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29978B - 一种硝基还原假单胞菌及其在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硝基还原假单胞菌及其在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29978B
CN107629978B CN201710764814.6A CN201710764814A CN107629978B CN 107629978 B CN107629978 B CN 107629978B CN 201710764814 A CN201710764814 A CN 201710764814A CN 107629978 B CN107629978 B CN 1076299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sf
strain
quorum sensing
sensing signal
pseudomon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648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29978A (zh
Inventor
张炼辉
王惠杉
陈少华
范兴辉
叶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76481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299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29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299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299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299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硝基还原假单胞菌及其在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及/或DSF信号类似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菌株HS‑18,于2017年5月12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NO:M2017257。该菌株活性稳定,能以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作为唯一碳源生长,24小时内可以完全降解DSF信号,对DSF信号分子有显著且快速的降解作用,在群体淬灭方向、抑制黑腐病病害、防治依赖DSF介导致病的致病菌危害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发明可以减少农药滥用问题,同时为生物防治植物病原菌危害提供了新思路。

Description

一种硝基还原假单胞菌及其在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中 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硝基还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及其在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及DSF信号类似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病原菌的有效防治一直是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例如黄单胞属(Xanthomonas)细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植物病原菌,它们能感染4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多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如:水稻、棉花、小麦、大豆、柑橘、香蕉等,导致这些农作物的减产,引起重大经济损失。野油菜黄单胞菌(X.campestrispv.campestris,Xcc)至少包含141种致病变种,能侵染所有的十字花科植物,引起黑腐病。黑腐病是一类重要农业病害,目前生产上尚无十分有效的控制措施。目前国内外针对黑腐病致病菌所用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化学防治,如:叶枯宁、叶枯净、硫酸链霉素及氯霉素等化学农药,然而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已经带来了众所周知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致病菌抗药性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另外,抗生素的滥用亦引起了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寻找新的、有效的防治策略迫在眉睫。
研究发现,对病原菌不产生选择压力的防治方法都不易产生抗药性,而近年来发现的“群体淬灭”是最有希望的治疗策略。群体淬灭即通过淬灭病原菌的信号分子以防止信号分子有效积累,当信号分子浓度降低后就不能激活病原菌致病基因的表达,从而破坏细胞间的交流,破坏其群体感应系统。群体感应DSF(Diffusible Signal Factor)信号不仅存在于所有黄单胞菌属细菌中,也广泛存在于伯克氏菌、绿脓杆菌和多种海洋细菌中。多种DSF信号类似物已被鉴定报道,如顺-2-十二碳烯酸(cis-2-dodecenoic acid,BDSF)、(2Z,3Z)-11-甲基-2,5-二烯-12-烷酸((2Z,3Z)-11-methyldodeca-2,5-dienoic acid,CDSF),形成了DSF家族的群体感应系统。黄单胞菌群体感应机理的阐明为研发绿色环保的防治措施提供了新的思路。有研究显示有些微生物可以降解DSF分子,该技术的关键是从环境中筛选出可高效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微生物。