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51019A - 一种后纵梁及车身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纵梁及车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51019A
CN107651019A CN201711001590.XA CN201711001590A CN107651019A CN 107651019 A CN107651019 A CN 107651019A CN 201711001590 A CN201711001590 A CN 201711001590A CN 107651019 A CN107651019 A CN 1076510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member
floor side
forced section
plan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015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伟国
余丽娟
丁振龙
陈浩然
尹晓熙
陈鑫
赵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ZIJING QINGYU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ZIJING QINGYU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ZIJING QINGYU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ZIJING QINGYU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0159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51019A/zh
Publication of CN107651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510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后纵梁及车身,其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后纵梁包括由铝合金铸造一体成型的后纵梁主体,强度高,工时短,质量低,成本低,防腐性能好;后纵梁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受力部、第二受力部和第三受力部,结合实际受力情况对后纵梁的结构设计,受力均匀,变形小,第一受力部的受力面为第一平面,第一平面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受力部的受力面为向内凹陷的曲面,曲面上设置有环形的连接件,与曲面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加强部,保证第二受力部的受力部位的厚度;第三受力部的受力面为第二平面,第二平面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车身采用上述后纵梁,因此结构强度高,质量小,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性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后纵梁及车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纵梁及应用该后纵梁的车身。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后纵梁是汽车后底盘的骨架,也就是后座椅和后备箱下面的车架,是车身后部结构关键传力部件。
钣金是针对金属薄板(通常在6mm以下)的一种综合冷加工工艺,包括剪、冲、切、复合、折、铆接、成形等。现有的各类型汽车的后地板左右纵梁,基本由低碳钢板等钣金件通过点焊、CO2保护焊等一系列方法拼焊而成。
多块钣金拼焊,结构强度低,在碰撞过程中易断裂;焊接设备投入大,需要额外的电泳工艺进行防腐,耗费时间长,工序繁多,从而导致生产成本高;工件质量较大,增加车身重量,增加能耗。另外,在生成过程中,未考虑后纵梁的实际受力情况,导致后纵梁的不同部位的受力不均匀,长期使用便会产生变形,严重影响后纵梁的传力性能。后纵梁的使用寿命低导致整个车身存在安全隐患、维修频率增加、维护成本高,极大地影响了车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纵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后纵梁结构强度低、生产成本高、质量大、受力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身存在安全隐患、维修频率增加、维护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如上构思,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后纵梁,包括由铝合金铸造一体成型的后纵梁本体,所述后纵梁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受力部、第二受力部和第三受力部;
所述第一受力部的受力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
所述第二受力部的受力面为向内凹陷的曲面,所述曲面上设置有环形的连接件,与所述曲面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加强部;
所述第三受力部的受力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
其中,所述第二受力部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避让槽。
其中,所述后纵梁本体上靠近所述加强部的边缘处设置有翻边。
其中,所述第一受力部上开设有多个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
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平面连接的第一柱体,所述第一连接孔开设于所述第一柱体内。
其中,所述第二受力部上开设有多个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
其中,所述第三受力部上开设有多个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设置有多个第三加强筋;
所述第三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平面连接的第二柱体,所述第二连接孔开设于所述第二柱体内。
其中,所述后纵梁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受力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受力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矩形框体,所述矩形框体内部形成容置腔。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二板通过多个支撑板与所述第三受力部连接,相邻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筋。
一种车身,包括后防撞梁、后横梁和连接在所述后防撞梁与所述后横梁之间的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右纵梁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后纵梁,所述左纵梁与所述右纵梁对称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后纵梁,包括由铝合金铸造一体成型的后纵梁本体,结构强度较高,设备投入低,加工工时短,产品一致性好,质量低,成本低,防腐性能好;后纵梁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受力部、第二受力部和第三受力部,结合后纵梁本体的实际受力情况对后纵梁的结构进行设计,使得各个部位受力均匀,避免出现受力大的部位厚度小、受力小的部位厚度大的情况,减小变形,第一受力部的受力面为第一平面,第一平面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用于与其它部件连接;第二受力部的受力面为向内凹陷的曲面,用于避让减震器,曲面上设置有环形的连接件,用于与减震器连接,与曲面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加强部,因受力面向内凹陷,加强部能够保证第二受力部的受力部位的厚度,避免厚度过小导致变形量大;第三受力部的受力面为第二平面,第二平面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用于与其它部件连接。
