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9273A - 馬達 - Google Patents

馬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9273A
TW201639273A TW105113090A TW105113090A TW201639273A TW 201639273 A TW201639273 A TW 201639273A TW 105113090 A TW105113090 A TW 105113090A TW 105113090 A TW105113090 A TW 105113090A TW 201639273 A TW201639273 A TW 20163927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holder
outer cover
recess
bea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3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4973B (zh
Inventor
Yoshiki Kawai
Yusuke Makino
Guo-Jhih Yan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Nidec Taiwa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Nidec Taiwan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639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9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4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497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6/00Machines with more than one rotor or stator
    • H02K16/02Machines with one stator and two or more r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2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axially facing the armatures, e.g. hub-type cycle dynam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馬達,包括:軸;兩個轉子;配置於兩個轉子之間的定子;以及軸承。定子包括沿周向配置的多個鐵芯、線圈以及位於多個鐵芯的徑向內側且軸的徑向外側的軸承保持架。定子為模製成型品。多個鐵芯直接地或間接地固定於作為軸承保持架的外周面的保持架外周面固定。軸承被保持在作為軸承保持架的內周面的保持架內周面。軸承保持架為非磁性的金屬製品。

Description

馬達 發明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馬達。
發明背景
例如在日本特開2006-067650號公報中記載了一種軸向氣隙型電動機。在日本特開2006-067650號公報中,鐵心構件以被配置成環狀的狀態通過合成樹脂材料一體地進行模製。
在以往的軸向氣隙型電動機中,支承轉子輸出軸的軸承被保定子的內周面保持。定子的內周面為合成樹脂材料的內周面。因此,在合成樹脂材料的成型精度不高的情況下,存在軸承相對於內周面傾斜配置的顧慮。由此,存在轉子輸出軸相對於定子傾斜配置,從而造成轉子的旋轉不穩定的問題。
本說明的一實施方式的一個目的在於,鑒於上述的問題提供一種具有能夠使轉子的旋轉穩定化的結構的馬達。
本說明的馬達的一實施方式包括:軸,軸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的中心軸線為中心;兩個轉子;定子;以及軸承。兩個轉子在軸向上隔著規定的間隔安裝於軸。定子配置在兩個轉子之間。軸承支承軸。定子包括:沿周向配置的多個鐵芯;捲繞於鐵芯的線圈;以及筒狀的軸承保持架。軸承保持架位於多個鐵芯的徑向內側且軸的徑向外側。定子為模製成型品。多個鐵芯直接地或間接地固定於作為軸承保持架的外周面的保持架外周面。軸承被作為軸承保持架的內周面的保持架內周面保持。軸承保持架為非磁性的金屬製品。
根據本說明的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具有能夠使轉子的旋轉穩定化的結構的馬達。
10、110、210‧‧‧馬達
11、211‧‧‧機殼
12、212‧‧‧中間機殼
12a‧‧‧開口部
13、213‧‧‧下側機殼
13a‧‧‧筒部
13b‧‧‧底壁部
14、214‧‧‧上側機殼
15‧‧‧下側軸承保持部
15a‧‧‧輸出軸孔
20、220‧‧‧軸
31‧‧‧上側轉子(轉子)
32‧‧‧下側轉子(轉子)
33‧‧‧上側磁鐵
34‧‧‧上側轉子主體
35‧‧‧下側磁鐵
36‧‧‧下側轉子主體
40、140、240‧‧‧定子
41、141‧‧‧鐵芯
41a、141a‧‧‧鐵芯主體
41b‧‧‧鐵芯柱狀部
41c、141c‧‧‧上側鐵芯凸緣部
41d‧‧‧下側鐵芯凸緣部
41e、141e‧‧‧第一鐵芯凸部
41f‧‧‧第二鐵芯凸部
41g‧‧‧鐵芯上端面
41h‧‧‧鐵芯下端面
41i‧‧‧第一鐵芯凸部側面(周向側面)
41j‧‧‧第二鐵芯凸部側面(周向側面)
42‧‧‧線圈
42a‧‧‧線圈引出線
43‧‧‧絕緣件
44、144‧‧‧上側軸承保持架(軸承保持架)
44a、144a‧‧‧保持架上端面
44b‧‧‧保持架下端面
44c、144c‧‧‧保持架外周面
44d‧‧‧第二保持架凹部
44e‧‧‧保持架內周面
45‧‧‧外罩
45a‧‧‧外罩筒狀部
45b‧‧‧外罩凸緣部
45c‧‧‧外罩內周面
45d‧‧‧第二外罩凹部
45e‧‧‧外罩上端面
45f‧‧‧外罩下端面
45g‧‧‧第三外罩凹部
45h‧‧‧外罩外周面
46、146‧‧‧模製樹脂部
47‧‧‧第一保持架凹部
47a‧‧‧凹部上側面
47b‧‧‧凹部內側面
48‧‧‧第一外罩凹部
51‧‧‧上側軸承(軸承)
