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8635A - 立体片材及使用该立体片材的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立体片材及使用该立体片材的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08635A
CN107708635A CN201680036047.0A CN201680036047A CN107708635A CN 107708635 A CN107708635 A CN 107708635A CN 201680036047 A CN201680036047 A CN 201680036047A CN 107708635 A CN107708635 A CN 1077086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fibrous layer
face
dimensional sheet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60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08635B (zh
Inventor
富部圭郎
富部圭一郎
寒川裕太
凑崎真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783441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7708635(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708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8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086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86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104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the top sheet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cross-section, e.g. corrugations, embossments,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16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being formed of multiple lay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3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or properties, e.g. stretchability, breathability, rewet, visual effect; having areas of different permeabi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2013/51186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specially shaped topshe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3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or properties, e.g. stretchability, breathability, rewet, visual effect; having areas of different permeability
    • A61F2013/51338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or properties, e.g. stretchability, breathability, rewet, visual effect; having areas of different permeability having improved touch or feeling, e.g. smooth film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立体片材(10)具有:第一纤维层(11),其具有第一面(111)及第二面(112);及第二纤维层(12),其具有第一面(121)及第二面(122)。两层以第一纤维层第二面(112)与第二纤维层第一面(121)对置的方式层积。立体片材(10)的第一纤维层(11)向离开第二纤维层(12)的方向突出而形成有多个中空的凸部(20)。第一纤维层(11)及第二纤维层(12)由无纺布构成。第一纤维层(11)包含多种纤维。多种上述纤维包含由第一纤维及第二纤维构成的至少两种纤维。第一纤维及第二纤维分别包含高熔点成分及低熔点成分,该高熔点成分与该低熔点成分的直径比不同。

Description

立体片材及使用该立体片材的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片材。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该立体片材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在先提出了如下的立体片材作为可用作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的立体片材,即:第一无纺布与第二无纺布局部热熔接而形成接合部,第一无纺布在由该接合部包围的非接合部向离开第二无纺布的方向突出而形成多个内部为中空的凸部(参照专利文献1)。该立体片材中的凸部为中空构造,但也知晓该凸部为实心构造的立体片材(参照专利文献2)。
除专利文献1及2所记载的技术以外,本申请人在先提出了如下的无纺布,即:包含难以相互熔接的至少两种热熔接性纤维,同种纤维彼此在它们的交点使各纤维强力熔接,且该交点遍及整体而存在(参照专利文献3)。该无纺布的质感良好,并且使面扣结件的凸构件卡合的情况下的剥离力强度优异,且在卡合该凸构件后使该凸构件剥离的情况下,起毛也较少,能够使该凸构件再次卡合,从而作为面扣结件的凹构件等是有用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742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7568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2794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及2所记载的立体片材因其凹凸构造而缓冲感较高,从而呈现出良好的质感。然而,在将该立体片材用作例如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的情况下,关于凸部的平滑性或以其为起因的对肌肤的刺激的降低具有改良的余地。另外,关于凸部的立起性或施加有负载时的凸部的不易压坏性也具有改良的余地。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无纺布主要假定用作面扣结件的凹构件,而并未假定对该无纺布进行立体赋形以提高其缓冲感。
本发明提供一种立体片材,其具有:第一纤维层,其具有第一面及与其对置的第二面;以及第二纤维层,其具有第一面及与其对置的第二面;
以第一纤维层的第二面与第二纤维层的第一面对置的方式层积第一纤维层与第二纤维层,
形成第一纤维层与第二纤维层局部热熔接而成的接合部,第一纤维层在该接合部间向离开第二纤维层的方向突出而形成有多个凸部,
第一纤维层及第二纤维层均由无纺布构成,
第一纤维层包含多种纤维,
多种上述纤维包含由第一纤维及第二纤维构成的至少两种纤维,
第一纤维及第二纤维分别包含高熔点成分及低熔点成分,
根据下述式而算出的第一纤维的上述高熔点成分与上述低熔点成分的直径比和第二纤维的上述高熔点成分与上述低熔点成分的直径比不同,
高熔点成分与低熔点成分的直径比Ax=第X纤维的低熔点成分直径D1÷第X纤维的高熔点成分直径D2。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立体片材的吸收性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立体片材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所使用的第一纤维或第二纤维的剖面构造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优选用于制造图1所示的立体片材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使用图4所示的装置对片材进行凹凸赋形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a)及图6(b)是依次表示使用图4所示的装置制造图1所示的立体片材的工序的图。
