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05040A - 一种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支撑框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支撑框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05040A
CN107605040A CN201711008767.9A CN201711008767A CN107605040A CN 107605040 A CN107605040 A CN 107605040A CN 201711008767 A CN201711008767 A CN 201711008767A CN 107605040 A CN107605040 A CN 1076050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ss
column
post
plate
support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087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昊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100876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0504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605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504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支撑框架结构,包括受力连接纵杆和剪切支撑钢柱,所述装置本体四角均设置有角部支撑柱,且角部支撑柱左右之间中心均设置有中间支撑柱;所述中间支撑柱和角部支撑柱底部均设置有固定连接板,且中间支撑柱和角部支撑柱底部均通过受力固定板相连接;所述中间支撑柱和角部支撑柱顶部中心开设有方形安装槽,且中间支撑柱和角部支撑柱左右之间均通过顶部的受力连接横杆相连接;所述中间支撑柱和角部支撑柱前后之间均通过顶部的受力连接纵杆相连接。剪切支撑钢柱的设置,有利于顶部连接部件的安装固定,防止了传统式房屋因为地震而导致房梁倒塌顶部瓦石掉落的问题,同时对受力连接横杆和受力连接纵杆进行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支撑框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支撑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抗震建筑,是指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建筑。从全球的重大地震灾害调查中可以发现,95%以上的人命伤亡都是因为建筑物受损或倒塌所引致的。探讨建筑物于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从工程上建造经得起强震的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是提高城市综合防御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也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抗”的主要任务。
一些国际上造成重大伤亡的地震灾害都呈现出类似的现象,除了地震规模(震级)大外,主要还是因为大量没有经过良好抗震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房屋倒塌。然而,不是符合抗震标准的房子就不会被震倒。假如建筑物遭受极端地震的袭击,超过其抗震标准,那么建筑物还是可能严重受损或倒塌的。
例如申请号201610382041.0公开了一种抗震建筑物结构,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钢板和钢架,所述钢板连接钢架,所述钢架能够与房间里面的墙壁连接,所述钢板能够与房间里面的房顶和/或地面连接,所述钢架设置有联接口,所述联接口能够在房顶钢板受力挤压时,控制钢架变形,所述钢架变形能够使房顶上的钢板与地面连接。该发明能够增加房间的强度,有效阻止倒塌的房顶和墙体,保护房间里面的人员和财产。
本发明人发现,上述一种抗震建筑物结构发明专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当顶部钢板掉落时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导致墙壁表面不能悬挂摆放物品,同时人员没有及时进入躲避位置时钢板掉落容易导致人员伤亡,且两处钢板同时落下时容易导致相撞损坏钢板之间的连接。
例如申请号201610575351.4公开了一种绿色节能抗震建筑结构,包括钢柱,垂线减震板,其特征在于,钢柱底端设有半圆形减震板,半圆形减震板上连接有若干个长斜拉柱与短斜拉柱,长斜拉柱与短斜拉柱一端分别设有长斜拉柱减震板与短斜拉柱减震板,所述钢柱上还连接有垂线柱,垂线柱底端设有垂线减震板,所述半圆形减震板上连接有横板,横板与钢柱上连接有若干个钢柱加固斜拉柱,钢柱加固斜拉柱通过横板固定栓连接钢柱加固斜拉柱与钢柱。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利用垂线柱与地基柱结构间的上下左右相对可移动性,保证了在发生地震的情况下,有效减弱地震产生的横向倾覆力和拉拔力对建筑结构的破坏作用。
本发明人发现,上述一种绿色节能抗震建筑结构发明专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整体结构连接的部件过于繁杂,受力部位的支撑性能低,使用时会导致各个部件的连接部位发生断裂,同时整体的结构形式通过可移动性进行缓冲吸震,导致正常情况下使用时的不稳定因素增多。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支撑框架结构,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支撑框架结构,以解决现有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抗震结构的稳定性和缓冲性的问题。