52‧‧‧下側軸承
70、270‧‧‧匯流條單元
71‧‧‧連接器
147‧‧‧臺階部
147a‧‧‧臺階面
147b‧‧‧臺階部側面
212a‧‧‧上側筒部
212b‧‧‧下側筒部
245‧‧‧外罩部(外罩)
270a‧‧‧匯流條保持架
270b‧‧‧匯流條
J‧‧‧中心軸線
圖1為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馬達的剖視圖。
圖2為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馬達的剖視圖,且為圖1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定子的立體圖。
圖4為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鐵芯的立體圖。
圖5為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馬達的變形例的剖視圖。
圖6為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馬達的其他例子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優選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馬達進行說明。另外,本說明的範圍不限定於以下的實施方式,在本說明的技術思想的範圍內能夠任意變更。
並且,在附圖中,適當地示出XYZ坐標系作為三維直角坐標系。在XYZ坐標系中,Z軸方向作為與圖1所示的中心軸線J的軸向平行的方向或大致平行的方向。X軸方向為與Z軸方向正交的方向或大致正交的方向,且作為圖1的左右方向。Y軸方向作為與X軸方向和Z軸方向這兩個方向正交的方向或大致正交的方向。
並且,在以下的說明中,以中心軸線J所延伸的方向(Z軸方向)為上下方向。將Z軸方向的正側(+Z側)稱為“上側”,將Z軸方向的負側(-Z側)稱為“下側”。另外,上下方向、上側以及下側只是用於說明而使用的名稱,不限定實際的位置關係、方向。並且,只要不特殊說明,便將與中心軸線J平行的方向(Z軸方向)或大致平行的方向簡稱為“軸向”,將以中心軸線J為中心的徑向簡稱為“徑向”,將以中心軸線J為中心的周向(θz方向)即繞中心軸線J的方向簡稱為“周向”。
另外,在本說明書中,沿軸向延伸不僅是指嚴格意義上的沿軸向延伸的情況,還包括沿相對於軸向在不滿45度的範圍內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況。並且,在本說明書中,沿徑向延伸不僅指嚴格意義上的沿徑向即與軸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情況,還包括沿相對於徑向在不滿45度的範圍內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況。
圖1為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馬達10的剖視圖。馬達10為軸向氣隙型馬達。如圖1所示,馬達10包括:軸20;作為兩個轉子的上側轉子31以及下側轉子32;支承軸20的軸承;以及定子40。馬達10還包括機殼11、匯流條單元70以及連接器71。
機殼11為馬達10的馬達殼體。機殼11例如為金屬製品或者樹脂製品。機殼11容納軸20、上側轉子31、下側轉子32、定子40、上側軸承51、下側軸承52以及匯流條單元70。機殼11包括中間機殼12、下側機殼13以及上側機殼14。下側轉子32位於中間機殼12的徑向內側。下側機殼13安裝於中間機殼12的下側。下側機殼13包括底壁部13b、筒部13a以及下側軸承保持部15。
筒部13a從底壁部13b的外周端向上側延伸。筒部13a的上端嵌合到中間機殼12的下側的開口部12a。下側軸承保持部15位於底壁部13b的徑向內側。下側軸承保持部15保持下側軸承52。下側軸承保持部15包括朝向下側開口的輸出軸孔15a。上側機殼14隔著外罩45的外罩凸緣部45b安裝在中間機殼12的上側。上側轉子31、定子40以及匯流條單元70位於上側機殼14的徑向內側。
另外,在本說明中,馬達殼體是指容納並保護例如馬達中的轉子、定子以及軸等驅動零件的零件中的與馬達外部的空間接觸的零件。
軸20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軸線J為中心。軸20被上側軸承51和下側軸承52支承為能夠繞中心軸線J旋 轉。也就是說,上側軸承51以及下側軸承52為支承軸20的軸承。
上側轉子31與下側轉子32在軸向上隔著規定的間隔被安裝於軸20。上側轉子31位於定子40的上側。上側轉子31包括上側轉子主體34和多個上側磁鐵33。上側磁鐵33固定於上側轉子主體34的下表面。儘管省略了圖示,但多個上側磁鐵33沿周向配置。上側磁鐵33的磁極被設置成N極與S極沿周向交替。上側磁鐵33在軸向上與定子40隔著間隙相向。
下側轉子32位於定子40的下側。下側轉子32包括下側轉子主體36以及多個下側磁鐵35。下側轉子主體36固定於軸20。下側磁鐵35固定於下側轉子主體36的上表面。多個下側磁鐵35沿周向配置。下側磁鐵35的磁極被設置成N極與S極沿周向交替。下側磁鐵35在軸向上與定子40隔著間隙相向。上側磁鐵33與下側磁鐵35的彼此不同的極在軸向上相向。由此,能夠通過上側轉子31和下側轉子32獲得旋轉轉矩,因而能夠增大馬達10的旋轉轉矩。
定子40配置在兩個轉子間即上側轉子31與下側轉子32之間。定子40包括多個鐵芯41、線圈42以及軸承保持架。定子40還包括絕緣件43、外罩45以及模製樹脂部46。定子40例如為模製成型品。
多個鐵芯41沿周向配置。多個鐵芯41位於上側軸承保持架44與外罩45的徑向間。在本實施方式中,多個鐵芯41例如設有十二個。
絕緣件43安裝於鐵芯41。絕緣件43例如為繞線架狀。絕緣件43具有絕緣性,例如由樹脂材料成型。線圈42隔著絕緣件43被捲繞於鐵芯41。線圈42包括線圈引出線42a。線圈42對鐵芯41進行勵磁。
線圈引出線42a從線圈42朝向上側引出。線圈引出線42a比鐵芯41朝向上側延伸。線圈引出線42a與匯流條單元70的匯流條電連接。線圈引出線42a既可以是構成線圈42的繞線的一部分,也可以是與構成線圈42的繞線分體的零件。
上側軸承保持架44為保持上側軸承51的筒狀的軸承保持架。上側軸承保持架44位於多個鐵芯41的徑向內側且軸20的徑向外側。優選實施方式的上側軸承保持架44為圓筒狀。軸承被保持在作為軸承保持架的內周面的保持架內周面。更為具體地說,上側軸承51被保持在作為上側軸承保持架44的內周面的保持架內周面44e。筒狀的外罩45配置在多個鐵芯41的徑向外側。外罩45包括外罩筒狀部45a和外罩凸緣部45b。外罩筒狀部45a例如為與中心軸線J同心的圓筒狀。