图7(a)是表示在具有中空的凸部的立体片材的第一纤维层中,在第一面侧与第二面侧视觉上具有明确差异时的确定交界的方法的示意图,图7(b)是表示在具有实心的凸部的立体片材的第一纤维层中,在第一面侧与第二面侧视觉上具有明确差异时的确定交界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8(a)是表示在具有中空的凸部的立体片材的第一纤维层中,在第一面侧与第二面侧视觉上不具有明确的差异时的确定交界的方法的示意图,图8(b)是表示在具有实心的凸部的立体片材的第一纤维层中,在第一面侧与第二面侧视觉上不具有明确的差异时的确定交界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9是由实施例7获得的立体片材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像。
图10是由比较例2获得的立体片材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改良立体赋形后的片材,更详细而言提供一种维持立体赋形所带来的缓冲感、并且提高了凸部的平滑性的立体片材。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了凸部的立起性或施加有负载时的凸部的不易压坏性的立体片材。
以下,基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在图1中表示本发明的立体片材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II-II线剖视图。这些图所示的立体片材10具有包含一方向X及与其正交的方向Y的XY平面。立体片材10具有相互层积的第一纤维层11及第二纤维层12。第一纤维层11与第二纤维层12直接相接,在两纤维层11、12间未夹设其他层。第一纤维层11具有第一面111及与其对置的第二面112。第二纤维层12具有第一面121及与其对置的第二面122。第一纤维层11与第二纤维层12层积为第一纤维层第二面112与第二纤维层第一面121对置。第一纤维层第一面111构成立体片材10中的一面。另一方面,第二纤维层第二面122构成立体片材10中的另一面。也可以根据立体片材10的具体用途,在第一纤维层第一面111的外表面层积1层或2层以上的其它层。同样,也可以在第二纤维层第二面122的外表面层积1层或2层以上的其它层。
第一纤维层11与第二纤维层12通过热熔接而局部接合,由此形成有多个接合部13。第一纤维层11在多个接合部13间向离开第二纤维层12的方向突出而形成多个凸部20。相邻的凸部20之间成为凹部21。凹部21的底部包含接合部13。由此,在构成立体片材10的一面的第一纤维层第一面111侧形成有由凸部20及凹部21构成的凹凸构造。另一方面,构成立体片材10的另一面的第二纤维层第二面122侧成为平坦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凸部20为中空构造。详细而言,凸部20在其内部形成有由第一纤维层11的第二面112与第二纤维层12的第一面121划分形成的中空的空间。另一方面,在凹部21,第一纤维层11与第二纤维层12密接而在两层间实质上并不存在空间。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立体片材10中的凸部20并不限定于中空构造,也可以是该凸部20内由纤维充满的实心构造。凸部20成为中空构造或成为实心构造取决于如下情形,即:例如使第一纤维层11侧的无纺布或第二纤维层12侧的无纺布的基重增加、使立体片材10具有足够厚度后进行加工,或者使下述图4所示的制造装置所具备的第一辊31中的齿轮部分的凹凸形状变浅。就凸部20的立起性或施加有负载时的凸部20的不易压坏性的观点而言,凸部20为中空构造有利。
在XY平面内,凸部20呈交错网格状排列。凹部21也以交错网格状排列。各凸部20的形状及尺寸变得大致相同。各凹部21也是同样的。在从立体片材10的第一纤维层11侧的俯视下,凸部20呈大致圆形。凸部20在俯视下大致圆形的该凸部20的大致中央部具有1个顶部201。
如图2所示,在观察通过凸部20的顶部201的厚度方向Z上的剖面时,构成凸部20的第一纤维层11的第一面111及第二面112均描绘出自第二纤维层12侧向第一纤维层11侧突出的凸曲线。该凸曲线的形状在通过顶部201的厚度方向Z上的任意剖面成为相同的形状。如此,凸部20呈大致半球壳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的立体片材10中,控制该立体片材10所包含的构成纤维彼此的接合的状态是有利的。本发明人研究的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纤维的接合的状态,立体片材10除起因于凸部20的缓冲感以外,该凸部20也易于沿XY平面内方向变形。另外,也表明凸部20的立起性或施加有负载时的凸部20的不易压坏性提高。因这些情况而使凸部20对该凸部20所抵接的物体的移动的追随性变得良好,摩擦系数降低。摩擦系数的降低在将立体片材10用作例如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的情况下就降低对肌肤的刺激而言是有利的。根据该观点而本发明人进一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将第一纤维层第一面111侧的单位纤维密度的纤维熔接点的数量S1与第一纤维层第二面112侧的单位纤维密度的纤维熔接点的数量S2的平均值设为P1(个/mm3)、将第二纤维层第一面121侧的单位纤维密度的纤维熔接点的数量设为P2(个/mm3)时,以使P1小于P2的方式制造立体片材10是有利的。
尤其是,P1优选为P2的55%以上,尤其优选为65%以上,优选为95%以下,尤其优选为85%以下。具体而言,P1优选为P2的55%以上且95%以下,尤其优选为65%以上且85%以下。
关于P1的值本身,优选为150个/mm3以上,尤其优选为175个/mm3以上,优选为240个/mm3以下,尤其优选为215个/mm3以下。具体而言,P1优选为150个/mm3以上且240个/mm3以下,尤其优选为175个/mm3以上且215个/mm3以下。关于P2的值本身,以大于P1为条件,优选为220个/mm3以上,尤其优选为240个/mm3以上,优选为300个/mm3以下,尤其优选为280个/mm3以下。具体而言,P2优选为220个/mm3以上且300个/mm3以下,尤其优选为240个/mm3以上且280个/mm3以下。
P1及P2由单位纤维密度的纤维熔接点的数量定义,在以往的这种立体片材、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立体片材中,若纤维密度增高,则纤维熔接点的数量也与其成比例地增加。与此相比,在本实施方式的立体片材中,在以相同的纤维密度进行比较的情况下,纤维熔接点的数量比以往的立体片材减少。尤其是第一纤维层第二面112中的纤维熔接点的数量比以往的立体片材减少。在本实施方式的立体片材中P1小于P2,其与第一纤维层11的熔接点数量少于第二纤维层12的熔接点数量为相同意义。熔接点数量较少意味着纤维彼此的结合点较少。若纤维彼此的结合点较少,则纤维的自由度增加,因而纤维容易在立体片材10中的XY平面内移动。即,P1小于P2的本实施方式的立体片材10与以往的立体片材相比,凸部20容易在XY平面内方向上变形,从而对该凸部20所抵接的物体的移动的追随性变得良好。其结果是,有效地表现出摩擦系数降低的效果。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立体片材10中,控制纤维熔接点的数量而表现出所需的特性。用以控制纤维熔接点的数量的具体方法见后述。
成为算出P1及P2的依据的纤维密度是每单位体积的无纺布的质量。在本发明中,采用μg/mm3作为纤维密度的单位。第一纤维层第一面111侧的纤维密度是指,在第一纤维层11为两层构造的情况下位于顶部201侧的层的纤维密度,在第一纤维层11为单层构造的情况下,是将该第一纤维层11的厚度进行二等分时的位于顶部201侧的部位的纤维密度。另一方面,第一纤维层第二面112侧的纤维密度是指,在第一纤维层11为两层构造的情况下位于第二纤维层12侧的层的纤维密度,在第一纤维层11为单层构造的情况下,是将该第一纤维层11的厚度进行二等分时的位于第二纤维层12侧的部位的纤维密度。第二纤维层第一面121侧的纤维密度是指,在第二纤维层12为单层构造的情况下将该第二纤维层12的厚度进行二等分时的第一纤维层11侧的部位的纤维密度。在第二纤维层12为两层构造的情况下,采用位于第一纤维层11侧的层中的纤维密度。
关于无纺布的各层的交界、例如第一纤维层11与第二纤维层12的交界或第一纤维层第一面111与第一纤维层第二面112的交界,在具有纤维量、纤维直径、芯鞘比、外观(白色程度)等明确不同的纤维层的情况下,通过利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SEM)视觉上对无纺布剖面进行观察而识别。例如,在供测定的立体片材10如包括含有氧化钛而就外观而言纤维呈白色化的纤维与不含氧化钛或含量较少而并非白色的纤维时那样在视觉上具有明确的差异的情况下,将视觉上具有差异的各纤维层相接的面定义为交界,并通过该交界进行识别。另外,在立体片材10具有如包含纤维直径或纤维的形状不同的纤维时那样在视觉上具有明确的差异的纤维层的情况下,通过SEM对具有各自的纤维直径或形状的各纤维层相接的面进行观察,将该面定义为交界,并通过该交界进行识别(参照图(7a)及图7(b))。在视觉上不具有明确的差异的情况下,使用显微镜(KEYENCE股份有限公司制造,VHX-1000)针对无纺布剖面测定无纺布的厚度,将其厚度二等分,将一者设为第一层,将另一者设为第二层。在此情况下,关于第一纤维层第一面111与第一纤维层第二面112的交界,在立体片材10的凸部20为中空的情况下,如图8(a)所示,将第一纤维层11的厚度二等分。在凸部20为实心的情况下,如图8(b)所示,将顶部201与凹部21的底部之间的厚度二等分。
