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31884B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731884B CN107731884B CN201711156571.4A CN201711156571A CN107731884B CN 107731884 B CN107731884 B CN 107731884B CN 201711156571 A CN201711156571 A CN 201711156571A CN 107731884 B CN107731884 B CN 10773188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color
- color region
- light
- reg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2346 layers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092 metal group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1
- 235000019557 luminan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25 hole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81 excited stat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37 deposi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3 ground stat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15 recomb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798 recomb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区域,像素区域包括第一颜色区域、第二颜色区域和第三颜色区域;第一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第三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每一发光单元包括远离基板方向设置的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以及第二电极;第二电极为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电极;第一颜色区域中的第二电极为第一颜色区域电极,第二颜色区域中的第二电极为第二颜色区域电极,第三颜色区域中的第二电极为第三颜色区域电极;第三颜色区域电极的透射率小于第一颜色区域电极的透射率。本发明以实现减小大视角色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又称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指发光材料在电场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发光的现象。与液晶显示(LCD)装置相比,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更轻薄,具有更好的视角和对比度等,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理想状况下,不同颜色发光区域的发光亮度随着视角增加具有相同程度的衰减,如此才不会造成色偏,但是由于不同颜色发光区域的发光亮度随着视角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衰减。例如,对于正视角下发光颜色为白色的光而言,用户在一个大视角下(大体为40°~70°)看到的却是蓝色,即白色画面在大视角下偏蓝。对于显示面板来说,大视角色偏的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实现减小大视角色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区域,所述像素区域包括第一颜色区域、第二颜色区域和第三颜色区域;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所述第三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和位于所述基板一侧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每一所述发光单元位于一个所述像素区域中;每一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远离所述基板方向设置的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以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电极;
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中的所述第二电极为第一颜色区域电极,所述第二颜色区域中的所述第二电极为第二颜色区域电极,所述第三颜色区域中的所述第二电极为第三颜色区域电极;
所述第三颜色区域电极的透射率小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电极的透射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所述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区域,一个像素区域中包括一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其中第二电极为出光侧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成微腔结构。像素区域包括至少第一颜色区域、第二颜色区域和第三颜色区域,第一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第三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三颜色区域中的第二电极的透射率小于第一颜色区域中的第二电极的透射率,减小第一颜色区域发出的光线与第三颜色区域发出光线之间的发光亮度的衰减程度差异,从而减小大视角色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相对亮度随视角变化的实验结果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相对亮度随视角变化的实验结果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相对亮度随视角变化的实验结果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01和围绕显示区101的非显示区102,显示区101包括多个像素区域S1,多个像素区域S1呈阵列排布,像素区域S1至少包括第一颜色区域S11、第二颜色区域S12和第三颜色区域S13,第一颜色区域S11的发光波长大于第二颜色区域S12的发光波长,第二颜色区域S12的发光波长大于第三颜色区域S13的发光波长。