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8514A -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离线式车站以及轨道交通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离线式车站以及轨道交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8514A
CN107618514A CN201710721764.3A CN201710721764A CN107618514A CN 107618514 A CN107618514 A CN 107618514A CN 201710721764 A CN201710721764 A CN 201710721764A CN 107618514 A CN107618514 A CN 1076185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platform
areas
rail
main orb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217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其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e Ji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e 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e Ji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e Jie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18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85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离线式车站,包括:站台、离线轨道,所述站台设置于轨道交通系统的主轨道之上和/或之下,所述离线轨道连接所述主轨道和所述站台,借助所述离线轨道,运行在所述轨道交通系统的载具可以在所述主轨道与所述站台之间移动;在所述站台上设置有与所述离线轨道连通的站台轨道,所述站台轨道包括连接在对应于不同主轨道的离线轨道之间的连接轨道,通过所述连接轨道和与之连接的离线轨道,载具可以在不同主轨道之间转换。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平面离线式车站占用土地资源、不利于换乘的缺陷。本申请同时提供了一种包括所述离线式车站的轨道交通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离线式车站以及轨道交通系统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08月22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610703407.X、申请名称为“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离线式车站以及轨道交通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离线式车站以及一种包括所述离线式车站的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在轨道交通系统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平面离线式车站,所谓平面离线式车站如图1所示,平面是指车站与交通主干道在一个平面上;离线是指车站不在交通主干道上,而是离主干道有不远的距离,车辆进入车站需要离开主干道。这种平面离线式车站有明显的缺陷:1)车站位于主干道的两侧,不论是车站还是连接车站和主干道的辅路都要占用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珍贵的今天,尤其是寸土寸金的城市繁华地段,土地资源的过多占用是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2)由于车站位于主干道的两侧,人们的换乘很不方便,如果要到主干道对面的车站需要通过过街天桥、地下通道或者到最近的过街路口先过街再去换乘,非常不方便。
传统的地铁车站通过乘客通道也可以实现让乘客透过车站直接转换方向,但需注意的是:地铁是在线式车站,在线式车站对比离线车站有很多不足,比如,在线车站当有车辆停靠时,后面的车辆是不能超越停靠车。
本申请要解决的问题是保持离线式车站优点的情况下,如何克服平面离线式车站占用土地资源、不利于换乘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离线式车站,克服了平面离线式车站位于主干道的两侧,过多占用土地资源以及乘客跨主干道换乘不方便的缺陷。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离线式车站,包括:站台、离线轨道;
所述站台设置于轨道交通系统的主轨道之上和/或之下;所述离线轨道连接所述主轨道和所述站台;
借助所述离线轨道,运行在所述轨道交通系统的载具可以在所述主轨道与所述站台之间移动;
在所述站台上设置有站台轨道;所述站台轨道与所述离线轨道连通;
所述站台轨道包括连接轨道;所述连接轨道连接在对应于不同主轨道的所述离线轨道之间;通过所述连接轨道和与之连接的所述离线轨道,所述载具可以在不同主轨道之间转换。
可选的,所述离线轨道包括进站轨道和出站轨道;所述进站轨道和所述出站轨道通过所述站台轨道彼此连通;
所述离线轨道连接所述主轨道和所述站台,包括:所述主轨道的站台上游侧通过所述进站轨道连接所述站台,以及所述站台通过所述出站轨道连接所述主轨道的站台下游侧;
所述借助所述离线轨道,运行在所述轨道交通系统的载具可以在所述主轨道与所述站台之间移动,包括:运行在所述主轨道的所述载具可以通过所述进站轨道进入所述站台,并通过所述出站轨道离开所述站台。
