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91261A - 机器人及其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机器人及其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91261A
CN107791261A CN201610805488.4A CN201610805488A CN107791261A CN 107791261 A CN107791261 A CN 107791261A CN 201610805488 A CN201610805488 A CN 201610805488A CN 107791261 A CN107791261 A CN 107791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bot
pin
crus secunda
lateral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054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91261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Netfli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uangqi Hez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uangqi Hezh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uangqi Hez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0548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9126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92023 priority patent/WO201804073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791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1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91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12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3/00Controls for manipu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16Programme contr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及其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该机器人活动控制方法包括:在机器人的第一脚在前、第二脚在后时,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其中,向前拖动为向机器人的活动方向拖动,拖动为与地面接触的拖动;当第二脚移动到与第一脚在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当第二脚的第二侧放下时,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以及当第一脚移动到与第二脚在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通过本发明,解决了机器人在腿关节少时行走速度慢的问题。

Description

机器人及其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器人及其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机器人在行走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几乎所有的双足机器人行走的最大速度,受到关节数的限制,关节数越多的条件下,行走的速度才有可能越快。机器人行走的最大速度还受到腿长度的限制,在关节数较少并且脚长度较低的条件下,无法实现高速的行走。
针对相关技术中机器人在腿关节少时行走速度慢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及其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以解决机器人在腿关节少时行走速度慢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器人活动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机器人的第一脚在前、第二脚在后时,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其中,向前拖动为向机器人的活动方向拖动,拖动为与地面接触的拖动;当第二脚移动到与第一脚在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当第二脚的第二侧放下时,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以及当第一脚移动到与第二脚在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
进一步地,机器人的每条腿有两个腿关节,机器人的每条腿上设置有脚,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包括:控制第二脚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上提,以及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包括:控制第一脚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上提。
进一步地,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包括:控制第二脚的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下放至第二脚的内外侧水平,以及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包括:控制第一脚的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下放至第一脚的内外侧水平。
进一步地,在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获取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其中,活动方向控制指令为控制机器人的活动方向的指令;以及解析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得到与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对应的活动方向。
进一步地,在得到与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对应的活动方向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根据活动方向控制机器人的活动,其中,活动方向包括前进,后退,向前左,向前右,向后左,向后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机器人活动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机器人的第一脚在前、第二脚在后时,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其中,向前拖动为向机器人的活动方向拖动,拖动为与地面接触的拖动,第一控制单元还用于在第二脚移动到与第一脚在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第二脚的第二侧放下时,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第二控制单元还用于当第一脚移动到与第二脚在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
进一步地,机器人的每条腿有两个腿关节,机器人的每条腿上设置有脚,第一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第二脚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上提,以及第二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第一脚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上提。
