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9887A - 空气调节装置以及运行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装置以及运行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09887A
CN107709887A CN201580081017.7A CN201580081017A CN107709887A CN 107709887 A CN107709887 A CN 107709887A CN 201580081017 A CN201580081017 A CN 201580081017A CN 107709887 A CN107709887 A CN 1077098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load
source side
heat exchanger
de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101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09887B (zh
Inventor
水谷周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709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9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09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98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4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4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 F25B2400/0403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for the conden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4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 F25B2400/0409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for the evapor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7Exceeding a certain pressure value in a refrigeration component or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01Bypass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3Suction pres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5Pressures of the conden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1)具备控制装置(500)(运行控制装置),在制冷运行时,在供给到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室外空气的外部气温超过基准外部气温、且1个以上的负载侧单元(第1负载侧单元(200a)、第2负载侧单元(200b))的合计负载容量随着时间经过而降低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00)(运行控制装置)根据合计负载容量的变动值来调整减压装置(热源侧减压装置(4))的开度。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装置以及运行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沿用已设配管的空气调节装置以及能够控制该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行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能够沿用已设配管的空气调节装置,已知例如如下的空气调节装置: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减压装置的开度等,使已设配管内的制冷剂的压力不超过耐压基准值(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621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当在外部气温比通常高的环境(以下称为“高外部气温环境”)下的制冷运行时室内机的负载容量(运行容量)下降的情况下,已设配管的制冷剂的压力比通常的制冷运行时的压力上升的可能性变大。因而,在专利文献1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已设配管的制冷剂的压力超过耐压基准值的可能性变大,所以空气调节装置因压力异常而异常停止的频度变高,存在无法保持空气调节装置的可靠性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高外部气温环境下的制冷运行时也能够将已设配管的制冷剂的压力抑制到小于耐压基准值的空气调节装置以及运行控制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具备:制冷环路,经由制冷剂配管连接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以及负载侧热交换器而使制冷剂循环,至少进行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作为散热器发挥功能、所述负载侧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制冷运行;热源侧单元,容纳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以及所述减压装置;1个以上的负载侧单元,容纳所述负载侧热交换器,该负载侧单元经由已设的制冷剂配管而与所述热源侧单元连结;以及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制冷环路,其中在制冷运行时,在供给到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空气的外部气温超过基准外部气温、且所述1个以上的负载侧单元的合计负载容量随着时间经过而降低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合计负载容量的变动值来调整所述减压装置的开度。