可选的,在所述站台设置有下客区和/或上客区;
在所述下客区,所述站台轨道形成由至少一条轨道组成的下客区轨道;所述载具经由所述离线轨道可以进入所述下客区轨道;
在所述上客区,所述站台轨道形成由至少一条轨道组成的上客区轨道;所述载具经由所述离线轨道可以离开所述上客区轨道。
可选的,所述的主轨道包括动力轨;所述动力轨是由轨道、车轮组、车架与动力装置结合形成的一体化结构。
可选的,在所述离线轨道采用顶轨或侧轨;相应的,在所述载具的顶部或侧部设置有变轨连接器;
所述变轨连接器与所述顶轨或侧轨相配合,可以实现所述载具从所述主轨道进入所述离线轨道的进站变轨,以及从所述离线轨道进入所述主轨道的出站变轨。
可选的,所述进站变轨包括:
需要进站的载具伸出变轨连接器,变轨连接器依据引轨进入顶轨或侧轨;
所述主轨道的动力轨上的固定装置解锁,所述载具从动力轨脱离,经顶轨或侧轨进入进站轨道;
驶入所述进站轨道的载具由设置在顶轨或侧轨与变轨连接器上的动力系统提供逐级减速,进入所述站台轨道。
可选的,所述出站变轨包括:
所述载具进入出站轨道,在所述出站轨道中逐渐加速到与动力轨同速;
所述载具从上方或侧方被安置于动力轨相应的车位,动力轨上的固定装置启动,将所述载具锁定;
所述载具与所述出站轨道的顶轨或侧轨脱离,收回变轨连接器。
可选的,在所述离线轨道采用底轨。
可选的,所述主轨道包括第一主轨道和第二主轨道;相应的,所述离线轨道包括第一进站轨道、第一出站轨道,以及第二进站轨道、第二出站轨道;
所述站台包括第一下客区、第一上客区、第二下客区、第二上客区;相应的,所述站台轨道包括第一下客区轨道、第一上客区轨道、第二下客区轨道、第二上客区轨道;
所述第一进站轨道通过相互串联的第一下客区轨道和第一上客区轨道与所述第一出站轨道相连通;
所述第二进站轨道通过相互串联的第二下客区轨道和第二上客区轨道与所述第二出站轨道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连接轨道包括快捷连接轨道;所述快捷连接轨道连接所述第一进站轨道与所述第二出站轨道,以及连接所述第二进站轨道与所述第一出站轨道;
通过所述快捷连接轨道和与之连接的离线轨道,所述载具可以在所述第一主轨道与所述第二主轨道间转换。
可选的,所述连接轨道包括普通连接轨道;所述普通连接轨道连接所述第一下客区轨道与所述第二上客区轨道,以及连接所述第二下客区轨道与所述第一上客区轨道;
通过所述普通连接轨道和与之连接的其他所述站台轨道以及离线轨道,所述载具可以在所述第一主轨道与所述第二主轨道间转换。
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上文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的离线式车站、从所述离线式车站下面穿过的主轨道、载具。
可选的,所述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远轨式离线车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所述离线式车站包括主轨道、位于所述主轨道之上的站台以及连接所述主轨道和所述站台的进站轨道和出站轨道。即所述离线式车站将平面离线式车站的两个站台合成一个且位于所述主轨道之上和/或之下,且进站轨道和出站轨道亦在所述主轨道之上,由于空间的合理应用可以显著减少车站的土地资源的占用。
其次,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主轨道包括第一主轨道和第二主轨道;相应的,所述离线轨道包括第一进站轨道、第一出站轨道,以及第二进站轨道、第二出站轨道;所述站台轨道包括第一下客区轨道、第一上客区轨道、第二下客区轨道、第二上客区轨道、快捷连接轨道、普通连接轨道;通过所述站台轨道,第一进站轨道不仅可以连接第一出站轨道,还可以与第二出站轨道相连接;第二进站轨道不仅可以连接第二出站轨道,还可以与第一出站轨道相连接,使站台不仅成为上下车的枢纽,而且能够直接通过站台以乘客或货物不下载具的方式变换载具行驶方向,自动实现路线变换,有效提高了整体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平面离线式车站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单主轨的离线式车站的俯视示意图;
图3a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站台在主轨之上的离线式车站的正视示意图;
图3b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站台在主轨之下的离线式车站的正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下客区轨道211的轨道布置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独立式小车厢的结构简图;
图6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轨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变轨连接器与顶轨的配合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变轨连接器与侧轨的配合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进站变轨的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出站变轨的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离线式车站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快捷连接轨道和第一普通连接轨道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载具通过第一普通连接轨道从第一主轨道转换到第二主轨道的流程图;
图14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载具通过第一快捷连接轨道从第一主轨道转换到第二主轨道的流程图;
