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17348A -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17348A
CN107717348A CN201710929622.6A CN201710929622A CN107717348A CN 107717348 A CN107717348 A CN 107717348A CN 201710929622 A CN201710929622 A CN 201710929622A CN 107717348 A CN107717348 A CN 1077173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ed
curved surface
milling
housing
produc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296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17348B (zh
Inventor
唐义梅
周新权
孙毅
谷平
谷一平
陈仕权
蒙海滨
王聪
胡海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2962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173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17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17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173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173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5/00Making specific metal objects b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所述壳体制作方法包括:提供壳体基体,所述壳体基体具有待加工曲面,所述待加工曲面具有第一待加工区和与所述第一待加工区相邻设置的第二待加工区;铣削所述第一待加工区,以成型铣削曲面;车削所述第二待加工区,以成型车削曲面;对所述铣削曲面和所述车削曲面交接处表面处理,以成型背部曲面。通对所述壳体基体的第一待加工区铣削,成型铣削曲面,并对壳体基体的第二待加工区车削,以成型车削曲面,对所述铣削曲面和所述车削曲面交接处表面处理,以成型背部曲面,从而完成了壳体的外观曲面加工,减小了加工成本,提高了成型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壳体均存在结构复杂的外观曲面。手机壳体的外观曲面采用铣削工艺成型或者采用锻压工艺成型。然而外观曲面采用铣削工艺成型耗费工时较长,而采用锻压工艺成型则加工精度不高,导致目前的壳体制作方法存在加工成本较高,成型质量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壳体制作成本并提高成型质量的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其中,所述壳体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壳体基体,所述壳体基体具有待加工曲面,所述待加工曲面具有第一待加工区和与所述第一待加工区相邻设置的第二待加工区;
铣削所述第一待加工区,以成型铣削曲面;
车削所述第二待加工区,以成型车削曲面;
对所述铣削曲面和所述车削曲面交接处表面处理,以成型背部曲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壳体,其中,所述壳体采用上述壳体制作方法所制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阵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壳体。
本发明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通对所述壳体基体的第一待加工区铣削,成型铣削曲面,并对壳体基体的第二待加工区车削,以成型车削曲面,对所述铣削曲面和所述车削曲面交接处表面处理,以成型背部曲面,从而完成了壳体的的外观曲面加工,减小了加工成本,提高了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步骤101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所制作的壳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步骤101的壳体基体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步骤101的金属板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步骤101的挤压型材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步骤101的步骤1012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步骤1012