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36940A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36940A
CN107636940A CN201680023693.3A CN201680023693A CN107636940A CN 107636940 A CN107636940 A CN 107636940A CN 201680023693 A CN201680023693 A CN 201680023693A CN 107636940 A CN107636940 A CN 1076369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core
retainer
outer cover
recess
up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36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36940B (zh
Inventor
河合良树
牧野祐辅
颜国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wan Power Ltd By Share Ltd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Power Ltd By Share Ltd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Power Ltd By Share Ltd,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Taiwan Power Ltd By Shar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36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69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369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69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6/00Machines with more than one rotor or stator
    • H02K16/02Machines with one stator and two or more r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2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axially facing the armatures, e.g. hub-type cycle dynam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马达包括:轴;两个转子;配置于两个转子之间的定子;以及轴承。定子包括沿周向配置的多个铁芯、线圈以及位于多个铁芯的径向内侧且轴的径向外侧的轴承保持架。定子为模制成型品。多个铁芯直接地或间接地固定于作为轴承保持架的外周面的保持架外周面固定。轴承被保持在作为轴承保持架的内周面的保持架内周面。轴承保持架为非磁性的金属制品。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6-067650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轴向气隙型电动机。在日本特开2006-067650号公报中,铁心构件以被配置成环状的状态通过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地进行模制。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以往的轴向气隙型电动机中,支承转子输出轴的轴承被保定子的内周面保持。定子的内周面为合成树脂材料的内周面。因此,在合成树脂材料的成型精度不高的情况下,存在轴承相对于内周面倾斜配置的顾虑。由此,存在转子输出轴相对于定子倾斜配置,从而造成转子的旋转不稳定的问题。
本说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一个目的在于,鉴于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能够使转子的旋转稳定化的结构的马达。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的马达的一实施方式包括:轴,轴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的中心轴线为中心;两个转子;定子;以及轴承。两个转子在轴向上隔着规定的间隔安装于轴。定子配置在两个转子之间。轴承支承轴。定子包括:沿周向配置的多个铁芯;卷绕于铁芯的线圈;以及筒状的轴承保持架。轴承保持架位于多个铁芯的径向内侧且轴的径向外侧。定子为模制成型品。多个铁芯直接地或间接地固定于作为轴承保持架的外周面的保持架外周面。轴承被作为轴承保持架的内周面的保持架内周面保持。轴承保持架为非磁性的金属制品。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具有能够使转子的旋转稳定化的结构的马达。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2为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且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4为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铁芯的立体图。
图5为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6为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进行说明。另外,本说明的范围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本说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变更。
并且,在附图中,适当地示出XYZ坐标系作为三维直角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作为与图1所示的中心轴线J的轴向平行的方向或大致平行的方向。X轴方向为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或大致正交的方向,且作为图1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作为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或大致正交的方向。