进一步地,第一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第二脚的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下放至第二脚的内外侧水平,以及第二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第一脚的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下放至第一脚的内外侧水平。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在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之前,获取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其中,活动方向控制指令为控制机器人的活动方向的指令;以及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得到与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对应的活动方向。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方向控制单元,用于在得到与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对应的活动方向之后,根据活动方向控制机器人的活动,其中,活动方向包括前进,后退,向前左,向前右,向后左,向后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第一腿,第一腿上设置有两个腿关节,第一腿上设置有第一脚;第二腿,第二腿上设置有两个腿关节,第二腿上设置有第二脚;以及控制器,与第一腿和第二腿连接,用于在机器人的第一脚在前、第二脚在后时,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其中,向前拖动为向机器人的活动方向拖动,拖动为与地面接触的拖动;在第二脚移动到与第一脚在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在第二脚的第二侧放下时,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当第一脚移动到与第二脚在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
进一步地,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二脚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上提,以及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脚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上提。
进一步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第二脚的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下放至第二脚的内外侧水平,以及控制器还用于控制第一脚的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下放至第一脚的内外侧水平。
进一步地,机器人的第一脚外侧底部的表面粗糙度和机器人的第二脚外侧底部的表面粗糙度均小于第一预设数值。
进一步地,机器人的第一脚内侧底部的表面粗糙度和机器人的第二脚内侧底部的表面粗糙度均大于第二预设数值。
进一步地,机器人的第一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和机器人的第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均大于预设面积。
进一步地,机器人的第一腿的长度和第二腿的长度均小于等于15厘米。
本发明通过在机器人的第一脚在前、第二脚在后时,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其中,向前拖动为向机器人的活动方向拖动,拖动为与地面接触的拖动;当第二脚移动到与第一脚在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当第二脚的第二侧放下时,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以及当第一脚移动到与第二脚在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解决了机器人在腿关节少时行走速度慢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提高腿关节少的机器人行走速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机器人活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机器人活动控制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机器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器人活动控制方法。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机器人活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在机器人的第一脚在前、第二脚在后时,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
在本实施例中,机器人的第一脚可以为左脚,第二脚为右脚,也可以是第一脚为右脚,第二脚为左脚。第二脚的第一侧可以是外侧,第二脚的第二侧是内侧;也可以第二脚的第一侧时内侧,第二脚的第二侧是外侧。其中,向前拖动为向机器人的活动方向拖动,拖动为与地面接触的拖动,在拖动过程中脚的一侧始终不离开地面;在机器人的第一脚在前、第二脚在后时,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可以是控制机器人的第二脚的内侧向前拖动、外侧向上提,也可以是控制机器人的第二脚的外侧向前拖动、内侧向上提。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机器人活动的起始状态为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此时,控制机器人的右脚的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上提,在此过程中,机器人的左脚保持不动,右脚的外侧与地面接触向前拖动,右脚外侧一边拖动内侧一边向上提,右脚内侧向上提起的角度可以根据预先的设定进行控制。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机器人两脚平齐,此时,机器人的第一脚可以一侧向前拖动,另一侧先向上提再向下放,以实现第一脚在前,第二脚在后。
可选地,机器人的每条腿有两个腿关节,机器人的每条腿上设置有脚,例如可以是在每条腿的末端设置有脚,其中,脚通过第一关节与腿部连接,在腿部还设置有第二关节,第二关节将腿分为上下两部分。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包括:控制第二脚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上提,例如,在机器人的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时,控制右脚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上提。也可以是在机器人的右脚在前,左脚在后时,控制左脚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上提。
步骤S104:当第二脚移动到与第一脚在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
活动方向可以是机器人的活动方向,例如,机器人前进,则活动方向即为向前,如果机器人在后退,则活动方向即为向后,当第二脚移动到与第一脚在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例如,机器人的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控制机器人右脚外侧贴着地面向前拖动,内侧向上提,当机器人右脚移动到与左脚在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右脚外侧继续向前拖动,内侧向下放。
