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86386A - 一种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86386A CN107686386A CN201710939791.8A CN201710939791A CN107686386A CN 107686386 A CN107686386 A CN 107686386A CN 201710939791 A CN201710939791 A CN 201710939791A CN 107686386 A CN107686386 A CN 1076863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chinese
- amanita fuliginea
- culture media
- amani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D—IN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FERTILISERS PRODUCING CARBON DIOXIDE
- C05D3/00—Calcareous fertilis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黑豆皮5‑10份、银杏树木屑5‑10份、山药淀粉3‑5份、红树莓5‑8份、黑莓果渣4‑8份、螺旋藻粉2‑5份、竹笋叶3‑8份、辣木叶2‑5份、玉米须2‑5份、枸杞1‑3份、叶酸0.1‑1份、维生素B12 0.05‑0.2份、石膏2‑4份、石灰1‑3份。本发明的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通过多种原料复配发挥协同作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增加了产品的营养含量;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易于实现;本发明可获得中华鹅膏菌的大量可繁殖菌丝体,能满足大量生产的需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培养基,具体是一种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华鹅膏菌也称中华鹅膏(Amanita sinensis Zhu L.Yang),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目(Agaricales),鹅膏科(Amanitaceae),鹅膏菌属(Amanita)。鹅膏菌属包含大约600个伞菌物种,包含一些世界有名的最毒菇类,也有很多可食用菇类。中华鹅膏菌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员于1997年首次在我国西南地方发现并命名的,为担子菌门伞菌目鹅膏科鹅膏属的大型真菌,它与壳斗科和松属植物形成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l,ECM)。分布于四川,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福建省分布于中部、西部和北部山区。该菌菌盖直径7-12cm,最大可达25cm,灰白色至浅灰色,中部深灰色,有菌幕;菌肉较厚,白色菌褶离生至近离生,白色,较密,不等长;菌柄10-15cm×1-2.5cm,污白色至浅灰色;菌环顶生至近顶生;孢子无色,宽椭圆至椭圆形。
中华鹅膏菌可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产量高,是山区百姓十分喜爱的食用菌类,戴玉成等人在2010年第1期《菌物学报》发表的《中国食用菌名录》中,也明确将中华鹅膏菌列为食用菌。在福建省尤溪县的百姓食用历史就十分悠久,当地人称为灰乌菌。每年6、7月和9、10月是子实体采收季节,市场上每公斤鲜品的销售价格在40元以上,远远高于香菇等常规食用菌的价格,由于它的产量很高,单个鲜品的重量可以达到250g以上,又是天然健康森林食品,具有极高开发利用价值。