的加工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步骤1012的加工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步骤1012的加工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步骤1012的加工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步骤1012的加工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步骤101的加工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步骤101的加工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步骤101的加工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步骤101的加工示意;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步骤101的加工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步骤101的加工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步骤101的加工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步骤102的流程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步骤102的加工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步骤103的加工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步骤104的加工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步骤105的加工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步骤107的流程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步骤107的加工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步骤107的加工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壳体制作方法,所述壳体制作方法用于制作壳体。所述壳体100由金属板件和非信号屏蔽材料加工而成。所述壳体100 的外表面由多个曲面构成,以使得所述壳体100外观圆润,增加用户体验。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壳体100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00为手机的背盖。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壳体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101:提供壳体基体10,所述壳体基体10具有待加工曲面11,所述待加工曲面11具有第一待加工区111和与所述第一待加工区111相邻设置的第二待加工区112。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基体10还具有与所述待加工曲面11相对设置的底部曲面12和由所述底部曲面12朝所述待加工曲面11延伸的内腔13,以及由所述待加工曲面11贯穿至所述内腔13的天线槽14。所述壳体基体10采用切割、挤压工艺成型和铣削工艺。所述壳体基体10大致呈矩形板件状。所述待加工曲面11和所述底部曲面12为所述壳体基体10两侧的大面。所述待加工曲面11周缘弯曲,所述底部曲面12周缘弯曲。所述第一表面11具有第一弯曲区111和与所述第一弯曲区111连接的内腔13。所述待加工曲面11具有第一待加工区111和与所述内腔13相对的第二待加工区112。所述第一待加工区111弯曲设置。所述第二待加工区112平整设置。所述底部曲面12的周缘的曲率小于所述待加工曲面11的第一待加工区111的曲率。即所述第一壳体基体10在制作过程中,所述底部曲面12受应力作用小于所述待加工曲面11受应力作用。利用所述第一壳体基体10具有所述底部曲面12和所述待加工曲面11,利用所述壳体基体10 的外形接近于所述壳体100,使得后续步骤对所述第一壳体基体10施加应力较小,避免所述壳体基体10在后续步骤中损毁。所述内腔13用于加工成所述壳体 100收容电子元器件的腔体,以及方便向所述内腔13内成型绝缘部。所述天线槽14贯穿所述至所述内腔13。所述天线槽14用于加工成所述壳体100的天线净空区域。所述壳体基体10还具有连接所述底部曲面12和所述待加工曲面11 的余料边15。在对所述壳体基体10加工的过程中,所述余料边15供装夹夹具夹持,以稳固住所述壳体基体10,方便对所述壳体基体10加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01包括步骤:
1011:提供挤压型材20。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挤压型材20由金属板件加工而成。首先,提供切割一块矩形金属板件21。所述金属板件21具有第一大面211和第二大面212。所述第一大面211和所述第二大面212为矩形面。所述第一大面211 为平整面,所述第二大面212为平整面。在所述第一大面211和所述第二大面 212加工之前,需要对所述第一大面211和所述第二大面212清洁,去除所述第一大面211和所述第二面212上的灰尘。然后,去除所述金属板件21的周缘的毛刺。对所述金属板件21的周侧进行打磨,使得所述金属板件21的整齐,避免在对所述金属板件21的加工过程中,所述金属板件21受力不均衡,使得所述金属板件21的形变均衡,提高外观效果。对所述金属板件21加热。将所述金属板件21放置于加热设备中,使得所述金属板件21温度升高至预设值。所述金属板件21在加热后分子间应力减小,使得所述金属板件21形变应力减小,方便所述金属板件21挤压成型。挤压所述金属板件21的第一大面211和第二大面212,所述第一大面211形成第一挤压面213,所述第二大面212形成第二挤压面214。具体的,利用锻压模具对所述金属板件21进行挤压。将所述金属板件21放置于锻压模具中,对所述金属板件21挤压。利用锻压模具对所述第一大面211的周缘进行挤压,以及对所述第二大面212的周缘进行挤压。所述金属板件21的第一大面211周缘受锻压模具的挤压而弯曲形变,形成所述第一挤压面213。所述金属板件21的第二大面212周缘受锻压模具的挤压而弯曲形变,形成所述第二挤压面212。在所述锻压模具对所述金属板件21进行冲击挤压时,所述金属板件21缓慢受应力作用,避免所述金属板件21产生崩塌、拉料、凹陷等缺陷。所述第一挤压面213在非周缘的区域平整设置,所述第二挤压面214在非周缘的区域平整设置,为后续的加工过程中留足加工余量。所述第二挤压面214在所述金属板件21长度方向两侧弯曲形成凹槽215。所述凹槽215用于对所述挤压型材 20进行加工装夹,以及减少所述挤压型材20的加工成本。通过将所述金属板件 21挤压成所述挤压型材20,使得所述挤压型材20内应力加强,所述挤压型材 20更加致密,坚硬。
1012:加工所述挤压型材20。
本实施方式中,对所述挤压型材20进行加工,以将所述挤压型材20加工成接近所述壳体基体10的结构。所述挤压型材20可以是经锻压成型工艺加工,也可以是经数控铣床成型工艺加工。所述挤压型材20的第一挤压面213用以加工成所述底部曲面12,所述第二挤压面214用以加工成所述待加工曲面11。
请参阅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012包括步骤:
10121:对所述挤压型材20第一次铣削。
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数控铣床对所述挤压型材 20进行粗铣,以将所述挤压型材20加工出与所述壳体基体10形状大致接近的结构。首先,在所述第一挤压面213的周缘对应所述凹槽215处加工出装夹定位孔213a。然后,根据所述装夹定位孔213a在所述第一挤压面213上加工出粗铣腔216。所述粗铣腔216大致与所述内腔13接近,以方便加工成所述内腔13。在铣削所出所述粗铣腔216的过程中,在所述粗铣腔216中加工出铣削定位孔 217。所述铣削定位孔217为所述粗铣腔216在后续的进一步地精加工过程中提供定位基准,方便所述粗铣腔216的加工。再后,去除所述第一挤压面213上的毛刺,以及加工所述第一挤压面213的周缘,将所述第一挤压面213加工成所述底部曲面12。所述挤压型材20的第二挤压面214经过粗铣削成待加工大面218。所述待加工大面218用以加工成所述壳体基体10的待加工曲面11。通过对所述挤压型材20进行第一次铣削,使得所述挤压型材20成型规整的三维体积,方便后续铣削加工。
在对所述挤压型材20进行第一次铣削步骤中,对连接所述第一挤压面213 和所述第二挤压面214的侧壁进行铣削,以获得连接所述待加工大面218和所述底部曲面12的待加工侧面219。
10122:获得粗铣件22,所述粗铣件22具有底部曲面12和相对所述底部曲面12设置的待加工大面218,及开设于所述底部曲面12的粗铣腔216。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所述第一挤压面213加工成所述底部曲面12后,去除所述底部曲面12和所述待加工大面218的毛刺,以及去除所述粗铣腔216的毛刺,从而获得所述粗铣件22。所述粗铣件22还具有连接所述底部曲面12和所述待加工大面218的待加工侧面219。所述待加工侧面219用以加工成所述壳体100的侧部结构。
10123:对所述粗铣腔216的内壁进行第二次铣削,以成型收容腔16。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腔16进一步接近所述内腔13。通过根据所述铣削定位孔217在所述粗铣腔216内预设为位置处加工出沉孔或/和凸台,以使得所述粗铣腔216形成所述收容腔16。所述收容腔16内用以成型绝缘材料,使得所述壳体100具有绝缘部,利用绝缘部将天线辐射体与所述壳体 100隔绝,方便在所述壳体100内侧安装天线辐射体。通过将所述粗铣腔216加工成所述收容腔16,使得后续成型于所述收容腔16的绝缘材料与所述壳体基体 10结合更稳固。
通过对所述挤压型材20进行两次铣削,使得所述挤压型材20的内腔13的尺寸精准,提高所述壳体基体10的成型质量。
10124:在所述待加工侧面219上加工出贯穿至所述收容腔16的侧孔17。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采用铣削工艺在所述待加工侧面219上加工出贯穿至所述收容腔16的侧孔17。所述侧孔17用于加工成所述壳体100的耳机孔。在所述收容腔16内未成型绝缘部之前,先加工所述侧孔17,方便在后续向所述收容腔16成型绝缘部过程中,绝缘材料可以收容于所述侧孔17内,以形成所述壳体100的耳机孔,并且方便耳机插件插入耳机孔后与所述壳体100隔绝。
