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18889B -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18889B
CN107718889B CN201710556578.9A CN201710556578A CN107718889B CN 107718889 B CN107718889 B CN 107718889B CN 201710556578 A CN201710556578 A CN 201710556578A CN 107718889 B CN107718889 B CN 1077188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upply
valve
holding
hold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565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18889A (zh
Inventor
饭泽庆吾
木村仁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718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188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188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188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21Collecting waste ink; Collec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液体收纳体的装拆操作所需的劳动力的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向从喷嘴(36)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33)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装置(14)具备:保持部(16),其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对收纳液体的液体收纳体(20)进行保持;转动机构(15),其使保持部(16)在对液体收纳体(20)进行装拆的装拆位置、和向液体喷射部(33)供给液体的供给位置之间进行转动。被保持在处于供给位置的保持部(16)上的液体收纳体(20)被配置在与喷嘴(36)相比较高的位置处。

Description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于2016年8月1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158439号的全部公开内容以援引的方式被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而存在有如下的喷墨式的打印机,所述喷墨式的打印机被构成为,在被脚部所支承的装置主体上安装液体包,并且通过水位差来供给液体(例如,专利文献1)。
为了确保用于供给液体的水位差,需要将液体包安装在较高的位置处。但是,存在有如下课题,即,所安装位置越高,则装拆操作所需的劳动力越大。这种课题不限于喷射油墨来实施印刷的打印机,在通过水位差来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中,成为大致共同的课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26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作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液体收纳体的装拆操作所需的劳动力的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解决上述课题的液体供给装置为向从喷嘴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装置,且具备:保持部,其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对收纳所述液体的液体收纳体进行保持;转动机构,其使所述保持部在对所述液体收纳体进行装拆的装拆位置、和向所述液体喷射部供给所述液体的供给位置之间进行转动,被保持在处于所述供给位置的所述保持部上的所述液体收纳体被配置在与所述喷嘴相比较高的位置处。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具备液体供给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表示图1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图1的液体喷射装置所具备的筐体内的平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表示图1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流道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表示压送机构的改变例的剖视图。
图7为表示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改变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液体喷射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液体喷射装置为,例如通过向纸张等的介质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从而实施记录(印刷)的喷墨式的打印机。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1为,例如在JIS(Japanese IndustrialStandards:日本工业标准)标准中的A0尺寸或B0尺寸等的这种比较大的尺寸的介质S上实施印刷的大幅面打印机(LFP)。
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筐体12、对筐体12进行支承的支承脚部13、和向筐体12内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装置14。液体供给装置14具备:被安装在筐体12上的转动机构15、以可装拆的方式对收纳液体的液体收纳体20进行保持的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保持部16、和对转动机构15与保持部16进行连接的转动轴17。保持部16具有从与转动轴17卡合的基端侧延伸的臂16a和对液体收纳体20进行收纳的箱状的保持架16b。
如果将在筐体12中印刷完成的介质S被送出来的一侧设为前侧,则在筐体12的前侧处设置有实施液体喷射装置11的操作的操作部18。此外,从筐体12的前表面部分上突出有支承突部19,所述支承突部19在对印刷完成的介质S进行支承的同时,将其朝向下方进行引导。
如图2所示,筐体12在其长边方向(在图2中为左右方向)上被划分为,支承突部19等配置有介质S的输送路径的中央部分、和成为输送路径的外侧的两端部分。
在液体供给装置14被设置于例如筐体1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侧,且具有多个保持部16的情况下,多个保持部16可以以在筐体12的长边方向上并排的方式来进行配置。在这种情况下,转动轴17以从转动机构15延伸并贯穿多个保持部16的方式被延伸设置在筐体12的长边方向上。
如图3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1可以具备:馈送机构25,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对被卷绕为圆筒状的使用前的介质S(例如,卷筒纸)进行保持;收卷机构26,其对从筐体12被送出来的印刷完成的介质S进行收卷;张紧杆27,其向从筐体12出来的介质S施加张力。根据该结构,能够对被卷绕成圆筒状的长条的介质S连续地实施记录处理。
