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97417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797417A CN107797417A CN201710784528.6A CN201710784528A CN107797417A CN 107797417 A CN107797417 A CN 107797417A CN 201710784528 A CN201710784528 A CN 201710784528A CN 107797417 A CN107797417 A CN 1077974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abutting part
- fulcrum
- image
- image 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5—Pivotable subunit connec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supply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eveloper supply roll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3—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4—Locks and means for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46—Process cartridge using a handle for carrying or pulling out of the main machi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打印机(100)具备框体、图像形成单元(120H)、主体单元(150)、定位机构和锁定杆(50)。定位机构具备单元施力弹簧和施力突起,对安装在框体内的第1位置的图像形成单元(120H)施力,用于对图像形成单元(120H)进行定位。锁定杆(50)以可摇动的方式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20H)。锁定杆(50)可以在第1姿势和第2姿势之间变更姿势,其中,所述第1姿势是将图像形成单元(120H)锁定在第1位置的姿势,所述第2姿势是解除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锁定,并且允许图像形成单元(120H)从框体脱离的姿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装置主体、感光鼓(像载体)以及显影装置。显影装置具备与感光鼓相向的显影辊。此外,已知可使显影装置装卸于装置主体的技术。
显影装置作为图像形成单元对装置主体进行装卸。装置主体具备轨道部件和形成于轨道部件的一端的切口部。另一方面,图像形成单元具备可在轨道部件上滚动的可旋转滚轮。当安装图像形成单元时,通过使滚轮脱离轨道部件并进入到切口部,从而图像形成单元被定位在装置主体内的规定位置。
对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而言,当使图像形成单元从装置主体脱离时,需要让滚轮向上方脱离切口部。因此,作业人员需要在将图像形成单元向上方拉起之后再从装置主体抽出,存在图像形成单元的装卸操作变得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图像形成单元的定位及装卸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图像形成单元,可沿规定的装卸方向装卸于所述装置主体;引导部,配置于所述装置主体,用于引导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装卸;定位机构,配置于所述引导部,具备第1施力部件和接受所述第1施力部件施加的力而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相抵接的单元抵接部,该定位机构对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1位置的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施力,用于对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进行定位;以及杆部件,以可摇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可在第1姿势和第2姿势之间变更姿势,所述第1姿势是在所述装置主体内将所述图像形成单元锁定于所述第1位置的姿势,所述第2姿势是解除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所述锁定,并且允许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沿着所述装卸方向从所述装置主体脱离的姿势。所述引导部具备:引导面,引导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及被卡合部,配置于比所述引导面靠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安装方向的顶端侧。所述杆部件具备:支点部,成为所述摇动的支点;被按压部,为了按压以使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从所述装置主体脱离而被按压;钩,配置在相对于所述支点部与所述被按压部相反的一侧,可绕所述支点部转动,并能与所述引导部的所述被卡合部相卡合;以及抵接部,配置于所述支点部和所述被按压部之间,能够与所述引导部的所述引导面相抵接。所述抵接部具备第1抵接部,该第1抵接部与所述支点部隔开第1距离而配置,在所述第1姿势下的所述杆部件的所述钩与所述被卡合部相卡合从而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被锁定在所述第1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1抵接部与所述引导面相抵接。所述第1抵接部的所述第1距离被如下设定,即,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被锁定在所述第1位置的状态下,如果按压所述杆部件的所述被按压部,所述杆部件绕所述支点部转动从而解除所述钩和所述被卡合部的卡合,并且,所述第1抵接部成为支点,所述支点部成为施重点,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克服所述第1施力部件施加的力而向上方被推升,从而解除所述定位机构对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定位。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图像形成单元的定位及装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及引导部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及引导部的剖视图,表示杆部件被按压的情形。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及引导部的剖视图,表示杆部件被按压的情形。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及引导部的剖视图,表示杆部件被按压的情形。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及引导部的剖视图,表示通过定位机构对图像形成单元进行定位的情形。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及引导部的剖视图,表示解除了定位机构对图像形成单元的定位的情形。
图1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杆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杆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杆部件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杆部件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及杆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及杆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及引导部的剖视图,表示让钩转动的情形。