1013:获得待加工壳体30,所述待加工壳体30具有底部曲面12和相对所述底部曲面12设置的待加工大面218,及由所述底部曲面12朝所述待加工大面 218延伸的收容腔16。
1014:对所述待加工壳体30进行纳米孔洞处理。
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待加工壳体30的收容腔16内壁上加工出多个纳米级的凹孔,以方便后续绝缘材料与所述待加工壳体30有效结合。首先,对所述待加工壳体30进行水洗,以去除所述待加工壳体30的油脂。然后,在对所述加工壳体30依次进行碱洗、水洗、酸洗、水洗、预氧化、水洗的步骤。最后,对所述待加工壳体30进行烘干。
1015:向所述收容腔16内成型绝缘部18,获得所述内腔13。
如图1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待加工壳体30为金属件。所述绝缘部18采用塑胶材质。采用模内注塑工艺成型所述绝缘部18。首先,将所述待加工壳体 30放置于注塑模具中,然后向该注塑模具中注射热熔的塑胶材料,待热熔的塑胶材料冷却固化后开启该注塑模具,在所述待加工壳体30上固化的塑胶部分成型为所述绝缘部18。所述绝缘部18为所述壳体100提供绝缘环境,方便在所述绝缘部18上固定与所述壳体100的金属部分相隔绝的电子元器件。
1016:铣削所述待加工大面218,以成型所述待加工曲面11。
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数控铣削工艺铣削所述待加工大面218,以加工出所述待加工曲面11。由于所述待加工大面218与所述收容腔16的内壁均依次经过碱洗、水洗、酸洗、水洗、预氧化、水洗的腐蚀处理。所述待加工大面218存在纳米级凹孔。去除所述待加工大面218,成型所述待加工曲面11,使得所述待加工曲面11上不存在纳米级凹孔,保证了所述壳体基体10的外表面成型质量。通过所述待加工曲面11在成型所述绝缘部18之后成型,使得待加工曲面11不易受损,所述待加工曲面11成型质量提高。
1017:在所述待加工曲面11加工贯穿至所述内腔13的天线槽14。
如图16和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待加工壳体30的待加工曲面 11长度方向的一端加工出两条相邻的天线槽14。每一所述天线槽14的宽度小于两条所述天线槽14之间的距离。所述天线槽14经铣削工艺成型。每一所述天线槽14隔断所述待加工壳体30。所述绝缘部18封堵所述天线槽14在所述内腔13 的开口。所述绝缘部18稳固所述待加工壳体30被分隔开的部分,使得所述待加工壳体30结构稳固。通过铣刀在所述待加工大面218的预设位置铣削出多条所述天线槽14。所述天线槽14具有直线段31a和连接直线段31a的弧线段31b。所述直线段31a沿直线延伸,所述弧线段31b沿弧线延伸。在铣削所述直线段 31a时,可以采用圆盘形刀具进行铣削,以增加铣削速度。而在铣削所述弧线段 31b时,则采用圆柱形刀具铣削,以方便所述刀具沿弧线路径加工,并且方便所述加工所述弧线段31b与所述直线段31a顺利对接。所述天线槽14成型后,将所述待加工壳体30和绝缘部18第二次进行碱洗、水洗、酸洗、水洗、预氧化、水洗的腐蚀处理,以在所述天线槽14的侧壁上成型纳米级凹孔,方便后续向所述天线槽14内填入的非信号屏蔽材料可以与所述待加工壳体30有效结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槽14也可以是未完全隔断所述待加工壳体30。
1018:向所述天线槽14内填充非信号屏蔽材料32。
如图18和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提供填充治具33,并将所述填充治具33固定于所述待加工大面218正对多条所述天线槽14处。所述填充治具33 包括顶端331和相对所述顶端331设置的底端332。所述填充治具332设有由所述顶端331贯穿至所述底端332的灌胶流道333。所述底端332抵触于所述待加工曲面11,所述灌胶流道333在所述底端332的开口正对多条所述天线槽14。所述灌胶流道333在所述顶端331的开口用以灌输熔融的非信号屏蔽材料32。将非信号屏蔽材料32加热至熔融状态,向所述填充治具33的灌胶流道333灌输熔融状态的非信号屏蔽材料32。熔融状态的非信号屏材料32经所述灌胶流道333 流入所述天线槽14内。熔融状态的非信号屏蔽材料32在所述天线槽14的成型,并逐渐堆积至所述天线槽14在所述待加工曲面11的开口。待熔融状态的非信号屏蔽材料32流入所述天线槽14中,采用冷却固化工艺使得熔融状态的非信号屏蔽材料32呈固态的非信号屏蔽材料32,从而使得固态的非信号屏蔽材料32与所述待加工壳体30有效结合,并且密封所述天线槽14。溢出所述天线槽14并堆积在所述待加工曲面11上的非信号屏蔽材料32形成溢料胶34。通过所述非信号屏蔽材料32溢出所述天线槽14,使得所述非信号屏蔽材料32固化收缩后仍可以填满所述天线槽14,保证了所述壳体100的外观成型质量。
所述壳体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102:铣削所述第一待加工区111,以成型铣削曲面123
