在这数字范围下,反应釜内的第一中和反应液的温度上升更快。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釜内还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浆叶、转轴和驱动电机,所述浆叶安装在转轴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连接,所述搅拌装置还包括变频器,所述变频器控制驱动电机的转速,在所述步骤S2中,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令为50HZ,在所述步骤S3中,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令为35-45HZ。
在以往的中和反应过程中,结晶的粗细往往不够均匀,从而使得产品的质量不高,长期钻研发现,在晶体的结晶过程中,搅拌对结晶的结晶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以往中和反应制备磷酸二氢钾搅拌装置转速都是一致,都是通过电机带动转轴,转轴上设置浆叶,但是在中和反应和冷却过程中,这两个步骤的转速的不同会给形成晶体的粗细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了能够得到高质量,产品粗细均匀的产品,因此通过变频器来更改相应的转速,通过长期的实验得出,在第二次中和反应过程中,通过将变频器的频率指今设置为50HZ,在冷却过程中,变频器的频率指今设置为30~40HZ,优选为40HZ,能够使产品晶体粗细更均匀,质量更好、流动性更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制备工艺流程短,设备少,得到的磷酸二氢钾产品质量高,晶体粗细均匀,收率高;
(2)本发明通过先浓母液进行第一次中和,再对中和后的第一次中和液进行升温,再进行第二次中和,最终得到本产品,通过本产品的工艺协同增效,得到外观质量好、产品高的磷酸二氢钾,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3)本发明通过在反应釜内设置加酸装置,通过加酸装置使第二次中和反应更加充分,更有利于得到粗细均匀的晶体;
(4)本发明通过在反应釜内设置有加热装置,通过设置盘管,该盘管螺旋盘绕在反应釜内,使得反应釜内的换热面积增大,加热效果更好;
(5)本发明通过针对磷酸二氢钾生产中和与冷却结晶两个不同的过程,通过改变搅拌的速度,避免因搅拌转速过快使晶形遭到无辜的破坏,达到可以人为的操作掌握产品的晶形,最终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提高产品粒度,提高收率;
(6)本发明通过第一次中和反应,再通过加热装置的盘管对第一中和液进行加热升温,当升温到105℃时,再通过反应釜内调酸装置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控制搅拌装置的转速,提高产品粗细均匀的外观质量,本发明各个步骤协同增效,能够得到高质量、高产量的磷酸二氢钾。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为明显: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浓母液先加入至反应釜内,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有调酸装置,通过调酸装置向反应釜内滴加酸,进行第一次中和反应,得到第一中和液,所述第一中和液的PH值为6.5;
S2:所述反应釜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搅拌装置,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对第一中和液的温度逐渐升温,并通过搅拌装置搅拌,待第一中和液温度上升至100℃时,再通过调酸装置缓慢向反应釜内加酸,并进行第二次中和反应,所述第二次中和反应的温度为105℃,通过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今来调节搅拌的速率,此时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令为50HZ,得到第二中和液,所述第二中和液的PH值为4.0,第二次中和反应时间为80分钟;
S3:所述反应釜内通过对第二中和液进行自然搅拌20分钟后,开启冷却水,使第二中和液冷却,冷却时间为50分钟,通过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今来调节搅拌的速率,此时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令为35HZ,得到晶体;
S4:冷却完毕后,对晶体进行放料,控制放料温度为80℃,放料用时60分钟。
S5:对得到晶体再进行离心分离,烘干,并包装,得到产品1。
实施例2:
一种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浓母液先加入至反应釜内,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有调酸装置,通过调酸装置向反应釜内滴加酸,进行第一次中和反应,得到第一中和液,所述第一中和液的PH值为6.8;
S2:所述反应釜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搅拌装置,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对第一中和液的温度逐渐升温,并通过搅拌装置搅拌,待第一中和液温度上升至102℃时,再通过调酸装置缓慢向反应釜内加酸,并进行第二次中和反应,所述第二次中和反应的温度为107℃,通过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今来调节搅拌的速率,此时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令为50HZ,得到第二中和液,所述第二中和液的PH值为4.1,第二次中和反应时间为82分钟;
S3:所述反应釜内通过对第二中和液进行自然搅拌20分钟后,开启冷却水,使第二中和液冷却,冷却时间为54分钟,通过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今来调节搅拌的速率,此时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令为37HZ,得到晶体;