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0和位于基板10一侧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70,每一发光单元70位于一个像素区域S1中,每一发光单元70包括远离基板10方向设置的第一电极20、发光功能层60以及第二电极50,第二电极50为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电极。示例性地,显示面板为顶发射式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第一电极20为显示面板的像素电极(阳极),第二电极50为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阴极),阳极为反射电极,阴极为半透半反电极,这里的反射电极指的是其具有光学反射特性,半透半反电极指的是其具有光学半透半反特性,照射到半透半反电极上的光线中的一部分发生反射而另一部分发生透射。反射电极和半透半反电极形成微腔结构。
参考图2,发光功能层60包括第一辅助功能层31、发光材料层30以及第二辅助功能层41。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第一辅助功能层31、发光材料层30及第二辅助功能层41可通过蒸镀方式形成。第一辅助功能层31为空穴型的辅助功能层,例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及电子阻挡层中的一层或几层。图2中示例性地设置第一辅助功能层31包括空穴注入层311和空穴传输层312。第二辅助功能层41为电子型的辅助功能层,其可以包括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及空穴阻挡层中的一层或几层。图2中示例性地设置第二辅助功能层41包括电子注入层411和电子传输层412。由于第一颜色区域S11、第二颜色区域S12和第三颜色区域S13的发光波长不同,因此需要为不同发光波长的像素区域S1对应的微腔结构设置不同的有效腔长,微腔结构的有效腔长是指光在微腔结构中的光学路径长度(若一个发光单元70中的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50之间的距离为t,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50之间所有膜层的等效折射率为n,则有效腔长T满足:T=n*t)。图2中示例性地通过第一辅助功能层31的空穴传输层312来调整微腔结构的有效腔长,本实施例中将调整微腔结构的有效腔长的空穴传输层312称为空穴传输辅助层313。
参考图2,当电压被施加到第一电极20与第二电极50上时,空穴和电子分别传输移动至发光功能层60中的发光材料层30,二者在发光材料层30中复合形成激子,激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将能量传递给发光材料层30中的发光材料,并激发发光材料中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能量通过辐射失活产生光子,释放出光能。发光材料层30中形成的光线在微腔结构中来回反射并发生光学干涉,实际上,由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50形成的微腔结构是一种法布里-玻罗腔,法布里-玻罗腔内发生的是多光束干涉的现象,对于出射光束的光强、色纯度或色坐标等的控制,可以通过改变法布里-波罗腔的腔长、法布里-波罗腔内的介质的折射率以及法布里-波罗腔的半透半反膜的透射率来实现。一般而言,波长越长的光线越容易被介质吸收,波长越短的光线越容易穿透介质,而随着视角的增加,光线在介质中经过的路程会相应地增加,因此波长越长的光线随着视角的增加会有更快的衰减,并由此导致色偏现象的发生,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对法布里-波罗腔的半透半反膜的透射率的研究来减小大视角色偏。
为了清晰起见,将第二电极50位于不同像素区域S1的部分给出单独的名称和标记,参考图2,第一颜色区域S11中的第二电极50为第一颜色区域电极511,第二颜色区域S12中的第二电极50为第二颜色区域电极512,第三颜色区域S13中的第二电极50为第三颜色区域电极51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大视角色偏的问题,可以设置第三颜色区域电极513的透射率小于第一颜色区域电极511的透射率。需要说明的是,顶发射式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是为了解释本发明而给出的一种示例,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是具有微腔结构的显示面板均可以采用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来解决其大视角色偏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仅是以第一电极为阳极层,第二电极为阴极层的顶发射结构为例。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本申请其他实现方式中,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也可以为底发射型面板,相应的,第一电极为半透明的阳极层,第二电极为起反射作用的阴极层,相应的,第二辅助功能层41为空穴型的辅助功能层,例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及电子阻挡层中的一层或几层,而第一辅助功能层31为电子型的辅助功能层,其可以包括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及空穴阻挡层中的一层或几层,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此外,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及空穴阻挡层这些膜层并不都是必须的,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其中的某些功能膜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区域,一个像素区域中包括一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其中第二电极为出光侧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成微腔结构。像素区域至少包括第一颜色区域、第二颜色区域和第三颜色区域,第一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第三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由于波长越长的光线越容易被介质吸收,而随着视角的增加,光线在介质中经过的路程会相应地增加,因此波长越长的光线的发光亮度随着视角的增加会有更快的衰减,因此随着视角的增加,第一颜色区域发出的光线相对于第二颜色区域来说发光亮度衰减得更快,第二颜色区域发出的光线相对于第三颜色区域来说发光亮度衰减得更快,第一颜色区域发出的光线相对于第三颜色区域来说发光亮度的衰减程度相差比较大,成为了大视角色偏的主要成因,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三颜色区域中的第二电极的透射率小于第一颜色区域中的第二电极的透射率,减小第一颜色区域发出的光线与第三颜色区域发出光线之间的发光亮度的衰减程度差异,从而减小大视角色偏。