图15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交通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下面的实施例用以说明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离线式车站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主轨的离线式车站的结构,图2是所述单主轨的离线式车站的俯视示意图,所述离线式车站的站台可以在主轨的上方,亦可以在主轨的下方,图3a是站台在主轨之上的离线式车站的正视示意图,图3b是站台在主轨之下的离线式车站的正视示意图,对于这两种布置型式,所述离线式车站的结构类似且工作原理相同,下面结合图2和图3a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2和图3a所示,所述单主轨的离线式车站包括站台50、离线轨道30、主轨道10、载具60以及站台轨道20。
在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是主轨道10仅包括第一主轨道11。站台50位于所述第一主轨道11的正上方,所述第一主轨道11从所述站台50下穿过。
所述离线轨道30连接所述第一主轨道11与所述站台50。所述离线轨道30包括第一进站轨道31和第一出站轨道32,所述第一进站轨道31与所述第一出站轨道32通过所述站台轨道20相连通。
如图2所示,在所述站台50的右边区域设置有第一下客区511,在所述站台的左边区域设置有第一上客区5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客区511与所述第一上客区512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的轨道交通系统中,所述载具60采用独立式小车厢,为了提高乘客上下车的效率,在所述第一下客区511和所述第一上客区512,分别设置了方便乘客上下车的第一下客区轨道211和第一上客区轨道2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客区轨道211和第一上客区轨道212构成了所述站台轨道20。
图4示出了所述第一下客区轨道211的轨道布置示意图,图中的椭圆代表所述载具60,在所述第一下客区511,所述第一下客区轨道211由多个并联的分支轨道构成,多个分支轨道的一端汇聚于所述第一进站轨道31,分支轨道的另外一端通向所述第一上客区轨道212(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上客区轨道212采取与所述第一下客区轨道211相同的结构,所述第一上客区轨道2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下客区轨道211相连,另外一端汇聚于所述第一出站轨道32。所述载具60可以在所述第一下客区轨道211停留,供旅客下车,在所述第一上客区轨道212停留,供旅客上车。当然,在某些特殊场合下,所述第一下客区511与所述第一上客区512合并,所述第一下客区轨道211与所述第一上客区轨道212共用为旅客提供上下车服务。
图2中所述第一主轨道11的箭头方向就是运行在第一主轨道11上的所述载具60前进的方向,在所述站台50的右侧为所述第一主轨道11的上游侧;在所述站台50的左侧为所述第一主轨道11的下游侧。
从起点A,所述第一进站轨道31连接所述第一主轨道11的上游侧与所述站台50;所述第一出站轨道32连接所述第一主轨道11的下游侧与所述站台50,并结束于B。从A到B,所述第一主轨道11与所述离线轨道30并联,不需要进入所述站台50的载具60可以直接从所述第一主轨道11通过,需要进入所述站台50的载具60则通过所述第一进站轨道31进入所述站台50。所述载具60亦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出站轨道32离开所述站台50。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载具60是独立式小车厢600,一个独立式小车厢600仅能容纳一名或者数名乘客。图5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独立式小车厢的结构简图。如图5所示,所述独立式小车厢包括厢体601和位于所述厢体601之上的变轨连接器602,位于所述厢体601之内的乘员座椅603。所述变轨连接器602可以向上伸出以及向下缩回。
在所述主轨道10为动力轨,所述动力轨是由轨道、车轮组、车架与动力装置结合形成的一体化结构,其前后车架间有连接装置,彼此串联,覆盖住整条轨道。整个轨道呈闭合状循环运行,其持续保持匀速运行,避免了传统轨道交通每到一站必须刹车、启动的高耗能模式,也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故障率。
当然,动力轨只是所述主轨道10的一种具体应用,除了动力轨,所述主轨道10也可以采用与地铁、火车轨道类似的普通轨道。
图6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动力轨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所述动力轨包括轨道100、车轮组101、车架102、前后连接装置103、直线电机初级感应板105A、直线电机次级感应板105B。
所述动力轨做持续匀速循环运动,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搭载于动力轨上的相应车位,在所述动力轨带动下匀速向前。
在离线轨道上设置有顶轨,当独立式小车厢600需要进站时,所述变轨连接器602与第一进站轨道31的顶轨相配合,可以实现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从所述第一主轨道11进入所述第一进站轨道31的进站变轨。
图7示出了所述变轨连接器与顶轨的配合示意图,在图7中,所述第一进站轨道31的顶轨的标号是312。
图9是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进站变轨的流程图,下面结合图7和图9介绍独立式小车厢600从所述第一主轨道11进入所述第一进站轨道31的进站变轨步骤。
所述进站变轨的步骤包括:
S101,需要进站的独立式小车厢600伸出变轨连接器602,变轨连接器602依据引轨进入顶轨312。
根据预先的设定,在进入第一进站轨道31之前,需要进站的独立式小车厢600就要伸出变轨连接器602,准备进站;不需要进站的独立式小车厢600的变轨连接器602保持不变。在所述顶轨的引轨(图中未示出)的导向作用下,变轨连接器602与顶轨312结合,这时,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尚未脱离动力轨,所述第一主轨道11的动力轨与所述顶轨312共同起作用,动力轨上的固定装置处于半解锁状态。
S103,所述第一主轨道11的动力轨上的固定装置完全解锁,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从所述动力轨脱离,经所述顶轨312进入第一进站轨道31;
在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的变轨连接器602与所述顶轨312可靠结合后,所述第一主轨道11的动力轨上的固定装置(图中未示出)完全解锁,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在所述顶轨312的牵引下脱离所述动力轨,完全进入第一进站轨道31。
S105,驶入所述第一进站轨道的独立式小车厢600由设置在顶轨312与变轨连接器602上的动力系统提供逐级减速,进入所述站台轨道,完成所述进站变轨。
在所述第一进站轨道31运行的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逐级减速,最后停靠在所述第一下客区511的下客区轨道211,完成整个进站变轨。上述逐级减速的控制是由设置在顶轨312与变轨连接器602上的动力系统(图中未示出)完成的。
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停靠在第一下客区511后,乘客下车,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继续前行进入第一上客区512,乘客上车,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准备出站。
当独立式小车厢600需要出站时,所述变轨连接器602与第一出站轨道32的顶轨相配合,可以实现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从所述第一出站轨道32进入所述第一主轨道11的出站变轨。
图10是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出站变轨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所述出站变轨的步骤包括:
S201,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进入所述第一出站轨道32,在所述第一出站轨道32中逐渐加速到与动力轨同速。
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在所述第一出站轨道32的顶轨的导引下前行,设置在顶轨与变轨连接器602上的动力系统(图中未示出)为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提供动力使之逐渐加速到与所述第一主轨道11的动力轨同速。
S203,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从上方被安置于动力轨相应的车位,动力轨上的固定装置启动,将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锁定。
当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位于所述动力轨的上方时,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在所述变轨连接器602的控制下被放置在所述动力轨相应的车位上,所述动力轨上的固定装置(图中未示出)启动,将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锁定。此时,所述第一主轨道11的动力轨与所述第一出站轨道32的顶轨共同起作用。
S205,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与所述第一出站轨道32的顶轨脱离,收回变轨连接器,完成所述出站变轨。
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被锁定在动力轨上后,脱离所述第一出站轨道32上的顶轨,然后收回所述变轨连接器602,完成所述出站变轨。
在第一实施例中,离线轨道采用顶轨,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离线轨道也可以采用侧轨,相应的,所述载具上的变轨连接器也可以设置在侧面,与所述离线轨道的侧轨配合,完成进站变轨和出站变轨。
图8示出了所述变轨连接器与侧轨的配合示意图,在图8中,所述侧轨的标号是312S。
当然,所述离线轨道也可以采用底轨,所述底轨与普通的轨道交通的底轨相同,相应的,所述主轨道亦采用普通底轨,所述载具采用与普通底轨相配的车轮,从所述主轨道进入所述离线轨道可以采用普通的平面轨道的转换方式进行。
上文对主轨道是单轨的离线式车站进行了介绍,在实际应用中,主轨道多采用双轨,主轨道为双轨的离线式车站除了具有主轨道为单轨的离线式车站的特征外,还具有其它一些特征,下面的实施例将要介绍主轨道为双轨的离线式车站。
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轨主轨道的离线式车站,图11是所述离线式车站的示意图的俯视图。主轨道包括第一主轨道和第二主轨道,对于第一主轨道来说,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结构仍然采用相同的标号。
如图11所示,所述离线式车站包括离线轨道30(参见图3a)、站台50和站台轨道20(参见图3a);所述站台50位于主轨道的上方。
所述主轨道包括第一主轨道11和第二主轨道12。
