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6225B - 脱泡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脱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06225B
CN107706225B CN201710959501.6A CN201710959501A CN107706225B CN 107706225 B CN107706225 B CN 107706225B CN 201710959501 A CN201710959501 A CN 201710959501A CN 107706225 B CN107706225 B CN 1077062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defoaming
heating unit
airflow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595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06225A (zh
Inventor
秦学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5950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062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06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6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06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6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26Apparatus for sealing, encapsulating, glassing, decapsulating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egasification And Air Bubbl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OLED显示面板的脱泡制程中一种脱泡装置,通过密封仓内第一鼓风单元和第二鼓风单元制造一定强度的气流,气体流经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时形成高温气流,再通过第一微孔板和第二微孔板形成具备一定强度的两个相对流动的高温气流柱,该两个高温气流柱由控制单元控制以产生压力差,使得脱泡区中的待脱泡面板得以悬浮于空中,避免了加热体对待脱泡面板的直接接触,同时待脱泡面板受力均匀,不会产生应力弯曲,受热也相对均匀,避免了温差,从而降低了整个脱泡工序的耗时,提高了脱泡工序的效率的同时获得更高的良品率。

Description

脱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制造领域,尤其涉及OLED显示面板的脱泡制程。
背景技术
OLED显示器在最后制程阶段,会进行偏光片的贴合工序。偏光片是防止OLED显示器外部光线照射到OLED内部,进而影响使用者的浏览体验,降低OLED面板的实用性。偏光片的贴合质量会影响OLED面板的透光率,所以偏光片的贴合质量是影响OLED面板发光效率关键因素之一。
在进行偏光片的贴合工艺时,偏光片与基板之间的黏合剂中容易出现微小的气泡,这些微小的气泡属于OLED面板的质量缺陷,会增加光线在OLED面板中的散射作用,从而导致面板的发光效率下降。为了处理这种缺陷,制程中引入了脱泡工序,将完成偏光片的贴合,等待脱泡的面板放入密封仓中,加热加压保持一段时间,利用高温高压把手机屏里的气泡挤出来,即机械式挤压脱泡原理;或利用高温高压把胶里的气泡扩散开,使得气泡与黏合剂高温高压状态下产生融合的原理,来达到整个OLED面板内气泡消失的效果。
当前的脱泡装置,在密封仓内设置面板支架,并对密封仓进行加热,同时对密封仓内注入气体加压,使得待脱泡面板处于高温高压状态,以实现脱泡动作。但是由于面板支架在脱泡过程中长期与待脱泡面板直接接触,容易烫伤待脱泡面板;且为了增加待脱泡面板的受热面积,面板支架只能支撑在待脱泡面板的边缘,使得待脱泡面板由于重力原因中部有“下陷”趋势,尤其是在承受高压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待脱泡面板整体发生弯曲,增大内应力;进一步的,待脱泡面板往往由于受热不均,导致脱泡效率降低,脱泡工序耗时较长。这种种因素都会影响待脱泡面板的质量,导致良品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接触支撑、加热均匀且不需要高压环境的脱泡装置,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脱泡装置,包括密封仓,所述密封仓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鼓风单元、第一加热单元、第一微孔板、第二微孔板、第二加热单元和第二鼓风单元;所述第一鼓风单元设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喷出第一气流,所述第二鼓风单元设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喷出所述第二气流;所述第一加热单元与所述第二加热单元通电后均对流经的气体加热,所述第一气流流经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后温度升高,继续向所述第一微孔板流动,所述第二气流流经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后温度升高,继续向所述第二微孔板流动;所述第一微孔板和所述第二微孔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微孔板上的微孔和所述第二微孔板上的微孔均为通孔,所述微孔用于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气流和所述第二气流;所述第一微孔板和所述第二微孔板之间为脱泡层,所述第一气流与所述第二气流分别从所述密封仓的两端流入所述脱泡层;待脱泡的OLED面板放置于所述脱泡层内,所述待脱泡面板在所述第一气流和所述第二气流的共同作用下悬浮于所述脱泡层内。
其中,所述装置内设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实时控制所述第一鼓风单元和所述第二鼓风单元的出气量。
其中,所述第一微孔板和所述第二微孔板上的所述微孔形状均相同。
其中,所述微孔形状为锥形,所述锥形开口较小的一端朝向所述脱泡层,所述第一微孔板上的所述锥形微孔开口较大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加热单元,所述第二微孔板上的所述锥形微孔开口较大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加热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微孔板设置第一旋转机构,所述第二微孔板设有第二旋转机构,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和所述第二旋转机构的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微孔板与所述第二微孔板在所述密封仓内部发生旋转。