图19是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对比的其它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单元及引导部的剖视图。
图20是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对比的其它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单元及引导部的剖视图。
图21是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对比的其它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单元及引导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100(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概略地表示打印机100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1及图2所示的打印机100是所谓的黑白打印机,但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彩色打印机、传真机、具备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或者在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其它装置。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上”、“下”、“前”、“后”、“左”、“右”等表示方向的用语只是为了说明清楚,而并不用于限定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理。
打印机100具备框体101(装置主体),该框体101收容用于在薄片体S上形成图像的各种装置。框体101包含界定框体101的上面的上壁102、界定框体101的底面的底壁103、位于上壁102和底壁103之间的主体后壁105以及位于主体后壁105的前方的主体前壁104。框体101具备用于配置各种装置的主体内部空间107。在框体101的主体内部空间107中延伸设置有薄片体输送路PP,用于向规定的输送方向输送薄片体S。此外,框体101具备一对左壁101L及右壁101R(图1)。左壁101L及右壁101R是形成框体101的左右侧面的壁部。
在上壁102的中央部配置有排出部102A。排出部102A由从上壁102的前方部分到后方部分向下倾斜的倾斜面构成。在后面叙述的图像形成部120中形成图像后的薄片体S被排出到排出部102A。此外,在主体前壁104配置有包含手动盘104A的前罩106。前罩106能以下端为支点上下转动(图2的箭头DT)。另一方面,上壁102的前端部102B能够以臂108作为支点向后方转动(图1)。如图1所示,在上壁102的前端部102B及前罩106分别敞开后,主体内部空间107向打印机100的外侧露出。据此,可以将后面叙述的图像形成单元120H安装到框体101的内部。此外,当薄片体S卡在薄片体输送路PP中时,可以去除薄片体S。
参照图2,打印机100具备盒110、搓辊112、第1供纸辊113、第2供纸辊114、输送辊115、校准辊对116、图像形成部120和定影装置130。
盒110在其内部收容薄片体S。盒110具备升降板111。升降板111以推升薄片体S的前头边缘的方式倾斜。盒110可相对于框体101向前侧拉出。
搓辊112配置于由升降板111推升的薄片体S的前头边缘上。当搓辊112旋转时,薄片体S被从盒110拉出。第1供纸辊113配设于搓辊112的下游,将薄片体S进一步向下游送出。第2供纸辊114配设于手动盘104A的支点的内侧(后侧),将手动盘104A上的薄片体S向框体101内拉进。
输送辊115在薄片体输送方向(以下也仅称为输送方向)上配设于第1供纸辊113、第2供纸辊114的下游(以下也仅称为下游)。输送辊115将由第1供纸辊113、第2供纸辊114送出的薄片体S进一步向下游输送。
校准辊对116具有矫正薄片体S的倾斜输送的功能。由此,在薄片体S上形成的图像的位置得以调整。校准辊对116根据图像形成部120的图像形成时机向图像形成部120提供薄片体S。
图像形成部120具备感光鼓121(像载体)、带电器122、曝光装置123、显影装置20、调色剂容器30(显影剂收容容器)、转印辊126和清洁装置127。另外,如后所述,显影装置20及调色剂容器30作为图像形成单元120H可一体地装卸于框体101。
感光鼓121呈圆筒形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框体101。感光鼓121具有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周面,并在所述周面上承载对应于该静电潜像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像)。带电器122被施加规定的电压,用于使感光鼓121的周面大致均匀地带电。
曝光装置123向由带电器122带电的感光鼓121的周面照射激光。该激光根据从可通信地连接于打印机100的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装置(图中未示出)输出的图像数据来照射。由此,在感光鼓121的周面形成对应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20向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21的周面提供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容器30向显影装置20补给调色剂。调色剂容器30以可装卸的方式配设于显影装置20。当显影装置20向感光鼓121提供调色剂时,形成于感光鼓121的周面的静电潜像被显影(可视化)。由此,在感光鼓121的周面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像)。
转印辊126在感光鼓121的下方隔着薄片体输送路PP与感光鼓121相向地配置。在转印辊126与感光鼓121之间形成有转印夹缝部,用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体S。
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薄片体S后,清洁装置127除去残留在感光鼓121的周面的调色剂。
定影装置130配置于比图像形成部120靠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用于使薄片体S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定影装置130具备使薄片体S上的调色剂熔融的加热辊131和使薄片体S贴紧加热辊131的压力辊132。
打印机100还具备配设于定影装置130的下游的输送辊对133和配设于输送辊对133的下游的排出辊对134。薄片体S由输送辊对133向上方输送,最后由排出辊对134从框体101排出。从框体101排出的薄片体S被堆放到排出部102A上。
接着,参照图3至图11,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120H(显影装置20及调色剂容器30)。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120H及后面叙述的主体单元150(引导部)的立体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的立体图。图5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20的立体图。图6是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此外,图7至图9是表示图像形成单元120H及主体单元150的剖视图,表示后面叙述的锁定杆50被按压的情形。此外,图10及图1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120H及主体单元150的剖视图,其中,图10是表示通过定位机构150S对图像形成单元120H进行定位的情形的图,图11是表示通过定位机构150S解除了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定位的情形的图。另外,图7至图9的各剖视图相当于图6的X-X线剖视图,图10及图11的各剖视图相当于图6的Y-Y线剖视图。