供进行纤维密度及纤维熔接点的数量等的测定的测定片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制备。即,在22℃65%RH环境下,利用锋利的剃刀从进行测定的立体片材10的第一纤维层第一面111、第一纤维层第二面112、第二纤维层第一面121切出在该立体片材10的机械流程(Machine Direction)方向上为1mm、在该立体片材10的机械横断(Cross Direction)方向上为1mm大小的测定片。进而,针对1片立体片材10从两处切出测定片并进行测定,对5片立体片材10进行该操作。将以上合计10处的测定结果进行平均,求出纤维密度及纤维熔接点的数量等。
纤维密度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测定。首先,切出立体片材10的剖面,使用“显微镜”(KEYENCE股份有限公司制造,VHX-1000)对第一纤维层第一面测定厚度。同样,测量第一纤维层第二面的厚度、第二纤维层的厚度。测定各层的单位面积重量,将单位面积重量/厚度测定为纤维密度。关于第一纤维层第一面及第一纤维层第二面的单位面积重量,于可明确地识别层的情况下,在层的交界使用冷喷雾等将第一纤维层第一面与第一纤维层第二面慎重地分离或利用刀具将交界切断,并测定第一纤维层第一面及第一纤维层第二面的质量,之后测定分离后的第一纤维层第一面及第一纤维层第二面的面积,并根据上述质量与面积之商算出单位面积重量。在各层的交界在视觉上未看出明确的差异的情况下,不使层分离而测定无纺布的质量,并测定其面积,然后根据质量与面积之商算出无纺布整体的基重,并其二等分,由此获得各层的单位面积重量。
上述的纤维熔接点的数量是指,在着眼于1根纤维时存在于该纤维的熔接点的数量,且以点/根而定义。纤维熔接点的数量利用以下方法进行测定。首先,将切出的测定片载置并固定于载置有碳带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用铝制试样台。接下来,例如,如下述图9及图10所示,获得放大至大致140倍至150倍的SEM图像。根据所获得的SEM像对纤维彼此的交点热熔接的部分(在图9及图10中由圆包围的部分)的总数进行计数。另外,基于该SEM像,从显示出的所有纤维中测定仅被显示出的纤维长度。根据5张SEM像进行该作业。另外,获得放大至大致35倍的SEM像,自纤维的端部抽取50根,将其平均的纤维长度设为一根纤维的纤维长度。将140倍的SEM像的画面内的总熔接点除以相同的140倍的SEM像的画面内的总纤维长度,并乘以35倍的SEM像的每一根纤维的长度,由此能够测定每一根纤维的熔接点数量。
另外,在本发明中,关于每一根纤维的质量,在着眼于1根纤维时,是该1根纤维的质量,且以μg/根定义。每一根纤维的质量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测定。首先,在22℃65%RH环境下,利用锋利的剃刀自进行测定的立体片材10的第一纤维层第一面111、第一纤维层第二面112、第二纤维层第一面121切出X方向上为1mm、Y方向上为1mm大小的测定片,使用“显微镜”(KEYENCE股份有限公司制造,VHX-1000)对它们测定从纤维的端面至端面的长度。或者将各无纺布载置并固定于载置有碳带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用铝制试样台后,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测定纤维的端面至端面的长度,由此测定每一根纤维的长度。另外,关于纤度,利用电子显微镜等测量纤维的剖面形状,测量纤维的截面面积(在由多种树脂形成的纤维中为各种树脂成分的截面面积),并且利用DSC(示差热分析装置)确定树脂的种类,推算出比重而算出纤度。使用以上述方式求出的纤度与纤维长度而求出立体片材10的每一根纤维的质量。
在第一纤维层第一面111侧、第一纤维层第二面112侧、及第二纤维层第一面121侧的各部位进行以上的纤维熔接点的数量的测定。然后,在将纤维熔接点的数量F(点/根)除以每一根纤维的质量(μg/根)后,乘以利用上述方法所测得的纤维密度ρ(μg/mm3),由此算出单位纤维密度的纤维熔接点的数量(个/mm3)。进而,在第一纤维层11,算出第一纤维层第一面111侧的单位纤维密度的纤维熔接点的数量S1与第一纤维层第二面112侧的单位纤维密度的纤维熔接点的数量S2的算术平均值即(S1+S2)/2,将该值设为上述P1。
为了满足上述P1与P2的大小关系,使用特定的纤维作为构成第一纤维层11及第二纤维层12的纤维是有利的。尤其是关于第一纤维层11,优选的是,该第一纤维层11由具备第一面侧的上层与第二面侧的下层的多层构造构成,且该上层及该下层中的一者或两者包含多种纤维。该多种纤维优选包括由第一纤维及第二纤维构成的至少两种纤维。并且,第一纤维及第二纤维优选分别包含高熔点成分、及熔点低于该高熔点成分的低熔点成分。在此情况下,第一纤维的高熔点成分与第二纤维的高熔点成分可以为同种成分,或者也可以为不同成分。另外,第一纤维的低熔点成分与第二纤维的低熔点成分可以为同种成分,或者也可以为不同成分。优选使用包含高熔点成分及熔点低于该高熔点成分的低熔点成分的纤维作为第一纤维及第二纤维的理由在于:通过使用包含低熔点成分的纤维,与使用包含高熔点成分的纤维的情况下相比,纤维彼此熔接的程度减少。关于该理由的详细内容见后述。第一纤维与第二纤维通过直径比不同而进行区别。在本说明书中,直径比是指,第一纤维及第二纤维各自的高熔点成分的直径与低熔点成分的直径(μm)的比率。高熔点成分的直径及低熔点成分的直径是指,例如在第一纤维及第二纤维为芯鞘型复合纤维、鞘树脂包含低熔点成分且芯树脂包含高熔点成分的情况下,图3所示的D1为低熔点成分C1的直径,D2为高熔点成分C2的直径。并且,第X纤维的高熔点成分C2与低熔点成分C1的直径比Ax根据以下式子而算出。在此,“同种热熔接性纤维”是指构成纤维的树脂相同且构造也相同的纤维。例如,在具有两根包含高熔点成分与低熔点成分的芯鞘型复合纤维的情况下,在这两根所具有的高熔点成分与低熔点成分分别为相同的树脂且芯鞘的直径比相同时,这两根为同种热熔接性纤维。另一方面,即便高熔点成分与低熔点成分分别为相同的树脂,但在直径比不同的情况下,也属于异种热熔接性纤维。另外,“包含多种纤维”是指包含异种热熔接性纤维。
第X纤维的直径比Ax=第X纤维的低熔点成分直径D1(μm)÷第X纤维的高熔点成分直径D2(μm)
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使第一纤维的直径比A1与第二纤维的直径比A2不同。A2相对于A1的比率即A2/A1的值优选为不足1,更优选为0.99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91以下。另外,A2/A1的值优选为0.5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7以上。通过以如上方式设定A1与A2的比率,能够容易地控制上述纤维熔接点的数量P1及P2。例如A2/A1的值优选为0.5以上且不足1,更优选为0.6以上且0.99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以上且0.91以下。
第一纤维的直径比A1与第二纤维的直径比A2的比率如上所述,第一纤维的直径比A1本身的值优选为1.1以上,更优选为1.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3以上。另外,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9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8以下。具体而言,第一纤维的直径比A1本身的值优选为1.1以上且2.0以下,更优选为1.2以上且1.9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3以上且1.8以下。
另一方面,第二纤维的直径比A2本身的值以小于A1为条件,优选为1.1以上,更优选为1.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3以上。另外,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9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8以下。具体而言,第二纤维的直径比A2本身的值优选为1.1以上且2.0以下,更优选为1.2以上且1.9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3以上且1.8以下。
通过控制第一纤维的直径比A1及第二纤维的直径比A2,可容易地控制纤维熔接点的数量P1及P2。例如在第X纤维为芯鞘型复合纤维、鞘树脂包含低熔点成分且芯树脂包含高熔点成分的情况下,在直径比Ax较小时,鞘树脂的体积与芯树脂的体积相比而相对减少,因此在熔融纺丝时鞘树脂容易被延伸而高分子链的取向性增高,且结晶化进展。其结果是,纤维表面、即鞘树脂的表面及其附近的区域中的该鞘树脂的软化点增高。另一方面,在直径比Ax较大时,鞘树脂的体积接近芯树脂的体积,因此与直径比Ax较小时相比,熔融纺丝时的鞘树脂的延伸程度降低。其结果是,在直径比Ax较大时,与直径比Ax较小时相比,高分子链的取向性相对降低,并且结晶化的程度相对降低。因此,在直径比Ax较大时,与直径比Ax较小时相比,纤维表面、即鞘树脂的表面及其附近的区域中的该鞘树脂的软化点相对降低。直径比Ax越小,第X纤维的表面的软化点越高,与第二纤维层相比而包含更多的直径比Ax较小的第X纤维的第一纤维层的纤维熔接点P1小于P2。如此,第X纤维的表面的软化点根据直径比Ax的大小而变化,由此纤维彼此的熔接程度不同,因此能够控制纤维熔接点的数量P1及P2。
本发明人认为在直径比Ax较小的情况下鞘树脂的软化点增高的理由详细而言如下所述。例如,在纤维为由包含低熔点成分的鞘树脂与包含高熔点成分的芯树脂构成的芯鞘型复合纤维的情况下,在利用熔融纺丝法制造该芯鞘型复合纤维时,若与直径比Ax较大时相比直径比Ax较小,则鞘成分比芯成分更早地固化。其结果是,熔融纺丝中的纺丝张力容易集中于鞘树脂,因此鞘树脂更容易被延伸。通过该延伸而使高分子链的取向性增高,且结晶化进展。鞘树脂的高分子链的取向性增高带来该鞘树脂的软化点增高这样的结果。另外,鞘树脂的高分子链的结晶化进展带来结晶的熔解热增加这样的结果。以这些结果为起因而使直径比Ax较小的纤维不易熔接,从而纤维熔接点的数量减少。需要说明的是,直径比Ax较小的芯鞘型复合纤维因在熔融纺丝中容易产生断头而不易进行纺丝的原因迄今为止几乎未被使用。