在筐体12内,收纳有: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导向轴31、沿着导向轴31进行往复移动的滑架32、被保持在滑架32上的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液体喷射部33(同时参照图4)、在筐体12内形成介质S的输送路径的支承部34、和在筐体12内对介质S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35。
液体喷射部33具有多个喷嘴36,并且通过从喷嘴36朝向利用输送机构35而在支承部34上被输送的介质S喷射液体,从而实施记录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滑架32的移动方向与筐体12的长边方向相一致。此外,在支承部34上的介质S的输送方向与滑架32的移动方向交叉(优选为正交)。
在保持部16中,相对于被保持部16所保持的液体收纳体20而设置有以能够将所收纳的液体导出的方式被连接的导入部16c。在液体收纳体20具有长方体形状的外形的情况下,例如,在图3中以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可以先将下角放入到保持架16b内,再采用以该角为中心转动上侧的方式在进行倾斜的同时,将整体收入至保持架16b中。在导入部16c上连接有用于使液体朝向液体喷射部33流动的供给流道37的上游端。供给流道37穿过臂16a内部而被导入至筐体12内,并且其下游侧与滑架32相连接。
转动机构15使保持部16在对液体收纳体20进行装拆的装拆位置(在图3中通过剖视而图示的位置)、和向液体喷射部33供给液体的供给位置(在图3中通过侧视而图示的位置)之间进行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转动机构15以转动轴17为中心而使保持部16转动大致180度,从而将保持部16配置于供给位置和装拆位置。在具有多个保持部16的情况下,既可以采用多个保持部16单独地进行转动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多个保持部16一起进行转动的结构。
转动机构15使转动轴17转动的驱动力可以兼用例如为了对被卷绕成圆筒状的未使用的介质S进行放卷、或对印刷完成的介质S进行收卷而设置的电机。此外,保持部16也可以采用通过手动来进行转动的结构。
处于供给位置的被保持在保持部16上的液体收纳体20,被配置在与喷嘴36相比较高的位置处,处于装拆位置的被保持在保持部16上的液体收纳体20,被配置在与喷嘴36相比较低的位置处。处于供给位置的保持部16被配置在,能够通过利用被安装的液体收纳体20中所收纳的液体与喷嘴36的高度差所产生的水位差而将液体向液体喷射部33进行供给的位置处。对供给位置处的被收纳于液体收纳体20中的液体的相对于喷嘴36的水位差进行压力换算而得到的值大于为了记录处理而在喷射液体时所产生的压力损失。另外,“水位差”是指,将液体所具有的压力换算为液柱的重力方向上的高度而得到的值,并且具有长度的量纲(例如m)。例如,在液体为水并对水位差1m进行压力换算的情况下,则为9.8kPa。
液体收纳体20为,例如具有对液体进行收纳的液体收纳部21、从液体收纳部21导出液体的导出部23、和对液体收纳部21进行收纳的壳体22的墨盒。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将构成液体收纳体20的具有可挠性的袋即液体收纳部21以及从液体收纳部21导出液体的导出部23设置在能够相对于保持部16而进行装拆的托盘中,并将液体收纳体20与该托盘一起安装在保持部16上。液体收纳部21在向保持部16安装的安装时,导出部23与导入部16c相连接,以便成为能够经由导出部23而供给液体的状态。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在保持部16处于供给位置时和处于装拆位置时,被保持在保持部16上的液体收纳体20中的导出部23与液体收纳部21的位置关系为上下反转。例如,如果设为在供给位置处导出部23被配置在液体收纳部21之下,则被收纳于液体收纳部21中的液体通过水位差而易于从导出部23流出。此外,在处于装拆位置的被保持于保持部16上的液体收纳体20中,如果导出部23被配置于液体收纳部21之上,则液体不易随着液体收纳体20的装拆而漏出。
虽然转动机构15使保持部16转动的转动角度既可以小于180度,也可以大于180度,但是为了使导出部23与液体收纳部21的位置关系上下反转,优选为90度以上270度以下。
优选为,保持架16b预先包围液体收纳体20,以免在通过转动而使保持部16上下反转时液体收纳体20发生掉落。另外,也可以在保持架16b上设置用于供液体收纳体20取出放入的开口,并设置覆盖该开口的盖。
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强制性地使液体从液体收纳体20朝向液体喷射部33流动的压送机构38、和实施液体喷射装置11所具备的各种机构的控制的控制部100。优选为,压送机构38能够施加于液体上的压力大于对供给位置处的水位差进行压力换算所得到的值。控制部100通过以预定的定时来实施压送机构38的驱动控制,从而对由水位差实现的液体的供给和由压送机构38实现的液体的供给进行切换。
另外,在液体收纳体20中,在将液体收纳(填充)于由封闭的袋构成的液体收纳部21中的情况下,在该被收纳的液体中存在“水位差中心”。“水位差中心”相当于在内部空间向大气开放的所谓开放系统的液体收纳部中所收纳的液体的液面。而且,由被配置于供给位置上的液体收纳部21中所收纳的液体所产生的相对于喷嘴36的水位差(液体所具有的势能),通过该“水位差中心”与喷嘴36的高度差而被定义。
“水位差中心”与被收纳在开放系统的液体收纳部中的液体的液面相同,当被收纳在液体收纳部21中的液体的剩余量变少时,该“水位差中心”将向重力方向的下方移动。在本实施方式的未使用状态的液体收纳部21中,以“水位差中心”成为被配置于供给位置的液体收纳部21的高度的一半左右的方式来填充液体,并且水位差的最大值相当于图3的高度差H。而且,在对液体收纳体20进行保持的保持部16处于供给位置时,由于液体收纳体20被配置在与喷嘴36相比较高的位置处,因此被收纳在液体收纳体20中的液体的水位差中心处于高于喷嘴36的位置处,从而被收纳在液体收纳体20中的液体通过水位差而向液体喷射部33实施供给。
供给流道37也可以在与保持部16连接的上游侧处分支为两个分支流道37a、37b。在该情况下,可以在分支出的一方的分支流道37a上设置压送机构38,在分支出的另一方的分支流道37b上设置容许向下游的液体的流动且抑制向上游的液体的流动的单向阀40。
优选为,在供给流道37上的与分支流道37a、37b相比靠上游处设置开闭阀39。开闭阀39在成为开阀状态时容许液体的流动,在成为闭阀状态时限制液体的流动。优选为,将开闭阀39设为能够通过控制部100的开闭控制而向开阀状态与闭阀状态进行切换的结构。
如图4所示,供给流道37以在筐体12内于长边方向的端部处延伸设置方向反转的方式被引绕,并且其下游端与滑架32相连接。
优选为,在供给流道37上,设置对混入液体中的气泡等的异物进行捕捉的过滤器单元41。如果预先使过滤器单元41露出于滑架32的外侧,则能够很容易地实施更换等的维护。如果在供给流道37上,在例如过滤器单元41的下游侧等处设置使液体的流动产生方向转换或分割等的变化的静态搅拌器42(同时参照图5),则能够降低液体中的浓度的不平衡。
如果将图4的右端侧设为滑架32的前进路径移动的起始端,则在成为输送路径的外侧的筐体12内的右侧部分处,配置有为了实施液体喷射部33的维护而设置的维护机构50。维护机构50具备:擦拭装置52,其具有对液体喷射部33进行擦拭的擦拭部件51;冲洗单元54,其具有接受液体喷射部33所喷射的液体的液体接受部53;清洗机构55,其实施液体喷射部33的清洗。擦拭装置52、冲洗单元54以及清洗机构55以与支承部34在长边方向上并排的方式而被配置。
擦拭装置52实施如下的擦抹(wiping),即,通过使擦拭部件51与液体喷射部33进行相对移动,从而对液体喷射部33进行擦拭。冲洗单元54在以预防或解除喷嘴36的堵塞为目的而实施从喷嘴36喷吐掉液滴的冲洗时,通过液体接受部53来接受被喷吐掉的液体。液体接受部53例如能够通过旋转的无接头的带来构成。
