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31533B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31533B
CN110931533B CN201911257911.1A CN201911257911A CN110931533B CN 110931533 B CN110931533 B CN 110931533B CN 201911257911 A CN201911257911 A CN 201911257911A CN 110931533 B CN110931533 B CN 1109315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layer
identification unit
col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579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31533A (zh
Inventor
杨星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5791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315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31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15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315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15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区域,像素区域至少包括第一颜色区域、第二颜色区域和第三颜色区域;第一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第三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基板和位于基板一侧的多个发光单元,每一发光单元位于一个像素区域中;以及指纹识别单元,位于第一颜色区域和/或位于第三颜色区域,指纹识别单元透过第一颜色区域以及第三颜色区域发出的光,吸收第二颜色区域发出的光,并根据被触摸主体反射回来的第二颜色区域发出的光实现指纹识别。本发明以实现将指纹识别单元集成于显示面板中,从而提高了集成度。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指纹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是与生俱来的,是独一无二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如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这样,用户在操作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前,只需要用手指触摸显示装置的特定区域,通过指纹识别单元的识别就可以进行权限验证,简化了权限验证过程。指纹识别按照工作原理分可以包括光感指纹识别和超声波指纹识别等。
指纹由位于指端皮肤表面的一系列脊和谷组成,对于光感指纹识别,由于指纹识别单元接收到的脊和谷反射的光线强度不同,使得由在脊的位置处形成的反射光和在谷的位置处形成的反射光转换成的电流/电压信号大小不同,然后根据电流/电压信号大小可以进行指纹识别。
现有设计中,通常将指纹识别单元外挂于显示面板外,导致最终形成的显示装置的厚度较大,与显示装置轻薄的趋势相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实现将指纹识别单元集成于显示面板中,从而提高了集成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区域,所述像素区域至少包括第一颜色区域、第二颜色区域和第三颜色区域;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所述第三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
基板和位于所述基板一侧的多个发光单元,每一所述发光单元位于一个所述像素区域中;
以及指纹识别单元,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和/或位于所述第三颜色区域,所述指纹识别单元透过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以及所述第三颜色区域发出的光,吸收所述第二颜色区域发出的光,并根据被触摸主体反射回来的所述第二颜色区域发出的光实现指纹识别。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区域,所述像素区域至少包括第一颜色区域、第二颜色区域和第三颜色区域;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所述第三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
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基板;
在所述基板的一侧每一所述像素区域中形成一个发光单元,并在所述第一颜色区域和/或位于所述第三颜色区域中形成指纹识别单元;
其中,所述指纹识别单元透过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以及所述第三颜色区域发出的光,吸收所述第二颜色区域发出的光,并根据被触摸主体反射回来的所述第二颜色区域发出的光实现指纹识别。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中,指纹识别单元位于显示面板中,也就是说,将指纹识别单元集成于显示面板中,从而提高了集成度。指纹识别单元透过第一颜色区域以及第三颜色区域发出的光,并吸收第二颜色区域发出的光,因此可以利用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单元作为指纹识别的光源,并将指纹识别单元设置于第一颜色区域和/或第三颜色区域,以使指纹识别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指纹反射光实现指纹识别。且由于指纹识别单元设置在显示区中,因此能够减小甚至消除边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10-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01,显示区101包括多个像素区域Q1,像素区域Q1至少包括第一颜色区域Q11、第二颜色区域Q12和第三颜色区域Q13。第一颜色区域Q11的发光波长大于第二颜色区域Q12的发光波长,第二颜色区域Q12的发光波长大于第三颜色区域Q13的发光波长。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0和位于基板10一侧的多个发光单元20,每一发光单元20位于一个像素区域Q1中。显示面板还包括指纹识别单元30,指纹识别单元30位于第一颜色区域Q11和/或位于第三颜色区域Q13(图2中以指纹识别单元30位于第一颜色区域Q11为例进行示意,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指纹识别单元30透过第一颜色区域Q11以及第三颜色区域Q13发出的光,吸收第二颜色区域Q12发出的光,并根据被触摸主体(例如手指)反射回来的第二颜色区域Q12发出的光实现指纹识别。
