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6677A - 内锅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内锅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6677A
CN107616677A CN201710419305.XA CN201710419305A CN107616677A CN 107616677 A CN107616677 A CN 107616677A CN 201710419305 A CN201710419305 A CN 201710419305A CN 107616677 A CN107616677 A CN 1076166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ransfer
transfer part
pot
interior pot
thinne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193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群
虞旭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1930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16677A/zh
Publication of CN107616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66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内锅包括锅体,锅体用于容装食物,锅体包括彼此相连的传热部和非传热部,传热部位于非传热部的下方,传热部用于受热并向锅体内的食物传热,传热部由第一材料制成,非传热部由第二材料制成,其中,第一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第二材料的导热系数。根据本方案,传热部用于受热并快速有效地传递热量,使得内锅中的食物能够快速加热,而内锅上部的非传热部使用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制成,可以减少热量的无用扩散,能够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内锅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加热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内锅通常整体由一种材料(通常为传热性较好的材料)制成,内锅上部也能够受热并传热,但是内锅上部不接触食物,这就造成了能源浪费。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用于容装食物,所述锅体包括彼此相连的传热部和非传热部,所述传热部位于所述非传热部的下方,所述传热部用于受热并向所述锅体内的食物传热,所述传热部由第一材料制成,所述非传热部由第二材料制成,其中,所述第一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第二材料的导热系数。
根据本方案,传热部用于受热并快速有效地传递热量,使得内锅中的食物能够快速加热,而内锅上部的非传热部使用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制成,可以减少热量的无用扩散,能够节约能源。
优选地,所述内锅还包括锅体连接件,所述非传热部和所述传热部通过所述锅体连接件相连。
根据本方案,连接件使得传热部和非传热部稳定连接以组成内锅。
优选地,所述非传热部的下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的第一凸起部,所述传热部的上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凸起部,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内锅外侧并将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卡扣在一起,从而使得所述传热部和所述非传热部相连。
根据本方案,传热部和非传热部的结构简单,且便于连接件将其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非传热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传热部的上端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配合,从而使得所述传热部和所述非传热部相连。
根据本方案,传热部和非传热部能够相互配合并连接,使得所连接组成的内锅更稳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薄壁部和位于所述第一薄壁部内侧的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二薄壁部和位于所述第二薄壁部外侧的第二台阶部,当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相配合时,所述第二薄壁部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部处,所述第一薄壁部位于所述第二台阶部处,使得所述第二薄壁部位于所述第一薄壁部的内侧。
根据本方案,传热部和非传热部彼此相配合的部分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造,且方便互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内锅的最高水位线位于所述传热部上。
根据本方案,能够保证在烹饪中食物全部位于传热部中,传热部能够快速有效传递热量使得所有的食物都能被快速加热。
优选地,所述非传热部由陶瓷、塑胶、玻璃或水晶制成。
根据本方案,非传热部的导热系数较低,能够阻止热量的无用扩散。
优选地,所述传热部由铝、不锈钢或多层复合金属材料制成。
根据本方案,传热部的导热系数较高,能够快速地传递热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上任意一种方案所述的内锅。
根据本方案,内锅的传热部用于受热并快速有效地传递热量,使得内锅中的食物能够快速加热,而内锅上部的非传热部使用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制成,可以减少热量的无用扩散,能够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内锅的分解示意图;
图2A为图1中的内锅的组合示意图;以及
图2B为图2A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实施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发明实施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发明实施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2B,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提供了内锅100的具体结构。