如上所述,图像形成单元120H(图3)包含显影装置20和调色剂容器30。图像形成单元120H可以沿着规定的装卸方向装卸于框体101。由此,调色剂容器30可以与显影装置20一体地安装于框体101。另外,在显影装置20先已安装于框体101的情况下,调色剂容器30也会单独地安装于框体101内的显影装置20。图2及图3的箭头DA表示图像形成单元120H相对于框体101的安装方向。
打印机100还具备主体单元150(引导部)(图3、图7)。主体单元150配置于框体101,用于引导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装卸。如图1所示,当前罩106相对于框体101敞开时,主体单元150向框体101的外部露出。图像形成单元120H经过主体单元150的上方而被安装到框体101的主体内部空间107。由图3可知,主体单元150从侧面观察大致呈三角形状,是沿着左右方向较长地延伸的单元。主体单元150具备位置决定机构150S(图10)、被卡合部153(图3、图7)和引导面154(图7)。
一对定位机构150S配置于主体单元150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定位机构150S具备施力突起151(单元抵接部)和单元施力弹簧152(第1施力部件)。施力突起151与安装于框体101中的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外壳被按压部200K(图10)相抵接。如图10所示,施力凸起151具备沿着图像形成单元120H相对于框体101的安装方向其顶端逐渐变细的顶端部。单元施力弹簧152朝向后方对施力突起151施力。换言之,单元施力弹簧152朝向后方对安装于框体101内的后面叙述的第1位置的图像形成单元120H施力,用于对图像形成单元120H进行定位。
引导面154(图7)形成于主体单元150的上面部。引导面154具有引导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安装的功能。引导面154具备从前方向后方下降的倾斜面。此外,引导面154的比该倾斜面更靠后端侧为水平面。被卡合部153在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安装方向(图3的箭头DA方向)上配置于比引导面154更靠顶端侧。被卡合部153可与后面叙述的锁定杆50的钩506(图7)相卡合。
参照图4,调色剂容器30在其内部收容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容器30具备容器主体30A、容器盖部30B和容器罩30C。容器主体30A具有沿左右方向(长边方向)延伸的形状。另外,容器主体30A的上面部为开口。
容器盖部30B以封闭容器主体30A的开口部的方式固定于容器主体30A。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盖部30B熔融固定于容器主体30A。容器盖部30B具备第1把手部32、第2把手部33和第3把手部36。当将调色剂容器30安装到显影装置20时,或者将包含调色剂容器30及显影装置20的图像形成单元120H安装到框体101时,作业人员可以抓住第1把手部32及第2把手部33、或者第1把手部32及第3把手部36。
容器罩30C安装于容器主体30A的右侧部。容器罩30C具备容器引导件31。容器引导件31是从容器罩30C突出设置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引导件。另外,虽然在图4中没有示出,但在调色剂容器30的左侧的侧部也具备与容器引导件31同样形状的引导件。这些引导件引导调色剂容器30对显影装置20的安装。
调色剂容器30还具备输送螺旋桨34和搅拌桨片35(图10)。
输送螺旋桨34是沿容器主体30A的底部配置的螺旋桨。在容器主体30A的底部开设有图中未示出的调色剂排出口。输送螺旋桨34通过旋转向调色剂排出口输送容器主体30A内的调色剂。当容器主体30A具备的图中未示出的遮板滑动移动时,调色剂排出口被敞开,调色剂可从调色剂容器30排出。搅拌桨片35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调色剂容器30的内部,对收容于调色剂容器30内的调色剂进行搅拌。
显影装置20具备显影外壳200(图3)、显影辊210(图3、图10)、抵接辊211(图3)(间隔保持部件)、第1螺旋桨212(图10)、第2螺旋桨213(图10)、层厚限制部件214(图10)和显影辊罩215。
显影外壳200是支撑显影装置20的各部件的外壳。此外,显影外壳200具有支撑调色剂容器30的功能。参照图5,显影外壳200具备外壳左壁200L、外壳右壁200R和调色剂补给口200H。外壳左壁200L及外壳右壁200R是从显影外壳200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直立设置的壁部。在外壳左壁200L和外壳右壁200R之间安装调色剂容器30。此外,显影外壳200具备外壳被按压部200K(图10)。外壳被按压部200K被定位机构150S的施力突起151按压。
外壳右壁200R具备右引导部200R1、锁定片200R2和按压按钮200R3。外壳左壁200L具备左引导部200L1。右引导部200R1及左引导部200L1分别是形成于外壳右壁200R及外壳左壁200L的引导槽。这些引导部沿着对显影外壳200安装调色剂容器30时的安装方向(图5的箭头DC1)而形成。调色剂容器30的所述容器引导件31(图4)进入右引导部200R1。此外,调色剂容器30的左侧面具备的图中未示出的引导件进入左引导部200L1。另外,调色剂容器30在进入到显影外壳200的上方后,向图5的箭头DC2方向转动。由此,调色剂容器30的图中未示出的调色剂排出口与调色剂补给口200H相向,可从调色剂容器30向显影装置20补给调色剂。锁定片200R2用于锁定向箭头DC2方向转动后的调色剂容器30。此外,当按压按钮200R3被按压时,调色剂容器30的锁定被解除,调色剂容器30向与图5的箭头DC2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据此,调色剂容器30可沿与箭头DC1相反的方向从显影装置20脱离。
显影辊210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显影外壳200。显影辊210在其周面承载由调色剂及载体构成的显影剂。显影辊210向感光鼓121提供调色剂(显影剂),以使感光鼓12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一对抵接辊211配置于显影辊210的轴向的两端部。抵接辊211与感光鼓121的周面相抵接,从而将显影辊210和感光鼓121之间的间隔保持恒定。第1螺旋桨212及第2螺旋桨213是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显影外壳200内的螺旋桨。通过第1螺旋桨212及第2螺旋桨213将显影外壳200内的显影剂循环输送。此外,由第1螺旋桨212将显影剂提供给显影辊210。层厚限制部件214限制提供给显影辊210上的显影剂的层厚。显影辊罩215可相对于显影外壳200摇动。图3表示显影辊罩215退避到显影辊210的上方的状态。在显影辊罩215从图3所示的状态向下方摇动后,显影辊罩215能够覆盖显影辊210。因此,在图像形成单元120H从框体101脱离时,可以抑制异物附着到显影辊210、以及因显影辊210上的调色剂导致的周围污染。
进一步,显影装置20还具备锁定杆50(杆部件)(图3、图5)。锁定杆50以可摇动的方式设在显影装置20的外壳左壁200L。锁定杆50可以在第1姿势和第2姿势之间变更姿势,其中,所述第1姿势是在框体101内将图像形成单元120H(显影装置20)锁定在后面叙述的第1位置的姿势,第2姿势是解除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锁定,并且允许图像形成单元120H沿着规定的装卸方向从框体101脱离的姿势。
参照图3、图5及图7,锁定杆50具备臂部501、杆被按压部502(被按压部)、抵接部503、引导槽504、支点部505和钩506。臂部501是锁定杆50的主体部分,如图7所示,其以从前方且上方向后方且下方倾斜延伸的方式配置。杆被按压部502是设在臂部501的上端部的平坦部。在图像形成单元120H从框体101脱离时,杆被按压部502被作业人员按压。