本发明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支撑框架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支撑框架结构,包括装置本体,中间支撑柱,受力固定板,受力连接横杆,角部支撑柱,外倾斜支撑板,承载受力柱,内倾斜支撑板,受力分散板,加强支撑柱,受力连接纵杆和剪切支撑钢柱,所述装置本体四角均设置有角部支撑柱,且角部支撑柱左右之间中心均设置有中间支撑柱;所述中间支撑柱和角部支撑柱底部均设置有固定连接板,且中间支撑柱和角部支撑柱底部均通过受力固定板相连接;所述中间支撑柱和角部支撑柱顶部中心开设有方形安装槽,且中间支撑柱和角部支撑柱左右之间均通过顶部的受力连接横杆相连接;所述中间支撑柱和角部支撑柱前后之间均通过顶部的受力连接纵杆相连接,且中间支撑柱和角部支撑柱顶部内侧均开设有方形安装槽;所述中间支撑柱和角部支撑柱顶部的三处安装槽均相互连通,且中间支撑柱和角部支撑柱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剪切支撑钢柱;所述剪切支撑钢柱顶部前后内侧均安装有受力分散板,且受力分散板顶部均安装有两处加强支撑柱;所述装置本体顶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外倾斜支撑板,且装置本体中间顶部固定安装有内倾斜支撑板;所述剪切支撑钢柱顶部均插入外倾斜支撑板和内倾斜支撑板内部,且加强支撑柱顶部均插入外倾斜支撑板和内倾斜支撑板内部;所述承载受力柱均有序排列安装在外倾斜支撑板和内倾斜支撑板之间,且内倾斜支撑板表面开设有左右方向有序排列的矩形安装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支撑柱底部连接板左右两侧和内侧的中心均开设有T形安装槽,中间支撑柱上部开设有左右方向的方形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受力固定板为整体式板状结构,且受力固定板两端均设置有T形安装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受力连接横杆外侧端部均开设有上下方向的工形安装槽,且受力连接横杆内侧之间相接处的端部均开设有上下方向的T形安装槽。
进一步的,所述角部支撑柱底部连接板内侧两处中心均开设有T形安装槽,且角部支撑柱上部左右方向的内侧端面均开设有方形安装槽。
进一步的,所述外倾斜支撑板内侧端面开设有有序排列的安装槽,且外倾斜支撑板之间顶部通过榫卯方式安装形成钝角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受力连接纵杆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上下方向的工形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剪切支撑钢柱底部均设置有工形安装柱,且剪切支撑钢柱均穿过受力连接横杆和受力连接纵杆的端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角部支撑柱的设置,有利于装置本体的稳定性,承受顶部各个部件的主要受力,将顶部受到的力和地震时的震动通过角部支撑柱分散到底部地基,减少整体的晃动和塌陷。
2.受力分散板的设置,有利于防止顶部瓦片的掉落,同时起到缓冲吸震的作用,减少了顶部砖石结构掉落的危险,方便将顶部的受力分散到剪切支撑钢柱。
3.剪切支撑钢柱的设置,有利于顶部连接部件的安装固定,且防止了传统式房屋因为地震而导致房梁倒塌顶部瓦石掉落的问题,同时对受力连接横杆和受力连接纵杆进行固定防止了装置本体的散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内倾斜支撑板左视图;
图5为本发明内倾斜支撑板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剪切支撑钢柱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剪切支撑钢柱左视图;
图8为本发明受力连接横杆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受力连接纵杆俯视图。
图中:1、装置本体,2、中间支撑柱,3、受力固定板,4、受力连接横杆,5、角部支撑柱,6、外倾斜支撑板,7、承载受力柱,8、内倾斜支撑板,9、受力分散板,10、加强支撑柱,11、受力连接纵杆,12、剪切支撑钢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9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支撑框架结构,包括装置本体1,中间支撑柱2,受力固定板3,受力连接横杆4,角部支撑柱5,外倾斜支撑板6,承载受力柱7,内倾斜支撑板8,受力分散板9,加强支撑柱10,受力连接纵杆11和剪切支撑钢柱12,装置本体1四角均设置有角部支撑柱5,且角部支撑柱5左右之间中心均设置有中间支撑柱2;中间支撑柱2和角部支撑柱5底部均设置有固定连接板,且中间支撑柱2和角部支撑柱5底部均通过受力固定板3相连接;中间支撑柱2和角部支撑柱5顶部中心开设有方形安装槽,且中间支撑柱2和角部支撑柱5左右之间均通过顶部的受力连接横杆4相连接;中间支撑柱2和角部支撑柱5前后之间均通过顶部的受力连接纵杆11相连接,且中间支撑柱2和角部支撑柱5顶部内侧均开设有方形安装槽;中间支撑柱2和角部支撑柱5顶部的三处安装槽均相互连通,且中间支撑柱2和角部支撑柱5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剪切支撑钢柱12;