申请号为201410245995.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中华鹅膏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所述培养基为马铃薯100g/L、玉米粒20-30g/L、葡萄糖20g/L、琼脂15-20g/L、马尾松松针汁液150-300mL/L。将新鲜马尾松松针加水,加热煮沸后继续煮沸,冷却,过滤弃马尾松松针,得马尾松松针汁液;将玉米粒加水,加热煮沸后继续煮沸,即加入去皮马铃薯小块,继续煮沸,过滤得玉米马铃薯汁液;将马尾松松针汁液与玉米马铃薯汁液混合加热,加入琼脂继续加热,待琼脂溶解后加入葡萄糖,溶解后冷却并补足水分,分装试管,灭菌后取出试管摆斜面或者摇匀,冷却后即得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可用于诱导中华鹅膏菌母种。但是其仍然存在以下缺点:其配方成分较少,营养含量较低,使得培养的中华鹅膏菌的营养价值较低,降低了产品的品质,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黑豆皮5-10份、银杏树木屑5-10份、山药淀粉3-5份、红树莓5-8份、黑莓果渣4-8份、螺旋藻粉2-5份、竹笋叶3-8份、辣木叶2-5份、玉米须2-5份、枸杞1-3份、叶酸0.1-1份、维生素B120.05-0.2份、石膏2-4份、石灰1-3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黑豆皮8份、银杏树木屑7份、山药淀粉4份、红树莓7份、黑莓果渣6份、螺旋藻粉3份、竹笋叶5份、辣木叶3份、玉米须3份、枸杞2份、叶酸0.6份、维生素B12 0.1份、石膏3份、石灰2份。
一种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黑豆皮、银杏树木屑、红树莓、黑莓果渣和竹笋叶混合,经过干燥、粉碎后过筛200-400目,得到混合粉末,备用;(2)将玉米须、辣木叶和枸杞加入50-100份水中,加热煮沸5-10min后,文火煮20-30min,冷却,过滤得熬制液;(3)将混合粉末与熬制液混合,在50-75℃下混合搅拌5-10min,然后降至室温;(4)向上步所得物中加入螺旋藻粉、叶酸和维生素B12,搅拌均匀后,加入山药淀粉、石膏、石灰和50-100份水,均匀混合,分装试管,加塞,包扎,灭菌后取出试管摆斜面或者摇匀,冷却后即得中华鹅膏菌培养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将黑豆皮、银杏树木屑、红树莓、黑莓果渣和竹笋叶混合,经过干燥、粉碎后过筛320目,得到混合粉末,备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将玉米须、辣木叶和枸杞加入80份水中,加热煮沸7min后,文火煮26min,冷却,过滤得熬制液。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3)将混合粉末与熬制液混合,在65℃下混合搅拌8min,然后降至室温。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4)向上步所得物中加入螺旋藻粉、叶酸和维生素B12,搅拌均匀后,加入山药淀粉、石膏、石灰和85份水,均匀混合,分装试管,加塞,包扎,灭菌后取出试管摆斜面或者摇匀,冷却后即得中华鹅膏菌培养基。
一种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在诱导中华鹅膏菌母种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通过多种原料复配发挥协同作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增加了产品的营养含量;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易于实现;本发明可获得中华鹅膏菌的大量可繁殖菌丝体,能满足大量生产的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黑豆皮5份、银杏树木屑5份、山药淀粉3份、红树莓5份、黑莓果渣4份、螺旋藻粉2份、竹笋叶3份、辣木叶2份、玉米须2份、枸杞1份、叶酸0.1份、维生素B12 0.05份、石膏2份、石灰1份。
一种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黑豆皮、银杏树木屑、红树莓、黑莓果渣和竹笋叶混合,经过干燥、粉碎后过筛200目,得到混合粉末,备用;(2)将玉米须、辣木叶和枸杞加入50份水中,加热煮沸5min后,文火煮20min,冷却,过滤得熬制液;(3)将混合粉末与熬制液混合,在50℃下混合搅拌5min,然后降至室温;(4)向上步所得物中加入螺旋藻粉、叶酸和维生素B12,搅拌均匀后,加入山药淀粉、石膏、石灰和50份水,均匀混合,分装试管,加塞,包扎,灭菌后取出试管摆斜面或者摇匀,冷却后即得中华鹅膏菌培养基。
一种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在诱导中华鹅膏菌母种中的应用。诱导中华鹅膏菌母种的方法如下:切取野生采摘的子实体小组织块,再嵌入试管斜面中华鹅膏菌培养基表面,在温度为22-25℃下暗培养4天,组织培养块上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即为中华鹅膏菌母种。