内锅100用于烹饪器具,例如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等。通常,烹饪器具中设置有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内锅中的食物。优选地,内锅100位于加热装置的正上方以受热并向内锅100中的食物传递热量。内锅100包括传热部2和非传热部3,传热部2位于非传热部3下方,传热部2和非传热部3彼此相连而组合成内锅100。传热部2为内锅的主体部分,基本形成了锅体的形状,只是高度小于内锅100的高度。其高度例如占内锅整体高度的2/3至5/6。传热部2用于盛装食物,内锅100所能够容纳的食物的最高水位线位于传热部2上。也就是说,在烹饪时,所有的食物都应该是位于传热部2中。而非传热部3为环状壁,即大致为空心筒状,能够安装在传热部2上方,从而形成内锅100的侧壁的上端。传热部2和非传热部3之间可以是固定地连接,也可以是彼此可拆卸地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内锅100在中部具有最大内径,内锅100的内径从最大内径处向上端和下端均逐渐减小。相比于直壁形内锅,内锅100形成为接近球形的曲面形内锅更方便食物在内锅100中流动,因而能够具有更好的烹饪效果。
传热部2和非传热部3由不同材料制成。具体地,传热部2由导热系数较高的第一材料制成,非传热部3由导热系数较低的第二材料制成,第一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第二材料的导热系数,也就是说传热部2的导热能力比非传热部3的传热能力强。优选地,第一材料可以为铝、不锈钢或多层复合金属材料,第二材料可以为陶瓷、塑胶、玻璃或水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传热部2和非传热部3的稳定连接,在内锅100外侧设置有环状的锅体连接件1。同时,非传热部3的下部设置有沿非传热部3的周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凸起部32(如图1所示,第一凸起部32设置在非传热部3的底部)。对应地,在传热部2的上部接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凸起部22,,第二凸起部22也沿传热部2的周向向外延伸。其中,第二凸起部22所在的平面和第一凸起部32所在的平面均与内锅100的上表面平行。第二凸起部22与传热部2的上表面的垂直距离大约为传热部2的高度的1/5。
如图2A和2B可见,当传热部2和非传热部3安装在一起时,第二凸起部22和第一凸起部32彼此重叠。并且,第二凸起部22和第一凸起部32的外端面平齐。锅体连接件1的截面呈U形,具有向内开口的凹槽。凹槽内的高度等于或略小于第二凸起部22和第一凸起部32重叠之后的高度,使得第二凸起部22和第一凸起部32重叠之后能共同容置在锅体连接件1的凹槽中。此时第二凸起部22和第一凸起部32与锅体连接件1的凹槽正好配合或略过盈地配合。这样,锅体连接件1将第二凸起部22和第一凸起部32卡扣在一起,传热部2和非传热部3便通过锅体连接件1彼此连接在一起了。
第二凸起部22和第一凸起部32可以是沿内锅100的整个周向设置,也可以是沿内锅100的周向间断设置。当第二凸起部22和第一凸起部32沿内锅100的周向间断设置时,锅体连接件1可以为多个,以分别将多个第二凸起部22和第一凸起部32卡扣在一起。另外,锅体连接件1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在传热部2和非传热部3安装在一起后将连接件套在第二凸起部22和第一凸起部32外。或者,锅体连接件1也可以由刚性材料制成并通过焊接等方式安装在第二凸起部22和第一凸起部32外。
优选地,非传热部3还设置有位于非传热部3下端的第一配合部,传热部2设置有位于传热部2上端的第二配合部,在非传热部3安装在传热部2上方时,第一配合部能够和第二配合部相配合。第一配合部可以形成在第一凸起部的上方。对应的,第二配合部形成在第二凸起部的上方。优选地,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薄壁部31和位于第一薄壁部31内侧的第一台阶部。具体地,第一薄壁部31的壁厚小于内锅100的其他位置的壁厚,因而第一薄壁部31便和与其连接的内锅100的侧壁共同形成了第一台阶部。对应地,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二薄壁部21和位于第二薄壁部21外侧的第二台阶部,第二薄壁部21的壁厚也小于非传热部3的其他部位的壁厚。优选地,第一薄壁部31沿内锅表面的延伸长度与第二薄壁部21沿内锅表面的延伸长度相等。此外,由附图可以看出,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二台阶部形成在第二凸起部22处。
当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相配合时,第一薄壁部31与第二薄壁部21相重叠。第一薄壁部31位于第二薄壁部21的外侧,并抵接第二台阶部,第二薄壁部21位于第一薄壁部31的内侧,也抵接第一台阶部处。第一薄壁部31和第二薄壁部21相重叠后共同组成了内锅100的一部分侧壁,也就是说第一薄壁部31和第二薄壁部21的厚度叠加后等于内锅100的壁厚。优选地,第一薄壁部31和第二薄壁部21的厚度相等,均等于内锅100的壁厚的一半。
本实施方式中,非传热部3的第一薄壁部31位于传热部2的第二薄壁部21的外侧,这样的设置使得非传热部3和传热部2在内锅100的内侧的连接处所在的位置较高,在烹饪时内锅100中的食物不容易渗入该连接处。
通过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彼此间的配合以及锅体连接件1的作用,传热部2和非传热部3稳定地连接在一起组成为内锅100。在使用内锅100进行烹饪时,食物均位于传热部2内,传热部2能够快速地传递热量使得内锅100中的食物能够快速受热,而位于传热部2上方的非传热部3传热效果较差,能够有效地阻止热量通过非传热部3传递,从而减少了热量的无用传递,能够有效节约能源。
本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具有内锅100和加热装置,内锅100位于加热装置的上方。加热装置能够对传热部2进行加热,传热部2将热量传递至内锅100中的食物,非传热部3阻止热量在非传热部3中传递,以减少热量扩散、节约能源。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例,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例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9)

