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939C - 具有性能标志系统和基本交换系统的通信交换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性能标志系统和基本交换系统的通信交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939C
CN1076939C CN95194564A CN95194564A CN1076939C CN 1076939 C CN1076939 C CN 1076939C CN 95194564 A CN95194564 A CN 95194564A CN 95194564 A CN95194564 A CN 95194564A CN 1076939 C CN1076939 C CN 107693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basic
performance indicators
call
b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94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364A (zh
Inventor
N·弗里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155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3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9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93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indirect selecting controlled by common circuits, e.g. register controller, marker
    • H04Q3/5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indirect selecting controlled by common circuits, e.g. register controller, marker in which the logic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exchange is centralised
    • H04Q3/5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indirect selecting controlled by common circuits, e.g. register controller, marker in which the logic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exchange is centralised using a stored programme
    • H04Q3/54508Configuration, initialisation
    • H04Q3/54533Configuration data, translation, passwords, databa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indirect selecting controlled by common circuits, e.g. register controller, marker
    • H04Q3/5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indirect selecting controlled by common circuits, e.g. register controller, marker in which the logic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exchange is centralised
    • H04Q3/5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indirect selecting controlled by common circuits, e.g. register controller, marker in which the logic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exchange is centralised using a stored program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29Provision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indirect selecting controlled by common circuits, e.g. register controller, marker
    • H04Q3/5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indirect selecting controlled by common circuits, e.g. register controller, marker in which the logic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exchange is centralised
    • H04Q3/5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indirect selecting controlled by common circuits, e.g. register controller, marker in which the logic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exchange is centralised using a stored programme
    • H04Q3/54575Software application