另外,本发明的运行控制装置控制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具备制冷环路,该制冷环路经由制冷剂配管连接被容纳于热源侧单元的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以及减压装置、和被容纳于经由已设的制冷剂配管而与所述热源侧单元连结的1个以上的负载侧单元的负载侧热交换器而使制冷剂循环,至少进行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作为散热器发挥功能、所述负载侧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制冷运行,在制冷运行时,在供给到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空气的外部气温超过基准外部气温、且所述1个以上的负载侧单元的合计负载容量随着时间经过而降低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合计负载容量的变动值来调整所述减压装置的开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根据1个以上的负载侧单元的合计负载容量的降低来调整热源侧减压装置的开度,所以能够控制使得已设配管的制冷剂的压力为耐压基准值以下。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降低空气调节装置因压力异常而异常停止的频度的、可靠性高的空气调节装置以及运行控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性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控制装置500的、制冷运行时的控制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控制装置500的、制冷运行时的控制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空气调节装置;2:压缩机;3:热源侧热交换器;4:热源侧减压装置;5a:第1负载侧减压装置;5b:第2负载侧减压装置;6a:第1负载侧热交换器;6b:第2负载侧热交换器;7: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8:储液器;9a:第1延长制冷剂配管连接阀;9b:第2延长制冷剂配管连接阀;10:第1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2:第2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4:第3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6:第4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8:第5热源侧制冷剂配管;20:旁通制冷剂配管;25:电磁阀;30:第1温度传感器;35a:第2温度传感器;35b:第3温度传感器;40:第1压力传感器;45:第2压力传感器;50:第1控制部;55a:第2控制部;55b:第3控制部;58:通信线;100:热源侧单元;200a:第1负载侧单元;200b:第2负载侧单元;300:第1延长制冷剂配管;400:第2延长制冷剂配管;500: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1(制冷空调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性的制冷剂回路图。此外,在包括图1在内的以下的附图中,各结构部件的尺寸的关系以及形状有时可能与实际情况不同。
如图1所示,空气调节装置1具备作为室外机的热源侧单元100(热源机)和作为与热源侧单元100并联地配置的室内机的第1负载侧单元200a以及第2负载侧单元200b。热源侧单元100与第1负载侧单元200a以及第2负载侧单元200b之间由作为已设配管的第1延长制冷剂配管300(液体配管)以及第2延长制冷剂配管400(气体配管)连接。此外,虽然在图1中设为连接有两台负载侧单元的结构,但负载侧单元的连接台数既可以设为1台,也可以设为3台以上。
本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1具有使制冷剂依次在压缩机2、热源侧热交换器3、热源侧减压装置4、第1负载侧减压装置5a以及第2负载侧减压装置5b、第1负载侧热交换器6a以及第2负载侧热交换器6b、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7和储液器8中循环的单个系统的制冷环路(制冷剂回路)。
压缩机2是如下的可变频型流体机械设备:被容纳于热源侧单元100,将吸入的低压制冷剂压缩,作为高压制冷剂而排出。作为压缩机2能够使用例如由逆变器控制旋转频率的涡旋压缩机。
热源侧热交换器3(室外机热交换器)是在制冷运行时作为散热器(冷凝器)发挥功能、在制热运行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热交换器,被容纳于热源侧单元100。热源侧热交换器3构成为进行流经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内部的制冷剂与由热源侧热交换器用风扇(未图示)吹送的外部气体(例如,室外空气)的热交换。热源侧热交换器3能够由例如包括传热管和多个翅片(fin)的交叉翅片式的片管型热交换器(fin-and-tube heat exchanger)构成。
第1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0(室外机液体线路)被容纳于热源侧单元100,一方的末端部连结于热源侧热交换器3。第1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0的另一方的末端部通过设置于第1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0之上的第1延长制冷剂配管连接阀9a(液体操作阀)连结于第1延长制冷剂配管300。第1延长制冷剂配管连接阀9a例如由能够进行打开以及关闭的切换的双向电磁阀等二通阀构成。
热源侧减压装置4在制冷运行时使从热源侧热交换器3流入的高压液体制冷剂膨胀以及减压,使其流入到作为已设配管的第1延长制冷剂配管300。热源侧减压装置4被容纳于热源侧单元100,设置于第1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0。作为热源侧减压装置4,使用例如能够多级地或者连续地调节开度的线性电子膨胀阀(LEV)等电子膨胀阀,构成为室外电子膨胀阀。此外,热源侧减压装置4能够构成为在制热运行时使从第1延长制冷剂配管300流入到第1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0的中压的液体制冷剂或者二相制冷剂进一步膨胀以及减压,使其流入到热源侧热交换器3。
第1负载侧减压装置5a以及第2负载侧减压装置5b在制冷运行时使从第1延长制冷剂配管300流入的中压的液体制冷剂或者二相制冷剂进一步膨胀以及减压,使其分别流入到第1负载侧热交换器6a以及第2负载侧热交换器6b。第1负载侧减压装置5a被容纳于第1负载侧单元200a,第2负载侧减压装置5b被容纳于第2负载侧单元200b。作为第1负载侧减压装置5a以及第2负载侧减压装置5b,使用例如能够多级地或者连续地调节开度的线性电子膨胀阀等电子膨胀阀,构成为室内电子膨胀阀。
此外,在第1负载侧单元200a的制冷运行以及制热运行停止时,第1负载侧减压装置5a被调整为关闭。同样地,在第2负载侧单元200b的制冷运行以及制热运行停止时,第2负载侧减压装置5b被调整为关闭。另外,第1负载侧减压装置5a能够构成为在制热运行时使从第1负载侧热交换器6a流入的高压液体制冷剂膨胀以及减压,使其流入到作为已设配管的第1延长制冷剂配管300。同样地,第2负载侧减压装置5b能够构成为在制热运行时使从第2负载侧热交换器6b流入的高压液体制冷剂膨胀以及减压,使其流入到作为已设配管的第1延长制冷剂配管300。
第1负载侧热交换器6a以及第2负载侧热交换器6b(室外机热交换器)是在制冷运行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在制热运行时作为散热器发挥功能的热交换器。第1负载侧热交换器6a以及第2负载侧热交换器6b例如构成为进行流经第1负载侧热交换器6a以及第2负载侧热交换器6b的内部的制冷剂与外部气体(例如,室内空气)的热交换。第1负载侧热交换器6a以及第2负载侧热交换器6b例如能够构成为包括传热管和多个翅片的交叉翅片式的片管型热交换器。