所述离线轨道30包括第一进站轨道31、第一出站轨道32、第二进站轨道41和第二出站轨道42。所述第一进站轨道31和所述第二进站轨道41组成进站轨道,所述第一出站轨道32和所述第二出站轨道42组成出站轨道。
所述站台50包括第一下客区511、第一上客区512、第二下客区521和第二上客区522。所述第一下客区511和所述第一上客区512相连,所述第二下客区521和第二上客区522相连。
所述站台轨道20包括位于第一下客区511的第一下客区轨道211、位于第一上客区512的第一上客区轨道212、位于第二下客区521的第二下客区轨道221、位于第二上客区522的第二上客区轨道222。
所述第一进站轨道31通过相互串联的第一下客区轨道211和第一上客区轨道212与所述第一出站轨道32相连通;所述第二进站轨道41通过相互串联的第二下客区轨道221和第二上客区轨道222与所述第二出站轨道42相连通。
所述站台轨道20还包括快捷连接轨道和普通连接轨道;所述快捷连接轨道包括第一快捷连接轨道251、第二快捷连接轨道252;所述普通连接轨道包括第一普通连接轨道261、第二普通连接轨道262。
所述第一内环连接轨251用以连接所述第一进站轨道31与所述第二出站轨道42;所述第二快捷连接轨道252用以连接所述第一出站轨道32与所述第二进站轨道41;所述第一普通连接轨道261用以所述第一下客区轨道211与所述第二上客区222轨道;所述第二普通连接轨道262连接所述第二下客区轨道221与所述第一上客区212轨道。
在主轨道和离线轨道上运行有载具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载具60是独立式小车厢600。
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从所述第二主轨道12进入所述第二进站轨道41的进站变轨,以及从所述第二出站轨道42进入所述第二主轨道12的出站变轨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完全相同,这里不再赘述。下面重点介绍如何通过所述第一快捷连接轨道251和所述第一普通连接轨道261实现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从所述第一主轨道11转换到所述第二主轨道12的过程。
图1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快捷连接轨道251和第一普通连接轨道261的示意图,在图中,所述第一普通连接轨道261用于有乘客上下车的情况,所述第一快捷连接轨道251用于没有乘客上下车的情况。图中a1、a2、a3、a4、a5、a6代表所述独立小车厢600。
图1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载具通过第一普通连接轨道从第一主轨道转换到第二主轨道的流程图,下面结合图11和图12详细介绍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通过所述第一普通连接轨道261从所述第一主轨道11转换到所述第二主轨道12的步骤:
S301,在所述第一主轨道11运行的需要进站的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伸出变轨连接器602,通过进站变轨进入所述第一进站轨道31。
由于该步骤同第一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S303,进入所述第一进站轨道31内的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由设置在顶轨312与变轨连接器602上的动力系统提供逐级减速,进入所述第一下客区轨道211,乘客下车。
S305,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沿所述顶轨312穿过所述第一普通连接轨道261进入所述第二上客区轨道222,乘客上车。
在所述顶轨312的导引下,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首先进入所述第一普通连接轨道261,完成换向,然后进入所述第二上客区轨道222,乘客上车。
S307,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进入第二出站轨道42,通过出站变轨,从所述第二出站轨道42进入所述第二主轨道12。
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首先进入第二出站轨道42,然后通过出站变轨,从所述第二出站轨道42进入所述第二主轨道12,完成从所述第一主轨道11到所述第二主轨道12的转换。
对于没有乘客上下车的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为了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不需要在所述上客区和所述下客区停留,为此,设置了第一快捷连接轨道251。
图14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载具通过第一快捷连接轨道从第一主轨道11转换到第二主轨道12的流程图,如图所示,其步骤可以描述如下:
S401,在所述第一主轨道11运行的需要进站的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伸出变轨连接器602,通过进站变轨进入所述第一进站轨道31。
S403,进入所述第一进站轨道31内的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穿过所述第一快捷连接轨道251进入所述第二出站轨道42。
由于不需要乘客上下车,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不会进入所述第一下客区511和所述第二上客区522,只是通过所述第一快捷连接轨道251完成换向。
S405,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通过出站变轨,从所述第二出站轨道42进入所述第二主轨道12。
完成换向的所述独立式小车厢600通过出站变轨,从所述第二出站轨道42进入所述第二主轨道12,完成从所述第一主轨道11到所述第二主轨道12的转换。