    • H04Q3/54583Software development, e.g. procedural, object oriented, software generation, software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057Object-oriented softwa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52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Exchange Systems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具有一个性能标志系统和一个基本交换系统的通信交换系统。
通信交换系统包括一个性能标志系统(LMS)和一个基本交换系统(BVS)。这个基本交换系统(BVS)包括一个基本呼叫控制器(BRS),用于控制在两条通过消息通信的带有各自分配到的状态自动装置的通路上的两用户通话,它还包括一个包括呼叫对象(RO)的数据库(DB)和多数的交换方面的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这些组件以可调用功能的形式出现并用于对呼叫对象有选择的影响。不仅基本呼叫控制器(BRS)而且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可以对数据库(DB)读写。在基本呼叫控制器(BRS)的控制过程中,为每个消息类型分配了一个特定的处理模块,以便在使用基本呼叫控制(BRS)的控制过程的处理程序段的情况下,通过性能标志系统(LMS)可能启动对受影响呼叫对象的处理。

Description

具有性能标志系统和基本交换 系统的通信交换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个通信交换系统。特别涉及一个交换系统,它包括一个性能标志系统(Leistungsmerkmalsystem)和一个基本交换系统(Basisvermittlungs-system)。
如今的交换系统支持多数的性能标志。例如象:呼叫转接,会议电话线路,重复查询,保持等等,这些是电信附加业务。性能标志是在交换控制过程中,在处理程序控制的交换设备中实现的。这些交换控制过程也称为交换软件,包括呼叫控制以及性能标志。在这儿,性能标志同呼叫控制互相交织在一起。这导致了一个高度复杂的软件,因此,关于较新的性能标志的输入软件结构变得不灵活。为了缩短由此引起的新的性能标志的长输入时间,考虑在一个独立的模块中,实现把目前在控制过程中相互依赖的部分互相分离。这些模块各自占有一个向外的接口。在用智能化网络研究的,由ITU-T SG11编号的标准化建议书“智能化网络”的范围内,交换控制器跟踪性能标志控制器的分离的开端。此外参见CCITT的准则“新的建议Q.1214,智能化网络CS-1的分布功能平台,COM XI-R212-E,7到69页以及7到9的附页。
通过交换控制器的性能标志控制器的撤消,在这归纳了它的基本作用,产生一个整齐的结构化的交换框架。交换控制器被造成高度模块化,并且允许较新的性能标志的快速输入。除此之外,通过性能标志的分隔,一个同性能标志和呼叫控制互不依赖的发展成为可能。
一个这样的结构在一个基本交换系统和一个性能标志系统中分成一个交换系统或交换软件。基本交换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呼叫控制、数据库和多数的性能标志控制组件。呼叫控制从它的基本任务,即通信或呼叫的建立与撤消中归纳得出,并因此称作基本交换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性能标志控制组件构成一个功能组,通过它可以存取呼叫对象的呼叫,用户的连接,也可以控制呼叫。
性能标志自身包括在性能标志系统中,性能标志系统通过协议同基本交换系统通信。
基本呼叫系统的基本呼叫控制器在用户申请后执行任务,即建立和撤消呼叫或它的附属的连接。因此,它在它的一般过程的范围内处理一个两用户调用。此外,还预先规定了向性能标志控制通报确定事件的机制。基本交换系统在没有性能标志系统的影响下控制两个用户之间的通话,也就是说,关于两用户通话的建立与撤消,基本交换系统可以自己完成。在分配给两个各自用户外围设备的,具有各自一条线路的通信终端设备之间存在一个两用户通话,线路在一个通信终端设备和呼叫之间产生联系。每一个线路被分配了状态自动装置作为线路的状态自动装置。线路通过呼叫互相逻辑地连接在一起。
在状态及状态自动装置之间产生确定的迁移,并根据外部的激励启动。这样的激励是用户/网络信号或者内部信号,即在一个通话的双方线路间的信号。
上述发明的基础在于,命名通信交换系统,它包括上面已说明类型的性能标志系统和基本交换系统;通信交换系统通过基本交换系统对性能标志系统施加简单而明确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在基本交换系统中,不但基本呼叫控制器而且性能标志控制组件可以从同一个数据库中存取数据。因此,有其它可能,呼叫对象的信息单元在借助特定的被分配的性能标志控制组件的帮助下,在操作前通过基本呼叫控制器,可以由性能标志系统控制,呼叫目标被基本呼叫控制器用于呼叫操作并且为此从数据库中读数。
基本呼叫控制器的控制过程被划分成操作模块。操作模块明确地分配给一个单独的消息。这时,消息不仅是通信之间的内部消息,也是用户外围和基本呼叫控制器之间的用户/网络的消息。
因此,在应用基本呼叫控制器的控制过程的操作程序块条件下,通过促使发出一个当时必需的信号,启动对数据库中受影响的呼叫对象的操作。也就是说,性能标志系统在需要时,可以借助于一个当时分配的功能,即基本交换系统的相应的性能标志控制组件,根据相应性能标志的要求可以控制数据库中一个确定的呼叫对象的确定信息单元。在这方面,有的情况下,也借助于一个为相应目标确定的性能标志控制组件,导致删除了在基本呼叫控制器中相关通信的状态自动装置上的一个消息。然后,这个消息通过基本交换系统的基本呼叫控制器导致被影响呼叫对象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基本呼叫控制器可以将一个这样的消息作为一般的内部消息进行分析,并不需区分,是否通过交出一个这样消息的通信的状态自动装置或通过性能标志系统产生这个内部消息。性能标志控制组件也是例如呼叫对象的存取机制。这个存取机制可以使由性能标志系统启动的基本呼叫控制器的控制过程的再次装载成为可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中,基本呼叫控制器的控制过程的单个处理模块是如此结构化,以致在一个事件发生点上的操作模块的运行中断后,性能标志系统可以在相应的事件发生点的位置上引起过程的继续。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操作模拟再次被分成相应的子模块,子模块在已列举的事件产生点的范围内,即在状态迁移的范围内,预先规定了状态参与点。在这种情况下,在基本呼叫控制的处理模块中,预先规定事件发生点,并且一般地通过相应的性能标志或性能标志系统,根据需要可以激活事件发生点。如果激活一个事件发生点,那么当控制过程达到这个事件发生点时,一个关于已到达的状态或者一个回答的需求的通报作为一个期望事件传输到性能标志系统。首先,根据必要的回答内容可以继续这个控制过程。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示:
图1以框图的形式介绍了通信系统的结构,这个通信系统具有根据本发明布局的交换系统。
图2以更详细的框图形式介绍一个如图1中所用的基本交换系统的结构。
图3以框图的形式介绍一个基本呼叫控制器,如它在一个根据图2的基本交换系统中使用。
图4以框图的形式介绍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借助于根据图1至图3中任一个的性能标志控制组件执行。
图5根据图4一个过程的一个特定实施例。
图6状态,一条线路的状态自动装置,如可以使用在一个根据图1至5中任一个的基本呼叫控制器中,以及状态的迁移和事件发生点的安排。
图7一个两用户呼叫的呼叫示例,包括两个单向呼叫,各具有一个为每个单向呼叫分配的状态自动装置以及一个两用户呼叫直通情况下的过程。
图8和9根据图7过程的确定状态改变的处理模块。
图1指出一个通信系统的结构,它包括一个基本交换系统BVS,它通过一个协议和性能标志系统LMS通信,它还通过一个没有介绍的用户/网络接口和各通过用户外围设备TAE和通信终端设备KE-A和KE-B相连。基本交换系统BVS包括一个基本呼叫控制器BRS和多数的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除此之外,这个基本交换系统BVS包括一个数据库DB,在数据库DB中包括呼叫对象ROe。一个呼叫对象RO这时可以根据一个通过一个通信终端设备KE-A、KE-B诱发的用户/网络请求设立和借助于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被操作。根据本发明,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和基本呼叫控制器BRS对同一数据库存取。因此,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可以对数据库DB中的呼叫对象ROe操作,所以根据这个被操作的呼叫对象ROe,基本呼叫控制器BRS借助于它的一般控制过程,开始执行一个由性能标志系统LMS通过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引起的呼叫对象的处理。
图1作为实施例显示一个性能标志系统LMS的一个可能的结构。据此,一个性能标志系统LMS包括一个性能标志过程控制器LM-AS和多数的性能标志LMS,例如第一至第三个性能标志LM1,LM2,LM3中的任一个。
基本交换系统BVS被从性能标志系统LMS中分离出来,可又受其一定的影响。这里,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构造了在基本交换系统BVS和性能标志系统LMS间的接口,通过该接口,性能标志系统LMS可以对数据库DB中的呼叫对象ROe进行不仅读而且写的存取。写在这种情况下称为呼叫对象登记,用于产生一个呼叫或单向呼叫;或者称为改变,它关于呼叫对象ROe的信息元素。此外,每个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为一个确定的存取方法构造一个完整功能。为了建立和拆除线路,性能标志控制组件使用了基本呼叫控制器BRS的一般控制过程,因此它自己不执行线路的建立和拆除。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的执行因此可以对数据库中呼叫对象的纯操作来反映。被操作的或新设立的呼叫对象的处理然后转移到基本呼叫控制器BRS。另外每次只为这基本呼叫控制器BRS提供呼叫对象Ro的标志并通过两用户呼叫的标准的控制过程对其处理。
此外,为了获得对由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改变的呼叫对象ROe处理的必要的参与点,对基本呼叫控制器BRS适合的结构化是必需的。为此,基本呼叫控制器BRS分成处理模块,它们各只处理一条唯一的消息。消息在这个意义上不仅是单个的用户/网络消息而且是单个的内部消息。一个这样的基本呼叫控制器结构的优点是可以通过产生相应的内部消息设立一个新的通路,然后,由基本呼叫控制器BRS根据两用户呼叫对它进行处理。如果设立一个新的通路,将后引起例如带有必要参数的内部消息I-Setup(见图2)。
正如前面所说,将得到一个在图2中指出的高度模拟化结构的具有下面特征的基本交换系统:
—分离基本呼叫控制器BRS、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和数据库DB以及
—基本呼叫控制器BRS的一个面向消息的细的划分。
稍后更详细说明的图8介绍了在基本呼叫控制器面向消息的结构化方法中线路状态迁移的图片,例子为从零(Null)到振铃(Klingelnd)(终端设备振铃)的状态迁移。
图2更详细的说明根据图1的基本交换系统BRS的结构。基本呼叫控制器BRS在这时被划分为处理模块BM,同时在处理模块BM-TAE和处理模块BM-I间划分,处理模块BM-TAE通过用户/网络消息这里称为TAE-消息启动,处理模块BM-I通过内部消息启动。例如对于TAE消息和相应的分配的基本呼叫控制BRS的处理模块BM,被划分为信号,它从通信终端设备KE-A传输到呼叫控制器BRS,例如,连接愿望=Setup,拨号=Info,听者挂机=Disc,终端设备振铃=Alert、听者摘机=ConnectReq和呼叫尝试失败=SetupRej,在相反的方向中,用户/网络信令通过没有介绍的用户网络接口向用户或通信终端设备提供了关于呼叫状态和呼叫中另一方的信息。在单个信令中用户可以得到例如下面的信息。“拨号音(Whlton)”=SetupAck,“输入的拨号信息有效(EingegebeneWahlinformation giiltig)”=InfoComplete,“输入的拨号信息无效(…ungültig)”=InfoInvalid,“到达呼叫(Ankommender Ruf)”=SetupReq,“空闲音,合作方振铃(Freiton,Partner Klingelt)”=Alert,“呼叫接通(Rufdurchgeschaltet)”=ConnetReq,“忙音,另一方占用(Belegtton,Partner besetzt)”=Busy,“另一方挂机(Partner hat aufgelegt)”=PartnerDisc和“连接愿望目前不可能实现(Verbindungswunsch Zur Zeit nicht mglich)”=SetupRej。图2中处理模块SetupReq-M和Info-M作为处理模块被介绍,它们通过一个同名的TAE消息启动。