可选地,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可以是:控制第二脚的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下放至第二脚的内外侧水平,第二脚的内侧向下放也可以是放至第二脚的内外侧与地面贴合,例如,在一些有坡度或者不平坦的地面上,第二脚的内侧向下放至与地面贴合,可以增加活动的稳定性。
步骤S106:当第二脚的第二侧放下时,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
在第二脚的第二侧放下之后,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其中,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可以是:控制第一脚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上提。
可选地,在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之前,获取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其中,活动方向控制指令为控制机器人的活动方向的指令;解析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得到与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对应的活动方向。
在控制机器人活动之前,获取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其中,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可以是语音指令,例如,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可以是“前进”的语音指令,或者是“后退”的指令,活动方向控制指令还可以是遥控器控制或者计算机通过无线网络等发出的指令,通过活动方向控制指令控制机器人的活动,其中,机器人设置有指令获取机构,通过指令获取机构获取活动方向控制指令,机器人在接收活动方向控制指令之后,解析控制指令,得到控制指令中携带的活动方向,然后根据解析得到的活动方向控制机器人的活动。
步骤S108:当第一脚移动到与第二脚在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
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可以是:控制第一脚的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下放至第一脚的内外侧水平。
可选地,在得到与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对应的活动方向之后,根据活动方向控制机器人的活动,其中,活动方向包括前进,后退,向前左,向前右,向后左,向后右。机器人的活动方向可以是前进、后退的直线活动,也可以是前向左,前向右,后向左,后向右等转弯的活动,在控制机器人进行转弯的活动时,关节转动比直线活动的关节转动更大,例如,在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时,控制右脚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上提,到右脚与左脚在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右脚外侧继续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下放,此时,活动方向可以是前向左的方向。
由于机器人在腿关节数量不同时,行走的方法不同,因此,通过本发明的方案能够实现在机器人只有两个腿关节时两脚在地面拖动快速行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机器人前进两步的动作具有五个节点,第一个点为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接着右脚外侧往前拖动的同时内侧往上提,左脚保持不动,当右脚与左脚在运动方向平齐时,此为第二个节点;然后右脚一边往下放的同时一边继续往前拖动,左脚还是保持不动,当右脚放在地上时,此时为第三个点;然后右脚保持不动,左脚外侧向前拖动的同时内侧向上提,直到左脚与右脚在运动方向平齐,这为第四个点;接着右脚保持不动左脚外侧往前拖动的同时内侧往下放,当左脚落地静止时,此为第五个点。上述五个节点串起来即可组成前进的两步,重复这五个节点即可以使机器人一直前进或者后退。由于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不脱离地面,在地面滑步,在机器人的腿关节只有两个,且腿长较短的情况下,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实现机器人的快速行走。
该实施例采用在机器人的第一脚在前、第二脚在后时,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其中,向前拖动为向机器人的活动方向拖动,拖动为与地面接触的拖动;当第二脚移动到与第一脚在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当第二脚的第二侧放下时,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以及当第一脚移动到与第二脚在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从而解决了机器人在腿关节少时行走速度慢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提高腿关节少的机器人行走速度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机器人活动控制装置的示意图,该机器人活动控制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机器人活动控制方法,如图2所示,该机器人活动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10,用于在机器人的第一脚在前、第二脚在后时,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其中,向前拖动为向机器人的活动方向拖动,拖动为与地面接触的拖动。
第一控制单元10还用于在第二脚移动到与第一脚在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
第二控制单元20,用于在第二脚的第二侧放下时,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
第二控制单元20还用于当第一脚移动到与第二脚在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
可选地,机器人的每条腿有两个腿关节,机器人的每条腿上设置有脚,第一控制单元10还用于控制第二脚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上提,第二控制单元20还用于控制第一脚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上提。
可选地,第一控制单元10还用于控制第二脚的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下放至第二脚的内外侧水平,第二控制单元20还用于控制第一脚的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下放至第一脚的内外侧水平。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在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之前,获取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其中,活动方向控制指令为控制机器人的活动方向的指令;还包括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得到与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对应的活动方向。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方向控制单元,用于在得到与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对应的活动方向之后,根据活动方向控制机器人的活动,其中,活动方向包括前进,后退,向前左,向前右,向后左,向后右。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单元10与第二控制单元20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控制单元10和第二控制单元20可以集成在一个控制芯片上。