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介绍了两种最基本的离线式车站的型式,所述站台均采用双层结构,底层供主轨道穿过,在实际实施中,所述站台也可以采用三层结构,底层供主轨道穿过,中层为进站站台,上层为出站站台,用以连接进站轨道和出站轨道的快捷连接轨道,连接下客区轨道和上客区轨道的普通连接轨道在中层和上层之间立体穿行,中层进站站台的空车也可以立体调配到上层出站站台使用,使土地的利用率更高;或者,采取另外一种型式也是可行的:底层供主轨道穿过,将第一下客区和第二上客区设置在中层,将第二下客区和第一上客区设置在上层;甚至,为了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也可以将第一下客区、第一上客区、第二下客区、第二上客区分设在不同层。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轨道11和所述第二主轨道12平行,它们可以布置在同一平面上,对于所述第一主轨道11和所述第二主轨道12在所述离线式站台交叉的情况下,所述离线式站台可以采取3层以上(含3层)的多层结构,即第一层供所述第一主轨道11穿过,第二层供所述第二主轨道12穿过,上面的站台供离线轨道和乘客上下车使用。
上面主要介绍了站台在主轨道之上的离线式车站,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对于站台位在主轨道之下,或者在主轨道之上和之下都有站台的离线式车站也完全适用,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系统,所述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主轨道、载具和至少一个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离线式车站。
图15是所述轨道交通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所述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主轨道10、离线式车站KD1和KD2、远轨式离线车站YG1和YG2。
所述离线式车站KD1和KD2与第二实施例中的离线式车站相同。
所述远轨式离线车站YG1和YG2亦是一种离线式车站,只是离线线路比较长,车站远离主轨道10,如通到某住宅小区的轨道交通,主轨道由于经济和环境因素不能通过住宅小区,可以通过离线的形式在住宅小区建所述远轨式离线车站,所述远轨式离线车站必定位于主轨道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了如第二实施例中的离线式车站,那么住在所述远轨式离线车站YG1附近的居民如果需要乘坐对面方向的线路,在图中,是从左到右的方向,就不需要到所述远轨式离线车站YG2去乘坐,而是在所述远轨式离线车站YG1上车,通过所述离线式车站KD2完成方向的转换。
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离线式车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站台、离线轨道;
所述站台设置于轨道交通系统的主轨道之上和/或之下;所述离线轨道连接所述主轨道和所述站台;
借助所述离线轨道,运行在所述轨道交通系统的载具可以在所述主轨道与所述站台之间移动;
在所述站台上设置有站台轨道;所述站台轨道与所述离线轨道连通;
所述站台轨道包括连接轨道;所述连接轨道连接在对应于不同主轨道的所述离线轨道之间;通过所述连接轨道和与之连接的所述离线轨道,所述载具可以在不同主轨道之间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线式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离线轨道包括进站轨道和出站轨道;所述进站轨道和所述出站轨道通过所述站台轨道彼此连通;
所述离线轨道连接所述主轨道和所述站台,包括:所述主轨道的站台上游侧通过所述进站轨道连接所述站台,以及所述站台通过所述出站轨道连接所述主轨道的站台下游侧;
所述借助所述离线轨道,运行在所述轨道交通系统的载具可以在所述主轨道与所述站台之间移动,包括:运行在所述主轨道的所述载具可以通过所述进站轨道进入所述站台,并通过所述出站轨道离开所述站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线式车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站台设置有下客区和/或上客区;
在所述下客区,所述站台轨道形成由至少一条轨道组成的下客区轨道;所述载具经由所述离线轨道可以进入所述下客区轨道;
在所述上客区,所述站台轨道形成由至少一条轨道组成的上客区轨道;所述载具经由所述离线轨道可以离开所述上客区轨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线式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轨道包括动力轨;所述动力轨是由轨道、车轮组、车架与动力装置结合形成的一体化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线式车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离线轨道采用顶轨或侧轨;相应的,在所述载具的顶部或侧部设置有变轨连接器;
所述变轨连接器与所述顶轨或侧轨相配合,可以实现所述载具从所述主轨道进入所述离线轨道的进站变轨,以及从所述离线轨道进入所述主轨道的出站变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线式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站变轨包括:
需要进站的载具伸出变轨连接器,变轨连接器依据引轨进入顶轨或侧轨;
所述主轨道的动力轨上的固定装置解锁,所述载具从动力轨脱离,经顶轨或侧轨进入进站轨道;
驶入所述进站轨道的载具由设置在顶轨或侧轨与变轨连接器上的动力系统提供逐级减速,进入所述站台轨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线式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站变轨包括:
所述载具进入出站轨道,在所述出站轨道中逐渐加速到与动力轨同速;
所述载具从上方或侧方被安置于动力轨相应的车位,动力轨上的固定装置启动,将所述载具锁定;
所述载具与所述出站轨道的顶轨或侧轨脱离,收回变轨连接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线式车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离线轨道采用底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线式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轨道包括第一主轨道和第二主轨道;相应的,所述离线轨道包括第一进站轨道、第一出站轨道,以及第二进站轨道、第二出站轨道;
所述站台包括第一下客区、第一上客区、第二下客区、第二上客区;相应的,所述站台轨道包括第一下客区轨道、第一上客区轨道、第二下客区轨道、第二上客区轨道;
所述第一进站轨道通过相互串联的第一下客区轨道和第一上客区轨道与所述第一出站轨道相连通;
所述第二进站轨道通过相互串联的第二下客区轨道和第二上客区轨道与所述第二出站轨道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线式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轨道包括快捷连接轨道;所述快捷连接轨道连接所述第一进站轨道与所述第二出站轨道,以及连接所述第二进站轨道与所述第一出站轨道;
通过所述快捷连接轨道和与之连接的离线轨道,所述载具可以在所述第一主轨道与所述第二主轨道间转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线式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轨道包括普通连接轨道;所述普通连接轨道连接所述第一下客区轨道与所述第二上客区轨道,以及连接所述第二下客区轨道与所述第一上客区轨道;
通过所述普通连接轨道和与之连接的其他所述站台轨道以及离线轨道,所述载具可以在所述第一主轨道与所述第二主轨道间转换。
12.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满足权利要求1-11至少一项的离线式车站、从所述离线式车站下面穿过的主轨道、载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远轨式离线车站。
CN201710721764.3A 2016-08-22 2017-08-22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离线式车站以及轨道交通系统 Pending CN1076185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03407X 2016-08-22
CN201610703407 2016-08-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8514A true CN107618514A (zh) 2018-01-23

Family

ID=61088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21764.3A Pending CN107618514A (zh) 2016-08-22 2017-08-22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离线式车站以及轨道交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18514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3008A (zh) * 2018-04-04 2018-08-21 中唐空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运能空铁轨道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8501960A (zh) * 2018-04-04 2018-09-07 中唐空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空铁轨道系统及空铁运行方法
CN110223399A (zh) * 2019-06-12 2019-09-10 吉林大学 基于车联网的智能高效轨道交通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550053A (zh) * 2018-05-30 2019-12-10 上海地捷科技有限公司 分合式车辆的一种分合、存取的系统与方法
CN114312893A (zh) * 2021-12-24 2022-04-12 侯建昌 一种列车变轨泊车系统
WO2023174192A1 (zh) * 2022-03-13 2023-09-21 王哲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和乘降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6994A (en) * 1972-07-05 1976-05-18 Barry Leonard D Container overhead transfer and storage system
CN1176907A (zh) * 1996-09-16 1998-03-25 黄金富 火车编组站的自动化系统和方法
JP2000515597A (ja) * 1996-08-02 2000-11-21 エムファウペー フェアズーク―ウント プラーヌングスゲゼルシャフト フュア マグネートバーンジュステーメ エムベーハー 走行路を把持し軌道案内される車両用の転換連結装置
EP1613813A2 (en) * 2003-04-10 2006-01-11 Advanced Transport Systems Limited Station design