外罩凸緣部45b從外罩筒狀部45a的下端向徑向外側延伸。外罩凸緣部45b的下表面與中間機殼12的上表面接觸。外罩凸緣部45b的上表面與上側機殼14的下表面接觸。外罩凸緣部45b例如通過螺絲與機殼11固定。由此,定子40被固定於機殼11。外罩凸緣部45b的徑向外側的端面露出到馬達10的外部。
模製樹脂部46被填充到構成定子40的各零件的間隙中。模製樹脂部46例如位於線圈42以及絕緣件43與上側軸承保持架44以及外罩45的徑向間等。匯流條單元70位於上側轉子31的上側。線圈引出線42a與匯流條單元70連接。連接器71例如位於上側機殼14。
接下來,對定子40進行詳細說明。圖2為圖1的局部放大圖。圖3為示出定子40的立體圖。如圖2以及圖3所示,在上側軸承保持架44設有多個第一保持架凹部47。如圖3所示,多個第一保持架凹部47例如沿周向等間隔配置。如圖2所示,第一保持架凹部47從作為上側軸承保持架44的上側的端面的保持架上端面44a向下側凹陷。也就是說,第一保持架凹部47在軸向上方朝向保持架上端面44a開口。
第一保持架凹部47位於保持架上端面44a的徑向外緣。第一保持架凹部47在作為上側軸承保持架44的外周面的保持架外周面44c開口。由此,第一保持架凹部47在保持架外周面44c和作為上側軸承保持架44的軸向兩端側的端面中的一方的保持架上端面44a開口。因此,能夠從上側以及徑向外側將第一鐵芯凸部41e插入或壓入到第一保持架凹部47內。因此,容易將第一鐵芯凸部41e配置到第一保持架凹部47內。
第一保持架凹部47的形狀不被特別限定。在圖3的例子中,第一保持架凹部47的俯視(XY視圖)形狀例如為矩形。
如圖2所示,在保持架外周面44c設有朝向徑向內 側凹陷的第二保持架凹部44d。第二保持架凹部44d例如沿軸向設置多個。第二保持架凹部44d既可遍及保持架外周面44c的整個周向設置,也可設置在保持架外周面44c的周向的一部分。第二保持架凹部44d在徑向上與線圈42重疊。
模製樹脂部46的一部分位於第二保持架凹部44d的內側。也就是說,在模製定子40時,樹脂流入第二保持架凹部44d的內側。由此,能夠抑製模製樹脂部46從上側軸承保持架44與外罩45的徑向間沿軸向脫落。其結果是,能夠抑制安裝有線圈42以及絕緣件43的鐵芯41從上側軸承保持架44與外罩45的徑向間沿軸向脫落。
第二保持架凹部44d的形狀不被特別限定。在圖2的例子中,第二保持架凹部44d的與周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狀例如為矩形。
軸承保持架為非磁性的金屬製品。更為具體地說,上側軸承保持架44為非磁性的金屬製品。非磁性的金屬不被特別限定。非磁性的金屬例如為鋁、不銹鋼等。由此,能夠精確地製作保持上側軸承51的保持架內周面44e。因此,能夠抑制被保持在保持架內周面44e的上側軸承51相對於定子40傾斜。其結果是,能夠抑制軸20相對於定子40傾斜。通過上述,能夠獲得具有能夠使上側轉子31以及下側轉子32的旋轉穩定化的結構的馬達10。
並且,作為對比例子,例如在上側軸承保持架為磁性體的情況下,會產生由鐵芯和上側軸承保持架形成的磁路。由鐵芯和上側軸承保持架形成的磁路無助於上側轉 子以及下側轉子的旋轉。因此,如果產生由鐵芯和上側軸承保持架形成的磁路,則從鐵芯發出的磁通的損失增大。
針對於此,根據優選實施方式,由於上側軸承保持架44為非磁性的金屬製品,因此不會產生由鐵芯41和上側軸承保持架44形成的磁路。由此,能夠抑制從鐵芯41發出的磁通的損失。
外罩45例如為非磁性的金屬製品。非磁性的金屬不被特別限定。非磁性的金屬例如為鋁、不銹鋼等。外罩45的材質與上側軸承保持架44既可相同,也可不同。
外罩凸緣部45b的下表面與作為上側軸承保持架44的下端面的保持架下端面44b被設置在與中心軸線J垂直的同一平面上。與中心軸線J垂直的同一平面是指與XY平面平行的面。
如圖2以及圖3所示,在外罩筒狀部45a設有多個第一外罩凹部48。也就是說,在外罩45設有多個第一外罩凹部48。如圖3所示,多個第一外罩凹部48例如沿著周向等間隔配置。
第一外罩凹部48從作為外罩筒狀部45a的上側的端面的外罩上端面45e向下側凹陷。也就是說,第一外罩凹部48在軸向上方向外罩上端面45e開口。如圖2所示,第一外罩凹部48在徑向上將外罩筒狀部45a貫通。也就是說,第一外罩凹部48在作為外罩45的內周面的外罩內周面45c和作為外罩45的外周面的外罩外周面45h開口。
由此,第一外罩凹部48在外罩內周面45c和作為 外罩45的軸向兩側的端面的一方的外罩上端面45e開口。因此,能夠從上側以及徑向內側將後述的第二鐵芯凸部41f插入或者壓入到第一外罩凹部48內。因此,容易將第二鐵芯凸部41f配置在第一外罩凹部48內。
如圖3所示,在外罩上端面45e設有向下側凹陷的第三外罩凹部45g。第三外罩凹部45g在徑向上將外罩筒狀部45a貫通。模製樹脂部46的一部分位於第三外罩凹部45g的內側。位於第三外罩凹部45g的內側的模製樹脂部46的一部分支承線圈引出線42a。
第一外罩凹部48的形狀以及第三外罩凹部45g的形狀不被特別限定。在圖3的例子中,在徑向上觀察時,第一外罩凹部48的形狀以及第三外罩凹部45g的形狀例如為矩形。
如圖2所示,在外罩內周面45c設有朝向徑向外側凹陷的第二外罩凹部45d。第二外罩凹部45d例如沿軸向設置多個。第二外罩凹部45d既可遍及外罩內周面45c的整個周向設置,也可設置於外罩內周面45c的周向的一部分。第二外罩凹部45d在徑向上與線圈42重疊。
模製樹脂部46的一部分位於第二外罩凹部45d的內側。也就是說,在模製定子40時,樹脂流入第二外罩凹部45d的內側。由此,能夠進一步抑制模製樹脂部46從上側軸承保持架44與外罩45的徑向間沿軸向脫落。
第二外罩凹部45d的形狀不被特別限定。在圖2的例子中,第二外罩凹部45d的與周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狀例 如為矩形。
如圖3所示,鐵芯41以中心軸線J為中心沿周向等間隔配置。圖4為示出鐵芯41的立體圖。如圖4所示,鐵芯41包括鐵芯主體41a、第一鐵芯凸部41e以及第二鐵芯凸部41f。在鐵芯主體41a處隔著絕緣件43捲繞線圈42。如圖2所示,鐵芯主體41a具有鐵芯柱狀部41b、上側鐵芯凸緣部41c以及下側鐵芯凸緣部41d。鐵芯柱狀部41b為沿軸向延伸的柱狀。在鐵芯柱狀部41b捲繞線圈42。
