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4782B - 具有干燥功能的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干燥功能的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4782B
CN107614782B CN201680011341.6A CN201680011341A CN107614782B CN 107614782 B CN107614782 B CN 107614782B CN 201680011341 A CN201680011341 A CN 201680011341A CN 107614782 B CN107614782 B CN 1076147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temperature
light
tank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13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4782A (zh
Inventor
铃木杏子
大塚雅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101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3911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378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8167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614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4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47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47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4/00Details of control systems for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34/08Control 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4/00Details of control systems for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34/28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selection, e.g. control panels therefor; Arrangements for indicating program parameters, e.g. the selected program or its progr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 And Dryer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相对于使用者提供干燥的完成度的满足度的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具备控制部,其用于对电气设备进行控制;槽,其具有开口部,且用于经由开口部而收纳对象物;门,其用于对开口部进行开闭;干燥部,其用于使槽内干燥;光照射部(9),其其具有至少一个光源,至少一个所述光源用于向槽内照射光。在使槽内干燥时,光照射部(9)通过光源的发光,而照射包含黄色或者橙色的颜色的光。

Description

具有干燥功能的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具备干燥功能的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一种向洗涤槽内照射光的干燥机的方案。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0-244099号公报(专利文献1)以及日本特开2003-62383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为了提高干燥效率,而向干燥中的衣物照射红外线的技术。此外,在日本实开平2-82290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为了向洗涤物照射太阳般的光,而在干燥机内内置太阳能灯(汞灯)的结构。此外,日本实开昭60-164397(专利文献4)公开了装入了紫外线或者红外线的发光体的干燥机。
此外,以往,提出了一种在作为具备干燥功能的电气设备的一个示例的洗涤干燥机的干燥工序结束后,为了提高干燥对象物的衣物的完成度,而对洗涤物的状态进行判断从而结束干燥运转的洗涤机的方案。在此所说的洗涤物的状态是指,表示干燥后的衣物的干燥的程度的干燥度、温度等。在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0-240007号公报)中,在旋转滚筒内设置电极,并根据与衣物接触的电极的电阻值对衣物的干燥度进行检测,从而对干燥进行控制。在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4-100174号公报)中已知有根据进气和排气的温度差对干燥度进行判断,并显示干燥程度而通知使用者。在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4-248806号公报)中,对洗涤槽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实施控制以使洗涤槽内不会成为75℃以上。此外,在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3-311098号公报)中,为了防止皱褶等而使衣物的完成度状态良好,在干燥工序中对被干燥物施加湿气。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440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6238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平2-8229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实开昭60-16439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0-240007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4-100174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4-248806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3-3110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4所公开的以往技术中,作为向洗涤槽内照射光为主要目的,列举了干燥效率的提高、操作性提高、杀菌效果的施加等。此外,近年来,主要因PM2.5产生大气污染,因此,有些人对在屋外通过晒干使洗涤物干燥的情况产生犹豫。因此,使用作为带干燥功能的洗涤机的洗涤干燥机使衣物干燥的情况成为主流。但是,在干燥的完成度,现状是无法给予使用者充分的满足感。
也就是说,由于洗涤干燥机的内部较暗且看不清,因此,使用者难以获得实施衣物的干燥的真实感觉。鉴于这样的状況,发明人对干燥的完成度中的使用者的满足感的要点进行了探索。其结果,使用者获得了如下见解,即,通过“松软感”、“舒适度”、“温暖感”、“清洁感”、“是否良好地干燥”、“完成度的程度”、“如晒干般的舒适度”等项目对洗涤物的干燥的完成度进行判断。并且,使用者特别持有“晒干”的手触摸感等的“记忆”、或者近似于“憧憬”的极其“良好的印象”,并且在与“晒干的记忆、良好的印象”的比较中,上述的以往技术的满足感广泛较低。即,在以往技术中,未充分地获取应用上述的使用者的满足感的要点的对策,因此在以往技术中,使用者对洗涤物的干燥的完成度的满足度较低。
此外,在上述的专利文献5~8所公开的以往技术中,为了提高干燥后的衣物的完成度,而通过温度或者干燥度来实施干燥的结束判断,但是,对于干燥后的衣物是什么样的状态好并没有定义。例如,为了使衣物完全干燥,而通过高温成为干巴巴的干燥状态即成为所谓的过于干燥状态,导致衣物收缩或手触摸硬邦邦的情况。另一方面,有时为了使完成状态良好而施加水分,从而使用者也会感觉干燥不充分。
实际上,在当前提案的洗涤干燥机中,存在有加热器类型和热泵类型,但是,在加热器类型中,存在有通过高温成为干巴巴状态会使使用者感觉过热的课题。另一方面,在热泵类型中,存在有替代越是加热器类型越是高温的情况,使干燥后的衣物不会达到充分的干燥度,从而使用者感觉干燥较差的课题。
故此,本公开的某方式中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相对于使用者提供干燥的完成的满足度的电气设备。
解决问题的部件
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具备:控制部,其用于对该电气设备进行控制;槽,其具有开口部,且用于经由开口部而收纳对象物;门,其用于对开口部进行开闭;干燥部,其用于使槽内干燥;光照射部,其具有至少一个光源,至少一个光源用于向槽内照射光,在使槽内干燥时,光照射部通过光源的发光而照射包含黄色或者橙色的颜色的光。
优选为,至少一个光源射出xy色度图上的、由穿过第一点(0.519、0.478)的、等色温度线以及相对于黑体辐射轨迹的等偏差线、和穿过第二点(0.403、0.376)的、等色温度线以及相对于黑体辐射轨迹的等偏差线包围而成的区域内的颜色的光。
控制部对光照射部进行控制,以实施照射光的光照射工序,在光照射工序中,从光照射部射出的光中,一部分照射在槽内、另一部分经由门而照射到电气设备的外部。
优选为,控制部进一步实施对干燥部进行控制,以使槽内干燥的干燥工序,在实施干燥工序时实施光照射工序。
优选为,门具有使入射的光散射的散射部件,散射部件使光扩散到槽内以及门的外部。
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具备如上所述的电气设备的结构,控制部实施如下工序,即,对光照射部进行控制以照射光的光照射工序;对洗涤干燥机进行控制以将槽内的对象物洗净的洗净工序;对洗涤干燥机进行控制以对槽内的对象物进行漂洗的漂洗工序;对干燥部进行控制以使槽内干燥的干燥工序,控制部在实施洗净工序、漂洗工序以及干燥工序中的至少一个工序时,实施光照射工序。
本公开的再一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具备:控制部,其用于对该电气设备进行控制;槽,其用于对被干燥物进行收纳;热风供给部,其用于对气体进行加热和干燥,并将被加热和干燥的气体经由供气口而送到槽内;湿度检测部,其对从槽内经由排气口被送出的气体的湿度进行检测;温度检测部,其用于对从槽内经由排气口被送出的气体的温度进行检测,控制部在开始由热风供给部实施的气体的加热和干燥之后,在通过湿度检测部而检测到的湿度为预先设定的湿度且通过温度检测部而检测到的温度为预先设定的温度时,对热风供给部进行控制以停止加热和干燥。
优选为,预先设定的湿度以及温度分别为在槽内的被干燥物的干燥度为目标干燥度且该被干燥物的温度为目标温度的情况下,从槽内经由排气口被送出的气体的湿度以及温度。
优选为,目标干燥度的K满足(1.01/D≤K/D≤1.05/D)的条件且目标温度的T满足(45℃≤T≤60℃)的条件,目标干燥度K通过K=(DW/W1)来表示。但是,D表示根据被干燥物的材质而确定的系数,W表示绝对干燥状态中的该被干燥物的重量,以及W1表示该被干燥物的干燥度为目标干燥度时的重量。