线路的状态自动装置参与了一个两用户呼叫,它们通过消息通信,消息即所谓的内部信号或内部消息。这些消息用于到另一方也用于从A用户方到B用户方或中继也就是两条线路间的信息传送。但它也可以触发状态迁移。向合作方传输信息例如:
“被呼叫方占线(Gerufene Seiteistbelegt)”=I-Busy,“合作方空闲并振铃(Partner frei und Klingelt)”=I-Alert,“呼叫(Anrufer)”=I-Setup,“合作方已摘机(Partner hat abgehoben)”=I-Connect和“合作方已挂机(Partner hat aufgelegt)”=I-Disc。这些信号中的I~Setup,I-Disc和I-Busy可以引起状态自动装置中状态迁移。
图2中,为由同名内部消息触发的处理模块BM-I作为例子给出I-Setup-M和I-Disc-M。
图6介绍了可接受线路状态自动装置的状态以及状态迁移和事件发生点可被安排或可以存在的位置。图6中描述的状态自动装置可以支配下面状态:“不明确(Undefined):不存在初始化、状态自动装置。“零”:设置状态自动装置;“启动”(Initiated):在表明连接愿望后,收集拨号信息;“振铃”(Alerting):用户振铃;“连接”(Connected):呼叫设备递交有效的拨号信息,B方开始建立线路或被叫方摘下话筒。“保持”(Hold):线路被保持,也可以再次被接受,也就是说状置置为连接。“失败”(Failed):呼叫设备递交无效拨号信息,被叫设备被占用。
在这些状态中发生确定的迁移,这里,一些可以在呼叫控制的标准过程中也就是说在一个两用户呼叫的过程中完成,可是另一些只能通过一个性能标志的配合才能启动。图6中,记录了关于迁移的两种方式,这里通过一个性能标志强迫发生的迁移用虚线标出。被定义的点即所谓的事件发生点位于已指出的通信状态模型(状态自动装置)中,它们可能在连接处理过程中的生成事件。这些事件被送到性能标志控制器LMS并在那表示一个在连接处理中发生的状态迁移。事件发生点EGP可以被性能标志系统LMS准确地设置。
如果设置了一个事件发生点,在确定的情况下一个关于事件出现的信息是足够的。可是偶尔在呼叫处理BRS过程中性能标志LM的干涉是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基本呼叫控制器BRS的过程在触发点(事件发生点)EGP可以被停止。因此,当激活一个事件发生点时,它可以被分配一个确定的属性。一个这样的属性可以是“消息(Benachrichtigung)”或是“等待回答(Warten auf Antwort)”。在这两种情况下,产生了事件。可是当属性为“等待回答”时,呼叫控制器被停止,直到下一个。
因为一个事件发生点EGP可以被具有不同属性的不同的性能标志LM1,LM2,LM3占用,所以根据优先权的方法较重要的属性有优先权,也就是说,只要至少存在具有“等待回答”属性的激活,那么为事件发生点EGP提供这个属性。
如果在通过一个用户动作请求状态迁移的点上,没有优先定义一个事件发生点,那么它将引起基本呼叫控制器BRS线路处理过程的一个中断。这防止了在通信终端设备的状态和相关线路的状态自动装置的不一致性。
因为事件发生与状态迁移联系,所以假如根据一个具有“等待应答”属性的事件发生点,不执行状态迁移,那么这个信息在事后可以在不再传送到性能标志控制器LMS。除此之外,这个状不可能被补做。例如在用户的动作是摘机这种情况下,这意味着对于基本呼叫控制器BRS关于摘机的信息丢失了。
下面是基本呼叫控制器线路处理中断的三种情况:—当A方(呼叫方)的线路处理中断时,A方的一个用户动作导致一个状态迁移,可是不导致一个信令产生。因此在目标状态中不出现动作。—当B方(被呼叫用户方)的线路处理中断时,从A方来一个内部消息。在这种情况下,在B方内部消息被拒绝,尽管它在B方的状态自动装置ZA-B中引起一个状态迁移。—一个拨号信息消息(INFO)在A方只在状态为Initiiert时处理,否则被拒绝。
例如,在从Null向Klingelnd转变期间,当被呼叫用户摘机时,状态应向Verbunden状态迁移。同样在一个从Initiiert向Null或从Verbunden向Null状态迁移期间,不应中断执行线路处理。因为状态Null由于状态自动装置的作用不可能再被拒绝,也就是说,可以不再阻碍已经开始的线路拆除。
因此,对于这个状态迁移,中断线路处理是无意义的。因此在通过用户或通信终端设备KE-A、KE-B方面引起动作时同样在中断线路处理时,这个有关的状态迁移由基本呼叫控制器BRS的线路处理执行。可是为撤消相应的状态自动装置,在某种情况下,设置事件发生点可能是有优点的,因为当基本呼叫控制控制被中断时,不可能产生内部消息和对之处理。
从基本交换系统向性能标志系统通告的事件一方面是触发事件,即事件消息,它在到达一个设置的事件发生点时被发送到性能标志系统,以及状态事件,它表示外围设备状态的变化。可能的状态这里是例如空闲(frei),占线(belegt),不通(nicht angeschlossen)和损坏(defekt)。
对于每一个事件发生点,在基本交换系统方面,优先生成一个特定事件。为了能明确的描述这个事件发生点EGP,线路必须附加到事件方式,其中出现状态的迁移和知道它的方向。一个关于性能标志系统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是事件发生点的属性是“消息”或者是“等待回答”。这些数据和可能的其它信息作为参数放在事件消息中一起传送,并在协议范围内从基本交换系统BVS传输到性能标志系统LMS。
如果实现了相应的状态改变和设置用于这些状态变化的监控器,那么产生一个状态事件。根据可能的状态,可以设置一个用于例如“占线后空闲(Frei nach belegt)”、“空闲后占线(belegt nach frei)”的监控器或者设置监控所有状态改变的连续监控器。
下面参考图7,根据一个两用户呼叫说明对于基本呼叫控制正常运行过程,线路状态自动装置的工作方法。图7中,介绍了直接的事例,也就是说,A用户从通信终端设备KE-A呼叫拥有通信终端设备KE-B的B用户,通信终端设备KE-B空闲,在实现线路建立后,用户A启动线路拆除。
图7中上面以一个单向呼叫的形式介绍了两用户呼叫模型并介绍了一个用户连接。在通信终端设备KE-A和通信终端设备KE-B间的呼叫包括当时一条带有附属状态自动装置ZA-A和ZA-B的线路,它通过呼叫和一个两用户呼叫相联系。通信终端设备和在模型中没有介绍的基本交换系统通过在模型中同样没有介绍的用户/网络接口通信。A方和B方线路上的状态自动装置ZA-A和ZA-B这时通过内部消息通信。呼叫对象RO构成一个两用户呼叫,并通过存放在模型中没有介绍的数据库DB中的数据表示。下面介绍图7中描述的线路建立与线路拆除过程:A用户通过基本呼叫控制的听者摘机表达了连接愿望。这里消息SetupReq从通信终端设备KE-A传送到基本交换系统BVS。状态自动装置ZA-A方的线路被设置。线路的状态自动装置ZA-A的状态是Null,并迁移到状态Initiiert。因此基本呼叫控制器回应,通过消息SetupAck要求用户输入拨号信息。