上側鐵芯凸緣部41c與鐵芯柱狀部41b的上端連接。如圖3所示,上側鐵芯凸緣部41c為沿徑向延伸的板狀。上側鐵芯凸緣部41c的俯視(XY視圖)形狀為從徑向內側向徑向外側擴展的扇形。如圖2所示,上側鐵芯凸緣部41c比鐵芯柱狀部41b向徑向兩側延伸。
如圖3所示,上側鐵芯凸緣部41c直接固定於保持架外周面44c。也就是說,多個鐵芯41直接固定於保持架外周面44c。因此,多個鐵芯41在徑向上被上側軸承保持架44定位。由此,能夠精確地在徑向上將多個鐵芯41定位。因此,容易使由各自鐵芯41產生的磁通形成的磁中心與中心軸線J一致。其結果是,容易使軸20、上側轉子31以及下側轉子32的旋轉穩定。
並且,由於上側軸承保持架44為金屬製品,因此容易精確地製作上側軸承保持架44。由此,能夠更為精確地在徑向上將多個鐵芯41定位。
另外,在本說明中,所謂的鐵芯直接固定於規定 的對象的表面包括:在鐵芯的至少一部分與規定的對象的表面接觸的狀態下,鐵芯與規定的對象固定。
上側鐵芯凸緣部41c的徑向內側面與保持架外周面44c接觸。也就是說,鐵芯41的徑向內側面的至少一部分與保持架外周面44c接觸。因此,能夠更為精確地在徑向上將多個鐵芯41定位。
在此,鐵芯41的徑向內側面例如包括:上側鐵芯凸緣部41c的徑向內側面;下側鐵芯凸緣部41d的徑向內側面;以及第一鐵芯凸部41e的徑向內側面。
上側鐵芯凸緣部41c直接固定於外罩內周面45c。也就是說,多個鐵芯41直接固定於外罩內周面45c。由此,鐵芯41的徑向位置被上側軸承保持架44和外罩45決定。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多個鐵芯41的徑向定位精度。其結果是,更容易使軸20、上側轉子31以及下側轉子32的旋轉穩定。而且,由於外罩45是金屬製品,因此容易精確地製作外罩45。由此,能夠進一步提高外罩45對於鐵芯41的徑向定位精度。
並且,作為對比例,例如在外罩為磁性體的情況下,會產生由鐵芯和外罩形成的磁路。由鐵芯和外罩形成的磁路無助於上側轉子以及下側轉子的旋轉。因此,如果產生由鐵芯和外罩形成的磁路,則從鐵芯發出的磁通的損失增大。
針對於此,在優選實施方式中,由於外罩45為非磁性體,因此不會產生由鐵芯41和外罩45形成的磁路。由 此,能夠抑制從鐵芯41發出的磁通的損失。
上側鐵芯凸緣部41c的徑向外側面與外罩內周面45c接觸。也就是說,鐵芯41的徑向外側面的至少一部分與外罩內周面45c接觸。因此,能夠更精確地在徑向上將多個鐵芯41定位。
在此,鐵芯41的徑向外側面例如包括:上側鐵芯凸緣部41c的徑向外側面;下側鐵芯凸緣部41d的徑向外側面;以及第二鐵芯凸部41f的徑向外側面。
上側鐵芯凸緣部41c嵌合到上側軸承保持架44與外罩45的徑向間。
如圖2所示,下側鐵芯凸緣部41d與鐵芯柱狀部41b的下端連接。下側鐵芯凸緣部41d的形狀與上側鐵芯凸緣部41c的形狀相同。下側鐵芯凸緣部41d直接與保持架外周面44c固定。下側鐵芯凸緣部41d的徑向內側面與保持架外周面44c接觸。下側鐵芯凸緣部41d直接與外罩內周面45c固定。下側鐵芯凸緣部41d的徑向外側面與外罩內周面45c接觸。
由此,鐵芯41的上端和鐵芯41的下端在與保持架外周面44c以及外罩內周面45c接觸的狀態下固定於上側軸承保持架44以及外罩45。因此能夠抑制鐵芯41相對於中心軸線J傾斜配置。並且,能夠將鐵芯41穩定地保持在上側軸承保持架44與外罩45的徑向間。
下側鐵芯凸緣部41d嵌合到上側軸承保持架44與外罩45的徑向間。
如圖3以及圖4所示,第一鐵芯凸部41e從上側鐵芯凸緣部41c的徑向內側面向徑向內側突出。也就是說,第一鐵芯凸部41e從鐵芯主體41a向徑向內側突出。第一鐵芯凸部41e的形狀不被特別限定。在圖4的例子中,第一鐵芯凸部41e的形狀為沿徑向延伸的四方柱狀。
如圖2所示,第一鐵芯凸部41e的軸向尺寸例如與上側鐵芯凸緣部41c的軸向尺寸相同。如圖2以及圖3所示,第一鐵芯凸部41e例如插入或壓入到第一保持架凹部47中。
如圖2所示,第一鐵芯凸部41e的下表面與凹部上側面47a接觸。凹部上側面47a為構成第一保持架凹部47的面中的朝向上側的面。第一鐵芯凸部41e的徑向內側的面與凹部內側面47b接觸。凹部內側面47b為構成第一保持架凹部47的面中的朝向徑向外側的面。
如圖3所示,作為第一鐵芯凸部41e的周向側面的第一鐵芯凸部側面41i與第一保持架凹部47的周向側面接觸。也就是說,第一鐵芯凸部側面41i的至少一部分與第一保持架凹部47接觸。因此,能夠在周向上將鐵芯41相對於為金屬製品的上側軸承保持架44定位。由此,能夠在周向上精確地將多個鐵芯41定位。因此,容易減小齒槽轉矩以及轉矩波動。
也可以只是周向兩側的第一鐵芯凸部側面41i中的一方與第一保持架凹部47接觸。並且,也可以是周向兩側的第一鐵芯凸部側面41i的兩方與第一保持架凹部47接觸。並且,也可以是整個第一鐵芯凸部側面41i與第一保持 架凹部47接觸。並且,也可以是第一鐵芯凸部側面41i的一部分與第一保持架凹部47接觸。
如圖3以及圖4所示,第二鐵芯凸部41f從上側鐵芯凸緣部41c的徑向外側面朝向徑向外側突出。也就是說,第二鐵芯凸部41f從鐵芯主體41a向徑向外側突出。第二鐵芯凸部41f的形狀不被特別限定。在圖4的例子中,第二鐵芯凸部41f的形狀為沿徑向延伸的四方柱狀。
如圖2所示,第二鐵芯凸部41f的軸向的尺寸例如與下側鐵芯凸緣部41d的軸向的尺寸相同。如圖2以及圖3所示,第二鐵芯凸部41f例如插入或者壓入到第一外罩凹部48中。
如圖2所示,第二鐵芯凸部41f的下表面與構成第一外罩凹部48的面中的朝向上側的面接觸。第二鐵芯凸部41f的徑向外側的面的徑向位置與外罩外周面45h的徑向位置相同。
如圖3所示,作為第二鐵芯凸部41f的周向側面的第二鐵芯凸部側面41j與第一外罩凹部48的周向側面接觸。也就是說,第二鐵芯凸部側面41j的至少一部分與第一外罩凹部48接觸。因此,能夠在周向上更精確地將鐵芯41相對於為金屬製品的上側軸承保持架44定位。由此容易減小齒槽轉矩以及轉矩波動。
也可以只是周向兩側的第二鐵芯凸部側面41j中的一方與第一外罩凹部48接觸。並且,也可以是周向兩側的第二鐵芯凸部側面41j的兩方與第一外罩凹部48接觸。並 且,也可以是整個第二鐵芯凸部側面41j與第一外罩凹部48接觸。並且,也可以是第二鐵芯凸部側面41j的一部分與第一外罩凹部48接觸。
如圖2所示,作為鐵芯41的下端面的鐵芯下端面41h與保持架下端面44b設置在與中心軸線J垂直的同一平面上。換言之,上側軸承保持架44的軸向一側的端面與鐵芯41的軸向一側的端面被設置在與中心軸線J垂直的同一平面上。因此,在通過模製成型製造定子40時,能夠將鐵芯41和上側軸承保持架44設置成平坦面。由此,能夠簡單地構成設置鐵芯41和上側軸承保持架44的夾具。