如图21所示,本实施方中,通过数控铣削工艺在所述待加工曲面11的第一待加工区111处铣削出凸台124与所述凸台124连接的铣削曲面123。所述凸台 124的外周侧面沿椭圆跑道型曲线延伸。所述凸台124的外周侧面与所述铣削曲面123通过圆弧曲面125相接。所述凸台124的周侧面与所述铣削曲面123的夹角非固定不变,使得所述圆弧曲面124弯曲半径值也是非固定不变。例如:所述凸台124的周侧面具有靠近所述待加工曲面11边缘的第一侧面124a,所述凸台124的周侧面具有远离所述待加工曲面11边缘的第二侧面124b,所述第一侧面 124a与所述铣削曲面123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侧面124b与所述铣削曲面123的夹角。所述第一侧面124a与所述铣削曲面123连接有第一圆弧曲面125a,所述第二侧面124b与所述铣削曲面123连接有第二圆弧曲面125b,所述第一圆弧曲面125a弯曲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弧曲面125b弯曲半径。即所述圆弧曲面125少存在两个不同的圆弧半径。通过铣削出所述铣削曲面123,以及在所述铣削曲面 123上成型出椭圆跑道型的凸台122,以及成型出至少存在两个不同圆弧半径的圆弧曲面125使得减小了对所述壳体基体10的加工难度,通过简单的加工工艺成型出结构复杂的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02包括步骤:
1021:提供第一仿形刀具。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仿形刀具具有沿第一圆弧曲线延伸的第一刀刃。所述第一仿形刀具用于铣削所述铣削曲面123与所述凸台124的第一侧124a对接处。所述第一仿形刀具的转动轴线大致与所述凸台124的朝向相平行。
1022:使用第一仿形刀具在所述第一待加工区111铣削出第一铣削曲面 111a。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铣削曲面由所述铣削曲面123靠近所述第一侧面 124a处和所述第一侧面124a,及所述第一圆弧曲面125a构成。
1023:提供第二仿形刀具。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仿形刀具具有沿第二圆弧曲线延伸的第二刀刃。所述第二仿形刀具用于铣削所述铣削曲面123与所述凸台124的第二侧124b对接处。所述第二仿形刀具的转动轴线大致与所述凸台124的朝向相平行。1024:使用第二仿形刀具在所述第一待加工区111铣削出第二铣削曲面。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铣削曲面由所述铣削曲面123靠近所述第二侧面 124b处和所述第一侧面124b,及所述第二圆弧曲面125b构成。
所述壳体制作方法还包括步骤:
103:车削所述第二待加工区112,以成型车削曲面126。
如图2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待加工曲面11在所述第一待加工区111 处铣削成所述铣削曲面123,而所述待加工曲面11的第二待加工区112经车削工艺加工成所述车削曲面126。所述车削曲面126与所述铣削曲面123光滑对接。在对所述第二待加工区112进行车削加工过程中,采用第三仿形刀具车削所述待加工曲面11的第二待加工区112,以及车削连接所述待加工曲面11的部分非信号屏蔽材料32,以及车削掉堆积于所述待加工曲面11上的溢料胶34,从而去除了所述溢料胶34,同时加工出所述车削曲面126的造型。所述第三仿形刀具的刀刃形状与所述车削曲面126的形状相仿,从而保证了在所述平整区122上加工出所述车削曲面126,减小了加工工时,减少了所述壳体制作方法的成本。在去除所述待加工曲面11后,所述天线槽14形成天线缝35。
所述壳体制作方法还包括步骤:
104:对所述车削曲面126和所述铣削曲面123交接处表面处理,以成型背部曲面41。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车削曲面126和所述铣削曲面123的交接处进行打磨处理,使得所述车削曲面126与所述铣削曲面123光滑对接,以成型所述背部曲面41。
所述壳体制作方法还包括步骤:
105:去除所述余料边15。
如图2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铣削工艺铣削掉所述余料边15,并成型出连接所述底部曲面12和所述背部曲面41的侧曲面42。所述侧曲面42和所述底部曲面12光滑对接,所述侧曲面42与所述背部曲面41光滑对接。
所述壳体制作方法还包括步骤:
106:加工所述内腔13的内壁。
如图2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铣削工艺进一步精确铣削所述内腔13 的内壁,以成型出背盖腔43。通过铣削所述内腔13内壁的绝缘部18,使得所述背盖腔43内用于放置各种电子元器件,并对各种电子元器件进行稳固,满足所述壳体100的使用需求。
所述壳体制作方法还包括步骤:
107:对所述背部曲面41进行表面处理。
本实施方式中,在对所述背部曲面41进行表面处理的过程中,还可以对所述侧曲面42和所述底部曲面12进行表面处理。所述背部曲面41、侧曲面42和底部曲面12形成所述壳体100的外观面。通过所述背部曲面41、侧曲面42和底部曲面12进行表面处理,使得所述壳体100的外观符合需求。
如图25、图26和图27所示,所述步骤106包括步骤:
1071:打磨所述背部曲面41、侧曲面42和底部曲面12。
对所述背部曲面41、侧曲面42和底部曲面12上的毛刺进行打磨,以及对所述背部曲面41、侧曲面42和底部曲面12的断差进行打磨。使得所述背部曲面41、侧曲面42和底部曲面12光滑,以及使得所述背部曲面41与所述侧曲面 42对接光滑,所述侧曲面42与所述底部曲面12对接光滑。
1072:精抛所述背部曲面41、侧曲面42和底部曲面12。