S4:冷却完毕后,对晶体进行放料,控制放料温度为82℃,放料用时60分钟。
S5:对得到晶体再进行离心分离,烘干,并包装,得到产品2。
实施例3:
一种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浓母液先加入至反应釜内,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有调酸装置,通过调酸装置向反应釜内滴加酸,进行第一次中和反应,得到第一中和液,所述第一中和液的PH值为6.9;
S2:所述反应釜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搅拌装置,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对第一中和液的温度逐渐升温,并通过搅拌装置搅拌,待第一中和液温度上升至105℃时,再通过调酸装置缓慢向反应釜内加酸,并进行第二次中和反应,所述第二次中和反应的温度为109℃,通过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今来调节搅拌的速率,此时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令为50HZ,得到第二中和液,所述第二中和液的PH值为4.2,第二次中和反应时间为84分钟;
S3:所述反应釜内通过对第二中和液进行自然搅拌20分钟后,开启冷却水,使第二中和液冷却,冷却时间为58分钟,通过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今来调节搅拌的速率,此时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令为39HZ,得到晶体;
S4:冷却完毕后,对晶体进行放料,控制放料温度为90℃,放料用时60分钟。
S5:对得到晶体再进行离心分离,烘干,并包装,得到产品3。
实施例4:
一种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浓母液先加入至反应釜内,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有调酸装置,通过调酸装置向反应釜内滴加酸,进行第一次中和反应,得到第一中和液,所述第一中和液的PH值为7.0;
S2:所述反应釜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搅拌装置,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对第一中和液的温度逐渐升温,并通过搅拌装置搅拌,待第一中和液温度上升至105℃时,再通过调酸装置缓慢向反应釜内加酸,并进行第二次中和反应,所述第二次中和反应的温度为110℃,通过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今来调节搅拌的速率,此时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令为50HZ,得到第二中和液,所述第二中和液的PH值为4.3,第二次中和反应时间为86分钟;
S3:所述反应釜内通过对第二中和液进行自然搅拌20分钟后,开启冷却水,使第二中和液冷却,冷却时间为60分钟,通过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今来调节搅拌的速率,此时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令为40HZ,得到晶体;
S4:冷却完毕后,对晶体进行放料,控制放料温度为95℃,放料用时60分钟。
S5:对得到晶体再进行离心分离,烘干,并包装,得到产品4。
实施例5:
一种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浓母液先加入至反应釜内,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有调酸装置,通过调酸装置向反应釜内滴加酸,进行第一次中和反应,得到第一中和液,所述第一中和液的PH值为7.2;
S2:所述反应釜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搅拌装置,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对第一中和液的温度逐渐升温,并通过搅拌装置搅拌,待第一中和液温度上升至108℃时,再通过调酸装置缓慢向反应釜内加酸,并进行第二次中和反应,所述第二次中和反应的温度为113℃,通过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今来调节搅拌的速率,此时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令为50HZ,得到第二中和液,所述第二中和液的PH值为4.4,第二次中和反应时间为88分钟;
S3:所述反应釜内通过对第二中和液进行自然搅拌20分钟后,开启冷却水,使第二中和液冷却,冷却时间为64分钟,通过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今来调节搅拌的速率,此时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令为42HZ,得到晶体;
S4:冷却完毕后,对晶体进行放料,控制放料温度为98℃,放料用时60分钟。
S5:对得到晶体再进行离心分离,烘干,并包装,得到产品5。
实施例6:
一种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浓母液先加入至反应釜内,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有调酸装置,通过调酸装置向反应釜内滴加酸,进行第一次中和反应,得到第一中和液,所述第一中和液的PH值为7.5;
