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8146A - 线束 - Google Patents

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8146A
CN107618146A CN201710581448.0A CN201710581448A CN107618146A CN 107618146 A CN107618146 A CN 107618146A CN 201710581448 A CN201710581448 A CN 201710581448A CN 107618146 A CN107618146 A CN 1076181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wire
loading end
buried body
wire
wire har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814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8146B (zh
Inventor
牧野公利
齐本哲朗
涩谷明仁
杉山雅章
山本圣享
杵塚健二
松浦进也
铃木康弘
森隆史
土屋豪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618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8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8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81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线束,包括保持电线的电线埋入体,并且能够容易切断被电线埋入体保持的电线。线束(100)包括:电线埋入体(13),由树脂材料构成,具有承载面(29)和与承载面(29)相邻的一对侧面(31a)、(31b),该一对电线贯通侧面(31a)、(31b)的至少一个是平坦;以及电线(11),在沿着承载面(29)的方向从电线埋入体(13)的一个电线贯通侧面(31a)贯通到另一个电线贯通侧面(31b)。各电线(11)以相对于与平坦的电线贯通侧面(31a)垂直的方向朝向远离承载面(29)的方向倾斜的角度,从电线贯通侧面(31a)突出。

Description

线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束。
背景技术
提出了在线束中在通常时保持电线,在异常时能够切断联锁电路等的电线的电线保持构造。在这种电线保持构造中,为了在切断时电线彼此不会因接触而引起短路,在电线间设置有间隙。
另一方面,作为能应用到所述电线保持构造的技术,已知利用密封树脂部(电线埋入体)对电线束的外周进行铸模的线束的布线构造(参照专利文献1等)。
该线束的布线构造的电线埋入体能够起到用于切断所述电线的电线保持构造的作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72412号公报
可是,在所述的基于电线埋入体的电线保持构造中,细电线能够比较容易利用剪断加工(剪刀那样地切断)来切断。另一方面,即使是细的电线,也难以同时切断多条。例如,有时利用在附近运行的其他零件将从电线埋入体具有间隔地突出的多个电线切断。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电线被电线埋入体和运行零件(剪断部件)的间隙切断,因此,有时成为不是像普通的剪刀那样易于切断的状态。在该情况下,电线被压坏,同时进入到电线埋入体和操作件的间隙,难以切断,数条裸线有可能相连并残留。异常时切断用的线束如果发生这样的切削残留,那么在异常时会产生不能快速地使得用电设备等成为非通电状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该线束包括保持电线的电线埋入体,并且能够容易切断被电线埋入体保持的电线。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目的由下述构成达到。
(1)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线埋入体,由树脂材料构成,具有承载面和与所述承载面相邻的一对电线贯通侧面,该一对电线贯通侧面的至少一个是平坦的;以及电线,在沿着所述承载面的方向,从所述电线埋入体的一个所述电线贯通侧面贯通到另一个所述电线贯通侧面,其中,所述电线以相对于与所述平坦的电线贯通侧面垂直的方向朝向远离所述承载面的方向倾斜的角度,从所述平坦的电线贯通侧面突出。
根据上述(1)的构成的线束,会在从平坦的电线贯通侧面突出的电线产生剪切角,从而只需将剪断部件沿着平坦的电线贯通侧面移动,就能够容易剪断电线。另外,在电线为多个的情况下,由于各电线在剪断后也被电线埋入体保持,因此,相邻的电线彼此不会因接触而引起短路。进一步,由于在制造时,通将电线倾斜放置到成型模具,从而只是在电线埋入体的电线贯通形状产生角度,因此,不会影响制作容易度。
(2)所述(1)的构成的线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线在沿着所述承载面的方向具有间隙地平行并列。
根据上述(2)的构成的线束,由于在切断了多个电线时相邻的电线具有间隙地分开,因此,电线彼此不易因接触而进一步引起短路。
(3)所述(2)的构成的线束,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平坦的电线贯通侧面突出的多个所述电线在并列方向排列为交替接近所述承载面的交错状。
根据上述(3)的构成的线束,由于一次与剪断部件触碰的电线的数量减半,因此,容易切断电线。另外,切断的电线不会与相邻的电线发生短路,但由于不仅在并列方向,而且在高度方向也偏离,因此,进一步确保与相邻的电线的距离,电线彼此更不易短路。另外,电线彼此更不易短路,从而也能够减小电线的间隙,抑制电线埋入体的电线并列方向的距离。