另外,我们以前的实验结果已经证明针对微生物AHL(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物质)类群体感应系统的微生物防治策略(称之为群体淬灭)是有效防治植物细菌病害的新途径,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实用、环境友好、效率高且周期短等优点。针对不同群体感应信号发展群体淬灭制剂是目前国际范围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目前国内外对不同植物病原菌的群体感应现象及群体感应DSF信号分子的生物合成机理的研究很多,但对于DSF的微生物降解研究仍鲜有报道,而且可降解DSF的菌株数量很少,关于DSF的菌株降解大多作为广谱降解测试被提及,其生长性和降解性均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筛选出能高效降解DSF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微生物菌种,对丰富微生物资源,防治DSF介导致病的致病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植物病原菌防治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高效降解群体感应DSF信号分子能力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Pseudomonasnitroreducens),及其在降解DSF信号及DSF信号类似物中的应用。硝基还原假单胞菌对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有显著且快速的降解作用,在防治DSF介导的致病菌危害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这为以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且以阻断群体感应为靶标而不引起选择压力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开发途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可高效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菌株。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硝基还原假单胞菌在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中的应用。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可降解群体感应DSF信号分子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菌株,该菌株命名为HS-18,已于2017年5月12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号为CCTCC NO:M2017257,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
所述菌株HS-18的16S rDNA片段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该菌株从采集自广州华南农业大学附近长期被油污污染的土壤中,经人工筛选分离纯化获得,经过对该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硝基还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
菌株HS-18的菌落形态特征为: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呈米黄色,衰老时期菌落中间呈粉色,圆形,中间稍凸,表面光滑半透明,边缘整齐;在液体培养基中呈扩散性混浊。
电镜观察菌体的形态特征为:菌体呈杆状,具有1根极生鞭毛。
该菌株HS-18的生理生化特性为:为革兰氏阴性菌,好氧,King B培养基上的荧光色素试验、精氨酸水解试验阳性,脲酶、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反应阴性,接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D-葡萄糖发酵试验、柠檬酸盐利用阳性,D-果糖发酵实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V-P测定、明胶液化试验、甲基红试验阴性,不水解七叶苷和淀粉;4℃以下不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7.0。
所述菌株HS-18对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的抗性均达到200μg·mL-1以上,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的抗性小于10μg·mL-1
经过试验研究显示,该硝基还原假单胞菌菌株HS-18对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有显著且快速的降解作用,可在浓度高达7mM的DSF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在12~24h内能将初始浓度为0.5mM的群体感应DSF信号分子完全分解,在防治DSF介导的致病菌危害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因此,硝基还原假单胞菌在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和/或DSF信号类似物中的应用,或在制备降解DSF和/或DSF信号类似物的产品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所述DSF信号类似物包括顺-2-十二碳烯酸、(2Z,3Z)-11-甲基-2,5-二烯-12-烷酸。
硝基还原假单胞菌在防治DSF介导致病的植物病害中的应用,或在制备依赖DSF致病的致病菌的防治制剂方面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优选地,上述任一所述的应用中,所述硝基还原假单胞菌为硝基还原假单胞菌菌株HS-1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治依赖DSF致病的致病菌病害的方法,用硝基还原假单胞菌菌株HS-18的菌悬液对作物进行喷雾处理,以预防依赖DSF致病的致病菌的侵染。