优选为,目标干燥度以及目标温度分别表示毛巾的目标干燥度以及目标温度,在被干燥物相对于全部重量大致以13%以上30%以下的比例包含毛巾的情况下,毛巾的目标干燥度K1和毛巾的目标温度T1的组合(K1、T1)表示,通过由目标干燥度K1的坐标轴和与该坐标轴正交的毛巾的目标温度T1的坐标轴确定的坐标系中的点A(1.045、45℃)、点B(1.045、50℃)、点C(1.075、65℃)以及点D(1.075、45℃)包围而成的区域内的坐标。
优选为,热风供给部包括:气体的流道;加热干燥部,其被设置在流道中且用于对流道中的气体进行加热和干燥,流道的一端部与供气口连接且该流道的另一端部与排气口连接。湿度检测部和温度检测部在流道中被配置在排气口的一侧,加热干燥部具有热泵单元和加热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通过从光照射部照射的光,相对于使用者提供干燥的完成度的满足度。此外,根据本公开,能够使被干燥物的完成度成为适当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1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为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1的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3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照射部9的光源射出的光的方向的示意图。
图4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1的控制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CPU23的功能的框图。
图6为表示国际照明委员会所制定的xy色度图的黑体辐射轨迹V0附近的详细内容的图。
图7(A)~(E)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照射部9在干燥工序中射出光的时机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8(A)~(C)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照射部9在洗涤工序中射出光的时机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9为表示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光散射部件(门主体)的表面的图。
图10为对图6的xy色度图进行了放大的图。
图11(A)和(B)为对评价项目进行说明的图。
图12为表示由实验1产生的主观评价的结果的图。
图13为表示由实验2产生的主观评价的结果的图。
图14为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1000的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15为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1000的控制结构的图。
图16为概要地表示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CPU23的功能的框图。
图17为表示对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干燥工序的结束进行控制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18为表示由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干燥度K的坐标轴、和与该坐标轴正交的温度T的坐标轴确定的二维坐标系的图。
图19为由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干燥度K1的坐标轴、和与该坐标轴正交的温度T1的坐标轴确定的二维坐标系的图。
图20为用于对由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1000的干燥工序实施的包括毛巾在内的衣物55的适当的完成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21为表示由用于实施方式8的实验产生的受试者的主观评价的对比的结果的图。
图22为表示由用于实施方式9的实验产生的受试者的主观评价的对比的结果的图。
图23为表示相当于用于获得由实施方式3实施的适当的完成状态的干燥度K与温度T的组合(K、T)的区域ER2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上述的名称以及功能也相同。因此,不重复对其的详细的说明。
[实施方式1]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1进行说明。洗涤干燥机1为,“电气设备”的一实施例。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1的外观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洗涤干燥机1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A。洗涤干燥机1具备设置在壳体1A的前面的开口部以及门。门由门主体10和前门11(后述)构成。门为了对开口部进行开闭而经由铰链机构安装于壳体1A。开口部是为了向后述的洗涤槽2的滚筒3放入/取出洗涤或者干燥的对象物而设置的。此外,在壳体1A的上部设置有操作面板12以及洗剂等投入部45。操作面板12包括为了相对于洗涤干燥机1输入指示而供使用者操作的键。
图2为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1的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如图2所示,洗涤干燥机1的壳体1A在内部具备具有滚筒3的洗涤槽2。滚筒3经由旋转轴(未图示)而被保持在洗涤槽2中、并与洗涤槽驱动电动机4连接。滚筒3为,用于对作为洗涤或者干燥的对象的对象物(典型的衣物55)进行收容的“槽”的一实施例。
此外,洗涤干燥机1为了使干燥用空气在滚筒3内流通使槽内干燥,而具备热泵部7、加热器部8以及风道6。热泵部7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风道6是为了使滚筒3、热泵部7以及加热器部8连通而设置的送风通道。洗涤干燥机1在洗涤槽2以及滚筒3的开口部附近具备光照射部9。用于对洗涤干燥机1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门构成为,包括门主体10和前门11。门主体10例如为由玻璃等透明的部件构成的光散射部件的一实施例,以下也称作光散射部件10。前门11为,在门主体10的表面部且与洗涤槽2的一侧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在门关闭的状态下,露出在外部的一侧的面。
热泵部7、加热器部8以及风道6为,用于使滚筒3内干燥的“干燥部”的一实施例。此外,光照射部9为,具有用于向滚筒3内照射光的至少一个光源的“光照射部”的一实施例。
光照射部9的光源例如包括LED(light emitting diode)元件。LED元件以光到达滚筒3的内部的方式朝向光散射部件(门主体10)照射光。
光照射部9的光源由能够发出一个或者多个颜色的光的光源构成。例如如果光源为LED元件,则光源由白炽灯光LED元件、白色LED元件、红色LED元件以及蓝色LED元件中的任一者或者所有元件的组合。从光照射部9的光源射出的光也可以是,使颜色不同的多个LED元件同时发出的光。通过光照射部9的光源的发光而照射有包括黄色或者橙色的在内颜色的光。更具体而言,光照射部9还能够从光源射出的光的颜色为,黄色、黄橙色、橙色、红橙色、橙粉色。
图3为表示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照射部9的光源射出的光的方向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来自光照射部9的光朝垂直向下方向91射出。从光照射部9的光源射出的光通过光散射部件10(门主体)而进行散射,并向滚筒3的内部方向反射,从而使滚筒3的内部的视野明亮。此外,从光照射部9的光源射出的光通过光散射部件10(门主体)而进行散射,并向前门11的方向透过,从而光向外部进行扩散。
另外,光照射部9也可以被设置在被光散射部件10(门主体)与前门11夹着的空间(门的内部)内。在该情况下,来自光照射部9的光朝向光散射部件10(门主体)射出,通过光散射部件10(门主体)而进行散射,并向滚筒3的内部方向反射,从而使滚筒3的内部的视野明亮。此外,从光照射部9的光源射出的光通过光散射部件10(门主体)而进行散射,并向前门11的方向透过,从而光向外部扩散。
图4为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1的控制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4,洗涤干燥机1具备对洗涤干燥机1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5。在控制电路5中连接有洗涤干燥机1的各部分。作为控制电路5的主要的结构要素而具备微计算机22。微计算机22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23、用于对程序以及数据进行存储的存储部(RAM(RandomAssess Memory)24、ROM(Read Only Memory)25)、计时器26、I/O(Input/Output)端口27、以及系统总线28。微计算机22的各部分经由系统总线28对数据进行发送/接收。控制电路5还具备用于向微计算机22供给电力的电源电路300;以及与I/O端口27连接的按键输入电路33、状态检测电路34、显示装置驱动电路35、光照射部驱动电路36以及负载驱动电路37。I/O端口27将来自CPU23的数据转换信号并向各电路输出。此外,I/O端口27将来自各电路的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向CPU23输出。
按键输入电路33与操作面板12连接。状态检测电路34对包括用于检测洗涤干燥机1的各部分的状态的各种传感器的传感器部107进行连接。显示装置驱动电路35对显示装置102进行连接。显示装置102显示洗涤干燥机1的状态等各种信息。光照射部驱动电路36对光照射部9进行连接。光照射部驱动电路36将用于使光源发光的信号输出至光照射部9。在光源例如为LED元件的情况下,光照射部驱动电路36基于来自CPU23的控制信号,对用于使光照射部9的LED元件发光的电流信号进行输出。
负载驱动电路37对洗涤槽驱动电动机4、排水电动机21、洗涤用供水阀38、循环泵39、排水阀40、送风机50、风扇电动机51、热泵部7以及加热器部8进行连接。负载驱动电路37基于来自CPU23的控制信号,对上述各部分进行控制。
图5为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CPU23的功能的框图。参照图5,CPU23包括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洗涤工序控制部201、以及干燥工序控制部204。洗涤工序控制部201包括洗净工序控制部220、漂洗工序控制部221、以及脱水工序控制部222。上述各部分的功能通过由硬件以及CPU23执行的软件(程序と数据)来实现。这样的软件被预先存储在RAM24和ROM25中。
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经由光照射部驱动电路36对光照射部9进行控制,以实施光的照射工序。洗涤工序控制部201对洗涤槽驱动电动机4、洗涤用供水阀38以及排水阀40等进行控制,以实施洗涤工序。
在此,洗涤干燥机1在洗涤工序中包括用洗剂将衣物55洗净的洗净工序、对粘附于衣物55的洗剂进行漂洗的漂洗工序、以及从衣物55去除多余的水分的脱水工序。