CN104015731A (zh) * 2014-05-30 2014-09-03 赵毅 大运能直达轨交系统
CN105109494A (zh) * 2015-09-30 2015-12-02 于秀月 一种铁路运输系统及其运输方案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6994A (en) * 1972-07-05 1976-05-18 Barry Leonard D Container overhead transfer and storage system
JP2000515597A (ja) * 1996-08-02 2000-11-21 エムファウペー フェアズーク―ウント プラーヌングスゲゼルシャフト フュア マグネートバーンジュステーメ エムベーハー 走行路を把持し軌道案内される車両用の転換連結装置
CN1176907A (zh) * 1996-09-16 1998-03-25 黄金富 火车编组站的自动化系统和方法
EP1613813A2 (en) * 2003-04-10 2006-01-11 Advanced Transport Systems Limited Station design
CN104015731A (zh) * 2014-05-30 2014-09-03 赵毅 大运能直达轨交系统
CN104908753A (zh) * 2014-05-30 2015-09-16 赵毅 大运能直达轨交系统
CN104908753B (zh) * 2014-05-30 2017-12-26 赵毅 大运能直达轨交系统
CN105109494A (zh) * 2015-09-30 2015-12-02 于秀月 一种铁路运输系统及其运输方案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3008A (zh) * 2018-04-04 2018-08-21 中唐空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运能空铁轨道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8501960A (zh) * 2018-04-04 2018-09-07 中唐空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空铁轨道系统及空铁运行方法
CN108423008B (zh) * 2018-04-04 2024-03-29 中唐空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运能空铁轨道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0550053A (zh) * 2018-05-30 2019-12-10 上海地捷科技有限公司 分合式车辆的一种分合、存取的系统与方法
CN110223399A (zh) * 2019-06-12 2019-09-10 吉林大学 基于车联网的智能高效轨道交通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23399B (zh) * 2019-06-12 2022-02-18 吉林大学 基于车联网的智能高效轨道交通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312893A (zh) * 2021-12-24 2022-04-12 侯建昌 一种列车变轨泊车系统
WO2023174192A1 (zh) * 2022-03-13 2023-09-21 王哲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和乘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18514A (zh)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离线式车站以及轨道交通系统
CN104908753B (zh) 大运能直达轨交系统
CN101992782A (zh) 城市无人驾驶电动有轨出租车交通系统
CN1102119C (zh) 利用进路预定方式与支线停车方式的小型高速运送系统
CN206749800U (zh) 一种带升降梯式轿箱组合空中巴士系统
CN106585643A (zh) 流动火车站、与其配套的轨道网络及二者的组合系统
CN105292132A (zh) 对接式轨道交通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1480954A (zh) 采用流动车站系统沿途不停站的高速铁路系统
CN102002900B (zh) 一种快速公交系统
CN101537843A (zh) 具有可移动平台和踏板的轨道车辆
CN107600077A (zh) 悬挂式智能立体轨道交通系统及方法
WO2019072152A1 (zh) 一种轻型空轨交通运载系统
WO2019052416A1 (zh) 一种智能轨道交通系统
CN103465912A (zh) 恒速环绕传输系统
CN101722955A (zh) 列车过站不停系统的多项相关设备
CN103241246A (zh) 一种城市有轨公共交通运输系统
CN107738652A (zh) 一种智能无停上下客系统
US20020134277A1 (en) Bullet train which permits passenger loading and unloading without stopping
CN105015553A (zh) 一种铁路列车连续运行方法及其铁路列车和铁路设施
JPH07503681A (ja) 輸送装置
CN106218646A (zh) 不停车移动上下火车的方法及方法采用的移动站台车
CN104859664A (zh) 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系统
CN202439691U (zh) 一种城市有轨公共交通运输系统
WO2018107912A1 (zh) 一种不需要停车的车辆上下客系统及其方法
CN103481894A (zh) 恒速环绕传输系统的列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