该实施例采用第一控制单元10,用于在机器人的第一脚在前、第二脚在后时,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其中,向前拖动为向机器人的活动方向拖动,拖动为与地面接触的拖动;第一控制单元10还用于在第二脚移动到与第一脚在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第二控制单元20,用于在第二脚的第二侧放下时,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以及第二控制单元20还用于当第一脚移动到与第二脚在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从而解决了机器人在腿关节少时行走速度慢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提高腿关节少的机器人行走速度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器人。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机器人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机器人包括:
第一腿30,第一腿30上设置有两个腿关节,第一腿30上设置有第一脚。
第二腿40,第二腿40上设置有两个腿关节,第二腿40上设置有第二脚。
控制器50,与第一腿30和第二腿40连接,用于在机器人的第一脚在前、第二脚在后时,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其中,向前拖动为向机器人的活动方向拖动,拖动为与地面接触的拖动;在第二脚移动到与第一脚在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在第二脚的第二侧放下时,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当第一脚移动到与第二脚在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
可选地,控制器50用于控制第二脚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上提,以及控制器50用于控制第一脚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上提。
可选地,控制器50还用于控制第二脚的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下放至第二脚的内外侧水平,控制器50还用于控制第一脚的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下放至第一脚的内外侧水平。
可选地,机器人的第一脚外侧底部的表面粗糙度和机器人的第二脚外侧底部的表面粗糙度均小于第一预设数值。
机器人两脚外侧底部的表面粗糙度能够影响机器人的滑步速度,脚外侧底部的表面粗糙度越小,机器人在行走时,与地面的摩擦力越小,滑动速度越快,因此机器人的第一脚外侧底部的表面粗糙度和机器人的第二脚外侧底部的表面粗糙度均小于第一预设数值,第一预设数值可以是预先设定的表面粗糙度的数值。
可选地,机器人的第一脚内侧底部的表面粗糙度和机器人的第二脚内侧底部的表面粗糙度均大于第二预设数值。
机器人两脚底内侧的表面粗糙度越大,脚底内侧在向上提和向下放的过程中,机器人越稳定,因此,机器人的第一脚内侧底部的表面粗糙度和机器人的第二脚内侧底部的表面粗糙度均大于第二预设数值,第二预设数值与第一预设数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可选地,可以通过变换机器人脚底材料的材质的方法来调整机器人两脚底内侧和外侧的表面粗糙度。
可选地,机器人的第一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和机器人的第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均大于预设面积。
增大机器人的两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能够提高机器人活动的稳定性,防止机器人摔倒,因此,机器人的第一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和机器人的第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均大于预设面积,可选地,预设面积可以根据机器人的高度、重量、腿长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同时,机器人的两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还会影响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将机器人两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能够提高机器人活动的稳定性。
可选地,机器人的第一腿30的长度和第二腿40的长度均小于等于15厘米。
在该实施例中,机器人的第一腿30的长度和第二腿40的长度均小于等于15厘米,在机器人腿长只有15厘米的情况下,通过本实施例的行走方案,在机器人只有两个腿关节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快速行走,例如,在两腿长度都为15厘米时,行走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2厘米。在机器人的两腿更短时,无法设置更多的关节,在只有两个关节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机器人的快速行走。
可选地,在机器人滑步行走过程中,一旦重心发生偏离,也即,身体中线出现偏差,如果机器人重心越高,则偏向的力越大,如果要使机器人恢复平衡,则需要更大的力量,所以机器人重心高,不易控制平衡,为了提高滑步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需要机器人的重心较低,重心离腿越近,则行走过程越稳定。
该实施例采用第一腿30,第一腿30上设置有两个腿关节,第一腿30上设置有第一脚,第二腿40,第二腿40上设置有两个腿关节,第二腿40上设置有第二脚,控制器50,与第一腿30和第二腿40连接,用于在机器人的第一脚在前、第二脚在后时,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其中,向前拖动为向机器人的活动方向拖动,拖动为与地面接触的拖动;在第二脚移动到与第一脚在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在第二脚的第二侧放下时,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当第一脚移动到与第二脚在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从而解决了机器人在腿关节少时行走速度慢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提高腿关节少的机器人行走速度的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机器人活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机器人的第一脚在前、第二脚在后时,控制所述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其中,所述向前拖动为向所述机器人的活动方向拖动,所述拖动为与地面接触的拖动;
当所述第二脚移动到与所述第一脚在所述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所述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
当所述第二脚的第二侧放下时,控制所述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以及
当所述第一脚移动到与所述第二脚在所述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所述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的每条腿有两个腿关节,所述机器人的每条腿上设置有脚,
控制所述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包括:控制所述第二脚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上提,以及
控制所述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包括:控制所述第一脚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上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控制所述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包括:控制所述第二脚的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下放至所述第二脚的内外侧水平,以及