S2:所述反应釜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搅拌装置,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对第一中和液的温度逐渐升温,并通过搅拌装置搅拌,待第一中和液温度上升至110℃时,再通过调酸装置缓慢向反应釜内加酸,并进行第二次中和反应,所述第二次中和反应的温度为115℃,通过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今来调节搅拌的速率,此时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令为50HZ,得到第二中和液,所述第二中和液的PH值为4.5,第二次中和反应时间为100分钟;
S3:所述反应釜内通过对第二中和液进行自然搅拌20分钟后,开启冷却水,使第二中和液冷却,冷却时间为70分钟,通过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今来调节搅拌的速率,此时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令为45HZ,得到晶体;
S4:冷却完毕后,对晶体进行放料,控制放料温度为100℃,放料用时60分钟。
S5:对得到晶体再进行离心分离,烘干,并包装,得到产品6。
对比例1:
一种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向浓母液中直接滴加酸,进行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温度为105~115℃,中和反应时间为80~100分钟;
S3:所述反应釜内中和后,开启冷却水,冷却,冷却时间为50~70分钟,得到晶体;
S4:冷却完毕后,对晶体进行放料,控制放料温度为80~100℃,放料用时60分钟。
S5:对得到晶体再进行离心分离,烘干,并包装,得到产品7。
对比例2:
一种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反应釜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搅拌装置,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对浓母液的温度逐渐升温,并通过搅拌装置搅拌,待第一中和液温度上升至115℃时,再通过调酸装置缓慢向反应釜内加酸,并进行第二次中和反应,所述第二次中和反应的温度为120℃,通过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今来调节搅拌的速率,此时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令为50HZ,得到第二中和液,所述第二中和液的PH值为4.7,第二次中和反应时间为120分钟;
S3:所述反应釜内通过对第二中和液进行自然搅拌20分钟后,开启冷却水,使第二中和液冷却,冷却时间为90分钟,通过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今来调节搅拌的速率,此时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令为42HZ,得到晶体;
S4:冷却完毕后,对晶体进行放料,控制放料温度为100℃,放料用时60分钟。
S5:对得到晶体再进行离心分离,烘干,并包装,得到产品8。
对比例3:
一种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浓母液先加入至反应釜内,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有调酸装置,通过调酸装置向反应釜内滴加酸,进行第一次中和反应,得到第一中和液,所述第一中和液的PH值为6.5~7.5;
S2:所述反应釜内还设置有搅拌装置,通过调酸装置缓慢向反应釜内加酸,并进行第二次中和反应,所述第二次中和反应的温度为105~115℃,通过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今来调节搅拌的速率,此时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令为50HZ,得到第二中和液,所述第二中和液的PH值为4.0~4.5,第二次中和反应时间为80~100分钟;
S3:所述反应釜内通过对第二中和液进行自然搅拌20分钟后,开启冷却水,使第二中和液冷却,冷却时间为50~70分钟,通过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今来调节搅拌的速率,此时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令为35-45HZ,得到晶体;
S4:冷却完毕后,对晶体进行放料,控制放料温度为80~100℃,放料用时60分钟。
S5:对得到晶体再进行离心分离,烘干,并包装,得到产品9。
对比例4:
一种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浓母液先加入至反应釜内,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有调酸装置,通过调酸装置向反应釜内滴加酸,进行第一次中和反应,得到第一中和液,所述第一中和液的PH值为6.8;
S2:所述反应釜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对第一中和液的温度逐渐升温,待第一中和液温度上升至102℃时,再通过调酸装置缓慢向反应釜内加酸,并进行第二次中和反应,所述第二次中和反应的温度为107℃,第二次中和反应时间为82分钟;
S3:开启冷却水,使第二中和液冷却,冷却时间为54分钟,得到晶体;
S4:冷却完毕后,对晶体进行放料,控制放料温度为82℃,放料用时60分钟。
S5:对得到晶体再进行离心分离,烘干,并包装,得到产品10。
通过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结果分析,具体分析表格如下: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生产出的产品颗粒粗细更均匀,流动性好,本发明的所有步骤缺一不可,缺失后,都会严重影响产品颗粒的均匀度和流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浓母液先加入至反应釜内,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有调酸装置,通过调酸装置向反应釜内滴加酸,进行第一次中和反应,得到第一中和液;
S2:所述反应釜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对第一中和液的温度逐渐升温,待第一中和液温度上升至100~110℃时,再通过调酸装置缓慢向反应釜内加酸,并进行第二次中和反应,所述第二次中和反应的温度为105~115℃,得到第二中和液;