此外,第1负载侧热交换器6a被容纳于第1负载侧单元200a,第2负载侧热交换器6b被容纳于第2负载侧单元200b。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1中,能够构成为利用来自负载侧热交换器用风扇(未图示)的送风将外部气体供给到第1负载侧热交换器6a以及第2负载侧热交换器6b。
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7在对制冷运行时和制热运行时进行切换时,切换制冷环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被容纳于热源侧单元100。作为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7,使用例如四通阀。
在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7与热源侧热交换器3之间连结第5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8。在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7与储液器8的制冷剂流入口之间连结第3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4(储液器前部配管,pre-accumulator pipe)。在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7与压缩机2的排出口之间连结第4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6。在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7与第2延长制冷剂配管400之间连结第2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2。
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7构成为在制冷运行时使制冷剂从第2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2流到第3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4,使制冷剂从第4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6流到第5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8。另外,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7构成为在制热运行中使制冷剂从第5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8流到第3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4,使制冷剂从第4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6流到第2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2。
此外,第2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2、第3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4、第4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6以及第5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8被容纳于热源侧单元100。另外,第2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2通过设置于第2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2的第2延长制冷剂配管连接阀9b(气体操作阀)连结于第2延长制冷剂配管400。第2延长制冷剂配管连接阀9b由例如能够进行打开以及关闭的切换的双向电磁阀等二通阀构成。
储液器8具有存留剩余制冷剂的制冷剂存留功能、以及通过使在运行状态发生变化时临时产生的液体制冷剂滞留来防止大量的液体制冷剂流入到压缩机2的气液分离功能。储液器8配置于压缩机2的吸入管侧,被容纳于热源侧单元100。
接下来,对设置于本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热源侧单元100的旁通制冷剂回路的结构进行说明。
热源侧单元100具备在热源侧减压装置4与第1延长制冷剂配管连接阀9a之间的位置从第1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0分支的旁通制冷剂配管20(高低压旁通配管)。旁通制冷剂配管20的末端部在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7与储液器8之间的位置连结于第3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4。即,旁通制冷剂配管20是旁通第1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0与第3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4之间的制冷剂配管,该第1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0是热源侧减压装置4的制冷剂流出口侧的制冷剂配管,该第3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4是与储液器8的制冷剂流入口侧连结的制冷剂配管。
在旁通制冷剂配管20设置有电磁阀25,该电磁阀25是根据电力供给或者电力停止来打开或者关闭流路的阀。电磁阀25使流入到第1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0的制冷剂流入到储液器8。具有能够将流入到第1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0的高压或者中压的制冷剂的压力减压至低压的容量系数(CV值)。电磁阀25由例如能够进行打开以及关闭的切换的双向电磁阀等二通阀构成。
接下来,对配置于本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传感器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1具备第1温度传感器30、第2温度传感器35a、第1压力传感器40以及第2压力传感器45。
第1温度传感器30是探测被热源侧送风风扇(未图示)吸入并被吹送到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外部气体(室外空气)的温度的外部气温传感器(室外温度传感器)。第1温度传感器30配置于例如热源侧送风风扇(未图示)的上游侧。第2温度传感器35a例如能够形成为探测由被容纳于第1负载侧单元200a的负载侧送风风扇(未图示)吸入并被吹送到第1负载侧热交换器6a的室内空气的温度的外部气温传感器(室内机吸入温度传感器)。在第2温度传感器35a构成为外部气温传感器的情况下,第2温度传感器35a配置于例如负载侧送风风扇(利用侧送风机)的上游侧。第3温度传感器35b例如能够形成为探测由被容纳于第2负载侧单元200b的负载侧送风风扇(未图示)吸入并被吹送到第2负载侧热交换器6b的室内空气的温度的外部气温传感器(室内机吸入温度传感器)。在第3温度传感器35b构成为外部气温传感器的情况下,第3温度传感器35b配置于例如负载侧送风风扇(利用侧送风机)的上游侧。