本发明人的研究的结果表明,通过将由熔融纺丝而获得的芯鞘型复合纤维切断而制成短纤维,并适当地调整保管该短纤维时的条件,由此使软化点的上升及熔解热的增加变得更加显著。具体而言,将保管时的温度设定为比通常高的温度即105℃以上且120℃以下是有利的。另外,以保管温度处于该范围为条件,将保管时间设定为比通常长的时间即1小时以上且3小时以下是有利的。即,与通常相比在高温及长时间下保管是有利的。通过这样的高温及长时间下的保管而期待结晶化后的鞘树脂的黏合效应(annealing effect)。通过黏合而进一步促进鞘树脂的结晶化。
本发明人针对直径比Ax=1.6的芯鞘型复合纤维A与作为比其小的直径比Ax的Ax=1.2的芯鞘型复合纤维B,利用示差扫描热量计对鞘成分的热物性进行了测定,获得以下的表1所示的结果。该芯鞘型复合纤维A及B均是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鞘为聚乙烯、纤度为2.3dtex的纤维。芯鞘型复合纤维A在制成短纤维后在100℃下保管30分钟。芯鞘型复合纤维B在制成短纤维后在120℃下保管2小时。根据该表所示的结果明确判断出,直径比Ax较小的芯鞘型复合纤维B的鞘成分的吸热峰值较高而软化点上升。另外,判断出直径比Ax较小的芯鞘型复合纤维B的熔解热较大而聚乙烯的结晶化进展。
[表1]
第一纤维及第二纤维的表面的树脂的软化点可利用奈米热分析法(nanoTA)进行测定。在nanoTA中,在利用具有加热机构的悬臂获得试样的原子力显微镜(AFM)像后,对目标部位进行加热。若伴随着加热而试样软化,则悬臂进入试样内部。通过检测该悬臂的位移而测定试样的微小区域的软化点。若以利用该方法测定出的第一纤维的表面的树脂的软化点S1与第二纤维的表面的树脂的软化点S2之差成为特定范围的方式选定第一纤维及第二纤维,则能够容易地控制纤维熔接点的数量P1及P2。
如上所述,优选第一纤维层11由具备第一面侧的上层与第二面侧的下层的多层构造构成,且该上层及该下层的一者或两者至少包含第一纤维及第二纤维,更优选使第一纤维层11含有种类不同的两种纤维、即含有第一热熔接性纤维作为第一纤维、且含有第二热熔接性纤维作为第二纤维。作为第一热熔接性纤维及第二热熔接性纤维,优选均使用芯鞘型热熔接性纤维。并且,优选通过使第一热熔接性纤维与第二热熔接性纤维的鞘成分的树脂不同而使两者的种类不同。或者优选通过使第一热熔接性纤维与第二热熔接性纤维的芯成分及鞘成分的树脂相同且使芯成分与鞘成分的树脂的体积比不同,而使两者的种类不同。如此,通过使用类型不同的两种热熔接性纤维,纤维间的熔接的容易程度根据纤维的组合而不同,由此可控制纤维熔接点的数量。体积比也可以称为纤维的横截面中的芯成分及鞘成分的面积比。
在使用芯成分与鞘成分的树脂的体积比不同的热熔接性纤维作为第一纤维及第二纤维时,在考虑到该热熔接性纤维中的鞘成分的体积V1与芯成分的体积V2的比率的情况下,作为该比率的V2/V1优选为0.35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8以上。另外,优选为6.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下。具体而言,V2/V1优选为0.35以上且6.0以下,更优选为0.6以上且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8以上且2.5以下。第X纤维的芯成分与鞘成分的树脂的体积比也可以称为纤维的横截面中的芯成分及鞘成分的面积比。第X纤维的芯成分与鞘成分的树脂的体积比V2/V1和包含高熔点成分的芯成分的直径D2与包含低熔点成分的鞘成分的直径D1的直径比D2/D1成比例。即,与第X纤维的直径比Ax成反比例。V2/V1较大与直径比Ax较小为相同意义。并且,直径比Ax越小,第X纤维的表面的软化点越高。因此,与第二纤维层相比而包含更多的直径比Ax较小的第X纤维的第一纤维层的纤维熔接点P1小于P2。该热熔接性纤维可以为同心型的芯鞘型复合纤维、偏心型的芯鞘型复合纤维、及并列型复合纤维等。
可使用各种纤维作为第一纤维及第二纤维。例如,如上所述,能够使用包含第二热熔接性纤维的纤维作为第二纤维,该第二热熔接性纤维为芯鞘型热熔接性纤维,该第二热熔接性纤维的鞘树脂包含低熔点成分,芯树脂包含高熔点成分。在该情况下,优选至少在第一纤维层第二面112侧包含第二热熔接性纤维。
或者,能够使用包含第二热熔接性纤维的纤维作为第二纤维,该第二热熔接性纤维为芯鞘型热熔接性纤维,该第二热熔接性纤维的鞘树脂包含低熔点聚酯或低熔点聚丙烯。在该情况下,优选至少在第一纤维层第二面112侧包含第二热熔接性纤维。
另外,能够使用包含第二热熔接性纤维的纤维作为第二纤维,第二热熔接性纤维为芯鞘型热熔接性纤维,该第二热熔接性纤维中的鞘树脂包含聚乙烯树脂,芯树脂包含熔点高于聚乙烯的树脂。在该情况下,也优选至少在第一纤维层第二面112侧包含第二热熔接性纤维。
尤其优选使用选自由具有将低熔点聚丙烯作为鞘成分的芯鞘构造的纤维、具有将聚乙烯作为鞘成分的芯鞘构造的纤维、及具有将低熔点聚酯作为鞘成分的芯鞘构造的纤维构成的组中的纤维用作第一热熔接性纤维及第二热熔接性纤维中的至少一者。优选至少在第一纤维层第二面112侧包含这些纤维。第一热熔接性纤维及第二热熔接性纤维可以为同心型的芯鞘型复合纤维、偏心型的芯鞘型复合纤维、及并列型复合纤维等。
在使用具有将低熔点聚丙烯作为鞘成分的芯鞘构造的纤维作为第一热熔接性纤维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具有将聚乙烯作为鞘成分的芯鞘构造的纤维、及具有将低熔点聚酯作为鞘成分的芯鞘构造的纤维中的任一者作为第二热熔接性纤维。另外,尤其优选的是,为了对所获得的无纺布赋予密封性及强度,而使用具有将低熔点聚丙烯作为鞘成分的芯鞘构造的纤维作为第一热熔接性纤维,为了对所获得的无纺布赋予良好的质感及强度,而使用具有将聚乙烯作为鞘成分的芯鞘构造的纤维作为第二热熔接性纤维。优选至少在第一纤维层第二面112侧包含第一热熔接性纤维及第二热熔接性纤维。
作为在具有将上述低熔点聚丙烯作为鞘成分的芯鞘构造的纤维中用作鞘成分的上述低熔点聚丙烯,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公知的低熔点聚丙烯,其熔点优选为130℃以上且150℃以下。另外,作为芯成分,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熔点为250℃以上且270℃以下)、聚丙烯(熔点为150℃以上且170℃以下)等。关于上述鞘成分与芯成分的比率,优选将上述鞘成分设为20体积%以上,更优选设为30体积%以上。另外,优选将上述鞘成分设为80体积%以下,更优选设为70体积%以下。具体而言,优选将上述鞘成分设为20体积%以上且80体积%以下,更优选设为30体积%以上且70体积%以下。关于上述芯成分,优选设为50体积%以上,更优选设为60体积%以上。另外,优选设为80体积%以下,更优选设为70体积%以下。具体而言,优选设为50体积%以上且80体积%以下,更优选设为60体积%以上且70体积%以下。
作为在具有将上述聚乙烯作为鞘成分的芯鞘构造的纤维中用作鞘成分的上述聚乙烯,优选使用熔点为120℃以上且140℃以下。作为芯成分,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熔点为250℃以上且270℃以下)、聚丙烯(熔点为150℃以上且170℃以下)等。关于上述鞘成分与芯成分的比率,优选将上述鞘成分设为15体积%以上,更优选设为23体积%以上。另外,优选将上述鞘成分设为75体积%以下,更优选设为61体积%以下。具体而言,优选将上述鞘成分设为15体积%以上且75体积%以下,更优选设为23体积%以上且75体积%以下。关于上述芯成分,优选设为49体积%以上,更优选设为59体积%以上。另外,优选将上述芯成分设为85体积%以下,更优选设为77体积%以下。具体而言,优选将上述芯成分设为49体积%以上且85体积%以下,更优选设为59体积%以上且77体积%以下。
作为在具有将上述低熔点聚酯作为鞘成分的芯鞘构造的纤维中用作鞘成分的上述低熔点聚酯,只要是低熔点聚酯,则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其熔点优选为100℃以上且150℃以下。作为芯成分,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熔点为250℃以上且270℃以下)、聚丙烯(熔点为150℃以上且170℃以下)等。关于上述鞘成分与芯成分的比率,优选将上述鞘成分设为20体积%以上,更优选设为30体积%以上。另外,优选将上述鞘成分设为80体积%以下,更优选设为70体积%以下。具体而言,优选将上述鞘成分设为20体积%以上且80体积%以下,更优选设为30体积%以上且70体积%以下。关于上述芯成分,优选设为50体积%以上,更优选设为60体积%以上。另外,优选将上述芯成分设为80体积%以下,更优选设为70体积%以下。具体而言,优选将上述芯成分设为50体积%以上且80体积%以下,更优选设为60体积%以上且70体积%以下。
第一热熔接性纤维及第二热熔接性纤维的粗细度(纤度)可以分别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为1dtex以上,更优选为2dtex以上,尤其优选为3dtex以上。另外,优选为15dtex以下,更优选为10dtex以下,尤其优选为6dtex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dtex以上且15dtex以下,更优选为2dtex以上且10dtex以下,尤其优选为3dtex以上且6dtex以下。另外,用作第一纤维及第二纤维的第一热熔接性纤维及第二热熔接性纤维既可以是由长纤维丝构成的连续纤维,也可以是短纤(staple fibre)等短纤维。在使用短纤维的情况下,第一纤维及第二纤维的长度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而言,第一纤维及第二纤维优选为其纤维长度分别独立地为35mm以上且70mm以下。若使用短纤维作为第一纤维及/或第二纤维,则可根据下述制造方法容易地制造立体片材10,因此是优选的。