如图5所示,清洗机构55具备:盖56,在所述盖56与液体喷射部33之间形成有喷嘴36开口的封闭空间;废液收纳体57,其对废液进行收纳;抽吸流道58,其对盖56与废液收纳体57进行连接;抽吸泵59,其被设置在抽吸流道58上。废液收纳体57也可以配置在筐体12的外部(参照图1)。
清洗机构55实施如下的抽吸清洗,即,通过在盖56形成了封闭空间的状态下对抽吸泵59进行驱动,从而使封闭空间产生负压,进而使液体从喷嘴36排出。通过抽吸清洗,从而将处于液体喷射部33中等的气泡等的异物与液体一起被排出。从喷嘴36被排出的液体作为废液通过抽吸流道58而被收纳于废液收纳体57中。
也可以在与滑架32连接的供给流道37上设置液体贮留部43、脱气机构45以及压力调节机构70。在供给流道37上,被设置在开闭阀39与压力调节机构70之间的液体贮留部43通过壁面的一部分能够进行挠曲位移的可挠性部件43a而被构成,从而形成容积可变的空间。液体贮留部43将液体贮留于通过弹簧44的施力而被加压的容积可变的空间中,从而缓和了液体的压力的变动。
脱气机构45具备:对液体进行临时贮留的脱气室46、通过脱气室46与脱气膜47而被划分形成的减压室48、与减压室48连接的减压流道49、和泵86。脱气膜47具有使气体通过但不会使液体通过的性质,所述脱气膜47利用泵86的驱动而通过减压流道49来对减压室48进行减压,由此将混入到被贮留于脱气室46内的液体中的气泡或溶解气体去除。
压力调节机构70具备:被设置于供给流道37的中途的供给室71、能够经由连通孔72而与供给室71连通的压力室73、能够对连通孔72进行开闭的阀体74、和基端侧被收纳于供给室71且顶端侧被收纳于压力室73的受压部件75。阀体74例如由被安装在位于供给室71内的受压部件75的基端部分上的弹性体构成。在供给流道37上,也可以设置对流入供给室71的液体进行过滤的过滤器76。
压力室73的壁面的一部分由能够进行挠曲位移的可挠膜77形成。此外,压力调节机构70具备被收纳于供给室71的第一施力部件78、和被收纳于压力室73的第二施力部件79。第一施力部件78经由受压部件75而向闭塞连通孔72的方向对阀体74进行施力。
受压部件75通过可挠膜77向使压力室73的容积减小的方向进行挠曲位移并按压,从而发生位移。当施加于可挠膜77的成为压力室73侧的内侧的面上的压力(内压)低于施加于可挠膜77的成为压力室73的相反侧的外侧的面上的压力(外压)、且施加于内侧的面上的压力与施加于外侧的面上的压力之差成为预定值(例如1kPa)以上时,阀体74从闭阀状态变为开阀状态。
另外,预定值是指,根据如下的力而决定的值,所述力为,第一施力部件78和第二施力部件79的施力、使可挠膜77进行位移所需的力、通过阀体74而使连通孔72闭塞所需的按压力(密封载荷)、作用于受压部件75的供给室71侧以及阀体74的表面上的供给室71内的压力以及压力室73内的压力。
即,第一施力部件78与第二施力部件79的施力越大,则预定值也越大。此外,该第一施力部件78与第二施力部件79的施力被设定为,使压力室73内的压力成为能够在喷嘴36中的气液界面上形成弯液面的范围内的负压状态(例如,在施加于可挠膜77的外侧的面上的压力为大气压的情况下,为-1kPa)。
当连通孔72被开放从而液体从供给室71流入压力室73时,压力室73的内压将上升。并且,当压力室73的内压成为上述的预定值时,阀体74将闭塞连通孔72。
压力室73的内压伴随着从液体喷射部33的液体的排出而下降。并且,阀体74根据压力室73的外压(大气压)与压力室73的内压之差压而自主地使连通孔72开闭。因此,压力调节机构70被归类为差压阀(特别是差压阀中的减压阀)。
也可以在压力调节机构70中附加开阀机构81,所述开阀机构81强制性地打开连通孔72并将液体向液体喷射部33进行供给。开阀机构81具备例如被收纳于通过可挠膜77而与压力室73划分开的收纳室82中的加压袋83、和使气体流入加压袋83内的加压流道84。而且,加压袋83利用通过加压流道84而流入的气体从而发生膨胀,进而使可挠膜77向使压力室73的容积减小的方向进行挠曲位移,由此强制性地打开连通孔72。通过开阀机构81强制性地打开连通孔72,从而能够实施使加压了的液体从液体喷射部33流出的加压清洗。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加压流道84与减压流道49连接,并且能够使泵86进行加压和减压这双方的驱动。并且,也可以在减压流道49上设置单向阀85,通过泵86进行加压驱动而向加压袋83送出气体,通过泵86进行减压驱动而对减压室48进行减压。
液体喷射部33具备:与喷嘴36连通的液室91、通过液室91与振动板92而被划分形成的收纳部93、被收纳在收纳部93中的致动器94、和对从压力室73流出的液体进行临时贮留并向多个液室91供给液体的共同液室95。也可以在压力室73与共同液室95之间配置对液体进行过滤的过滤器96。
致动器94为,例如在被施加有驱动电压的情况下进行收缩的压电元件。如果在伴随着致动器94的收缩而使振动板92发生变形之后解除驱动电压的施加,则容积发生了变化的液室91内的液体将作为液滴而从喷嘴36被喷射。
此时,如果在喷嘴36中混入有气泡,则液滴无法被恰当地喷射,从而出现喷射不良。此外,在于喷嘴36中堵塞有固态物等的异物的情况、或因干燥等而使液体的粘度上升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喷射不良。为了预防这种喷射不良,优选为,在供给流道37上设置过滤器单元41或过滤器76、96,由此将气泡等的异物去除。
也可以在共同液室95上连接例如向过滤器单元41与开闭阀39之间的供给流道37送回液体的送回流道97,并在送回流道97上配置使液体从共同液室95朝向送回流道97流动的循环泵98。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利用循环泵98的驱动而使液体在送回流道97与供给流道37之间进行循环,从而能够通过处于供给流道37上的过滤器单元41以及过滤器76、96来对气泡等的异物进行捕捉。此外,在液体包含有颜料等的沉积成分的情况下,通过使液体循环或者使液体经过静态搅拌器42,从而能够对液体进行搅拌进而使浓度均匀。
接下来,对压送机构38的结构进行例示。
压送机构38为例如隔膜泵,且具备:被设置于构成供给流道37的分支流道37a的中途的泵室61、构成泵室61的壁面的一部分的位移部件62、被配置于泵室61的外侧的弹簧63、和位移机构64。位移部件62在使泵室61的容积增减的方向上进行位移。弹簧63向使泵室61的容积减少的方向而对位移部件62进行施力。但是,优选为,预先在泵室61的壁面的一部分上设置连通槽61a,以便即使在泵室61的容积通过弹簧63的施力而变得最小的状态下,液体也会流动。
位移机构64具有例如通过泵室61与位移部件62而被划分形成的气体室65、和通过通气通道66而对气体室65进行抽吸的吸气泵67,所述位移机构64通过吸气泵67的驱动而克服弹簧63的施力,从而使位移部件62向使泵室61的容积增大的方向进行位移。另外,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当吸气泵67停止驱动时,气体通过通气通道66而流入气体室65,并且位移部件62通过弹簧63的施力而向使泵室61的容积减少的方向进行位移。
此外,压送机构38具备被设置在保持部16与泵室61之间的抽吸阀68、和被设置在泵室61与液体喷射部33之间的喷出阀69。抽吸阀68为,容许液体向泵室61流入的流动并且限制液体从泵室61流出的流动的单向阀。喷出阀69为,容许液体从泵室61流出的流动并且限制液体向泵室61流入的流动的单向阀。而且,通过吸气泵67进行驱动从而实施使液体流入泵室61的抽吸驱动,通过吸气泵67停止驱动从而实施利用弹簧63的施力而使液体从泵室61流出的喷出驱动。
接下来,关于液体喷射装置11的作用,将与控制部100所实施的控制的内容一起来进行说明。
控制部100在通过操作部18的操作等而被输入了实施液体收纳体20的装拆这一主旨的信息时,对转动机构15进行控制,并将保持部16配置在装拆位置处。由此,用户能够在与供给位置相比较低的装拆位置处实施装拆操作。
另外,优选为,在保持部16未对液体收纳体20进行保持时,控制部100将开闭阀39设为闭阀状态。由此,能够对气泡混入供给流道37的情况进行抑制,或对液体从供给流道37漏出的情况进行抑制。
在液体收纳体20被安装于保持部16上时,如果通过操作部18的操作等而被输入有实施印刷处理这一主旨的指示,则控制部100对转动机构15进行控制并使保持部16配置在供给位置处。而且,在对液体收纳体20进行保持的保持部16处于供给位置时,控制部100将开闭阀39设为开阀状态。由此,由于液体收纳体20被配置在与喷嘴36相比较高的位置处,因此被收纳于液体收纳体20中的液体通过水位差而向液体喷射部33被供给。