(4)所述(1)~(3)的任意1个构成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是平坦的。
根据上述(4)的构成的线束,能够利用电线埋入体的平坦的承载面,稳定地支持在电线切断时产生的反作用力。由此,在电线切断时能够使剪断力可靠地作用在电线,不易产生电线的切削残留。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线束,包括保持电线的电线埋入体,并且能够容易切断被电线埋入体保持的电线。
以上,简要说明了本发明。进一步,通过参照附图并通读下面说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记作“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细节进一步明确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在电线组设置有电线埋入体的线束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3是在将电线交错排列的电线组设置有电线埋入体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线束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4是低压注射成型机的立体图。
图5是在电线组设置有电线埋入体的线束的主要部分平面图。
图6是以图5的A-A截面观察电线的切断过程的动作说明图。
图7是表示将电线交错排列的电线组的切断过程的动作说明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电线
13…电线埋入体
29…承载面
31a、31b…电线贯通侧面
100…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的分解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100如图1所示,具有电线埋入体13、电线11。该电线埋入体13为构成电线保持构造的主要部件。另外,例举电线组15来说明线束100的电线11。电线组15的多个电线11在径向并列为至少一列。“至少一列”是指也可以多列配置为多级状。但是,在该情况下,各级的电线组彼此分开地配置。
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00中,电线埋入体13形成于中间部并被布线在车辆中。电线埋入体13的外周形状部25在主视时为梯形,电线组15在延伸方向的任意位置的截面形状形成为相同。当然,电线埋入体13的外周形状部不限于此,可以采用各种形状。
与电线组15的一端连接的连接器27与未图示的电子设备的例如联锁电路连接。
图2是在电线组15设置有电线埋入体13的线束100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电线埋入体13由树脂材料构成。树脂材料可以适当使用硬质树脂材料。电线埋入体13包围电线组15的延伸方向的一部分并一体铸模成型。换言之,线束100的电线组15的延伸方向一部分被埋入(嵌入成型)到该电线埋入体13。
相邻的电线11可以彼此略微分开,也可以接触。如果略微分开,则在切断多个电线11时,能够使电线11彼此不易因接触而进一步引起短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束100中相邻的电线11彼此具有间隙并略微分开。
本实施方式的电线埋入体13具有梯形的外周形状部25。所以,如果在与电线组15的延伸方向垂直的面切断,那么电线埋入体13会成为截面梯形。电线埋入体13的截面梯形的底边侧的成为承载面29。在本实施方式中,承载面29由平坦的面形成。当然,电线埋入体的外周形状部不限于梯形,可以采用矩形等各种形状。
电线埋入体13的夹着承载面29的一对对置的电线贯通侧面31a、31b的至少一个侧面31a是平坦的。电线组15从一个电线贯通侧面31a向另一个电线贯通侧面31b将电线埋入体13贯通。
在电线埋入体13中,电线组15的多个电线11在沿着承载面29的方向具有间隙地平行并列。该电线组15的各电线11以相对于与平坦的电线贯通侧面31a垂直的方向朝向远离承载面29的方向倾斜的角度,从电线贯通侧面31a突出。所以,电线组15在相反侧的电线贯通侧面31b随着突出而向接近承载面29的方向倾斜。
在上述的线束100的电线埋入体13的附近设置有剪断部件即操作件33(参照图6)。操作件33在车辆异常时,能够沿着电线埋入体13的外侧的电线贯通侧面31a进行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件33从电线埋入体13的承载面29的相反侧,在接近承载面29的方向沿着电线贯通侧面31a移动。在该电线贯通侧面31a中,电线组15随着突出而向远离承载面29的方向倾斜。操作件33沿着电线贯通侧面31a的平坦面移动,从而利用剪断将从电线贯通侧面31a突出的电线组15切断。
图3是在将电线11交错排列的电线组15A设置有电线埋入体即电线埋入体13A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线束100A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作为其变形例,所述线束100在电线埋入体13的电线贯通侧面31a、31b,能够将各电线11交错排列。将电线11交错排列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线束100A的从电线埋入体13A的平坦的电线贯通侧面31a、31b分别突出的多个电线11在并列方向交替地接近承载面29。