第一热熔接性纤维与第二热熔接性纤维的调配比率根据各自使用的纤维而是任意的,优选在将第一热熔接性纤维与第二热熔接性纤维的合计量设为100质量份的情况下将第一热熔接性纤维设为10质量份以上且70质量份以下。具体而言,在使用具有将上述低熔点聚丙烯作为鞘成分的芯鞘构造的纤维作为第一热熔接性纤维、使用具有将聚乙烯作为鞘成分的芯鞘构造的纤维作为第二热熔接性纤维的情况下,优选在将第一热熔接性纤维与第二热熔接性纤维的合计量设为100质量份的情况下将第一热熔接性纤维设为10质量份以上且70质量份以下。
第一热熔接性纤维及第二热熔接性纤维既可以包含于单层构造的第一纤维层11,也可以包含于2层构造等多层构造的第一纤维层11。在后者的情况下,若在位于第一纤维层第一面111侧的上层、及位于第一纤维层第二面112侧的下层中的下层包含第一热熔接性纤维及第二热熔接性纤维,则更容易满足P1与P2的大小关系。
另外,在第一纤维层11为位于第一纤维层第一面111侧的上层、及位于第一纤维层第二面112侧的下层的2层构造的情况下,优选在该第一纤维层11中,使第二面112侧的单位纤维密度的纤维熔接点的数量S2少于第一面111侧的单位纤维密度的纤维熔接点的数量S1。在S1与S2成为这样的关系的情况下,更加容易满足P1与P2的大小关系。尤其是S1优选为超过S2的100%,尤其优选为105%以上,优选为300%以下,尤其优选为125%以下。具体而言,S1优选为超过S2的100%且为300%以下,尤其优选为105%以上且125%以下。为了达成这样的关系,优选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上述芯鞘型的热熔接性纤维作为位于第一纤维层第二面112侧的下层所包含的热熔接性纤维。
进而,在第一纤维层11为位于第一纤维层第一面111侧的上层、及位于第一纤维层第二面112侧的下层的2层构造的情况下,优选在上层及下层中包含同种热熔接性纤维。由此,上层与下层的熔接性提高,立体片材10的机械强度增高。
进而,在第一纤维层11为位于第一纤维层第一面111侧的上层、及位于第一纤维层第二面112侧的下层的2层构造的情况下,优选上层仅由第一热熔接性纤维构成。由此,可有效地抑制第一纤维层第一面111侧的起毛。在该情况下,优选下层包含多种纤维,更优选包含多种热熔接性纤维。多种热熔接性纤维可包含第一热熔接性纤维作为其中一种,或者也可以不包含第一热熔接性纤维。尤其优选上层仅由第一热熔接性纤维构成,下层包含第一热熔接性纤维及第二热熔接性纤维。由此,在使用时受到摩擦或被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上层与下层不易剥离,使用后的外观变得良好,因此优选。
关于第二纤维层12,优选该第二纤维层12与第一纤维层11包含同种热熔接性纤维。由此,可进一步提高无纺布10的凹部21中的第一纤维层11与第二纤维层12的接合强度。凹部21中的接合强度的提高有助于抑制第一纤维层第一面111侧的起毛。就使该效果进一步显著的观点而言,优选位于第一纤维层11第二面112侧的下层所包含的热熔接性纤维与第二纤维层12所包含的热熔接性纤维为同种纤维。
根据同样的理由,第二纤维层12也优选包含第一热熔接性纤维。尤其优选的是,第二纤维层12包含第一热熔接性纤维,位于第一纤维层11第二面112侧的下层也包含第一热熔接性纤维。
立体片材10中的第一纤维层11及第二纤维层12例如均可由无纺布构成。第一纤维层11可以是单层构造,或者也可以是多层构造。就在第一纤维层11中调配的纤维的选择自由度的方面而言,优选第一纤维层为多层构造。第二纤维层12也是可以为单层构造,或者也可以为多层构造。作为无纺布,例如可列举纺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熔喷无纺布、树脂黏合无纺布、针刺无纺布等。可以在第一纤维层11与第二纤维层12中使用同种无纺布,或者也可以使用异种无纺布。
第一纤维层11及第二纤维层12的基重可根据立体片材10的具体用途而适当设定。例如在将立体片材10用作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的情况下,第一纤维层11及第二纤维层12的基重优选分别独立地设为3g/m2以上,尤其优选设为5g/m2以上,优选设为3g/m2以下,尤其优选设为15g/m2以下。具体而言,优选设为3g/m2以上且30g/m2以下,尤其优选设为5g/m2以上且15g/m2以下。
包含第一纤维层11及第二纤维层12的立体片材10的基重可根据其具体用途而适当设定。例如,在将立体片材10用作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的情况下,该立体片材10的基重优选设为6g/m2以上,尤其优选设为10g/m2以上,优选设为60g/m2以下,尤其优选设为30g/m2以下。具体而言,优选设为6g/m2以上且60g/m2以下,尤其优选设为10g/m2以上且30g/m2以下。
立体片材10的厚度也可以根据其具体用途而适当设定。例如在将立体片材10用作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的情况下,该立体片材10的厚度优选设为0.1mm以上,尤其优选设为0.2mm以上,优选设为5.0mm以下,尤其优选设为3.0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设为0.1mm以上且5.0mm以下,尤其优选设为0.2mm以上且3.0mm以下。立体片材10的厚度是指该立体片材10中的厚度最大的部位的该厚度。厚度最大的部位通常位于凸部20的顶部。厚度以如下方式进行测定。即,首先,将测定对象的立体片材10切断成长边方向50mm×宽度方向50mm,制作该立体片材10的切断片。在49Pa加压下测定该切断片的厚度。测定环境设为温度20±2℃、相对湿度65±5%。测定设备使用显微镜(KEYENCE股份有限公司制造,VHX-1000)。首先,获得上述切断片的放大照片。在放大照片中同时写入已知尺寸。将光标尺对准上述切断片的放大照片而测定立体片材10的厚度。进行3次以上操作,将3次平均值设为干燥状态的立体片材10的厚度[mm]。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立体片材10的优选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立体片材10的制造方法具备如下步骤,即:如图4所示,在使第一纤维片材11a咬入周面成为凹凸形状的第一辊31与周面具有成为与第一辊31的凹凸形状啮合的形状的凹凸形状的第二辊32的啮合部进行凹凸赋形后,通过加热辊34将第二纤维片材12a与位于第一辊31中的凸部31a上的第一纤维片材11a接合。第一纤维片材11a是成为目标的立体片材10中的第一纤维层11的原料的片材。第二纤维片材12a是成为目标的立体片材10中的第二纤维层12的原料的片材。第一纤维片材11a可以是单层构造,或者也可以是多层构造。同样,第二纤维片材12a也是可以为单层构造,或者也可以为多层构造。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对于未特别说明的方面,能够与日本特开2004-174234号公报所记载的方法(尤其是段落[0021]~[0025]所记载的方法)同样地实施。
在图5中表示使第一纤维片材11a咬入第一辊31与第二辊32的啮合部而对该片材11a进行凹凸赋形的状态。导入至成为啮合状态的两辊31、32之间的第一纤维片材11a在第一辊31的凸部31a与第二辊32的凸部32a之间被拉伸,由此第一纤维片材11a被凹凸赋形。作为第一纤维片材11a,例如优选使用无纺布。这样的无纺布的例子如上所述。优选第一纤维片材11a包含上述第一热熔接性纤维及第二热熔接性纤维。尤其优选第一纤维片材11a具有2层构造,且该2层构造中的与第一纤维层11中的第二面侧对应的下层包含上述第一热熔接性纤维及第二热熔接性纤维。另外,也优选第一纤维片材11a具有2层构造,且该2层构造中的与第一纤维层11中的第一面侧对应的上层及与第一纤维层11中的第二面侧对应的下层分别包含同种热熔接性纤维。
在图5所示的凹凸赋形状态下,第一纤维片材11a的各面成为大致平行的状态。凹凸赋形后的第一纤维片材11a进一步与第二纤维片材接合。通过该接合而形成接合部13。刚接合后的片材的剖面形状如图6(a)所示。如该图所示,刚接合后的片材中的第一纤维片材11a的各面成为大致平行。
如此,获得目标的立体片材10。所获得的立体片材10可优选地用作具备穿着时位于靠近穿着者的肌肤侧的表面片材、穿着时位于远离穿着者的肌肤侧的背面片材、及夹设配置于两片材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中的该表面片材。另外,也可以将立体片材10用作配置于表面片材与吸收体之间的片材或防漏罗口形成用的片材、尤其是形成防漏罗口的内壁的片材等。在将无纺布10用作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的情况下,优选将该无纺布10中的第一纤维层11以与穿着者的肌肤对置的方式进行配置。作为使用无纺布10的吸收性物品的具体例,可列举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失禁衬垫、短裤衬垫等。