抵接部503配置于锁定杆50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如图7所示,在从与左右方向(支点部505的轴心方向)正交的剖面观察时,该抵接部503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圆弧形状。另外,在图像形成单元120H安装于框体101内后,如图3及图7所示,抵接部503与主体单元150的引导面154相向地配置,可与引导面154相抵接。
抵接部503(图7)具备第1抵接部503A、第2抵接部503B和第3抵接部503C。第1抵接部503A、第2抵接部503B及第3抵接部503C通过抵接部503的圆弧相连接。
第1抵接部503A与支点部505隔开第1距离而配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后面叙述的处于第1姿势的锁定杆50的钩506与被卡合部153(图7)相卡合从而图像形成单元120H被锁定在第1位置的状态下,该第1抵接部503A与引导面154相抵接。此外,第2抵接部503B在比第1抵接部503A更靠杆被按压部502的一侧,与支点部505隔开比所述第1距离大的第2距离而配置。第2抵接部503B可与引导面154相抵接,并且,在图像形成单元120H被锁定于所述第1位置的状态下,该第2抵接部503B远离引导面154而配置。第3抵接部503C在比第2抵接部503B更靠杆被按压部502的一侧,与支点部505隔开比所述第2距离大的第3距离而配置。第3抵接部503C可与引导面154相抵接,而且,在图像形成单元120H被锁定于所述第1位置的状态下,该第3抵接部503C远离引导面154而配置。
引导槽504是开设在抵接部503的后方的槽部。引导槽504开设成具有以支点部505为中心的圆弧形状。另外,在引导槽504的内侧(支点部505侧)设有杆侧卡止部50S。杆侧卡止部50S具有从锁定杆50突出设置的钩形状。后面叙述的杆施力弹簧52的一端卡止于杆侧卡止部50S。
支点部505配置于锁定杆50的后端侧。支点部505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于显影外壳200的外壳左壁200L。因此,锁定杆50通过支点部505与外壳左壁200L相连接。支点部505是锁定杆50摇动时的支点。另外,所述抵接部503配置于支点部505和杆被按压部502之间(图7)。
钩506配置在相对于支点部505与杆被按压部502相反的一侧。钩506可与主体单元150的被卡合部153(图7)相卡合。如图7所示,钩506从支点部505向下方延伸,并且,其顶端部向前方(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安装方向后端侧)弯曲。另外,如后所述,钩506可绕支点部505转动。而且,显影装置20还具备引导螺旋桨51和杆施力弹簧52(第2施力部件)(图7)。引导螺旋桨51是插通于引导槽504中而与外壳左壁200L紧固连接的螺旋桨。引导螺旋桨51具有沿着引导槽504引导锁定杆50的摇动的功能。
杆施力弹簧52是在显影外壳200的外壳左壁200L和锁定杆50之间伸缩的弹簧部件。所述外壳左壁200L具备外壳侧卡止部200L2。如图7所示,杆施力弹簧52的一端卡止于锁定杆50的杆侧卡止部50S,杆施力弹簧52的另一端卡止于外壳侧卡止部200L2。由此,杆施力弹簧52对锁定杆50施加绕支点部505的力,以使钩506与被卡合部153相卡合(图7)(锁定杆50成为后面叙述的第1姿势)。
下面,对图像形成单元120H装卸于框体101的情形进行说明。另外,如上所述,图像形成单元120H包括显影装置20及调色剂容器30。并且,调色剂容器30可装卸于显影装置20。此外,图像形成单元120H也可以不具备调色剂容器30而仅使显影装置20安装于框体101。在此,对包含调色剂容器30的图像形成单元120H装卸于框体101的情形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框体101的前罩106及上壁102的前端部102B敞开后,将图像形成单元120H安装到框体101的主体内部空间107。此时,图像形成单元120H沿图2、图3中的箭头DA方向插入到主体内部空间107。主体单元150(图3)引导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下部。当让图像形成单元120H插入时,锁定杆50的钩506在引导面154上滑动,向后方行进。不久,钩506的倾斜面506S(图7)与被卡合部153的倾斜面153S摩擦接触。此时,在图7中,钩506绕支点部505少许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钩506的顶端部进入到被卡合部153的下方。由此,钩506与被卡合部153相卡合,图像形成单元120H被锁定在图7所示的第1位置。图7中的锁定杆50的姿势被定义为第1姿势。此时,如图10所示,定位机构150S的施力突起151向后方按压显影外壳200的外壳被按压部200K。即,定位机构150S向使显影辊210接近感光鼓121的方向对图像形成单元120H施力。并且,在框体101内将图像形成单元120H定位于图7及图10的第1位置后,抵接辊211(图3)与感光鼓121的周面相抵接,从而显影辊210与感光鼓121隔开规定的间隔地稳定配置。据此,可从显影辊210向感光鼓121稳定地提供调色剂,在感光鼓121上形成调色剂像。
当从框体101拆卸图像形成单元120H时,如图1所示,在敞开框体101的前罩106及上壁102的前端部102B后,锁定杆50的杆被按压部502向打印机100的外侧露出。作业人员首先向下方按压杆被按压部502(图7的箭头DR1)。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503的第1抵接部503A已经抵接于引导面154(图7)。在此情况下,由于作业人员按压杆被按压部502,负荷在初期就已经产生,因此作业人员可以在感觉到该负荷的情况下按压杆被按压部502。
图19和图20是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相对比的其它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单元及引导部的剖视图。该其它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单元120HM和设在图中未示出的框体内的主体单元150M。图像形成单元120HM具备显影装置20M和调色剂容器30M。锁定杆50M以可摇动的方式支撑在显影装置20M的图中未示出的外壳。另外,在图19及图20中,对具有与图7类似的结构及功能的部件赋予了与图7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19所示,当图像形成单元120HM锁定在规定的位置时,锁定杆50M的抵接部503与引导面154隔开间隔地配置于该引导面154的上方。在此情况下,为了拆卸图像形成单元120HM,当作业人员按压杆被按压部502时(图19的箭头DR1),在抵接部503抵接到引导面154之前,作业人员仅感觉到拉伸杆施力弹簧52时的小负荷。因此,如图20所示,当抵接部503抵接到引导面154时,因为负荷增大,作业人员容易误会已经完成了对锁定杆50的按压操作。此时,由于还没有完成图像形成单元120HM的锁定解除以及如图20的箭头DR2所示的向上方的移动,因此,如果作业人员勉强地拉出图像形成单元120HM,则会导致周围的部件受损。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抵接部503的第1抵接部503A与引导面154相抵接(图7),因此作业人员可以在按压操作的初始阶段就感觉到规定的负荷,并持续地按压锁定杆50的杆被按压部502。因此,能够避免作业人员在按压操作的过程中把手放开锁定杆50。
在图7及图10所示的状态下按压杆被按压部502时(图7的箭头DR1),锁定杆50绕支点部505转动从而钩506和被卡合部153的卡合被解除。此时,抵接部503的第1抵接部503A成为支点,支点部505成为施重点,图像形成单元120H克服单元施力弹簧152(图10)施加的力而被向上方推升,从而解除定位机构150S对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定位。更详细而言,随着图像形成单元120H向上方移动,外壳被按压部200K(图10)一边压缩单元施力弹簧152一边向上方越过施力突起151的顶端部(图11)。据此,定位机构150S对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定位被解除。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抵接部503A和支点部505的距离(第1距离)被预先设定,以便将抵接部503的第1抵接部503A作为支点,通过让锁定杆50进行使图像形成单元120H向上的推升动作从而解除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定位。