洗涤工序控制部201包括洗净工序控制部220、漂洗工序控制部221以及脱水工序控制部222。洗净工序控制部220对洗涤槽驱动电动机4、洗涤用供水阀38、循环泵39以及排水阀40进行控制,以实施洗净工序。漂洗工序控制部221对洗涤槽驱动电动机4、洗涤用供水阀38、循环泵39以及排水阀40进行控制,以对漂洗工序进行控制。脱水工序控制部222对洗涤槽驱动电动机4、洗涤用供水阀38以及排水阀40进行控制,以实施洗涤的脱水工序。
干燥工序控制部204对洗涤槽驱动电动机4、洗涤用供水阀38、风扇电动机51、热泵部7以及加热器部8进行控制,以实施滚筒3内的干燥工序。
接下来,对如上所述的光照射工序中的来自光照射部9的照射光进行说明。图6为表示国际照明委员会所制定的xy色度图的黑体辐射轨迹V0附近的详细内容的图。在图6中,相对于等色温度线组以及黑体辐射轨迹V0的等偏差线组以重叠的方式进行描述。从光照射部9的光源发出的光相当于xy色度图上的、由穿过点A(0.519、0.478)的、等色温度线W1以及相对于黑体辐射轨迹V0的等偏差线V1、穿过点B(0.403、0.376)的、等色温度线W2以及相对于黑体辐射轨迹V0的等偏差线V2包围而成的区域S内的光。
点A的相关色温为2450K,并表示相对于黑体辐射轨迹V0的偏差uv=0.0167的点。点B的相关色温为3410K,并表示相对于黑体辐射轨迹V0的偏差uv=-0.0055的点。另外,等色温度线W1与等偏差线V2的交点C的颜色度坐标为(0.461、0.389),等色温度线W2与等偏差线V1的交点D的颜色度坐标为(0.429、0.449)。因此,区域S在图中顺时针方向上由点A、点C、点B、点D包围。区域S表示黄色、黄橙色、橙色、红橙色、橙粉色。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照射部9的光源射出黄色、黄橙色、橙色、红橙色、橙粉颜色的光。上述的颜色所包含的黄色系统或者橙色系统的颜色为,在色彩心理学上反映明亮度、温暖度、光的色,自古以来已知有反映太阳的色。另外,光照射部9的光源射出黄色、橙色系统的颜色,因此,也可以放射包括570nm~620nm的波长的光。
洗涤干燥机1在通过干燥工序控制部204实施干燥工序时,通过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来实施光照射工序。图7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照射部9在干燥工序中射出光的时机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在图7中,作为由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实施的光照射的时机而示出了模式1~5。
在图7(A)的模式1中,在干燥工序中连续地照射光。具体而言,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对光照射部9进行控制,以在洗涤干燥机1的干燥工序时射出光。更具体而言,光照射部9与热泵部7和/或加热器部8(即,热泵部7以及加热器部8中的至少一者)开始工作,并同时开始射出光,直至热泵部7和/或加热器部8的工作结束为止连续地持续射出光。
在图7(B)的模式2中,仅在干燥工序的最初的预先设定的恒定时间照射光。例如,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对光照射部9进行控制,以从热泵部7和/或加热器部8的工作开始在恒定时间的期间内,连续地照射光。经过恒定时间后,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也可以实施控制以使控制光照射部9的光源熄灭。另外,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也可以对光照射部9进行控制,以在模式2的该恒定时间的期间内,间歇地射出光。
在图7(C)的模式3中,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对光照射部9进行控制,以仅在干燥工序后半部分的预先设定的恒定时间照射光。或者,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对光照射部9进行控制,以在热泵部7和/或加热器部8的工作结束之前的该恒定时间连续地射出光。
在图7(D)的模式4中,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对光照射部9进行控制,以在干燥工序的最初的预先设定的第一恒定时间和后半部分的预先设定的第二恒定时间射出光。或者,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也可以对光照射部9进行控制,以在从热泵部7和/或加热器部8的工作开始上述的第一恒定时间的期间内,连续照射光,其后控制光照射部9熄灭,并且,在热泵部7和/或加热器部8的工作结束之前再次在第二恒定时间连续地射出光。
另外,第一恒定时间以及第二恒定时间的长度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图7(E)的模式5中,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在干燥工序中对光照射部9进行控制,以间断地照射光。参照模式5,光照射部9射出光的定时例如也可以与热泵部7和/或加热器部8的工作联动。具体而言,如图7(E)所示,在热泵部7于干燥工序的期间内连续地工作,加热器部8于干燥工序的期间内间歇地工作的情况下,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也可以对光照射部9进行控制,以仅在加热器部8工作时,照射光。或者,虽未图示,但是,例如,在加热器部8于干燥工序的期间内连续地工作,热泵部7于干燥工序的期间内间歇地工作的情况下,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也可以对光照射部9进行控制,以仅在热泵部7工作时照射光。
在干燥工序中,在从光照射部9连续地射出光的情况下(参照图7的模式1),能够总是相对于使用者通过光来提供“晒干”的图像。另一方面,在从光照射部9间歇地射出光的情况下(参照图7的模式2~模式5),在存在有使用者停留在洗涤干燥机1的附近的可能性的时间内从光照射部9射出光,因此,能够实现节能和光源的寿命的长期化。
特别是在图7的模式4、5中,在存在有使用者停留在洗涤干燥机1的附近的可能性的时间上从光照射部9射出光,在使用者停留在洗涤干燥机1的附近的可能性较低的时间上不从光照射部9射出光,因此,与模式2、4相比,能够实现光源的寿命的长期化。
从光照射部9射出的光通过光散射部件10(门主体),而使洗涤干燥机1的滚筒3内的视野明亮,还透过前门11而向外部扩散。根据该结构,使用者能够对在滚筒3内被光照射的衣物55的状态进行确认。此外,通过使光向洗涤干燥机1的外部扩散,从而能够向使用者提供“晒干”的图像。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在干燥工序中对光照射部9进行控制,以射出光,但是,在实施方式2中,在洗涤工序中对光照射部9进行控制,以射出光。
图8为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照射部9在洗涤工序中射出光的时机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8中,作为光照射的时机而示出了模式6~8。
在图8(A)的模式6中,在洗涤工序中,光照射部9连续地光射出。具体而言,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在洗涤工序(即,洗净工序、漂洗工序以及脱水工序的所有工序)中对光照射部9进行控制,以连续地射出光。
在图8(B)的模式7中,在洗涤工序中,光照射部9间断地射出光。例如,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在洗涤工序中的洗净工序以及漂洗工序时对光照射部9进行控制,以射出光。
或者,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在洗涤工序中的漂洗工序以及脱水工序时、或者洗涤工序中的洗净工序以及脱水工序时对光照射部9进行控制,以射出光。
或者,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仅在以下工序中的任一工序时对光照射部9进行控制以射出光,任一工序是指洗涤工序中的洗净工序、或者漂洗工序、或者脱水工序。
在图8(C)的模式8中,在洗净工序中,光照射部9间歇地射出光。在此,洗涤干燥机1例如在洗净工序以及漂洗工序中,开始向滚筒3的供水,在供水结束后,滚筒3实施翻滚运转,其后,实施来自滚筒3的排水。例如,在洗净工序中,如图8(C)所示,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也可以对光照射部9进行控制,以与翻滚运转开始同时地射出光,并且对光照射部9进行控制以与排水开始同时地熄灭。图8(C)的模式也能够同样地应用于漂洗工序。
此外,在脱水工序中,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也可以对光照射部9进行控制,以与滚筒3开始用于脱水的旋转同时地射出光,并与结束用于脱水的旋转(或者,结束使滚筒3旋转的洗涤槽驱动电动机4的运转)同时地熄灭。
此外,例如,在洗涤干燥机1搭载除菌功能的情况下,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也可以对光照射部9进行控制,以在实施除菌的期间内射出光。在除菌的实施中,例如能够使用将用于除菌的离子(銀离子)等释放到滚筒3内的功能。此外,也可以在风道6中配置产生正负的离子的离子产生器(未图示)。在离子产生器中,针状的放电电极(未图示)以露出在风道内的方式设置,并且从给电部(未图示)向放电电极供给交流波形或者脉冲波形的电压从而放电电极产生离子。
在放电电极的施加电压为正电压的情况下,离子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而主要产生由H+(H2O)m构成的正离子。在放电电极的施加电压为负电压的情况下,离子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而主要产生由O2 -(H2O)n构成的负离子。在此,m、n为任意的自然数。H+(H2O)m以及O2 -(H2O)n聚集于空气中的浮游菌、气味成分的表面、并包围它们。
并且,如(式A)~(式C)所示,通过碰撞而在微生物等表面上聚集生成作为活性物种的[·OH](羟基自由基)、H2O2(过氧化氢)从而破坏浮游菌、气味成分。在此,m’,n’为任意的自然数。因此,通过产生正离子以及负离子从而能够实施滚筒3、衣物的杀菌以及气味去除。
H+(H2O)m+O2 -(H2O)n→·OH+1/2O2+(m+n)H2O···(式A)
H+(H2O)m+H+(H2O)m’+O2 -(H2O)n+O2 -(H2O)n’
→2·OH+O2+(m+m'+n+n')H2O···(式B)
H+(H2O)m+H+(H2O)m’+O2 -(H2O)n+O2 -(H2O)n’
→H2O2+O2+(m+m'+n+n')H2O···(式C)。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离子产生器产生正离子以及负离子,但是,也可以仅产生负离子。
根据实施方式2,在洗涤工序中,在光照射部9连续地射出光的情况下,能够在洗涤工序中总是相对于使用者通过光来提供“晒干”的图像。另一方面,在光照射部9间歇地射出光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节能和光源的寿命的长期化。
此外,被射出的光通过光散射部件10(门主体)而使洗涤干燥机1的洗涤槽2内(进一步特定而言为滚筒3内)的视界明亮,还透过前门11而向外部扩散。根据该结构,使用者能够对洗涤槽2内被光照射的衣物55的状态和被光照射的水的状态进行确认。此外,洗涤工序中通过来自光照射部9的光照射洗涤槽2内或者衣物55,而反映“清洁感”,从而能够提高使用者对“清洁感”的满足感。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3中,示出了如上所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实施方式3中,光照射部9在门的开放时射出光。