第1压力传感器40是探测在制冷运行时流经热源侧减压装置4的制冷剂流出口侧的第1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0的制冷剂的压力P的压力传感器(中间压力传感器)。即,第1压力传感器40配置于第1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0的、热源侧减压装置4与第1延长制冷剂配管连接阀9a之间的位置。第2压力传感器45是探测在制冷运行时从第1负载侧热交换器6a以及第2负载侧热交换器6b的出口流出并合流的制冷剂的低压压力的压力传感器(低压压力传感器),探测在制热运行时从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出口流出的制冷剂的压力。第2压力传感器45配置于第3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4。
作为第1温度传感器30、第2温度传感器35a以及第3温度传感器35b的材料,使用半导体(例如,热敏电阻)或者金属(例如,电阻式温度检测器(resistance temperaturedetector))等。另外,作为第1压力传感器40以及第2压力传感器45,使用晶体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或者压力换能器等。此外,第1温度传感器30、第2温度传感器35a以及第3温度传感器35b既可以由相同的材料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构成。另外,关于第1压力传感器40以及第2压力传感器45,既可以由相同种类的传感器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种类的传感器构成。
接下来,对进行本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整体的控制的控制装置500(运行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1的控制装置500具备控制热源侧单元100的运行状态的第1控制部50(室外机侧控制装置)、控制第1负载侧单元200a的运行状态的第2控制部55a(室内机侧控制装置)以及控制第2负载侧单元200b的运行状态的第3控制部55b(室内机侧控制装置)。
第1控制部50、第2控制部55a以及第3控制部55b具有具备CPU、存储器(例如,ROM、RAM等)、I/O端口等的微型计算机。此外,控制装置500利用通信线58连接第1控制部50与第2控制部55a以及第3控制部55b之间,构成为能够相互进行控制信号的收发等通信。此外,第1控制部50与第2控制部55a以及第3控制部55b之间的通信可以构成为通过无线来进行。
第1控制部50例如构成为能够控制热源侧单元100的运行的开始以及停止、热源侧减压装置4的开度的调整、电磁阀25的打开或者关闭、压缩机2的运行频率的调整等运行状态。另外,第1控制部50构成为具有能够存储控制目标值等各种数据的存储部(未图示)。另外,第1控制部50构成为接收由第1温度传感器30探测到的温度信息的电信号和由第1压力传感器40以及第2压力传感器45探测到的压力信息的电信号。
第2控制部55a构成为控制第1负载侧单元200a的运行的开始以及停止、第1负载侧减压装置5a的开度的调整等运行状态。第2控制部55a构成为按照预定的间隔(例如,每隔1分钟)测量第1负载侧单元200a的负载容量Q1(运行容量)。另外,第2控制部55a构成为接收由第2温度传感器35a探测到的温度信息的电信号。
第3控制部55b构成为控制第2负载侧单元200b的运行的开始以及停止、第2负载侧减压装置5b的开度的调整等运行状态。第3控制部55b构成为按照预定的间隔(例如,每隔1分钟)测量第2负载侧单元200b的负载容量Q2,另外,第2控制部55a构成为接收由第3温度传感器35b探测到的温度信息的电信号。
此外,在第2控制部55a测量出的第1负载侧单元200a的负载容量Q1以及在第3控制部55b测量出的第2负载侧单元200b的负载容量Q2经由通信线58被发送到第1控制部50。在第1控制部50中,通过以下的式(1)计算第1负载侧单元200a以及第2负载侧单元200b的合计负载容量Q,将其存储于第1控制部50的存储部。
Q=Q1+Q2…(1)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通常的制冷运行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从压缩机2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向热源侧热交换器3流入。流入到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将热释放到室外空气等低温的介质而进行热交换,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由设置于第1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0的热源侧减压装置4被膨胀以及减压,成为中压的液体制冷剂或者二相制冷剂,经由第1延长制冷剂配管300流入到热源侧单元100。
流入到热源侧单元100的中压的液体制冷剂或者二相制冷剂流入到第1负载侧减压装置5a以及第2负载侧减压装置5b。流入到第1负载侧减压装置5a以及第2负载侧减压装置5b的中压的液体制冷剂或者二相制冷剂进一步被膨胀以及减压而成为低温低压的二相制冷剂。低温低压的二相制冷剂流入到第1负载侧热交换器6a以及第2负载侧热交换器6b,从室内空气等高温的介质吸收热,蒸发而成为干燥度高的二相制冷剂或者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从第1负载侧热交换器6a以及第2负载侧热交换器6b流出的干燥度高的二相制冷剂或者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第2延长制冷剂配管400、第2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2、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7以及第3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4而流入到储液器8。干燥度高的二相制冷剂或者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当在储液器8被去除液相成分之后,被吸入到压缩机2。被吸入到压缩机2的制冷剂被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压缩机2排出。从压缩机2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第4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6、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7、第5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8而向热源侧热交换器3流入。在空气调节装置1的制冷运行中重复以上的循环。
此外,在制热运行时,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7的内部的流路如图1所示从实线的流路切换为虚线的流路。由此,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流入到第1负载侧热交换器6a以及第2负载侧热交换器6b,将热释放到室内空气等低温的介质,变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由此,室内空气由于制冷剂的散热作用而被加热。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控制装置500的控制处理。