对所述背部曲面41、侧曲面42和底部曲面12的预设区域进行精细抛光,使得所述背部曲面41、侧曲面42和底部曲面12在预设区域形成反射率较高的表面,从而所述壳体100在预设区域可以产生刚亮度反射光线的效果。
1073:对所述背部曲面41、侧曲面42和底部曲面12喷砂。
所述背部曲面41、侧曲面42和底部曲面12经喷砂后,产生哑光纹路,使得所述背部曲面41、侧曲面42和底部曲面12呈现耐油、耐刮伤、耐脏等性能,并且提高用户触感。
1074:对所述背部曲面41、侧曲面42和底部曲面12阳极氧化。
所述背部曲面41、侧曲面42和底部曲面12阳极氧化后呈现所需要的颜色,使得所述壳体100可以呈现各种颜色需求,满足客户需求。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背部曲面41、侧曲面42和底部曲面12经所述步骤1061、步骤1062和步骤1063 进行表面处理后分别形成所述壳体100的第一外观曲面41a、第二外观曲面42a 和第三外观曲面11a。所述背部曲面41与第一外观曲面41a仅仅是外观结构不同,大致形成是相同的。例如,背部曲面41可能存在少许的毛刺、表面存在不均衡的凹凸不平、呈现光亮的反光性,所述第一外观曲面41a不存在毛刺、表面有均衡的凹凸纹路,呈现哑光不易反光性,并且具有颜色。同理,侧曲面42和第二外观面曲面42a也仅仅是外观结构不同,大致形成是相同的,底部曲面12与第三外观曲面11a也仅仅是外观结构不同,大致形状是相同的。
请参阅图28,本发明提供一种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包括金属部110和绝缘部18,所述金属部110具有第一外观曲面41a和相对所述第一外观曲面41a 的第三外观曲面11a,所述金属部110还具有由所述第三外观曲面11a向所述第一外观曲面41a开设的背盖腔43和由所述第一外观曲面41a贯穿至所述背盖腔43的天线缝35,所述天线缝35内填充有非信号屏蔽材料32,所述绝缘部18固定于所述金属部110的内腔。所述第一外观面曲面41a上设有所述凸台124,所述凸台124的外周侧面与所述第一外观曲面41a通过圆弧外观曲面123相接。所述凸台124的周侧面与所述第一外观曲面41a的夹角非固定不变,使得所述圆弧外观曲面123的弯曲半径值也是非固定不变。所述壳体100的第一外观曲面41a 光滑圆润,满足用户触摸手感要求,提高用户体验。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壳体 100为移动终端的背盖。该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
请参阅图2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200,所述移动终端200包括所述壳体100。所述移动终端200还包括与所述壳体100相盖合的前盖210,所述前盖210由玻璃板和层叠于玻璃板的显示屏构成。所述前盖210封盖所述壳体100 的背盖腔43,以保护固定在所述背盖腔43内的电子元器件。所述移动终端200 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
以上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壳体基体,所述壳体基体具有待加工曲面,所述待加工曲面具有第一待加工区和与所述第一待加工区相邻设置的第二待加工区;
铣削所述第一待加工区,以成型铣削曲面;
车削所述第二待加工区,以成型车削曲面;
对所述铣削曲面和所述车削曲面交接处表面处理,以成型背部曲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基体还具有与所述待加工曲面相对设置的底部曲面和由所述底部曲面朝所述待加工曲面延伸的内腔,以及由所述待加工曲面贯穿至所述内腔的天线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壳体基体的步骤包括:
提供挤压型材;
加工所述挤压型材;
获得待加工壳体,所述待加工壳体具有底部曲面和相对所述底部曲面的待加工大面,以及由所述底部曲面朝所述待加工大面延伸的收容腔;
向所述收容腔内成型绝缘部,获得内腔;
铣削所述待加工大面,以成型所述待加工曲面;
在所述待加工曲面加工贯穿至所述内腔的天线槽;
向所述天线槽内填充非信号屏蔽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天线槽内填充非信号屏蔽材料的步骤中,所述非信号屏蔽材料溢出所述天线槽,并堆积于所述待加工大面上形成溢料胶;
将所述待加工大面加工成待加工曲面的步骤中,去除所述待加工大面,并去除位于所述待加工大面上的溢料胶以及去除连接所述待加工大面的部分非信号屏蔽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工所述挤压型材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挤压型材第一次铣削;
获得粗铣件,所述粗铣件具有底部曲面相对所述底部曲面设置的待加工大面,及开设于所述底部曲面的粗铣腔;
对所述粗铣腔内壁进行第二次铣削,以成型收容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挤压型材第一次铣削的步骤中,在所述挤压型材上加工出铣削定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得粗铣件的步骤中,所述粗铣件还具有连接所述底部曲面的待加工侧面;
对所述粗铣腔进行第二次铣削的步骤之后,在所述待加工侧面上加工出贯穿所述收容腔的侧孔。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容腔内成型绝缘部之前还包括步骤:
对所述待加工壳体进行纳米孔洞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容腔内成型绝缘部的步骤中采用纳米注塑成型工艺。
10.根据权利要求1 ̄9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铣削所述第一待加工区的步骤包括:
提供第一仿形刀具;
使用第一仿形刀具在所述第一待加工区铣削出第一铣削曲面;
提供第二仿形刀具;
使用第二仿形刀具在所述第一待加工区铣削出第二铣削曲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 ̄9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车削所述第二待加工区的步骤中,提供第三仿形刀具,
使用第三仿形刀具车削所述第二待加工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 ̄9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制作方法还包括步骤:
对所述背部曲面进行表面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壳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背部曲面进行表面处理的步骤包括:
打磨所述背部曲面;
精抛所述背部曲面;
对所述背部曲面喷砂;
对所述背部曲面阳极氧化。
14.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采用权利要求1 ̄13任意一种壳体制作方法所制得。
1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权利要求14所述的壳体。
CN201710929622.6A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77173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29622.6A CN107717348B (zh)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29622.6A CN107717348B (zh)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17348A true CN107717348A (zh) 2018-02-23
CN107717348B CN107717348B (zh) 2019-07-09

Family

ID=61208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29622.6A Active CN107717348B (zh)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1734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62477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0539208A (zh) * 2018-07-13 2019-12-06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陶瓷盖板加工方法和陶瓷盖板
CN113547413A (zh) * 2021-06-30 2021-10-26 东莞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打磨装置、及其加工设备和加工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8673A (ja) * 1992-01-30 1993-08-27 Mitsubishi Kasei Corp 電子機器筐体
CN104539753A (zh) * 2014-11-06 2015-04-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手机电池壳及其成型工艺
CN104582366A (zh) * 2014-12-31 2015-04-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壳体及其应用的终端,及终端壳体制作方法
CN104811513A (zh) * 2015-04-22 2015-07-29 奥捷五金(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电子产品金属后盖及其制造工艺
US20170048365A1 (en) * 2011-09-29 2017-02-16 Apple Inc. Multi-layer transparent structures for electronic device housings
CN106738616A (zh) * 2016-12-23 2017-05-31 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产品壳体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8673A (ja) * 1992-01-30 1993-08-27 Mitsubishi Kasei Corp 電子機器筐体