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和所述第二旋转机构的旋向相反。
其中,所述微孔在所述第一微孔板和所述第二微孔板上均为不规则排列或矩阵式排列。
其中,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和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微孔板和所述第二微孔板上,气流通过所述第一微孔板和所述第二微孔板后温度升高。
其中,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和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鼓风单元和所述第二鼓风单元内部,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吹出的气流为高温气流。
其中,所述密封仓内还设有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所述待脱泡面板的姿态,并将监测数据传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数据以调整所述第一鼓风单元和所述第二鼓风单元的功率。
本发明脱泡装置,通过第一鼓风单元和第二鼓风单元制造一定强度的气流,气体流经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时形成高温气流,再通过第一微孔板和第二微孔板形成具备一定强度的两个高温气流柱,相对流动的高温气流柱由控制单元控制产生压力差,使得脱泡区中的待脱泡面板得以悬浮于空中,避免了加热体对待脱泡面板的直接接触,同时待脱泡面板受力均匀,不会产生应力弯曲,受热也相对均匀,避免温差,从而降低了整个脱泡工序的耗时,提高了脱泡工序的效率,同时获得更高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脱泡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脱泡装置锥形微孔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脱泡装置轴承旋转机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脱泡装置滚轮旋转机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脱泡装置通过微孔板加热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脱泡装置通过鼓风单元加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6的脱泡装置,密封仓001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鼓风单元101、第一加热单元201、第一微孔板301、第二微孔板302、第二加热单元202和第二鼓风单元102,所述第一鼓风单元101从第一出风口111处将具备一定初速的第一气流121喷出,所述第一出风口111朝向所述第一加热单元201,所述第一加热单元201内部不封闭,可穿透气体,所述第一加热单元201通电后可对流经自身的所述第一气流121进行加热,提高所述第一气流121的整体温度。通过所述第一加热单元201并被加热的所述第一气流121随后流向所述第一微孔板301,所述第一微孔板301上密布微孔311,所述微孔311的微孔面积总和超过所述第一微孔板301的面积1/2占比,所述微孔311均为通孔,用于穿过所述第一气流121;相对的,所述第二鼓风单元102从第二出风口112中喷出具备一定初速的第二气流122,所述第二出风口112正对所述第二加热单元202,所述第二加热单元202也具备可穿过气流、通电后可加热气流功能,所述第二微孔板302同样布满通孔状的微孔311,所述微孔311的微孔面积总和超过所述第二微孔板302的面积1/2占比,所述第二气流122先后穿过所述第二加热单元202和所述第二微孔板302。
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和所述第二微孔板302相对设置,水平放置于所述密封仓001内且间距固定,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和所述第二微孔板302之间的水平空间为脱泡层400,待脱泡的OLED面板401放置于所述脱泡层400内,所述第一气流121与所述第二气流122分别从所述密封仓001的上下两端流入所述脱泡层400内,由于所述微孔311的作用,所述第一气流121与所述第二气流122在所述脱泡层400内的形态为一组相向流动的第一气流柱131和第二气流柱132,所述第一气流柱131从上部将气压施加到所述待脱泡面板401的顶面,所述第二气流132从下面将气压施加到所述待脱泡面板401的底面,且因为所述微孔311的总面积占比大于所述微孔板的面积1/2,所述第一气流柱131与所述第二气流柱132在所述待脱泡面板401上形成类似于面接触的压力,所述待脱泡面板401在上下气体压力、自身重力的共同作用下,达到竖直方向上的受力平衡,悬浮于所述脱泡层400内部。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待脱泡面板401在初始状态下是放置于所述第二微孔板302的顶面上的,在脱泡过程中为了隔绝加热体与所述待脱泡面板401的直接接触,需要先发生气流,待所述待脱泡面板401悬浮并姿态稳定后,所述第一加热单元201和所述第二加热单元202才开始对气流进行加热。而在完成脱泡过程后,也需要先停止所述第一加热单元201和所述第二加热单元202的加热功能,待所述第二微孔板302的温度降下来之后再取出所述待脱泡面板401。为了加快冷却过程,可以在停止加热后对所述第二微孔板302进行各种常规的降温处理,本发明中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第一气流柱131和所述第二气流柱132都为高温气体,且具备一定的压力,通过持续作用到悬浮于所述脱泡层400中的待脱泡面板401上,使得所述待脱泡面板401处于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内部的气泡或被挤开,或在扩散后被周围的黏合剂融合,最终达到消除的效果。由于所述待脱泡面板401是悬浮于所述脱泡层400中,没有直接与任何加热体直接接触,所以避免了所述待脱泡面板401被烫伤的损害;所述两组气流柱在所述待脱泡面板401上的作用分散,类似于面接触,不会造成某一局部的温度过高,整个所述待脱泡面板401受热均匀,避免了温差造成的某些局部需要高温高压的作用时间较长的现象,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脱泡工序。同时由于所述待脱泡面板401在两组相对气流柱中受力均匀,对于避免应力集中造成的弯曲现象也有很好的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和所述第二微孔板302内的所述微孔311微孔面积总和也可低于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和所述第二微孔板302面积占比的1/2;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和所述第二微孔板302也可以呈非水平状设置,其间距可以不固定,只要能达到“所述待脱泡面板401在上下气体压力、自身重力的共同作用下,达到竖直方向上的受力平衡,悬浮于所述脱泡层400内”的效果,就不会影响本发明的实施。