本发明提出的车身,因采用上述后纵梁,因此结构强度增加,质量减小,维护成本降低,使用寿命增加,安全可靠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后纵梁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后纵梁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后纵梁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后纵梁的正视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后纵梁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车身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后纵梁;2、后防撞梁;3、后横梁;4、吸能盒;
11、第一受力部;12、第二受力部;13、第三受力部;14、第一连接部;15、第二连接部;16、翻边;
111、第一连接孔;112、第一空腔;113、第一加强筋;114、第一柱体;
121、连接件;122、三角形筋板;123、加强部;124、第二空腔;125、第二加强筋;126、避让槽;
131、第二连接孔;132、第三空腔;133、第三加强筋;134、第二柱体;
141、容置腔;
151、第一板;152、第二板;153、支撑板;154、第四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后纵梁,后纵梁1包括由铝合金铸造一体成型的后纵梁本体,结构强度较高,设备投入低,加工工时短,产品一致性好,质量低,成本低,防腐性能好。
后纵梁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受力部11、第二受力部12和第三受力部13,结合后纵梁本体的实际受力情况对后纵梁的结构进行设计,使得各个部位受力均匀,避免出现受力大的部位厚度小、受力小的部位厚度大的情况,减小变形。因为后纵梁本体为一体成型,因此第一受力部11和第二受力部12的连接处、第二受力部12和第三受力部13的连接处均为平滑过渡。
后纵梁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4和第二连接部15,第一连接部14与第一受力部11连接,第二连接部15与第三受力部13连接。第一连接部14为矩形框体,矩形框体内部形成容置腔141,用于与其它部件连接。第二连接部15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板151和第二板152,第二板152通过多个支撑板153与第三受力部13连接,相邻支撑板153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筋154。
后纵梁本体上靠近加强部123的边缘处设置有翻边16,用于与其它部件连接。
参见图3和图4,第一受力部11的受力面为第一平面,第一平面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11,用于与其它部件连接,第一受力部1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空腔112,第一空腔112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113;第一空腔112的设置,减小后纵梁的重量,降低材料成本,第一加强筋113保证结构强度,第一空腔112的形状和第一加强筋113的排布方式根据实际需要设计。
第一空腔112内设置有与第一平面连接的第一柱体114,第一连接孔111开设于第一柱体114内。第一柱体114的设置,增加了第一连接孔111的壁厚,使得连接更稳定,避免受力过大而损坏。
第二受力部12的受力面为向内凹陷的曲面,用于避让减震器,曲面上设置有环形的连接件121,用于与减震器连接,连接件121的外表面上沿周向分布有多个三角形筋板122,用于增加连接件121的强度。与曲面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加强部123,因受力面向内凹陷,加强部123能够保证第二受力部12的受力部位的厚度,避免厚度过小导致变形量大,加强部123的厚度根据第二受力部12受力的大小设计。
第二受力部12上开设有多个第二空腔124,第二空腔124内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125。第二空腔124的设置,减小后纵梁的重量,降低材料成本,第二加强筋125保证结构强度,第二空腔124的形状和第二加强筋125的排布方式根据实际需要设计。
第三受力部13的受力面为第二平面,第二平面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31,用于与其它部件连接。第三受力部13上开设有多个第三空腔132,第三空腔132内设置有多个第三加强筋133;第三空腔132的设置,减小后纵梁的重量,降低材料成本,第三加强筋133保证结构强度,第三空腔132的形状和第三加强筋133的排布方式根据实际需要设计。
第三空腔132内设置有与第二平面连接的第二柱体134,第二连接孔131开设于第二柱体134内。第二柱体134的设置,增加了第二连接孔131的壁厚,使得连接更稳定,避免受力过大而损坏。
参见图5,第二受力部12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避让槽126,用于为轮胎提供避让空间。
参见图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身,包括后防撞梁2、后横梁3和连接在后防撞梁2与后横梁3之间的左纵梁和右纵梁,右纵梁为上述的后纵梁1,左纵梁与右纵梁对称设置。因采用上述后纵梁1,因此结构强度增加,质量减小,维护成本降低,使用寿命增加,安全可靠性提高。
左纵梁和右纵梁与后防撞梁2之间设置有吸能盒4,左纵梁和右纵梁均与吸能盒4焊接。后横梁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池的电池框,左纵梁和右纵梁均与后横梁3焊接。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后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铝合金铸造一体成型的后纵梁本体,所述后纵梁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受力部(11)、第二受力部(12)和第三受力部(13);
所述第一受力部(11)的受力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11);
所述第二受力部(12)的受力面为向内凹陷的曲面,所述曲面上设置有环形的连接件(121),与所述曲面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加强部(123);
所述第三受力部(13)的受力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受力部(12)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避让槽(1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本体上靠近所述加强部(123)的边缘处设置有翻边(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部(1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空腔(112),所述第一空腔(112)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113);
所述第一空腔(112)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平面连接的第一柱体(114),所述第一连接孔(111)开设于所述第一柱体(114)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受力部(12)上开设有多个第二空腔(124),所述第二空腔(124)内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1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受力部(13)上开设有多个第三空腔(132),所述第三空腔(132)内设置有多个第三加强筋(133);