表1色偏程度随着第一颜色区域电极透射率与第三颜色区域电极透射率的比值的变化关系
表1为色偏程度随着第一颜色区域电极透射率与第三颜色区域电极透射率的比值的变化关系,显示面板采用的是图2所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选定一特定观察角度,由于显示面板只是在大视角(大体为40°~70°)时才会产生人眼可见的色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选定40°~70°内的任一视角(例如50°或60°,40°~70°内的任一视角均符合表1),通过改变第一颜色区域电极511透射率与第三颜色区域电极513透射率的比值观察色偏的情况,具体如表1所示,透射率比值(指的是第一颜色区域电极511透射率与第三颜色区域电极513透射率的比值)在(0.1,1.1)范围内时,色偏程度较大;透射率比值在[1.1,1.4)范围内时,色偏程度较小;透射率比值在[1.4,1.7)范围内时,色偏程度较小;透射率比值在[1.7,2.0]范围内时,色偏程度较小;透射率比值在(2.0,10.0)范围内时,色偏程度较大。为了使色偏程度较小,可以设置第一颜色区域电极511的透射率与第三颜色区域电极513的透射率的比值为1.1~2,这里的数值范围包括两侧的端点值。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视角的增加,第一颜色区域S11发出的光线相对于第二颜色区域S12来说发光亮度衰减得更快,第二颜色区域S12发出的光线相对于第三颜色区域S13来说发光亮度衰减得更快,第一颜色区域S11发出的光线相对于第三颜色区域S13来说发光亮度的衰减程度相差比较大,成为了大视角色偏的主要成因,上述实施例中设置第三颜色区域S13中的第二电极50的透射率小于第一颜色区域S11中的第二电极50的透射率,减小第一颜色区域S11发出的光线与第三颜色区域S13发出光线之间的发光亮度的衰减程度差异,即,使第一颜色区域S11发出的光线随视角增大而衰减的程度与第三颜色区域S13一致。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第一颜色区域S11发出的光线随视角增大而衰减的程度与第二颜色区域S12以及第三颜色区域S13三者相一致,以便进一步地减小色偏,可以设置第三颜色区域S13中的第二电极50的透射率小于第二颜色区域S12中的第二电极50的透射率,第二颜色区域S12中的第二电极50的透射率小于第一颜色区域S11中的第二电极50的透射率。
可选地,参考图2,第一颜色区域S11的发光颜色为红色(R),第二颜色区域S12的发光颜色为绿色(G),第三颜色区域S13的发光颜色为蓝色(B)。可以通过红色(R)、绿色(G)、蓝色(B)混合形成其他颜色并实现显示面板的彩色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些可以实现改变第二电极50透射率的典型方式,但并不以此为限。
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相对亮度随视角变化的实验结果图,参考图2和图3,图3中的实验数据是以图2所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为基础,且第一颜色区域S11的发光颜色为红色(R),第二颜色区域S12的发光颜色为绿色(G),第三颜色区域S13的发光颜色为蓝色(B),第一颜色区域电极511、第二颜色区域电极512和第三颜色区域513采用相同的材料沉积工艺制作且具有相同的厚度(12nm)。需要说明的是,需要显示的颜色可以由红色、绿色和蓝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形成,例如,白光可以由亮度相等的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形成,如果同时以相同的比例减弱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的亮度,最终合成的光的色度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白光。因此可以将正视角(0°)下的发光亮度作为基准,将其它角度下的发光亮度与正视角下的发光亮度的比值作为研究的对象。相对亮度指的正是其它角度下的发光亮度与正视角下的发光亮度的比值。图3中横坐标代表的是视角的大小,纵坐标代表的是相对亮度。第一颜色区域S11、第二颜色区域S12和第三颜色区域S13的相对亮度均随着视角的增加而减小,0°~40°的视角范围内,第一颜色区域S11、第二颜色区域S12和第三颜色区域S13的相对亮度相差比较小,不会产生人眼可见的色偏;在40°~70°的视角范围内,第一颜色区域S11和第三颜色区域S13的相对亮度相差比较大,是色偏产生的主要原因。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相对亮度随视角变化的实验结果图,与图3中实验条件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与图3中实验条件不同的是,第三颜色区域电极513的厚度大于第一颜色区域电极511的厚度。其中,第一颜色区域电极511的厚度为12nm,第二区域颜色电极512的厚度为12nm,第三颜色区域电极513的厚度为16nm。由于第三颜色区域电极513的厚度大于第一颜色区域电极511的厚度,使得第三颜色区域电极513的透射率小于第一颜色区域电极511的透射率,相对于图3来说,图4所示的第一颜色区域S11发出的光线与第三颜色区域S13发出光线之间的相对亮度差异减小,即第一颜色区域S11发出的光线与第三颜色区域S13发出光线之间的发光亮度的衰减程度差异减小,从而减小了大视角色偏。
表2色偏程度随着第三颜色区域电极厚度与第一颜色区域电极厚度的比值的变化关系
厚度比值 | 色偏程度 |
(0.1,1.2) | 较大 |
[1.2,1.4) | 较小 |
[1.4,1.6) | 较小 |
[1.6,1.8] | 较小 |
(1.8,10.0) | 较大 |