控制所述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包括:控制所述第一脚的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下放至所述第一脚的内外侧水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活动方向控制指令为控制所述机器人的活动方向的指令;以及
解析所述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得到与所述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对应的活动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得到与所述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对应的活动方向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活动方向控制所述机器人的活动,其中,所述活动方向包括前进,后退,向前左,向前右,向后左,向后右。
6.一种机器人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机器人的第一脚在前、第二脚在后时,控制所述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其中,所述向前拖动为向所述机器人的活动方向拖动,所述拖动为与地面接触的拖动,
第一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脚移动到与所述第一脚在所述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所述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以及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脚的第二侧放下时,控制所述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
第二控制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脚移动到与所述第二脚在所述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所述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的每条腿有两个腿关节,所述机器人的每条腿上设置有脚,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脚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上提,以及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脚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上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脚的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下放至所述第二脚的内外侧水平,以及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脚的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下放至所述第一脚的内外侧水平。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控制所述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之前,获取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活动方向控制指令为控制所述机器人的活动方向的指令;以及
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得到与所述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对应的活动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方向控制单元,用于在得到与所述活动方向控制指令对应的活动方向之后,根据所述活动方向控制所述机器人的活动,其中,所述活动方向包括前进,后退,向前左,向前右,向后左,向后右。
11.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腿,所述第一腿上设置有两个腿关节,所述第一腿上设置有第一脚;
第二腿,所述第二腿上设置有两个腿关节,所述第二腿上设置有第二脚;以及
控制器,与所述第一腿和所述第二腿连接,用于在所述机器人的第一脚在前、第二脚在后时,控制所述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其中,所述向前拖动为向所述机器人的活动方向拖动,所述拖动为与地面接触的拖动;在所述第二脚移动到与所述第一脚在所述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所述第二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在所述第二脚的第二侧放下时,控制所述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上提;当所述第一脚移动到与所述第二脚在所述活动方向平齐时,控制所述第一脚的第一侧向前拖动且第二侧向下放。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脚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上提,以及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脚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上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脚的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下放至所述第二脚的内外侧水平,以及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脚的外侧向前拖动且内侧向下放至所述第一脚的内外侧水平。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的第一脚外侧底部的表面粗糙度和所述机器人的第二脚外侧底部的表面粗糙度均小于第一预设数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的第一脚内侧底部的表面粗糙度和所述机器人的第二脚内侧底部的表面粗糙度均大于第二预设数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的第一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和所述机器人的第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均大于预设面积。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的第一腿的长度和第二腿的长度均小于等于15厘米。
CN201610805488.4A 2016-09-05 2016-09-05 机器人及其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77912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05488.4A CN107791261B (zh) 2016-09-05 2016-09-05 机器人及其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PCT/CN2017/092023 WO2018040737A1 (zh) 2016-09-05 2017-07-06 机器人及其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05488.4A CN107791261B (zh) 2016-09-05 2016-09-05 机器人及其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1261A true CN107791261A (zh) 2018-03-13
CN107791261B CN107791261B (zh) 2021-10-26

Family

ID=61299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05488.4A Active CN107791261B (zh) 2016-09-05 2016-09-05 机器人及其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91261B (zh)