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中心轴线J所延伸的方向(Z轴方向)为上下方向。将Z轴方向的正侧(+Z侧)称为“上侧”,将Z轴方向的负侧(-Z侧)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只是用于说明而使用的名称,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方向。并且,只要不特殊说明,便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或大致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θz方向)即绕中心轴线J的方向简称为“周向”。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沿轴向延伸不仅是指严格意义上的沿轴向延伸的情况,还包括沿相对于轴向在不满45度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并且,在本说明书中,沿径向延伸不仅指严格意义上的沿径向即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情况,还包括沿相对于径向在不满45度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
图1为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剖视图。马达10为轴向气隙型马达。如图1所示,马达10包括:轴20;作为两个转子的上侧转子31以及下侧转子32;支承轴20的轴承;以及定子40。马达10还包括机壳11、汇流条单元70以及连接器71。
机壳11为马达10的马达壳体。机壳11例如为金属制品或者树脂制品。机壳11容纳轴20、上侧转子31、下侧转子32、定子40、上侧轴承51、下侧轴承52以及汇流条单元70。机壳11包括中间机壳12、下侧机壳13以及上侧机壳14。下侧转子32位于中间机壳12的径向内侧。下侧机壳13安装于中间机壳12的下侧。下侧机壳13包括底壁部13b、筒部13a以及下侧轴承保持部15。
筒部13a从底壁部13b的外周端向上侧延伸。筒部13a的上端嵌合到中间机壳12的下侧的开口部12a。下侧轴承保持部15位于底壁部13b的径向内侧。下侧轴承保持部15保持下侧轴承52。下侧轴承保持部15包括朝向下侧开口的输出轴孔15a。上侧机壳14隔着外罩45的外罩凸缘部45b安装在中间机壳12的上侧。上侧转子31、定子40以及汇流条单元70位于上侧机壳14的径向内侧。
另外,在本说明中,马达壳体是指容纳并保护例如马达中的转子、定子以及轴等驱动零件的零件中的与马达外部的空间接触的零件。
轴20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为中心。轴20被上侧轴承51和下侧轴承52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J旋转。也就是说,上侧轴承51以及下侧轴承52为支承轴20的轴承。
上侧转子31与下侧转子32在轴向上隔着规定的间隔被安装于轴20。上侧转子31位于定子40的上侧。上侧转子31包括上侧转子主体34和多个上侧磁铁33。上侧磁铁33固定于上侧转子主体34的下表面。尽管省略了图示,但多个上侧磁铁33沿周向配置。上侧磁铁33的磁极被设置成N极与S极沿周向交替。上侧磁铁33在轴向上与定子40隔着间隙相向。
下侧转子32位于定子40的下侧。下侧转子32包括下侧转子主体36以及多个下侧磁铁35。下侧转子主体36固定于轴20。下侧磁铁35固定于下侧转子主体36的上表面。多个下侧磁铁35沿周向配置。下侧磁铁35的磁极被设置成N极与S极沿周向交替。下侧磁铁35在轴向上与定子40隔着间隙相向。上侧磁铁33与下侧磁铁35的彼此不同的极在轴向上相向。由此,能够通过上侧转子31和下侧转子32获得旋转转矩,因而能够增大马达10的旋转转矩。
定子40配置在两个转子间即上侧转子31与下侧转子32之间。定子40包括多个铁芯41、线圈42以及轴承保持架。定子40还包括绝缘件43、外罩45以及模制树脂部46。定子40例如为模制成型品。
多个铁芯41沿周向配置。多个铁芯41位于上侧轴承保持架44与外罩45的径向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铁芯41例如设有十二个。
绝缘件43安装于铁芯41。绝缘件43例如为绕线架状。绝缘件43具有绝缘性,例如由树脂材料成型。线圈42隔着绝缘件43被卷绕于铁芯41。线圈42包括线圈引出线42a。线圈42对铁芯41进行励磁。
线圈引出线42a从线圈42朝向上侧引出。线圈引出线42a比铁芯41朝向上侧延伸。线圈引出线42a与汇流条单元70的汇流条电连接。线圈引出线42a既可以是构成线圈42的绕线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构成线圈42的绕线分体的零件。
上侧轴承保持架44为保持上侧轴承51的筒状的轴承保持架。上侧轴承保持架44位于多个铁芯41的径向内侧且轴20的径向外侧。优选实施方式的上侧轴承保持架44为圆筒状。轴承被保持在作为轴承保持架的内周面的保持架内周面。更为具体地说,上侧轴承51被保持在作为上侧轴承保持架44的内周面的保持架内周面44e。筒状的外罩45配置在多个铁芯41的径向外侧。外罩45包括外罩筒状部45a和外罩凸缘部45b。外罩筒状部45a例如为与中心轴线J同心的圆筒状。
外罩凸缘部45b从外罩筒状部45a的下端向径向外侧延伸。外罩凸缘部45b的下表面与中间机壳12的上表面接触。外罩凸缘部45b的上表面与上侧机壳14的下表面接触。外罩凸缘部45b例如通过螺丝与机壳11固定。由此,定子40被固定于机壳11。外罩凸缘部45b的径向外侧的端面露出到马达10的外部。
模制树脂部46被填充到构成定子40的各零件的间隙中。模制树脂部46例如位于线圈42以及绝缘件43与上侧轴承保持架44以及外罩45的径向间等。汇流条单元70位于上侧转子31的上侧。线圈引出线42a与汇流条单元70连接。连接器71例如位于上侧机壳14。
接下来,对定子40进行详细说明。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示出定子40的立体图。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上侧轴承保持架44设有多个第一保持架凹部47。如图3所示,多个第一保持架凹部47例如沿周向等间隔配置。如图2所示,第一保持架凹部47从作为上侧轴承保持架44的上侧的端面的保持架上端面44a向下侧凹陷。也就是说,第一保持架凹部47在轴向上方朝向保持架上端面44a开口。
第一保持架凹部47位于保持架上端面44a的径向外缘。第一保持架凹部47在作为上侧轴承保持架44的外周面的保持架外周面44c开口。由此,第一保持架凹部47在保持架外周面44c和作为上侧轴承保持架44的轴向两端侧的端面中的一方的保持架上端面44a开口。因此,能够从上侧以及径向外侧将第一铁芯凸部41e插入或压入到第一保持架凹部47内。因此,容易将第一铁芯凸部41e配置到第一保持架凹部47内。
第一保持架凹部47的形状不被特别限定。在图3的例子中,第一保持架凹部47的俯视(XY视图)形状例如为矩形。