並且,例如在鐵芯下端面41h比保持架下端面44b靠下側的情況下進行模製成型時,存在樹脂流到保持架下端面44b的下側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流到保持架下端面44b的下側的樹脂有可能進入上側軸承保持架44的內側。如果樹脂進入上側軸承保持架44的內側,則會在保持架內周面44e的表面產生由樹脂形成的凹凸,從而存在上側軸承51傾斜配置的顧慮。
針對於此,由於鐵芯下端面41h與保持架下端面44b被設置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容易抑制樹脂流到保持架下端面44b的下側。因此,能夠抑制樹脂進入上側軸承保持架44的內側。
鐵芯下端面41h與作為外罩45的下端面的外罩下端面45f設置在與中心軸線J垂直的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說,鐵芯下端面41h、保持架下端面44b、外罩下端面45f被設置 在與中心軸線J垂直的同一平面上。因此,在通過模製成型製造定子40時,能夠將鐵芯41、上側軸承保持架44以及外罩45設置成平坦面。由此能夠更為簡單地構成設置鐵芯41、上側軸承保持架44以及外罩45的夾具。另外,鐵芯下端面41h為下側鐵芯凸緣部41d的下表面。
如圖3所示,作為鐵芯41的上端面的鐵芯上端面41g例如與保持架上端面44a以及外罩上端面45e設置在與中心軸線J垂直的同一平面上。因此,在模製成型時,也可將鐵芯上端面41g、保持架上端面44a、外罩上端面45e設置在夾具上。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能夠簡單地構成設置鐵芯41、上側軸承保持架44以及外罩45的夾具,且能夠抑制樹脂進入上側軸承保持架44的內側。
另外,鐵芯上端面41g包括上側鐵芯凸緣部41c的上表面、第一鐵芯凸部41e的上表面以及第二鐵芯凸部41f的上表面。
如以上說明的那樣,上側軸承保持架44保持上側軸承51,並在徑向上以及周向上將鐵芯41定位,且抑制模製樹脂部46沿軸向脫落。並且,外罩45將機殼11與定子40固定,並在徑向上以及周向上將鐵芯41定位,且抑制模製樹脂部46沿軸向脫落。
像這樣,由於一個零件具有多個功能,因此不必分別設置具有各自功能的零件,因而能夠減少馬達10的零件個數。因此,能夠降低組裝工時以及成本。並且,容易將馬達10小型化。
另外,也可採用以下的結構。在以下的說明中,對於與上述說明相同的結構,存在通過適當地標注相同的符號等來省略說明的情況。
能夠採用多個鐵芯41直接地或間接地固定於保持架外周面44c的結構。也就是說,多個鐵芯41也可間接地固定於保持架外周面44c。
並且,能夠採用多個鐵芯41直接地或間接地固定於外罩內周面45c的結構。也就是說,多個鐵芯41也可間接地固定於外罩內周面45c。
另外,在本說明中,所謂的鐵芯間接地固定於規定的對象的表面包括:在鐵芯隔著其他部件與規定的對象的表面接觸的狀態下,鐵芯與規定的對象固定。其他部件例如指模製樹脂部46的一部分。
並且,能夠採用第一保持架凹部在47在上側軸承保持架44的軸向兩端側的端面的至少一方以及保持架外周面44c開口的結構。也就是說,第一保持架凹部47也可在保持架上端面44a和保持架下端面44b這兩方開口。
並且,第一保持架凹部47也可在保持架外周面44c、保持架上端面44a以及保持架下端面44b中的任意一個以上的面開口。
並且,能夠採用第一外罩凹部48在外罩45的軸向兩側的端面的至少一方以及外罩內周面45c開口的結構。也就是說,第一外罩凹部48也可在外罩上端面45e和外罩下端面45f這兩方開口。
並且,第一外罩凹部48也可在外罩內周面45c、外罩上端面45e以及外罩下端面45f中的任意一個以上的面開口。
並且,第一鐵芯凸部41e以及第二鐵芯凸部41f也可從下側鐵芯凸緣部41d突出。
並且,對第一鐵芯凸部41e從上側鐵芯凸緣部41c的徑向內側面的一部分突出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這種結構。例如,第一鐵芯凸部也可以是從上側鐵芯凸緣部的整個徑向內側面突出的形狀。並且,第一鐵芯凸部例如也可以是上側鐵芯凸緣部的徑向內側的端部朝向徑向內側延伸的形狀。
並且,在上述說明中,第二鐵芯凸部41f從上側鐵芯凸緣部41c的徑向外側面的一部分突出,但並不限定於這種結構。例如,第二鐵芯凸部也可以是從上側鐵芯凸緣部的整個徑向外側面突出的形狀。並且,第二鐵芯凸部例如也可以是上側鐵芯凸緣部的徑向外側的端部朝向徑向外側延伸的形狀。
並且,也可在一個鐵芯分別設置多個第一鐵芯凸部以及多個第二鐵芯凸部。例如,也可在一個鐵芯分別設置兩個第一鐵芯凸部以及兩個第二鐵芯凸部。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是一方的第一鐵芯凸部以及第二鐵芯凸部從上側鐵芯凸緣部突出,另一方的第一鐵芯凸部以及第二鐵芯凸部從下側鐵芯凸緣部突出。
並且,外罩例如也可以是樹脂製品。並且,絕緣 件也可以是粉末噴塗等的絕緣覆蓋層。
並且,優選實施方式能夠採用圖5所示的結構。圖5為示出作為優選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馬達110的局部放大剖視圖。如圖5所示,馬達110包括定子140。
定子140包括多個鐵芯141、線圈42以及上側軸承保持架(軸承保持架)144。並且,定子140還包括絕緣件43、模製樹脂部46以及圖2等所示的外罩45(未圖示)。
在作為上側軸承保持架144的外周面的保持架外周面144c設有臺階部147。隨著臺階部147從下側向上側,上側軸承保持架144的直徑變小。臺階部147例如遍及保持架外周面144c的整個周向設置。
臺階部147包括:與軸向相交的臺階面147a;以及沿周向延伸的臺階部側面147b。臺階面147a與軸向正交。臺階部側面147b從臺階面147a的徑向內側的端部延伸到作為上側軸承保持架144的上端面的保持架上端面144a。上側軸承保持架144的其他結構與圖2等所示的上側軸承保持架44的結構相同。
鐵芯141包括鐵芯主體141a以及第一鐵芯凸部141e。並且,儘管省略了圖示,但鐵芯主體141a包括圖2等所示的第二鐵芯凸部41f。鐵芯主體141a包括鐵芯柱狀部41b、上側鐵芯凸緣部141c以及下側鐵芯凸緣部41d。在圖5的例子中,上側鐵芯凸緣部141c的軸向的尺寸例如比下側鐵芯凸緣部41d的軸向的尺寸小。