以上,基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对其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立体片材10的凸部呈大致半球壳的形状,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呈现例如文献1所记载的大致长方体。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以下的立体片材、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及吸收性物品。
<1>
一种立体片材,其具有:第一纤维层,其具有第一面及与其对置的第二面;以及第二纤维层,其具有第一面及与其对置的第二面;
以第一纤维层的第二面与第二纤维层的第一面对置的方式层积,
第一纤维层与第二纤维层局部热熔接而形成接合部,第一纤维层在该接合部间向离开第二纤维层的方向突出而形成有多个凸部,
第一纤维层及第二纤维层均由无纺布构成,
第一纤维层包含多种纤维,
多种上述纤维包含由第一纤维及第二纤维构成的至少2种纤维,
第一纤维及第二纤维分别包含高熔点成分及低熔点成分,
根据下述式而算出的第一纤维的上述高熔点成分与上述低熔点成分的直径比和第二纤维的上述高熔点成分与上述低熔点成分的直径比不同。
高熔点成分与低熔点成分的直径比Ax=第X纤维的低熔点成分直径D1÷第X纤维的高熔点成分直径D2
<2>
根据上述<1>的立体片材,其中,第一纤维层由具备第一面侧的上层与第二面侧的下层的多层构造构成,且该上层及该下层的一者或两者包含多种纤维。
<3>
根据上述<1>或<2>的立体片材,其中,A2相对于A1的比率即A2/A1的值优选不足1,更优选为0.99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91以下。
<4>
根据上述<1>至<3>中任一项的立体片材,其中,A2/A1的值优选为0.5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7以上。
<5>
根据上述<1>至<4>中任一项的立体片材,其中,第一纤维的直径比A1的值优选为1.1以上,更优选为1.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3以上。
<6>
根据上述<1>至<5>中任一项的立体片材,其中,第一纤维的直径比A1的值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9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8以下。
<7>
根据上述<1>至<6>中任一项的立体片材,其中,第二纤维的直径比A2的值以小于A1为条件,优选为1.1以上,更优选为1.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3以上。
<8>
根据上述<1>至<7>中任一项的立体片材,其中,第二纤维的直径比A2的值以小于A1为条件,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9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8以下。
<9>
根据上述<1>至<8>中任一项的立体片材,其中,第一纤维层与第二纤维层包含同种热熔接性纤维。
<10>
根据上述<1>至<9>中任一项的立体片材,其中,第一纤维层第二面侧包含第一纤维及第二纤维。
<11>
根据上述<1>至<10>中任一项的立体片材,其中,第一纤维层包含具有第一纤维与第二纤维的多种纤维,且包含第一热熔接性纤维作为该第一纤维,
第二纤维层也包含上述第一热熔接性纤维。
<12>
根据上述<1>至<11>中任一项的立体片材,其中,上述第一纤维层的第一面侧的上层及第二面侧的下层包含同种热熔接性纤维。
<13>
根据上述<1>至<12>中任一项的立体片材,其中,第一纤维层包含具有第一纤维与第二纤维的多种纤维,且包含第一热熔接性纤维作为该第一纤维,
第一纤维层成为2层构造,且该第一纤维层中的第一面侧的上层仅由第一热熔接性纤维构成。
<14>
根据上述<11>或<13>的立体片材,其中,第二纤维由短纤维构成。
<15>
根据上述<1>至<14>中任一项的立体片材,其中,含有第二热熔接性纤维作为第二纤维,
第二热熔接性纤维至少包含于第一纤维层第二面侧。
<16>
根据上述<1>至<15>中任一项的立体片材,其中,多种上述纤维具有第一纤维与第二纤维,且包含第二热熔接性纤维作为该第二纤维,
第二热熔接性纤维是鞘树脂由低熔点成分构成且芯树脂由高熔点成分构成的芯鞘型热熔接性纤维。
<17>
根据上述<16>的立体片材,其中,第二热熔接性纤维中的鞘树脂由聚乙烯树脂构成。
<18>
根据上述<16>的立体片材,其中,第二热熔接性纤维的鞘树脂由低熔点聚酯或低熔点聚丙烯构成。
<19>
根据上述<15>至<18>中任一项的立体片材,其中,第一热熔接性纤维与第二热熔接性纤维的调配比率优选为在将第一热熔接性纤维与第二热熔接性纤维的合计量设为100质量份的情况下,将第一热熔接性纤维设为10质量份以上且70质量份以下。
<20>
根据上述<1>至<19>中任一项的立体片材,其中,在将第一纤维层第一面侧的单位纤维密度的纤维熔接点的数量S1与第一纤维层第二面侧的单位纤维密度的纤维熔接点的数量S2的平均值设为P1、并且将第二纤维层第一面侧的单位纤维密度的纤维熔接点的数量设为P2时,P1小于P2。
<21>
根据上述<20>的立体片材,其中,P1优选为P2的55%以上,尤其优选为65%以上。
<22>
根据上述<20>或<21>的立体片材,其中,P1优选为P2的95%以下,尤其优选为85%以下。
<23>
根据上述<20>至<22>中任一项的立体片材,其中,P1的值优选为150个/mm3以上,尤其优选为175个/mm3以上,优选为240个/mm3以下,尤其优选为215个/mm3以下。
<24>
根据上述<20>至<23>中任一项的立体片材,其中,P2的值以大于P1为条件,优选为220个/mm3以上,尤其优选为240个/mm3以上,优选为300个/mm3以下,尤其优选为280个/mm3以下。
<25>
根据上述<20>至<24>中任一项的立体片材,其中,成为算出P1及P2的基础的纤维密度是每单位体积的无纺布的质量,并采用μg/mm3作为纤维密度的单位。
<26>
根据上述<20>至<25>中任一项的立体片材,其中,第一纤维层第一面侧的纤维密度是指,在第一纤维层为两层构造的情况下位于顶部侧的层中的纤维密度,
第一纤维层第二面侧的纤维密度是指,在第一纤维层为两层构造的情况下位于第二纤维层侧的层中的纤维密度。
<27>
根据上述<20>至<26>中任一项的立体片材,其中,第二纤维层第一面侧的纤维密度是指,在第二纤维层为单层构造的情况下将该第一纤维层的厚度进行二等分时的第一纤维层侧的部位的纤维密度,在第二纤维层为两层构造的情况下是位于第一纤维层侧的层中的纤维密度。
<28>
根据上述<20>至<27>中任一项的立体片材,其中,上述纤维熔接点的数量是指,在着眼于1根纤维时该纤维中所存在的熔接点的数量,且以点/根进行定义。
<29>
根据上述<20>至<28>中任一项的立体片材,其中,在第一纤维层中,第二面侧的单位纤维密度的纤维熔接点的数量S2少于第一面侧的单位纤维密度的纤维熔接点的数量S1。
<30>
根据上述<20>至<29>中任一项的立体片材,其中,S1优选为超过S2的100%,尤其优选为105%以上。
<31>
根据上述<20>至<30>中任一项的立体片材,其中,S1优选为S2的300%以下,尤其优选为125%以下。
<32>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使用上述<1>至<31>中任一项的立体片材。
<33>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以使第一纤维层与穿着者的肌肤对置的方式使用上述<1>至<31>中任一项的立体片材。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而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然而,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该实施例。
[实施例1]
使用与日本特开2004-174234号公报的图2至图6所示的装置同种的装置而制造图1及图2所示的立体片材10。作为成为立体片材10中的第一纤维层11的原料的第一纤维片材11a,在第一面侧使用纤维(1)及纤维(2),在第二面侧使用纤维(3)及纤维(4)。纤维(1)是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鞘为聚乙烯(PE)的芯鞘纤维,纤度为2.3dtex,芯直径D2为10.30μm,鞘直径为16.18μm。芯鞘直径比(鞘/芯)A1为1.57。纤维(2)、(3)及(4)的详细内容如以下表2所示。第一纤维片材11a是2层构造的热风无纺布(8g/m2)。作为成为立体片材10中的第二纤维层12的原料的第二纤维片材12a,使用具有以下表2所示的纤维组成的热风无纺布(基重18g/m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纤维全部为短纤维(纤维长度51mm)。如此,获得目标的立体片材。
[实施例2]
如表2所示,本实施例是使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2层构造的第一纤维片材11a中的第二面112侧的纤维组成与实施例1不同。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目标的立体片材。
[实施例3]
如表2所示,本实施例是使用在第一面111侧调配有2种热熔接性纤维、在第二面112侧调配有1种热熔接性纤维的热风无纺布作为2层构造的第一纤维片材11a的例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目标的立体片材。
[实施例4]