洗涤干燥机1的传感器部107具有用于对门的开闭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在该传感器基于输出而对门的开状态进行检测时,对光照射部9进行控制以射出光。
根据该结构,在打开门,使用者将衣物55投入到滚筒3中时、以及从滚筒3中取出衣物55时,从光照射部9射出光。因此,由于滚筒3内变明亮,因此,使用者的视界变得良好,从而提高工作性。例如,能够防止忘取回作为干燥对象物的一个示例的衣物55、看漏滚筒3内的较小的对象物(例如衣物55的扣子、儿童的玩具等)。因此,能够防止向洗涤干燥机1的异物混入,并且,还能够防止因洗涤而使使用者的个人私有物品遗失、损坏。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4中,示出了如上所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实施方式4中,洗涤干燥机1的传感器部107具有感知人的存在的传感器。在基于该传感器的输出而检测到人靠近洗涤干燥机1时,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对光照射部9进行控制以射出光。
根据该结构,使用者总是在洗涤工序以及干燥工序中,能够对洗涤槽2内被光照射的洗涤槽2内的状态进行确认,并且,能够实现节能和光源的寿命的长期化。
[实施方式5]
在实施方式5中,示出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实施方式5中,门由光散射部件10(门主体)以及前门11构成为一体。具体而言,光散射部件10(门主体)和前门11作为组部件而被设为一体的移动。由此,能够减少部件个数。
此外,将作为一体而具有光散射部件10(门主体)的门以面向滚筒3的开口部的方式配置,从而能够最高效地使光散射。光散射部件10(门主体)例如由如玻璃等的透明的材料形成。光散射部件10(门主体)使来自光照射部9的光源的光向滚筒3的内部方向、以及前门11的方向散射。前门11由能够透过光的材料(例如透明的塑料、玻璃等)形成。
洗涤干燥机1通过具备这样的光散射部件10(门主体),从而能够将从光照射部9射出的光照射到滚筒3的内部的各个角落,从而能够使滚筒3内的视界明亮。
此外,光散射部件10(门主体)和前门11能由如上所述的能够透过光的材料形成,从而能够使从光照射部9射出的光向外部扩散。这样的结构,在使滚筒3内的视界明亮,并提高相对于洗涤物的“清洁感”的同时,使光扩散到洗涤机的外部,从而能够向使用者提供“晒干”的印象,因此,能够提高针对干燥的完成度的主观上的满足感。
[实施方式6]
在实施方式6中,示出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实施方式6中,对于使入射的光散射的光散射部件10(门主体),示出了用于使光更有效地散射的结构。
图9为表示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光散射部件10(门主体)的表面的图。图9表示在洗涤干燥机1的门关闭的状态下,光散射部件10(门主体)的表面中、面向滚筒3的内部侧的表面的示意图。在光散射部件10(门主体)的该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突起101。多个突起101基于特定的函数来配置。例如,在从纸面上观察光散射部件10(门主体)的表面将横向方向设为x,从纸面上观察将纵向方向设为y的xy坐标系中,设置有沿着满足(式1)的方程式的波纳契数列的序列。另外,(式1)的i为突起的数量,r为突起101之间的间隔,θ0为初始的角度。
[数1]
Figure GDA0002238707300000181
通过如此排列突起101,从而从光照射部9射出的光在光散射部件10(门主体)的表面上,向所有的方向散射,因此,能够提高光的扩散效率。
[实施方式7]
在实施方式7中,示出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实施方式7中,洗涤干燥机1具有生成如上所述那样的用于除菌的离子的离子生成部,CPU23具有向图5的工序追加的、通过离子生成部而向滚筒3内进行照射的离子照射工序。在实施方式7中,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0在实施离子照射工序中,对光照射部9进行控制以射出光。
由此,在滚筒3内的衣物55上照射有离子时,该衣物55照射有来自光照射部9的光。根据该结构,使用者能够明白通过光的照射而释放离子的情况,从而提高对清洁感的主观上的满足感。
[实验]
为了实施从各实施方式的光照射部9射出的光的评价,发明人实施了将变更了照明色的情况(称作实施例)与用于评价该实施例的比较例进行对比的实验。以下说明该对比实验。
图10为对图6的xy色度图进行了放大的图。在图10中,通过点p1~p9来表示以下的实施例1~9的光的颜色,此外,通过点q1~q9来表示比较例1~9的光的颜色。
(实施例1)
实施例1的光照射部9射出区域S的点A(0.519、0.478)(相当于图10的p1)的颜色的光。
(实施例2)
实施例2的光照射部9射出区域S的等色温度线W1上的点(0.489、0.431)(相当于图10的p2)的颜色的光。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光照射部9射出区域S的点C(0.461、0.389)(相当于图10的p3)的颜色的光。
(实施例4)
实施例4的光照射部9射出区域S的等偏差线V2上的点(0.431、0.383)(相当于图10的p4)的颜色的光。
(实施例5)
实施例5的光照射部9射出区域S的点B(0.403、0.376)(相当于图10的p5)的颜色的光。
(实施例6)
实施例6的光照射部9射出区域S的等色温度线W2上的点(0.415、0.413)(相当于图10的p6)的颜色的光。
(实施例7)
实施例7的光照射部9射出区域S的点D(0.429、0.449)(相当于图10的p7)的颜色的光。
(实施例8)
实施例8的光照射部9射出区域S的等偏差线V1上的点(0.465、0.463)(相当于图10的p8)的颜色的光。
(实施例9)
实施例9的光照射部9射出区域S的内部的点E(0.458、0.411)(相当于图7的p9)的颜色的光。
(比较例1)
在与各实施例对比的比较例1中,光照射部9射出比等偏差线V1靠近黑体辐射轨迹V0且相关色温低于等色温度线W1的点(0.528、0.462)(相当于图10的q1)的颜色的光。
(比较例2)
在比较例2中,光照射部9射出相关色温低于等色温度线W1的点(0.485、0.400)(相当于图10的q2)的颜色的光。
(比较例3)
在比较例3中,光照射部9射出比等偏差线V2远离黑体辐射轨迹V0且相关色温低于等色温度线W1的点(0.475、0.379)(相当于图10的q3)的颜色的光。
(比较例4)
在比较例4中,光照射部9射出比等偏差线V2远离黑体辐射轨迹V0的点(0.421、0.370)(相当于图10的q4)的颜色的光。
(比较例5)
在比较例5中,光照射部9射出相关色温高于等色温度线W2的点(0.381、0.383)(相当于图10的q5)的颜色的光。
(比较例6)
在比较例6中,光照射部9射出比等偏差线V1远离黑体辐射轨迹V0的点(0.425、0.464)(相当于图10的q6)的颜色的光。
(比较例7)
在比较例7中,光照射部9射出比等偏差线V1远离黑体辐射轨迹V0的点(0.484、0.483)(相当于图10的q7)的颜色的光。
(关于实验1)
在实验1中,将男性8名、女性8名作为受试者,针对将光照射部9点亮的情况和不点亮的情况,对受试者的主观进行测试。另外,由光照射部9实施的光的照射为干燥工序中所实施的评价,因此,在各自的情况下,触摸从洗涤干燥机1取出的干燥后的衣物55(在该情况下,毛巾),并针对通过图11(A)的干燥工序的评价项目1~8所示的“松软感”、“舒适度”、“温暖感”、“清洁感”、“干的程度(干燥良好)”、“完成度的程度(良好的完成度)”、“晒干般的心情舒畅度”、以及“取出工作的操作容易度”的各评价内容,实施受试者的主观评价。此外,针对各个通过图11(B)的洗净工序的评价项目9~11所示的“投入工作的操作容易度”、“舒适度”、以及“清洁感”的评价内容,与干燥工序的评价方法同样地实施受试者的主观评价。另外,在实验1中,使光照射部9点亮时的照明使用了(实施例9)的照明光。
作为评价方法,使用了用于对感觉、感情的强度进行评价的VAS(Visual AnalogueScale)。该评价方法为,在一端表示最坏的感觉、另一端表示最好的感觉的一根直线上,被试验者在试验时针对评价用语的感觉、感情的强度所对应的点上标记,并通过对从该标记的位置到一端为止的长度进行测量,从而将主观的感觉数值化的分数评价方法。
(实验1的结果)
图12为表示由实验1实施的主观评价的结果的图。在图12中,针对当将由光照射部9产生(实施例9)的光点亮时和不点亮时的两个事例,表示受试者的主观评价的结果。在图12中,相对于不点亮灯光的情况(无经由门的向外部的光照射),在点亮灯光的情况下,将显著性水准设为5%,并存在有显著性差异提高的情况表示为“X1”,针对小于显著概率10%的情况将存在有提高的趋势的情况表示为“X2”,将除此以外的情况作为没有显著性差异提高以及趋势而表示为“X3”。
其结果,相对于干燥工序的评价项目1、2、4、7以及8的“松软感”、“舒适度”、“清洁感”、“如晒干般的心情舒畅度”、以及“取出工作的操作容易度”的各评价内容,评价为显著性水准5%。在实验1中,在将光照射部9点亮而实施该评价时,对于评价项目1、2、4、7以及8能看到受试者的主观的感觉提高的趋势。此外,对于评价项目3、5以及6的“温暖感”、“干的程度”以及“完成度的程度”的各评价内容也能看到主观的感觉提高的趋势。
另一方面,对于洗净工序的评价项目9以及11的“投入工作的操作容易度”以及“清洁感”的评价内容,评价为显著性水准5%。在实验1中,在将光照射部9点亮时能看到主观的感觉提高的趋势。此外,对于评价项目10的“舒适度”的评价内容,也能看到主观的感觉的提高的趋势。
(关于实验2)
在实验2中,在照射和不照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各照明光的情况下,对于干燥工序中的评价项目1~8所示的“松软感”、“舒适度”、“温暖感”、“清洁感”、“干的程度”、“完成度的程度”、“如晒干般的心情舒畅度”以及“取出工作的操作容易度”的评价内容,实施主观评价。此外,为了洗净工序的评价,面相对于评价项目9~11所示的“投入工作的操作容易度”、“舒适度”以及“清洁感”的评价内容,与干燥工序的评价方法同样地实施主观评价。
(实验2的结果)
图13为表示由实验2实施的主观评价的结果的图。在图13中,表示将实施例1~9以及比较例1~7的光点亮时和不点亮时的主观评价的结果。在将处于区域S的范围内的实施例1~9的点p1~p9的照明光点亮的情况下,与不将照明光点亮的情况相比,在显著性水准为5%以及小于显著概率10%时,在大体的评价内容上也可以看出主观的感觉的提高的趋势。
另一方面,在将处于区域S之外的比较例1~7的点q1~q7的照明光点亮的情况下,与不将照明光点亮的情况相比,结果在大体的评价内容中对于主观的感觉的提高,没有显著性差异以及趋势。如此,根据图13,还示出了与区域S的值相关的临界范围的意义。
根据以上的实验结果示出了在干燥工序中,在存在有光向外部照射的情况下,提高了针对洗涤物(衣物55)的完成度的主观上的满足度的情况。更详细而言,示出了在照射区域S的范围的光的颜色的情况下,针对洗涤物(衣物55)的完成度的主观上的满足度提高的情况。此外,示出了在洗涤工序中,在光向外部照射的情况下,提高相对于“清洁感”的满足感的情况。更详细而言,示出了通过处于区域S的范围内的颜色的光照射衣物55,从而相对于洗涤物(衣物55)的完成度的主观上的满足度提高的情况。此外,示出了在衣物55的投入时以及取出时的门的开放时,通过使光照射部9点亮而明亮地照射滚筒3内,从而主要提高了相对于投入工作的操作容易度以及取出工作的操作容易度的满足感。
另外,在如上所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干燥对象物,而列举衣物55等洗涤物为一个示例,但是,也可以是被褥等寝具类。此外,作为具有干燥功能的设备的示例而列举了滚筒式的洗涤干燥机1,但是,既可以是纵型洗涤干燥机,也可以是干燥机(家庭用干燥机、自助洗衣房中所使用的大型干燥机、被褥干燥机)等。
此外,光照射部9的光源的位置也可以不被固定,而通过手动来变更光的射出方向。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与光照射部9相关联地具备电动机,CPU23对电动机进行控制,使得光照射方向与电动机的旋转联动而发生变更。