本发明实施例中,指纹识别单元位于显示面板中,也就是说,将指纹识别单元集成于显示面板中,从而提高了集成度。指纹识别单元透过第一颜色区域以及第三颜色区域发出的光,并吸收第二颜色区域发出的光,因此可以利用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单元作为指纹识别的光源,并将指纹识别单元设置于第一颜色区域和/或第三颜色区域,以使指纹识别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指纹反射光实现指纹识别。且由于指纹识别单元设置在显示区中,因此能够减小甚至消除边框。
示例性地,参考图1和图2,第一颜色区域Q11发出的光为红光,第二颜色区域Q12发出的光为绿光,第三颜色区域Q13发出的光为蓝光。
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2,每一发光单元20包括远离基板10方向设置的第一电极21、发光功能层24以及第二电极27。指纹识别单元30位于发光功能层24与基板10之间。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光单元20发出的光朝向背离基板10的方向出射到显示面板外,将指纹识别单元30设置于发光功能层24朝向基板10一侧,指纹识别单元30不会对发光功能层24发出并出射到显示面板外的光产生影响,即,指纹识别单元30不影响第一颜色区域Q11以及第三颜色区域Q13在画面显示时的发光显示,提供了显示质量。
示例性地,参考图1和图2,多个发光功能层24包括位于第一颜色区域Q11的第一发光功能层241、位于第二颜色区域Q12的第二发光功能层242和位于第三颜色区域Q13的第三发光功能层243。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第二电极27和第一电极21注入发光功能层24并复合产生激子,激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迁移,能量传递给发光功能层24中的发光分子,并激发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能量通过辐射跃迁的方式来释放能量,便产生了光线。
示例性地,参考图1和图2,发光单元20还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22、空穴传输层23、电子传输层25和电子注入层26。其中,空穴注入层22位于第一电极21与发光功能层24之间,空穴传输层23位于空穴注入层22与发光功能层24之间。电子注入层26位于第二电极27与发光功能层24之间,电子传输层25位于电子注入层26与发光功能层24之间。空穴注入层22、空穴传输层23、电子传输层25和电子注入层26为辅助膜层,是为了提高光线的产出效率。
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2,第一电极21为反射电极,指纹识别单元30位于发光功能层24与第一电极21之间。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1为反射电极,发光功能层24发出并照射到第一电极21的光线可以被第一电极21反射,并穿过发光功能层24以及第二电极27后出射到显示面板外,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将指纹识别单元30设置于第一电极21朝向发光功能层24一侧,避免了第一电极21对指纹反射光的阻挡,保证了有足够光强度的指纹反射光达到指纹识别单元30,从而保证了指纹识别的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像素限定层等公知结构,像素限定层设置有多个开口。每一发光功能层24位于像素限定层的一个开口内,空穴注入层22、空穴传输层23、电子传输层25、电子注入层26和第二电极27可以为整面膜层,并可以通过蒸镀的方式形成。每一像素区域Q1对应一个开口。为了清晰起见,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剖面图中,省略了相邻两个像素区域Q1之间的缝隙。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每一发光单元20包括远离基板10方向设置的第一电极21、发光功能层24以及第二电极27。指纹识别单元30位于发光功能层24远离基板10一侧。本发明实施例中,指纹识别单元30设置于发光功能层24远离基板10一侧,被触摸主体(例如手指)反射的指纹反射光在达到指纹识别单元30之前,无需穿过发光功能层24,因此指纹反射光不会被发光功能层24吸收,从而提高了达到指纹识别单元30的指纹反射光的强度,提高了指纹识别的精度。
可选地,参考图3,指纹识别单元30位于第二电极27远离基板10一侧。本发明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将指纹识别单元30设置于第二电极27远离基板10一侧,被触摸主体(例如手指)反射的指纹反射光在达到指纹识别单元30之前,无需穿过发光功能层24,也无需穿过第二电极27,因此指纹反射光不会被发光功能层24吸收,也不会被第二电极27吸收或者反射,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达到指纹识别单元30的指纹反射光的强度,提高了指纹识别的精度。
可选地,参考图3,显示面板还包括薄膜封装层40,薄膜封装层40位于发光单元20远离基板10一侧。薄膜封装层40可以防止水汽以及氧气对发光单元20的侵蚀,保证发光单元20可以正常的发光显示。指纹识别单元30位于第二电极27与薄膜封装层40之间。本发明实施中,指纹识别单元30位于第二电极27与薄膜封装层40之间,被触摸主体(例如手指)反射的指纹反射光在达到指纹识别单元30之前,无需穿过发光功能层24,也无需穿过第二电极27,从而提高了达到指纹识别单元30的指纹反射光的强度。另一方面,空穴注入层22、空穴传输层23、发光功能层24、电子传输层25、电子注入层26和第二电极27往往通过蒸镀的方式形成,指纹识别单元30也可以通过蒸镀的方式形成。将指纹识别单元30位于第二电极27与薄膜封装层40之间,从而无需切换其他工艺,仅使用蒸镀工艺,形成空穴注入层22、空穴传输层23、发光功能层24、电子传输层25、电子注入层26、第二电极27和指纹识别单元30,降低了工艺难度。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显示面板还包括薄膜封装层40,薄膜封装层40位于发光单元20远离基板10一侧。薄膜封装层40至少包括第一绝缘层41和第二绝缘层42,指纹识别单元30位于第一绝缘层41与第二绝缘层42之间。
示例性地,参考图4,薄膜封装层40还可以包括第三绝缘层43,第三绝缘层43位于第二绝缘层42远离基板10一侧。第一绝缘层41和第三绝缘层43可以为无机层,第二绝缘层42可以为有机层。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显示面板还包括薄膜封装层40和盖板50,薄膜封装层40和盖板50均位于发光单元20远离基板10一侧。薄膜封装层40位于盖板50与发光单元20之间。指纹识别单元30位于薄膜封装层40与盖板50之间。本发明实施例中,指纹识别单元30位于薄膜封装层40与盖板50之间,因此减小了指纹识别单元30与触摸主体(例如手指)之间的距离,减小了显示面板中膜层或者部件对指纹反射光的反射、吸收或者散射,从而增加了到达指纹识别单元30的指纹反射光的强度,提高了指纹识别的精度。
示例性地,触摸主体(图中未示出)可以触摸盖板50远离基板10一侧。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指纹识别单元30位于第二电极27与发光功能层24之间。本发明实施例中,被触摸主体(例如手指)反射的指纹反射光在达到指纹识别单元30之前,无需穿过发光功能层24,因此指纹反射光不会被发光功能层24吸收,从而提高了达到指纹识别单元30的指纹反射光的强度,提高了指纹识别的精度。