如表2所示,本实施例是使用单层构造的热风无纺布作为第一纤维片材11a且使用调配有2种热熔接性纤维的纤维作为该热风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例子。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目标的立体片材。
[实施例5及6]
如表2所示,本实施例使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2层构造的第一纤维片材11a中的第二面112侧的纤维的种类与实施例1不同。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目标的立体片材。
[实施例7及8]
如表2所示,本实施例使在实施例6中使用的2层构造的第一纤维片材11a中的第二面112侧的纤维的使用比率与实施例6不同。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获得目标的立体片材。
[实施例9及10]
如表2所示,本实施例使在实施例6中使用的2层构造的第一纤维片材11a中的第二面112侧的纤维即纤维(4)的芯鞘成分的比率与实施例6不同。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获得目标的立体片材。
[实施例11]
如表2所示,本实施例是使用单层构造的热风无纺布作为第一纤维片材11a且使用调配有2种热熔接性纤维的纤维作为该热风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例子。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目标的立体片材。
[比较例1]
如表3所示,本比较例是在实施例1中不使用第二纤维片材12a而仅使用第一纤维片材11a来制造仅由第一纤维层11构成的平坦的热风无纺布的例子。该热风无纺布与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无纺布对应。
[比较例2]
如表3所示,本比较例是使用单层构造的热风无纺布作为第一纤维片材11a且使用调配有1种热熔接性纤维的纤维作为该热风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例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比较例中获得的片材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片材对应。
[比较例3]
如表3所示,本实施例是仅使用1种纤维作为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2层构造的第一纤维片材11a中的第二面112侧的纤维的例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比较例中获得的片材与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片材对应,且凸部成为实心构造。
[评价]
关于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获得的片材,利用上述方法测定各纤维层的厚度、纤维密度、熔接点数量。另外,算出熔接点数量/纤维密度的值。在熔接点数量的测定中对图9(实施例7)及图10(比较例2)所示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像进行拍摄。在这些图中,由圆包围的区域为熔接点。进而,利用以下方法对防止掉毛性、第一纤维层第一面的平滑性、片材的缓冲感、片材对肌肤的刺激的较低程度、质感进行测定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4及5。
[防止掉毛性]
关于实施例1至11及比较例1至3中获得的无纺布,取得在X方向(宽度方向)上为200mm、在Y方向(高度方向)上为200mm的试片,并将该试片的一面作为评价面进行评价。具体而言,使该评价面朝上,并利用胶带将试片的四边固定于平板。将卷绕有海绵(Moltoprene MF-30)的摩擦板设置于试片上。海绵的负载为240g。将正转3次、反转3次设为1组而使摩擦板旋转。进行15组旋转。设置1次旋转为3秒的速度。之后,使通过上述旋转而附着于海绵的所有纤维附着于透明的胶带。将该胶带贴于黑衬纸。根据试片的表面状态与附着于胶带的纤维并依据以下基准目视评价掉毛的程度。
将未掉1根毛的情况设为5分满分,每当有1根掉毛时逐次自5分中减0.25分,在16根以上时设为1分。各分数下的结果大致如下
5分:试片几乎不存在绒毛或毛球。胶带也几乎不存在纤维的附着。
4分:在试片确认到绒毛,但几乎不存在毛球。胶带也几乎不存在纤维的附着。
3分:在试片确认到绒毛或毛球,但胶带不存在块状的纤维。
1分:在试片确认到绒毛或毛球,且在胶带确认到多个块状的纤维。
[平滑性]
使用加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自动化表面试验机即KES-FB4-AUTO-A,测定第一纤维层第一面的摩擦系数MMD。
[缓冲感]
使有加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自动化压缩试验机即KES-FB3-AUTO-A,测定每1cm2的压缩能WC。
[片材对肌肤的刺激的较低程度]
将立体片材10安装于端子,并以负载3.0kPa使其在摩擦范围40mm的范围内沿胳膊上臂往返1秒,以三个等级对进行摩擦次数500次时的胳膊的感触进行评价。
A:无疼痛感或舒适。
B:无刺痛。
C:刺痛。
[质感]
在遮眼状态下将比较例2作为质感5分对10人的评价进行分数化,将平均值作为质感的分数。
[表2]
[表3]
[表4]
[表5]
根据表2至表5所示的结果明确判断为,由各实施例获得的立体片材与由比较例2获得的片材相比,凹凸面上的摩擦系数较低且平滑。另外,判断出由各实施例获得的立体片材与由各比较例获得的片材相比,对肌肤的刺激较低、缓冲感较高且具有良好的质感。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详细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立体片材具有由凸部带来的缓冲感且凸部的平滑性得以提高。进而,本发明的立体片材的凸部的立起性或施加有负载时的凸部的不易压坏性得以提高。

Claims (7)

1.一种立体片材,其具有:第一纤维层,其具有第一面及与其对置的第二面;以及第二纤维层,其具有第一面及与其对置的第二面;
以第一纤维层的第二面与第二纤维层的第一面对置的方式层积第一纤维层与第二纤维层,
形成第一纤维层与第二纤维层局部热熔接而成的接合部,第一纤维层在该接合部间向离开第二纤维层的方向突出而形成有多个凸部,
第一纤维层及第二纤维层均由无纺布构成,
第一纤维层包含多种纤维,
多种上述纤维包含由第一纤维及第二纤维构成的至少两种纤维,
第一纤维及第二纤维分别包含高熔点成分及低熔点成分,
根据下述式而算出的第一纤维的上述高熔点成分与上述低熔点成分的直径比和第二纤维的上述高熔点成分与上述低熔点成分的直径比不同,
高熔点成分与低熔点成分的直径比Ax=第X纤维的低熔点成分直径D1÷第X纤维的高熔点成分直径D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片材,其中,
第一纤维层由具备第一面侧的上层与第二面侧的下层的多层构造构成,该上层及该下层中的一方或双方包含多种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体片材,其中,
上述第一纤维层与上述第二纤维层包含同种热熔接性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立体片材,其中,
上述第一纤维层包含具有第一纤维与第二纤维的多种纤维,且包含第一热熔接性纤维作为该第一纤维,
第二纤维层也包含上述第一热熔接性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立体片材,其中,
上述第一纤维层的第一面侧的层以及第二面侧的层包含同种热熔接性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立体片材,其中,
上述第一纤维层包含具有第一纤维与第二纤维的多种纤维,且包含第一热熔接性纤维作为该第一纤维,
上述第一纤维层成为双层构造,该第一纤维层中的第一面侧的层仅由第一热熔接性纤维构成。
7.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使用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立体片材。
CN201680036047.0A 2015-07-21 2016-07-19 立体片材及使用该立体片材的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1077086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4126 2015-07-21
JP2015-144126 2015-07-21
PCT/JP2016/071106 WO2017014213A1 (ja) 2015-07-21 2016-07-19 立体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8635A true CN107708635A (zh) 2018-02-16
CN107708635B CN107708635B (zh) 2020-12-11

Family

ID=57834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6047.0A Active CN107708635B (zh) 2015-07-21 2016-07-19 立体片材及使用该立体片材的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6211147B2 (zh)