表2为色偏程度随着第三颜色区域电极厚度与第一颜色区域电极厚度的比值的变化关系,显示面板采用的是图2所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选定一特定观察角度,由于显示面板只是在大视角(大体为40°~70°)时才会产生人眼可见的色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选定40°~70°内的任一视角(例如50°或60°,40°~70°内的任一视角均符合表2),通过改变第三颜色区域电极513厚度与第一颜色区域电极511厚度的比值观察色偏的情况,具体如表2所示,厚度比值(指的是第三颜色区域电极513厚度与第一颜色区域电极511厚度的比值)在(0.1,1.2)范围内时,色偏程度较大;厚度比值在[1.2,1.4)范围内时,色偏程度较小;厚度比值在[1.4,1.6)范围内时,色偏程度较小;厚度比值在[1.6,1.8]范围内时,色偏程度较小;厚度比值在(1.8,10.0)范围内时,色偏程度较大。为了使色偏程度较小,可以设置第三颜色区域电极513的厚度与第一颜色区域电极511的厚度的比值为1.2~1.8,这里的数值范围包括两侧的端点值。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相对亮度随视角变化的实验结果图,与图4中实验条件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与图4中实验条件不同的是,第三颜色区域电极513的厚度大于第二颜色区域电极512的厚度,第二颜色区域电极512的厚度大于第一颜色区域电极511的厚度。第一颜色区域电极511的厚度为12nm,第二区域颜色电极512的厚度为14nm,第三颜色区域电极513的厚度为16nm。由于第三颜色区域电极513的厚度大于第二颜色区域电极512的厚度,第二颜色区域电极512的厚度大于第一颜色区域电极511的厚度,使得第三颜色区域电极513的透射率小于第二颜色区域电极512的透射率,第二颜色区域电极512的透射率小于第一颜色区域电极511的透射率,相对于图4来说,图5所示的第二颜色区域S12发出的光线与第一颜色区域S11以及第三颜色区域S13发出光线之间的相对亮度差异均有所减小,即第二颜色区域S12发出的光线与第一颜色区域S11发出光线之间的发光亮度的衰减程度差异减小,第二颜色区域S12发出的光线与第三颜色区域S13发出光线之间的发光亮度的衰减程度差异减小,从而进一步减小了大视角色偏。
除了通过改变第二电极50的厚度来改变其透射率,还可以在第二电极50厚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第二电极50的材料来改变其透射率。参考图2,第二电极50的材料为包括Ag、Mg的金属合金,第一颜色区域电极511中的Mg的摩尔百分总含量大于第三颜色区域电极513中的Mg的摩尔百分总含量。其中,Mg的摩尔百分总含量为第二电极50的材料中Mg的摩尔数与Ag、Mg的摩尔数和的比值。摩尔(mole)是国际单位制7个基本单位之一,符号为mol。每1摩尔任何物质(微观物质,如分子,原子等)含有阿伏伽德罗常量(约6.02×1023)个微粒。第二电极50的材料中Mg的摩尔百分总含量越低,第二电极50的透射率越低;第二电极50的材料中Mg的摩尔百分总含量越高,第二电极50的透射率越高。
表3色偏程度随着第一颜色区域电极中的Mg的摩尔百分总含量与第三颜色区域电极中的Mg的摩尔
百分总含量的比值的变化关系
含量比值 | 色偏程度 |
(0.1,1.5) | 较大 |
[1.5,4.0) | 较小 |
[4.0,6.5) | 较小 |
[6.5,10.0] | 较小 |
(10.0,20.0) | 较大 |
表3为色偏程度随着第一颜色区域电极中的Mg的摩尔百分总含量与第三颜色区域电极中的Mg的摩尔百分总含量的比值的变化关系,显示面板采用的是图2所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选定一特定观察角度,由于显示面板只是在大视角(大体为40°~70°)时才会产生人眼可见的色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选定40°~70°内的任一视角(例如50°或60°,40°~70°内的任一视角均符合表3),通过改变第一颜色区域电极511中Mg的摩尔百分总含量与第三颜色区域电极513中Mg的摩尔百分总含量的比值观察色偏的情况,具体如表3所示,含量比值(指的是第一颜色区域电极511中Mg的摩尔百分总含量与第三颜色区域电极513中Mg的摩尔百分总含量的比值)在(0.1,1.5)范围内时,色偏程度较大;含量比值在[1.5,4.0)范围内时,色偏程度较小;含量比值在[4.0,6.5)范围内时,色偏程度较小;含量比值在[6.5,10.0]范围内时,色偏程度较小;含量比值在(10.0,20.0)范围内时,色偏程度较大。为了使色偏程度较小,可以设置第一颜色区域电极中的Mg的摩尔百分总含量与第三颜色区域电极中的Mg的摩尔百分总含量的比值1.5~10,这里的数值范围包括两侧的端点值。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进一步地减小大视角色偏,还可以设置第一颜色区域电极511中的Mg的质量百分总含量大于第二颜色区域电极512中的Mg的质量百分总含量,第二颜色区域电极512中的Mg的质量百分总含量大于第三颜色区域电极513中的Mg的质量百分总含量。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图2和图6所示,非显示区102中的第二电极50为非显示区电极514,非显示区电极514可以与显示区101中的第一颜色区域电极511、第二颜色区域电极512、第三颜色区域电极513电连接并具有相同的电位,驱动电路(图6中未示出)通过非显示区电极514为第一颜色区域电极511、第二颜色区域电极512、第三颜色区域电极513提供工作电压。在形成第三颜色区域电极513的同时以同种材料同种工艺形成非显示区电极514,一方面简化了制作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另一方面,由于第三颜色区域电极513的厚度相对于第一颜色区域电极511和第二颜色区域电极512来说较大,与第三颜色区域电极513在同一工艺中形成的非显示区电极514的厚度也较大,从而增强了非显示区电极514的导电性,降低了在非显示区电极514上的压降。需要说明的而是,图6中仅给出了与非显示区电极514相关的一些部件,例如基板10、第一电极20、发光功能层60和第二电极50,省略了发光功能层60的具体结构,也省略了驱动发光功能层60发光的薄膜晶体管、平坦化层、像素限定层等本领域公知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基板10为柔性基板。显示面板为柔性面板。柔性面板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弯折,并在弯折状态下正常发光显示。可以理解的是,柔性面板在弯折状态下,在一个小的距离范围内视角变化巨大,,更容易存在大视角色偏的问题,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对于柔性显示面板来说尤为重要。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上述各实施例中,均是以显示面板包含三种类型的发射不同波长光的显示单元为例,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第四颜色区域,该第四发射区域的发射光与第一颜色、第三颜色和第四颜色均不相同;相应的,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调整第四发光区域的第二电极的透射率与其他三个区域的第二电极的透射率相适应,以达到减小显示面板大视角色偏的目的。