本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控制装置500构成为在制冷运行时,在供给到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室外空气的外部气温超过基准外部气温、且1个以上的负载侧单元(第1负载侧单元200a、第2负载侧单元200b)的合计负载容量Q随着时间经过而降低的情况下,根据合计负载容量Q的变动值来调整热源侧减压装置4的开度。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控制装置500的、制冷运行时的控制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2的控制处理既可以在制冷运行时始终进行,也可以在例如探测到外部气温T的变动时随时进行。
在步骤S11中,在控制装置500中判定由第1温度传感器30探测到的外部气温T是否高于基准外部气温T0。基准外部气温T0被设定为高外部气温环境与通常的外部气温环境之间的边界值,被设定为例如52℃。在此,通常的温度环境是指流经已设配管的制冷剂的压力没有因合计负载容量Q的变动而超过耐压基准值的外部气温环境。在外部气温T为基准外部气温T0以下的情况下,控制处理结束,通常的制冷运行继续。
在外部气温T超过基准外部气温T0的情况下,在步骤S12中,控制装置500测量第1负载侧单元200a的当前的负载容量Q1now以及第2负载侧单元200b的当前的负载容量Q2now,通过以下的式(2)计算当前的合计负载容量Qnow
Qnow=Q1now+Q2now…(2)
接下来,在步骤S13中,在控制装置500中判定当前的合计负载容量Qnow是否小于存储于控制装置500的存储部的最近的合计负载容量Qlast。在当前的合计负载容量Qnow为最近的合计负载容量Qlast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处理结束,通常的制冷运行继续。
在当前的合计负载容量Qnow小于最近的合计负载容量Qlast的情况下,在步骤S14中计算热源侧减压装置4的开度调整值ΔD。使用校正系数K,根据以下的式(3)计算开度调整值ΔD。
ΔD=K×(Qlast-Qnow)…(3)
在此,校正系数K例如是根据合计负载容量Q的变动值、由第1压力传感器40探测的压力P的变动值以及用于抵消压力P的变动的开度调整值ΔD的实测值的相关关系来计算、确定的常数。
接下来,在步骤S15中,控制装置500控制为将热源侧减压装置4的开度D打开开度调整值ΔD,控制处理结束。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本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1具备:制冷环路,经由制冷剂配管(例如,第1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0、第1延长制冷剂配管300等)连接压缩机2、热源侧热交换器3、减压装置(热源侧减压装置4)以及负载侧热交换器(第1负载侧热交换器6a、第2负载侧热交换器6b)而使制冷剂循环,至少进行热源侧热交换器3作为散热器发挥功能、负载侧热交换器(第1负载侧热交换器6a、第2负载侧热交换器6b)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制冷运行;热源侧单元100,容纳压缩机2、热源侧热交换器3以及减压装置(热源侧减压装置4);1个以上的负载侧单元(第1负载侧单元200a、第2负载侧单元200b),容纳负载侧热交换器(第1负载侧热交换器6a、第2负载侧热交换器6b),经由已设的制冷剂配管(第1延长制冷剂配管300、第2延长制冷剂配管400)而与热源侧单元100连结;以及控制装置500,控制制冷环路,在制冷运行时,在供给到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室外空气的外部气温超过基准外部气温、且1个以上的负载侧单元(第1负载侧单元200a、第2负载侧单元200b)的合计负载容量随着时间经过而降低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00根据合计负载容量的变动值来调整减压装置(热源侧减压装置4)的开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运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500)控制空气调节装置1,该空气调节装置1具备制冷环路,该制冷环路经由制冷剂配管(例如,第1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0、第1延长制冷剂配管300等)连接被容纳于热源侧单元100的压缩机2、热源侧热交换器3以及减压装置(热源侧减压装置4)、和被容纳于经由已设的制冷剂配管(第1延长制冷剂配管300、第2延长制冷剂配管400)而与热源侧单元100连结的1个以上的负载侧单元(第1负载侧单元200a、第2负载侧单元200b)的负载侧热交换器(第1负载侧热交换器6a、第2负载侧热交换器6b)而使制冷剂循环,至少进行热源侧热交换器3作为散热器发挥功能、负载侧热交换器(第1负载侧热交换器6a、第2负载侧热交换器6b)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制冷运行,在制冷运行时,在供给到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室外空气的外部气温超过基准外部气温、且1个以上的负载侧单元(第1负载侧单元200a、第2负载侧单元200b)的合计负载容量随着时间经过而降低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合计负载容量的变动值来调整减压装置(热源侧减压装置4)的开度。
迄今为止,有由气体配管以及液体配管连接室外机和室内机而构成的制冷空调装置,其中该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室外机侧节流装置以及储液器,该室内机包括室内侧节流装置和室内热交换器。另外,在以往的制冷空调装置中有如下机型(已设配管沿用机型):在更新制冷空调装置时,仅更新室外机以及室内机,对气体配管以及液体配管沿用已设配管,清洗并再次利用已设配管(气体配管以及液体配管)。
在更新前的制冷空调装置中,气体配管以及液体配管有时会与R22或者R407C等设计压力低的制冷剂的制冷剂特性相配合地被进行耐压设计。另外,在更新后的制冷空调装置中,有时会使用设计压力比R22或者R407C高的R410A等制冷剂。因而,沿用已设配管的制冷空调装置具有能够控制为在室外机以及室内机中流入到已设配管的制冷剂的压力不超过气体配管以及液体配管的耐压基准值的结构。
例如,作为沿用已设配管的制冷空调装置,存在如下装置:将压力传感器安装于室外机液体线路,探测流入到已设配管的制冷剂的压力(中间压力)。在使用了压力传感器的制冷空调装置中,控制为通过调整压缩机的频率以及安装于室外机液体线路的室外机侧节流装置的开度,从而由压力传感器探测到的制冷剂压力成为目标值(目标中间压力)。
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的进展或者城区的热岛现象,设置制冷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环境温度倾向于上升。另外,由于室外机的集中设置而吹出口以及吸入口可能会被遮住,由于妨碍从室外机的散热的短路而室外机的吸入空气温度可能会上升。因而,在制冷空调装置的室外机中,要求能够使室外机能够利用的外部气体(室外空气)的温度的范围变宽(例如,外部气温的容许上限值上升)的结构。