在由定位机构150S的定位被解除之后,如果作业人员进一步按压了杆被按压部502,则抵接部503与引导面154的接触点逐渐地向后方移动,不久第2抵接部503B抵接到引导面154(图8)。然后,在第2抵接部503B成为支点,支点部505成为施重点的情况下,图像形成单元120H接受单元施力弹簧152施加的力而向上方移动(图8的箭头DR2),到达比第1位置靠向上方的第2位置(图9)。据此,抵接部503的第3抵接部503C与引导面154相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抵接部503B和支点部505的距离(第2距离)被预先设定,以便将抵接部503的第2抵接部503B作为支点,通过让锁定杆50进行使图像形成单元120H向上的推升动作,从而使图像形成单元120H向上方推升。
另外,如图11所示,当外壳被按压部200K向上方越过施力突起151时,施力突起151接受单元施力弹簧152施加的力从而促使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推升。因此,与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一边压缩单元施力弹簧152一边使图像形成单元120H推升(使锁定杆50转动)的情况相比较,作业人员不需要大的按压力。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503的第1抵接部503A、第2抵接部503B及第3抵接部503C与支点部505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按第1抵接部503A、第2抵接部503B、第3抵接部503C的顺序增大。换言之,以支点部505作为施重点,其杠杆比按抵接部503的第1抵接部503A、第2抵接部503B及第3抵接部503C的顺序逐渐减小。因此,与第1抵接部503A抵接于引导面154时相比较,在第2抵接部503B及第3抵接部503C的周围抵接于引导面154时,杆被按压部502的按下量能更大地反应到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推升量上。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外壳被按压部200K的移动,能够解除由定位机构150S的定位,并能促使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移动。
另外,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在图像形成单元120H被向箭头DR2方向推升之后,因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自重而钩506与被卡合部153上方的引导面154(上述水平面)相抵接,从而图像形成单元120H被保持在所述第2位置。因此,即使作业人员把手放开锁定杆50,也可以抑制钩506再与被卡合部153相卡合。所以,作业人员能容易且可靠地卸下图像形成单元120H(图11的箭头DR3)。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在作业人员按压锁定杆50的杆被按压部502时第1抵接部503A已经抵接于引导面154的结构中,我们发现了会产生以下问题。图21是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相对比的其它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单元及引导部的剖视图。该其它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单元120HN和设在图中未示出的框体内的主体单元150N。图像形成单元120HN具备显影装置20N和调色剂容器30N。锁定杆50N以可摇动的方式支撑在显影装置20N的图中未示出的外壳。另外,在图21中,对具有与图7类似的结构及功能的部件赋予了与图7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21所示的锁定杆50N中,抵接部503和钩506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固定的。因此,当图像形成单元120HN被安装到框体内,一边压缩定位机构150S的单元施力弹簧152(图11),一边沿图21的箭头DW方向朝下方被推动时,抵接部503与引导面154相抵接,而且,钩506的钩顶端部506S也有时与被卡合部153的倾斜面153S相抵接。这样,如果锁定杆50N同时在两处与主体单元150N相抵接,则难以使钩506和被卡合部153相卡合,发生无法稳定地实现图像形成单元120HN的安装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杆50的结构还具有如下特征。图12及图1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定杆50的分解立体图。图14及图15是锁定杆50的立体图。图16及图17是图像形成单元120H及锁定杆50的分解立体图。图18是图像形成单元120H及主体单元150的剖视图,其中表示锁定杆50的钩506转动的情形。
参照图12至图17,锁定杆50具备杆主体50A和钩部50B。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杆50由两个部件构成。如图12所示,杆主体50A具备所述臂部501、杆被按压部502、抵接部503和引导槽504。另一方面,钩部50B具备所述杆侧卡止部50S、支点部505和钩506。
在形成于杆主体50A的一端部的圆筒状的插入凸缘502A插入到钩部50B的支点部505后,钩部50B可相对于杆主体50A转动。即,钩506可以绕支点部505转动。此时,通过使配置在支点部505周围的圆弧状的引导肋505S与插入凸缘502A相互滑动,从而引导钩506的转动。
进一步,参照图13,杆主体50A还具备主体抵接部50V。主体抵接部50V是配置于引导槽504和插入凸缘502A之间的壁部。另一方面,钩部50B具备钩侧抵接部50T。钩侧抵接部50T是从支点部505朝径向外侧突出设置的突片,如图15所示,其略呈梯形形状。此外,在绕支点部505的旋转方向上,钩侧抵接部50T与杆侧卡止部50S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本实施方式的钩侧抵接部50T及主体抵接部50V构成本发明的联动部。联动部具有如下功能,即,当杆被按压部502绕支点部505向图15的箭头DB方向(与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转动时,联动部使钩506与杆被按压部502一体地转动。
如图14至图17所示,通过将钩部50B安装在杆主体50A,并将插入于引导槽504的引导螺旋桨51与从外壳左壁200L突出设置的螺栓200L3紧固连接,从而锁定杆50以可摇动的方式安装到外壳左壁200L。此外,钩部50B可以相对于杆主体50A转动。
参照图15,在锁定杆50安装到外壳左壁200L后,设置在杆侧卡止部50S和外壳侧卡止部200L2(图7)之间的杆施力弹簧52向图15的箭头DA方向对钩部50B施力。此时,杆施力弹簧52以使钩506与被卡合部153(图7)相卡合的方式对钩506施加绕支点部505朝向第1旋转方向(与图15的箭头DK相反的方向)的力。接着,通过让钩侧抵接部50T的抵接面50T1与主体抵接部50V相抵接,杆主体50A也因杆施力弹簧52施加的力而被向第1旋转方向施力。
此外,在图15中,当作业人员向箭头DB方向按压了杆主体50A的杆被按压部502时,主体抵接部50V向箭头DC方向按压钩侧抵接部50T的抵接面50T1,从而钩506向箭头DK方向转动。即,当作业人员对锁定杆50进行锁定解除动作时,杆主体50A和钩部50B可一体地转动。
进一步,在图15中,在杆主体50A没有受到操作力的状态下,钩部50B可单独地相对于杆主体50A向箭头DK方向转动。此时,钩部50B克服杆施力弹簧52施加的力而绕支点部505转动。