1.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用于容装食物,所述锅体包括彼此相连的传热部和非传热部,所述传热部位于所述非传热部的下方,所述传热部用于受热并向所述锅体内的食物传热,所述传热部由第一材料制成,所述非传热部由第二材料制成,其中,所述第一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第二材料的导热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还包括锅体连接件,所述非传热部和所述传热部通过所述锅体连接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传热部的下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的第一凸起部,所述传热部的上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凸起部,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内锅外侧并将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卡扣在一起,从而使得所述传热部和所述非传热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传热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传热部的上端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配合,从而使得所述传热部和所述非传热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薄壁部和位于所述第一薄壁部内侧的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二薄壁部和位于所述第二薄壁部外侧的第二台阶部,当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相配合时,所述第二薄壁部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部处,所述第一薄壁部位于所述第二台阶部处,使得所述第二薄壁部位于所述第一薄壁部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的最高水位线位于所述传热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传热部由陶瓷、塑胶、玻璃或水晶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部由铝、不锈钢或多层复合金属材料制成。
9.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锅。
CN201710419305.XA 2017-06-06 2017-06-06 内锅和烹饪器具 Pending CN1076166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19305.XA CN107616677A (zh) 2017-06-06 2017-06-06 内锅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19305.XA CN107616677A (zh) 2017-06-06 2017-06-06 内锅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6677A true CN107616677A (zh) 2018-01-23

Family

ID=61086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19305.XA Pending CN107616677A (zh) 2017-06-06 2017-06-06 内锅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1667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89303A (ja) * 2006-04-24 2007-11-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CN101756635A (zh) * 2008-12-01 2010-06-30 徐天元 高热效高压锅
CN204207560U (zh) * 2014-10-31 2015-03-18 平顶山市圣康炊具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可颠勺炒锅
CN205585851U (zh) * 2016-03-09 2016-09-2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ih内锅及ih电饭煲
CN207492556U (zh) * 2017-06-06 2018-06-15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内锅和烹饪器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89303A (ja) * 2006-04-24 2007-11-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CN101756635A (zh) * 2008-12-01 2010-06-30 徐天元 高热效高压锅
CN204207560U (zh) * 2014-10-31 2015-03-18 平顶山市圣康炊具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可颠勺炒锅
CN205585851U (zh) * 2016-03-09 2016-09-2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ih内锅及ih电饭煲
CN207492556U (zh) * 2017-06-06 2018-06-15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内锅和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85980U (zh)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和煮饭器
CN202511348U (zh) 一种新型组合灶具
CN204232960U (zh) 可做沥米饭电饭煲的沥米器和可做沥米饭的电饭煲
CN207492556U (zh) 内锅和烹饪器具
CN107616677A (zh) 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2553481U (zh) 一种自动翻炒烹饪电热灶
CN205548298U (zh) 烹饪器具
CN204133155U (zh) 电蒸锅
CN207323318U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保护内胆
CN102620328A (zh) 一种新型组合灶具
CN208463624U (zh) 一种焖锅
CN107752716A (zh) 锅具及其加工方法、烹饪器具
CN208108201U (zh) 加热煲
CN207561766U (zh) 加热盘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6166596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3424771U (zh) 一种多功能陶瓷煲
CN203576259U (zh) 一种带加热功能的不锈钢汤桶
CN210158462U (zh) 不锈钢锅具
CN205053723U (zh)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和煮饭器
CN204133156U (zh) 电蒸锅
CN204394268U (zh) 双层内锅及电饭煲
CN208925882U (zh) 一种多功能可拆卸鸳鸯子母锅
CN214595442U (zh) 一种节能型电饭锅
CN208551158U (zh) 烹饪器具
CN107616710A (zh) 内锅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