所述切取野生采摘的子实体小组织块的方法为:野外采摘生长健壮、无虫害、未完全开伞、菌柄较粗壮、菌盖较肥厚的成熟子实体;将子实体带回实验室,于超净台上用酒精棉球,轻擦菌盖表面及菌柄部分,用解剖刀去除菌盖中部表皮,从菌盖中部取十字,将子实体一分为四,取菌柄与菌盖交接处的内部无菌组织块,切成0.1cm2的小块。所述中华鹅膏菌母种的提纯方法如下:在菌丝萌发后,挑选色泽纯、健壮、长势正常和无间断的菌线,在无菌室超净工作台上连同中华鹅膏菌培养基钩取菌丝,接入另备的中华鹅膏菌培养基上,在22-25℃的恒温条件下,培养4天,待菌丝长满试管后,再从中择优取用,即为“母代”母种。所述中华鹅膏菌母种的转管培养的方法如下:将一支长满菌丝的试管在无菌操作下,分别转接到多只试管中培养,一般每支母种扩接35-60支;或再次转管扩接,所述转管扩接的次数不超过5次,转管扩接后,即为供生产上使用的子代母种。
实施例2
一种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黑豆皮、银杏树木屑、红树莓、黑莓果渣和竹笋叶混合,经过干燥、粉碎后过筛400目,得到混合粉末,备用;(2)将玉米须、辣木叶和枸杞加入100份水中,加热煮沸10min后,文火煮30min,冷却,过滤得熬制液;(3)将混合粉末与熬制液混合,在75℃下混合搅拌10min,然后降至室温;(4)向上步所得物中加入螺旋藻粉、叶酸和维生素B12,搅拌均匀后,加入山药淀粉、石膏、石灰和100份水,均匀混合,分装试管,加塞,包扎,灭菌后取出试管摆斜面或者摇匀,冷却后即得中华鹅膏菌培养基。
一种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在诱导中华鹅膏菌母种中的应用。诱导中华鹅膏菌母种的方法如下:切取野生采摘的子实体小组织块,再嵌入试管斜面中华鹅膏菌培养基表面,在温度为22-25℃下暗培养6天,组织培养块上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即为中华鹅膏菌母种。
所述切取野生采摘的子实体小组织块的方法为:野外采摘生长健壮、无虫害、未完全开伞、菌柄较粗壮、菌盖较肥厚的成熟子实体;将子实体带回实验室,于超净台上用酒精棉球,轻擦菌盖表面及菌柄部分,用解剖刀去除菌盖中部表皮,从菌盖中部取十字,将子实体一分为四,取菌柄与菌盖交接处的内部无菌组织块,切成0.3cm2的小块。所述中华鹅膏菌母种的提纯方法如下:在菌丝萌发后,挑选色泽纯、健壮、长势正常和无间断的菌线,在无菌室超净工作台上连同中华鹅膏菌培养基钩取菌丝,接入另备的中华鹅膏菌培养基上,在22-25℃的恒温条件下,培养8天,待菌丝长满试管后,再从中择优取用,即为“母代”母种。所述中华鹅膏菌母种的转管培养的方法如下:将一支长满菌丝的试管在无菌操作下,分别转接到多只试管中培养,一般每支母种扩接35-60支;或再次转管扩接,所述转管扩接的次数不超过5次,转管扩接后,即为供生产上使用的子代母种。
实施例3
一种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黑豆皮8份、银杏树木屑7份、山药淀粉4份、红树莓7份、黑莓果渣6份、螺旋藻粉3份、竹笋叶5份、辣木叶3份、玉米须3份、枸杞2份、叶酸0.6份、维生素B12 0.1份、石膏3份、石灰2份。
一种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黑豆皮、银杏树木屑、红树莓、黑莓果渣和竹笋叶混合,经过干燥、粉碎后过筛320目,得到混合粉末,备用。(2)将玉米须、辣木叶和枸杞加入80份水中,加热煮沸7min后,文火煮26min,冷却,过滤得熬制液。(3)将混合粉末与熬制液混合,在65℃下混合搅拌8min,然后降至室温。(4)向上步所得物中加入螺旋藻粉、叶酸和维生素B12,搅拌均匀后,加入山药淀粉、石膏、石灰和85份水,均匀混合,分装试管,加塞,包扎,灭菌后取出试管摆斜面或者摇匀,冷却后即得中华鹅膏菌培养基。
一种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在诱导中华鹅膏菌母种中的应用。诱导中华鹅膏菌母种的方法如下:切取野生采摘的子实体小组织块,再嵌入试管斜面中华鹅膏菌培养基表面,在温度为22-25℃下暗培养5天,组织培养块上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即为中华鹅膏菌母种。
所述切取野生采摘的子实体小组织块的方法为:野外采摘生长健壮、无虫害、未完全开伞、菌柄较粗壮、菌盖较肥厚的成熟子实体;将子实体带回实验室,于超净台上用酒精棉球,轻擦菌盖表面及菌柄部分,用解剖刀去除菌盖中部表皮,从菌盖中部取十字,将子实体一分为四,取菌柄与菌盖交接处的内部无菌组织块,切成0.2cm2的小块。所述中华鹅膏菌母种的提纯方法如下:在菌丝萌发后,挑选色泽纯、健壮、长势正常和无间断的菌线,在无菌室超净工作台上连同中华鹅膏菌培养基钩取菌丝,接入另备的中华鹅膏菌培养基上,在22-25℃的恒温条件下,培养6天,待菌丝长满试管后,再从中择优取用,即为“母代”母种。所述中华鹅膏菌母种的转管培养的方法如下:将一支长满菌丝的试管在无菌操作下,分别转接到多只试管中培养,一般每支母种扩接35-60支;或再次转管扩接,所述转管扩接的次数不超过5次,转管扩接后,即为供生产上使用的子代母种。