用户A把拨号信息Info交给基本呼叫控制。基本呼叫控制检查拨号信息的有效性并在线路的状态自动装置状态转变为Verbunden后,通过消息InfoComplete向用户A回应肯定的检查结果。除此之外,产生一条用于设立B方线路的内部消息I-Setup。
设立B方的线路,也就是说状态自动装置ZA-B的状态为Null并通过消息SetupReq来自A的呼叫通知B用户。通信终端设备KE-B使用消息Klingelnd(Alert)确认通知。接着,状态自动装置从状态Null迁移到状态Klingelnd。除此之外,内部消息I-Alert被传送到A线路状态自动装置ZA-A。基本呼叫控制器BRS用消息Alert通知A用户;通信终端设备KE-B振铃。如果B用户摘机,消息ConnectReq从通信终端设备KE-B传送到基本呼叫控制。线路的状态自动装置ZA-B从状态Klingelnd迁移到状态Verbunden并且发出内部消息I-Connect。基本呼叫控制器用消息ConnectReq回答用户线路建立。如果A用户通过通信终端设备KE-A听筒挂机想结束连接,那么消息DiscReq从通信终端设备KE-A传送到基本呼叫控制器。线路的状态自动装置ZA-B从状态Verbunden迁移到状态Null并发出内部消息I-Disc。线路的状态自动装置从状态Verbunden迁移到状态Abgewiesen,并通过消息Partner-Disc通知B用户:A用户已挂机。在通信终端设备KE-B的听筒挂上后,将发送消息DiscReq到基本呼叫控制器。接着线路状态自动装置ZA-B由状态Abgewiesen迁移到状态Null。
线路状态自动装置ZA-A从状态Null到状态Verbunden的状态迁移的运行过程在图7中用虚线框标出并用参考标号F9标明。基本呼叫控制器BRS的这个模块在图9中详细说明。
图8详细说明图7中同样用虚线框标出并与参考标号F8标明的线路状态自动装置ZA-B从状态Null到状态Klingelnd的处理步骤。根据本例,可以看出根据基本呼叫控制器BRS面向消息的结构化线路状态自动装置的图片。基本呼叫模块BM不仅为线路的初始状态Zi而且为下一个状态Zi+1提供处理操作。对于状态Zi,这些操作是:—接收引起迁移的信号。—检查确定下一状态的前提条件和—接受下一状态
对于下一状态Zi+1,处理操作是:—事件发生点—处理—应答输出,它表示状态迁移和—向合作方或合作方线路的状态自动装道输出内部信令。
如果设置了具有属性“必需回答(Antwort erforderlich)”的相关的事件发生点EGP,那么就停止了消息的发送,例如:下一状态中的应答和内部信令。基本呼叫控制器在下一状态入口处被挂起。
在拆除一个线路期间,当把处理操作分为Zi和Zi+1时,向状态Null的状态迁移给出一个例外,即这里的下一状态中不只发送消息,而且附加的删除数据库中的线路。
如图8所介绍,如果已经执行完建立请求模块SetupReq-M,那么B方线路的状态自动装置为状态Null。如果这里先规定一消息参与点MEP,那么在这点上可以输入用户/网络消息。这条消息Alert通知:通信终端设备KE-B振铃,它在警告模块Alert-M的参与点MEP上输入。在处理消息Alert后,线路的状态自动装置到达一个事件发生点EGP,它可以通过一个性能标志激活。如果这个事件发生点被激活并有属性“必需回答”,那么只有在接收到继续回答后警告模块中的过程继续执行。必要的回答例如可以是一条由性能标志控制组件启动的有意义的命令ContBcp(基本呼叫处理继续),继续基本呼叫控制器的过程。
假如事件发生点没有被激活或者假如没得到必要的回答,那么线路的状态自动控制装置ZA-B从状态Null进入到状态Klingelnd。除此之外,内部消息I-Alert递交给合作方。然后随着警告模块的结束,基本呼叫控制器到达一个新的消息参与点,在这点上例如图8中的例子在通信终端设备KE-B方面,等待着连接请求消息ConnectReq。连接请求消息在连接模块Connect-M的参与点上输入并在这模块Connect-M内部处理。
如果基本呼叫控制器如前面简短说明在一个事件发生点上中断后继续执行,那么因此在基本呼叫控制器结构化中预先规定状态参与点是有附加意义的,在这些点上,当基本呼叫控制器运行过程中,当需要时可以提供帮助。这使基本呼叫控制器处理模块BM进一步细分,生成BM-TAE和BM-I,如图9中看到的例子,在考虑输入拨号信息Info和处理具有消息输出结果的拨号信息InfoComplete和I-Setup情况下,状态从状态Initiiert到Verbunden的迁移。
这时,把先前已描述过的基本呼叫控制器BRS的处理模块BM按下面方法分成下级模块。—输入处理:
—识别输入信号(输入);
—确定正在执行的状态迁移;
—接受下一状态和
—通知相关的“继续”模块—事件发生点和应答的处理:
每一个可能的状态迁移都预先规定了一个下一处理单元,它具有下面任务:
—事件发生点的处理具有
—产生事件和
—在可能的情况下,对于线路,基本呼叫控制器挂起;
—消息产生:
—向用户/网络方应答和
—到合作方的内部消息。
图9中给出一个本发明的如此布局的例子,它开始于作为下一处理F-BH的建立请求模块SetupReq-M中的线路状态自动装置ZA-A的状态Initiiert。这导致一个消息参与点,在这点上,消息Info被输入。消息的输入在作为输入处理I-BH的Info模块Info-M中处理。模块Info-M有两个可能的输出结果。如果拨号信息Info无效,那么这个没有介绍的下一状态“Abgewiesen”产生附属的事件发生点。如果拨号信息Info有效,那么到达下一状态“Verbunden”的事件发生点EGP。这个事件发生点可以具有“必需回答”的属性,也就是说在这个点上预先规定一个状态参与点ZEP。一个由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产生的消息ContBcp,它用于继续基本呼叫控制,在这个状态参与点ZEP上输入,这里处理模块Info-M的必要的基本呼叫控制下级模块作为下一处理F-BH被完成。这时,线路的状态自动装置ZA-B的状态转变为状态Verbunden并且发出消息Info-Complete和I-Setup。接着,在内部消息I-Alert输入后,模块I-Alert-M作为输入处理I-BH被完成。
图3用处理模块Info-M的例子解释基本呼叫控制器BRS的建立,BRS的建立不仅使消息的参与而且使状态参与成为可能。在启动状态即Zi=Initiiert中,在检验关于已接受的下一个状态的输入拨号信息后决定输入操作I-BH,并且向适合于相应状态Zi+1=连接或Zi+1=拒绝的下一个操作模块F-BH发送用于继续操作状态迁移的继续消息Züf。一个图3中没有描述的事件发生点位于下一点操作F-BH的入口。如果这个事件发生点被激活并且具有属性“必需回答”,那么,基本呼叫控制器在这个位置上被终止,下一步操作F-BH不会直接被执行。如果一个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触发一个继续命令,那么根据这个触发,一个识别设备Bewertwng将继续消息ContBCP交给主管下一步操作的子模块F-BH。消息ContBCP用类似于输入处理子模块给出的命令Ziif的方法帮助选出的状态Zi+1的下一步操作模块F-BH,在事件发生点上没有产生一个事件发生。然而事件发生点是消息ContBCP的参与点。