如图2所示,在保持架外周面44c设有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第二保持架凹部44d。第二保持架凹部44d例如沿轴向设置多个。第二保持架凹部44d既可遍及保持架外周面44c的整个周向设置,也可设置在保持架外周面44c的周向的一部分。第二保持架凹部44d在径向上与线圈42重叠。
模制树脂部46的一部分位于第二保持架凹部44d的内侧。也就是说,在模制定子40时,树脂流入第二保持架凹部44d的内侧。由此,能够抑制模制树脂部46从上侧轴承保持架44与外罩45的径向间沿轴向脱落。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安装有线圈42以及绝缘件43的铁芯41从上侧轴承保持架44与外罩45的径向间沿轴向脱落。
第二保持架凹部44d的形状不被特别限定。在图2的例子中,第二保持架凹部44d的与周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例如为矩形。
轴承保持架为非磁性的金属制品。更为具体地说,上侧轴承保持架44为非磁性的金属制品。非磁性的金属不被特别限定。非磁性的金属例如为铝、不锈钢等。由此,能够精确地制作保持上侧轴承51的保持架内周面44e。因此,能够抑制被保持在保持架内周面44e的上侧轴承51相对于定子40倾斜。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轴20相对于定子40倾斜。通过上述,能够获得具有能够使上侧转子31以及下侧转子32的旋转稳定化的结构的马达10。
并且,作为对比例子,例如在上侧轴承保持架为磁性体的情况下,会产生由铁芯和上侧轴承保持架形成的磁路。由铁芯和上侧轴承保持架形成的磁路无助于上侧转子以及下侧转子的旋转。因此,如果产生由铁芯和上侧轴承保持架形成的磁路,则从铁芯发出的磁通的损失增大。
针对于此,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由于上侧轴承保持架44为非磁性的金属制品,因此不会产生由铁芯41和上侧轴承保持架44形成的磁路。由此,能够抑制从铁芯41发出的磁通的损失。
外罩45例如为非磁性的金属制品。非磁性的金属不被特别限定。非磁性的金属例如为铝、不锈钢等。外罩45的材质与上侧轴承保持架44既可相同,也可不同。
外罩凸缘部45b的下表面与作为上侧轴承保持架44的下端面的保持架下端面44b被设置在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同一平面上。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同一平面是指与XY平面平行的面。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外罩筒状部45a设有多个第一外罩凹部48。也就是说,在外罩45设有多个第一外罩凹部48。如图3所示,多个第一外罩凹部48例如沿着周向等间隔配置。
第一外罩凹部48从作为外罩筒状部45a的上侧的端面的外罩上端面45e向下侧凹陷。也就是说,第一外罩凹部48在轴向上方向外罩上端面45e开口。如图2所示,第一外罩凹部48在径向上将外罩筒状部45a贯通。也就是说,第一外罩凹部48在作为外罩45的内周面的外罩内周面45c和作为外罩45的外周面的外罩外周面45h开口。
由此,第一外罩凹部48在外罩内周面45c和作为外罩45的轴向两侧的端面的一方的外罩上端面45e开口。因此,能够从上侧以及径向内侧将后述的第二铁芯凸部41f插入或者压入到第一外罩凹部48内。因此,容易将第二铁芯凸部41f配置在第一外罩凹部48内。
如图3所示,在外罩上端面45e设有向下侧凹陷的第三外罩凹部45g。第三外罩凹部45g在径向上将外罩筒状部45a贯通。模制树脂部46的一部分位于第三外罩凹部45g的内侧。位于第三外罩凹部45g的内侧的模制树脂部46的一部分支承线圈引出线42a。
第一外罩凹部48的形状以及第三外罩凹部45g的形状不被特别限定。在图3的例子中,在径向上观察时,第一外罩凹部48的形状以及第三外罩凹部45g的形状例如为矩形。
如图2所示,在外罩内周面45c设有朝向径向外侧凹陷的第二外罩凹部45d。第二外罩凹部45d例如沿轴向设置多个。第二外罩凹部45d既可遍及外罩内周面45c的整个周向设置,也可设置于外罩内周面45c的周向的一部分。第二外罩凹部45d在径向上与线圈42重叠。
模制树脂部46的一部分位于第二外罩凹部45d的内侧。也就是说,在模制定子40时,树脂流入第二外罩凹部45d的内侧。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模制树脂部46从上侧轴承保持架44与外罩45的径向间沿轴向脱落。
第二外罩凹部45d的形状不被特别限定。在图2的例子中,第二外罩凹部45d的与周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例如为矩形。
如图3所示,铁芯41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周向等间隔配置。图4为示出铁芯41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铁芯41包括铁芯主体41a、第一铁芯凸部41e以及第二铁芯凸部41f。在铁芯主体41a处隔着绝缘件43卷绕线圈42。如图2所示,铁芯主体41a具有铁芯柱状部41b、上侧铁芯凸缘部41c以及下侧铁芯凸缘部41d。铁芯柱状部41b为沿轴向延伸的柱状。在铁芯柱状部41b卷绕线圈42。
上侧铁芯凸缘部41c与铁芯柱状部41b的上端连接。如图3所示,上侧铁芯凸缘部41c为沿径向延伸的板状。上侧铁芯凸缘部41c的俯视(XY视图)形状为从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扩展的扇形。如图2所示,上侧铁芯凸缘部41c比铁芯柱状部41b向径向两侧延伸。
如图3所示,上侧铁芯凸缘部41c直接固定于保持架外周面44c。也就是说,多个铁芯41直接固定于保持架外周面44c。因此,多个铁芯41在径向上被上侧轴承保持架44定位。由此,能够精确地在径向上将多个铁芯41定位。因此,容易使由各自铁芯41产生的磁通形成的磁中心与中心轴线J一致。其结果是,容易使轴20、上侧转子31以及下侧转子32的旋转稳定。
并且,由于上侧轴承保持架44为金属制品,因此容易精确地制作上侧轴承保持架44。由此,能够更为精确地在径向上将多个铁芯41定位。
另外,在本说明中,所谓的铁芯直接固定于规定的对象的表面包括:在铁芯的至少一部分与规定的对象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铁芯与规定的对象固定。
上侧铁芯凸缘部41c的径向内侧面与保持架外周面44c接触。也就是说,铁芯41的径向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保持架外周面44c接触。因此,能够更为精确地在径向上将多个铁芯41定位。
在此,铁芯41的径向内侧面例如包括:上侧铁芯凸缘部41c的径向内侧面;下侧铁芯凸缘部41d的径向内侧面;以及第一铁芯凸部41e的径向内侧面。
上侧铁芯凸缘部41c直接固定于外罩内周面45c。也就是说,多个铁芯41直接固定于外罩内周面45c。由此,铁芯41的径向位置被上侧轴承保持架44和外罩45决定。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多个铁芯41的径向定位精度。其结果是,更容易使轴20、上侧转子31以及下侧转子32的旋转稳定。而且,由于外罩45是金属制品,因此容易精确地制作外罩45。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外罩45对于铁芯41的径向定位精度。