图4是低压注射成型机35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埋入体13的成型使用低压注射成型机35。低压注射成型机35能够在电线组15的中途位置将电线埋入体13一体铸模成型。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的电线埋入体13的成型当然可以使用通常的注射成型机。低压注射成型机35是没有电动机等的外部动力,作业员一个人也能操作的成型机。低压注射成型机35包括成型模具37、未图示的合模装置、向成型模具37加压注入熔融树脂的低压射出装置39。
低压射出装置39具有:设置有将合成树脂等加热并熔融的加热器的加热筒41;从未图示的喷嘴射出加热筒内的熔融树脂的柱塞43;使柱塞43前进的射出缸45;驱动射出缸45的手柄47;将加热筒41的加热温度保持在期望温度的温调器49,它们被竖直设置在基座51的装置支柱53支持。
本实施方式的低压注射成型机35在1次注射成型中能够成型的树脂的量最大为10g左右,且使用气缸或者链节等即使用手动也能够对成型模具37进行合模。低压射出装置39也可以构成为利用电动机、空气等外部动力来驱动射出缸45。更具体而言,作为低压注射成型机35,例如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10-260297号公报、日本特开2012-30429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13-103492号公报等公开的已知的“注射成型装置”。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型模具37配置在基座51。成型模具37的上模55与下模57用在沿着电线组15的延伸方向的外侧两端部分形成的模面贴合件59夹着电线组15,从而围成能将电线埋入体13进行成型的空间(腔室61)。
即,上模55和下模57具有上模分割面63和下模分割面65。在上模分割面63和下模分割面65设置有上侧线束容纳部67和下侧线束容纳部69。成型模具37在将上模55和下模57合模时,会在内部围出中空的腔室61。上侧线束容纳部67包括该腔室61的上侧部分、和模面贴合件59。下侧线束容纳部69包括该腔室61的下侧部分、模面贴合件59。模面贴合件59在沿着一列电线组15的延伸方向的腔室61的外侧两端部分,夹着一列电线组15的外周。在本实施方式中,模面贴合件59的夹着电线组15的面由平坦的面形成。
下模57的模面贴合件59具有能容纳一列电线组15的一对凹状部71a、71b。一对凹状部71a、71b距离下模分割面65的深度不同。上模55的一对模面贴合件59中的一者(图中为右方)在与上模分割面63相同面上形成为平板状。上模55的另一个(图中,左方)模面贴合件59与上模分割面63相比,被形成为垂下的平板状。
成型模具37在下模57的模面贴合件59的凹状部71a、71b内容纳有一列电线组15的状态下,将上模55和下模57合模。仅在下模57设置有凹状部71a、71b的成型模具37中,电线组15容易配置在下侧线束容纳部69,合模时不易发生电线咬入。
电线组15在延伸方向的两个部位被上模55和下模57的模面贴合件59夹着。夹着该电线组15的两对模面贴合件59被形成为在电线组15的延伸方向的两个部位,距离基座51的高度不同(图中右方高,图中左方低),电线组15相对于电线埋入体13的承载面29倾斜地成型。
接下来,说明上述构成的作用。
图5是在电线组15设置有电线埋入体13的线束100的主要部分平面图;图6是以图5的A-A截面观察电线11的切断过程的动作说明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100随着电线埋入体13和连接器27而布线于车辆。在电线埋入体13的附近配置有操作件33。操作件33在车辆异常时,沿着电线埋入体13的电线贯通侧面31a,从承载面29的相反侧向承载面29移动。从该操作件33所移动的电线贯通侧面31a突出的电线组15随着突出,而向远离承载面29的方向倾斜。
所以,如图6(a)、(b)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100会在从平坦的电线贯通侧面31a突出的电线11产生剪切角。由此,线束100只需将操作件33沿着平坦的电线贯通侧面31a移动,就能够容易地剪断电线11。
另外,在电线11为多个的情况(即,本实施方式的电线组15的情况)下,由于各电线11在剪断后也被电线埋入体13保持,因此,相邻的电线11不会彼此接触而引起短路。进一步,线束100由于在制造时,将电线11倾斜放置到成型模具37,从而仅会在电线埋入体13的电线贯通形状产生角度,因此,不会影响制作容易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100在切断了多个电线11时,由于在电线组15中相邻的电线11具有间隙地略微分开,因此,电线11彼此不易接触而进一步引起短路。
图7(a)、(b)所示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线束100A中,由于电线11在电线贯通侧面31a、31b交错配置,因此,电线组15A实际上沿着操作件33的移动方向成为2段。其结果是,在线束100A中,一次与操作件33触碰的电线11的数量减半。由此,线束100A的电线11更容易被断开。
另外,线束100A的已被切断的电线11不仅在并列方向,在高度方向也偏离,因此,进一步与确保相邻的电线11的距离,电线11彼此更不易短路。
进一步,线束100A的电线11彼此更不易短路,从而能够减小电线11在并列方向的间隙。由此,线束100A也能够抑制电线埋入体13A的电线11并列方向的距离W。