然而,在高外部气温环境下的制冷运行时,高压压力以及流入到已设配管的制冷剂的压力上升,所以制冷空调装置的压力异常的产生频度上升。另一方面,由于当在制冷运行过程中室内机的负载容量减少的情况下,压缩机频率的减速的定时比室内机的负载容量的减少的定时要晚,所以流入到已设配管的制冷剂的压力会上升。因而,在高外部气温环境下的制冷运行时,在室内机的负载容量减少的情况下,存在流入到已设配管的制冷剂的压力超过耐压基准值的可能性变大的问题。
例如,考虑具有室内机的连接台数为5台、5台的负载容量都相同的室内机的制冷空调装置。在此,将使全部5台室内机运行的状态的合计负载容量设为100%。在高外部气温环境下的制冷运行时,在从使全部5台室内机运行的状态使4台室内机停止的情况下,室内机的合计负载容量变为20%。另外,在从全部5台室内机运行的状态使4台室内机停止的情况下,停止的4台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变为关闭状态。因而,当将使全部5台室内机运行的状态下的制冷剂循环量设为100%时,在4台室内机停止的情况下,为了维持流入到已设配管的制冷剂的压力,需要使压缩机频率减速以使制冷剂循环量为20%。然而,由于压缩机频率的减速的定时比室内机的负载容量的减少的定时要晚,所以流入到已设配管的制冷剂的压力会临时上升,超过已设配管的耐压基准值,会产生压力异常。
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结构,能够在探测到负载容量的减少的定时控制热源侧减压装置4的开度。即,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结构,能够根据1个以上的负载侧单元的合计负载容量的降低来调整热源侧减压装置4的开度。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结构,能够抑制在高外部气温环境下的制冷运行时流经已设配管的制冷剂的压力因负载容量的减少而上升,能够控制为流经已设配管的制冷剂的压力为耐压基准值P0(例如,29kg/cm2)以下。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结构,能够提供能够降低空气调节装置1因压力异常而异常停止的频度的、可靠性高的空气调节装置1以及控制装置500(运行控制装置)。
实施方式2.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示出上述实施方式1的控制装置500的电磁阀25的控制处理的一个例子。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控制装置500的、制冷运行时的控制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在本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1中,控制装置500构成为在制冷运行时,在流经热源侧减压装置4的制冷剂流出口侧的第1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0的制冷剂的压力超过作为已设配管的第1延长制冷剂配管300的耐压基准值的情况下,将电磁阀25打开一定时间。
在步骤S21中,在控制装置500中,判定由第1压力传感器40探测到的、流经热源侧减压装置4的制冷剂流出口侧的第1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0的制冷剂的压力P是否超过第1延长制冷剂配管300的耐压基准值P0。耐压基准值P0被设定为例如29kg/cm2
在压力P超过耐压基准值P0的情况下,在步骤S22中,控制装置500打开电磁阀25。
接下来,在步骤S23中,在控制装置500中,对电磁阀25被打开的时间M进行计数,判定是否经过了一定时间M0。在未经过一定时间M0的情况下,维持电磁阀25的打开状态。
在此,一定时间M0能够设为例如在控制装置500进行降低压缩机2的运行频率的控制、将压力P抑制到耐压基准值P0的情况下直至降低的压缩机2的运行频率达到稳定状态为止的时间。例如,一定时间M0能够设为60秒。
在经过了一定时间M0之后,在步骤S24中,控制装置500关闭电磁阀25,结束控制处理。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1中,热源侧单元100还具备:储液器8,配置于压缩机2的吸入管侧;旁通制冷剂配管20,旁通减压装置(热源侧减压装置4)的制冷剂流出口侧的制冷剂配管(第1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0)与和储液器8的制冷剂流入口侧连结的制冷剂配管(第3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4)之间;以及电磁阀25,设置于旁通制冷剂配管20,其中在制冷运行时,在流经减压装置(热源侧减压装置4)的制冷剂流出口侧的制冷剂配管(第1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0)的制冷剂的压力超过已设的制冷剂配管(第1延长制冷剂配管300)的耐压基准值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00将电磁阀25打开一定时间。
另外,本实施方式2的运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500)控制在热源侧单元100中还容纳有如下单元的空气调节装置1:储液器8,配置于压缩机2的吸入管侧;旁通制冷剂配管20,旁通减压装置(热源侧减压装置4)的制冷剂流出口侧的制冷剂配管(第1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0)与和储液器8的制冷剂流入口侧连结的制冷剂配管(第3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4)之间;以及电磁阀25,设置于旁通制冷剂配管20,其中在制冷运行时,在流经减压装置(热源侧减压装置4)的制冷剂流出口侧的制冷剂配管(第1热源侧制冷剂配管10)的制冷剂的压力超过已设的制冷剂配管(第1延长制冷剂配管300)的耐压基准值的情况下,将电磁阀25打开一定时间。
根据本实施方式2的结构,由于能够通过打开电磁阀25而使在第1延长制冷剂配管300流过的制冷剂的压力即刻下降,所以能够提供可靠性更高的空气调节装置1以及控制装置500(运行控制装置)。
其它实施方式.
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上述实施方式并非仅限于空气调节装置1,还能够用于热水器等。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能够相互组合地使用。

Claims (4)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具备:
制冷环路,经由制冷剂配管连接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以及负载侧热交换器而使制冷剂循环,至少进行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作为散热器发挥功能、所述负载侧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制冷运行;
热源侧单元,容纳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以及所述减压装置;
1个以上的负载侧单元,容纳所述负载侧热交换器,该负载侧单元经由已设的制冷剂配管而与所述热源侧单元连结;以及
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制冷环路,