本发明的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通过多种原料复配发挥协同作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增加了产品的营养含量;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易于实现;本发明可获得中华鹅膏菌的大量可繁殖菌丝体,能满足大量生产的需要。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8)
1.一种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黑豆皮5-10份、银杏树木屑5-10份、山药淀粉3-5份、红树莓5-8份、黑莓果渣4-8份、螺旋藻粉2-5份、竹笋叶3-8份、辣木叶2-5份、玉米须2-5份、枸杞1-3份、叶酸0.1-1份、维生素B12 0.05-0.2份、石膏2-4份、石灰1-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黑豆皮8份、银杏树木屑7份、山药淀粉4份、红树莓7份、黑莓果渣6份、螺旋藻粉3份、竹笋叶5份、辣木叶3份、玉米须3份、枸杞2份、叶酸0.6份、维生素B12 0.1份、石膏3份、石灰2份。
3.一种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黑豆皮、银杏树木屑、红树莓、黑莓果渣和竹笋叶混合,经过干燥、粉碎后过筛200-400目,得到混合粉末,备用;(2)将玉米须、辣木叶和枸杞加入50-100份水中,加热煮沸5-10min后,文火煮20-30min,冷却,过滤得熬制液;(3)将混合粉末与熬制液混合,在50-75℃下混合搅拌5-10min,然后降至室温;(4)向上步所得物中加入螺旋藻粉、叶酸和维生素B12,搅拌均匀后,加入山药淀粉、石膏、石灰和50-100份水,均匀混合,分装试管,加塞,包扎,灭菌后取出试管摆斜面或者摇匀,冷却后即得中华鹅膏菌培养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将黑豆皮、银杏树木屑、红树莓、黑莓果渣和竹笋叶混合,经过干燥、粉碎后过筛320目,得到混合粉末,备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将玉米须、辣木叶和枸杞加入80份水中,加热煮沸7min后,文火煮26min,冷却,过滤得熬制液。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将混合粉末与熬制液混合,在65℃下混合搅拌8min,然后降至室温。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向上步所得物中加入螺旋藻粉、叶酸和维生素B12,搅拌均匀后,加入山药淀粉、石膏、石灰和85份水,均匀混合,分装试管,加塞,包扎,灭菌后取出试管摆斜面或者摇匀,冷却后即得中华鹅膏菌培养基。
8.一种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在诱导中华鹅膏菌母种中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39791.8A CN107686386A (zh) | 2017-10-11 | 2017-10-11 | 一种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39791.8A CN107686386A (zh) | 2017-10-11 | 2017-10-11 | 一种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86386A true CN107686386A (zh) | 2018-02-13 |
Family
ID=61154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39791.8A Pending CN107686386A (zh) | 2017-10-11 | 2017-10-11 | 一种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686386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84707A (zh) * | 2019-11-20 | 2020-01-14 | 吉林农业大学 | 一种筛选大花杓兰内生真菌的培养基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7240A (zh) * | 1997-08-06 | 1999-02-10 | 刘兴常 | 人工栽培香蘑的培养基原料及其制作方法 |