[实施方式1~7的效果]
洗涤干燥机1具有放入/取出洗涤物(衣物55)的门、洗涤工序、干燥工序、光照射工序。在光照射工序中,至少通过一个光源的发光射出由以下线包围而成区域内的颜色的光,并且,将光中的、一部分向衣物55照射,将另一部分向洗涤干燥机1的外部照射,所述区域由国际照明委员会所制定的xy色度图上的、穿过点A(0.519、0.478)的、等色温度线以及相对于黑体辐射轨迹的等偏差线、和穿过点B(0.403、0.376)的、等色温度线以及相对于黑体辐射轨迹的等偏差线包围而成。根据该结构,对于洗涤物的“松软感”、“舒适度”、“温暖感”、“清洁感”、“是否良好地干燥”、“完成度的程度”以及“如晒干般的心情舒畅度”等,使用者对洗涤物的干燥的完成的满足度以及、从洗涤物的外表获得的主观上的满足感得到提高。
此外,根据在实施干燥工序时实施光照射工序的结构,能够明亮地照射使用者的滚筒3内的视野,并能够提高对洗涤物的完成度的主观上的满足度。
此外,根据在实施洗涤工序时实施光照射工序的结构,通过在洗涤中使滚筒3内的视野明亮,从而能够提高使用者对“清洁感”的满足感。
根据在上述的光照射工序中门的开放时所实施的结构,能够使滚筒3内的视界明亮,并且,能够提高使用者对洗涤物的完成度的主观上的满足度。
根据通过光散射部件10(门主体),而使光在洗涤干燥机1的内部(进一步特定而言为滚筒3的内部)扩散的结构,使用者能够从外部经由门主体而对滚筒3内的样子进行确认。因此,能够提高相对于衣物55的干燥的完成度的主观上的满足感。
通过光照射部9照射的光经由光散射部件而扩散到洗涤干燥机1的外部。因此,能够从洗涤干燥机1的外观,将“晒干”的印象提供给使用者,因此,能够提高相对于干燥的完成度的主观上的满足感。
光散射部件10采用具有波纳契模式的结构。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光散射,从而能够提高光的扩散效率。
此外,根据门具备光散射部件的结构,由于设备的部件个数减少,因此,能够使结构简单。
此外,洗涤干燥机1还具有向衣物55照射离子的离子照射工序,根据光照射工序在实施离子照射工序时被实施(进一步优选为,并行地实施)的结构,使用者能够视觉上对离子被释放的情况进行识别。因此,能够提高使用者对清洁感的主观上的满足感。
[实施方式8]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1000进行说明。洗涤干燥机1000为,“电气设备”的一实施例。
(技术思想)
以下的各实施方式所示的电气设备具备用于对被干燥物进行收纳的槽;用于对气体进行加热和干燥,并将被加热干燥的气体经由供气口而送到槽内的热风供给部。电气设备对热风供给部进行控制,使得在通过热风供给部实施气体的加热和干燥并经由供气口而开始向槽内送风之后,在对于经由排气口而送出的气体检测到预先设定的湿度和温度时,停止加热和干燥。
(结构)
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1000的外观与图1所示的外观相同,因此不重复说明。
图14为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1000的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如图14所示,洗涤干燥机1000的壳体1A在内部具备将滚筒3收容在内部的洗涤槽2。滚筒3为圆筒状,并经由旋转轴(未图示)而被保持在圆筒状的洗涤槽2内,并且与洗涤槽驱动电动机4连接。滚筒3为,用于收容洗涤或者干燥的对象即对象物(典型的衣物55)的“槽”的一实施例。洗涤槽2具备用于通过后述的送风机50对被输送至滚筒3内的干燥气体进行供气的供气口31。优选为该供气口31被设置在洗涤槽2的底面上。干燥气体从该供气口31经由滚筒3的底面而被送入滚筒3内。滚筒3在其胴部具有多个排水用的排水孔(未图示)。此外,在洗涤槽2的上部具有用于将槽内的气体排出到外部的排气口32。滚筒3内的气体穿过滚筒3的排水孔进入洗涤槽2内,然后穿过排气口32,再穿过去除排气中所包含的尘埃的排气过滤器,然后向后述的热泵部7输送。
此外,洗涤干燥机1000为了使干燥用空气在滚筒3内流通而使槽内干燥,而具备热泵部7、加热器部8、后述的送风机50、以及风道6。热泵部7在内部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风道6相当于以对滚筒3、热泵部7以及加热器部8进行连通的方式设置的气体的“流道”。风道6由内部为空心的管构成。风道6的作为管的一侧的开口端部的一端部与供气口31连接、且作为另一侧的开口端部的另一端部与排气口32连接。
在风道6的路径上具备对通过洗涤槽2(更具体为为滚筒3)的干燥用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测量)的温度检测部601。温度检测部601例如由热敏电阻构成,并被设置在排气口32一侧。优选为,温度检测部601在风道6上,被设置在干燥用空气刚通过滚筒3之后的路径上、或者从洗涤槽2到热泵部7的路径上。进一步优选为,温度检测部601被设置在排气口32与排气过滤器之间。通过如此设置,从而能够对刚从滚筒3排出之后的温度进行检测,因此,能够进一步反映滚筒3的实际的温度。温度检测部601为,对从排气口32流入风道6的气体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部”的一实施例。
此外,在风道6的路径上具备对通过洗涤槽2(进一步特定而言为滚筒3)的干燥用空气的湿度进行检测(测量)的湿度检测部602。湿度检测部602由湿度传感器构成,并被设置在排气口32一侧。优选为,湿度检测部602在风道6上,被设置在干燥用空气刚通过滚筒3之后的路径上、或者从洗涤槽2到热泵部7的路径上。进一步优选为,湿度检测部602被设置在排气口32与排气过滤器之间。通过如此设置,由于能够对刚从滚筒3排出之后的湿度进行检测,因此,能够进一步反映滚筒3的实际的温度。湿度检测部602为,对从排气口32流入风道6的气体的湿度进行检测的“湿度检测部”的一实施例。
另外,在实施方式8中,单独地具备温度检测部601和湿度检测部602,但是,也可以为一体构成的传感器。
用于对洗涤干燥机1000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门构成为,包括门主体10和前门11。门主体10例如由玻璃等透明的部件构成。前门11为,在门主体10的表面部且与洗涤槽2的一侧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在门关闭的状态下,露出在外部的一侧的面。
风道6、加热器部8以及热泵部7构成为,用于对气体进行加热和干燥,并将被加热干燥的气体经由供气口31而送到滚筒3内的“热风供给部”。从排气口32经由风道6的管的另一端部而流入到风道6的气体,通过热泵部7而被冷凝(除湿)从而进行干燥。其后,干燥后的气体通过加热器部8被加热,并经由该管的一端部而向供气口31送出。加热器部8以及热泵部7为“加热干燥部”的一实施例,对气体实施如上所述的加热干燥。干燥加热后的气体通过送风机50经由风道6以及供气口31而被送出到滚筒3内。由此,在滚筒3内供给有热风。另外,在洗涤干燥机1000中应用了由热泵实施的干燥方式,但是,也可以是仅通过加热器使衣物55干燥的加热器类型。或者,也可以是仅通过热泵使衣物55干燥的结构。
图15为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1000的控制结构的图。参照图15,洗涤干燥机1000具备控制电路5。在控制电路5中连接有洗涤干燥机1000的各部分。作为控制电路5的主要的结构要素而具备微计算机22。微计算机22具有与图4相同的结构,因此,不重复说明。CPU23相当于洗涤干燥机1000的“控制部”。微计算机22的各部分经由系统总线28对数据进行发送/接收。控制电路5还具备用于向微计算机22供给电力的电源电路300、以及与I/O端口27连接的按键输入电路33、状态检测电路34、显示装置驱动电路35、负载驱动电路37、对温度检测部601进行连接的温度检测电路41、以及对湿度检测部602进行连接的湿度检测电路42。I/O端口27将来自CPU23的数据转换为信号并输出至各电路。此外,I/O端口27将来自各电路的信号转换为数据并输出至CPU23。
按键输入电路33与操作面板12连接。状态检测电路34对包括用于对洗涤干燥机1000的各部分的状态进行检测的各种传感器的传感器部107进行连接。
传感器部107包括对滚筒3内所收纳的衣物55的重量(单位:克)进行测量的重量传感器117。显示装置驱动电路35对显示装置102进行连接。显示装置102显示洗涤干燥机1000的状态等各种信息。温度检测电路41从I/O端口27接受用于测量温度的驱动信号的输入,并且,从由温度检测部601产生的测量信号去除噪声成分,将去除后的测量信号输出至I/O端口27。湿度检测电路42从I/O端口27接受用于测量湿度的驱动信号的输入,并且,从由湿度检测部602产生的检测信号去除噪声成分,将去除后的检测信号输出至I/O端口27。
与负载驱动电路37连接的电路和图4所说明的电路是相同的,因此,不重复说明。
图16为概略地表示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CPU23的功能的框图。参照图16,CPU23包括洗涤工序控制部201以及干燥工序控制部204。洗涤工序控制部201包括洗净工序控制部220、漂洗工序控制部221以及脱水工序控制部222。上述各部分的功能通过由硬件以及CPU23执行的软件(程序和数据)来实现。这样的软件被预先存储在RAM24和ROM25中。
此外,在ROM25中存储有多个目录251、目录252、目录253。多个目录251包括与作为干燥对象的衣物55整体的不同的材质(棉、化学纤维等)相对应的目录251。在各目录251中与衣物55的各重量相关联地登录有温度t(单位:℃)和湿度H(单位:克/立方米)。
温度t和湿度H表示所对应的材质以及重量的衣物55在干燥工序中,在于滚筒3内成为适当的干燥状态时,根据从排气口32送出的气流(热风)所检测到的温度和湿度。在目录251中登录有通过预先实验而取得的数据。目录251所登录的数据的详细内容将在下文中叙述。
目录252和目录253登录有关于在衣物55中包含毛巾时的干燥对象物的温度和湿度的数据,但该数据的详细内容将在下文中叙述。
洗涤工序控制部201、洗净工序控制部220、漂洗工序控制部221以及脱水工序控制部222的功能和结构具有与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洗涤干燥机1的那些控制部相同的功能以及结构,因此,在此不重复说明。
(由干燥工序控制部实施的控制)
干燥工序控制部204对洗涤槽驱动电动机4、洗涤用供水阀38、用于使送风机50的风扇旋转的风扇电动机(未图示)、热泵部7以及加热器部8进行控制,以实施滚筒3内的干燥工序。在干燥工序中,作为滚筒3内的被干燥物的衣物55被去除水分而实施干燥。在此,以衣物55为干燥对象物,但是,并不限定于衣物55,也能够以布制品全体为对象。
干燥工序控制部204在开始干燥工序之后,基于使用了温度检测部601和湿度检测部602的检测值的预先设定的条件是否成立,对干燥工序的结束进行判断。
对由干燥工序控制部204实施的干燥工序进行说明。当干燥工序开始时,洗涤槽驱动电动机4根据CPU23的控制开始使滚筒3旋转。滚筒3的旋转速度基于干燥工序用的旋转图来控制。在滚筒3进行旋转的期间,通过风扇电动机而使送风机50运转。通过上述的工作,滚筒3内的空气按顺序穿过排气口32、风道6、送风机50、热泵部7、加热器部8、以及风道6,并从供气口31返回到滚筒3内。如此循环的空气通过热泵部7以及加热器部8而被加热干燥,并作为热风而被供给到滚筒3内,滚筒3内的衣物55通过热风而渐渐进行干燥。
在干燥工序中,从衣物55蒸发的水分包含在从滚筒3的排气口32送出到风道6的气体中。该潮湿气体在穿过热泵部7时,通过蒸发器被冷却、冷凝,通过冷凝器被加热,并且根据需要通过加热器部8进一步被加热,被送出到风道6中。另外,冷凝的水分经由未图示的排水管被排出到外部。干燥工序被实施直至来自操作面板12的停止操作或者通过CPU23判断为干燥结束为止。在实施方式8中,干燥工序在CPU23判断为上述的条件成立时结束,而并不是来自操作面板12的则使用者实施的停止操作。
(干燥工序的结束控制的处理)
图17为表示对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干燥工序的结束进行控制处理的概要流程图。根据该流程图的程序被存储在ROM25中。CPU23通过从ROM25中读出该程序,并执行所读出的程序,从而实现处理。