性能标志系统借助于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通过基本呼叫控制器BRS控制通信的建立与撤消。在这方面,性能标志控制组件从基本呼叫控制器BRS的数据库中存取数据。图4通过基本交换系统BVS介绍了性能标志控制的组件的一般操作过程,特别是呼叫对象的操作。这里,在图中所绘的数字指出了单个过程的时间上的序列。图4中介绍了数据库DB、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和具有识别单元Bewertung的基本呼叫控制器BRS和操作模块BM以及这些元件的信息流路径。
下面借助图中给出的数字列出在图4中介绍的过程。
1.通过性能标记LM,特别是通过性能标志系统调用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
2.通过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控制或存储数据库DB中相应的呼叫对象。
3.对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上的数据库存取的回应。
4.通过具有“操作控制连线”意义的性能标志组件,在必要的信息说明下,例如终端设备标识、线路标识和控制信息,触发基本呼叫控制器。
5.根据新的或被控制的通话对象的数据,通过识别设备Bewertung识别触发信号。
6.也许有这种情况,内部信息,例如I-Setup从识别设备输出到处理模块BM。
7.从基本呼叫控制器到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的基本呼叫控制器的触发应答。
8.从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到性能标志LM特别是性能标志系统LMS的应答。
作为参数,在触发基本呼叫控制器时,通过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传送通信终端设备和通信的标识以及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确定基本呼叫控制器中的预期处理方式。控制信息可以接受删除、建立、状态转换和继续意义。这个参数是必要的,因为从通信的存贮数据中不能总是明确地确定,在基本呼叫控制器中执行了哪一个操作。
当删除一个通信时,可以取消图4中指出的2和3步,因为属性“删除”已经有足够的说服力。
在调用用于继续基本呼叫器的性能标志组件LM-SB时,也就是在中断消息ContBCP时,同样的取消了2、3步。为了可以向基本呼叫控制器分模块发送相应的消息,触发操作必须仅确定在通信的状态自动装置中的继续点(状态迁移点)。
当调用性能标志控制组件时,这个性能标志控制组件存放一个通信或一个单向呼叫,也就是一个通信终端设备,一个通信以及一个没有合作方的呼叫;可以确定是否在数据口存放后基本呼叫控制应该自动被触发或者不。如果应为一个刚刚产生的通信标明一个事件发生点EGP,如果这个事件发生点被激活,那么基本呼叫控制器BRS或许首先建立这个通信。可是,首先根据性能标志LM中的性能标志控制组件的确认消息公布通信的标志。出于这个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基本呼叫控制器BRS首先根据确定的事件发生点,通过调用性能标志控制组件或者消息BCP Cont被触发。
下面在图5中以性能标志控制组件“产生单向呼叫(Create HalfCall)”为例详细解释性能标志控制组件的操作。
“产生单向呼叫”产生一个呼入或呼出的单向呼叫。如果满足了单向呼叫成功设置的前提条件,即用户不在或资源可支配,那么在数据库中设置一个新的通信,它的合作方注册是“性能标记”。在这个时间点上,不存在有效的合作方的通信终端设备。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出去的线路设置为通信状态,进来的状态为零。
如果根据在“产生单向呼叫”中包含的控制信息自动触发呼叫控制,那么这个相关的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发送一个触发信号CPSync到基本呼叫控制器,这个信号除了用于通信终端设备标识和用于通信标识参数外,还包括参数“建立”。如果不可能触发基本呼叫控制器BRS,那么识别设备Bewertung发送一个信令CPSyncRej到性能标志控制组件,接着,性能标志控制组件发出信令Create Half CallRej。例如当通过用户放开线路,已删除了数据库DB中的连接数据,就是这种情况。接着,已产生的单向呼叫的标志和相关通信的标志被传送给性能标志LM或带有消息“承认产生单向呼叫(Create Half CallAck)”的性能标志控制器LMS。
下面借助于图5中所绘数字11~17把图5中描述的过程建表。
11.性能标志控制器LMS使用一个带有参数B的消息Create HalfCall调用一个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参数B属于通信终端设备,线路进入,状态为0;控制信息为Auto CPSync,这意味着,呼叫控制器自动被触发;
12.在数据库中设置新的呼叫对象Roe
    呼叫:Rufid
    连接:Verbindungid,状态为零,方向为进入
    数据基本存取的退出:
    连接数据与识别标志回送;
13.通过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启动基本呼叫控制:“操作连接:KE.id,Verb.id,Aufbau”;
14.通过基本呼叫控制器BRS从数据库中挑选连接数据;
15.为具有虚拟合作方“性能标记”的通信的动态操作产生内部消息I-Setup-M。操作用户/网络信令,这时自动丢掉到合作方的内部信息;
16.从基本呼叫控制BRS到性能标志控制组LM-SB的触发应答;
17.到性能标志控制器LMS的性能标志控制组件调用的应答,LMS具有标号的返回说明。
在图5中所指出的例子中,基本呼叫控制器BRS自动地被触发。如果必须事先设置事件发生点EGP,那么可以首先根据在数据库中设立的单向呼叫执行这个设置,因为事先不知道通信的必要标志。然后,通过性能标志控制组件BCPCont明确地触发单向呼叫的建立。基本呼叫控制器对这个新设立的通信是不中断的。通信仅存在于数据库DB中,并因为它只属于单向呼叫,所以可能不接收内部信令。另一个较迟连接的用户或者它的通信终端设备可能没有产生这个通信的信令,因为建立还没有开始。