进一步,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00和线束100A能够利用电线埋入体13、13A的平坦的承载面29,稳定地支持在电线切断时产生的反作用力。由此,线束100和线束100A在电线切断时能够使剪断力可靠地作用在电线11,能够不易产生电线11的切削残留。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剪断部件是操作件33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构成不限于剪断部件是操作件。剪断部件只要是平板状的冲床、单刃等能从上方沿着平坦的电线贯通侧面移动,那么也能取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另外,以本发明的电线埋入体仅是为了易于剪断而设置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兼作用于止水的截流部的构成;构成电线被一体铸模成型的夹持件、电线保护部件等各种产品的一部分。
所以,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100、100A,包括保持电线11的电线埋入体13、13A,并且能够容易切断被电线埋入体13、13A保持的电线11。
此处,以下分别简洁总结上述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线束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并列记。
[1]一种线束(100、100A),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线埋入体(13、13A),由树脂材料构成,具有承载面(29)和与所述承载面相邻的一对侧面(31a、31b),该一对电线贯通侧面(31a、31b)的至少一个是平坦的;以及
电线,在沿着所述承载面的方向,从所述电线埋入体的一个所述电线贯通侧面(31a)贯通到另一个所述电线贯通侧面(31b),
其中,所述电线以相对于与所述平坦的电线贯通侧面(31a)垂直的方向朝向远离所述承载面的方向倾斜的角度,从所述平坦的电线贯通侧面(31a)突出。
[2]所述[1]的构成的线束(100),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电线在沿着所述承载面的方向具有间隙地平行并列。
[3]所述[2]的构成的线束(100A),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平坦的电线贯通侧面突出的多个所述电线在并列方向排列为交替地接近所述承载面的交错状。
[4]所述[1]~[3]的任意1个构成的线束(100、100A),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面(29)是平坦的。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行进适当变形、改良等。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各构成要素的材质、形状、尺寸、数量、配置部位等只要能够达成本发明即可,是任意的,对其没有限定。

Claims (4)

1.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线埋入体,由树脂材料构成,具有承载面和与所述承载面相邻的一对电线贯通侧面,该一对电线贯通侧面的至少一个是平坦的;以及
电线,在沿着所述承载面的方向,从所述电线埋入体的一个所述电线贯通侧面贯通到另一个所述电线贯通侧面,
其中,所述电线以相对于与所述平坦的电线贯通侧面垂直的方向朝向远离所述承载面的方向倾斜的角度,从所述平坦的电线贯通侧面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电线在沿着所述承载面的方向具有间隙地平行并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平坦的电线贯通侧面突出的多个所述电线在并列方向排列为交替接近所述承载面的交错状。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面是平坦的。
CN201710581448.0A 2016-07-15 2017-07-17 线束 Active CN1076181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0433 2016-07-15
JP2016140433A JP6467378B2 (ja) 2016-07-15 2016-07-15 ワイヤ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8146A true CN107618146A (zh) 2018-01-23
CN107618146B CN107618146B (zh) 2020-06-09

Family

ID=60995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81448.0A Active CN107618146B (zh) 2016-07-15 2017-07-17 线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467378B2 (zh)
CN (1) CN1076181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57604A1 (en) * 2018-11-26 2020-05-27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Cable terminating assembly with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cutting blades
JP7363525B2 (ja) * 2020-01-28 2023-10-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配線部材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15494U (zh) * 1975-03-12 1976-09-18