S3:所述反应釜内通过对第二中和液进行自然搅拌20分钟后,开启冷却水,使第二中和液冷却,冷却时间为50~70分钟,得到晶体;
S4:冷却完毕后,对晶体进行放料,控制放料温度为80~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将浓母液先加入至反应釜内,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有调酸装置,通过调酸装置向反应釜内滴加酸,进行第一次中和反应,得到第一中和液,所述第一中和液的PH值为6.5~7.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将浓母液先加入至反应釜内,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有调酸装置,通过调酸装置向反应釜内滴加酸,进行第一次中和反应,得到第一中和液,所述第一中和液的PH值为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待第一中和液上升至100~110℃时,再通过调酸装置缓慢向反应釜内加酸,进行第二次中和反应,所述第二次中和反应的温度为110℃,得到第二中和液,所述第二中和液的PH值为4.0~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待第一中和液上升至100~110℃时,再通过调酸装置缓慢向反应釜内加酸,进行第二次中和反应,所述第二次中和反应的温度为110℃,得到第二中和液,所述第二中和液的PH值为4.2~4.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待第一中和液上升至105℃时,再通过调酸装置缓慢向反应釜内加酸,进行第二次中和反应,所述第二次中和反应的温度为110℃,得到第二中和液,第二次中和反应时间为80~100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冷却完毕后,对第二中和液进行放料,控制放料温度为90~95℃,放料用时60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酸装置包括布酸管,所述布酸管设置在靠近反应釜的顶部,所述布酸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布酸孔,所述布酸孔朝向反应釜釜底。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盘管,所述盘管螺旋盘在反应釜内,所述盘管与反应釜内壁之间的间距为20cm。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内还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浆叶、转轴和驱动电机,所述浆叶安装在转轴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连接,所述搅拌装置还包括变频器,所述变频器控制驱动电机的转速,在所述步骤S2中,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令为50HZ,在所述步骤S3中,变频器上的频率指令为35-45HZ。
CN201711139606.3A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 Active CN1078048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39606.3A CN107804832B (zh)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39606.3A CN107804832B (zh)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4832A true CN107804832A (zh) 2018-03-16
CN107804832B CN107804832B (zh) 2019-10-22

Family

ID=61580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39606.3A Active CN107804832B (zh)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0483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0236A (zh) * 2019-08-15 2021-02-23 四川磷天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酸式磷酸二氢钾的生产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9117A (zh) * 2004-12-14 2006-06-21 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盐酸法生产磷酸二氢钾联产石膏的方法
CN102285649A (zh) * 2011-06-15 2011-12-21 安徽恒星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二氢钾的制备方法
CN102732906A (zh) * 2012-07-04 2012-10-17 四川大学 一种电解法制备磷酸二氢钾的方法
CN103832988A (zh) * 2012-11-21 2014-06-04 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二氢钾的制备方法
CN104071762A (zh) * 2014-07-24 2014-10-01 武汉东晟捷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二氢钾的制备方法
CN105883739A (zh) * 2016-05-26 2016-08-24 河南精康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药用级磷酸二氢钾的制备方法