所述第三空腔(132)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平面连接的第二柱体(134),所述第二连接孔(131)开设于所述第二柱体(134)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4)和第二连接部(15),所述第一连接部(14)与所述第一受力部(1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5)与所述第三受力部(1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4)为矩形框体,所述矩形框体内部形成容置腔(14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5)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板(151)和第二板(152),所述第二板(152)通过多个支撑板(153)与所述第三受力部(13)连接,相邻所述支撑板(153)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筋(154)。
10.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后防撞梁(2)、后横梁(3)和连接在所述后防撞梁(2)与所述后横梁(3)之间的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右纵梁为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后纵梁(1),所述左纵梁与所述右纵梁对称设置。
CN201711001590.XA 2017-10-24 2017-10-24 一种后纵梁及车身 Pending CN1076510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01590.XA CN107651019A (zh) 2017-10-24 2017-10-24 一种后纵梁及车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01590.XA CN107651019A (zh) 2017-10-24 2017-10-24 一种后纵梁及车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51019A true CN107651019A (zh) 2018-02-02

Family

ID=61119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01590.XA Pending CN107651019A (zh) 2017-10-24 2017-10-24 一种后纵梁及车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5101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4633A (zh) * 2021-03-19 2021-06-0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车架连接件及其安装结构
CN113771951A (zh) * 2021-09-30 2021-12-10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纵梁结构及新能源汽车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06808A (ja) * 2002-09-20 2004-04-08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前部構造
JP2005219608A (ja) * 2004-02-05 2005-08-18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骨格部材
CN203902671U (zh) * 2014-06-17 2014-10-29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油箱的后端车身
CN104228949A (zh) * 2014-08-20 2014-12-24 东风汽车公司 一种分段焊接的变截面箱形车架纵梁
CN204527312U (zh) * 2015-03-12 2015-08-05 郑州比克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纯电动汽车后纵梁前段结构
CN206049794U (zh) * 2016-08-30 2017-03-29 北汽银翔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CN207374487U (zh) * 2017-10-24 2018-05-18 苏州紫荆清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后纵梁及车身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06808A (ja) * 2002-09-20 2004-04-08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前部構造
JP2005219608A (ja) * 2004-02-05 2005-08-18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骨格部材
CN203902671U (zh) * 2014-06-17 2014-10-29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油箱的后端车身
CN104228949A (zh) * 2014-08-20 2014-12-24 东风汽车公司 一种分段焊接的变截面箱形车架纵梁
CN204527312U (zh) * 2015-03-12 2015-08-05 郑州比克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纯电动汽车后纵梁前段结构
CN206049794U (zh) * 2016-08-30 2017-03-29 北汽银翔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CN207374487U (zh) * 2017-10-24 2018-05-18 苏州紫荆清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后纵梁及车身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4633A (zh) * 2021-03-19 2021-06-0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车架连接件及其安装结构
CN113771951A (zh) * 2021-09-30 2021-12-10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纵梁结构及新能源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36303B (zh) 蓄电池单元搭载结构
CN104340282A (zh) 一种汽车电池保护结构
CN107651019A (zh) 一种后纵梁及车身
CN105584441A (zh) 组合式车用前防撞梁组件
JP2022500298A (ja) 鋼補強材を備えたバンパービーム
CN202827793U (zh) 一种乘用车门槛梁结构
CN207374487U (zh) 一种后纵梁及车身
CN112590690B (zh) 汽车后防撞梁连接结构及后防撞梁安装方法
CN102991515A (zh) 一种铁路车辆及其端壁
CN105383513A (zh) 城际动车组动力转向架构架
JP7166437B2 (ja) インサート付きバンパービーム
CN204978885U (zh) 一种汽车门槛梁总成及汽车
CN201613907U (zh) 独立枕梁车钩箱一体化结构
CN202827738U (zh) 全铝半挂车车架及具有该车架的半挂车
CN114987627B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地板结构及包括该前地板结构的电动汽车
CN206961891U (zh) 一种电池包箱体结构
CN201961378U (zh) 一种电动轮自卸车车架
CN201745464U (zh) 轻型矿用自卸车车架
CN204368065U (zh) 汽车防撞梁骨架总成
CN109109899A (zh) 一种大吨位窄轨隧道工程重载列车转向架构架
CN204775532U (zh) 一种汽车中前围板与汽车地板的连接结构
CN204548119U (zh) 低地板轨道车辆下铰安装座及底架结构
CN206871096U (zh) 一种排障器及安装有排障器的列车
CN208774786U (zh) 大吨位窄轨隧道工程重载列车转向架构架
CN208774892U (zh) 一种重卡地板骨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