可选地,参考图2和图6,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辅助层231和第二辅助层232,第一辅助层231和第二辅助层232均位于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27之间。第一辅助层231位于第一颜色区域Q11,第二辅助层232位于第二颜色区域Q12。指纹识别单元30至少位于第一颜色区域Q11。在垂直于基板10的方向上,第一辅助层231的厚度为H1,第二辅助层232的厚度为H2,指纹识别单元30的厚度为H3。第一辅助层231的厚度与指纹识别单元30的厚度之和大于第二辅助层232的厚度,即,(H1+H3)>H2。这样设置的优点在于:第二电极27为出光侧电极,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7形成微腔结构。由于第一颜色区域Q11的发光波长大于第二颜色区域Q12的发光波长,第二颜色区域Q12的发光波长大于第三颜色区域Q13的发光波长,因此第一颜色区域Q11中的腔长大于第二颜色区域Q12中的腔长,第二颜色区域Q12中的腔长大于第三颜色区域Q13中的腔长。将指纹识别单元30设置于第一颜色区域Q11中,且将指纹识别单元30设置于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27之间,可以利用指纹识别单元30的厚度来增加第一颜色区域Q11中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27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可以利用指纹识别单元30的厚度来提高第一颜色区域Q11中的腔长,从而减小第一辅助层231的厚度,无需专门设置较厚的第一辅助层231,降低了工艺难度。
示例性地,参考图2和图6,第一辅助层231以及第二辅助层232均位于发光功能层24与第一电极21之间。第一辅助层231以及第二辅助层232与空穴传输层23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显示面板还包括指纹识别单元30,多个指纹识别单元30分别位于第一颜色区域Q11和位于第三颜色区域Q13。第二颜色区域Q12发出的光被触摸主体(例如手指)反射后,可以照射到位于第一颜色区域Q11和位于第三颜色区域Q13的指纹识别单元30上,由于增加了可以设置指纹识别单元30的区域,因此降低了指纹识别单元30的设置难度,且可以增加指纹识别单元30的设置密度,以提高指纹识别的精度。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用于形成上述显示面板,参考图1-图7,以及图8,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01,显示区101包括多个像素区域Q1,像素区域Q1至少包括第一颜色区域Q11、第二颜色区域Q12和第三颜色区域Q13。第一颜色区域Q11的发光波长大于第二颜色区域Q12的发光波长,第二颜色区域Q12的发光波长大于第三颜色区域Q13的发光波长。
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0、提供基板10。
S120、在基板10的一侧每一像素区域Q1中形成一个发光单元20,并在第一颜色区域Q11和/或位于第三颜色区域Q13中形成指纹识别单元30。
其中,指纹识别单元30透过第一颜色区域Q11以及第三颜色区域Q13发出的光,吸收第二颜色区域Q12发出的光,并根据被触摸主体反射回来的第二颜色区域Q12发出的光实现指纹识别。
本发明实施例中,指纹识别单元位于显示面板中,也就是说,将指纹识别单元集成于显示面板中,从而提高了集成度。指纹识别单元透过第一颜色区域以及第三颜色区域发出的光,并吸收第二颜色区域发出的光,因此可以利用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单元作为指纹识别的光源,并将指纹识别单元设置于第一颜色区域和/或第三颜色区域,以使指纹识别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指纹反射光实现指纹识别。且由于指纹识别单元设置在显示区中,因此能够减小甚至消除边框。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图10-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示意图,参考图8、图9、图10-图13,以及图3,在基板10的一侧每一像素区域Q1中形成一个发光单元20,并在第一颜色区域Q11和/或位于第三颜色区域Q13中形成指纹识别单元30(即步骤S120)包括如下步骤:
S121、在基板10的一侧每一像素区域Q1中依次形成第一电极21和发光功能层24。
示例性地,可以在第一颜色区域Q11中形成第一发光功能层241,在第二颜色区域Q12中形成第二发光功能层242,在第三颜色区域Q13中形成第三发光功能层243。
S122、在发光功能层24远离基板10一侧形成第二电极27。
S123、在第二电极27远离基板10一侧形成指纹识别单元30。
示例性地,在形成第一电极21之后,以及在形成发光功能层24之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第一电极21上形成空穴注入层22,在空穴注入层22上形成空穴传输层23,在第一颜色区域Q11中且在空穴传输层23上形成第一辅助层231,在第二颜色区域Q12中且在空穴传输层
23上形成第二辅助层232。
示例性地,在形成发光功能层24之后,以及在形成第二电极27之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发光功能层24上形成电子传输层25,在电子传输层25上形成电子注入层26。
示例性地,在第二电极27远离基板10一侧形成指纹识别单元30(即步骤S123)包括:在第二电极27远离基板10一侧的表面形成指纹识别单元30。
可选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130、在指纹识别单元30远离基板10一侧形成薄膜封装层40。
薄膜封装层40可以防止水汽以及氧气对发光单元20的侵蚀,保证发光单元20可以正常的发光显示。指纹识别单元30位于第二电极27与薄膜封装层40之间。本发明实施中,指纹识别单元30位于第二电极27与薄膜封装层40之间,被触摸主体(例如手指)反射的指纹反射光在达到指纹识别单元30之前,无需穿过发光功能层24,也无需穿过第二电极27,从而提高了达到指纹识别单元30的指纹反射光的强度。另一方面,空穴注入层22、空穴传输层23、发光功能层24、电子传输层25、电子注入层26和第二电极27往往通过蒸镀的方式形成,指纹识别单元30也可以通过蒸镀的方式形成。将指纹识别单元30位于第二电极27与薄膜封装层40之间,从而无需切换其他工艺,仅使用蒸镀工艺,形成空穴注入层22、空穴传输层23、发光功能层24、电子传输层25、电子注入层26、第二电极27和指纹识别单元30,降低了工艺难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4,显示装置200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面板100。显示装置200具体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区域,所述像素区域至少包括第一颜色区域、第二颜色区域和第三颜色区域;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所述第三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
基板和位于所述基板一侧的多个发光单元,每一所述发光单元位于一个所述像素区域中;