剪切支撑钢柱12顶部前后内侧均安装有受力分散板9,且受力分散板9顶部均安装有两处加强支撑柱10;装置本体1顶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外倾斜支撑板6,且装置本体1中间顶部固定安装有内倾斜支撑板8;剪切支撑钢柱12顶部均插入外倾斜支撑板6和内倾斜支撑板8内部,且加强支撑柱10顶部均插入外倾斜支撑板6和内倾斜支撑板8内部;承载受力柱7均有序排列安装在外倾斜支撑板6和内倾斜支撑板8之间,且内倾斜支撑板8表面开设有左右方向有序排列的矩形安装通孔。
其中,所述中间支撑柱2底部连接板左右两侧和内侧的中心均开设有T形安装槽,中间支撑柱2上部开设有左右方向的方形安装孔,方便使底部形成整体受力的方式,方便受力连接横杆4的安装固定。
其中,所述受力固定板3为整体式板状结构,且受力固定板3两端均设置有T形安装凸起,将中间支撑柱2和角部支撑柱5底部连接,方便混凝土的覆盖形成整体。
其中,所述受力连接横杆4外侧端部均开设有上下方向的工形安装槽,且受力连接横杆4内侧之间相接处的端部均开设有上下方向的T形安装槽,方便自身的安装固定,使在受到地震时不会脱出。
其中,所述角部支撑柱5底部连接板内侧两处中心均开设有T形安装槽,且角部支撑柱5上部左右方向的内侧端面均开设有方形安装槽,方便受力连接横杆4的固定安装。
其中,所述外倾斜支撑板6内侧端面开设有有序排列的安装槽,且外倾斜支撑板6之间顶部通过榫卯方式安装形成钝角形结构,方便承载受力柱7的固定安装,形成稳固的受力结构。
其中,所述受力连接纵杆11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上下方向的工形安装孔,方便自身的固定安装。
其中,所述剪切支撑钢柱12底部均设置有工形安装柱,且剪切支撑钢柱12均穿过受力连接横杆4和受力连接纵杆11的端部,防止了传统式房屋因为地震而导致房梁倒塌顶部瓦石掉落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将装置本体1各个部件进行组合安装,将装置本体1放置安装在房屋地基的顶部通过混凝土进行固定,将装置本体1通过砖石瓦片和混凝土进行封闭即可,当地震时装置本体1顶部外倾斜支撑板6和内倾斜支撑板8不会因为震动而导致倾斜,同时各个部件的嵌合式结构在地震的同时会更加紧固,同时注意各个部件材料性能的测试和对装置本体1整体性能的测试,样品实验通过后再进行后续的实际应用;
其中角部支撑柱5和中间支撑柱2承受顶部的主要受力,将受到的力和地震时的震动通过角部支撑柱5和中间支撑柱2分散到底部地基,减少装置本体1整体的晃动和塌陷;
其中受力分散板9起到缓冲吸震的作用,减少了顶部砖石结构掉落的危险,将顶部的受力分散到剪切支撑钢柱12;
其中剪切支撑钢柱12防止了传统式房屋因为地震而导致房梁倒塌顶部瓦石掉落的问题,同时对受力连接横杆4和受力连接纵杆11进行固定防止了装置本体1的散架,剪切支撑钢柱12承受着受力连接横杆4和受力连接纵杆11的剪切力和顶部部件的重力。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支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支撑框架结构包括装置本体(1),中间支撑柱(2),受力固定板(3),受力连接横杆(4),角部支撑柱(5),外倾斜支撑板(6),承载受力柱(7),内倾斜支撑板(8),受力分散板(9),加强支撑柱(10),受力连接纵杆(11)和剪切支撑钢柱(12);所述装置本体(1)四角均设置有角部支撑柱(5),且角部支撑柱(5)左右之间中心均设置有中间支撑柱(2);所述中间支撑柱(2)和角部支撑柱(5)底部均设置有固定连接板,且中间支撑柱(2)和角部支撑柱(5)底部均通过受力固定板(3)相连接;所述中间支撑柱(2)和角部支撑柱(5)顶部中心开设有方形安装槽,且中间支撑柱(2)和角部支撑柱(5)左右之间均通过顶部的受力连接横杆(4)相连接;所述中间支撑柱(2)和角部支撑柱(5)前后之间均通过顶部的受力连接纵杆(11)相连接,且中间支撑柱(2)和角部支撑柱(5)顶部内侧均开设有方形安装槽;所述中间支撑柱(2)和角部支撑柱(5)顶部的三处安装槽均相互连通,且中间支撑柱(2)和角部支撑柱(5)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剪切支撑钢柱(12);所述剪切支撑钢柱(12)顶部前后内侧均安装有受力分散板(9),且受力分散板(9)顶部均安装有两处加强支撑柱(10);所述装置本体(1)顶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外倾斜支撑板(6),且装置本体(1)中间顶部固定安装有内倾斜支撑板(8);所述剪切支撑钢柱(12)顶部均插入外倾斜支撑板(6)和内倾斜支撑板(8)内部,且加强支撑柱(10)顶部均插入外倾斜支撑板(6)和内倾斜支撑板(8)内部;所述承载受力柱(7)均有序排列安装在外倾斜支撑板(6)和内倾斜支撑板(8)之间,且内倾斜支撑板(8)表面开设有左右方向有序排列的矩形安装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支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撑柱(2)底部连接板左右两侧和内侧的中心均开设有T形安装槽,中间支撑柱(2)上部开设有左右方向的方形安装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支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固定板(3)为整体式板状结构,且受力固定板(3)两端均设置有T形安装凸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支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连接横杆(4)外侧端部均开设有上下方向的工形安装槽,且受力连接横杆(4)内侧之间相接处的端部均开设有上下方向的T形安装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支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部支撑柱(5)底部连接板内侧两处中心均开设有T形安装槽,且角部支撑柱(5)上部左右方向的内侧端面均开设有方形安装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支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倾斜支撑板(6)内侧端面开设有有序排列的安装槽,且外倾斜支撑板(6)之间顶部通过榫卯方式安装形成钝角形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支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连接纵杆(11)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上下方向的工形安装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支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支撑钢柱(12)底部均设置有工形安装柱,且剪切支撑钢柱(12)均穿过受力连接横杆(4)和受力连接纵杆(11)的端部。