一种实施例中,本发明脱泡装置还设有控制单元500,所述控制单元500用于实时控制所述第一鼓风单元101和所述第二鼓风单元102的功率,进而控制所述第一气流柱131和所述第二气流柱132各自作用于所述待脱泡面板401上的压力大小,当所述待脱泡面板401在竖直方向上受力不稳定,在所述脱泡层400中的姿态发生异常时,所述控制单元500可以通过实时的功率控制以调整所述待脱泡面板401的悬浮姿态。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和所述第二微孔板302上的所有所述微孔311形状均相同。由于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和所述第二微孔板302是相对水平设置,所以相同两组的所述微孔311形状相对于所述脱泡层400呈对称姿态。由于所述微孔311的形状相同,通过所述两组微孔311后形成的所述第一气流柱131和所述第二气流柱132也呈相近的流相,相对作用于所述待脱泡面板401上后,更有利于所述待脱泡面板401上下受力的均衡,保持在所述脱泡层401内的姿态稳定,提高脱泡效率。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微孔311的形状为锥形321,所述锥形321开口较小的一端322朝向所述脱泡层,所述第一微孔板301上的所述锥形微孔321开口较大的一端323朝向所述第一加热单元201,所述第二微孔板302上的所述锥形微孔开口较大的一端323朝向所述第二加热单元202。在所述第一气流121通过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形成所述第一气流柱311的过程中,先进入所述开口较大的一端323,再从所述开口较小的一端322流出。所述开口较大的一端323在与所述第一气流121接触时可以收容更多的气体,引导被收容的气体通向所述开口较小的一端322,最后流出所述开口较小的一端322,因为所述第一气流121在被引导的过程中相互挤压,最后从所述开口较小的一端322流出时对所述气流柱311起到一个加压的效果,可以相应的减轻所述第一鼓风单元101的功率,利于能源节约。同时,使得所述具备一定初速和温度的第一气流121直接作用在所述第一微孔板301端面上的有效面积变小,并且延长了所述第一气流121作用于所述第一微孔板301上的时间,这两个现象都具备一定的缓冲效果,有助于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在受到高温高压能量冲击的工况下保持自身的稳定性,使得所述开口较小一端322喷出的所述第一气流柱131更加平稳,所述待脱泡面板401受到的压力更加平稳,减少扰动;相同的道理,所述第二气流柱132在所述锥形微孔321的作用下作用于所述待脱泡面板401上的压力也更加平稳,所述待脱泡面板401在两股较平稳的气流作用下姿态更加稳定,脱泡效率更高。
一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孔板301设有第一旋转机构331,所述第二微孔板302设有第二旋转机构332,所述第一旋转机构331与所述第二旋转机构332均与所述密封仓001的内壁011配合,使得所述第一旋转机构331和所述第二旋转机构332分别可以在所述密封仓001内转动。所述控制单元500控制所述第一旋转机构331和所述第二旋转机构332各自的旋转速度和旋向,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微孔板301与所述第二微孔板302在所述密封仓001内旋转,这样的设置可以使所述第一气流柱131和所述第二气流柱132在所述待脱泡面板401上的作用点随旋转发生变化,进一步的均衡所述待脱泡面板401的受热情况,使所述待脱泡面板401的受热更均匀,提高脱泡效率。
一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331和所述第二旋转机构332为轴承01的形式,所述密封仓001的内壁011提供一个轴承外圈支撑面012,所述支撑面012与所述轴承01的外圈配合,定位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和所述第二微孔板302在所述密封仓001内的水平方向位置。显然,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和所述第二微孔板302在所述轴承01的作用下可以在所述密封仓内实现360度自由转动。
另一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331和所述第二旋转机构332为滑轮02的形式,所述密封仓001的内壁011在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和所述第二微孔板302的对应高度位置提供两个与所述滑轮02配合的轨道014,所述滑轮02可以在所述轨道014中360度自由转动。
能够实现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和所述第二微孔板302在所述密封仓001内旋转的机构还有很多,本发明中不作一一列举,需要提出的是,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和所述第二微孔板302并非必须同时使用同一种旋转机构来实现旋转,在实际的工程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和所述第二微孔板302可以根据内部空间或装配工艺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旋转机构来实现旋转动作,并不影响本方案的实施效果。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331和所述第二旋转机构332在工作时的旋向相反,这种设置是因为所述第一气流柱131和所述第二气流柱132作用在所述待脱泡面板401上时,因为高压流体对所述待脱泡面板401表面的摩擦力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粘性现象,带动所述待脱泡面板401随着所述第一旋转机构331或所述第二旋转机构332一起旋转,从而对均衡的加热效果产生抵触,特别是所述第一旋转机构331和所述第二旋转机构332旋向一致,转速也相同的情况下,所述待脱泡面板401的上下表面同时产生同样的粘性现象,更容易随着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和所述第二微孔板302一起旋转,大大降低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和所述第二微孔板302的旋转所带来的有益效果。而当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和所述第二微孔板302反向转动时,二者的粘性现象相互抵消,相互克制,使得所述待脱泡面板401能尽量的保持自身初始姿态,此时的均衡受热效果最佳。