优选为,在印刷处理之后或电源切断时等、液体喷射部33成为不喷射液体的待机状态时,控制部100对转动机构15进行控制并使保持部16配置在装拆位置处。由此,由于在待机状态时供给流道37内不会通过水位差而被加压,因此能够对液体的漏出进行抑制。
此外,在接下来液体喷射部33喷射液体时,由于通过控制部100的控制,转动机构15会使保持部16转动至供给位置,因此被收纳于液体收纳体20中的液体会被搅拌。因此,尤其是,在包含颜料成分的颜料油墨等、液体包含有易沉积的成分的情况下,能够使液体的浓度均匀。
此外,在液体喷射部33处于不喷射液体的待机状态时,控制部100也可以将开闭阀39设为开阀状态。根据这种结构,伴随着保持部16的转动,液体将在处于臂16a内的供给流道37中流动,并且随着该流动的压力变动会波及到滑架32内的供给流道37,由此液体会被搅拌。由于该压力变动可通过液体贮留部43的可挠性部件43a进行挠曲位移而被缓和,因此压力变动不易波及到液体喷射部33。
但是,在液体喷射部33成为待机状态时,存在有伴随着液体收纳体20的更换等而实施装拆的可能性。因此,优选为,设置对液体收纳体20的剩余量进行检测的传感器,或控制部100对液体的消耗量进行计算,从而在液体收纳体20的剩余量成为接近零(没有可供给的液体的状态)的几乎用尽的情况下,即使液体喷射部33成为待机状态,也会预先将开闭阀39设为闭阀状态。关于对液体收纳体20的剩余量进行检测的传感器,既可以采用对供给流道37的压力变动进行检测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在供给流道37的中途处设置贮留液体的贮留室并对该贮留室的液面位置进行检测的方式。
优选为,在印刷处理之后,在通过操作部18的操作等而被输入有实施液体收纳体20的装拆这一主旨的信息并且液体收纳体20相对于保持部16而实施装拆时,在控制部100对转动机构15进行控制并使保持部16从供给位置向装拆位置转动之前,先将开闭阀39设为闭阀状态。由此,由于在开闭阀39成为闭阀状态之后保持部16从供给位置向装拆位置移动,因此在于装拆位置上对液体收纳体20进行装拆时,能够可靠地预先关闭开闭阀39。此外,能够避免液体伴随着保持部16的转动而向液体收纳体20一方倒流。
另外,在液体收纳体20刚被更换为新的液体收纳体之后等液体的剩余量较多时,控制部100并不对压送机构38进行驱动,而是通过被收纳于液体收纳体20中的液体的相对于喷嘴36的水位差来供给液体。
当预先在压送机构38的泵室61中设置了连通槽61a,或设置了与配置有压送机构38的分支流道37a不同路线的分支流道37b时,即使在泵室61的容积成为最小的状态下,也能够维持液体收纳体20与液体喷射部33之间的供给流道37的连通状态,从而能够通过水位差来供给液体。
在液体被收纳于液体收纳部21中的情况下,由于当液体的剩余量变少时液体不易通过液体收纳部21的反力而流出,因此优选为,控制部100使压送机构38进行驱动,以便向由压送机构38实现的液体的供给进行切换。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压送机构38的驱动而对液体收纳部21内的液体进行抽吸,从而向液体喷射部33一方进行加压供给。
在该情况下,如果预先设置了对液体收纳体20的剩余量进行检测的传感器,或控制部100预先对液体的消耗量进行计算,则能够更准确地对控制部100实施切换的定时进行设定。
此外,控制部100也可以在从液体喷射部33被排出的液体的流量大于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向由压送机构38实现的液体的供给进行切换。例如,在实施抽吸清洗或加压清洗时,将从喷嘴36排出与为了记录处理而喷射液体时相比较多的液体。因此,优选为,在实施液体喷射部33的清洗时,控制部100使压送机构38进行驱动。
或者,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每单位时间的液体的喷射量少于预定的阈值时仅通过水位差来供给液体,并在每单位时间的液体的喷射量在前述的阈值以上时使压送机构38进行驱动。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则即使在供给流道37中的液体的流量变大,并且压力损失变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压送机构38的加压力来供给液体。此外,在例如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由于液体的粘度上升从而液体变得不易流动,因此优选为,实施由压送机构38实现的液体供给。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获得如下的效果。
(1)通过使对液体收纳体20进行保持的保持部16的高度在装拆位置与供给位置上进行变化,从而能够在较低的装拆位置处实施液体收纳体20的装拆操作。因此,能够在不增加装拆操作所需的劳动力的条件下,确保较大的水位差。
(2)在装拆位置处,由于被保持在保持部16上的液体收纳体20中所收纳的液体的水位差中心被配置在与喷嘴36相比较低的位置处,因此供给流道37内的液体不会被加压。因此,通过在不进行液体的供给时预先将保持部16配置在装拆位置上,从而抑制了无意的液体漏出的情况。
(3)通过保持部16的姿态随着转动而变化,从而能够在液体包含有颜料等的沉积成分的情况下,对液体进行搅拌,进而使浓度均匀。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像以下所示的改变例那样进行变更。此外,既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中所包括的结构和下述改变例中所包括的结构进行任意组合,也可以对下述改变例所包括的结构彼此进行任意组合。
·如图6所示的改变例那样,压送机构38也可以为管泵,所述管泵具有构成供给流道37的能够进行挠曲位移的管101、将管101压溃的按压部件102、和使按压部件102移动的移动机构103,并且所述管泵通过移动机构103使压溃了管101的按压部件102进行移动而对液体进行压送。移动机构103例如具备:对管101进行收纳的圆筒状的壳体104、具有与按压部件102卡止的引导槽105且被收纳于壳体104内的旋转体106、和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源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的旋转轴107。并且,通过旋转体106与旋转轴107一起旋转,从而使按压部件102移动。另外,图6中的右侧为供给流道37的上游侧,图6中的左侧为供给流道37的下游侧。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引导槽105预先使距旋转中心的距离变化,并当按压部件102与远离引导槽105的旋转中心的第一端卡止时,将管101压溃,当按压部件102向接近引导槽105的旋转中心的第二端靠近时,将管101的压溃解除。在该情况下,当旋转体106向图6中箭头标记所示的第一方向旋转时,由于与引导槽105的第一端卡止的按压部件102将在压溃管101的同时进行移动,因此管101内的液体被压送。此外,当旋转体106向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即第二方向旋转时,由于按压部件102向引导槽105的第二端进行移动,从而解除了管101的压溃,因此液体不会被压送。
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00可以在将由作为管泵的压送机构38实现的液体的供给向由水位差实现的液体的供给进行切换时,对移动机构103进行控制,从而使由按压部件102所实现的管101的压溃解除。根据该结构,即使在不实施由管泵所实现的液体的压送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液体收纳体20与液体喷射部33之间的供给流道37的连通状态,并能够通过水位差来供给液体。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开闭阀39不论控制部100的控制如何,均与转动机构15的转动动作机械性地联动,并在保持部16被配置于供给位置处时成为开阀状态,在保持部16被配置于装拆位置处时成为闭阀状态。