CN201711008767.9A 2017-10-25 2017-10-25 一种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支撑框架结构 Withdrawn CN1076050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08767.9A CN107605040A (zh) 2017-10-25 2017-10-25 一种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支撑框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08767.9A CN107605040A (zh) 2017-10-25 2017-10-25 一种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支撑框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5040A true CN107605040A (zh) 2018-01-19

Family

ID=61080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08767.9A Withdrawn CN107605040A (zh) 2017-10-25 2017-10-25 一种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支撑框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0504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96243A (zh) * 2018-09-26 2019-02-01 吴宇 一种改进型的防地震建筑物
CN112160413A (zh) * 2020-10-14 2021-01-01 杭州拓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房屋建造用土建承重结构
CN112160441A (zh) * 2018-08-08 2021-01-01 孙静洁 一种整体低层建筑隔震机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0441A (zh) * 2018-08-08 2021-01-01 孙静洁 一种整体低层建筑隔震机构
CN109296243A (zh) * 2018-09-26 2019-02-01 吴宇 一种改进型的防地震建筑物
CN109296243B (zh) * 2018-09-26 2024-01-09 安顺市防震减灾监测中心 一种改进型的防地震建筑物
CN112160413A (zh) * 2020-10-14 2021-01-01 杭州拓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房屋建造用土建承重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05040A (zh) 一种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支撑框架结构
Dai et al.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seismic damage to two steel space structures during the 2013 Lushan earthquake
JP2000304090A (ja) 衝撃吸収基礎構造
CN207512912U (zh) 一种农村抗震建筑住宅支撑框架结构
CN209874544U (zh) 一种增加建筑抗震能力的防护结构
JP2007056552A (ja) 耐震建築物
CN216476477U (zh) 一种土木房建抗震加固结构
JP2003120045A (ja) 建築物補強装置および建築物耐震補強方法
CN107435376A (zh) 强边框框架结构
CN201224930Y (zh) 抗震抗冲击加强框架
CN209723233U (zh) 高强度钢结构抗震连接件
CN210685588U (zh) 一种建筑工地临时施工用隔离护栏
JP5190904B1 (ja) 木造家屋の耐震補強構造
CN107761955A (zh) H型钢承重框架结构节点
KR101230056B1 (ko) 면진 가동플로어 구조
JP5150160B2 (ja) 耐震免震型直立ケージ
JP3088773U (ja) 地震時家屋保護構造体
CN211899812U (zh) 一种避震安全仓的侧墙支撑架
JP2021025353A (ja) 耐震構造
CN217601447U (zh) 一种桥梁桥墩钢板桩工程的基坑支撑结构
CN214833385U (zh) 一种抗震效果好的房建框架结构
CN108824667A (zh) 一种基于立柱支撑建筑物的抗震方法
CN213682599U (zh)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JP4878144B2 (ja) 制振壁の連結構造
CN218205608U (zh) 一种装配式悬挑操作防护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9