首先,在滚筒3内收纳有衣物55,门关闭。因此,滚筒3内处于密闭的状态。CPU23在开始干燥工序时,取得用于控制干燥工序的参数(步骤S1)。
在参数中包含作为滚筒3内的被干燥物的衣物55的重量W2(单位:克)。重量W2为,实际被投入到滚筒3内的衣物55的重量。在于衣物55之中不包含故意含有水分的衣物的情况下,视作绝对干燥状态的衣物55的重量W与实际上投入到滚筒3内的衣物55的重量W2相同,并根据重量W2的值实施与衣物量相对应的干燥控制。另外,绝对干燥状态表示从衣物55的纤维中将水分完全去除的状态。此外,作为故意含有水分的物品的示例可列举出湿的抹布、毛巾、通过局部洗涤而直接浸水的衣物,触摸了明显感觉到湿的纤维全体等。重量W2能够根据由与滚筒3关联地设置的重量传感器117的测量值或者使用者经由操作面板12而输入的值来取得,但是,取得方法并不限定于此。此外,材质Q表示衣物55的纤维的材质(棉100%、化学纤维100%、棉(65%)和化学纤维(35%)的混纺等)。
通过干燥工序控制部204来实施上述的干燥(步骤S3)。由此,干燥和加热的气体成为热风,经由供气口31而被供给到滚筒3内,滚筒3内的衣物55通过该热风渐渐地进行干燥。此外,在滚筒3内循环的气体经由排气口32而被送出到风道6内。
滚筒3内的湿度和温度通过被配置在风道6内的温度检测部601和湿度检测部602而分别被检测(测量)到(步骤S5)。CPU23基于上述的参数而从ROM25中对与该参数(材质)相对应的目录251进行检索,并从该目录251中读出与参数(衣物55的重量)相关联的温度t和湿度H(步骤S7)。
CPU23在基于温度检测部601和湿度检测部602的检测值,而判断为检测到通过温度检测部601从该目录251中读出的温度t且检测到通过湿度检测部602从该目录251中读出的湿度H时,判断为干燥结束的条件成立(步骤S9中为YES)。另外,在实施方式8中,温度t通过预先设定的范围的温度(温度范围)来表示,并且,湿度H也通过预先设定的范围的湿度(湿度范围)来表示。因此,CPU23分别对温度检测部601和湿度检测部602的检测温度、湿度、与目录251的温度t、湿度H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的结果,对检测温度是否在温度t的范围内且检测湿度是否在湿度H的范围内进行判断。基于该判断结果,对干燥结束的条件是否成立进行判断。
CPU23在判断为检测温度在温度T的范围内且检测湿度在湿度H的范围内时,即判断为干燥结束的条件成立时(步骤S9中为YES),停止热泵部7和加热器部8的运转(步骤S11)。由此,向滚筒3内的热风的供给停止,干燥工序结束。
另外,CPU23在判断为上述的干燥结束的条件不成立时(步骤S9中为NO),为了继续干燥工序,而处理返回步骤S5,以下的处理同样地重复。
(目录251的数据)
对在对如上所述的干燥工序的结束进行判断时(步骤S9),通过CPU23检索到的目录251的数据进行说明。
在此,为了说明,而分别使用表示衣物55整体的温度和干燥度的温度T和干燥度K。各目录251的温度t和湿度H通过衣物55整体的干燥工序结束时的温度T和干燥度K的值来确定。具体而言,温度t和湿度H分别表示在开始干燥工序之后,表示衣物55整体的温度T为适当的温度(以下,也称作目标温度)且表示衣物55整体的干燥度K为适当的干燥度(以下,也称作目标干燥度)时的、通过温度检测部601而检测到的温度和通过湿度检测部602而检测到的湿度。在衣物55整体为适当的温度且适当的干燥度时,衣物55成为适当的完成度状态。
干燥度K通过K=D×(重量W/重量W1)的式子来表示。在该式子中,系数D表示衣物55(被干燥物)的材质确定的值,重量W表示绝对干燥状态的衣物55整体的重量,以及重量W1表示该衣物55为上述的适当的干燥度时的该衣物55整体的重量。另外,如上所述的相当于目标温度的适当的温度T和相当于目标干燥度的适当的干燥度K的确定方法的详细内容将在下文中叙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目录251例如包括与由多个纤维结构体构成的衣物55整体的纤维由棉65%以及化学纤维45%构成的材质Q相对应的目录251;与同样地由单一的纤维结构体构成的棉100%的材质Q相对应的目录251;与由单一的纤维结构体构成的化学纤维100%的材质Q相对应的目录251。在各目录251中,与衣物55整体的重量2kg~6kg的范围的各划分的重量(例如,分别划分为2~3kg、3kg~4kg、4kg~5kg、5kg~6kg)相对应地,登录有温度t和湿度H。
在此,对于如上所述的适当的温度T和适当的干燥度K的值,参照图18对由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1000的干燥工序实施的衣物55的适当的完成度状态进行说明。图18表示作为一个示例,衣物55整体的纤维的材质Q由棉65%以及化学纤维45%的混纺构成的情况。
图18表示由干燥度K的坐标轴(纵轴)和与该坐标轴正交的温度T的坐标轴(横轴)确定的二维坐标系。根据后述的实验,在洗涤干燥机1000的干燥工序中,在测量到满足(1.01/D≤K/D≤1.05/D)且45℃≤T≤60℃的条件的坐标的值(图18的斜线部)时,衣物55成为适当的完成状态。另外,适当的完成状态如后述的实验所示,以使用者(人类)的主观的衣物55的触感的评价为基础。
在实验中,满足该条件时的温度检测部601检测到的检测温度t和湿度检测部602检测到的检测湿度H按照衣物55的每重量划分并采样,并在与材质Q相对应的目录251中,与重量划分相对应地进行登录。
如上所述,CPU23在检测到作为基于使用者的主观的适当的完成状态时的温度t和湿度H时,结束干燥工序。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提高使用者对干燥后的衣物55的触感(“温暖度的正好程度”“皮肤触感的程度”等)的评价。其结果,能够相对于干燥后的衣物55而提高使用者的满足感。
另外,根据上述的实验,在于绝对干燥状态的纤维中衣物55整体的纤维为棉100%的情况下,D=1.08,K=(1.08×W)/W1。同样地,在化学纤维100%的情况下,D=1.004,K=(1.004×W)/W1。此外,如果是棉65%以及化学纤维45%的混纺,则K=(1.08×(0.65×W)+1.004×(0.35×W))/W1。
[实施方式9]
实施方式9表示实施方式8的变形例。在实施方式9中,在于衣物55中包含毛巾(棉100%)的情况下,上述的目标干燥度包括毛巾的目标干燥度,此外目标温度包括毛巾的目标温度。在实施方式9中,在干燥工序中,为了对毛巾的干燥状态成为适当的完成状态的情况进行判断,即为了对是否结束干燥工序进行判断,而参照目录252的数据。
参照图19,对由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1000的干燥工序实施的包含毛巾在内的衣物55的适当的完成状态进行说明。在图19中示出了衣物55包括多枚毛巾,且相对于衣物55整体的重量毛巾占大致13%以上30%以下的重量的情况。作为一个示例,衣物55所包含的毛巾为棉100%,作为尺寸宽度大致为34cm,长度大致为85cm,绝对干燥状态中的重量大致为90g以上110g以下。
图19表示由干燥度K1的坐标轴(纵轴)和与该坐标轴正交的温度T1的坐标轴(横轴)确定的二维坐标系的图。根据发明人的实验,在洗涤干燥机1000的干燥工序中,在作为多枚毛巾的干燥度K1与温度T1的组合(K1、T1),而检测到图19的坐标系中的由点A(1.045、45℃)、点B(1.045、50℃)、点C(1.075、65℃)以及点D(1.075、45℃)包围而成的区域(图19的斜线部)内的坐标的值时,衣物55的毛巾成为适当的完成状态。
在实验中,在满足该条件时,对通过温度检测部601检测到的温度t和通过湿度检测部602检测到的湿度H进行采样,并登录在目录252中。
在实施方式9中,在干燥工序时,也实施图17的处理。在此,对图17的处理中的、不同于实施方式8的步骤S7和步骤S11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7的其他的处理与实施方式8相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在图17的步骤S7中,CPU23根据开始干燥工序时经由操作面板12而被指定的毛巾干燥模式,对目录252进行检索,从而读出温度t和湿度H。CPU23在通过温度检测部601而检测到该目录252的湿度H且通过湿度检测部602而检测到该目录251的温度t时,判断为干燥结束的条件成立(步骤S9中为YES),并结束干燥工序(步骤S11)。
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提高使用者对干燥工序结束时(或者结束后)的衣物55所包含的毛巾的触感(“温暖度的正好程度”“皮肤触感的程度”等)的评价。其结果,能够相对于干燥后的衣物55而提高使用者的满足感。
[实施方式10]
实施方式10表示实施方式9的变形例。与上述的图19的斜线区域的值相对应的适当的完成状态为干爽的干湿状态。但是,还有即使干燥也喜欢湿润的触感的使用者。在实施方式10中,示出了用于响应这样的使用者的希望的结构。
根据发明人的实验,得到了在图19的坐标系中与该希望匹配的区域为由点(1.035、45℃)、点(1.035、70℃)、点(1.05、70℃)这三点包围而成的区域ER2的见解。图23为表示相当于用于获得实施方式10的适当的完成状态的干燥度K与温度T的组合(K、T)的区域ER2的图。在图23中,为了参考,在实施方式9的实验中,还示出了用于获得适当的完成状态的组合(K、T)的区域ER1。在实施方式3中,在实验中,对检测到区域ER2内的组合(K、T)时的由温度检测部601检测到的检测温度t和由湿度检测部602检测到的检测湿度H进行采样,并登录在目录253中。
在实施方式10中,在干燥工序时,也实施图17的处理。在此,对图17的处理中不同于实施方式8的步骤S7和步骤S11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7的其他的处理与实施方式8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图17的步骤S7中,CPU23根据开始干燥工序时经由操作面板12而被指定的毛巾湿润干燥模式,对目录253进行检索,从而读出温度t和湿度H。CPU23在通过温度检测部601而检测到该目录253的湿度H且通过湿度检测部602而检测到该目录251的温度t时,判断为干燥结束的条件成立(步骤S9中为YES),并结束干燥工序(步骤S11)。
因此,在干燥工序结束时(或者结束后)的衣物55所包含的毛巾的触感中,与实施方式9的完成状态相比较“柔软度”、“湿润感”增加,因此,对于喜欢湿润的完成的使用者,能够提高使用者的满足感。
[触感评价的实验]
为了实施各个实施方式8~10中的衣物55的触感评价,发明人针对衣物55整体的干燥度K和温度t的组合(K、t)的共计10点,对衣物55的触感进行了评价。另外,作为评价的对象的衣物55包括毛巾,以该毛巾为对象对触感进行了评价。以该10点中的得分最高的点为基准点(相当于图18的基准点M)。并且,为了对基准点M的触感进行评价,而实施了对基准点M的触感评价与后述的实施例1~4的触感评价进行对比的实验。此外,为了对该实施例1~4的触感进行评价,还实施了对基准点M的触感评价与后述的比较例1~5进行对比的实验。
在各实施方式中,为了实施从通过洗涤干燥机1000而干燥的衣物55中取出的毛巾的触感评价,发明人针对所取出的6枚毛巾的干燥度的平均值K′和温度的平均值t′的组合(K′、t′)的共计10点,对毛巾的触感进行了评价。以该10点中的得分最高的点为基准点(相当于图19的基准点N)。并且,为了对基准点N的触感进行评价,而实施了对基准点N的触感评价与后述的实施例5~8进行对比的实验。此外,为了对该实施例5~8的触感进行评价,还实施了对基准点N的触感评价与后述的比较例6~10进行对比的实验。
以下,对上述的对比实验进行说明。在图18中通过点P~S示出了基准点M与实施例1~4的各组合(K、T)。此外,比较例1~5的各组合(K、T)通过点v1~v5来表示。此外,在图19中通过点A~D示出了基准点N与实施例5~8的各组合(K1、t1)。此外,比较例6~10的各组合(K1、t1)通过点v6~v10来表示。
基准点M的(K、T)为(1.03、50℃)。基准点N的(K1、t1)为(1.06、50℃)。
对上述的各实施例的条件进行说明。实施例1的衣物55整体的完成度为点P(1.01、45℃),实施例2的衣物55整体的完成度为点Q(1.01、60℃),实施例3的衣物55整体的完成度为点R(1.05、60℃),实施例4的衣物55整体的完成度为点S(1.05、45℃)。