并且,作为对比例,例如在外罩为磁性体的情况下,会产生由铁芯和外罩形成的磁路。由铁芯和外罩形成的磁路无助于上侧转子以及下侧转子的旋转。因此,如果产生由铁芯和外罩形成的磁路,则从铁芯发出的磁通的损失增大。
针对于此,在优选实施方式中,由于外罩45为非磁性体,因此不会产生由铁芯41和外罩45形成的磁路。由此,能够抑制从铁芯41发出的磁通的损失。
上侧铁芯凸缘部41c的径向外侧面与外罩内周面45c接触。也就是说,铁芯41的径向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外罩内周面45c接触。因此,能够更精确地在径向上将多个铁芯41定位。
在此,铁芯41的径向外侧面例如包括:上侧铁芯凸缘部41c的径向外侧面;下侧铁芯凸缘部41d的径向外侧面;以及第二铁芯凸部41f的径向外侧面。
上侧铁芯凸缘部41c嵌合到上侧轴承保持架44与外罩45的径向间。
如图2所示,下侧铁芯凸缘部41d与铁芯柱状部41b的下端连接。下侧铁芯凸缘部41d的形状与上侧铁芯凸缘部41c的形状相同。下侧铁芯凸缘部41d直接与保持架外周面44c固定。下侧铁芯凸缘部41d的径向内侧面与保持架外周面44c接触。下侧铁芯凸缘部41d直接与外罩内周面45c固定。下侧铁芯凸缘部41d的径向外侧面与外罩内周面45c接触。
由此,铁芯41的上端和铁芯41的下端在与保持架外周面44c以及外罩内周面45c接触的状态下固定于上侧轴承保持架44以及外罩45。因此能够抑制铁芯41相对于中心轴线J倾斜配置。并且,能够将铁芯41稳定地保持在上侧轴承保持架44与外罩45的径向间。
下侧铁芯凸缘部41d嵌合到上侧轴承保持架44与外罩45的径向间。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一铁芯凸部41e从上侧铁芯凸缘部41c的径向内侧面向径向内侧突出。也就是说,第一铁芯凸部41e从铁芯主体41a向径向内侧突出。第一铁芯凸部41e的形状不被特别限定。在图4的例子中,第一铁芯凸部41e的形状为沿径向延伸的四方柱状。
如图2所示,第一铁芯凸部41e的轴向尺寸例如与上侧铁芯凸缘部41c的轴向尺寸相同。如图2以及图3所示,第一铁芯凸部41e例如插入或压入到第一保持架凹部47中。
如图2所示,第一铁芯凸部41e的下表面与凹部上侧面47a接触。凹部上侧面47a为构成第一保持架凹部47的面中的朝向上侧的面。第一铁芯凸部41e的径向内侧的面与凹部内侧面47b接触。凹部内侧面47b为构成第一保持架凹部47的面中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
如图3所示,作为第一铁芯凸部41e的周向侧面的第一铁芯凸部侧面41i与第一保持架凹部47的周向侧面接触。也就是说,第一铁芯凸部侧面41i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保持架凹部47接触。因此,能够在周向上将铁芯41相对于为金属制品的上侧轴承保持架44定位。由此,能够在周向上精确地将多个铁芯41定位。因此,容易减小齿槽转矩以及转矩波动。
也可以只是周向两侧的第一铁芯凸部侧面41i中的一方与第一保持架凹部47接触。并且,也可以是周向两侧的第一铁芯凸部侧面41i的两方与第一保持架凹部47接触。并且,也可以是整个第一铁芯凸部侧面41i与第一保持架凹部47接触。并且,也可以是第一铁芯凸部侧面41i的一部分与第一保持架凹部47接触。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二铁芯凸部41f从上侧铁芯凸缘部41c的径向外侧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也就是说,第二铁芯凸部41f从铁芯主体41a向径向外侧突出。第二铁芯凸部41f的形状不被特别限定。在图4的例子中,第二铁芯凸部41f的形状为沿径向延伸的四方柱状。
如图2所示,第二铁芯凸部41f的轴向的尺寸例如与下侧铁芯凸缘部41d的轴向的尺寸相同。如图2以及图3所示,第二铁芯凸部41f例如插入或者压入到第一外罩凹部48中。
如图2所示,第二铁芯凸部41f的下表面与构成第一外罩凹部48的面中的朝向上侧的面接触。第二铁芯凸部41f的径向外侧的面的径向位置与外罩外周面45h的径向位置相同。
如图3所示,作为第二铁芯凸部41f的周向侧面的第二铁芯凸部侧面41j与第一外罩凹部48的周向侧面接触。也就是说,第二铁芯凸部侧面41j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外罩凹部48接触。因此,能够在周向上更精确地将铁芯41相对于为金属制品的上侧轴承保持架44定位。由此容易减小齿槽转矩以及转矩波动。
也可以只是周向两侧的第二铁芯凸部侧面41j中的一方与第一外罩凹部48接触。并且,也可以是周向两侧的第二铁芯凸部侧面41j的两方与第一外罩凹部48接触。并且,也可以是整个第二铁芯凸部侧面41j与第一外罩凹部48接触。并且,也可以是第二铁芯凸部侧面41j的一部分与第一外罩凹部48接触。
如图2所示,作为铁芯41的下端面的铁芯下端面41h与保持架下端面44b设置在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同一平面上。换言之,上侧轴承保持架44的轴向一侧的端面与铁芯41的轴向一侧的端面被设置在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同一平面上。因此,在通过模制成型制造定子40时,能够将铁芯41和上侧轴承保持架44设置成平坦面。由此,能够简单地构成设置铁芯41和上侧轴承保持架44的夹具。
并且,例如在铁芯下端面41h比保持架下端面44b靠下侧的情况下进行模制成型时,存在树脂流到保持架下端面44b的下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流到保持架下端面44b的下侧的树脂有可能进入上侧轴承保持架44的内侧。如果树脂进入上侧轴承保持架44的内侧,则会在保持架内周面44e的表面产生由树脂形成的凹凸,从而存在上侧轴承51倾斜配置的顾虑。
针对于此,由于铁芯下端面41h与保持架下端面44b被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容易抑制树脂流到保持架下端面44b的下侧。因此,能够抑制树脂进入上侧轴承保持架44的内侧。
铁芯下端面41h与作为外罩45的下端面的外罩下端面45f设置在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说,铁芯下端面41h、保持架下端面44b、外罩下端面45f被设置在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同一平面上。因此,在通过模制成型制造定子40时,能够将铁芯41、上侧轴承保持架44以及外罩45设置成平坦面。由此能够更为简单地构成设置铁芯41、上侧轴承保持架44以及外罩45的夹具。另外,铁芯下端面41h为下侧铁芯凸缘部41d的下表面。
如图3所示,作为铁芯41的上端面的铁芯上端面41g例如与保持架上端面44a以及外罩上端面45e设置在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同一平面上。因此,在模制成型时,也可将铁芯上端面41g、保持架上端面44a、外罩上端面45e设置在夹具上。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简单地构成设置铁芯41、上侧轴承保持架44以及外罩45的夹具,且能够抑制树脂进入上侧轴承保持架44的内侧。