实验显示,硝基还原假单胞菌菌株HS-18对包括黄单胞菌(Xanthomonas)、伯克氏菌(Burkholderia)或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在内的依赖DSF致病的致病菌的病害具有显著的生防作用,因此,上述任一所述的应用中,所述依赖DSF致病的致病菌包括:黄单胞菌(Xanthomonas)、伯克氏菌(Burkholderia)或绿脓杆菌(Pseudomonasaeruginosa)等。
优选地,应用时,所述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降解DSF的最适pH为6.8~7.2,最适温度为28℃~30℃。即可以将硝基还原假单胞菌菌株HS-18的菌悬液的pH控制在6.8~7.2,在温度为28℃~30℃时对作物进行喷洒。
优选地,应用时,制备硝基还原假单胞菌的菌悬液所用的最适培养基为MM培养基,其配方为:K2HPO4,10.5g/L;KH2PO4,4.5g/L;(NH4)2SO4,2.0g/L;MgSO4·7H2O,0.2g/L;FeSO4,0.005g/L;CaCl2,0.01g/L;MnCl2,0.002g/L。
另外,一种含有菌株HS-18和/或其菌悬液的可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的降解菌剂,以及一种含有菌株HS-18和/或其菌悬液的依赖DSF致病的致病菌的生防制剂,也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地,所述降解菌剂和生防制剂是由菌株HS-18经过发酵所得的菌悬液制备而成。实验显示,将该菌株的发酵上清和DSF共同培养,经过萃取旋蒸液相色谱分析发现DSF没有被明显降解的迹象,推测对DSF起降解作用的不是发酵产物。因此,使用发酵所得菌悬液来制备降解菌剂和生防制剂。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在富营养培养基中所述菌株HS-18菌悬液的制备方法:具体是将菌株HS-18划线于LB培养基平板上,28℃~30℃下培养12~36h,挑取单菌落,用YEB培养基培养,作为种子液,再种子液按照体积比0.5%~5%(优选1%)的接种量接种于YEB培养基培养,用PBS缓冲液重悬得到菌株HS-18的菌悬液。菌悬液的浓度不做严格限制,具体可根据实际病害程度和应用效果进行调整。
优选地,所述LB固体培养基为:胰蛋白胨10.0g/L,酵母提取物5.0g/L,氯化钠10.0g/L,pH 6.8~7.2,121℃灭菌15~25min。
优选地,所述YEB培养基为:胰蛋白胨10.0g/L,酵母提取物5.0g/L,氯化钠5.0g/L,蔗糖5.0g/L,无水硫酸镁0.5g/L,pH 6.8~7.2,121℃灭菌15~25min。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研究发现,硝基还原假单胞菌能够高效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降解效果显著且快速,在防治DSF介导致病的致病菌危害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这为以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且以阻断群体感应为靶标而不引起选择压力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开发途径。
本发明筛选获得了一种硝基还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HS-18,可在浓度高达7mM的DSF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在短时间内可有效降解群体感应DSF信号分子,在12~24h内能将初始浓度为0.5mM的群体感应DSF信号分子完全分解,具有显著的生物降解效果,与常用于黑腐病防治的化学农药制剂相比,菌株HS-18对黑腐病的生防效果更佳。
依据本发明,由于菌株HS-18具有稳定高效降解植物病原菌中群体感应DSF信号分子的特性,因此,菌株HS-18可应用于自然环境中依赖DSF介导致病的植物致病菌的防治,可以减少农药滥用问题,同时为植物病害防治带来了新思维、新途径和新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菌株HS-18在LB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图。
图2为本发明的菌株HS-18在PI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图。
图3为本发明的菌株HS-18的扫描电镜图。
图4为本发明的菌株HS-18的系统进化树分析图。
图5为本发明的菌株HS-18在不同抗生素中的生长情况图。
图6为本发明的菌株HS-18于以DSF为唯一碳源的固体MM无机盐培养基平板上降解DSF产生透明水解圈的情况。
图7为本发明的菌株HS-18于24h时对DSF降解的HPLC图(图B为未接种菌株HS-18的对照图)。
图8为本发明的菌株HS-18以DSF为唯一碳源时的生长曲线和降解曲线图。
图9为本发明的菌株HS-18单独接种及与野油菜黄单胞菌共同接种于大白菜梗10天后大白菜梗的发病情况。
图10为本发明的菌株HS-18单独接种及与野油菜黄单胞菌共同接种、野油菜黄单胞菌单独接种及分别与百菌清、农用链霉素共同接种于萝卜苗叶片10天后叶片的发病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任何形式的限定。本发明主要阐述所述菌株以及基于所述菌株的应用思想,实施方式中简单参数的替换不能一一在实施例中赘述,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应被视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应包含在本发明范围内。
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除非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
实施例1硝基还原假单胞菌菌株HS-18的获取与鉴定
1、菌株HS-18的分离、筛选
(1)土样采集:采集自油污长期污染的土壤作为微生物源。