·导入部16c、供给流道37、开闭阀39、液体贮留部43、脱气机构45或压力调节机构70也可以作为向液体喷射部33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装置14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此外,液体供给装置14也可以采用以能够相对于筐体12而进行装拆的方式被安装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对构成液体供给装置14的转动机构15等进行控制的控制部设置在液体供给装置14上。此外,以能够相对于筐体12而进行装拆的方式被安装的液体供给装置14也可以具备开闭阀39。
·保持部16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除了装拆位置与供给位置之外,还能够移动至在液体喷射部33成为不喷射液体的待机状态时所配置的待机位置处。待机位置能够设定在例如从装拆位置朝向供给位置进行移动的移动路径的中途处。
·如图7所示的改变例那样,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压送机构38通过经由送气通道24而将加压的气体送出至被安装在保持部16上的液体收纳体20(例如,壳体22与液体收纳部21之间的空间)中,从而对液体收纳体20内的液体进行加压,进而使其向供给流道37流出。
·如图7所示的改变例那样,压送机构38也能够例如被包括在液体供给装置14中等,并被配置于筐体12的外部。
·如在图7的改变例中通过侧视而示出的、被保持在保持部16上的液体收纳体20那样,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供给位置处,导出部23与液体收纳部21相对于水平方向而倾斜地排列。同样地,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装拆位置处,导出部23与液体收纳部21相对于水平方向而倾斜地排列。
·如在图7的改变例中通过剖视图而示出的那样,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装拆位置处,导出部23与液体收纳部21横向地排列。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液体收纳体20水平地移动并相对于保持部16而进行装拆。
·如图7所示的改变例那样,液体喷射装置11也可以不具备支承脚部13。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液体喷射装置11中,代替馈送机构25、收卷机构26以及张紧杆27而以可装拆的方式安装对作为被裁切为预定的尺寸的单页纸的介质S进行收纳的盒28。
·如图7所示的改变例那样,转动轴17也可以在与筐体12的长边方向(在图7中为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在图7中为支承部34上的介质S的输送方向)上延伸设置。
·如图7中所示的改变例那样,保持部16的臂16a的长度能够任意地变更。此外,保持部16也可以不具备臂16a。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液体供给装置14或液体喷射装置11不具备压送机构38,而仅通过水位差来向液体喷射部33供给液体。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使对液体收纳体20进行保持的保持部16的高度在装拆位置与供给位置上变化,而不使保持部16的姿态变化。例如,保持部16也可以不具备臂16a,而是以在保持架16b维持图3的装拆位置的姿态不变的条件下向上方的供给位置进行滑动的方式,在筐体12上设置对保持架16b进行保持的保持架移动机构。作为保持架移动机构而能够采用如下机构,即:将保持架16b固定在被卷绕于筐体12上所设置的一对旋转辊的带上,并通过使旋转辊旋转从而使保持架16b移动的机构;通过对吊挂保持架16b的长条部件进行收卷或放卷,从而使保持架16b进行移动的机构;由设置于保持架16b侧的齿条与设置于筐体12上的小齿轮所实现的齿条和小齿轮所形成的机构;通过多个连杆来对保持架16b与筐体12进行连接而形成的连杆机构等。
·液体喷射部33所喷射的液体并不限于油墨,也可以为例如功能材料的粒子分散或混合于液体中而形成的液状体等。例如,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对用于液晶显示屏、EL(电致发光)显示屏以及面发光显示屏的制造等的、以分散或者溶解的形式含有电极材料或彩色材料(像素材料)等材料的液状体进行喷射从而实施记录的结构。
·介质S并不限于纸张,既可以为塑料薄膜或较薄的板材等,也可以为用于印染装置等的布帛。此外,介质S既可以为T恤衫等任意形状的衣服等,也可以为如餐具或文具这样的任意形状的立体物。
在下文中,对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改变例所理解的技术思想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思想1
一种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为向从喷嘴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装置,且具备:
保持部,其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对收纳所述液体的液体收纳体进行保持;
转动机构,其使所述保持部在对所述液体收纳体进行装拆的装拆位置、和向所述液体喷射部供给所述液体的供给位置之间进行转动,
被保持在处于所述供给位置的所述保持部上的所述液体收纳体被配置在与所述喷嘴相比较高的位置处,被保持在处于所述装拆位置的所述保持部上的所述液体收纳体被配置在与所述喷嘴相比较低的位置处。
根据上述思想1,由于在保持部处于供给位置时,液体收纳体被配置在与喷嘴相比较高的位置处,因此能够通过被收纳在液体收纳体中的液体与喷嘴的水位差而向液体喷射部供给液体。此外,由于在保持部处于装拆位置时,液体收纳体被配置在与喷嘴相比较低的位置处,因此与在供给位置处进行装拆相比,能够更容易地实施装拆操作。因此,能够减少被安装在可通过水位差来供给液体的位置处的液体收纳体的装拆操作所需的劳动力。
思想2
如思想1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纳体具有对所述液体进行收纳的液体收纳部、和从所述液体收纳部将所述液体导出的导出部,
在所述保持部处于所述供给位置时和所述保持部处于所述装拆位置时,在被保持于所述保持部上的所述液体收纳体中,所述导出部与所述液体收纳部的位置关系上下反转。
根据上述思想2,由于在液体收纳体中,在保持部处于供给位置时和处于装拆位置时导出部与液体收纳部的位置关系上下反转,因此能够伴随着保持部的转动而对被收纳在液体收纳部中的液体进行搅拌。
思想3
如思想2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被保持于处于所述装拆位置的所述保持部上的所述液体收纳体中,所述导出部被配置于所述液体收纳部的上方。
根据上述思想3,由于在保持部处于装拆位置时,液体收纳体的导出部被配置于液体收纳部的上方,因此在实施液体收纳体的装拆操作时液体收纳部中所收纳的液体不易从导出部漏出。
思想4
如思想1至思想3中任一种思想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导入部,其以能够相对于被保持在所述保持部上的所述液体收纳体而导出被收纳的所述液体的方式而被连接;
供给流道,其用于使所述液体从所述导入部朝向所述液体喷射部流动;
开闭阀,其在所述供给流道中,能够向容许所述液体的流动的开阀状态与限制所述液体的流动的闭阀状态进行切换;
压力调节机构,其在所述供给流道中,被设置于所述开闭阀与所述液体喷射部之间,并对向所述液体喷射部被供给的所述液体的压力进行调节。
根据上述思想4,既能够通过将开闭阀设为开阀状态从而朝向液体喷射部供给液体,也能够通过将开闭阀设为闭阀状态从而停止向液体喷射部的液体的供给。此外,能够通过压力调节机构来对向液体喷射部被供给的液体的压力进行调节。
思想5
如思想4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阀与所述转动机构的转动动作联动,并且在所述保持部被配置于所述供给位置处时成为开阀状态,在所述保持部被配置于所述装拆位置处时成为闭阀状态。