另外,铁芯上端面41g包括上侧铁芯凸缘部41c的上表面、第一铁芯凸部41e的上表面以及第二铁芯凸部41f的上表面。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上侧轴承保持架44保持上侧轴承51,并在径向上以及周向上将铁芯41定位,且抑制模制树脂部46沿轴向脱落。并且,外罩45将机壳11与定子40固定,并在径向上以及周向上将铁芯41定位,且抑制模制树脂部46沿轴向脱落。
像这样,由于一个零件具有多个功能,因此不必分别设置具有各自功能的零件,因而能够减少马达10的零件个数。因此,能够降低组装工时以及成本。并且,容易将马达10小型化。
另外,也可采用以下的结构。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说明相同的结构,存在通过适当地标注相同的符号等来省略说明的情况。
能够采用多个铁芯41直接地或间接地固定于保持架外周面44c的结构。也就是说,多个铁芯41也可间接地固定于保持架外周面44c。
并且,能够采用多个铁芯41直接地或间接地固定于外罩内周面45c的结构。也就是说,多个铁芯41也可间接地固定于外罩内周面45c。
另外,在本说明中,所谓的铁芯间接地固定于规定的对象的表面包括:在铁芯隔着其他部件与规定的对象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铁芯与规定的对象固定。其他部件例如指模制树脂部46的一部分。
并且,能够采用第一保持架凹部在47在上侧轴承保持架44的轴向两端侧的端面的至少一方以及保持架外周面44c开口的结构。也就是说,第一保持架凹部47也可在保持架上端面44a和保持架下端面44b这两方开口。
并且,第一保持架凹部47也可在保持架外周面44c、保持架上端面44a以及保持架下端面44b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的面开口。
并且,能够采用第一外罩凹部48在外罩45的轴向两侧的端面的至少一方以及外罩内周面45c开口的结构。也就是说,第一外罩凹部48也可在外罩上端面45e和外罩下端面45f这两方开口。
并且,第一外罩凹部48也可在外罩内周面45c、外罩上端面45e以及外罩下端面45f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的面开口。
并且,第一铁芯凸部41e以及第二铁芯凸部41f也可从下侧铁芯凸缘部41d突出。
并且,对第一铁芯凸部41e从上侧铁芯凸缘部41c的径向内侧面的一部分突出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例如,第一铁芯凸部也可以是从上侧铁芯凸缘部的整个径向内侧面突出的形状。并且,第一铁芯凸部例如也可以是上侧铁芯凸缘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形状。
并且,在上述说明中,第二铁芯凸部41f从上侧铁芯凸缘部41c的径向外侧面的一部分突出,但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例如,第二铁芯凸部也可以是从上侧铁芯凸缘部的整个径向外侧面突出的形状。并且,第二铁芯凸部例如也可以是上侧铁芯凸缘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形状。
并且,也可在一个铁芯分别设置多个第一铁芯凸部以及多个第二铁芯凸部。例如,也可在一个铁芯分别设置两个第一铁芯凸部以及两个第二铁芯凸部。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一方的第一铁芯凸部以及第二铁芯凸部从上侧铁芯凸缘部突出,另一方的第一铁芯凸部以及第二铁芯凸部从下侧铁芯凸缘部突出。
并且,外罩例如也可以是树脂制品。并且,绝缘件也可以是粉末喷涂等的绝缘覆盖层。
并且,优选实施方式能够采用图5所示的结构。图5为示出作为优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马达110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如图5所示,马达110包括定子140。
定子140包括多个铁芯141、线圈42以及上侧轴承保持架(轴承保持架)144。并且,定子140还包括绝缘件43、模制树脂部46以及图2等所示的外罩45(未图示)。
在作为上侧轴承保持架144的外周面的保持架外周面144c设有台阶部147。随着台阶部147从下侧向上侧,上侧轴承保持架144的直径变小。台阶部147例如遍及保持架外周面144c的整个周向设置。
台阶部147包括:与轴向相交的台阶面147a;以及沿周向延伸的台阶部侧面147b。台阶面147a与轴向正交。台阶部侧面147b从台阶面147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延伸到作为上侧轴承保持架144的上端面的保持架上端面144a。上侧轴承保持架144的其他结构与图2等所示的上侧轴承保持架44的结构相同。
铁芯141包括铁芯主体141a以及第一铁芯凸部141e。并且,尽管省略了图示,但铁芯主体141a包括图2等所示的第二铁芯凸部41f。铁芯主体141a包括铁芯柱状部41b、上侧铁芯凸缘部141c以及下侧铁芯凸缘部41d。在图5的例子中,上侧铁芯凸缘部141c的轴向的尺寸例如比下侧铁芯凸缘部41d的轴向的尺寸小。
第一铁芯凸部141e从铁芯主体141a更为详细地说是从上侧铁芯凸缘部141c向径向内侧突出。第一铁芯凸部141e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与台阶部侧面147b接触。第一铁芯凸部141e的至少一部分与台阶面147a在轴向上重叠。第一铁芯凸部141e的下表面与台阶面147a在轴向上分离设置。因此,在模制成型时,树脂流入第一铁芯凸部141e的下表面与台阶面147a之间,并且第一铁芯凸部141e的下表面与台阶面147a隔着模制树脂部146的一部分间接地接触。由此,能够牢固地固定铁芯141与上侧轴承保持架144。
第一铁芯凸部141e的轴向的尺寸例如比图2等所示的第一铁芯凸部41e的轴向的尺寸小。第一铁芯凸部141e的其他结构与图2等所示的第一铁芯凸部41e的结构相同。模制树脂部146的结构为模制树脂部146的一部分被设置在第一铁芯凸部141e的下表面与台阶面147a之间。
另外,例如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台阶部设置在周向上的一部分且台阶部在周向上设置多个。在这种情况下,台阶部为与图2等所示的第一保持架凹部47相同的结构。也就是说在该结构中,也可在保持架外周面设置多个具有台阶面的第一保持架凹部即台阶部。第一铁芯凸部的周向侧面中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保持架凹部即台阶部接触。因此,能够精确地在周向上将多个铁芯定位。
在变形例中,在第一铁芯凸部141e的下表面与台阶面147a在轴向上分离的范围内,上侧铁芯凸缘部141c、第一铁芯凸部141e以及台阶部147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置以及尺寸不被特别限定。