即使是这样的结构,如图18所示,当图像形成单元120H安装到框体101内,一边压缩定位机构150S的单元施力弹簧152(图11),一边沿箭头DW方向朝下方被按压时,也会发生在抵接部503与引导面154相抵接的同时,钩506的钩顶端部506S与被卡合部153的倾斜面153S相抵接的情况(参照图21)。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中可以让钩部50B相对于杆主体50A转动,因此,如图18的箭头DR所示,钩506可暂时向离开被卡合部153的方向转动。因此,在抵接部503抵接于引导面154的情况下可以向下方按压图像形成单元120H,而且,暂时转动的钩506可以利用杆施力弹簧52施加的力恢复到原来的姿势。此时,钩506与被卡合部153相卡合,图像形成单元120H被固定在框体101内的第1位置。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图像形成单元120H安装到第1位置时,即使钩506及抵接部503分别与被卡合部153及引导面154同时抵接,也可利用钩506的转动,顺利实现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安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杆施力弹簧52对钩506施加绕支点部505朝向第1旋转方向的力,以使钩506与被卡合部153相卡合。因此,利用杆施力弹簧52施加的力,可以维持钩506与被卡合部153相卡合的姿势。据此,可以抑制钩506和被卡合部153错误地被解除。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由钩侧抵接部50T及主体抵接部50V构成的联动部。因此,即使钩506可绕支点部505转动,也随着锁定杆50的被按压动作,能够顺利地解除钩506和被卡合部153的卡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杆50通过摇动可在第1姿势和第2姿势之间变更姿势。通过让锁定杆50的钩506与主体单元150的被卡合部153相卡合,图像形成单元120H被锁定在第1位置。此外,通过按压锁定杆50的杆被按压部502,可以解除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锁定,并且,允许图像形成单元120H沿着规定的装卸方向从框体101脱离。由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执行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定位及装卸。此外,当作业人员按压锁定杆50时,由于第1抵接部503A抵接于引导面154,因此在锁定杆50上已经发生有规定的按压负荷。因此,与在锁定杆50具有空隙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发生作业人员的作业失误。
此外,通过让第1抵接部503A发挥支点的作用,可以克服单元施力弹簧152施加的力而能够容易地解除定位机构150S的定位。进一步,钩506可以绕支点部505转动。因此,当图像形成单元120H安装到第1位置时,即使钩506及抵接部503分别与被卡合部153及引导面154同时抵接,也可利用钩506的转动,顺利实现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安装。
进一步,在抵接部503之中第1抵接部503A的杠杆比被设定为相对较大,因此可以克服单元施力弹簧152施加的力而能够容易地解除定位机构150S的定位。此外,由于第2抵接部503B的杠杆比被设定为比第1抵接部503A的杠杆比小,因此在接受单元施力弹簧152施加的力的情况下推升图像形成单元120H时,可以增大锁定杆50的位移量,能够增大相对于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推升量。另外,从图10的状态变为图11的状态时,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移动最需要力量。因此,在图像形成单元120H越过施力突起151的顶端部的顶点之后,向上推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力也可以比较小。在图像形成单元120H越过上述顶点之后,为了增大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位移,即,为了加大锁定杆50的推升位移量,将第2抵接部503B的杠杆比设定得较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1抵接部503A到第3抵接部503C通过抵接部503的圆弧相连接。因此,作业人员通过连续按压锁定杆50,可以进行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锁定解除及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的移动。
以上,说明了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打印机100。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执行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定位及装卸的打印机100。此外,即使在调色剂容器30安装于显影装置20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执行显影装置20的定位及装卸。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变形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图像形成单元120H具备显影装置20及调色剂容器30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图像形成单元120H也可以仅具备显影装置20,或者,图像形成单元120H也可以具备感光鼓121。
(2)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具备作为间隔保持部件的抵接辊211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具备辊形状以外的部件来作为间隔保持部件。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
图像形成单元,可沿规定的装卸方向装卸于所述装置主体;
引导部,配置于所述装置主体,用于引导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装卸;
定位机构,配置于所述引导部,具备第1施力部件和接受所述第1施力部件施加的力而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相抵接的单元抵接部,该定位机构对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1位置的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施力,用于对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进行定位;以及
杆部件,以可摇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可在第1姿势和第2姿势之间变更姿势,所述第1姿势是在所述装置主体内将所述图像形成单元锁定于所述第1位置的姿势,所述第2姿势是解除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所述锁定,并且允许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沿着所述装卸方向从所述装置主体脱离的姿势,其中,
所述引导部具备:
引导面,引导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及
被卡合部,配置于比所述引导面靠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安装方向的顶端侧,
所述杆部件具备:
支点部,成为所述摇动的支点;
被按压部,为了使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从所述装置主体脱离而被按压;
钩,配置在相对于所述支点部与所述被按压部相反的一侧,可绕所述支点部转动,并能与所述引导部的所述被卡合部相卡合;以及
抵接部,配置于所述支点部和所述被按压部之间,能够与所述引导部的所述引导面相抵接,其中,
所述抵接部具备第1抵接部,该第1抵接部与所述支点部隔开第1距离而配置,在所述第1姿势下的所述杆部件的所述钩与所述被卡合部相卡合从而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被锁定在所述第1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1抵接部与所述引导面相抵接,