此外,实施例5的毛巾的完成度为点A(1.045、45℃),实施例6的毛巾的完成度为点B(1.045、50℃),实施例7的毛巾的完成度为点C(1.075、65℃),实施例8的毛巾的完成度为点D(1.075、45℃)。
此外,对上述的各比较例的条件进行说明。比较例1的衣物55整体的完成度为点v1(1.01、40℃),比较例2的衣物55整体的完成度为点v2(1.00、60℃),比较例3的衣物55整体的完成度为点v3(1.04、65℃),比较例4的衣物55整体的完成度为点v4(1.06、60℃),比较例5的衣物55整体的完成度为点v5(1.06、40℃)。
此外,比较例6的毛巾的完成度为点v6(1.035、40℃),比较例7的毛巾的完成度为点v7(1.04、55℃),比较例8的毛巾的完成度为点v8(1.055、65℃),比较例9的毛巾的完成度为点v9(1.055、65℃),比较例10的毛巾的完成度为点v10(1.07、40℃)。
(关于评价内容)
在实验中,将男性8名、女性8名作为被试验者,实施10次干燥工序后,实施通过各个干燥工序而完成的衣物55整体的触感的评价、和从衣物55之中提取毛巾而实施毛巾的触感的评价。如图20所示,评价内容为通过项目1~5而被划分的“温暖度的正好程度”、“皮肤触感的程度”、“松软感”、“干湿感”以及“柔软度”。
项目1~5的内容的评价方法为,由各受试者的主观实施的主观评价。也就是说,作为评价方法,使用了用于对感觉、感情的强度进行评价的VSA(Visual Analogue Scale)。该评价方法为,在一端表示最坏的感觉、另一端表示最好的感觉的一根直线上,在适合于受试者此时对感受到的评价内容的感觉、感情的强度的点上标注标记,并通过对从该标记的位置到一端为止的长度进行测试,从而将主观的感觉数值化并通过分数来进行评价。
(用于实施方式8的实验)
在实验中,在洗涤干燥机1000中,实施10次干燥工序,以检测图18的点P~S的4点、点v1~v5所示的5点以及点M的共计10点的干燥度和温度的组合(K、T)。在各干燥工序的结束时衣物55整体的触感的评价针对评价项目1、2的“温暖度的正好程度”“皮肤触感的程度”来实施。
发明人基于评价结果(评价分数)来确定基准点,其中,所述评价结果是被试验者触摸结束了各干燥工序的衣物55整体后所进行的评价项目1、2的评价结果针对。具体而言,对上述的10点中的、针对评价项目1、2的“温暖度的正好程度”“皮肤触感的程度”的各评价内容的分数的共计点最高的点进行提取,并将其作为基准点。根据该实验,所提取的基准点为图18的点M(1.03、50℃)。
(实验的结果)
图21为表示由用于实施方式8的实验产生的受试者的主观评价的对比的结果的图。在图21中示出了对基准点M与实施例1~4的点P~S的4点的触感的主观评价进行了对比的结果、以及对基准点M与比较例1~5的点v1~v5的5点的主观评价进行了对比的结果。在将显著性水准设为5%,而相对于基准点M而没有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即将评价分数较高的点表示为“X1”,将小于显著概率10%且分数低于基准点M而存在有差的趋势的情况表示为“X2”,将显著性水准设为5%以下分数低于基准点M而存在有显著性差异的情况表示为“X3”。
其结果,衣物55整体的干燥的完成度在实施例1~4中点P~S的4点的情况下,针对“温暖度的正好程度”“皮肤触感的程度”的各评价内容,看到与基准点M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得到高评价。在比较例1~5的点v1~v5中,与基准点M相比较分数较低、且分数中存在差异的倾向、或者存在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无法得到高评价。根据这样的实验的结果,发明人得到如下见解,即,如果对衣物55整体的完成度进行设定,以成为由图18的点P~S包围而成的区域内(图18的斜线部分)的目标干燥度和目标温度的组合(K、T),则相对于“温暖度的正好程度”“皮肤触感的程度”而使用者的主观的感觉得到提高,即能够获得适当的完成状态。此外,得到了如下见解,即,根据图21,还示出了与由点P~S包围而成的区域的值相关的临界的意义。
(用于实施方式9的实验)
在实验中,在洗涤干燥机1000中,实施了包括6枚毛巾在内的衣物55的干燥,其中,所述毛巾的尺寸是实施方式9所示的尺寸。实施了10次干燥工序,以检测图19的点A~D的4点、点v6~v10所示的5点、以及点N的共计10点的温度和干燥度的组合(K1、T1)。在各干燥工序的结束时使被试验者触摸从干燥后的衣物55提取的毛巾,并相对于图20的评价项目1~5所示的“温暖度的正好程度”“皮肤触感的程度”“松软感”“干湿感”“柔软度”的各评价内容,实施了受试者的主观评价。其结果,针对图20的所有的评价内容,以评价分数的平均点的共计点最高的点为基准点。基准点为图19的点N(1.06、50℃)。
(实验的结果)
图22为表示由用于实施方式9的实验产生的受试者的主观评价的对比的结果的图。图22表示主观评价的结果的图。在图22中示出了对基准点N与实施例5~8的点A~D的4点的触感的主观评价进行了对比的结果、以及对基准点N与比较例6~10的点v7~v11的5点的触感的主观评价进行了对比的结果。将显著性水准设为5%,而相对于基准点N没有显著性差异的情况、即分数较高的点表示为“X1”,将小于显著概率10%且分数低于基准点N而存在有差的趋势的情况表示为“X2”,将把显著性水准设为5%以下分数低于基准点N而存在有显著性差异的情况表示为“X3”。
其结果,在通过实施例5~8的点A~D的4点完成度衣物55所包含的毛巾的干燥的情况下,相对于图20所示的各评价内容,不会看到基准点N和显著性差异,而成为较高的评价。在比较例6~10的点v6~v10中,与基准点N相比较分数较低且得分差中存在差的趋势、或者存在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无法得到较高的评价。根据这样的实验的结果,发明人得到如下见解,即,如果对衣物55所包含的毛巾的完成度进行设定,以成为由点A~D包围而成的区域内(图19的斜线部分)的目标干燥度和目标温度的组合(K1、T1),则相对于图20所示的所有各评价项目而使用者的主观的感觉得到提高,即针对毛巾能够获得适当的完成状态。此外,得到了如下见解,即,根据图22,还示出了与由点A~D包围而成的区域的值相关的临界范围的意义。
另外,在各个实施方式8~10中,作为被干燥对象,列举了衣物55等洗涤物作为一个示例,但是,也可以是被褥等寝具类。此外,作为具有干燥功能的设备列举了滚筒式的洗涤干燥机1000作为一个示例,但是,既可以是纵型洗涤干燥机,也可以是干燥机(家庭用干燥机、自助洗衣房所使用的大型干燥机、被褥干燥机)等。
(实施方式8~10的结构)
电气设备(洗涤干燥机1000)具备用于对该电气设备进行控制的控制部(CPU23);用于对被干燥物(55)进行收纳的槽(滚筒3);用于对气体进行加热和干燥,并将被加热干燥的气体经由供气口而送到槽内的热风供给部(风道6、加热器部8、热泵部7);对从槽内经由排气口被送出的气体的湿度进行检测的湿度检测部602;对从槽内经由排气口被送出的气体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部601。控制部在开始由热风供给部实施的气体的加热和干燥之后,在通过湿度检测部而检测到的湿度为预先设定的湿度且通过温度检测部而检测到的温度为预先设定的温度时,对热风供给部进行控制以停止加热和干燥。
由此,在被干燥物的完成状态成为针对经由排气口被送出的气体而检测到预先设定的湿度和温度的状态时,能够停止加热和干燥。因此,能够防止被干燥物的完成状态成为不满足预先设定的湿度以及温度的条件的状态(例如,被干燥物的干燥不足(湿的)、过干燥、高温)。
在槽内的被干燥物的干燥度为目标干燥度且该被干燥物的温度为目标温度的情况下,上述的预先设定的湿度以及温度分别为从槽内经由排气口被送出的气体的湿度以及温度。
由此,在被干燥物的干燥度成为目标干燥度且其温度成为目标温度时,能够停止向槽内的输送被加热和干燥的热风。因此,能够防止被干燥物的过干燥、或者高温。
上述的目标干燥度K满足(1.01/D≤K/D≤1.05/D)的条件,且上述的目标温度T满足(45℃≤T≤60℃)的条件。在D为根据被干燥物的材质而确定的系数、W表示绝对干燥状态中的该被干燥物的重量、以及W1表示该被干燥物的干燥度为目标干燥度时的重量的情况下,目标干燥度K通过K=(DW/W1)来表示。
因此,针对干燥后的被干燥物,通过对恒定的干燥程度且恒定的温度的区域进行定义,而消除了因过干燥状态而导致的硬邦邦感(即,以包含适度的水分量的状态结束干燥),从而能够维持皮肤触感的程度。此外,通过将温度定义在恒定的区域内,从而能够向使用者提供被干燥物的温感的完成度的程度。通过对这样的干燥度和温度的区域进行定义,从而能够提高对干燥的完成度的满足感。具体而言,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干燥后的被干燥物中,针对“温暖度的正好程度”“皮肤触感的程度”的触感而能够提高使用者的满足感。
上述的目标干燥度以及目标温度分别表示毛巾的目标干燥度以及目标干燥度。在被干燥物相对于该被干燥物的全部重量大致以13%以上30%以下的比例包含毛巾的情况下,毛巾的目标干燥度K1和毛巾的目标温度T1的组合(K1、T1)表示通过由目标干燥度K1的坐标轴和与该坐标轴正交的毛巾的目标温度T1的坐标轴确定的坐标系中的点A(1.045、45℃)、点B(1.045、50℃)、点C(1.075、65℃)以及点D(1.075、45℃)包围而成的区域内的坐标(图19的斜线部)。
因此,在被干燥物所包含的毛巾的干燥后的完成状态下,能够设为目标干燥度且目标温度那样的完成状态。
上述的热风供给部包括气体的流道(6)、和被设置在流道中且用于对流道中的气体进行加热和干燥的加热干燥部(7、8)。流道的一端部与供气口连接、且该流道的另一端部与排气口连接。
因此,形成有对流道、加热干燥部以及槽内进行连接的气体的循环路径,并能够在通过循环路径使气体循环的同时,将被加热干燥的气体供给到槽内。
上述的湿度检测部和温度检测部在流道中被配置在排气口的一侧。因此,通过在流道中的、进一步靠近槽内的一侧检测湿度和温度,从而能够对槽内(更具体为,对被干燥物进行了收纳的槽内)的湿度和温度进行测量。其结果,能够更准确地实施是否使热风供给部停止的判断。
上述的加热干燥部具有热泵单元(热泵部7)和加热装置(加热器部8)。因此,能够将进一步干燥的气体送到槽内(热风供给)。
此外,在实施方式8~10中,提供了电气设备(洗涤干燥机1000)的控制方法。电气设备具备用于对被干燥物(衣物55)进行收纳的槽(滚筒3)、和用于对气体进行加热和干燥,并将被加热干燥的气体经由供气口而送到槽内的热风供给部(风道6、加热器部8、热泵部7)。控制方法具备对从槽内经由排气口被送出的气体的湿度进行检测的步骤;对从槽内经由排气口被送出的气体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步骤;在通过热风供给部开始气体的加热和干燥之后,在经由排气口被送出的气体的湿度成为预先设定的湿度且温度成为预先设定的温度时,对热风供给部进行控制以停止加热和干燥的步骤。
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为例示,并不仅限于上述内容。本发明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书来示出,并包括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意味以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符号说明
1、1000:洗涤干燥机;1A:壳体;2:洗涤槽;3:滚筒;4:洗涤槽驱动电动机;5:控制电路;6:风道;7:热泵部;8:加热器部;9:光照射部;10:门主体;11:前门;12:操作面板;21:排水电动机;22:微计算机;26:计时器;31:供气口;50:送风机;55:衣物;117:重量传感器;200:光照射工序控制部;201:洗涤工序控制部;204:干燥工序控制部;220:洗净工序控制部;221:漂洗工序控制部;222:脱水工序控制部;251、252、253:目录;601:温度检测部;602:湿度检测部;H:湿度;K、K1:干燥度;M、N:基准点;T、T1、t:温度;W、W1、W2:重量。

Claims (7)

1.一种电气设备,具备:
控制部,其用于对所述电气设备进行控制;
槽,其具有开口部,且用于经由所述开口部而收纳对象物;
门,其用于对所述开口部进行开闭;
干燥部,其用于使槽内干燥;
光照射部,其具有至少一个光源,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用于向所述槽内照射光,