例如,上侧铁芯凸缘部的轴向的尺寸也可与下侧铁芯凸缘部的轴向的尺寸以及图1等所示的上侧铁芯凸缘部的轴向的尺寸相同。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变形例的上侧铁芯凸缘部的上表面位于比第一铁芯凸部的上表面以及保持架上端面靠上侧的位置,模制树脂的一部分位于第一铁芯凸部的上表面以及保持架上端面。
并且,变形例的上侧铁芯凸缘部的结构以及第一铁芯凸部的结构也可与图1以及图2等所示的上侧铁芯凸缘部41c的结构以及第一铁芯凸部41e的结构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变形例的台阶部的轴向的尺寸也可比图2等所示的第一保持架凹部47的轴向的尺寸大。也就是说,变形例的台阶面的轴向的位置也可位于比图2等所示的凹部上侧面47a靠下侧的位置。由此,变形例的第一铁芯凸部的下表面与台阶面在轴向上分离。
并且,也可以是变形例的第一铁芯凸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与台阶部侧面在径向上分离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模制树脂的一部分位于第一铁芯凸部与台阶部侧面之间。
图6为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马达210的剖视图。与优选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优选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外罩作为马达壳体发挥作用。另外,对于与优选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存在通过适当地标注相同的符号等来省略说明的情况。
如图6所示,马达210包括轴220、作为两个转子的上侧转子31以及下侧转子32、轴承以及定子240。马达210还包括机壳211、汇流条单元270以及连接器71。
机壳211为马达210的马达壳体。机壳211具有中间机壳212、下侧机壳213以及上侧机壳214。
上侧转子31、下侧转子32以及定子240位于中间机壳12的径向内侧。中间机壳212为单体部件。中间机壳212包括外罩部(外罩)245、上侧筒部212a以及下侧筒部212b。
外罩部245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外罩筒状部45a相同的结构。也就是说,为外罩的外罩部245作为马达壳体发挥作用。因此,能够减少马达210的部件个数。由此,能够降低马达210的组装工时以及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说明中,所谓某零件作为马达壳体发挥作用包括某零件为马达壳体的至少一部分。
上侧筒部212a与外罩部245的上端连接。在上侧筒部212a的上端安装上侧机壳214。下侧筒部212b与外罩部245的下端连接。在下侧筒部212b的下端安装下侧机壳213。
汇流条单元270位于上侧机壳214的径向内侧。上侧机壳214的其他结构与优选实施方式的上侧机壳14的结构相同。轴220比上侧转子31朝向上侧延伸。
汇流条单元270位于定子240的上侧。汇流条单元270包括汇流条保持架270a以及汇流条270b。汇流条保持架270a保持汇流条270b。汇流条保持架270a沿周向包围轴220。汇流条270b与定子240电连接。汇流条270b的一端通过连接器71露到马达210的外部。
另外,能够采用外罩部245的至少一部分作为马达壳体发挥作用的结构。也就是说,也可以是外罩部245的一部分作为马达壳体发挥作用。
并且,对外罩部245为作为单体部件的中间机壳212的一部分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外罩部245也可以是单独的部件。
另外,在不互相矛盾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组合上述说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优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及优选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
附图标记说明
10、110、210 马达
20、220 轴
31 上侧转子(转子)
32 下侧转子(转子)
40、140、240 定子
41、141 铁芯
41a、141a 铁芯主体
41e、141e 第一铁芯凸部
41f 第二铁芯凸部
41i 第一铁芯凸部侧面(周向侧面)
41j 第二铁芯凸部侧面(周向侧面)
42 线圈
44、144 上侧轴承保持架(轴承保持架)
44c、144c 保持架外周面
44d 第二保持架凹部
44e 保持架内周面
45 外罩
45c 外罩内周面
45d 第二外罩凹部
47 第一保持架凹部
48 第一外罩凹部
51 上侧轴承(轴承)
147 台阶部
147a 台阶面
245 外罩部(外罩)
J 中心轴线

Claims (15)

1.一种马达,其具有:
轴,所述轴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
两个转子,所述两个转子在轴向上隔着规定的间隔安装于所述轴;
定子,所述定子配置在所述两个转子之间;以及
轴承,所述轴承支承所述轴,
所述定子包括:
多个铁芯,多个所述铁芯沿周向配置;
线圈,所述线圈被卷绕于所述铁芯;以及
筒状的轴承保持架,所述轴承保持架位于所述多个铁芯的径向内侧且所述轴的径向外侧,
所述定子为模制成型品,
所述多个铁芯直接地或间接地固定于作为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外周面的保持架外周面,
所述轴承被保持在作为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内周面的保持架内周面,
所述轴承保持架为非磁性的金属制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铁芯包括:所述线圈所卷绕的铁芯主体;以及从所述铁芯主体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第一铁芯凸部,
在所述轴承保持架设有多个第一保持架凹部,所述第一铁芯凸部的周向侧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所述第一保持架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铁芯包括:所述线圈所卷绕的铁芯主体;以及从所述铁芯主体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第一铁芯凸部,
在所述保持架外周面设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具有与轴向相交的台阶面,
所述第一铁芯凸部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与所述台阶面重叠,