KR (1) KR101862531B1 (zh)
CN (1) CN107708635B (zh)
BR (1) BR112018001319A2 (zh)
RU (1) RU2690149C1 (zh)
TW (1) TWI625117B (zh)
WO (1) WO201701421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5592A (zh) * 2018-05-29 2020-12-25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45963B2 (ja) * 2017-10-04 2023-03-27 大和紡績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不織布、吸収性物品用表面シート、及びそれを含む吸収性物品
JP7188960B2 (ja) * 2018-09-28 2022-12-13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2020121202A (ja) * 2020-05-18 2020-08-13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85172A (ja) * 1992-02-14 1993-11-02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CN1286967A (zh) * 1999-06-24 2001-03-14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性使用穿用物品的可挠性片
CN1428135A (zh) * 2001-12-28 2003-07-09 花王株式会社 用于吸收制品的顶层
JP2009030218A (ja) * 2007-06-22 2009-02-12 Uni Charm Corp 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050538A (ja) * 2007-08-28 2009-03-12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用シート
CN203724323U (zh) * 2011-06-23 2014-07-23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JP2015066290A (ja) * 2013-09-30 2015-04-13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2015112116A (ja) * 2013-12-06 2015-06-22 花王株式会社 立体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90003B2 (ja) 2007-03-30 2012-08-01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EP2189562B1 (en) * 2007-08-28 2014-11-12 Kao Corporation Shaped sheet and absorbent article using the same
JP5507193B2 (ja) 2008-10-15 2014-05-28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JP5572043B2 (ja) 2010-09-06 2014-08-13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JP5713951B2 (ja) * 2012-04-02 2015-05-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105897B2 (ja) 2012-10-24 2017-03-29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85172A (ja) * 1992-02-14 1993-11-02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CN1286967A (zh) * 1999-06-24 2001-03-14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性使用穿用物品的可挠性片
CN1428135A (zh) * 2001-12-28 2003-07-09 花王株式会社 用于吸收制品的顶层
JP2009030218A (ja) * 2007-06-22 2009-02-12 Uni Charm Corp 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050538A (ja) * 2007-08-28 2009-03-12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用シート
CN203724323U (zh) * 2011-06-23 2014-07-23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JP2015066290A (ja) * 2013-09-30 2015-04-13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2015112116A (ja) * 2013-12-06 2015-06-22 花王株式会社 立体シート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5592A (zh) * 2018-05-29 2020-12-25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12135592B (zh) * 2018-05-29 2022-01-11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11235A (ko) 2018-01-31
RU2690149C1 (ru) 2019-05-30
CN107708635B (zh) 2020-12-11
BR112018001319A2 (pt) 2018-09-11
JP6211147B2 (ja) 2017-10-11
KR101862531B1 (ko) 2018-05-29
TW201707667A (zh) 2017-03-01
WO2017014213A1 (ja) 2017-01-26
TWI625117B (zh) 2018-06-01
JP2017024411A (ja) 2017-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08635A (zh) 立体片材及使用该立体片材的吸收性物品
CN102482816B (zh) 无纺布
US7465366B2 (en) Needling loops into carrier sheets
TWI345597B (en) Three-dimensionally textured nonwoven fabric and the mo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4895710B2 (ja)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CN104066880B (zh) 柔软性和耐磨耗性优异的长纤维无纺布及其用途
EP2377980B1 (en) Bulky nonwoven fabric
EP2152948B1 (en) Anchoring loops of fibers needled into a carrier sheet
CN100500430C (zh) 湿片用片状基材以及湿片
CN109154116B (zh) 包含热熔纤维和形成图案的粘合印模的非织造网
JP4901425B2 (ja) 不織布
KR20190121860A (ko) 부직포
CN105828770B (zh)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
TW201030204A (en) Non-woven fabric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EP1863364A1 (en) Embossed loop materials
US20070178273A1 (en) Embossing loop materials
TWI244520B (en) Thermally bonded fabric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3339304A (zh) 显现卷曲性复合短纤维及其制造方法、纤维集合物及卫生物品
JP7221987B2 (ja) 捲縮型複合纎維の不織布及びその積層体、並びにその物品
KR20170023013A (ko) 체액 흡수성 물품용 흡수체
CN106794082A (zh) 吸收性物品
CN103958756A (zh) 无纺布
CN107734987A (zh) 口罩
US20180140479A1 (en) Nonwoven fabric for absorbent article
CN108348375A (zh) 吸收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