一组实施例中,所述微孔311在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和所述第二微孔板302上均为不规则排列或矩阵式排列,这样的设置是相对于所述微孔311在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和所述第二微孔板302上呈圆周排列的情况来体现出有益效果的。当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和所述第二微孔板302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331和所述第二旋转机构332的驱动下进行转动时,若所述微孔在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和所述第二微孔板302上呈圆周排列,则所述第一气流柱131和所述第二气流柱132在旋转中作用在所述待脱泡面板401上的各个点形成的路径会呈一环套一环的类似靶心的形状,因为呈圆周排列的每一圈所述微孔311在相对于旋转中心的转动过程中半径相同,形成的路径反应在所述待脱泡面板401上也是相同的形状。反之,若所述微孔311在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和所述第二微孔板302上的排列为不规则或者矩阵式排列,则在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和所述第二微孔板302转动的过程中,各个所述微孔311相对于旋转中心的距离各有差异,在旋转一周后可以尽量多的扫描到所述待脱泡面板401上的面积,使得加热作用更均衡,提高脱泡效率。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单元201和所述第二加热单元20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和所述第二微孔板302上。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微孔板301直接采用电阻丝等常用于实现加热功能的材料制成,将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和所述第一加热单元201结合为一个新的组件2301,定义为第一加热微孔板。同样的,所述第二微孔板也采用与所述第一微孔板301同样的设计,形成第二加热微孔板2302。当所述第一加热微孔板2301和所述第二加热微孔板2302作用于本发明装置上时,其同时拥有了加热和形成所述第一气流柱131和所述第二气流柱132的作用,省去一组组件和该组件的安装空间,可以进一步压缩本发明装置的空间结构。
相同的目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加热单元201和所述第二加热单元20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鼓风单元101和所述第二鼓风单元102内部,形成第一加热鼓风单元1201和所述第二加热鼓风单元1202,而所述第一出风口111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12吹出的所述第一气流121和所述第二气流122都变为高温气流,也省去了组件和安装空间,起到压缩空间结构的效果。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仓001内还设有监测单元600,所述监测单元600可在脱泡过程中监测所述待脱泡面板401的姿态,并将监测所得的数据传给所述控制单元500,所述控制单元500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来判断所述待脱泡面板401的姿态是否正常,是否需要调整所述第一鼓风单元101或所述第二鼓风单元102的功率来调整所述第一气流121或所述第二气流122的强度。当然,也可以直接在所述密封仓001的外部开一个透明的观察窗,由操作者直接肉眼观察并手动调节所述控制单元500。
本发明脱泡装置,通过对称设置的两组高温高压气流发生装置,在脱泡区形成了相向流动的两个高温气流柱,共同作用于脱泡区内的待脱泡面板,使得面板在压力、受热都相对均衡的环境下迅速脱泡,获得了较为快速且高效的脱泡效果。根据气流发生装置的特点,对装置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压缩了装置的空间结构,还对进一步保证受力和受热的均衡动作实施了较为细致的优化措施,辅以控制、监测单元实时对装置的运行过程进行调校,取得了很好的脱泡效果。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脱泡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密封仓,所述密封仓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鼓风单元、第一加热单元、第一微孔板、第二微孔板、第二加热单元和第二鼓风单元;
所述第一鼓风单元设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喷出第一气流,所述第二鼓风单元设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喷出第二气流;
所述第一加热单元与所述第二加热单元用于对流经的气体加热,所述第一气流流经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后温度升高,继续向所述第一微孔板流动,所述第二气流流经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后温度升高,继续向所述第二微孔板流动;
所述第一微孔板和所述第二微孔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微孔板上的微孔和所述第二微孔板上的微孔均为通孔,所述微孔用于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气流和所述第二气流;
所述第一微孔板和所述第二微孔板之间为脱泡层,所述第一气流与所述第二气流分别从所述密封仓的两端流入所述脱泡层;
待脱泡的OLED面板设于所述脱泡层内,所述待脱泡面板在所述第一气流和所述第二气流的共同作用下悬浮于所述脱泡层内,所述第一微孔板设置第一旋转机构,所述第二微孔板设有第二旋转机构,所述脱泡装置内设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和所述第二旋转机构的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微孔板与所述第二微孔板在所述密封仓内部发生旋转,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和所述第二旋转机构的旋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脱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实时控制所述第一鼓风单元和所述第二鼓风单元的出气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脱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孔板和所述第二微孔板上的所述微孔形状均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脱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形状为锥形,所述锥形开口较小的一端朝向所述脱泡层,所述第一微孔板上的所述锥形微孔开口较大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加热单元,所述第二微孔板上的所述锥形微孔开口较大