在制冷运行时,在供给到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空气的外部气温超过基准外部气温、且所述1个以上的负载侧单元的合计负载容量随着时间经过而降低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合计负载容量的变动值来调整所述减压装置的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热源侧单元还具备:
储液器,配置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管侧;
旁通制冷剂配管,旁通所述减压装置的制冷剂流出口侧的制冷剂配管与和所述储液器的制冷剂流入口侧连结的制冷剂配管之间;以及
电磁阀,设置于所述旁通制冷剂配管,
在制冷运行时,在流经所述减压装置的制冷剂流出口侧的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的压力超过已设的制冷剂配管的耐压基准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电磁阀打开一定时间。
3.一种运行控制装置,其中,
该运行控制装置控制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具备制冷环路,该制冷环路经由制冷剂配管连接被容纳于热源侧单元的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以及减压装置、和被容纳于经由已设的制冷剂配管而与所述热源侧单元连结的1个以上的负载侧单元的负载侧热交换器而使制冷剂循环,至少进行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作为散热器发挥功能、所述负载侧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制冷运行,
在制冷运行时,在供给到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空气的外部气温超过基准外部气温、且所述1个以上的负载侧单元的合计负载容量随着时间经过而降低的情况下,该运行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合计负载容量的变动值来调整所述减压装置的开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行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运行控制装置控制在所述热源侧单元中还容纳有如下单元的空气调节装置:
储液器,配置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管侧;
旁通制冷剂配管,旁通所述减压装置的制冷剂流出口侧的制冷剂配管与和所述储液器的制冷剂流入口侧连结的制冷剂配管之间;以及
电磁阀,设置于所述旁通制冷剂配管,
在制冷运行时,在流经所述减压装置的制冷剂流出口侧的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的压力超过已设的制冷剂配管的耐压基准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电磁阀打开一定时间。
CN201580081017.7A 2015-06-01 2015-06-01 空气调节装置以及运行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7098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65730 WO2016194098A1 (ja) 2015-06-01 2015-06-01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運転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9887A true CN107709887A (zh) 2018-02-16
CN107709887B CN107709887B (zh) 2020-03-03

Family

ID=57440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101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709887B (zh) 2015-06-01 2015-06-01 空气调节装置以及运行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306214B1 (zh)
JP (1) JP6501878B2 (zh)
CN (1) CN107709887B (zh)
WO (1) WO201619409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1847A (zh) * 2018-07-02 2020-01-10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变速冷凝机组、容量自适应调节方法、储存介质和控制器
CN111076279A (zh) * 2020-01-08 2020-04-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更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更新多联空调系统
CN113639412A (zh) * 2021-07-15 2021-11-1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室内换热器的管外自清洁控制方法
CN115751663A (zh) * 2022-11-28 2023-03-07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中央空调外机散热负荷自动调节装置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57090A4 (en) * 2017-07-20 2021-03-24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R3097807B1 (fr) * 2019-06-28 2021-07-09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Procédé de gestion d’un dispositif de gestion thermique pour véhicule automobile
JP6835185B1 (ja) * 2019-09-30 2021-02-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源ユニット及び冷凍装置
JP6835184B1 (ja) * 2019-11-18 2021-02-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用の中間ユニットおよび冷凍装置
CN113639411B (zh) * 2021-07-15 2023-03-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室外换热器的管外自清洁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26044A (ja) * 1988-07-11 1990-05-15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US5161388A (en) * 1990-10-26 1992-11-1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ulti-system air-conditioning machine in which outdoor unit is connected to a plurality of indoor units