第一鐵芯凸部141e從鐵芯主體141a更為詳細地 說是從上側鐵芯凸緣部141c向徑向內側突出。第一鐵芯凸部141e的徑向內側的端部與臺階部側面147b接觸。第一鐵芯凸部141e的至少一部分與臺階面147a在軸向上重疊。第一鐵芯凸部141e的下表面與臺階面147a在軸向上分離設置。因此,在模製成型時,樹脂流入第一鐵芯凸部141e的下表面與臺階面147a之間,並且第一鐵芯凸部141e的下表面與臺階面147a隔著模製樹脂部146的一部分間接地接觸。由此,能夠牢固地固定鐵芯141與上側軸承保持架144。
第一鐵芯凸部141e的軸向的尺寸例如比圖2等所示的第一鐵芯凸部41e的軸向的尺寸小。第一鐵芯凸部141e的其他結構與圖2等所示的第一鐵芯凸部41e的結構相同。模製樹脂部146的結構為模製樹脂部146的一部分被設置在第一鐵芯凸部141e的下表面與臺階面147a之間。
另外,例如也可以是這樣的結構:臺階部設置在周向上的一部分且臺階部在周向上設置多個。在這種情況下,臺階部為與圖2等所示的第一保持架凹部47相同的結構。也就是說在該結構中,也可在保持架外周面設置多個具有臺階面的第一保持架凹部即臺階部。第一鐵芯凸部的周向側面中的至少一部分與第一保持架凹部即臺階部接觸。因此,能夠精確地在周向上將多個鐵芯定位。
在變形例中,在第一鐵芯凸部141e的下表面與臺階面147a在軸向上分離的範圍內,上側鐵芯凸緣部141c、第一鐵芯凸部141e以及臺階部147在軸向上的相對位置以及尺寸不被特別限定。
例如,上側鐵芯凸緣部的軸向的尺寸也可與下側鐵芯凸緣部的軸向的尺寸以及圖1等所示的上側鐵芯凸緣部的軸向的尺寸相同。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是變形例的上側鐵芯凸緣部的上表面位於比第一鐵芯凸部的上表面以及保持架上端面靠上側的位置,模製樹脂的一部分位於第一鐵芯凸部的上表面以及保持架上端面。
並且,變形例的上側鐵芯凸緣部的結構以及第一鐵芯凸部的結構也可與圖1以及圖2等所示的上側鐵芯凸緣部41c的結構以及第一鐵芯凸部41e的結構相同。在這種情況下,變形例的臺階部的軸向的尺寸也可比圖2等所示的第一保持架凹部47的軸向的尺寸大。也就是說,變形例的臺階面的軸向的位置也可位於比圖2等所示的凹部上側面47a靠下側的位置。由此,變形例的第一鐵芯凸部的下表面與臺階面在軸向上分離。
並且,也可以是變形例的第一鐵芯凸部的徑向內側的端部與臺階部側面在徑向上分離的結構。在這種情況下,模製樹脂的一部分位於第一鐵芯凸部與臺階部側面之間。
圖6為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馬達210的剖視圖。與優選實施方式的不同點為:優選實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外罩作為馬達殼體發揮作用。另外,對於與優選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存在通過適當地標注相同的符號等來省略說明的情況。
如圖6所示,馬達210包括軸220、作為兩個轉子 的上側轉子31以及下側轉子32、軸承以及定子240。馬達210還包括機殼211、匯流條單元270以及連接器71。
機殼211為馬達210的馬達殼體。機殼211具有中間機殼212、下側機殼213以及上側機殼214。
上側轉子31、下側轉子32以及定子240位於中間機殼212的徑向內側。中間機殼212為單體部件。中間機殼212包括外罩部(外罩)245、上側筒部212a以及下側筒部212b。
外罩部245為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外罩筒狀部45a相同的結構。也就是說,為外罩的外罩部245作為馬達殼體發揮作用。因此,能夠減少馬達210的部件個數。由此,能夠降低馬達210的組裝工時以及製造成本。
另外,在本說明中,所謂某零件作為馬達殼體發揮作用包括某零件為馬達殼體的至少一部分。
上側筒部212a與外罩部245的上端連接。在上側筒部212a的上端安裝上側機殼214。下側筒部212b與外罩部245的下端連接。在下側筒部212b的下端安裝下側機殼213。
匯流條單元270位於上側機殼214的徑向內側。上側機殼214的其他結構與優選實施方式的上側機殼14的結構相同。軸220比上側轉子31朝向上側延伸。
匯流條單元270位於定子240的上側。匯流條單元270包括匯流條保持架270a以及匯流條270b。匯流條保持架270a保持匯流條270b。匯流條保持架270a沿周向包圍軸220。匯流條270b與定子240電連接。匯流條270b的一端通 過連接器71露到馬達210的外部。
另外,能夠採用外罩部245的至少一部分作為馬達殼體發揮作用的結構。也就是說,也可以是外罩部245的一部分作為馬達殼體發揮作用。
並且,對外罩部245為作為單體部件的中間機殼212的一部分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這種結構。外罩部245也可以是單獨的部件。
另外,在不互相矛盾的範圍內,能夠適當地組合上述說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優選實施方式的變形例以及優選實施方式的其他例子。
40‧‧‧定子
41‧‧‧鐵芯
41a‧‧‧鐵芯主體
41c‧‧‧上側鐵芯凸緣部
41e‧‧‧第一鐵芯凸部
41f‧‧‧第二鐵芯凸部
41i‧‧‧第一鐵芯凸部側面(周向側面)
41j‧‧‧第二鐵芯凸部側面(周向側面)
42a‧‧‧線圈引出線
44‧‧‧上側軸承保持架(軸承保持架)
44a‧‧‧保持架上端面
44c‧‧‧保持架外周面
45‧‧‧外罩
45a‧‧‧外罩筒狀部
45b‧‧‧外罩凸緣部
45c‧‧‧外罩內周面
45e‧‧‧外罩上端面
45g‧‧‧第三外罩凹部
45h‧‧‧外罩外周面
46‧‧‧模製樹脂部
47‧‧‧第一保持架凹部
48‧‧‧第一外罩凹部
J‧‧‧中心軸線

Claims (16)