以及指纹识别单元,仅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和/或位于所述第三颜色区域,所述指纹识别单元透过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以及所述第三颜色区域发出的光,吸收所述第二颜色区域发出的光,并根据被触摸主体反射回来的所述第二颜色区域发出的光实现指纹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远离所述基板方向设置的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以及第二电极;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位于所述发光功能层与所述基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为反射电极,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位于所述发光功能层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远离所述基板方向设置的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以及第二电极;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位于所述发光功能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位于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基板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薄膜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基板一侧;
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位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薄膜封装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薄膜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基板一侧;
所述薄膜封装层至少包括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薄膜封装层和盖板,位于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基板一侧;所述薄膜封装层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发光单元之间;
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位于所述薄膜封装层与所述盖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位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发光功能层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辅助层和第二辅助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第一辅助层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所述第二辅助层位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
所述指纹识别单元至少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
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辅助层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的厚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二辅助层的厚度。
11.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区域,所述像素区域至少包括第一颜色区域、第二颜色区域和第三颜色区域;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所述第三颜色区域的发光波长;
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基板;
在所述基板的一侧每一所述像素区域中形成一个发光单元,并仅在所述第一颜色区域和/或位于所述第三颜色区域中形成指纹识别单元;
其中,所述指纹识别单元透过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以及所述第三颜色区域发出的光,吸收所述第二颜色区域发出的光,并根据被触摸主体反射回来的所述第二颜色区域发出的光实现指纹识别。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板的一侧每一所述像素区域中形成一个发光单元,并在所述第一颜色区域和/或位于所述第三颜色区域中形成指纹识别单元包括:
在所述基板的一侧每一所述像素区域中依次形成第一电极和发光功能层;
在所述发光功能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形成第二电极;
在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基板一侧形成指纹识别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指纹识别单元远离所述基板一侧形成薄膜封装层。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1257911.1A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9315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7911.1A CN110931533B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7911.1A CN110931533B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1533A CN110931533A (zh) 2020-03-27
CN110931533B true CN110931533B (zh) 2022-11-25

Family

ID=69859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57911.1A Active CN110931533B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3153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637168U (zh) * 2017-12-25 2018-07-20 深圳脉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薄型指静脉识别装置
CN108596124A (zh) * 2018-04-28 2018-09-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面板、指纹识别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8647598A (zh) * 2018-04-27 2018-10-1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445182A (zh) * 2018-12-18 2019-03-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94898B1 (ko) * 2011-02-11 2018-09-04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 및 발광 장치를 사용한 전자 기기