CN101382353A (zh) * 2008-10-30 2009-03-11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定频型热泵节能空调系统
EP2587193A2 (en) * 2011-10-24 2013-05-01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WO2014141375A1 (ja) * 2013-03-12 2014-09-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82670U (ja) * 1984-05-15 1985-12-0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H1114177A (ja) * 1997-06-26 1999-01-2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4437868B2 (ja) * 2000-11-28 2010-03-24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05140431A (ja) * 2003-11-07 2005-06-02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空気調和機
JP2005147541A (ja) * 2003-11-17 2005-06-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多室型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26044A (ja) * 1988-07-11 1990-05-15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US5161388A (en) * 1990-10-26 1992-11-1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ulti-system air-conditioning machine in which outdoor unit is connected to a plurality of indoor units
CN101382353A (zh) * 2008-10-30 2009-03-11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定频型热泵节能空调系统
EP2587193A2 (en) * 2011-10-24 2013-05-01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WO2014141375A1 (ja) * 2013-03-12 2014-09-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1847A (zh) * 2018-07-02 2020-01-10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变速冷凝机组、容量自适应调节方法、储存介质和控制器
CN111076279A (zh) * 2020-01-08 2020-04-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更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更新多联空调系统
CN113639412A (zh) * 2021-07-15 2021-11-1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室内换热器的管外自清洁控制方法
CN115751663A (zh) * 2022-11-28 2023-03-07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中央空调外机散热负荷自动调节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9887B (zh) 2020-03-03
EP3306214B1 (en) 2023-10-18
EP3306214A1 (en) 2018-04-11
WO2016194098A1 (ja) 2016-12-08
EP3306214A4 (en) 2018-06-06
JPWO2016194098A1 (ja) 2017-12-28
JP6501878B2 (ja) 2019-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09887A (zh) 空气调节装置以及运行控制装置
CN106104178B (zh) 热源侧单元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EP2602573B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JP618894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EP3312528B1 (en) Air conditioner
JP618894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9405365A (zh) 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空气调节装置
JP2008232508A (ja) 給湯器
JP622346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7138059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0618212B1 (ko) 에어컨의 냉매 온도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WO2020121411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EP2420765B1 (en) Heat source unit
JP2019086251A (ja) マルチ型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装置、マルチ型空気調和装置、マルチ型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マルチ型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0164257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7139244A (ja) 冷凍装置
JP4462436B2 (ja) 冷凍装置
JP2012137241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5708421B2 (ja) 冷凍装置
US11506435B2 (en) Water regulator
KR101460714B1 (ko)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난방운전 협조제어 방법
JP743968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7094172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7397286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