根据上述思想5,通过与转动机构的转动动作联动从而在保持部被配置于装拆位置处时使开闭阀成为闭阀状态,由此在液体收纳体的装拆时液体将不易漏出。此外,通过与转动机构的转动动作联动从而在保持部被配置于供给位置处时使开闭阀成为开阀状态,由此能够从所安装的液体收纳体迅速地朝向液体喷射部供给液体。此外,通过使开闭阀的开闭动作与转动机构的转动动作联动,从而能够避免液体伴随着保持部的转动而向液体收纳体倒流。
思想6
如思想1至思想4中任一种思想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对所述液体供给装置的结构要素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液体喷射部成为不喷射所述液体的待机状态时,对所述转动机构进行控制,并使所述保持部配置在所述装拆位置处。
根据上述思想6,由于在液体喷射部成为不喷射液体的待机状态时,转动机构使保持部配置在装拆位置处,因此能够避免在无需进行液体的供给时液体通过水位差而成为加压状态。
思想7
如思想6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导入部,其以能够相对于被保持在所述保持部上的所述液体收纳体而导出被收纳的所述液体的方式而被连接;
供给流道,其用于使所述液体从所述导入部朝向所述液体喷射部流动;
开闭阀,其在所述供给流道中,能够向容许所述液体的流动的开阀状态与限制所述液体的流动的闭阀状态进行切换,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保持部未对所述液体收纳体进行保持时将所述开闭阀设为闭阀状态,在保持了所述液体收纳体的所述保持部处于所述供给位置处时将所述开闭阀设为开阀状态,并且在所述液体收纳体相对于所述保持部而实施装拆时,在使所述保持部从所述供给位置向所述装拆位置进行转动之前先将所述开闭阀设为闭阀状态。
根据上述思想7,由于在保持部未对液体收纳体进行保持时开闭阀成为闭阀状态,因此能够对液体的漏出进行抑制。此外,由于在保持了液体收纳体的保持部处于供给位置时开闭阀成为开阀状态,因此能够将被收纳在液体收纳体中的液体向液体喷射部进行供给。此外,由于在液体收纳体相对于保持部而实施装拆时,在保持部从供给位置向装拆位置进行转动之前先使开闭阀成为闭阀状态,因此能够对伴随着液体收纳体的装拆的液体的漏出进行抑制。
思想8
如思想6或思想7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导入部,其以能够相对于被保持在所述保持部上的所述液体收纳体而导出被收纳的所述液体的方式而被连接;
供给流道,其用于使所述液体从所述导入部朝向所述液体喷射部流动;
开闭阀,其在所述供给流道中,能够向容许所述液体的流动的开阀状态与限制所述液体的流动的闭阀状态进行切换;
压力调节机构,其在所述供给流道中,被设置于所述开闭阀与所述液体喷射部之间,并对向所述液体喷射部被供给的所述液体的压力进行调节;
液体贮留部,其在所述供给流道中,于所述开闭阀与所述压力调节机构之间对液体进行贮留,
所述液体贮留部的壁面的一部分由能够进行挠曲位移的可挠性部件构成,
在所述液体喷射部成为不喷射所述液体的待机状态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开闭阀设为开阀状态。
根据上述思想8,由于在液体喷射部成为不喷射所述液体的待机状态时开闭阀成为开阀状态,因此能够容许向液体贮留部的液体的流入以及流出。而且,能够伴随着液体贮留部中的液体的流动而对液体进行搅拌。
思想9
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射部,其具有喷嘴,并从所述喷嘴喷射液体;
保持部,其以能够装拆的方式而安装有对所述液体进行收纳的液体收纳体;
转动机构,其使所述保持部在对所述液体收纳体进行装拆的装拆位置、和向所述液体喷射部供给所述液体的供给位置之间进行转动,
被保持在处于所述供给位置的所述保持部上的所述液体收纳体被配置在与所述喷嘴相比较高的位置处,被保持在处于所述装拆位置的所述保持部上的所述液体收纳体被配置在与所述喷嘴相比较低的位置处。
根据上述思想9,能够获得与思想1的液体供给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符号说明
11…液体喷射装置;12…筐体;13…支承脚部;14…液体供给装置;15…转动机构;16…保持部;16a…臂;16b…保持架;16c…导入部;17…转动轴;18…操作部;19…支承突部;20…液体收纳体;21…液体收纳部;22…壳体;23…导出部;24…送气通道;25…馈送机构;26…收卷机构;27…张紧杆;28…盒;31…导向轴;32…滑架;33…液体喷射部;34…支承部;35…输送机构;36…喷嘴;37…供给流道;37a…分支流道;37b…分支流道;38…压送机构;39…开闭阀;40…单向阀;41…过滤器单元;42…静态搅拌器;43…液体贮留部;43a…可挠性部件;44…弹簧;45…脱气机构;46…脱气室;47…脱气膜;48…减压室;49…减压流道;50…维护机构;51…擦拭部件;52…擦拭装置;53…液体接受部;54…冲洗单元;55…清洗机构;56…盖;57…废液收纳体;58…抽吸流道;59…抽吸泵;61…泵室;61a…连通槽;62…位移部件;63…弹簧;64…位移机构;65…气体室;66…通气通道;67…吸气泵;68…抽吸阀;69…喷出阀;70…压力调节机构;71…供给室;72…连通孔;73…压力室;74…阀体;75…受压部件;76…过滤器;77…可挠膜;78…第一施力部件;79…第二施力部件;81…开阀机构;82…收纳室;83…加压袋;84…加压流道;85…单向阀;86…泵;91…液室;92…振动板;93…收纳部;94…致动器;95…共同液室;96…过滤器;97…送回流道;98…循环泵;100…控制部;101…管;102…按压部件;103…移动机构;104…壳体;105…引导槽;106…旋转体;107…旋转轴;S…介质。

Claims (10)

1.一种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为向从喷嘴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装置,且具备:
保持部,其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对收纳所述液体的液体收纳体进行保持;
转动机构,其使所述保持部在对所述液体收纳体进行装拆的装拆位置、和向所述液体喷射部供给所述液体的供给位置之间进行转动,
被保持在处于所述供给位置的所述保持部上的所述液体收纳体被配置在与所述喷嘴相比较高的位置处,被保持在处于所述装拆位置的所述保持部上的所述液体收纳体被配置在与所述喷嘴相比较低的位置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纳体具有对所述液体进行收纳的液体收纳部、和从所述液体收纳部将所述液体导出的导出部,
在所述保持部处于所述供给位置时和所述保持部处于所述装拆位置时,在被保持于所述保持部上的所述液体收纳体中,所述导出部与所述液体收纳部的位置关系上下反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被保持于处于所述装拆位置的所述保持部上的所述液体收纳体中,所述导出部被配置于所述液体收纳部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导入部,其以能够相对于被保持在所述保持部上的所述液体收纳体而导出被收纳的所述液体的方式而被连接;
供给流道,其用于使所述液体从所述导入部朝向所述液体喷射部流动;
开闭阀,其在所述供给流道中,能够向容许所述液体的流动的开阀状态与限制所述液体的流动的闭阀状态进行切换;
压力调节机构,其在所述供给流道中,被设置于所述开闭阀与所述液体喷射部之间,并对向所述液体喷射部被供给的所述液体的压力进行调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阀与所述转动机构的转动动作联动,并且在所述保持部被配置于所述供给位置处时成为开阀状态,在所述保持部被配置于所述装拆位置处时成为闭阀状态。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对所述液体供给装置的结构要素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液体喷射部成为不喷射所述液体的待机状态时,对所述转动机构进行控制,并使所述保持部配置在所述装拆位置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导入部,其以能够相对于被保持在所述保持部上的所述液体收纳体而导出被收纳的所述液体的方式而被连接;