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可以借助于触发信号触发确定通信的基本呼叫控制器BRS。在这个触发信号中,通信终端设备KE-A的标志、线路标志和控制信息,例如建立、清除、状态改变或继续,被作为参数传送。
通过这个机制,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借助于基本呼叫控制器BRS可以执行确定的动作,例如,通话的建立或撤消和必要的信令,这是可能的。因此,在功能设备中,同样也在基本交换内部实现了分隔。
一个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每次给出一些任务,即它通常被基本呼叫控制器BRS在基本呼叫控制器BRS上进一步处理。这时,一般地,确定的数据被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存放在数据库中,例如新的连接的设置,新状态的登记等。因此,基本呼叫控制器BRS被触发并直到操作结束。
触发操作首先要求数据库DB中的连接数据,这个数据库用于存放以参数形式给出的通信。如果通信标明停止,这个属性当时被删除。然后根据通信数据和控制信息确定,哪一个动被执行。
为了建立或撤消某一通信,产生了信号I-Setup或I-Disc。通过这些信号,在基本呼叫控制器中的其它操作通常被触发。
当状态改变时,可以产生内部消息,它向用户通知状态的变化。例如这里的I-Busy和I-Connect。
当继续基本呼叫控制器的过程时,通信的状态自动装置ZA-A中的再次迁移点被确认,并且继续状态操作的消息被发送到基本呼叫控制器BRS的操作模块BM的相关下一级模块。
触发操作用一条消息确认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带有一消息的动作被成功地执行,这条消息在末尾附加了确认的标志ACK。用带有后缀Rej的消息表明动作可能没有被成功地执行。然后,一个这样的拒绝信号,例如可以在不存在一个被触发的通信时产生。

Claims (4)

1.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一个性能标志系统(LMS)和一个基本交换系统(BVS),这里基本交换系统(BVS)包括一个基本呼叫控制器(BRS),用于控制在两条通过消息通信的带有各自附加的状态自动装置的线路上的两用户通话,它还有一个包含呼叫对象(RO)的数据库(DB)和多数的交换方面的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这些组件以可调用功能的形式出现并有选择地影响呼叫对象,其特征在于:不仅基本呼叫控制器(BRS)而且性能标志—控制组件都可以对数据库(DB)存取;在基本呼叫控制器(BRS)控制过程中,为每一个消息类型分配了一个特定的处理模块,以便在使用基本呼叫控制器(BRS)控制过程的处理程序段的情况下,通过性能标志系统(LMS)可能启动对受影响呼叫对象(RO)的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l的通信交换系统的通信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呼叫控制器(BRS)控制过程的处理模块具有以下结构:当处理模块运行过程在一个事件发生点中断后,通过性能标志系统(LMS)可能启动继续过程。
3.根据权利要求2的通信交换方法,这里单个状态自动装置状态迁移通过用户方面的激励和基本交换系统(BVS)内部的消息是可触发的,其特征在于,性能标志系统通过在状态自动装置之一上诱发一个内部消息启动对受影响呼叫对象(RO)的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通信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标志系统借助于性能标志—控制组件(LM-SB)能够对数据库(DB)存取以及能够启动对受影响呼叫对象(RO)的处理。
CN95194564A 1994-06-15 1995-06-14 具有性能标志系统和基本交换系统的通信交换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69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4420886A DE4420886A1 (de) 1994-06-15 1994-06-15 Kommunikationsvermittlungssystem mit einem Leistungsmerkmalsystem und einem Basisvermittlungssystem
DEP4420886.3 1994-06-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364A CN1155364A (zh) 1997-07-23
CN1076939C true CN1076939C (zh) 2001-12-26

Family

ID=6520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945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6939C (zh) 1994-06-15 1995-06-14 具有性能标志系统和基本交换系统的通信交换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5883952A (zh)
EP (1) EP0765580B1 (zh)
JP (1) JP3530192B2 (zh)
KR (1) KR970704311A (zh)
CN (1) CN1076939C (zh)
DE (2) DE4420886A1 (zh)
WO (1) WO19950349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9610494D1 (de) * 1995-09-15 2003-07-10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Auswertung von leistungsmerkmalbezogenen Nachrichten in einer programmgesteuerten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DE19626131A1 (de) * 1996-06-28 1998-01-08 Sel Alcatel Ag Verfahren zum Einbringen eines Telekommunikations-Dienstes sowie Dienst-Einheit, Dienstrechner, Endgerät und Kommunikationsnetz