如当所述第四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时,则可设置第四颜色区域的第二电极的透射率大于第一颜色区域的第二电极的透射率,从而消除显示面板的大视角色偏现象。此外,在本申请的其他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可以仅包含两种类型的发射不同波长光的显示单元,也即显示面板仅包含两种颜色的发光区域。本申请对于显示面板的发光颜色种类和个数不作限定,具体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依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包括上述的任一显示面板100。由于显示装置200采用上述显示面板100,因此显示装置200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显示面板100的有益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支持显示装置200正常工作的电路及器件。上述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子纸、电子相框中的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区域,一个像素区域中包括一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其中第二电极为出光侧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成微腔结构。像素区域至少包括第一颜色区域、第二颜色区域和第三颜色区域,第一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第三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三颜色区域中的第二电极的透射率小于第一颜色区域中的第二电极的透射率,减小第一颜色区域发出的光线与第三颜色区域发出光线之间的发光亮度的衰减程度差异,从而减小大视角色偏。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区域,所述像素区域至少包括第一颜色区域、第二颜色区域和第三颜色区域;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所述第三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和位于所述基板一侧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每一所述发光单元位于一个所述像素区域中;每一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远离所述基板方向设置的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以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为反射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半透半反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形成微腔结构;不同发光波长的所述像素区域对应的微腔结构的有效腔长不同;
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中的所述第二电极为第一颜色区域电极,所述第二颜色区域中的所述第二电极为第二颜色区域电极,所述第三颜色区域中的所述第二电极为第三颜色区域电极;
所述第三颜色区域电极的透射率小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电极的透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电极的透射率与所述第三颜色区域电极的透射率的比值为1.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颜色区域电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电极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颜色区域电极的厚度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电极的厚度的比值为1.2~1.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颜色区域电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电极的厚度,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电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电极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的材料为包括Ag、Mg的金属合金;
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电极中的Mg的摩尔百分总含量大于所述第三颜色区域电极中的Mg的摩尔百分总含量;其中,Mg的摩尔百分总含量为所述第二电极的材料中Mg的摩尔数与Ag、Mg的摩尔数和的比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电极中的Mg的摩尔百分总含量与所述第三颜色区域电极中的Mg的摩尔百分总含量的比值1.5~1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电极中的Mg的质量百分总含量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电极中的Mg的质量百分总含量,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电极中的Mg的质量百分总含量大于所述第三颜色区域电极中的Mg的质量百分总含量。
9.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中的所述第二电极为非显示区电极,在形成所述第三颜色区域电极的同时以同种材料同种工艺形成所述非显示区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的发光颜色为红色,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颜色为绿色,所述第三颜色区域的发光颜色为蓝色。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柔性基板。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156571.4A CN107731884B (zh) | 2017-11-20 | 2017-11-20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156571.4A CN107731884B (zh) | 2017-11-20 | 2017-11-20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31884A CN107731884A (zh) | 2018-02-23 |