供给流道,其用于使所述液体从所述导入部朝向所述液体喷射部流动;
开闭阀,其在所述供给流道中,能够向容许所述液体的流动的开阀状态与限制所述液体的流动的闭阀状态进行切换,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保持部未对所述液体收纳体进行保持时将所述开闭阀设为闭阀状态,在保持了所述液体收纳体的所述保持部处于所述供给位置处时将所述开闭阀设为开阀状态,并且在所述液体收纳体相对于所述保持部而实施装拆时,在使所述保持部从所述供给位置向所述装拆位置进行转动之前先将所述开闭阀设为闭阀状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导入部,其以能够相对于被保持在所述保持部上的所述液体收纳体而导出被收纳的所述液体的方式而被连接;
供给流道,其用于使所述液体从所述导入部朝向所述液体喷射部流动;
开闭阀,其在所述供给流道中,能够向容许所述液体的流动的开阀状态与限制所述液体的流动的闭阀状态进行切换;
压力调节机构,其在所述供给流道中,被设置于所述开闭阀与所述液体喷射部之间,并对向所述液体喷射部被供给的所述液体的压力进行调节;
液体贮留部,其在所述供给流道中,于所述开闭阀与所述压力调节机构之间对液体进行贮留,
所述液体贮留部的壁面的一部分由能够进行挠曲位移的可挠性部件构成,
在所述液体喷射部成为不喷射所述液体的待机状态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开闭阀设为开阀状态。
9.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射部,其具有喷嘴,并从所述喷嘴喷射液体;
保持部,其以能够装拆的方式而安装有对所述液体进行收纳的液体收纳体;
转动机构,其使所述保持部在对所述液体收纳体进行装拆的装拆位置、和向所述液体喷射部供给所述液体的供给位置之间进行转动,
被保持在处于所述供给位置的所述保持部上的所述液体收纳体被配置在与所述喷嘴相比较高的位置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保持在处于所述装拆位置的所述保持部上的所述液体收纳体被配置在与所述喷嘴相比较低的位置处。
CN201710556578.9A 2016-08-12 2017-07-10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Active CN1077188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8439A JP6737059B2 (ja) 2016-08-12 2016-08-12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6-158439 2016-08-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18889A CN107718889A (zh) 2018-02-23
CN107718889B true CN107718889B (zh) 2020-10-30

Family

ID=61160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56578.9A Active CN107718889B (zh) 2016-08-12 2017-07-10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94033B2 (zh)
JP (1) JP6737059B2 (zh)
CN (1) CN1077188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55793B2 (ja) * 2018-09-19 2022-10-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9735A (en) * 1998-04-13 1999-10-19 Pitney Bowes Inc. Mailing machine including an ink jet printer having back pressure regulation
US6027209A (en) * 1997-09-03 2000-02-2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Ordered storage and/or removal of inkjet cartridges and capping means from a storage container
US6799840B2 (en) * 2001-08-22 2004-10-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supply mechanism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ink supply mechanism
CN1960879A (zh) * 2004-06-01 2007-05-09 佳能精技股份有限公司 供墨装置、记录装置、供墨方法和记录方法
US8020983B2 (en) * 2007-03-07 2011-09-20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660564A (zh) * 2012-08-31 2014-03-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4553333A (zh) * 2013-10-16 2015-04-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适配器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104827769A (zh) * 2014-02-07 2015-08-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JP2016022626A (ja) * 2014-07-17 2016-02-08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収納容器、接続器具および接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93639A (ja) 1996-12-28 1998-07-28 Brother Ind Ltd 印字装置
JP3009040B1 (ja) * 1998-11-26 2000-02-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1030509A (ja) * 1999-07-16 2001-02-06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021398A (ja) 2004-07-07 2006-01-26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収容容器の装着構造、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4600062B2 (ja) 2005-02-02 2010-12-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
SG159513A1 (en) 2005-02-02 2010-03-30 Seiko Epson Corp Attachment, liquid reception container, and liquid supply device
JP2007160849A (ja) 2005-12-16 2007-06-28 Sony Corp 液体供給装置
JP5438888B2 (ja) 2006-03-31 2014-03-12 武藤工業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2008006772A (ja) * 2006-06-30 2008-01-17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供給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202347A (ja) 2008-02-26 2009-09-10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プリンタシステムおよび外部インク供給装置