  1. 一種馬達,具有:軸,所述軸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軸線為中心;兩個轉子,所述兩個轉子在軸向上隔著規定的間隔安裝於所述軸;定子,所述定子配置在所述兩個轉子之間;以及軸承,所述軸承支承所述軸,所述定子包括:多個鐵芯,多個所述鐵芯沿周向配置;線圈,所述線圈被捲繞於所述鐵芯;以及筒狀的軸承保持架,所述軸承保持架位於所述多個鐵芯的徑向內側且所述軸的徑向外側,所述定子為模製成型品,所述多個鐵芯直接地或間接地固定於作為所述軸承保持架的外周面的保持架外周面,所述軸承被保持在作為所述軸承保持架的內周面的保持架內周面,所述軸承保持架為非磁性的金屬製品。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馬達,所述鐵芯包括:所述線圈所捲繞的鐵芯主體;以及從所述鐵芯主體向徑向內側突出的第一鐵芯凸部,在所述軸承保持架設有多個第一保持架凹部,所述第一鐵芯凸部的周向側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觸所述第一 保持架凹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馬達,所述第一保持架凹部在所述軸承保持架的軸向兩端側的端面的至少一方以及所述保持架外周面開口。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馬達,所述鐵芯包括:所述線圈所捲繞的鐵芯主體;以及從所述鐵芯主體向徑向內側突出的第一鐵芯凸部,在所述保持架外周面設有臺階部,所述臺階部具有與軸向相交的臺階面,所述第一鐵芯凸部的至少一部分在軸向上與所述臺階面重疊,所述第一鐵芯凸部的下表面與所述臺階面在軸向上分開設置。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馬達,在所述保持架外周面設有多個第一保持架凹部,所述第一保持架凹部具有所述臺階面,所述第一鐵芯凸部的周向側面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第一保持架凹部接觸。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馬達,所述第一保持架凹部在所述軸承保持架的軸向兩端側的端面的至少一方以及所述保持架外周面開口。
  7. 如請求項1至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馬達,所述軸承保持架的軸向一側的端面與所述鐵芯的軸向一側的端面被設置在與中心軸線垂直的同一平面 上。
  8. 如請求項1至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馬達,所述鐵芯的徑向內側面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保持架外周面接觸。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馬達,所述定子包括筒狀的外罩,所述外罩配置在所述多個鐵芯的徑向外側,所述多個鐵芯直接地或間接地固定於作為所述外罩的內周面的外罩內周面。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馬達,所述鐵芯包括:所述線圈所捲繞的鐵芯主體;以及從所述鐵芯主體向徑向外側突出的第二鐵芯凸部,在所述外罩設有多個第一外罩凹部,所述第二鐵芯凸部的周向側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觸所述第一外罩凹部。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馬達,所述第一外罩凹部在所述外罩的軸向兩側的端面的至少一方以及所述外罩內周面開口。
  12. 如請求項9至11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馬達,所述外罩為非磁性的金屬製品。
  13. 如請求項9至11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馬達,所述外罩的至少一部分作為馬達殼體發揮作用。
  14. 如請求項9至11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馬達,所述鐵芯的徑向外側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外罩內周面接觸。
  15. 如請求項9至11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馬達,在所述外罩內周面設有朝向徑向外側凹陷的第二外罩凹部,所述第二外罩凹部在徑向上與所述線圈重疊。
  16. 如請求項1至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馬達,在所述保持架外周面設有朝向徑向內側凹陷的第二保持架凹部,所述第二保持架凹部在徑向上與所述線圈重疊。
TW105113090A 2015-04-28 2016-04-27 馬達 TWI6149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1707A JP6585372B2 (ja) 2015-04-28 2015-04-28 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9273A true TW201639273A (zh) 2016-11-01
TWI614973B TWI614973B (zh) 2018-02-11

Family

ID=57199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3090A TWI614973B (zh) 2015-04-28 2016-04-27 馬達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85372B2 (zh)
CN (1) CN107636940B (zh)
TW (1) TWI614973B (zh)
WO (1) WO201617489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6339B (zh) * 2018-03-20 2019-11-01 元山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50316B2 (en) * 2017-01-27 2021-06-29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Axial gap type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N108880008B (zh) * 2017-05-12 2020-09-2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定子、包含该定子的马达以及包含该马达的电气设备
TWI637581B (zh) * 2017-05-19 2018-10-01 陳泰良 Non-magnetic rotor inner and outer stator structure