CN107731884B true CN107731884B (zh) | 2020-03-17 |
Family
ID=61216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156571.4A Active CN107731884B (zh) | 2017-11-20 | 2017-11-20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73188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48007B (zh) * | 2018-03-30 | 2021-06-29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
CN109686245B (zh) * | 2019-02-19 | 2020-08-25 | 绵阳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 |
CN109904348B (zh) * | 2019-03-18 | 2021-01-1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像素单元、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571244B (zh) * | 2019-08-13 | 2022-07-12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110931533B (zh) * | 2019-12-10 | 2022-11-25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059791A (ja) * | 2006-08-29 | 2008-03-13 | Canon Inc | 有機el素子アレイ |
JP2009266459A (ja) * | 2008-04-23 | 2009-11-12 | Seiko Epson Corp | 有機el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CN106784363B (zh) * | 2016-11-24 | 2018-11-09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电子设备以及制作方法 |
-
2017
- 2017-11-20 CN CN201711156571.4A patent/CN107731884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31884A (zh) | 2018-02-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731884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KR102690264B1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
CN111656526B (zh) |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JP4951130B2 (ja) | 有機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101976068B1 (ko) |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KR100752716B1 (ko) | 유기 전계발광디바이스 | |
JP4769068B2 (ja) | 有機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7005173A (ja) | 表示装置 | |
WO2019206016A1 (zh) | 显示面板及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 |
JP2011023336A (ja) | 有機el表示装置 | |
KR20090038637A (ko) | 백색 유기 전계 발광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컬러 디스플레이장치 | |
KR20150057407A (ko) |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 |
CN111293161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7109652B2 (en) | Top emissio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having reflective layer | |
US20030102801A1 (en) | Lighting device with a reflecting lay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11477758A (zh) | Oled器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KR101993430B1 (ko) | 마이크로 캐비티 구조를 갖는 유기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JP2013207010A (ja) | 発光素子、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 |
JP5624014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109768066B (zh)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 |
JP2009099400A (ja) | 表示装置 | |
CN109638037B (zh) | 一种全彩化显示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 |
JP2008112844A (ja) | 表示装置 | |
US11430969B2 (en) | Electroluminescent component having metal layer disposed between two of optical coupling layers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KR20050076464A (ko) | 유기 이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