所述第一铁芯凸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台阶面在轴向上分开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中,
在所述保持架外周面设有多个第一保持架凹部,所述第一保持架凹部具有所述台阶面,
所述第一铁芯凸部的周向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保持架凹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一保持架凹部在所述轴承保持架的轴向两端侧的端面的至少一方以及所述保持架外周面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轴承保持架的轴向一侧的端面与所述铁芯的轴向一侧的端面被设置在与中心轴线垂直的同一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铁芯的径向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保持架外周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定子包括筒状的外罩,所述外罩配置在所述多个铁芯的径向外侧,
所述多个铁芯直接地或间接地固定于作为所述外罩的内周面的外罩内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铁芯包括:所述线圈所卷绕的铁芯主体;以及从所述铁芯主体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二铁芯凸部,
在所述外罩设有多个第一外罩凹部,所述第二铁芯凸部的周向侧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所述第一外罩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一外罩凹部在所述外罩的轴向两侧的端面的至少一方以及所述外罩内周面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外罩为非磁性的金属制品。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外罩的至少一部分作为马达壳体发挥作用。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铁芯的径向外侧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外罩内周面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在所述外罩内周面设有朝向径向外侧凹陷的第二外罩凹部,
所述第二外罩凹部在径向上与所述线圈重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在所述保持架外周面设有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第二保持架凹部,
所述第二保持架凹部在径向上与所述线圈重叠。
CN201680023693.3A 2015-04-28 2016-02-15 马达 Active CN1076369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1707A JP6585372B2 (ja) 2015-04-28 2015-04-28 モータ
JP2015-091707 2015-04-28
PCT/JP2016/054235 WO2016174894A1 (ja) 2015-04-28 2016-02-15 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6940A true CN107636940A (zh) 2018-01-26
CN107636940B CN107636940B (zh) 2019-12-03

Family

ID=57199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3693.3A Active CN107636940B (zh) 2015-04-28 2016-02-15 马达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85372B2 (zh)
CN (1) CN107636940B (zh)
TW (1) TWI614973B (zh)
WO (1) WO201617489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1337A (zh) * 2020-02-26 2020-05-19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转子总成及其装配方法、电机和电动车辆
CN112217322A (zh) * 2020-01-20 2021-01-12 江苏鼎智智能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及使用该定子组件的注塑步进电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50316B2 (en) * 2017-01-27 2021-06-29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Axial gap type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N108880008B (zh) * 2017-05-12 2020-09-2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定子、包含该定子的马达以及包含该马达的电气设备
TWI637581B (zh) * 2017-05-19 2018-10-01 陳泰良 Non-magnetic rotor inner and outer stator structure
TWI676339B (zh) * 2018-03-20 2019-11-01 元山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機
CN109654121A (zh) * 2018-12-18 2019-04-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磁悬浮骨架及轴承组件及轴承定子及压缩机及空调
WO2020188789A1 (ja) * 2019-03-20 2020-09-24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アキシャルエア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
KR20210125795A (ko) * 2020-04-09 2021-10-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자기 베어링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압축기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3821A (zh) * 2006-11-16 2008-05-21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轴向气隙型电动机