US20170048365A1 (en) * 2011-09-29 2017-02-16 Apple Inc. Multi-layer transparent structures for electronic device housings
CN104539753A (zh) * 2014-11-06 2015-04-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手机电池壳及其成型工艺
CN104582366A (zh) * 2014-12-31 2015-04-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壳体及其应用的终端,及终端壳体制作方法
CN104811513A (zh) * 2015-04-22 2015-07-29 奥捷五金(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电子产品金属后盖及其制造工艺
CN106738616A (zh) * 2016-12-23 2017-05-31 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产品壳体加工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62477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0539208A (zh) * 2018-07-13 2019-12-06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陶瓷盖板加工方法和陶瓷盖板
CN113547413A (zh) * 2021-06-30 2021-10-26 东莞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打磨装置、及其加工设备和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17348B (zh) 2019-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83040A (zh)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US10931800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ousing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7717348A (zh)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CN107497986B (zh)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CN105306632A (zh) 手机壳及其壳体加工工艺
WO2018133732A1 (zh) 壳体制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108966A (zh) 壳体制造方法、壳体及电子装置
CN105798549A (zh) 复合压铸成型之手机中框的制作方法
CN107088987A (zh) 手机外壳成形方法
CN110253380A (zh) 壳体加工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07888739A (zh)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US20220371069A1 (en) Metal shell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 thereof
CN106657446A (zh) 一种铝合金焊接件的模内注塑组合壳件及其制造工艺
CN107801334B (zh)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CN107825071B (zh)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CN107486523A (zh)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
CN107738074B (zh)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WO2013123737A1 (zh) 移动终端外壳及其加工方法
CN107962351A (zh)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CN112004342B (zh) 不等厚壳体、其加工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5057975A (zh) 金属框架的加工方法
CN210547096U (zh) 一种连续挤压装置
CN107877096B (zh)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CN107716820A (zh)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CN107846487B (zh)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