US6977909B2 (en) * 2000-01-19 2005-12-20 Phonepages Of Swede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959158B2 (en) * 2009-10-12 2015-02-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everaging point-in-time knowledge to respond to e-mail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301294C (en) * 1987-08-21 1992-05-19 Klaus Kuhlmann Modularly structured digit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DE3727942A1 (de) * 1987-08-21 1989-03-02 Siemens Ag Modular strukturiertes digitales kommunikationssystem mit betriebstechnischen und sicherheitstechnischen komponenten
SE9202489L (sv) * 1992-08-28 1994-03-01 Ellemtel Utvecklings Ab Nätstruktur och protokoll för telekommunikationsanordning
US5448631A (en) * 1992-10-13 1995-09-05 U S West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for handling features in a telephone network
US5455854A (en) * 1993-10-26 1995-10-03 Taligent, Inc. Object-oriented telephony system
US5724406A (en) * 1994-03-22 1998-03-03 Ericsson Messaging Systems, Inc. Call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variety of messaging services
US5473680A (en) * 1994-06-14 1995-12-05 Bel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acing with application programs to manage multimedia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4420886A1 (de) 1995-12-21
JPH09507979A (ja) 1997-08-12
WO1995034999A1 (de) 1995-12-21
KR970704311A (ko) 1997-08-09
DE59504230D1 (de) 1998-12-17
CN1155364A (zh) 1997-07-23
EP0765580A1 (de) 1997-04-02
EP0765580B1 (de) 1998-11-11
US5883952A (en) 1999-03-16
JP3530192B2 (ja) 2004-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921C (zh) 电话交换机
CN1097375C (zh) 改变通信带宽以提供自动回呼和呼叫保持的方法
JP2004350288A (ja) 共用通信構想構成の実時間管理
CN1257388A (zh) 移动智能网中执行业务的方法
US7471673B2 (en) IP telephone system having a hold function and a callback function
CN1076561C (zh) 自动控制呼叫等待中断限制的方法及交换系统
CN1132430A (zh) 用于访问基于辅助单元功能的平台的辅助呼叫处理
CN1174640C (zh) 涉及到号码翻译的电信业务的方法
CN1076939C (zh) 具有性能标志系统和基本交换系统的通信交换系统
CN1929519A (zh) 一种遇忙提醒业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547843A (zh) 实现计算机电话接口的自动呼叫分配
CN1829266A (zh) 在分组域中实现遇忙呼叫完成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CN1406043A (zh) 用一个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系统为其它电信网的电信用户提供呼叫转移的方法
CN100450132C (zh) 一种对振铃态用户插入的方法
CN1520677A (zh) 电信网络系统中用户的b侧用户功能的交互
CN1411226A (zh) 融合电话网和ip网用户的个人号码业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592341A (zh) 一种pstn电话终端接入ip会议电视系统的方法
CN1783918A (zh) 一种紧急电话呼叫通知方法
CN1430391A (zh) 无线装置的状态机制
CN1543174A (zh) 一种实现话机绑定方法
CN1281026C (zh) 一种节省选组级资源的电路交换方法
US20020077148A1 (en) Method of performing telecommunication functions as well as a line-side device, nodal point, data processing installation, terminal and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therefor
CN1567942A (zh) 电信增值业务中自动接续电话分机用户的方法
JP3064451B2 (ja) 電話システム
CN1269656A (zh) 上网用户的来话指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