WO (1) WO2018040737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57A (zh) * 1992-12-01 1995-01-11 柳沢健 行走机器人
CN1290590A (zh) * 1999-09-20 2001-04-11 索尼公司 机器人的步行控制装置和步行控制方法
JP2004154183A (ja) * 2002-11-01 2004-06-03 Takara Co Ltd 2足歩行リモコン玩具
US20100170357A1 (en) * 2009-01-08 2010-07-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obot joint driving apparatus and robot having the same
JP2012040644A (ja) * 2010-08-19 2012-03-01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歩行ロボットのzmp制御装置
CN103895016A (zh) * 2012-12-27 2014-07-0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机器人步态的方法
CN104228993A (zh) * 2014-10-17 2014-12-24 浙江大学 一种快速行走的双足机器人
CN105511465A (zh) * 2015-12-02 2016-04-20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足机器人的步态控制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92455B2 (en) * 2002-02-15 2006-01-31 Sony Corporation Leg device for leg type movable robo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leg type movable robot
CN100594459C (zh) * 2008-10-28 2010-03-1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仿人机器人稳定行走的脚着地时间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910218B (zh) * 2012-10-17 2015-02-18 同济大学 一种具有屈膝行为的双足被动行走步态控制方法
CN103625571B (zh) * 2013-11-20 2015-12-09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机器人行走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04298243B (zh) * 2014-08-19 2017-02-1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仿人机器人不平整地面行走的稳定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57A (zh) * 1992-12-01 1995-01-11 柳沢健 行走机器人
CN1290590A (zh) * 1999-09-20 2001-04-11 索尼公司 机器人的步行控制装置和步行控制方法
JP2004154183A (ja) * 2002-11-01 2004-06-03 Takara Co Ltd 2足歩行リモコン玩具
US20100170357A1 (en) * 2009-01-08 2010-07-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obot joint driving apparatus and robot having the same
JP2012040644A (ja) * 2010-08-19 2012-03-01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歩行ロボットのzmp制御装置
CN103895016A (zh) * 2012-12-27 2014-07-0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机器人步态的方法
CN104228993A (zh) * 2014-10-17 2014-12-24 浙江大学 一种快速行走的双足机器人
CN105511465A (zh) * 2015-12-02 2016-04-20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足机器人的步态控制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40737A1 (zh) 2018-03-08
CN107791261B (zh) 2021-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ark et al. Variable-speed quadrupedal bounding using impulse planning: Untethered high-speed 3d running of mit cheetah 2
WO2017181976A1 (zh) 提高六足机器人行走稳定性的步态规划方法
CN104924294B (zh) 具有并联腰结构的四足机器人
CN105667624A (zh) 电驱动四足仿生机器人
CN105773618B (zh) 一种六足机器人行走的实现方法
CN206732995U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用底座
CN109807901A (zh) 一种六足机器人及其足端轨迹的规划方法
CN108009680A (zh)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仿人机器人步态规划方法
CN108089583B (zh) 一种多足机器人运动过渡的方法和装置
Austin et al. Leg design to enable dynamic running and climbing on bobcat
CN106354137A (zh) 应用于四足仿生机器人的静步态和对角小跑步态切换算法
CN107791261A (zh) 机器人及其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JP5612763B2 (ja) 多足歩行装置
CN110550123A (zh) 一种仿生机器人
CN107416064A (zh) 一种四足机器人坡面运动质心调整方法
CN205524566U (zh) 一种液压驱动四足仿生机器人
CN106426117A (zh) 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及其爬行、越障方法
KR20200099664A (ko) 로봇의 보행 제어시스템 및 제어방법
CN111358667A (zh) 基于关节应力的下肢外骨骼人机交互运动控制的方法
CN105353760B (zh) 基于支撑域位置反馈的足式机器人机身摆动幅度规划方法
CN205689623U (zh) 一种生产线输送装置
CN211001614U (zh) 一种仿生机器人的腿部远程控制系统
US20180186002A1 (en) Robot, robot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Kwak et al. Development of a quadruped robot with redundant DOFs for high-degree of functionality and adaptation
Fang et al. A walking and climbing quadruped robot capable of ground-wall transition: design, mobility analysis and gait plann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12

Address after: 221400 Shuangtang town industrial cluster, Xinyi City,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Xuzhou Netfli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Nanhai Road, West Guangxi Temple Road North Sunshine Huayi Building 1 15D-02F

Applicant before: SHEN ZHEN KUANG-CHI HEZHONG TECHNOLOG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