CN103980060A (zh) * | 2014-06-05 | 2014-08-13 | 尤溪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 一种中华鹅膏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06591151A (zh) * | 2016-12-26 | 2017-04-26 |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 一种含椰子粉的香菇菌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718053A (zh) * | 2016-12-15 | 2017-05-31 | 防城港市蓝瀚达科技有限公司 | 橙盖鹅膏菌的人工栽培方法 |
-
2017
- 2017-10-11 CN CN201710939791.8A patent/CN10768638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7240A (zh) * | 1997-08-06 | 1999-02-10 | 刘兴常 | 人工栽培香蘑的培养基原料及其制作方法 |
CN103980060A (zh) * | 2014-06-05 | 2014-08-13 | 尤溪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 一种中华鹅膏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06718053A (zh) * | 2016-12-15 | 2017-05-31 | 防城港市蓝瀚达科技有限公司 | 橙盖鹅膏菌的人工栽培方法 |
CN106591151A (zh) * | 2016-12-26 | 2017-04-26 |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 一种含椰子粉的香菇菌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84707A (zh) * | 2019-11-20 | 2020-01-14 | 吉林农业大学 | 一种筛选大花杓兰内生真菌的培养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06137B (zh) | 茭白的高产早熟移栽种植管理方法 | |
CN100382714C (zh) | 一种北方代茶树的覆盆子植物原料及其保健养生茶的生产方法 | |
CN102498857B (zh) | 一种通过诱导提高活性多糖含量的黄秋葵种植方法 | |
CN105309198A (zh) | 一种香菇栽培料及香菇的种植方法 | |
CN104311256B (zh) | 一种用工业大麻制作的香菇栽培基质 | |
CN106982645A (zh) | 一种富硒猪肚菇的培养方法 | |
CN107691111A (zh) | 一种杏鲍菇栽培方法 | |
CN105254375A (zh) | 一种袋栽杏鲍菇的培养料及其栽培方法 | |
CN103444439A (zh) | 金鞭口蘑的覆土栽培方法 | |
CN106069541A (zh) | 一种猕猴桃育苗的方法 | |
CN102204475B (zh) | 一种合生离褶伞圈白蘑js39菌种及其应用 | |
CN108184541A (zh) | 黄芪功能性食用菌的生产方法 | |
CN104686198A (zh) | 一种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 | |
CN101983551A (zh) | 杏鲍菇的培植方法 | |
CN102177812A (zh) | 一种草菇增产的方法 | |
CN109122032A (zh) | 一种茶树套种白玉菇的种植方法 | |
CN106358750A (zh) | 一种香菇的栽培方法 | |
CN105993601A (zh) | 一种利用榛子副产物栽培栗蘑的方法 | |
CN109122036A (zh) | 一种茶树套种双孢菇的种植方法 | |
CN1176571C (zh) | 一种三棱柱蜜果的培育及其天然色素的提取方法 | |
CN106495890A (zh) | 一种含棕榈粕海鲜菇培养基及采用该培养基栽培海鲜菇的方法 | |
CN107691107A (zh) | 一种富硒北芪菇的培育方法 | |
CN107686386A (zh) | 一种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967773A (zh) | 用于栽培秀珍菇的培养料及秀珍菇的栽培方法 | |
CN109122033A (zh) | 一种茶树套种香菇的种植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