土样分离于2014年2月9日从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附近的长期被食品油污污染的土壤,表层至深层5cm的土壤都进行取样、装袋、保存作为微生物源带回学校进行菌株分离。
(2)制备培养基:以DSF作为唯一碳源,制备LB培养基以及含有0.5mMDSF的不含任何其它碳源的液体MM无机盐培养基和固体MM无机盐培养基,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调pH值至7.0,121℃灭菌20min。
其中,MM无机盐培养基的无机成分及浓度如下:K2HPO4,10.5g/L;KH2PO4,4.5g/L;(NH4)2SO4,2.0g/L;MgSO4·7H2O,0.2g/L;FeSO4,0.005g/L;CaCl2,0.01g/L;MnCl2,0.002g/L;LB培养基的成分和浓度如下:胰蛋白胨(Tryptone),10.0g;酵母膏(Yeast extract),5.0g;氯化钠,10.0g;上述固体培养基配方都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5%(w/v)的琼脂,高温湿热灭菌。
(3)菌株分离与纯化: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进行分离。
称取1g分离土样,加9mL无菌水,30℃振荡过夜培养,得终培养液。取1mL终培养液用无菌水将其浓度依次梯度稀释为10-1、10-2、10-3、10-4、10-5、10-6、10-7、10-8的菌悬液,然后吸取100μL稀释好的各个浓度梯度的菌悬液均匀地涂布在以0.5mM DSF作为唯一碳源的MM培养基平板上,置于30℃培养过夜。取100μL上层培养液涂板于以0.5mM DSF为唯一碳源的MM无机盐培养基平板上,30℃培养,挑取长出的不同菌落形态的单菌落,在LB培养基上反复划线培养纯化,直至分离出单菌株。将单菌株放在2.0mL离心管中用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80℃保存,待用,即得到待筛选的菌株。
(4)菌株筛选:利用以5mM的DSF作为唯一碳源的MM无机盐培养基对从土样中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筛选。
以5mM的DSF作为唯一碳源的MM无机盐培养基的制备:配置DSF母液,以及不含任何碳源的MM无机盐培养基,将配置好的DSF母液作为唯一碳源与不含任何碳源的MM无机盐培养基混匀、倒板、晾干,使得DSF终浓度为5mM。
将冻存于-80℃的待筛选的菌株,按照体积比1:100的接种量接种于新鲜LB培养基,30℃,200rpm,摇菌过夜培养。将培养后得到的待筛选菌株低速离心后,倒去上清,用PBS重悬菌体,得到待筛选菌株的PBS重悬液。分别取0.5μL待筛选菌株的PBS重悬液点板于以5mM DSF为唯一碳源的MM无机盐培养基平板上,不断进行筛选,得到产生透明圈最大者,命名为HS-18。
2、菌株HS-18的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1)菌落形态特征:将上述菌株HS-18划线于LB固体培养基,于30℃生化培养箱中恒温培养48h,菌落颜色呈米黄色,圆形,中间稍凸,表面光滑半透明,边缘整齐;如图1所示,菌株HS-18在LB液体培养基中呈扩散性混浊,好氧,30℃下生长良好。如图2所示,菌株HS-18在PIA平板该细菌菌落呈现米黄色,衰老期菌落中心呈粉色圆形,中间稍凸,表面光滑半透明,边缘呈弥散型。
(2)菌体形态特征:如图3所示,菌体呈杆状,具有1根极生鞭毛。
(3)生理生化特性:菌株HS-18为革兰氏阴性菌,好氧,King B培养基上的荧光色素试验、精氨酸水解试验阳性,脲酶、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反应阴性,接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D-葡萄糖发酵试验、柠檬酸盐利用阳性,D-果糖发酵实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V-P测定、明胶液化试验、甲基红试验阴性,不水解七叶苷和淀粉;4℃以下不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7.0。其生理生化鉴定结果如表1所示。
(4)16S rDNA序列及系统进化分析:菌株HS-18的16S rDNA基因序列长度为1408bp,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与NCBI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进行比对,发现所述菌株HS-18与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具有很好的同源性,其系统进化树如图4所示。
综上所述,经过对上述菌株HS-18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基因序列的鉴定及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硝基还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并于2017年5月12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号为CCTCC NO:M2017257,保藏地址是中国武汉,武汉大学。
表1菌株HS-18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Figure BDA0001393896450000081
注:-:阴性反应;+:阳性反应。
实施例2菌株HS-18的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实施例1获得的菌株HS-18的生防潜力,我们对该菌株HS-18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实验研究了菌株HS-18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具体如图5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HS-18对氨苄青霉素(amp)、氯霉素(cm)、羧苄青霉素(carb)、链霉素(str)等有较强的抗性,抗性范围均达到200μg·mL-1以上;对庆大霉素(gen)、卡那霉素(kan)等较为敏感,抗性范围小于10μg·mL-1