CN101741153A (zh) * 2008-11-10 2010-06-16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电枢铁心、使用了该电枢铁心的电动机、轴向间隙型旋转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JP2012115084A (ja) * 2010-11-26 2012-06-14 Hitachi Appliances Inc 自己始動式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同期モータ、それを用いた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3765740A (zh) * 2011-09-13 2014-04-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及动力传递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28538B2 (ja) * 2009-03-31 2013-01-23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
JP5442388B2 (ja) * 2009-10-22 2014-03-12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磁性鉄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静止機
JP6221032B2 (ja) * 2013-09-20 2017-11-0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3821A (zh) * 2006-11-16 2008-05-21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轴向气隙型电动机
CN101741153A (zh) * 2008-11-10 2010-06-16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电枢铁心、使用了该电枢铁心的电动机、轴向间隙型旋转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JP2012115084A (ja) * 2010-11-26 2012-06-14 Hitachi Appliances Inc 自己始動式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同期モータ、それを用いた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3765740A (zh) * 2011-09-13 2014-04-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及动力传递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7322A (zh) * 2020-01-20 2021-01-12 江苏鼎智智能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及使用该定子组件的注塑步进电机
CN112217322B (zh) * 2020-01-20 2022-03-01 江苏鼎智智能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及使用该定子组件的注塑步进电机
CN111181337A (zh) * 2020-02-26 2020-05-19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转子总成及其装配方法、电机和电动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74894A1 (ja) 2016-11-03
TW201639273A (zh) 2016-11-01
JP6585372B2 (ja) 2019-10-02
JP2016208794A (ja) 2016-12-08
TWI614973B (zh) 2018-02-11
CN107636940B (zh) 2019-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36940A (zh) 马达
US10063120B2 (en) Motor and in-vehicle apparatus
US20190190344A1 (en) Motor
JP6175708B2 (ja) モータ
CN103250329B (zh) 转子单元、旋转电机以及制造转子单元的方法
CN106026433A (zh) 马达
US9154020B2 (en) Axial gap rotating-electric machine
CN204886473U (zh) 马达
US7963741B2 (en) Motor and fan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WO2017138534A1 (ja) ステータ、モータ、およびコンプレッサ
CN105932800A (zh) 马达
JP2013042633A (ja) モータ
US8786155B2 (en) Axial gap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N107005105A (zh) 内转子型电动机以及具备该内转子型电动机的电动工具
CN107979193A (zh) 定子、马达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TW201315096A (zh) 定子鐵芯及定子
JP2016532419A (ja) 集中巻線を有するスロットレス電気機械
US20140091667A1 (en) Armature and motor
JP2017221021A (ja)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モータ、および送風機
CN108933505A (zh) 马达
CN109314423A (zh) 永磁电动机
CN107534372B (zh) 马达
JP2018074638A (ja) ステータ、モータ、およ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US11316416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otor, rotor, and motor
CN207819570U (zh) 定子以及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