EP2481590A1 (en) * 2011-01-28 2012-08-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ecording device
JP5692265B2 (ja) 2013-03-07 2015-04-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収容体
JP6041732B2 (ja) 2013-03-28 2016-12-14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ダンパー装置
JP2015112800A (ja) 2013-12-12 2015-06-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6043587A (ja) * 2014-08-22 2016-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439330B2 (ja) * 2014-09-04 2018-12-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供給方法
JP6400413B2 (ja) 2014-09-29 2018-10-03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インクの充填方法、および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の使用方法
JP6402642B2 (ja) 2015-02-05 2018-10-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7209A (en) * 1997-09-03 2000-02-2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Ordered storage and/or removal of inkjet cartridges and capping means from a storage container
US5969735A (en) * 1998-04-13 1999-10-19 Pitney Bowes Inc. Mailing machine including an ink jet printer having back pressure regulation
US6799840B2 (en) * 2001-08-22 2004-10-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supply mechanism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ink supply mechanism
CN1960879A (zh) * 2004-06-01 2007-05-09 佳能精技股份有限公司 供墨装置、记录装置、供墨方法和记录方法
US8020983B2 (en) * 2007-03-07 2011-09-20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660564A (zh) * 2012-08-31 2014-03-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4553333A (zh) * 2013-10-16 2015-04-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适配器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104827769A (zh) * 2014-02-07 2015-08-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JP2016022626A (ja) * 2014-07-17 2016-02-08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収納容器、接続器具および接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18889A (zh) 2018-02-23
JP2018024199A (ja) 2018-02-15
US20180043693A1 (en) 2018-02-15
JP6737059B2 (ja) 2020-08-05
US9994033B2 (en) 2018-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4857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供給装置
CN106965561B (zh) 废液收纳体以及配件
JP2010208188A (ja) 気泡除去方法
US10245838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0208187A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10336079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tube pump
US10286677B2 (en) Liquid supply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8192757A (ja)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供給方法
CN107718889B (zh)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7053841B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2007050602A (ja) ヘッドメンテナンス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035460B2 (ja)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US10618298B2 (en) Liquid supply unit and liquid injection device
JP2018034378A (ja)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821983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5482270B2 (ja) メンテナンス装置、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5359208B2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収容装置
CN107718881B (zh)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供给方法
CN110871629B (zh)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
JP6981179B2 (ja)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2018012256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23124454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8043423A (ja) 液体充填方法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8232216A (ja) バルブユニット及び流体噴射装置
JP2008246796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