实施例3菌株HS-18对DSF的降解能力测定
1、菌株培养与样品采集:将菌株HS-18划线于LB固体培养基平板上,30℃过夜培养。挑取单菌落,用LB液体培养基培养过夜,作为种子液,再以1:100的接种量接种于以0.5mM的DSF为唯一碳源的MM无机盐培养基中,30℃,150rpm下恒温摇床中培养24h。
采集不同时间点的样品,分别进行如下检测:
先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NANODROP)测定波长600nm处的吸光度值,用以表示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再将乙酸乙酯加入另一个样品中进行萃取,取上层有机相,重复两次,合并萃取液,旋蒸干后,用甲醇(HPLC纯)定容至500μL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样瓶中。采用HPLC测定DSF的浓度,色谱柱为C18反向柱。
2、HPLC检测结果如图7所示(其中图B为未接种菌株HS-18的对照图)。
HPLC检测结果表明,菌株HS-18可于24h内将初始浓度为0.5mM的DSF完全降解。
另外,菌株HS-18于以DSF为唯一碳源的固体MM无机盐培养基平板上降解DSF产生透明水解圈的情况如图6所示,菌株HS-18以DSF为唯一碳源时的生长曲线和降解曲线图如图8所示,也显示了菌株HS-18对DSF具有显著的降解作用。
实施例4菌株HS-18对大白菜黑腐病的生防效果研究
本实施例以野油菜黄单胞菌为例,研究菌株HS-18对依赖DSF致病的致病菌的生防效果。
1、将菌株HS-18与依赖DSF致病的致病菌——野油菜黄单胞菌XC1分别划线于LB固体培养基平板上,30℃过夜培养。分别挑取单菌落,用YEB液体培养基培养过夜,作为种子液,再以1:100的接种量接种于YEB培养基中,30℃,200rpm,分别于恒温摇床中培养过夜。将菌株HS-18与XC1分别用PBS缓冲液重悬至OD600=1.0。设置HS-18+XC1、HS-18+PBS、XC1+PBS三个实验组(最终接种使用OD600=0.5),分别用剪叶法对大白菜梗进行接种。
2、如图9所示,菌株HS-18与野油菜黄单胞菌XC1共同接种较单独接种XC1时对大白菜梗引起的黑腐病病害程度明显减轻。实验结果表明,菌株HS-18对野油菜黄单胞菌XC1引起的黑腐病具有显著的生防效果。
实施例5菌株HS-18对萝卜黑腐病的的生防效果研究
本实施例以野油菜黄单胞菌为例,研究菌株HS-18对依赖DSF致病的致病菌的生防效果。
1、将菌株HS-18与依赖DSF致病的致病菌——野油菜黄单胞菌XC1分别划线于LB固体培养基平板上,30℃过夜培养。分别挑取单菌落,用YEB液体培养基培养过夜,作为种子液,再以1:100的接种量接种于YEB培养基中,30℃,200rpm,分别于恒温摇床中培养过夜。将菌株HS-18与XC1分别用PBS缓冲液重悬至OD600=1.0。将常用于防治黑腐病的化学农药制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分别用PBS溶解后配制为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和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使用。设置XC1+PBS、XC1+百菌清、XC1+农用链霉素、XC1+HS-18、HS-18+PBS五个实验组,分别用剪叶法对5至6叶期的萝卜苗进行接种。野油菜黄单胞菌XC1、菌株HS-18最终工作液OD600=0.5,两种常用化学农药制剂工作液浓度分别为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200倍和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6000倍。
2、如图10所示,百菌清、农用链霉素及菌株HS-18分别与野油菜黄单胞菌XC1共同接种,与单独接种XC1相比对萝卜苗的致病程度明显减轻,其中以菌株HS-18单独接种萝卜苗不产生病斑,而菌株HS-18与XC1共同接种对萝卜苗引起病斑的严重程度较百菌清、农用链霉素与XC1共同接种引起病斑的严重程度明显减轻。实验结果表明,与常用于黑腐病防治的化学农药制剂百菌清和农用链霉素相比,菌株HS-18对野油菜黄单胞菌XC1引起的黑腐病具有更好的生防效果。
序列表
<110> 华南农业大学
<120> 一种硝基还原假单胞菌及其在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中的应用
<160> 1
<170> SIPOSequenceListing 1.0
<210> 1
<211> 1408
<212> DNA
<213> 硝基还原假单胞菌菌株HS-1816SrDNA序列(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HS-18)
<400> 1
ccgtccccct tgcggttaga ctagctactt ctggagcaac ccactcccat ggtgtgacgg 60
gcggtgtgta caaggcccgg gaacgtattc accgtgacat tctgattcac gattactagc 120
gattccgact tcacgcagtc gagttgcaga ctgcgatccg gactacgatc ggttttatgg 180
gattagctcc acctcgcggc ttggcaaccc tctgtaccga ccattgtagc acgtgtgtag 240
ccctggccgt aagggccatg atgacttgac gtcatcccca ccttcctccg gtttgtcacc 300
ggcagtctcc ttagagtgcc caccataacg tgctggtaac taaggacaag ggttgcgctc 360
gttacgggac ttaacccaac atctcacgac acgagctgac gacagccatg cagcacctgt 420
gttccgattc ccgaaggcac ccccgcatct ctgcagggtt ccggacatgt caaggcccag 480
gtaaggttct tcgcgttgct tcgaattaaa ccacatgctc caccgcttgt gcgggccccc 540
gtcaattcat ttgagtttta accttgcggc cgtactcccc aggcggtcga cttatcgcgt 600
tagctgcgcc actaaaatct caaggatccc aacggctagt cgacatcgtt tacggcgtgg 660
actaccaggg tatctaatcc tgtttgctcc ccacgctttc gcacctcagt gtcagtatca 720