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加热单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脱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在所述第一微孔板和所述第二微孔板上均为不规则排列或矩阵式排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脱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和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微孔板和所述第二微孔板上,气流通过所述第一微孔板和所述第二微孔板后温度升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脱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和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鼓风单元和所述第二鼓风单元内部,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吹出的气流为高温气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脱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仓内还设有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所述待脱泡面板的姿态,并将监测数据传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数据以调整所述第一鼓风单元和所述第二鼓风单元的功率。
CN201710959501.6A 2017-10-16 2017-10-16 脱泡装置 Active CN1077062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9501.6A CN107706225B (zh) 2017-10-16 2017-10-16 脱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9501.6A CN107706225B (zh) 2017-10-16 2017-10-16 脱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6225A CN107706225A (zh) 2018-02-16
CN107706225B true CN107706225B (zh) 2020-09-04

Family

ID=61184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59501.6A Active CN107706225B (zh) 2017-10-16 2017-10-16 脱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0622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3039A (zh) * 2004-06-22 2005-12-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的装置及方法
CN106200051A (zh) * 2016-09-01 2016-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对位组件及脱泡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80146B1 (ko) * 1999-10-30 2005-04-06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소자의 제조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3039A (zh) * 2004-06-22 2005-12-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的装置及方法
CN106200051A (zh) * 2016-09-01 2016-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对位组件及脱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6225A (zh) 2018-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54075B2 (ja) 板ガラスのフュージョン形成で用いられる非接触型板ガラス安定化装置
US11307126B2 (en) Experimental device for cavitation corrosion of liquid metal
EP2452927B1 (en) Plate glass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plate glass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220056954A1 (en) Split-type swing angle adjustable aerostatic bearing device for rotor static balance, and air flotation support device for static balance of rotating ring-shaped parts
TW201527242A (zh) 形成薄玻璃製品的設備及方法
US10195809B2 (en) Press-fit device
CN107706225B (zh) 脱泡装置
CN107449584A (zh) 一种全自动显示屏检测设备
CN104382350A (zh) 一种计算机教学装置
CN106391369A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玻璃板流水线式自动化表面处理设备
JP2008275233A (ja) 温調用ブース
CN207987027U (zh) 一种筒状玻璃杯杯口的火焰抛光装置
CN206814788U (zh) 一种实验试剂均匀混合用恒温摇床
CN205699504U (zh) 一种用于旋转蒸发器的升降装置
CN211870749U (zh) 玻璃面板输送装置
CN108825937B (zh) 一种机电隔振防噪音装置
CN107401888A (zh) 辊轴多角度重力调节机构
CN209496168U (zh) 光纤拉锥装置
CN207585972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空气采样分析装置
CN108508638B (zh) 一种液晶屏搬运机械手对接装置
CN104965354B (zh) 一种摩擦绒毛滚筒老化装置
CN207249942U (zh) 一种美术作品展览演示装置
CN106672772B (zh) 一种电梯用平衡装置
CN104020614B (zh) 液晶填充装置及应用其的液晶面板制造设备
CN108872052A (zh) 一种带喷淋装置的高低温老化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