在使所述槽内干燥时,所述光照射部通过所述光源的发光而照射相关色温为2450k以上且3410k以下的光,
所述至少一个光源射出xy色度图上的、由穿过第一点(0.519、0.478)的、等色温度线以及相对于黑体辐射轨迹的等偏差线、和穿过第二点(0.403、0.376)的、等色温度线以及相对于黑体辐射轨迹的等偏差线包围而成的区域内的颜色的光,
所述控制部实施对所述光照射部进行控制,以照射所述光的光照射工序,
在所述光照射工序中,
从所述光照射部射出的光中的、一部分照射在所述槽内,另一部分经由所述门而照射到所述电气设备的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部进一步实施对所述干燥部进行控制,以使所述槽内干燥的干燥工序,
在实施所述干燥工序时,实施所述光照射工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设备,其中,
所述门具有使入射的光散射的散射部件,
所述散射部件使光扩散到所述槽内以及所述门的外部。
4.一种洗涤干燥机,具备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的结构,
所述控制部实施如下工序,即,
对所述光照射部进行控制以照射所述光的光照射工序;
对所述洗涤干燥机进行控制以将所述槽内的所述对象物洗净的洗净工序;
对所述洗涤干燥机进行控制以对所述槽内的所述对象物进行漂洗的漂洗工序;
对所述干燥部进行控制以使所述槽内干燥的干燥工序,
所述控制部,
在实施所述洗净工序、所述漂洗工序以及所述干燥工序中的至少一个工序时,实施所述光照射工序。
5.一种电气设备,具备:
控制部,其用于对所述电气设备进行控制;
槽,其用于收纳被干燥物;
热风供给部,其用于对气体进行加热和干燥,并将被加热和干燥的气体经由供气口而送到所述槽内;
湿度检测部,其对从所述槽内经由排气口被送出的气体的湿度进行检测;
温度检测部,其用于对从所述槽内经由排气口被送出的气体的温度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部在开始由所述热风供给部实施的所述气体的加热和干燥之后,在通过所述湿度检测部而检测到的湿度为预先设定的湿度且通过所述温度检测部而检测到的温度为预先设定的温度时,对所述热风供给部进行控制以停止所述加热和干燥,
所述预先设定的湿度以及温度分别为,
在所述槽内的所述被干燥物的干燥度为目标干燥度且该被干燥物的温度为目标温度的情况下,从所述槽内经由所述排气口被送出的气体的湿度以及温度,
所述目标干燥度的K满足1.01/D≤K/D≤1.05/D的条件且所述目标温度的T满足45℃≤T≤60℃的条件,
所述目标干燥度K通过式子K=DW/W1来表示,其中,D表示根据被干燥物的材质而确定的系数,W表示绝对干燥状态中的该被干燥物的重量,以及W1表示该被干燥物的干燥度为所述目标干燥度时的重量。
6.一种电气设备,具备:
控制部,其用于对所述电气设备进行控制;
槽,其用于收纳被干燥物;
热风供给部,其用于对气体进行加热和干燥,并将被加热和干燥的气体经由供气口而送到所述槽内;
湿度检测部,其对从所述槽内经由排气口被送出的气体的湿度进行检测;
温度检测部,其用于对从所述槽内经由排气口被送出的气体的温度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部在开始由所述热风供给部实施的所述气体的加热和干燥之后,在通过所述湿度检测部而检测到的湿度为预先设定的湿度且通过所述温度检测部而检测到的温度为预先设定的温度时,对所述热风供给部进行控制以停止所述加热和干燥,
所述预先设定的湿度以及温度分别为,
在所述槽内的所述被干燥物的干燥度为目标干燥度且该被干燥物的温度为目标温度的情况下,从所述槽内经由所述排气口被送出的气体的湿度以及温度,
所述目标干燥度以及所述目标温度分别表示毛巾的目标干燥度以及目标温度,
在所述被干燥物相对于全部重量大致以13%以上30%以下的比例包含所述毛巾的情况下,所述毛巾的目标干燥度K1和所述毛巾的目标温度T1的组合(K1、T1)表示通过由所述目标干燥度K1的坐标轴和与该坐标轴正交的所述毛巾的目标温度T1的坐标轴确定的坐标系中的点A(1.045、45℃)、点B(1.045、50℃)、点C(1.075、65℃)以及点D(1.075、45℃)包围而成的区域内的坐标。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气设备,其中,
所述热风供给部包括:
气体的流道;
加热干燥部,其被设置在所述流道中且用于对所述流道中的气体进行加热和干燥,
所述流道的一端部与所述供气口连接且该流道的另一端部与所述排气口连接,
所述湿度检测部和所述温度检测部在所述流道中被配置在排气口的一侧,
所述加热干燥部具有热泵单元和加热装置。
CN201680011341.6A 2015-05-29 2016-03-01 具有干燥功能的电气设备 Active CN1076147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10104A JP6639110B2 (ja) 2015-05-29 2015-05-29 乾燥機能を有する電気機器
JP2015-110104 2015-05-29
JP2015137835A JP6681674B2 (ja) 2015-07-09 2015-07-09 電気機器
JP2015-137835 2015-07-09
PCT/JP2016/056286 WO2016194424A1 (ja) 2015-05-29 2016-03-01 乾燥機能を有する電気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4782A CN107614782A (zh) 2018-01-19
CN107614782B true CN107614782B (zh) 2020-08-07

Family

ID=57441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1341.6A Active CN107614782B (zh) 2015-05-29 2016-03-01 具有干燥功能的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14782B (zh)
WO (1) WO20161944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7724A (zh) * 2018-04-23 2019-10-29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干衣机的滚筒和具有该滚筒的干衣机
CN110387725A (zh) * 2018-04-23 2019-10-29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干衣机的滚筒及具有该滚筒的干衣机
US20230064924A1 (en) * 2021-08-26 2023-03-02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Laundry appliance with adaptive drying cycle based on load size and load typ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50556A (zh) * 1972-09-20 1974-05-16
JPH04136195U (ja) * 1991-06-07 1992-12-17 株式会社イナツクス ハンドドライヤー
JP2000061199A (ja) * 1998-08-19 2000-02-2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水洗衣類乾燥装置
CN2479048Y (zh) * 2001-02-23 2002-02-27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干衣机
CN2560655Y (zh) * 2002-07-26 2003-07-16 上海民生洗衣机有限公司 电子彩色发光瀑布洗衣机
JP2006197963A (ja) * 2005-01-18 2006-08-03 Toshiba Corp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CN104562607A (zh) * 2015-01-21 2015-04-29 东华大学 一种用于干衣机内织物烘干技术研究的动态反馈测控平台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50556A (zh) * 1972-09-20 1974-05-16
JPH04136195U (ja) * 1991-06-07 1992-12-17 株式会社イナツクス ハンドドライヤー
JP2000061199A (ja) * 1998-08-19 2000-02-2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水洗衣類乾燥装置
CN2479048Y (zh) * 2001-02-23 2002-02-27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干衣机
CN2560655Y (zh) * 2002-07-26 2003-07-16 上海民生洗衣机有限公司 电子彩色发光瀑布洗衣机
JP2006197963A (ja) * 2005-01-18 2006-08-03 Toshiba Corp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CN104562607A (zh) * 2015-01-21 2015-04-29 东华大学 一种用于干衣机内织物烘干技术研究的动态反馈测控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94424A1 (ja) 2016-12-08
CN107614782A (zh) 2018-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67229B2 (en) Dry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4020949B1 (ja) 洗濯機
CN107614782B (zh) 具有干燥功能的电气设备
US20090126222A1 (en) Dryer
KR100999266B1 (ko) 건조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0893217B1 (ko) 의류관리기능을 구비한 공기청정기
US20090172967A1 (en) Dryer
JP7282164B2 (ja) 衣類処理装置及び衣類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KR20090076511A (ko) 잔류세제의 형광물질을 검출하는 것을 특징으로 하는세탁물 자동 살균건조기 및 제어방법
CN111172699A (zh) 一种空气洗的控制方法及具有该控制方法的洗涤设备
JP2017070539A (ja) 衣類乾燥機
JP4781190B2 (ja) 洗濯機
US20230407552A1 (en)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KR101253628B1 (ko) 건조기의 제어방법
JP2014097267A (ja) 洗濯機、および乾燥機
JP6639110B2 (ja) 乾燥機能を有する電気機器
KR100934660B1 (ko) 건조기
CN206815035U (zh) 一种洗衣机
CN215925343U (zh) 一种波轮、波轮洗衣机
KR100959526B1 (ko) 의류 건조기
CN112796079A (zh) 一种衣物灭菌装置、方法及衣物处理装置
JP6681674B2 (ja) 電気機器
KR101310261B1 (ko) 세탁물 처리기기
KR100485101B1 (ko) 내의 살균 건조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WO2024078536A1 (zh) 臭氧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