gtccaggtgg tcgccttcgc cactggtgtt ccttcctata tctacgcatt tcaccgctac 780
acaggaaatt ccaccaccct ctaccgtact ctagtcaggc agttatggat gcagttccca 840
ggttgagccc ggggatttca catccatctt accaaaccac ctacgcgcgc tttacgccca 900
gtaattccga ttaacgcttg cacccttcgt attaccgcgg ctgctggcac gaagttagcc 960
ggtgcttatt ctgttggtaa cgtcaaaaca gcaaggtatt aacttactgc ccttcctccc1020
aacttaaagt gctttacaat ccgaagacct tcttcacaca cgcggcatgg ctggatcagg1080
ctttcgccca ttgtccaata ttccccactg ctgcctcccg taggagtctg gaccgtgtct1140
cagttccagt gtgactgatc atcctctcag accagttacg gatcgtcgcc ttggtaggcc1200
tttaccccac caactagcta atccgaccta ggctcatctg atagcgcaag gcccgaaggt1260
cccctgcttt ctcccgtagg acgtatgcgg tattagcgtt cctttcgaaa cgttgtcccc1320
cactaccagg cagattccta ggcattactc acccgtccgc cgctgaatcc gggagcaagc1380
tcccatcatc cgctcgactt gcatgtgt 1408

Claims (8)

1.一株可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菌株HS-18,其特征在于,该菌株于2017年5月12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NO:M2017257。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在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中的应用,或在制备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的产品中的应用。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在防治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介导致病的植物病害中的应用,或在制备依赖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致病的致病菌的防治制剂方面的应用。
4.一种防治依赖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致病的致病菌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的菌悬液处理作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赖群体感应信号分子致病的致病菌为:黄单胞菌(Xanthomonas)、伯克氏菌(Burkholderia)或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时,所述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pH为6.8~7.2,温度为28℃~3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时,制备硝基还原假单胞菌的菌悬液所用的培养基为MM培养基,其配方为:K2HPO4,10.5 g/L;KH2PO4,4.5 g/L;(NH4)2SO4,2.0 g/L;MgSO4·7H2O,0.2 g/L;FeSO4,0.005 g/L;CaCl2,0.01 g/L;MnCl2,0.002 g/L。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的方式为对作物进行喷雾处理。
CN201710764814.6A 2017-08-30 2017-08-30 一种硝基还原假单胞菌及其在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中的应用 Active CN1076299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64814.6A CN107629978B (zh) 2017-08-30 2017-08-30 一种硝基还原假单胞菌及其在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64814.6A CN107629978B (zh) 2017-08-30 2017-08-30 一种硝基还原假单胞菌及其在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29978A CN107629978A (zh) 2018-01-26
CN107629978B true CN107629978B (zh) 2020-08-07

Family

ID=61099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64814.6A Active CN107629978B (zh) 2017-08-30 2017-08-30 一种硝基还原假单胞菌及其在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299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1294B (zh) * 2018-04-27 2019-09-20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淬灭菌及其应用
CN109077066B (zh) * 2018-08-31 2020-10-23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AHLs淬灭菌及其在防治依赖AHLs致病的病原菌中的应用
CN110607311B (zh) * 2019-08-08 2021-07-20 华南农业大学 Dsf群体感应信号降解基因及其应用