CN109654121A (zh) * 2018-12-18 2019-04-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磁悬浮骨架及轴承组件及轴承定子及压缩机及空调
WO2020188789A1 (ja) * 2019-03-20 2020-09-24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アキシャルエア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
CN112217322B (zh) * 2020-01-20 2022-03-01 江苏鼎智智能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及使用该定子组件的注塑步进电机
CN111181337B (zh) * 2020-02-26 2021-12-21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转子总成及其装配方法、电机和电动车辆
KR20210125795A (ko) * 2020-04-09 2021-10-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자기 베어링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압축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31683A (ja) * 2006-11-16 2008-06-05 Fujitsu General Ltd アキシャルエアギャップ型電動機
JP5128538B2 (ja) * 2009-03-31 2013-01-23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
CN101741153B (zh) * 2008-11-10 2013-07-31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电枢铁心、使用了该电枢铁心的电动机、轴向间隙型旋转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JP5442388B2 (ja) * 2009-10-22 2014-03-12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磁性鉄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静止機
JP2012115084A (ja) * 2010-11-26 2012-06-14 Hitachi Appliances Inc 自己始動式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同期モータ、それを用いた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270735B2 (ja) * 2011-09-13 2013-08-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JP6221032B2 (ja) * 2013-09-20 2017-11-0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6339B (zh) * 2018-03-20 2019-11-01 元山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74894A1 (ja) 2016-11-03
CN107636940A (zh) 2018-01-26
JP6585372B2 (ja) 2019-10-02
JP2016208794A (ja) 2016-12-08
TWI614973B (zh) 2018-02-11
CN107636940B (zh) 2019-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639273A (zh) 馬達
KR101842889B1 (ko) 모터
JP6662442B2 (ja) モータ
JP2016163408A (ja) モータ
US10079519B2 (en) Motor
JP2014099971A (ja) モータ
JPWO2018180923A1 (ja) モータ
JP2016111765A (ja)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11509885A (zh) 马达及送风装置
US20140091667A1 (en) Armature and motor
US11552533B2 (en) Stator assembly, motor, and fan motor
US20220034325A1 (en) Axial fan
US20190356183A1 (en) Rotor and motor
JPWO2018131693A1 (ja) センサマグネット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モータ
US10734849B2 (en) Stator of motor having upper and lower insulator
JP2020102955A (ja) 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20106045A (ja) 流体動圧軸受装置、モータ、およびファンモータ
TWI594548B (zh) motor
US20180309342A1 (en) Motor
JP5250211B2 (ja) 電動機
JP2020018165A (ja) モータ
JP2019062608A (ja) ステータ
CN109863312B (zh) 风扇马达
CN111953114B (zh) 定子、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EP4113792A1 (en) Stator, electric motor, blower, air conditioner, and sta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