所述第1抵接部的所述第1距离被如下设定:即,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被锁定在所述第1位置的状态下,如果按压所述杆部件的所述被按压部,所述杆部件绕所述支点部转动从而解除所述钩和所述被卡合部的卡合,并且,所述第1抵接部成为支点,所述支点部成为施重点,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克服所述第1施力部件施加的力而向上方被推升,从而解除所述定位机构对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2施力部件,对所述钩施加绕所述支点部朝向第1旋转方向的力,以使所述钩与所述被卡合部相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部件具备联动部,在所述被按压部绕所述支点部向与所述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转动时,所述联动部使所述钩与所述被按压部一体地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顶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还具备第2抵接部,该第2抵接部在比所述第1抵接部靠向所述被按压部的一侧,与所述支点部隔开比所述第1距离大的第2距离而配置,所述第2抵接部可与所述引导面相抵接,并且,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被锁定于所述第1位置的状态下,该第2抵接部离开所述引导面而配置,
所述第2抵接部的所述第2距离被如下设定:即,在解除了所述定位机构的定位之后,如果进一步按压所述被按压部,所述第2抵接部与所述引导面相抵接,并且,所述第2抵接部成为支点,所述支点部成为施重点,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接受所述第1施力部件施加的力而到达比所述第1位置靠向上方的第2位置,从而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可沿着所述装卸方向从所述装置主体脱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与所述支点部的轴心方向正交的剖面观察,所述抵接部呈圆弧形状,
所述第1抵接部和所述第2抵接部通过所述圆弧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机构的所述单元抵接部具备沿着图像形成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安装方向其顶端逐渐变细的顶端部,
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具备被所述单元抵接部按压的单元被按压部,
配置在所述第1位置的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所述单元被按压部以如下方式与所述单元抵接部相向地配置,即,当所述第1抵接部成为支点,所述支点部成为施重点,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克服所述第1施力部件施加的力而被向上方推升时,所述单元被按压部一边压缩所述第1施力部件一边越过所述单元抵接部的所述顶端部,从而解除所述定位机构对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定位,并且,所述单元抵接部接受所述第1施力部件施加的力从而促使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推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像载体,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所述装置主体,该像载体的周面用于形成静电潜像,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具备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含用于向所述像载体提供显影剂的显影辊,
所述定位机构向使所述显影辊接近所述像载体的方向对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施力,
在所述装置主体内,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被定位于所述第1位置后,所述显影辊与所述像载体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装置具备间隔保持部件,该间隔保持部件配置于所述显影辊的轴向的两端部,与所述像载体的周面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还具备显影剂收容容器,该显影剂收容容器可装卸于所述显影装置,并且,可与所述显影装置一体地装卸于所述装置主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72551 | 2016-09-05 | ||
JP2016172551A JP6544321B2 (ja) | 2016-09-05 | 2016-09-05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6172526A JP6555216B2 (ja) | 2016-09-05 | 2016-09-05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6-172526 | 2016-09-0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97417A true CN107797417A (zh) | 2018-03-13 |
CN107797417B CN107797417B (zh) | 2020-08-18 |
Family
ID=59761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784528.6A Active CN107797417B (zh) | 2016-09-05 | 2017-09-01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012950B2 (zh) |
EP (1) | EP3296818B1 (zh) |
CN (1) | CN10779741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56118A (zh) * | 2018-03-26 | 2019-10-22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液体供应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32644A (zh) * | 2003-03-14 | 2004-09-29 | �ֵܹ�ҵ��ʽ���� | 影像形成设备 |
CN1534399A (zh) * | 2003-03-28 | 2004-10-06 | �ֵܹ�ҵ��ʽ���� | 图像形成设备 |
US20090110448A1 (en) * | 2007-10-26 | 2009-04-30 |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US20090220273A1 (en) * | 2008-02-29 | 2009-09-0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20110293325A1 (en) * | 2010-05-31 | 2011-12-0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Drum Unit, Development Cartridge Detachably Attachable to the Drum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Drum Unit and the Development Cartridge |
US20140099146A1 (en) * | 2012-10-04 | 2014-04-10 | Ricoh Company, Ltd.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4950638A (zh) * | 2014-03-31 | 2015-09-30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盒 |