CN111004737B (zh) * 2019-09-05 2021-12-24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微生物群体感应信号淬灭菌及其在病害防控中的应用
US20220304313A1 (en) * 2021-03-22 2022-09-29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Methods for degrading ahl signaling molecules or preventing plant disease caused thereby
CN113115795B (zh) * 2021-03-22 2021-10-22 华南农业大学 硝基还原假单胞菌HS-18在防治AHLs介导致病的病原菌中的应用
CN113502253B (zh) * 2021-08-30 2022-05-13 北京工商大学 硝基还原假单胞菌、菌剂以及它们的应用和降解乙醛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3716B (zh) * 2009-07-31 2011-05-11 华北电力大学 一株硝基还原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CN101926829B (zh) * 2010-08-10 2011-12-1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枯草芽孢杆菌降解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及作为抗菌剂的用途
US20140228312A1 (en) * 2011-10-03 2014-08-14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Antibiotic composition and its uses
CN102876613A (zh) * 2012-10-15 2013-01-16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以dsf为底物的降解菌的筛选方法
CN103525725B (zh) * 2013-09-25 2015-03-25 东北农业大学 一株丁香假单胞菌及其在番茄灰霉病防治中的应用
CN105543152B (zh) * 2016-02-24 2018-10-23 长治学院 一种恶臭假单胞菌及其在促进连香树生长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29978A (zh) 2018-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29978B (zh) 一种硝基还原假单胞菌及其在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中的应用
CN107893040B (zh) 一种微生物群体感应信号分子降解菌及其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CN108048351B (zh) 一株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降解菌及其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CN108148794B (zh) 一种广谱抑菌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DYr3.3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182159B (zh) 一种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淬灭菌及其在病害防控中的应用
CN107964516B (zh) 一种不动杆菌及其在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中的应用
CN108587947B (zh) 一株溶磷菌及其与dehp降解菌复合菌剂与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CN110713945B (zh) 一种烟碱拟杆菌及其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CN111004737B (zh) 一种微生物群体感应信号淬灭菌及其在病害防控中的应用
CN114717154B (zh) 多粘类芽孢杆菌yf在防治植物枯萎病中的应用
CN114410526A (zh) 一株地衣芽孢杆菌xnrb-3及其应用
CN109266574B (zh) 一种微生物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淬灭菌及其在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CN108739860B (zh) 一种微生物群体感应信号淬灭菌及其作为生防菌的应用
CN114107092B (zh) 一株降解邻苯二甲酸酯的植物内生菌戈登氏菌l191及其应用
CN107937315B (zh) 一种dsf群体感应信号降解菌及其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CN109306336B (zh) 以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s为靶标的病害防治菌株及其应用
CN102433272A (zh) 黄黄色杆菌dt8及其在降解环醚类化合物中的应用
CN108611294B (zh) 一种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淬灭菌及其应用
CN113980852B (zh) 一种协同降解苯腈类除草剂的微生物组合物及其生产的菌剂
CN115772482A (zh) 一株多功能贝莱斯芽孢杆菌、菌剂及其应用
CN109077066B (zh) 一种AHLs淬灭菌及其在防治依赖AHLs致病的病原菌中的应用
CN109042738B (zh) 一种不动杆菌及其在AHLs介导致病的致病菌防治中的应用
CN105255784B (zh) 茶叶叶围优势菌及其应用
CN114350565B (zh) 一株耐寒短杆菌多功能菌株及其应用
CN108441437A (zh) 一种复合菌剂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