CN1046415A (zh) * 1989-04-11 1990-10-24 明尼苏达州探矿制造公司 装配电路
JPH0511483U (ja) * 1991-07-19 1993-02-12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防水構造
JP2000057858A (ja) * 1998-08-06 2000-02-25 Kurabe Ind Co Ltd ブッシング付電源コード
JP2000221363A (ja) * 1999-02-03 2000-08-11 Fujitsu Takamisawa Component Ltd 多心光コネクタ
JP2011172412A (ja) * 2010-02-19 2011-09-01 Yazaki Corp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配索方法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47193A (ja) * 1999-02-26 2000-09-1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におけるガラスハッチ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策構造
JP5962960B2 (ja) * 2012-03-01 2016-08-03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子ユニットの防水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15494U (zh) * 1975-03-12 1976-09-18
CN1046415A (zh) * 1989-04-11 1990-10-24 明尼苏达州探矿制造公司 装配电路
JPH0511483U (ja) * 1991-07-19 1993-02-12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防水構造
JP2000057858A (ja) * 1998-08-06 2000-02-25 Kurabe Ind Co Ltd ブッシング付電源コード
JP2000221363A (ja) * 1999-02-03 2000-08-11 Fujitsu Takamisawa Component Ltd 多心光コネクタ
JP2011172412A (ja) * 2010-02-19 2011-09-01 Yazaki Corp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配索方法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8146B (zh) 2020-06-09
JP2018010834A (ja) 2018-01-18
JP6467378B2 (ja) 2019-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18146A (zh) 线束
US20130305653A1 (en) Method of molding clip mount and trim board
US10765469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branch and surgical instrument comprising a tool having a branch
CN102449861A (zh) 端子插入装置
CN203818484U (zh) 自动切除注射浇口的注塑模具
KR20150082005A (ko) 프레스 및 사출 복합 성형장치 및 복합 성형방법
EP3246553A1 (en) Production method for water jacket spacer
US936498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everal injection-molded parts
CN110476310A (zh) 芯体、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CN102267214B (zh) 树脂成形方法及模具装置
CN106457638B (zh) 模具及使用该模具的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CN102825693A (zh) 带垫仪表板主体的成形方法
JP2017030155A (ja) 射出成形装置
US20100072680A1 (en) Method for injection molding of hollow articles of plastic material
KR101205199B1 (ko) 사출금형장치
JP6637098B2 (ja) 樹脂成形装置
JP2016055547A (ja) 成形用金型、及び成形方法
JP7391819B2 (ja) 射出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944015B1 (ko) 인서트사출용 금형조립체
JP7145246B2 (ja) 射出成形装置及び該射出成形装置で得られる成形品のエジェクト方法
CN106671159B (zh) 切割设备
CN210758892U (zh) 具有支撑结构的多杆联动斜顶电动车外饰件注塑模
JP5869442B2 (ja) フィルムインサート成形装置
KR101623572B1 (ko) 복합금형
JP4260829B2 (ja) インサート成形金型、及びインサート成形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