CN105717765A (zh) * | 2014-12-18 | 2016-06-2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显影盒以及采用该显影盒的成像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89639B2 (ja) * | 2004-02-27 | 2008-05-2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125152B2 (ja) * | 2007-03-05 | 2013-01-23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5417373B2 (ja) | 2011-04-27 | 2014-02-12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ユニット着脱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2017
- 2017-08-29 US US15/688,952 patent/US10012950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8-30 EP EP17001459.1A patent/EP3296818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9-01 CN CN201710784528.6A patent/CN10779741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32644A (zh) * | 2003-03-14 | 2004-09-29 | �ֵܹ�ҵ��ʽ���� | 影像形成设备 |
CN1534399A (zh) * | 2003-03-28 | 2004-10-06 | �ֵܹ�ҵ��ʽ���� | 图像形成设备 |
US20090110448A1 (en) * | 2007-10-26 | 2009-04-30 |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US20090220273A1 (en) * | 2008-02-29 | 2009-09-0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20110293325A1 (en) * | 2010-05-31 | 2011-12-0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Drum Unit, Development Cartridge Detachably Attachable to the Drum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Drum Unit and the Development Cartridge |
US20140099146A1 (en) * | 2012-10-04 | 2014-04-10 | Ricoh Company, Ltd.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4950638A (zh) * | 2014-03-31 | 2015-09-30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盒 |
CN105717765A (zh) * | 2014-12-18 | 2016-06-2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显影盒以及采用该显影盒的成像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56118A (zh) * | 2018-03-26 | 2019-10-22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液体供应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80067451A1 (en) | 2018-03-08 |
US10012950B2 (en) | 2018-07-03 |
CN107797417B (zh) | 2020-08-18 |
EP3296818B1 (en) | 2019-06-12 |
EP3296818A1 (en) | 2018-03-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60281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8693927B2 (en) | Developer cas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 which developer case is applied | |
CN1264854A (zh) | 成像设备、光敏件盒和显像剂盒 | |
JP200633757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160062308A1 (en) |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retaining member that can be pulled out therefrom | |
US11347180B2 (en) | Shipping or storage separator for replaceable units of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 |
US20140084534A1 (en) | Roller Device | |
US20060165455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11720048B2 (en) | Toner cartridge latching | |
CN106094465A (zh) | 显影剂补给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显影剂收容容器 | |
CN106527079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7797417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9280094B1 (en) | Trim bar entry geometry for a dual component development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 |
CN104108616A (zh) | 薄片体供给装置以及具备该薄片体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4909192B (zh) | 片材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648907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3848241A (zh) | 送纸装置以及具备该送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6094467B (zh)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被安装到该装置的显影剂收容容器 | |
JP465238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6094469A (zh) | 显影剂补给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显影剂收容容器 | |
US9804556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facilitates positioning and attachment/detachment of image forming unit | |
JP652014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710562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1190884A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1190882A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