CN105948011A (zh) * 2016-05-06 2016-09-21 四川安达农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二氢钾的制备方法
CN106395778A (zh) * 2016-08-31 2017-02-15 华中师范大学 利用湿法磷酸精制副产洗余水生产磷酸二氢钾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9117A (zh) * 2004-12-14 2006-06-21 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盐酸法生产磷酸二氢钾联产石膏的方法
CN102285649A (zh) * 2011-06-15 2011-12-21 安徽恒星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二氢钾的制备方法
CN102732906A (zh) * 2012-07-04 2012-10-17 四川大学 一种电解法制备磷酸二氢钾的方法
CN103832988A (zh) * 2012-11-21 2014-06-04 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二氢钾的制备方法
CN104071762A (zh) * 2014-07-24 2014-10-01 武汉东晟捷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二氢钾的制备方法
CN105948011A (zh) * 2016-05-06 2016-09-21 四川安达农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二氢钾的制备方法
CN105883739A (zh) * 2016-05-26 2016-08-24 河南精康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药用级磷酸二氢钾的制备方法
CN106395778A (zh) * 2016-08-31 2017-02-15 华中师范大学 利用湿法磷酸精制副产洗余水生产磷酸二氢钾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温辉梁: "《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与配方》", 31 December 2009,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程旻等: "不同p H值下磷酸二氢钾晶体的生长实验", 《重庆大学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0236A (zh) * 2019-08-15 2021-02-23 四川磷天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酸式磷酸二氢钾的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4832B (zh) 2019-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145103A1 (en)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nano-lithium iron phosphate without water of crystallization in aqueous phase at normal pressure
CN110451582B (zh) 一种三氯化铁连续生产的方法
CN106260452A (zh) 一种功能性黑糖的制备方法
CN103803584B (zh) 氟化氢铵制备方法
JP2016528140A5 (zh)
KR20150122316A (ko) 생산 수율 및 재현성이 우수한 산화흑연 분산액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제조장치
CN107804832A (zh) 一种通过浓母液升温中和得到磷酸二氢钾的方法
CN107486561A (zh) 一种大规模常压制备并分离银纳米线的方法
CN103147116A (zh) 一种晶体连续培养及过滤系统
CN108558644A (zh) 一种工业油酸的生产工艺及装置
CN108147975A (zh) 一种间氨基乙酰苯胺盐酸盐的连续化生产方法
CN106629784B (zh) 一种兑卤法生产米粒状结晶硝酸钾的工艺
CN102674405B (zh) 用软钾镁矾制备硫酸钾的方法
CN105268986B (zh) 一种连续生产大费氏粒度钴粉的方法
CN107686130B (zh) 一种铋碘杂化材料的合成及用于制备BiOI纳米片
CN110315091A (zh) 一种快速制备纳米银线的方法
CN104829478B (zh) 一种d-苯甘氨酸甲酯盐酸盐结晶的制备工艺
CN106542511B (zh) 一种亚磷酸结晶方法
CN104261438B (zh) 一种连续式复分解法生产硝酸钾的系统及方法
CN107840352A (zh) Sapo分子筛膜的制备方法
CN102531955B (zh) 奥沙拉秦钠的制备方法和甲磺化反应的后处理方法
CN107840351B (zh) Sapo-34分子筛膜的制备方法
CN109438278A (zh) 一种盐酸土霉素制备方法
CN101323456B (zh) 改变硫酸铵晶体晶习的媒晶剂及方法
CN104495770B (zh) 一种萃取过程中结晶净化湿法磷酸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30

Address after: 635000 Wengfu Dazhou base, Da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ENGFU-DAZHOU CHEM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635000 Wengfu base office building, Da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AZHOU WENGFU BLUE SWORD CHEMIC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