CN106056057B (zh) * 2016-05-24 2019-1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器件及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KR102042079B1 (ko) * 2016-06-17 2019-11-07 보에 테크놀로지 그룹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터치 디스플레이 기판, 상기 터치 디스플레이 기판을 갖는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픽셀 배열 및 상기 터치 디스플레이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CN105956584A (zh) * 2016-06-30 2016-09-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6373989B (zh) * 2016-11-24 2019-10-2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电子设备以及制作方法
CN106981503B (zh) * 2017-04-27 2019-11-1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7230698B (zh) * 2017-05-27 2019-09-0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731884B (zh) * 2017-11-20 2020-03-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493201B (zh) * 2018-03-12 2020-10-1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8630731B (zh) * 2018-04-24 2020-09-2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4566533A (zh) * 2018-05-09 2022-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8830168B (zh) * 2018-05-24 2021-01-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735786B (zh) * 2018-05-29 2020-12-01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735790B (zh) * 2018-05-30 2020-11-1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像素驱动方法
CN110098224B (zh) * 2019-04-15 2021-09-21 昆山梦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结构、显示屏以及像素结构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637168U (zh) * 2017-12-25 2018-07-20 深圳脉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薄型指静脉识别装置
CN108647598A (zh) * 2018-04-27 2018-10-1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596124A (zh) * 2018-04-28 2018-09-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面板、指纹识别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445182A (zh) * 2018-12-18 2019-03-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1533A (zh) 2020-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6892B2 (en) Visible light sensor embedd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s and display devices including the same
US1033935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229394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US9997636B2 (en) Fabricating method of optical sensing device
US1046846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348356B2 (en) Display substrate,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ethod,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20200184178A1 (en) Oled display panel and under-screen optical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ethod
CN107845666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TWI675245B (zh) 顯示面板
CN108598109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64759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428725B (zh) 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53267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102449468B1 (ko) 반사형 표시장치
WO2020077721A1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108054190B (zh) Oled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KR102646280B1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849320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0739327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11029789B2 (en) Touch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ouch substrat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236621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TWI731572B (zh) 感光裝置以及感測指紋的方法
US11373429B2 (en)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substrate,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93153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JP7438231B2 (ja)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及び作製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